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 16:45: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層技術人員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基層農業技術在農業的推廣能夠提升農業的整體產量和經濟效益,從而使農業、農村、農民得到更好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但是由于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過程中,農民對基層農業技術的認識不充分,管理制度不規范以及技術人員的水平有限,從而導致其在推廣和運行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所以非常有必要對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
1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工作設備不充足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我國農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基層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其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視度不足,所以投入的力度較小,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基礎設備建設不足,從而使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比較差,而且很多技術手段難以開展。
1.2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沒有相關的法律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也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從而使陜西省神木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服務水平跟不上,農民無法及時的針對相關農業問題進行咨詢,技術推廣人員也無法有效的回答和解決農民提出的相關的問題。
1.3 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
通過對陜西省神木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調查發現,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很多技術人員并沒有相關的資質,所以在對農戶進行基層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這些技術人員在崗的時間比較短,服務態度有待加強。
1.4 政府規章與法律方面還有待完善
雖然我國一直比較重視基層農業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推廣,但是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仍然不強。這也使得我國基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投入的資金和技術人員較少,使農業技術的相關設備和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難以有效完成[1]。同時我國法律規定不健全使得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內容得不到有效的規范,無法對農業技術進行監督和制約,而且對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出現的違法行為沒有進行嚴肅的處理,無法保障農民與技術人員的權益。
2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以及運行機制的對策分析
2.1 完善農業方面相關法律法規
基層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競爭協作和激勵考核制度作依托,這樣才能夠促進基層農業技術得到更好的推廣。而競爭協作以及激勵考核機制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規做保障。第一,國家要鼓勵農業技術推廣單位間能夠互相合作共商,互相學習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保證各推廣單位以及技術人員間的競爭能夠達到公開、公平、公正。第二,國家要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激勵考核制度管理,使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及服務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更順利的開展。
2.2 加強對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基層農業技術人才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保障,所以加強對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必要的,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從農業技術學校以及技術人才定期培訓等多方面開展,從而提升農業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服務水平[2]。同時,加強對農民農業技術的培養,為農民提供最新的農業資訊和農業技術,使農民自己就能夠解決一些農業的問題。
2.3 制定優惠政策促進農業技術推廣
農戶以及農業技術創新人員都比較注重自身的利益,所以為了使農業技術推廣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必須要保障農民以及農業技術創新者的利益,這樣才能夠使農民以及農業技術創新人員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農業技術的推廣中;同時陜西省政府還應該為農業技術推廣公司以及研究單位提供一個平等、安全的競爭環境,從而推動我國基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此外,為了使農業技術推廣的企業以及相關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陜西省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加大工作補貼力度,提供良好的晉升機會,為企業減免稅收等。
關鍵詞:贛南農村 技能型 實用技術人才 培養模式
課 題: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贛南農村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0ZD065。
目前,我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狀況可概括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數鄉鎮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層次偏低,醫療服務水平普遍較低,農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得不到滿足。2010年教育部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取消了衛生保健專業,增設農村醫學專業,旨在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
筆者學校從2010年起,開設四年制中等農村醫學專業。本文以贛南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實際現狀為切入點,探索了贛南中等職業教育農村醫學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贛南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現狀
贛南即贛州,地處江西南部,人口842萬,其中80%為農民。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954個,其中醫院5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衛生院317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465個,衛生機構床位1.42萬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0.46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74萬人,注冊護士0.59萬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只有0.53萬人;具有本科學歷者占1.5%,大專學歷者占17.5%,中專學歷者占57.7%,無學歷者占28.9%,有的縣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為0;鄉鎮衛生院中高級職稱者占1.23%,中級職稱者占12.95%,初級職稱者占60.14%,無職稱者占25.68%。
目前贛南注冊的鄉村醫生有8538人,但村衛生室只有執業(助理)醫師105名,僅占鄉村醫生總數的1.86%,遠低于全國14.2%的比例。其中60歲以上的鄉村醫生1359人,占15.9%,年齡在45歲以上的占總人數的53.1%,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衛生人才總數21.6%。每千農業人口鄉村醫生數只有1.21人。且這些鄉村醫生多是從“赤腳醫生”轉化來的,“半醫半農”的尷尬身份讓鄉村醫生不同程度地缺乏對農村衛生事業的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
顯然,贛南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存在數量不足、學歷層次低、職稱結構不合理、業務素質較差和年齡老化等問題,使農村社區提供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需求,為贛南農村基層培養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贛南中等職業教育農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1.根據贛南蘇區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實際,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1)科學制定定向培養中等農村醫學人才的規劃和目標。為解決贛南農村衛生技術人員資源不足的問題,筆者學校將贛南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資源的調研分析及對策遞交贛州市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經江西省教育廳和衛生廳批準,從2010年起筆者學校――贛州衛生學校開始招收第一批120名學生,定向培養為贛南中等農村醫學人才。根據贛南的實際,2011年起,學校每年定向培養200名中等農村醫學生,為贛南農村基層定向培養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筆者學校還根據贛南中草藥資源豐富的特點,制定了具有學校特色的“中西醫結合”的中等農村醫學人才培養目標。
(2)在調研的基礎上,改革招生制度,確保中等農村醫學生畢業后服務于贛南農村基層。農村醫學專業是真正為農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務于農村的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依據本課題組對贛南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現狀的調研結果,筆者學校對農村醫學專業的生源條件進行了調整:①立志于扎根贛南農村基層的鄉村醫生不受年齡限制;②立志于扎根贛南農村基層醫學的高考生優先錄??;③確定一定的中考分數線并嚴格按分數線錄取,以確保基本文化素養。該專業學生入學時憑錄取通知書和簽訂的立志于農村醫學就業協議書辦理注冊報到手續。
(3)按靈活性、適應性原則,科學設置課程和制訂教學計劃。筆者學校在設置農村醫學課程和制訂教學計劃時,按照培養農村基層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各課程教學內容和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如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度,而專業課程則突出“實用性”“針對性”和“技能性”。教學內容不僅按農村醫學專業大綱設置,同時,在夠用實用的原則上及在贛南農村實際的基礎上,新增如農村預防保健適宜技術、農村臨床適宜技術(包含內、外婦產、兒、中醫適宜技術等內容)和贛南常見病的防治等;并且針對農村醫學專業教育目標是以培養助理醫師為主,根據國家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內容主要為內、外、婦、兒及相關基礎,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內、外、婦、兒等課程的課時量。
(4)注重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培養,提升農村醫學生的職業素質。筆者學校不僅增加了人文課程和職業道德、法律、法規課等課程,而且注重開發農村醫學專業第二課堂教育(如義工活動、急救培訓等),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不僅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培養農村醫學生扎根農村、為廣大農民服務的精神。
2.以能力為本位,創新實用性農村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思結合,如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以及深入社區、醫院或鄉村“邊看邊講”的多元化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還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加強對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3.以培養“高素質的實用性衛生技術人才”為目標,探索學歷教育與技能型實用技術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筆者學校注重農村醫學專業學生學歷的提高。組織學生參加成人高考,在畢業前98%的學生進入醫學本科或大專的學習。同時根據贛南農村實際,鼓勵并支持部分農村醫學生進行中醫師承學習,創“雙證”(助理醫師和中醫師)中等農村醫學特色教育。
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農業部等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具備條件的中等衛生學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農村醫學人才培養的原則下,可申辦醫學高等??茖W校,提高辦學層次,為農村培養高等醫學??迫瞬?,以適應本地區農村對衛生人才的需求。故筆者學校以農村衛生實用知識、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制定的四年制中專農村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旨在通過探索四年制中等農村醫學培養模式,為學校升格后培養三年制全科醫生(農村醫學)奠定基礎。
4.以“實用性和適宜性技術”指導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培養適合贛南蘇區農村基層衛生崗位需要的人才
(1)教材建設探索。成立由臨床醫學專家和校內專家組成的農村醫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編寫校本教材,制作精品課程。如贛南中草藥資源豐富,可開發贛南中草藥教材,培養學生掌握實用性和適宜性技術。又如根據贛南常見病例開發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等校本教材,為贛南農村培養衛生技術人才。
(2)師資隊伍建設探索。一是通過培訓,增大雙師型教師比例;二是聘任臨床專家講授專業課,或與科研院校、三甲醫院聯合培養師資。
(3)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探索。一是完善學校實驗、實訓建設;二是建設各層次農村醫學專業臨床見習和實踐基地。通過“以臨床環境為依托” “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達到教、學、做一體化。不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學生掌握工作崗位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我們探索了為贛南農村培養高素質衛生技術人才的模式,并提出了適合培養贛南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培養的措施,通過定位“技能型、適宜性和實用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通過職業道德的培養以及教材、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的建設,使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在鄉村醫療機構從業,具備常見病的處理能力、地方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能力、自我學習和提高的能力、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為贛南農村衛生保健、防疫、康復及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林.鄉鎮衛生院如何引人才[N].江西日報,2009-09-28.
[2]顏莉芝,朱雙華.淺談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基本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8(1).
[3]廖鴻鵬,楊偉輝等.鄉村醫生,歸屬何在?[N].贛南日報,2010-08-01.
[4]郝如敏,鄧書林,孫勝林等.北京市農村衛生人員現狀和中等衛生職教發展對策研究――對昌平區農村衛生人員狀況的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8(4).
[5]彭力,馬愛民,劉洪波等.以職業素質教育為特色構建醫藥衛生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長春醫學,2008(6).
[6]邢志華,都麗萍.探討農村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J].基層醫學論壇,2004(8).
[7]吉飛,曹叔亮.“素質基礎、能力核心、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特征與實施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2(30).
[關鍵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對策
近年來,石嘴山市衛生工作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病有良醫”工作目標,積極落實《石嘴山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2011-2015)》,通過提高人才待遇,支持和獎勵科研成果、科研項目,實施績效考核,兌現績效工資,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學科加速發展、醫院創新進步的良好環境。
一、衛生人才工作現狀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65家,其中,綜合醫院29家(包括民營醫院16家),中醫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家,鄉鎮衛生院22家,村衛生室204家,門診部、診所、醫務室263家,婦幼保健機構3家,衛生監督所3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家,急救中心1家,采供血機構1家。實有床位451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5.84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687人,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36人;有執業(助理)醫師2.93人,每千人擁有醫師2.71人;注冊護士2274人,每千人擁有護士2.94人。
1.完善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一是完善人才評價方式。堅持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注重工作業績,將品德、知識、能力、服務滿意度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實踐能力考核,在高級職稱評審中引入實踐能力測試和統一論文答辯。在職稱聘任時,嚴格按照職稱聘任考核辦法測評打分,擇優聘任。近兩年,爭取市人社部門增設51個高級職稱特崗聘任,以緩解職稱評聘矛盾。二是開展人才評選表彰。在推薦選拔自治區“313”人才、市級“351”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貼等基礎上,實施衛生“三名”(名醫、名科、名院)工程和“塞上名醫”評選,評出20個醫學優勢???、20名學科帶頭人、40名專業技術骨干和60名青年后備人才。推薦3人參加自治區首批“塞上名醫”評選。三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發放職稱津貼,對特殊崗位設立津貼,重獎科技創新,鼓勵和引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主動參與技術革新。3年來,全市衛生系統內有500余人次參與到技術革新中,申報了市級“五小”成果97項,28項獲市級不同獎項。四是暢通人才上升通道。在干部培養、選拔、任用上,打破編制內外身份限制,對所有編制內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一視同仁,將編制外專業技術人員納入中長期后備干部候選培養對象。
2.打造培養平臺,促進人才成長
一是多渠道拓展培訓方式。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的培訓項目,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師培訓,選派衛生技術骨干到區內外醫療單位進修深造,建立和完善區內外衛生專家對口支援,完善醫聯體掛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臨床帶教、培訓人員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定期組織臨床、護理、衛生監督、婦幼保健開展基礎理論、實踐技能演練等活動;組織繼續醫學教育,開展分學科菜單式培訓。二是開展“名家講堂”、“群英論壇”活動。市級兩家綜合醫院定期邀請上海、北京等區內外知名專家進行講學和技術指導,在醫院內開展群英論壇活動已成常態。自2013年“名家講堂”開展以來,已邀請到包括我國著名創傷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國內知名醫學大家40余名。三是實施“以教興醫,醫教相長”戰略。開展創建寧夏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附屬醫院工作,市屬兩家綜合醫院成功創建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家醫院成功創建為教學醫院,市、(縣)區疾控中心實現寧夏醫科大學教學實踐基地。
3.搭建交流平臺,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優勢資源下沉。城市“大醫院牽手小醫院”的醫聯體模式,由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三醫院、市中醫醫院、自治區五醫院牽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對口指導”、“院辦院管”、“團隊幫扶”三種方式,組建綜合醫院與基層衛生機構醫療聯合體,大醫院醫師定期到基層坐診、講座,使大醫院的技術、專家、管理等資源輸入基層醫療單位,用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兩年來,醫聯體內160余名專家定期到基層坐診,開展健康講座180余場。二是加大對外醫學交流力度。堅持每年舉行科技周活動,各大醫療衛生機構與上海、北京、福建、陜西、四川等區外高水平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邀請區外醫學名家到在我市義診、講座、查房、手術,指導各大醫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三是落實“名師帶徒”。綜合醫院將老科主任聘為“首席專家”,建立“首席專家”工作室,也促使了年輕醫師的盡快成長。市中醫院推進院內師承跟師,確定7名年輕醫師以一對一跟師7名院內名老中醫導師,使名師經驗得以傳承。
4.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補充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通過支醫和公開招考,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招聘專業人員,兩年通過全區統一招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79人。二是大力培養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委托醫學院校承擔培養任務,定向免費培養鄉鎮衛生院醫學本科生和鄉村醫生;開展社區技術人員全員崗位培訓,進行社區衛生人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培訓和專題專項培訓。
二、問題與不足
1.高精尖醫療人才匱乏,專業學科特色不突出
全市優質醫療資源配置還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某些重大疾病在本地醫院不能診療,需到外地大醫院治療,增添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基層實驗室;問題;日常管理;措施
0.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品的質量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食品的安全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就現在的情況來說,由于在食品的加工制作過程中廣泛的應用添加劑等化學品,使得食品安全惡性事件不斷出現,鑒于此,只有加強對于食品的檢驗監測,才能保證食品的安全,增強人們的購買力,因而,基層實驗室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說來,基層實驗室是一個縣級的檢測機構,通過對產品進行檢驗檢測來獲取準確的產品數據,并將產品的質量以報告的形式反映出來,從而讓人們詳細的了解企業的產品問題。由此可見,基層實驗室是保證基層質量檢驗的基本條件,其工作水平直接反映縣級監測機構的監測水平,也直接關系著企業產品的質量情況。然而在實際當中,許多基層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實驗室的發展,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本文通過分析基層實驗室在具體實施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不斷加強實驗室的質量管理,保證基層實驗室監測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1.基層實驗室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隨著基層實驗室數量的不斷增加,規模的不斷擴大,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諸多的實驗檢測質量問題,嚴重影響著檢測機構的信譽度。下面將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基層實驗室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1.1人員素質比較低下
基層實驗室的監測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從當前的實驗室人員構成來說,主要是技術人員的隊伍結構不合理問題。目前,在基層實驗室當中缺少高學歷、專業對口、以及年輕的科技人員,尤其是缺乏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實驗技術人才。[1]除此之外,由于基層實驗室當中人員不足,不僅進行人員的更新和隊伍的擴建,因此有些基層機構中的檢驗員不具備檢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甚至于一人承擔起多項檢測任務,長期以往,造成了基層實驗室的技術隊伍力量十分薄弱。
1.2設備設施比較落后
目前,基層實驗室存在著儀器設備落后的現象,由此制約著許多大型項目的開展。特別是在項目較少的情況下,一些儀器設備的使用極少,由此造成了設備的荒廢,加上維護費用很多,這就使得達不到檢測的目的。與此同時,基層實驗室的環境條件也是十分艱苦的,往往達不到實驗開展的標準,由于不具備實驗所要求的環境條件,也就不能對檢測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從而導致數據的失效,缺乏準確性。
1.3實驗操作過程不規范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抽樣檢測作為一項基本的檢測工作,為了保證抽樣的代表性,需要制定合理的抽樣方案。然而在實際實施當中,抽樣不按照抽樣標準進行,缺乏詳細有效的抽樣方案,待檢樣品不能妥善保存等問題十分普遍,嚴重影響著最后檢測結果的科學性。
1.4日常管理存在問題
基層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檢測實驗的正常進,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可是在日常的管理當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下:一是一些儀器設備缺乏日常的維護,從而導致靈敏度的降低,甚至于一些化學藥劑已經過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二是實驗試劑的不合理擺放,導致在實驗的時候很慌亂,本來應該有的試劑卻找不到,因此試劑的不及時應用,使得實驗結果缺乏準確性。三是對于實驗中的廢水、廢棄的不合理處理,以及對有毒藥品的不妥善管理,容易造成環境的污染,甚至威脅著人們的健康。[2]
2.加強基層實驗室管理的具體措施
2.1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
鑒于技術人員的缺乏,基層實驗室應該采取多項措施來引進高素質的人員,從而不斷擴建技術人員的隊伍。與此同時,還應該注重對于技術人員的培養,通過組織短期的培訓和進修等學習形式,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檢測技術能力以及素養,從而在人員較少的情況下,提高檢測的質量,保證實驗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2更新實驗的設備和基礎設施
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因此,基層實驗室的領導應該加大經費的投入,購置一些使用頻率較高、以及精密性較好的儀器,從而開展一些新的項目。與此同時,要有目的的引進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并選派具有專業知識的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儀器的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大型儀器設備的重要作用,進而不斷提高實驗室的檢測水平。[3]
2.3制定規范的實驗操作制度
做好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抽樣工作的扎實與否,直接影響著后續工作的開展,也是導致實驗結果產生偏差的最主要原因。鑒于此,在實驗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制,通過定期開展內部審核工作,從而不斷規范技術人員的操作過程。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科學和客觀,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不斷明確員工的職責,對于員工自己來說,在考核中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通過及時的改正,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
2.4改善實驗室的日常管理
在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中,要從細小環節入手,不斷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首先,增強對于儀器設備的維護,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其次,制定合理的試劑保管制度,通過不斷規范保管人員的行為,從而保證實驗過程的順利;再者,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尤其是對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以及有毒物品的保管,不斷加強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從而不斷規范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確保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基層實驗室管理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強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二是更新實驗的設備和基礎設施,為實驗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三是制定規范的實驗操作制度,從而不斷規范實驗過程;四是改善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從而使得基層實驗室成為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為社會提供公平數據的重要檢測機構。
【參考文獻】
[1]張桂敏.基層實驗室質量管理中的問題及建議探析[J].首都醫藥,2013,9(20):48-50.
關鍵詞 檢察技術工作 配合 技術支持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一、檢察技術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難點
檢察技術部門是一個講求技術性、專業性的工作部門,與檢察機關的其他部門如公訴、批捕等部門在工作要求、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檢察技術作為檢察機關內設的部門,必然要為檢察業務服務,為檢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檢察業務的業務性與檢察技術的技術性,可能導致檢察技術在工作配合上與其他部門存在分歧。當前,檢察技術與業務部門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工作配合上的問題。
(一)司法鑒定文書的文證審查工作存在配合難題。
在司法鑒定工作方面,當前基層檢察機關由于檢驗鑒定的權屬問題,檢察技術人員實際上只能以自己的專業特長在辦案中提供有限的技術協助,其工作重心還是在司法鑒定文書的文證審查上。司法鑒定文書的審查工作主要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其與業務部門的配合存在幾個問題。
1、由于基層檢察院檢察技術門類不全、人員結構單一,造成部份司法鑒定門類監督缺位。有些基層檢察院甚至不得不因為人員的缺少而放棄對司法鑒定文證審查的監督,轉而由刑檢辦案人員代替技術人員行駛專業技術監督職責,人員和門類的缺失使的檢察技術與業務部門在司法文書文證審查的配合上形同虛設。
2、刑事技術監督沒有歸于刑檢部門,造成了有些刑檢辦案人員對司法鑒定的文證審查工作不重視。多數基層檢察院目前主要從事的是司法鑒定文證審查,而在權屬設置上,檢察機關沒有將刑事技術監督歸口于刑檢部門。這就造成了有些刑檢辦案人員對司法鑒定的文證審查意識不強,認為可有可無。同時,審查程序上缺少嚴格的技術鑒定文證審查要求,進一步導致了技術部門與檢察業務工作配合上的脫節。
3、缺少公安、檢察等部門技術人員就專業技術問題的互動交流程序和平臺。當前,公、檢部門在鑒定技術交流上采取的方式是由刑檢辦案人員將相關要求轉達給公安辦案人員,再由公安辦案人員轉達給公安或其他鑒定機構專業人員。專業的鑒定技術交流通過非專業人員的轉達往往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4、檢察技術門類不全導致鑒定監督嚴重缺失。當前,不少檢察機關,特別是基層檢察機關在文書鑒定上沒有專業門類設置和人員配置,導致部分刑檢辦案人員產生沒有需要進行文書鑒定程序審查的意識,檢察技術監督工作因此難以有效開展,最終導致對鑒定實體無法審查并進而放棄鑒定程序審查的雙重惡果。
(二)檢察技術為偵查辦案提供技術協助方面的問題。
檢察技術為檢察機關偵查辦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然而,由于檢察技術力量、設備、人員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得技術部門在協助偵查辦案上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1、基層檢察院技術門類和人員專業配置單一,無法滿足偵查技術日益發展的要求?,F在偵查技術的前沿知識和設備升級、更新相對于基層檢察院的普及培訓工作有些脫節,基層檢察院對于上級檢察院提供的設備配置推薦清單有許多都不是很了解,又沒有更詳細的配置明細,造成基層檢察院很難準確采購特殊技設備,造成技術的落后。
2、基層檢察院檢察技術人員在編不在崗問題突出。實際上基層檢察院除法醫專業人員外,其他的專業人員基本上都不在技術崗位上,名義上是去業務部門搞技術協助工作,實際上大多數時候都在從事與技術無關的工作。技術配合不等于配屬,隨著辦案技術的發展,技術人員的專業要求也更加嚴格,其技術崗位的穩定性有助于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
3、專業技術在對偵查辦案的指導意義上有待引起注意?,F在的技術協助完全是偵查主導性,技術人員的協助常被偵查人員忽視。實際偵查辦案中,偵查人員往往是指著盤子拈菜,很容易忽略其它盤子里的好東西,而檢察技術卻能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發現新問題,找出新案源。
4、偵查技術設備的使用管理存在著職責不清的狀況。由于技術設備的使用、維護、保管有其特殊要求,如果全部交給偵查部門的人員去使用、保管,勢必造成設備維護工作脫節,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效能。
二、對策
針對上面所列當前檢察技術與檢察業務工作配合方面存在的難點,筆者從基層檢察院的角度提供一些解決難題的對策:
(一)合理定位檢察技術工作。
檢察技術在配合業務部門上存在的問題,與當前檢察機關內部運行機制有一定關系,理順檢察技術和業務部門的關系,加強合作,有必要解決現行運行機制上的不暢,可嘗試將主要擔負監督職能的技術門類按其職能編列在刑事檢察系列,回歸其法律監督職能功能。同時合理布局檢察技術協助工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在偵查辦案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及業務知識的普及。
1、加強檢察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定區域性技術人才培養和分布的長期發展規劃,有效解決檢察技術門類稀缺,人才不配套的問題。
2、定期舉辦偵查技術前沿科技知識講座,讓偵查和技術部門的干警掌握先進偵查技術發展趨勢。加強對技術偵查設備管理的培訓,盡量避免因重復建設和超高配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三)健全與公安刑事技術交流機制。
積極搭建檢察技術與公安刑事技術互動交流平臺,通過政法專網和其它網絡手段,對檢察技術監督中涉及的技術問題進行有效專業的交流。最好是能在程序法或辦案規則里明確技術監督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在鑒定內容方面也能就鑒定門類的不同出臺統一的執行標準?,F在除法醫學鑒定外,其他門類的鑒定都不是很完善,需要從實體和程序上進行改進。
1.1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鶎佣鄶缔r業技術推廣單位技術人員嚴重缺乏,而且多數人員專業不對口,加上基層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重要性認知程度不高,在日常工作中農技部分不能按照完全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人員被政府拉用、借用、包村現象十分突出,這些都影響和阻礙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開展。目前基層農技推廣單位缺乏真正懂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在知識結構和年齡上存在著老化和斷檔現象,加之大眾對農業行業的歧視,真正科班出身的不愿意到基層獻身農業生產一線,多數都被留在縣級機關,而被分配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的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相對較低,對生產實踐活動中的一些農業專業問題難以解決,造成了群眾對農技推廣隊伍業務的不信任,嚴重挫傷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加上政府機構在技術推廣過程中認識不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導致了推廣速度遲緩,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務意識不到位,服務質量差等諸多問題,降低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效率,制約了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空間。1.2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較低。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范圍在農村,主體是文化較低的農民,加上他們居住分散不集中,信息渠道不暢通,觀念陳舊落后。對農業新技術和現代化種植模式很難接受,在推廣過程產生抵觸情緒,使得推廣很難開展,除非政府強制命令,否則技術推廣舉步維艱。往往農業技術推廣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對推廣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1.3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缺乏必要的支持。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是關鍵,技術推廣資金扶持是核心,足夠的物質和資金上的保障是農業技術推廣繼續的動力,才能實現新技術轉化最大化的目標。而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由于個別領導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認識不足,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實際工作開展中不能提供便利條件助推農技推廣工作,影響了推廣工作的積極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響了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熱情。綜合這兩方面的原因,其為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阻力,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造成了不便。
2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
2.1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重要性宣傳。農業技術推廣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無論是領導還是農民都應該積極的配合,但是一些領導和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還很淺薄或是根本沒有認識,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該進一步的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宣傳工作,讓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讓他們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積極的支持和配合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就是第一生產力地位。努力實現農業技術幫扶群眾脫貧的目標。2.2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否順利實現最終還是取決于推廣人員,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給基層充實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招聘一些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引領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價值所在,加強對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他們都成為“專家”,更好的解決推廣工作當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真正實現農業推廣工作接地氣,加快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率,盡快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對經濟貢獻份額比例。2.3建立監督機制農業技術推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為了確保農業技術推廣能夠長足健康發展,除了上面我們所談到的幾點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對農業技術推廣基層設施的投入力度,包括資金、設備、人員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確保農業技術推廣不會深陷資金短缺、人員匱乏的泥潭。另外,為了確保資金的投入能夠到位,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能夠各盡其職,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對資金的流入、人員的工作情況等進行監督,保證物盡其用,人盡其職,齊心協力共同完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因此,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持續性工作,深化農業技術推廣不但可以解決生存問題,還可以增加農民朋友的收入,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活水平,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為社會穩定、和諧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最終促進社會的持續、穩定的發展。
3解決措施
(一)我縣發展現代農業中生產模式的轉變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素質的一般要求。我縣發展現代農業,旨在促進農產品的優勢區域布局和農產品的流通,從而實現產值最大化。因而,農業生產模式應由“產品數量化”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常規生產的普通產品向“特優、特早、特晚”“三特”農產品轉變,這就要求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由單一的產中服務向產前和產后全程服務轉變;由單純的技術指導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轉變;由單向個體農民服務向農戶、村組干部、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組織等各類農業生產主體服務轉變。因此,作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必須切實理解現代農業農技推廣的目的、意義和重要內容,必須掌握發展現代農業的先進方法和服務理念,必須具備有誠信、熱情、合作、奉獻、擔當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素質。
(二)我縣發展現代農業中生產主體的歷史和現狀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素質的特殊要求。我縣發展現代農業,主體是農民,用另一句話來說,農民就是基層農技推廣的基本對象,因此,其歷史和現狀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素質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限,這是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瓶頸”之一。我縣農村地處邊遠,自然條件艱苦,農業生產率低,相當一部分農民都為文盲或半文盲,對外交往存在習俗、文化、語言等方面的障礙,平時安于現狀,保守和“等、靠、要”等思想嚴重,市場觀念淡薄,經營粗放,廣種簿收,重產淡銷等,從本人的調研中,發現有少數農民將政府部門免費發放的水果化肥用于水稻或其它,有的甚至丟棄不用;有的還將政府免費提供的種子給吃了。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近年來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有文化的農民紛紛離鄉進城打工,而在農村的農民年齡偏大、體能偏弱,文化偏低,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增多,他們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能力較差。因此,我縣農業生產主體的歷史和現狀要求我們基層的農技推廣人員在發展現代農業時,必須結合我縣實際,必須結合方方面面的情況給予充分考慮和認真甄別,必須注意溝通方式,必須講究推廣的形式、方式、時機和內容。
(一)人員不足,后繼乏人。從我縣目前的狀況看,基層農技推廣大隊伍的整體素質處在青接不黃和傳幫帶不足的狀況,功能明顯弱化。(1)是農技推廣人員在鄉鎮工作條件艱苦,社會低下,待遇偏低,隊伍人心渙散,許多人稍有機會便跳槽、改行。(2)是農技推廣隊伍本身編制少,人員嚴重不足,在增加縣內其他內設機構時,往往從農技部門壓縮編制,連人帶編被調走。(3)是農技推廣機構行政歸屬在多次改革中屢屢變化,農技推廣人員覺得前途無望,在每次改革中都有人被外調。(4)是因編制和經費等原因,多年來無力接收和引進大中專畢業生等高學歷人才,例如,我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目前編制只有3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都沒有,形成了推廣隊伍人才的斷層。
(二)專業結構不合理。我縣農技推廣人員專業不合理主要涉及非專業人員多,復合專業人員少兩個方面。(1)是機構改革時,基層農技部門被作為政策性安置就業人員的主要機構之一,被隨意安排一些沒有農技專長的復退軍人、鄉村干部等,導致農技推廣隊伍中非專業人員比例過高。(2)是農技推廣人員中,單純的技術專業人員多,而既懂現代農業技術,又懂溝通交際、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高科技復合人才、開發型人才嚴重匱乏,很難滿足農技推廣中多元化的需求。
(三)知識結構單一,知識老化,知識更新慢。主要原因為:(1)農技推廣部門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偏少,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很難實施。(2)農技推廣人員人員長期扎根基層,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少,信息閉塞,視野狹隘,知識結構單一而陳舊,技術技能提高緩慢。(3)農技推廣人員長期從事一個工作崗位,容易造成心理疲勞,業務知識面窄,思路不開闊,思想僵化,知識老化,綜合業務素質低,從而拉大了與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差距。
(四)職能錯位。由于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部門行政隸屬實行縣鄉雙重管理,容易造成農技推廣人員與政府人員的職能錯位,他們除履行農技推廣服務職能外,還經常被抽調從事非本職務工作,有的甚至還要掛村、掛職,從而導致農技推廣人員用于本職工作的時間和精力過少,服務功能嚴重弱化。
(一)優化人員結構,促進農技推廣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首先,要嚴格農技推廣人員的準入制度。不能隨意把非專業的技術人員安排到農技推廣隊伍中,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其次,在重新科學核定人員編制的基礎上,要嚴格按照縣鄉(鎮)基層農技推廣部門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少于80%的原則,對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分流,對那此年齡老化、能力低下的不合格、不稱職的農技推廣人員,在近年內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調崗休養或提前退休,讓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有機會在農業推廣第一線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再次,合理引進人才,在編制充許的情況下,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落實好優惠政策。一方面,補充新鮮血液,吸收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優秀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部門,彌補基層高學歷專業人才的不足,充實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力量,改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專業人員的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另一方面,除了農學、水產畜牧、果樹等農業技術專業的人才外,要更多地吸納經濟管理、市
場營銷、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更好地解決專業不合理的問題。與此同時,還可以鼓勵縣級以上農技推廣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彌補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學歷低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缺陷,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做出更大貢獻。(二)開展崗前和職后培訓,促進農技推廣人員業務素質的提升。農技推廣人員的素質如何,是基層農技推廣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與其他行業一樣,農技推廣人員應具有相應的素質標準。(1)是必須建立起農技推廣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做到持證上崗。(2)是在資格認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技推廣人員的錄用和聘用制度,做到蓬進必考。(3)是對已錄用的準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提高其素質,使其具備承擔農技推廣任務的能力。(4)是開展職后培訓,根據農業生產和新技術推廣的需要,由縣級以上行政部門或農技推廣機構組織每年定期對全體農技推廣人員進行短期脫產輪訓,做到活學活用,幫助農技推廣人員更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服務本領。(5)建立農技推廣人員年度績效考評制度,把績效考評成績作為農技推廣人員聘用、職稱競升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確保農技推廣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