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1: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行的教育方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工作概況
一期來,我校全體教師踐行科學發展觀理論,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為目標;以課程改革,校本教研為契機;以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為落腳點;以實施《教師目標管理責任制》《班級目標管理責任制》《小學生一日常規》為重點。在上級部門,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通力協作下,加上本人的勤奮努力,做了大量艱辛細致的工作,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導處的工作,總結如下。
二、工作成績:
<一>、堅定不移的實施《目標管理責任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良好校風校紀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沒有全體老師的齊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學期開學第一個大動作就是以《目標管理責任制》為基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細化,并堅定不移的實施,操作如下:1、教師目標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向全體教師征求意見,教師對現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塊提出的可行性意見,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慮,適當采納。此舉使我校的目標管理具備了群眾基礎。
2、學校行政會討論。綜合教師反饋意見,對現行的目標管理制度做了一些修正。修正后,召開全體教師會,學習討論通過每一項細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人翁精神。讓全體教師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監督者、實施者。3、構建評價機制。規則關鍵要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才能為教育教學服務,為此我校實施了系列評比檢查制度。除了行政值日外。還安排了學生大隊干部值日。堅持做好幾項常規記錄。如教師出勤登記,學生出勤登記,學生一日常規檢查登記,校務日記等。通過系列檢查評比,使學校各項常規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并督促全體教師開展自學和同伴互助式學習,每期要求做10篇的學習筆記,定期寫學習心得。為我校校風校紀的優化,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逐漸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校教師都深深感受到了這種可喜的發展態勢,學生也能較自覺的遵守各項規章,深受家長的一致好評。
<二>、狠抓教育教學質量。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發展的前提。全面、優質的教學質量是我校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此方面我們也有新舉措。1、抓好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向40分針要質量。2、抓學生的作業練習,做好知識的鞏固一環。3、抓學生的培優補差,做好面向全體與因才施教的工作。4、分階段及時檢測,讓教師時刻明了學生學情,有的放矢的做好復習補漏工作。5、嚴格期末檢查評價,做好階段總結評價及獎勤罰懶工作。對期末考試中成績優異的科目任課教師實行重獎。6、開展教育教學先進評比表彰活動。教師的作業批改、教案按月評比,期末進行綜合評比,優秀學生作業7科,優秀班主任2名,優秀任課教師2名,優秀班集體2個。
<三>、關注學生的發展,對學生負責。
因為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摸仿性、可塑性特強,所以老師要為人師表。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一批人,我們要對他們負責。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求老師努力轉變觀念,把熱愛學生放在第一位,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熱愛學生包括尊重信任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只要是我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要求教師都一視同仁。對性格孤僻的學生,更多給以熱情幫助。意圖使他們恢復自信,走出自我評價的誤區。人的感覺是相互的,教師的真誠學生是能感受到的。堅持與學生平等相處,鼓勵他們談自己的想法,盡量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交流的習慣。我們堅信:只有當學生接受了你這個人,才可能以主動的態度接受你的教育。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勤奮鉆研、科學施教。教育活動有其客觀規律,正確運用教學規律,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這個規律的核心便是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靠自己不斷地摸索才能得到??茖W施教同時要求教師不斷地完善自身、提高業務水平、擴大知識面,因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他的發散思維得到了開發,提的問題自然就多了,面也廣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堅持反復鉆研教材,大量閱讀參考書,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我想,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樂崗敬業,定會有所收獲。東湘橋學校的學生必定將成為一代四有新人。
關鍵詞 綜合評價獎勵機制 學生 體現生命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e "Sunshine" Sprinkle to Each Student
LU Yafei
(Linhai Tangli Middle School, Linhai,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Modern education should be for all, so that each student can fly their own hope when receiv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ir value. And this value reflects a large extent depends on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ors to students and reward, curr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incentive mechanism does not re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elaborated a number of ideas on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incentive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centives; student; reflect the value of life
當前,初中學校使用的學生評價獎勵機制普遍存在問題,它只是把“陽光”灑向少數的學生。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讓每位學生潛在的特長和優點變為現實,使他們人人都成功,這是我們辦教育的愿望。綜觀現行的各校學生評價獎勵機制有以下幾點需要商榷。
(1)現行的評價獎勵機制項目設置的形式過于單一、模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大多學校依然是沿襲幾十年前制定的學生評價獎勵機制,即根據學生一學期的表現評出“優秀三好學生”“達標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 “突出進步分子”等,這種獎勵是激勵過好幾代學生,然而對照今天的中學教育教學培養目標,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有太多的不合時宜之處,對照這些榮譽的獲得標準,很多學生找不到能和自己對應的位置。雖然現今很多學校都在實行過程性的量化考核,根據班規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加減分,這種形式有短期的約束或激勵作用,但從長期教育的效果來看,該評價無法激起學生的興奮點,一部分學生會漠視它。
(2)現行的評價獎勵機制激勵對象的范圍過于狹窄,和教育方針相違背。我們的教育方針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材,任何學生的進步都應該受到鼓勵。而現行的獎勵機制中的激勵項目――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單項先進、突出進步分子的名額和條件一般都有限制。這種評價獎勵機制只能讓少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忽略了對大多數學生的鼓勵,評選應有的激勵、示范作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它無形中在心理上拉大了無緣獲獎學生和獲得榮譽學生的差距,這種挫折會影響學生自我要求提高的積極性,甚至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人生之路。
(3)從目前的教育實際情況看,現行評價獎勵機制中的獎勵評比過于強調終極評價,缺乏漸進性和延伸性,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學生的評選每次都是到學期結束,由班主任老師組織全班同學總結自己一學期在思想、學習、文體、工作等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召開班干部會議、班會民主評議產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各項積極分子及突出進步分子,雖說這一評選是經過一定的程序,但這也只是對學生一學期表現的總結評定,這種獎勵機制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所能起的更大作用,期末先進評比是有一定的激勵和鞭策的功能,但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看,一學期總結一次,激勵一次,觸動一次卻顯得時間太長導致教育激勵的效果不佳。
總之,當前各校普遍實行的是期末終結性的、評語式的、模糊的、描述性評價,對學生加強平時思想道德修養的激勵作用不大,很難調動學生平時自覺遵守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的積極性,與當前發展學生個性、教育人性化等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為了實現德育全過程管理,把突出形成性評價落到實處,早在2003年團中央就曾發文《關于實施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見》,希望學校能以《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為載體,開展學生過程獎勵和學分制評價的嘗試,這一開放式的評價獎勵辦法應該說更適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較好地促進學生形成各方面的興趣,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使用校本化的《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其產生的激勵作用自始至終貫穿于學生的成長。
①校本《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的內容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助于學生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例如,該手冊的封面可用學校校門的照片,封底用學校的學風、校訓,以及象征學校如朝陽般富有生機并蓬勃發展的抽象標記,使學生能牢記并領會這種精神。(下轉第200頁) (上接第167頁)
手冊內部的內容可包括:我的小檔案;認識我自己;我的家庭;學科篇、特長篇;德育操行評定;回顧我的成長歷程;成長留言;給同學的一封信;假期在家操行評定等欄目。其中“認識我自己”欄目的內容,可從生理和心理品質方面了解學生并讓學生認識自我。“我的家庭”欄目中設計有全家福、家庭成員的出生年月、我最佩服的、最愛的、最尊敬的家庭成員等內容,讓學生能了解更多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尤其是知曉長輩的生日,有助于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②校本《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能讓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榮譽教育,激發他們高遠的追求。該手冊可以“本”為單位,一本手冊使用時間為一學期,根據學生成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特點,每學期有針對性的變換相應欄目,在每學期開學初就發給每一位同學,每學期相應假期結束后交還班主任備案。其中“認識我自己”欄目主要是讓學生在學期初就認真審視自我,確定本學期的目標,有了目標才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回顧我的成長歷程”旨在學期結束后,學生及時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作出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再一次認識自我,為下一個目標的確定打下基礎。
③校本《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能全面評價學生的表現,有助于我們全方位地了解學生。該手冊可以較為具體地反映學生在學校、在家里、在社區中的綜合表現,讓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教育下成長,造就出一個個和諧發展的學生。
(2)結合《中學生素質評價手冊》使用的學分評價制度,能滿足學生渴望被肯定、被賞識的心理需求,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點和發展方向的可造之才,因此獎勵學分上不封頂,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拿學分。學校統一設置各類“星”,各種“星”都有具體的評選標準,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好壞,不論是否全面發展,只要覺得自己身上有優點,就可以隨時自主選擇申報,根據學分多少既可獨得“一星”,也能包攬“群星”,在此過程中,學生能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又不斷追求新的目標。
一、更新辦學理念,實現校本特色教學
在課改之后,教育部下放了課程的開發管理等權限,給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發揮空間,學校在推行課改過程中要從辦學理念更新開始,實現校本特色教學。學校領導要根據課改要求,更新辦學理念,結合新教材和新教學模式,積極借鑒成功的辦學經驗,充分了解本校的教學優勢、資源優勢,做到心中有數,綜合考慮教師的意愿、學生的需求、家長的期望,摸索出適合本學校的特色之路。
在實施課程改革之后,學校的校長成為了本學校課程改革的具體操作者和引領者,校長應該更新自身的理念,把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培訓工作具體化,投入專項培訓經費,邀請成功的專家來校介紹課改經驗,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學習新理念的機會。在教師培訓之后,學校領導要組織教師交流培訓學習的心得,讓學校教師對新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教學思路有一定的理性認識,積極推廣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教學方法。
二、優化管理理念,開放教師教學思路
現行的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貫徹新的教育方針的同時也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為宗旨。推進課改的過程中,實施基礎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轉變思路,把為國家培養具有民族意識、具有創新能力的公民作為目標,開放教學思路,挖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課改為學校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可能,為保證新課程實驗的順利推進,在課改前提下的學校管理,應該以學校校長為主要負責人,成立專門的課改工作組,外以專家顧問的有效指導為手段,內以學校領導班子為基礎,由各學科的主干教師參與。在課改工作組的指導下,學校教師需要結合工作組的工作方針,在新課程的大綱指導下,對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方案獻計獻策,以示范課為參照,以集體備課為橋梁,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共同進步。
學校的管理者在管理教師的過程中,要堅信所有教師都具有在新課改的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可能,關注教師的個人狀態,積極幫助教師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思路,激發教師對于積極開展課改工作的信心和熱情,充分信任教師的工作能力,促使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敢于在教學模式上積極探索,大膽地進行創新。
三、抓好隊伍建設,強力推進改革步伐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困惑和難點,這時候就要利用課改小組中的教研和備課力量,確定關鍵課題,利用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并在教學中加以實踐,對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實踐過程中的不斷反思和改進,以及領導小組因人而異地對教師進行個人指導,使一線教師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促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
在管理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學校應該結合課改實際,打破傳統的管理方針,引入競爭機制,堅持用人不唯學歷和資歷,有能力者就可以擔負重點教學任務,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原則,根據教師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教師的崗位,分配教學任務時要綜合考慮教師的個人因素、班級因素,注意最優化搭配,充分調動教師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建立和完善銳意進取的教師隊伍,能為扎實推進課改步伐提供保障,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都要以教師的積極主動工作和良好的工作效果為基礎,學校的管理團隊要根據課改形勢,積極調整管理策略,實現提高教師隊伍工作效率的目標。
以往學校辦學以提高學生及格率和優秀率等硬性指標為目的,課改的指導思想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素質,從長遠目標來看,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更適合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需要,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在課改的實施過程中主動承擔改革風險,對科學的教育理念有信心,帶領教師隊伍在探索中總結經驗,走出適合自己學校的特色課改之路。
參考文獻:
[1] 陳利燈.理念先行 完善機制 緊抓落實——新課改理念下學校管理的實踐體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0).
【關鍵詞】師德規范 中美 比較
一、我國師德規范文本
我國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為2008年9月由教育部頒布實施,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新的《規范》共6條,可將其分為基本原則、如何對待學生、社會角色要求和自我要求四個方面?;驹瓌t是指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包括第一條“愛國守法”和第二條“愛崗敬業”。教育工作的本質在于培養國家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做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同時,“愛崗敬業”是教育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如何對待學生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對待學生的行為規范,具體包括第三條“關愛學生”和第四條“教書育人”。在這部分中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定位:要求教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教師的行為進行了規范:“關愛全體學生,不得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并進一步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不得以分數評價學生”。社會角色要求是教師社會角色的內在要求,指第5條“為人師表”。在中國教師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究其原因,不僅在于教師傳授給了學生專業知識,更是在無形中透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的品行及價值觀,教師應正確處理與各種社會角色的關系,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自我要求是指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指第六條“終生學習”。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科學知識日新月異,教育工作者應當傳授給學生的是先進的科學知識。教育工作的這一內在要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應該堅持終生學習的理念。
二、美國師德規范文本
美國現代教育體制形成較早,現行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以下簡稱《倫理規范》)是由美國教育協會于1975年通過并實施至今的,主要分為“序言”、“原則一:對學生的義務”和“原則二:對專業的義務”三個部分。序言部分只對《倫理規范》的總體說明,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進行了闡明;對本《倫理規范》的意義進行了說明。原則一規定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待學生的基本義務,即“力爭幫助每個學生實現其潛能,使之成為有價值而又有效率的社會成員”。具體規定了教師不得逾越的行為:不得阻礙學生獨立行動,不得阻止學生接觸不同觀點,不得阻止學生接觸進步教材,不得使學生處于危險之中等。原則二規定了教師的專業義務:“教育工作者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標準,促進鼓勵運用專業判斷力的風氣,爭取條件以吸引值得信賴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幫助阻止不合格者從事教育專業”。這一部分強調公眾賦予教育工作者信賴和責任,因此規定了教育工作者專業義務方面的8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偟膩碚f,《倫理規范》在對待學生方面更注重學生的獨立精神的培養,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務和引導,對教師的行為要求和專業要求詳細列出了規范。
三、中美師德規范對比
基本原則:中國的《規范》從國家整體意識出發,將“愛國守法”和“愛崗敬業”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美國的《倫理規范》認為“相信每個人的尊嚴,認為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和培養民主信念,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何如對待學生:中國的教師角色定位上偏向于教育和傳授,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嚴慈相濟;美國的教師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務和引導,具體規范了教師不得阻礙學生自發獲取知識的行為,對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公平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對教師自身的要求:中國的《規范》對教師的社會定位和專業要求兩方面提出了要求,前者要求教師正確處理好社會關系,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榜樣,后者要求教師“終生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美國的《倫理規范》僅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提出了規定,而且詳細規定了教師專業義務方面不可有的具體行為。從中美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具體內容來看,中國師德建設注重總體概括和總體要求,而美國則更注重具體行為規范。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中美師德規范各具特色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而且存在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我們應正視差異的存在并從這些深層次的影響因素著手,改變我國師德規范、師德建設的現狀。在學習借鑒美國規范建設內容與方法的同時,應理性思考其原因和前提,切忌生搬硬套,只有實事求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才能真正探尋到適合促進我國師德規范建設水平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S].2008.
第一、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學業過重,嚴重違背了教育方針中關于“全面發展”的指導原則。由于以選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又以考試作為選拔的主要手段、再加之現行的考試制度的諸多不完善因素,導致學校教育內容實際上被區分為考試內容和非考試內容,考試內容的教學大大強化和扭曲,造成學業負擔過重。這不僅使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被削弱,而且智育也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非考科目的學習走過場,非考試要求的能力,如想象能力、書寫能力、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被嚴重忽視,造成學生素質的許多缺陷,嚴重影響了受教育者全面素質水平的提高。
第二、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厭倦學習。
學生學業過重首先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厭學,使學生對學習課業失去興趣。導致學生成績不能提高。盲目追求量大,很多老師認為只要作業量上去了,成績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沉重的作業負擔就落在學生肩上。學生為了完成作業。埋頭苦干到12點鐘不但作業質量沒有保證。第二天還影響聽課效率。形成惡性循環,成績一樣上不去。作業多而不精,過多的作業,不僅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而且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做相同類型的題一做就是幾十上百道。這種多而不精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而且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越來越沒興趣。
第三、重智輕德,素質低下。學校追求智育,德育教育淡漠,家長只重分數不看道德,使一些學生分數遙遙領先,道德品德每況日下,沒有愛國情感,缺乏民族氣節,只為自己前途奔波,毫無回報社會之心;沒有起碼的尊師敬長觀念,教師無私奉獻和他人的關心呵護被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恩,缺乏同情心,對弱勢群體毫無憐憫之心,對后進同學態度冷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見義勇為這種基本的傳統美德幾近消匿。若教育培養出來的英才,都是些道德淪喪的“冷血殺手”那就成了民族的悲哀了。
一中小學義務的來源
依據一般法理,普通法律主體的義務有兩個來源:法律和道德,但某些主體例如行政主體則遵循“法律無規定即為禁止的”原則行使權力,相應地其義務也以法律規定為主要來源,學校義務的來源和其法律地位密切相關,在法國,學校是作為公立公益機構存在的;在日本,學校的公務性也有明確規定,《日本教育基本法》第6條規定“法律所承認的學校是具有公共性質,因此除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外,只有法律所規定的法人才能開辦學校?!苯逃顒拥墓珓招砸褳槭澜绺鲊毡榻邮埽堵摵蠂炭莆慕M織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書》中明確指出:“教育是有關一般公共利益的帶根本性的事業,國家應把興辦教育視為一種責任”。在我國,中小學依其活動的主要內容而言,是國家實施教育職責的專門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國家制定教育發展規劃,并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我國法律、法規對教育的公務性也有相應規定:原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干原則意見》中指出:“實施義務教育,主要是政府行為;我國普及義務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主要依靠公辦中小學校”。中小學依相關教育法律、法規行使權利應視為是行政主體的活動,學校作為行政主體與其他分擔政府統治職責的行政主體相比,更多的體現為公益性,其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是一種公務行為,但這種行為不是單純的命令與服從,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其目的是增進公益和提供服務的活動,也即是非權力性公務,這在我國法律規定中也有體現:其他行政主體,法律規定其行使的是“職權”;而教育法中則規定“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享有“權利”。中小學義務以法律規定為主要來源。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教育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根本,《教育法》為核心包括《教師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關教育法規。其中對中小學義務也有明確規定,這即有利于學校適當履行其義務,更益于受教育者權益的保護。
二、中小學義務的內容
【論文摘要】本文簡要的回顧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歷史過程和階段性成果,并且提出了該體系建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各級學校藝術教育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的問題。最后,提出一些改革思路和探索與前景展望。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各級學校之間緊密銜接的社會主義藝術教育體系對于提高國民人文素質和培養新世紀知識人才的作用舉足輕重。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全國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團結協作、銳意創新、勇于探索,必將會不斷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校教育體系,開創藝術教育美好的未來!
一、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提出與發展成果
(一)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提出
經過十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在總結了有關經驗教訓后,國家教委于1989年11月正式頒發了我國第一個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這是我國首次提出建立由幼兒園、小學、初中、中等學校、高中、高等學校組成的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思路。1997年5月20日國家教委下發了《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吩诼鋵嵱嘘P《總體規劃》的有關工作基礎上,再次強調了關于“各級各類學校藝術教育”的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有關理論。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轉批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一部關于中國教育的跨世紀發展鴻圖的綱領性文件。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各級學校藝術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二)學校藝術教育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1、在歷次頒發的教學大綱中都明確規定了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強調了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隨著教學大綱、《總體規劃》等文件法規的實施,全國中小學的音樂課程開課率大大提高,20世紀90年代末期全國中小學音樂課開課率已經達到80%以上,其中大中城市中小學開課率達到100%。
2、中等學校、高級中學中的藝術教育工作。20世紀90年代后期,全國高中音樂課程開課率達到30%,部分省市達到70%以上。高中階段對于學生加強的審美教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普通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在通知精神的指導下,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開始積極推動交響音樂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開展,并責成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會于2000年、2001年、2002年開辦了三期《全國高等學校交響樂欣賞課教師培訓班》,累計培訓師資千余人。在短短的幾年內,交響樂課程在全國高等學校得到了普遍的開展,成為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學校藝術教育體系建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級學校藝術教育各自為政,尚未形成體系
縱觀各級學校的音樂大綱和教材,由于缺乏緊密的銜接和參照,小學與中學、中學與大學的教學內容經常出現重復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不必要的教學資源浪費,而且使音樂教育體系失去科學性、系統性和規范性,有悖于我國現行教育方針,不利于藝術教育體系的形成。
(二)中小學音樂教育在許多方面尚無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1、中小學藝術基礎教育不注重基礎培養的問題?,F行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和教材均有程度偏難、’內容偏多、求大求全的傾向。中小學音樂教育過分強調音樂知識、技能的掌握,在教學方法、形式上不注意音樂學科的特點,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高年級開課率低使得藝術教育課程銜接產生斷層的問題。高中增開音樂欣賞課程以后雖然結束了中小學和大學階段之間長期存在著藝術教育斷層的問題,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于受到升學的壓力,高中階段開設藝術類課程往往無法取到預期的效果。藝術教育的斷層現象不僅無法完成階段性的教學任務,還會破壞各級學校教育之間的連續性,對高一級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帶來隱患。
3、各地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仍然很不平衡。由于藝術教育設施投入和師資數量等問題,很多地區的學校藝術教育仍然很落后,這一點在農村學校尤為嚴重。
(三)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中小學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給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帶來困難。由于各地基礎藝術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與落實情況的問題,造成高等學校入學學生藝術教育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影響了藝術課程開設的統一性。
2、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課程開沒缺乏統籌規戈。由于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開展的較晚,時間也長短不一,使得一些開展較早的學校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藝術理論課程與藝術實踐程結合、各個藝術門類綜合的藝術教育課程結構。對于一些起步較晚、師資缺少的學校,最多只能開設國家教委規定的交響樂欣賞課程。
三、今后我國學校藝術教育體系建設的改革探索
(一)切實落實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
1、徹底扭轉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師資匾乏、教學設施落后的局面。中國85%的學校在農村,70%的學生在農村,但是表村藝術教育卻是整個國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梢?,解決農村藝術教育中的困難不僅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最迫切的問題。
2、解決中小學高年級音樂課開課率低的情況,端正學生家長乃至學校的藝術教育觀念,使學校、家長、老師、學生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對于人終身素質的培養的重要性。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加速“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工作。
3、認真貫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方針。將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作為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修改有關重技術、輕審美的教學內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切實將素質教育的基礎工作做實。
(二)規范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階段的藝術教育雖然是藝術素質教育的延續,但決不應該是基礎教育的機械重復。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在完成了學生人學階段的銜接教育之后,更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在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前提下,加強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使人全面和諧的發展,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素質及身心素質等全面素質,從而培養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知識人才。
(三)建立全國各級學校藝術教育交流機制
1、作為藝術教育的指導機構,各級 教委和藝術教育委員會應該統籌規劃各級學校的大綱、教材標準,對于教學內容消除重復、分散難度。
2、加強小學、中學與大學藝術教育 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經常舉辦跨區域的各級學校綜合的藝術教育交流研討會,交叉探討、積累經驗、總結成果,及時溝通教學信息、通報教學動向,更新、調整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