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與茶文化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職茶文化課程茶文化有效傳承途徑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58-02
茶文化一直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有著源遠流長的民族性、歷史性和地域性,涉及文化藝術、歷史考古、醫學保健、餐飲旅游等多個領域的學科。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不斷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渴望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中國傳統的茶文化作為一種高品位、時尚、健康的文化現象和生活藝術,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新興的茶行業受到了社會的追捧,職業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機構,也把培養茶文化當作專業,開設了專門的茶文化課程。通過茶文化專業教育,讓學生掌握一門在社會生存的技能,也讓學生獲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本文中筆者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論述在中職茶文化課程中傳承茶文化的有效途徑。
一、傳承茶文化的理念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遠在春秋的《詩經》中,就有描寫人們摘茶與采茶的情境。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茶一直與廉儉精神是密切結合的。在中國哲學中,茶與儒釋道家的思想也是一脈相承的。在中國茶文化精神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個人修養內涵,如近代茶學大師莊晚芳指出在中華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與現代社會道德標準中的“敬愛為人、廉儉育德、和誠處世”是相一致的。茶文化也是東方古典審美理念的體現,如茶藝呈現的是中國文化的典雅內斂精神,茶藝插花是寫意抒情精神的體現,在茶藝中掛畫是清幽意境的象征,茶品茶器是與水渾然天成的象征,茶藝中音樂是自然天籟的象征,這一切都體現了中國古典美的審美理念。
鑒于茶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中職教師在茶文化課程中應該向學生傳承茶文化的精神理念。縱觀現在學生的道德素質,大多數是崇尚個性且有著拜金主義思想。這種負面的思想價值觀,必然帶來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以及產生自卑、焦慮、孤獨等負面情緒,更容易出現自我封閉、傷害他人或者傷害自己的過激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中華茶文化的積極思想內涵,把茶德思想與日常思想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茶德文化中的清幽、自然、和誠、敬愛等理念來解決思想困惑,從而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唐朝時候的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提出,茶的妙用就在于可以修身養性。中國現在著名的茶文化專家陳香白教授也主張,茶文化的茶道,就是通過整個茶事過程,逐漸引導個人完成道德修養,以實現中國古代圣人理想的和諧之道。這一種對飲茶方面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茶德。所以,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解渴方面的需要,但更上一層次的需要就是怡情與養心。教師在講授茶業文化知識點的時候,應把茶文化蘊含的茶德作為學生修身養性與勵志的一種重要手段。
中華民族的茶文化知識內容豐富,底蘊扎實,還涉及一些著名的歷史典故、歷史人物、茶書著作等,這些都為學生豐富歷史人文知識、奠定豐富的知識底蘊做好準備。因此,傳授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上,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首先,可以在課堂中開設關于茶文化的主題會,引導學生加深對茶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與認識。如可以根據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特征,在班上舉辦有關茶文化的茶會,將茶文化與學生熟悉的節氣互相結合;教師也可以在中國傳統節日,如重陽、中秋等節日舉辦茶會,將節日文化和茶文化相結合。其次,在班級茶會上,教師可以講授茶文化的精神,傳授有關沏茶、品茶、奉茶等一系列茶藝行為,把中國茶文化中的精神發揚光大。如舉辦一些傳統美德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茶會,把茶文化中蘊含的美德傳承并發揚光大。以“孝文化”和“敬老茶會”為例子,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有關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體驗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愛且樸素的道德情懷,讓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真正傳承下去。
二、傳授茶文化的工藝
中華民族的茶文化,有著精湛的工藝技術。如茶藝是把“茶”與日常生活中飲茶的沖、泡、藝這些步驟相結合。通過飲茶的技巧,引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化,引導人們與自然展開主動的溝通,在品味茶的過程中去感悟人生,不斷實現自我的完善。所以,茶文化中茶藝的“藝”,傳達的信息就是人們在處理事情中遵循的一種靈性和美感。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向學生講授茶文化中的茶藝,引導學生領會其中的靈性與美感,進而感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實現自我的不斷完善。
如教師在講授烏龍茶的工藝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烏龍茶的飲泡流程,從“恭請上座”直到“品啜甘露”等每一個工藝流程。通過優美、自然、流暢,款款有序又彬彬有禮的動作,讓學生學習與掌握泡烏龍茶的完整的工藝操作流程。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泡茶的技能,又學會了良好的儀表與儀容規范,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語習慣,提高了個人道德修養。
茶藝也是一種集體活動的表演形式,是培養中職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良好方式。茶藝表演的互相和諧,來源于彼此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因此,教師可以讓班上學生集體表演茶藝,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心靈的默契,自覺融合在集體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茶藝也是一種比較高雅的藝術審美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生活藝術。茶藝與憑借耳朵欣賞的音樂以及憑借眼睛欣賞的繪畫、書法和工藝品的不同之處在于,茶藝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活動。茶藝活動中的茶具、茶品、茶席、服飾、茶席、道具等,都是直接作用在人的審美器官上。教師可以在課上向學生展示茶藝之美,在茶藝中動人的解說、悠揚的音樂、優美的環境、醉人的茶香,都令人產生愉悅的直觀感受。通過茶藝的美,能讓學生萌發對美好的信念、理想和生活的執著追求。這樣,在傳承茶藝美的藝術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的核心發展以及茶藝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的發揚光大。
由于茶藝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單純依靠課堂講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難讓學生了解茶藝的精髓,更難以提高學生學習茶藝的積極性。因此,中職教師在開展茶藝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推動茶藝教學的多樣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內化茶藝文化的內涵,潛移默化接受茶藝工藝的影響。茶藝教學的多樣化,中職教師可以采用茶藝表演、茶文化知識競賽、茶文化知識講座的方式宣傳和普及茶文化,也可以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講授茶工藝。如可以設計茶工藝的視頻文化,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激發學生的茶藝文化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自覺傳承茶藝文化的積極性。
三、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
中華傳統茶文化是在農業社會中產生的。傳統的茶文化為了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獲得有效的傳承,必須與現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結合。中職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傳統茶文化在現代工業社會的價值,應該將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
首先,中華傳統茶文化,有著淵源深厚的底蘊。茶文化內容,主要有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茶的原產地、茶的分類、茶的生產工藝、茶的成分、茶具備的保健功能、茶的鑒評、茶的儲存、茶德選擇、科學泡茶藝術、中國不同少數民族具有的飲茶習俗、茶道、茶藝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這些內容,讓學生知道茶與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茶文化精髓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將來走入社會就業做好準備。如可以向學生拓展茶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茶畫、茶聯、茶詩,既能豐富學生以茶為主題的人文知識,也能拓展視野;教師也可讓學生欣賞茶舞、品味香茗,激發學生對茶藝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創造美與欣賞美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教師還可以把中華傳統茶文化與養生保健相結合,讓學生了解茶文化的現代價值,有利于茶文化在現代社會傳承。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茶與現代人流行的可口可樂飲料進行比較,總結出茶葉中蘊含的營養成分豐富,如礦物質、茶氨酸、咖啡因等都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具有比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茶能夠提高人抗拒疾病的免疫力,具有提神益思和解渴生津的功效。廣大中職學生正處在人生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選擇茶代替可樂、雪碧等飲料,對身體發育與健康是非常有益處的。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現代醫學發現茶具有的藥用價值與保健功能,激發學生對茶文化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在生活中自覺傳承茶文化,從而達到繼承與發揚傳統茶文化的目的。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茶文化學習,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如茶葉是目前含有多酚類物質最多的食物,能減少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在茶葉中蘊含的咖啡因,能消除疲勞和提神益思;茶葉中的葉黃素、胡蘿卜素、維生素類等,可以緩解疲勞和明目,等等。通過茶葉生活保健知識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傳統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價值,理解傳統茶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從而自覺弘揚中華民族的茶文化。
職業學校通常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辦學。因此,教師在開展茶文化課程上,應該積極探討工學結合的形式。如教師可以與涉茶企業展開有條件的實訓與實踐教學,把社會上茶葉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國家是如何開展茶文化建設的、傳統茶業在現代工業社會是怎樣繼承與發展的,讓學生學習中華茶文化的傳承策略,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總之,在中職茶文化課程中有效開展茶文化教育,傳承茶文化的精髓,能讓學生獲得傳統文化的熏陶,達到拓展知識面、提高道德修養、凈化心靈的目的,非常值得廣大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曉琴,張麗霞,向勤程.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10(1)
1.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應具備的條件
1.1 完善的茶藝教學基地
茶藝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完善的茶藝教學基地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具備了完善的茶藝教學基地,才能更好地開展茶藝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有效的知識。由于不同高校的實施條件不同,因此,對于茶藝教學基地的建設能力也參差不齊,學??梢愿鶕约旱膶嶋H情況建設茶藝教學基地。茶藝教學基地基本可以分為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內基地主要是用來進行茶藝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校外基地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習場地,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實際操作環境中,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校內和校外基地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訓練,以提升整體的茶藝課程教學效果。
1.2 良好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主要踐行者,具有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在整個茶藝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發揮著講解和示范作用,要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茶藝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深厚的茶文化知識和思想內涵,對茶藝課程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要對茶藝課程內容有較強的體驗,才能使茶藝課程更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師資隊伍是茶節課程實踐教學的基礎和保證。
1.3 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態度
茶藝課程的主要對象是學生,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茶藝專業技能,使他們能夠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熟練地掌握茶藝本領和茶文化素養,因此,開展茶藝課程的前提是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學習態度。茶藝課程對學生的禮儀和茶文化知識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只有具備了基礎的禮儀知識后才能更好地學習茶藝課程。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茶藝課程講究學做一體,即學習和實踐的互動教學,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進行操作,以提升專業技能,因此,專業的知識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對于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有較大的影響。
2.茶藝課程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
茶藝課程實踐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即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而開設的實用型課程。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應用,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茶藝操作技能。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2.1 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茶藝課程實踐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模擬真實的茶藝館環境以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使學生能夠在仿真的環境中學習茶藝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藝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情境安排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藝師或者是顧客,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進行茶藝訓練,親身體驗茶葉識別、泡茶、茶禮等各個環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最終提升學生個人的茶藝技能水平。
2.2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的核心是學生。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提供一個真實的茶藝實踐項目,學生在項目中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要對茶藝室的布局、菜葉采購、泡茶、茶禮以及服務等方面進行全程實踐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操作流程進行及時的指導,通過實踐操作再講解其中的內容和問題,通過這種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了解實踐中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進行講解和解決,使茶藝課程更具有實踐操作性,與茶藝工作的實際需求更貼近。
2.3 模塊教學法
模塊教學法是指將茶藝的整個活動過程分成若干個模塊,其中包括茶葉識別、沖泡、茶禮等模塊,每個模塊都是整個茶藝過程的組成部分,不同的模塊共同組成了茶藝活動整體。模塊教學法是根據每個模塊的內容和特點進行相應的茶藝專業訓練,使學生對其中每個環節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認知,通過對每個環節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訓練,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加熟練和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實踐訓練,掌握茶藝課程的知識點,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點進行實踐操作,對于不熟悉的內容和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師進行適當地引導和幫助,最終解決問題,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對專業技能有一定了解和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2.4 實地考察教學法
茶藝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實地考察教學法既符合茶藝課程的內容,同時也是茶藝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到校外的茶館、茶藝室等環境中進行參觀學習,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實踐操作,例如對茶室環境對茶藝的步驟等內容進行詳細了解,以加深知識理解,提高實踐能力。在進行實地考察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例如確定考察地點、對象、時間、目的等,并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及時做好聯絡工作,并在實地考察時,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思考,提升茶藝課程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如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改正,以確保茶藝課程教學的準確性,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學效率。
3.關于茶藝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
3.1 綜合性教學模式
公共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綜合技能的人才,學生不僅要有多學科的知識融合,同時也要對專業特點有所了解,尤其是對茶藝課程在公共管理專業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認識。茶藝課程作為公共管理專業中的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特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師在茶藝課程實踐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而不是某一個動作或禮儀的反復訓練。茶藝課程是一個綜合的連貫性的課程,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對茶藝課程實踐知識的思考,并通過綜合性的強化訓練,提高茶藝技能。在茶藝課程實踐課程中,學生要通過對茶葉識別、沖泡、服務、禮儀等每個環節的學習訓練,并將各個環節有機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整體,使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更具有綜合性和連貫性。
3.2 多樣化的作業布置
茶藝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的領域較廣泛,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對于學生來說,茶藝課程不僅僅是關于茶藝的課程,更是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具有廣泛的知識交叉性,由于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藝課程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茶葉和茶器具種類也較多,泡茶方式也較多樣化,因此,學生在茶藝課程實踐教學中有較豐富的學習和練習機會,在實踐練習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體驗感,能夠從中獲得更豐富的感悟,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釆取多樣化的方式,不僅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形式也可以靈活-些,這樣不僅能針對不同學生特點,使他們得到個性化發展,同時也能夠有效考核學生學習成績,使他們能夠對茶藝課程知識有更深入的掌握和運用,以提高個人的茶藝綜合能力。
3.3 靈活的考核方式
茶藝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相比其它課程,茶藝課程的靈活性更強,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和運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實踐操作技能是茶藝課程的重中之重,是未來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練地掌握茶藝技能,才能勝任茶藝工作,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修養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藝課程考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作業進行考核,更要將考核重點放在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過對實踐技能的過程考核,增加其在綜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學生對專業技能更加重視,以促進學生加強茶藝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以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4.結束語
關鍵詞:職業教育;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教學方法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在旅游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綜合性,知識密集、涉獵甚廣,其中涵蓋了歷史、宗教、園林、建筑、民俗、藝術、飲食、地理等等領域,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夠提煉重點、梳理脈絡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一、編寫教案是前提
精心編寫教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對于所要講授的章節做合理的剪裁,突出重點和難點,并且對于有些內容還會做相應地拓展和知識鏈接,以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這門課程知識點多,內容繁雜,老師如果在講授時不分重點,平均花費時間,就會讓學生難以把握教材,同時也會使得這門課程失去吸引力,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熱情,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因而老師在課前認真準備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提煉章節重點,就能促進學生吸收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發多媒體課件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內容的廣博性是其顯著特征。其中既有中國文化基礎知識、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民俗知識、園林建筑知識,又有大量的外國民俗知識,以及臺、港、澳地區的風俗民情、地理文化知識,其內容的復雜性、包容性、豐富性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因而在教學實踐中,如果還是采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法,勢必無法讓學生產生感性地認知,這樣就會大大削弱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覺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而喪失了學習熱情?;诖耍處熞竽懜镄抡n堂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增加課堂吸引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在這個方面,不少老師都進行了探索,開發出了相應的教學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對知識進行詮釋。比如在講授中國茶文化這一章節時,泡茶用具如“紫砂壺”、“公道杯”、“隨手泡”、“茶道組”等一些用具因為較為專業而不為學生熟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圖片生動、栩栩如生,有助于學生的認知,加深了對于課本知識的記憶。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的有些內容比較抽象,囿于血色很難搞的水平,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比如在宗教文化這一章節中,宗教的義理向來是教學的難點之一。那么,老師可以嘗試如下的方法來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身邊存在的宗教文化現象。如從“報應”、“緣分”、“因果”等中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詞匯引出所要講授的佛教知識,從身邊的現象著眼,將深奧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以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四、增加學生實踐環節
理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活動的進行,學生學習《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儲備專業知識,為今后要從事的導游講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中還應該增設實踐的環節,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實物展示環節
基于導游人員文化素養的要求,專業課程《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知識點非常密集,而教學對象因為年齡小、閱歷淺,很多書本中出現的事物他們有可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認知。比如在“中國的風物特產”這一章中,老師在講到六大基本茶類時,有些學生因為閱歷所限,根本就沒有見過這種茶類,更別提知曉其湯色、香氣和滋味了。所以,在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夠帶來樣茶,并現場沖泡,學生就會直觀形象地了解這一教學難點,在今后的導游實踐中也能夠更好地向游客傳遞。
(二)情景教學環節
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還應該增設情景教學的環節,以此來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被動接受的角色向主動接納的角色轉變,在規定的情景中,扮演角色,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為今后的導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提升學生人文素質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旅游中來。在旅游的過程中,旅游者對于旅游的要求不再是最初的看看景、拍拍照,而是希望獲得景點所植根的旅游文化的認知,這就對導游人員的講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游絕不能把自己定位為向導,而是一個講解內涵、傳播文化、傳遞美感的使者?;诖耍谶@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一方面強調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教學內容的設置給學生提供提高人文素養的途徑,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古代旅游詩詞的講解,能夠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不但豐富了學習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修養,使其在旅游活動中能引領游客去尋求美、探索美、欣賞美。
總之,高職旅游人才的培養,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深化教學改革,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機制。為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終生發展打下基礎。貼于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英語專業;英語專業教學
當今經濟全球化毋庸置疑,世界各國在各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各國交往中起到的橋梁作用不言而喻。在新時代下,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既需要提升他們的英語語言知識水平又要加強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傳統英語專業教學中對其重視度不夠,因此培養英專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更符合現代化的教育要求,能更好地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
吳為善、嚴慧仙在《跨文化交際概論》中指出,“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边@一概念強調交流者需要有來自于不同文化圈的差異。文化圈既包含思維習慣、價值觀、生活方式還包括人際交往。其中人際交往是跨文化交際中最容易引起矛盾與沖突的部分,因此人際交往的學習也是跨文化交際學習的重中之重??缥幕浑H不僅是文化之間的交際,也是技能方面的交際,其中就包括理解并得體運用另一種文化的能力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語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核心與基礎,但非語言交際能力也不可忽視,在朱迪C•皮爾遜看來,“7%的情緒信息由語言傳遞,其余的93%要靠非語言手段來傳遞?!狈钦Z言交際能力對語言交際行為起著很好的輔助作用,特別是在交際有障礙時往往不可替代,它包括副語言,如沉默,話題轉換;體態語,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客體語,如皮膚顏色的修飾,身體異味的掩飾、衣著、化妝等;環境語,如空間信息,身體距離等。交際者只有將文化與技能的融合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際者。
二、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分析
在大學中,專四專八標準化考試的通過率仍是評價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主要標準。在英語專業教學中,老師注重對語言知識的傳授,甚至是做題技巧的研究反而忽視了語言知識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而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取得高分更是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做題,追求標準答案。造成老師以講授應試為主,文化知識講授為輔,導致學生文化知識不全面且交際能力沒有得到實際的培養。有一些學校意識到中國英語教師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后,希望通過外教授課來改進,但往往不盡如人意。例如:在我國英語課上,外教表現很隨意,他們或坐在桌子上進行授課,或一邊嚼口香糖一邊上課。在課堂教學中,外教與中教相反,其往往將講解量減少到最少,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觀點并推選學生代表上臺發言,課后讓學生去查找相關資料,為下次課堂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對此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并不能完成外教所布置的課后作業,有的甚至認為外教課堂毫無意義,外教未盡其職。這是因為在傳統課堂中,中教是嚴肅的,學生尊師重道,習慣于老師教授而不是自己掌握課堂時間。造成上述多種教學現狀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教仍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忽視了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教學,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也沒有意識到外教在課堂中注重培養思辨能力、創新性、自主學習能力等課堂文化;另一方面學校沒有對教師關于跨文化交際知識的具體授課內容提出規范性要求,由此造成中教不教授文化知識,外教隨意教授的現象。
三、英專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改進措施
從實施教育主體和接受教育群體來看可以分為學校、老師和學生三個方面,那么改進英專跨文化教學即可著重從這三方入手。
(一)學校倡導文化教學,導入文化教育
文體學專家王佐良教授在《翻譯:思考與試筆》中表示,“他(翻譯工作者)處理的是個別詞,他面對的是兩大片文化?!闭Z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薄弱也反映在他們對一門語言有沒有實質性的了解。保證英專學生專業考試的高通過率不應視為英語教學的唯一目的,學校應倡導學生習得知識的多元化,承擔起構建一座溝通母語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橋梁。要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一項任務,重視英語文化教學,以文化知識為起點,文化意識為橋梁,文化理解為目標,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將文化內容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能真正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與魅力。
(二)老師開拓多種教學方式,輸入跨文化知識
面對更高的文化教學要求,老師就要開拓多種的文化教學方式。直接教授文化知識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書本往往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可以結合教材資料,充分挖掘知識點與背景文化之間的聯系為學生進行講解,例如:單詞的由來、神話故事與西方宗教文化、風土人情、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等等,由此激發學生,使其樂于參與課堂文化學習。老師也可借助多媒體來播放西方影片、歌曲等展現現代西方人的生活狀態,使學生對異域文化的了解不止停留在過往或是書本,而是能將古代西方文化與當下現代文化、書本中的和現實的相貫通。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進行運用也是加深對西方文化了解的一種重要方式,老師可以利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例如:排演外國文化劇、誦讀外國文學作品、就中西某一方面文化差異展開探討與學習,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認識。
(三)英專學生主動參與跨文化學習,接受跨文化知識
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應主動利用多渠道學習和接受跨文化知識。英專學生應該意識到英語的學習不只是簡單的背誦單詞、句型和語法,文化素養的提升在人才的培養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要有清晰的跨文化意識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滿足新時代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為此英專學生課堂內、外要加強學習,可以運用互聯網進行線上選擇性的學習國內、外課程,比較本國與外國文化的異同加深理解。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要善于利用外教資源,主動與老師交流不僅學到地道的語音、表達,更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不同的社會文化。外教可以作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更加直接的展現中西文化差異,學生也可對于不理解的文化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從而培養跨文化素養。
四、結語
語言的習得是為了加強文化之間的溝通,面對東西方人在思維方式、價值觀、生活方式上都顯現出明顯的差別,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際技能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素養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部分,除了語言知識外,學生應該對外國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并能在恰當的場合運用適宜的交際策略進行跨文化交際。這就要求學校、老師、學生在“教”與“學”兩方面共同探討、積極改進,從而培養出一批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具備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為善,嚴慧仙.跨文化交際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2]姚麗,姚燁.英漢文化差異下的英語教學探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3]葛瑞紅.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分析[J].安徽文學,2016,(06):145-146.
[4]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5]石英.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1):72-75.
[6]張樹光.大學英語教學和文化背景知識輸入[J].赤峰學院學報,2014,(10):212-213.
[7]顏寶琴.從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角度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思考.探索,2016,(06):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