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教學經驗分享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課”備課:以“地理案例”為載體,以如何上好一節地理課為中心,貫穿備課、上課、評課等環節,以地理教師間的合作交流、討論釋疑為主,研究結果主要以教學案、課堂實錄等形式呈現,可以采用同課異構或異課異構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研討。如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一課為例,既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所見氣候導入,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直觀呈現降水的形成,或教師直接講述雨、雪、雹的景觀。雨、雪、雹統稱降水,其中降雨是主要形式。然后教師帶領學生根據課本掛圖,分別講解由于降水形成過程中不同的空氣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區分的三種主要降水類型,并分析分布地區。①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對流雨。發生在太陽輻射強烈的地區,空氣強烈對流時(如赤道地區)。②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坡產生降水叫地形雨。沿海、沿湖河等較濕潤地方的迎風坡(如喜馬拉雅山脈南坡)。③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鋒面雨。
以“文”備課:以地理知識學習為著眼點,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地理教師的學科文化素養和教學專業水平,為教師的迅速發展奠定基礎,力促教師成為真正具有獨特風格的“人”。主要途徑有:一是讀教育相關的理論書籍和專業書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地理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勤于思考、寫作,如《中學地理教學法》《地理課程論》等。二是多聽地理專家報告、特級教師授課、名師講座或錄像等。現在各地區地理教師每年都會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師要緊抓每次得來不易的機會,多與人交流分享。只有思想開放、理念先進、言行激昂的地理教師,才可能受到學生的信任和熱愛。
以“網”備課: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地理教師的教學發展和成長帶來極大的“實惠”。在網絡備課中,通過地理QQ群和博客、微博等,地理教師可以充分感受零距離的交流。各地區、學校以教學研討、教科研修為平臺,暢快淋漓地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可以就一個知識點、一節地理課進行激烈的討論,發表個人意見,以弘揚“見仁見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網絡研修新風尚,最終實現網上資源的共享。由于備課需要教師吃透新課標、新課改理念,很多一線地理教師對教材的備課產生過這樣或那樣的疑惑。于是,大家本著“互補互利,合作雙贏”的學習精神,做到“四統一”,即學知識,學進度,學重難點,學目標,并在網上由專人負責收集上傳的電子個案,整理分享。在技術允許的條件下,也可以創設網絡論壇,大家分別在BBS里開設各式各樣的研修主題,采用回帖或跟帖的方式在網絡中進行對話、交流。廣大地理教師的教學思想在這里碰撞出火花,教學經驗在這里分享提升,教學能力在這里提高和發展。
筆者所在教研組設計的網絡欄目如下表:
以“隊”備課:以個人、備課組、教研組或名師工作室為單位,以地理教學案例和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研究為載體,從各個層面進行研修,汲取集體的營養。備課組、教研組可以多開展團隊式“同課異構”活動;個人層面可以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議題活動;在名師工作室層面上,形成地理教學共同體、互助組,如城鄉學校地理教師互派交流、組建備課中心組。
以“思”備課:地理教師應該積極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教學,反思自己每節課、每個細節。地理教學的進步,關鍵是地理教師自身的進步。再精彩的課,都存在對學生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的情況。仍然以《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為例,如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時間不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分析降水量柱狀圖、降水量分布圖有困難,這一教學重點很難達到最好的預期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師反思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如何幫助學生“讀圖、析圖、作圖”。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同時地理教學課時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解決學生的困惑和疑問,激發不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而地理教學博客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文字、視頻、圖片等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示地理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地理授課內容建立各種學習板塊和主題探究,針對性地學習和探討。同時,學生也可以在相關板塊中自由發表相關見解,展示自己的地理知識,通過互動,激發學習興趣。
師生共同交流,彌補課堂不足
地理學科在高考中所占分數比重低,被認為是小學科,在平時教學中師生交流討論時間少,學習效果不顯著,所以師生可以借助博客這個平臺,擺脫時空限制,師生和生生之間以開放自由個性的身份進行平等交流和探討,教師還可以利用博客課外任務。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從而改進課堂教學之不足。
同時,教師通過撰寫博客日志自己的教學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足,還可以同時與地理相關的課題進展和新聞,轉載與地理相關的網絡資源視頻和圖片文字等,主體不限制,形式多種多樣,發揮博客的教育研究作用,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因高中地理知識涵蓋面廣、知識點散,教師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博客。例如,設置“世界區域地理”和“中國區域地理”博客,在相關博客中通過視頻、文字、音樂、圖片等對區域知識進行匯總集合,理清教學思路,分類學習。同時在傳授地理相關知識的同時,還可各個地理區域的奇人異事、美圖展示等興趣板塊,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娛樂中掌握地理知識和難點。
教師還可設置不同的板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進行選擇性學習。通過博客的超鏈接,教師可以鏈接一些經典的地理教育網站和旅游網站,使學生獲取更多教育理念、課件、試題等教育資源,拓展其知識面,了解地理學科最新動態,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例如,我通過設置“攝影美圖”一欄,展示學生在平時生活或者旅游過程中的攝影美圖,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學生通過博客平臺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選擇學習內容,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博客教學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統一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培養自主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地理教學;實踐活動;拓展信息;高效
引言
通過總結教學經驗,迎合現代教學思想,如今的教學不應該只是零碎簡單的授予學生知識,而真正需要實現的是教會學生綜合全面的自主學習?;诖?,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優越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目標發展性,教學手段多樣性,過程自主性,形式新穎性前提下探求更為高效的教學方法。
當然,開展更有利的實踐活動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在教學過程中要灌輸學生培養學習興趣;重體驗;重參與;重過程;重應用的思想,這樣教師的努力學生的配合會使地理教學活動取得更大進步。
一、在原本教材的基礎上創新實踐活動
下面就是針對初中地理教學更有效開展實踐活動提出的幾個方面:
同樣是對于教材上面的知識,表達的方式卻可以有很多種,對于在設計初中地理教學活動實踐時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的實質及吸引力,明確其真正目的,要使實踐活動在全面開展的基礎上更具針對性目的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在這一點上,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努力提升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的發源地往往來自與學生身邊,地理這門課程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地理它兼跨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所以在學習這一課程時,我們應該走到大自然中去,在社會實踐中發現樂趣,獲得知識,這樣要比單單記住課本中某一條定律或規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2)結合時代堅持創新性原則
當今社會,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資源、人口、自然災害等多重問題的挑戰,所以結合時代的變化,在實踐活動中要考慮到“全球意識”,從生活實際出發,在帶領學生參加活動中引導學生明白關注社會發展,關注影響全球變化的原因,從而理解必須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此過程中,同時也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大膽創造,針對不同問題,大膽創新提出自己的解讀方案,體現實踐活動的創新性。
二、本著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目的全面設計活動
地理教學實踐活動本身就要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有層次,有針對性的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自主參與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考慮問的思路,體驗樂趣從而學會學習地理,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全面發展。
考慮到綜合發展,地理這一學科與其他學科也是息息相關的,為了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可以在學習地理的同時聯系其他學科,例如:與語文結合起來可以組織“保護環境”的演講,了解環境的重要性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能力;與生物聯系可以分組討論“環境破壞對生物的影響”;與歷史課聯系能夠了解“家鄉幾十年間的地理變化”。這樣更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合環境設計活動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1.拓展信息,充實實踐活動
地理這一學科涉及的范圍很廣,家鄉環境的開發與利用,國際國內事務的變化,教師應注意多收集,積累鮮活的地理信息,鼓勵學生多渠道,廣題材的關注地理現實事例,例如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多渠道都可以。
這就需要老師多多留心身邊的生活信息,及時積累總結,并分類以便及時應用在課堂上分享給同學。
2.結合鄉土節日文化設計活動
針對家鄉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結合實例發現問題應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此外,我們可以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對地理深入了解,4月7日是“世界無煙日”,保護環境拒絕吸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保衛地球人人有責;5月11日是“世界人口50億日”,控制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身,因此,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來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
3.多配合現代設備使用圖像信息進行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形式能夠更為直觀有效地了解課本知識,以視頻,影片,圖像,文字,表格等多種形式綜合體現能夠讓學生感觸更深刻真實。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借助一些影視,影片資料來更為形象的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例如可以找一些更適合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影片,像《冰河世紀》在帶給學生樂趣的同時,又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破壞環境給身邊的動物帶來的災害,一舉兩得。
四、設計高效的實踐活動方式
地理這一學科需要的團結協作很多,所以,在實踐活動中應培養學生的團結組織能力,開展更為高效的實踐活動可采取以下方式:
(1)分成地理學習小組,團結協作發現探索問題,要敢于質疑,要學生自己總結結論;
(2)多設置情景教學,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多設置一些地理情景,例如,對于河流污染問題的探求,分析,以及解決措施途徑等的概述,讓學生自主思考,總結積累,能夠做到實地考察更為直接的了解地理,學習地理。
五、總結
在地理教學設計實踐活動中,按照上述方法方式積極進行,并及時總結歸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經驗,師生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在地理實踐活動中,一定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
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自主性,多角度尋求實踐設計的途徑與方法,聯系實際生活,多觀察,多動手,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多思考,創新實踐,一定會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琰.多維地理視角的培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姚汝慶.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運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未來教育,唱主角的不再只是取決于教育信息和教育產品,而是人;未來的教育組織關系、教學關系也將與今天不同,將出現微組織化、個性化、特色化,甚至未來一多半的教育教學也將是多元化的。這些新型的教學組織關系需要人脈教學網絡將其“鏈接”。從課堂教學個性化、特色化角度看,教學信息永遠都是不對稱的,更何況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媒體教學研修時代雖然已經來臨,但它在網絡媒體方面內容傳播的影響已經成為話語權的一極。因此,在個性化的自媒體地理教學研修中,只有找到有用的教育信息,才能創造出價值。1.通過“在線學習”形式,形成多維立體的學習聲納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的限制,只要有一臺電腦,并且能夠上網,就可以開展泛意義性質的網絡學習、交流,整理相關信息資源。2.通過多方信息整理、加工,融合自己的觀點、想法,將外部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發現教育自為的道路。3.廣泛的閱讀量以及實際操作經驗沉淀后經整理形成自己風格的內容。自媒體教學個性化研修的發展是網絡教育的一個新高度,它高于網絡培訓機構、高于普通的網絡教研會議等簡單形式,可以在研修者的親力親為中形成個性化的網絡自我研修教育和教學交流的旗艦。4.具有“自組織”“自學習”“自凈化”“自提升”的功能。即在評論、轉發教學資源或教學信息時,能夠更理性、更謹慎;或者是對網友的資源、觀點進行質疑、辟謠,當然也包括對科學知識正確認識的事實澄清。自媒體個性化地理教學研修包括但不限于個人微博、個人日志、個人主頁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托管平臺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Qzone、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人人網、微信公眾平臺、皮皮精靈等。網上海量的資源、公開課,更是讓我們接觸到不一樣的課堂。常言道,要讓自己的地里不長雜草,那就要種上莊稼,并且勤加管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產力,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二、自媒體個性化地理研修的形式與應用
教師教學自媒體研修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自媒體能提高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發展的個性化品牌的認知度和教學品牌的信度與忠誠度,其終極目標是幫助教師建立自己的“教學粉絲”,并為目標學生提供特色化的教與學服務和優質化的教學產品,從而打造教師自身的核心教學競爭力。教師教學的自媒體研修拼的是教學品牌,是教學個性化教學品牌的信度和學生學習的忠誠度、美譽度。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推廣和實施,一線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品牌的打造顯得加倍重視,因為隨著教學質量化、均衡化、優質化、多樣化需求的逐漸滿足,教師課堂教學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凸顯,通過教師個性化教學品牌溢價效應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會使教師自己的從業口碑廣為傳播,從而在其教學品牌的信度和忠誠度上具備更多的話語權。質量化是教學發展的必然和應然,教師要想高效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品牌渠道,必須擁有自己的教學“粉絲”,這就像“蘋果”之于“果粉”,“小米”之于“米粉”一樣,教師與自己的課堂學習粉絲“同呼吸共命運”時代,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創造個性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一)自媒體地理教學思想研修當下,中學地理教師聚在一起開展教研活動時,主要交流的已不再是“我是怎樣教地理的”“今后應該如何改進地理教法”等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是怎樣學地理”的話題。因此,地理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成長需要漸進式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學思想,并把這種自媒體研修理念轉化到自己的教學行動中,融匯于自己的備課、說課、上課、作業設計、試題評析,以及地理課題研究、地理教科研活動中。教師是學??茖W發展的第一要素,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實力所在。盡管課堂教學的臉面應該是一件藝術品,但支撐課堂教學內涵的仍然應該是大腦,也就是課堂教學的科學規律和教師的教學理性。以地理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的自媒體研訓培育和個性化專業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研修,對于創造性地實施地理新課程,全面落實地理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地理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地理教師個性化專業成長和學生可持續發展,形成地理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特質化的教育教學特色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積淀,是教學實踐的行動指南,是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根基。所謂的教學實踐專業化,就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過程之中,利用自己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學識學養、教學基本理論、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氛圍等來影響學生群體化、個性化、特色化成長的專業理念、態度和能力水平等。這里的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是從教學一線教師的個案研究中提煉出來的,是教師教學專業實踐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有鑒于此,筆者除在新華書店購買《小組合作教學》《中小學有效教學導論》《課程文化》《課程管理》等新教學理論著作進行理論學習“充電”外,還憑借網絡電子書報的強大平臺,積極鏈接一些教育大家、名家的博客,如朱永新論新教育、李鎮西的博客等,實時學習新教育理論思想,并應用于自己的地理教學之中。在自媒體地理教學思想研修中,要積極開展自媒體自助式“五學”:“專家引領學”“課題研究學”“帶著問題學”“同伴互助學”“上網‘淘寶’學”。初步形成一套具有個性化研修特色的“理念研修——專家引領——聯合助學——行動實踐——同伴互動——研修反芻——成果彰顯——群體共振(進)”的地理教學思想研修運營機制;同時,形成地理教師特色化、個性化、優質化成長的“四個一”地理教學思想研修模式:一個好的成長定位,正確樹立自我研修進步的標桿;一個好的課題,用于個體研修的抓手,課題要對地理教育教學起到“能引領、有內涵、成體系”的促進作用;一個好的自媒體地理教學理論研修成長網絡,為地理教師自媒體個性化研修、幸福成長助力;一個好的自媒體教學理論研修氛圍,以營造優良的自媒體地理教學理論進步平臺,為有志于成“名”成“家”的青年地理教師助威鼓勁、搖旗吶喊。
(二)自媒體集群式(團隊式)研修自媒體集群式研修,也稱團隊式研修,即個人研修者依托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地理網絡研修團隊的集體智慧力量,研修者參與其中,或網絡展示自己的地理教學課件,或集體研修某一個地理課題,或就大家共同感興趣的開學地理第一課進行磋商,或就一個具體的地圖教學問題展開研討等形式的研修。這種團隊式研修,可以讓研修者獲得自己需要的教學技能技巧。如星韻地理群中,江蘇常州一中李萬龍教授的“幸福地理”和電子白板技術、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學李斌老師的“戶外活動與地理”、河南省鄭州市四十七中趙偉杰老師的“高中地理室外探究活動課”、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徐艷老師的“以礦石為載體的中學地理社團建設探索”、江蘇省溧陽教研室賀丹君老師的“基于學生差異的教學微設計”培訓等;四川鐘天平老師的“Word地理畫圖群”面向全國地理教師的Word制圖技術動畫模擬輔導;藍月亮YY頻道約請全國著名的地理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術、技能培訓,全國高考地理試卷的“十大好題、十大差題”講座、交流并獲得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志的青睞刊載;同時YY頻道組織的2014高考試題風云榜“經典、困惑”評選獲得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教學考試》的鼎力支持并刊載;中教網地理官方群以安徽淮南二中劉登宇老師為龍頭開展全國地理高考試卷的評析系列講座受到青年地理教師的熱愛;星韻地理學堂約請華東師范大學附中馮丹老師、華中師大一附中初中部陳麗娟老師、人教社編審丁堯清、湖北省特級教師程良安、福建省福鼎六中陳競宇、安徽省淮南五中孫峰等就學生社團、地理八年級教材解讀、微課視頻的分段播放技術、中學地理課堂游戲的開發與設計、地理與生活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節目,都有千余地理教師的積極參與、追隨、發問、交流和捧場,并且這種形式的培訓和訪談都有極強的地理教育教學“”“吸睛”磁力場作用,很受全國地理教師的喜歡。而這種培訓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育行政培訓的空白。
(三)自媒體個性化(特色性)研修1.參加網絡在線學習課程如筆者參加的“江蘇在線學習”,就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的限制,只要你有一臺電腦,且能上網,你就可以隨時上網學習?!敖K學習在線”學習內容新穎、豐富,有16000多門課程,包括工作、生活、修養等方面,你不妨去“江蘇學習在線”進行注冊,然后進行實名認證,嘗試看看,說不定你對它會感興趣?!叭私叹W地理”以其深厚的地理教育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案例等,引領著全國中小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實踐專業發展。網站里有面向教師的“同步教學資源、教材培訓、教學園地、高考專欄、個人專輯、專題探討和地理學會”欄目,內容豐富,極大地補充了教材以外的地理信息,對教師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的開展幫助斐然;有面向學生的“同步學習資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學生作品、地理人物、學習指導、解題指南、復習指導”欄目,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豐富學習內容,提升地理科學素養。更值得一提的是,網站自辦的“高中地理E刊”“初中地理E刊”,匯聚了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證案例、課件、動畫、教學感悟等,極大地豐富了地理教師課堂教學內外的“案例式”自主研修的內容,這種在線式的網絡研修,既有教師個性化教學成果的展示,又有教師共性教學的需求,圖文并茂,動態生成,深得廣大一線地理教師的喜愛,“E刊”鼓勵教師參與其中,積極分享自己的地理教學成果,并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得失,“品味”地理教育教學“味道”。2.自媒體地理教學隨筆、散記撰寫梯度開發理論告訴我們,由于教學者的經歷、受教育程度、對事物認識視角的不同等,人們所需要的知識階層亦有所差異。但是人們都有一種積極而旺盛的理論思想渴求,那就是希望獲得地理新教育理念的引導,并指導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學實踐行動。于是,一部分地理教師就在網絡里開辟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網頁,把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學實踐所做、所得、所思、所悟、所感等變成“網絡鉛字”分享給網友。在互聯網上,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研討賬號,都像一個小小的新媒體。我們就教育教學中的感悟、困惑等發帖子、轉微博、評新聞……我們的信息、觀點、態度便匯入了互聯網的比特之海。在教師教學研修中的自媒體——自我的小媒體,在全球數億網民、數億微博的努力之下,煥發出巨大能量。如王樹聲名師工作室、常州市李萬龍地理名教師工作室、靖江市嚴俠華名師工作室、蘇州市蔡明濕地文化研究、揚州市朱雪梅名師工作室、常熟名師大俠沈國明、南粵女俠馮丹、滬“大地之鷹”王亞東、寫在人生邊上的孫德勤、一支筆魯愛華、福建漣水陳立新博客、淮南朱慶龍、甘肅康慶琪、瓜山居士楊清、常熟一哥邵俊峰、龍城帥哥胡星榮、鎮江才俊田宏文、河南李新運、prezi壇主司林剛和陽兆衛、風靡全國的“小蘋果、大中國”之四川羅春等,他們都是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執行力、有影響力的中學地理教學大佬、新俊,他們是全國地理教師的楷模,他們以自己優秀的地理人生行動和理念感悟引領著青年地理教師的教學實踐專業化成長。
(四)交互式濡染性(交叉式)研修在地理教學的新自媒體時代,我們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教學者,人人都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這種媒介基礎憑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自由度顯著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專業化發展及教學傳媒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網上有許多熱情的教師,他們寫博客、建群、開講座、做課堂等,做教育公益,指導一切愿意學習的教師。網絡既是學習平臺,又是展示平臺。記錄點滴感悟,和廣大網友進行思維碰撞。網絡,讓我們發現自己,發現同行者。苦悶,不只是我自己;快樂,你有,我也有。自媒體個性化教學網絡研修,讓我看到前進的方向,走在前進的路上。它既有自己的主動選擇,又有團體的無言督促。如藍月亮中學地理教研YY頻道中的陳國祥老師就在與廣大青年地理教師的交流中用先進的地理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育技術理念引導青年才俊們去思考自己的備課、上課、教學反思等;內蒙古白絮飛教授以案例教學理論引導青年地理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備課設計;吉林楊劍老師用先進的教學課件設計思想指引著青年地理教師的個性化自媒體研修方向;常州五中的胡星榮老師以其扎實的地理基本功競賽業績和理念與青年地理教師們交流競賽心得;四川王智勇老師用實例地圖融匯于自己的地理教學實踐等等。
(五)實戰性自媒體研修在自媒體個性化地理教師網絡研修活動中,在地理教師QQ群、博客群里,地理教師可以充分感受地理教師成長性教學研修的“新空氣”。大家以地理教科研論壇研修為互動平臺,盡情地在虛擬網絡世界里對地理教學,或者就一節地理課、一個地理觀點進行討論,發表充滿“地理味道”的個人見解,以弘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網絡研修新風尚。網上集體備課時,共享無極化網絡資源。由于新教材需要教師對新課標有較深的理解力和吃透力,教師們對新教材的備課產生或多或少的疑惑。于是,這些地理教師依托自媒體網絡,本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精神,實行“主備人上傳個人備課案例,組內同學科評議切磋,做到‘三統一’,即學單元‘主體’,學重難點,學進度,并最終形成電子個案共享”備課方法。大家在網絡集體備課時,就怎樣使地理教學更有“地理味道”制訂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電子教案范例,并留出電子教案紙張的一部分作為其他教師個性化教案的補充,以適合自己的地理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實際。網上論壇里,交流相互間的問題與思考。地理教師創設具有“地理味道”的網絡論壇活動時,大家分別在BBS里開設不同的網絡研修主題,采用回帖或跟帖的方式在網絡中進行對話和交流互動。研修活動分兩種形式開展:一種是對共性問題,每次由主研教師提出一個最近的研修專題,大家通過網絡課堂積極開展諸如“動態地理課堂問題生成研究”“二氧化碳的是是非非”“為什么在內陸城市的夏季經??梢浴春!钡妊行藁顒?并通過網絡進行地理課堂“會診”;另一種是在“斑竹”的帶領下,大家在新浪、百度等網上注冊博客,實現智慧共享。同時共同自覺抵制和屏蔽網絡流言蜚語,凈化地理網絡教學研修空間。網絡平臺中,切磋教學課錄制成視頻,共同剖析著自己的“經典”案例。在自媒體個性化地理教學研修中,通過語音視頻方式為自媒體個性化地理教學研修者用戶提供個性化“內容流”服務,自覺過濾掉教學品牌渠道拓展中的冗余環節,讓自媒體個性化地理教學研修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如2014年7-8月間的“臺風為何扎堆來?”問題,大家經過網絡檢索、研討后發現,歷史上亞太地區10天內3個臺風連續登陸的情況的確少見,但今年的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的高峰期,所以也不算太奇怪。利用周末或假期,犧牲休息時間,有組織地參與QQ網聊,進行交流,碰撞思想。如2014年8月2-3日,筆者等眾多地理教師在星韻地理QQ空間中集體參與了由重慶市地理學會、星韻地理和重慶市楊家坪中學共同舉辦的“山城論道:2014年星韻地理年會”的互動,聆聽了王建力、楊華、李萬龍、馮丹等教授、名師的前沿講座,分享了“長江口口”等星韻網友的精彩視頻報告等。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師 課堂教學行為 林西縣一中
隨著普通高中地理新n標的出臺,我國地理新課改已經逐步邁向了深化階段。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定成為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性因素,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漸走進課堂,地理教師雖然在極力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要領和模式,但先進的教學理念如果沒有實際的課堂教學經驗作為依托,即使地理教師接受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教師本身并沒有從課堂教學行為上取得實質性的轉變。因此,地理課堂中仍存在地理新課改要求和傳統的教學行為沖突的現狀,如課堂上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和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氣氛低沉,學生缺乏對地理學習的主動性,導致老師提問時經常出現冷場的局面;師生交流較以前雖然有所加強,但仍是老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現狀;學生缺乏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一味地灌輸書本知識,輕忽了對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了學生機械讀書的情況[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教學行為是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順利達到某一教學目的,由教師和學生兩個實踐主體共同發出的行為。查閱了大量圖書文獻資料發現,有關中學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統的成果,許多學者在地理教師教學技能和方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及了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但對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專門化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2]。
1.國外研究狀況
國外最早研究教學行為的是美國著名學者克雷茨,由于當時處于起步期,未能引起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注。直到1960年以后,人們開始重視對教學行為的相關研究,伴隨著“過程―結果法”的出現及運用,人們對教學行為的研究才進入黃金時期,許多著名理論都形成于這一時期。20世紀80年代“教學效能感”理論的出現,使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翻開了新篇章,這一時期針對教學效能感涉及到一般和個人兩個方面;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中注重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同時對有效教學展開論述。其中美國學者安德森(Anderson,H.H.)、戴維德(David H.Hargreaves)等人也對教師行為的類型和結構進行了研究[3]。自1990年以來,國外的教育學家才又重新開始對教學行為的專門研究,但國外對于教學行為的研究比國內更早、種類更多、更深入具體。
2.國內研究狀況
我國早期沒有出現直接針對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更多的是從課堂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技能等方面進行由部分到整體的探索。直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才開始引進教學行為研究,并從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入手展開多個方面的系統研究。但由于我國對于教學行為的研究引進較晚、歷時較短,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探索還不夠深入具體,至今仍沒有關于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行為方面的全面而具體的理論,但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仍然為我們展開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特別是新課改以來,我國在教學行為研究方面發展迅速,取得了許多豐碩的理論成果。例如:東北師范大學袁孝亭教授在《地理教師的十大教學能力及要求》一文中提出了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十個能力[4];華東師范大學閆龍博士再次對地理教學行為進行細化分類等[5]。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了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為今后的教學行為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研究方法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第一中學是一所自治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本文調查對象是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第一中學的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從中隨機抽取4個班級學生作為調查樣本,分別是高一6班、高一7班、高二3班和高二4班。本次問卷的調查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的個人詳細信息,包括學生的年級、最近一次的地理考試成績等,第二部分是單項和多項選擇題,主要涉及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包括課堂教學行為、課堂管理行為和課后行為。課堂教學行為包括新課導入、課堂提問、師生互動、板圖板畫等;課堂管理行為包括課堂紀律、小組討論的氣氛等方面;課后行為包括教師下課是否布置相關作業、批改作業是否認真等方面的內容。2016年3月,向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第一中學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共190份,收回有效問卷共182份,有效問卷占總數的95%,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三、中學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現狀
根據我國當前對地理教師教學行為的分類模式,將其分為課前行為、課堂行為和課后行為三大類[6]。本文將對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展開研究,主要從地理課堂語言的運用、板書板畫、多媒體或地理教具的使用、課堂提問、組織課堂討論和課堂內容呈現幾個維度進行分析。
1.地理課堂語言行為
語言行為包括地理專業語言行為和肢體語言行為。調查數據顯示,地理教師在地理課堂語言行為方面表現較為規范。60%以上的同學表示地理教師能夠規范使用地理專業語言進行內容講授,但偶爾會出現重復性語言的情況,40%以上的學生反映地理教師能夠運用肢體語言教學,但不同教師所運用的肢體語言方式不同。這說明隨著地理教師專業素質的成長,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講解已經成為衡量一名地理教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適當的肢體語言的運用,例如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暗示的手勢都可以讓學生基本能夠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要表達的內容,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高效、迅速地理解教學內容。
2.板書板畫行為
板書板畫作為衡量地理教師專業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動搖,它是對地理教師教學內容的概括和提煉,能夠最直接地表達教學內容。板書板畫行為是傳統地理教學手段之一,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行為。調查數據顯示,超過95%的學生反映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板書字跡工整,板畫清晰,能夠明確表達教學內容,甚至高二年級的地理教師板書板畫清晰度達到了100%的情況。除此之外,筆者通過深入課堂發現,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進行書寫、繪制板書板畫時,更注重對于黑板結構的分區運用,課堂結束時,黑板上則會呈現出思維導D、知識框架聯系在一起的板書,這樣不僅為了學生的方便,也是將地理知識進行細化的過程,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由此可見,教齡的長短和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會直接影響教師對板書板畫的應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工整、思路清晰的板書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仍然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多媒體運用行為
地理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重要性[7],但調查數據顯示,高一年級57%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只是偶爾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高二年級甚至達到了69%的比例。通過深入訪談了解到,該校在硬件設施和教師隊伍培訓方面已經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地理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趨于專業化。之所以呈現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們表示運用PPT課件教學過于浪費時間,往往延遲課程的進度,沒有傳統的板書、板畫言簡意賅。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更多的是采用直接性的語言告知,并非采用音像資料等。教師們只在非重點章節或者公開課時會進行多媒體教學,但學生們表示,豐富多彩的圖文視頻資料更能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知識記憶。因此,在學習方式上,40%的學生表示更喜歡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20%以上的學生表示喜歡以多媒體展示為主、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而對于學生自學、教師指導這一類型僅占到12%的比重。這說明一方面,學生對地理教師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仍有極大的興趣和期望;另一方面,長期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讓學生對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形成了明顯的依賴性,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期間反而會覺得不自在、學不到知識、效率不高的情況,顯然增加了學生的惰性。
4.課堂提問行為
教師一直把課堂提問作為自己與學生溝通和相互交流的直接方式。在對于地理教師課堂提問特點這一調查中發現,從提問是否與生活相關、是否僅就教材和學習內容提問、是否生動有趣等五個方面來看,所占比例各不相同,這說明隨著地理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課堂提問方式越來越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調查數據顯示,26%以上的學生認為地理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所占比例最大,說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很大興趣;但仍有5%以下的學生認為教師提問難度過大或太容易。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教師有時提出的問題只是對一些基本概念的提問,這些在教材上能得出答案的問題并不能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關注的學生群體稍有偏頗,提問對象以學習成績進行劃線分類,主要以中上游成績的學生為主要對象,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或者后進生則被忽略,這就導致了被忽略的學生認為老師放棄了自己,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問卷調查顯示56%的學生表示有時會出現無人主動回答或者冷場的局面,這不符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課改精神。
5.組織課堂討論行為
有效組織、指導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基礎。據調查數據顯示,71%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地理教師經常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并對討論作出指導。兩個年級中,15%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總是進行討論指導;48%以上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經常對課堂討論進行指導,但也有24%的同學認為教師只是有時進行指導;而10%以內的學生反映教師很少進行指導。這說明地理教師的課堂討論的指導對象存在覆蓋不全面的現象,其課堂指導討論行為還有待完善。新課改理念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之間互教互學,高年級的學生往往很少主動邀請教師參與到自己的討論中或者要求教師對其討論進行指導,因此,教師反而要在課堂討論中占據主動地位,走下講臺主動參與指導,不僅可以與學生在分析問題中分享彼此的感悟、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觀點,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學生也易在教師的指導中達成共識,求得新的發現。
6.重點難點呈現行為
課堂重點難點呈現方面,56%以上的學生表示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指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24%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經常會指出教學重難點,兩個年級中沒有人反映教師從未指出過教學重點、難點。從這一情況來看,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明確、邏輯清晰,但如果每節課都向學生們指出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偏頗的思想。通過訪談了解到,一名學生說到:“只學習老師在課堂上說的重點和難點就夠了,其他的知識考試不會考到,沒必要去浪費時間?!边@完全違背了“培養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先進理念。在新課導入方面,50%以上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僅是用直接性的語言告知,很少會采用圖文資料、音頻影像、經典案例來引發學生思考進行導入新課,枯燥乏味的導入方式,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時間下來,會使學生認為地理乏味枯燥,喪失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7.課堂管理行為
教師對課堂的管理行為直接影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開展是否順暢。調查統計發現,兩個年級超過67%的學生表示地理教師對課堂的管理屬于民主型;而在高一年級中,1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地理老師對班級管理屬于專制型。除此之外,對于課堂上違反紀律的學生,60%以上的學生表示教師會采取批評、勸誡、說服、引導的方式,這說明教師開始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注重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用語言來鼓勵、表揚學生,激勵學生動腦筋、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不是傳統的挖苦、諷刺。特別是在課堂管理行為中,不再是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唯我獨尊,而是更多的體現民主型管理,賦予學生更多自主、獨立的權利。教師開始“脫下權威的外衣”、“摘下有色眼鏡”,以朋友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把自己的心交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學生親近感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在當今的地理課堂上,師生關系越來越向著新課改期待的方向發展。
四、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措施
綜合以上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地理教師在規范運用地理語言、適當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清晰的板書板畫、積極組織開展課堂討論等方面,都能夠滿足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學習的需要,符合新課改理念。但存在多媒體使用不廣泛、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時效性,課堂討論粗糙、課堂內容呈現缺乏科學性等問題。
1.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學表達能力
教師的教學表達能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口語、文本、體態等主要信息傳播方式與學生交流,傳遞教學信息,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能力[8]。教師的教學表達能力主要表現在教師的口語、板書和體態等方面。首先,地理教師通過名家講堂模仿訓練、微格教學訓練、語言朗誦訓練,提升自己的課堂講解能力;第二,地理教師通過板書設計專項練習,經常性的書法訓練,提高課堂文字表達能力;第三,結合課堂觀察、評價,同伴評價、錄像,以及平時身體語言反復練習,逐步提高地理教師身體語言表達能力。
2.精心設計討論行為,實施有效討論
每位地理教師都會將課堂討論行為運用在自己的課堂中,上述調查結果顯示課堂討論往往不盡人意。首先,精選有價值的討論內容,地理教學中值得討論的問題往往是開放性的問題,譬如黃赤交角變大,對地球產生哪些影響?其次,精心設計討論的組織形式,通常把一個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內有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這樣的分組搭配有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困生的進步。第三,教師可以根據討論狀況的激烈程度進行適當的指導,以保證學生討論的問題方向正確[9]。最后,準確把握課堂討論行為的終時節點。討論行為要以一定的持續時間為依托,準確把握行為的結束時機是促進地理課堂討論行為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3.改善課堂提問行為,實施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最直接的手段[10],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切忌形式化。首先,課堂發問要針對當堂課程教學內容,還要照顧到學生的興趣點來發問。其次,所提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具有思考價值和意義,能夠達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要求。第三,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制定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水平不同,問題的難度也要有梯度性,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并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存在感和主體性。最后,教師針對學生問題的回答,要及時、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既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揚,也要指出其缺點和不足,使學生獲得進步的動力與明確努力的方向。[11]
4.改善教學組織行為,提高課堂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采用各種課堂管理方法,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環境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11]。它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特殊能力。首先,認真鉆研教材,優化組合各種教學要素: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其次,研究學生,包括學生人數、年齡、性別、心理特點、個體差別等,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教學,制定符合學生特點、操作性強的方法措施,組織有效的地理教學。第三,加強課堂組織管理相關理論學習,提高地理課堂管理技巧。
參考文獻
[1] 劉春玲.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地理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
[2] 楊曉霞.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對高一學生學習興趣影響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4.
[3] 張建瓊.國內外課堂教學行為研究之比較[J].外國教育研究,2005(3).
[4] 袁孝亭.地理教師的十大教學能力及要求[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77(5).
[5] 閆龍.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6] 渠婭楠.地理新課程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的研究與實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7] 李家清,張勝前.論新課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13(Z1).
[8] 謝燕.略論教師的教學表達能力及其養成途徑[J].讀與寫雜志,2010(7).
[9] 劉云.中學地理師生語言互動教學行為優化研究――以盤龍區匯承中學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10]劉健.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行櫚難芯坑敕治[J].地理教學,2013,133(20).
萬事開頭難。由于前并沒有此類教學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斷進行教學資料的積累,教學方法的改進,并小結得出留學生地理雙語教學的策略,如下:
一、一大理念
留學生地理教學應樹立“以生為本,以我為主”的理念
進入21世紀,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程度愈來愈激烈,世界各國以強化多元文化交流理解為紐帶,教育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對來華留學生,應將“以生為本”放在首位,這要求注重留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強調留學生的主體精神,將發展留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努力使每個留學生在學校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促進每一個留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其塑造適應時展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堅持“以我為主”的教學理念也同樣重要,作為到中國中學來留學的學生,更早更快的了解、適應中國,為其以后的個人發展增添實力。所以將內容定位在最基本中國國情地理知識,突出體現中國特色,使地理教學回歸生活世界,使留學生們感受到中國的瑰麗壯美,自豪地將中國當成其“第二祖國“,將所在的中學看成其“中國的母?!?。
二、兩種手段
“雙語交流為主”、“多媒體互動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并用
留學生在異國他鄉,剛開始難免會羞澀困惑,所以在教學剛開始階段,我采用全英語教學,并努力做到語速更慢、發音更準,再,加以適當手勢和表情的變化,增加與留學生的親和力,縮短與留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留學生到中國有一段時日之后,我又意識地中英文雙語教學,無形中幫助留學生提高聽說漢語的能力,讓其感受到漢語的魅力,使師生在課堂上融為一體。
【關鍵詞】國培計劃 初中地理 河南
1 項目實施的背景
為了在2020年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 包括“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采取骨干教師脫產研修、集中培訓和大規模教師遠程培訓相結合方式,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1]?!皣嘤媱潯钡?實施,對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
2商丘師范學院實施“國培計劃――初中地理短期集中培訓”的實踐總結
商丘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師范院校,始終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在中小學教師培養和推進課程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從承擔國培計劃項目以來,商丘師范學院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創新性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在歷年的教育部網上匿名評估中,我校綜合排名始終名列全省前列。自2013年到2015年連續三年承接了“國培計劃”項目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初中地理學科培訓子項目,累計培訓學員237人。通過對參訓學員的問卷調查,參訓教師對我們的培訓給予了高度評價,滿意度均在95%以上。我們的經驗總結起來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領導,組建高效管理團隊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由成教院、教科院、教務處、財務處、后勤服務總公司等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組員的商丘師范學院“國培計劃”項目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成教院,具體負責協調、管理、監督項目的執行。項目實施單位環境與規劃學院也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黨總支書記為副組長的“初中地理國培”項目實施工作組。各部門進行了具體而明確的分工,充分調動、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提供項目實施所需的良好教學和后勤保障條件,為“國培”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科學制定以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為主的研修目標
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和國家關于實施“國培計劃”的有關要求,本項目的研修目強調“培養教育教學骨干”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等。每次培訓前,我們都會對農村中學一線教師、教研員進行培訓需求調研,并到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召開項目論證座談會。根據調研資料,科學設定培訓目標,根據目標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制定具有很強針對性、實效性的研修培訓方案,真正做到按需培訓。
2.3合理設置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的研修內容及課程模塊
根據“國培計劃”課程標準,結合受訓教師的實際情況,研修內容遵循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原則,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終極目標;以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為核心內容;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為核心取向;以激發教師專業自主性、提高終身學習力為基本著力點,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研修內容。
2.4創新實踐活動方式
開辟形式多樣的主題課程,例如帶領學員參觀商丘師范學院地質標本館、商丘區域地理環境考察等活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國培學員的理解與提煉,特色活動課程獲得學員的高度贊揚。
2.5適時進行以提高培訓效果為主的考核評價
采取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達到課程學習目標的程度進行綜合考核。培訓過程中,堅持培訓工作檢查制度、管理人員聽課制度、定期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制度、學員“評教、評學、評管”制度以及相關的激勵約束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使培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2.6有效做好以鞏固效果、完善培訓體系為主的培訓后服務
培訓結束后,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后期跟蹤指導方案,定期追蹤返校工作的受培教師,觀察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發展變化,認真聽取受培教師的建議,進一步改進教師的培訓工作。
2.7對學員進行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班主任對班級進行人文管理,學員是培訓的主體和核心,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環節。圍繞這個中心,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每天都通過飛信向所有學員發一條關于天氣與生活提示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每天晚上班主任和項目團隊都在QQ群里與學員交流,隨時了解學員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三是分組形式多樣化,不同的活動采取不同的分組模式,盡可能讓所有學員之間都有合作交流的機會。
2.8注重培訓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
(1)在培訓中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專題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觀摩考察與反思體驗相結合,相互滲透融合,在理論培訓中強調實踐案例分析,在實踐訓練中突出理論與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討中分享經驗,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學行為。
(2)以參訓教師的需求為中心,以典型案例為載體,創設參與式的教學情境,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引領學員研討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在參與、合作和專家指導下主動建構、總結反思教育教學經驗,發展實踐智慧,提升實踐能力。
(3)靈活采取對話式、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現場觀摩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增強培訓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課程實施的實效。
3 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雖然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規培計劃實施時間較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各高校都是在探索中實施,因此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就我們承擔的河南省初中地理教師培訓而言,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3.1部分學員的遴選不合規范
從學員身份來看,學員中兼職地理教師較多,有部分的學員以其它學科為主科,地理只是兼任(表1)。部分中學領導擔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不愿意派遣專業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而是隨意調換與教學無關人員。這些學員地理專業基礎不扎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以上這些學員參加培訓時,一般紀律性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到課率低,給我們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他們回到工作單位時也難以有效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反而擠占培訓名額,造成國家資源浪費[3]。
3.2學員專業基礎差別較大,培訓需求有所差別,難以面面俱到
從學員來源地來看,學員來自市區、縣城、鄉村,有城市教師也有農村教師,他們的層次、水平、需求差距太大,給我們進行針對性培訓帶來了困難(表1)。農村中學教師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他們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往往圍繞平時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困難和問題展開。具體表現在:在培訓內容方面,他們渴望的前三種分別是:教學方法和技能、學科專業知識的更新、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這表明農村中學教迫切渴望掌握相應的學科教學方法與技能,以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我們培訓調研和培訓跟蹤調查中了解到有部分農村中學由于條件限制,新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很難開展,雖然在培訓中感受到了新的模式,但很多都適應與城區學校而農村學校則難以開展。我們的培訓也充分考慮到“城市模式”與農村學校實際的結合。
3.3后期跟蹤指導缺乏有效途徑
由于短期集中培訓只有短短的15天時間,在此時間內很難保證所有參訓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產生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培訓后期對學員的跟蹤指導,通過培訓后續跟進,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使教師成為持續、自主的專業學習者,促進教學行為的改善。但就前幾年的情況分析,后期跟蹤指導會流于形式,僅僅局限于日常交流,大多數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后就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效果不明顯。
4 進一步做好河南省初中地理教師國培計劃的思考
(1)做好前期調研,增強培訓的針對性[2]。為了更好地完成國培計劃,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在每次培訓前都要對部分中學地理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主了解目前中學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對中學地理教師培訓的需求,從中分析、收集相關數據,以作為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依據。做到培訓目標明確,滿足培訓學員需要。
(2)地方縣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參加“初中地理國培”的教師嚴格審查資格,從申報人員的任教學科、任教年限、年齡等方面嚴格把關,不能把外出培訓當成福利對待,禁止非本學科教師及即將退休教師納入培訓范圍,真正把農村第一線的專業地理骨干教師選參加培訓。
(3)完善國培計劃工作績效評估標準、體系及機制?,F行的國培計劃績效評估體制主要是依托第三方機構組織的網上匿名評估,此舉會對培訓高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部分學員在評價時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培訓高校為了提高得分而往往會在教學管理上降低對學員要求。
(4)加大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設備投入。很多來自農村的地理教師認為培訓期間所學到的先進教學理念回到工作崗位后由于教學硬件設施的欠缺而難以實施,地理教學本身對地理用具的使用率較高,教學設備的大量投入,能讓學生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要發展地理教育,筆者覺得地理設備的大力投入必不可少。農村中學每個班級的地理教學應當有配套的地理設備,如:掛圖、地球儀、GPS以及多媒體教學用具[4]。
參考文獻:
[1]靳蓬.國培計劃教師培訓項目探索與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5):133-138.
[2]馬如彪.楚雄師范學院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地區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實踐與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89-94.
[3]楊行玉.教師發展專業視域下“國培計劃”的實踐探索與問題反思[J].安康學院學報,2012,24(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