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最新的節能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事實上,各大廠家早已就節能方向展開了“軍競”,國產品牌再次走在前列。但市場目前在銷的LED背光節能產品以及自然光節能產品,都只是針對背光源部分的單一技術改進。
據最新消息透漏,國產彩電巨頭康佳即將上市的新一代節能平板電視整合了市面上最先進的AGT超節能液晶屏、OPC節能芯片、PMS電源管理系統等三項核心節能技術,可以使整機能耗降低52%以上,堪是目前市面上最節能的平板產品。
據康佳技術人員介紹,在去年運動高清i-sport68超薄電視率先采用的OPC智控節能技術基礎上,康佳新品搭載了最新的AGT超節能液晶屏,對液晶屏的背光源和液晶層進行改造,增加液晶層的開口率,同時在背光源上采用高效增亮膜,充分提高光的使用率及穿透率。同時,此款新品液晶還首次應用了PMS待機管理系統,實現了平板電視電源節能技術的改進,而且使用者還可以“節能引擎”菜單中進行更多的節能功能設置,例如自主雙待機節能管理、智能開關機管理。
節能減排工作在2008北京奧運的影響下掀起了一股熱潮。通信企業雖然不像化工、能源等耗能大戶,但也積極行動起來,通過積極與廠商合作,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和產品,使得通信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2009年,運營商會不斷加大對節能技術的要求和應用范圍,在3G建網大潮的推動下,節能減排的工作將會更加有效持久地進行下去。
3G節能技術將受追捧
隨著3G設備市場爭奪戰的開始,運營商重視的設備節能技術將在3G設備選購中占據很大份額。
專家表示,如果將節能與機房規劃緊密結合,當前數據中心機房還有60%的節能空間,基站最大將有近70%的節能空間。
在大規模3G建網的契機,運營商會更加重視以后設備的耗電情況,以期最大化減少在后續運維工作中的能源消耗。事實上,運營商在2008年就開始陸續行動,倡導通信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從2008年2月份開始,中國移動就在開始為設備采購著手設立節能標準體系,為通信網絡設備設立七項節能分級標準,涵蓋核心網設備、GSM無線網設備、TD-SCDMA無線網設備、光傳送網設備、IT支撐網設備、IP承載網設備和業務平臺等設備。標準將主要針對各類設備提出功耗、體積(或占地面積)、重量等指標要求,評定通信設備在容量、功能和節地、節材、節能等方面的綜合性能。
現有的節能技術涉及運營商網絡的各個方面,在主設備方面,可以提升基站功放能效,采用節能軟件降低基站運行能耗,各類綠色潔凈能源的采用(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等)、改進基站站點設計等。
代維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對于通信運維、代維等服務廠商來說,2009年將是欣喜的一年。3G的建設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共享政策等一系列變化,將為他們帶來新的市場商機。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08年10月與國資委共同出臺《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隨后,三大運營商也在12月共同簽署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協議》。對于各大運營商競爭對手的身份,共用鐵塔和桿面會在后續運維工作中產生不必要的摩擦,同時最為主要的是伴隨移動網絡的不斷擴大,現有運維人員數量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基站的運維工作,尤其在大規模3G建網后。
考慮這種情況,在三大運商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中,著重提出了“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原則上由所有方負責維護,共建共享各方也可友好協商,委托第三方代維或采用其他維護方式?!睋私?,在地方,大量省級運營商已經開始籌劃選擇代維公司進行基礎電信設施的運維工作,這種代維趨勢將在2009有新的提高。
業務服務一觸即發
近幾年來,隨著電信收入增勢的減緩,增值業務成為運營商新增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無線增值業務市場規模達到1005億元,同比增長35%。隨著3G時代的臨近,運營商已經意識到已經成熟的語音業務將不再是盈利的重點,其最大的盈利點應該是尚處于發展期的增值業務,但如何創新和選擇最適應消費者的業務,還需要業務咨詢機構的協助,這極大地催熟了業務咨詢市場。
目前,運營商主要主力收入型業務包括:短信息、WAP、彩鈴、彩信等,均已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此外,手機游戲、手機電視、移動支付、移動IM、移動電郵、位置服務、二維碼等新業務新應用層出不窮,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景象,但這些業務遠不能適應3G的發展需求。
3G牌照發放后,運營商除對現有業務進行很好的延續外,更需要不斷創新業務,保持客戶的依賴性,但由于3G業務對技術、業務營銷思路、客戶管理流程等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國內運營商在3G方面經驗匱乏,而國際運營商已經擁有大量3G經驗。因此,國內運營商可以借鑒海外投資者的成熟運營模式
連接國內運營商和國外運營商的主要橋梁就是業務和服務提供商。目前業務咨詢廠商有著和全球一流運營商合作的經驗,在3G市場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對于3G技術應用和業務模式都有深入了解,或是業務咨詢商本身就是國際運營商,如英國電信,其21世紀網絡計劃讓英國電信在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英國電信市場,保持領先優勢,同時又幫助英國電信不斷擴大國外市場。
北京、天津等已從2005年開始執行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重慶、上海等已從2008年開始實施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此外,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已從2011年起開始實行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安徽省近幾年一直在穩步推進建筑節能工作,2011年安徽省新的《安徽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安徽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新標準是在安徽省2007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針對本省的氣候特點以及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進行編制的。新標準確定了全省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均統一執行夏熱冬冷地區節能設計標準,改變了原先將安徽劃分為兩個氣候區的做法,這樣就避免了由于不同地區執行不同標準,給建筑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帶來的復雜性。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與探索實踐,當前安徽省居住建筑節能50%的強制性要求已得以深入貫徹,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是實施節能65%標準;而通過對現有50%節能標準技術經濟和節能效果評估是選擇和探索下一步實施節能65%標準的基礎。文章結合合肥某超高層住宅項目的實際情況,就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實現節能50%強制要求和實施節能65%的可行性,及其相關技術經濟情況進行了探討和對比分析。
2合肥市某超高層住宅建筑項目基本情況
本項目位于合肥市中心核心地段,整體項目為135萬m2城市生活綜合體,總建筑面積達327457m2,集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購物超市、精裝公館為一體。項目容積率8.2,綠化率25%,目前精裝公館銷售均價11800元/m2。本課題以項目一期M7綜合樓精裝公館為案例進行節能計算分析。M7樓地上部分包括三棟住宅(R6:49層,R7:46層,R8:43層),以及高層裙房(1~5層為商業,6~9層辦公)。地下三層,分別為自行車庫、設備機房及機動車庫等。本文僅以R7#樓10層以上住宅部分為例來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主樓R7建筑總高度158.45m,其中住宅樓凈高111m,建筑面積34254.7m2。項目沒有以建筑節能為主要目標,僅達到了安徽省規定的居住建筑節能50%的最低標準,因此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為:根據合肥地區的氣候特點,通過現有成熟技術的優化組合達到居住建筑節能65%的目標,并從中尋求易于市場推廣且適合于地域特點的建筑節能技術.
3合肥市某超高層住宅建筑項目M7#住宅樓節能技術
本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并沒有將建筑節能作為項目追求的目標,僅以安徽省規定的建筑節能50%最低標準作為標準,并根據安徽省市場情況和合肥地區氣候特點,結合本項目具體特點,采用了以下措施來保證建筑節能率:外墻體系采用無機保溫砂漿,屋面體系采用無機發泡硬質保溫隔熱層,外窗體系采用斷熱鋁合金低輻射中空玻璃窗(遮陽型),通往封閉及非封閉戶門均采用節能門,變頻供水系統采用微電腦智能控制的變頻供水系統,照明采用智能照明系統等節能技術。具體建筑節能技術見表2。通過對本住宅樓項目設計文件的分析,應用建筑業中通用的清華斯維爾建筑節能軟件對其進行熱工計算,驗證該項目的節能設計是否達到相關節能標準及具體的節能率。使用清華斯維爾建筑節能軟件,建立7#樓熱工計算模型,通過計算機分析得出節能率為51.16%,符合安徽省建筑節能50%的標準。
4合肥市某超高層住宅建筑項目建筑節能分析
4.1合肥市某超高層住宅建筑項目65%節能的目標實現
為發展節能型建筑,建設節約型和諧社會,我國將建筑節能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節能30%、50%、65%三個階段。目前,節能50%的設計標準已在安徽省得到貫徹落實,而如何在現有建筑設計標準上,通過進一步改進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提高空調采暖設備性能及外門窗物理性能,以及加強自然通風能方面,使現有建筑在節能50%的基礎上再提高15%。鑒于安徽省目前尚無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因此我們在進行65%節能設計標準的探索時,參考了安徽省2011年最新修訂的《安徽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夏熱冬冷地區)》及《安徽省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50%的基本思路,應用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清華斯維爾建筑節能軟件,通過“對比分析評定法”對建筑物的能耗進行綜合評價并判定。據此分析,若居住建筑要實現65%節能的設計目標,重點應提高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節能和對空調采暖設備的選擇,以及對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由于本住宅項目節能設計目標是以50%節能設計的,因此在對節能65%住宅進行設計時,以現有住宅項目為對比,通過增加節能材料的使用來達到節能65%的目標。通過清華斯維爾建筑節能軟件模擬計算得出,在僅對節能50%住宅的圍護結構(外墻、屋面、外門窗、分戶墻、樓板、外遮陽等)進行節能改造時,其建筑節能率能夠達到57.5%。對于空調采暖設備,節能軟件中默認值為:普通配置,采暖能效比為采暖1.9、空調2.3。而隨著空調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市場上的家用空氣源熱泵空調器的空調,采暖能效比已顯著高于默認值,因此,我們選用能效比≥4級的分體式空調,此時軟件計算結果達到65.73%。通過以上計算分析可以得出:提高建筑節能效果應優先選用先進的成套節能技術體系,包括提高護結構熱功性能、合理設置活動外遮陽等,以及選用合適的空調系統等能夠使超高層建筑實現65%的節能目標。此外,在設計對比中,65%節能體系還增加了新風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這樣就進一步減少了能源的消耗,保證65%節能目標的實現[3]。
4.2節能技術經濟分析
通過對建筑結構分析,分解建筑圍護結構各組成部件,可以得出影響建筑物能耗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外墻、外門窗、外遮陽以及屋面等,因此在選擇節能方法和對節能效果的對比上也重點考慮了這幾部分。結合本項目7#樓的實際材料使用情況和目前市場行情,本文選擇了目標值65%節能條件下相對于設計值50%節能條件下節能技術經濟分析,對外墻、外門窗、屋面、外遮陽等進行了優化設計,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體系[4,5]。
4.2.1普通住宅和節能住宅的基本情況
通過表3可以看出,7#樓通過選用不同的圍護結構節能技術體系,分別達到了目標節能效果。其中,50%節能采用的節能技術是原項目設計文件的節能技術,節能效果達到了51.16%,滿足當前安徽省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率50%的強制性要求。而65%條件下,通過對護結構的建筑節能技術的優化,以及采用先進的空調系統,節能效果達到了65.73%(其中僅通過對圍護結構建筑節能技術的優化可以達到節能58.25%的效果)。此外還有增加的新風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可以進一步保證節能效果達到65%以上。
4.2.2經濟分析
本項目基本工程造價(沒有節能要求)約1500元/m2。通過表3計算可得,7#樓為實現節能50%強制要求增加成本142元/m2,增加成本約占總造價的9.5%,而65%節能條件下,需增加成本185元/m2,增加成本約占總造價的15%。節能住宅增加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外門窗、外墻和屋面等圍護結構上,三項成本增加總共為126元/m2和144元/m2,分別占總造價的8.4%和10%,分別占總增加成本的88%和80%,與理論分析結果想吻合??傮w而言,為達到建筑節能要求而增加的圍護結構建筑節能技術成本較高,空調采暖設備的建筑節能技術成本較低,以7%的增加成本達到了增加近7%的節能效果。此外,為保證節能效果,以及融入綠色低碳的理念,在節能65%條件下,增加了新風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加新能源的利用。
5建筑節能經濟分析評價
通過以上建筑節能技術經濟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5.1經濟方面
從7#樓的的實際情況來看,節能住宅相對于普通非節能住宅造價有所增加。其中,要達到50%節能強制性要求需增加造價9.5%,而達到65%節能標準需增加造價15%左右。雖然為達到節能要求而增加的工程造價所占比例和增加絕對值較高,但是相對于本住宅項目11800元/m2的平均售價而言,增加的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對于節能型住宅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工程造價,一方面,國內建筑節能市場起步較晚,部分建筑節能技術成本較高,比如要達到65%節能要求時,對外遮陽系統的改造成本就很高。但是隨著建筑節能市場的發展和建筑節能技術的成熟,建筑節能技術成本總體上將會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節能型住宅相對于普通非節能住宅,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其對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建筑工程質量、改善住宅性能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具體而言,較高的成本換來的是高品質的住宅,提高了居住環境舒適度,同時降低了居住使用成本,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5.2空調設備方面
對65%節能設計的探討中,圍護結構的建筑節能率達到了58.25%,空調采暖設備只需承擔6.75%,而且空調采暖設備節能只需選擇目前市場上能效比≥4級的分體式空調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建設節能型住宅不能進入一味依靠提高圍護結構保溫性能來保證節能率這個誤區。從目前市場技術來看,單純依靠提高圍護結構保溫性能達到65%節能目標不僅需要增加高比例的成本,而且技術上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外保溫板的安全性問題、聚氨酯現場噴涂的平整性問題、保溫系統的耐久性問題以及保溫材料對施工環境的苛刻要求等。從本項目7#樓的技術經濟分析來看:建筑節能率從50%提高到65%,圍護結構增加了210元/m2,空調設備增加16元/m2,分別占總造價的14%和1.1%,因此選用空調采暖設備提高建筑節能率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5.3外遮陽技術方面
由于我國外遮陽標準體系初步構建,尚屬于發展階段,所以外遮陽技術的可選擇性較少且成本較高。從表3中可以看出,僅外遮陽一項就增加成本50元/m2,占總增加成本的22.1%,所占比例略高。因此,外遮陽技術急切需要科研單位盡快開發出成本適當、節能質量符合規范要求且適合當地居住建筑的外遮陽系統產品。
5.4新風系統與太陽能熱水系統方面
新風系統與太陽能系統的設置對節能建筑的貢獻并非體現在節能率的提高上,但從增加住宅的舒適度上,以及推廣利用新能源等方面分析,它們都是極具優勢的節能措施與技術。從成本增加的角度來看,新風系統與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增加值分別占總造價的1.5%和5.3%。雖然太陽能的單項增加成本較高,但是以太陽能作為熱源有顯著的經濟性,不僅能使消費者的住宅使用成本明顯降低;同時,廣泛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不僅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能夠減少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而產生的污染物,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到真正的低碳環保。
6結語
【關鍵詞】節能技術;民用建筑;能源
引言: 在當今世界建筑事業迅速發展的浪潮中,建筑節能設計已經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熱點話題,也是建筑技術進步的一個顯著表現,是建筑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環節。建筑節能有利于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節省能源,節約資源,從根本上促進了能源的合理利用,緩解我國能源資源供應不足的現狀;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保護環境、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事實上建筑能源的嚴重消耗,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阻礙。因此建筑行業全面節能勢在必行。
1. 建筑節能的主要技術措施
從我國建筑節能的實踐來看,建筑節能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建筑本體的節能,主要有建筑物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二是建筑物內主要用能設備的節能,根據文獻所述在各類建筑中,用能設備是節能的重點,依次是暖通空調、照明及熱水供應。通過有針對性的應用能源管理計劃中的各項方案,能夠創造能源用戶、建筑節能服務公司、政府多贏的機會,做到社會經濟效益的雙贏。
2. 強調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節能
面對全球能源環境問題,不少全新的設計理念應運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等,它們本質上都要求建筑師從整體綜合設計概念出發,堅持與能源分析專家、環境專家、設備師和結構師緊密配合。在建筑規劃和設計時,根據大范圍的氣候條件影響,針對建筑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氣候特征,重視利用自然環境(如外界氣流、雨水、湖泊和綠化、地形等)創造良好的建筑室內微氣候,以盡量減少對建筑設備的依賴。具體措施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合理選擇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環境設計(主要方法為:在建筑周圍布置樹木、植被、水面、假山、圍墻);合理設計建筑形體(包括建筑整體體量和建筑朝向的確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氣候;合理的建筑形體設計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環境來改善建筑室內微環境的關鍵部分,主要通過建筑各部件的結構構造設計和建筑內部空間的合理分隔設計得以實現。
3.采用建筑節能新技術
理想的節能建筑應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滿足以下三點,一是能夠在不同季節、不同區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陽輻射;二是能夠在不同季節保持室內的舒適性;三是能夠使室內實現必要的通風換氣。目前,建筑節能的途徑主要包括:盡量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建筑圍護結構的能量損失;降低建筑設施運行的能耗。在這三個方面,高新技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為了維持居住空間的環境質量,在寒冷的季節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內的溫度,在炎熱的季節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內的溫度,干燥時需要加濕,潮濕時需要抽濕,而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實現。從節能的角度講,應提高供暖(制冷)系統的效率,它包括設備本身的效率、管網傳送的效率、用戶端的計量以及室內環境的控制裝置的效率等。這些都要求相應的行業在設計、安裝、運行質量、節能系統調節、設備材料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術。如目前在供暖系統節能方面就有三種新技術:①利用計算機、平衡閥及其專用智能儀表對管網流量進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質量,又節約了能源;②在用戶散熱器上安設熱量分配表和溫度調節閥,用戶可根據需要消耗和控制熱能,以達到舒適和節能的雙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溫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減少管道的熱損失。
5.減少建筑圍護結構的能量損失
建筑物圍護結構的能量損失主要來自三部分:①外墻;②門窗;③屋頂。這三部分的節能技術是各國建筑界都非常關注的。主要發展方向是,開發高效、經濟的保溫、隔熱材料和切實可行的構造技術,以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密閉性能。
6.降低建筑設施運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這部分能耗將對節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術措施很有借鑒價值,在了解學習發達國家節能經驗的同時,切實結合建筑物當時、當地的客觀條件,使節能措施能夠被有效、廣泛的推廣。
再好的理論、技術得不到推廣應用,也沒有價值。因此,建筑節能技術重在推廣和應用,關鍵在于有推廣的經濟基礎和現實價值。建議將價值工程的評價方法用于建筑節能技術的甄選,將建造者和使用者負擔得起、愿意負擔(短期內即可見到成效)的節能技術得到廣泛推廣。
7.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實例
以筆者親身參與建造的一座展覽中心為例,簡單介紹下目前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該展覽中心定位于為天津市區域的國際商務活動提供高端展覽和會議場所,設計目標是一個具備國際標準、節能環保的大型會展設施。該項目對于節能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采用先進的幕墻及機電系統來降低總體能源消耗量。
該工程為區域標志性建筑,幕墻采用最新的智能幕墻系統由雙層玻璃幕墻構成,并配置智能控制系統(包括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風傳感器、雨滴傳感器),通過人機交互界面進行控制幕墻上的各種設備,從而整體有效的管理幕墻。比傳統幕墻系統節約70%以上的能耗。
機電系統均采用低能耗高效率設備以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如:采用最大范圍的利用天然采光,減少人工照明;燈具均采用符合歐盟最新節能標準的節能燈具;制冷機組采用R134a環保冷媒;引進樓宇智能管理系統,配備各種傳感器(如溫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電磁流量傳感器、二氧化碳檢測傳感器、空氣質量檢測傳感器等),實時監控設備運行并收集設備運行信息及各類環境參數,采用自動感應控制,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消耗。
2)采用清潔可再生能源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實現建筑物電的自給。引入中水系統減少了對水資源的浪費。本建筑物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大的亮點在于利用地源熱泵系統實現了內部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要求,采用豎直埋管熱泵系統,具有高效、節能、環保、無污染、低運行及維護費用的特點,在豎直埋管系統中。管道深入地下,土壤熱特性不會受地表溫度影響。因此能確保冬季散熱與夏季得熱間土壤的熱平衡。平衡的方法可以采用集熱器,在夏季集中熱量并送入地下加熱土壤,或使熱泵反轉在夏季為土壤加熱,以備冬季之用。
工程從設計施工到進入系統調試,經過運行監測和技術考核后,各項設備運行參數及其他相關數據表明工程設計合理、設備運行穩定,整體節能效果顯著,達到了項目預期的設計目標,也起到了節能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示范作用。
8.結語
總之而言,建筑節能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這將對建筑施工技術創新帶來深刻的影響。保證建筑物質量第一,既要安全,舒適又要節能,耐久和美觀,因而,選擇過硬的材料與嚴格的施工工藝十分重要,我們要創作出在符合建筑學原理,滿足人們舒適性要求的同時,又符合節能原則的優秀建筑。
參考文獻
[1] 涂逢祥.世紀初建筑節能展望[J].建筑2001(2):51-52
[2] 白勝芳.節約能源保護環境[N].建設報(中國建材)CN11-0038,2003,108期
關鍵詞:建筑節能技術;空調;建筑能耗;節能設計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資源大國之一,資源消耗量位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極少。因此,基于南方地區的實際狀況,如何實現建筑節能已成為當下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筑業存在非常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阻礙著我國節能和共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以節能為基礎的建筑技術將成為未來建筑技術主要的發展趨勢。
1南方地區建筑節能現狀分析
在建筑能耗中,空調、采暖設備在制冷或制暖時消耗的能量占50%~70%.對于我國南方地區而言,基于夏季氣候的特點,在建筑內部的電氣設備中,空調的耗能最大。因此,可應用有效建筑節能技術來降低建筑能耗,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就我國南方地區的節能現狀看,存在不具備健全的建筑節能法律、法規以及地方標準,社會各界對建筑節能的重視程度不足,建筑節能設計不完善等問題。由于建筑節能的成本投入大、回報期較長,所以,只憑借市場的自發力量無法完全實現建筑節能,加之不具備健全的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制度約束各地的建筑節能施工,這嚴重阻礙了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目前,政府雖然開展了眾多活動來提高人們對建筑節能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但取得的成效不大,人們未從根本上意識到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因此,必須形成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以市場經濟為指導,給予開發商多種資金支持,并鼓勵人們購買節能房,鼓勵開發商應用性能優質的材料,完善建筑節能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建筑節能技術的完善措施
2.1強化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作用
2.1.1構建完善的技術體系和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建立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使每項節能工作都有對應的法律條款,為建筑節能工作的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要積極解決建筑施工的標準體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執行國家制訂的政策和條款,嚴格落實《浙江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寧波市綠色建筑評價實施細則》等建設施工和設計標準,加強法律約束,以免出現開發商投機取巧、謀取私利的現象。目前,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逐漸趨向于對技術應用手段的完善和對節能技術應用設計標準的規范。
2.1.2加大監管力度
管理部門一定要對檢查監督體系進行完善。比如,由寧波地區專業的能評公司和審圖公司分別進行建筑節能設計的復核和設計圖紙的節能審查工作,并由相關部門嚴格管控能評公司、審圖公司的評價、審核標準和流程,從而加大控制力度,實現對建筑節能技術的統一化管理。建筑節能標準評價機構應從不同方面對建筑節能設計工作的全部過程進行檢查和監督,保證設計方案中的各項內容與國家節能標準相符,從而培養每位設計人員的建筑節能理念。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通過合同的方式劃分不同部門的職責和義務,以便于后期解決違反節能能耗施工的問題。如果發現存在能源浪費嚴重或違反國家建筑節能指標的現象,則相關部門一定要及時制止,并采取有效的整改和調整措施,使其滿足節能評估的能耗標準。
2.2應用節能材料,加大投資力度
2.2.1積極采用節能材料,優化節能設計
EPS板、STP保溫板和擠塑式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板等的導熱系數較小,是性能良好的屋頂、外墻的保溫材料,可減少熱量的傳遞;平板玻璃、LOW-E玻璃等建筑材料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達到非常好的保溫效果。此外,應探究空調能效比、建筑圍護結構等因素對建筑節能設計的影響,構建“建筑節能65%技術體系”。在建筑外墻保溫隔熱的設計階段,可采用自保溫墻體構造,并選擇新型的保溫隔熱墻體材料,從而達到節約能耗的目的。具體而言,應融合先進的節能技術與優質的材料,從而大大提高建筑的節能效率,比如,可充分利用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磚塊、加氣混凝土砌塊、蒸壓粉煤灰磚等節能墻體材料;在建筑設計初期,應根據建筑的性能指標調整設計節能,從而滿足能耗指標、熱環境性能指標等,且相關設計人員應嚴格按照行業設計規范設計。此外,還應結合具體情況,按照開發商的要求合理確定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建筑的形體特征,從而確保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窗墻面積比等參數滿足相關要求。
2.2.2實行專項資金的建立和專用
國家應加大對建筑節能技術研發資金的投入,支持企業進行一系列的節能技術研發活動,從而有效提高節能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效率。建筑設計與節能技術的有機結合是時展的需要,也是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必經之路。因此,應加大對建筑節能規范、標準的執行力度,采取獎勵的方式鼓勵先進的建筑節能企業樹立節能榜樣。
2.3宣傳建筑節能技術的重要性
政府頒布建筑節能政策的目的是規范和約束企業、消費者的行為,這是落實建筑節能體制的重要保證。但要想真正地激發房地產企業的積極性,增大建筑節能產品市場的需求,就必須從根本上提升公眾對建筑節能的認識,轉變公眾的思想觀念,逐步將建筑節能意識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建筑節能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從而達到構建建筑節能市場的目的。從國家的戰略角度看,可專門設立“節能減排宣傳日”,并通過展覽的形式使公眾了解我國目前資源短缺的現狀和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迫切性,公開表彰一些采用建筑節能技術和材料的企業,從而樹立榜樣;從各級政府和建筑企業的角度看,二者可合作建立可信度較高的建筑節能企業,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引起公眾對建筑節能技術和材料的關注,并通過有效的途徑傳播建筑節能行業最新的優惠政策,從而為建筑節能市場增添活力。此外,為了更好地宣傳建筑節能理念,各級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開展建筑節能宣傳專題會議、分發建筑節能宣傳手冊和舉辦建筑節能知識競賽等方式加深人們對建筑節能工作的了解,從而使人們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使建筑節能得到全面的推廣和普及。
3結束語
目前,我國已經制訂了明確的制度,要求施工企業將節能技術應用于南方地區的建筑施工過程中,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來加快綠色建筑體系的構建。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綠色低碳建筑的研究才能更好地進行下去,從而將節能技術落實到建筑設備、建筑本身及其他方面,實現全方位節能。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減少資源浪費,緩解我國資源緊張的狀況,還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關系著廣大群眾的利益,影響著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者:任瑩 單位:寧波市工業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少強.淺談南方地區的建筑節能[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8(05).
[2]錢曉倩,朱耀臺.夏熱冬冷地區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與研究方向[J].施工技術,2012(03).
[3]楊環.建筑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廣應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關鍵詞】綠色機房節能減排信息化
一、引言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IT設備數量增長迅速,能耗也在急劇增加,在過去的5年中,機房的能源消耗翻了一倍。機房每平方英尺每年的能源成本是一般辦公室建筑的10到30倍,如此巨大的電力消耗未能引起我國各級政府和IT企事業的高度重視,因此創建“綠色機房”勢在必行,做好機房的節能減排工作,已經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各項工作的焦點之一[1,2]。
二、我國機房能耗過大的原因分析
筆者通過對國內現在機房的實際情況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原因造成機房的能耗浪費[3]。
(1)機房規劃選址不合理。有的機房在規劃設計時就沒有充分考慮到地理位置選取,如把機房建在陽光爆曬、明窗過多、空氣過濕、過干燥的樓層或頂層溫差與外界環境傳遞最快的地方,這勢必增加了機房環境空調系統的能耗開支。(2)機房空間布局不合理。隨著機房規模的成長,分批購買服務器的不斷增多,如果對機房空間隨意安排,勢必引起空調的冷風與服務器的熱風混在一起,造成空調效率不彰,即使調低空調的回風溫度,效果也是有限。(3)空調系統利用效率低下??照{制冷系統占全部機房能量消耗的一半左右,由于目前很多機房的空調系統老化嚴重、溫控設置不當、缺少定期保養,其消耗電能的開支非常嚴重。(4)機房配套設備不合理。主要體現在UPS系統選型不當、照明系統設置不當、配線布置不當等原因,造成了部分電能的額外支出浪費,空氣流通的堵塞負面增加有源設備和空調系統的功耗。(5)機房管理相對落后。對于人員的進出沒有實施有效的管理控制,一方面機房的安全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造成機房與外界環境空氣交換過于頻繁而增加能耗。
三、建設綠色機房的有效措施
3.1統籌規劃機房位置
從機房建設節能角度來看,在選址時就應該考慮盡量選擇樓層較低、日照度低的地方,在自身溫度,濕度合適的地方建設機房必然為建成后正常運行節省了環境控制能耗的不少開支。
3.2合理設計機房空間布局
目前大型的數據中心機房都是利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采用氣冷下吹式空調,熱空氣升到天花板后,經通風口排到外面,并且盡量選用能放在機柜旁邊的空調,以此縮短冷空氣循環路徑,避免造成遠端機柜進氣不足,而且回風過長,更容易導致冷熱通道氣流混合的現象。
3.3提高空調系統的利用率
空調系統是機房能耗最多的部分,提高提高空調系統的利用率是機房節能減排的關健,通常由以下幾種措施來實現:一是采用高效機房空調,對在建的機房要優先選用高效壓縮機和風機,對已運行的機房要分析在網的空調設備,一些高耗能老型號設備建議淘汰。二是采用機房溫濕度設定值節能控制,在滿足機房工藝的前提下,確定合理的溫度、濕度值和新風量,可以降低電信運營成本,同時延長空調設備的使用壽命,是節能的重要體現。三是選用制冷劑和耐摩劑,合理更換空調新型制冷劑可降低空調壓縮機運行電流,其節能效果在9%~15%左右。在耐摩劑選用方面,可改善壓縮機運行情況下的情況,減少氣缸和活塞的摩擦系數,從而達到節能目的。四是采用機房空調壓縮機變頻技術,變頻器的使用避免了壓縮機的頻繁啟停,能有效實現節能和防止機房溫度波動。五是使用新風節能和送風節能技術,在保證機房環境前提下,通過傳感器實時地比較機房內溫濕度及機房外的溫濕度。
3.4采用新技術促進機房節能
對于一個大中型機房而言,采用一些最新科技,可以明顯降低機房的能耗,其投入與產出比效益可觀,目前主要新技術有:一是購買節能的機房網絡設備;二是采用最新的機房建筑節能技術;三是采用節能照明技術。
四、結語
由于目前我國原有計算機機房建設標準制定較早,已不適合現在的需求,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國還尚無統一技術規范出臺,筆者建議應抓緊制定新的國家機房建設標準,進一步促進我國機房的節能減排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峰,馬艷萍.網絡核心機房設計與管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8.
關鍵詞:低碳建筑、施工技術、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低碳趨勢下我國建筑施工技術邁入了新臺階,有了新的發展方向?,F如今在建筑施工技術中更加注重智能化,節能化技術的應用,因為我國能源耗損十分嚴重,部分資源已經而臨短缺的狀況。應用智能化,節能化施工技術是建筑業發展的要求,是建筑企業長遠發展的必要手段。
一、低碳趨勢下建筑施工技術趨于智能化
1、智能化在建筑施工技術中的發展
放眼望去,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是智能手機,傳統的手機形式已逐漸消失,這預示著現今已進入了智能化時代。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企業對其自身的施工技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建筑企業還是其內部的施工技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現今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才能夠進一步的發展。只依靠傳統的勞動力已不能滿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建筑施工技術應向現展趨勢靠攏,向智能化信息時代推進。
智能化的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可以將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以及建筑施工技術三者完美的融合,形成現今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在施工中運用無線網絡可以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交流,有助于建筑施工的開展。另外,應用電子技術進行信息管理,有利于建筑企業的統一管理,其管理人員可以隨時調取信息,及時了解每個工作人員的動態,緊跟建筑施工的步伐,充分發揮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的作用及影響力。
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將我國口前最現今的科學技術應用到實地的建筑施工中,它的智能化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了建筑企業對建筑施工技術系統的智能化報告、最新的市場分析、建筑中的智能化設計以及智能材料的選擇等等諸多方面。其次,施
工前期還要進行智能化的施工方案設計以及施工中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理念現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將來建筑施工中實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已成必然,是未來建筑企業的發展趨勢。
2、阻礙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的因素
2.1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還不夠成熟
開發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可謂是一項大工程,它需要國家政府的支持與鼓勵,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在開發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其開發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引導能夠提高建筑企業的關注度,使之有效的進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研發工作,顯然的,在現今狀況下,我國政府的支持力度還不夠,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還尚未達到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
2.2我國政府對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今我國大部分建筑企業在施工中還是依賴于國外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并沒有把重心放到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的開發上,一味的引進國外技術,不僅會形成一定的依賴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業的經濟負擔,影響建筑工程的綜合效益。導致這一結果的部分原因,在于我國政府對建筑企業中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重視力度不夠,使智能化建筑施工觀念不能滲入到建筑企業中,阻礙了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腳步。
2.3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開展難度大,眾企業沒有貫穿落實
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包含的內容較多,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要開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需要將多種學科以及相關部門機構聯合起來共同研究,這樣各個學術界聯合起來,遇到問題就可以共同探討解決,有利于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的實現與發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不僅需要網絡技術還需要電子資源信息共享技術,人性技術等多種技術,它們之間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現今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但由于其實施難度較大,很多建筑企業并沒有真正的去實踐落實。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房屋建筑的需求量較大,運用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能夠節省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空間,另外還能夠提升建筑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開發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有諸多優勢,建筑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要大力開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研究工作,及時引進新技術,為自身企業注入新的血液,促進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低碳趨勢下建筑施工技術逐漸走向節能化
以往我國建筑業在建筑施工中資源浪費的狀況較為嚴重,甚至有些資源已經而臨短缺或者嚴重不足的問題,這樣會大大影響建筑業的發展進程。在現今低碳經濟驅使下,建筑企業越來越注重建筑施工中的節能,因為節能不僅能夠減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還能夠為建筑企業節省一些不必要的能源開支,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建筑施工技術加入節能性質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中應用較為廣泛,在建筑企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1、建筑節能施工技術在建筑遮陽中的應用
在建筑施工中一般都比較注重建筑遮陽,建筑遮陽能夠保持室內的溫度平衡,給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在建筑遮陽中運用建筑節能施工技術,可以有效的調節陽光照射到室內的溫度,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溫度,這樣以來不僅能夠使能源得到合理利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能源,實踐了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在運用建筑節能施工技術進行建筑遮陽工作設計前,需要對建筑工程所在的具置以及當地的環境氣候進行全而的分析,有利于建筑遮陽工作的有效開展。
2、建筑節能施工技術在建筑外墻保溫中的應用
實現建筑外墻的保溫效果要在建筑墻體中放置苯板等保溫性能好的材料。在建筑外墻保溫工作中應用節能技術,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應。首先,就夏天而言,運用節能技術,可以保持室內的氣溫恒定,減少空調的電能消耗;就冬天而言,節能技術能夠降低室內溫度的流動速度,在北方建筑中此建筑節能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具有較強的保溫效果。其次,應用建筑節能技術,采用保溫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減少墻體混凝土的裂縫現象,確保整個建筑施工的質量。再者,建筑節能施工技術在建筑外墻施工中比較節省能源,它能夠減少能源的浪費,降低能源污染。
3、大陽能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建筑企業應用建筑施工節能技術,適應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來,我國能源浪費嚴重,已經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關注,現今各大建筑企業也紛紛運用新能源,太陽能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施工人員把太陽能板安裝在屋頂上,能夠使其充分吸收太陽散發的熱量,而后再將熱量轉化為采暖系統,以便居民的需要。這樣以來不僅滿足了廣大居民的需求,還節省了其他能源的浪費,提高了我國的能源利用率,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建筑企業發展中的重要舉措。
總之,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時代的發展潮流,在低碳經濟社會下,建筑企業需要革新建筑施工技術,在施工技術中加入智能化、節能化的新技術,新想法,才能促進建筑企業的發展,使建筑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黃亞青.關于對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發展方向的分析.[J].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