時間:2023-08-09 17:17: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前言
通過對新課標了解后發現,新課標的提出,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新課標的提出,不但帶給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上的啟發,同時也帶給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啟發。從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來看,生本理念被認為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谶@一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對生本理念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認真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滿足小學語文教學需要。
二、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均來自于師生共同創造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要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和批判精神的學習者,必須通過創設一種能夠對學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戰的教學氛圍來完成。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尊重學生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對學生的特點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成為主要教學對象,使課堂教學找準著力點。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應認真貫徹生本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2、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對生本理念分析后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做到有效貫徹生本理念,就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看,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由此可見,在貫徹生本理念中,應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3、對學生地位進行準確定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本理念的根本在于對學生的重要性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并將學生作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在生本理念下獲得理想的教學成績,就要對學生地位進行準確定位,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
三、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空間
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和感悟。體驗性學習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經過體驗獲得的知識就是屬于自己的知識,會終身受用。然而,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
從新課標的推行來看,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才能保證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貫徹,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經過對小學語文教學分析后可知,在生本理念的貫徹過程中,體驗式學習是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的關鍵。為此,我們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抓住小學生特點,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從生本理念出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取得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就要抓住小學生特點,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滿足課堂教學需要,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取得成效。
2、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方案。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和個性特點,在制定自主學習方案的過程中,應做到因人而異,使自主學習方案能夠具備多元化特征,達到促進課堂教學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所以,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3、按照教學內容需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學。為了使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貫徹,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我們應按照教學內容需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境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伴喿x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動態過程?!苯嬛髁x的學習具有顯著的生成性,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知識生成與價值建構之中,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教材體系、標準答案之內。
從生本理念來看,建構主義學習觀所闡述的觀點與生本理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取得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就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辟多元化的互動交流環境,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來看,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境,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生本理念進行深入分析,正確理解建構主義學習觀。所謂生本理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做到尊重學生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其有著相似性和共同點。為此,我們應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建構主義學習觀。
2、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境。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努力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增加溝通的方式加強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滿足課程教學需要,使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實效性上有較大的提高。
3、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建立師生間高效的溝通橋梁。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特點,在老師和學生間建立高效的溝通橋梁,滿足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使學生能夠在平等的關系中實現有效溝通,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結論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對話是互動的、交往的,它強調師生、生生動態信息交流,使師生的認知、思想、在互動、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漸進與提升;教師既要學生走進教材,與教學平等對話,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懷疑、質問和批判。所以,我們應對生本理念有正確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貫徹生本理念,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凝.生本教育:打造人文教育樂園[J].現代教育論叢,2009(08).
[2]李巧萍.周玉娥校長的生本教育實驗管理分析[J].人民教育,2009(Z3).
[3]孫冬梅.生本教育觀與識字教學[J].現代教育論叢,2009(12).
[4]鄭飛藝.小學語文課程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一、從“素質教育”的視角,看小學語文教學
1.對“素質教育”的初步認識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焙喲灾?,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質發展的教育。
2.“素質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
“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逼涓緦傩允恰芭囵B人”?!八刭|教育”就是面向21世紀對基礎教育的需求,針對中小學中一度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確了基礎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
學校課程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手段,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毋庸置疑,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基礎學科——小學語文,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這種認識,基于“語文學科的功能和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多維的,既包含發展語言這一基本功能和任務,又包含再現知識、認識世界、形成學習方法的功能和任務,也還包含著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務”。不難看出,組成語文學科功能的各要素,與人的素質結構各層次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通過個性認識和社會實踐活動,形成比較穩定素養的過程中,語文的學習必然會施以重大的影響。此外,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是素質的特點之一。素質是社會文化通過個體有意識地反復交錯進行的“內化”和“外化”,逐漸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的品質,而這種“內化”與“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況且,小學階段是整個學齡期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最佳期。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具有其它學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區域性的教育體制正在完善之中;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建設,不能適應教育飛速發展;教學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圍地轉化為教學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學校,乃至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素質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區域性教育體制的完善,有利于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建設。這些都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應該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1.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和其它的概念一樣,“素質教育”也具有“內涵”與“外延”這兩個邏輯特征。內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屬性,外延則是具有這個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對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與“內涵”的辯證統一,才可能取得實質性的認識。
在這種認識下,才能不偏離“培養人”的基點,使聽說讀寫訓練作用于學生基本素質的發展。比如:識字教學,就會既完成一定的識字量,又注重識字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就不會忽視“四會”(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學生能記得“這個生字是××課生字表中的第幾個”,但作文時卻寫錯這個字的現象。閱讀教學,就會既注意字、詞、句、段的基本功訓練,又注意篇的整體內化吸收;既注意語言完整性、準確性、形象性、條理性等方面的培養,又注意曉以規律、滲透學法。就不會忽視聽話、說話、朗讀、復述、背誦方面的教學。作文教學,就會把作文過程視為一種有規律的認識過程,體現出觀察是前提,表達是結果,思維是核心。就不會再讓學生背記范文,考試時按照題目“一文多變”了。
2.“內化”與“外化”
內化和外化是馬克思提出的哲學思想,在心理學方面的運用。“所謂內化指的是一種過渡,由于這種過渡的結果,對外部物質性對象的外部形式的過程轉變為在智慧方面、意識方面進行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經受了特殊的轉化——概括化、言語化、簡縮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夠超出外部活動可能性的界限而進一步發展?!彼刭|就是在不斷的“內化”和“外化”的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的品質。它顯然蘊藏在體內,一旦需要,可以按主體的意志轉化為行動。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潛能走向現實。這一開發的過程,即被視為素質的發展。
由于兒童年齡特征的局限,教師在聽說讀寫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內化吸收及外化表達。鑒于漢語言文字的特點,一是要重視漢語拼音幫助閱讀的作用,二是前三年(六年制小學)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1850字,目的在于促進閱讀和作文的訓練。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書面考試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負擔,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這樣,不但不利于內化吸收及外化表達,而且從客觀上起到扼制個性發展的負作用。
最近,接觸了一些有關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資料,概括起來有如下若干方面:一是評價制度的改革,使評價標準適應素質教育,考試內容體現全面,評價程序趨于民主化;二是教學方法注重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三是教學內容為訓練服務,加大閱讀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些做法的核心,是優化內化與外化的進程,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關鍵詞:語文;小學;開展價值
小學語文不僅能夠促進小學身體的健康發展,同時對小學的心理以及社會性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園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認識、肯定和挖掘小學語文的價值。小學語文活動不同于學校語文活動、成人語文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設計小學語文活動時,必須考慮這些特點,遵循其內在的規律,使語文活動更加科學化、合理化,讓小學語文真正成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
1小學語文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育
提高小學語文能力。掌握一種技能,離開了反復的實踐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實踐性又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之一。要在聽說語文的實踐小學習語文,要在反復嚴格的訓練中提高語文能力。除了工具性、思想性、實踐性之外,綜合性也是語文的重要特點之一?,F行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之廣,是其它學科望塵莫及的。從小學語文知識來講,從語文能力來說,又有聽、說、讀、寫。在訓練方式上,有擴項訓練、綜合訓練等。主要是通過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嚴格的語文基本訓練來達到培養語文能力的目的。在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成績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就應該是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原動力,缺少了它,整個學習的機器就會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提高小學的語文水平,教師不僅需要更新教學觀念,認真鉆研教法、學法,讓小學在充分理解語文的基礎上提高成績。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策略。
身體運動對小學的許多器官、系統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運動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以及神經系統。
2小學語文能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許多專家學者把身體運動、運動能力的發展與智力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其相關程度就越高。其原因是年齡越小的兒童,智力的發展與身體、運動的發展就越沒有明顯分化,其智能與其他各種機能處于一體化的狀態。如在嬰兒期,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嬰兒的主要活動就是身體的活動。通過各種身體運動。
3小學語文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
運動能使人心情開朗、精神振奮、積極活潑,尤其是小學期的運動經驗,對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這一點已為許多理論和實踐研究所證實。有研究表明,身體活動的能力影響小學自我概念的形成,小學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是由其身體活動的能力決定的。因此,小學對自己身體活動能力6第五章小學園健康教育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的整合的確認有可能成為其自我概念的中心。身體活動能力較強的小學,往往會得到成人較多的贊許以及來自小伙伴的羨慕和欽佩,他們會逐漸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這種良好的感覺將促使他們對其他事情也抱有較強的自信心,愿意大膽、獨立地嘗試新事物,行為更積極主動,經常表現出較強的探索精神和獨立性、自主性。
小學語文能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朔_動,學會等待和忍耐,懂得分享,還要具有公平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以及責任感等。因此,身體運動為培養小學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因此,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打好基礎,日積月累,熟能生巧,是學好語文的唯一途徑。試想,一個缺乏自學習慣,疏于自力鍛煉的人,怎么可能有效地獲取新知識,提高能力,增進智能的發展。建立起一套科學的、便于操作的語文學習常規,并堅持不懈地照著去做,是培養小學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的基礎工作,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既然常規是服務于習慣的培養的,那么,一個好的學習常規的制訂就得先弄清小學生應該具有哪些語文學習的習慣。
總而言之,在提高小學語文成績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就應該是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原動力,缺少了它,整個學習的機器就會失去燃料,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提高小學的語文語文水平,教師不僅需要更新教學觀念,認真鉆研教法、學法,讓小學在充分理解語文的基礎上提高成績。
語文活動是通過身體練習來實現教育目的的,小學語文活動同樣需要小學身體的直接參與。小學處在不斷的運動狀態中,身體和情緒都比較活躍。同時,小學語文活動一般在戶外進行,環境比較復雜,干擾因素多,小學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容易受到影響,安全問題比較突出。這樣,在活動設計和組織中尤其需要額外關注這些特殊的問題和困難。運動負荷是否恰當。小學語文活動必須考慮小學的運動負荷問題,注意做到低強度、高密度、急緩結合、動靜交替。
參考文獻:
[1]鄭曉邊主編. 小學園健康教育與活動設計[M]
形考任務一
在班級學習報告會后,提交一份獨立撰寫的學習和實施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報告。要求字數:800字。
答:通過學習,我對語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語文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提高人內在修養和文化底蘊的重要手段,甚至對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都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如今,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同時也要求著人類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談一談幾點體會:
(一)
重新認識語文的重要性
一位大教育家曾說過,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進行全面剖析,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階段尤為重要。語文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都設置了明確的目標和內容,而小學一年級則側重于識字與寫字。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其次,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再次,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最后,能借助漢語拼音獨立識字。
(二)
轉變教育理念,更新課堂授課模式
目前最迫切轉變的是老師的教育理念,要由“滿堂灌“的教育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能與老師平等對話;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主動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的探討性課堂,開拓學生的視野,變更學生的學習心態,提高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提高評價建議在語文課堂中的地位
以往教學特別重視在考試中對人才選拔,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養。而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改善教師教學?,F在社會不僅僅要求與文人才具備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
語言文字存在與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今社會各種文化的相互沖擊下,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當然與之并存的還有新的挑戰,對此,我們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的修養,促進自身精神的成長。
形考任務二(計分作業)
聯系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在論壇中發帖具體論述以下問題,本次形考任務成績占形成性考核總成績的15%。
1.如何理解語文課程資源的內涵?
答案:
課程資源的內涵極其豐富,它是指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而不是長期以來所認為的語文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具體
來說,課程資源大致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于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
2.談談你對多渠道開發并利用母語學習課程資源的認識。
答案:
(1)開發并利用好語文教材,發揮教材的多種功能。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2)改變單一的以課本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形成并發展語文能力,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3)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4)創設多彩的校園環境。將富于生命活力的環境作為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發展。(5)開發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3.簡要介紹你所在學校語文教材識字寫字課的編寫特點和實施要求
答:
一、我所在學校語文教材識字寫字課的編寫特點:
在識字的編排方面都注意緊扣新課
標,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識字效率。
分別編排在三個部分:一是結合漢語拼音識字,要求
認
70個字;二是在低年級歸類識字部分識字;三是全套教材中的隨課文識字。
在低年級歸類識字部分,采用了多種形式,體現漢字規律,體現漢字表意
的特點,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形式:
(1)體現漢字造字規律識字
如第一冊安排了象形字《口耳目》,會意字《日月明》,幫助學生了解漢
字特點,粗淺了解漢字造字的一些規律。
(2)韻語識字
第一冊安排了意境優美的古詩《一去二三里》,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
安排了《比一比》,通過比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認識漢字。
(3)事物歸類識字。
如第一冊安排了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結合,
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
《在家里》
,
反映學校生活的
《操場上》
,
反映時代生活的
《自選商場》
,
反映農村生活的
《菜
園里》。把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和學習漢字結合起來了。
要求認的字,與以前所理解的識字,任務有所不同,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
增加漢字的量是為了擴大初入學兒童的認字量
,提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
在識字過程中,適當滲透一些識字方法。如結合漢字的識字,學習一些最
常用的偏旁。設計多種活動,如字詞游戲,如閱讀活動,如競賽活動等,兒童通
過與漢字反復見面,逐步從本課會認,過渡到在其他環境也能認識。
第一冊要求寫的字,在拼音部分沒有安排。從識字(一)開始,在歸類識
字和課文部分,每一課安排
3-4字,全冊共
100個。本冊中要求寫的字,都是
筆畫最簡單的字。
每一課要求寫的字,
都有一些共同之處。
如識字
(一)
第一課,
要求寫的字是“一、二、三”,練習最基本的筆畫橫。識字(一)第二課,要求
寫的字是“十、木、禾”,練習基本筆畫豎、撇、捺,三個字在字形上有相近之
處,
有利于學生區分形近字,
鞏固識字成果。
課文第
2課,
寫
“七、
兒、
九、無”
,
主要練寫筆畫豎彎鉤和橫折彎鉤;課文第
3課,寫“口、日、中”三個字,主要
練寫筆畫橫折。
這樣按照漢字的字形規律編排寫字教材,
教師通過指導書寫這些
筆畫最簡單的字,
有利于學生扎實掌握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
有利于學生把字寫
對,寫好,打下堅實的寫字基礎。
從一年級起步階段,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
每一個筆畫,都要盡量寫好。
教師教學用書后面附有基本筆畫表和常用偏旁表,供教師指導認字寫字時
使用。
二、我所在學校語文教材識字寫字課的實施要求。
①學習漢語拼音:要求
“學
會漢語拼音”。
②學習普通話:要求
“能說普通話”。
③識字:“認識常用字”
,
達到
“
3000左右個”。④寫字:要求“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速度”。目標對識字與寫字,
包括漢語拼音、
普通話學習的基本要求和精神是:“學會”
,
“認識”
,
“能寫”
,
“能說”
,注重的是知識與能力的整合和實際運用。
這些要求,既明確適當,
又具有彈性,比較符合學
生學習和認知規律。
(2)階段目標從三維角度貫穿和落實總目標的任務和要求。如:第一學段共提出
6項
目標,其中包括了識字的興趣、習慣、能力、方法、態度等。這些目標正好體現的是知識與
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設計,有很強的操作性。
“識字與寫字”
教學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是整體性與階段性的統一。
就總體而言,它
表現出學習階段的九年一貫設計,
語文知識能力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習領域的有機交融,
課
內外的相互緊密聯系。就階段性來說,它表現為合理的分段要求,
自然的滲透銜接,有序的
內容安排。
這種整體性與階段性的統一,
促進了縱向的知識能力發展與橫向的綜合素養提高,
形成的是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科學實施框架。
4.為什么說寫字教學中教師的范寫很重要?你是怎么做的?
答:記得于永正老師在
《教海漫談》
曾寫過這樣一句話
:“電腦
打出來的字是死的
,
冷冰冰的
;
老師在
黑板上寫的字是活的
,
是有情的
.“
確實
,
電腦
程序再精細
,
我們把課件做得再完美
,
也不能完全預
設學情
,
只有教師的現場范寫才能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推進、適切調整
,
掌控好節奏、拿捏好輕
重
,
把握好快慢
.
曾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
:“孩子躺在媽媽懷里睡覺和摟著媽媽的照片睡覺的
感覺是根本不同的
.“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說
,
看老師寫字和看
電腦
寫字的感覺也是大不相同的
?
其實
,
現代與古典
,
未來與傳統
,
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
因此在寫字教學時
,
尤其是低年級寫字課教
師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
示范是小學寫字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
,
它是教師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
,
使學生了
解所要學習的字、筆畫等的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
,
進而在腦海里形成清晰的動作表象
.
同
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使靜態的范字動態化
,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從而提高課堂
的教學效果
.
教師的示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
針對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
,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
師的主導作用
,
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
.
教師示范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
構等
.
我示范的具體方法
,
有以下幾種
:
課堂示范
,
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
在學生進行練寫之前
,
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范
,
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
,
然后讓學生模仿練習
.
低年級筆畫教學時
,
在范寫前我覺得要把
重點放在筆畫的
“
三要素
“
上
:一個基本筆畫由三個部分構成
:起筆
——
筆畫開始的部分
;
行筆
——
筆畫進行的部分
;
收筆
——
筆畫結束的部分
.
筆畫的不同
,
起筆
,
行筆
,
收筆的形狀也不同
,
書
寫中應注意各部分的速度和力度變化
.
在示范在運筆過程中
,
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
.
清人劉
熙載說
:“凡書要筆筆按
,
筆筆提
.“
提按要有變化
,
提按變化即輕重變化
.
對于剛學筆畫的小學生
來說
,
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就是提按
.
他們在書寫時
,
要么
,
提按過于明顯
,
譬如常常把
“
橫
“
畫成波
浪線
;
要么
,
沒有提按
,“
橫
“
就像一根棍子
.
因此
,
教師一開始讓學生練習書寫筆畫時
,
一定得重視
書寫技巧
.
學生開始學寫第一個筆畫時
,
教學時間應放長一些
,
直至學生掌握書寫方法
.
只有這
樣
,
學生學習其他筆畫時才能觸類旁通
.
怎樣示范才能讓低年級的孩子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呢
?(播放課堂實錄
)
這段實錄在筆畫教學時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通過這段實錄大家發現老師示范前先引導孩子
去觀察
,
感受豎勾的形態
:如勁松倒折落掛懸崖
,
分析歸納起筆重按、
行筆輕斜、
收筆上勾的書
寫要領
,
然后看教師示范
,
接著讓孩子邊觀察、
邊說行筆方法
,
最后再讓孩子自己寫
,
觀察
——
分
析筆畫形態
——
歸納行筆要點
——
范寫
——
書空時說要點加深印象
——
最后孩子練寫
,
一系
列的鋪墊為孩子寫好這個筆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給孩子上緊發條
,
這樣的教學行為無疑是有
效的。
5.小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大致包括哪些內容?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答:《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時要重視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一二年級要教給識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漢字造字規律識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加強技能的指導;要讓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課堂上采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的意思,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一、創識情境,喚起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識字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為這是學生獨立識字的前提,情境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鼻榫辰虒W作為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梁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拔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精心制作兒童熟識的動物圖畫,色彩明亮的多媒體課件,同時插入充滿童趣的語言、活潑、輕快的音樂,用它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賦予詞語的生命力,這樣喚起了學生識字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
二、用順口溜的語言,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用順口溜識字,如在教學“青、清、請、晴、情、睛”這組字時,我編了一句順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升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學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型上區分了這組字。這種識字方法,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的讀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三、合理利用生動活潑的游戲,寓教于樂
例如,識記“網、爬、捉”這一個字,我先用課件出于這三個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讀然后進行學習。方法:小游戲猜一猜。我讀字,學生找卡,說說是怎么猜出的。這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要學的生字,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書和廣告、商標、電視
等識字
課外書可以讓學生認識很多不認識的字,因此在課余時間,我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看的書籍,并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識字,掌握的字也就越來越多。另外,我還讓同學們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影視、廣告、商標等識字,不需要老師教他們就認識了許多字,這樣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提高了,認識的也不只是課堂嘗到的字,彌補了課堂上的局限。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理解字義,發展了組詞造句的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認為我們能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認識特點,設法豐富學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識字就不再是一種乏味的機械的記憶,而是一種有趣的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6.在漢語拼音教學中,你是怎樣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的?
答: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懊鞔_”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準,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么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并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么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斑m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并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并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準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于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皩W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并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
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傊處煈ㄟ^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絡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借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于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么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p>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笨梢娮⒁饬κ谦@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并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松松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借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教師;教學難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它的普及應用,使語文教學有了嶄新的前景,利用信息技術建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小學語文、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建構者,學生能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能更全面、深入、準確理解小學語文,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這種集文本、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感官刺激,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輔助于教學會使你的課堂熠熠生輝,給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氣息,打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淺談一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及培養學生能力的優越性:
一、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教學的一個良好的鋪墊。在新課的導入中,枯燥的講解是學生感到乏味,疲倦,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地圖,為同學們講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讓學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島。并告訴孩子們我們現在來西沙群島旅游了。很快激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出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走進課文,了解清楚。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礎。又如教學《荷花》,先出示多媒體課件,(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配上優美的音樂。)有的學生在看過荷花后,已經被美麗的荷花給迷住了,陶醉了,并且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說說看到這美麗的荷花想說點什么?孩子們說的太精彩了,這時候去初讀課文讓孩子們領略文中怎樣描寫荷花的美麗的。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感官的運作,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一直以來是我們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恰當運用多媒體巧妙的再現課文中的情景,不僅能夠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傳統教學較為單一,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易使學生厭倦,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內容,有文本、音像、動畫,有靜態的,有動態的,有分散的,有合成的,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一年級的孩子們更需要形象直觀的認識?!墩Z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教材設計恰好體現了這個思想;另外,它建議我們“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在本課我采用“生活識字”“形近字比較”等方法;它還要我們“力求識用結合”,我將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給學生認讀;此外,它建議我們“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我設計了超市購物動畫貫穿課的始終,讓售貨員阿姨和學生對話,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生字的積極性。我還根據孩子喜歡游戲的特點,利用識字游戲以及多媒體雙刃劍,把每個教學目標的完成,以恰當的形式呈現,這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能力
展示能力,增強信心——激勵持續創新的動力多媒體功能實施因材施教,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學習順序、進度和內容,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機會。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讓學生憑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成“蒲公英”、“蒼耳”、“碗豆”三個學習小組,按“自學要求”,利用課件、查閱資料(在課件里,老師準備了許多有關植物如何傳播種子的資料)、自讀自學、小組討論、協作學習。在這樣的模式教學下,學生利用資料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蒲公英、蒼耳、碗豆是怎么傳播種子的,別的植物是怎么傳播種子的……不少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改變了以前怕回答錯而不敢發言的現象,并由此增強了自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班級組織的創造性活動。
四、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適時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創新的沖動,這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景,制造一定的氣氛和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調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開放性學習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新課程改革被廣泛的推廣,小學語文教學在當前的形式之下,開放性學習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是一種進步,同時也是一種挑戰,教學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保持教學結構的穩定性與有序性,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的積極性,在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之下,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一、小學語文開放性學習類型分析
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放性學習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即:
1.故事形式的語文學習
這種形式包括編寫文學故事形式、直接講述故事形式以及故事擂臺比賽的形式,本文主要對編寫故事形式進行詳細的分析。
這種形式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當中,需要搜集一些文學故事素材,根據所搜集的素材編寫成一定的小故事,之后在全班進行交流,由教師進行相應的評比,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學習園地上進行故事張貼評比,在各個編寫的小故事中評比出最好的一個小故事,并給予該學生獎勵,以鼓勵學生編寫小故事的積極性。
實際上,應用故事形式的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學生交流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學生在交流與協作中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還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來,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提升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應用辯論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辯論式學習也是一種常見的開放性學習方式,主要在課堂上,所有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之下,圍繞著一個辯題,選擇自己的觀點,并且分成正反兩個方向,學生能夠通過事實去證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在于能夠將對方的論點駁倒。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諸葛亮借箭”方式是不是騙進行辯論。學生分為兩大組,一組學生認為是一種騙的行為,另一組學生則認為是合理行為,這兩組學生展開激烈的探討。這樣一來,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會加深對諸葛亮以及曹操這兩個人物性格的了解,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作用能夠真正的發揮出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放性學習有效方式
要確保小學語文教學開放性更加有效,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即:
1.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創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夠使語文教學質量有所提升,為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現階段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等心理特點,用問題設置的方式以及實踐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小學語文課本內容方面,故事性往往比較強,此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做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可以應用講故事的形式或者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合作探究式學習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發展而言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應該注意的事,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與指導,避免過多的干涉學生探究,確保能夠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而這一過程中的主體為學生,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的發揮出來,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三、總結
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開放性學習類型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放性學習有效方式進行相應的分析,旨在明確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放是學習的地位與作用,明確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開放性學習的作用。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社會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教師只有不斷的轉變教學方式,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在培養人才方面的需求,才能夠全面的培養學生,在推動學生發展的同時,也推動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武玉敏.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放性學習[J].金色年華(下),2010,(8):15-32.
關鍵詞:小學語文 意義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4
1 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1.1 民族發展的基礎措施
北京大學法學院前院長蘇力說過:“每個時代都需要愿意為民族獻身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能力為民族獻身的人?!钡拇_,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下,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尖端人才的民族才能掌握尖端科技,真正在世界之巔屹立。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小學教育作為人才啟蒙的初期階段,其責任之重可想而知。因此著力發展研究教學策略,提高基礎教育水平。
1.2 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自“素質教育”口號提出以來,為小學生減負、提高素質教育水平、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給素質教育的開展造成阻礙,因此在新時期,研究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集百家之長,發展和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是提高基礎教育水平、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是當前教育界同仁的重要使命。
1.3 人才啟蒙的重要手段
童年時期是人接收和吸收語言最有效的時間段,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大都是在童年時期培養,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發展和研究適合新時期時代背景的教學策略,培養時代需要的人才,必須著力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適應時展的要求。
2 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2.1 小學語文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法最早起源于一貫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美國教育,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學者蓋納爾?羅斯、杰羅姆?布魯納等人最早提出這一教學方法,后來歐盟將支架式教學法做出更為深入的釋義并廣泛運用于歐洲教育中。綜合研究中外學者的學說,筆者認為支架式教學是指不同于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學,而是由更有能力的人幫助新入學小學生在解決教學問題。表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是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基本的學習框架并提供必要的、適當的教學引導,讓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完成學習目標,逐步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建好支架,幫助學生實現不同層次之間的跨越。首先,在幼兒園升小學的過渡階段,根據不同的層次要求,在研究整體教學目標和幼兒園學生能力的基礎上,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其次,在知識框架內,引導學生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角色轉變,進入小學語文的學習情境,幫助小學生培養正式、工整的語文表達和語言能力。再次,當小學生進入小學語文學習情境時,教師應該逐步縮小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索能力,讓小學生逐步脫離教師的幫助,成為正式、獨立、自主的語文學習者和語言表達者。
2.2 小學語文詞語積累
詞語是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豐富、多變、生動的語言表達必須建立在充分的詞語積累上,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為目標的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小學生完成豐富的詞語積累。
首先,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的選取有其科學性,課文層次適應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是詞匯積累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詞匯,幫助小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中的書面詞語和優美段落,并要求學生在書寫和表達時有意識地運用。其次,語文教學不同于自然科學,它需要龐大的知識儲備和日常積累,因此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范圍。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為學生制定適度的閱讀計劃和閱讀范圍,并要求學生定期積累一定數量的課外詞匯。
2.3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也就是書面表達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信息時代的新時期新環境對人才的書面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教師應該改變過去憑借經驗教授的固定模式,培養寫作策略意識,有意識有套路地為學生制定寫作培養計劃。其次,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了解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層次,對學生整體情況有宏觀把握。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因人而異制定寫作策略,將自身的寫作技巧教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
3 結論
新時期新要求新展望,人才是民族發展的基礎,是未來競爭的核心力量,小學教育在新時期扮演了人才啟蒙的重要角色,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學科成為人才啟蒙的關鍵點,在這種背景下,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成為時展的必然。本文提出的幾點語文教學策略,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略盡綿薄之力,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進一步完善依舊任重道遠,需要教育界同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宏祥.新時期小學語文教改創新實踐探析[J].神州教育,2013,(4).
[2]陳佳梅.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語數外學習,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