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策略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多元化的思想開始在農村不斷滲透,農民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當前的農村建設要求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背離。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我國農村的落后的面貌,在我國農村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農村發展的必然。
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小農思想問題深厚
我國農村形態歷史悠久,在長期的過程中形成了特定小農思想意識,由于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的不斷沖擊,但是農村處于一種閉塞的環境當中,要想徹底的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還需要艱難的歷程。由于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有限,所以農民對于好的生活狀態的追求也相當有限,他們的心理保守,追求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不懂得把結余進行投入再生產,從而產生最大的效益。這種落后的思想觀念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所以應該加強農村教育教學工作,充分解放農民的思想。
(二)農民學歷低
由于農村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導致農民對教育意識薄弱,大多數人的學歷水平較低。首先表現在農民長期處于封閉的狀態,對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和教育形式的認知力不夠,不能夠認識到知識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農民對生活安于現狀,只滿足于解決當前的溫飽問題。導致農村普遍存在著學歷低的現象,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不足,阻礙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到位
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進行物質教育和精神教育是提高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農村來說進行教育需要支出很大一部分資金,雖然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幫助貧困學生都能上的起學,但是在現實生活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學生由于家庭貧困而面臨輟學的危機,在農村不上學的孩子就會出現賭博等現象的發生,對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個人素質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種風氣不僅使個人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敗壞了社會的風氣,對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1]。
三、提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對策
(一)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
在我國農村的生產方式主要以為主,在我國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為農村的生活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變化,我國農村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要想推進我國農村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學工作,就必須在根本上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首先要對土地的種植形式實行規?;洜I,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生產力,還能夠節約勞動成本,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對土地進行規?;洜I的過程中,要進行農產品的特色加工,改變過去傳統的生產方式,走精工細作的應用模式,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最后要加強城鎮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村進行城鎮化建設,還能夠優化農村資源的配置,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促進農民養老、就醫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2]。
(二)發展生態農業的建設
生態農業是農村進行發展建設的需要,為了農業生產力的合理布局,實現優質高產的農業化建設,必須要發展生態型農業建設。首先應該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強農業與科技相融合的生產方式,不斷的進行新品種的研發工作,在根本上改變農民的思維方式。其次,應該降低農產品富含農藥的比率,施用有機肥料進行生產勞作,這不僅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也實現了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加強農村建設,就應該進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來解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情況。首先應該在農民思想建設上給予高度的重視,應該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問題,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導。其次,要對農村領導干部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充分認識到農民當前的錯誤思想觀念會影響到實際的生活,所以應該加強對農民的思想引導,增強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認識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農民整體的綜合素質[3]。
四、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實效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農村教育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農村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對農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表現在促進了農村的生產方式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提高農民生產質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其次,有利于生產者自身素質的提高,不僅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還增加了農民進行勞作的責任感,也豐富了農民的日常生活。最后,有利于改善鄉風促進村容的整潔發展,只有通過人們不斷的對環境進行改善,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增強鄉村居住環境的美化,可以幫助農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4]。
五、結語
對農村居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對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策略,并闡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效果。相信從多方面來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使他們投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促進農村的快速發展。
作者:馬小施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何文毅.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唐曼蓮.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策略和實效淺談[J].中國高等教育,2012.
關鍵詞: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策略
黨的十報告指出:我國當前的教育正面臨的新的形勢,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難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的重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崇“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大量的經費和政策支持,全而落實素質教育,鼓勵和支持人的全而發展。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由于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結構和一系列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村教學資源缺乏、人才隊伍老化、教學觀念落后等直接影響了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這與現階段黨和國家提出通過教育來立德樹人是不相契合的?;A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的基石,青年學子是國家的希望,億萬農村青年學子的思想道德和素質的培養更應引起社會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
一、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首先,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據統計,在農村80%以上的勞動力都外出務工養家,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成為農村家庭組成的主要人員,農村學生大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或者寄住親戚家中,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個人行為的約束,很容易染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習性,把這些不良的習性帶入校園,這也成為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難題。其次,農村中學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當然,不重視是多方面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很多學校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學生的主科成績上,語文、英語和數學是“主科”,思想政治教育依舊是“副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農村中學有些思想政治課是應付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開設了這門課,有的也沒有專門的思政類專業教師授課,流于教材形式,學生死記硬背而已。最后,思想政治教學形式、內容、手段單一,教學模式落后。在農村中學,由于缺乏專業的思政教師隊伍,從事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師大部分還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以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為主,注重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而輕視教學方法的探討。既沒有小組討論也沒有案例教學,單調的理論灌輸這種教育方式讓他們覺得思想政治課很無聊,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不能有真正的內心情感體驗,不利身心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學生“三觀”的形成,導致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加大對農村中學的投入。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但與城市投入相比,不管是在硬件還是軟件的投入上,都遠遠落后于城市地區,在短期內無法相提并論。這使得農村地區的學校在硬件上缺乏多媒體教室、遠程教室和電子閱覽室等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支撐,另一方面也沒有較好的資源和優越條件吸引優秀教師前往任教,因而很多教學目標很難達到。其次,農村學校對思想政治教學重視不夠。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特別是農村中學把學校的升學率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還是強調語文、數學、英語在升學中的重要地位,學校在師資比配上,還是資源上多往這些主科集聚。雖然教育行政部門一再強調思想政治課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定三觀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沿著這樣的認識邏輯推進。最后,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與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潛移默化性、差異性和靈活性等特點。然而,隨著城市化不斷的推進,農村人口不斷的涌入城市,而農村留守學生也隨之增加,父母遺忘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農村孩子心里和情感教育的缺失,這些原因直接導致思想教育課程學習上的一些問題。
三、農村思想政治教學提升對策
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影響因素是各方面的,因而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也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促進。第一,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良好的教學條件與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前提與保障。就目前來看,農村基礎教育設施差,師資力量薄弱,制約了包括思想政治課在內的所有課程教育質量的瓶頸。為了提高農村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村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更加重視農村教育,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政策的偏向農村等。第二,提高農村思想政治教綜合素質。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是學生三觀教育的核心教育者,農村中學應當加大對思想政治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學校應該配備適當該專業的教師人數,合理分配教師的教學任務。加大對思政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培訓力度。第三,要堅持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家庭情況,注意應材施教。學生思想方面出現問題,我們就要注重思想方面的引導。重點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從實際出發,小事著手,引導學生處世為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第四,加強引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在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讓學生在上課時多想、多說,課后多實踐,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教學中,結合當地的民俗民風,通過案例教學,把學?;钌l生的事情,通過學生演講,討論和辯論等形式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們主動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得內心的情感體驗。第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介。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很多學生的家長只在乎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學生進入學校教育打下基礎,將會導致學校教育很難有效開展,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校老師要與學生家長互動,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秉承“科學發展”的核心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關系到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我們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未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們學校老師、社會成員、家庭成員、各級領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向軍.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好家長,2015(4)
[2]楊春林.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學教育,2013(2)
關鍵詞 農村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方面
學校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高中對思政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嚴重影響了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1.1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被輕視
思政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廣大農村高中的思政教育課在提高高中生的思想素質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受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育的嚴重影響,相關部門和學校迫于升學壓力,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形成思政教育可有可無的局面,思政教育課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連教學課時都得不到保證。大部分學生也對思政教育課產生偏見,認為該學科是副課,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1.1.2 思政教育課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處于主動地位,起著主導作用。①農村高中缺乏高素質的思政教育隊伍已經嚴重地阻礙了思政課的正常開展。農村思政教育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參差不齊,流動性大。由于思政課不被重視,大部分教師都出現了工作懈怠、沒有成就感的現象。不僅如此,在農村高中,相當一部分專業思政教師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老師內心并不認同教育要求,只是例行公事地開展教育活動,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出現學生不愿學,老師不愿教的狀況。
1.1.3 教育方法不當,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首先,農村高中現行的思政課教學方式依然是簡單說教和灌輸,缺乏創新,忽視了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感到課程乏味,失去興趣;其次,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方法也采取管、壓、控、罰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帶有很大的強制性。高中生逆反心理強,管得越嚴,反抗得越厲害。教師忽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產生距離,師生關系不融洽。第三,農村高中思政教育的內容不科學,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應當前農村的情況,脫離農村高中生的具體生活體驗,難以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知行脫節現象,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1.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響教育對象尤其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一個基礎性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僅具有普遍性還具有特殊性。②
1.2.1 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影響高中生思想素質健康發展
據全國婦聯2007年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總數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近3成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5年以上。農村部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子女的思想教育關心和重視不夠,家庭教育薄弱,祖父母成為孩子的臨時監護人,形成了一種隔代教育的現象。隔代教育這種當前普遍存在的農村教育模式,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想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1.2.2 家長文化素質普遍低下,教育目標及教育方法不當
農村家長的學歷水平和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力不從心。部分家長依然存在小農思想的狹隘意識,推崇讀書無用論,并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中途輟學跟自己外出打工。盡管一些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性,采取了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出了問題時不問原因就對孩子拳腳相加,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高中時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強,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子女教育環境,還會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③
1.3 社會方面
1.3.1 社會環境復雜,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地區經濟迅猛發展,農村家庭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許多高中生都擁有了手機、電腦等現代通訊工具,農村高中也逐步配備了電腦、機房和網絡等現代教育設備,農村高中生通過網絡了解外界,開闊視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同時感受本土文化與異域思想的強烈碰撞。西方國家通過網絡對學生群體進行社會意識形態滲透,高中生心智很不成熟,對于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和知識無法分辨篩選,易在盲從中失去理性,產生思想上的混亂。部分高中生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從而加劇了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難。
1.3.2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困難加劇
目前大部分農村的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嚴重,一些家長不僅自己相信,還對自己的家人灌輸迷信思想。高中生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鑒別能力,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思想迷惑,直接影響著他們優良思想品質的形成以及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封建迷信錯誤地引導了青少年學生對自己命運看法,是一些學生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甚至失去了競爭的勇氣與動力,這不僅阻礙了高中生對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吸收,還讓他們對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產生疑問,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大打折扣。
2 提高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總書記曾指出,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學校、教育部門、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面要一起關心和支持。只有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年輕一代才能茁壯成長起來。④面對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積極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綜合資源,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切實為提高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參考的視角。
2.1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基本素質,創建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
首先,農村高中政治教師要樹立繼續學習的理念,努力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業務智能素質以及人文心理素質等,更新現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其次,學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學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加大在思想政治課上的投資,引進一批專業的、年輕的政治教師。第三,政府要改善農村高中的教師待遇與辦學條件。政府通過加大對農村高中的教育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學教師的待遇,只有物質生活得到保障,教師才會有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也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的人才。第四,農村高中基礎設施落后,有些學校甚至連多媒體都沒有,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2.2 學校轉變思想觀念,突出思政教育的地位
在農村高中,一直都將思想政治課作為副課來對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與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這是對思想政治課的極大誤解。農村高中的學校領導應當轉變思想觀念,堅定不移地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重要性。同時,學校還應將思政教育寓于各科教學、各項校園文化活動以及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讓學生在學校的每分每秒都身處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之中,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由“師本”轉向“生本”。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身份,做到課堂上是師生,課堂下是朋友,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做到知、行、情相統一。擯棄落后的教學方法,建立積極引導—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材施教,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容許學生存在不同的意見,課下和學生深入討論,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同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思政教育切實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信任、和諧的教育氛圍,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思政教育的開展。
2.4 提高農村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優化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⑤要提高農村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須從家庭教育著手。首先,家長應該給孩子完整的愛。最好有母親在家照顧孩子,即使都在外,也要經常抽時間回家看孩子,只有在充滿愛的家庭里,孩子才能茁壯的成長。其次,父母應該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家庭氛圍,對孩子要多寬容,少懲罰,與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換位思考,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再次,政府應該在農村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2.5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互動,形成一體化的思政教育環境
農村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互動,形成教育合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中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要經常與學校老師進行聯系溝通,讓學校幫助孩子教育。此外,還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凈化社會環境,例如對學校周圍的網吧定期進行排查,限定學生上網時間,對家里父母封建迷信的要進行教育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匯聚合流,從而取得良好的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注釋
①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0.
② 沈國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7:150-151.
③ 孫青,韓春麗.當代農村中學的與問題探析[J].泰安:岱宗學刊,2009(4):120-122.
關鍵詞:網絡社會;農村;初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是可以查找資料,幫助學習。但是在我校,中學生上網大多是為了打游戲、聊天、看電影、下載音像資料等,上網內容與學習完全無關,實在令人惋惜。但是農村中學生如此沉迷網絡,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因素。
一、學生上網原因分析
1、農村的中學生與城里的中學生相比,農村的中學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較差,視野比較狹窄,對外面的世界感到新奇。他們整天學習又缺少娛樂場所,使得這些孩子想要逃避現實以及責任,去尋找一個能充分滿足自己的天空,虛擬的網絡世界,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緩解成長壓力的心靈驛站。
2、學生無法與父母進行很好的溝通。許多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讓孩子過早地享受生活,卻又更習慣于那種“家長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視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與父母對立而在網上尋求慰籍。
3、留守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來遠,情感越來越偏激,心里越來越畸型。這些學生從小就失去父母的關愛,從小就失去了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他們的情感變得封閉,很少與他人交流傾訴,網吧就成了他們心里療傷的最佳場所。
4、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差,自暴自棄。在學習上沒有找不到成就感,只能寄希望于網絡游戲。通過玩游戲來滿足自己。
5、有的網吧老板為了賺錢,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甚至還為學生上網提供包月優惠、供應茶水、飲料、飯菜,甚至提供床鋪讓學生可以通宵上網玩游戲聊天“一條龍”的服務。網吧老板對通宵達旦上網的中學生從來不勸阻,上網的內容根本不限制。
二、網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1、容易使學生染上網癮。初中生身心發展還不健全,可塑性還很強,沒有意志還不很堅強,網絡會使他們精神極度亢奮,因癡迷網絡游戲而逃學曠課,荒廢學業,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2、容易產生道德冷漠。網絡不僅使人精神極度亢奮,同時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相伴而生,進而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網絡作為人機對話的傳播模式,缺少人情味,容易導致人們對現實生活中他人和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由于農村初中生尚未建立完善的價值觀、人生觀,其認知受外界影響很大。而網絡不良的信息會弱化他們的道德意識,甚至導致違法犯罪等行為發生。
3、容易使人際關系疏淡。網絡使人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是網絡環境也是相對封閉的,這樣的環境容易使農村學生們失去了與他人接接觸的機會,加劇他們的自我封閉,造成人際關系的淡化,由此跟社會脫節。
三、在網絡環境下做好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科學巨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們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們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本W絡給學校德育帶來的并不只是沖擊,它的出現和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將給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有益的拓展,為促進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供了新的機遇。如何在網絡發展環境下做好農村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等特點。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創設教學所需要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2、發揮網絡輔助教學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的優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導向就是要開發一切有利于教學的課程資源,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名詞術語或概念,憑學生的知識經驗比較難于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網絡音像圖片材料展現出來并加以分析,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真實有效,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這些活生生的事例,通過優化、整合使用,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發揮網絡資源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優勢,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和愛好。
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推動學生努力進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農村學生由于家庭學習環境欠佳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導致缺乏自信心或產生厭學心理現象比較嚴重。如何改變現狀是擺在每一位農村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時,應注意挖掘那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動機、興趣和愛好的積極因素??梢赃\用網絡輔助課程開發,利用那些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愉快、互助等積極的情感體驗,為課堂教學奠定情感基礎。有時,學習新課前播放一首適合學習內容的歌曲,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如:學習《為堅強喝彩》之前,引用歌曲《真心英雄》。也可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感化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學習《不言代價與回報》的過程中,通過播放“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和時代楷模徐虎、徐洪剛、李向群等先進事跡的精彩片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主、自愿地探索新知識。
4、發揮網絡信息具有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的優勢,拓展時空,開闊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創新領域。
農村學生由于文化生活條件較差、見世面窄、受教育的途徑較少,又加上落后的教育觀念影響,因此,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狀態,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沒有質疑、沒有反思、缺乏創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擺脫落后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樂于合作、善于創新,提高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領。例如:學習《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燦爛的文明之花”這一內容時,由于農村的精神文明活動少,學生對這些內容比較陌生。根據這一實際,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把學生身邊的資源開發出來。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典型節目,把不在學生身邊的資源也加以利用,為課堂教學所用。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課堂的活動領域,而且通過巧設問題,捕捉了課堂中的新資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創新智慧的火把。學生在廣闊、寬松、和諧的情境中,心神愉悅、各抒己見,個性得到張揚,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總之,網絡環境下思想品德教師要重視和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對課堂學習進行很好的組織,不斷向學生提供富有新意的學習資源,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智慧,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個性才能,才能真正地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并采取多種形式的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教學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歐陽波,如何做好網絡時代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甘肅科技縱橫,2005(5).
一找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準確把握當前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弄清農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
找準切入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被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并以此來規范自身的行為。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矛盾的雙方。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解決好農民為什么要接受教育、接受教育能給農民帶來什么好處這一問題,也就是找準了切入點,才能真正取得實效。當前,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利益關系的調整,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總體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一些是消極落后的。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當前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準確的把握,對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清醒的認識,關鍵是了解農民真實的情緒動態、思想意愿、利益訴求,把農民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弄清農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把握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其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把握結合點。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涉及農村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必須與其他工作實現有機結合。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發展是硬道理,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緊密結合起來。力戒“假大空”的說教,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做到“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基層組織和廣大基層干部去做。當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有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和有的基層干部素質不高、作風不正有很大關系。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改進基層干部的作風。基層組織堅強有力,廣大基層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順利開展,并抓出實效。
關鍵詞 農村中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661(2011)09-0046-02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鍵而又有特色的時期,是人一生中黃金時代的開端。中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正處于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他們也更能接收新事物,但是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卻很難把握人生的好惡,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因此,做好中學生的教育問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和核心所在。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和狹隘的小農思想的長期影響,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力度不夠。而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因此農村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教育改革的呼聲也隨之而來。然而,縱觀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雖紛至沓來,但所有的理念和思想卻與農村的基礎教育難以融合,尤其是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的大環境下,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思想的影響和沖擊下,政治學科功能的發揮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現狀堪憂。農村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主要有:
1.農村學校教育中智育和德育的位置擺放不正,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嚴重
在農村中學,常常把語數外三科看成是主要學科,是必須學的,而其他學科都作為副科,不是那么重視。家長和學生都認為開不開政治課程是學校的事,是教師自己的事,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系,根本沒有意識到思政教育是個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同時有的教師認為政治學科人人都可以教,政治課教學無外乎是把政治知識讓學生勾畫在書上,然后采取各種辦法讓學生記在腦海中,最后在各種考試中默寫出來的簡單灌輸式教學。
2.農村中學缺少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的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實效,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提高。而在農村,大多數的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專業知識不扎實,再加上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許多農村中學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機制,無法為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甚至連必要的教師業務素質培訓都很少開展或無法開展,久而久之,教師自我學習觀念就淡薄了,教師的業務水平無法得到提高,教師的知識、觀念得不到更新,知識的陳舊導致方法的陳舊,方法的陳舊將導致教育的落后。受種種條件的限制,農村中學缺乏專業的、足夠的思想政治專業的老師,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嚴重不足,許多農村中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現出較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傾向。
3.農村中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啟蒙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庭是孩子思想形成和塑造的土壤,父母的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料。然而,農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效率卻非常低下,父輩們本身讀過的書就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完全交給老師,交給學校。加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確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為了能讓自己的下一代生活的更好,農村中,有80%的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們從小就和父母分離,大多數孩子都是隔代撫養,他們不能同祖輩多方面有效溝通,再加上大多數的老人都會溺愛孩子,認為只要不干什么違法的事情就任由其發展,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任意妄為、暴躁的性格,甚至對祖輩產生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父母由于長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絡等。這些孩子由于從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思想出現偏差,他們叛逆,在學校經常違反校規校紀,搗亂,逃學,打架斗毆,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二、解決農村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的主要措施
針對當前農村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何適應新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更新觀念,開拓進取,探索新思路,在培養學生智育的同時,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德育,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社會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落到實處,改善農村地區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環境,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應采用以下對策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問題。
1.國家應加大對農村中學教育的扶持力度
長久以來,由于現實的和歷史的各種原因,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發達地區,交通信息閉塞,發展十分緩慢。學校經費不足是當前農村教育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目前各地政府逐步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實行的“兩免一補”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家長的經濟負擔,解決了農村孩子“上學難”“上不起學”等問題。國家還需繼續加大對農村的教育經費投入,切實改善農村教育,只有注重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會受到重視。同時國家應監督農村地區的政府,讓他們成立專門的教育機構,確保農村教育有足夠的教育經費,能進行必要的教師業務素質培訓,培養專業的教育工作人員。
2.切實加強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首先要搞好自身建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必須更新觀念。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教師的觀念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而大多數農村學校存在年齡和知識老化的問題,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為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培養一批年輕的、高素質的、專業的教師。
(2)提高自身素質。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修養,要不斷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東西教給學生,從而教好學生。并且要根據時展的需要以及自身教育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3)創新方式方法,拓寬教育途徑。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要根據教學和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條件不斷創新,敢于創新,尋找同學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生動有趣,使學生真正在身心愉悅中學到知識。
(4)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學生正處于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教師要引領他們朝著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時刻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了解他們的喜好,了解什么才是他們最想要的,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
3.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中學生面臨的具體問題
在貧困的農村山區,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致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成為他們供子女上學的重要經濟來源。但由于受到自身經濟條件和戶口等條件的限制,大批農民工在外出務工的同時,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跟隨著進城讀書,他們只得將孩子留在家鄉,讓自己年邁的父母或孩子的親戚幫著看管,這便產生“留守學生”問題。其中跟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或多數農村中小學校只重視智育而輕德育,對“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重視不夠,加之其長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例如:學習動力不足,厭學情緒較濃,行為習慣較差,遵紀守法意識淡薄,誠信缺失較為嚴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等等。
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留守中學生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解決當前農村留守學生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之間共同努力,加強協作,采取切實、可行、有效的對策,要健全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留守孩子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對留守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要加強溝通,形成政府―學校―社會關愛留守孩子的合力,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了解他們的真正需要,對癥下藥,從他們的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對他們進行監督、教育,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總之,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系著他們的健康成長,更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繁榮發展。為此,作為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深感自身責任的重大,教師從事的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原則,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內容、形式、渠道的多樣化,尤其是網絡對信息傳播的貢獻,造就了作為一種特殊信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交叉發展。根據以上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界定,可以把視野放到網絡時代到來這個大背景下,來分析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交叉發展。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了更豐富的外延,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首先就是對載體分類的研究。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發分為不同的類別。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以網絡作為媒介,分為網絡載體、非網絡載體。根據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不同,分為不同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城市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農村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黨政機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不同,可分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大眾的思想政治教育、黨政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存在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顯性載體、隱性載體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存在形式的形式不同,可分為靜態載體、動態載體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來源,可發分為官方的、非官方的載體等。根據是否為專門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分為課程載體(所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非課程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究竟有哪些具體形態,對其如何進行分類,這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在理論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分類的討論中,劃分標準不一,形成多種分類方式。對眾多的分類方式,不一一列舉,這里分析諸多分類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多種多樣的分類的分析,探討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發展,以及建立在多元載體彼此交叉發展所產生的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體現為多元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加強或負向削弱作用,如何使多元載體交互作用體現為彼此正向加強,這在網絡信息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至關重要。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例,就是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交叉發展,能否把握和正確導向這種多元交叉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關鍵。這里包括課堂載體、非課堂載體、顯性載體、隱性載體、靜態載體、動態載體等等多種載體的交叉發展,交互作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就在于有效將這些載體整合在一起,達成一個目的——正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以課堂載體為主要陣地,故,在這里以課堂載體與非課堂載體來分析其交叉發展、交互作用。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所有載體除了課程載體外都可以稱之為非課程載體。這些非課程載體與課堂載體相比,其內容有其獨特性,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尤其是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非課堂載體的多樣化及其影響更是前所未有。比如,校園文化活動傳輸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非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言傳身教、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社會環境中不斷發生著的微小或重大事件、網絡帶來的少量信息及其迅速傳播等等,都與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比如,以社會所發生的特殊事件為契機,作為案例,進行相關活動,在活動中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響受教育者。面對大的災難,中華民族所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團結一致的精神;面對中日事件,中華兒女的愛國精神;面對菲律賓射殺臺灣漁民事件,深刻反思臺灣與大陸關系,強調臺灣與大陸的共同利益所在,強調臺灣與大陸的血脈相連、同呼吸共命運。這樣一些案例即可以引入課程的學習中,也可以單獨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發揮作用,比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座,深入分析事件的深層次含義,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則蘊含其中,從而起到加強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比如,課程載體與網絡載體的融合。結合網絡的特點,課程載體可能通過對網絡載體中信息的運用以及網絡載體的多種形式即時完成教育主體與客體的互動。
網絡作為一個現代社會中信息供給、共享與交換的最大、最廣泛的平臺,它的內容的豐富性、傳播的便捷性、形式的互動性等等特點,使人類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給人類社會各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教育主體所倡導的信息去影響進而改變教育客觀的觀念及行為,從這個角度講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有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與一般意義上的信息傳播、共享與交換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是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識展開的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這就構成了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溝通的關鍵點:一是信息供給、共享;二是信息的互動。有了這兩點,網絡載體必然成為多種思想政治教育眾多載體中至關重要的一種。而二者的交叉發展、交互作用也顯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對的是青年學生,而這是與網絡聯系是頻繁、最易受到網絡一所流傳的各種信息影響的一個群體。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眾多載體的整合中,與網絡載體的整合其作用最為突出。
二、網絡環境下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整合
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整合,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點:整合的切入點、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載體的存在形態。前者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后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1.整合的切入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攜帶了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的都可以作為整合的切入點。在從多的信息中,為了討論的方便,可以把它分為正面的信息和負面信息,正面信息的運用比較容易,正面信息較容易產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里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和思考來自網絡環境中的負面信息。這也往往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難題。由于網絡的特點,回避只會更加削弱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關鍵在于如何的分析這些負面信息,引導學生去客觀分析、全面看待這些信息,從而正面消化這些信息,盡量減小其負面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很好實現課程載體的網絡載體的整合,從長遠來講,是從根本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功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青年學生如果能從負面信息的分析、判斷、消化中學會一種敏感性、學會作出正確判斷的方法,就相當于增強了青年學生長期的一種免疫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面對負面信息的沖擊,能夠具備判斷大是大非的能力,從而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
2.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載體的存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