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療領域物聯網市場前景
時間:2023-08-09 17:17: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領域物聯網市場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物聯網產業的市場前景
物聯網就像一個巨大的吸盤,將整個世界納入其中。沒有人會清楚現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聯網的特質。不過,從研究機構的各類報告,我們能預估物聯網產業的龐大市場前景。
Gartner預測,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聯網設備或達到64億,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實現物聯網的事物數量將增長逾3倍,達到近210億。另據CB Insights統計,過去六年中,迅速發展的物聯網領域吸引了近75億美元投資,發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間,物聯網初創公司吸引的投資金額翻番,交易數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機構 IDC則預計,物聯網設備及相應服務的市場容量將從 2014 年的 6560 億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萬億美元,增長速度將隨著接入設備的增加、帶寬的增長及配套服務的成熟而加速。
麥肯錫的研究認為,基于未來10年中物聯網采用率的范圍、經濟和人口趨勢,以及技術的可能發展進程,預計在2025年物聯網的經濟影響價值可能在3.9萬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之間。不過,實際影響將取決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術的成本,以及消費者和工作人員的接受程度。通過使用物聯網,工廠產生的潛在經濟影響最高可達3.7萬億/年。潛在影響第二大的將會是城市,在該環境下,物聯網應用在2025年產生的潛在影響價值可能高達1.7萬億美元/年。
值得關注的是,物聯網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日益顯著。Forrester的調查顯示,事實上,在物聯網應用方面,中國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歐美同行還要領先。根據Forrester的數據,全球19%的公司已經在使用物聯網產品和服務,31%則希望這樣做。而中印兩國已經有75%的公司已經開發或計劃部署物聯網應用,另有20%對此非常感興趣。調查還表明,已經部署和計劃部署物聯網技術水平最高的行業是公共事業和電信公司、化學和石油天然氣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對物聯網技術的關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監控、供應鏈管理、庫存和倉庫管理、客戶訂單監控等幾個方面。
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
行業應用仍然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領域。物聯網多種技術手段,如傳感、定位、標識、跟蹤、導航等,可以實現動態、實時、無縫、全天候的監控,為行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不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夠改進行業運行模式,從技術的角度引發行業管理領域的革命,促使行業領域向著公平、開放、廉潔、高效、節約的方向發展。目前,物聯網產業已滲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醫療、汽車、農業等眾多領域。
1.智慧城市
物聯網一個巨大的應用前景來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簡單來講,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們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礎設施
物聯網主要應用在信息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中。如云計算平臺與銀行管理結合可以增強數據處理能力、儲存能力以及數據可靠性。利用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城市設施綜合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流量、水壓和水質,對漏水情況及時進行處理。以韓國為例,其供水系統管道漏水率平均為14.1%。漏水率每降低1%,D個城市一年可以節約40萬美元。僅靠此一項,韓國一個城市一年平均可以節約564萬美元。城市智能電網能夠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全球智能電網應用開始進入發展高峰期。2013年與智能電網配套使用的智能電表安裝數量已超過7.6億只,預計到2020年智能電網預計將覆蓋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發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發掘。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僅為26%左右,遠低于美國的70%、日本的60%,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高效的政府管理,運用現代物聯網技術以及網絡通信、計算機技術等,將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進行資源整合優化,使政府服務不斷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從而實現高效精準的公共管理,為社會機構和民眾提供便捷的服務。
產業圖景
通俗解釋物聯網,即物物相聯??梢韵胂鬄?未來某一天,電視、電腦、門、燈、燃氣灶、微波爐等所有家用電器,以及社會上所有安裝了終端信息上傳工具的機械類、電子類器件都連在一個網絡上,那時用戶可以通過掌上電腦,或是某種遙控器,控制這一切。
在世界范圍內,物聯網被視為是繼上個世紀互聯網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物聯網的成熟與大規模應用將很可能引發下一輪科技和經濟變革,并再次深刻改變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模式。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都在投入巨資研究物聯網。而在中國,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相關的研究。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不但成為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更被看作世界上少數有能力將物聯網進行產業化運營的國家之一。
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中國物聯網產業在公眾業務領域以及平安家居、電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監測、智能交通、重要區域防入侵、環保等諸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甚至千億,預計,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物聯網的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目前的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市場。
正是意識到了物聯網對于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以及中國在發展物聯網方面的優勢所在。大力發展物聯網已被確立為國家意志,物聯網產業也被賦予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未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重任。
作為物聯網的主要玩家,各大信息網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動作最為迅捷。目前在上海世博會中,中國移動推出了世博會門票、“車務通”系統等初步的物聯網應用。其物聯網研究與實驗不僅僅局限在無錫、上海,北京、重慶、廣東等地的實驗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電信與聯通緊隨其后,紛紛拿出自身的物聯網業務規劃。而廣電和國家電網也各自依托NGB和智能電網,加入到物聯網的研發、建設和應用中來。
“雖然產業前景和運營商的參與熱情不容置疑,但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的不足也很明顯?!辟惖项檰栃畔a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坤表示。“首先就是國家標準的制定?!蓖趵ふJ為,物聯網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即使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出臺。但由于目前國內物聯網標準的制定缺少前期統一的規劃,導致各大參與者都站在自身利益上,各說各話。各個地區各大運營商都要參與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力量內耗不利于標準的建立和順利推行?!叭绻麤]有這個統一的標準規劃,就會使整個產業、市場混亂,更會讓用戶不知如何去選擇應用。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將成為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先決條件?!?/p>
而已經參與到NGB物聯網項目中去的杭州華數副總裁趙志峰也認為,物聯網作為國家工程,絕不是單個運營商的事情。國家主管部委應該做好規劃,安排落實。地方和運營商都應該在統一規劃下實施推進物聯網工程。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內雖然在物聯網研究上并不落后,但在芯片、傳感器等基礎硬件制造上還受制于人。而目前,國內提出的各類物聯網實施方案,基本上以系統集成居多,基礎研發少?!昂芏囗椖砍蔀榱艘粋€大筐子,什么都在往物聯網里面裝。”王坤認為,中國物聯網還在初級階段,技術、標準、產品以及市場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時間去解決。即使部分細分市場先期得到一定的發展,整個市場的成熟也還需假以時日?!霸谖锫摼W項目方面的盲目推進,很容易淪為為別人打工,甚至給國家產業利益和信息安全帶來影響。”
安全問題引人關注
目前,對于物聯網前景的主要質疑,一是認為物物都植入感應芯片幾乎是天文數字,無法實現。物物互聯的數據計算量極為龐大,需要算法的革命。另一個就是物聯網的安全性正受到普遍質疑。
由IBM主推的“智慧地球”物聯網項目已經成為美國的物聯網國家規劃并在全美的范圍內開始實行。該項目是以互聯網為信息采集和傳輸通道來進行的。IBM的市場目光不僅僅局限在美國本土市場上。在中國,IBM也在大力推進其“智慧地球”項目,并和多個地區簽訂了合作協議。
針對IBM的這一動作,不少業內人士都發出了警告。在他們看來,物聯網未來將覆蓋醫療、交通、能源、金融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物聯網一旦遭遇敏感信息外泄等信息風險,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因此物聯網技術標準和運營體系應該建立在國內自主創新和自主運營的基礎上。
“其實物聯網所具有的安全風險不僅僅體現在國家信息安全方面,還體現在一些更細微的地方?!壁w志峰說,國內外的很多物聯網規劃和應用,都是將互聯網作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和傳輸通道核心。“將互聯網作為通道,這一點就已經引發了人們對于物聯網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睋?在英國的物聯網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即使實施了各種信息加密技術,但民眾仍對互聯網的安全性存在質疑,擔心個人隱私和信息被泄露,因此對物聯網的實施存在一定的抵觸。
物聯網在中國物流行業應用的發展歷程
物聯網的發展是一個從信息自動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聯網、局部系統的智能服務與管控等向全網融合的逐步深化的過程。在中國,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啟蒙階段(2003~2004年)
在啟蒙階段,物流行業物聯網的應用是從兩個獨立的技術路線開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術路線,二是基于GPS/GlS的技術路線。
1999年,國際上在RFID/EPC的基礎上提出了物聯網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聯網概念引入中國,在中國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機構。2004年4月,中國舉辦了第一屆EPC與物聯網高層論壇,10月,舉辦了第二屆EPC與物聯網高層論壇。同年,關于物聯網的圖書首次在中國出版。在這一時期,中國物流領域掀起了第一輪物聯網概念炒作與應用的小,組織了一系列關于RFID/EPC的會議,一些關于RFID技術與應用的雜志與網站開始創辦,人們對RFID技術在物流行業應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領域,基于RFID技術的解決方案、應用案例不斷涌現,智慧化的物流系統開始出現。
GPS/GIS技術與物流可視化管理系統的理念,大約從1999年前后在國內物流領域開始探討和報道,自2001年開始探索GPS在物流貨運監控與聯網管理上的應用,2003年開始出現一些成功的應用案例。這一階段是應用GPS/GIS感知與定位技術結合互聯網技術,對移動中的物流運輸車輛與貨物實現聯網、跟蹤、定位、調度、配貨等智能管理與運作,初步具備了物聯網的特征,但是當時這一技術路線及其應用案例并未納入物聯網理念范疇。
(二)起步發展與探索階段(2005~2009年)
雖然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發展一開始就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人們并沒有停止物聯網在物流行業應用的探索。如:針對RFID芯片成本問題,一方面通過加快技術創新,不斷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業也結合實際探索RFID技術應用模式,消除成本帶來的影響。
其中最為典型的應用是“中國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在航運“物聯網”項目中的應用?!凹b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通過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可為貨主、港口、船公司、海關、商檢等相關單位提供集裝箱實時狀態信息,對提高集裝箱運輸的安全水平和運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以集裝箱為單元的物聯網應用,很多企業還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單元――托盤物流單元為終端節點的物流行業物聯網系統。比如,煙草行業對全行業使用的托盤均要求嵌入RFID標簽,實現煙草物聯網應用。
在GPS/GIS方面,為了實現智能調度、可視化運輸管理,很多企業建立了基于互聯網的物流運輸GPS追蹤系統,從而實現對全公司所有車輛在全國各地移動過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蹤與智能調度管理。社會的物流信息平臺,也借助這一技術,對在途車輛提供在線配貨信息服務,實現回程空車可就近配貨、在線監控與管理,從而實現貨運物聯網應用。
(三)理念提升階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借用了原來基于RFID/EPC技術提出的“物聯網”概念,從更廣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聯網理念,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宣布了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來臨。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聯網為標題的年度報告,物聯網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智能應用技術為核心的三大物聯網本質特征。
圍繞三大本質特征,目前物聯網感知技術更加豐富,除RFID技術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術開放,凡是能夠起到自動感知的技術體系都可以納入物聯網感知技術體系,目前常用的傳感技術、RFID技術、GPS衛星定位與識別技術、視頻識別或機器視覺技術等都可納入物聯網終端感知技術體系;網絡方面,互聯網、傳感網、局域網、電視網、電信網也在走向融合,可納入物聯網網絡技術體系;智能應用則更加廣泛,打開了智能物流發展創新的空間,一個智慧物流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物流申的物聯網技術
(一)物聯網概念與主要技術體系
目前物流行業大多數人認可的物聯網定義為: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即通過各類傳感裝置、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根據需要實現物品互聯互通的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智能網絡系統。
物聯網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特征,即對需要聯網的物~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二是識別與通信特征,即納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網絡系統應該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二)物流中應用的物聯網主要技術
根據物聯網的特征來劃分,物聯網主要有三大技術體系,一是感知技術體系;二是通信與網絡技術體系;三是智能技術體系。下面結合其在物流行業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1、物流業常用的物聯網感知技術
為了對物流中的“物”進行識別、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術、條碼自動識別技術:
為了對物流中的“物”進行分類、揀選、計數,常采用的是RFID技術、激光技術、紅外技術、條碼技術等;
為了對物流中的“物”進行定位、追蹤,常采用的是GPS衛星定位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RFID技術,車載視頻技術等;
為了對物流作業中的“物”進行監控,常采用的是視頻識別技術、RFID技術、GPS技術等:
為了對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狀態進行感知與識別,常采用的是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與GPS技術等:
綜合來看,在物流行業目前最常用的物聯網感知技術主要有RFID技術、GPS技術、傳感器技術、視頻識別與監控技術、激光技術、紅外技術、藍牙技術等。
2、物流行業常用的物聯網通信與網絡技術
在區域范圍內的物流管理與運作的信息系統,常采用企業內部局域網直接相連的網絡技術,并留有與互聯網、無線網擴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線的地方,常采用無線局域網技術;
在大范圍物流運輸的管理與調度信息系統,常
采用互聯網技術、GPS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相結合,組建貨運車聯網,實現物流運輸、車輛配貨與調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與自動化:
在以倉儲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統,常采用現場總線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局域網技術等網絡技術;
在網絡通信方面,常采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3G技術、M2M技術、直接連接網絡通信技術等。
綜合分析,物流行業為了使移動或存儲中形態各異“物”能夠聯網,最常采用的網絡技術是局域網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
3、物流行業物聯網常用的智能技術
在企業廠區的生產物流物聯網系統,常采用的智能技術主要有ERP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等;
在大范圍的社會物流運輸系統,常采用的智能技術是數據挖掘技術、智能調度技術、優化運籌技術等;
在以倉儲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術有自動控制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智能信息管理系統技術、移動計算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
以物流為核心的智能供應鏈綜合系統、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領域,常采用的智能技術有智能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等智能技術。
綜合來看,物流行業物聯網常用的智能技術有智能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計算技術、ERP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專家系統技術等。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狀況分析
(一)感知技術應用狀況
在中國物流信息化領域,應用最普遍的物聯網感知技術首先是RFID技術。RFID標簽及智能手持RF終端產品有比較廣泛的應用,RFID技術主要用來感知定位、過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類揀選等。
其次是GPS/GIS技術。物流信息系統采用GPS/GIS感知技術,用于對物流運輸與配送環節的車輛或物品進行定位、追蹤、監控與管理;尤其在具有運輸環節的物流信息系統,大部分均采用這一感知技術。
視頻與圖像感知技術居第三位。該技術目前還停留在監控階段,需要人來對圖像分析,不具備自動感知與識別的功能,在物流系統中主要作為其他感知的輔助手段,也常用來對物流系統進行安防監控,用于物流運輸中的安全防盜等,這一系統往往會與RFID、GPS等技術結合應用。
傳感器的感知技術居于第四位。傳感器感知技術及傳感網技術是近兩年才在物流領域得到重視與應用的技術。目前,傳感器感知技術也是與GPS、RFID等技術結合應用,主要用于對危險物流系統、糧食物流系統、冷鏈物流系統的物品狀況及環境進行感知。傳感技術豐富了物聯網系統中的感知技術手段,在食品、冷鏈物流和危險品物流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掃描、紅外、激光、藍牙等其他感知技術在物流領域也有少量應用,主要用在自動化物流中心自動輸送分揀系統,用于對物品編碼自動掃描、計數、分揀等方面,激光和紅外也應用于物流系統中智能搬運機器人的導引。(注:上述掃描指自動輸送分揀機上的條碼掃描,不包括手持終端的條碼掃描)。
各類感知技術在物流業應用情況如圖1所示。
根據對相關資料的統計分析,多項感知技術集成應用的情況也較多,如RFID技術與傳感器技術結合、GPS技術與RFID技術結合、車載視頻與GPS技術結合等。
(二)網絡與通信技術應用狀況
現代物流的特點是系統化和網絡化,目前,物流系統全部是網絡化的運作,很少有物流系統是點對點的單線管理與優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趨勢是網絡化與智能化。
在物流系統中,企業內部的生產物流管理系統往往是與企業生產系統的運作與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統作為生產系統的一部分,在企業生產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內部物流系統的網絡架構,往往都是以企業內部局域網為主體建設的獨立的網絡系統。
在物流公司,面對大范圍的物流作業,由于貨物分布在全國各地,并且貨物在實時移動過程中,因此,物流的網絡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聯網系統與企業局域網相結合應用,但也有企業全部采用局域網技術。
在物流中心,物流網絡往往基于局域網技術,也采用無線局域網技術,組建物流信息網絡系統。
在數據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無線通信與有線通信相結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統還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
根據對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統計,采用互聯網技術的占68%,采用局域網技術的占63%,采用無線局域網技術的占24%,有的系統采用多種網絡技術,如圖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術應用狀況
根據對相關資料的統計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對物流過程智能控制與管理的還不多,物聯網及物流信息化還僅僅停留在對物品自動識別、自動感知、自動定位、過程追溯、在線追蹤、在線調度等一般的應用,專家系統、數據挖掘、網絡融合與信息共享優化、智能調度與線路自動化調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術應用還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業物流系統中,部分物流系統可以做到與企業生產管理系統無縫結合,智能運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統,可以做到全自動化與智能化物流作業。
幾種重要的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領域與前景
(一)RFID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領域及前景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
在物流領域,RFID電子標簽可以應用于自動倉儲庫存管理、產品物流跟蹤、供應鏈自動管理、產品裝配和生產管理、產品防偽等多個方面。大量使用RFID電子標簽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和物流作業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業的重點應用方向包括:貨運集裝箱追蹤與管理;道路貨運車輛的跟蹤與管理;托盤等裝載設備的跟蹤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裝設備、貨物追蹤及行李管理;機場貨運車輛的智能調度與管理。
2、RFID技術的應用前景分析
物聯網的發展給RFID在物流業應用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物流領域,RFID的應用將會由點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廣的領域。據中國RFID產業聯盟和計世資訊(CCW Research)預測,物流領域的應用將是中國RFID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主要體現如下:
(1)醫療與藥品智能追溯系統進入成長期。醫療領域的RFID市場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進入成長期,在醫療領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機勃勃來形容,幾乎每一個RFID項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報。
(2)食品衛生和動物疾病防疫領域發展迅速。食品衛生和動物疾病防疫等安全問題為RIFD的大規模普及提供了契機,采用RFID標簽,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聯網體系,可以監控貫穿食品和藥物供應
鏈的實時信息,對動物的原產地和疾病進行追蹤和控制。
(3)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市場需求可觀,但對技術的要求則比較高。智慧物流供應鏈管理對RFID的市場需求量十分可觀,只是目前還受種種因素的限制。通過識別每一個貨品、貨箱及托盤,RFID標簽為運營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銷鏈的能力,從而識別任何一件貨品,檢查貨品狀態及來源史,并將貨品發送到供銷網絡中的任何地點。
(4)資產與物品倉儲管理的增長將使閉環應用成主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如何將RFID用于閉環應用。目前的IT資產管理就是一種RFID技術在閉環的應用,通過部署RFID系統來跟蹤資產設備,可以更安全地追蹤到設備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設備丟失造成的損失,并能保持敏感數據的安全性。RFID技術還可用于跟蹤生產環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廠內的消耗物品。
(5)與電信技術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領域。電信技術與RFID技術結合可為各行業建立物聯網與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設提供開放、標準化的基礎,極大地節約社會資源,創造經濟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場化水平比較高、信息化基礎比較完善的行業,將成為RFID通信技術應用的先行行業,比如電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產制造、安全控制等領域的應用潛力都比較大。
總之,RFID技術在物流信息化領域應用市場前景廣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更為RFID技術在物流業的大規模應用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為了抓住RFID市場機遇,筆者建議,企業在物流業RFID技術應用的開發方面瞄準下列六個方向。
(1)針對物流行業應用RFID技術進展緩慢的現狀,支持開發適用于各種物流環境的特種電子標簽,包括各種材質的托盤、周轉箱標簽、集裝箱標識標簽、溫度傳感標簽、堆場定位標簽、車輛標簽等。
(2)開發整合集成RFID技術的物流裝備,進行RFID技術與現有物流裝備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間件的開發,開發支持多協議讀寫器,同時能與現有的物流倉儲、運輸等管理系統無縫對接的RFID中間件系統。
(4)支持與鼓勵面向物流行業的RFID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開發與應用示范,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RFID信息的識別、采集、傳輸與信息應用服務,滿足物流企業進行RFID系統快速部署的需求,并與現有物流信息公共平臺進行互聯互通。
(5)支持物流行業RFID應用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領域RFID數據規范、RFID技術與物流裝備的整合標準、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操作規范,RFID中間件與物流系統、數據平臺的數據交換標準等。
(6)推廣RFID技術在物流業九大重點工程中的應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聯運和轉運設施、大型物流園區、城市配送及冷鏈物流、大宗商品和農村物流、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標準和技術推廣、物流科技攻關、應急物流中的應用示范。
(二)全球衛星導航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領域與前景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美國國防部發射的24顆衛星組成的全球定位、導航及授時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與GPS相類似的技術,是中國自行研制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除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些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與電子地理系統結合,可以對移動的物體進行定位、追蹤、檢測、聯網,該技術是對移動中的物品進行聯網與定位追蹤最好的技術手段,也是物流行業最主要應用的物聯網技術之一。
1、全球衛星導航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
GPS應用于車輛運行管理中,可對運輸的車輛和貨物進行實時定位、跟蹤和監控,還可以對車輛進行調度,同時提供車輛報警等功能,以確保貨物安全,因此,車載式GPS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具體可以應用于對特種專用車輛的定位跟蹤、城市出租車管理、公交系統、長途運輸等領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監控系統中,GPS主要輔助實現車輛跟蹤、路線的規劃導航、話務指揮、信息查詢、緊急救援與應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監控功能。
在基于網絡的GPS系統中,通過在互聯網上構建公共GPS監控平臺,可以免除物流運輸公司自身設置監控中心所導致的大量費用,包括各種硬件配置、管理軟件等。網絡GPS使投資費用降低和無地域性限制的信息獲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從而增加了物流業的利潤。
在基于GPS技術的智能港口物聯網中,通過利用GPS等技術,可建立港口物聯網支撐技術與平臺。如江陰打造的智能港系統,包括專用車載GPS監控系統、集裝箱卡車GPS監控軟件、專用車載GPS監控系統軟件等,這些技術為江陰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關鍵技術。
2、GPS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前景
隨著中國物流產業的振興,基于GPS/GIS的移動物聯網技術將獲得巨大發展。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物流領域對GPS系統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對GPS系統的需求量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
(三)無線傳感網在物流業應用領域與前景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
WSN在物流的許多領域都有應用價值,包括生產物流中的設備監測、倉庫環境監測、運輸車輛及在運物資的跟蹤與監測、危險品物流管理、冷鏈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是大規模的應用還有待時日。根據實地調研和文獻資料分析得知,目前,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物流業中的應用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停留在學術研究或是開發實驗階段。要在物流業獲得廣泛應用,其中有很多關鍵技術還需探討,如能量管理、節點定位、拓撲控制、MAC協議和路由協議等技術,此外,應用成本問題也需解決。
(四)智能機器人在物流業應用情況及前景
智能機器人是物聯網家族的重要成員,是物聯網智能應用的執行者之一。智能機器人技術也是物聯網重要的技術產品。借助于物聯網,將機器人納入物聯網系統中,利用機器人的自動化性能,可實現智能作業與管理。
物流行業機器人的應用最早出現在1995年,在我國煙草行業物流作業系統中首先得到應用。當時,卷煙廠采用智能碼垛機器人對卷煙成品進行碼垛作業,用AGV(自動搬運車)進行自動搬運作業,節省了大量人力,減少了煙箱破損,提高了自動化水平。這時的機器人還只是單線的點對點作業,尚未融入物流網絡系統。
目前,智能機器人在我國煙草、汽車、醫藥等行業的物流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也有獨立的作業環節開始融入物流作業系統,成為現代物流系統的組成部分,成為智慧物流的重要裝備。
在中國現代物流系統中,智能機器入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從事堆碼垛物流作業的碼垛機器人,一種是從事自動化搬運的無人搬運小車AGV,這些智能機器人在全自動化物流系統中執行物流網絡系統的堆碼垛作業指令和自動化智能搬運作業指令。
本文從個人醫療產品設計的角度,站在產品設計人員的視覺,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智能醫療產品的設計方向進行探索和展望。首先,從醫療現狀分析入手,對目前現有智能醫療產品進行分析,尋找設計缺口。其次,在人機關系、用戶體驗、信息化設計的角度對設計方法進行梳理,最后提出創新設計的展望方向。搭建由智能醫療產品構建的綠色醫療體系,營造醫療新格局。
關鍵詞:
智能醫療產品 交互設計 綠色醫療
中圖分類號:J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5) 02-0078-02
隨著醫療信息化發展步伐加快,未來針對醫療產品的設計將會向個性化、移動化方向發展。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推進了信息醫療的腳步,通過互聯網實現患者、醫護人員、醫療設備、醫療機構、之間的互動溝通,構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保健系統。目的都是圍繞患者,通過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提供醫療服務,達到在服務成本、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三方面的和諧發展。然而,智能醫療的過快發展造成市場上的產品種類良莠不齊,難以形成體系,不能滿足消費人群需求細化的趨勢。同時產品個不突出,局限了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也減慢了醫療信息化建設進程。如此現狀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醫療產品如何提供個性化服務,如何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健康狀況下用戶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達到醫療資源的合理應用。
一 醫療現狀
我國人口眾多,公共醫療資源不足,醫療體系欠發達,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臨的醫療問題。此外,隨著人們對待健康的態度發生變化,人們的保健防病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醫療模式由傳統的住院就醫向個人醫療產品轉型,同時依附于日漸成熟的互聯網技術,醫療產品正迎來一個屬于自己的智能化時代,“智能醫療”應運而生。
作為設計師理應對針對社會問題和產品訴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應。思考在信息化時代下的智能醫療產品應該如何發展;思考怎樣才能讓患者感受到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產品人性化與多元化;讓患者也能夠在家中使用醫療產品進行自查、康復,享受到醫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夠在醫院遠程監護的幫助下,完成臨床治療前的檢測、預防、觀察與病后的反饋、康復和保健等護理措施。因此,智能醫療產品的智能化,個性化,多角度的系統整合設計,將成為滿足廣大家庭新的訴求點,同時也意味著對智能醫療產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創新設計將提出更高的設計要求。
二 智能醫療產品
智能醫療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醫療領域,借助數字化、可視化模式實現醫療資源共享。智能醫療已被列入《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在新型醫療改革的推進下,我國更加重視智能醫療產品及醫療信息化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未來的智能醫療產品在設計上將會表現出更強的個性化、移動化趨勢。預計,到201 5年將會有約50%的用戶通過手機或各種移動終端使用智能醫療應用。
三 智能醫療產品的設計缺口
目前,我國智能醫療產品市場具有廣闊前景,各種具有前瞻意識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但由于我國數字醫療建設起步較晚,大部分市場上的智能醫療產品還都停留在數據測量,保健記錄的功能層面,沒有將智能醫療產品與信息化的公共醫療系統接軌,導致用戶所使用的智能醫療產品沒有完全發揮其功能效用,僅僅是作為一種監測工具的智能醫療產品不能滿足信息醫療的發展趨勢。只有將家庭用的智能醫療產品與就醫系統結合,完善系統設計中各環節的信息架構,才能激活智能醫療的價值。
四 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方向
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層次:一、產品設計更加注重人機關系的體現。二、產品向信息化方向發展。三、關注產品使用時的用戶體驗,以人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使家用智能醫療產品的共中形成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病癥表現的患者提供差異化服務。四、更加注重交互設計的表現形式。五、重點在于構建區域醫療信息網絡。
五 注重人機關系
由于醫療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針對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營造良好的人機關系在家用醫療產品的設計中不容小覷。信息化的智能醫療產品通過遠程醫療的手段,緩解就醫過程中檢測過程繁瑣、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在設計時更加需重視信息的易讀性。其針對的用戶是醫療知識或經驗欠缺的普通用戶,此類智能醫療產品在設計和使用上應本著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設計原則,使人機操作界面簡化,考慮到各個年齡段的普通用戶群體的需要。
六 注重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的定義是“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通俗來講就是“這個東西好不好用,用起來方不方便”。因此,用戶體驗是主觀的,是人通過經歷或嘗試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戶體驗這一領域的建立,正是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視一個人在使用某個事物或系統時候的體會。其研究重點在于內心產生的愉悅度和價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醫療產品的發展愈加重視用戶體驗的感受,無論是從信息界面還是使用流程,用戶體驗成為未來智能醫療產品探索的中心。
七 注重產品的信息化設計
構建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個人醫療產品,需要以“云計算”平臺為基礎,使“家庭”、“醫院”、“醫療”、“服務”構成相互作用的個體。使“產品、患者、醫院”在直接進行信息交換溝通。信息化醫療平臺的搭建,使得醫療產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護理、保健的范疇。家庭中個人使用的智能醫療產品作為信息化醫療系統的“源頭”,起到信息溝通的紐帶作用。通過信息化智能醫療產品的信息共享,使醫生能夠直觀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并且建立起患者的電子病歷檔案,開具電子處方,進行遠程醫療指導。患者(患者家屬)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實現即時得到醫生的健康指導和醫療救助。(圖1為智能醫療產品信息架構圖)
八 發展條件
智能醫療產品目前還處于事物發展的新生階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務還不成熟,走進干家萬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更需要社會各個層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醫療產品的建設和推廣需要政策層面的有力保障。不僅在政策上開辟通道,還需在公共醫療和信息化平臺等硬件設施建設上提供支持?!段锫摼W“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重視智能醫療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針對區域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由政府出面進行資源整合,推行區域醫療合作。同時在新醫改的進程中,加強對醫療信息化建設,打造智能平臺。并出臺相關政策對信息化的醫療產品進行規范。
其次,醫療機構和社區的通力合作為構建信息化醫療平臺提供了物質紐帶。通過信息和云計算技術,打造信息化的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將患者、社區醫院、各級??漆t院串聯起來,推行電子處方和數字化病歷,實現信息陜速分享和搜索。同時重視社區醫院在醫療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為大型專科醫院分擔基礎患者的治療。
最后,醫療器械產商為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技術支持。未來五年,我國醫療健康服務市場將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長,廣闊的市場前景刺激著醫療器械產商的生產動力,傳統家用醫療產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轉型。利用醫療產品實現實時通訊,獲取數據、圖像,聲音等已經成為基本訴求。隨著遠程醫療已經成為新的就醫方式,醫療產品開始增加視頻通訊功能并向移動、可穿戴設備轉型。醫療器械產商應重視產品的技術革新,以適應市場。
九 結語
軟博會
記者親臨軟博會感受到,開放的交易平臺、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以及專業性突出的定位是吸引參展商的重要原因。每年一次的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博覽會,正為南京致力于打造信息化供需對接平臺,從傳統的制造、能源等行業逐漸拓展到金融、政府、電信等領域;而其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在長三角地區也起到了積極的輻射作用。
從高峰論壇到參展展示,南京軟博會緊跟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發展趨勢,集中展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最新發展成果。云計算方面,微軟、曙光、蘇寧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分別展示其最先進的云計算平臺、應用服務及企業解決方案,南京、呼和浩特等地政府參展推介當地的云計算產業;移動互聯網方面,電信、移動、聯通及廣電四大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企業集中展示了4G應用等最新移動互聯網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物聯網方面,熊貓、南大蘇福特、萊斯等多家南京市重點物聯網企業和研發機構向觀眾呈現物聯網領域最新技術和產品;大數據方面,惠普、瑞中數據等一批國內外領先的數據服務企業將展示數據獲取、存儲、分析處理和應用的最新技術,充分體現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和市場前景;智慧城市方面,南京市環保局、公安局、教育局、衛生局、旅游委、規劃局、人社局、青奧辦等20個部門,揚州、鹽城、上海等周邊地共設立超過1000平方米的智慧城市展區,全面展示“智能交通”、“智慧醫療”、“電子政務”等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模式和建設成果;兩化融合方面,南鋼、國睿、鈦能等企業的一批兩化融合示范項目充分展現了全國兩化融合的最新成果。
會展體驗
本屆展會面積達10萬平方米,由A、B、C、D四個館組成。其中A館由江蘇省及南京市綜合展區、知名企業展區、三網融合展區組成。展覽內容包括江蘇省及南京市軟件產業發展最新成果、政策服務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B館由國際展區、城市展區、重點園區展區、軟件聯盟展區組成。展覽內容包括軟件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內重點軟件城市、重點軟件園區和知名軟件產業聯盟的最新發展成果、成功經驗和未來發展規劃。C館由智慧城市展區、物聯網展區、兩化融合及工業設計展區、臺灣展區組成。展覽內容包括智慧政務、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物流等智慧城市各領域的最新應用,物聯網、北斗衛星應用、未來網絡產業的最新成果,兩化融合和工業設計典型案例以及臺灣地區IT智慧產業的創新實踐與互動體驗。D館為游戲動漫展區,是本屆軟博會新增場館。展覽內容包括網絡游戲、手機游戲、電腦游戲、游戲終端、動漫產品及衍生產品等,同時開展動漫體驗和電子游戲競技等互動活動。
在首次設立的“南京工業設計展區”,兩個正在運行的橘黃色機械手臂四周聚攏了一層層的參觀者。展臺前的熊貓電子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搬運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我們所看到的的聯動配合工作,是這套產品最大的特色?!痹谂浜线^程中,搬運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根據對方的動作軌跡進行精確計算,焊接機器人工作時,搬運機器人能同時靠近將所需焊接的器械推送到其面前,兩者配合得天衣無縫。據了解,這是南京本土企業首次完全自主設計生產的整套工業機器人,目前已應用在汽車、重型機械生產等領域。
在本屆軟博會上,臺灣參展規模近3年來之最。臺灣館占地達6000平方米,臺灣宏基、華碩、仁寶、微星等48家企業參展,圍繞“智慧城市好生活”中心,在智能生活、3D動畫、云端技術等方面展示了臺灣先進的資訊成果。智慧農業展區,臺灣廠商從鳳梨生長監控開始農業如何智慧生產講述了生產可追溯的鳳梨酥的整個流程。智慧教育展區,通過一個20人班級的現場模擬授課,使參觀者一同感受了一次全新的授課交互體驗。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強,在本次展會上也更加突出。
軟件名城
南京是中國首個軟件名城,也是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擁有江蘇軟件園和南京軟件園兩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是全國惟一擁有兩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的城市。從2011年起,加快建設以中國(南京)軟件谷為核心,南京軟件園和江蘇軟件園為兩翼的“一谷兩園”軟件產業集聚區成為南京軟件產業發展的新定位。
關鍵詞:物聯網IOT RFID技術 數據采集 感知層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2-0201-01
近些年來,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刮起了一股新的技術風暴,全世界很多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進行深入研究,甚至美國已經將物聯網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2010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利用物聯網IOT技術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IOT普及程度將成為中國信息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無錫、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都在加緊建立產學研基地,要把物聯網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IOT由三大層組成包括: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RFID技術被運用于感知層正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主要用于采集數據,識別物體。特點為自動識別、抗污染、無需人工干預。射頻識別技術以其標簽小型化、應用領域多元化、產品可重復使用、數據的記憶容量大、標簽ID唯一、穿透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在全球范圍內發展很快,在IOT發展的帶動下,逐漸呈現有規模、有體系的全面發展。
RFID技術并不是一項新技術,在世界范圍很早就有以RFID相關產品取代傳統商品標簽的,并且普及速度非???,例如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多數門店的大范圍使用,以及戴爾電腦零部件級RFID標簽管理。但在國內,RFID技術一直沒能在民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不是其技術不夠先進,而是因為其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隨著IOT的風靡世界, RFID以其獨有的特點在IOT中起到了支撐作用,依托其而產生的工程需求越來越多,基于RFID的各種應用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世界范圍頻識別技術廣泛應用在軍事、醫療、生產、物流、零售、交通、航空、資產管理、食品安全、動物識別等各個行業。RFID的應用前景是不容質疑的,但在我國某些領域的應用還不很成熟。
1、射頻識別在普通IOT中的不足及建議
RFID技術作為發展IOT的支撐技術,在金融危機中逆勢發展,因而受到許多國家、企業的特別重視。但RFID技術并不是無懈可擊,無論在技術上還是應用上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缺憾。
1.1 射頻識別技術較條形碼成本高昂
IOT在國內發展的初期,很多人認為RFID技術會改變自動識別領域的應用格局,但直到現在,應用范圍第一的寶座仍然由條形碼(Bar Code)穩坐。這主要是因為條形碼的一些不可替代性,例如:成本低、封裝形式多樣、系統環境搭建簡單等,使其能夠在物流、超市、庫存管理等領域較長時間的占據較大優勢。雖然RFID技術在掃描速度、識別準確度、安全性等方面優于條形碼,但RFID系統高昂的搭建費用是其輸給了條形碼系統主要原因。所以,射頻識別技術想在國內自動識別領域取代條形碼的已有地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著眼于特殊領域的特殊應用才是在國內推進RFID技術的較好方式。
1.2 射頻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問題
IOT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共享,而如何保證這些共享信息的“安全”,則是IOT發展的關鍵。射頻識別技術主要負責為IOT采集信息,采集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同樣重要。雖然其電子數據內容可設置密碼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及變造,但是現階段國內并沒有穩定的安全體系來支撐整個RFID技術,而且衡量這個系統的安全標準也沒有形成。
1.3 生產RFID相關產品的產業鏈斷層嚴重
在國內,進行RFID相關產品生產的企業之間各自為政,技術上不互通有無,使得生產RFID相關產品的產業鏈斷層嚴重,發展遲緩。RFID相關產品用到的關鍵芯片,基本上都依賴進口。因此我國要想擺脫對外依賴在國際IOT中站穩腳跟,各企業還要加強合作早日完成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制。
1.4 射頻識別技術缺乏國家標準
因沒有相關的國家技術標準,使得RFID相關產品參差不齊。時下,在相關技術委員會與國家機構的協作下,政府機構正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向世界推廣我國制定的標準,而不再像從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標準。
2、有源RFID技術在特殊領域中的問題
目前,有源RFID技術因其識別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被重用,如軍隊、監獄、煤礦、交通(ETC)等,特別是人員定位技術被眾多應用商所看重。不過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下面以433 MHz有源RFID技術在監獄中的人員定位技術應用為例,說明一下。
(1)人員定位精度不高:在監獄中房間級的人員定位上該技術對于邊界區域的準確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其他識別技術對邊界區域進行輔助識別。(2)標簽形式復雜:在監獄,對于RFID標簽的封裝形式要求嚴格,使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難度有所提高,進而提高了成本。并且除基本性能要求外,還要有措施預防犯人的暴力拆除等。也只有掌握了較高的射頻識別技術的企業才能從事這種較高難度的應用作業。(3)工程實施難度較大:在監獄中工程應用的環境較為復雜,這比較影響監控點的安置,增加了很多要注意的因素,這就相應的增加了工程實際實施的難度。
3、RFID技術的發展前景
雖然RFID在國內的應用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其高昂的搭建成本,但這些并不能遏制它的發展,例如二代身份證就發展性的使用了該技術。隨著RFID國家技術標準出臺,逐漸減少國際標準的束縛,其市場前景還是很廣闊的,特別是在特殊領域、大型企業、大型物流中。對于國內生產RFID相關產品的企業努力克服本文所列問題,以使RFID技術得以較快發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也是企業獲得更大利益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強等.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J].計算機科學,2010.
[2]孫其博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
[關鍵詞]傳感器市場;發展趨勢;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
傳感器作為現代科技的前沿技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國內外公認的最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人類社會對傳感器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是傳感器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而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則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全球傳感器市場正在以迅猛之勢日益發展,本文將對此作具體介紹,了解國內外傳感器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利于結合我國發展情況,采取相應有效措施,加速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產業化步伐。
一、全球傳感器市場發展現狀
(一)全球傳感器總量規模
近年來全球傳感器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全球傳感器產業從中直接受益,全球3000多家傳感器制造商的總銷售額在2008年時為506億美元,而2010年的總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
(二)全球傳感器市場變化情況
東歐、亞太區和加拿大成為傳感器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而美國、德國、日本依舊是傳感器市場分布最大的地區。就世界范圍而言,傳感器市場上增長最快的依舊是汽車市場,占第二位的是過程控制市場,通訊市場前景被十分看好。
一些傳感器市場,比如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水平傳感器已表現出成熟市場的特征。流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的市場規模最大,分別占到整個傳感器市場的21%、19%和14%。傳感器市場的主要增長來自于無線傳感器、MEMS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新興傳感器。其中,無線傳感器在2007 -2010年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5%。
二、國內傳感器市場現狀
(一)國內外的差距
傳感器是物聯網信息采集基礎,處于產業鏈上游,在物聯網發展之初受益較深。物聯網應用已從政府政策扶持進入市場導入期,但傳感器已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瓶頸。據分析,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落后,國內傳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缺口巨大,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達90%,國產化需求迫切。
(二)我國傳感器產業取得的新進展
一是在數量方面,通過多年的積累,隨著裝備的改進,產能在近幾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幾乎以每年近一倍的速度在增長;二是在品種方面,除少數品種外,目前國內能夠生產多數品種的產品,并向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三是在質量方面,國內廠商開發的多數產品性能能夠滿足工程需要,產品質量開始接近國外產品水平;四是在新產品方面,由于創新能力小,以及工藝技術和加工手段的差距,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少。
(三)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的問題
原創技術少、新型加工手段缺少、工藝裝備落后、持續發展的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新型傳感器的產業化速度慢,仍困擾著眾多傳感器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是行業持續發展的源泉,傳感器正向更多領域拓展,這些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要求新型傳感器產品不斷地涌現。網絡的應用,IT業的迅速發展,也對傳感器新品提出更多要求,因此本土傳感器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學習和提高。在技術方面,我國傳感器核心技術缺乏,成為行業發展、甚至物聯網產業進步的阻礙力量。在企業方面,我國傳感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很難和世界級大型公司競爭。在政策方面,我國行業專業激勵政策不明確,企業不易得到輔助。在市場方面,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中高端依賴進口、低端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的局面。
三、傳感器技術動向
傳感器技術是現代科技的前沿技術,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多國展會,我們不難發現,傳感器技術已經從傳統的物性型向集成化、多功能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發展,并不斷應用新材料。應用領域也從高技術和軍事領域迅速轉移到傳統基礎工業改造、大型工程系統配套、汽車電子化配套、家電控制系統、醫療衛生、健康保健、環保監測治理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一)傳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傳感器集成化,即將傳感器、信號處理器、控制系統、電源系統等產品一體化,作為投入市場的初始產品,才能獲取行業的重視,滿足市場需求。已經獲得廣泛應用的多功能硅壓力差壓傳感器是小型集成化的典型。它是在4mm×4mm的硅片上,采用微電子平面工藝和微機械加工工藝,采用三坯雙島的復合敏感結構,實現了差壓、靜壓和溫度三個參數的同時測量。
(二)傳感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傳感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出現是傳感器產業又一次突破,也成為當今傳感器行業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智能傳感器將微處理、通信總線接口、信息檢測、信息處理和信息傳輸等功能一體化,并自行進行補償、校正、故障排除,將只能進行單一檢測、單一功能的傳統傳感器與智能化技術相結合,實現傳感器的多種測量、多種變量的特性。另外數字傳感器內部結構簡單,利用純數字電路進行測量,抗干擾性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傳感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得到了最大意義的體現,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三)傳感器的系統化和網絡化
傳感器的系統化和網絡化是必然,智能化傳感器的發展,為傳感器測控網絡的實現提供了技術基礎,網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的結合,使傳感器隨著無所不在的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而發展。這種技術上的飛躍不僅使傳感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將帶來高額的技術附加值。要實現無所不在的參數檢測,傳感器向網絡化發展將成為今后研究的熱點,它將為系統的擴充提供極大的方便,減少現場布線的復雜性和電纜的數量。網絡傳感器是以嵌入式微處理器為核心,集成了傳感器、信號處理器和網絡接口的新一代傳感器。在網絡傳感器中,采用嵌入式技術和集成技術,使傳感器的體積減小,抗干擾性能和可靠性提高;微處理器的引入,使網絡化傳感器成為硬件和軟件的結合體,根據輸入信號進行判斷、決策、自動修正和補償,提高了控制系統的實時性和可靠性;網絡接口技術的應用,為系統的擴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減少了現場布線的復雜性和電纜的數量。
四、傳感器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
(一)市場需求情況
在信息化社會,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夠離得開傳感器和信號檢測技術的支持,為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產品質量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各個企業將大量需要工業控制傳感器;隨著國家對環保工程的高度重視,環保工程中所需各類傳感器的需求更加旺盛;“西部開發”工程以及“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重點工程的進展,將大幅度拉動傳感器的需求增長;消費類用傳感器將呈現持續穩定增長勢頭,并且在未來的十至二十年中,隨著家用電器將在農村中普及,城鎮家庭中將進入更新換代期,新一代家用信息電器、辦公用信息產品的需求,決定了傳感器在消費類市場的繁榮勢頭。同時,傳感器市場需求的產品結構將向著增加投資類產品的比例發展,其中設施農業、環保、醫療衛生以及儀器檢測用傳感器將有更廣闊的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