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辯論的重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五學課堂 政治課 辯論式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順利推進,能產生實踐效果的最終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建業外國語中學朱永仁校長踐行教育改革,獨創“五學”模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開發了自己潛在的才能,如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更加認真學習知識。在“五學”課堂中,教師通過互學和示學環節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用辯論式學習方法帶動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及內涵,通過課堂辯論,最終生成知識。筆者通過八年級政治課堂上的辯論式學習,總結以下注意事項:
一、辯論題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辯論式學習方法中首先要確定辯題,辯題如何選擇呢?八年級上冊共四個單元,分別為“相親相愛一家人”“師友結伴同行”“我們的朋友伴天下”及“交往藝術新思維”。教材中的事例和練習,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辯論資源內容豐富,包括正文、插圖、說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材料、思考練習等。為使辨題能激發學生思考和辯論的興趣,辯題需有可爭辯性、回答有不確定性,進而能激發學生辯論的興趣。因此,確定辯論題目時,最好能和教學內容有一定聯系,尤其是和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問題有聯系。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中,逆反心理是重要的知識點。逆反心理是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多見的一個現象,逆反心理過重,會對自身及社會造成危害。為了讓學生正確并理性看待逆反心理,從而順利面對生活中與父母、老師產生的沖突情緒,辯論題目之一為“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通過辯論,來培養自己理性看待逆反心理的能力,學會與父母、老師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因此,本學期辯論題目分單元進行,共有四個題目: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賞識教育能批評VS賞識教育不能批評;面對外來文化要堅決抵制VS面對外來文化要全面吸收;競爭比合作更有利于個人發展VS合作比競爭更有利于個人發展。
二、研究內容與重點難點相聯系
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觀察,去實踐”。網絡生活日益普及,據2011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了《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全國8700萬上網人數中,4500萬網民是青少年,4500萬青少年中有1650萬18歲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網絡聊天是許多青少年上網的主要內容,多數進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沒有固定的話題,這種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響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注意力;計算機網絡擠占了青少年讀書和思考的時間;現實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過度地迷戀、依賴電腦網絡,沉湎于網絡之中,正常學習、生活秩序遭受破壞,學習時間無精打采,學習成績下降,有的甚至厭學、逃學、輟學。
為使青少年了解網絡交往的特點及利弊,能分析上網成癮的心理因素,在“網絡交往新空間”一課中,我把辯題設定為:網絡對中學生影響利大于弊VS網絡對中學生影響弊大于利。通過辯論,學生對上網有清醒的認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合理分配時間,用科學的態度上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正確選擇網上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
三、團隊合作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辯題確定后,由班里各團隊抽簽選擇正反方,辯論式學習要求學生在辯論中團結合作,互相配合,而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和辯論中又需要學生分工負責,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因此,在組織辯論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做好分工,各負其責,在辯論中又要團結一致,整體作戰。
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針對辯題,搜集整理資料,數據、名人名言、身邊的時事新聞等作為論據,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通過準備辯論的過程,使學生背記重點難點,最終生成知識。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在辯論中學到了什么知識,提高了什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視組織辯論的過程,要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材料,掌握一定的辯論技巧,提高文字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全員參與與現場調控相結合
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觀察,去實踐”。在教學中,采用辯論式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辯論興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置,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得到同樣的尊重,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辯題的確定與準備需要全班同學參與,只是分工不同,讓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求知者。
辯論式學習中,全員參與的同時,需要老師的現場調控。學生在最初的辯論中會稍顯興奮,而滔滔不絕或者語言攻擊,辯論時間不能有效控制,實際辯論中經常出現如跑題、語言攻擊、超時等影響辯論正常進行的現象,教師要及時引導,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因此,在以辯論形式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和自主學習時間、空間,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適時提供幫助、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放任不管,不僅關注學生的辯論內容,更要引導和調控學生的思辨能力。
總之,在建業“五學”課堂中,辯論式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的良好品德的養成。課堂教學中民主的氛圍,教會了學生尊重他人,團結他人,學會合作與競爭,產生時間效率觀念,有利于學生社會化的發展?!罢胬碓睫q越明,是非越辯越清”,辯論式學習沖破了傳統的教學樣式,給學生盡情表達、積極參與決策、自覺參加活動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等社會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辯論賽 英語教學改革 側重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97-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世界正在向著全球化的方向飛速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對各國的經濟政治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1]。作為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主體,每所高校都承載著提高國內英語水平的重擔。綜合英語這門課也作為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途徑而顯得越發的重要。
英語辯論賽出現于大概二十年前,并且在國內迅速發展,其影響不斷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辯論賽在國內出現,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其中,在所有英語辯論賽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就要屬“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了。它所帶來的積極意義不僅僅在于關乎學生的前途,學校的名聲,而對于普遍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通過觀看“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的比賽視頻,作為一名普通高校英語老師的我,認識到了把英語辯論引入教學現場的重要意義。
一、英語辯論賽給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帶來的啟示
從英語辯論賽中得到的第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開口說的重要性,現在國內的英語教學并不重視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培養,總是在抓學生學單詞學語法學課文,殊不知英語口語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每一個現代人都必須掌握這種能力,因為他是我們與世界交流的途徑。對于個人而言則是就業的保障,英語對于現代化的推進,對于中國的經濟政治的發展,對于中國走向世界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巔有著太重要的作用。開口說英語代表著“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結束[2]。從辯論賽中得到的第二個啟示就是英語的教學不僅僅要圍繞著課本,并且要圍繞著社會,英語水平提高的最終目的是在于運用它去發展我們的社會,作為大學生本就應該時時關注著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從一出生,一個國家從一建立,一個社會從一開始都是要求不斷發展的,固步自封的人不會有太大的成就,閉關鎖國的國家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停滯不前的社會也終將會被消滅然后被取代。所以我們的英語學習也不能局限于課本上面死的知識,而是應該與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英語辯論賽,就是一個讓成千上萬的學生去深入思考各種社會問題的平臺,比如說:世界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利弊;死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轉基因研究的得與失等等。圍繞著辯題,學生們需要去關注這種社會問題,查看大量的資料,最重要的事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以及這些思考所引發的一系列的想法。這對于促進社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有很重要的影響。
二、英語辯論賽中所反映出來的幾個現象
首先,目前國內大學生對于世界的了解是不夠的,比如說類似于:
We should develop the car?鄄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the USA and its allies have invaded Afghanistan?
這種類型的辯題就會讓很多辯手束手無策,他們對于這一方面的知識了解的很少,或者有些辯手能夠說出一些片面的觀點,這說明目前國內的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待提高,俗話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3]”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即將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人來說,所學習到的知識一定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上,而應該開拓眼界,放眼全球。假如辯手能夠在平時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多接觸時事,多接觸相關的文章,相信在遇到這一類型題目的時候一定可以有話說。假如新時期高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中能夠多多改進學生對于這類知識的獲取的話,不僅在辯論賽上可以大放異彩,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也是極有好處的。
另外,辯手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不深。
例如對于這樣一個辯題:Should we reject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大部分辯手能夠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若要他就這個話題開展辯論還是相當的有難度,這就表明了辯手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了解的不夠多。有些雙語國家,像新加坡,印度,加拿大等,擁有雙語言環境,這樣的條件使得他們的外語水平提高速度比中國快的多,中國缺乏那樣的環境條件,所以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如果能夠多側重于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去掌握英語這種能力。
三、英語辯論賽給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帶來的意義
把辯論引進英語課堂并努力推廣,使之成為通用的課堂教學形式之一,這對當今的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改革具有非凡的意義。
1.有利于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
首先,表現在教材上。傳統的思維注重教材的系統性、完整性、教師強調按照教材順序系統地、完整地傳授知識,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間很小,辯論則要求老師以教材為依據,設計不同的辯題,打破教材的知識系統,內容涉及不同的學科,不同領域,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第二,表現在思維方式上。傳統的教學思維重演繹推理,輕分析、綜合與歸納;辯論則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重分析、綜合與歸納,要求學生通過分析眾多材料和觀點,從中綜合,歸納出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邏輯框架。第三,表現在教學目的上。教師傳統的教學目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辯論則使得教師注重培養能力和傳授知識相結合,重在培養能力。第四,表現在教學方式上。辯論有助于推廣適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師如能夠掌握辯論的教學方法,相應的教學能力就大有進步,其他教學方法便游刃有余。這對于教學方法改革的整體推進有促進作用。
2.有利于學生的潛力開發和能力培養
(1)辯論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在辯論的準備階段,要求學生廣泛查閱資料,分析、綜合、提煉自己的主要觀點,充分考慮對方會提出的反辯觀點,自己何以應付。整個過程在于幫助學生審視自己對事物的觀察、理解及辨別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辯論是知識的綜合體,其選題一般是教授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而確定,辯題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學生則需要就此進行深入分析,這一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理論的過程,學生要把過去學習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迅速調動起來,故而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
四、英語學習過程中主客關系的轉換
前文中有提到,在目前國內的高校中,教師大多是出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大多是跟隨者。這樣不僅學生學習的內容很局促,并且很少有學生能夠全部接收老師所教的,總是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遺漏很多知識,最后收獲到的往往比學校所期望的少很多很多。在辯論賽的準備過程中,辯手必須自己自覺的去學習相關的英語知識,去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們英語能力的提升。新時期的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學習辯論賽的這種模式,把老師帶著學生學習英語變為老師指導學生學習英語,老師由原來的主要人變為次要人,學生從原來的次要人變成學習的主要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自己接觸英語,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肯定會對英語產生相應的興趣,然后就會慢慢的去拓寬自己在英語方面的眼界。所學到的英語也必定不會局限于課本,而應該是整個跟英語相關的知識,比如社會的發展,比如英語國家的文化等等。這樣對于提高全民英語水平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現代社會對于中國的外語教育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迫切的需要改變自己的英語教學模式,讓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外語,掌握更多的學習外語的能力。英語辯論賽對于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啟示,也提出了一些相當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辯論賽的各種現象以及啟示中,我們可以知道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幾個側重點是:1.注重口語的培養;2.注重培養學生對時事的關心;3.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4:教學過程中主客關系的轉換。英語辯論賽對新時期的英語教學改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高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也必定會反過來對英語辯論賽起促進作用,它會給辯論賽提供更具有資質的選手,更高的辯論水平,同時也讓英語辯論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改革。
五、與社會接軌
隨著全球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開始從地區,國家擴展到不同大陸乃至全球。與此相適宜,在外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已被融入外語教學的目標之中。為了充分利用中國和西方外語教學的優勢,有必要探究一條能將交際教學融入傳統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發展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而辯論賽則正好滿足這個要求。學生在準備辯論期間,需要不斷的調查、研究、比較、思考。學生也許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需要知道到哪里才能尋找答案,而這個尋找準備的過程也會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既是學生本身的迫切愿望,也是社會發展對每一個英語學習者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當然,這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究,需要廣大中國外語教師的共同努力。
綜上所述,把英語辯論賽引進課堂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能給學生以施展才能的機會。在這過程中,學生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切實提高了英語水平。總之,把英語辯論賽應用到高校英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對于培養全方位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萬江波.芻議議會制辯論賽及其影響――以“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賽制研究為例[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10,01:128-139.
[2]張藝瓊.英語辯論與英語專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英語辯論規則為指導思想[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06:105-108.
把辯論賽引進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我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所嘗試進行的教學改革實驗。初步嘗試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后來,經過不懈的努力,從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反復實踐,逐步提高,有了一些認識和思考。
一、把“辯論賽引進課堂”的教學思路
(一)基礎――課外活動舉行的辯論賽
我歷史組曾組織“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專題辯論賽,效果很好,也很受學生的歡迎。
(二)條件――教改實驗的三階段
在教改的實驗過程中,我們走過了“問題課型―討論課型―辯論課型”三個階段。問題課型的關鍵是教師巧設問題,使提問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通過教師的導、學生的答來學習課文中心內容。討論課型則是由教師提出可議性問題,如評價、新航路開辟的意義等,讓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勇氣。如果說問題課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導”,那么,討論課型中教師的功夫則在于“收”,也就是把學生討論中零碎的片段加以歸納整理,進行全面總結,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從問題課型到討論課型的過渡,為辯論課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下面談一談辯論課實施的情況。
二、課堂辯論賽的重頭戲――辯題的選取與總結陳詞
(一)辯題的設計與選取
辯題的設計與選取是辯論課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且課堂辯論不同于一般辯論,它是在一節課的范圍內進行辯題的設定,具有選擇余地小,設計難度大等不利因素。因此,辯題的選取就顯得尤為重要。
1.選擇教學重點和難點。
2.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辯題。
3.選擇中性的辯題。
4.難度不宜過大。對高中生來說,難度過大的辯題,他們辯不起來。對嘗試的幾節課的情況進行比較:“岳飛班師回朝該不該”的辯論賽,學生反應敏捷、表現機智、對答如流;但在討論的失敗能否避免的辯論賽中,學生表現不太理想。因為前者主要從人物身上去發揮,而后者卻要考慮到整個社會大背景,對高中生來講,難度明顯較大。因此,辯題的選擇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難度適中的辯題。
5.盡可能簡要明了。
(二)辯論賽的總結陳詞
課堂辯賽的總結陳詞與一般辯賽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進行本局部的總結外,最重要的是作為主席的教師所擔任的全局性的總結陳詞,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觀點,也不單是分析賽情、點評賽況,而應該代表一節課的小結。因此,它在課堂辯賽中起著導向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節辯賽課“收”得怎樣,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總結陳詞的效果
三、辯論課的程序安排與注意事項
1.前提:首先必須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了給辯賽留一點時間,前面的課程一定要精講。
2.時間:辯賽的時間的掌握在15分鐘-20分鐘,其中含教師總結陳詞的3分鐘-5分鐘。
3.評委:公開課可請聽課教師做評委,如一般課可請學生做評。
4.注意問題:當辯賽中間出現停頓,教師可靈活處理,把問題拋給觀眾學生回答,既可緩解辯手的緊張情緒,又可擴大參與面。
四、教學效果
辯論課的開展受到學生的歡迎和重視??傮w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進行一場成功的辯賽,首先準備大量的必備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為了證明一個論點,必須運用古今中外的例子進行論證,學生由此增長了見識,強化了記憶,拓寬了知識面。
(二)突出能力的培養
首先是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學生在短兵相接的辯賽中,表現出機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維、沉著的應變態度和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大超出我們的想象,這點也是教師在付出了艱辛和努力之后,頗感欣慰的。
辯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進步、拓展和遷移。因為辯論過程包括辯題類型分析、辯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證詞等與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的思維活動。對中學生辯論而言,辯論需要處理各種論據:有利的、不利的和兩可的,主要的、次要的和附加的,等等。學生們要考慮證據是否清楚、真實,是否可證實,論據是否充實新穎,證據是否為評委所接受、理解等。這恰恰對辯手的批判性思維提出了重大挑戰。
辯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辯手辯論要出彩,往往還需要創造性思維去搜集、采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徑和新方法、發現新問題和新視角,表達方式上運用新策略和新詞匯,從而使立論有新意、論辯有新招。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辯手和隊友們善于自由聯想、橫向過渡、跨越移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斷超越,注重在辯論中創新。優秀的辯手和辯論隊為我們的學生、課堂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借鑒。
1.“頭腦風暴”小組活動。即指在一段時間內讓大腦毫無拘束地就某一個主題進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該活動員有價值的地方在于能夠激發高層次的創造意念,包括“原創性”和“補充性”創意,以及格個人的意見和想法清楚明確地表述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將大家零散的、不成邏輯的思想火花匯集整理成完整的有價值的思想、方案、行動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邦^腦風暴”小組活動最佳規模在5一1o人之間,活動的組織者首先必須交給小組明確、并有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的主題。它應與其它活動聯系起來進行。
2.“同伴互助”小組活動。該活動的最大價值在于能夠使學生通過少年兒童特有的交流、解釋和答疑方式,使未能從教師的講解中完全掌握知識和技巧的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和技巧,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復習和操練機會。該活動是教師運用最多的小組活動,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這種小組的組織應該是小范圍的,三、四個人最佳。其次,小組討論的問題要集中、明確,每次最好只有一個很小、很具體的主題,以便于學生相互解釋、演示和說明。再次,必須挑選適合的組長,組長的職能是提出適當的問題,鼓勵同學問問題、解決問題、講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巧,辨別同學的見解,給同學及時的反饋。
3.“角色扮演”小組活動。這種小組活動能夠通過參與者扮演活動的過程,他們從所承擔角色的角度和立場去學習、理解和表達?;顒右幠椿顒觾热輿Q定,但是三至七人更為適宜?;顒影瑑蓚€部分:第一個部分的重點是學習討論和嘗試練習,即由小組成員集體探討扮演活動主題和角色意義以及練習角色表現方法;第二個部分的重點是表演,將小組成員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展現出來。
4.“仿真課題”小組活動?;顒舆^程是:由教師向各小組布里研究課題,給予必要的說明和資料,然后由學生活動小組研究問題,制定解決的方案,最后將結果(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作品等)展現出來。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課題”小組活動,取決于教學內容與目的,如教學內容涉及教學生如何決策,涉及讓學生認識人與人、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涉及學生在常規教學過程中難以獲得的經驗等,皆可采用這一活動方式。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中,都可運用“仿真課題”小組活動。該小組活動的選擇廣泛,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如“學生會年度活動及財政計劃”,社會生活課題,如“社區環境調查計劃”、“少年航天科研項目選擇與設計”等都可用作仿真課。
5.小組“辯論”活動。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辯論活動尤其有用。課堂教學中使用辯論活動,通常把所有學生分為四組。兩個正方兩個反方,辯論兩個問題。辯論的時候兩組同學先辯,另兩組同學先聽;然后再交換。所有的學生又都有了發言、評判的機會。組織辯論活動,教師要注意以下技巧問題:(1)小組成員實力要均衡,人員性格要多樣;(2)每組選一名主辯手,其他人也必須作為副辯手發言,并促使他們結成邏輯關系,使個人的發言產生“拓展”、“強化”、“補充”等結構聯系。(3)論題必須明確、中性,以陳述句形式出現為佳。(4)教師要提供數、質量相當的資料和資料線索。(5)正方、反方抽簽決定。(6)辯論發言的時間嚴格公正地控制。(7)評價勝負結果由評判的學生投票決定,每人一票制。(8)評判的標準是:①論點、論據是否充分合理;②發言是否明確有力。(9)教師自己,或投票選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重點應該在于肯定學生在思維、語言和智慧方面的優點,尤其是學生的精彩之舉。)。
【關鍵詞】BP制辯論賽 文化因素 思辯能力
引言
辯論賽是辯手們思想的碰撞,語言的交鋒,賽場上的辯論體現辯手的團隊合作以及辯手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更體現辯手的文化素養。BP制辯論賽是British Parliamentary(英國議會制)的簡稱,是仿照英國議會開會議事模式而設計的一系列辯論賽規則的總稱,是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辯論規則。目前,國內很多大學生英語辯論賽采用的都是英國議會制辯論賽規則。
英語語言文化與BP辯論賽
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在1967年哈佛的講座中指出,談話是受一定條件制約的。辯論賽是圍繞某一話題展開辯論的一種特殊的談話方式,同樣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Nancy V. Wood 在其著作《辯論面面觀》中,提出辯論需客觀上的滿足以下6個條件:“1)an arguable issue,2) a person who will argue,3) an audience that will listen,4) some common ground between the arguer and the audience,5)a forum in which the argument can take place,and 6) some changes in the audience.”同櫻在英國議會制的辯論賽中,也需要滿足以上六點;1)一個可辨的話題 2)辯手 3)聽眾 4)辯手與聽眾之間的共同背景 5)辯論的平臺 6)聽眾的變化??梢钥闯?,必須與對方辯手或聽眾之間存在共同背景,這樣雙方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梁,才能更加有效的進行思想交流。共同背景的實現首先是依賴于語言表達,雙方需要一種共同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信息。遵守相應的辯論規則,對辯題中或者辯論過程中的專業術語有基本的了解,對相應的文化背景,有基本的理解和尊重,也就是說辯手之間或是辯手與聽眾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共同的“知識背景”。
在共同的知識背景中,辯手的文化背景直接影響著辯手的辯論,BP制英語辯論要求英語語言形式與英語思維的結合,這一模式才能能夠更好地展示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也是目前我們英語教育迫切需要實現的一個目標。劉亞猛曾說:“我覺得就國家當前的發展而言,我們急需的是那種能使用外語應對和說服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盡可能改變對方的看法和態度的人才。”但是應對和說服對方,僅僅依賴于語言方面的表達是完全不夠的,支撐語言表達的背后的強大武器應該是辯手的知識框架,是滋養語言產生和發展的文化土壤。目前,很多大學生認為只要能認真學習英語,就能進行英語辯論,殊不知要更好地進行辯論,更應該建構承載語言的文化框架。文化是一個比較廣而寬的范疇。與英語辯論相關的文化內容包括需要了解說英語國家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更多涉及的是操英語國家人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英語語言表達習慣于“小頭大肚”,從點到線再到面的表達方式。學生需熟練掌握英語語言表達習慣,才能更好地運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進行辯論。否則,英語辯論賽就會像中國人穿著洋服表演,無法達到英語辯論的目的。
由于地理方式、生產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導致東西方的文化不同,因而思維方式不同。思維方式直接體現在語言表達方面。中國人談話習慣于鋪墊;而后講出重點,而操英語的英美人,談話習慣于開門見山,直抒觀點,而后給予論證。在辯論的過程中,遵守操英語的人們的思維習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辯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國際視野。當然,為了更好地實現BP辯論賽中,還需日積月累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文化常識。這些文化常識無論在辯論賽中還是日后的工作協商中,都能讓對方感受到被了解和被尊重,這些因素也是辯論和協商中重要的因素。
結語
語言的積累,尤其是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的累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積淀的過程。為了通過英語辯論賽更好地發揮辯論的本質,達到辯論的目的,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引和學生的積極投入。本文闡述英語語言文化的重要作用,論證、展示了英語思辨能力的核心作用,旨為引起英語辯手及指導教師的注意,以期培養出具有語言素質過硬及思辨能力出色的辯手。
參考文獻:
[1]Nancy V.Wood.Perspectives on Argument.Prentice Hall:8.
[2]蔡榮壽,丁薇元.辯論及其文化解讀[J].廣西大學學報,2009 (5).
[3]周耀東.西方修辭學與中國的外語教育-劉亞猛教授訪談錄[J].外國語言文學,2004(1).
[4]淮艷梅,袁慶峰.基于內容的英語思辯能力教學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實踐;培養學生;教學模式;結合課文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2)05-051-1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只有在學生自身主動積極的參加活動中才能發生作用。因此,筆者認為,課堂演講和課堂辯論是一個二者均可兼顧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應善于啟發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善于激發學生思考,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辯論無疑是達成這個目的的一個最佳捷徑。
在筆者看來,課堂演講和辯論的優點很多,主要幾點如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采取自薦或者是輪流的方式就課文內容進行演講,學生就會主動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改被動接受信息為主動析出信息,教師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并能啟發學生,使學生善于思考,并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自覺性,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和開拓。
二、活躍課堂氣氛。課堂辯論能夠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喜歡英語課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使學生在上課的同時感受到愉悅的心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愿意學習,渴望得到新的知識,盼望上英語課。
三、鞏固課本知識。為了進行課堂演講或研究,在主題既定的情況下,每個學生甚至是教師都會為此積極準備。其中就包括一些課文中的難句、長句;與漢語文化背景、交際習慣、人文心理大相徑庭的語言現象;學生容易混淆、弄錯的對象,以及一意多句的語言表達現象。此處筆者所說的課堂演講和辯論的主題是以課文中的主題為載體,在看透了思考夠了教科書上的文章后,對課文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查閱,以便達到我們的目的――熟悉課文內容和單詞的基本用法。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
四、拓寬學生視野和課外知識信息。在復習鞏固了教師講解的單元的重要語法內容及詞的用法后,就主動尋找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并在課前做好準備,進行匯總。等其余的學生在聽完同學的演講或辯論后也能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一點對于考的越來越靈活的高中英語來說也是好處良多的,所有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比如,在Module7 Unit3的Reading課文中,就網絡對于我們的生活的影響,課文中給出了正反兩方面的不同意見,教師可以就網絡對于當今學生的影響下達辯論主題,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拓寬視野。
盡管與課文結合的課堂辯論模式有很多優點,但作為教師,我們也必須要事先計劃好所有步驟,才能真正實現這種課堂模式的價值。以下是筆者在課堂內實施的步驟及注意點。
一、仔細備課。這一點應該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教師沒有對課文爛熟于心,就不可能完整地布置給學生任務,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或演講后,不能準確給出評價和建議,也就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在這一步驟中,包括了把教學重點及難點梳理清楚,以防重點不清晰。
二、課前布置任務。就即將開始的課文為基礎,要求學生就相關的給出的主題提前查找好相關的資料,以便課上使用。這一步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未必從一開始就十分了解老師這樣做的目的,也可能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是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在上學期,講module7 Unit4 reading課文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這篇課文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幾個任務:1. 預習通讀課文;2.根據文章的內容給出每段大意;3.就課文總結一下倫敦地鐵系統的發展順序,并嘗試各用一個句子總結每階段的發展。這樣明確給出課前的預習任務能夠使學生有的放矢,不會面臨不知怎樣去預習的尷尬狀況。當然所有這些預習任務也應該落實到紙上,學生才能真正為第二天上課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課上仔細剖析課文。只有在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情況下才能使學生在接下來的演講或辯論中有出色的表現。就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這篇課文中,生詞量不算很大,但是同時出現了很多的習語和短語,例如 in honor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queen’s crowning, choke off traffic, go to the distant boundary of the city等等,對學生來說可能還是有難度的。
四、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復習回顧之前的授課內容。如準備以“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為題作演講,同時用投影儀給出一些key words or phrases,幫助學生更仔細準確地練習即將給出的presentation。
五、開始課堂演講。先請幾個學生輪流一個人說一句,將“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完整地呈現一遍。然后鼓勵學生從頭到尾完整陳述一遍,當然前提是關鍵詞和難句已經給出。
六、關于“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的演講結束后,鼓勵學生討論以下這個問題:Are there mor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the underground system? 并給學生5分鐘,然后嘗試讓兩個學生當堂進行課堂辯論。Advantages: a more convenient life, a classic site of the visitors; Disadvantages: not so safe for the passengers, too crowded, so much noise and so on.
七、Conclusion. 教師對于整節課的活動給出評價,鼓勵學生下次再進行類似的課堂演講和辯論。
當然在這整個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和教師對課堂的基本要求的整體把握。例如:
1)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課堂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非常之大。只有創造出了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才能使學生放松地展現已經準備好的內容,增強他們的信心。
一、辯論會
在課堂上組織正、反兩方就某一論題展開爭論。
辯論的意義在于: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論辯能力,特別是駁論的能力;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求異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組織辯論會應注意以下問題。1.明確要辯論,就必須抓住對事物認識的分歧點,辯論雙方如不在分歧點上交鋒,各說各的,就不能稱之為辯論。這就要求在辯論過程中,認真聽取對方的發言,記住要點,抓住矛盾,找出破綻,立即予以針鋒相對的反駁。2.要選好辯論題目。辯論題目,應選擇存在認識分歧,大家感興趣,并有爭論價值的論題。題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準備;亦可臨時宣布,旨在訓練學生敏捷思考與表達的能力。3.要安排辯論會的程序。辯論會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辯論的題目與規則后,先由正方一號辯手發言,次由反方一號辯手反駁,而后正反方自由辯論,這時各號辯手均可發言,但必須依次而行。
二、演說會
演說會就是在課前針對某問題或事件做好準備,在課內當眾發表見解。
該活動的意義在于:可以訓練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與習慣;可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立論與駁論的能力;可以訓練學生的體態語言。召開演說會要注意:1.要指導學生寫好演說稿。演說,當眾發表對某問題或事件的見解,不消說,是自己的見解。因此參加演說,應該自己動手寫好演說稿。寫演說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說題目,要切合聽眾的要求與興趣;第二、演說材料,要切合實際,并有新鮮感;第三、演說順序,要有綱有目,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第四、演說語言,要簡潔明快,并有感染力與鼓動性。2.要從易到難,分步實施演說訓練。第一步,先讓學生選用別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為演說稿,在小組內演說;第二步,待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就要求他們自己寫演說稿,而后在班上舉行演說會。3.要重視演說的體態語言訓練。講求演說的手勢表情,提高演說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與鼓動性,增強演說的效果,并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對演說會進行講評。
三、討論會
以討論會的形式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各自發表意見,以探討問題的解決。
討論會的意義在于:可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與當眾說話的習慣;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討論會要注意以下問題:.討論會須有議題,參與討論必須圍繞中心,不能漫無邊際地脫離議題,不然就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論什么題目可先讓學生提出,再經篩選確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能接觸他們生活的熱點,也就容易引起討論的興趣;.討論會須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事先把討論題目告訴學生,讓他們搜集材料,思考問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會要引導學生提出看法要有針對性,發表意見須有根據,要有虛心學習、追求真理的態度;討論會要讓學生掌握。教師在討論會中,只起參謀作用,要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鍛煉口才,訓練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