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企業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
本課題為2015年度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項目(SK201504-1)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4月5日
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當前河北省處于農業產業化高速發展時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業,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有較強的產業帶動能力,在規模和經營指標上達到規定標準,對農戶有切實可行的服務措施和利益聯結方式的企業。這類企業不僅是農業產業化的尖兵,也是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于其規模實力和“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了區域農村主導產業的發展,對農民增收有帶動作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關系到農業現代化的成敗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當前,很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資金困難,基于農業生產周期長、產品受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影響大等因素的影響,融資難一直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瓶頸。
一、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根據現有數據,近年來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達到6,666.1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4.2%,石家莊、唐山、邯鄲和滄州四個市的產業化經營總量均超過700億元,保定和邢臺兩市產業化經營總量超過600億元。全省龍頭經營組織總數達到1,974個,其中龍頭企業(集團)達到1,703個,涉及糧食、蔬菜、肉類、蛋類、奶類等行業。當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額3,158.4億元,帶動農戶數1,101.9萬戶,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發展到1,363個,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578個,獲得省以上名牌產品或著名商標的龍頭企業發展到526個,龍頭企業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是相對于中小型農業企業,龍頭企業的規模大、實力強、信譽較好,這是企業取得外部融資的有利條件。根據《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監測管理辦法》,要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資產規模應當在5,000萬元以上,年銷售收入在6,000萬元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般應低于60%,企業銀行信用等級在A級以上(含A級),在同行業中企業的產品質量、產品科技含量、新產品開發能力居先進水平。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多年實踐表明,龍頭企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主體,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是關鍵。因此,農業龍頭企業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0號),提出目標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龍頭企業。同年河北省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2012]100號),提出了包括投資、稅收、用地、融資在內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在融資方面指出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金融支持、拓寬融資渠道。當前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多是區域性企業,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本地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這為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不利因素
一是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身實力有待提升。龍頭企業相對于中小型農業企業在規模實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相對于投資動輒數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工商企業而言,無論營業收入或是利潤水平都有較大差距,這也是長期以來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不受資本青睞的原因。河北省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快,很多農業龍頭企業都是近些年來新設立的企業,缺乏資本和技術的積累,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財務制度有待完善,信譽觀念有待加強。2014年,河北省1,703家農業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3.1%,30億元以上的只占0.5%。從企業發展質量看,整體產品檔次偏低,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全部龍頭企業中,只有17.8%的龍頭企業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只占2.3%。無論是龍頭企業整體規模還是發展質量都與國內先進省份存在著較大差距。
二是融資渠道單一。整體來看,目前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依然采用傳統的融資渠道。內源融資主要來自企業原始投資及經營積累,個別企業采用以較高利息向職工集資的方式;外源融資主要來自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貸款及政府的投資,也有部分企業通過民間借貸資本融資。通過資本市場以發行股票或公司債券的形式融資的企業很少,目前全省1,700多家龍頭企業中只有32家是上市企業,上市率只有1.9%。這與多數農業龍頭企業實力不強以及我國企業上市融資條件設置比較高有關系。受到生產周期的影響,農業企業對資金的占用時間較長,但是出于風險的考慮,多數金融企業僅提供短期貸款,導致農業企業經常面臨資金周轉問題,提高了融資成本。
三是農業企業缺乏有效擔保,導致貸款困難。農業企業相對于工商企業而言,建筑物、生產設備等有形資產比較少,銀行通常不認可牲畜、林木、糧食、蔬菜等農作物作為抵押物,造成融資困難。針對這一情況,一些地方政府組建了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為化解農業企業的貸款擔保困難發揮了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市縣級農業擔保公司成立時間較短,經營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一定的政府行為,尚未真正實現市場化、企業化運作。同時,一些農業擔保公司注冊資金較少,對于貸款擔保的范圍、金額和主體都有很多限制,使其作用大打折扣。
三、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一)提升龍頭企業自身實力。企業自身實力是對外融資的信用保證,針對目前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實力偏弱的問題,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一是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業務素質。農業龍頭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股權比較集中,投資者個人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前景。不少企業主是農業技術出身,缺乏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具有豐富市場經驗的新一代農民企業家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關鍵;二是建立現代企業組織形式。公司制度是目前最為先進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特有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公司治理結構,有助于農業企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經營風險,規范財務在內的各項制度。同時,采用公司形式不僅可以方便農戶投資入股,也是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的前提;三是注重科技與人才。鼓勵企業與高校及其他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建立合作實驗室、學生實踐基地等方式,幫助企業引進最新的技術和品種,同時也可以解決農業企業高端人才缺乏的問題。
(二)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政府投資是農業產業化資金的重要來源,各級政府應當多渠道整合和統籌財政支農資金,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切實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以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其次,政府應當為農業企業融資發揮引導作用。通過招商引資,有針對性的從國內外引入資金,以參股、并購等方式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提升其規模實力。同時,政府應當改善農業企業的融資環境,為雙方提供信息溝通,為銀企對接創造條件,幫助農業龍頭企業了解銀行的信貸政策,使銀行充分了解農業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鼓勵金融企業向農業龍頭企業提供貸款,對涉農貸款采取稅收減免措施,促進貸款資金向農業企業流動。
(三)充分發揮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的作用。農業融資擔保是指擔保機構作為第三方對農業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提供擔保服務的行為。農業融資擔保解決了農業企業缺乏有效貸款抵押物的問題,同時也幫助金融企業降低了貸款風險,是一項有助于農業企業提升貸款通過率的措施。一方面農業龍頭企業應當主動積極的與擔保公司建立聯系,爭取擔保服務;另一方面擔保公司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自身職能,與銀行合作建立農業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通過風險共御機制幫助農業企業降低融資難度。
主要參考文獻:
[1]羅哲,曲瑋.促進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的問題與建議[J].開發研究,2011.6.
[2]李嬋,劉小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3.3.
關鍵詞拓界合作;案例;發展前景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及近年來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雙重壓力下,中國的農產品與食品加工企業面臨著成本增加、資金短缺、利潤降低、競爭日益激烈等問題,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如何在困境中突圍,開辟一片藍海市場成為當務之急[1-4]。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與行業調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食品加工企業作為案例,應用swot分析法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能為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出路。 中國
1案例分析
禾豐農產品公司(以下簡稱“禾豐”)是某市一家以生產草莓、黃白桃、甜糯玉米等為主的速凍果蔬加工企業,夏、秋兩季是該公司的生產旺季,冬、春兩季為生產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簡稱“泰昌”)則是某市一家以生產水餃、面點等為主的速凍加工企業,冬、春兩季是該公司的生產旺季,夏、秋兩季為生產淡季。
2家企業均是華北地區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以及2家各自行業的競爭壓力——成本居高不下、行業平均利潤率降低、產品雷同且競爭力降低等等,使得兩家企業經營舉步維艱,企業生存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根據兩家企業各自的行業特點,若能通過跨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彼此帶動,必能探索一條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優勢
2.1淡旺季的生產互補、資金共享的優勢
傳統的速凍水餃面食行業每年的4—9月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為旺季;而速凍果蔬行業則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為淡季,5—11月為旺季。旺季是工廠的創收季節,工廠往往存在產能不足、資金緊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廠的消耗季節,工廠往往存在產能過剩、資金富余、人員富余、設備閑置等問題。如何有效地協調和解決行業淡旺季問題成為了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食品加工企業發展的瓶頸。
由于2家工廠存在資源互補、共享的條件,若能跨越行業界限進行合作,充分利用產能、設備、人員、資金等,則能起到規避行業淡季、減少消耗、增加利潤的功效。夏秋季節是果蔬業的旺季,以禾豐為平臺(果蔬專業廠),擴大定單范圍,泰昌提供資金支持,協助生產,提高產能,擴大市場供應能力;冬春季節是水餃面食業的旺季,禾豐提供資金支持,協助生產,提高市場占有率,2家工廠的合作可達到淡旺季互補、資金共用、穩定員工的雙贏局面。
2.2渠道共享的優勢
2家工廠的產品都是采用冷鏈環節生產流通的,銷售通路、客戶群體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若可彼此共享對方的銷售網絡,可有效拓寬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如禾豐可通過泰昌的銷售通路拓展部分產品的內銷市場(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條、烤地瓜等),泰昌則通過禾豐的國內外的渠道向客戶推薦自己的產品。
轉貼于中國
2.3變廢為寶,增加雙方邊際利潤的優勢
不同行業對產品標準的定義不同,速凍果蔬業對加工的農產品外觀、保鮮程度、口感、品質、農殘等有較嚴格的要求,速凍果蔬業中所謂的“下腳料”大多為外觀、鮮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數下腳料可以作為水餃的優質原料(如香菇、西蘭花、蘆筍、甜玉米等),這樣提高禾豐的速凍果菜產品利潤的同時,也為泰昌的水餃面食生產提供了優勢的原料。通過轉變淡季的消耗、果蔬廠“次品”的再利用、銷售網絡成本的分攤等資源共享能有效降低產品的成本,增加利潤。中國
3拓界合作的邊際創新
2個不同且又關聯的行業交叉合作,可碰撞產生出一些新的發展思路,跳出傳統產品的限制,通過發展優質特色、有機蔬菜原料基地,提高產品利潤,提升品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凍水餃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凍水餃的主要原料)相對夏秋季節,品種單一、價格較貴,這樣的現狀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然而,速凍果蔬業的本質就是延長果蔬的保鮮期,緩解供需失衡的壓力、調節果菜產銷季的價格,達到反季節供應。泰昌可利用裕豐的速凍保鮮技術優勢,在夏秋季為自己生產儲備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優質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產成本,又能為其新產品的研發提供優質的原料。
3.2立體開發
2個行業的本質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方便人們生活、縮短就餐時間、豐富飲食文化,結合2個行業的特點、兩家工廠的優勢,可開發出多種速凍食品、微波食品、調理食品;向微波、調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發展,實施多品牌戰略,迎合市場發展趨勢。利用禾豐的農業優勢,發展優質特色、綠色、有機原料基地,把特色農業、綠色、有機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產品生產研發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產品檔次,增加企業利潤。如高賴氨酸玉米、綠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發特色面點、湯圓、餃子;地瓜(黃、紫)、特種馬鈴薯開發丸子、湯圓;特殊顏色、特殊功能蔬菜開發的餃子等。參與多個地區的有機原料基地的認證,如我國的ofdc有機認證、歐盟的bcs有機認證、美國的ocia有機論證、日本的ics有機認證等,促進開拓國際市場。
4合作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2家工廠分屬不同的行業,優勢組合能產生較好的邊際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業,這是最大的隱患。2個相近而又不同的行業給管理帶來了一些挑戰,水餃面食業原料穩定、機器化作業,管理計劃性較強;果蔬業原料不穩、手工作業、市場波動較大,經營管理必須強調靈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應該是各自在自己的行業更具優勢、更加專業,因此絕不能混淆各自的主業。管理要釋放生產力,而不束縛生產力,這是“1+1能否大于2”的關鍵。
2008年的這場危機也許更像是前進路上的清道夫,使企業能靜下心來思考自身的出路,與其束手無策等待經濟回暖,不如積極開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業的合作能創出一片藍色海洋。
5參考文獻
[1] 任湘怡,趙金晶.出去、進來都是商機——長三角農產品企業合作的故事[j].鄉鎮企業導報,2008(3):21.
[2] 劉小鋒,林阿春.農業高校與農業企業合作技術創新探討[j].福建經濟,2003(8):30.
[3] 吳春雅,郭錦墉.中小農業企業合作營銷伙伴選擇選票體系的建議與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8(12):580-584.
[關鍵詞]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1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0)09-0007-03
一、S377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為農業人口大國,解決好三農問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由于受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發展限制,農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農業弱質性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環境有高度依賴性,靠天吃飯的特征明顯,自然風險大;生產周期較長,對市場需求難以有效把握,供給調整滯后于市場,市場風險大。我國農業生產整體狀況也不容樂觀,各地,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落后;農業發展方式依屬粗放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農產品以初級加工為主,附加值少,科技含量低,農業生產效益低下。
隨著國家支農政策力度不斷提高,我國也已進入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產品深加工業發展成為必然的選擇。農產品深加工的快速健康發展將進一步促進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深加工轉變,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實現產業化和規?;洜I,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作為產業化經營的龍頭和載體,一頭聯結農產品市場,一頭聯結分散的農戶。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在加快農產品深加工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農產品深加工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實現農產品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實現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優勢,同時能夠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小城鎮形成和發展方面發揮巨大作用,迅速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當前,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二、當前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加工技術和設備落后,科研創新能力差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在農產品深加工行業更是如此。農產品深加工業集合了當今先進科學技術,如生物技術、分離技術等,科技含量高成為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最顯著的特點。但加工技術和設備落后,科研創新能力差已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所在。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后,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和裝備成為企業發展的難以逾越的障礙。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日益受到重視,但整體來說,當前我國農產品技術的發展還遠遠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蒲性盒挝晦r產品深加工方面人才緊缺、基層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少、加上和農產品深加工加工企業的聯系松散,科研成果也難以有效轉化為企業直接生產力。企業由于自身條件限制,難以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深加工相關技術的科研創新工作,各類技術人才缺乏,技術儲備嚴重不足,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研發進程緩慢,科技創新能力差,導致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多層次開發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少,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同時,對于國外引進的先進加工技術和設備,在技術的吸引、消化上也較為被動。沒有先進科技和創新精神作為支撐,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難以真正實現跨越性發展。
2 企業品牌意識不足,核心競爭力弱
21世紀是品牌的時代,市場競爭優勢的取得在于品牌的力量。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品牌建設薄弱,品牌多而雜,將進一步阻礙了企業持續發展。企業未能根據當地資源特色和對市場規律的深刻把握基礎上,主打區域特色牌,品牌建設意識缺乏或不足,更談不上創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體優勢。作為傳統農耕大國,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賦予了許多農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也成就其難以模仿的獨特魅力。只有中國的才是世界的,我國眾多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對此優質資源卻難以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也未對農產品深加工產品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度挖掘以形成企業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加以宣傳,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整體上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都缺乏明確的核心競爭力及品牌建設的長期規劃,只局限于把企業養活,而不是做大做強,爭創優質名牌,造成企業和品牌影響力廣度小和深度淺,難以形成競爭優勢。缺乏品牌意識和核心競爭力的劣勢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深加工企業總體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3 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連接機制不完善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作為連接市場與農戶的重要載體,一方面要有對市場信息的敏銳掌握,同時也要與農產品原料的供應者――農戶保持緊密合作關系。國外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主要是采用“企業+農場”的形式,與農場主簽訂正式合同。并積極為農戶提前、產中、產后服務,特別是技術服務,兩者間建立長期互惠互利的雙贏關系。我國農業生產受條件限制,農業生產分散化,以家庭為單位,數量多規模小,集中程度低,專業化進程緩慢。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不成規模,造成供應與需求的明顯的斷層,企業+農場(農業生產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尚不完善。整體上講,我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與農戶兩者間還未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機制和風險共擔機制,而只是一種松散的買賣關系,既不利于農業現代化和集約化的生產,同時也制約了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有序發展。
三、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對策分析
1 政策支持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需要政策傾斜,特別是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政府應給予大力支持。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為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加大投資力度,開辟綠色通道,積極扶持。拓寬融資渠道,建立企業、銀行、擔保公司、政府的聯動機制,對市場發展前景良好的大企業集團或龍頭企業,鼓勵支持其加快上市。積極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對當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承擔的高稅率,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并通過各種方式退還多年來超標準征收的稅款。同時,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農產品設備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在關稅和增值稅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各地政府也可根據自身的區域優勢、特色產品進行招商引資,既可積極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落戶本地,促進企業的集聚和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也可吸引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有興趣的投資者前來洽談,增加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的途徑。
2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必須有科技和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依托??萍甲鳛橛绊戅r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深加工技術創新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兩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見效。一是政府層面,加大力度支持特色農產品和大宗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攻關工作,加快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的開發、引進和宣傳推廣工作。改造傳統技術,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和現代高新技術加工轉變,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企業自身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在企業長期發展中的難以替代的戰略作用,積極投入科研資金,做好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創新工作,增強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培育農產品深加工的高科技人才,作好人才的梯度建設和儲備工作。堅持自主研究與引進相結合原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強與高等院??蒲袡C構的合作,增強企業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具備實力的龍頭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可嘗試建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和技術中心,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科技貢獻率。
3 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
當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必須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要積極樹立“品牌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充分利用區位和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特別是文化價值方面的深度挖掘,強化品牌建設的內涵,加大品牌的創建和爭取力度。制定品牌建設的長期規劃,結合企業的現狀選擇適合的營銷策略進行品牌的推廣和宣傳,根據企業自身狀況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品牌策略做必要的調整。提高企業知名度。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要讓品牌始終處在企業發展的最高處,引領企業的發展,讓品牌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各級政府要圍繞本地主導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特點及發展,統籌規劃本地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鼓勵引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培育、創建和整合品牌。挑選實力強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扶持,確保品牌建設發展的良好局面,并對品牌建設優秀的企業給予獎勵,加大對品牌的保護力度。
4 創新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連接機制
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是農戶和企業的共同要求和選擇。建立完善“企業+基地+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村委會+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模式,以強化企業和農戶間的利益連接,真正建立起契約式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長期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達到多贏效果。企業要發揮對市場信息反應靈敏的優點,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對農戶進行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服務,特別是在技術服務方面為農戶們提供最直接方便的指導,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深加工原料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支持。
參考文獻:
[1]郭慶然,我國農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
[2]路琪,產業鏈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決策關鍵[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1
[3]劉永悅,景段春,黑龍江省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1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
[4]王樹鋒,農業可持續發展視角的農產品深加工問題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5]張曉慶,劉秀玲,宇紅,大連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的對策[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資本市場;農業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12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2)01-0090-03
農業產業化是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選擇,也是保持農業持續增長的唯一選擇。而資金投入不足是甘肅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甘肅農業要全面、快速實現產業化經營,必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挖掘和利用其融資轉制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突破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制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一、資本市場在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作用
農業通過產業化發展,加深了與其他產業間的聯系,成為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機組成部分。資本市場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我國資本市場與國民經濟的關聯程度日益緊密,在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分散風險及促進制度創新等各方面顯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利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緩解甘肅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制約
產業化經營模式下,通過農業經營組織與農戶間利益聯結,不僅保證了農戶收益,而且提高了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但是,伴隨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和深入發展,對資金投入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產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投資數額有限,現有各投入主體對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資金的缺乏要完全靠政府、集體和農戶的投入是難以解決問題的。而農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把民間閑置、分散的資金籌集起來,轉化為發展農業的資本,不僅籌資額較大、成本較低,而且還可以通過增發和配股實現資金的持續籌集,使資本市場成為解決甘肅農業產業化瓶頸約束的突破口。
(二)有利于促進甘肅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機制轉換
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模式來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是一種較常見的模式,其中龍頭企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將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延伸產業鏈條等關鍵問題,而資本市場可以通過對龍頭企業進行股份改造,推動其上市,明晰產權關系,轉換經營機制,不僅強化了農業企業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內部和外部約束,提高上市企業經營的透明度,促進農業資產的增值保值,還通過相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企業運作規范,效率提高,這些都是農業非上市企業無法比擬的。
(三)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應當是農業技術、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等多方面全面整合升級的過程。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可以加速這一過程,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利用資本市場,做好甘肅農業產業化的規劃與布局,憑借資本的利潤追逐動機,打破產業化經營中的部門分割,促進資源的自由合理流動。通過兼并收購、資產重組和產權交易等資本經營的運作方式,推動農業企業走集團化、規?;缆?,并通過出售、拍賣和股權轉讓等手段剔除不良資產,改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避免資源的浪費和低效耗費。這樣既能促使龍頭企業快速的擴張規模,又能夠解決重復建設和小規模惡性競爭等遺留問題,優化資源配置,使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四)有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
資本市場不僅在經濟領域通過融資、優化資源配置等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而且客觀上通過其社會功能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業企業通過資本經營,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使經營者產生了股東意識和公司治理的概念,一方面,促進了農業經營者觀念、思維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廣泛而深入地傳播了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知識。同時,通過資本市場培育了更多的農業投資者,讓普通投資者真切地關心國家農業發展狀況和農業政策調整,資本運營機構將會更認真地研究農業的經營信息,而這些信息將反饋到決策層,從而影響農業政策的制定和決策的實施,極大地提高政府與社會公眾的農業政策觀念。資本市場作為聯系政治、經濟生活與公民切身利益的紐帶,起到了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
二、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甘肅農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類上市公司數量有限
農業上市公司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甘肅大部分涉農企業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和政策傾斜,沒有得到財政和信貸的充分支持,發展環境不盡如人意,成長速度較慢,影響了上市的速度,再加上政府、券商和涉農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聯系和溝通,一些基礎較好、市場優勢較強、有發展前景的龍頭企業沒有被發現,因得不到扶持而無法上市融資。截至2010年底,甘肅僅有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占甘肅上市公司總數的15.8%,占全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的3.4%。上市公司少、融資規模小導致了農業上市公司在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較小,無法形成規模經濟。
(二)農業類上市公司規模偏小
目前,甘肅農業產業化上市公司規模普遍偏小。一方面是由于其行業特性決定的,另一方面在于農村產權市場發育不健全,企業資本運營能力不強,導致農業類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發展來擴大企業規模,難以通過兼并收購、資產重組和產權交易等運作方式,推動涉農企業走集團化、規?;缆贰R?010年為例,農業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11.23億元,同比僅增長了3.8%。由于規模偏小,導致甘肅農業上市公司發展后勁不足,業績穩定性較差、抗風險能力較低。
(三)農業上市公司品牌意識不強
農產品市場競爭已經從以價格競爭為主轉向以價格因素和非價格因素為主。非價格因素中品牌是最主要的,品牌涵蓋了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售后服務等內容,是實現農產品增值,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甘肅農業上市公司通過產業化發展,逐步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延伸了產業鏈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競爭實力,但其產品增加值仍然偏低,這是因為上市企業品牌意識不足,難以形成品牌優勢,進而無法擴大市場影響力,不僅無法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而且在政府補貼少、保護程度低的情況下,缺乏獲取資本市場資金投入的競爭優勢。
三、利用資本市場促進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途徑
(一)更新觀念,強化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意識
從某種程度上講,觀念的陳舊是造成甘肅經濟落后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應當聯合涉農企業、投資者共同樹立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觀念。首先,政府要強化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廣泛宣傳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理念,出臺龍頭企業上市的激勵政策,對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稅收支持。其次,涉農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牢固樹立資本市場經營理念,不斷提高自身運用資本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能力,充分意識到資本市場不僅是解決企業發展資金來源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的“活力劑”。最后,通過政府相關政策的吸引、上市涉農企業的有力帶動,使農業投資領域進一步得到公眾的關注。目前,農業仍是我國資本最大的市場,其中尚有許多空白領域有待投入,政府應當因勢利導,使廣大投資者意識到農業投資不僅發展前途廣,而且預期獲利能力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將會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最具開發潛力的新的增長點。近年來,甘肅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因其鮮明的特色和環保健康的生產理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市場份額日漸增大,投資回報也相當可觀。為此,應當依托甘肅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利用資本市場,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開辟新的市場空間,促進甘肅農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二)創造良好環境,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
利用資本市場,推進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應當注重外部環境的改善。第一,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鼓勵涉農企業上市。政府應積極轉變觀念,建立資本運營觀,一方面,通過制定政策鼓勵、推動涉農企業上市融資,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開展資本運營;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已上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的扶持與管理,規范其經營操作水平,提高產銷企業形象,吸引投資者,并鼓勵市場前景好、效益突出、資產優良的涉農上市企業對管理混亂、前景不明的企業實行兼并收購。第二,建立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促進涉農上市企業健康發展及相互間的良性競爭。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完善資本市場交易規則及相應的市場體系,穩定市場環境,為產業化經營主體通過資本運營在市場中能夠真正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提高市場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上市涉農企業的經營質量。通過規范各中介機構,提高其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做好上市涉農企業的研究與管理咨詢工作,實現資本市場與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溝通,保證農業產業化上市企業的質量,樹立其整體的良好形象。
(三)利用資本市場,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
“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既是生產加工中心,又是科研與信息服務中心,可以對農戶實施全方位的帶動。”因此,利用資本市場,培育和扶持一批競爭力強、內部管理規范、發展前景好的龍頭企業上市,使其成為經濟實力強、市場運作能力高、服務功能全的巨型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是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農業龍頭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不僅可以進行自身的改造和提升,還可以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容量有限的產品市場中,對于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龍頭企業,僅靠擴大規模已無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大量中小企業很難實現單獨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要解決這一個矛盾,應充分調動現有農業上市企業的作用,利用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對上下關聯的中小企業進行參股、控股,組建農業集團,實現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關聯機制,并通過農業集團發行股票,進行籌資、融資、再融資,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同時,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創造物質技術條件,為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培育出更多的農業龍頭企業。
(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利益連接機制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作為基本原則,實行系統內非市場安排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利益調節機制,最終使各個環節多元主體獲得平均利潤”。因此,利益連接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和內在動力。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還不完善,產業化系統內部的利益分配以及約束機制尚不健全,多數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與基地、農戶之間并沒有形成穩定的經濟共同體,一旦雙方出現矛盾,往往會影響利益連接的緊密度,出現損害雙方利益的行為。因此,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龍頭企業為中心,進行資本運營,使得產業化經營的各組織之間建立起相互持股、參股、控股關系,農戶也以股東身份參與其中,和產業化經營各組織之間形成產權連接,實現以資本為紐帶的利益關聯機制,可以對現有的農產品加工、流通的農村集體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農戶通過購買股份成為股東,也可以鼓勵農戶聯合興辦股份制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農戶作為持股人,與企業利益休戚相關,或農戶按合同交售的農產品參股龍頭企業,成為股東。通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讓農戶切實分享到產業化經營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積極配合、主動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與各主體形成穩固的利益共同體。
(五)建立多樣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加大農業發展資金的投入力度
甘肅作為財力拮據省份,資金少,又以多種形式分攤在不同的項目和主體身上,很難形成合力。然而農業產業化經營涉及的利益主體眾多,在技術研發、質量監控、開拓市場等方面花費成本也較多,易導致各方面投入不足,通過建立多樣化的資本市場,可以有效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資本市場不僅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還包括基金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在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涉農企業上市來融通資金,而且還可以由政府通過發行專項用于農業建設的地方債券來募集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還應當重視投資基金的作用。農業投資基金的發展不但能夠引起投資者對農業的重視,體現政府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而且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引入市場機制,促使社會資金用于效率最優的涉農企業的發展建設上,產生優化產業結構的效果。因而,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農業投資基金是推動甘肅農業產業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有效途徑。通過省市政府牽頭,聯合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基金,通過上市流通,吸引較大規模的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農業產業化發展資本,形成全新的農業發展融資體系。另外,還可以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防止產業化經營的重復建設,并為農村資產重組、收購兼并提供有利條件,促進甘肅農業產業化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甘肅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與品牌化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毛育剛.中國農業演變之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黃華繼.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J].北方經濟,2008,(10):80-82.
[3]涂霖養.農業產業化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12):22-24.
[4]王桂堂.資本市場:解決中國農業產業化瓶頸約束的突破口[J].經濟評論,2001,(4):48-51.
[5]何廣文,趙大暉.培育農業資本市場 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J].農業經濟問題,2001,(11):38-42.
[6]萬寶瑞.中國農業發展的思考與展望[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關鍵詞 涉農企業;畜禽糞便;規?;?;現狀;社會障礙;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X1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237-03
農業廢棄物是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畜禽養殖業和農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廢棄物的總稱,具有排放量大、范圍廣和污染程度大的特點[1],將農業廢棄物進行科學、合理地利用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和改善中國農村環境的必要途徑。近10年來,陜西省畜禽規?;B殖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2010年陜西省規?;图s化養殖場約占全省畜牧總量的70%[2]。特別是規?;B豬場的發展,2003年規模化養豬場年生豬出欄量僅占到全省總量的2.75%,但到了2009年就已達到了24.06%,超過了國家平均水平[3]。規?;B殖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畜禽糞便大量增多的問題。2009年陜西省規?;B殖年產糞污約4 900萬t,而真正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僅為900萬t,不足總量的20%[2]。陜西畜禽糞便的氮磷耕地負荷以榆林、咸陽、寶雞、漢中、安康等地區較高,總體上雖未超過環境污染標準,但已經逼近污染標準[4]。隨著集約化畜禽養殖業不斷發展,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率卻逐年下降,畜禽糞便給農村環境帶來嚴重污染[5]。如何合理利用剩余的畜禽糞便資源成為當務之急。
環境污染是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后果,污染治理也應該調整政策以合理地引導生產者的行為和意識。而政策調整的基礎就是分析畜禽糞便規?;玫纳鐣系K。社會障礙主要指那些影響畜禽糞便規?;玫纳鐣h境和社會條件,包括社會政治背景、經濟環境的變化、新產品新技術的沖擊等。
已有研究將畜禽糞便規?;玫纳鐣系K歸納為幾點:一是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的力度相對較小,可操作的實質性政策措施還未很好地執行[6],法律體系仍不健全,監督機制有待完善[7],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只是大力宣傳經濟效益,沒有意識到環境問題[8];二是生產加工設備和技術較為傳統,浪費程度大,缺乏一體化的機構裝置來進行集中的作業[9],缺乏先進的利用技術,不能滿足現展的要求[10];三是人工投入量對生產成本的影響較大,絕大多數低碳技術成本高,這樣帶來的效益不能抵消成本的支出[8];四是生產者的利用意識和環保的意識淡薄,由于經濟成本和操作繁瑣等原因,很多的生產者往往不愿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合理利用[7]。面對諸多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已有研究提出的解決措施主要有政府要制定相應政策,給予資金和技術的大力支持,研發有利于農業廢棄物規?;玫目茖W技術用于改善現狀,強化監督機制,進行環保宣傳,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等[7]。
已有研究對陜西省養殖業規?;玫难芯可婕拜^少,且缺乏對利用過程具體環節的研究。陜西省是一個有著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農業大省,不同地區的農業廢棄物利用情況不同,不同的農業廢棄物類型的利用情況也不盡相同,有必要在系統性、整體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和深入探究。為此,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武功縣某涉農企業的調查,發現其在畜禽糞便規?;眠^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技術障礙、政策障礙和市場障礙3個方面,深入分析畜禽糞便規?;玫纳鐣系K,以期促進陜西省農業廢棄物規?;玫陌l展,同時也為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經驗材料。
本研究所調查的一家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占地面積5.33 hm2,企業經營類別為生豬養殖和豬糞有機堆肥。該企業是由政府機關干部在退休后創辦的私營企業,經過近10年的努力和發展,該企業已成為咸陽市重點龍頭企業。目前,該企業有技術員11名,負責技術顧問、研制配方,原料檢驗,生產過程監管,組織生產等項目;正式工人4名;此外,經常雇傭附近村民(人數不固定,產量大時人多)。本研究采取實地調查的方法,一方面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結構式訪談,一方面深入生產一線進行觀察和記錄,以此收集詳實的調查資料。
1 畜禽糞便規?;矛F狀
1.1 企業畜禽糞便規?;媚J?/p>
私營企業為陜西省涉農企業的主體,但是由于私營企業有投入資金少、融資困難和管理不科學等先天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畜禽糞便資源的規?;脦硪欢ǖ睦щy。目前,有機肥生產設備已基本實現專業化和自動化,無須占用大量的土地和使用大量的人力。該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依托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有機肥生產,在近期豬肉市場整體價格下跌的影響下,負責生豬養殖的臨時工人數減少,同時根據有機肥產品的銷量,進行有機肥生產的臨時工人數在不斷變動。企業技術人員的招聘也有一定的流動性,技術顧問和產品配方需要聘請高校研究人員定期進廠指導,廠內負責生產和檢驗的技術人員由臨時工組成。
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有有機肥和豬肉,企業的生產模式為“畜禽養殖―有機肥(沼氣、沼液)―農作物種植”的典型模式,通過合作社集體養殖大量生豬,用產出的動物糞便進行有機肥生產或用于沼氣、沼液的生產,生產出的有機肥用于銷售,沼液用于企業生產生活,沼渣施用于附近的農田或果園,農作物秸稈可以作為生產有機肥的原料。該模式是目前中國集約化養殖企業的基本發展模式[11],生產模式的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1.2 畜禽糞便規?;矛F狀
該企業收集原料的方式主要有2種:一部分是利用自家養殖生豬產出的糞便廢棄物,一部分糞便和秸稈等需要從附近的養殖場或農戶處收購,少部分所需的稻殼等廢棄物需要從漢中收購。當前廢棄物原料的收購在買方市場的影響下不存在原料不足或運輸困難的問題。因為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等產品對原料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原料的檢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的原料收集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原料質量的不確定性。例如,陜西省專業秸稈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數量較少,這不僅會導致普通農戶家中的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不能得到集中有效地利用,還會使企業直接從附近農戶家中收集的農業廢棄物難以滿足原料的標準,還需進一步加工和檢驗,造成資源的浪費。該企業因為無法確保從附近農戶和養殖場收購的原料是否達到生產標準,還需自行購買檢驗設備對收購的原料進行檢測。根據農業部肥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該企業生產有機肥的檢驗結果,如果企業不符合國家制定的有機肥生產標準,企業則無法獲得有機肥生產許可證,同時,對獲得有機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國家有關部門也會進行定期的抽檢。該企業生產有機肥和沼氣的初期建設成本在100萬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進行畜禽糞便規?;眯枰欢ǖ馁Y金基礎,以此來建設規模化生產線、引進生產技術等。國家扶持是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申請國家資金扶持的審批程序十分嚴格和復雜,且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申請國家扶植資金。另外,國家和有關部門沒有對涉農企業進行相關的技術支持,并且在生產廠房建好后,國家不再繼續投入資金確保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正常運行。該企業的沼氣生產設備由于缺少建設資金、設備老化和生產技術落后等問題不能繼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設備資源的浪費。
對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行分析,畜禽的養殖規模和糞便產量方面,養殖400頭豬(最多時有4 000頭),目前糞便不能完全供應有機肥生產。生產原料包括周邊農戶生產的小麥秸稈、附近養殖場產生的牛糞(80元/m3)和豬糞(100元/m3)、漢中送貨而來的稻殼以及附近收購的鋸末和煙梗等。對于原料的檢測,需要用專門原料檢驗設備嚴格檢驗原料的微量元素,確定使用比例。經農業部肥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西安)檢驗,頒發陜西省農肥生產許可證。檢驗數據為:有機質含量50%,氮磷鉀總養分含量9.6%,水分含量23.6%,pH值7.6,同時含有西北地區土壤缺乏的鈣、鋅、鐵等微量元素。生產初期成本方面,租賃場地、設備和廠房共計115萬元,國家僅在初期建廠時補貼80萬元(但后期不繼續補貼)的資金,技術方面國家沒有支持,需要自行聯系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此條件下,年產量5 000 t,年生產成本600元/t。
1.3 企業產品宣傳和銷售情況
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該企業的年有機肥銷售量小于年產量,產品處于滯銷狀態且企業仍未通過銷售有機肥產品獲得贏利。由于產品積壓量大,該企業目前已經不再進行有機肥的生產。該企業的產品定價標準為有機肥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國家尚未出臺有機肥產品的政府指導價格,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也沒有對有機肥產品的銷售給予實質性的政策扶植,有機肥產品的定價和銷售僅依賴市場調節。有機肥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是該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該企業負責人認為在產品銷售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缺少專業的銷售團隊,產品銷售給經銷商的利潤低;有機肥相比化肥的施用次數多,成本較高,農民不愿使用;政府不愿參與有機肥的引進和使用,政策落實不到位;有機肥市場混亂,不法商販虛假宣傳,哄抬售價,有些化肥企業為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行惡性競爭。對企業的產品宣傳和銷售情況進行分析,年銷售量2 000 t,售價為900元/t(價格制定的依據是高于成本300元/t左右),產品滯銷則無盈利。銷售方式為網上銷售、銷售給附近村民或出售給經銷商,地方政府也有相應的收購政策。企業產品銷售范圍包括洛川縣、禮泉、乾縣、武功縣。宣傳方式為網上宣傳和借助進廠參觀的學生帶動宣傳,但是宣傳效果不佳,目前處于滯銷狀態,但發展前景看好。政府對銷售的支持方面,政府進行宣傳和引導,但不愿參與產品引進。
2 畜禽糞便規?;玫纳鐣系K
2.1 市場障礙
2.1.1 原料來源不穩定,且質量不能達到生產標準。受豬肉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近年來農村合作社生豬養殖量減少。同時,受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結構改變的影響,農民種植糧食作物的面積減少。畜禽糞便和秸稈是北方地區農業廢棄物規?;玫闹饕希苁袌龊推渌陀^因素的影響,原料來源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研究資料表明,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一些新型畜禽飼料添加劑中含有銅、砷、汞、硒等重金屬元素,全國僅從養殖場的豬糞中每年帶入土壤的就有砷230 t、銅2 400 t、鋅90 000 t、鐵40 000 t[11]。由于畜禽飼養過程中飼料添加劑的過量使用,導致畜禽糞便等原料受到污染,有機肥產品質量不高。同時,陜西省專業秸稈利用合作社分布不均且數量較少,原材料中秸稈大多直接向附近農戶購買,由于沒有正規的定價和檢測標準,導致原材料的成本和質量難以保證,從而影響產品的成本和質量。企業直接收購的畜禽糞便和秸稈等廢棄物不能滿足原料的標準,還需進一步加工和檢驗,增加了生產成本。
2.1.2 有機肥等產品價格制定無統一標準,行業市場混亂。由于地方生產的差異性和成本的不確定性,有機肥產品目前仍沒有統一的國家指導價格。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特點,沒有規范的產品定價標準,難以保證企業盈利。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和剛剛發展起步的行業現狀,國家及時出臺有機肥產品定價標準很有必要。在有機肥行業內部,存在不按標準生產和虛假宣傳的現象,刻意降低成本、抬高售價,影響有機肥產品的質量和有機肥市場的有序性。同時,一些化肥企業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與有機肥企業惡意競爭,打壓有機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機肥行業和市場的混亂,給正在處于發展階段的畜禽糞便規?;脦硪欢ǖ纳鐣系K。
2.1.3 有機肥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低,銷售范圍較小。生產有機肥的企業處于滯銷或虧損的狀態,如何打開商業有機肥的市場成為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難題。有機肥產品大多在省內銷售,有的僅在周邊農村銷售,產品銷售的輻射范圍較小;有機肥產品宣傳難度大,農戶接受困難,農戶對有機肥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農戶習慣于施用化肥,省時省工,商品有機肥使用較少;由于農戶不愿使用有機肥產品,大多數企業選擇深入農村宣傳或進行免費試點試驗,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宣傳成本,而且農戶接受周期較長。
2.2 政策障礙
2.2.1 政策扶植力度不足或投入不到位。進行畜禽糞便的規?;眯枰ㄔO廠房、購買設備和引進技術等大量的資金投入。面對龐大的前期投入資金,一些農業企業往往難以負擔,資金不足制約著企業的運行和發展。國家對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企業的環保產業鏈升級進行扶持,小型企業則很難申請到國家扶持資金;資金扶持較少,大部分建廠費用仍需企業自身承擔;在企業正式投入生產后國家將不再繼續投入扶持資金,對于企業生產技術和產品銷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國家不再予以后期的支持;有關部門缺少對扶植企業的后期監管,一些不法企業假借開辦農業企業騙取國家資金,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造成資源的浪費。
2.2.2 有關部門對生產和市場的監管不到位。目前,國家針對農業廢棄物利用多頒布的是指導性政策,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規或約束性政策。大型規模化養殖企業基本能夠在國家政策的規定和扶持下進行廢棄物的合理利用,但是對于缺乏資金和技術的小型養殖企業或農業合作社來說,目前“原則性規定多,可操作性規定少,限制性政策多,經濟激勵性政策少”的政策格局,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這造成分散的小型養殖企業難以進行畜禽糞便的規?;?,且監管難度較大。
2.2.3 政策實施難度大,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難以權衡。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例如,政府規定農民種植獼猴桃必須施用有機肥,但是因有機肥具有見效慢、缺乏針對性等特性,導致成熟后的獼猴桃品相欠佳,在市場上銷售困難,沒有施用化肥的獼猴桃市場競爭力大,從而導致農民收入減少,農民對政策實施的抵觸情緒大。這正是因為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與農民經濟效益的平衡,沒有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所以導致政策實施出現問題。進行畜禽糞便的科學利用不僅是為了改善農村環境,更是為了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因此,有關部門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應更多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保障農民的利益,增加政策的可實施性。
2.3 技術障礙
2.3.1 生產設備更新慢,難以滿足生產要求。購買和維護畜禽糞便加工的設備需投入的資金量大,且國家扶植多為一次性資助,企業在生產后期設備更新困難。同時,較多的科研項目停留在設計、研究階段,尚未與市場接軌,沒有投入到實際生產中。例如,企業因為缺少資金和技術不能對沼氣池進行維修和擴建,造成畜禽糞便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3.2 農業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困難,制約產品改良和企業發展。農業企業中的技術人員數量少,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技術人員的流動性大。在企業面臨生產技術和產品亟需改良的情況下,企業技術人員大多不能參與到產品的自主研發和技術改良的工作中。問及人才引進計劃,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薪金待遇和企業現狀,難以引進高水平技術人才。只有不斷進行產品改良才能保證有機肥逐漸克服見效慢、針對性差等不足,因此人才引進的制約因素不容小覷。
3 政策建議
本研究將畜禽糞便規模化利用的社會障礙分為市場、政策和技術障礙3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市場的規范化,政策的合理化和技術的適用性等是畜禽糞便規?;眠^程中亟待完善的幾個重要方面?;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以期為畜禽糞便資源的規?;煤娃r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一是健全有關農村環境和農業廢棄物處理的法律體系,形成有效的環境保護約束機制,各級政府充分發揮職能,確保有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和有關政策的落實;二是加強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例如提高有機肥的行業準入標準,對有機肥市場進行監督和調控,形成完善的畜禽糞便規模化處理的獎懲機制等;三是政府應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財政扶持,建立用于規?;B殖場畜禽糞便處理的專項補貼,制定科學合理的補貼方案,并積極實行補貼政策;四是合理規劃農村發展布局,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五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戶、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當地政府加強引導,發揮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
4 參考文獻
[1] 秦翠蘭,王磊元,劉飛,等.畜禽糞便生物質資源利用的現狀與展望[J].農機化研究,2015,36(6):234-238.
[2] 林啟才,杜利勞,張振文.陜西省畜禽養殖業污染成因及防治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4,61(6):56-58.
[3] 文凌.陜西省畜禽養殖污染調查及環境監管[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4] 朱建春,李榮華,楊香云,等.陜西畜禽糞便的時空分布、氮磷負荷及利用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2,33(12):117-121.
[5] 仇煥廣,嚴健標,蔡亞慶,等.我國專業畜禽養殖的污染排放與治理對策分析:基于五省調查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5):29-35.
[6] 劉濤,郭世榮,孫朋朋,等.江蘇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13):217-219.
[7] 韋佳培.資源性農業廢棄物的經濟價值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8] 馮天忠.畜牧養殖中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8):229.
[9] 查良玉,李毅念,王兆燁,等.秸稈機械集中溝埋還田的經濟效益分析[J].浙江農業學報,2015,27(3):467-476.
一、金融建設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目前,制約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資金,而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中不僅發揮著資金配置的作用,而且還為農村的企業農戶提供投資和中介服務。因此金融建設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新農村下的農業產業化對農村金融的需求
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產業化是重要的內容。而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實質上是農村資源如勞動力、生產力、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及其他生產資源在各產業之間的重新組合,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就是物資運動的過程。一般來說,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原有的資金被物資所占用,因此,開始調整需要啟動資金。如發展“一優雙高”農業需要引進技術、購置優良品種;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建立農產品加工廠,需要購買設備,聘請技術人才;開辦農產品批發市場,需要市場基礎建設和流動資金。這些資金的來源,首先是企業籌集自有資金,但數額一般較少,因此需要農村金融部門的貸款支持。同時農業企業化過程中,首先要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的資本邊際生產率高于單個農戶的資本邊際生產率,其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大大增加。而許多有發展前景的龍頭項目受資金制約不能上馬,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業產業結構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很大程度下就取決于資金的分配規模和增長速度。
2、新農村下的農村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對農村金融的需求
我國進行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是其重要的目標,而以上這些都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國鄉鎮企業從一開始就得到農村金融的信貸扶持。當時,許多鄉鎮企業幾乎沒有資本金,也沒有擔保,從金融機構取得的都是信用貸款。企業利用銀行資金建筑廠房、購置設備,買進原料。銀行還為這些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和資金結算服務,使得鄉鎮企業能夠迅速成長,有些還成長為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公司。很顯然,沒有農村金融的資金投入,鄉鎮企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目前,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鄉鎮企業需要二次創業,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走規?;l展的路子,由分散走向集中,以獲得規模效益,這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鄉鎮企業要適應市場化、國際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必領改制和升級,投資主體要多元化和股份化,企業發展要集團化和集約化,這些都要以資本為紐帶來完成。
此外農村小城鎮建設也拉動金融需求。在公用項目投資領域,水利、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在農村原本不完善,農村城鎮化對這些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設現代化的小城鎮,必須在較長時間內,大量地、集中地投放資金。小城鎮建設還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二、三產業將不斷增加,逐步取代農業現在的主導地位。還有隨著農民進駐小城鎮,將會拉動房地產、鄉鎮企業、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會從無到有,迅速發展,這些也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持和服務。
3、新農村下的農民需要更多的農村金融服務
新農村下的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金融服務。一是農民生產要購買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具和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一部分資金可自行解決,還有一大部分需要向金融機構借款。二是農民為擴大生產、改良土壤、發展林業、養殖業乃至個體經商都需要購買大量配套生產資料,這就需要前期資金投入。三是農民生活中蓋房、成親、甚至是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缺錢,以前主要依靠民間親戚借貸,要逐步轉向依靠農村金融提供消費貸款。這項業務發展迅速,是農村個人貸款的主要形式,能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拉動農村消費市場。
總之,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民迫切需要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完善和優質的金融服務,而農村金融作用發揮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二、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建設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顯露出與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特別是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的退出、農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縮及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的滯后,使得我國農村金融整體功能受到削弱,農村金融體系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制約了了農村經濟發展。
1、農村信用社支農作用不夠
隨著國有銀行信貸支農功能和業務的委縮,信貸支農的重任落在了農村信用社身上。農村信用社以服務和支持“三農”為宗旨,但農村信用社由于長期的超負荷經營,積累的困難和問題較多,加上農村信貸經營邊際業務成本高,使農村信用社發展受到很大制約,支農明顯不夠。
一是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抗風險能力較差。這幾年農信社承擔了我國農村經濟金融變遷的部分經濟成本、政治成本和社會穩定成本。如承擔了支持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性貸款;農村保值儲蓄貼補掛帳,清理整頓信托公司、農村基金會、農村儲金會以及城市信用社過程中投入的巨額風險資產;行社脫鉤時轉入的不良資產;對國有銀行實施資產剝離和債轉股所引發的新一輪逃廢債的改革成本;以及由于地方政府長期行政干預造成的資產損失等等,沉重的歷史包袱嚴重削弱了農信社的抗風險能力。
二是以合作制為基礎的農信社在市場競爭中明顯存在體制上的劣勢。主要表現在:(1)資本實力和經營規模難以擴大。在合作制下.社員分散造成資本實力弱小,社員可自由入社和退社,這就使得農信社增資擴股困難,資木實力和經營規模不能擴大。(2)服務對象受制約。按照我國政策規定,其貸款應優先滿足種養業和農戶生產資金需要.資金有余,再支持非社員和農村其他產業。這樣就把各類經營機制靈活、經營業績良好的非農工商企業排除在貸款范圍之外。(3)服務功能有限。農村信用社業務范圍和業務品種受到限制,不具有現代銀行的全部功能,尤其不能適應規模較大的工商企業、外資企業對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的需要。
三是信貸管理體制僵化,籌資能力較差,市場創新能力不足。信貸管理體制僵化以及信貸資金長期供不應求,加之職工素質普遍偏低,金融經濟理論知識缺乏,使得農村信用社缺乏主動開發市場的壓力、動力和能力。在吸收存款方而.農村信用社一直未能建立起自身的聯行清算系統.電算化建設滯后.資金匯兌與結算遲緩,使得存款業務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在發放貸款方而,農村信用社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更是暴露無遺,不少貸款方式、種類己明顯不能滿足農村市場發展的需要。
2、農業發展銀行支農能力不足
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專門從事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的機構,一般地政策性金融并不以贏利為目標,主要是對商業性金融起引導和補充作用,其資金投放領域主要是那些符合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和區域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具有較好社會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項日。近年來農業發展銀行根據國務院的決策,主要從事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管理業務。在有效保護農民利益、確保農業增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為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隨著糧棉購銷市場化進程加快,糧棉流通領域政策性經營空間縮小,農業發展銀行糧棉收購貸款業務量出現大幅下降。而且由于政策性以及自身體制性原因,農發行不良貸款比例較高,信貸資產質量問題比較突出。這些都直接影響農發行繼續向農業投入政策性資金的能力。
首先,農發行成立初期,全部信貸資產是由商業銀行劃轉過來的,一開始就承接了一些不良資產。加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農發行的業務由商業銀行,由于道德風險的存在,使農發行不良資產繼續增加。
其次,長期以來,糧棉企業執行國家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棉)政策,由于各級政府確定的保護價一般都高于市場價,致使糧食企業形成了大量的高價位糧食庫存,貸款無法從物質形態轉為貨幣形態,資金無法實現良性循環和增值。
再次,農發行自身經營機制不完善,部分干部員工對政策性銀行的立行宗旨、職能認識不清,對加強收購資金管理和實現封閉運行任務不夠重視,未能真正建立保本微利的經營機制,也沒有建立健全完備的貸款質量監控和風險防范制度。
三、新農村建設環境下金融建設的主要對策
新農村建設戰略確定后,必將會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建設。一是財政轉移支付和國債資金將大量投向農村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農村教育和生態建設;二是受農村經濟發展預期“利好”以及農村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城市和東部投資邊際效益的不斷下降的影響,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到農村找出路。因而,金融機構應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實行信貸資金的戰略性轉移,積極支持新農村搞建設。
一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建,一方面必須調整現有金融交叉的結構,對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農村合作金融重新進行功能定位和調整,建立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根抓實際情況,引導和發展民間金融,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夠有效發揮補充和輔助作用。
二是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網點的利學合理布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F有金融機構應具有長遠和戰略眼光,不能一味收縮,而是有選
擇性地、有針對性地適度擴張人員和網點,把金融觸角延伸到小城鎮和村落。同時,要加大創新金融產品力度,不斷滿足“新農民”日益豐富的金融需求。
一 普洱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普洱是一個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具有森林資源、熱區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和緊臨東南亞諸國的五大區位優勢。全市轄9縣1區,土地面積4.5萬平方公里,山區占98%,總人口259萬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建設和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堅持以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切實貫徹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政策規定,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得到快速發展。截止2010年末,規模以上龍頭企業49個,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3個,形成了以茶葉、蠶桑、煙草、核桃、咖啡、橡膠、蔗糖、松脂為主的綠色生態特色產業,以天津天士力集團、云景林紙、景谷林業、林達木業、瀾滄景邁古茶公司、龍生集團、普洱茶集團、牛洛河茶廠、農墾橡膠集團公司、孟連昌裕公司、佳浩繭絲(集團)公司、云南愛伲農牧集團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綠色生態特色農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速傳統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示范作用。
(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
普洱市堅持通過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形成了“政府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廣泛參與,社會化服務管理”的發展模式。截止2010年末,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型172個,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5個,500萬元以上的49個。帶動生產基地的種植基地面積324.5萬畝,牲畜飼養量1.1萬頭,實現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值33.8億元,占全市農業產業化固定資產總值的92.3%,帶動農戶44.1萬戶,實現銷售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22.3%,凈利潤達1.7億元,創匯0.05億元,上繳稅金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15.3%、62.9%。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快速崛起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了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10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實現農業增加值73.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456元,比上年增長13.8%。
(二)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在抓好農業基礎產業,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大對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力度,積極落實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2010年,全市財政扶持龍頭企業資金0.24億元,稅收減免額(不含出口退稅)0.8億元,同比增加0.5億元,增長1.6倍。企業投入農產品原料基地1.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0.4億元,農民培訓0.03億元,其他0.9億元。據調查,佳浩集團公司,云南愛伲農牧集團,龍生集團公司,思茅福通(集團)公司等都得到了一定額度的財政貼息及稅收優惠政策,如佳浩集團公司每年都保持在200萬元左右的財政貼息。
二 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及龍頭企業的情況
(一)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農業產業化需要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農業產業化的投入主體。在助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中,人民銀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差別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的作用,積極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投入,各金融機構則充分考慮農業生產周期和企業經營實際,認真落實各項扶農、惠農措施,放寬貸款條件,延長貸款期限,擴大貸款規模,切實為龍頭企業解決項目資金困難問題,金融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截止2010年末,普洱市涉農貸款余額126.7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54.6%,同比增加24.8億元,增長24.3%,其中農村企業貸款、城市企業涉農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8.8%、26.5%。全市38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余額14.4億元,同比增長20.2%,占全市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加額的34.6%,其中省級龍頭企業貸款余額8.2億元,同比增長33.7%,市級龍頭企業貸款6.2億元,同比增長29.2%。貸款重點支持了龍生茶葉集團,愛伲農牧、云南大唐漢方制藥、北歸咖啡,佳浩集團、景谷林紙、林業等一大批農業龍頭骨干企業。
(二)貸款支持龍頭企業,實現了企業農戶“雙贏”的局面
普洱市金融部門貸款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推動了農民增收。2010年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實現資產總值22.4億元,銷售收入達1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5億元,并通過合同關系、股份合作制及其他等經營方式,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增加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456元,比上年增長13.8%。以某集團繭絲綢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屬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銀行的大力扶持下,貸款逐年增加,2010年貸款余額0.62億元,同比增加0.37億元,增長1.5倍,該公司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依靠科技,擴面提質,建設優質桑園、大力開拓市場、品牌宣傳、建立營銷網絡等一系列的措施及辦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2010年該集團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3億元,同比增加2107萬元,增長11.2%,稅后利潤1641萬元,實現了扭虧增盈。
(三)農村金融服務產品不斷更新
除了傳統的貸款業務外,普洱市金融部門還為規模經營較大的公司辦理了保理、票據貼現等新的金融業務,如思茅福通(集團)公司、大唐漢方制約公司,景東恒東糖業和孟連昌裕糖業公司等分別辦理過保理、票據貼現業務,同時積極為龍頭企業提供企業網銀、投行,現代支付結算、銀企轉賬等金融業務。
(四)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完善
在普洱市委、市政府和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富滇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一批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得到迅速發展,截止2010年末,
全市新增金融機構網點8個,其中農信社5個,郵儲銀行2個,富滇銀行1個,已開業小額貸款公司10家。郵儲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作為農村金融改革的新興機構,成為農村金融市場新的主力軍。
三、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風險相對較高,影響了對金融部門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投入
由于受農業生產周期和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較大,產出和受益的不確定性使農業貸款承受了較高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對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的有效投入。2010年末,金融部門投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個)貸款余額為14.4億元,僅占全市農業企業貸款余額69.3億元的20.8%。投人不足和較為分散的貸款方式,使普洱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緩慢。在全市現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中,以小型企業居多,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實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少,2010年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只有5個。
(二)擔保、抵質押不足。影響了金融部門對農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投入
當前農業龍頭企業獲得貸款難重要原因是沒有足額、有效的抵質押擔保,加之有的企業發展時間短,資本積累不夠,大部分企業地處農村或靠近農村,其資產評估價值低、升值慢,可用于抵押擔保的有效資產不足,加上擔保公司規模小,能夠提供的擔保額度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銀行信貸資金投入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以咖啡原料收購為列,每年12月至次年的6月份期間是咖啡收購季節,資金需求量大,頻度快,更需要金融機構貸款支持,可提供的質押物一般為收購原材料和產成品,不易保管、價值變動頻繁,不適宜質押。因此,在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需要抵質押時,很難提供足值、有效的抵質押物。
(三)企業信用等級下降,影響銀行信貸資金投入
一些成長性比較好的龍頭企業因企業信用等級下降影響信貸資金注入使企業開工不足。以某上市公司為列,該公司主要從事林化產品加工、人造板制造、集裝箱地板生產、原木、鋸材、及其他木制品生產經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資金周轉非常困難,為了減少資金占壓過大,該公司對林化產品加工大幅度壓縮,2010年林化產品銷售收入0.3億元,同比減少0.57億元,減幅65.2%(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期間一直未生產林化產品加工)。由于該公司效益差,銀行對其貸款較為謹慎,目前已將該公司列為四級客戶,其授信額度及信用等級都有所下調。2010年,公司貸款余額2.4億元,同比減少0.2億元,今年公司將有2000萬元的長期貸款到期,公司面臨的資金壓力加大。另一家茶葉集團公司也因沒有按期歸還貸款利息,不良記錄被記入征信系統,導致信用等級及授信額度下降。
(四)貸款期限與生長周期不匹配,利率偏高,融資成本增加,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需要
據調查,銀行貸款期限一般多以一年期為主,企業有效使用期短,給企業償還貸款帶來困難,也不能滿足企業生產周期對資金的需求,如桉樹生長周期長,從種植到砍伐需要5 6年的時間,而中長期貸款占比少,貸款期限與桉樹生長周期之間的矛盾,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歸還銀行貸款。在利率定價上(限普洱市內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從調查部分龍頭企業看,僅農發行執行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商業銀行上浮20%~40%,農村信用社上浮20%~50%,少部分在10~15%,龍頭企業普遍認為利率偏高,這與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政策相悖。
(五)基層的農村金融組織、功能不健全,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經營多層次的金融服務要求
目前,以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為主的基層農村金融體系提供的信貸品種不外乎質押、抵押、保證、信用和貼現等傳統的信貸品種,存在著金融產品單一、服務手段簡單、利率上浮過高等問題,農村信用社主要以小額生產性流動資金貸款為主,難以對農業產業化升級提供有效支持,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服務功能也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需要,這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不相適應。調查發現,金融部門對龍頭企業金融政策指導、相關金融知識以及適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金融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夠,而且也沒有切實針對龍頭企業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方案。
四、對金融支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金融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由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龍頭企業底子薄、發展時間短、工藝技術相對經濟發達地區落后,再加上地理位置的限制,導致運輸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弱的情況,金融部門要認真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進一步認識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對振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大信貸資金投入。二是金融部門要根據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狀況和特點,在金融網點的設置、金融服務產品創新、金融結算方式、現金供應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盡量滿足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龍頭企業的金融發展要求,努力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積極搭建龍頭企業融資渠道合作平臺,建立銀企融資協商長效機制
建立農業龍頭企業資金需求及重大項目信息收集制度,搭建龍頭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平臺,促進銀企雙方信息互聯互通和融資供需對接,通過舉辦銀企對接會和網上金融超市等活動,開展多形式、多層面的銀企對接,互通企業經營、融資狀況和金融產品、信貸流程等信息,提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效率,切實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問題。其次是培植具有融資互助功能的農業專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吸納部分自愿入社的農民、農產品經紀人、其他加工企業,成立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成員之間進行資金調劑。
(三)加大對龍頭企業授信業務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
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扶持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議各金融機構按照現行信貸制度對省、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評級和授信,在用信時適當降低信用評級準入門檻,對資信好的龍頭企業要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對能發揮產業優勢、具有發展前景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信貸資金上給予優先安排,對基本面和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龍頭企業,應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信用良好的龍頭企業和農戶以及由信用擔保機構提供連帶責任的龍頭企業貸款給予利率優惠,并根據企業生產周期和貸款用途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在貸款定價上,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一定的優惠利率。擔保機構要切實降低龍頭企業和農戶融資擔保費率,達到覆蓋低信用等級農業小龍頭企業信貸風險的目的,又可降低企業的貸款成本,努力提高扶貧貸款資金使用效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在金融產品的研發,要針對龍頭企業和農戶金融服務需求
的特點,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創新適合農業龍頭企業的金融產品,如季節性收購貸款、化肥收儲貸款等。開發專門的龍頭企業貸款、貿易融資、貼現、保理、貸款承諾、保證、信用證、票據承兌等表內外授信和金融業務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發展保單、倉單等質押貸款,推廣林權、商標權、知識產權、股權、保函、出口退稅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大力推廣農戶種植養殖業訂單貸款、“公司+農戶”貸款等。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協會+農戶”的農村專業合作模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活力。
(四)積極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改善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
加快推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青年示范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評價為切人點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各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應依據信用評價結果對農村經濟主體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健全龍頭企業和農戶誠信評價、信息披露制度,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戶誠實經營,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和農戶信用紅黑名單制度。依法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切實維護金融債權,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五)建立農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農業龍頭企業
建議政府管理部門設立信貸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將財政支農資金中的部分納入專項基金管理范圍,對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獎補或稅收優惠政策。為了鼓勵和引導各金融部門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一是對銀行發放的農業產業化貸款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有效降低銀行支農信貸風險和成本;二是對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金融部門按扶持的力度給予一定額度的稅賦減免,三是對農業龍頭企業貸款提供保證的擔保機構,由國家補貼正常擔保收費之外的部分,或按照所收擔保費的一定比例進行直接補貼,提高擔保機構為省、市級龍頭企業的貸款擔保的積極性。這樣,能夠充分調動金融部門發放農業產業化貸款和為龍頭企業貸款擔保的積極性,形成政府、銀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金供求三方共贏的局面。
(六)積極引導保險部門加大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
根據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發展的特點,鼓勵保險部門深入研究、大膽探索,開辦適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發展需求的保險險種,擴大保險范圍,努力降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生產的風險,營造一個良好的信貸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