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1: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確實給商業銀行很多啟示,但是更多的是競爭與挑戰。伴隨著第三方支付不斷在壯大,他的功能也不只限于充當銀行的網關,借著商務電子發展的力量,第三方支付已經能跳過銀行單獨執行一些業務,例如擔當銀行支付中介、交易雙方信用擔保等。所以第三方支付正在不斷地擠占商業銀行在我國支付市場上的份額,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一個不容小覷的勁敵。雖然我國銀行業在發展電子化的過程中已經適當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從缺點中找出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但仍不能阻擋第三方支付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繼續擠占我國銀行業份額的腳步。本文的意義就在于在面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當前發展的形勢,客觀地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的利弊關系,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可行的、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二、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狀
因為近幾年來,在第三方支付的構成中,支付寶一直占有將近一半的份額,所以以支付寶為例來闡述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狀是可行的。
支付寶最初是馬云為淘寶網公司設置的用來解決網絡交易安全的一個功能。只要雙方都開設了支付虛擬賬戶后就可以進行交易,買方在選定商品并支付給支付寶平臺,這時賣方并沒有立即受到貨款而要等到買方進行確認收貨后才可收到由支付寶平臺發來的款項。在交易中,支付寶就相當于一個信任平臺,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起初,網上支付的金額大多數都比較小,對于銀行來說并不用在意這些小業務,所以支持支付寶在網上支付的發展,還能為銀行爭取一些新的客戶。后來由于支付寶具有門檻相對較低的優勢,其業務主要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所以業務規模的擴大十分迅速,最終成為了銀行強有力的對手。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上,除了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已成為中國在線支付的角逐者,尾隨逐漸也出現了“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總體水平發展得很快,2014年國內這一市場規模增長了近4倍。
三、 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合作
1.第三方支付推動了銀行業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交易雙方互相不信任所以交易取消。這時如果出現一個能使買賣雙方都信任的平臺,那這些交易就可以放心成交。在這些歷史條件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形成了。
支付寶以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集團為主要支撐的情況下,贏得了個人和商家們的信任。第三方支付在買賣雙方之間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他們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了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贏得了很多個人和商家的信任,同時吸引了很多客戶。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系統的運行與網上銀行業務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客戶必須通過銀行網上銀行才能使銀行資金賬戶對接上第三方支付賬戶,所以銀行這時就可以共享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客戶信息。所以說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廣泛運用,銀行業的電子銀行業務也得以發展。
2.互相合作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在網上支付的過程中,資金安全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交易雙方覺得憂心的問題。那么怎么才能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你?曾有人質疑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否存在在風險?因為現今社會上頻頻出現了電子詐騙的案件,使很多客戶的財產蒙受了損失,由此一來人們對電子支付發起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是什么造成客戶的資金不安全呢?說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還存在漏洞,給不法分子有細縫可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應該共同擔負著保護客戶資金安全的責任,銀行有必要跟第三方支付平臺加強合作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五、商業銀行該如何發展
伴隨著第三方支付的飛速發展,未來的中國會出現許多比支付寶更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的發展將會出現更多樣的不確定性。通過以上對最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進行了分析之后,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推動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1.加強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積極擴展銀行業務
第三方支付不僅為商戶和客戶提供了一個交易平臺,也為銀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營銷平臺。支付寶作為我國國內目前最為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其擁有最多的客戶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可以利用其優勢來開展更多的業務,應該積極尋求合作,在此基礎上,吸納新客戶,大力豐富銀行業各項業務,如理財業務、業務、基金業務等。
2.引進人才與技術,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人們的娛樂休閑、工作、消費等活動方式和支付模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效率,商業銀行的業務如果不能及時開發出迎合客戶節奏的金融產品,將會被客戶所拋棄。所以,銀行要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符合廣大消費者訴求的快捷支付模式,提高支付效率;借跨境支付,拓展國際市場:現在很多網民都有跨境購物的渴望,全球網上購物市場發展迅猛,而且相對于境內的支付業務,跨境業務能夠給銀行帶來的利潤更高。
關鍵詞:外資銀行 中國銀行 競爭格局 影響 對策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及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外資銀行進入我國金融市場的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并且在金融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外資銀行進入,在經營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也許會對我國銀行業產生積極的效應,但卻同時可以促使國內銀行業面臨服務業務管理體制與運行體制人才競爭等方面的挑戰為此,我國銀行業應采取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快對高層金融人才的培養等措施大力發展我國銀行業務。
一、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了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
外資銀行的進入在為我國銀行業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然而也加劇了國內商業銀行間競爭壓力,將原本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國際化,這將推進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
(二)使國內金融業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本市場,加快引進外資步伐
多數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都是資金雄厚、信譽良好、歷史悠久的大型跨國銀行,它們都擁有一些關系良好、高度信任的固定大客戶,伴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外資的在華資本投入將增加。而在間接投資角度,這些銀行擁有良好的信譽和優異的經營管理水平,更有利于疏通外資銀行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各類渠道,便捷了我國企業的海外融資。
(三)有助于培育國內金融市場,加快全球金融中心建設
外資銀行在華開展了不少人民幣業務,其中包括投資國債和金融債券等有價證券,此舉非常有助于健全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尤其在證券市場上,金融的證券化和證券的國際化是全球金融業發展的兩大亮點,外資銀行的進入,將不斷豐富國內銀行業的產品和交易手段,在擴大交易規模的同事,還能帶動拆借、貼現以及外匯等業務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金融體系。之后,再以此為基礎,帶動區域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積累的發展勢頭。
二、外資銀行進入后帶來的挑戰
(一)外資銀行與國內商業銀行之間的業務競爭
1.籌資業務
當前,外資銀行主要通過吸收存款、拋售外匯以及同業拆借的方式來獲取人民幣存款。但拋售外匯和同業拆借上,由于受政策影響,發展有限。如此,吸收存款則成為外資銀行籌資業務的中心,在吸收三資企業的人民幣存款的同時,也勢必盡力規避政策上關于市場參與方面的限制來發展籌資業務,加之政策限制的逐步放開,籌資業務上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2.金融產品銷售業務
對于擁有雄厚資產的外資銀行而言,會通過降低金融產品銷售價格的方式,來逐步穩定的占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在金融產品的選擇上有了更大的空間。那么,面對有著豐富經驗和完善管理機制的外資銀行,如何證明自己能夠提供相同或者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就成為國內銀行需要考慮的問題。
3.創新業務
外資銀行基于西方金融領域的發展程度和本身在軟硬件上的優勢,擁有我國國內銀行難以超越的金融創新能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金融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對銀行金融業務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如果國內銀行不能跟上金融創新需求的步伐,將難以獲得市場上的主動權。
(二)我國銀行業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所面臨的挑戰
1.管理體制
外資銀行是完全以利潤為目的的商業性經營,其經營方式的標準是以國際通行的規則,政府干預不多,實行市場化經營。相比之下,我國商業銀行有較強的政治立場,并需要承擔部分政策性業務,換言之,如果無法徹底擺脫政府干預,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做到市場化經營。
2.運行機制
目前,國外銀行多數采取混業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即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證券保險于一體,然而,國內銀行業卻還處在以分業經營為主,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各自獨立運行。雖然目前國內銀行業正向混業經營方式進行轉變,但這整個過程需要思考有關金融市場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內部控制、業務協調以及監管等各方面的能力在短期內難以達到保證金融市場穩定的要求,混業經也就難以實施,這不利于國內銀行業和外資抗衡。
(三)人才競爭的進一步加劇
外資銀行的擴張,使之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量增長。國外銀行注重人才的吸引和培養,以提供高薪出國、培訓及優越的工作環境等各種優厚待遇為手段,招聘國內商業銀行體系中的業務骨干、優秀員工以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從而增加其市場競爭力。相較之下,國內商業銀行業高端金融行業人才的流失,自然削弱了國內銀行的競爭力。
三、我國商業銀行應對挑戰應采取的策略
(一)以客戶為中心
銀行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可否以客戶利益為中心,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求,為其提供高質量服務,無不決定了國內銀行業的發展。這也要求國內商業銀行必須牢固樹立良好的服務理念,強化業務培訓,創建良好的服務制度,突出銀行優質形象,通過對產品的不斷創新,從而強化銀行的服務性職能。
(二)拓展商業銀行業務
強化產品創新,超常規發展中間業務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直接融資市場迅速擴大、信貸規模偏緊的情況下,超常規發展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是商業銀行實現從傳統的融資中介向全能型服務中介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商業銀行提高價值創造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加快個人類中間業務發展。加強基金業務的品牌建設,加大對主代銷基金的銷售力度,大力推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基金組合投資。重點發展銀行卡、投資理財、個人結算等支柱性個人中間業務,大力發展個人出入境金融服務、保管箱、個人履約保函等新的個人中間業務。加強公私聯動、私聯動營銷,將銀行經營成果與個人產品銷售緊密結合,量化網點人員的銷售業績,充分釋放基層網點的銷售積極性。
二是加快公司類中間業務發展。做好累進型創新和擴展型創新,重點發展單位代收代付、財務顧問、票據貼現等對公中間業務,充分挖掘傳統產品潛力。加速戰略轉型產品的推進和營銷,大力發展信托受益憑證、短期融資券、境內外IPO、資產證券化、項目融資等投行業務產品,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和價值增長點。重視保證業務的發展,大力營銷保函、信貸證明、貸款承諾、銀行承兌等風險低、收益高、成長性好的保證業務,提高產品的綜合收益和貢獻度。
三是加大中間業務的考核激勵力度。建立產品部門和銷售部門的聯動營銷與責任共擔機制,以科學的考核機制,合理劃分價值鏈中產品部門和銷售部門之間的價值貢獻比例。完善中間業務考核辦法,提高中間業務在考核指標中的權重。加強中間業務收入完成情況通報制度,擴展激勵產品范圍和激勵標準,更好地提高商業銀行員工主動營銷中間業務產品的積極性。
強化市場營銷,大力發展負債業務
大力發展負債業務是商業銀行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和實現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是加大個人負債業務市場營銷拓展力度。抓好VIP客戶的拓展,認真研究VIP客戶的服務需求,積極為VIP客戶提供差別化服務、個性化服務和增值服務,提高VIP客戶的貢獻度。有效拓展支付結算市場,充分發揮銀行卡結算功能。充分發揮前臺員工、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網點負責人的橋頭堡作用,形成全員營銷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大對公負債業務市場營銷拓展力度。深入分析探索對公客戶資金運動規律和對公負債發展規律,努力構建對公負債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聯動營銷,加強信息溝通和協調配合,抓好上下游客戶的資金鏈,利用商業銀行的結算渠道和產品,實現資金在銀行系統內的循環。
強化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資產業務
目前,資產業務仍然是商業銀行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的主要途徑。面對貨幣政策從緊的宏觀調控,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對資產業務進行結構調整,將有限的信貸資源用于維護重點客戶的關系,高質量發展資產業務。
一是深入推進信貸結構調整。主動順應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有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通過結構調整熨平經濟波動的風險。結合實際重點對有關行業的存量客戶進行結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回收再貸”的管理,堅決清退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和誠信度差的客戶,確保信貸結構調整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高質量發展公司類貸款業務。以維護優質客戶關系為主,主要投向重點客戶、重點項目和優質小企業客戶,加大對產能過剩行業、產能潛在過剩行業、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以及退出類客戶的退出力度,確保重點項目和優質客戶的信貸需求。發揮稀缺信貸資源的牽動作用,積極探索宏觀調控下資產業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稀缺的信貸資源,提高價格談判能力、產品捆綁銷售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加強資產保全工作,加大大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為公司類貸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解除后顧之憂。
三是高質量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大力發展一手房貸款,重點支持與商業銀行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系、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經營業績好的優質房地產企業所開發的優質樓盤項目。穩健發展二手房貸款,優先支持優質合作中介機構推薦的客戶。有選擇地發展個人商業用房貸款,規范發展個人住房最高額抵押貸款。
四是高質量發展小企業貸款業務。加強研究分析,掌握小企業的風險特征和業務需求,制定《小企業客戶準入退出標準》,逐步扶持小企業向中型企業成長,構建小企業優質客戶群體。
強化基礎管理,推進依法合規經營
要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做到各項業務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要有牢固的管理基礎做保障。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基礎管理,健全合規管理體系,完善合規工作機制,推進合規文化建設,逐步構建以合規為導向的內控管理體系。
一是加強信貸基礎管理。認真分析受宏觀調控影響的具體行業、區域分布、客戶情況及風險狀況,統一風險偏好,正確把握信貸投放,控制由于經濟周期變化而產生的潛在風險。培育適合商業銀行自身的信貸文化,充分發揮信貸文化的導向、凝聚、約束、推動和輻射作用。加強貸中貸后管理,落實貸中貸后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二是加強會計基礎管理。積極開展各類特別檢查工作,強調檢查工作的突擊性和不定期性,真實反映風險管理現狀,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認真查找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制定針對處理事項的管理辦法和檢查要求,確保各事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解決目前商業銀行基層機構實時監督不足的問題,強化對網點負責人自身的制約、監督和管理,加強前臺操作風險防范與控制。
三是加強案件防控與合規管理。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案件管理考核機制。推進合規文化建設,讓合規人人有責、合規有利和諧、合規創造價值等理念貫穿于商業銀行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之中,使每個員工都具有合規意識,使商業銀行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都能依法合規。抓好審計成果的轉化和利用,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要逐項進行核實和整改,并能舉一反三,徹底改進。
強化隊伍建設,打造創新型、學習型、和諧型團隊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商業銀行文明程度,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實踐,是商業銀行實現各項業務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
一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重視年輕干部、業績突出干部、大學生及基層干部的培養,力爭使他們早日成才。加大干部的上下交流力度、平行交流力度。
二是加強創新型團隊建設。將創新的觀念和思維深入灌輸和落實到各個層面中去,鼓勵和發動廣大員工貼近市場、貼近客戶、不斷思變、大膽創新,形成人人講創新、人人關心創新、人人抓創新的主動創新局面。充分發揮創新團隊的政策研究能力、市場研究能力和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加強創新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定價、交易管理和風險控制,有效提高刨新工作的專業性。
為規范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職業行為,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維護銀行業信譽,樹立良好行業新風,共同為蕭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專業、優質的金融服務,我們共同倡議承諾:
一、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我們要牢固樹立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指導思想,講政治、顧大局、看長遠,努力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運用綜合金融手段,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優化信貸結構,科學推進金融創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為經濟走出低谷創造條件。
二、努力爭創誠信銀行。我們要遵從職業操守,守法合規經營,自覺維護金融秩序,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要嚴格落實七不準、四公開等監管要求,堅決杜絕簡單抽貸、壓貸等行為,確保區域經濟金融穩定;要加強信用管理,主動對接企業,深化合作與服務,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重塑科學健康的銀企關系。
三、充分發揮行業自律。我們要積極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遵循公平競爭,恪守客戶自愿原則,加強同業約束,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
要堅持在公正、合理、平等基礎上開展業務經營,加強溝通協作,發揮行業整體力量,共同營造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
四、大力倡導行業新風。我們要遵守嚴格、規范、謹慎、誠信、創新的十字行風,努力提高職業素養和服務質量;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技能訓練,嚴守金融法律法規和業務操作規范,嚴格按照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準確快捷地為客戶辦理各項業務。
五、樹立良好職業操守。我們要大力弘揚忠于職守、恪守信用、耐心周到、注重效率、保守秘密的職業精神,謹慎用權,防范風險,遠離職務犯罪及不良行為,自覺抵制欺詐、非法集資及商業賄賂,不以任何方式參與民間借貸等活動。
讓我們以實際行動規范職業行為,恪守職業道德,提升信用品質,增強責任意識,回饋社會,服務蕭山!
銀行黨員倡議書二:
為了增強銀行業服務意識,規范銀行從業人員服務行為,全面提升我市銀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樹立銀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我市銀行業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我們共同發出倡議如下:
一、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及相關規定,按照行業規范開展銀行服務工作。樹立公平公正競爭意識,恪守誠實守信服務理念,以積極的態度、扎實的作風和良好的形象,向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層次的服務。無論客戶大小、業務多少,都要保證客戶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二、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服務機制。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開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采用新方式,優化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全面、便捷、安全的多元化服務,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多功能服務體系,打造更高品質的文明服務平臺和行業服務品牌。
三、倡導嚴格、規范、謹慎、誠信、創新的十字行風,努力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技能訓練,熟悉金融法律法規,熟悉業務操作規程,熟悉所辦理的銀行產品或代銷金融產品的業務性質和產品功能,嚴格按照服務工作質量要求和規范化操作規程辦理各項業務,做到準確快捷。
四、大力開展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教育,樹立良好的職業操守。弘揚忠于職守、恪守信用、謙虛禮讓、耐心周到、注重效率、保守秘密的職業精神,不利用工作之便向客戶索、拿、卡、要、報,不接受客戶贈送的現金禮品和有價證券。
五、合理布局營業網點,努力優化服務環境,擇優安排窗口人員。向社會展示寬敞、整潔、明亮的營業場所,提供舒適、溫馨、方便的金融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客戶等候時間。營業網點保證按時營業,滿點服務;員工按時到崗,不擅自離崗、串崗。
六、切實做好自助設備的管理工作,保證營業網點atm、cdm等自助設備的正常運行。所有自助設備應標有客戶服務電話,當客戶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援助服務;做好自助服務項目的宣傳輔導工作,并根據需要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利率牌、匯率牌、時間指示牌、業務品種項目牌、業務收費標準告示牌、業務公告牌等內容確切,更新及時,保證營業時間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inanci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lag, homogenization of serious banking operations, the difference is obviously inadequate,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healthy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Therefore, if commercial banks want to win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business strategy in the competi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nk differentiated on the basis of operating on the motives, uses Hoteling spatial competi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nk the difference operation issue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of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關鍵詞: 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經營策略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business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7-0166-03
1 商業銀行差異經營化動因分析
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銀行業競爭的體現。原因如下:
①同質化經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金融市場的客戶需求現在逐步趨向多樣化、個性化。目前,銀行把很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相同的產品和服務上,導致金融產品和服務具有相似性,因此,會出現同一類金融產品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另一些金融產品市場的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而銀行可以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來占領這部分市場,提高自己的收益和利潤[1]。②同質化經營不利于發揮自身優勢。不同類型的銀行由于起源背景,地域和區域的優勢,以及自身所具備的資源不同,應該根據實際經營狀況和自身優勢規劃適合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但目前銀行“跟風”現象嚴重,當一家銀行推出一種理財產品后,其他銀行會馬上模仿,并且各家銀行爭相在全國甚至在海外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沒有認真進行市場定位和客戶細分,這樣就不利于自身比較優勢的發揮。③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推動?!敖鹑诿撁健爆F象使得商業銀行面臨業務經營方式的轉型。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業務”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金融脫媒”的金融發展形勢的要求。為此,銀行業加快業務轉型,調整業務結構,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2]。在我國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以后,銀行可以通過實行有差異的利率水平來與其他的品牌的銀行進行競爭。④網絡金融的快速發展奪取了部分銀行業務。面對網絡金融的激烈競爭,更需要傳統銀行業以差異化經營增加自己的利潤。
2 商業銀行差異經營效益分析
關于產品差異化經典模型是Hoteling空間競爭模型,后來發展的橫向差異模型都是根據經濟環境的需要,不斷對其修正和精煉的結果。本文先考慮一個二次運輸成本的差異模型[3]。
2.1 橫向差異化模型 如果銀行1和銀行2先同時選址于線性城市區間[1,2]上,銀行1距離端點0為a,銀行2距離端點1為b,銀行1在銀行2的左邊,a?叟0,b?叟0,a+b?燮1,銀行1和銀行2同時提供同質貸款,單位貸款成本為c,利率分別為:r1、r2,銀行客戶以密度為1均勻分布在城市區間上,單位運輸成本為t,在運輸成本是距離的二次函數,市場完全被覆蓋的條件下,可以推出:
銀行1的貸款需求函數:
l■=■+■ (1)
銀行2的貸款需求函數:
l■=■+■ (2)
銀行1的利潤函數:
π■=r■-c■+■ (3)
銀行2的利潤函數:
π■=r■-c■+■ (4)
求解銀行1、2的最有反應方程式,得出納什均衡價格為:r■■=c+t(1-a-b)1+■,r■■=c+t(1-a-b)1+■ (5)
在雙寡頭銀行結構的價格競爭中,銀行產品差異化的存在,使得銀行擁有高于邊際成本的定價權,且這種市場實力隨著差異化程度的提高而加大。
銀行的均衡利潤為:
π■■=■,π■■=■ (6)
■π■■=-■(3+a-b)(1+3a+b)?芻0,
■π■■=-■(3+b-a)(1+3a+b)?芻0 (7)
可以看出,銀行1將傾向于向左移動,銀行2將傾向于向右移動,得出在二次運輸成本條件下,銀行總是傾向最大差異化定位。
2.2 橫向差異化模型 假設銀行1和銀行2提供不同的質量的存款服務,質量指數分別為s1、s2,且0?芻s1?芻s2,存款利率分別為r1和r2,貸款利率均為R,銀行客戶對存款的質量偏好參數為θ(正實數),θ在區間[θ,θ]上服從均勻分布,客戶得到存款服務的凈效用為U=θs+r
假設1:銀行客戶的差異性足夠大,θ?叟2θ
假設2:市場被完全覆蓋:R-■s■-s■?酆0
先考慮價格競爭,尋求一個市場被覆蓋的均衡,因為偏好參數為■的客戶對銀行1和銀行2提供的存款無差異,銀行1和銀行2的存款需求函數為:d■=■-θ,
d■=■-■。于是銀行1與銀行2的利潤函數分別為:π■=(R-r■)■-■,π■=(R-r■)■-■
最優反應方程式得出納什均衡存款利率為:
r■■=R-■s■-s■ r■■=R-■s■-s■
銀行均衡利潤為:
π■■=■ π■■=■
通過比較,可以得出:r■■?酆r■■,π■■?酆π■■
由此,看出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銀行比提供低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銀行支付更低的存款利率或者將服務價格定的更高,因此獲利更高??紤]上述先質量后價格的二階段模型,在質量無成本的條件下,可以得出:搶先進入者選擇高質量,后進入者選擇低質量為唯一的戰略均衡,所以質量差異化可以緩和價格上的競爭;但是如果低質量的低的程度使得假設2的條件不滿足,或者價格固定,提供低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銀行不能采取低價策略,低質量銀行將面臨無需求狀態,從而被市場淘汰。綜上所述,銀行通過提供差別性的產品服務,能夠超過競爭對手獲得超額利潤,因此,銀行具有實施差異化經營策略的動力。
3 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策略選擇
3.1 市場定位差異化 實施差異化經營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市場定位的差異化,它是其他差異化經營策略實行的基礎。銀行市場定位差異化策略主要分為區域定位差異化和客戶定位差異化[4]。①區域定位差異化,體現的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經濟地理區位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大型銀行在海外一些國家及全國各省市設有分支機構,但對于中小型的銀行來說,他們所掌握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銀行業競爭激烈的程度,設置適合自己的分支機構布局。②客戶定位差異化,體現的是銀行服務。因此,銀行應該將客戶進行分類,深入分析各個客戶群的不同需求,按其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按照客戶為銀行提供的利潤多少,可以將客戶分為高端客戶和普通客戶。高端個人客戶大多是高收入人群,他們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可以根據他們的投資、理財偏好向他們提供不同的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且要做好客戶的維系工作[5]。同時,銀行不能因為中低端客戶帶來的利潤少而忽視他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的基本銀行服務,增加自己的客戶源。
3.2 金融產品差異化 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具有同質性特征,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很多家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極其類似,區別甚微。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銀行業競爭中取勝,金融產品的差異化策略對于銀行發展至關重要。①可以將個人客戶按照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收入、不同的信用狀況將客戶進行細分,再將企業客戶分為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客戶,然后根據客戶群的不同需求規劃和研發相應的金融產品,使金融產品對其目標客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它對顧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②金融產品的研發要注意客戶的多方面需求,將某一類客戶不同方面的需求進行整合,創新設計的金融產品具有系列性、復合性,即顧客選擇的一款金融產品的組合,而這個組合能滿足某一客戶群的大多數需求。③要將現代的科技進步包括網絡電子科技的進步融入到產品差異化的策略中。目前很多家銀行已推出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將手機號與銀行賬戶綁定,客戶可以隨時進行賬戶查詢、轉賬等業務;將付款賬戶與微信綁定,即可享微信支付的便利。
3.3 產品定價差異化 銀行產品定價差異化主要分為部分:①存、貸款類產品利率的差異化。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改革,國家對利率的管制逐步放開。在我國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以后,銀行可以通過實行有差異的利率水平來與其他的品牌的銀行進行競爭。銀行在制定差異化存貸款利率時應注意,不要與其他銀行打非理性的價格戰,由于利差收入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大幅縮減自己的利差收入會影響自己的盈利水平,對銀行的正常經營有著消極的影響。銀行應該根據自己的經營現狀、運營成本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存款和貸款利率水平,通過這樣差異化的利率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競爭水平。②中間類產品定價的差異化。銀行中間業務主要包括支付結算類業務,銀行卡業務,類中間業務,還有擔保類、承諾類、交易類、基金托管、咨詢顧問類等中間業務。銀行可以對中間類業務實施差異化定價,以銀行卡收費為例,銀行卡異地同行存取、轉賬,同城跨行轉賬制定與其他銀行收取不同的手續費,來吸引更多的客戶。
3.4 銀行服務差異化 銀行服務差異化要求銀行在服務內容、服務渠道和服務形象等方面采取有別于競爭對手而又突出自己特征,以戰勝競爭對手,在服務市場立住腳跟的一種做法。①銀行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提供應該提供不同的服務過程。對普通客戶在銀行主要辦理存取款、轉賬、匯款等業務,那么銀行就應該提供簡便快捷的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對于高端類客戶,服務的差異化就更為重要。應該為其設置專門的VIP接待室,優先處理高端客戶的業務。高端類客戶大多是辦理個人金融理財、投資業務,銀行應該調配專業人員為其提供私人理財咨詢服務,理財顧問為其提供專業、特色化的金融服務。②銀行應該根據實際業務流量合理設置ATM機、CRS機的投放地點和數量,減少窗口服務的壓力。在城市的中心商務區、購物中心可以加大投放量,滿足客戶需求。
3.5 品牌經營差異化 品牌經營差異化要求銀行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一個有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品牌特征和市場定位。由于銀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性質特殊,品牌經營的差異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各家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樹立與其他品牌銀行的差異化形象,這才能真正維持自己的長期競爭優勢。由于每家銀行向客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趨同性,因此,大部分顧客實際上更加注重自己習慣辦理各項業務的銀行品牌,也就是說銀行的顧客在辦理銀行業務時是被自己所熟悉和熟知的銀行品牌所吸引。當銀行在顧客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時,客戶就會對這個銀行的品牌產生偏好,并能形成對此銀行品牌的忠誠度。
參考文獻:
[1]甘勝軍.中國工商銀行差異化戰略的選擇[J].生產力研究,2011:4,67-69.
[2]欒永泰.差異化是保持銀行競爭優勢的途徑[J].中國金融,2013:20,36-37.
[3]崔安明.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差異化發展研究[D].浙江大學,2011:23-26.
【關鍵詞】商業銀行 網點轉型 路線
銀行服務的最基層機構就是網點,因此,銀行業競爭的最前沿就在網點。網點數量就是銀行規模,我國四大國有銀行都擁有巨大的網點數,遍及全國各個城鎮的角落。但競爭力并不是與網點數量成正比,數量大必然存在邊際效益問題,當這個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數量反而削弱了競爭力。如何提高網點競爭力一直困擾著各商業銀行,近幾年,出現一種新型理念的網點轉型。
一、國有商業銀行基層網點轉型的背景
網點是銀行服務人民的基層組織,用于全面有效的發展客戶關系,國外很多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都是來至于網點的提升。近年來,國內銀行在各個網點紛紛進行個人金融業務以及金融衍生品,業務的擴大引來大量的客戶,同時也出現了網點排長隊的現象。為適應銀行業的發展需要,各個銀行基層建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造。外資銀行的介入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國內銀行的轉型變得十分緊迫。同時,網點轉型的成敗直接掛鉤未來的銀行市場份額以及零售業的利潤分布。理所當然,競爭成為商業銀行的網點轉型升級的導火索,而如何轉型,即提高服務質量,合理布局網點以提高運行效率成為各商業銀行的重中之重。
二、網點轉型應遵從的原則
銀行網點轉型不僅關系到其經營管理模式,同時還關系到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轉型。這些會是商業銀行轉型不得不經歷的階段,同時也必然引起銀行業具有革命性的變化。
近幾年,國內各銀行,包括許多大型國有銀行都不同程度的撤銷或合并了大量網點,以至于銀行分支機構的數量迅速減少。為保證銀行整體的服務質量,需要對網點改造,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即網點轉型。但面對網點轉型,銀行業提出許多不同的說法和設想,更有甚者,因為社區銀行網點概念的興起,寫字樓、地鐵銀行網點的出現,銀行業存在這樣的想法,認為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會回到十幾年前的樣子,這可以說是對網點轉型的誤解。中國人倡導的養生之道是隨外界的變化而調整生活起居,銀行業的網點轉型與養生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順應自然的抉擇。由此可見,網點轉型應遵循的原則是順勢而為,應運而生。
三、銀行網點轉型的方向
(1)網點轉型提升客戶滿意度,對網點進行環境的改造。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造,與國外先進同行相比,雖然存在很多缺陷,但已經取得很大進步。銀行進行全行視覺形象的統一化,在此基礎上,重新整頓了那些仍然使用落后設備的網點。從營業環境品質的方面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2)對銀行的網點進行功能強化,致力零售銀行的建設。目前,銀行的個人業務的發展趨勢趨于個性化,多樣化的客戶需求。網點作為與客戶交流的基層機構,強化其個人客戶的服務功能,發揮了其交流主渠道的作用,同時,網點增添了許多電子設備服務客戶,如自助查詢機、自助存取款機、網銀、手機銀行演示設備以及排隊叫號機等等。這些改變,減少了銀行的運營成本,同時也起到分流客戶,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的作用。
(3)網點進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轉型。與傳統網點服務相比,轉型后的網點必須以客戶為中心,而不再是產品,存取結算。轉型后的服務理念為關注客戶體驗、服務創造價值??诒怯筛哔|量的服務為基創建的,從而贏得客戶的關顧與信賴。這種轉型的成功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對客戶進行分類,不同的客戶提供其適宜的服務,使服務具有貴賓級普通級之分,收費也相應不同的標準;網點業務營銷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逐步轉型為營銷型業務,屏棄原有的交易型業務形態;網點設立大堂經理職務,大堂經理具有提高服務親和力,營銷產品的義務。
(4)改變經營流程進行管理創新以提高經營績效。重新設計業務流程的指導思想為效率提升、客戶友好、流程合理、風險可控。還可以在后臺單獨設立一個部分用來集中處理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銀行職員要對客戶憑證拍攝存檔,對憑證審查、數據錄入等等。
(5)職員培養轉向服務,不僅僅是業務操作。轉型后網點更注重服務客服、營銷產品,具有這方面能力的人才才是轉型網點的需要。銀行職員不僅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如點鈔、反假、錄入等,還應具有熟知產品與客戶消費心理的能力。由此可見,網點基層需要更多的營銷人才。
四、基層網點轉型的推動策略
(一)優化網點布局的統一規劃
由于銀行發展中缺乏網點布局的統一規劃和整體布局統籌,致使一些市級地區網點過于密集,加劇了同質化競爭,然而大部分城鎮鄉村,網點相對稀少,這些地區卻具有廣袤的市場。因此,轉型過程中要多多考慮網點布局,對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進行重點規劃部署。
重新布局規劃過程中,要考慮當地經濟的發展狀況及其對未來的發展規劃,考慮人口分布情況,還應對工商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調研。同時,梳理原有客戶,評估布局調整形成的負面影響,并盡可能將其降至最低,將優質客戶資源與周邊網點完美承接。
(二)加強電子梁道的建設工作
根據客戶的參與情況,適當加強電子渠道服務的建設,從而解放柜員勞動力,這也是網點的目標之一。
目前,電子渠道之一的網上虛擬銀行成為熱點,與傳統形式的實體銀行相比,具有顯著的高效、快捷優勢,得到客戶的肯定。重要的是,實體網點的設立需要大量的經營資本,不適用大規模的擴張,而網上銀行業務則具有大力推廣的優勢和必然趨勢。
(三)提高網點市場定位的靈活性
轉型應堅持因地制宜。我國各個城市的發展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轉型也應隨其發展程度而有所不同。調整轉型緊跟各城市的發展節奏,會更容易被廣大客戶認可和接受。
五、小結
任何事物的轉變都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抵觸和反對,銀行網點轉型也不例外,它并不是領導者個人的事,也不會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做好對員工的管理,加強關心和愛護,并做好溝通工作。員工的支持和落實程度,直接決定了轉型的成果,可以通過對員工的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健全提升渠道等方式,使員工從內心能夠接受并全力支持網點轉型。這樣,轉型網點才能越走越遠。
引言:金融體制轉軌與銀行發展模式抉擇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和銀行業經營機制轉軌,我國商業銀行素質已經有了較大提升,但是仍然有不少銀行在走不計成本和風險、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路子。這種單純規模擴張式的發展不僅會損害銀行長遠利益,而且還會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引發惡性競爭,加劇金融風險,乃至危及金融穩定。當一種扭曲的行為成為從單個銀行到整個銀行業的普遍現象時,我們就必須對這種發展模式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反思,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某個銀行的個別行為描述。本文結合金融體制轉軌這一特定時期下銀行業的內外兩種的研究,從以下四個層面分析當前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問題。
一是微觀層次。在經濟與金融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進程中,商業銀行內外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既不再是計劃體制下的出納,也沒有完全轉變為市場體制下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因而導致銀行內部激勵機制發生扭曲,單個銀行往往面臨多元目標選擇:市場份額、短期效益、長期盈利性還是資產質量。銀行業的兩個基本特性決定了單個銀行往往以市場份額擴張為首要目標,一是信貸交易的跨時性,即當期信貸質量必須在整個償還期內才能得到最終;二是流動性,即只要存在負債(存款)擴張以保證備付金充足,則對存款人的支付是可以保證的。上述兩個特性掩蓋了風險,而銀行的基本收入又體現為貸款存量與存貸利差的乘積,故銀行自然有積極性不斷擴張資產與負責。但是,當風險管理被忽視導致信貸資產質量惡化時,銀行的脆弱性就充分暴露出來。海發行、部分地區農信社和大量的信托公司的慘痛教訓就是明證。因此,對一家真正理性和審慎的商業銀行而言,如何最優地在盈利、市場份額、可持續經營和金融產品優勢等具體經營目標之間權衡取舍是一個根本問題。
二是宏觀層次。根據我國乃至西方各國經濟周期的基本經驗,經濟危機往往以某個產業的高漲為先導,繼而是銀行業基于良好的收益預期而對該行業大量融資,最后是產業蕭條而導致銀行危機,最后是經濟全面衰退。20世紀80年代美國銀行業遭受重創直接起因于對拉美國家境外貸款的盲目開拓以及對國內住房按揭貸款的熱潮;90年代日本全面蕭條又與銀行業過度進入房地產業有關;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歷次經濟過熱與治理整頓導致的“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怪圈也不能不使人們關注銀行業支持重復建設的“作用”。因此,銀行當前商業銀行的規模擴張型發展實質是一種“順周期”式發展模式,一方面加劇了宏觀經濟波動,另一方面把自身置于流動性、違約和價格波動的三重風險中,因而有必要引入“反周期”的審慎發展理念。
三是市場結構層次。在市場份額上,由于四大國有銀行的行業壟斷與競爭格局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加之我國實行嚴格的存貸款利率管制,致使片面追求規模將必然導致商業銀行融資成本上升和盈利空間收縮的問題,因而造成即使在短期也會存在規模與效益反向變動的情形,只有不斷提高機構資產質量和金融產品與服務質量才能獲得有效益的規模擴張。
四是制度層次。外部信用制度和內部法人治理結構構成了對商業銀行目標與行為的雙重激勵。由于外部信用制度缺失,商業銀行很難審慎地分析借款人的真實信用水平,因而往往導致缺乏以自主風險分析為基礎的市場“跟風”行為:從政府項目貸款、融資、到支持民營經濟,乃至房地產業,一哄而上的情形似乎更多一些,很多個案最終落實為借款人逃廢而銀行短期迅速膨脹的資產成為不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康的法人治理結構,商業銀行到底為誰經營的問題難以真正解決,所有權和控制權的脫節導致銀行行為呈現高度的內部人控制,于是銀行經營者的利益高于商業銀行法人利益,而個人利益的短期性必然導致整個機構以短期擴張為基本特征:前人鋪攤子,后人收拾爛攤子的情形極為普遍,在單個銀行如此,在整個銀行業亦復如此。
因此,我們思考重塑商業銀行長期發展模式問題絕非僅僅是單個銀行的經營策略問題,而是事關我國商業銀行可持續健康發展、保證整個金融體系長治久安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微觀分析:從規模不經濟到長期效益
(一)規模不經濟:規模與利潤的逆向變動
(二)追求規模:商業銀行的一致性行為
如果是單個銀行出現這一現象,我們尚可以從偶然性或該機構戰略決策失誤的角度進行研判的話,當商業銀行整體出現該態勢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從商業銀行經營機制上尋求原因了。
根據從現象到本質的基本分析,我們首先觀察盛行于商業銀行的規模擴張表象。一是以規模論英雄。一些銀行管理人員認為,銀行經營就是要做大規模,只有大的才是好的。存款越多越好,不計成本;貸款越多越好,不問質量。在機構布局上,拼命設網點、鋪攤子,招兵買馬,盲目追求分支機構擴張;在業績考核上,唯以規模論英雄,只要存貸款規模上去了,就可以一白遮百丑;在激勵機制上,攬存多的員工獎勵就多,規模大的支行,行長升遷就快。有的銀行甚至把能夠帶來多少存款作為任命干部的標準。二是不擇手段拉存款。為了拉存款,國內銀行的做法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銀行在企業領導和人員身上打注意,如非正常的禮尚往來、出國訪問、高待遇聘請其親屬到銀行工作,等等;有些銀行通過支付高額利息吸收大量協議存款,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制造表面繁榮;有些銀行為了派生存款,想方設法繞開風險控制,降低審查條件發放貸款,結果造成不良資產大量累積;還有些銀行采用循環辦理承兌和貼現、放大銀行信用的手法虛增存款。三是利率惡性競爭。在貸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對于優質客戶和戰略客戶,低風險對應低收益,適當降低貸款利率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是,有些銀行濫用利率手段非理性爭奪市場,銀行之間甚至一家銀行內部分支行之間,相互降低貸款利率去搶客戶,尤其是在利率已經實行了市場化的外幣貸款業務領域更是如此,一些外幣貸款定價已經接近大額外幣存款成本,根本無法對信用風險和運營成本進行補償。四是績效考核上的當期帳面利潤導向。目前,絕大部分國內銀行績效考核是以當期帳面利潤為主,這樣,各級銀行經營管理者對經過風險調整后的真實利潤和長期盈利能力就不太關心。所以,絕對的增加貸款似乎是經營的唯一原則與出路,因為目前貸款仍是名義收益率最高的資產項目,至于是否過度承擔信用風險,影響未來的利潤,是否應在當期利潤中做扣除,則或者是根本沒有認識;或者是認識到了,但由于財務體系和考核體系等各種原因不需要做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三)長期效益:目標模式的校正
對于上述片面追求規模的行為,一個直觀的判斷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出現了偏差。我們反對簡單地把優先規模擴張的行為歸結為計劃經濟的遺產,這是因為,正如科爾內著名的《短缺經濟學》所描述的,在真正的計劃經濟下,投資沖動不在于收入激勵,而在于錯誤的計劃導致的盲目性。因此,我們必須把目光集中到當前金融轉軌時期的特殊性上來。
第一,金融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共同點是理論上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和實踐上的放權讓利;而在一個缺乏對風險嚴格認識與控制的銀行體系中,放權意味著缺乏有效監督,讓利意味著銀行經營目標潛移默化的改變。這就導致了一種扭曲的激勵:每個具體銀行經營者都有積極性擴張負債與資產規模,獲取與之掛鉤的收入,而這種擴張是缺乏風險監控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銀行業普遍存在的賬外經營和高息攬儲就是激勵扭曲的結果。存款是放貸的基礎,信貸意味著本機構的收入,而本機構收入越高則經辦者個人收入水漲船高。因此,落腳點是個人收入(當然還有其他的“榮譽和利益”),出發點是存款擴張。此時,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機構的可持續經營等基本目標都煙消云散。
第二,銀行業的兩個基本特性決定了單個銀行往往以市場份額擴張為首要目標,一是信貸交易的跨時性,即當期信貸質量必須在整個償還期內才能得到最終檢驗,而經營者關心的只是即期收入,因而忽視審慎管理,追求規模擴張;二是流動性,即只要存在負債(存款)擴張以保證備付金充足,則對存款人的支付是可以保證的。因此,經營者就有動力進一步不惜成本拉存款,只要存款有保證則經營就得以維持。在上述兩個特性主導下,銀行經營者擴張貸款以獲取個人利益,擴張存款以維持機構短期經營的行為傾向暴露無疑。在貸款質量得不到保障時,銀行必然兩面受敵:一是壞賬累積導致的收入收縮,二是必須支付巨額存款成本。
因此,對一家真正理性和審慎的商業銀行而言,正確的經營目標才是第一性的,換句話說,如何最優地在盈利、市場份額、可持續經營和金融產品優勢等具體經營目標之間權衡取舍是一個根本問題。這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基本問題。
一是短期回報與長期盈利的權衡問題。盡管長期盈利是短期收益的總和,但是這不是一個算術和,而是一個風險加權的和。這就需要銀行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的更新。首先,我們能不能用科學的方法評估風險;其次,我們有沒有有效的機制防范風險;第三,我們有沒有科學的手段控制風險。當風險得到控制,則短期回報與長期盈利才能得到統一,也才能避免前人制造風險,后人處置風險的惡性循環。
二是有效擴張與無效擴張的矛盾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無效擴張卻絕對沒有道理。根據以上分析,當務之急是校正扭曲的激勵機制。既然以存款論英雄和以規??己耸杖雽е铝藧盒愿偁幒透唢L險,那么以效益論英雄和以風險加權后的規模考核收入就必然可以控制風險,并激勵商業銀行真正著眼于依靠高效率金融服務擴張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