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宣傳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培育具有時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腐敗行為的土壤。道德重建需要中國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社會關系的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建立國際新秩序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具有5000多年非常燦爛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上至今沒有割斷過的古代文明。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特征。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系之龐大,持續期之長,生命力之強,影響面之廣,舉世罕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等諸方面的總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社會意識的重要內容,是一種以維護祖國民族利益為標志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文明和覺悟的集中表現,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如古代的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的愛國主義美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就產生了強大的、催人奮進的精神動力作用。
2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通過視覺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近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們的傳統文化倍受冷漠,社會人情冷淡,對于先前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淡忘,所以,我們有必要喚醒年青一代人的思想意識,對于本民族的文化價值予以肯定。這樣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在以科技為必要前提下,采取了運用專業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表現方式傳播弘揚傳統文化,即傳統文化精髓在視覺藝術中的推廣。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滲入到當代視覺藝術中,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理念注入新鮮的血液。我們通過對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道德缺失進行調查整理,通過自己的理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電腦軟件進行動畫制作,結合現代的科技手段,融合傳統的元素進行設計,根據現代社會的道德需求,弘揚道德精神,總結出個人美德,家庭美德,處事美德;個人美德體現在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家庭體現在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處事美德體現在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都是需要弘揚的,在當今社會有許多的人們忽視了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在運用現代人們能接受的方式宣傳和弘揚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做到找出榜樣事例,予以弘揚,結合動畫效果進行故事編排,再以感動中國的人物為主要宣傳內容,做出大家都認可的道德模范形象,以動畫短片的方式進行宣傳。通過不同的視角去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全方位的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演繹,更是對現代藝術的全新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宣傳統文化,是一種創新實踐。在視覺創意表現,弘揚民族文化。
3中國傳統元素在視覺藝術作品中建立本民族特色
要想創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元素有國際水準的視覺藝術設計作品,需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認真研究、挖掘、重新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結合現代思維方式,運用獨到的審美觀點和看法提升藝術設計品格,豐富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創作語言,創造出具有新文化形態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運用中國傳統的元素與現代科技網絡軟件相結合,現在中國傳統的元素,例如圖案,色彩,書法等都在平面設計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并創造出一種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作品風格,在這種趨勢下,民族文化精神也同樣需要貫徹到當代視覺藝術中,以動態的方式呈現給人們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同時又讓人們在精神道的方面得到熏陶和啟發。通過這種符合于現代人們的觀賞方式,因為當代的網絡視頻、城市大屏幕播放十分盛行,所以要采用這種視頻動畫制作的方法宣傳和弘揚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使人們對于民族文化更加熱愛,更加親切。當今世界是一個高度現代化、信息化的社會,隨之而來的是新文化、新思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沖擊。傳統文化顯現出的獨特魅力,正是現代視覺傳達藝術所需要尋找的源頭,不管外來的文化有多誘人,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忘了我們本國的優良傳統,這是民族的根,更是民族的魂。然而這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要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傳播給大眾,這使我們更加認識到中國的現代視覺藝術應立足于本國傳統,面對設計全球化的浪潮,每一位現代視覺設計師都應發揮自己的力量,使我國現代平面設計藝術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推動其走向國際化,是歷史交給我們新一代設計師的偉大使命。
4運用視覺藝術傳承民族文化的現實意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時空的不朽價值。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沖擊著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沖擊著人們早已習慣的文化信仰。為了解奉賢區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及城鄉居民傳統文化意識,根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要求,奉賢調查隊于XX年5月對此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在全區范圍內共抽取了10個行政村(居)委,按照隨機等距抽樣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戶城鄉居民家庭作為本次專題調查的調查樣本,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各100個;樣本男女性別比例為91:109;年齡段以26歲至45歲、56歲至65歲年齡段為主。
本次調查以入戶開展問卷調查為主,問卷共24個問題,涉及市民文化活動現狀、市民傳統文化意識現狀、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情況及現狀評價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其中,第三題到第十四題涉及市民傳統文化意識。
二、當前我區城鄉居民傳統文化意識現狀及特征
1、電視廣播、網絡媒體是市民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
調查顯示,從調查對象整體來看,電視廣播、網絡媒體及口口相傳是居民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徑。200位調查對象中,有63人選擇電視廣播、46人選擇網絡媒體及44人選擇口口相傳,占比分別為31.5%、23%及22%;僅有48人選擇書籍和報刊雜志、學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聯網使用情況受年齡影響較明顯,46歲以上被訪者表示以廣播電視、口口相傳及書籍報刊雜志為主要途徑。
2、近半數調查對象認為傳統文化對自己影響較大
當問及“自己的工作生活、為人處世方式和思想意識等方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程度”時,在200名調查對象中,有67人選擇影響較大,31人選擇影響很大,占比分別為33.5%及15.5%。分別還有76人、19人及7人選擇一般、影響不大及沒有影響。
數據顯示,年齡越大,受傳統文化影響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歲及以下調查對象中,僅1人選擇影響很大,占8.3%;52名26-35歲調查對象中有8人選擇影響很大,占15.4%;96名36-55歲調查對象中有13人選擇影響很大,占13.5%;27名56-65歲調查對象中有5人選擇影響很大,占18.5%;13名66歲以上調查對象中有4人選擇影響很大,占30.8%。
3、是否選擇以一定方式過節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狀況影響較大,洋節日則更受年輕人追捧
春節毫無疑問是最受重視的傳統節日。數據顯示,200名調查對象中,197人表示對春節比較重視并且會用一定方式度過。
而慶祝其他傳統節日則受法定假期影響較大,有151人表示會慶祝中秋節,占75.5%;有149人表示會采取一定方式度過清明節,占74.5%;但有些未設定法定假期的傳統節日,如重陽節,僅65人選擇,占32.5%;臘八節,僅6人選擇,占3%;七夕,僅21人選擇,占10.5%。
從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對節日的重視程度也越高(如圖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費的節日,如傳統節日七夕、中秋節等;還有一些洋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等。
圖1: 各個收入水平調查對象選擇過節的占比情況(單位:元)
同時,受西方文化影響,圣誕節、情人節等更受年輕人的追捧。數據顯示,64名35歲及以下的調查對象中,有20人表示會過圣誕節,占31.3%;有18人表示會過情人節,占28.1%;而136名36歲以上調查對象中,僅17人表示會過圣誕節,占12.5%;僅11人表示會過情人節,占8.1%。
4、對傳統思想及論述的認同度較高,但傳統著作精讀率偏低
據調查, 200名調查對象對一些傳統思想及論述的認同度較高。有143人及45人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占67.5%、23%。
200名調查對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響,對一些中國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讀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讀過(如圖2)。從調查對象整體情況看,在問卷所列名著中,精讀率最高的三本中國傳統名著是《水滸傳》、《三國演義》及《西游記》,精讀率分別為16%、14%及12%;精讀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及《傲慢與偏見》,精讀率分別為10.5%、9%及7%。
從文化程度細分來看,本科及以上調查對象對中西方名著的精讀率相對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調查對象對中國傳統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及《紅樓夢》)的精讀率分別為35.6%、35.6%、28.9%及24.4%。
圖2: 各文化程度調查對象對中國傳統四大名著的精讀率
三、增強市民傳統文化意識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工作,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同于技術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單是課程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市民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文化的營造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完成,如廣播、報紙、社區宣傳欄、橫幅、草坪中的警語等,讓市民在一點一滴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社區活動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環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區應大力組織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區活動,如講座、征文、演講等,在這些活動中,市民既是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這些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中,市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將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育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文化育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形式相對單一提到傳統文化教育,有人理解就是穿漢服或者誦讀國學,這種認識太過狹隘。兒女能不能給父母洗腳呢?肯定是能的,但是給父母洗腳更能培養學生對“孝”的認識嗎?或者說“孝”就只有洗腳這類行為表現嗎?我想這就是將“孝”文化的內容窄化了。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念,與學生生活結合,創造更為廣闊的教育場域。2.學生缺乏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歷經時代變遷最終沉淀下來的文化精髓,蘊含著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所以,實踐是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比如學習中國結制作、書法藝術等文化精華,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但是當前文化育人中明顯缺乏實踐機會。3.缺乏現代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育人,并不意味著事事泥古、回歸古代,而是應該古為今用,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充分理解學習之后,用以指導現代化建設和學生新思維的養成,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思政素養。但是在當前的文化育人中,不少人缺乏這種現代化意識,教師教學傳統文化時停留在學習古代文化的層面或者簡單附著于愛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層面,缺乏與國家發展新時期結合的內容,使得其文化育人的作用被削弱。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育人中的促進途徑
1.加強宣傳教育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工作,要讓學生從學習層面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性,確保相關宣傳報道能夠自上而下被宣傳和執行到位,讓學生能夠對于傳統文化的留存保持危機意識。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優美的校園育人環境,體現了一個學校文化的積淀和底蘊,不僅能對學生學習、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調劑作用,而且對學生規范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在校園圍墻上設計制作關于傳統戲曲的宣傳版面和關于文字演變的宣傳版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2.改進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中,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和第11課《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圍繞家鄉的風俗和民間藝術講述家鄉的傳統文化,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優良風俗和令人驕傲的民間藝術,為家鄉的傳統文化自豪,從而保護、繼承、發展家鄉的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開展這兩課的教學,教師可以課前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關于“風俗”和“民間藝術”的調查,設計探究單,指向課堂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為課堂互動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學生在活動“成長風俗談”中講出生風俗、滿月風俗,并用圖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喜蛋、胎毛筆等。這些互動可以讓學生了解當地和成長相關的風俗,明白這些風俗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愿,是“愛幼”的體現。3.加強學生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要避免單純的說教,應以學生為主,調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課后拓展等環節,在各類活動中通過切身體驗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并自覺將其傳承下去。例如,在講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15課第三課時《大家一起過春節》時,我們可以積極營造節日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年味兒。我們可以把課本上的“提問環節”變成“展示環節”,讓孩子們回家搜集有關春節的習俗,并親自動手做一做,來到課堂上展示。有些學生發揮自己的書法特長,親手書寫春聯;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嘗試著自己包餃子;還有一些學生發揮美術特長,巧手制作出形狀各異的燈籠……大家把自己動手實踐的場景拍成照片帶到課堂進行展示,并分享自己對于年味兒的體會,進一步增強了對春節的理解與認識。4.豐富教學手段傳統思政教學多以說教為主,老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乏味,因此要增強教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可以多采用小品、視頻教學、情景模擬、辯論賽、小組討論、學生表演等形式。這些教學形式一方面增強了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綜上所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是我國文化自信建設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學生思政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盡管還存在著不足,但是只要加強宣傳教育、改變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實踐、增強教學的豐富性,就能夠有效提升文化育人的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趙曉蕾 單位:許昌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關鍵詞:學生活動;載體;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發揮學生自我教育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理想人格、增強文化自覺自信。
一、做好頂層設計是激發學生活動教育功能的源動力
(一)建立長效機制,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常態化”學校頂層應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長期規劃,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學校校訓、校風、學風、教風、師德等具有學校鮮明特色的文化精神結合起來,凝聚文化共識,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建立宣傳學習長期機制,使之成為學校師生行為舉止的指導思想,加速文化精神從外化到內化的轉變過程,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二)調整培養方案,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法化”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前提和基礎,應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法化”,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為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學生活動奠定基礎。(三)充足經費支持,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經費支持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的前提,學校應結合實際,劃撥專項經費,制定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真正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活動之中,落到實處。
二、學校各部門協同合作是以學生活動為載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保障
(一)學生管理部門應加強學生活動的管理和指導首先,應對學生活動進行嚴格把關和引導。學生組織是學生各項活動開展的主體,學生管理部門作為學生組織的管理和指導者,應對學生活動進行宏觀把控和微觀指導,尤其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更應嚴格把關,從內容、形式和規模上充分論證,避免活動流于形式,既浪費了人財物,又沒有實效。其次,應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類學生活動搭建平臺。主要是按照省、市相關機構部門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安排,有計劃的指導學生組織、社團開展活動。第三,應積極協調各部門,為學生活動開展提供保障。主要是就活動開展中遇到的宣傳、場地、經費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解決,確?;顒禹樌_展。(二)各院系應重點做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是高校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尤其以愛國主義教育、紅色革命教育為多。首先,各院系應設計好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可以一個主題多個內容,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結合起來。其次,要提高暑期社會實踐的實際效果。暑期社會實踐不應走馬觀花,無論是企業走訪參觀,還是義務支教,應該實實在在的做些事情,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三)各部門應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學生活動的開展涉及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為保障學生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育功能的實現,各部門應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學生活動開展保駕護航。
三、學生活動設計與實現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認同首先,中國的傳統節日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其特定的文化內涵是獨具特色的文化財富,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應以傳統節日為線,將家國情懷教育、關愛社會教育和理想人格教育結合起來。其次,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儒墨道法兵,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人處事之道、修身養性之法等皆可從中獲取,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第三,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精神食糧。物欲橫流的社會,對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的繼承和發揚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最鮮活的例子,也最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二)靈活學生活動形式,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效首先,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友情教育等,采取專家講座、革命圣地走訪、團日活動、愛心捐贈、支教幫扶、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在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素養。其次,可通過書法比賽、經典誦讀大賽、古詩詞朗誦大賽、名師講堂等方式,讓大學生在賞析經典著作的同時,把握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從而內化為自我行為約束力。再有,可結合學校實際,尋找機會走出校門,開展志愿活動,使大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百態,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升對傳統文化中精髓的理解。(三)學生活動設計貼近大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參與度首先,學生活動的主題和設計構想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衣食住行,以大學生的關注點為切入點,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升華,設定主題。其次,活動環節的設計要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有針對性、實操性,不得一味追求規模、現場效果、外在形式,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第三,要做好活動宣傳,基于高校學生人數較多,住宿較為分散,管理主要以院系各自管理為主,學生活動的宣傳則尤為重要。
四、拓寬傳統文化教育渠道,占領網絡陣地
關鍵詞:廣告 民族文化 融合
從廣告對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而言及從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影響程度來看,現代廣告更具有相對獨立的文化形態并因此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現象,即廣告文化,可以說廣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說是一個民族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它指的是 一個民族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所形成的民族語言、生活樣式、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聯系的世界觀、價值觀。做為一種特殊的時代文明,廣告不僅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的經濟社會、文化社會、乃至政治社會也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價值觀。無庸質疑廣告文化是一種民族文化,一種社會文化。廣告的傳播過程就是一個人們共享社會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價值觀念不斷被傳送、強化和公眾接受社會文化教化的過程。實踐證明:廣告文化是一種強有力的經濟文化或是企業文化。
任何企業文化總是與該民族的文化存在著一種割舍不斷的血緣關系,它總是附著于民族文化的機體之上。盡管當今經濟呈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但文化卻是多元化的,每個民族的文化因其獨特而各具存在的價值。中國企業文化是在當代經濟管理領域中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是一種與民族文化血肉相聯的文化模式。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廣告在推銷商品傳播廣告信息追求商業利潤之時也展示著時代文明、民族文化,這種帶著明顯的時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廣告文化,對人們起著“潛移默化”的功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戰中,廣告作為競爭策略和武器在繁榮市場經濟,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對待與利用這一豐厚的寶貴財富則是現代企業、現代廣告人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由此可見,成功的廣告作品應做好“文化”這道大餐,如何找到廣告創意與傳統文化內涵的契合點是關鍵。筆者就此進行初步探討。
將傳統民族文化融入現代廣告中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廣告人要善加利用,廣告創意如果能從商品世界深入到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中,為廣告灌注積極的文化內涵,構建新的價值取向,實施合理的廣告策略,顯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沉淀下來的最為可貴、理當珍視的東西。在漫長的5000年中華民族文明文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信仰模式和審美趣味已漸漸深入國人的頭腦。成功的廣告往往蘊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同時也是時代進步文化的一面鏡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比如傳統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義守信、愛國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現仁者情懷的“以人為本”“厚德載物”等觀念浸潤歷代有識之士;表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家國同構”“尊老愛幼”成為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這些傳統文化的價值核心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我們在傳播商品信息的同時,應弘揚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在廣告中的滲透改變了廣告單純的經濟社會產物的角色,在很多廣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體現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是商業行為的基本要求,不少廣告將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國著名作家賽繆爾·約翰遜曾說:“承諾,實實在在的承諾,是廣告的靈魂”;中國哲學思想總體上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終極境界,中國人對自然抱著一份相親相融的親近感情,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因此,在中國廣告中往往以自然為表現主體,將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達到主客體交融來展現一種深層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廣告“揚子天地,揚子電器”(揚子電器),“天上彩虹,人間長虹”“太陽更紅,長虹更新”(長虹電視機),“當太陽升起的 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太陽神品牌),這些廣告立意高遠,氣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闡釋,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則成功的廣告從策劃到創作,不僅要研究商品、服務,更要對廣告訴求的中心——人認真研究,給廣告注入感情與愛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潤中接受廣告,以沖淡過于直露的商業目的。中國人講究血緣親情、重情重義,“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自然成為廠家和廣告主特別青睞的訴求方式,這也凸現了國內廣告的一個重要創作特性即講究感性訴求或情感訴求。在食品、洗滌用品、廚具、保健品、家具、藥品等宣傳中,以情感取勝的成功范例數不勝數。這類廣告訴求主題雖不相同,但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運用藝術手段塑造生動可感的形象傳達溫馨健康的人類情感,以引起消費者強烈的情感共鳴。成功的廣告同樣也折射出國人對家庭美滿和睦,國家和平富強,民族團結統一的內心企盼和執著追求,可以說,傳統文化藏在人們的靈魂深處。有些廣告靈活運用文學藝術作品來進行廣告創意,將中國藝術(如繪畫、詩詞、音樂)與廣告設計理念相結合,這樣的典型例子在廣告中隨處可見、信手拈來。比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三九胃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奶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紅豆制衣)、“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酒)、“春來江水綠如蘭”(春蘭空調)、“春眠不覺曉,還是‘藍夢’好” (藍夢席夢思),將商品特性與古典詩詞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將民族性與世界性結合在現代廣告中
綿延不斷、多彩多姿的中國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瑯滿目、門類繁多的藝術品格與風格,蘊含著取之不盡的寶藏,令世界為之驚嘆,也為廣告創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廣告必須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場中,我們要探究廣告作為文化載體的獨特內涵,善于在廣告傳播中融入獨特的中國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商業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傳播,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使廣告宣傳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脫穎而出,還能使中華文化在世界大放異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廣告逐漸從中國走向世界,廣告宣傳則應順應時代潮流,體現跨時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趨勢。有人斷言“人們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趨向統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產品,因而企業可以通過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標準化的主題統一廣告宣傳,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p>
跨國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種族文化的共通與差異給廣告宣傳帶來了更多更廣的創作空間,同時也派生出新的問題:如何將廣告宣傳與當地文化相融。國際品牌可口可樂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賀歲廣告,豐田公司“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樣妙用中國諺語的廣告語,都深深打動中國消費者的心。因此,在國際廣告傳播中,我們要增強自己的跨文化傳播能力。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意識等,許多廣告以此為創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異。從一些國際品牌的廣告宣傳中可受到有益的啟發。
可口可樂公司的廣告主題詞為“無法抓住那種感覺”,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樂”,在意大利改為“獨一無二的感覺”,在智利則改為“生活的感受”,強調個人的情感體驗與細膩感觸。由此可見,廣告必須了解并反映當地的文化,廣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帶有社會文化的時代痕跡。廣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向。
廣告主在進行這樣的廣告策劃時,首先應明確文化的共通與差異,其次找出共通之處,保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都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廣告信息和傳播方式,最后根據文化的差異與廣告傳播的內容和方式進行適當的修正。美國萬寶路在中國的新春賀喜電視廣告就緊扣中國人追求喜慶圓滿的審美情趣,整個廣告紅黃兩色鮮明喜慶、鑼鼓喧騰,以勾畫出大喜、大慶、大團圓的熱烈氣氛,符合中國人的特定心理,對中國受眾產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力。麥當勞在春節期間的廣告也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不僅有很多春聯福字,還有鞭炮、舞獅等等。這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對外來品牌的影響,這種外國品牌穿上中國外衣的例子,在中國的廣告市場上也是越來越多。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廣告文化在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吸收與融合。
(一)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1.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由于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多種價值觀并存。面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多方面誘惑,很多大學生都信仰迷失,價值取向扭曲,不思進取。這些都需要通過傳統文化以內省的方式喚醒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提升成長進步的內動力。2.是實現大學文化傳承功能的需要通常,人們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作為大學的三大功能,但是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又增加了“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在當前社會整體對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不濃的形勢下,推進傳統文化進高校,不僅能給思政工作帶來新思路,提供新養料,也是宣傳和推廣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
(二)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融合的可行性
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融合,是改善當前工作局面的需要,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可行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與傳統思政教育相比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傳統的思政教育比較僵化、教條,很少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談不上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去學習和接受教育。而傳統文化的育人是生動的,鮮活的??梢酝ㄟ^經典頌讀來凈化心靈,也可以用歷史人物“現身說法”,把思想教育和傳統文化的學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教書和育人的雙豐收。2.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進行融合的知識基礎大學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是社會成員中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較好教育素養的,通過前期的教育已經初步學習和了解了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在有些高校教學計劃中還開設了傳統文化相關的素質文化選修課,這些都為進一步開展傳統文化與90后思政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礎和教育鋪墊。
二、傳統文化融入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路徑分析
如果能與時俱進地把傳統文化融入當前思政工作中,必將改善90后大學生的思政工作現狀,這既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全校學習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
指導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圍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給予學生積極正確的引導,比如在校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等校內媒體宣傳優秀傳統文化,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經常舉辦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班團會、演講比賽等,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融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來,耳濡目染,既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擴大了影響,為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文化基礎。
(二)用傳統文化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思政
理論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兩課”教學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要改變學生目前漠然不投入的聽課狀態,亟需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引入到思政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和教育形式,避免一味的說教、灌輸,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也提倡引經據典,還可開設傳統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等,為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入思政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建設網絡思政工作平臺,抓好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陣地
對于90后大學生而言,騰訊QQ、微博、微信以及社區貼吧等實時聊天交流工具占據了他們大部分時間,互聯網中信息量大,良莠不齊,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必然會受不良思想腐化。要開通輔導員博客,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更新思政教育載體,密切師生聯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化解矛盾。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鼓勵人奮發向上的格言、典故,及時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學好本領,以古圣先賢為榜樣,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結語
關鍵詞:城鎮化;進程;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中國的發展經歷了比較漫長的時期,這中間積累沉淀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我國現代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優秀思想的創造,飲水思源,任何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都應該建立在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之上。城鎮現代化進程與傳統文化并不矛盾,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對立起來的思想觀念是不正確的。因此,在城鎮化大力建設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切實保護傳統文化并加以傳承。
一、城鎮化進程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傳統文化廣義上是指中國人民在各個時期各個民族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優秀的精神財富以及物質財富。傳統文化狹義上是指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特征。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情感的重要橋梁以及精神紐帶,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蘊含著優秀文化審美理念和價值觀念,為中華民族文明的薪火相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大力發展,傳統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精神文化的消亡速度越來越快,筆者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后發現造成這種狀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人們對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不高,單單依靠口頭、行為傳承傳統文化明顯是不夠的;二是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合理、過度開發加快了傳統文化的流失速度;三是大量具有珍貴文化、歷史價值的資料以及實物等都遭到了流失以及毀壞。因此,現實國情要求我們必須結合當下的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以及傳承。
二、城鎮化進程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措施
1、加強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人民大眾既是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也是傳統文化的保護者。政府、學校等部門機構應該在城鎮化進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呼吁全民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中來。只有大家共同參與,共同行動,意識到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意義,才能有效保護并傳承傳統文化??梢岳弥袊膫鹘y節日諸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如“二月二龍抬頭”等,這些活動的舉辦能激發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滿足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需求。還可以采用將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體系之中,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創造有利的人文環境。城鎮是區域內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相比較而言擁有相對先進的條件,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通過社區教育、學校教育、職業崗位教育等方式在影響力所能達到的范圍之內結合城鎮的其他優勢向廣大群眾灌輸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承傳統文化的緊迫性。通過將傳統文化納入教材中,讓傳統文化隨著課堂、校園、教師等進入新一代學生的心中。學生是傳統文化最主要的保護者、接收者和傳承者。通過學校深入宣傳教育、滲透,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了解以及喜愛。利用社區優點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滲透,鼓勵個人、民間團體和企業以個體或者集體的方式參與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開展各式各樣的,能夠展現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來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2、立法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為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提供法律依靠。傳統文化僅僅依靠群眾的意識來保護以及傳承是遠遠不夠的,現實生活中針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法律手段的規范。采用法律措施不僅能有效制止群眾無意識中對傳統文化的破壞,還能為傳統文化的保護提供法律依據,讓傳統文化保護有法可依,在日常生活的落實工作中更加容易。況且傳統文化的保護不是短期行為,需要代代保護、傳承下去,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僅僅依靠應急性措施是不夠的,需要切實的法律法規的制約和保障。因此,立法保護顯得相當重要。立法可以說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的最重要措施,是搶救和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我國頒布了很多針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法,確實起到了良好的保護效果。但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針對傳統文化的破壞行為很多,法律并不能及時規范。因此,健全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落到實處,使得保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傳統文化才能得到更切實的保護以及傳承。
3、加大財政投入,為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提供資金支持。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傳統文化諸如各種文獻資料等的收集、調查、整理、展示、傳承等都需要資金的支持。首先需要國家、政府進行資金投入,也鼓勵個人、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對傳統文化保護以及傳承的積極捐款。這些資金要確保都用在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制定使用制度,鼓勵社會民眾進行監督。針對社會上一些從事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相關人員要給予資金幫助。像一些老年手工藝人,職業無法為日常生活帶來足夠收入,生活非常貧困,傳統的手工技藝得不到傳承。因此,針對這些手工藝人要進行生活補貼,在滿足他們生活需求以及愛好的同時能夠讓他們將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4、重視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合理開發研究。傳統文化是由物質文明遺產與精神文化遺產共同組成的,對精神文化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合理保護與傳承。近幾年由于旅游以及對物質文明的開發研究等,使得以古建筑物等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遭受到了毀滅性地破壞。因此,針對這種情況,不僅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遺產意識以及法律法規的規范,還需要在開發研究物質文明遺產的過程中聘請精通專業理論以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保護物質文明的完整性,避免遭到破壞。針對一些古建筑物由于自然原因諸如風化、日曬雨淋等現象而出現的墻體斑駁影響美觀性以及傳統建筑完整性的情況,為了保護以及傳承傳統文化,我們可以采用將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修葺或者重建,使建筑物既傳承了傳統文化之美,又增加了現代氣息,可謂一舉兩得。
5、重視國際交流合作,借鑒他國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之法。中國的傳統文化既是中國人民引以為傲的精神物質財富,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此,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一個人的力量、方法畢竟是有限的,同樣,擴大到國家之間也一樣,一個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方法也是有限的。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合作、交流的世界,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合作交流,借鑒他國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的成功經驗,服務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保護事業。借鑒他國成功的政策、措施并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對傳統文化進行切實有效地保護以及傳承。
結語:
城鎮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趨勢,而傳統文化的遺失現狀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以主人公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之中來。政府可以通過立法、進行宣傳教育、資金投入支持以及借鑒他國成功經驗等措施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龍梅.論民族旅游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J].學術論壇,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