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6:48: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豐富性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本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語文知識也越來越有深度,這就為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豐富多彩的內容,教師根據課本中這些內容的特點,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參與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當學生遇到難懂有深度的文章時,就需要教師安排合理的教學,分開文章內容為學生進行由淺及深的講解,使學生逐漸掌握文章內涵,提高語文理解能力。教師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應幫助學生轉變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己,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老師在學生眼中不但要做“良師”,還要是“益友”。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準確性
語文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知識水平,也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從而準確地表達、傳遞信息,教師只有掌握語言詞匯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理解文章內涵,為學生清晰表達文章內容,抓住細節,突出重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應該具有藝術性
教師語言是否具有藝術性,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語言豐富,語言技巧嫻熟,語言的情感豐富,讓學生在教師語言的熏陶下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教師教學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滿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藝術化的小學語文教學語境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空前的高漲,學習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語言應該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四、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要具有生動性
小學生普遍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語言相對死板、缺乏生氣,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因此而被嚴重的壓抑,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應該具有生動性,只有教師的語言變得生動而充滿情趣,才能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要,也只有生動性的語言才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生動有趣的語言應該是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應該具有的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34-01
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是一門比較偉大的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規范的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而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程度和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規范和準確的教學語言, 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接受語言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目前,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 使得語文教學的知識范圍越來越寬廣和有深度,這樣就給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體裁的課文,他們都具有相同的特點, 就是能滲透到小學生的生活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這些比較有內涵的文章,學生就很難理解[1]。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 應該透徹地掌握教材中的內容, 使語言表達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轉變,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內涵, 使教學效果更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1、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教師的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日常口語教學中必須規范運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語言,做學生的楷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否則會導致教學成效低下、阻礙小學生的語言發展[1]。例如,有些小學教師常常念錯平舌音和卷舌音,將“老師”讀成“老思”;也有教師會將音調讀錯,把“教室”讀成“教駛”;有的教師則直接將口語化讀音帶進課堂中,把“我說過”說成“我有說過”,把“你吃了嗎”說成“吃了嗎你”等等。這些表達形式都不規范,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使用國家規定的通用普通話,既能夠規避自身的語言出現問題,又能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進行正確引導。
2、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教育過程中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門科學。語文教學必須以科學準確的語言來充盈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運用詞語前,要先弄清詞語在情感和語境色彩上的真正含義,深度挖掘、分析和傳播知識[2]。有時候,教師會直接根據詞語表面上的含義進行教學活動,誤導學生產生知識性錯誤,也有教師在表述上含糊不清,比如“有人并不贊成這位學生的說法,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教師究竟是認同這位學生的說法還是認同并不贊成該學生說法的人呢?實在費解,所以教師一定不能使用帶有歧義的句子。此外,口語的科學性也與口語的簡潔精煉與否相關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嗦繁重的語言往往會使學生抓不住話語的重點,所以教師應當突出精華部分,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要領,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豐富的知識。
3、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語言生動、富有活力就是其具有生動性的表現。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要以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主,同時結合語文教材,語文教材中生動形象、可讀性強的文學作品有很多,語文教師要學會運用生動的語言將學生引入文學作品中要傳遞的藝術境界里,使學生完全體驗形象生動的意境,不斷地解決自身的疑惑進而理解文章,最后使形象思維得到延展。例如,在講到《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說:“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小草探出了頭,樹木穿上新裝,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景象,在溫暖的陽光下,終于顯現出充滿活力的一面。一提到春天,我們總是感到無窮的力量,因此從古至今,很多詩人都會寫詩來贊美春天的美景?!边@樣表述能夠使學生想象出春天到了的繁榮景象,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
4、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能體現他們的認知過程,還能體現他們協調心理活動的過程。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恰到好處的場所和時機下,著眼于巧妙運用富有趣味性的語言來指引學生,使教學充滿張力和感染力[3]。讓課堂充滿笑聲,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智慧,領悟事物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針對學生喜愛流行歌曲的特點,教師可以“投機取巧”,稱宋詞為宋代的流行歌曲,拉近宋詞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歡笑中、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下學到知識。教學語言富有趣味性能夠將無聊的課堂變得富有生機,使學生感知到語文教學語言的美。
5、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種藝術,而口語的藝術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法,用富有創造性的美的語言,使學生逐漸感知到語言不論在生活中還是文學作品中的魅力,進而對美具有一定的鑒賞、感知和創造的能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很高的審美特性:教學時的聲音要宏亮有力,語言通常流利,這是語音上的審美;要善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在運用詞語和各種修辭上凸顯具有形式上的藝術美;教學語言要傳達出深刻具體的思想意義,這就是內容上的審美;針對語境上的審美,則要求巧妙運用語言,將學生引入情境,有很強的邏輯性;在結構上,要流暢通順,銜接得恰到好處,語言節奏鮮明,結尾引人入勝;最后是體態語的審美,教師要善用表情和形態,這也是一種教學語言。
總之,語文教學語言富有規范性、趣味性、情感性和藝術性等,這表明語文教學語言有很高的境界,這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語文教學語言應當具備詩歌語言的簡練、散文中語言的優美、形象的小說語言、風趣的相聲語言、雄壯的演講語言等,這是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最終追求。語
參考文獻:
[1] 李建麗.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J].學周刊, 2012,15(09):67-68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究
1前言
語言是人類從小開始接觸的,它是我們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語文教學是學生了解、認識語文的重要途徑,它極大的影響了學生語言水平的掌握和未來的發展。教師在教學語言上的靈活運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年齡特點,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語文能力和語言發展具有引導、影響和示范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在語文教學中的語言選擇特點,抓住語文學科的特性,可以有效的發展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語言特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與其它學科教學語言相比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2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可接受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所講的語言要盡量口語化、接近兒童生活的環境,能被兒童完全掌握和充分理解,并且易于接受、樂于接受。低年級的小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教師教學的口語要注意有淺顯易懂語法、生動有趣的表達、通俗易懂的詞語等,同時逐漸引領他們向抽象思維發展。
請看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對于詩歌《小小的船兒》的一個教學導入設計:
船,同學們都見過,我們在公園里還劃過船呢,我們在公園里看到的船是不是兩邊尖尖的啊,我們晚上看到的月牙彎彎的兩邊尖尖的是不是很像船呢?可是課文里是什么船呢?那么我們來看看這片文章怎么寫的吧。
小學生的思維很簡單,不能把船和月亮很好的結合在一塊,教師利用通俗的口語引導學生想象月牙的形狀。這一段導入詞不僅考慮到了兒童的可接受性,還對兒童已有的經驗作了形象生動的描述,激發了他們學習這首詩歌的興趣。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3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要生動、富有想象力、形象,這既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還符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語文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語言把學生領入課文的境界之中,讓他們能在形象的意境中親身感受體會,發展形象思維,理解作品,得其道,解其感。
當教師講到感人的情節,典型的人物,生動的事例時,所用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將深奧的詞講得淺顯,將枯燥的文章變為有趣的,將抽象的物體變為具體的。例如講到小學語文課本中《月光曲》中“幽靜”一詞時,雖然字典中的“優雅安靜”很準確,但小孩子們無法真正理解它的意境和內涵。但教師形象的描述為“無人的小路、朦朧的月光、小鎮的河邊、斷斷續續的笛聲…這些都是幽靜的意境?!边@樣可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靜的意境。
4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語文教學語言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里特點,在適合的場所、恰當的時機、巧妙的利用易懂有趣的語言來引導學生,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有的特級教師要求自己“學生要在笑聲中掌握知識”,有的則要求自己“努力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樣不僅能調節課堂的活躍度,還能啟發學生智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愉快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受到教育。例如,新事物固然讓人難以接受,但當老師講到宋詞時,如果老師問一句“你們喜歡流行歌曲嗎”學生自然會說喜歡,那么老師就很自然說“我們學一首宋代的歌――宋詞”。這樣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學生也很高興地接受了。
5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嬰兒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語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從心里上信賴老師且深信不移,所以,越是年齡小的學生,教師要具有嚴格的規范性。
小學生語言的形成主要是靠聽、說、讀,如果教師的語言不規范,學生對文章的意義就不能很好的理解。當教師在講題李寧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門”時,意思為“在朦朧的月光下,我輕輕的敲響柴門”。若教師的語言不夠規范、清晰,聽到學生耳中的就是“深敲夜下門”,意思也會曲解為“我深深地敲響了黑夜里的柴門”。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要坐到發音清晰、語調自然、聲音宏亮。
6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語言融入情感的講述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文章的每一處都含有豐富的情感,所以教師的語言也要充滿感彩,盡量做到講到豪情壯志的時候,學生能感受到熱血沸騰;講到舒適歡快處時,學生臉上能充滿快樂;講到幽靜的環境的時候,學生能體會到當時的意境。平時,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早讀時,教師要帶著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喜怒哀樂。
7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的能力和人文素質,而教師的語言的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語言的能力。語文教學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詞語的真正含義,它包括語序和語義,能準確、深刻的傳授和分析知識。
一、科學性
教育教學本身就是科學,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傳情達意必須準確細膩,合乎科學。教師要掌握詞語的準確含義,包括詞語的感彩和語體色彩,能正確、深刻地分析和傳授知識。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片文章題目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種名稱,而有的教師沒有深入查閱理解,卻望文生義解釋為種花生,構成知識性錯誤。再如,這個同學的解釋,有人不同意,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這個同學的解釋我認為是對的,還是有人不同意我認為是對的,語意模糊,令人費解。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必須語意明確,毫無歧義。語文教學口語的科學性還體現在教學用語的簡約與精練上。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有一則寓言說:狐貍譏笑獅子一胎只生一子。獅子笑著回答:然而是獅子!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同樣不取決于話講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簡明扼要,是否句句擊在學生心坎上。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要點,突出精華,精要處不惜潑墨如水,次要處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真正達到以少勝多、以簡駕繁的理想境界,使學生在同樣有限的課時里獲取更多的知識。
二、規范性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規范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言傳身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規范性,使學生逐漸養成語言表達習慣和寫字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生動趣味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看待事物時比較稚嫩,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但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努力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表達對于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應努力提高語言的生動性和有效性,使學習中的學生能夠被生動的語言吸引,從而積極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形象且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幫助學生解疑答惑,促進語文課堂的生動,也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指導學生對“鳥”和“烏”進行分辨時,教師可以說:.小鳥身上長著花羽毛,它頭上黑黑的眼珠,我們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鳥“字里有一點;可是烏鴉全身長著黑羽毛,它的黑眼珠我們看不到了,所以“烏”字里沒有一點了。通過這種有趣的說法,生動的語言,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四、藝術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特點
鍛煉學生理解與使用中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藝術性地運用教學語言,對于實現語文教學的初衷起著關鍵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師的語言教學修養所決定?!庇纱丝梢?,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使用規范、優美、準確的教學用語,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興致盎然地接受語文知識,從而讓語文教學煥發最美的生命力。
一、充滿童真的語言更容易直達學生心靈
我們都知道,孩提時期的語言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運用童真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擬聲詞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風呼呼吹、樹葉沙啦啦響、青蛙呱呱叫、鐘表滴滴答答在旋轉、小雨淅淅瀝瀝一直下等。除了擬聲詞之外,一些疊詞型形容詞也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直觀聯想和想象:綠油油的稻田、香噴噴的米飯、地地道道的鄉音、紛紛揚揚的雪花、密密麻麻的小字等類似的詞匯的表述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而且這些詞匯本身帶有一些直觀性信息在里面,在交流過程中,容易直達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老師舉例之外,還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學生試著去舉一些這樣的例子,老師加以適當的指導,這也非常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創作興趣的養成。
二、教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示范性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教師就是小學生崇拜和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規范性。首先是發音,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一定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在師范教育階段,每個老師都需要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為的就是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可以正確使用語言來教導學生。如果老師本身南腔北調,在講課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刻意模仿老師講話,而忽視了正常的學習。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學習語文創造良好有益的環境,_保使用符合國家詞匯、語音、語調要求的教學用語。做到口語教學吐字清晰、聲音宏亮、語調適度、自然,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語文的長足發展,它不僅能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能為今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本人語調柔和,發音純正的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語文美學的一種隱性傳遞,非常有助于語文教學的開展。
三、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科學性
教師要盡可能地使用規范、優美、準確的教學用語,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科學嚴謹性。語言學習過程是為了充盈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中華語言文化歷史悠久,意蘊悠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首先做好備課工作,準確了解所要學習和闡述的文字和詞語本身的感彩和常用表達方式。漢語中的很多詞語起源于很多歷史典故,其本身的意思與字面意思相去甚遠,在教學和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如用“大”組詞,有的同學組詞:大致相同,還有同學組詞:大相徑庭,由于不理解詞語意思,大家都覺得這兩個詞很好就混著使用,其實它們的詞義有著天壤之別,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輔以準確、規范的解釋,必要時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故事,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四、恰當使用肢體語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都有看電影的經驗,在很多影視劇中表演者技藝的高超不是因為她說話有多么好聽,而是她舉手投足間帶出的肢體語言增強了她的表現力。如果演員們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相信再精彩的臺詞也達不到預想的舞臺表現力。同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口語語言文字之外,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講課的過程中輔以教師的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就會大大增強課堂講解的效果。如,在講解一些與小動物有關的篇章時,除了展示一下動物的圖片,模仿一下動物的聲音之外,教師也可以模仿一下動物的標志性動作,這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幫助。還有在聽課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的學生走神了,教師如果點名批評或者走到跟前去把他揪出來必然會影響其他的學生,但是如果老師恰當的示意眼神的警告,則既不會影響其他同學又可以提醒這個同學集中精力。有的學生比較膽小,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特別拘謹,這時老師可以給予豎拇指鼓勵或者一個溫和的眼神,學生都會感知得到。
總之,語文課堂是用語言創造美和傳遞美的教學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魅力語言來對小學生加以引導和教育。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很高的審美特性:教學時的聲音要宏亮有力,語言表達流利,這是語音上的審美;要善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運用各種修辭凸顯語文的結構美;針對語境上的審美,則要求巧妙運用語言,將學生引入情境,有很強的邏輯性;在結構上,要流暢通順,銜接得恰到好處,語言節奏鮮明,結尾引人入勝;最后是體態語的審美,教師要善用表情和形態,這也是一種教學語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析
中圖分類號 G762
文獻標識碼 A
一、規范性
小學語文教學,首先就應該保證教師語言的規范性,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語言學則和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嚴責。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這個職業是神圣的,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他們是無所不能的。因此教師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影響,甚至會塑造其行為取向和價值觀念??紤]到教師是小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主體,因此教師的語言會直接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保證語言的規范性,這樣才能夠展現出教師榜樣的力量和示范效果,從而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不論是從智力上還是心理發展上,小學生顯然是不成熟的,老師在這個階段必須要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因此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超過了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在學習語言和知識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模仿老師。所以,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看,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的選用不僅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語言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正因如此,語文教師在援用語言、語音、詞匯等方面都要經過慎重考慮,盡量給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非為。調查發現,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沒有過關,比如教師將“吃飯”說成“吃換”,或是老師語法不正確,比如把“你先去吧”,說成“你去吧先”等等。這些錯誤的語言都極大的影響了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因此學校必須要發揮其作用,不斷規范老師語言的使用,對于普通話不過關的老師要及時培訓,爭取老師做到語言表達規范。
二、可接受性
小于語文教師教學語言除了規范以外,還應該保證語言的可接受性。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選擇小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語言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們感受到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是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系的,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接受語文知識。
具體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語言的過程中應該選用小學生們喜歡的語言風格,比如與動畫片有關的舉例、生動風趣語言表達等等。其次,鑒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不突出、形象思考較為發達的情況,所以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訓練。等到學生進入高年級之后再采取嚴謹的語言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有關瀑布的內容是,語文老師可以這樣向孩子們描述:有一種水,它不是向前流淌的,而是從很高很高的山上落下來的,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小學生雖然沒有太多的見識,但是看到的瀑布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他們對課文內容難以理解,但是一經老師如此解說,必然會產生好奇心,從而推進語文教學的開展。
三、科學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兩點,即語言的規范和明確。語言的規范主要指的是讀音語調的標準、詞匯愈發的準確、輻合思維邏輯等方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小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語文教師能否清晰準確的使用詞匯、規范的講解普通話會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必須要保證科學性。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的掌握好語言的準確含義和感彩,清晰準確的向學生們表達出講授內容的含義,使學生易于理解。
除此之外,考慮到小學語文教育主體是小學生,因此語文老師的教學口語也應該保證學生能夠有效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學口語也應該盡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可以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不但可以極大的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認同感、親切感。而且通過口語中形象、通高速的詞匯,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更多的樂趣,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四、趣味性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不應該枯燥無謂的,語文是一門每秒的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不僅要富于文采而且也應該擅于描繪。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接受教育,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了一些理解較為困難的內容,那么小學語文老師應該要善于運用比喻,要恰當的運用比喻的方法簡單的將深奧的道理傳達給學生,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防止孩子們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
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一定要保證趣味性,但是趣味性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切忌喪失了老師的嚴肅性。只有能夠達到活躍課堂氛圍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即可。對于小學生的教育來說,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夠幫助他們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從而教師也能夠更好的把握好課堂教學,進而讓孩子們在快樂、輕松的課堂中學習知識、鍛煉思維。
五、藝術性
一般來說,語文教師教學中口語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藝術性,藝術性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運用的各種表達技巧,即能夠巧妙的使用美的語言并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進而培養學生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所使用的教學口語同我們日常所用語言具有更高的美學價值,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語音美:聲音宏亮清晰,語言流暢明快。
形式美: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在遣詞造句和修辭的運用上方法靈活。
內容美:語言富有哲理、體現的思想深刻、耐人尋味。
語境美:嫻熟地運用語言機智,出神入化的講解,完美的邏輯推導,創設引人入勝。
流程美:溝通融洽暢達,導入新鮮有趣,銜接緊密無漏洞,節奏抑揚,結語耐人回味。
儀態美:以態勢助說話,豐富自然的表情和姿態,演講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這樣不僅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而在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能夠得到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陳利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課堂語言》[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向華《對話教育論綱》[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孫菊如《課堂教學藝術》[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討;發展性評價
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建立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
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的提出,正是對“為學生發展而教育”這一核心理念的踐行,它不僅體現了當前課程評價最新發展的趨勢與先進的評價思想。而且主要針對我國傳統語文課程評價體系中對學生評價的不足與局限——過分強調甑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了對過程的評價,評價方法單一,過于注重筆試而缺少體現新的評價思想和觀念的方法等等。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發展性評價是深具現實性和前瞻性的,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意義深遠。
1 小語發展性評價的特點探索
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部動力,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1 目標一致性:評價首先要有評價目標,因為由此才能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學生的發展也需要目標,它是學生發展的方向和依據。在傳統教育評價中,這兩個目標常常出現背離的情況,而發展性評價中強調這兩個目標的一致性,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的目標正是基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兩者達成了一致。
1.2 評價開放性:開放性是指評價應突出發展、變化的過程。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不僅對產生的結果進行描述和判斷,還要對產生這一結果的多種因素和動態過程進行描述和判斷;強調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對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全過程不斷地予以關注。它既重視學生學習語文的現在,也考慮到過去,更著眼于未來。所以、評價的空間、形式、內容都是開放性的。
1.3 發展全面性:知識技能、過程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各個方面都是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的內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評價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1.4 方法多元化: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改變了單純通過書面測驗和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綜合評價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與變化。
1.5 主體差異性:學生既是外部教育影響內化為自我素質的主體,又是開發自身潛能的主體。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主他們積極參與評價。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部動力,使他們學會診斷和反思,自覺的調控學習語文的行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人”,所以小學語文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理解個體發展的需要,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評”。
2 小語發展性評價的策略探討
評價策略的恰當運用,是有效地進行小學生語文學習發展性評價的重要條件。我們嘗試著打破壟斷,將原來一學期兩次興師動眾的集中考試改為“加強平時,分項考核,綜合評定”的評價方法。進一步改進語文考試,加強形成性評價,改革評價模式。這樣做,不僅能全面辯證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評價中不斷的發展,推進自己語文素養的逐步提高。
2.1 改進語大考試:我們嘗試著多種形式并舉,保證考試內容的開放和多元,從而改進語文考試、提高定量評價的速度、信度。
改進一: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筆試要讓學生“試”出水平,面試要讓學生展現風采。 筆試命題不妨遵循“突出能力,注重運用,聯系生活,取材課外”的原則,以課內承載的知識與技能為出發點,取課外材料乃至生活實際為筆試素材,推動語文教學在目標上由單純地理解課文,向傳授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素質轉變。現在已有學校嘗試在筆試中廢止標準化試題、減少客觀性試題量,增加各抒己見的試題、這實在讓人感到高興。
面試不但要開放空間,還應開放時間,力求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確保孩子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
作為面試的古詩文誦讀可以這樣進行:開學初,全校就公布各年級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古詩文篇目和數量(把課標中規定背誦的古詩分解到各個年級、在全校范圍掀起古詩文背誦熱潮。學期末,通過面試對學生的背誦予以綜合評價。
在考察學生課外閱讀狀況時,可將假期充分利用起來,號召學生“放假,不放松學習”,開放校圖書館,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目,通過開展讀書沙龍利用家庭——一學校教育聯系卡和指導學生作讀書筆記等形式,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狀況,促進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學期未對學生參與此項活動的態度、效果等方面進行總結和評價,從而真正讓孩子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
改進二:分項與綜合相結合。綜合性是語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考試內容要能體現出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以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包括各類邊緣性、交叉性甚至跨學科的知識能力。
比如:在作文考試中,命題為《我喜愛的一句格言》,既考積累,又考表達,從而評價出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還可以在考試中用引用讀句(段),請學生理解后采取配畫、配詩等多種形式,考察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的閱讀能力,為他們提供一個創造想像的空間。
改進三: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考試的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突出真實性和情境性,所以我們在語文考試中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提高他們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能力、解釋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學了“設計公益用語”后,試卷上可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了維護學校優美的環境,校長想在校園內豎一些標示牌?!闭埬阆胂?,上面可以寫些什么?
改進四:共性與個性相結合。語文試題中除了有共性的題目設置外,更要尊重學生的生命,體現人文關懷,要有親和力,要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體現個體的差異,讓每一個學生放飛思想,張揚個性,促使學生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
比如:在期未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本學期你學了不少寫人的文章,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你最想對他說什么呢?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主人公有所選取地展開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顯其能。
2.2 加強形成性評價:評價是與語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它不應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應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平時的多方位測查,即形成性評價。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形成性評價方式:
方式一:通過即時演講進行評價。每節語文課前安排三分鐘演講,既反映出演講者的語文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條理性、辯證性、嚴密性),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素質(穩定性、自控性)。每學期“每人兩次,當場打分,取高成績?!?/p>
方式二:通過指定閱讀進行評價。這種測試,既考閱讀的速度、質量,更考閱讀的思維概括能力;既看學期的課外閱讀總量,更看單位時間內的閱讀質量??梢岳瞄喿x課以讀書競賽的形式進行。
方式三:通過筆記和日記進行評價。筆記可以是上課時記錄的聽課筆記(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可以是規定的名著閱讀和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進行的閱讀。日記要求真實,對生活有所思考和感悟。借助班級辦報、專欄,向外推薦發表等形式展出、交流,對獲得好評的給予加分。
方式四:通過參與社會活動進行評價?!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痹谏鐣嵺`活動、工藝活動、社會調查中,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又培養了對社會現象和事件的分析、評價本領。
方式五:通過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墩Z文課程標準》是提倡采用成長記錄袋評價的方式,我們和學生一起討論,結合個人特點選取自己語文學習成長記錄袋的類型《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明確評價目的(展示、反映進步和評價工具),確定要收集的材料及收集的時間和次數,過程中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并在全班范圍內實現成果的交流與分享。
2.3 改革評價模式
改革一:他評與自評相結合。實施評價中,我們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互評及家長參與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定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準確性較高,但有時也會“武斷”。采用學生個人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評議等學生評價方式,盡管較難控制,但適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幾者結合使用,能促進小學生的語又學習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之中。
家長參與評價不但給家長們的教育觀念帶來了一定沖擊,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時時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時有效地反饋給老師,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改革二:定性和定量評價并重。隨著評價機制的不斷改進,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我們走過百分制,穿越分數加等級,最后建立起等級加激勵性評語加找語文特長的方式來評定學生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