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生態課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研究角色心理特征,做好活動預設,讓物理課堂更“生活”
初中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于邏輯思維能力,對直觀性事物比較敏感而不樂意接受純理性的指導.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利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通過更好的“導”來讓學生按照預設的教學環節去“演”,使學生無意識中掌握知識和能力.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教師應該是時時做一個把學生引向生活的“導演”,讓我們的物理課堂生活化.理論聯系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善于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識學好,同時也是引起學生興趣,使他們喜歡物理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要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是實用的,物理就在身邊.讓他們感受到物理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存在于自己的周圍,物理就是生活,我們的物理即“生活”物理.物理課堂聯系實際包括聯系身邊的自然現象、現代生活、科學實驗、各種產業部門中的實際問題,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等.也要注意聯系當前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能源、環境等問題,比如在教學《能源利用和社會發展》一課,要聯系身邊已經普遍使用的和正在開發的能源以及使用這些能源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使學生理解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系,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物理學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既重視科學家的發現,又重視發明家的發明.要結合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實際問題,有志于把所學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2 利用教具發揮更大功效,讓課堂更“生動”,更直觀
如果說劇情發展是一出戲的劇本,那么實物教具則是用以表情達意的道具,劇本與道具缺一不可.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課程,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最基本的方法,高效物理課堂在組織新課教學和組織初三總復習更少不得實驗教具,教具使用得當,會使一堂課內容更直觀,學生積極性更高,學生的活動更充滿生命活力,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果.利于教具來開發和構建高效課堂的生長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生動”物理課堂.
2.1 從生活物理就地取材作教具,讓學生行動
教具好是否就多多益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一堂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盡是花花綠綠的教具,黑板掛著各種實物圖紙,教師手里舉著各種模型教具,講臺上放著展臺,投影屏幕里播放著誘人的動畫等等,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將被這些豐富的教具所吸引,而不是你要表達的內容,使教學偏了航行,擾亂了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準備教具精力有限,也不可能準備出許多來,因此我們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或者教室現有的物品為作教具.例如:在學習《聲音是什么》時,就讓學生自主的用身邊的物品,教室內的物體來讓它們發出聲音,學生熱情很高,發出了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聲音,學生的參與度非常強,大大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效率就提高了.
2.2 設計夸張的教具進課堂,讓學生心動
新課教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備的內容很多.備教材、教法,還要備學生.除此對于物理實驗學科特點教師還得備教具.例如: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時,用一個大紙箱自制一個巨型的小孔成像的教具,很直觀的把光的直線傳播表現出來,通過夸張的教具,學生新奇震撼,課堂效果很好.初三總復習課,每天枯燥的復習、完成試卷、評講,學生的課堂效率早就大大降低,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去尋找刺激學生積極性的生長點,毫無疑問過去的一些實驗再現,偶爾設計一些夸張的教具再現等會有效的調動學生,是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的內驅力.
2.3 制造教具的神秘性,激發學生情動
神秘的看不到的東西都是誘人的,學生的注意力被調動起來了,好奇的欲望會讓他們心動起來,緊張起來.我們在學習平面鏡一節內容時,老師做了一個盒子,里面藏了一個平面鏡,不告訴學生是什么,先留下懸念.然后再演示魔盒投幣,從而極大的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去探究平面鏡的學習強烈欲望,讓課堂活起來.
2.4 鼓勵學生多動手,讓課堂“生”動
盡可能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都動起來,課堂就活了.在教學中可創造條件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隨堂實驗,比如在學氣壓強的時候,課本演示體驗大氣壓的存在,用易拉罐加熱的實驗,我們改成學生隨堂實驗,讓他們用自己喝水的飲料瓶裝點熱水,倒掉,旋緊瓶蓋來觀察現象,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再如:在學習升華和凝華的內容時,到教室利用碘現場做人工造雪的分組實驗,引入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又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這樣順順當當地就進入新課.一堂課集實驗與趣味性于一體,同時又給學生留下了大量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很好地主動地去學習,提高了的學習效率.并讓學生利用周末回家動手做實驗,自制霜以及人工造雪等,增加動手機會,提高“生動”物理學習興趣.
3 營造和諧快樂的課堂環境,讓教學更“生態”
1932年美國教育學者沃勒(Waller?W)在《教學社會學》一書中提出“課堂生態學”這個概念.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快樂、輕松的課堂環境是生態課堂的目標之一,而民主、寬松的課堂環境的營建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生態課堂環境營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形成、展開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在生活中,一次我注意到一個四歲孩童在看電視,看到高興動情處咯咯的笑出來,對于可說一個字也不認識的小孩,能看懂什么?他竟然看懂了,是馮鞏的小品用動畫演繹的.組織高效物理課堂教學其實就相當于是一門藝術,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用最簡單的語言演繹著生活中的人生道理,于是我在平時教學中也習慣不斷思考如何用最通俗簡單的語言,用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來啟以情感,構建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例如,在這次所展示的《初中物理圖像專題復習》一課中,一個正比例趨勢變化的圖像,學生畫出m-V圖像后,我套用趙本山的臺詞:你能否讓它換了個馬甲你還認識呢?學生們在哈哈大笑的同時,容易提出s-t圖像、U-I圖像等,學生很自然就能得出同樣的變化趨勢,可以表示不一樣的物理規律的結論,最終達到設計這一活動我“導”演的目的,坐標軸意義的重要性.江蘇省物理教研員葉兵老師點評這堂課時給了兩個字的評價:“高效”,他說高效的“效”是指效益和效果,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比較好的層次.
4 課堂適時來一個特寫鏡頭,讓“三生”課堂更高效
一、高效的生態作文課堂是追求本真的生活課堂
盧梭說: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然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展開,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習作與生活脫節,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p>
學生的作文真實反映了學生的生活,體現了學生的生命,因此,我們的習作教學應還生命以本色,讓學生寫小事、談生活,記錄真人真事,體現童真童趣,表達真情實感。我在上作文課前一段時間,就把關于近期作文的話題告訴學生,布置學生觀察、采訪、調查,或讓學生親手做一做,如種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觀察自然現象或身邊的人,并抓住每一次節日活動契機,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我還經常鼓勵高年級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每次活動要求一小時以上,有的學生去父母便利店里當小營業員,有的去姐姐的幼兒園當小老師,有的到親戚工廠里打工……回來后,有的學生寫了《我當營業員了》,寫出他付出的努力,以及獲得成功的喜悅;有的寫了《幼兒園老師真難當》,深深地體會到當幼兒園老師的辛苦;從《錢來得不容易》里學生體會到了父母創業的艱辛,掙錢的辛苦,要珍惜父母的血汗錢……
二、高效的生態作文課堂是激情涌動愛的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為課程目標之一,可見“情感”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點,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因此,負載著人類精神使命的作文教學,更飽含著生命的激情。
童年世界是情緒化的,外界的刺激會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有時教師簡單的招手,豎起的大拇指,真誠的微笑,或其他一些放松的動作,都可以將接納、承認和關愛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教師應蹲下來與學生溝通,用愛去關注學生每一個生命體的存在,用心去聆聽學生的生命告白,以情淡化指導痕跡,用激情去感染、打動學生的心靈,接納、寬容和賞識每個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在愛中尋味,在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帶來心靈的激蕩,思維的碰撞以及生命過程的體驗。每當遇到學生還沒組織好語言時,我常會說:“你先試試,小聲說給自己聽聽?!薄罢f得好,你真的挺棒的!”……在每一節習作課上,我都盡量利用優美的插圖、課件去觸動學生的視覺,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去觸動學生的聽覺,用由衷的贊賞、真誠的肯定去激活學生的心智。教師的激情投入換來的是學生的真情流露,這就使得課堂熱情洋溢、激情四射。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p>
三、高效的生態作文課堂是個性張揚的創新課堂
葉圣陶老先生還強調:“作文貴有新意?!毙W生態作文課堂要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或有意導引,或直接點明,或言語暗示,去觸動學生思維的靈感,讓思維“飛”起來,從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這樣,學生流瀉出來的文字,不僅飽含著心靈深處奔涌出來的生命情思,還成為學生袒露心靈、激揚文字、放飛想象、張揚生命的途徑和方式。只有張揚個性,成為自己的主人,具有強烈的“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自主意識,才能不斷地推陳出新。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見物思主,觸景生情,此時此刻的想法、感受才是最真實、最富個人色彩的。
四、高效的生態作文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課堂
生態和諧的高效作文課堂不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電臺,也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生態和諧的高效作文課堂為師生共同成長而教,為師生共同成長而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心,造就學生張揚的個性、開放的思想、創新的品質,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生態和諧的高效作文課堂也是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理想田園。教師在鉆研教材,引領學生的同時,應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多地考慮怎樣激勵、喚醒和互動,指導學生觸類旁通,教出自己的風格。這樣做雖然教師累點,但學生能快樂、輕松地掌握寫作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效率。教師智慧的耕耘,在學生的成長中實現了自身價值,升華了事業情感,促進了專業化發展,既成就了學生的精彩,也收獲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效生態;課堂教學;構建;策略
中國分類號:G633.2
1.前言
政治,作為高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整個高中教育的發展水平。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發展與推進,對于政治教學的要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和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態課堂教學是以生態學的相關理論關注和分析課堂生態元素間的多元互動關系,從而充分利用其優勢提高教學的質量。高效生態課堂的構建,對目前高中政治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生態課堂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高中政治高效生態課堂教學構建的具體措施。
2.高效生態課堂的構建對于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高中政治教學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很多老師在政治課堂上“一言堂”、包講、代替學生分析材料與問題等情況屢屢出現,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使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生態課堂的構建,正好有利于解決這些問題。它強調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要求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統一。
3.高中政治教學中構建高效生態課堂的具體措施探討
高效生態課堂的構建,對于高中政治教學的順利進行,以及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意義,已是不言而喻。但是當前高中政治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成為了高中政治教學發展的障礙。因此,為了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的發展,使素質教育的目標早日實現,采取措施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構建高效生態課堂,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其實施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以供參考。
3.1借助現實生活案例創設情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政治學習不夠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于政治學習缺乏興趣,這也與老師的教學方法等原因有關。因此,老師在構建高效生態課堂的過程中,在選擇案例教學時,要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或者是學生關注比較多的感興趣的材料來創設教學情境,從現實生活中找尋資源,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從自身的認知角度和水平來閱讀材料,分析問題,從而拉近學生、課堂、生活三者的距離,讓學生發現政治學習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對于政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各方面素質。比如,當老師在講到儲蓄和商業銀行的相關知識點時,老師不要僅僅只是根據教材照本宣科,可以結合現實生活,選取相關的話題和學生熟悉的案例,讓學生討論學習,如可以讓學生對當地附近的商業銀行做一些相關的了解,然后老師可以提供如“商業銀行是如何做到借雞生蛋?從哪兒借雞?下的又是什么蛋”等這些問題供學生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探究的興趣,而且通過討論學習和自主調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活躍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3.2采取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注重讓學生對于教材中的各種定義和原理進行死記硬背,因此最后學生只是記住了一堆雜亂的材料,當遇到實際問題時,卻不懂得運用所記的材料對其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問題。因此,老師在構建高效生態課堂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措施,在傳授相關政治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化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比如,在講授家庭的消費這一章節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組員間進行合作,在上課之前互相調查同學家庭中這一周的消費情況,最好做成表格的形式,然后將這些資料子啊課堂上討論,對比等等,從而得出家庭消費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等等知識點,,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成果和結論,老師點評。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意識。
3.3尊重學生個性體驗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都不一樣,看待同一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和觀點也不同。因此,老師子啊構建高效生態課堂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尊重和包容學生不同的觀點,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盡量把時間交給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4.結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構建高效生態課堂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它的實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老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全新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喚醒和發揮,也需要老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嘗試,從而最終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促進高效生態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由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四大因素組成,并且提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境界,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能動建構意義的方式獲得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排斥強制灌輸的做法,強調生成做法,主張讓學生在能動自主的主動探究中學習知識,達成課堂教學的既定目標?;谶@種認識,近年來許多學科都在情境教學法上不斷探索并取得了不少重大成就。像李吉仁的語文情境教學法的推廣,英語教材向情境教學的質的改變……我們的思想品德教材更是一改往日的刻板,教材編寫體例上大膽地進行改革,插入了更多的相關鏈接,滲透了更多的情境元素,注重再現生活,貼近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些都為我們利用情境作為突破口,構建政治生態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具體操作上,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
其一,重視課前情境預設。
“預設”是生成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充分重視課前預設,有好的預設才能成就好的生成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嚴格備課關,從多方面結合考慮課堂教學中的可能情況,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做到生課熟備,熟課生備,個人備齊和集體研討相結合,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環節,只有預設科學、全面、合理,才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從容應對情境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讓課堂生成效果自然流暢。時刻都不要忘記,教學機智、臨場應變能力再強,我們都會有“卡殼”的情形,想不自毀形象,充分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這些,才能成就高效的政治生態課堂。
其二,注意課堂氛圍創設。
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方法、手段,保證課堂教學的和諧融洽,只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情境教學才能發揮功用,成就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探究精神,人人主動參與的高效課堂。這里我借鑒一下翟鴻燊教授在給各個企業老總開溝通講座時的說法:“學樂精神,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關鍵?!痹跇嫿ㄉ鷳B課堂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使每個人都保持一種喜悅、期待的學習心態,才能提高整體的學習和溝通效果。在相對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才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廣泛參與、合作與探究。做到這一點,作為教師,首先自己不要做情緒的污染者,無論何時都不要把破壞氣氛的情緒帶到我們大課堂上來。其次我們還要學會并善于調節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使課堂氛圍向著有利于放松心情、積極主動參與的方向發展。
其三,把握“放”“收”的藝術。
對依據情境在學生自主探究中生成的問題,我們要學會該放的放,該收的收。這正如生活中的情境一旦發生,結果總有可能出人意料一樣,在利用情境導入,逐步生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也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允許其思維水平的差距,允許其思考問題的不同步。在這個方面,老師裝“憨”,裝“傻”都是有必要的,教學中,能讓學生問的讓學生問,能讓學生答的讓學生答,能讓學生思考的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的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討論的讓學生討論,能讓學生總結的讓學生總結。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一般情況下退居到學生的位置,因為我們早已熟悉了教材,熟悉了教學目標,甚至已有了多年來對該問題的總結性結論。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明白,再明確的結論都必須要由一種符合認知發展規律的途徑得出,違背了認知發展的規律,淡化對學生認知發展的合理引導,必然導致拔苗助長的后果,造成灌輸教育的硬傷,違背生態課堂的生成規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重回應試教育的老路。
利用情境這一手段構建生態課堂時,老師應在其中起到一個智者的作用,讓活動的主題不要太過游離于主題之外,否則就是放任。因此,適度的點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教學過程 歷史課堂 高效 生態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11-001-01
在國家推行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連云港也順應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不斷轉變教學模式。轉變的關鍵是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連云港經過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的實踐研究,先后推出了“三案·六環節”、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和“建構式生態課堂”等教學模式。但我個人覺得,不管教學模式怎么改,不管哪一種教學模式,我們的目標都是不變的,那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當前背景下,歷史教學要想做到這一點,關鍵就要實現歷史課堂的高效和生態。那么什么是高效與生態的歷史課堂呢?
在傳統觀念中,高效課堂與生態課堂好像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真的不可能同時實現嗎?難道在歷史課堂中就不能找到高效與生態的完美契合點嗎?問題總是存在,辦法也總是有的。本人就以自己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為基點,在具體的教學環節用具體的實例說一下我是如何打造高效與生態的歷史課堂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前輩和同仁批評指正。
一、課堂伊始有效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導入也是打造高效生態課堂的有效手段。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通過提問直接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等都是很好的導入手段,關鍵是導入要起到凝神、激趣、點題的作用,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到即將要展開的歷史畫卷中。
比如,我在講到必修二專題三第2課《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時,用了這樣的導入:“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只說了這一句話學生們馬上把頭都抬了起來,眼神立馬也亮了起來,我接下來說:“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里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現在仍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里的一份不到百字的保證書,上面有這18位農民的血手印,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因為這事有干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p>
說完這段話后,教師設問:這份保證書為什么會被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里?他們當初為什么要簽訂這樣的保證書?他們為什么還要瞞著上面?為什么說他們的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是“偉大的壯舉”呢?他們這樣做的結果怎么樣?對今天的農民和農業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被這一個小故事和一連串的設問激發起來,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進入教學,學習效果肯定要比羅列背景、過程、影響等歷史要素要好得多。
二、環節之間過渡自然
一節完整流暢的課,肯定要有圓潤自然地過渡。一個高效的過渡頂得上一大段的歷史解釋。
記得在初上必修一專題三第1課《運動》這一課時,在梳理完運動的過程后,我用了這樣一句話過渡:我們學完了運動的過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頒布的兩個綱領。課后,一位聽課老師給我提建議,說:歷史事件之間都是存在廣泛聯系的,運動的綱領和發展過程是一個整體,這兩個綱領也屬于該運動的發展過程……你可以這樣過渡,運動轟轟烈烈十幾年,為什么最后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或許我們可以從其頒布的兩個綱領中找到答案。這樣承上啟下的過渡,自然而又可以讓學生帶著思考繼續學習。
聽完這位老師的建議后,我才覺得我剛剛的過渡是多么得拙劣??!
三、關注預設注重生成
課堂生成是衡量生態課堂的一個重要標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肯定會有問題,在質疑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課堂生成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在老師預設和備課的范圍內,教師一定要處理好這些問題。例如:
必修一專題一第1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當我講到“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技術長期以來難以實現革命性的突破,主要是因為小農戶個體經營的這種經營方式長期存在,而這種方式具有分散性、封閉性和落后性”的時候,一個同學立馬站起來問:“老師,我們中國今天的農業經營方式是不是小農戶個體經營呢?如果是,是不是也具有分散性、封閉性和落后性呢?”我想了一下,雖然要到專題三才講到,但既然這位同學問到了,我就讓同學們自己先想一下,然后提示他們從土地所有制、農民地位、產品分配、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等角度把古代和現代的這兩種農業經營方式做個比較。通過比較,他們對古代的農業制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這是真正做到把表達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把發展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閃耀智慧光芒的課堂,洋溢生活氣息的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建構式生態課堂;生態系統的結構;高效課堂
一、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概念
“建構式生態課堂”是指: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依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學起點符合學生實際,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適切,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運用恰當,學習活動設計合理,學生在師生共同營造的適宜的課堂生態環境中,自主學習、互教互學、質疑釋疑、共同建構、遷移應用等,獲得知識、能力與情感協同發展的課堂。
二、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內涵
1.民主與平等――演繹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基礎
課堂中的“民主”包括:師生關系民主,教學問題民主,問題解決民主,教學評價民主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參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活躍的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進行真情對話,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建構生動的教學情境與鮮活的課程資源。
張老師的課堂片段:(師)“快樂小魔魚”有營養液和氧氣,不吃不喝能活兩三個月。如果把金魚缸密封,又能讓金魚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生存下去,你應該怎么做?能說說你這樣做的理由嗎?你們知道這已經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嗎?(學生得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反思:建構式生態課堂不再是教師主宰、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局面,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師生進行共同創造的過程。張老師通過平等的對話,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在與學生交流中完成新知識的傳授。
2.自然與和諧――營造建構式生態課堂的環境
(1)讓生活走進課堂。王老師課堂片段:給出熱帶雨林、猴、蘑菇、陽光、水、空氣、無機鹽、腐殖質以及池塘、藻類、魚、陽光、水等,讓學生自己羅列共同點并畫出圖像進行展示。
反思:王老師的課堂教學,是對課本所記錄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闡釋,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應當引領學習者從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融入課堂,以獲得更多的生活感悟。
(2)讓課堂走進生活。才老師的課堂片段:(師)給出我們家鄉典型的幾張山水景觀:美麗的花果山、壯觀的蘇馬灣、宏偉的博展中心等。請同學解釋:在這些場所你發現了哪些相同的組成成分呢?引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反思: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課題,在創設教學情境中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筆者認為,這一素材的利用還略顯蒼白膚淺,若再次將學生的視野轉向社會,可布置課后思考題:①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如何利用生態系統的關系提高經濟效益。②請利用所學知識為東辛農場的養牛出謀劃策。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并培養他們的社會主人翁意識。
3.動態生成――碰撞出建構式生態課堂的火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苯虒W中,伴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除了預設的精彩以外,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課堂的動態生成。
張老師的課堂片段:(師)觀察校園怡園的圖片,你能找到哪些生物?(生)青草、鳥、蘑菇、鯽魚、浮游植物、水、黑魚等。(師)按照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成分可以分成幾部分;按照不同種類生物的營養方式,說出它們在生態系統的作用,并歸類。
反思:聽課時就發現有一張幻燈片被張老師跳過沒顯示,課后交流時才知道這一環節的預設是打出幻燈片,給學生的表格讓學生填表就行,但由于學生機智的回答,張老師就順勢利導自然輕松地讓學生理解了這一知識點。教師要為教學的生成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使課堂演繹得更精彩。
4.自主與合作――建構式生態課堂獲得最大效能的保障
自主與合作是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能學不教”理念的關鍵要求。強調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基于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特別是互教互學。
才老師的課堂片段:學完生態系統概念后,提出問題:(1)你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哪些生態系統???(2)你知道各種生態系統都有怎樣的特點?。浚?)你知道我們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怎樣的?要求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每組學生“人人參與、有疑問可請老師幫忙”。
反思:從學生討論的結果中得出合作學習是很成功的。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進行了知識的交流與探討,而且做到了語言的交流、思想的溝通、情感的交融。
以上是筆者所聽三堂課的精彩片段,三位老師風格各異,教學各有千秋,我反思得出:構建一種“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的生態課堂是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樹立對話精神,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和諧交流,和諧共處,是和諧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諧教育的本質就是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必須要秉持主體性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和主體地位。課堂教學實踐也可以看出,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溝通交流,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對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師生和諧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營造和完善和諧的師生學習環境。
(1)以學生為本,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意識。以學生為本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法,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采取教學,而不是灌注式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材料時一定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需求,要了解每一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性格,關愛每一位學生,用激勵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以此為出發點,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例如,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微笑的眼神、手勢、姿態、語言等表達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愛。教師要以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努力創設一種愉悅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
(2)平等對話,樹立教學民主化的意識。構建教師和諧課堂要引入換位思考,拋下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權威形象,教師應從自編自導自演的角色性質轉換成為一個導演者,策劃者,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演員。教師需要構建對話環境,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中產生獨特的見解和理解,應給與其充分的肯定,在對話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表達空間。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練習作業、回答問題時,都要給予及時而積極的評價和激勵。如“very good”、“You’re clever!”老師的熱情話語就像涓涓細流頃刻間流入學生心間。此時,學生在無拘無束地描述著、議論著,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2 樹立文化意識,確立多元創生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正確樹立文化意識,了解使用英語的國家文化背景。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的理念一直沒有得到關注和重視,長期以來很多教師都認為語言僅僅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工具,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受到國際上文化研究的潮流推動和社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言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興起影響,文化教學才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文化教學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第一,在語言教學的同時用結合語境和文化背景,文化內涵等方面教學材料共同組織教學活動。第二,提高學生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幫助其充分理解英語文化特點。第三,開設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概括等課程系統的傳授相關的文化信息。第四,開設語言學,語言國情學,跨文化交際學等相關知識介紹,從理論上提升學生的跨文化學習意識和能力。
3 關注課堂環境,營造良好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