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 16:45: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宏觀經濟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企業投資項目決策;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從理論上來說,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包含了三個基本含義:
第一是滿足需求,特別是貧困人民的需求。它的必須條件就是完成經濟的長期、平穩、高效率的發展,它的充足條件就是把人口的數量限制在適當的范圍以內,這樣呢就可以使它呢可以滿足勞動力增長的需求,又不會讓尤其是貧困人們的需求感到有壓力。
第二是清除極端。在滿足當代人或后代人的需求時,資源與生態環境之間會存在著資源的日益減少與環境的日益惡化的問題,清除極端的必要條件是不斷探索與擴大非再生資源,不斷提高可再生資源的生產力,其充分條件則要求盡可能地節約利用資源,積極治理與保護生態環境。
第三,平等共享。要求各代人之間與同代人之間實現資源的平等與公平分配、良好生態環境的平等與公平共享。其必要條件是建立與資源的持續供給相適應的發展規模與速度,其充分條件是制定相吻合的政策與法律體系。
可持續發展就是求得達成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并且維系新的平衡,要求支撐人類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基礎具有持續性,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從而達到發展目標??沙掷m發展戰略強調的是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和發展,迫切需要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可持續發展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經濟增長的正作用,最大程度的限制經濟增長的負作用,達成真正程度上的經濟增長,尤其是在發展戰略的制定上。
二、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經濟統計分析
企業項目投資決策,是由相關的企業組織,根據許多的可行性研究資料,使用科學的決策手段,將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結合,將不同投資項目或投資項目的不同方案進行估計預算和確定,挑選出最佳的決策方案全過程。投資項目的決策是投資項目過程中首要解決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決策是否正確,不單單關系著項目以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嚴重的是可能的對整個國民經濟都可能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選擇一個什么樣的項目進行投資也就變得及其重要了。
企業投資項目的分析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即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和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
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僅僅從企業角度出發,對項目內部的費用和效益進行分析來確定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不涉及投資項目對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損益,因此,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就帶有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來分析評價一個項目的決策方案,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的目的是對投資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以確定投資項目的實施對社會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較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分析更具有意義。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整個社會角度出發來考察、研究、預測和評價投資項目對社會的貢獻,以此決定項目的取舍,它既要考慮直接經濟效益,也要考慮間接經濟效益,從多方面評價,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企業的不斷成長和社會的持續性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投資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是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來分析評價一個項目的決策方案,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更加有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
三、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在制定投資項目決策時,應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綜合的進行微觀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處理好投資項目的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之間兩者的關系。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企業論證投資項目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的估計,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研究、預測投資項目對預測的社會目標所作的貢獻的大小,所以當投資項目符合國際或地區產業政策、企業限于分析能力可通過咨詢有關研究機構予以解決,而相關的政府機構應積極的予以相關的幫助。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要在目前已經習慣了的、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加強不確定性的分析,充分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以及經濟數學所提供的各種理論與方法,去為企業制訂各種決策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去為企業在一定的風險下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或者在一定利益下承擔盡可能少的風險提供有依據的保證。
結語: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進行宏觀經濟統計是存在一定的技術上的難度的,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做到的,因此并不是強行要求每個企業都要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呢,特別是對于大型的企業,很有必要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的,因為大型企業的一些決策是關乎到國計民生的,所以呢特別是大型企業要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之下呢,進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獻上一份力量。
當下,有許多專業人士熱衷于通過研究經濟形勢來預測和判斷股市的發展方向,在這種看似科學的研究方法已經上升為指導諸多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方法論之時,我們依然會不合時宜的提出疑問,這種宏觀經濟方法論是否真的能夠有效的指導實際投資?
傳統證券分析理論認為,宏觀經濟的走向對行業及證券價格的影響較大,通過分析及預測宏觀經濟走向可以找到各行業未來發展的動向及公司股價變動的規律,這樣的分析邏輯由于來自于西方純理論學派的多年積累和總結,其在認識上對廣泛的投資群體造成了日久彌深的影響力。但由于宏觀經濟的有效性仍基于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宏觀經濟的運行結果會通過上市公司的業績來反映,從而遲早會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股價上。然而,由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變化往往并非一個短期經濟數據所能預測,因此,研究周期往往較長,在對短期市場走勢的判斷上,宏觀分析指導作用并不強。或者可以這樣說,過于依賴或關注短期經濟指標的變動,往往讓投資者在判斷市場短期波動方向中誤入歧途。
通過從實證分析的角度來驗證宏觀經濟走勢是否能對股市的波動構成參考指標,這是一件頗有價值的事情。一方面,如果我們得出了宏觀經濟并非影響市場走勢、尤其是短期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的結論,那么可以就此判斷,“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可以預測股票市場走向”這一結論是偽命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無法通過宏觀經濟分析來判斷市場走勢的話,那么是否有更好的研究方法能夠有助于對中短期股市的走向做出合理的判斷。要回答以上兩個問題,首先要從對“宏觀經濟分析可以預測股市”這一命題的真假檢驗開始。
通過對中國、美國乃至西方各國證券市場歷史與宏觀經濟增長的歷史數據的回歸分析,我們可以證明宏觀經濟走向與股市走勢之間是否存在強相關性。
首先,如果將宏觀經濟形勢以GDP的增長規模來替代,恐怕沒有多大的分歧。借鑒美國股市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圖一),在美國1962年創下1001.10最高點,而在隨后的20年里,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基本在1000點之下運行,直到1982年11月份才突破前期高點,上升到了1200點。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在1962年到1982期間實現了高速增長,名義GDP規模從1962年的5933億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33144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達到9%。可以這樣說,盡管美國經濟在1962年至1982年期間保持了高速增長,但美國股市卻絲毫沒有受到經濟增長的刺激而帶來的股市上升。盡管其中原因我們并沒有細究,但通過定量分析已證明股市與宏觀經濟在20年的過程中沒有正相關關系(如果將時間段放在1959至1989年的30年之中,GDP與股市的相關性很強)。
其次,我們可以同樣對中國股市與GDP的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及假設檢驗,看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關系。
通過實證分析A股與GDP之間在1990年至2006年17年的運行特征來看,我國GDP增長均在7%以上,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上證指數與GDP增長曾經出現2次背離(圖二)。一次是在1993年至1995年期間,另一次是在2001年至2005年期間,很明顯,A股與GDP增長之間在上述兩個時間段并不存在正相關性(當然,從10年以上的長周期比較來看,兩者存在強相關性)。另外,考察德國及日本的歷史經驗,我們得到的結論也是一樣。
那么應該如何理解股市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背離走勢呢?我們認為,由于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太多,而且經濟增長因素又并非影響短期市場的主導因素,因此,盡管從長期來看,經濟運行與股市上升趨勢之間存在強相關性。但就階段性而言,分析宏觀經濟的走向對把握短期市場運行,其參考意義不大?;蛘呶覀兛梢赃@樣說,與其從宏觀經濟分析出發,不如從市場短期供求乃至市場參與各方的預期等多方面關系對股市的中短期走向做前瞻式分析。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從短期來看,市場是投票機,而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機”。羅杰斯也認為,供求就是價格,投資的鐵律就是正確認識供求關系。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認為影響股價的因素,短期而言是看資金的供求關系,中期而言是資金和信心,而長期而言是基本面。對于大師們留下的投資精髓,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股票價格上漲,長期來看由公司內在價值及基本面決定;而從短期看,股票的價格由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決定,購買股票的人數越多,資金累計效應越大,股票價格短期上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短期股價的漲跌與否與投資者的認同度非常有關,而股價能否獲得投資者追捧主要由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及對市場的信心乃至可調動的資金規模決定。
一方面,資金供給的多少既需要從投資者行為乃至心理變化來考慮,也需要考慮整個市場資金供給的狀況。簡單的看,影響股市波動的直接因素是投資者買賣行為造成的。而影響投資者行為的主要是投資者心理預期,而影響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因素頗多,包括上市公司基本面、宏觀經濟因素及政策因素等等。
市場資金的整體狀況主要圍繞貨幣供應量考察。首先,從市場基準利率來看,利率代表市場的資金成本與市場資金供求關系的狀況。當基準利率開始下行,意味著市場資金供過于求,導致資金成本下降;其次,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也會影響市場整體資金的供求關系;而貸款余額增速的大小也將影響貨幣乘數,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的貨幣供應量規模。
但貨幣供應量只能看作是股票市場資金供給的外生性變量,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市場資金內生性的增加流動性的可能,這也屬于資金供給的主要方面。市場內生性流動性的增加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對實體經濟走向的看淡,導致投資需求的下降,從而將手頭囤積的大量貨幣資金轉向虛擬經濟的投資,包括投向股票、債券乃至房地產等泛金融類資產。二是受經濟下滑的影響,投資者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下降,從而降低了消費,因此,在個人賬戶上的存款上,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比例必然增加。但上述情況恰恰與經濟走強導致股市走好的邏輯相反。
另一方面,股票供給方主要來自于上市公司的融資需求,一旦宏觀層面好轉,反而激發更多的企業投資擴張,融資需求必然增加,股票增發及新股上市的機會也更多,從而導致股票供給放大。因此,從短期市場走勢而言,宏觀經濟的走好反而會增加市場供給壓力,導致股票價格出現調整可能。
關鍵詞:彈性管理;國民經濟;稅收彈性;貿易條件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一、前言
除了可以作為基本理論基礎,還可以將經濟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度量指標,來評價現代經濟決策的各種活動,經濟決策的很多不合理性需要用彈性管理來彌補。與此同時,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都有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一項不同于原來的嶄新體系。經過優化的各個領域都應用了彈性管理。雖然彈性管理應用的時間并不早,但是彈性管理這個概念提出的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期,是由法國的古諾一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所以可以說1838年就已經有了經濟理論。
二、對于彈性的理解
彈性理論可以分為三種,首先就是交叉需求彈性,其次是價格彈性,最后是需求彈性。在運用彈性理論之前,需要明確彈性理論的內涵,這樣才能在企業實踐中將彈性理念當做工具,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應用提出已經是一種新的嘗試了。彈性實際上就是,因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具體描述的是一種敏感程度,也可以說描述的是一種反應,簡單的理解就是兩個變量之間的互相影響。需求彈性就可以理解為,需求彈性隨著影響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過程。敏感程度的表達式就是用需求變量的百分比作為被除數,將影響需求變量的百分數作為除數,所得結果就可以表示彈性敏感程度的大小。
三、國民經濟的作用
國民經濟主要有三個作用,第一方面就是在宏觀經濟循環中的應用,第二就是核算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的應用,第三就是在構建宏觀經濟模型中的應用。
1.在宏觀經濟循環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其實是設立了許多目標的,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正在慢慢改變方向,所以在國民經濟的管理方面需要進行系統性的計算,全面的描述。宏^經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部門的內在聯系都可以通過國民經濟管理發現規律。
2.核算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國民經濟的系統性安排都是有預算的,對于目前形勢的分析主要有國民經濟綜合性生產分析,國民經濟收入分配分析,國民經濟消費支出分析,國民的儲蓄與投資分析。在宏觀的經濟發展形勢下,生產的分析是備受關注的,因為它牽扯到了國民經濟的變化趨勢和方向,反映了經濟的主要內容。收入分配主要包括結構方面和增長方面,在分析各個階層的收入時要制作成動態的分析,國民經濟核算其實只要核算主要經濟體就可以,而主要經濟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居民。結構分析主要是從結果入手,然后多次考察增長的趨勢。
3.國民經濟核算在構建宏觀經濟模型中的應用
在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時,其實是一個變化過程,由定性到定量的變化過程,并且需要不斷地精化發展的方向,數據基礎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了,宏觀經濟需要的是內在平衡、有邏輯、思維謹慎的系統。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管理有自己的模型,主要模型就是投入生產模型,經濟計量模型,以及最優化模型。
四、彈性理論應用的三個方面
1.需求收入彈性
在需求收入彈性這一方面,我們需要用到控制變量原則,前提就是假定其他的變量不變,之前提到過的彈性系數大小也就是彈性的敏感程度,需求收入又可以繼續細分,主要是收入單位彈性、收入富有彈性、收入缺乏彈性、收入負彈性、收入無彈性。對于富有彈性這一類,這一類包括耐用消費品和高檔消費品。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收入彈性的商品就包括衣服等。缺乏彈性的這一類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最后一種負彈性就是一種呈下降趨勢的劣質產品。
2.需求價格彈性
價格變動的百分比,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各個百分比之間的比率,都是反應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量的互相互動關系的一個重要依據。正常情況下,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得知,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商品的賣量減少,從而使需求量減少。相反,當價格降低時就會使價格產品的需求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國民經濟管理。但是價格的上下浮動,并不會影響總收益的太多變化,價格高賣的少喝和價格低買的多實際對于國民經濟而言都是一個意思。
3.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需求交叉就是把產品分類,文章在這里將產品分為了互補品,替代品與無關品。根據經濟學的有關知識可以知道,帶動產業的影響對于國民經濟來講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種產品迅速收到大家的歡迎,那么這個產品的有關產品需求量也會隨之增長。但是對于與從產品有競爭關系的產品,需求量就會大大下降。我們將互補品和替代品都看作分析國民經濟動態變化的一個重要依據。
五、需求彈性在決策中的應用
彈性需求在國民經濟中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主要體現在給產品定價,對產品的新開發,確立主要的競爭關系都非常重要。
產品的定位主要體現在價格定位方面,有些需求量特別大的產品,最好不要最易變動價格,盡可能維持住價格。比如有些產品缺乏彈性就應該相應的提高價格,然后是價格具有彈性變化條件。產品的開發方向非常多,所以彈性需求有助于確定一個主要方向。
六、結語
綜上所述,彈性管理在國民經濟中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國民經濟這個抽象性的全貌被彈性管理系統而生動的描述了出來。經濟運行過程的平衡與否和結構的合理性都可以通過互相比較體現出來,既可以跟國際從橫向對比,也可以跟中國自身的發展進行縱向對比,從而使我國的經濟管理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市場需求彈性理論及其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J].經濟問題,2014(6):101-102.
[2]陳樹文.需求彈性理論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J].科研管理.2015(2):4-5.
[3]耿永志,劉鳳軍.試析經濟彈性理論在經濟決策中的運用[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15(6):61-62.
[4]范英杰,田敏.基于需求價格彈性理論的旅行社定價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1(4):7-8.
國家統計局指出,中國上半年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經濟企穩回升;但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下一階段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上半年宏觀數據后,各大機構調整了對2009年全年中國GDP的增長預期。大部分機構認為,中國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已成功扭轉經濟下滑之勢,并有望在下半年持續強勁回升。另外,雖然資產價格膨脹存在隱憂,但因外部需求仍較疲軟,且通脹壓力并不大,后期大規模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小。
1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董先安:
中國經濟第二季GDP同比增長7.9%。對應的環比折年率達到17.5%,增長勢頭之強勁,甚至超過樂觀者的預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走出一個典型的內需驅動的“V”型復蘇,中短期不會逆轉。
2009~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全靠內需驅動。中國年內實現高增長、低通脹,毫無問題。中長期中國經濟走向過熱與惡性通脹的風險尚在可控范圍之內,明年更可能出現高增長與溫和通脹的格局。
6月份消費品零售營額同比增長15.0%略微超出預期。可見,消費者信心正在逐漸增強,消費活動更加活躍,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形成正反饋。6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3%,增速與前兩月基本持平。剔除投資品價格同比負增長因素,實際投資增速更加強勁。第二季度多數企業存貨調整進展順利,復蘇預期增強,促進了企業投資恢復性增長。預計短期投資增速繼續加快,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32~35%。
2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孫明春:
經濟強勁回升與持續通縮并現,決策者面臨挑戰。一方面,他們也可能對經濟增長前景更為樂觀。考慮到銀行貸款激增和新增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量,政府或開始擔心明年及之后出現流動性泛濫、投資過度和資產價格高漲。另一方面,通縮持續(既是基數效應的反映,又意味著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或令政府感到憂慮,并使其無法進行大規模緊縮。
因此,政府或將政策重點從促進經濟增長向避免投資過度和資產價格通脹轉移,但這將逐步進行。我們預計未來將出臺一系列緊縮舉措,旨在控制銀行貸款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樓市和股市降溫。然而,這些舉措可能是溫和的技術層面措施。
3 西南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王劍輝:
6月份CPI的數據與預期有一定差別,我們原本預計CPI呈穩步回升的態勢,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數據顯示上半年投資旺盛,現在我們關心的是投資是否有見頂的趨勢,可以肯定的是,整體來看,投資對GDB增長拉動的邊際效應開始遞減。
目前全球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下半年,發達國家經濟將出現有把握的回升。故可以預期出口在下半年同比會有顯著增長。而另一拉動GDP增長的動力――消費,在今年上半年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后。已經好于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梢钥闯?,今年上半年政府出臺的種種刺激消費的措施,已經產生了明顯效果。
4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蒙龔方雄:
我們將中國2009年全年GDP增長率預估自7.8%上修至8.4%,2010年預估自8.5%上修至9.0%。雖然公共支出和庫存增長均可能趨穩,我們認為中國的私人投資及消費需求會持續升溫,若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不錯,中國經濟可于未來幾個季度中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
由于信貸迅猛增長引發通脹預期,且國內資產價格漲勢過快,在我們看來,央行正在對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抑制流動性。2010年第四季度前利率或保持不變。
特別指出的是,我們認為政府可能會加強信貸監管,尤其是短期貸款和票據信貸,使用定向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和窗口指導等手段來防止信貸增長進一步加速。政府不太可能采取劇烈的貨幣緊縮政策,因外部需求仍較疲軟,耳通脹壓力并不大。
5 華寶信托宏觀經濟分析師聶文:
宏觀經濟呈現全面上升的趨勢,無論是工業生產、投資還是消費都明顯上升。中國目前處于中央、地方和民間投資三重投資疊加的時間段,供需兩旺。第二季度GDP有明顯上升,預計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將繼續這樣的趨勢。今年“保八”肯定能實現。很可能超出這個水平。因為下半年房地產新開工項目和投資面積都會上升,將帶動40多個行業的發展,這種發展的基礎更牢固。
物價繼續下降。6月上半月的豬肉和蔬菜價格都有所下降,但到月底豬肉出現明顯回升。PPI仍下降主要因為進口基礎原材料較多,國外價格低于國內,所以壓低了國內PPI。目前的流動性已經達到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的高度,房地產和股市容納了相當大的部分,尚未體現到物價上,但到今年底將會有顯著影響。預計物價在下半年將逐步回升,CPI將在9月恢復為正,PPI在11月恢復為正。
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半年增長15%,一方面是股市財富效應的影響,一方面金融對消費的支持也很明顯,短期貸款增加很多,信用卡消費增多。內需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政府消費強勁,還有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6 荷蘭銀行(ING)亞洲研究部主管 Tim condon:
中國經濟成功地完成了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驅動型的轉換。我們將中國2009年全年GDP增長預估自7.5%上修至8.3%。流動性略有收緊。公布的宏觀數據可能使升息的時機初露端倪,我們預計中國央行將在2010年第―季度首次升息。不過,市場普遍認為,中國首次升息可能會晚于我們的預期,且認為中國還將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目前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
7 上海證券宏觀分析師胡月曉:
中國經濟開始呈現強勁復蘇跡象:在政策強心針作用下(主要是超寬松貨幣和強力投資擴張),經濟下降的運行趨勢被強行扭轉。下半年經濟增長趨勢即使沒有進一步政策刺激也會延續下去,原因為當前去庫存沖擊已經結束,去過剩產能化沖擊還未開始。由于產能過剩仍然存在,政策基本面仍然會延續寬松格局,需求的回升首先會通過產能擴張消化,而不是價格上漲,因此下半年通縮趨勢仍然會延續。
8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彭文生:
最新數據顯示,我們對中國今年GDP增長率7.8%的預估存在溫和上修的可能。我們認為,GDP強勁增長,信貸擴張步伐極為顯著,增加了政策緊縮的風險。央行已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溫和收緊銀行間疣動性。如果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符合我們的預期,將會有更多實質的量化緊縮措施出臺,比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若新增信貸繼續強勢上揚,將會重新對銀行進行窗口指導。
9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
經濟恢復的步伐超出市場的預期,主要還是投資的拉動。消費也出現啟穩跡象,順差大幅下降的同時,是進口的回升。目前中國在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和行業去存貨化的雙重拉動下,內需快速啟動。
工業增加值彈起來的幅度超過預期。但私人部門投資的全面恢復尚需時日,需要培養和繼續觀察。目前可以看到出口和房地產的逐步恢復,這是大規模信貸支持,提高私人企業信貸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以及其他支持政策的聯合作用下出現的結果。同時,環保、新能源、交通運輸等部門也能看到私人部門投資熱情恢復的跡象。 如果未來隨之財政刺激計劃逐步落實和減弱,私人部門投資能夠全面啟動并復蘇,將會實現政府預期的“乾坤大挪移”式的全面經濟復蘇。
10 國泰君安宏觀經濟分析師周克喻:
國內主流的經濟學研究目前沿襲的是西方經濟學理論,從范式到假設、數學模型都基本沒有變化。而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可以說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后,針對他們所遇到的經濟現象進行研究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已經相當成熟,側重于對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強調實證研究;對比起來,中國學者對于宏觀經濟的研究更傾向于引出政策性對策,更重視規范性研究。而且,因為中國經濟制度和社會發展的特殊性,西方宏觀經濟學在建立模型時的很多假設與中國現實不相符,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直接使用造成的“水土不服”。不加區別地將這類研究結論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在國內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市場調節力度低的情況下,可能帶來的不僅是混亂而更可能是對經濟的嚴重扭曲,這方面的主要體現在政府某些宏觀經濟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簡單化作法。比如去年第三季度對于中國經濟中局部存在的由投資拉動的“熱”的趨勢,就采取了提高準備金率的措施。作為一劑猛藥,立即導致貸款額下降,而實際上,很多行業仍然迫切需要貸款資金啟動。如果仔細去看,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經濟學界對于宏觀經濟是否過熱的討論更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但結論似乎有簡單化之嫌。要么言之鑿鑿地認為已經過熱或有過熱的明顯趨勢,要么鐵板釘釘地咬定不過熱。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復雜程度,是很難一以概之地以是否過熱來做結論的。而主流宏觀經濟學理論似乎也只是提供了這樣一種認識問題的途徑。作為一種理論范式是無可厚非的,但用來指導中國經濟管理的實踐就失于簡單了。
國內理論界曾經討論過中觀經濟學,如何界定中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范疇是一個本文不打算探討的問題。然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范疇過于宏觀,對于中觀問題的研究不夠,可能是我們無法有效地利用宏觀經濟學方法論解決實際宏觀經濟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當我們站在很高的高度,研究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時,我們需要搞清楚這些傳統的宏觀經濟指標在中國的形成和傳導機制,而現有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成果似乎沒有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工具和幫助。
如果局限于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方法論,就很難讓我們把視角轉移到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經濟現象的構架過程中去。其實,即使是西方經濟學,也是在某種經濟構架之上進行討論的,也就是開放和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所有假設都源于此。而中國的情況卻很不同,忽略這樣的本質區別,不講宏觀經濟學理論適用的條件,就套用其研究范式甚至結論,是無益于事的。盡管關于是否存在中國經濟學還有很多爭議,無庸諱言,中國經濟的特殊性提示我們,在研究宏觀經濟現象時,不可不顧其是建立在與中國目前不盡相同的社會制度基礎上這樣一個前提。至于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的經濟形態與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的不同,以及現有的研究方法的適用性,還需要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的特點是以投資驅動為主,工業主導型,而且投資中政府的投資所占比重較大,政府主導投資和行政干預的作用顯著。這和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有非常明顯的區別,以美國為例,其宏觀經濟體現為消費驅動,服務業主導,投資基本由私人進行。另外,中國的制度演進的步伐較快,而西方國家的制度體系基本定型了。相比之下,在投資,金融,法制,人力資源,技術,制度變遷等對宏觀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各方面,中國的情況都與西方差異很大,而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西方在統一的制度框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環境,而在中國存在著南北、東西、城鄉等地理區域上的巨大差異。這種經濟環境有較大的動態性和發生畸變的不確定性。而我們在進行宏觀經濟分析時,往往存在著不比較模型的使用條件,較多采用靜態的宏觀經濟分析模型的缺陷,局限性是很難避免的。方法論方面的尷尬,使我們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觀經濟數據,套用現成的靜態模型,又不能只是依賴以前幾次經濟過熱的經驗,對目前的宏觀經濟做出客觀的判斷。所以,各家各派的觀點也就無法統一,甚至無法建立共同的研究出發點。
但是有些專家還是通過數據和直覺預感到了事情的本質。比如在去年部分行業表現出投資過快,價格上漲幅度和發展速度較高,汽車,鋼鐵,建材,房地產,原油,糧棉等都很熱,甚至出現了水和電力的短缺。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仍然在下降,總的價格指數上升幅度不大。一些先行指標特別是生產資料價格在上升,引起學者擔心消費價格指數會在一段時間后上升加快,引起通貨膨脹。這些看法都來自現有宏觀經濟學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分析模型。信奉者認為現在的特征數據已足夠,用現有模型分析,通貨膨脹必將到來,只是有滯后性,所以不會馬上顯現,但要防微杜漸。反對者也使用同樣的分析工具,但要樂觀很多。正是由于他們觀點雖然不同,但研究方法卻大同小異,因此,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對于宏觀經濟的判斷成為了數字的估計,不同處只是在程度上,有量的區別而無質的不同。這樣很容易使宏觀經濟研究變成數字游戲,結果只能是看誰估計的更接近實際數字一些,而每年都有很多預測家為此大跌眼鏡。
宏觀經濟、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了解并掌握我國宏觀經濟最新趨勢很有必要。在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的市場經濟開始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經濟發展步伐,也提升了人們生活質量。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作為其中重要指導方,其運用領域不斷擴大,但受到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克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合理判斷分析,從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控和解決,是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1關于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具體概述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經過兩種知識體系發展而來,即統計學知識體系以及經濟學知識體系。這兩個知識體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觀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發展規律的過程,能夠根據相關數據資料,得出科學的國民經濟運行,并對發展過程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進行驗證。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三個非常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大階段主要將其重心歸納為國民經濟,并將統計指標劃為關鍵點,以當時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現實情況為依據,對經濟進行分析探討;第二階段為國家經濟審核體系完善期,核心經濟指標確定,宏觀經濟分析中的科學統計得到優化;第三階段為宏觀統計與微觀統計相輔相成階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內容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分別占有地位,其職能依次為分析過程的關鍵內容與重要基礎、對研究問題做出定性認識以及統計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經濟統計分析。以上三個工作內容能夠解釋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學預測經濟發展態勢,針對經濟制度或者運行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管理建立。
2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方法逐漸增多,在促進經濟預測準確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2.1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因素導致缺乏創新思維
受到工作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在分析過程中,其缺乏統計過程的創新思維,統計分析方式較落后,在分析時不能很好的遵循統計原則,使得統計分析結果存在誤差。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統計分析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但實際運行時,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局限性無法準確把握大數據時代特征,導致構建出的經濟統計分析模型無法準確預測經濟趨勢。
2.2市場機制被弱化
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階段,實行投資補息、國債技改等政策,擴大了投資規模。但與此同時投資需求的增長速度沒有上升的跡象,經濟增長速度呈現一種下滑的趨勢,使得市場機制本身的推動力被弱化。
2.3出口難以為經濟增長起到大的作用
自從2012年以后,凈出口已經沒有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實際貢獻率,相關文獻顯示凈出口不僅沒有帶來增長甚至還出現負貢獻率得現象。分析其原因發現是由于出口量以及進口量減弱,且都出現衰退跡象。在這種條件形式下,經濟增長更多的是靠內需,只是從當前來看,投資消費的增長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來明顯放慢了步伐,影響著出口、跨過企業的積極性。
2.4消費需求低迷且國民收入分配懸殊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來消費可增長平緩,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國民收入懸殊較大、資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長跟政府收入增長比較起來要慢,所以消費與經濟發展之間并不是很協調,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建議
3.1深化中小型企業生產模式改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型企業存在一定的劣勢,其主要劣勢為融資困難,在貸款項目上存在較大阻礙,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政府應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經過簡化銀行貸款手續流程及降低銀行貸款門檻,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與資金支持。同時也可以借鑒國外的立法制度體系為中小型企業出臺科學的發展優惠政策。幫助中小型企業制定適合其發展的方案,不斷推進其發展,引導其朝著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
深化中小型企業生產模式改革不僅助于企業的發展還是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融合多種統計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數據的時代背景,傳統的統計方式已經無法準確把握大數據的特征的發展趨勢,因此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順應時展潮流,對經濟信息進行多方面的分析。通過融合多種統計方式,進一步加深政府部門對宏觀經濟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統計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以便更加及時地預測經濟發展態勢。
4結語
摘 要: 步入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已經由過去的歐美繁盛轉瞬間變為亞太繁榮,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亞太這塊新興的繁榮大陸上,而次貸危機的席卷更讓這種關注變得無可取代,在亞洲,中國的崛起在世人眼中無疑是驚人的,而中國的經濟發展更是讓許多西方國家望洋興嘆,在過去10年中,中國依靠正確的宏觀經濟調控引導使得其發展進入了飛速時期,經濟增長總值更是一路領先。通過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不斷摸索與研究,發現我國宏觀經濟的相關調控在當前依舊面臨著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尤為突出的特點是它們并非短期之內可以馬上得到解決,而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而過去急速發展的模式讓一些未能及時得到妥善解決的問題都在發展之后集中的爆發出來,如何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值得深思。
關鍵詞: 總需求管理 市場經濟與動態均衡 總供給與發展模式轉變
乍看之下,因為無論何種經濟體都會面臨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問題,而以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作為標題就會顯得不太合乎邏輯,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種問題的確是當今世界經濟范圍內普遍關注的方向。對于中國而言其經濟發展已經連續30年走高,而擺在我們面前的經濟問題到底是短中期還是長期,值得每一位經濟學者做出思考。
一、宏觀經濟理論的長期分析方法
對于長期宏觀經濟問題的討論,因為其具有很大的抽象因素,所以一般在討論時可以將其分為兩部分以便更好的解析。
其一是交易理解的實際產出與生產要素投入之間的關系。如果對所使用的技術不加以改變,而是單純的投入,其產出也應該同比增高,但是受到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等相關因素的相互干擾,就會使得投入增長對產出增長的貢獻變為動態下降(理論上甚至可以降至為0)。這種理論看似過于抽象,但也并不是沒有實例(例如在前蘇聯解體之前,政府雖然對經濟的投資不斷增大,但是其經濟還是陷入了無法挽回的境地)。而與之對立的,是一些發達經濟體雖然沒有過快的增長速度但是卻依舊保持著較為理想的活力,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投入遞減效應。
其二便是更為抽象的解析了,一個健康成熟的經濟體可以利用價格自由調整的市場經濟機制作為其發展的基礎,并依照市場當下的選擇預判出最優的消費儲蓄比率,最終使得可以將今天儲蓄轉化為明天消費的靈活市場體系。而病態的經濟體制則是一種不顧市場經濟導向,以超前消費為理性選擇地盲目之舉,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遏制就會發展成現實中美國次貸危機的真實寫照。
二、中國長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首先,可以將中國30年來的經濟發展進行展開似的簡要分析。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對于資本的需求要遠遠大于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這就使得在那個年資的收益十分的高,而當時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不僅滿足了高速工業化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也形成了低工資與高增長之間的循環,也將進一步將高收益與低工資之間的循環做到了強化。這種不太健全的雙重循環交叉的推動,支持了我國經濟持續30年在高投資低消費的軌道上運行。這種發展模式在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之前也出現過,
其次,這種發展模式是否可以得到長期性的持續?如果無法持續,那其主要的癥結又體現在哪里?例如過去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讓中國成為低端制造品基地,而通過手工制造中國也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去低廉的勞動力已經變得越來越稀缺,直接變相的提高了商品的價格,隨之引起的是市場對商品的需求減少,這些變故都最終導致中國過去的低價勞動力已經成為一去不返的標志。
最后,資本動態的無效與生產過剩之間同樣有著緊密的聯系。一種良好的生產方式會因為其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而促使市場表現出非理性的亢奮,直接的表現就是會將過多的投資盲目的引入其中,而這種過多的投資會不會引起收益縮水便成了不得而知的未知數。
三、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對策
時至今日,新興崛起的金磚國家在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后,都已經逐步進入了發展的調整階段,這其中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境況更為強勁,但是需要做出調整的事態已經無法阻擋。通過對別國經濟發展道路的借鑒,不難發現市場是最為敏感的經濟試驗田,中長期的經濟調整計劃對于未來的發展更為有利。在過去的發展道路上,中國經歷了讓世界為之矚目的創業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而這些新鮮的血液也大大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飛速崛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一大批新興崛起的企業公司都面臨著逐漸老化的趨勢。而要想在這種老化的大流中生存下來,就要學會不斷的尋求創新與突破。其次是關于規范經濟體制建設的問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經濟發展體制而言同樣如此,只有一個規范合理的經濟發展環境,所有的經濟起步才會得到根本性的保障。最后是當地政府與創新關系之間的問題。長期以來,對于市場經濟而言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有管制,但其實科學合理的政府決策是可以起到幫助經濟發展的作用的。
四、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經濟若想長期保證發展,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調控好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加快對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調整步伐。積極構建包括煤、電價、天然氣及成品油等在內的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價,徹底來改變資源要素價格長期不合理的情況。第二要不斷加快壟斷行業及部分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可以通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來在國有企業內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還可以積極引導民間資本能夠進入到部分壟斷行業的領域中來。第三在我國經濟內在增長動力不夠強大和世界經濟復蘇不到位的大形勢下,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采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要過早停止,相反還要繼續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當前的經濟發展,以確保我國的經濟能保持持續回升的發展態勢,同時能有效緩解經濟發展的壓力。 (作者單位:鞍山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2010-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報告――流動性回收與新規劃效應下的中國宏觀經濟[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