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
時間:2023-08-09 17:17: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腫瘤患病率的增加,腫瘤綜合治療的進展,化療已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針對患者的健康需求,通過宣傳教育使腫瘤患者掌握日常的護理技能,因此腫瘤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1什么是化療
化療是惡性腫瘤的化學藥物治療,這些藥物能在癌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時期抑制或殺死癌細胞,達到治愈好轉的目的,從面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2010年8月至11月,我科共收治化療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35-75歲;其中肺癌7例,食道癌4列,胃癌5例,乳腺癌4例。
2.2健康教育的內容
2.2.1建立護患關系:護士有責任幫助患者對疾病以及化療有正確的認識,耐心講解化療的目的、作用,針對腫瘤患者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患者樂于接受的方式,使患者在愉快的環境下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增加護理人員的親合力,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
2.2.2心理指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化療知識以及化療前后必要的檢查及相關注意事項,檢查目的如肝、腎功能,血象檢查等以便準確地了解病情,制定更科學的治療方案。
2.2.3給藥途徑:抗腫瘤藥的給藥途徑包括靜脈給藥、肌內注射給藥、口服給藥、腔內給藥、動脈給藥等,其中靜脈給藥為最常用的給藥方法,護士靜脈穿刺時,多建議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PICC 、CVC等,給藥前、中、后都必須注意評估血管及局部情況,化療藥注射完畢后,繼續滴生理鹽水沖洗靜脈,給藥過程中要傾聽患者的主訴,如局部有無刺痛或者燒灼感等,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2.2.4飲食指導:腫瘤病人一方面因體內癌細胞生長吸收大量的營養,另一方面因化療所至的胃腸道反應,影響營養的攝入,應鼓勵病人進食高蛋后、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少食多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2.2.5毒副反應的預防:惡心嘔吐:惡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的胃腸道反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應及時評估患者惡心嘔吐的因素,進餐前做好口腔護理,靈活掌握進餐時間,必要時及時使用止吐藥;口腔炎:化療藥可直接作用于粘膜細胞或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而引起口腔炎,指導病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進食后30分鐘即用碳酸氫鈉漱口,多飲水;脫發:告知患者頭發大量脫落是可逆性反應,化療結束后,頭發可再生,化療前可頭顱置冰帽或嚴緊的充氣止血帶,用藥結束后10min除去止血帶,采用這種措施可減輕脫發。骨髓抑制:化療藥抑制骨髓以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最為明顯,因此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減少探視,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當白細胞≤3.0×109/c,血小板
2.3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評價方法靈活多樣,可通過交談觀察,問卷調查等了解病人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通過教育――評價――反饋,使病人真正從健康教育中獲益,自覺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PCIA)與其他鎮痛方法相比,不僅鎮痛效果明顯,使用安全,而且體現了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1],但是鎮痛效果取決于患者及家屬是否懂得正確使用PCIA技術,因此,為了提高自控鎮痛的效果,必須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資料與方法
以在我醫院外科住院手術,使用PCIA的166患者為健康教育對象。他(她)們既往均未使用過PCIA泵,能正常閱讀和理解PCIA使用方法。
方法:①健康教育形式:語言教育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較易掌握的一種教育方法,形式多樣化。主要采用群體講座和個別交談。群體講座在術前舉辦,患者及家屬均可參加,個別交談貫穿術前和術后,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字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受時間限制,便于患者及家屬自由閱讀,仔細領會。本科制作的圖文并茂的《鎮痛泵使用手冊》讓患者及家屬閱讀。示范教育對一些技術操作如翻身時導管的同定,自控鍵的按壓方法及次數,鎮痛泵的床邊固定等,可當面示范并講解操作要領。②健康教育內容:向患者介紹PCIA的優點,它用藥量少,給藥準確性高,血藥濃度維持恒定起效快。術后鎮痛效果好,無成癮性,使用安全可靠,通過自控鍵可實現給藥個體化。給患者講解清楚PCIA的構造、性能、止痛原理、使用方法,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原理。使用時應做到妥善固定裝置,保持給藥途徑通暢,避免拉扯硬膜外導管,引起導管滑脫或導管斷留在硬膜外腔內。經常檢查裝置各連接處有無松動,避免藥泵與導管連接處滑脫,使藥物滲漏,影響鎮痛效果,患者坐起或翻身時應保持管道與身體同步,防止管道牽拉、扭曲,刺激傷口,加重疼痛。感覺疼痛時,可按壓自控鍵1~2次。告訴患者在基本活動時,術后疼痛以切口疼痛為主,深呼吸、咳嗽、變換等活動使切口受到牽拉引起疼痛加重。因此,要教育患者換時應動作緩慢、輕柔,深呼吸、咳嗽時,用手保護切口,減輕疼痛。給患者講明社會心理因素、個體的情緒、人格因素、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既往疼痛經驗、注意力集中與分散、環境變化、社會文化背景、性別、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個體對疼痛的感受。其他如PCIA可使患者皮膚感覺遲鈍,出現壓瘡或燙傷,應勤變換,盡量避免使用熱水袋,如需使用,應避免熱水袋與皮膚直接接觸。嗎啡能擴張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當患者由仰臥位轉為直立時可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指導患者應緩慢舉起,雙腿下垂,慢慢站起,以防摔倒。保持床鋪及后背干燥,以免PCIA穿刺點污染,穿刺點敷料潮濕,應及時更換,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結果
提高術后患者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影響手術后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疼痛控制教育[2]。規范的PCIA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標準。向患者講解有關術后疼痛控制知識和方法。幫助患者全面的了解使用PCA的相關知識,在疼痛控制中取得患者積極的配合,達到有效的緩解疼痛目的,使手術患者獲得了科學,有效的高質量護理服務,降低了由于疼痛而產生的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
提高疼痛控制質量:對患者進行疼痛控制的宣教,能減少患者對術后鎮痛的不配合,提高鎮痛藥物治療的效果,通過與患者交流,可減少患者焦慮,促進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增加滿意度。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疼痛經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通過與患者的互動交流,相信患者疼痛的主訴,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來控制疼痛,反應及時,關心體貼,患者就會感覺滿意。
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效率:規范化的PCIA健康教育指導標準的構建,可有效地幫助護士高質量地完成術后患者疼痛的護理,規范有序地落實疼痛護理措施,改變了過去有關PCA健康教育及護理的盲目性,使護士有據可依,促進質量控制的統一性、協調性和效率性,達到PCIA健康教育的規范化管理,提高了護士工作質量和效率。
討論
PCIA泵不僅能緩解術后患者疼痛,還有利于調整患者的心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的舒適度,增強患者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由于采用鎮痛泵疼痛明顯減輕,患者愿意在護士的輔助下參與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健康。作為護士要盡最大的努力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掌握自控鎮痛技術,以減輕患者疼痛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但是在健康教育中應該注意,健康教育過程要注意個體接受和反應的差異,選擇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方式。在教育形式上應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因人施教,特別針對患者對用藥成癮的擔心應做好合理的解釋,必須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反復多次強化,應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況選擇適合的教育時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摘要】 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不僅需要藥物治療,而且需要精心護理和健康教育。通過對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養成有益的健康行為,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關鍵詞】 冠心?。恍睦碜o理;健康教育
在護理工作中,筆者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傳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知識,調動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醫療護理活動,認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應,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98例均為2002年9月~2005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病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齡47~76歲;離休人員36例,退休人員62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0例,中專以下68例;病史在1年以內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為初發病例。
2 實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問題,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并查閱門診病歷,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和健康教育計劃。
確定健康教育方式,盡量符合個體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如文字卡片與口頭講解相結合;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示教與自學相結合。
3 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內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可由多種原因誘發:如社會心理應激、精神緊張、吸煙酗酒、情緒波動等,經臨床觀察,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狀態表現為焦慮、憂慮、恐懼、否認、角色紊亂等[2]。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實施治療護理的同時做好心理護理。
3.1 焦慮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晝夜變化,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產生焦慮心理,特別當心律失常頻繁發作時,患者顧慮重重,心神不定[3],焦慮不安,睡眠減少,情緒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針對這樣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講述有關本病的知識,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穩定其情緒,使其正確理解護理要求,從焦慮狀態中解脫出來,消除疑慮,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
3.2 緊張恐懼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恐懼心理在臨床上常常表現為緊張狀態。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間發作或夜間癥狀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覺前即開始精神緊張,有的患者看到搶救別的患者而緊張恐懼,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搶救儀器及吸氧的裝置精神就緊張,促使病情加重。針對這種心態,患者入院后即以熱情親切的態度與之接觸,主動介紹監護室的環境,用穩重嫻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運用暗示、說服、示范、誘導等方法,讓患者學會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因素,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憂慮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憂慮心理在臨床上表現為對未來事件及其結果的擔憂。多見于緩解和恢復期的患者,這類患者擔憂冠心病復發,擔心出院后病情發作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和照顧。有的患者愿意讓一直負責他的醫生治療,擔心更換醫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誤治療。針對這種心理,我們制定措施,加強有關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掌握冠心病的發生機制、治療休養中的注意事項及自我保健自我救護等知識。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轉,緩解期只要耐心堅持治療,定期隨診復查,精神開朗,查明并避免誘發因素,就可減少或不再發作。
3.4 否認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有的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缺乏思想準備,相信自己的身體會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壯的身體會得病。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主動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醫生的診斷告訴患者,使患者認識疾病的程度,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使患者承認患病,同時講解病情,介紹當前冠心病研究的進展,明確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癥,回避只能對自己不利。同時結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實例現身說法,請病情緩解的患者介紹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以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認清疾病,配合治療。 轉貼于
3.5 角色紊亂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紹同種患者康復的病例,創造機會讓患者與康復者見面,讓他們之間直接交談,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紹者與聽者之間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觀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復的,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3.6 滿足患者對疾病有關知識的需求心理 給患者講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一系列變化過程。心絞痛的誘因、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訴患者每項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檢查后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患者。
4 效果
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術,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其功能恢復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及家屬對護士有了信任感,縮短了護患距離,加深了護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識和生存質量,促進了護理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占潔.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347.
高中生正處于心理問題多發期,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心理斷乳期”,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矛盾,依賴性與獨立性的矛盾,等等一系列的矛盾都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傳統的教師講授型課堂不僅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厭惡課堂,厭惡教師,這樣何談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想辦法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堂,加之在新課改這個大背景下,多媒體課件無疑成了教師們最常用的選擇。
所謂多媒體課件,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數字處理技術和視聽技術,以計算機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將文字、語言、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實現對教學材料的存儲、傳遞、加工、變換和檢索的一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由于它能夠實現人機頻繁地進行多種交互控制,方便于輔助教學,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在本文中我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為例,淺談多媒體課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加強學生對心理學的認識
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偏遠地區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相當淺薄,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接觸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其目的、意義都認識模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幫助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學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基礎知識理論也比較枯燥,如果利用傳統課堂教學學生的吸收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選擇制作多媒體課件,不僅色彩明亮,視覺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多媒體課件的容量大,承載的信息多,而且可以附加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不僅幫助學生開拓了視野,更節省了課堂時間。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場景,設置問題,體驗心理活動
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厭煩了枯燥的文化課說教,所以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樣,單純的、課程化式的理論說教顯然是不適合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去。而情境的創設和再現,不僅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手段和環節,在學校心理健康教學中也至關重要。只有體現生活真實的教學情境,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在情境中進行心理活動的體驗,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自覺進行心理素質的錘煉。情境創設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可以利用沙盤或是在團體訓練場地自行布置,但是,考慮到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情景創設,不僅能夠直接、具體表現教學所需的情景,更節省了時間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去。多媒體課件把大量生動的、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影片和錄像片等,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創設情境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視聽并舉,加深、加知和理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更深刻地體驗心理活動,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深遠的意義。
例如,在“笑對生活”這一課,我首先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將其制作成動畫課件,讓學生親生體驗,然后討論自己遇到這種情況將會怎么樣,再將學生的各種情況匯總,然后再利用制作好的課件展示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遇到同樣事情時的想法及做法,達到對比教育的目的,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體驗,而且故事本身也成了學生日后寫作的一個很好的素材。就這樣我順理成章的就引出了我們這一節課的主題,讓學生學會笑對挫折,笑對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如意。在以后的課堂中我盡量多使用這種教學方法,這種創設情境式的設問方式使學生們有生活感受,如身臨其境,發言十分踴躍。有的針對情景發表自己在面對類似情景是的感受及行為,有的相互評價、爭論,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十分喜歡。學生們在學習中產生愉悅;在情境中體驗心理活動、認識和印證理論知識;在活動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顯示出了一定的創造力,不僅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我一邊仔細傾聽、一邊鼓勵和引導,然后及時反饋到學生中去。整個活動過程氣氛熱烈,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外知識,延伸學生對心理學前景應用的認識
心理學知識的覆蓋面遠遠超過了我們課堂上所學的東西,高中學生馬上面臨高考,對于專業的選擇也很迷茫,有不少同學對心理學感興趣,又不了解心理學學什么,將來畢業后干什么,所以我會專門挑出一節課或兩節課的時間給同學們觀看一些心理學相關視頻,加深學生們對心理學的了解。
總之,在新課改勢在必行的今天,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課件無疑會在由傳統課堂到新型課堂的轉變中起到過渡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盡可能的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多媒體課件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起來,創造了“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學習環境,正好迎合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不能為了新課改而將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流于形式,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情景,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自身體驗,在自我體驗和感悟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雖然現在較偏遠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才剛剛起步,多媒體技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也還不夠成熟,但是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多媒體技術將會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開創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河南省焦煤公司中央醫院,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聯合常規護理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實驗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的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指標,觀察其生活質量的變化。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抑郁情況、焦慮情況明顯改善P<0.05;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方面無顯著差異,在總體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身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改善術后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
關鍵詞 ] 心理干預;護理;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c)-0059-02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最常見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中年婦女[1],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切除術,這種手術是一種相對創傷較大手術,當患者得知需要手術治療時,由于缺乏對子宮切除術的正確認識,常常對手術產生強烈的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可引起體內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機體產生生理病理改變,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控制,將會妨礙手術以及病人的恢復,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我們通過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60例,排除惡性腫瘤史、雙側卵巢病變史,排除分居、離婚。且丈夫健在,夫妻關系良好,經臨床確診子宮肌瘤,其中年齡31~48歲,平均年齡(39.5.5±9.5)歲。對病例采用單盲法隨機分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治療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受教育狀況、年齡、病情、病程用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上等基本相匹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訪視、術后常規護理等。觀察組要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認知干預、術前心理評估、術后鼓勵、支撐及教育。
1.3評價工具
1.3.1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 SF-36包括生理職能(RP)、生理功能(PF)、總體健康(GH)、身體疼痛(BP),社會功能(SF),活力(Ⅵ)、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共計8個維度36個條目。
1.3.2焦慮自評量表SAS 焦慮自評量表(SAS)含有20個項目。用于評出焦慮患者的主觀感受。
1.4術前心理評估及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
護士要進行術前的心理評估,患者在聽到自己患有腫瘤時,由于對子宮肌瘤的認識不足,會將子宮肌瘤誤認為惡性腫瘤,有些認為及時手術了也會影響生活和性生活,因此容易胡思亂想,出現悲觀、焦慮,情緒極不穩定[1-2]。關心、同情患者并了解家庭、社會因素對其心理活動造成的影響,要采取針對性的為患者解決問題,護士要告訴患者子宮肌瘤并不可怕,還會有自己正常工作和生活。
護士應以該用和藹而禮貌的語言,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痛患者之所痛,想患者之所想。這樣才能使后邊的工作更容易開展,有人提出:患者對疾病的的認識不充分而對其作出的錯誤評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患者的情緒,使患者的思維和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3]。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于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很重要,護理人員要告訴患者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要強調手術后性生活不會受到影響,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邀請手術已成功的患者與其交談,他們之間的交談更能觸動患者的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心理疏導作用。
手術完成后,積極關心患者,讓患者住在舒適的環境中,為其調換干凈的病房和病床,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巡視病房,耐心傾聽其敘述,使其感受被尊重和關愛,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也增加患者的和安全感。鼓勵患者早期活動,防止下肢靜脈栓塞和壓瘡的發生,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想法,夫妻雙方坦誡相待,促使其更快康復。
1.5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所有數據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后HAMD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抑郁情況明顯改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HAMD評分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組患者手術后HAMA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焦慮情況明顯改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HAMA評分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方面無顯著差異,在總體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身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3討論
隨著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的概念被理解為對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需求等全方位的關心和照顧,子宮肌瘤(uterinemycmfla,uM)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4],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來說不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種較大的創傷,如對手術效果如何,切除子宮是否影響身體和性生活,都可致患者出現焦慮和抑郁[5]。從實驗中我們發現患者的焦慮程度很高,因此,如果不做好心理的調節,肯定會影響患者的手術,因此我們采取了有效地術前的心理疏導。與患者做好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耐心的講解和積極的溝通使患者對子宮肌瘤有更好的認識,通過給與患者心理干預后,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明顯減輕,另外我們通過實驗發現術前教育至關重要,術前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對性生活的認識,這一發現和其他研究者有相似的地方[6]。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通過各種心理干預,說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利于手術的進行和患者的康復。
[
參考文獻]
[1] 董云華.子宮肌瘤患者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5):115.
[2] 唐冬粉.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3(5):16-17.
[3] 黃宣芳.淺談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1):137-138.
[4] 游景紅.心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8):138-139.
[5] 楊文枝,郭華禮.子宮全切術患者的心理調查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7):54.
關鍵詞 心理檔案 建立 利用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學生心理檔案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智能狀況、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做出鑒定和評價的記錄,建立心理檔案是系統地收集資料與證據的過程,是對學生心理進行描述、分類的過程。心理檔案的建立不僅為開發學生潛能提供了幫助,為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與培訓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教師進行心理輔導提供了保證。在當今這樣的信息時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檔案信息聯系非常緊密。在學生心理檔案的信息收集方面,我國起步雖晚,但一直在向完善、完備的方向努力。
1學生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
心理檔案的內容,又稱心理檔案的項目,是指能揭示或從中了解到大學生心理狀況、心理特點的材料。通常包括:個人的基本情況,如年級、專業、學號、姓名、性別、健康狀況、重大生活變故、既往病史、心理創傷史等;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年齡、職業、經濟水平、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對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氣氛評價等;心理測驗情況:心理測驗能夠幫助分析來訪者的各種心理特征,通常使用的心理測驗的種類有:人格測驗、智力測驗、情緒評定、職業咨詢測驗等。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項
學生心理檔案信息的收集方法豐富多樣,其中最常用的是問卷法、觀察法、談話法以及測驗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心理測驗法,在實際操作中,心理測驗能最快速最有效地收集全校學生的信息,在分析測驗結果時也有相對客觀準確的參照標準。問卷法也能做到大范圍收集信息,但后期的分析處理相對繁瑣;談話法則適用于個別學生的信息收集。有從事學生心理檔案的工作人員提出:在新生入校后對新生進行詳細的心理普查及心理量表建立,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指導建議;在學期中對學生進行第二次心理普查,對心理檔案完善;期末對學生進行第三次心理普查,對心理檔案進一步完善。
在學生檔案的建立和保存過程中要注意:(1)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時要注意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以保證心理檔案的客觀性,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客觀事實分析歸納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還要根據心理測驗的適用范圍及使用標準來選擇合適的心理測驗,嚴格按照測驗的解釋來分析測驗結果。(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時要注意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按照一定順序整理資料、分類歸檔。收集到的心理檔案要確保涵蓋了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時要注意跟蹤完善資料,每個學生的心理發展都是動態連續的,及時更新和補充心理檔案,全面了解學生最新的心理動態。(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時要特別注意保密性。保護學生的隱私是心理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
3學生心理檔案的利用
3.1利用心理檔案,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學生心理檔案大多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產生的,同時能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學生能夠通過心理檔案,全面地審視自己、認識自我,進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過利用學生心理檔案,可以幫助我們快捷地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等情況,適當引導這些獨特性,和他們一起設定努力的目標,促使其成長和發展。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心理檔案測量的結果進行分類,若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可進行群體解決,如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的系列講座和心理科普知識宣傳,給學生心理、身體健康提供科學指導,并教學生維護身心健康的方法。若是部分或個別存在的問題,則可以個別咨詢。若條件許可,可以建立心理治療室,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和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治療。
3.2利用心理檔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生心理檔案可直接為教師提供學生的心理狀況,使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學習心理等,為教師科學管理、改進教法、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據,教師還可以利用心理檔案優化教學方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生個人資料,分析學生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對于一般性的心理問題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另外對于某些有特殊困難的學生來講,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資料,找出學生在學習、職業或生活適應方面的問題,并加以有針對性的輔導與教育,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或降低問題的嚴重性,使這些問題免于惡化。同時,學校也可以參考利用學生心理檔案,幫助挑選學生干部、評優等。并根據性別差別、職務差別,不同的干部的不同要求,選擇合適人選,實現最佳組合。
3.3利用心理檔案,加強學校管理
學生心理檔案提供的學生生活環境、心理發展特點等共性及個性信息,為學校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宿舍管理方法、食堂就餐制度等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提供了依據。學校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改進學校管理方式,有針對性地改革管理方法,更好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4利用心理檔案,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心理檔案是學校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學校應該利用心理檔案中收集到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適應水平等信息開展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發展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3.5利用心理檔案,為學生心理健康科學的研究積累素材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學業壓力和就業競爭壓力加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斷增多,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影響其健康成長和人生發展。因此,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科學研究工作顯得特別重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科研工作,離不開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資料。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的科研特點,系統、科學地收集、整理各種資料,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將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地增強科學性,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和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霞,曹莉華.中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利用[J].教科文匯(中旬刊),2007(11).
[2] 藍海萍.建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8).
[3] 周春開,芮鴻巖,姜繼紅.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利用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12(3).
[4] 陳姝殊.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問題[J].成功,2009(7).
[6] 王艷紅.試論學生心理檔案建立的作用[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1(4).
論文摘要:近十年來,中國學者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是:理論水平較低,指導實踐不力;專業化水平偏低,操作缺乏規范;消極傾向顯現,研究不能全面發展;地區間差異大,整體水平偏低。今后的研究將更廣泛而普遍的開展,并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證探索;總結已有研究成果,進行針對性教育;多種方式相結合,繼續探索發展性的教育模式;深化研究,全面推進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教育體系,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學者所進行的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保持在20%~30%的水平[1]。軍校學員具有軍人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參戰人員要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和精神負荷,面臨更強烈的心理壓力,要求具有高負荷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心理疲勞、干擾能力等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軍校學員良好的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病,維護軍校學員良心理健康的任務刻不容緩,但由于學科建設和培訓制度遠遠跟不上實際工作的需要,不少人在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自理學知識培訓的情況下便倉促上崗,開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展開。
一、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問題
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盡管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歷史短、起點低,研究基礎和研究力量比較薄弱,所以,在研究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理論水平較低,指導實踐不力。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性研究方面的問題表現為: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爭鳴類的研究少,發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等;除此之外,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相脫節,導致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有效指導,從而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因脫離實際而價值不大,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因缺乏科學指導而盲目運轉。總體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水準不高,低水平的簡單重復現象嚴重,缺乏系統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
2.專業化水平偏低,操作缺乏規范。由于某些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相應行為規范的約束和指導,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失控現象時常發生。在實踐性研究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結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準確性,研究變量失控性,數據統計隨意性等。目前中國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都是借鑒國外現成的量表作簡單的調查和一般性驗證。在選擇研究的工具上,國外常用的有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試)、16pf(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epq(艾森克人格問卷)等,其中mmpi在近幾年用得比較廣泛;國內常用的研究工具大部分來自國外,主要有scl-90(心理衛生自評量表)、16pf、epq、sas(焦慮自評量表)、生活事件調查問卷等,最常用的是scl-90。但是scl-900的常模是1986年研制的,而且樣本量僅為1388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心理素質也在發生著變化,這類量表的局限性和可靠性也逐漸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質疑。
3.消極傾向顯現,研究不能全面發展。首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的發展傾向,導致研究不能全面的發展。如個別化傾向、醫學化傾向、片面教育化傾向、萬能化傾向等等。咨詢和治療上。使得研究工作越走越窄。其次,一些學校將學生視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一些醫療的方式對待那些心理問題并不嚴重的學生。最后,一直都有學者在探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關系的問題。但研究者多從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角度出發,分析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工具價值,沒有把兩者放在宏觀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終極價值缺乏關注,在模式構建和機制創新上探索較少。
4.地區間差異大,整體水平偏低。當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等地已進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國而言,其研究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研究相對集中在經濟、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研究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自己所在省市來選擇研究對象。因此,有心理健康研究機構(主要為研究所和軍校)的城市,當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能受到較多關注。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這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東南沿海等地區研究數量明顯多于其他省市,研究數量少的地區其研究水平還處于基礎階段。
二、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趨勢
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會日益深入和廣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理論體系,指導實證探索。任何研究都要經歷理論探索階段,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關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心理健康標準等理論一直是研究者關注較多的問題,這些理論建構雖說沒有完善,但基本上已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相信今后一段時期,這些理論體系將更加完善。正確的理論,必然要指導實踐。目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逐步走上了實證研究的道路,雖然已經有很多學者開始研究諸如個別、團體心理輔導或咨詢、角色扮演訓練、課堂教學、情景練習等不同方式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但這些研究成果還遠遠滿足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這方面的需求。因此,今后在完善的理論的指引下,實證研究必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流趨勢。
2.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針對性教育。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以及不同性格類型的人進行與之相關的教育。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諸多問題及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一年級軍校學員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對大學新生活的適應問題、學習與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學員則為人際交往問題、學習與事業問題、情感與戀愛問題;三年級學員主要為自我發展與能力培養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學員主要戀愛問題及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從年級看,四年級學員的心理問題要多于二三年級大學生;從地區看,農村貧困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全貌,針對他們各個時期的思想特點、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咨詢和治療,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結合多種方式,探索發展性教育模式。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是要對學員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和促進,使他們的心理素質不斷優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能適應社會,健康地成長和良好地發展。面臨著國際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趨于整合的新趨勢,當務之急應加強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積極開展以發展性、預防性為主的教育活動,以增強軍校學員對挫折與生活壓力的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軍校學員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以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所以,軍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應盡快從被動轉向主動,積極開展多種方式相結合,且以發展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使軍校學員心理和行為問題能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萌芽狀態。
4.深化研究,全面推進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隨著觀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會獲得更廣泛而普遍的開展,由大中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逐步擴展到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另外,研究也將涉及到所有與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有關的方面如: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識、外界環境及休閑活動、精神疾病及生理問題、一般心理健康、轉業、心理輔導及治療、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人格特點等。不僅如此,服務對象也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從學校逐步推廣到社會,不僅重視學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關注教員、家長及監護人等的心理健康,滿足他們的需要,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實施和普遍發展。
5.健全教育體系,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思想道德和心理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是軍校學員樹立思想、確立“三觀”,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趨于完善的關鍵時期。但部分軍校學員心理發展中存在問題,將對其思想道德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今后各軍校應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軍校學員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中考察,探索軍校學員心理品質發展與思想道德發展的有機聯系以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優化及完善。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的基礎上,構建新形勢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模式,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張金彥,王建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