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 16:4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集體經濟發展經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成為加強基層政權、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這些年來,省州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有的認為國家公共財政將覆蓋農村,不需要發展;有的認為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比重小,無礙大局,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戶,沒有預留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有的顧慮重重,村級組織三年一換,到時候怎么處理等等。二是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隊伍。以村級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者,缺知識、缺經驗、缺抓手,如何培育、引進和打造一批人才成為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工作指導。大多數村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集體經濟發展也還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四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復雜,絕大部分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等問題。五是發展模式單一。大多數村一村一個發展項目,風險大且資源初級開發、產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務創收居多,經濟效益低下,發展質量不高。這些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惑,集體經濟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時間我們在XX、XX兩縣的農村隨機調研,基層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和鼓舞。一是理清思路做規劃。集中時間抓調研,對集體資產進行確權登記,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調研市場導向,確??茖W規劃有力推動。二是盤活現有人才。發揮村干部、本地經濟大戶優勢,送出去學、到兄弟縣市看,接回來思考論證,不搞竭澤而漁、不舉新債、不搞一錘子買賣,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慎重選定發展項目,確??沙掷m發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積極性高,干勁十足。XX縣西山村發揮村干部大多是菜農的優勢,在明年春節節令培植葡萄產業的時差內,在基地培育馬鈴薯,2噸薯種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導員準備打一個時間差,要把抓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效益首先體現出來。四是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抓手。XX縣碧溪鄉采取“專業合作社+支部+農戶”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探索制定《股份構成(村干部、經濟大戶、村民),股權配置(村集體30%),股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操作層面的配套文件,保證規范運作。XX村干部組建金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X名,投入資金XX萬元,建成三七連片示范基地70畝,建成金銀花示范基地50畝,帶動農戶種植XX畝。XX縣普渡村整合項目資金XX萬元,建成街廠X個,攤位XX個,預計集體經濟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鎮七屯村清理集體資產,利用特色資源大葉種茶園,規劃論證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延伸產業鏈,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五是發揮黨建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建目標考核,明確比例要求,對完不成任務的進行大幅扣分。有的鄉鎮對掛鉤領導(XX元)、村干部(XX元)實行風險抵押,績效考核,促使集體經濟有人抓、有人管、發展好。
應該說從調研中看來,各級在抓領導責任、組織保障、資金扶持、資源整合、工作落實、激勵考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積累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縣應繼續強化項目支撐、落實政策扶持、鼓勵結對幫扶、支持存量盤活,著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鎮發展煙葉產業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鎮共有17個村,2018年全鎮村級集體收入67.93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911.36萬元,村均集體收入3.99萬元。烤煙種植是**鎮壯大集體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2018年**鎮煙葉發展面積3000畝產量50萬斤,實現產值近750萬元,稅收達到160萬元,其中村級煙葉基金56.93萬元,收入最高的三關村2018年煙葉發展基金達到13.5萬元,實現了“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雙贏。
**鎮鼓勵各村立足村情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基礎,以效益為中心,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主要采取“三統一”的模式,以集體經濟組織推動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一是統一培訓,堅持科學管理抓質量,為了加強培管,搞好煙葉烘烤,提高單產值和效益,村兩委成員積極與煙站對接,組織煙葉專干和種植大戶向技術員虛心學習,與他們一起不分晝夜,逐家逐戶進行技術指導。二是統一育苗,以科技為先導,以投入做保障,由村集體統一建棚,統一時間播種后,煙站聘請有經驗技術的煙葉指導員進行育苗管理和指導,從源頭上解決了勞動力浪費,難以培育出均勻一致的壯苗問題,保證了煙株生長的均勻性,提高了育苗工作效率,降低了煙農的成本,使煙葉質量逐年攀升。三是統一管理,村組織技術人員將煙葉政策宣傳到戶到人,進一步鞏固現有煙農,動員徘徊觀望者,認真做好入戶摸底,在煙農自愿種煙的前提下,與煙農簽合同,收取煙苗款,做好土地深耕平整和各項工作。統一起壟整地,統一平衡施肥,統一地膜覆蓋,統一植保、統一采摘,統一烘烤,大大降低了煙農勞動力強度和成本。充分發揮煙葉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煙葉產量和質量,使煙農獲利和增收,讓煙農真正受益得到實惠。
**鎮通過煙葉生產統一規范化管理,壯大了集體經濟收入。按照“公平分配、共同受益”的原則,通過利用煙葉基金扶持產業發展來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另一方面,整合財政和各部門支農惠農資金,采取補助或獎勵的辦法,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傾斜,加大扶持力度,對于大戶煙葉承包戶給予優惠政策,并吸引帶動社會資金參與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鎮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納入村組干部目標考核,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任務,強化村組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責任意識。調動全鎮廣大黨員群眾齊心協力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典型帶動的思路,明確提出打造出集體經濟發展的示范村,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發展壯大的良好格局。
一、調研選題的考慮和調研簡要情況
近兩年來,中央、省、市、縣高度重視農村村有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陸續出臺一些列意見方案,指導村有集體經濟發展,制定了消除村有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要求在2020年底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本人認為,村有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村級才能更好的為群眾解難題、為群眾辦更多的民生實事,也就是更好的踐行初心使命,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更好地落到實處。
為此,本人選定了“XX鄉村有集體經濟發展”這個調研課題,通過實地考察了全鄉7個行政村的村有經濟發展情況,召開各村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座談會1次,發放征集意見表15份,收集意見建議22條,訪談二十余名群眾等多種形式開展調研活動,并最終形成調研報告。
我鄉農戶個人經濟收入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村集體經濟發展依然緩慢、發展不平衡,多數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依然為“0”、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2018年我鄉7個行政村中,5個行政村暫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兩個村收入在5萬元以上,分別為XX村5萬元和XX村5.57萬元。
二、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關做法經驗和效果
XX村大力發展種養產業,實現了村有經濟從“0”到有,從有到強的轉變。成功引進XX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業,全力打造100畝吳茱萸種植基地。建立了養雞場,養殖土雞1200余尾,種植西瓜10畝。一系列的舉措,為梅溪村帶了客觀的集體經濟收入
Xx村積極探索村有經濟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在外創業的年輕黨員返鄉投資,助推村域經濟發展。多措并舉下,XX村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有效利用現有板栗林資源,采取嫁接的方式,爭取以最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方式發展村有經濟,爭取早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
XX村和XX村通過合作社成功與農業產業種植大戶合作種植辣椒60余畝。公司提供技術、種苗、化肥并負責回收,以此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XX村和XX村著手利用高山茶葉資源這一先天優勢,與茶葉收購商、制造商合作,對高山野生茶葉林進行有限管護,提高茶葉產量,村集體從中收取資源管護費等形式實現村級經濟的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
我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起步晚、發展慢、底子薄、基礎弱、收入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來源單一,發展活力不夠。在有村級集體收入的兩個村中,XX村收入來源只有上級財政補助款,XX村的光伏電站發電收入占總收入90%。單一的收入來源也決定了村有經濟發展活力不夠、效益不高。
(二)經濟發展不平衡,發展基礎較弱。我鄉7個行政村只有2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占比不到30%,無收入的“空殼村”占比超過70%,各村之間發展極為不平衡,且2個村收入僅為5萬和5.57萬,剛過“薄弱線”,總體發展基礎較弱。
(三)發展依賴性強,無發展空間。兩個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中,XX村來源于上級光伏發電扶貧政策的收入占90%以上,XX村收入全依賴于上級公益林、天保林財政補助的收入。該兩項政策性收入相對穩定,但也幾乎沒有增加空間。
四、制約我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我鄉位于幕阜山脈中段山區,離縣城遠,多個行政村位于海拔較高的山中,區位的劣勢導致我鄉基設施建設薄弱,道路建設標準低,供水供電、農田水利等各方面條件比較差,仍有部分自然村未通水泥路,從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二)林業資源優勢未發揮。我鄉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擁有野生油茶林3.7萬畝,野生高山茶葉萬余畝,以及大面積的野生獼猴桃等天然資源。由于近年來缺乏集中有效管護,絕大部分資源產量低下甚至絕收,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村“兩委”班子引領作用弱。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在村“兩委”班子的引領作用。我鄉各村29名“兩委”成員中,致富帶頭人寥寥無幾,且“兩委”成員年齡普遍偏大,經濟意識不強、思路不廣,不能很好的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四)致富能手示范帶動性不強。我鄉有不少產業帶頭人通過發展蔬菜基地、板栗基地、養蜂以及外出務工經商等逐漸發家致富,但他們尚未帶動身邊村民致富,致富能手的傳、幫、帶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五)創新意識不夠。部分鄉村干部、群眾思想還不夠解放、缺乏創新意識。一是自力更生、開拓創新精神不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發展的精神動力不足。二是畏難情緒突出,瞻前顧后怕失敗,不敢承擔風險,不敢大膽“闖”。三是缺乏發展和創業的激情,安于現狀、不愿進取、得過且過。
五、我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及對策
根據上級要求及各村實際情況,制定我鄉村有經濟兩年發展規劃:2019年XX村、XX村爭取村有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2020年XX村、XX村、XX村消除“空殼村”。
針對當前我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XX鄉實際,提出如下六個方面的對策。
(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農田水利設施、道路交通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二)加快土地流轉,引領農業產業發展。村集體可統一從村民手中將土地流轉過來,在“村集體+合作社+村民”的模式下發展規?;r業產業,以發展集體經濟。目前,我鄉XX村、XX村已與農產品公司簽訂協議,由村集體負責種植辣椒等農產品,公司負責收購的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兩村各種植辣椒共30余畝,預計兩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能達到6萬元左右。
(三)借全域旅游之機,發展旅游產業經濟。我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并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游客的逐漸增多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要著力做好水(溫泉)和山(九宮南山)的文章,探索山水旅游發展新模式,村集以資源入股,分享旅游收入。
(四)進行低產林改造,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XX村擁有1000余畝的野生油茶林和板栗林,因近年來缺乏有效管護,絕大多數油茶林、板栗林產量低,資源未得到利用。村集體可組織對低產林進行改造,盛產后銷售收入與村民分紅,從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一)昆明市官渡區季官社區的基本情況
昆明官渡社區的季官社區就著落于滇池北部,距離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辦事處,管轄著3個村民小組?,F在有農戶733戶,農村人口為2033人,勞動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來一個人只有4分地,據統計,2008年當地總收入為9710萬元,2009年總收入為10486萬元,平均下來,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條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沒有整體規劃,布局凌亂,交通條件差,衛生條件也差,村里的各項設施明顯落后,沒有活動場所也沒有文化和醫療設施,一部分的人員經濟跟不上,陷入困頓,整個村子矛盾日益突出,從而可以看出,發展集體經濟也就是改變社區人民生活的關鍵。
(二)季官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的具體做法
1.保留集體資產助力集體經濟發展。居委會領導經過再三考慮,并沒有及時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發給廣大村民,而是集中起來作為集體資產保留下來,從而增加集體和個人的收入,居委會領導率先在轄區推行股份量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資本運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過配股和購股的方式兌給廣大村民,在社區中建立了7萬多平的商業寫字樓,購物廣場,餐飲,休閑等多功能的商業社區—官南城,這樣下來,每年為集體利益增加了3000余萬的收入,平均下來,每個村民也能分的3萬以上的紅利。加快季官社區集體經濟快速發展。2.注冊成立公司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社區領導的帶領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資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發展古鎮旅游的商機,積極的去招商引資,很多有實力的大商家紛紛來到這里發展,各個公司加強自己的業務。既相對又獨立,又共同服務于季官社區的集體經濟發展。3.創新社區管理方式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目前,季官社區的村民慢慢富起來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為防止由富返貧現象的發生,社區領導班子及時的開會討論,必須要了解民生,勤訪民意,定期做暗訪,深入群眾,經過反復的開會討論,最終決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區提出了“尊重勞動,勞動光榮”的理念,為此,社區舉辦了各種就業培訓班,鼓勵村民就業,每人都能獲得3次就業培訓、推薦工作的機會。對于有勞力但不就業的村民,社區也制定了管理辦法,每年將會受到扣除年終分紅總額10%的處罰。經過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區少有游手好閑的居民,人們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這樣的面貌又時刻的影響到下一代人。
二、發展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村的思考
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帶來的突出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單薄。由于沒有屬于村級集體支配和運用的財力,一些村級組織的運轉舉步維艱:村級組織沒錢辦事,村干部誤工補貼難以兌現,一些村集體的公共開支要村干部先行墊上卻長期不能報銷,影響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一些村干部無心于村級組織工作,村級組織難以承擔起組織和帶領全體村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任。據調查,在遂昌全縣390個村中,只有142個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持續在1萬元以上,僅占全縣行政村數的36.4%,而大多數村還處于“空殼村”狀態。
2.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村級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削弱。在實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和的條件下,大部分村民憑借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自身的聰明勤奮先富了起來;然而一些村由于忽視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導致原有的集體經濟萎縮衰退,村集體入不敷出,村級組織的功能弱化,威信下降。調查發現,由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扶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如康莊工程、農民飲用水工程等,在一些村難以實施;一些村的村級事務由先富起來的小老板直接影響和操縱,少數小老板采用以一次性支持村集體經濟1~2萬元的做法,公開要求村支書、主任推舉他當選人民代表或村干部。而這些經濟薄弱村的當家人也放棄原則、網開一面。這些小老板以此變相賄選的手段撈取政治資本后,便尋求更大的投機逐利機會。這一現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擔憂:這樣的村組織戰斗力何在,如何擔當得起帶領全體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任?
3.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村集體公益事業無力興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村級組織承擔起大量村級集體公益事業的建設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調研發現,一些村級組織沒有經費來源,根本無錢進行村集體公益事業,如村內道路改善、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村級集體資源的開發等建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象較為突出,村民怨聲載道,村兩委干部威信難以樹立;同時,由于集體經濟薄弱,公共資金缺乏,村兩委也難以有效地組織帶領農村貧困人口發展經濟、脫貧致富,以致村級基層組織凝聚力下降,群眾集體觀念越來越淡化。
由此看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令人擔憂,村級集體經濟處境窘困,已經嚴重影響了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利于農村基層工作水平的提升,妨礙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解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來抓。
二、村級集體經濟難以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認識有偏差。一些村干部和群眾只考慮個人和家庭經濟發展,不關心、不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一些村干部和群眾缺乏艱苦創業精神,認為興業辦廠的資源、資金、門路都缺乏,畏難情緒嚴重。二是基礎條件較差。一些山村偏遠、交通閉塞,對外聯系和交流不便;一些村將幾乎所有的耕地、山林分包到戶經營,導致村集體缺乏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村集體固定經營性收入項目少,無穩定的經濟來源。三是私心雜念作怪,能力素質不高。部分基層干部工作避重就輕,只知當家用錢,不知當家理財;一些村干部頭腦中搞政績、形象工程的思想嚴重,不顧財力實際,熱衷于上馬能看得見、摸得著、馬上能出形象的公建項目,只重視養“不下蛋的公雞”(指的是只投入或只消耗不產出的事項),不重視養“會下蛋的母雞”(指的是少投入或少消耗能帶來持續產出的事項);一些村干部在換屆選舉過程中,為了取得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信任,承諾上任后,為村里辦幾件實事,便不顧村集體經濟的實際,借錢搞建設、兌承諾;部分干部覺得借錢搞建設(反正后人會還)比費盡心思抓集體經濟建設來得容易,既省心又省力,他們這樣做又缺乏有效的監督。四是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村集體生產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管好用活的機制,一些村集體茶園、山林等資產長期或無人管理,白白閑置,或被長期占用而未向村集體上繳租金,對上級下撥的項目款和補助款自領自用、財務收支票據長期不做賬、招待費等非生產性開支過多等。五是村級基層組織力量薄弱。一些村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年齡結構欠佳,思想觀念陳舊,創業創新意識不強,發展經濟的本領不強。六是上級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一些部門和干部認識有偏差,缺乏長遠觀點,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只強調發展千家萬戶,忽視發展村集體經濟,缺少深入、系統研究,缺少政策支持,缺乏工作力度,終使問題久拖不決。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思路
必須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增加村民個人收入結合起來,走強村富民之路。農村經濟發展,既要富農戶,又要強集體,兩者不可偏廢。我縣云峰鎮長濂村,在發展集體經濟中,通過組建長濂經濟開發公司和長濂旅游發展公司,建設標準廠房出租,搞旅游開發經營,把村民的山林、田地和古舊物品等資產評估后作為股份入股,每年給入股的村民分紅,既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帶動了村民致富。
必須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增加村集體實際收入結合起來,走“育養母雞”之路。集中力量發展能夠帶來實際收益的“造血型”集體經濟建設項目,即“多養母雞、少養公雞”,或用力“養母雞”,量力“養公雞”,堅決制止為了提高集體一時收入而將村集體資產一賣了之的“殺雞取卵式”的短期行為,通過“養母雞”來逐步建立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通過“養母雞”來逐步積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力,為村級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如口鄉根竹口村,通過盤活資產、出租經營,有了穩定的集體收入后,村集體出錢建起了垃圾箱,聘請了衛生保潔員,而且每年給村民搞福利,公益事業紅紅火火?,F任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很高,村支書、村主任在換屆選舉中再次當選。該鄉石倉村沒有集體統管山,而農戶村民山林較多,由于缺乏勞動力,多處于荒棄狀態,村兩委從農戶手中返租倒包山林進行統一開發經營,既增加了農戶收入,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必須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發揮當地比較優勢結合起來,走因地制宜發展之路。全縣各村在交通區位、經濟基礎、資源稟賦等方面情況不一,因此,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時,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個模式,而必須立足當地實際,以項目開發為載體,充分發揮當地比較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如柘岱口鄉毛陽村,地處海拔800多米的高山,近年來,隨著毛陽毛峰茶葉在市場上逐漸走俏,該村把村集體所有的茶園改造后承包給村民種茶葉,每年都能收取一筆穩定的承包款。
必須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管理結合起來,走發展與管理并重之路。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新時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積極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開展資本經營,發展社會化服務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和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完善積累機制,落實各項財務公開制度和監督機制,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嚴格控制新增債務,積極清理化解歷史債務,確保村級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如我縣三仁畬族鄉十三都村,通過加強對村里閑置的校舍資產管理,理清各種關系后進行盤活,招租搞休閑旅游開發,使村集體也有了一筆穩定可觀的租金收入。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
1.找準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資源的發展路子。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土地經營型,走以地生財的路子。對地處城鎮及郊區的村,縣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政策,引導、扶持村集體利用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留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職工生活服務設施、休閑娛樂設施等二、三產業設施,或通過開展物業租賃經營等方式,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增加集體收入;對地處山區的村,可對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資源,實行村集體單獨或吸收其它資金參股方式開發,開發后采取集體統一經營或承包經營。對農戶無能力開發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體經濟組織可采用反租承包或合股經營的形式進行開發,所得收益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按一定比例分成;還可通過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村莊整治等工程,增加歸村集體所有的有效土地,用于發展種養業,穩定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資本運營型,走盤活集體資產的路子。對村集體閑置的會堂、廠房、祠堂、五保戶房產和廢棄的學校等設施和村集體貨幣資產,采取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建立資產有償使用制度,使村集體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資源開發型,走靠資源開發增收的路子。充分挖掘村域內的山、林、水、礦產、風景等自然資源潛力,由村集體單獨或吸收其它資金參股進行開發,開發后采取集體統一經營或承包經營,以增加村集體收入。如三仁鄉際上村,一直以來沒有穩定的集體收入,但有一塊面積達二三十畝的集體荒山。經聯系,一家單位與其結對扶持了3萬元資金,前年春天種上了毛竹,該村支書高興地說,再過二、三年,村集體每年便有2萬元左右穩定的收入了,村里辦公益事業和干部誤工報酬就有了資金來源和保障。四是項目興業型,走企業強村的路子。積極鼓勵和支持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村興辦企業,由企業獨資或與其它企業合作搞項目開發,進行市場化經營,增加村集體收入。五是有償服務型,走依靠服務創收的路子。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有償社會化服務,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實體,為農戶及時提供生產資料、農業機械、病蟲害防治、技術質詢等服務,或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或興辦農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開展購銷服務,適當收取服務費用,增加村集體收入。
2.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我縣專門出臺了《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采取“扶兩頭,帶中間,先富幫后富”的辦法。一頭繼續扶持貧困村,加大幫扶力度,計劃從2007年起,連續用5年時間,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母雞項目”,同時,整合各有關部門扶持農村的資金,捏指成拳,捆綁支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重點幫助經濟薄弱村盡快增強“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不斷壯大;一頭扶強,鼓勵集體經濟較好的村發展二、三產業,做大做強,繼續走在前列。先富幫后富,即通過扶持富村項目來幫助帶動窮村脫貧??h里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的政策出臺后,各村兩委想項目、議項目、包裝項目、爭取項目的積極性高漲。為避免一哄而上、工作勞而無功,我縣正積極穩妥開展不同類型、不同開發模式的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的試點,今年計劃扶持30個左右空殼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積累經驗,探索路子,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開。
3.管好用活村級集體資產。第一,要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積累機制。凡是集體項目都要落實責任制,及時收繳承包金或租賃費,按照交足國家的(稅),留夠集體的(各種提留),剩下都是自己的(收益)分配原則,把該收的錢收起來。農戶長期放棄管理、粗放經營甚至荒蕪的承包項目,由集體收回后,實行招投標承包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對于承包到戶的大田,也要按統一標準收取承包金。對屬于集體的山地、水面等資源,一律實行有償使用。第二,加強資產核資,盤活集體存量資產,構筑資產增值機制。要突破傳統的實物形態為主的管理模式,積極實行集體資產以價值形態為主的管理辦法。把土地等資源性資產作為經營性資產來運作,如新農村規劃后的舊房用地及宅基地是村集體的一筆較大資產,要根據有關政策處理好,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管好土地征用補償費,嚴禁亂支濫用。規定和完善非農用地有償使用制度。使用集體房屋和集體公益設施的,收取一定的使用費和公益事業費。第三,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制度,實行財務公開與民主監督;同時,要強化開支審批、收支預決算、財務審計監管工作,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納入法制軌道,使其健康發展。
關鍵字: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
前言:所謂的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所指的是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這三項,三資管理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物質保障和基礎,三資管理問題切實關系到廣大農民朋友的實際利益,從而受到了廣大人民的關注,加強三資管理對構建新型農業經濟體系和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有一定深遠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問題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遏制了農村的現代化建設速度,所以,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管理是刻不容緩的。
1當前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的狀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經濟的轉型,對農村經濟的建設有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從而三資管理的經濟價值與政治價值也越來越高,雖然各地都立足于實際采取有效的方式管理著農村的三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逐漸有越來越多的管理問題出現,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眾所周知,一個實際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的難度,增加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當地的管理人員并沒有制定相應的三資管理制度,造成三資管理十分混亂,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對于已經建立管理制度的地區,由于當時的環境因素導致管理制度多數都十分粗糙,對于資金,資產等的管理十分不完善,而隨著國家經濟體系逐漸健全,舊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滿足當前飛速發展的社會,從而暴露出各種問題,再加上管理三資方面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和職業道德素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如今農村的三資管理缺乏章法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實際工作時,數據十分混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負責人對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難度,對整體的發展十分不利。
1.2重視度不夠
由于思想的束縛,導致農村相關的三資管理人員對工作內容不了解,從而導致多數人不能正確對待三資管理,沒有認識到三資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仍舊停留在就有的思想,認為三資管理僅僅是算算賬,管理一下集體公有的資產,沒有注意到三資管理的深層次含義,這就導致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敷衍了事,賬目時常錯亂,而且對于土地資源歸屬權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這就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爭端發生,從而影響農村的整體和諧性,對農村的發展十分不利。
2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管理現狀
2.1完善管理制度
為了能盡快的改善農村三資管理的現狀,更快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完善現有的三資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俗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一個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地應該盡快建立起適合當地地區的三資管理制度,掃除舊有制度的盲點,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管理。并且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清查工作,爭取做到不漏,數據真實,并且建立相應的后續的監督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預防某些人挪用公款私用,還要明確每一份集體資產的用途,規范每一筆三資交易,并且管理負責人應該定時的走訪地區、抽查賬簿等進行核對,最大程度做好“三資”民主化建設――是在農村集體經濟各項事務中,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嚴格執行民主議事規則、民主管理權限等民主管理各項規定,最大程度的做到三資管理透明化。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制度更能加快建設農村的經濟制度體系,保障農民的利益。
2.2提高重視度
為了能更好的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標準,農村相關的領導干部必須加強對農村三資管理的認知度,并能提高對三資管理的重視度,改變舊有的思想觀念,督促當地工作人員能認真的對待自己所屬的工作,深度挖掘工作內容的含義,并且教育當地村民,使其明確三資管理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和對提高經濟效益的幫助。只有當地村民及相應的管理階層能了解三資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當前三資管理的現狀,從而突破當前農村在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瓶頸。
3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重要性
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更快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資管理不僅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物質保障和基礎,更關系著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建設的發展和完善,更極大程度的保障了農民的收益和權力,為市場經濟增添活力,也對農村的民主和諧氣氛有一定的幫助,更是密切黨群關系和黨風廉政建設的推動力量,所以說,加強農村的三資管理對農村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結語: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想要國家抓住機遇繼續高速的發展經濟,就必須打下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而這就需要農村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因此,對與三資管理必需加大力度,雖然管理好三資是一件十分任重道遠的任務,但是只要完善現有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視度,就一定能實現目標,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并促進農村集體的和諧,為構建和諧射虎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一)強制性制度變遷與誘致性制度變遷結合
深圳龍崗區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主要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也就是強制性變遷,政府充分考慮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地理優勢、資本市場、城市化進程以及借鑒國內外經驗,運用自身的權力積極推動集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規模經濟,縮短了制度變遷的時間,減少了制度改革的費用,同時抑制了“搭便車”的現象。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產生于民眾間的制度變遷模式,也就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居民自治、居民自發組成的協會等組織都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積極推進社區土地資源整合優化
龍崗區政府通過積極引導社區參與土地整備,有效推進社區集體用地集約化利用;引導社區按照城市區域規劃,通過置換、土地物業入股等方式,整合社區內非農建設用地資源和物業資源,形成連片可開發土地,進行整體規劃、開發和經營;支持社區參與由政府主導的土地整備,采取回購、合作、租賃、入股等方式,高效、集約利用社區土地特別是重點產業園區內的土地。通過政府、企業、社區合作,將舊廠房轉化為優質物業,以穩定的租金收益替代異地安置,持續增加社區經濟收入,同時保障產業規劃項目及時落地。
(三)采取資本聯合方式探索轉型新模式
資本的積累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資金投入不足,資產儲備不夠,勢必會影響集體經濟的發展。龍崗區采取了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聯合、港資不斷投入的方式處理資金投資和使用的問題,并且根據自身實際提出了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合作改造舊工業園區、舊屋村的發展模式,其中包括為轄區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管理人員交叉掛職鍛煉等16種合作方式,并在政策上向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傾斜,鼓勵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參與地鐵三號線等項目的融資及購買街屬企業改制后退出的物業,壯大了集體資產。
(四)讓“物業管理進社區”形成普遍態勢
搞好社區物業管理,不僅能優化社區環境,還能給原居民帶來就業機會。社區的環境、治安等交由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來負責,可理順社區工作站、股份合作公司、居委會的關系,進而減輕股份合作公司的社會負擔。龍崗區結合實際創新模式,在全區推進“物業管理進社區”,主要采取政府扶持與股份合作公司投入相結合的辦法搞好社區物業管理。目前,龍崗區“物業管理進社區”已實現“全覆蓋”。
二、龍崗社區集體經濟面臨的問題
城市化過程中,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為推動龍崗區社會經濟發展,改善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方面
1 缺乏人力資源管理意識。在小農經濟意識作用下,為增加原籍居民就業,同時防止因引進“外員”而被“分享”了經濟成果,社區集體企業往往堵塞了人才進入渠道,最終造成了現代企業管理人才短缺、經營管理乏力的被動局面。
2 現代法人治理意識不強。許多社區集體企業實行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治理架構流于形式,沒能真正形成民主決策、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科學治理機制。
3 經營風險意識不強。社區集體企業的管理層缺少對法人治理民主性、組織形式合理性、投資經營多元性、內部管理科學性等狀況的審視評估,加強綜合管理、增強風險防范的動力不足。
4 經營觀念保守陳舊。一是沒有長期發展規劃意識。不愿意嘗試非租賃經濟的發展模式,錯失許多發展的大好機遇。二是持有錯誤的分紅觀念。不關心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并且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影響社區集體企業的積累和發展。三是缺乏政策意識。對現有政策研究不透,沒有充分用好已有的政策資源。
(二)管理體制方面
1 社區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社區集體經濟獨立發展空間受限。社區工作站、居委會與社區集體企業不脫鉤,政企、居企不分,造成大部分社區集體企業人員的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社會公共管理事務,使得企業的經營帶有濃厚的行政干預因素,嚴重影響了其市場化、效益化運作。
2 企業管理機制難以適應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新要求。一是沒有形成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缺乏民主決策、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科學治理機制。二是沒有適當的績效激勵與約束機制。三是缺少對組織形式和股權分配的改革動力。
(三)政策制度方面
1 產權政策不完善。面對眾多社區集體土地和物業產權不明的狀況,在發展的壓力下,許多社區為尋求“出路”,干起了“違建”勾當,不僅加大了政府管理和執法成本,還使得新老產權問題交錯,讓明晰社區土地和物業產權的探索陷入困境。
2 土地補償機制不足。在土地功能規劃定位上,通常政府部門處于主導地位,而社區集體企業則是弱勢的,加上管理層缺乏熟知土地功能規劃政策的專門人才,造成了社區集體企業在土地利用上的被動局面。
三、龍崗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龍崗區社區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突破管理體制、政策制度等瓶頸,而這同樣也是其他城市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一)推進社區基層管理體制改革
地方政府逐步將基層公共服務支出納入財政預算,切實讓社區基層公共服務機構在經濟上與社區集體企業相脫離,徹底實現社區集體企業與社區工作站、居委會經濟脫鉤、機構分設、人員分離,確保社區集體經濟走上獨立發展的市場化道路。
(二)深化社區集體企業管理體制改革
1 推進社區集體企業組織形式改革。由現行的“總分公司制”改革為“母子公司制”。子公司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有利于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也有利于母公司規避防范經營風險。
2 探索推行大社區股份合作制。由現行的以單個社區為單元的社區集體企業轉變為由多個社區聯合組建的股份合作制集體企業。這種打破村界地界,實現跨區域、社區、居民小組的聯合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實現土地、資金、人才、管理等資源整合,增補優勢、取長補短。
3 探索社區集體企業股權改革。在條件成熟時,對社會開放一定比例的股權,通過股權的流通來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流轉,讓外部的人才、資本能參與到社區集體經濟的經營運作,為社區集體經濟走向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探索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