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中小銀行的現狀
1.1盈利能力不容樂觀,經營壓力逐年增大
首先,實體經濟特別是實體企業經營困難直接影響銀行的信貸規模和盈利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小銀行在逆周期的背景下,盈利能力隨著國有大行的下沉而下降。特殊時期下,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銀行業為了助力實體經濟,給中小微企業讓利減費,此舉措大大降低了銀行業整體的利潤水平,尤其是以利息差盈利為主要結構的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大大增加,生存能力不容樂觀。在統計期內來看,中小銀行的資產利潤率近五年都是下降趨勢,城商行資產利潤率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0.83%,下降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0.56%,下降率為32.5%;農商行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0.90%,下降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的0.60%,下降率為33.3%。城商行和農商行在2021年共實現凈利潤約12507億元,同比增長5.96%,明顯低于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11.92%。不同于大型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2021年資產利潤率開始有回升的趨勢,中小銀行盈利能力沒有得到改善,經營壓力逐年增大。
1.2資產質量呈惡化趨勢,風險隱患增加
隨著城商行異地新建分支行被監管機構叫停,中小銀行的經營范圍受區域限制,服務范圍局限于當地,存貸業務易受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影響。在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中小銀行信用風險下沉市場加劇,本身信用風險防控壓力顯著高于大行。近年來,商業銀行普遍面臨信用風險隱患增加的問題,但由于不同類型銀行機構的風險抵御能力和吸收損失能力不同,信用風險的走勢也不同。從統計數據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防控較好,2017年第四季度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3%和1.71%,逐步下降到2021年第四季度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7%和1.37%,而城商行呈現爆發式增長到回落的趨勢,從2019年第三季度2.48%的高點,回落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1.90%,而農商行不良貸款率一直處于高位狀態,中小銀行不良壓力持續加大。
1.3資本補充渠道受限制,資本補充仍困難
近年來,雖然我國監管部門先后推出了多種類型資本補充工具,但是受資本工具的適用范圍、審核批準、中小銀行自身經營實力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中小銀行在運用資本補充工具的過程中仍然面臨困難,而資本充足率是銀行抵御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對于銀行的經營發展和風險防范來說至關重要。在資本充足率方面,近幾年來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基礎都在逐步鞏固,而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則出現了下降的情況。2021年第四季度,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是17.29%和13.82%,分別比2017年同期增長18.02%和6.01%,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2021年第四季度分別是13.08%和12.56%,分別比2017年同期增長2.59%和5.89%。
2新形勢下中小銀行發展的新挑戰
2.1互聯網金融深入中小微客戶,分流中小銀行的經營業務
融科技企業相關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逐步滲透進中小銀行的中小微客戶群,主要表現為互聯網金融對中小銀行傳統核心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以及中間業務的沖擊。其一,互聯網金融使得中小銀行的存款業務被大量分流。在活期存款方面,互聯網理財擁有流動性較強、方便、利息更高等特點,余額寶、零錢通等產品受到大量民眾的歡迎,民眾更加傾向于互聯網金融的投資平臺,大部分資金從銀行的負債賬戶流走;另一方面,由于各大銀行競爭日趨激烈,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提高存款利率,民眾更愿意把錢存入利潤率高的大型銀行,從而使中小銀行利潤水平進一步下滑。其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信貸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貸款經營形成的利差是中小銀行主要的盈利來源?;ヂ摼W金融憑借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有效地解決借貸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信息流通更加對稱,且其貸款門檻低于大行,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了新途徑,所以互聯網金融迅速占領了中小企業的信貸市場。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的轉移直接沖擊了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中小銀行。其三,移動支付及互聯網支付的產生,傳統銀行的中間業務面臨巨大挑戰。商業銀行推出的傳統支付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而以微信和支付寶為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因其便捷、高效、手續費低的特點,迅速占領市場,改變了民眾的支付方式,卻也很大程度減少了中小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2]。
2.2大型銀行不斷下沉,擠壓中小銀行生存空間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是看不見的競爭對手,那么大型銀行逐步下沉和中小銀行就是面對面的較量。在當下的發展階段,許多中小銀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大行逐步深入中小銀行傳統經營的小微客戶領域,開始搶占中小銀行經營的主要業務。一方面,在特殊時期,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實體企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面臨破產風險。對于銀行業來說,實體企業的經營困難會導致銀行的各項業務規模縮水,盈利水平降低;另一方面,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國務院針對五大行提出的“扶持小微,下沉服務”的硬要求,對于中小銀行而言,可謂是“身上的重石頭又多了一塊”。中小銀行基本都屬于區域性金融機構,一般集中在部分省會城市或二、三線城市,雖然立足于地方,熟悉當地,但是大型商業銀行憑借資金實力、精英人才、規模效應、網點優勢及股東背景等優勢,能迅速在當地站穩腳跟,其在產品開發、業務流程等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中小銀行當地特色經營理念不足,缺乏差異化的轉型戰略,不僅業務同質化嚴重,內部管理機制也較為落后,使得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缺少精細化設計,導致地方優勢沒有發揮到最大,競爭力不足。大行憑借自身優勢容易把原來中小銀行較為優質的客戶吸引過去,中小銀行的存、貸款規模以及優質客戶本就有限,再受到大型商業銀行“搶占”,中小銀行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
2.3中小銀行風險問題突出,負面消息影響中小銀行整體聲譽
首先,相對于其他銀行機構,我國中小銀行的內部控制基礎總體來說是較為薄弱的。從近年銀行業的重大風險事件來看,事件主要集中于中小銀行,例如包商銀行事件、云南省聯社腐敗案等,導致這些風險案例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銀行內部控制混亂。小銀行機構內源性問題突出,即內控問題和道德風險。銀行管理層的違規成本過低,一些風險較大的短期盈利激進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監管。除此之外,受經營地域等因素影響,部分中小銀行前期盲目“壘大戶”,造成大量大額風險資產。和農商行不同,由于城商行的資產規模較大,經營范圍較廣,與其他金融機構業務密切相關,其風險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外溢性,一旦出現“爆雷”,很容易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其次,中小銀行是金融風險混亂、腐敗頻發的主要場所,易對其他中小銀行的信譽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在2019年包商銀行被接管后,市場對中小銀行的負面消息更加關注,個別中小銀行甚至出現集中取款事件,中小銀行整體信譽和品牌形象受到損害,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甚至影響了其資本補充。市場對中小銀行的信心一旦受到損害,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重新樹立起來,這對信用狀況不佳的中小銀行來說更加棘手[3]。
2.4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起點慢,發展也緩慢
數字化時代,傳統銀行的技術構架、組織構架、風險構架、業務模式、產品設計、生態體系等方面都需要轉型變革,只有跟上數字化時代潮流,加快轉型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萍甲鳛橹巍吧蠈咏ㄖ钡牡鼗倾y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不同于大型商業銀行通過動輒百億的投資和數以萬計的數字團隊為核心整合產品、渠道、后臺資源形成一個閉環的金融生態體系,可以將數字投資的規模效應發揮到極致,中小銀行由于資金及人才等資源匱乏,金融科技技術較為薄弱。不同的中小銀行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和應用也不同,導致不同的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進程大相徑庭,成效參差不齊。除此之外,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中小銀行所采用的資源投入模式也相對保守,資源投入力度不夠導致其轉型進程較慢。中小銀行專業人才缺乏、發展后勁不足。由于地理位置,發展空間有限等多種原因,中小銀行對精英人才吸引力不足,不利于中小銀行進一步的發展[4]。
3中小銀行實現穩健經營解決措施
3.1科學定位、始終朝向正確的服務目標
一是服務戰略。近年來,中小銀行對自身的定位不夠清晰,導致其發展受限。因此,中小銀行要科學定位,始終朝向正確的戰略目標。作為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角色,中小銀行應當堅守自身使命,充分滿足地方發展戰略的金融需求。除了密切關注當地發展戰略和方向,了解當地重點項目和工程,還要創新提出適應當地發展方向的產品和業務。二是服務實體。首先,要明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因此中小銀行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原則,避免資金在金融系統的空轉。一方面,在國家“房住不炒”的號召下,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維護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明確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要求就是服務企業。中小銀行受限于監管政策和自身資金實力,服務對象大多為中小微企業。因此,中小銀行應該聚焦主業,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密切關注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痛點,重視小微企業的資金訴求。三是服務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小銀行作為區域銀行,應以滿足當地民眾金融活動為出發點,關注當地民眾對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需求,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結合當地情況推出差異化金融服務,滿足人民高質量金融需求[5]。
3.2深耕本土,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
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具有多元化、多極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是如此。消費者偏好的存在就意味著中小銀行在大行的下沉擠壓競爭中,仍然會有生存空間。因此,中小銀行應積極探索出一條特色化發展的新路徑。首先,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思索強化地緣優勢的新方式,利用自己的經驗優勢和對客戶情況的熟悉了解,走進和聚焦優質客戶的內心需求,留住優質“老客戶”。其次,總結當地經濟的發展規律,把握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利用數據建模深化分析當地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偏好趨勢,利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前瞻性的金融產品,率先搶占市場。除了推出本地特色化創新產品,對于舊產品的迭代或者淘汰也要持續跟進,對于熱度不及預期的產品要反思和總結原因,以便對舊產品優化和升級。要以提升客戶體驗為產品和服務設計的前提,重視與客戶的雙向溝通和打磨,營造銀行積極、專業的經營氛圍,贏得客戶信賴。
3.3嚴控風險,加快數字化轉型
中小銀行自身風險管理和消化能力基礎較弱,再加上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大型商業銀行下沉,中小銀行只能繼續下沉,導致獲客成本更高,風險更大。表現為中小銀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率,中小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重心不斷上升。因此,中小銀行的業務經營首先要堅持以風險防范為前提,其次要提升中小銀行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而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隔離都需要應用數字化的科學技術,如大數據、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所以加速我國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已刻不容緩。銀行可以通過借助第三方機構來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培養和提升數據建模和分析能力,并將其應用于各個業務部門,加強數字化風控機制,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對于不良資產的后續處置可以選擇折價轉讓、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加快處置速度,與此同時,中小商業銀行要強化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以防新的不良貸款“冒出”。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加強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風險頻繁發生,中小銀行必須加大風險預警和風險防控,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準確識別潛在風險,保障銀行業的穩健運營。
3.4把握內控,樹立風清氣正行業文化
深化中小銀行內控治理改革的核心是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的問題,有效的治理是中小銀行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中小銀行應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改進和優化公司內部治理問題,積極建立健全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內部股權和治理結構。一是進一步加強股權管理,對于股權更改、合并重組等重大事項要規范審查,要確保內外部監管到位,對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實施穿透管理。二是要全面加強“三會一層”建設,積極整改現有建設存在的不足,督促公司治理的各方人員認真盡責,發揮股東大會的監督作用,確保獨立董事及其專業委員會的獨立性,還要選好各層級的“領頭羊”,引領公司正確的戰略方向,提升應對不確定性市場的應變能力,讓公司的決策行為始終被最科學的管理團隊牢牢掌握。三是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近年來中小銀行高管人員違規的案件時有發生,這給中小銀行的社會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同時也動搖了市場對中小銀行的信心,為此銀行管理層應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守法意識,樹立風清氣正的行業文化。
4總結
目前,我國各類中小銀行的經營模式與市場格局都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依托區域經濟優勢、建設具有特色的精品銀行已成為它們普遍的追求。所謂業務驅動IT、IT支持戰略,銀行戰略和業務上的變化最終都將轉化為對IT的需求,銀行IT系統中最關鍵的核心業務系統,則直接決定了銀行的運營效率、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這也正是中小銀行重視核心系統建設的根本原由。
診脈中小銀行
總體來看,當前中小銀行更換核心系統最主要的原因是現有的核心業務系統對業務、戰略發展支持不足。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小銀行正積極發展零售業務,“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通過核心等IT系統貫穿于業務發展創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跨區域發展,則對銀行自身服務、產品的快速創新與推出以及核心系統的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中小銀行謀劃上市,就必須全面達到監管標準,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但原有的核心系統卻可能因為設計、架構等問題無法提供相關支持。
從業務發展角度來看,核心系統作為IT系統的心臟,不僅要充分滿足當前業務的需要,更要對未來3~5年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支撐。然而,目前很多中小銀行使用的核心系統可能是十年前或十幾年前建設的系統,補丁打過一輪又一輪,新增一個服務或產品動輒就是幾個月甚至是更長的開發時間,也因此,核心系統成為制約不少銀行業務發展的瓶頸。
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核心系統不能很好地支持業務、戰略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原有核心業務系統的技術支持能力已近枯竭。中小銀行在IT理念、部署等環節相對弱勢,其核心業務系統可能原本在技術理念與發展方向上就缺乏先進性和靈活性,或者從今天的技術發展來看,它們已與當前的技術理念形成過大的差別,因此不能滿足銀行實現業務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重要目標。今天,SOA架構已成為IT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SOA架構、支持條線化的系統能很好地支撐銀行的業務戰略轉型,這一點已在國內外很多銀行身上獲得驗證。也因此,越來越多中小銀行認同采用SOA架構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并勇于付諸實踐,掀起了一場“換心”熱潮。
明確定位
銀行核心系統建設雖然持續了幾十年,但業界對核心系統的認識卻并不一致,甚至在很多項目的實施中,核心業務系統應該如何定位、涵蓋哪些業務和功能,還需要反復論證。核心系統從原來的“大而全”,用一個系統解決所有IT問題,到現在的“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為基礎、以數字化經營為目標,其建設思路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由此形成了核心系統在銀行整個IT架構中的不同定位。而只有正確定位核心系統,才能真正理解核心系統對中小銀行整個IT架構的決定性影響。
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究竟該如何定位?通常,新一代核心系統會具有以下四點特性:其一,要具備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新一代核心系統要真正成為面向客戶提供金融產品的交易處理系統,就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調產品創新、整合服務渠道、關注風險管理與控制,并適應“流程銀行”的變革。其二,要具有清晰的業務模塊。核心系統包括客戶信息、存款、貸款、支付等基本業務模塊,既可基于銀行的業務條線進行部署與擴展,又可實現模塊之間的靈活組合,以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其三,要具有靈活的整體架構。核心系統應以銀行整體應用為目標,通過松耦合、分層次的規劃,形成基于SOA架構之上的核心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其四,要具有標準化的業務服務定義和統一的信息模型,這樣銀行可減少對具體應用產品的關注,而重點規劃業務服務建設,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我們認為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首先應該是一個以處理銀行最基本、最核心業務(如存款、貸款、結算、中間業務等)為主的、面向客戶和對外服務的IT系統。其次,會計核算是核心系統的主要功能,銀行凡是涉及到會計核算的業務,原則上都應該納入其中。在銀行整體IT架構中,核心系統定位于實時的、基于交易的IT系統,應該是一個穩定、被動的服務提供者,只對外提供交易處理功能。需要強調的是,銀行核心系統不宜實現變化大、周期短或功能相對獨立的業務功能,也不宜過多地進行流程控制和數據分析。這樣定位的原因在于,核心系統作為銀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易系統,需要保持穩定與高效。參考國外銀行的系統建設經驗,我們會發現,它們的核心系統相對很“穩定”,甚至可以做到幾十年不換,而我國的很多銀行,核心系統更換的頻度往往是5~8年一次。
目標設定
核心系統作為銀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易系統,需要保持穩定與高效,中小銀行在對核心系統進行選型和論證時可以充分考慮如下六個目標,即客戶、產品、流程、風險、監管和績效,要切實關注目標的實現情況。
1.客戶服務。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必須實現“以客戶為中心”,雖然這個理念在業內已經說了很多年,但迄今為止真正在核心系統中做到的銀行和廠商并不多。新一代核心系統不僅應支持客戶信息有效共享,還應建立全行統一的客戶識別機制和客戶忠誠度管理機制,使銀行無論產品、服務還是核算體系,都做到緊密圍繞客戶來進行,讓新一代核心系統真正成為銀行面向客戶提供金融產品的交易處理系統。
2.產品創新。新一代核心系統要能通過參數化配置,支持銀行產品的快速創新,并能對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和差異化定價,能將產品及其創新及時共享給所有的銀行服務渠道,從而推進產品的交叉銷售和收益提升。參數化是絕對的亮點,長期以來國外銀行為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進行業務的處理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智慧結晶就是參數。但是參數在被國內銀行使用時不能硬性照搬,一定要搞清楚一個參數的具體含義、產生的環境、能解決什么問題、體現的是什么理念,做到最合適地使用這些參數,不排除要改造這些參數。所以正確使用和合理改良這個度在項目中是最難把控的。
3.流程優化。核心系統作為重要的交易系統,對銀行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負有重要責任。新一代核心系統要幫助銀行實現作業集中處理和流程化,建立標準的業務處理流程,支持差異化的業務操作處理,形成銀行前后臺合理的作業流程和處理模式。
4.風險控制。新一代核心系統要對銀行的操作風險、客戶風險、交易風險,在業務處理過程中進行有效管理,需要支持銀行形成統一的風險管理框架,能夠進行風險的統一識別。
5.滿足監管。核心系統作為重要的業務數據源,要為銀行的管理和決策分析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建立統一的監管數據標準,同時也要能滿足不同分支行的數據手工填報需求,確保向監管機構上報的各類數據準確、完整、及時。
6.績效管理。新一代核心系統要能支持銀行各分支行的不同績效考核機制,要能從產品的維度對業務貢獻度進行統一的分析,為銀行在產品、人員、部門等不同層級的績效考核提供支持。
關鍵詞:區域;商業銀行;協調
中圖分類號:F8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1-002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04
區域內商業銀行①發展的協調性,是指某一經濟區內的大型銀行和一定數量的中小銀行絕大多數具備穩定的償付和盈利能力,相互之間交流機制暢通,持續穩定協作,市場競爭趨于理性[1]。以浙江省杭州市為例,杭州作為長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和經濟中心,吸引了眾多外地城市商業銀行入駐。截至2010年,已有各類銀行省級分行30多家,金融總量和規模列浙江省首位。目前,在杭州市開設分支機構的各類銀行與當地大小銀行同臺競爭,發展良好,但受信息不對稱、市場定位、競爭實力、政策傾向等因素的影響,不協調現象也時有出現,如競爭行為片面化、短期化,聯合意識薄弱,合作關系不穩定等。本文從杭州市范圍內的商業銀行不協調發展的現狀入手,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并對構建商業銀行協調發展的機制相應地提出一些建議。
一、區域內商業銀行非協調發展的現狀
(一)競爭方面
1.非正常攬儲。近年來,區域內各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雖不斷上升,但實質上是彼此爭奪有限客戶存款的結果。上級機構通過下任務、定指標的方式要求下級分支機構員工攬取存款,而員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利用各種社會關系,或者變相提高利率,甚至出現違規違法行為,導致經營成本和實際利率增加,既減少了銀行的利潤,也給銀行的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
2.貸款過度集中。在信貸市場上,隨著銀行數量增加、競爭程度增強,在申請貸款的人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每個銀行獲得高質量貸款項目的機會必然下降,而商業銀行顯然還未意識到這一點。其在同一區域內紛紛傾向同一行業(如房地產)、相同項目(如個人消費)發放貸款,為了爭取客戶,個別銀行甚至不惜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省略審批環節,不但擾亂了正常的經營秩序,還加大了流動性風險。
3.銀行卡低效無序。銀行卡業務領域的無序競爭,表現為各發卡行在相互分離中自成體系建立交易網絡,配置用卡設施,一份投資往往被擴大為四份、五份甚至更多。如在杭州中心城區,每15米就有一家金融機構,僅就用卡設備來講,凡是大型購物中心和商場以及繁華地段,各銀行都紛紛配置POS和ATM,整個區域內銀行卡系統設施至少有30%以上屬于重復投入。
4.服務原則缺失。商業銀行為了應付來自監管部門的檢查項目和完成上級單位的考核任務,經常不能合理處理時點數與時期數的關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工作節奏前松后緊,把任務集中在年末突擊,違反工作原則和程序的事件層出不窮,并在行業內產生廣泛影響。
(二)合作方面
1.信息資源封閉。市場的競爭度決定于信息不對稱程度,當市場有很多不透明的借款者,銀行之間的競爭會比較弱,而更加透明化的借貸市場則會有更多愿意提供貸款的銀行,競爭比較激烈。因此,區域內商業銀行間往往缺少主動的信息交流和情況互通,對損害銀行業整體利益的行為相互封鎖,而不是聯手打擊。這種有意弱化市場競爭的行為容易造成金融資源的浪費,使得一些惡意經營企業得以騙取多家銀行的信用而不被發現。
2.聯合意識薄弱。銀團貸款業務可以加強銀行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防止彼此之間的惡性競爭,有利于金融市場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一旦尋找到貸款機會,特別是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貸款,在資金實力允許的范圍內,其更愿意獨自貸款以獲取更大的收益和市場份額,而不是通過銀團方式分散和規避風險,獲取相互合作的整體收益[2]。
二、區域內商業銀行發展不協調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因素
通常區域內新成立的銀行往往很難將與在位銀行建立關系的借款人吸引過來,因為信用狀況透明且經營良好的客戶要花費一定時間才能將自己的信譽度信號傳遞給新的銀行。為了減少更換銀行時發生的轉換成本[3],客戶寧愿與已建立起貸款關系的銀行進行交易,因而在客觀上成為新銀行在區域內拓展業務的進入壁壘。為了消除這種壁壘,新銀行必然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爭奪客戶,因而產生了一些冒險行為。
(二)定位因素
雖然中小銀行應致力于與中小企業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但仍有一些中小銀行包括農村合作銀行對其所面臨的機遇和外來壓力分析不足,對自身優劣評價不全面,缺乏合理的戰略規劃,無視資金、技術、網絡方面的劣勢,采取緊跟型的市場定位策略[4],盲目地與大銀行進行惡性競爭,相互之間協調與合作的動力因此喪失。
(三)實力因素
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憑借資金充裕、網點布局眾多,計算機系統先進等優勢占據了絕大部分金融市場,擁有大量的優質客戶;中小銀行起步慢,受資本和網點布局的限制,傳統的存、貸、匯業務仍占中小商業銀行收人的絕大比重,而新型的中間業務、個人業務、信用衍生產品還處于開發探索階段,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市場份額小,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中小銀行之間更容易建立一定的合作關系,與國有銀行之間的割裂是顯而易見的[5]。
(四)產品因素
一方面,區域內的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高度雷同,盡管存在不同的品牌或名稱,但具體到某項產品或服務并無本質上的不同[6];另一方面,近年來各銀行雖然有產品和業務創新,但為了避免其他銀行的搭便車行為,也是以引進、消化再創新為主,原創性創新較少,因此同質化競爭的局面一時難以打破。
(五)政策因素
一方面,由于金融系統自身的不穩定性,風險難以避免,一旦大的危機來臨,中國人民銀行往往會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商業銀行進行救助或接管,但在中小銀行出現危機時則可能本著效率優先的原則讓其淘汰;另一方面,中小商業銀行與地方政府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國有銀行相比,更能夠從地方政府中獲得客戶資源、優惠政策以及竟爭保護。因此,種種政策的傾向性都會使商業銀行間不協調發展局面難以打破。
三、構建區域內商業銀行協調發展的有效機制
(一)樹立正確利益觀
區域內商業銀行開展競爭合作,需要在利益分配上有一種大局意識和長遠目光。在合作初期,不能過分計較輸贏和利益的大小,側重點應放在整合資源與建立信任互助的關系上,若有必要可以適當犧牲一部分市場和利益。到了競爭式合作的中期,應側重探索技術層面的合作,關注成本與未來收益,強調合作的發展潛力。一旦合作成功,雙方確定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應更多地關注利益的大小。因為合作決不是放棄,讓權也決不是放權,競爭式合作更應強調未來利益。
(二)建設區域內征信系統
從必要性來看,在區域內建立信用系統,涵蓋該范圍內各商業銀行可能貸款對象的基本信息,不涉及單個商業銀行的機密內容,不僅能滿足商業銀行的大多數貸款業務,還可以降低貸款違約率及違約損失率;從實用性來看,區域內的信息系統雖然覆蓋面積小,但信息相對全國性的征信體系而言更詳細、準確、及時,商業銀行在總體把握貸款人及其項目之后即可決定貸款與否,激勵各商業銀行提供、共享信息的效果十分明顯。
(三)成立區域危機處理中心
在區域內建立銀行業的危機處理中心,是化解危機的快速反應機制,將其傳染性降到最低,以維護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該中心在某一商業銀行由于個別極端事件而面臨擠兌風潮時,能夠要求其他商業銀行快速作出反應,例如現金援助、簡化事故行票據處理程序等,協助事故行迅速走出困境,有效地規避系統風險。此外,在正常時期通過金融企業協商會議制度[7],搭建商業銀行相互交流、業務協調的平臺,明晰相互資金往來的脈絡,能夠確保資金安全和金融交易順暢。
(四)建立銀團貸款協調組織
采用銀團貸款方式對銀行和集團授信客戶來講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參與銀團貸款的多家銀行可以有效實現信息共享和溝通,全程監控集團授信客戶融資、用資及回款等財務情祝變化,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實踐證明,這種貸款方式需要一定的協調機制,建議在區域內金融監管當局的鼓勵、指導下,自發、自愿地成立銀團貸款合作委員會[8],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公平公正地選拔參與貸款的銀行,從而實現共贏的目標。
(五)成立聯合開發小組
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增強綜合競爭力并獲得持久性的盈利增長,商業銀行必須加快金融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由于單個商業銀行難以承受金融創新的高風險,需要彼此之間成立聯合開發機制,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產品的聯合開發可以由商業銀行根據對未來市場的預測,自愿組隊,結合各自的優勢,通過簽署合作開發協議,共同投資并監控開發進程,并將研究成果產業化。由于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是多家銀行參與,消費者容易認可,因而能夠更快地產生收益。
參考文獻:
[1]尹優平.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111-112.
[2]董笑晗.我國銀團貸款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0(2):19.
[3]周閩軍.銀行業競爭程度的影響因素的分析[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0):33.
[4]尹光.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競爭戰略的選擇[J].現代金融,2008(3):18.
[5]張曉艷.中國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66.
[6]王慶新.專業化與差異化:中小銀行競爭策略[J].現代商業銀行,2007(3):56.
[7]范祚軍,洪菲.建立金融機構協調機制的對策研究[J].上海金融,2005(1):61.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困境;關系借貸
一 前言
在美國,沒有我們所謂的中小企業的說法,只有小企業(small business)的說法,但其性質、規模大小基本上與我國的中小企業相對應。我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難以破解的信貸融資困境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從全球經濟環境來看,雖然可以說美國是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沃土,但美國的小企業也是具有其脆弱性的。斯蒂格利茨和韋斯(Stiglitz & Weiss)在他們建立的S-W模型中指出:在小企業信貸融資中,由于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行為使銀行貸款的平均風險上升,從而銀行供貸時出現信貸配給現象。首先,有機會投資于正凈現值(NPV)項目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在融資時受阻,因為潛在的外部資金供給者無法證實企業是投資于一個高質量的項目,或者無法確信資金將不會被轉移用于其它的風險項目。其次,由于小企業幾乎完全依賴金融機構的外部融資而無法進入公開的資本市場,因此銀行系統的震蕩(shocks)將會對小企業的信用供給造成巨大沖擊,并且小企業所受到的均衡融資問題在資金市場發生不均衡的時期將會更加突出。
美國小企業克服其脆弱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銀行與企業保持長期的密切聯系以溝通信息。也就是說小企業在信貸融資中采用關系型借貸。所謂的關系型借貸,是指商業銀行與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聯系,銀行在借款企業需要的時候向其提供信用支持的一種銀行借貸方式。美國學者阿倫?博格和喬治里?烏代爾(Allen Berger and Gregory Udell, 2002)指出:在關系借貸中,銀行能夠通過其與借款人保持長期關系獲得的信息來進行貸款決策。這些信息部分是來自貸款合約、銀行存款和其他金融產品,還有些是來自于當地社區的其他相關人員,例如企業的供應商和客戶等。貸款人由此可以了解到企業的生產環境、組織制度、員工素質等非財務報表、抵押品或信用評級所能提供的重要信息,從而幫助貸款人更好地解決企業信息不透明的問題。
二 美國小企業關系借貸實踐
美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新技術迅猛發展、管理變革、現代企業組織形成、資金供給嚴重不足,促成了銀行業的興旺發達。由于早期商業銀行眾多,并且規模較小,因此其多采用“內部人管理”模式(Lamoreaux,1994)。這一模式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漸漸式微。在這期間,美國的商業銀行與其客戶之間普遍維系著一種密切的銀企關系。在銀企之間的信貸交易活動中,關系借貸的方式已經得到廣泛采用。這些商業銀行主要發放的是短期貸款,使用兩種金融工具:本票和匯票。本票實質上是一種欠款(IOU )憑單,其上注明借款人名、借款金額、借款日期、到期日和償付行。雖然本票不實行抵押,但法律亦規定借款人需以其個人地產來擔保,如擔保不足,則需由一人或多人作為第三方保證人(third-party guarantors)背書擔保。因此一旦出現借款人清償不足,銀行可據以向所有相關人求償。與本票相比較,匯票有兩個特點:一是可以異地使用,另一是法定匯票使用時需附提單(bill of lading),因此在匯票使用中實際隱含了抵押方式,銀行由此可以掌握貨物的處置權并確保在發生貸款風險時及時對貨物變現抵償。
二戰之后美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融資本的發展趨勢受到抑制,銀企關系逐漸由緊密的、一體化的關系走向彼此獨立、市場化的聯系。銀企之間不存在彼此的產權參與,其地位也是平等的,通行自由的市場交易原則。由于國內經濟環境和公司融資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商業信貸市場開始出現萎縮現象,市場競爭加劇。因此那些資金實力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廣大中小銀行能否尋找到穩定的貸款客戶資源,對它們的生存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盡管美國的資本市場相當發達,但是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它們一般信息不透明、企業生命期較短,基本上無法利用股票或債券融資,所以只能借助商業銀行獲得資金。因此,在美國中小銀行與企業之間,關系借貸的融資方式被廣泛采用。
關系借貸的主要貸款種類有承諾貸款、信用額度貸款等。承諾貸款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承諾貸款,即銀行以合同形式許諾,按規定的利率向客戶提供最高限額下的貸款。只有當借款人財務狀況發生異變時或借款人未能按承諾合同履行某些條款時,銀行才能收回其承諾。另一種承諾貸款只是確認信貸額度,在此情況下貸款定價并未事先確定,借款人也尚未表明貸款的意圖。這種承諾能幫助借款人預先得到貸款批準,使其可以隨時迅速地取得貸款。信用額度貸款允許客戶在事先商定的限額以內使用貸款,通常在一年之內必須調整一次。除了在初次貸款時銀行需對借款人資信和財務狀況進行調查之外,其他時候借款人貸款均可即時辦理。
現在美國商業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呈現明顯的關系型融資的特點:一是社區銀行成為小企業信貸融資的主渠道。社區銀行對區內小企業情況及其企業家的特點都已有相當的了解,特別是對企業家的人品、信用和個人能力等無法數碼化的信息比較熟悉,以至于可能在社區內的小企業無法提供過硬的財務報表而又有資金需求時能給他們提供貸款;二是提供融資的銀行通常是小企業的開戶行。通過長期的往來,銀行已清楚了解企業的財務歷史及經營狀況,因而開戶銀行和企業就形成了長期的關系型融資關系。在初始融資階段,企業會有對未來相機融資的預期,然后是銀行作為出資者在再融資時對未來租金的預期。
美國經濟學家阿倫?博格和喬治里?烏代爾(Berger and Gregory Udel1,1995)利用從美國國家小企業金融調查庫(NSSBF)中獲取的數據對中小企業關系借貸的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采用銀行信用額度(L/C)貸款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L/C貸款合約特征、公司融資特征、公司治理特征、行業特征和信息關系特征等五類特征數據的計量模型分析發現與商業銀行保持長期關系的中小企業較之其他企業在貸款時所要求的借款利率和抵押條件更為優惠,由此表明關系借貸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方面成效顯著。
三、啟示
在我國,一方面,自90年代以來,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國的金融市場仍處于變遷之中,股票、債券市場還不發達,以銀行為中介的間接融資是目前資金配置的主要形式,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積累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融資。美國小企業關系借貸的實踐表明,這一融資模式不僅有利于加強銀企合作,還對經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大力發展關系型借貸是緩解中小型企業信貸融資困境的最佳途徑之一??梢詮囊韵聨讉€主要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降低銀行業的進入壁壘,利用銀行業整合的外部效應,在大銀行裁減分支機構的同時,準許建立新的地區性民營中小銀行,鼓勵其與當地中小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填補大銀行撤出留下的金融空白,發揮中小銀行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融資主導作用。與大銀行相比,具有較少管理層的小銀行在銀行管理者和貸款職員之間因為有著不太嚴格的合約,因此信息傳遞的鏈條短,軟信息的獲得者甚至可以直接做出貸款決策,這就緩解了與多層制度相關的組織不經濟和問題(Berger,Klapper,Udell,2001)。而且,小銀行通常沒有公開交易股票和銀行債券,也就不存在銀行管理層和外部索取者之間的、基于軟信息的資產運用而無法披露信息所造成的合約問題。
第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往往由于報表信息不“硬”才融資受限,因此針對中小企業的擔保也是建立在意會信息基礎上的“關系型擔?!薄撘劳挟數孛耖g資本建立更多的民營擔保公司。利用它們對當地中小企業“軟”信息的信息優勢,給當地有發展前景又急需短期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擔保。由國有大型擔保公司或者政府提供再擔保,從而形成運轉高效、競爭有序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第三,放寬貸款利率管制。擴大確定的利率浮動范圍,給予商業銀行根據不同貸款風險進行定價的權力,使貸款利率高低充分體現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商業原則,增加他們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
參考文獻:
[1]林毅夫.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25-27.
[2]許聯初.中國金融前沿問題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124-155.
[3]楊萍.美國小企業的融資制度及其啟示[J].企業縱橫,2003(3):33-35.
本著方便惠民、操作簡捷、高效率的特點,直銷銀行為銀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直銷銀行以其先進的經營方式、全新的服務理念,獲得了較多的認可,直銷銀行為銀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伴隨了諸多的挑戰,如何正確看待直銷銀行的市場定位,如何采取長久發展的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運用它獨特的經營模式與服務理念,都將是商業銀行所要思考與關注的新主題。
一、直銷銀行的認識及發展
1.直銷銀行的概念和特點
直銷銀行是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銀行運作模式,是互聯網金融科技(FINTECH)環境下的一種新型金融產物。這一經營模式下,銀行沒有營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客戶主要通過電腦、電子郵件、手機、電話等遠程渠道獲取銀行產品和服務。
降低運營成本,回饋客戶是直銷銀行的核心價值。直銷銀行不再依賴于實體網店和增加人員的結構形式,以高端的互聯網技術和快捷電子商務模式,所有業務只需較少的員工來維持,從而實現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這樣一來,銀行的業務成本得到大大的降低,也讓客戶享受到了更高性價比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直銷銀行因其組織架構獨立,從而使其本身有了更加獨特的經營策略,財務核算也從中獨立出來,產品體系也隨之更為獨立,并且有著自己獨立的定價策略,這在商業模式中,增添了挑戰性與競爭性。
提升服務品質,便捷客戶是直銷銀行的運營基礎。直銷銀行為了更方便快捷地給客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巧妙地運用互聯網,創新了多種形式,無論是移動通訊網絡還是呼叫中心,都是以客戶為核心,全方位為客戶著想。與此同時,從網絡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出發,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直銷銀行建立了如同個人密碼認證、交易碼TAN認證、電子口令等多重安全技術屏障,為客戶提供更放心的安全服務。
為了更長期有效地應對金融市場上的各種風險,雖然直銷銀行打破了傳統運營模式,但不能沒有資本規模的支撐,直銷銀行仍然保持著經營貨幣的本質,都由金融集團控股,這也是直銷銀行的主要特征之一。
2.直銷銀行的發展背景
互聯網金融模式是由互聯網與金融的緊密融合而產生的,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用低成本的方式,憑借大數據等新興科學技術的優勢,將目標客戶瞄準在中小企業以及草根消費者,通過最大限度改變我國金融生態模式,使足不出戶的客戶能更方便、更快捷地獲得其所需要的相關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很大程度地揭示了商業銀行的服務“軟肋”,反應出在服務方面,無論是結構、方式還是效率都需要大幅度改進的地方,商業銀行面臨挑戰,不但要快速創新商業模式,更要改變產品形態。從國外成功的直銷銀行運營例子中,我國商業銀行也要汲取經驗,為了能夠更大幅度地降低運營成本,要充分利用虛擬網絡和線下實體網絡的優勢,通過現代通信及信息技術發展的長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給個人客戶和中小型企業。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地域不受限制,不受實體網點的束縛,能夠快速布局和有效吸納接收客戶及廣泛拓展業務范圍;直銷銀行與實體銀行相輔相成,開辟了新型經營模式,為互聯網金融時代下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效率,使服務結構更深層次的優化,業務拓展更迅速快捷,成為我國在主要股份制銀行、眾多區域性銀行和民營銀行的重要戰略選擇。
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與發展,推動了直銷銀行實現迅速增長并且跨越了歷史性,互聯網也一定程度催化直銷銀行的發展,這是國外直銷銀行的發展與經營的特點。而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迅速增長,直銷銀行的未來發展市場與前景也呈現出廣闊的局面,龐大的網民群體成為了直銷銀行的客戶來源。
各大商業銀行也順應市場潮流,通過提高計算機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不斷開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銀行服務項目,通過這些電子銀行,從而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以及經營的快速轉型。隨著我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多年發展下來,客戶對商業銀行電子銀行給予了高度的認可。由此說明,電子銀行業務已經最大程度地成為了商業銀行的戰略業務,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創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開展互聯網業務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技術,加強了業務操作的熟練性,且汲取了大量經驗,諸如技術準備、業務經驗和高質量的客戶等,充分具備了“直銷銀行”的開設及發展能力。
3.直銷銀行的發展及意義
(1)有利于發展金融互聯網化的能力
為了應對激烈的行業競爭,互聯網金融在創新方面有著更積極的改變,顛覆了傳統營業模式,打造了更為獨立的營業新模式,積極調整業務結構,使結構更具靈活性,隨之改變了客戶基礎,從而更認真地打造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將之引入并加以完善,這些都更大幅度推動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也為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傳統金融業務轉化到互聯網上操作,國際經驗表明,直銷銀行是金融互聯網的一種高級業態,可培養商業銀行發展金融互聯網所必須的能力,尤其是在網絡營銷能力、產品創新能力與跨界合作能力等方面。
(2)有利于應對利率市場化
銀行的盈利模式在以利差為主的情況下之所以舉步維艱,主要原因在于利率市?齷?步伐加快,以及存貸利率高度自由化且透明化;銀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即為差異化,要想在差異化定位中求變,就要顛覆傳統的同質化經營模式。而直銷銀行因其自身能夠提供比實體銀行更加實惠的利率價格,使其在利率定價中具備了更為明顯強大的競爭優勢。
(3)有利于參與銀行業網上圈地
積極探索和嘗試普惠金融是直銷銀行服務模式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虛擬方式因其簡單快捷的特點,以及時展下新興的通訊應用技術大程度提升,成為公眾正逐步習慣和偏好的主要消費形式。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仍有許多空白處,發展直銷銀行可以最大程度滿足客戶消費新需求。因此銀行應早設立、早參與、早占先。
(4)有利于彌補自身網點不足
商業銀行在業務拓展與區域擴張到一定程度時,便進入了瓶頸期。尤其是中小銀行,物理網點較少,只有進行發展模式的創新,即充分利用新技術,借助網絡與實體網點的結合,擺脫空間、時間的限制,吸引客戶開辦業務。所以近幾年來中小銀行的直銷銀行發展的更快一些,2015年直銷銀行排名前10的基本都是中小銀行。
二、直?N銀行的定位及發展建議
1.直銷銀行的市場定位以及如何精準定位
中端客戶階層,是直銷銀行的市場定位。直銷銀行根據其銷售渠道的特殊性,將能夠熟練操縱各類電子產品、互聯網技術、追求高效、對資本配置收益敏感的中等收入人群定為目標客戶。
去實體化營銷模式。客戶從開戶到轉賬、理財等業務均可通過網上直接辦理,完全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去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幫助客戶從繁雜的傳統銀行業務中擺脫出來,以種類較為單一的產品,特別是以實惠與熱銷的產品作為賣點。例如INGDIRECT就將直銷銀行的目標客戶群定為:(1)中等收入人群,對價格與收入變動十分敏感;(2)對傳統金融服務時間長效率低的服務模式十分不滿;(3)有網絡消費習慣;(4)介入30-50歲之間。
2.直銷銀行的發展建議
直銷銀行是跨界于金融與互聯網之間的一種業態,本質上是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因此在獨立運作的前提下,組織架構、用人機制、激勵策略、商業模式、運營體系及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應該有別于傳統銀行,借鑒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來獲得市場的認可。
(1)定位好組織架構
在國外,直銷銀行是一種相對于母公司的獨立實體,在組織方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并且在品牌與文化上有相對的獨立性,直銷銀行與母銀行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一定的情況下,與母銀行的經營模式和客戶開發模式不同。
在我國,直銷銀行還存在一定的不完整與漏洞,與母銀行相比沒有形成單獨的銀行牌照,對母銀行在品牌方面仍具有依賴性,不能形成組織上的完全獨立,并受到母銀行在文化上的影響,更會與母銀行的客戶資源、服務渠道、產品形式與種類的重復。直銷銀行最好作為獨立法人或準獨立法人進行獨立發展,在與母銀行的差異發展中,將理清目標客戶的群體范圍、制定好營銷策略與模式、充分發展產品所具備的優勢、調整與管理組織的靈活結構等,并將這些發展為突出自己的優勢,與母體銀行形成競合關系;建設獨立子品牌,開展互聯網化的營銷活動;遵循專屬、特色、標準化、簡便、創新原則的產品體系,與母銀行產品形成差異化;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則可與母銀行進行資源共享。
(2)定位好目標群
直銷銀行所選擇的目標群應盡量避免重復傳統網點客戶,同時篩選一些明顯特性的客戶群,提高該渠道客戶的同質性,如果客戶定位不清,則僅僅成為傳統網點的補充則失去設立的意義。
(3)定位好產品體系
不能將直銷銀行辦成傳統業務渠道的補充,而是創建獨立而特色的產品體系,把產品的優勢放大突出,遵循網絡營銷模式,將定價與體驗做好做深。同時積極開拓與證券、保險、基金,尤其是大型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批量引入客戶。
(4)重視大數據支撐作用
在國外有許多直銷銀行的成功案例,他們將集中化戰略作為競爭戰略,同時實施成本集中化和差異集中化的策略。成本集中化為實現成本優勢來節省大批員工的薪水開支,并且節約物理上的網點投入,依靠線上渠道的產品銷售;差異集中化則是在創新科技的基礎上,突出產品的特色和服務的獨特。我國要結合自身的環境特征與情況,對銀行的集中化競爭戰略進行靈活的調整,適當借鑒國外的實施策略,更好地完善自身。為了發掘出快速、高效又簡單便捷的金融產品,我國的直銷銀行宜合理利用靈活經營的特點,以大數據為支撐立足點。
(5)重視風控和監管
直銷銀行在經營業務上有較大的融合性,在技術的發展上具有虛擬性,在金融產品通過互聯網直銷的同時,也伴隨著較強的風險性,風險的擴散速度也極快,因此控制風險的難度也大大加深。不同的國家,直銷銀行的風險監管體系也不同,但都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風險監管體系。為了實現我國直銷銀行業務健康發展,只有不斷建立并完善監管體系才是最好的保障,以安全與高效并行,慎重與寬松適度的原則,進行監管體系設計;為了控制和化解直銷銀行在監管結構上的風險,需要制度的良好設計、政府的有效監督以及自身的穩定運營。在宏觀層面上,完善及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使直銷銀行的風險得以防范和控制。通過建設各種制度的監督體系,在設計制度上,不管是從宏觀層面上進行防范,還是從直銷銀行的風險層面上控制,都應該為直銷銀行提供一個更長久健康發展的平臺環境。
三、直銷銀行的具體經營模式
1.單一的自主線上綜合平臺模式
這種模式在國外的運用比較多,僅僅以網絡為基礎,不采取分支結構,在網絡平臺中,通過多種線上渠道加以利用,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快捷的服務。INGDIRECT從加拿大首個直銷銀行運行開始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通過持續改善、升級,提升后臺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通過在叢球機構所在地配備當地人員構成的callcenter與客戶達成障礙溝通。
2.自主線上綜合平臺+線下客戶自主門店模式
民生銀行牽手阿里巴巴,以公司客戶需求特點定位金融產品,為小微企業與草根消費者量身定做產品與服務,依托淘寶網站以網絡流量與數據分析為優勢,實現電子賬戶系統與支付寶賬戶系統的互通,打開了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銀行的共贏模式。
3.自主線上綜合平臺+線下精簡版分行模式
2013年9月,北京銀行宣布與荷蘭ING集團合作推出直銷銀行服務模式,就采取了線上線下整合的渠道服務。線上由互聯網綜合營銷平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電子化服務構成;線下采用全新理念建設直銷門店,其中布放VTM、ATM、CRS及自助繳費終端等各種自助設備。目前已在北京、西安、濟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銷門店。
在此之外,除了線上服務,還要提供相對輔助功能的線下服務,例如線下咖啡廳服務等。這些輔助為的是與客戶保持零距離,增加客戶對直銷銀行的信任與誠信。
不過最近很多人對于發展民間金融有諸多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要徹底放開管制,完全自由化發展,才能解決中國的金融壓抑和金融弊端。連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說“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要點和重點在于減少管制”,我認為此論值得商榷。
減少行政審批的盤剝和權力尋租是必要的,但如果對民間金融機構不設置任何門檻和監管指標,弱化監管和引導,那么這種陽光普照下的自然生長與此前的野蠻生長究竟有多大差異?過度自由放任搞不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監管不足、引導不力,金融誠信體系不完善,金融秩序和參與其中的百姓財產就很難得到保障,搞不好就成了“只存不貸”的銀行。最可笑的是有人打著“保護民間金融”的幌子替金融詐騙犯喊冤,實在有悖道德和良知。顯然當前要客觀看待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其中有改革現有金融壟斷格局的成分,但也有疏導、治理民間借貸亂象的意思,畢竟溫州是民間借貸亂象的重災區,鼓勵民間金融發展是應該的,但絕不是承認和縱容借貸亂象,反而民間金融需要監管引導和培育,讓其規范發展,用司法來保護合法的民間借貸行為,而對高利貸和非法集資等非法借貸行為則要依法制裁,讓民間借貸告別野蠻生長和叢林法則。只有嚴格實施備案管理制度和建立民間融資監測體系,才能保證民間金融渠道流淌的資金不是非法資金、不是“洗錢”、不是“官銀”,也便于宏觀管理部門真實了解金融生態和便于加強流動性管理,既有利于金融穩定也有利于宏觀決策。
之所以要大力發展民間金融,主要是傳統的官方金融機構服務不足,金融壟斷導致金融資源稀缺、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融資成本過高、金融效率過低,那么改革的對策自然是要打破金融壟斷、放開金融牌照,放棄特許經營,放棄息差保護,放棄對金融機構的“圈養”,鼓勵多元化的競爭局面,以彌補金融服務的不足。同時,傳統的金融機構也應該加快改革的步伐,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老百姓獲得與付費支出相對應的高質量金融服務。
其實,這些年民間借貸亂象叢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民間借貸的司法保護不力和重視度不夠,從而讓一些只想借錢不想還錢的人鉆了空子,而且大搞花樣繁多的非法集資和金融傳銷,且非法金融活動又不受法律保護,從而受害者投訴無門。長期以來,民間借貸都是靠叢林法則來解決問題,要么是強勢的借款方賴賬不還,要么就是借了高利貸的老板還不起錢被“討債公司”逼著“跑路”或者跳樓,其借貸秩序不是靠法律來維系,而是靠“暴力催收”。因此,發展合法化的民間金融必須要讓監管和司法補位,以保障民間借貸的有秩序發展,以遏制非法金融活動的滋生。
顯然,發展民間金融并不是鼓勵高利貸和民間借貸亂象合法化。高利貸和民間借貸亂象的主要危害是利率過高,導致實體經濟成本過高,加之借貸周轉次數過多,資金掮客的層層加碼和信息傳導遞減,導致資金在民間借貸市場空轉和循環,很難流入到實體經濟,即使進入實體經濟也是拆借給“兩高一限”的企業和資金鏈條緊張的問題企業,很難有效支持實體經濟,而且借貸資金很有可能有去無回。因此,在鼓勵發展民間金融時一定要避免高利貸化和金融傳銷化,減少借貸資金的過度周轉和循環。
另外,還得盡快放開利率管制,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以解決信貸資源合理配置。其實,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僅需要放開存款的上限和貸款的下限,而這也是保護商業銀行維系存貸利差的最后一道防線。但為了推動中國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這一道防線必須要打開。因為完全利率市場化之后,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解除了貸款利率下限,理論上利率水平下可以無限趨近于零,上可以趨近于投資的預期回報率。關鍵是,利率市場化會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國企、央企超額配置信貸資源的現狀,也可以打破現有銀行體系的壟斷局面。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后,大企業就開始與存款銀行之間展開激烈的討價還價,存款的時候要求利率高點,貸款的時候要求利率低點,從而大幅縮小大銀行的息差收入,如果談判或者博弈不成功則會給中小銀行留下介入的機會,如果銀行定價和定位不準,則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從而損失市場份額,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打破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現有格局,會讓具有創新能力和服務精神的銀行脫穎而出。同時,利率市場化會迫使銀行將部分信貸資金分配給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以獲取貸款利率上浮的空間,從而依靠風險溢價和定價來獲取超額收益,以覆蓋中小企業貸款的不確定性風險。中小企業從傳統金融機構貸款會有可能性,信貸資源分配也將會更加科學,經濟結構轉型才會獲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新版流動性規則中涉及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
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的突出亮點為引入兩個新的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比率(LCR)和穩定資金比率(NSFR)。其中流動性覆蓋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未來30日現金凈流出量,凈穩定資金比率=可用的穩定資金/所需的穩定資金。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最遲應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底前達標。由于凈穩定資金比率的實施時間較晚,本文暫不探討。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中流動性覆蓋比率指標的多項內容涉及貨幣政策操作。
(一)作為分子的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
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規定,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由一級資產和二級資產構成。一級資產包括現金;在危機時期能夠提取使用的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由第二版巴塞爾協議標準法下風險權重為0%的實體、中央銀行、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門實體(PSEs)及部分國際組織發行或擔保的,可在市場上交易且滿足相關條件的證券;以及風險權重不為0%的實體中,由銀行承擔風險的國家或其銀行母國的實體或中央銀行以本幣(外幣)發行的或中央銀行債務型證券。二級資產包括由在第二版巴塞爾協議標準法下信用風險權重為20%的實體、央行、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門實體或多邊開發銀行發行或擔保,可在市場上交易且滿足相關條件的證券;以及不是由金融機構或其任何附屬機構發行的、被廣泛認可的外部信用評級機構評定的級別至少為AA-,且即使在市場壓力情況下證券在30日內價格下跌或扣減率上升的最大幅度均不超過10%的公司債券或擔保債券。
在一級資產和二級資產的構成計算方面,一級資產能夠無限制地納入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且無需接受價值扣減。但二級資產最多只能占優質流動性資產總規模的40%,且每種二級資產都應在當前市場價值上進行至少15%的扣減。
(二)作為分子的資金流失率
在無擔保批發融資方面,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規定非金融公司、實體、中央銀行及公共部門實體提供的無擔保批發融資的流失率為75%。
在抵押融資方面,由一級資產抵押的擔保融資交易的資金流失率為0%,由二級資產抵押的擔保融資交易的資金流失率為15%。當交易不是以一級資產和二級資產作抵押時,與銀行本土風險權重為20%或更低的實體、中央銀行或公共部門實體進行的即將到期交易的資金流失率為25%,也就是假設75%的抵押融資將獲得展期。
二、新版流動性監管條款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一)增強公開市場操作主動性的同時可能影響貨幣市場交易結構
由于中央銀行發行的證券為一級資產,因此商業銀行有動力持有央行票據來擴大其優質流動性資產規模。此外,由于通過與中央銀行進行交易獲取中央銀行融資的展期率為75%,高于與其他類型交易對手0%的展期率,因此相應的現金流出較低,能夠降低流動性覆蓋比率的分子。綜合兩種因素,商業銀行必然傾向于進一步持有央行票據或通過與央行進行抵押交易來提高其流動性覆蓋比率。
央行票據需求增加能夠有效地提高公開市場業務的主動性。一是央票需求提高能夠降低發行成本,節約調控成本。二是央行能夠隨時根據市場狀況調節發行量及發行價格,進一步提高央票利率的價格導向作用。三是在壓力時期,央行還可以通過增加央票投放來平抑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有助于樹立市場信心。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央票需求的增加可能使貨幣市場交易結構受到影響。比如目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允許商業銀行使用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作為交易工具,與央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根據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國債屬于一級資產,政策性金融債券則無法納入一級資產,且至少需要接受15%的價值扣減。這可能導致金融債需求降低,造成貨幣市場交易集中于國債或者中央銀行票據。
此外,假如央行在進行回購或逆回購交易時對國債和金融債券采取同樣的抵押處理方式,則會鼓勵商業銀行通過向中央銀行抵押政策性金融債券來置換央行融資,從而在不改變分子的情況下降低現金流出率,產生監管套利。
(二)流動性貯藏行為將加劇貨幣市場利率時點波動,對公開市場操作的連續性和針對性提出挑戰
由于流動性覆蓋比率和流動性比例等監管指標的考核時點均為月末,因此考核時點前后商業銀行保有充分的流動資產的貯藏行為將突顯。由此將導致貨幣市場流動性時點性緊張,加劇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
此外,由于中小銀行資金運用較大型銀行簡單,資金來源也較為有限,在貨幣市場交易中更傾向于通過同業間回購和逆回購來調節其流動資產構成,從而加強金融機構之間風險聯動,使貨幣政策操作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再加上流動性覆蓋比率屬于常態化管理,要求銀行實時滿足該最低標準要求,因此可能造成正常時期金融市場利率也輕微上揚,對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連續性和針對性均提出新的挑戰。
(三)高額準備金水平使商業銀行真實流動性狀況的判斷變得更為復雜
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將壓力情況下能夠提取的中央銀行準備金納入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然而,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準備金水平偏高,掩蓋了其他類別優質流動資產不足的現象。
我國商業銀行準備金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2006年以來外匯占款高速增長引致基礎貨幣投放快速增加,以及連續多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戰略轉型加速,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將逐漸改變,外匯占款增速也將回落,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水平下降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將可能出現。
由于存款準備金作為一種具有清償性質的特殊流動資產,其對于維護市場信心尤其是債權人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盡管中央銀行具有在金融機構流動性匱乏時提供流動性的職責,但當超額準備金水平下降且無法及時補充其他多元化的優質流動資產時,提取使用準備金必將大幅降低流動性覆蓋比率,對市場信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四)資金可能流向影子銀行體系,使貨幣政策操作環境復雜程度提高
實施新版流動性監管規則后,由于銀行需要在滿足更高質量資本要求的同時保有較多高質量流動資產儲備,且對于交易對手為非金融企業的資金流出假設較為嚴格(如規定非金融企業無擔保融資的現金流出率為100%),則意味著銀行需要將部分資金成本轉嫁至資金使用者,勢必加劇“脫媒”現象,資金流向和規模更加難以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環境將更為復雜難辨。
三、應對之策
(一)定期評估調整合格優質流動資產的范圍及價值扣減率
新版流動性規則仍然依賴外部評級來確定優質流動資產,尤其是一級資產也仍然突出了評級,因此仍無法完全克服順周期性。危機發生時,原有合格優質流動資產儲備由于下調評級等因素而迅速引致市場流動性枯竭,無法實現商業銀行在30天內維持生存的目的,這一點已經在金融危機中證實。在找到能夠有效替代評級的方法之前,可行的操作是根據市場流動性狀況及時調整一級、二級資產的范圍及扣減率,以及時反映某種資產的實際市場價值并及時補充優質流動性資產。同時,由于商業銀行能夠將非優質流動資產、儲備資產抵押與中央銀行進行回購與逆回購交易,從而降低其現金流出,因此評估確定合格的抵押品和抵押率對于控制商業銀行流動資產質量、降低監管套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持續監測分析貨幣市場交易走勢及商業銀行流動資產構成情況
一是跟蹤分析貨幣市場交易的產品結構,關注可能出現的金融創新。二是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連續性和針對性,及時根據可能出現的狀況調整操作以平抑市場價格。三是關注商業銀行流動資產變化情況,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流動資產構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