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信息與資料
以“化”帶“焦”技術獲重大突破石理 (5)
C9餾分油工業應用難題獲解 (10)
美國Verdezyne公司驗證生物基己二酸生產工藝李雅麗(摘) (10)
中東石化將做大亞洲市場 (14)
UOP公司一種新型乙烯分離蒸餾塔在韓國首次工業應用李雅麗(摘) (19)
日本日揮/三菱合作建設新型丙烯生產工藝中試裝置李雅麗(摘) (19)
揚子石化環氧乙烷貯運站項目中交 (28)
神華寧煤400kt/a煤制二甲醚新工藝通過驗收石理 (33)
電子郵箱更改通知 (40)
在線清洗預膜技術在煉油裝置循環水場的應用龔秀紅 (41)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對二甲苯及乙烯丙烯工藝 (44)
MTO專利跟蹤與分析 (44)
LyondellBasell創建“Trans4m”烯烴回收和轉化技術組合工藝李雅麗(摘) (54)
Total擬在華驗證甲醇制烯烴技術李雅麗(摘) (54)
項目評價
EO/EG裝置脫碳系統改造方案選擇及效果王忠良 卓平 (6)
380CST船用燃料油生產方案優化的探討王文濤 呂曉云 (11)
五效蒸發裝置不銹鋼管道失效分析與對策吳春其 (15)
市場研究
己二酸生產現狀與發展前景汪家銘 (20)
技術進步
裂解爐超高壓蒸汽品質的控制朱紀林 王哲 (24)
氣固流化床中靜電現象及其防控研究進展王安華 (29)
熔融結晶法從乙烯焦油中提取萘的研究李艷芳 曹祖賓 石薇薇 李太襯 劉井杰 (34)
化學纖維短纖維線密度測試方法比較徐旭峰 (37)
苯類有機廢氣生物處理的工業化試驗陳偉洪 (45)
常減壓裝置減壓深拔的工藝優化金麗萍 (49)
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
異戊烯醇合成與應用研究進展秦國明 秦技強 傅建松 姚本鎮 孫超 (55)
親水性腈綸技術與應用王雅珍 王海霞 曹孔明 (59)
無
三井化學尋求合作伙伴建設首套工業化CO2基甲醇裝置李雅麗(摘) (62)
基于碳交易的石化產業溫室氣體減排對策探究戚雁俊 (1)
項目評價
甲醇制丙烯的技術進展及經濟分析姚本鎮 徐澤輝 (7)
風險分析方法在估算投資項目預備費中的應用趙淑紅 鄭青 陸詩文 (12)
市場研究
2009年國內PTA市場綜述王海濱 (15)
聚乙烯醇產業發展的分析與思考陳一平 (19)
多用途聚乙二醇產品的市場和應用李濤 (24)
無
俄羅斯采用微生物法清除土壤水體原油污染石齊明 (18)
世界石化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 (23)
日本開發麻瘋樹油加氫處理生產可再生柴油催化劑石齊明 (28)
大沽化工500kt/a苯乙烯項目投產 (44)
我國地層測試儀自主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石齊明 (52)
技術進步
先進過程控制在芳烴連續重整裝置實證研究俞凱蓮 (29)
雙峰聚乙烯氣相反應器工藝技術優化柴霞敏 (34)
催化劑評價反應器緊固螺桿件受損原因分析張玉偉 (37)
芳烴聯合裝置的節能改造林華蓉 (41)
雙峰管材料結構與性能的核磁共振分析高道春 (45)
受阻胺型光穩定劑的合成工藝及其性能研究錢梁華 (49)
不可調式蒸汽噴射熱泵的運行優化胡鳳蓮 (53)
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
國外能源公司節能減排的經驗及啟示張友波 曾宏 李龍 (56)
管輸原油交接計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馮建國 (60)
石化產業鏈綠色化發展與思考王大全 侯培民 (1)
項目評價
己二酸裝置實施CDM項目的實踐與技術分析徐天祝 張元禮 閆成旺 郭景龍 周禹君 (5)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PX技術的開發優勢曹勁松 張軍民 許磊 劉中民 (8)
石化電廠鍋爐結渣及煤種優化試驗陳金泉 翁善勇 (11)
DCC重汽油結焦性評價產圣 (15)
信息與資料
延長石油油氣煤鹽綜合利用項目被確定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和推廣項目李雅麗 (18)
全球乙二醇供應過剩已成定局李雅麗 (22)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新型C2加氫催化劑完成中試石理 (29)
“環己酮肟氣相貝克曼重排新工藝工程化開發”項目通過鑒定石理 (29)
世界乙烯生產及技術發展趨勢郭珺 王玲玲 楊珊珊 魏壽祥 (59)
市場研究
跨國公司聚酯開發策略與中國企業的對策分析王安華 (19)
我國乙二醇的生產及市場分析崔小明 (23)
技術進步
利用廢催化劑鋁渣研制水處理劑吳平 (30)
干氣脫硫裝置腐蝕原因探析彭勇 (34)
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在石化企業的應用秦莉莉 (37)
帶壓封堵技術在大孔徑管線上的應用王惠英 (41)
裂解爐汽包內部結構對蒸汽品質的影響謝忠偉 (44)
PET裝置負荷變化下質量調控方法沈愛兵 (48)
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
線性高分子材料改性與載體的選擇戚敏 (51)
環氧乙烷/乙二醇生產技術進展章洪良 (55)
我國EVA市場現狀及其發展戰略陳國康 陳銘 陸秋歡 (1)
增值稅轉型對石化企業的影響分析陳學琴 (5)
信息與資料
日本三菱人造絲公司收購Lucite國際公司李雅麗 (4)
制備丙烯新路線的專利劉玉娣(摘) (8)
科威特Equate石化公司進行乙二醇工業化生產劉玉娣(摘) (14)
三菱人造絲開發廢PMMA循環制取MMA新工藝李雅麗(摘) (19)
丹麥技術大學開發出一種計算機輔助催化劑設計方法李雅麗(摘) (23)
我國裂解C5烴的化工利用白爾錚 (27)
多產烯烴的流化催化裂化“Indmax FCC”工藝李雅麗(摘) (43)
日觸媒化學公司建中試裝置驗證新型環氧乙烷催化劑李雅麗(摘) (47)
印度擬建大型乙烯裂解裝置劉玉娣(摘) (62)
項目評價
石油勘探項目管理成熟度模糊綜合評價余曉鐘 張超 (9)
WSA工藝在酸性氣硫回收中的應用汪家銘 (15)
原油加工過程中硫分布的研究郁軍榮 (20)
市場研究
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工藝比較及市場分析李正西 王金梅 (24)
技術進步
PTA污水處理設施抗沖擊性的研究與改進沈強 (28)
聚苯乙烯在超臨界流體中的降解研究陳懷濤 臧春坤 (33)
555dtex/192f聚酯細旦工業絲的工藝研究馮潔 沈偉 于劍平 (36)
MTBE D005催化劑應用分析宣武 (40)
丁二烯裝置第二萃取精餾塔的改造李志華 (44)
洗衣機用抗菌聚丙烯專用料的研制曹軍 吳建東 沈鋒明 (48)
熱牽伸機組在線故障診斷系統的應用陸佩香 (52)
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
有色腈綸生產技術現狀及進展徐紹魁 馬正升 季春曉 黃翔宇 (55)
甲醇制烯烴技術及進展付宗燕 王廣勤 (59)
無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F0002)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保護中心 (F0003)
我國ABS樹脂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蔣紀國 王奇 毛春屏 (1)
乙酸酐生產工藝的發展及比較李濤 (6)
石化企業發展與土地資源優化孫飛 (11)
信息與資料
廈門大學研制新型酯化反應催化劑石華 (5)
中科院生物基甘油加氫制備1,2-丙二醇技術通過鑒定石華 (10)
甘肅中科藥源鎳氫催化劑實現專業生產石華 (10)
生物丁醇開發進展劉玉娣(摘譯) (21)
裂解爐先進控制技術研究取得進展石華 (31)
中國石油“TMP技術”工業試驗成功石華 (45)
安徽淮南采用清華大學技術建設甲醇制丙烯生產裝置石玉 (49)
一種前景良好的新型分離技術劉玉娣(摘譯) (57)
項目評價
邊際分析法在油田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郭雪茹 (14)
石化行業固態產品生產經營的經濟分析唐未慶 (17)
高壓聚乙烯產量與開工率的相關性分析及應用盧方 (22)
PBO纖維的發展與應用前景汪家銘 (26)
國內外高黏度聚酯的市場及發展前景宋芳 (32)
技術進步
3-甲基-1-丁烯的分離工藝研究秦技強 趙全聚 傅建松 (37)
降冰片烯的合成技術陳亞 潘凡峰 (42)
超高壓套管式冷卻器泄漏原因分析和對策徐輝 (46)
乙烯裂解爐燃燒器增設空氣預熱器的工業應用周玲娟 (50)
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
間二甲苯市場供需現狀及預測梁曉霏 (54)
廢水深度處理技術比較及其效能分析戚雁俊 吳國龍 鄭翔 (58)
20*年,中國建設銀行*分行將主動適應國家宏觀調控、建行股份制改造和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要求,以科學的發展觀和成熟的經營理念為指導,按照“調整結構,提升效率,突出重點,擇優扶持”的原則,追求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統一,努力在服務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中進一步做大做強,與地方經濟共繁榮、同發展。
一是把握政策導向,服務重點企業發展。在貸款投放上,主動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和上級行政策相對接,有特色地確定目標客戶,爭取將更多的優質客戶列入總行、省行重點支持客戶名錄。立足于*市作為半島制造業基地骨干城市的工業化優勢,在繼續加大對五大產業群和六十家市級骨干企業貸款投放力度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把握中長期貸款投放比例,對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要原材料建設項目給予重點傾斜。立足*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外向型經濟優勢,加快發展國際結算、貿易融資、信用證等國際業務,積極拓展福費廷、國際保理、出口商業發票融資、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貸款等貿易融資新產品。針對威韓貿易往來頻繁、韓資企業較多的特點,今年擬推出“韓國匯款即時通”業務,加快客戶匯款到賬速度。立足*市中小企業多的實際,加強對中小客戶群體的市場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業務流程、風險管理和服務模式,發展一批技術含量高、經營效益好、市場潛力大的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有進有退、有保有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大力調整貸款的客戶、區域、行業、產品結構,優先滿足重點優質客戶的信貸需求,提高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二是發揮優勢特色,服務居民生活消費需求。以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為主體的個人類貸款業務一直是我行的傳統優勢和特色。依托“住在*”的城市品牌優勢,繼續加大個人類貸款的投放力度,進一步培育和促進廣大城市居民購房、購車、購物等消費需求的增長。對個人貸款業務進行形式創新,努力拓寬個人貸款的外延,對個人資產、負債、結算、中間等業務品種進行打包組合和深加工,強化“貸記卡”、“樂得家”、“匯得盈”、“速匯通”等產品的市場形象,以個人理財中心為平臺,推出各種金融套餐服務,充分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建立VIP客戶俱樂部,對優質個人客戶實行綜合授信,完善各項優惠措施。積極跟進居民創業需求,在進行個人創業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個人創業貸款發放面。繼續擴大與高校的合作,積極穩妥地發展高校助學貸款。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三是優化組織體制,提高服務效率。以上級行在我行設立審批分中心為契機,著力簡化審批手續,區分業務品種和急緩程度,采取靈活多樣的審批方式,有效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建立重點客戶“綠色通道”。對納入我行綠色通道范圍的重點客戶和時效性強的業務,只要通過合規性審查,采取“直通車”方式,實行即時審批。對個人類貸款審批變“三級審批”為“兩級審批”,對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和基礎的分支機構實行轉授權,簡化業務辦理手續,實行申請受理、抵押品估價、保險、抵押登記、合同訂立、公證等“一條龍”服務。對我行營銷的主要行業和重點客戶,配備行業經理和客戶經理。對一些大的重點客戶,成立項目經理組,積極推進分行直接經營和以行領導為首席客戶經理的高層營銷。以綜合授信為基礎,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變單一信貸品種營銷為綜合營銷,為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
11月23日,日立攜手中國電子商會舉辦了“中國制造2025”技術交流會,解讀“中國制造2025”,介紹“綠色制造”及“智能制造”相關技術。
“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政府的頂層規劃,是中國制造未來發展的10年路線圖,這一計劃從今年5月份提出后,讓眾多在華外企捕捉到新的契機,紛紛希望搭上這一快車,在中國開始新的布局。
日立:用“綠色+智能”尋找發力點
當前,全球制造業的競爭,已經轉變成了技術和創新的競爭。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中國經濟所處位置也出現相應變化。過去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而今后對外資的利用將會更符合我國產業政策的變化,逐漸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因為我國在近些年本身也在發展這些產業,在這些產業上,利用外資也有更大的空間?!鄙虅詹垦芯吭簢H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顯然,精明的外資企業也捕捉到這個機會。對于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的日立來說,近年來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轉型,逐漸淡出人們熟悉的家電領域,開始在信息通信、電力、電子裝置、建筑機械、高性能材料,甚至包括金融服務、物流等行業深耕。
日立的數據顯示,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日立全球銷售額達到5138億元,日立在華銷售額達609億元。日立在中國已發展成為擁有180余家公司、近5萬名員工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中國已經是日立最大的海外市場,約占其全球總銷售額的12%。
“中國政府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其中包括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分別是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日立既有制造大型基礎設施包括電力系統、鐵路系統、汽車系統、醫療系統、高性能材料等的能力,也有IT信息通信能力和操作技術運營服務能力。因為這樣多維度的融合能力,使得日立在幫助客戶推動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方面有很多獨到的優勢?!毙【帽椧桓嬖V《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改革開放初期就進入中國市場的日立,逐漸淡出家電領域,開始在信息通信、電力、金融服務、物流等行業深耕。
早在2009年,日立就和國家發改委簽署了合作協定,2015年 11月初,日中經濟協會和日本的經濟團體聯合會派遣了多達200人的大型訪華團來中國進行訪問,日本主要企業的負責人基本上都積極參與,希望加入到“中國制造2025”的專列上。
“當今的中國已經在發揮世界經濟領頭羊作用,中國經濟也從高速增長期轉入政府提倡的新常態時期,社會對解決環境問題和低碳化進程的高度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對水、空氣這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源尤為敏感?!毙【帽椧徽J為,在這一背景下,日立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與中國社會同發展,把握諸如提高環保意識等來自當地的需求,同時還需要利用自身作為制造企業積累的技術優勢,生產環保型產品和服務,實現低碳經濟。
恩智浦:搶占風口,聯合中國大企業
如果說日立是利用自身優勢來參與“中國制造2025”,來自荷蘭的恩智浦則是通過和中國領先的公司進行合作,將在中國的業務開展得風生水起。
在2015年3月,這家荷蘭半導體公司對外宣布將大中華區總部設在上海。接著,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Guido Dierick全程參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訪華,其間宣布與寶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正式結盟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將于上海市中心建立基于無線物聯網技術的大型智能商業社區。
“恩智浦耕耘中國市場已近30年,此次與中國商業地產的戰略合作是一次新的突破。通過安全互聯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我們助力基本實現了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恩智浦半導體中國區CEO兼全球市場銷售資深副總裁鄭力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據介紹,恩智浦認為“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良好契機,該公司一直將中國當作一個創新技術平臺,希望將高附加值的技術和產品帶到這個市場。因此,恩智浦謹慎選擇合作伙伴,希望與行業內最優秀的中國公司結成聯盟。
因此,該公司先是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做出決定攜手華為共同開拓工業4.0中國與全球市場, 接著在5月份又同小米結成了聯盟。
鄭力認為,與華為、小米的合作是強強聯合,不但可以幫助恩智浦完成幫助人們實現“智慧生活,安全連接”的戰略布局,還可以在新領域如智能家居打開缺口。
綠色經濟一方面通過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人們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過程中不損害環境與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綠色產品極大地占有市場,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主導部分。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范圍內,按照屬于人類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多年來,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我場形成了經營的新格局,并在建設現代化大農業、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職工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階段,總局、分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既是考驗,也是機遇。我們要善于把握機遇,從實際出發,瞄準龍頭企業真抓實干,切實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為推動農場現代化大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一、立足當前,正視差距,正確分析我場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近年來,農場緊緊圍繞種植戶增收這一核心,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不斷提高科技含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壯大龍頭企業,使全場經濟持續發展,職工收入穩定增長,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是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完成“旱改水”17萬畝,使水田總面積達到23萬畝。二是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不斷改善。投資1270萬元,新建大棚集中育秧基地18個,大棚2700棟,新打機井1100眼,新購75噸浸種催芽大型設備1套、小型設備190套,投資500萬元對農田渠、溝、涵、路、電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投資800萬元新建曬場73000平方米;投資750萬元新建供搬遷居民使用的倉儲庫房15000平方米。三是實現了農機裝備的進一步更新。投資650萬元分別在向陽和城西管理區建設高標準農機服務中心各一個。投資6800萬元更新農機具1774臺套,其中高性能水稻插秧機195臺,氣吸式播種機6臺,3316聯合收割機42臺,凱斯6088聯合收割機4臺,大馬力機車6臺,全場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6.35萬千瓦。四是農業科技推廣和認證工作進一步加強。重點推廣了大壟密、水稻缽育擺栽、大豆行間覆膜、原壟卡種等新技術13項,完成航化作業53萬畝,投入防雹增雨費用16萬元,承擔的玉米、大豆國家高產攻關項目全部通過驗收,51.9萬畝作物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6萬畝作物通過有機認證,10萬畝玉米被農業部認證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五是全面治理農業生產環境,農業標準化水平得到提升。在農時標準化、農機作業標準化、田間管理標準化、“五邊”治理標準化等工作上實行跟蹤管理,建立了場領導包片、科室包隊的管理機制。六是結合通村公路建設,著力打造6條風景線,投資460萬元建設觀光農業,以增大綠量和常綠樹種為核心,完成綠化面積2510畝,綠色通道4條80多公里,綠色城堡2個,綠化畜牧小區1個,加寬綠化帶10公里。七是以加強居民組整體拆遷后奶牛、生豬飼養管理為重點,完善規模飼養場建設。
但應該看到,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龍頭企業的發育滯后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綜合實力不強,帶動能力弱。部分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產品檔次低,產品單一;品牌意識不強,真正稱得上名牌、拳頭產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約一些企業不具備資源開發、技術開發、市場開發的能力,無法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運營體系。二是產業布局不合理,規模小。三是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很難落實。因此,我們既要正視現實,更要看到我們的成績和發展優勢,增強信心,搶抓機遇,把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特別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擺在區域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
二、提高認識,明確方向,正確把握龍頭企業在區域綠色經濟發展中的位置
農業產業化經營,最根本的是堅持土地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生產與市場有效對接,通過擴大職工經營的外部規模,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從而走出一條具有墾區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龍頭企業作為連接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的關鍵環節,對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走向市場化、專業化、現代化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代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水平。產業化的發展快慢,關鍵在龍頭企業;農產品的不斷開發,流通領域進一步廷伸,實現多次增值要靠龍頭企業;農產品的不斷開發,流通領域進一步延伸,實現多次增值要靠龍頭企業;農業集約經營,科學管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要靠龍頭企業。就目前而言,軍川軍糧酒業不斷發揮品牌優勢,不斷開拓市場,做大做強白酒產業,到2012年,可實現10000噸白酒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4億元,強有力地推進了農場農業產業化進程。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龍頭企業在農業、墾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這種作用真正發揮好,在現代化大農業中發揮帶頭作用,在增加職工收入上發揮帶動作用。
三、搶先抓早,把握機遇,在競爭中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在當前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龍頭企業提供了做大做強的良好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龍頭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一是要抓市場研究。市場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擁有市場,企業才能生存發展。龍頭企業第一要務就是要分析市場形勢,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營銷手段,及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對于市場的走勢,要有宏觀的把握和戰略的思維,要有前瞻性,特別要重視研究潛在市場。二是抓市場開拓。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龍頭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農村經濟好中求快。發展質量提高,發展速度不減。全年農業總產值增長8%左右,農業增加值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
——糧油生產保持穩定。確保農村糧油自給總體平衡,糧食產量穩定在20億斤以上,油料總產穩定在3億斤左右。
——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進特色產業建設由數量向質量轉變,新建以“四百萬”特色產業為重點的基地30萬畝,改造經作中低產園10萬畝。深入開展標準經作園創建活動。
——高效生態農業突破發展。建設分層次、分區域、分類型的高效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生態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20年達80%左右。
——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2015年農產品加工產值比2014年增長25%以上,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2:1。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著力實施“九大工程”:
(一)實施高效生態農業建設工程。高舉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旗幟,大力推進規?;藴驶?、產業化經營,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高效生態農業。一是現有產業發展堅持生態化發展方向,全力推進生產綠色有機化、加工清潔無害化、園區生態循環化,實現生態優良、高效、富民目標。二是根據山地自然狀況和技術經濟發展水平,著力推廣一批高效生態農業種養模式。三是推廣地膜覆蓋等保護性栽培、名優新特品種及經作無性系繁育、測土配方減量施肥、綠色植保病蟲統防統治技術、節水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設施農業栽培、綠色有機果茶生產、道地中藥材GAP種植、名優特色水產品種人工繁育和大水面增養殖等十大技術。
(二)實施產業基地提質增效工程。堅持穩定做大規模,主攻質量增效。一是穩定壯大規模。2015年全市新增“四百萬”工程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30萬畝以上。二是在改造低產園地上下功夫。推進設施配套,著力改土、改水、改良種。三是在建設精品園、高效園上下功夫。進一步推進高效茶園、精品果園建設。四是把基地當景區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初步建成丹江口環庫區和竹房城鎮帶兩個百公里生態休閑農業長廊。
(三)實施農產品加工千億元工程。從2015年起,著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千億元工程建設,到2020年,努力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000億元和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1的目標。著力推進十大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即:丹江口市生態水產業加工園、(鄖陽)長嶺農產品精深加工園、(鄖陽)農特循環經濟產業園、鄖西七夕農業產業園、房縣綜合農產品加工園、竹山縣特色糧油加工園、竹溪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張灣)生物產業園、(茅箭)新能源科技產業園、武當山生態旅游觀光園。丹江口水產業及水產品加工園區和(鄖陽)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張灣)生物產業園等3個產值過百億元,其它7個農產品加工園區產值突破50億元。盤大做強龍頭企業,狠抓企業挖潛進規,新培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0家以上。著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大項目工作力度,有序開展對口協作,不斷增強工作實效。引導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來資本投入農業特色產業開發,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四)實施農業精品名牌工程。堅定不移的打好生態牌、有機牌。圍繞打響“國字號”品牌。即著力打響“武當道茶”等全國區域性公共品牌,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深入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堅持政府獎勵制度,認證10個以上“三品一標”品牌。
(五)實施科技興業支撐工程。全面推進“三個中心”建設。加大與華中農業大學科技、人才、項目合作共建力度,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的優勢,加強生態農業科技協作攻關,圍繞茶葉、中藥材、核桃、山羊、柑桔、蔬菜、食用菌、紅薯、魔芋、桑蠶、水產等特色產業,力求在種子種苗、農產品精深加工保鮮、質量標準、質量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開發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斷完善農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重點培育科技型的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
(六)實施市場體系建設工程。一是加強農產品市場研究,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系統調查體系,開展供求、營銷、價格等監測預警,研究重點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細分、營銷策略和銷售渠道。二是加快發展現代市場營銷業,加快堰中批發市場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三是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培育農村現代物流,市建物流園(中心),縣(市)建配送中心,鄉村建連鎖經營店和合作社。四是把開發要素市場與開拓產品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做大做強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七)實施農業信息促進工程。建立大數據農業信息平臺,整合資源,共建共享,重點建設一批農業信息數據庫。加強信息公益,疏通最后一公里瓶頸。2017年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三品一標”企業生產的農產品全面實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示范與應用為突破口,建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打造地方電商平臺。建設一批鄉村信息服務站和鄉鎮信息廣場,積極推廣“U農通”系列農業科技信息產品,進一步辦好、《惠農手機報》,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產業鏈上的綠色競爭
近年來,隨著“綠色消費”潮流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綠色競爭力。正如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必須是綜合整體實力一樣,要想具有真正的綠色競爭力,就不能僅僅體現在新產品和新技術上,還必須在原材料采購、產品包裝、運輸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各個環節上都實現節能環保,打造一條完整的綠色產業鏈。
何為“綠色產業鏈”?事實上,這并非是一個新概念。它最初是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1996年提出的。提出這一概念的目的,是從資源優化利用的角度來考慮制造業供應鏈的發展問題。也就是說,從產品的原材料采購階段開始,就進行追蹤和控制,使產品在設計研發階段,就遵循環保規定,從而減少產品在使用階段和回收階段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眾所周知,傳統的供應鏈是由物料的獲得、經過加工或制作而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再將產品送交至客戶的手中而形成的上下游網絡。它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及作業流程,通過綿密的架構來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較之傳統的供應鏈,綠色供應鏈則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不僅考慮資源運用效率,而且還考慮了綜合制造及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貨商、制造商、經銷商、用戶和廢棄物處理商,保證產品從原材料的獲得、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最后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沖擊影響降至最小,資源效率的運用達到最高。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然而,規模巨大的出口加工產業,也讓中國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在向西方國家輸出廉價產品的同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傾倒在自己的“后院”中,空氣、水體、土壤等都面臨著污染的威脅,一些地區早已埋下了公共健康隱患。傳統的發展模式再也難以為繼,中國工業必須向“綠色制造”轉型。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也正面臨著來自國際的綠色大考。2007年8月11日,歐盟EuP指令正式轉化為歐盟成員國的法規。它是繼RoHS和WEEE兩項綠色指令之后,歐盟設置的第三項“綠色壁壘”。這次指令直指生態設計理念,第三次“綠考”也由對產品的綠色檢驗上升到對企業的綠色考核。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制造”要想成功轉型,實現綠色制造的根本在于成功打造一條綠色供應鏈。如果大型企業一味關心價格和質量的話,難免會誘使大批供應商為了贏得訂單而競相降低環境標準,在環境表現上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全球性“向下競爭”。為此,大型企業和零售商的領導者必須正確認識環境污染可能將給企業帶來的不良后果,積極采取行動,加強其供應鏈條的環境管理。
而就國際范圍來看,綠色供應鏈管理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歐美等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掀起一場“綠色革命”,領先的全球企業正在推動供應商履行環保的責任。許多跨國公司,如寶潔、雀巢、特易購和聯合利華,正推出新的舉措,重視供應鏈的綠色管理。許多美國公司都相信,聯邦政府會在未來幾年內就氣候變暖問題立法,企業相信,在政府頒布法規之前就采取行動,而不是被動應對,將使他們在市場中占得先機,并被消費者視為可信賴的企業。而當供應與采購實現對接,誰說綠色供應鏈不會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下一站風景?
壁壘還是動力?
對于綠色供應鏈的實施,國內企業表現的是“又愛又恨”。所謂“愛”,是因為多數企業都明白一個道理,“綠色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而綠色供應鏈的實施,不僅是一個社會效益顯著的行為,也是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當前的企業在注重其競爭能力的同時必須注重其自身的社會形象。越來越多的重要客戶已提出作為供應商應該擁有一整套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綠色供應鏈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給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和綠色產品的品牌形象,擴大產品市場。而生產原料的節約則降低了最終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從而使得消費者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得到更安全、更環保的產品。
然而,這些樂觀預期都是針對已經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的企業而言的。對于許多中國企業,尤其是那些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綠”(環保)與“金”(競爭優勢和商業利潤)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零和游戲。它們分別處于蹺蹺板的兩端,在環保上的投入成為侵蝕利潤的成本,而利潤的增長就意味著削減了環保成本。
在學術界,這種矛盾心態也一直存在。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認為:“發展中國家還達不到發達國家的一些標準或技術,即使要達到那些標準,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商務部貿易與投資專家組成員、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馬宇更是表示了莫大的擔憂:“對我們來說,(壁壘因素)還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今后碳稅等新的因素加入進來,麻煩會更多?!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也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有分歧。有人認為長遠來看這些因素是結構升級的促進力量,是擺脫過去增長方式的外部途徑,是一種推動力,但對具體的企業來說,調整需要時間?!比欢?,多數專家都認為,壁壘因素僅僅是暫時的,有關環境、安全的要求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應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它不是特定針對中國市場的……短期內對企業的競爭力有所削弱,但長遠來看是有幫助的。而且,綠色供應鏈的實施,無論對勞工還是對環境,實際上更多的好處留在生產地了。
不僅如此,當前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供應鏈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市場和貿易關系的關鍵特征。用某業內專家的話來說,“如果不從供應鏈去努力,廠商可以把污染環節外包出去。其結果是掌握品牌的大企業聲稱自己的產品越來越綠色,而其供應鏈環節的污染得不到控制,實際上產品生命周期污染可能更嚴重。一旦周邊投訴激烈,或者管理趨于嚴格,就關了這個廠,搬到地價更便宜、管理更松的地方去,甚至廠名都不變,繼續以原有的名義供貨?!憋@然,從品牌采購商來說,管理供應鏈責無旁貸。這一點,已經成為全球貿易規則中的共識?!度A爾街日報》曾援引Liz Claiborne Inc.負責職業道德與法規遵循的副總裁達里爾?布朗(Daryl Brown)的話:繼勞工問題之后,環境污染已成為新的熱點。
在當今國際社會,綠色供應鏈的管理措施已經被逐漸采用,顯著的例子就是許多歐洲工業化國家確立了相關的環境法規,讓生產商為其產品的逆向物流負責,包括舊產品和工業廢品的處理。另外,一些全球性的企業,比如IBM、施樂公司等均已采取有效措施,整合他們的供應商、批發商等,改善設計和生產工藝來提高產品的可重用性,促進綠色供應鏈的發展。
如何玩轉綠色供應鏈?
就當前來看,盡管綠色供應鏈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國際趨勢,然而,在事實上,眾多的國際品牌在龐大的采購鏈條和網絡中,或者不動聲色地延續著對污染企業的采購,或者鞭長莫及、受到蒙蔽,難以實現對供應鏈的完整監控。在這方面,享譽全球的沃爾瑪超市為眾多企業在綠色供應鏈方面的管理和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以“平價”著稱的沃爾瑪同時也是精于計算的“省錢達人”,它在做“綠色公司”的同時,也不忘要省錢――如今,它給眾多的供應商們灌輸的一個觀念就是:“綠色就是金錢!” 為此,沃爾瑪選用了第三方審核機制,委托一些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到工廠去觀察和了解人權、環保、安全、用料等情況,看是否符合其采購的標準或者某些行業標準,他們提交的報告,就將作為其選擇供貨商的依據。從質量開始,延伸到勞工人權和生產條件,再延伸到用料、安全、環境政策和環境友好程度。盡管不少供應商叫苦連天,但卻又必須主動去適應沃爾瑪的這種標準,否則其產品將無法進入沃爾瑪超市。目前,這種第三方審核機制已經在中國企業間逐漸推行,雖然有些中國工廠主將這種審核戲稱為“買豬看圈”,并對不同品牌的反復審核感到疲憊,但這一趨勢已無可回避。
沃爾瑪在對供應商進行“綠色供應”要求的同時,自己也在環保上下足了功夫。沃爾瑪的可貴之處在于,它不僅自己要做“綠公司”,同時還“逼”它上游的供應商一起做“綠公司”。沃爾瑪企圖用“綠色”手段,找到降低大家――沃爾瑪、供應商、消費者、社會――成本的方式,從而實現多方的共贏。
而具體到國內其他企業,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條完美的綠色產業鏈?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首要之務是企業必須具備綠色的經營理念,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企業愿景及使命宣言中。同時在經營思維方面必須改變原有的心態,將企業的未來與環境的永續性畫上等號,肩負起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或環?;顒?。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劃設計上,皆需從環保與生態考量的角度出發,除了財務營收之外,社會責任及環境保護更要考慮到。
一個國內的創業者卻要去讀英文班,拿國外的學位,是不是在扮酷?遠水能解近渴嗎?
中國各大EMBA 課堂向來是各界精英匯聚之地。中文班商界、政界、金融界、傳媒界
各路人馬齊全,因此往往成為許多商界人士扎堆之地,因為上個班同學間搞個項目也就賺了;
而那些中外合辦的英文班似乎有些曲高和寡,一個英文便讓諸多心浮氣躁者望而卻步,因此,
英文班要么增加翻譯以求入鄉隨俗、增加招生容易程度,要么因太純凈而與這個社會“現實”
有些格格不入。
CHEMBA 就是屬于后者。它是美國排名領先的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與中山大
學嶺南(大學)學院合辦的EMBA 項目,也是國家首批批準的中外合辦EMBA 項目。因
為堅持純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全英文教育,每年招生的學員也就三、四十之間,他們大多
來自南中國的外資、中外合資以及優秀的民營企業的高、中級管理者。
相比很多EMBA 項目,CHEMBA 的堅持為其披上了一層神秘、孤傲、純凈的色彩。提起CHEMBA,中大的老師們有口皆碑說是個好項目,學員優秀而且層次較高,但同時,這個項目卻因為對英文和純美式教育的堅持而無法走進大眾的視野,許多人對它敬而遠之,
甚至認為這種過分強調學習的EMBA 不適合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實際。
但奇特的是,在CHEMBA 項目中,除了跨國、合資公司的管理者外,還有一個創業者群體。他們創業不久,原本應該是以業務、市場為先的關鍵時刻,原本是為企業生存發展最忙碌的時刻,卻選擇了走進EMBA 課堂,而且,他們沒有選擇那些用關系和資源堆積的EMBA 項目,而是走進了CHEMBA,老老實實做起了學生。這究竟為什么?他們從中學到了什么?
《執行官》雜志近期邀請了CHEMBAChinaExecutive MBA 的三位同學,他們剛剛從CHEMBA 畢業,還未從赴美國舉行畢業典禮的興奮中完全擺脫出來。提起為期近兩年的學習,他們有許多話要說。這三位同學中,兩位同學曾是海外公司高管后來剛剛出來創業——東莞維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湘凌和精確市場研究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旭朗,另一位則是完全本土派的創業者——廣州杏源山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寧。
人物一:東莞維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湘凌
以CEO的角色看問題
左湘凌,東莞維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 年進入臺灣維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從事電子行業。1997 年到2010 年,他在維熹科技一呆就是13 年,公司從一個300 人的小型工廠發展成為超過5000 人的臺灣上市企業,他個人也從普通銷售員成長為公司的協理。
2010 年,是左湘凌的本命年,剛好36 歲,此時的他20 歲大學畢業到現在整整工作了16 年。他相信36 歲是一個檻的說法,覺得這一年應該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看來,前16 年是積累經驗、知識、財富、人際關系的重要時期,他積累的一切都是為創業做準
備;下一個16 年,就該自己掌握人生道路的方向了。
就這樣,36 歲甫過,他踏上了艱辛的創業之路。過去在維熹科技時,主要生產電子產品供應給APPLE,SAMSUNG,GE,HP,SONY 等客戶, 均為OEM,ODM 為主的傳統產品,創業的他想走高科技的新型產品方向并建立自主品牌。恰逢2009 年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節能減排, 增加就業的政策,嗅覺靈敏的他毅然決定從事LED 照明應用產品,從美國
市埸開始切入。這時維熹科技董事長也給予了高度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投資創辦了維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開始就匯集了行業中頂尖的設計人員,申請了若干專利,在這個新興行業中占據了行業技術的高點。2010 年,LED 行業呈爆炸性增長,特別是低端產品更為畸形發展,公司更專注于技術研發的創新路線,從世博會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中再次獲得靈感,研發出攜帶攝像設備和網絡技術的新型LED 燈具,使之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最為核心的信息載體,為未來城市建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許因為對于技術的執著,方向的堅持和市場的機遇,維銳在短短的兩年間,就接到美國某城市的全城智慧城市照明改造項目超過2800 萬美元,預期未來呈現倍數增長的發展勢頭。
談及2011 年始開始就讀的CHEMBA 項目,左湘凌表示這一學習在幫助其從高管角色轉型到創業者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以下是他的觀點分享:
第一,學習上的轉型。我以前在工廠呆了13 年,積累的都是一線實戰經驗,需要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梳理,CHEMBA 幫我完成了這個梳理過程。比如,人物一:東莞維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湘凌以CEO 的角色看問題通過財務課程的學習,我確實能夠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預先掌握經營異常和決定公司重大經營方向,上課之后最大的改變是,凡事能真正以CEO 的心態和角度看問題,讓自己更快進入角色。
第二,從同學們的分享交流過程中學到很多知識。很多同學分享他們職場或創業的歷程,可謂豐富多彩,亦有心酸喜悅,以及理論與實踐碰撞出來的火花,閃亮著不同的智慧,都讓我受益匪淺。
第三,“無心插柳柳成蔭”。CHEMBA 是一個純真的學習環境,全英文教學,大家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過來的,完全沒有商業目的。但在相互介紹、自然交流過程中,也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合作。比如,我們班上幾個同學一起創辦了明創環球投資管理企業,也和以為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同學共同發展了具有極大潛力的中東市場。
第四,原來我所服務的臺資企業,主要代工生產,銷往歐美市場?,F在我創業成立的維銳光電準備轉型做內銷。國內正在擴大內需,是一個機會。但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型,與純粹代工訂單生產相比,內銷需要建立整個營銷體系,塑造獨立品牌,面臨的困難不少,CHEMBA 的系統課程可以幫我理清思路,少走彎路。
第五,堅持。CHEMBA 每個月上四天課,還要預習,做作業等,需要不少時間,辦企業有很多繁忙的事情要處理,為了完成學業,必須想辦法擺脫一些事務,把學習課程堅持下去。另外,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公司實際,如做品牌等,也需要堅持精神。
人物二:精確市場研究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旭朗
理論可以馬上運用實踐
梁旭朗,精確市場研究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其職業路線是民企——跨國公司——自主創業。1994 年,他進入一家從事市場調研的民營企業。當時國內的市場調研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
在不成熟的環境下,這家民營企業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地規范,走上正軌,后來逐步壯大。梁旭朗是這一切的親歷者。后來公司與一家國際調研公司合并,逐步出售了全部股份。因為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雙方合并后存在一定的文化沖突。
2010 年的一個夜晚,梁旭朗做了一個決定——自主創業,他與七八個同事一起創辦了精確市場研究公司。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思維開放,配合默契。他一直很慶幸自己在起步創業時就擁有了一只精干的團隊。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創辦的第二年,即2011 年,他選擇了去讀CHEMBA,創業本來就事務繁忙,為何要在這個關口去讀書,這頗令很多人不能理解。
以下是他的觀點分享:
每月四天的課程的確是個很大的考驗,但我還是克服很多困難,堅持下來了,CHEMBA 課程對我的啟發和沖擊很大。以前在跨國公司做高管,只負責其中一塊,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行了,公司已經成熟,許多事務流程化、模塊化,自己不用怎么操心,按部就班就能做好。但跨國公司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雖然存在文化沖突、架構不合理、調研方法老舊等因素,但自己沒辦法改變。
現在自己創業辦公司,情況就完全不同,可以很快地將CHEMBA 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如公司文化、架構調整、人員培訓等迅速在公司實行,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一邊調整,挺有意思的。
當年跳出來自己創業,文化沖突只是一個契機,更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市場調研還停留在比較傳統階段,我希望創新、改變和突破。具體來說,就是改變兩點。第一是行業的自律。信息行業或者研究行業,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最關鍵,像食品行業一樣,大家面臨誠信問題,不相信數據的真實性。另外,信息采集過程中,消費者可能不愿意表達或者隨意表達,導致調查數據不真實。我希望讓調研人物二:精確市場研究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旭朗
理論可以馬上運用實踐行業形成自律,且有一個很好的機制。第二是有很好的創新。我們現在使用的調研方式和手段,是很多年前的?,F在科技發展、移動互聯網成熟,這些新的技術完全可以運用于調研。
CHEMBA 所學的知識相當于是在教授方法,它能夠幫助這些改變更好地落地、實現。
人物三:廣州杏源山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寧
創業項目成為班級孵化對象
沈寧,廣州杏源山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杏源山以廣東三大名雞之首“中華原種土雞”為起步品種,規劃兩年內成為“中華優質土雞”第一品牌,為實現公司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這是沈寧的第二次創業。第一次是2005 年創辦一個水泥添加劑企業,后來在國內市場打敗了美國一家龍頭企業,從而在行業內知名度數一數二。但因為市場太細分,發展空間開始受到限制。
2011 年9 月,沈寧開始運作“中華原種土雞”項目,2012 年正式注冊公司。他坦言創辦“中華原種土雞”項目完全是出于一個普通消費者對牛奶三聚氰氨等食品安全問題的憤怒??吹竭@么多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他希望自己做一家公司,定位高端品質,傾力打造土雞精品,秉承綠色、安全、優質的生產標準,以創新的經營及銷售模式,構筑現代農業的新座標。
在CHEMBA 課堂第一次做個人介紹時,他跟同學們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同學們覺得挺好,大家反復研討之后,中華原種土雞項目遂變成了一個大家經常研討的實戰項目。另一個同學還專職和沈寧一起做這個項目。同學們甚至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只投資資金,計劃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
在CHEMBA 課堂上,同學們經常將“中華原種土雞”項目作為案例討論,如討論如何建成一個信譽品牌等,大家組成精英顧問團,獻計獻策。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學習提高,沈寧也能從各種建議中受到啟發,他對同學們慷慨付出感激不已。就這樣,在他看來,CHEMBA 成為“中華原種土雞”項目的孵化器,有這么多中外企業精英為他出謀劃策甚至成為他的事業伙伴,這倒是始料未及的,原來他的英文一直較弱,他很懷疑自己能否跟得上,
結果在同學們的帶動下,他一直堅持了下來。
以下是他的觀點分享:
我以前是一個只管低頭做企業的人,不看外界的變化和發展,上了CHEMBA 課以后,感觸很多。發現外界發展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技術進步,全球化增長等等。因此,現在的我覺得運營“中華原種土雞”項目,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利用世界最好的理念、知識、資金和人才,這樣才能做得大、做得長遠。
尤其是去年CHEMBA 組織去歐洲游學,我們看了其他國家超市里面的食品,對我沖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