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素質教育的特征和實質
時間:2023-08-07 17:06: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教育的特征和實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校數學;教學;素質教育;數學品質
在教學改革的研究中,應當把如何加強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放在重要位置上。本文僅就為高等教育中基礎課程之一的數學教學改革,談幾點粗淺的思考。
一、數學素質教育
嚴士健教授曾強調說:“數學將成為21世紀的每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素養、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必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贝苏Z折射出數學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數學素質應從知識觀念、創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幾個方面考慮,相應的包括數學意識、問題解決、邏輯推理、信息交流四個層面。更新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對大學生進行數學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的數學素質,更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人才。
二、理想化的數學素質
我們要著眼于學生的將來,學生的適應性、競爭能力和潛力,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數學素質。這種素質,至少應包括理解、抽象、見識、體驗這幾個方面。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問,所謂理解力,當然包括邏輯推理的能力,還應包括數學中分析、代數、幾何等不同語言對應轉換的能力,幾何想象的能力等。抽象能力,是指一種洞察力,靈活的聯想類比,舉一反三的能力,特別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見識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著名事例。不但要讓他們知道數學寶庫中的先進武器,而且要使他們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史中的獨特貢獻。有了這樣的見識,才會思路寬、辦法多,遇到困難時才會自覺地求助于數學。數學是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像轉換觀點、選擇方法、熟悉軟件、檢驗結果、發現毛病、尋找原因等環節,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學到手。
三、進行數學素質教育
高校的數學素質教育應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挖掘、創造性地發揮、潛移默化地滲透來達到目的。以下是教學中進行數學素質教育的想法和嘗試。
1.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素質教育是傳統數學教育的現展,是歷史的必然定位。數學的概念是最精煉,最嚴密也是最抽象的。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再像背文科知識那樣去死記硬背,對數學概念的掌握關鍵是理解,要提取關鍵詞,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才能夠掌握它。要理解透徹。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善于理解、琢磨、多思考。
2.加強思想方法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髓,是核心,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是聯系各項知識的紐帶,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它比知識更具有普通適用性、抽象概括性。中學數學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技巧型、邏輯型、宏觀型。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進行猜想;通過對特例分析,歸納出一般的規律,做出猜想;通過比較、概括,得到猜想;通過從宏觀做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嚴密的數學證明。
3.注重數學實質教學。數學是一門抽象、嚴密的科學,它有大量形式化表示方式及嚴謹的文字敘述,這些形式化數學對數學的研究、交流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數學的本質,更不應該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避免過分強調數學的表達形式、咬文嚼字追求概念嚴謹的教法,要把教學的重點及時間放在數學概念實質的理解和整體數學觀念的形成上?!暗问?,注重實質”的教學主張就是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抓住主要矛盾、緊扣數學內容的主題,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數學實質上,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數學教育通過邏輯理解、抽象概括、對稱表象、聯想變化等數字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它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數學能力教育過程,也是個數學素質的培養過程。在高度抽象、奇異變化的數學世界里,使學生漸進積累變換的、敏銳的、獨特的和創新的思維素質。
參考文獻
[1]吳自紅.數學教育中數學素質的培養[J].理論導報,2007,(9).
關鍵詞:新課改 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一個首要問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由應試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項偉大的工程。學校是每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搞好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新課改下如何對初中生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對此淺談如下幾點:
一、加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1、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p>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叭嫘浴笔撬刭|教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表達。基礎教育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使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闡述。二是“新”,即在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要求。
2、素質教育的特征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時代性。素質教育要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戰略,緊緊跟上數控技術發展的最新時代,為適應數控的發展而開展素質教育。二是具有全體性。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強調要為全體學生開展教育。三是具有綜合性。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四是具有主體性。關注素質教育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和創造力發展開展教育。五是具有長效性。素質教育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和支持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教育。
二、新課改下初中生素質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觀念,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良好氛圍。
素質教育隊伍的成立,使學生明白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掌握新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目標,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是基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保障,學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他們懂得思考,懂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主動地、創造性地工作。
2、加強素質教育不能放松基礎知識教育。
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礎知識的制約,基礎知識扎實程度,是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也必須把基礎知識學扎實,否則學生的人生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加強素質教育。
校園網上要開設素質教育的專門欄目,組織一些素質教育的典型教案;開設網上學生心理測試和咨詢服務;開設網上電子精品書庫;虛擬網絡校園文化氛圍;充分利用社會上豐富而鮮活的各種多媒體素質教育資源;編制、開發系統的素質教育軟件等來開展素質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僅注重教學的效果,也注重教學的過程;不僅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僅重視單科的教學目標,也注重跨學科的目標;不僅重視統一要求,也重視因材施教;不僅重視學生的行為訓練,也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以及身心發展的統一;不僅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也重視品德的陶冶;等等。
課程結構必須科學化。要建立必修課與選修課、統編教材與本土教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新課程體系。要探索啟發式、科學化的教學方法。以往的教育過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數是適應性的,學生在現行環境下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解決新問題時往往缺乏創新精神。素質教育是一種創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途徑。
5、實施校本評價,構建學校內部形成性評價機制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9-0218-01
語文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的改革,并使之素質化,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和關鍵。近百年的語文教育經歷了兩次轉變,即從文字轉向文字――語言型,又從文字――語言型轉向語言――思維型?,F在急需的是第三次轉型,轉向語言――人的發展型!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就應是第三次轉變的實施。因此,我們提出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乃是依照人的發展和未來社會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目標,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開發學生智慧潛能、形成學生的健康個性為根本特征的語文教育活動。具體而言,則包括教學目標的適性化、教學內容的全面化、教學方法的情感化、教學結構的開放化。
1 教學目標的適性化
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塑造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一句話,“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實踐富于人性的‘個性化教育’”?,F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人的和諧發展。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每個學生個體心理結構、心理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諸方面也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成為學生發展的前提條件,成為教育教學的基礎。
因此,制定教學目標應考慮兩方面,一是確定群體的基礎培養目標,二是確定個體的培養目標。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素質,并在實現前者的基礎上發展后者。以后者的發展為終極目標,素質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到人。同時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全面發展和特長發展的關系,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整體的人,而不只是作為產品的人”所追求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然而全面發展又是在個性自由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沒有個性的發展,全面發展就變成一句空話。因而,教學既要避免讓學生學習不適于自己的水平的知識,又要讓有能力的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2 教學內容的全面化
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語文教師應依據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從知識傳授、智能訓練、情感教育入手,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以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目標。 認知層面與情意層面的關系當前不少語文教師重視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使人文價值,人文底蘊嚴重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文學性的語文變成支離破碎、枯燥無味的技藝文學,應試訓練”,忽視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眾所周知,語文學科蘊涵著大量的美的因素,實質性目標是基礎,發展性目標是核心。語文知識結構只是為學習提供前提基礎,要讓學生掌握,必須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認識發展規律相結合。即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教學生會學、會創造。個性心理品質與社會品質的關系社會品質就是與人合作,關心別人,以集體利益評判事物等人的群體傾向。由于科技的發展,世界一體化的趨勢,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與日俱增,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就需要相互理解、合作。
3 教學方法的情感化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學方法的選用則是完成情感交流的劑。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決定著課堂教學情感化的取向。這種情感化是指教學方法的選用要有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合作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然而目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這不能不說是與語文教學情感的失落有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數學 素質教育 轉變
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課堂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數學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數學知識的傳授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分類歸納、抽象概括的過程。這些活動的展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頑強的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與發展。反之,如果單純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礎知識的教學,就會使教學流于形式,學生也難以領略到深層知識的真諦。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應與整個基礎知識的講授融為一體,使學生逐步掌握有關的深層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
一、轉變教師角色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一切教育變革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教師專業水平又直接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我國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可以說對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全面到來的時代,是一個科技多元化的腦力密集時代,面對新世紀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知識層面狹窄、課程結構簡單、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應用意識薄弱等。正因為如此,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其中,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筆者認為教師角色也應從觀念的轉變、教法的轉變、知識的更新加以轉變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
二、素質教育數學思想方法的分類
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數思想的實質是提取問題的數學特征,用聯系變化的觀點提出數學對象,抽象其數學特征,建立函數關系。很明顯,只有在對問題的觀察、分析、判斷等一系列的思想過程中,具備有標新立異、獨創性思維,才能構造出函數原型,化歸為方程的問題,實現函數與方程的互相轉化接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其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結合,通過對圖形的認識,數形結合的轉化,可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使問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分類討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方法,也是一種數學思想,這種思想在人的思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參數問題”對中學生來說并不十分陌生,它實際上是對具體的個別的問題的概括。從絕對值、算術根以及在一般情況下討論字母系數的方程、不等式、函數,到曲線方程等,無不包含著參數討論的思想。
等價轉化的思想。等價轉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問題轉化到在已有知識范圍內可解的問題是一種重要數學思想方法,轉化包括等價轉化和非等價轉化,等價轉化要求轉化過程中前因后果應是充分必要的,這樣的轉化能保證轉化后的結果仍為原問題所需的結果;而非等價轉化其過程是充分或必要的,這樣的轉化能給人帶來思維的閃光點,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分析問題中思維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轉化思想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每個問題的解題過程實質就是不斷轉化的過程。
三、素質教育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主要途徑
用數學思想指導基礎復習,在基礎學習中培養思想方法。①基礎知識的復習中要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發展過程,揭示其中蘊涵的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討論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時的兩種基本方法:一是把直線方程和圓錐曲線方程聯立,討論方程組解的情況;二是從幾何圖形上考慮直線和圓錐曲線交點的情況,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使問題清晰明了。②注重各知識點在教學整體結構中的內在聯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識互相聯系、互相溝通中的紐帶作用。如函數、方程、不等式的關系,當函數值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常數時,分別可得方程,不等式,聯想函數圖象可提供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幾何意義,運用轉化、數形結合的思想,這三塊知識可相互為用。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全面到來的時代,是一個科技多元化的腦力密集時代,面對新世紀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知識層面狹窄、課程結構簡單、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應用意識薄弱等。正因為如此,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其中,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筆者認為教師角色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轉變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
1.觀念的轉變
作為當代教師,我們要清醒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緊迫性,要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我們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真正內涵,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價值觀。
2.教法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的試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改變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中心,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主要目的,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平臺,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創造從事數學活動的條件,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出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3.知識的更新
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教師須認清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轉變工作。
二、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課堂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數學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數學知識的傳授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分類歸納、抽象概括的過程。這些活動的展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頑強的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與發展。
1.數學思想方法的分類
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數思想的實質是提取問題的數學特征,用聯系變化的觀點提出數學對象,抽象其數學特征,建立函數關系。很明顯,只有在對問題的觀察、分析、判斷等一系列的思想過程中,具備有標新立異、獨創性思維,才能構造出函數原型,劃歸為方程的問題,實現函數與方程的互相轉化接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其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結合,通過對圖形的認識,數形結合的轉化,可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使問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分類討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方法,也是一種數學思想,這種思想在人的思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等價轉化的思想。等價轉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問題轉化到在已有知識范圍內可解的問題,是一種重要數學思想方法,轉化包括等價轉化和非等價轉化,等價轉化要求轉化過程中前因后果應是充分必要的。轉化思想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每個問題的解題過程實質就是不斷轉化的過程。
2.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主要途徑
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解題練習,在問題解決中運用思想方法,提高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①注意分析探求解題思路時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解題的過程中就是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合理聯想提取相關知識,調用一定數學方法加工、處理題設條件及知識,逐步縮小題設與題斷間的差異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運用化歸思想的過程,解題思想的尋求就自然是運用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②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典型問題中的運用。例如選擇題中的求解不等式x≥,雖然可以通過代數方法求解,但若用數形結合,轉化為半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問題變得非常簡單。③以數學思想方法為指導,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這種對習題靈活變通、引申推廣的做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性。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是個老話題,但依然是新問題,是迫切的問題。因為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教育本身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更新發展的事業,因而教師的教育觀念實質上也是要不斷轉變和更新的。
素質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所有這些,是否能真正被我們的教師所理解、所接受呢?是否能真正轉化為教育中的自覺行為呢?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帶來的必然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如競爭上崗、優勝劣汰,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等等。層層改革的力度如何,改革的步子大小如何,這些都與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程度密切相關。
觀念的轉變是最難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尤其難。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我們學校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普遍大大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也滯后于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滯后于市場經濟運作機制下的其他群體。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決定了學校素質教育發展的水平。
二、轉變教師的教育角色意識
教師就是教師,就是要教育學生,這話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這話說出了教師主要的職業特點;說不對,是因為這話中含有濃厚的師道尊嚴的味道。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角色意識,由板著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形象轉為走下講臺、走向學生、和藹平等、民主商討的形象。這種角色意識的轉變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師的教育角色由傳統的“灌輸型”、“專制型”轉變為素質教育下的“引導型”、“服務形”,其中一個重要內核是教師民主、寬容意識的確立。我們常常羨慕:西方的教師不像是教師,而更像是學生的朋友;我們也常常感嘆:中國的教師不像教師,而更像是學生的敵人、對頭。這種差異,來源于我們教師傳統角色的錯誤定位。在這種傳統角色意識下,我們的教育是在不斷地扼殺個性,不斷地強化僵死的模式,而這與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教師樹立民主的、寬容的、平等的角色意識,就是要真正“以兒童為中心”,就是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談及課堂上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才有可能培養出有創造性的高質量人才。
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是教師的自我革命,是對傳統文化中等級觀念的改革,是專制觀念的革命。因此,可以說轉變教師的教育角色意識,是深化素質教育不可逾越的必然環節。
三、轉變教師教育情感的傳達方式
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學生成績、激發學生潛力的重要途徑。問題是,教師常常習慣于機械地向學生灌輸非智力因素的各種大道理,這種方式有效但有限。教師教書育人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育情感投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堅強、忍耐、專一、惜時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師身教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以自身的情感教育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非智力情感。這就要求教師應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教育情感方式。
沒有教育情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但是,傳統上對教育情感的理解多局限于教師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學生的關心、愛護上,而較少注意到教師非智力情感因素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筆財富。素質教育客觀上就要求教師首先開掘自身非智力因素教育情感的現實資源,并使之成為教育和啟迪學生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 性格培養
教育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問題。人生的過程,其實質是個體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不斷相互作用與影響的過程,隨時都會遇到坎坷與磨難,能否直面人生,往往不是人的智力因素而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人的完善的人格力量,而非智力因素是人格完善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素質教育的心理學基礎。體育教學實踐也使人們認識到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在開發智力和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非智力因素中的性格因素
在素質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參與智力活動,但能在智力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活動中,非智力因素雖然分別獨立地發揮著作用,但是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結構中的核心成分,它決定著個體活動的方向和性質。
所謂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它體現在個體對待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方式之中,對人的智力發展起著影響和制約作用。良好的性格特征對智力的發展和智力活動的進行具有促進作用,對智力方面的缺陷具有補償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會阻礙智力的發展。同時,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和落腳點。首先,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優良性格特征,才可以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具有較高覺悟和思想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內容如果不落實為受教育者的穩定而正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那么,這種道德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因此,素質教育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著手,讓學生掌握對待外界事物的正確態度和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生動具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二 體育教學對優良性格形成的獨特作用
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教學形式,在培養學生優良性格特征方面,起著其他教育形式難以企及的作用。
第一,體育教學是開放式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固定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個廣闊的領域里盡情遨游、運動,因而平時被意識控制和掩蓋著的心理活動、意志品質、性格特征也可以充分地展示出來,又可以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充分發展,也為教師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參考。
第二,體育教學中打破了師生雙邊交流的模式,學生有著廣泛的人際關系,豐富多彩的交往及角色,為培養學生優良的性格特征,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第三,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化,適合于不同性格學生的發展需要,各個項目除了需要對某些共同的心理品質保證外,不同項目又需要不同的心理品質,并有加強的作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以上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應充分其發揮自身優勢,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優良性格特征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
三 體育教學培養良好性格的原則和途徑
1.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體育教材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如清華大學就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提議。另外,啟發學生經常地、主動地從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及所從事的各項體育活動,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師還應努力把良好的社會規范,體育項目所反映的價值觀,結合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通過生動的教育形式傳授給學生。
2.結合不同項目,進行學生性格培養
體育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無論是游戲,還是競賽,都可結合進行教育的特點。例如,長跑側重于堅毅與恒心;球類項目側重于自信果斷,勇于拼搏;游戲側重于機智靈活等。由于不同項目對參與者的性格特征要求不同,也為不同性格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一般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1)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完成該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2)讓學生了解某種性格特征對順利完成活動的必要性。(3)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掌握適當的行為方式,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3.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培養性格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這是教育的內化和深化,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要教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與反省。能客觀地、全面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善于發現自身的長處,勇于承認和正視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另外,還要在正確地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基礎上,學會自我調節,發揮自身優勢,并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具體到體育教學,教育學生遵守課堂常規,遵守競賽規則,學會自律。同時,要正視比賽成績與結果,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在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的同時,完成性格的自我教育。
4.加強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
心理品質雖然是相對獨立地發揮著作用,但也是相互影響與補充的。通過智力培養(特別是創造力),可以發展學生認識方面的性格特征,通過培養性格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可發展學生的情緒、意志以及態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在體育教學中,適時講解有關的心理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心理學規律和心理自我調節的方法,對有心理障礙或學習有障礙的學生,要進行專門的學習指導,帶領全體學生共同努力,以促進優良性格特征的發展與完善。 四 結論與建議
隨著體育教學實踐的發展,體育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任務、內容、學生特點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運用性格培養的規律和原則,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在教學的各環節,努力為學生優良性格特征的培養與完善,創造更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祖國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