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漁業經濟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 前言
我國擁有遼闊的海岸線,南北跨度很大,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我國良好的國際貿易的形象,漁業經濟獲得了快速穩健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對物質追求的不斷提高,漁業行業所引發的環境問題越來越明顯,漁業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相應程度的破壞,漁業產業經濟結構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響,制約了我國漁業經濟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
1 我國漁業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漁業經濟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勢頭,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從2005年至2015年,我國漁業產值持續增長。2015年有關漁業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183.76萬噸,進出口總額66.24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93%和增長0.34%。其中進口量90.41萬噸,達到19.91億美元,出口量93.34萬噸,達到46.3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07%和19.77%。貿易順差26.43億元,增長5.18億美元。可見,進出口貿易有較快增長,且總額穩定。
由于我國漁業主要依靠自然資源、廉價人力資源發展起來的,并且這些資源的支撐都是有限的,目前漁業發展和漁民生活都面臨巨大挑戰,漁業資源過度捕撈、漁船經濟效益下降、水污染日趨嚴重和水產品的價格持續低迷,使漁業可持續發展困難重重。此外,我國漁業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依托資源基礎與市場優勢,東部地區集聚了全國70%的漁業經濟總產值和水產品總產量,漁業經濟較發達,而西部地區受區域、技術、經濟條件影響,漁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1.1 生態資源環境方面
首先,漁業資源衰退狀況未得到根本扭轉。由于對漁業資源的有限性認識不足,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捕撈強度依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漁業資源利用處于“無序、無度、無償”狀態,對漁業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其次,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依然尖銳。雖然近年來針對控制捕撈強度、保護漁業資源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但非法捕撈現象時有發生,缺乏資源和漁船管理方面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水域漁業資源出現“荒漠化”現象。第三,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劇,給養殖業和育苗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主要體現在:(1)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灘涂和近海域以及城郊區池塘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占,養殖區域縮小,發展潛力受限;(2)沿海水域環境污染嚴重,內陸水域不同程度的富氧化。導致水生物病害發生頻率增高和死亡嚴重。
1.2 水產品加工及市場貿易方面,
我國水產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3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和綜合利用方面與世界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顯。從數量方面看,我國水產品加工量不足總量的35%,原產品的直接貿易是主要的流通方式;從技術層面看,加工技術粗糙,處于粗放型的生產方式,高質量的加工產品少;從水產品養殖結構看,缺少養殖品種多樣化、養殖方式落后和結構缺乏創新,名特優產品養殖較少,難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時常導致主要產區不同程度的結構性產品過剩,致使漁業產品的價格下降,漁民增產不增收。
1.3 漁業產業結構方面
隨著漁業經濟發展“量”的增加,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突顯出來。首先,從漁業經濟總產值中各產業的比重來看,大部分是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第一產業創造的,而水產品深加工業的比例和產業化水平較低。其次,漁業品種層次開發不合理,第二、三產業嚴重滯后。第三,從生產組織來看,我國漁業集團作業較少,使漁業經濟難以形成規模和合力。水產品進出口數量穩定,但是組織化程度較低,不適應國外反傾銷、反補貼等復雜的對外貿易形勢。因此,我國漁業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使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愈加艱難。
2 我國漁業經濟發展對策
2.1 改善漁業環境和生態環境
為保護和恢復海洋漁業生態環境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認真貫徹落實新頒布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漁業法》;(2)利用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建立環境監測網絡,對養殖水域、重要魚類產卵場進行常規性監測,做到第一時間掌握并定期公布海洋漁業環境狀況;(3)對漁業水域環境有影響的污染源要加強監管,防止發生污染事故;(4)征收環境保護稅,建立污染補償制度。(5)大規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加快恢復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2.2 優化漁業經濟產業結構
在保證傳統漁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加大漁業工業及建筑業和漁業服務業及漁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力度,以實現漁業第一產業與漁業第二、三產業的結合配置,優化漁業產業結構,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提高漁業的綜合效益。充分利用漁村設備、漁村空間、漁業生產的場地、漁具、漁業產品、漁業經營活動、漁村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此外,還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加快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推廣,推進漁業資源養護和合理利用。
2.3 因地制宜的制定漁業經濟發展戰略
根據我國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漁業資源特點、生態環境條件、區域經濟社會基礎以及漁業經濟發展現狀,確定適合不同區域的漁業經濟發展戰略。東部地區應降低近海捕撈強度,構筑水產品養殖、出口加工基地、海洋綠色生態養殖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擴大海水增養殖,特別要積極拓展遠洋漁業;東北地區以遼寧省海洋漁業經濟為先導,提高黑龍江和吉林淡水養殖水平;中部地區漁業生產以內陸水產養殖為主,協調好漁業經濟發展、水產品數量、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的關系;西部地區,加大扶持優勢漁業經濟的政策傾斜和項目資金、技術以及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發展建設漁業基地。
2.4 改革漁業執法制度,加強漁業科學管理
漁業管理體制改革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要自上而下有組織地開展。首先,實現漁業管理的領導,變“條塊結合”為“條條”管理。牢固樹立“大漁政”思想,實現漁業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消除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其次,科學合理地確定職能權限,做到權責一致。第三,加強隊伍建設,改善執法手段。第四,要目標明循序漸進。漁業執法體制改革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循序漸進,逐步完成改革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平.中國漁業經濟持續發展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82-85.
[2]楊子江.漁業經濟學思考之――漁業經濟學與漁業管理學的關系[J].中國漁業經濟,2005(2):14-18.
1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既是大陸國家,又是海洋國家,自然條件優越,江河湖泊眾多,島嶼星羅棋布,擁有海洋和內陸水域面積約340萬km2;其中,內陸水域面積約40萬km2,江河、湖泊和水庫面積分別約占內陸水域面積的39.0%、42.2%和18.8%;海域面積約300萬km2,其中,200m水深大陸架漁場面積20多萬km2,大小島嶼6536個,海岸線總長1.8萬多km[2],淡水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有利于海洋和淡水生物的大量繁殖與生長,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休閑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休閑漁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郊區游釣業興起以來,已有近20年的發展歷程。2009年我國休閑漁業總產值215.8億元,比2008年增長23.7%,分別占漁業第三產業和漁業經濟總產值的7.6%和1.9%;觀賞魚出口貿易額506.5萬美元,比2008年增長11.0%,占觀賞魚進出口總額的87.6%[3]。休閑漁業產業的發展,可從資源利用、經營模式以及供給角度和產業結構進行分析。從資源利用看,休閑漁業可分為海洋漁業資源利用和水域漁業資源利用兩大類型。海洋漁業資源利用是指以海岸島嶼和漁業生物資源為主,以出海捕魚、海島垂釣、漁區風俗、海鮮品嘗等為主要內容而展開的休閑活動;水域漁業資源利用是指以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和漁業生物資源為主,以田園風光、垂釣、“農家樂”“農家菜”等為主要內容而展開的休閑活動[4]。
從經營模式看,休閑漁業可分為生產型、度假型、垂釣型和科普型4種類型。生產型是指經營者以漁業生產為主,在生產水域中劃出一定面積,供游客垂釣以彌補和增加生產收入的一種經營方式;度假型是指經營者投入一定資本,興建一批等級較高的魚池、客屋、餐廳以及娛樂等專門設施,供游客“觀景、戲水、住水、食魚”的一種經營方式;垂釣型是指經營者新建專門垂釣漁場(園),供游客垂釣、郊游和餐飲的一種經營方式;科普型是指經營者以漁船博物館、漁業展覽館等漁業主題為背景,供游客觀賞娛樂和豐富知識的一種經營方式。從供給角度和產業結構看,休閑漁業產值雖僅占漁業經濟總產值的2%左右,但休閑漁業的產業鏈開發、產品及品牌營銷、漁文化普及、設施景點建設等擴展到城市和鄉村,帶動漁船漁機、漁釣具、漁用飼料、漁用機械、城鄉建筑、交通運輸、文化傳媒、餐飲服務等產業發展,解決城鄉勞動力的就業出路,特別是休閑漁業由于含有漁業經濟的要素,與漁業經濟具有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其產業發展最終將加速漁業經濟的發展。休閑漁業基本形成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產業體系不僅為休閑漁業發展奠定了產業基礎,而且正快速成為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5]。同時,休閑漁業是漁業文化含量最大的經濟產業,是其它漁業行業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對漁業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并成為我國漁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2休閑漁業的主要問題
2.1認識不到位,管理不規范
2.1.1行業自身對休閑漁業缺乏足夠的認識
經營方式雷同,差異化不明顯,產業特色和產業文化體現不夠,地域休閑品牌和漁業特色難以體現,多數地區漁民靠自主發展,習慣于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對發展中產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觀望、等待,未能大膽嘗試和探索,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經營狀態。
2.1.2管理部門缺乏對休閑漁業產業發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對當地資源、環境、市場和發展潛力缺乏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研究,在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管理理念等方面重視不夠,法律法規不健全,經營開發競爭無序,約束經營行為比較薄弱,產業支持力度不足;同時,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職責不清,缺乏針對性的宣傳、示范和引導機制,國民對休閑漁業產業及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可度較低。
2.2產業不協調,資源環境遭破壞
2.2.1產業之間缺乏協調和合作機制
休閑漁業與旅游業、交通業和餐飲業等服務業之間缺乏互動,各自為陣,條塊分割,難以形成整體的綜合優勢,造成休閑漁業資源和設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休閑漁業產業的發展;同時,休閑產業布局不合理,由于休閑漁業“投資少、門檻低、效益高”,相鄰區域集中大量休閑企業和設施,致使“規劃無序、開發無序、競爭無序”,休閑娛樂項目重復化、單一化、雷同化現象日趨嚴重,導致“南方北方一個樣、城里城外一個樣”的經營特色危機,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的休閑漁業鳳毛麟角。
2.2.2資源保護難度增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區域漁業資源稟賦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產業布局和經營方式等方面應有所不同。海洋漁業資源利用型休閑漁業設施和活動集中在近海和島嶼,而這些區域是魚類棲息和生長的地方,休閑漁船排放的污染物,海釣人數、漁獲物數量、規格和種類的無限制指標,漁釣具以及一定數量生活廢棄物的隨意丟棄,嚴重影響了魚類的生存環境并造成漁業資源衰退;水域漁業資源利用型休閑漁業設施和活動集中在池塘和水體,新鮮餌料、魚藥的投放和使用,使得飼料和魚藥殘留物存于池塘和水體,加之清塘、消毒不徹底,導致淤積爛泥污染水體,造成魚類死亡和病害增加,并通過排放水體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同時,外來物種如福壽螺、鳳眼蓮等,威脅和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對經濟和環境造成影響。
2.3經營規模小,人員素質差
2.3.1經營規模小、效益差、科技含量低
相對于其它產業,國家對漁業產業發展特別是金融方面的支持相對不足,暢通的融資體系難以形成,休閑漁業的發展資金投資主體單一,主要來源和依賴于經營者的生產積累和自我投入以及民間的融資渠道,規模經營休閑設施數量少,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經營活動以池塘和常規魚類為主,經營方式原始,處于簡單購魚、釣魚、再購魚、再釣魚的惡性循環,生產管理松懈,養殖方法不科學,新品種開發少,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經營效益難以得到較好體現。
2.3.2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
從事休閑漁業產業的人員基本上處于四五十歲,其中,男性從業人員以專業漁民(原從事捕撈業和養殖業)為主,女性從業人員則以家庭主婦為主,人員參差不齊,文化程度低,專業培訓少,缺乏對休閑旅游行業的了解,缺少休閑服務業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僅憑借生活經驗和自身習慣,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差,服務不規范,隨意性大,難以滿足和符合休閑者的消費需求,影響休閑漁業的服務質量和發展。3休閑漁業的對策建議尋求享受和發展是休閑漁業利用者的基本動因所在,因此唯有提高休閑漁業環境、休閑漁業產品和休閑漁業服務的文化含量,才能不斷適應休閑漁業市場的需求變化,確保休閑漁業發展始終居于時代進步的前列。
3.1提高認識,加強制度建設
休閑漁業產業是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社會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產業發展不僅需要部門和行業的努力,而且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配合。
3.1.1提高對休閑漁業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攻勢,宣講發展休閑漁業的重要意義,在“統一規劃、各司其責”的原則下,提高相關部門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理順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強化休閑漁業企業的利益主體意識,共同開發休閑漁業資源,實現利益共享。
3.1.2盡快成立國家、省市區、地市和縣區四級休閑漁業行業協會
積極探索“漁業相關利益者參與休閑漁業管理”模式,制定產業發展行規行章,加強休閑漁業行業管理,規范休閑漁業市場機制,提升休閑產品結構,促進休閑漁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3.1.3進一步明確休閑漁業管理部門
改變目前權責不清、多方管理、信息不暢的被動局面,盡快制定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休閑漁業的法律法規。休閑漁業功能區的確定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對漁業資源利用實行定性和定量管理,在海水和淡水區域分別設立禁漁期、休漁期以及漁具、漁獲物和規格的限制;同時,加大休閑漁業投入力度,改善漁村、漁港基礎設施,為休閑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2加強產業間合作,加大資源和環境保護力度
在產業間合作方面,休閑漁業產業涉及面廣,產業效應大,能帶動漁船、漁機、漁釣具、漁用飼料、漁用機械、城鄉建筑、交通運輸、文化傳媒和餐飲服務等產業發展,解決城鄉剩余勞動力就業出路,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休閑漁業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產業之間的合作,積極培育休閑漁業相關優勢產業和產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擴大國際市場的出口份額,協同考慮休閑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最大限度地帶動產業發展和產業鏈及產業群的形成。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一是加強漁業法制法規宣傳,強化全社會的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資源環境保護意識;二是以優化漁業資源利用和保護為目標,嚴厲打擊休閑漁業違法經營活動,遏制違法經營活動的蔓延,加大資源和環境保護力度,嚴肅查處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三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素質、能力和水平。
3.3強化企業經營,提高勞動者素質
關鍵詞:遠洋漁業經濟;對策建議
遠洋漁業經濟屬資源性戰略經濟,充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不僅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關系到國家海洋權益、資源戰略等部署。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和海洋經濟的發展,各遠洋漁業集團充分運用“一帶一路”疊加區域的地理優勢,緊盯“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遠洋漁業經濟規模急速擴大,同時也為入境口岸和周邊地區水產品加工行業提供了充足原料。
一、遠洋漁業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世界上從事遠洋漁業的國家和地區約有30多個,年產量超過10萬噸的國家,主要為中國、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及部分歐盟國家。我國遠洋漁自1985年起步,至今已有30余年,目前年產量已超過100萬噸。
近年來,各級政府積極貫徹“藍色經濟”發展戰略,調整海洋生產結構,在造船貸款資本金補貼、資源探捕以及運回自捕水產品免稅等方面不斷加強扶持,遠洋漁船作業區域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公海和十多個國家專屬經濟區作業,爭得配額近百萬噸,產品遍及歐、美、日等重要國際市場,遠洋漁業已經成為我國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遠洋漁業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遠洋漁業不僅緩解了近海漁業資源短缺的壓力,而且帶動了漁船修造、水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遠洋漁業的特殊性對政府、企業、船只質量、人員素質等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面臨著不少問題,制約著遠洋漁業的轉型發展。
一是成本不斷攀升。雖然國家已把遠洋漁業列為重要的戰略性產業,相繼出臺了造船補貼、免稅柴油、油價補貼、魚貨運回補貼和遠洋漁業企業所得稅、魚貨運回關稅、漁船及設備進口關稅減免等相關扶持政策,但同時油價、人工和入漁成本也在制約著遠洋漁業的發展。遠洋漁業企業面臨流通和消費環節的雙重擠壓,對燃油價格的升降更為敏感。而且隨著沿海國家對漁業資源的保護越來越重視,漁業合作的門檻普遍提高,一些國家將提供經濟援助、提供漁業設施等作為進行捕撈合作的先決條件,加上近年來船員的工資也水漲船高,企業面臨經營成本大幅增加的艱難局面。
同時遠洋漁業企業也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以2014年遠洋自捕魷魚為例,產量激增加劇了供過于求的局面,魷魚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典型市場行為,導致市場疲軟,新鮮原料、庫存原料價格雙跌,價格持續低迷,成品價格也收到市場降價的不利反饋。
二是非法捕撈。IUU捕撈,是對英文Illegal Unregulated and Unreported Fishing(非法捕魚、不服從管理的捕魚以及不事前報告的捕魚行為)的簡稱,也就是“三無”捕魚行為,這是國際社會一致譴責的行為。近年來IUU捕撈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超限額捕撈、無許可證捕撈、捕撈許可捕撈魚種以外的魚、在規定捕撈尺寸以外捕撈或在規定漁區外捕撈。
三是漁船修造和衛生。目前對外推薦注冊遠洋漁船數量逐年增加,但還存在設施相對滯后,抗風險能力弱,船舶生活區較為擁擠,生活垃圾不能及時清理,船員普遍衛生意識不強等問題。如何按照歐盟相關法規和我國對外注冊漁船衛生注冊監管要求進行現有漁船改造和新建漁船修造,確保漁船甲板加工區、機艙溫度控制區、生活區等關鍵區域及捕撈作業流程持續符合歐盟法規各項衛生要求,是遠洋漁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是服務體系尚不健全。隨著遠洋漁業的快速發展,后勤補給、產品銷售運輸等綜合配套能力不強的劣勢阻礙了發展,缺少海外基地支持的弊端也隨之顯現出來。有些遠洋項目產品銷售和后勤配套補給、運輸等環節服務過度依賴外方,海上加油、扒載等大都靠國外,給漁船修造、物資補給、魚貨裝卸、安全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自身缺乏與當地銷售商和供應商談判的籌碼,大部分的利潤被壓榨。
五是船員素質整體不高。遠洋漁業技術含量較高,對工作人員文化程度要求很高,但我國只有少數船長、船員可以使用外語進行簡單交流,90%左右的船員僅有初中文化程度,這也導致一些漁業企業不得不雇傭外籍船長,支付較高的工資,外來勞力急劇增加,給勞務、安全、涉外等管理帶來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
同時,遠洋漁業發展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其一,面臨著國際漁業管理日益嚴格的趨勢。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是世界各國關注的戰略焦點。隨著海洋圈地時代到來,國際海洋秩序發生深刻變化,國際公約組織對大洋公海漁業管理范圍不斷擴大,管理制度日趨嚴格,尤其是北太魷魚和秋刀魚資源已被提到列入國際公約管理的議程。為此,我們必須搶先發展,做大產業規模,為今后爭得更多配額打好基礎。其二,面臨著國家對遠洋漁業生產區域布局規劃的調整。國家“十三五”漁業發展已提前謀劃,應根據新的形勢,抓緊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遠洋漁業發展規劃和實施項目,爭取在國家計劃盤子中占有更多份額,并進入政策扶持范圍。
三、促進遠洋漁業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實施“海上糧倉”戰略,把發展遠洋漁業作為我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實現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遠洋漁業的快速發展要想可持續,必須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不足,為遠洋漁業的持續穩定創造條件。
一是加強對遠洋漁業的管理。積極做好遠洋漁船的出入境管理,嚴格把守船員的出海資格,在辦理遠洋漁業船員健康證、船員和漁船進出港、漁需物資出境、自捕水產品入境等方面,簡化審核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嚴格管理對外推薦注冊遠洋漁船的修建或改造,加強跟蹤監管,控制好遠洋漁船出海的條件,保障遠洋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是把好出入境衛生檢疫關。做好遠洋船舶的檢疫監管,必要時進行錨地檢疫,及時處理病媒生物孳生,同時在處理后做效果評價,確保船上衛生安全,減少甚至杜絕病媒生物的發生,不讓病媒生物隨船出入境,同時結合遠洋捕魚船靠泊碼頭情況深入開展口岸媒介生物本地調查及碼頭滅鼠工作。
三是優化遠洋漁獲的通關環境。在風險分析基礎上為遠洋漁獲物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關環境,實行個性化、貼身化“白加黑”、“5+2”、24小時預約報檢、實驗室檢測項目加急檢測等服務措施,縮短遠洋漁獲檢驗周期,方便企業貨物快速通關,減少貨物滯港時間,節約物流成本,激發遠洋自捕回運漁獲的積極性,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是加強冷鏈存儲能力建設。立足自身優勢,對以存放進口遠洋漁獲物為主的水產品冷庫做好檢驗檢疫工作,增加法定的遠洋漁獲物存放冷庫,同時不斷加強對專業備案冷庫的指導工作。強大的倉儲能力、數百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巨大原料需求、高效便捷的通關手續,才能吸引我國遠洋漁船以及越來越多國家的遠洋漁獲物從我國口岸登陸,增加我國產業集群優勢。
五是助力建設遠洋捕撈基地。積極為有條件的遠洋漁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在海外建設遠洋捕撈基地,擺脫國外公司這根“拐棍”的控制。爭取在政府相關部門幫助下,建立遠洋漁船HACCP質量管理體系,對部分硬件設施進行調整,使其滿足歐盟法規的要求,取得入駐歐盟市場的入場券,漁船捕獲的水產品原料或漁船加工品可以直接出口到歐盟市場,無須再經過工廠加工或中轉出口,才能給企業真正帶來便利和實惠。
六是完善遠洋漁業產業鏈條。鼓勵遠洋漁業龍頭骨干企業進一步延長遠洋漁業產業鏈條,在提高捕撈能力的同時積極發展大宗捕撈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產品加工利用率,提升產品附加值,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原產地優惠政策利用水平,以高質量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七是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監督指導作用。目前我國遠洋漁業領域行業協會其功能和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建議協會積極發揮優勢組織作用,對內加強行業自律,提高誠信意識,避免同行之間的惡意競爭,對外加強交流合作,做好水產品加工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滿足政府制定政策和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崔錫壯,李永仁.關于發展遠洋漁業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水產,2000(11):76-77.
[2]國小雨.中國遠洋漁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海洋經濟,2013(05):25-31.
[3]劉世祿,馮小花,陳輝.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遠洋漁業的戰略思考[J].漁業現代化,2014(04):63-67.
[4]張衡,唐峰華,程家驊,張勝茂,吳祖立.我國遠洋漁業現狀與發展思考[J].中國漁業經濟,2015(05) :16-22.
[5]秦宏,孟繁宇.我國遠洋漁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問題,2015 (09):57-62.
關鍵詞:漁業的涵義;農業;國民經濟
1 漁業的涵義
漁業又稱水產業,是人類開發、利用、人工培育和增殖水產經濟的動植物,以取得水產品及其加工品的產業。他把水產捕撈、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構成一個生產體系。隨著漁業的發展,漁業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所以廣義的漁業還包括漁船、漁具、漁業機械和儀器的制造、漁港建筑、水產品保鮮、貯藏、銷售及科研等服務部門。
漁業是世界多數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家的一項傳統的基礎產業,和農業、林業、畜牧業一樣,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對較多的國家而言,漁業是一項不可替代的基礎產業。
2 漁業與農業的聯系與區別
廣義的農業包括養殖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等,狹義的農業指種植業。漁業與農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1 波動性
同農業一樣,漁業的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由于自然環境的復雜多變性和不可控制性,使農業生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農業和漁業是人們直接利用生物、太陽能、土壤、氣候、海洋等自然力的生產活動,他們的生長和繁衍在自然環境中完成,進行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很容易受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1]。雖然我國已經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日子,但是自然災害對漁業和農業的打擊不容忽視。這就要求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把握好自然規律,以免造成重大的損失。
2.2 季節性
漁業和農業都是利用自然環境進行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大。他們的生物特性決定了生產具有季節性。漁業生產經歷“產卵—卵化—子幼魚—幼魚—未成魚—成魚—產卵”等過程,嚴格遵循自然規律,并呈現出季節性。農業的生產過程經歷“出苗—拔節—開花—抽絲—結果—成熟”等過程也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進行,如此循環下去。
2.3 弱質性
在于其他產業的競爭中,漁業和農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和工業的用地不斷增加,低價不斷上漲,農用地的流失不斷增加,填海造陸也使得水域面積不斷減少。由于漁業和農業的比較利益低下,使得他們中的資金和較高素質的勞動力流向其他產業,造成漁業和農業中資金的短缺和高素質勞動力的缺乏,漁業和農業發展后勁不足[2]。水產品、農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小,恩格爾定律的作用,產品不易儲運等特點,使得漁業的貿易條件相對不利,這些都說明了漁業和農業的弱質性。
漁業包含捕撈業、養殖業和水產品加工業,因此他和農業既有相聯系的部分,也有與農業相區別的部分。
(1)共有性 漁業資源由于其流動性,使得產權不明晰。共有漁業資源的開發,常影響財富的分配。漁業資源在捕撈以前是共有財產,在捕撈以后變成私有財產。海域中的水產資源可能成為很多人、集團或不同國家的捕撈對象。而農業中,農民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決定農戶收入的消費與積累的比例與用途,具有明確的產權。
(2)洄游性 魚類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生理習性的需要,形成定期、定向的群體規律性移動稱為魚的洄游性[3]。有的魚類對產卵場所的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歷史上就形成了這種魚沿著一定的路線,在一定時期,向產卵場洄游。而且魚群聚集的數量很大,有些魚隨著自己適宜的水溫和海流進行洄游,避開不宜生活的水域,例如東海帶魚春季北上,夏季南下的洄游。而農產品是固定在土地上,利用土壤的肥力和太陽的光合作用進行生長,不會發生空間的位移。
(3)易腐性 相對于農產品來說,水產品的保質期很短。水產品易腐主要由于其微生物的作用。魚類在微生物分泌出的酶和毒素作用下迅速分解,使之成為適合微生物繁殖的營養物質。隨著微生物的幾何級數繁殖,越來越加速水產品的分解、消耗,最終導致其腐敗變質。水產品變質過程比農產品要迅速,所以易腐性也更加突出。
3 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3.1 改善人們的生活
食品在畜牧業尚不發達時期,動物性蛋白質的供給大部分依靠水產品。根據FAO的統計,人類從魚類獲得比其他類動物更多的蛋白質。例如,一般鮮魚每100g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的18-20g左右,相當于牛肉的蛋白質,比蛋類的蛋白質高得多。而且在魚類的蛋白質中包含了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相當豐富,加上漁業投資少、產出大等優點,正是開發動物蛋白質來源的優勢產業。
3.2 擴大就業機會
漁業安排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是吸納最基層勞動力的一個重要基礎產業。我國漁民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據統計,1998年全國漁業專業勞動力282.5萬人,兼業勞動力571.5萬人。到2002年,漁業勞動力1312.87萬人,群眾漁業人口2044.8萬人。
3.3 提供外匯收入
漁業對外匯的貢獻,是指通過出口水產品,對國民經濟建設賺取外匯。在發展中國家,出口水產品及其加工品賺取了一定的外匯,用這些外匯進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武裝本國工業,從而促進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在國家發展的初始階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從我國具體情況來看,1996年起水產品的出口總額30億美元,2002年對外貿易總額69.6億美元。雖然比重較小,但在絕對數量上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且對國民經濟的外匯貢獻是始終存在的。
3.4 促進和加速其他產業的發展
水產品生產為其他生產部門提供了原料和材料,例如,輕工、醫藥、化工、飼料等部門。水產品經過加工和綜合利用可獲得多種產品:鯊魚皮可以制革,碘可以用藥,還是國防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珍珠既是珍貴的裝飾品,又是名貴的藥材。隨著綜合利用程度的提高,水產品的使用價值也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 朱道華,農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 夏章英,云榕.漁業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關鍵詞:海洋捕撈業;海洋捕撈業轉型;轉型路徑
中圖分類號:S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7-0-01
長期以來,我國近海的酷漁濫捕造成了傳統經濟魚類體系的崩潰,近海漁業資源的持續衰退,海洋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海洋漁業雙邊協定的簽署和生效以及近海漁業資源的迅速減少,我國沿海漁場大幅度收縮,大批海洋捕撈業的漁民被迫轉產轉業,漁民的就業問題十分突出,海洋捕撈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探尋我國海洋捕撈業的轉型路徑已成為海洋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我國海洋捕撈業的困境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使得世界上海洋漁業資源的90%成為沿海國管轄和支配的資源。2000年、2001年、2004年相繼生效的中日、中韓、中越雙邊漁業協定,使我國東海、黃海和北部灣漁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海洋捕撈業從此由領海外自由捕撈過渡到專屬經濟區范圍內的捕撈,由于海洋漁區大面積萎縮,很多漁船無法在原來的漁場作業。加之過度捕撈不僅直接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而且影響了海洋漁業資源的再生,導致許多傳統的經濟漁業種群嚴重衰退,一些優質生物種類受到嚴重威脅,海洋生物資源無法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使大量海洋捕撈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困境。
二、我國海洋捕撈業的轉型方向
1.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長期以來,我國海洋捕撈業主要是通過增加捕撈量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來實現經濟增長,使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可捕量已經達到極限,海洋捕撈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迫在眉睫,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勢在必行。
2.開發方式由耗竭型轉向可持續型。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以近海捕撈為主,酷漁濫捕的開發方式嚴重的破壞了近海漁業生態系統,導致漁業資源更新緩慢,有些區域甚至出現“無魚可捕”的局面。因此,必須降低海洋捕撈量,嘗試人工放流,大力發展綠色漁業、栽培漁業等漁業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保證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健康地發展,促進海洋捕撈業由耗竭型向可持續發展型轉變。
3.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為主轉向二、三產業為主。我國海洋漁業生產以第一產業為主,漁民就業機會很少,應加快海產品精深加工和海產品市場的發展,大力推進休閑漁業、旅游漁業等海洋漁業二、三產業的發展,拓寬漁民的就業門路。充分利用現有的漁業生產工具和資源,發展海洋漁業的二、三產業,實現海洋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
4.生產方式由掠奪型轉向農牧化。長期以來,我國海洋漁業“重捕輕養”,導致近海洋漁業資源的枯竭,嚴重阻礙了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目前形勢下,捕撈漁民應“棄捕從養”,注重漁業資源的養護和增殖放流,促進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的“農牧化”,實現海水養殖的產業化。
5.生產領域由近海轉向遠海深海。在目前傳統作業漁場減少的形勢下,發展遠洋漁業己成為必由之路。海洋漁業生產經營領域由內海向遠海深海擴展,大力發展遠洋漁業,開拓新的漁業生產領域,做好世界漁業資源的調查、探捕工作,積極參與和利用世界海洋漁業資源。
三、我國海洋捕撈業的轉型路徑
1.向漁區流通業轉型。漁區流通業是一個由水產品貿易為主的流通體系,加快漁區流通業的發展,重點是要加強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完善水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使一部分轉產轉業的漁民從海洋捕撈業轉向海產品批發業。
2.向漁區旅游業轉型。積極發展休閑漁業,以休閑漁業帶動沿海漁區旅游業。將經濟發展較快,交通便利,漁村面貌改觀明顯的漁區、海島作為重點旅游開發對象,以“住海濱、玩海水、觀海景、吃海鮮、買海貨”為服務特色,把濱海旅游觀光與海鮮風味品嘗結合起來,適應不同層次游客的消費需求,開發各具特色的漁區旅游項目。
3.向漁區服務業轉型。轉產轉業的捕撈漁民可轉向漁區服務業,強化漁區社會化服務,完善漁區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與漁業相關的信息、咨詢、科技、培訓、倉儲、金融、保險、商業等各項服務,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4.向海上運輸業轉型。海洋捕撈業漁民可將捕撈漁船轉為從事海上運輸,主要包括漁場收鮮船、水產品儲運船、漁港交通小駁船、運砂船、油運船、冰鮮魚直接出口運銷船等,以各種靈活的運輸方式滿足漁區的各種運輸需求。
5.向遠洋漁業轉型。遠洋漁業指遠離本國漁港或漁業基地,在別國沿岸海域或深海從事捕撈活動的水產生產事業。目前,我國近海漁業資源的開發受到了資源、環境等因素的限制,發展遠洋漁業,參與公共海洋資源的開發,充分開發和利用國際海洋資源,特別是公海資源,實施資源替代,對于解決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短缺,緩解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的壓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海洋捕撈業漁民的就業問題是我國海洋漁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做好轉產轉業漁民的安置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海洋捕撈業轉型不僅是對于傳統海洋捕撈業的替代,而且是海洋經濟、社會、生態系統的轉型,對于實現海洋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海洋漁業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宋蔚.中國現階段海洋漁業轉型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博士論文,2009.
[2]吉櫻,喻江山,陳晨.海洋漁業過度捕撈原因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2(6).
[3]王淼,劉勤.實現我國海洋漁業外部轉型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07(9).
[4]尚圖強,孫鵬.我國海洋捕撈業的影響因素分析[J].漁業經濟研究,2010(2).
[5]吉櫻,喻江山,陳晨.應對海洋漁業過度捕撈的對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
這次全市海洋與漁業暨“十百千萬”工程工作會議是市政府決定召開的,會議的主題是:貫徹市委五屆四次五次全會、市兩會和全市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幾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任務。剛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報告,總結了2008年工作,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形勢,部署了2009年具體任務,我都表示同意。會議還通報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各類先進單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進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代表××區政府、××鎮政府、××鄉政府作了交流發言,講得都很好,我很受啟發。會上還簽訂了2009年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希望各縣(區)政府和××認真抓好落實。
對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點,就是要抓好國家海洋局《關于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貫徹落實,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水平。具體就不展開了。下面,著重圍繞現代漁業發展,講三點意見。
一、進一步認清現代漁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漁業對于××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漁業是××的傳統產業,也是建國以來很長一個時期的支柱產業;現在來看,依然是重要的優勢產業,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是不可替代的民生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出現了兩個新的趨勢,一是海洋開發全面推進,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船舶工業迅速崛起,其經濟規模超越漁業,成為全市經濟第一支柱產業。二是漁業經濟受到作業空間、漁業資源、海洋環境、宏觀政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進入了產量“零增長”的發展新階段,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在出現兩大趨勢的同時,在具體工作思路上,我們也經歷了從“漁港景”到“港景漁”的變化。當然,這是我們對海洋資源優勢的認識和價值取向的判斷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向前的必然趨勢。但這絕不是我們忽視和放棄漁業工作和漁業發展的理由,更不能說明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雖然,我們已經告別了單純依賴漁業資源的“漁興則興、漁衰則衰”的歷史,但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當前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漁業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漁業在全國的獨特優勢和影響力。
首先,從文化力上看,漁業是××城市對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塊福地,大自然賦予了××獨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魚倉”。××5000年的漁業史積淀了深厚的漁業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眾漁港之一的沈家門漁港,鑄就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漁都”和“中國海鮮之都”。漁業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無形價值,成為推動××發展進步的文化力量??梢哉f,××就是這個城市,就是“城因漁名、漁因城興”,漁業和島城交互輝映、相得益彰。××漁業的歷史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里中止,××漁業的美譽必須再繼續發揚光大。
其次,從民生觀上說,漁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支撐。全市現有漁業人口××萬,占總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F有的漁業規模創造了××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近××萬漁民的生產就業問題,目前全市的漁民收入主要來源于漁業,僅捕撈收入占漁民總收入的比例就高達××以上。因此說,漁業仍然是漁民最主要的就業門路,是漁民最可靠的生計產業。漁業還是糧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品是“菜藍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種,對保障糧食安全、增加動物蛋白供應、改善居民膳食結構、提高群眾生活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漁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的小康,沒有漁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市的穩定,漁業是穩社會、安天下的基礎產業。
第三,從經濟學上論,漁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漁業已經從過去一種純粹的生產方式,逐步演化為一種消費方式、運動方式、休閑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現在的漁業,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它已經逐步衍生出了許多新的產業類型,如休閑漁業、游釣漁業、觀賞漁業、美食漁業、漁家樂等,這些衍生出的新興產業成為了漁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漁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漁業與全市二、三產業的融合性、關聯度也更加凸現,對水產加工和出口貿易、海洋休閑旅游、港口發展、城鎮建設、商貿物流等相關產業的帶動和貢獻也更加突出。漁業不僅是一個傳統產業門類,而且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現代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
第四,從生態論上講,漁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抓手。對于××城市建設,我們提出了××××目標,這都有賴于擁有一個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由于××地處長江入??诘奶厥鈪^位,再加上這幾年我們自身以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市海洋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加重。漁業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實施增殖放流,建設海上牧場等手段,科學利用和合理養護漁業資源,不僅有利于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提高海洋凈化功能,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總之,漁業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擴大市內需求,最大潛力在漁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漁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漁民。今年的市“兩會”上,一些代表和委員對進一步重視××漁業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代表、委員的呼聲,就是群眾的心聲。因此,我們必須從全局的高度、戰略的角度、長遠的深度重新審視和認識漁業,堅持漁業在××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發展現代漁業的信心不動搖,堅持加強對漁業工作的領導不動搖。
二、進一步把握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漁業工作的主要任務
剛才,××同志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漁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漁業發展必須明確一個總的目標,這就是要繼續鞏固和提升××漁業在全省、全國的領先地位,堅持發揮優勢、錯位競爭,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里,我就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幾項重點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全面實施漁業“十百千萬”工程
“十百千萬”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據新階段××漁業發展的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漁業工作的總抓手。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就是要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創建十個漁業特色強鎮(鄉),培育百名漁業發展領頭人,打造千艘捕撈示范帶頭船,建設萬畝生態高效養殖示范基地?!笆偾f”工程的實施,對于推進我市漁業經濟轉型升級,對于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區穩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上來,充分認識實施這項工程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設的目標上來,認真組織實施,努力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為全面推動“十百千萬”工程的組織實施,市里將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一是成立漁業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班子,具體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考核評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長任組長,辦公室掛靠在市海洋與漁業局。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和辦事機構。二是建立領導專家聯系制度,每個漁業強鎮(鄉)要有一名市、縣(區)領導和漁業部門領導作為直接聯系人,每個漁業發展領頭人有一名市、縣(區)的漁業部門和鄉鎮干部作為直接聯系人,每個養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縣(區)漁業部門的科技專家作為直接聯系人。三是加強資金、政策重點扶持,市漁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各類資源要素要向“十百千萬”工程建設傾斜,并實行“一鄉一策”、“一鎮一策”。四是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從今年起,市里將建立“十百千萬”工程建設目標責任制,設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表彰獎勵成績突出的漁業特色強鎮(鄉)、養殖示范基地、漁業發展領頭人、捕撈示范帶頭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希望通過多措并舉、上下努力,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后,漁業“十百千萬”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漁業經濟轉型升級初顯成效,為我市現代漁業持續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切實抓好漁業三大安全建設
漁業生產安全、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生態安全是漁業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漁業生產安全事關漁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海島千家萬戶的平安與和諧。水產品質量安全是群眾關心、領導關注、進口國關切的重大敏感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漁業生態安全是海洋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是我們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園城市的重要基礎。對于水產品質量安全,群眾有反映、代表委員有建議提案,市里還要專門召開會議強調部署,這里不展開了,就講一句話,水產品質量安全決不能出問題,哪里出問題追究哪里的責任。今天著重強調漁業生產安全問題。
漁業是高風險產業,是安全事故易發多發領域,是全市安全生產的重點行業。對于漁業安全生產,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工作成效尤為明顯,我市漁業安全主要指標已連續多年控制在省控漁業安全指標內。但是也不可否認,我市的漁業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各類漁業安全事故還是時有發生,重特大責任事故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漁業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漁業安全生產的警鐘要始終長鳴,抓漁業安全生產的弦要始終繃緊,安全生產作為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終長抓不懈。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市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2008〕113號),各級政府和漁業部門要根據各地漁業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真正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特別要重點圍繞“三基”抓好落實。去年,衢山鎮接二連三發生漁業生產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沒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層,就是要健全基層管理網絡。漁業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困難和問題也主要在基層。今年要大力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基層建設年”活動,全面推廣嵊泗黃龍漁業安全生產社會化管理經驗,重點在完善鄉鎮、村級漁業管理機構和強化管理責任下功夫,做到“人員、經費、設備、責任”四到位,爭取通過1—2年的努力,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運轉協調、管理高效的基層漁業安全管理組織和運行體系。二要抓基礎,就是要提高漁民船員的整體素質。漁業安全生產關鍵在漁船“老大”。衢山發生事故多,事實證明對“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會氛圍又助長了“老大”違規作業的風氣。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漁船“老大”隊伍建設,圍繞漁船“老大”抓安全,把對漁船“老大”的教育、培訓、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堅持好針對漁船“老大”的面對面安全教育制度。要嚴格落實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對于觸犯刑法,必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與此同時,要研究制定外來勞力培訓、使用和管理的相關規定,提高外來勞力技能素質,規范外來勞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漁業管理制度體系。制度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是漁業安全生產的根本保障,必須繼續抓緊抓實抓好。比如,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漁船動態報告制度、漁業安全宣傳教育制度、漁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漁政船巡航護漁制度、漁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這些都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們要始終堅持并不斷深化。此外,對于漁業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涉外漁船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等,我們要不斷完善,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實戰能力。對于漁船簽證制度、漁業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們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實施。要通過建立健全漁業管理制度體系,切實提升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進漁業基礎設施建設
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漁港建設工作會議上,我作過強調,在我們××,漁港是最重要的漁業基礎設施,要把加快漁港建設擺在首要的位置,重點加以推進。近年來,我市漁港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漁業防災減災、服務漁業發展、促進漁民增收、繁榮漁區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漁港設施薄弱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與現代漁業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一個階段是漁港建設的重要機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對漁港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們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漁港建設步伐,力爭經過幾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屆政府任期內漁港建設規劃任務,初步建立起與現代漁業發展相適應的漁港保障體系。一是要進一步落實漁港建設責任目標考核制度。各縣(區)政府要把漁港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和相關部門,細化任務要求,明確工作進度,實行考核獎懲,確保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實抓好漁港建設要素保障。要優先保障建設資金,重點保障建設用地,科學保障技術力量,確保漁港建設進度。同時要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堅決杜絕出現工程質量問題和安全生產事故。三是要積極探索漁港建設管理機制創新。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漁港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對一些配套設施項目嘗試實行市場化運作,吸納社會民間資本投入建設,緩解政府財政資金壓力。
(四)進一步深化漁業經營體制改革
生產經營體制屬于生產關系范疇,是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痢翝O業現行的生產經營制度是在漁船股份合作基礎上的家庭分散經營,是上世紀90年代初對集體漁業經濟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經過近20年的發展,漁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決效率問題后,逐步出現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東侵占小股東權益問題呈普遍化、嚴重化趨勢,若任其發展下去將反過來影響效率問題,從而喪失漁船股份合作的制度優勢。家庭分散經營則愈來愈顯現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成為漁業發展、漁民增收的瓶頸制約,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現代漁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推進漁業經營體制改革創新是擺在我
們面前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任務。我們要在思想上切實加以重視,在政策上強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確方向,努力推動建立適應新階段漁業發展新要求的新型漁業經營體制。一是要進一步規范完善漁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調查研究,盡快制定出臺漁船股份合作規范化意見,強化漁船內部的分配結構、財務支出、民主決策等制度,著力解決效率與公平矛盾,保持并煥發漁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漁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今年我們一定要有突破,切實予以解決。二是大力支持發展漁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以產品或服務為紐帶,以相同作業方式為對象或以社區(村社)為單位,聯合漁運船只,組建漁業專業合作社。鼓勵水產加工龍頭企業或水產貿易市場與專業合作社的緊密聯結,形成“水產加工龍頭企業或水產貿易市場+專業合作社+漁船”的一體化經營模式。要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構建一體化經營模式,大力提高漁業的組織化程度、產業化水平,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業和水產加工是漁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依托、共榮共衰,但現在分屬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強溝通銜接和統籌協調。我個人考慮,也可以在管理體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積極引導培育公司制漁業企業。要根據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市場競爭的外部需要,對有條件有愿望的,要引導組建公司制漁業企業,走規?;⒓s化發展道路。要加大對公司制漁業企業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為我市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此外,要加強漁業行業協會建設,支持、鼓勵建立各類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產業發展、行業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五)不斷規范漁業基礎管理
加強漁業管理是政府及漁業部門的基本職責。規劃是宏觀的管理和引領,當前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抓緊調整、完善漁業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全市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結合實施漁業“十百千萬”工程,按照“有保有棄、助強削弱”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資源”要求,重新明確漁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和優勢產業,要加強捕撈主體地位,突出海水養殖特色,做大休閑漁業產業,提高海洋漁業綜合發展能力。在具體的漁業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個重點。一是要加強“漁船雙控”管理?!皾O船雙控”是漁業的基本政策,自實施以來,我市一直實行市級統籌調控。實踐證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縣以下沒有自,缺乏積極性。為了進一步形成合力,提高雙控效果,適應“十百千萬”工程建設實際需要,今年起“漁船雙控”指標下達到縣(區)政府,由縣(區)政府直接實施管理,市里負責調劑平衡和監督考核。與此同時,要以換發新版捕撈許可證為契機,探索建立漁船規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漁船即時申報制度,及時掌握漁船變化動態。二是要加強漁業信息化管理。要盡快完成漁業安全監控、漁船防碰撞、漁港實時監控、漁業視頻會商、漁業環境預報、海上應急救助系統和漁業信息庫的“一庫六系統”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漁業規范管理和“平安漁業”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三是要加強執法監督管理。要突出資源與環境保護、漁業安全生產、漁場生產秩序、水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堅持日常檢查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堅持執法與服務相統一,強化公開、公平、公正執法,保障漁業健康發展。
三、切實加強領導,把漁業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各級各部門重視漁業、關心漁業、支持漁業,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漁業發展的重要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對漁業工作的領導,確保漁業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促進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要加大對漁業工作的領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漁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干部配備上體現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各縣(區)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漁業工作,經常聽取漁業工作匯報,定期研究漁業發展問題;分管領導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漁業工作上。重點漁業鄉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漁業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大力支持、積極配合漁業工作,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合力興漁”的良好氛圍。要完善政府責任目標考核制度,將有關漁業重點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實行漁業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要建立各級領導定點聯系漁業制度,經常深入漁區基層調查研究,破解難題,總結經驗,推動面上發展。
二是要加大對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進一步增加對漁業的資金投入,財政專項支漁資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漁資金占各級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點保障漁業重點建設工程、發展項目的資金投入,標準漁港建設、漁船安全設施設備配備和“十百千萬”工程等建設項目的配套資金要確保落實到位。要強化科技對漁業的支持力度,加強與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關鍵領域、重要產品、核心技術的攻關,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研究開發漁業節能高效、水產品保鮮?;钜约傲挤N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漁業的質量和效益。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省委省政府“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要求,推進漁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推進我省生態漁業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生態漁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浙江漁業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漁業跨越式發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省漁業面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別是近五年來,我省漁業圍繞“產業強基礎、發展上水平”戰略,堅持統籌兼顧、重點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保障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增加漁農民收入、促進漁區和諧穩定、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漁業發展正面臨著空間資源日益緊缺、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生物資源日漸衰退等壓力和經營體制機制滯后、發展方式粗放、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不足等問題的雙重挑戰,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大力發展生態漁業,推廣應用新型生態漁業發展模式,逐步構建生態合理性、經濟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環的現代漁業體系,實現漁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既是轉變漁業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的根本舉措,也是實現生態環境修復、推進漁業生態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漁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歷史經驗和實踐證明,只有大力發展生態高效、優質安全的漁業(即生態漁業),實現漁業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浙江漁業才能走出一條“又好又快”的發展路子。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生態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漁業建設。
二、生態漁業的發展方向、建設內容和工作重點
(一)發展方向。
以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為根本,通過應用現代科技、設施裝備和合理的生產模式,修復和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水體單位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具體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以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修復保護為重點,強化漁業在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促進生態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實現漁業和環境的和諧。
二是以“百萬畝生態型水產養殖塘標準化建設工程”為主要載體,全面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推進漁業向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現代漁業方向發展,實現生態和高效的協調。
三是大力引導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景觀漁業方向發展,積極拓展產業業態,實現漁業空間的拓展。
(二)建設目標。
依據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今后五年,在我省構建沿海生態高效漁業發展區、內陸設施漁業示范區、山區生態漁業建設區、大水面潔水漁業開發區等幾大漁業塊狀經濟區,基本形成自然環境和諧、基礎設施優良、漁業結構合理、區域特色鮮明、科學技術先進、運營機制新穎的現代生態漁業發展格局,促進漁民收入穩定增長和漁區社會繁榮進步。
到2012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10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出達到1860億元,年均增長8%;漁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200元,年均增長5%。
(三)主要模式。
根據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方法,結合我省實際,重點推行下列七種模式:
1、池塘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以配合飼料為基礎,以安全、高效的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有效減少藥物使用,降低對水體的氮、磷排放,并通過構建一定比例的人工濕地、生態氧化塘或利用生態溝渠、稻田、藕田等進行養殖排放水處理或實現養殖水體的重復使用。
2、湖泊水庫潔水型漁業開發模式。潔水型漁業開發,又可稱“保水型漁業”,以保護水環境為目的,選擇以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進行人工放養,利用生物食物鏈原理,消耗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從而達到保障生態平衡,保護水環境,充分利用水體漁產力,提高廣大庫區農民致富能力的目的。
3、文化傳承和創新型生態養殖模式。利用稻田、山溪等豐富的淺水資源,輔之以現代科技手段,傳承和創新具有悠久歷史的稻魚(蝦、蟹)共生和山溪以草養魚等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既種稻(草)又養魚,把植物和動物、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物質和能量良性循環轉化,實現“穩糧豐魚增收”的目的。
4、大水面魚、蝦、貝、藻立體增(養)殖模式。在大江大河和淺海海域,選擇適合該類水域生長繁殖、經濟價值高、宜于人工苗種培育以及放牧飼養的魚、蝦、貝、藻等水生生物,利用生物間不同的棲息特性和食物鏈關系,實施規?;Ⅲw型增(養)殖,構建水域的生態平衡,改善水體環境,修復漁業資源,實現水生生物多樣性。
5、工程化漁業養殖模式。采用高效水處理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功能性飼料等,有效控制凈化養殖污水等自身污染,減輕對環境與資源的破壞,大幅度提高養殖單產和經濟效益。工程化養殖包括集約化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具有高密度、集約化、高效益、少污染等特點。
6、休閑生態漁業技術模式。利用漁村設備和空間、漁業生產場地、漁具漁法、漁業產品、漁業經營活動、漁業環境及漁村人文資源等,經規劃設計,充分發揮漁業與漁村休閑旅游功能,集漁業、科普、旅游、觀光、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使漁業一、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7、“負責任”水產捕撈模式。逐步減少漁船數量,探索和推行限額捕撈制度;推廣漁船節能,改進漁具漁法,禁止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作業;壓縮底拖網、定置張網、桁桿拖蝦網等作業,鼓勵發展選擇性較好的流刺網、釣具和籠壺作業,促進捕撈產業發展與漁業資源再生能力相匹配,實現永續利用。
(四)工作重點。
主要是實施“生態漁業建設三大行動計劃”。
1、漁業資源養護和生態環境修復行動計劃。以涵養資源、修復生態、改善環境為目標,以我省水系和重要漁業水域為重點,實施漁業資源增殖和生態環境修復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我省錢塘江、甌江、曹娥江、甬江等重點水系有序開展規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強執法管理,推進增殖保護區和資源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強重要漁業水域劃型和保護,推行“負責任”捕撈模式,強化許可管理和伏季休漁制度,控制捕撈強度,使主要漁業水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到較合理水平,捕撈水域漁業資源穩中有升,使我省漁業資源衰退和水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起,計劃先在錢塘江流域舉行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
2、生態強漁富民行動計劃。在加快漁業三大重點工程建設(標準漁港、標準魚塘、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基礎上,堅持“生態立漁、生態強漁”的發展理念,以生態、安全、高效漁業建設為目標,以做大水產養殖主導產業、發展設施漁業和培育休閑觀賞漁業為重點,實施生態強漁富民行動計劃。加快標準魚塘建設改造,實施符合“四個一”(一個優勢品種、一個知名品牌、一個健康養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現代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推行池塘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大力發展山區新型稻魚共生養殖,開發淺海魚貝藻類立體養殖,實施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建設工程,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培育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提高養殖綜合效益,增加漁農民收入。加強主導品種良種選育和推廣,推進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加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做大做強水產養殖主導產業。深化漁業經營體制改革,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創新現代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推進工程化設施漁業建設,大力培育發展休閑觀賞漁業,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
3、漁業潔水保水行動計劃。以潔水與漁業協調發展為目標,以水庫等大中型水面為重點,實施“以魚養水”“以魚潔水”的漁業潔水保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漁業在改善水質、保護水環境和打造生態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過放養濾食性魚類,增殖放流土著魚類,大力推行發展水庫有機魚生產,積極發展促進水質改善的潔水漁業,打造生態漁業品牌,引導、推動全省潔水漁業建設。
三、發展生態漁業的主要措施
實現傳統漁業向現代生態漁業的跨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貫徹落實“兩創”總戰略,推進“生態漁業建設三大行動計劃”,著重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著力完善漁業經營體制機制。
進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推進水域、灘涂承包經營權合法合理流轉,加強規范管理和服務,努力構建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漁業經營體制。
積極培育現代漁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力爭到2012年在全省培育、扶持和認定100家有一定規模、運營規范、效益明顯的省級規范性漁業合作組織,構建起以漁(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各類產業(行業)協會為輔助的漁業合作經濟組織體系。積極鼓勵工商企業等社會力量投資發展水產養殖主導產業、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市場流通業,大力扶持發展漁業龍頭企業。
推進捕撈漁船法人制公司化改革,探索海洋漁業資源產權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制度框架,逐步實施產出配額管理,統籌漁業資源保護、漁民權益維護和漁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大力推進漁業科技創新推廣。
1、建設新型漁業技術推廣體系。深入實施以首席專家、漁技指導員、責任漁技員為主要形式的新型漁技推廣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四結合”(推廣、科研、教學、生產相結合)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五有站”(有機構人員,有工作場所,有試驗示范基地,有信息和交通服務手段,有經費保障)建設,著力增強漁技推廣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漁業科技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
2、創新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提高漁業科研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對生態漁業發展的推動和支撐作用。加強水產養殖容量、微生態平衡控制、水域生態調控功能等基礎理論研究。圍繞主導品種,加強良種選育、高質量配合飼料研發、病害防治等工作。以推廣的七種生態漁業發展模式為重點,加快循環利用、高效生態的集約式健康養殖技術及其配套水質凈化和廢水處理技術研究,不斷總結、開發適合大面積推廣的高效生態漁業模式。
3、加強漁民技術培訓。提高廣大漁農民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加大漁業實用技術、漁業職業工種技能、轉產轉業漁民再就業等培訓工作力度;深入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組織科技下鄉活動,積極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戶,切實提高廣大漁民的從業技能和素質。
(三)努力加大生態漁業建設的投入。
1、切實推進“生態漁業建設三大行動計劃”。各地要統籌謀劃,整合資源,制訂積極的產業引導政策,全力推進“生態漁業建設三大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進漁業增殖放流工作,加強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基礎研究和后續管理;深入實施標準魚塘建設工程,積極開展現代化高標準魚塘建設;加快推進漁業生產標準化,加強水產原良種選育、引種、提純復壯和優質種苗繁育推廣;積極培育發展休閑觀賞漁業,做大做強水產養殖主導產業;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和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強化手段,提升能力。
2、實施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建設工程。省里將積極籌措資金,圍繞稻魚共生、淺海貝藻魚蝦、池塘高效生態和工程設施漁業等生態漁業發展模式,扶持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基礎設施完備、模式生態健康、經營體制機制健全、生產管理規范科學的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引導和推動全省生態漁業建設工作。
3、不斷創新投入機制。采取政策性獎勵、財政貼息等多種措施,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等投入、參與生態漁業建設,建立“業主主導,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事業發展。妥善解決水產養殖業用電參照農業用電問題。
(四)切實加強生態漁業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要充分認識生態漁業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大力宣傳,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加強調查研究,創新破難,扎實推進工作的開展;要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協同,切實抓實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