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經濟管理就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基本上已經進入了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階段,國家正在重點進行傳統農業的改造,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時期,形成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時刻。而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為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下建立的,為服務三農為己任。
二、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的人才培養特色不鮮明
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為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下建立的,為服務三農為己任。當前我國處于改造傳統農業和建設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階段,但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還不能與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相匹配,如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體系未與農業現代化相調整。在各個大中院校中,人才培養目標趨同,農業經濟管理缺乏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畢業生的知識結構類似,技能特長與現代農業發展和需求相距較大。
(二)輕實踐重理論
另一方面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中還存在著“輕實踐、重理論”的教育理念,最明顯的就是農業試驗課程只是理論課程的從屬地位,另一方面農業經管類專業的實習基地少,實踐教學難落實,如生產實習、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等難以有效落實。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設置中畢業實習一般設置在最后一期,學生忙于擇業求職,導致實習內容流于形式,實習論文缺乏實地調查,實習報告參差不齊,缺乏嚴謹、規范的實踐教學和實習監督,造成學生難以掌握農業的專業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無法掌握農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也不利于培養農業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畢業生競爭力不強
在農業的大中院校培養出的農業經管類畢業生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些學生自身缺乏愛農、興農和強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學生家長對學生就業意愿的影響力,更使得他們不愿意從事涉農領域。在學校方面,缺乏對學生進行引導正確的就業和從業觀念,也使得農業經管類專業的就業率在各專業的排名靠后,就業率低下和畢業生整體素質不高反過來也影響了招生質量,形成了農業專業招生和畢業的惡性循環。
三、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重新定位培養目標
農業的大中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和所處區域優勢,并結合社會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期望,突出高校的自身農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的特點。如浙江大學的農業經濟管理重點是培養熟悉食品國際商務流程、具有全球視野、食品企業運作管理的高級涉農商務人才。除了學校角度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還要專業層面和專業內容兩個方面的創新和重新定位培養目標。在農業專業層面上制定針對傳統農業、新興農業、農業應用和農業經濟管理的基礎理論等方面的培養目標,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農業專業內容上制定各類課程的培養目標,農業經濟管理的課程體系、內容設計和培養方案都要適應農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要求。在學校、專業、課程這三個層次的農業經管類人才的培養目標相輔相成,無論哪個層面,都能夠順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不僅掌握社會、人文、農村經濟、農業管理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能夠運用先進的農業管理理念解決和發現農業問題,獨到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去服務和建設“三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推動者和農業方面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二)不斷優化課程體系
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培養模式中,要從整體上對農業經理管理的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優化。堅持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實用化、綜合化、精簡化、多樣化,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完整。一是注重農業科技與生物技術、經濟管理的有機結合,注重多學科間的知識交叉,將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滲透到農業課程中;二是合理安排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農業公共課程的比例,在擴大學生農業專業的知識面的基礎上,也要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交叉和脫節的情況;三是加強農業經管類的核心課程建設,不斷凝練和更新農業課程內容,增設能夠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課程,精簡教學內容,在核心課程上增加學分占比。
(三)完善教學方法
大學生最佳職業生涯規劃的時間是第一學年,而不是像很多大中院校第二學年或者第三學年學生自行選擇專業的方向,因此應盡早為學生創造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在第一學年的下學期就開始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如農業經營與管理,農村發展與管理、農村經濟產業化等農業經管類的專業方向,并整合專業課程體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一是根據學生自身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特點,適當增加案例、分組討論,改變單一的教授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分組討論中形成師生互動的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意識。二是,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并加強與農業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提高實習基地的質量,增加學生實踐調研的機會,將農業經濟管理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強化實踐教學
對于農業經管類的學生而言,實踐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理論應用實踐的有效途徑之一。一是創新開展“班村共建”模式的第二課堂,農業經管專業的學生與基層組織的村級對接,學生科擔任村主任助理,為村委推廣農業技術、擴展農村產品銷售、籌建農村網站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實踐,逐步使得學生愛農、并愿意扎根農村,培養強農意識的有效途徑,也從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使得他們發揮一技之長,在農村事務中也注入了新鮮血液。二是可適時開展農業科技的學術競賽,通過對農業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的效果,任課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報告、創業設計大賽、農業管理論文比賽、農業技術科研立項等活動,在實踐和競賽活動中強化農業理論知識和合作意識,發揮學生高效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者:張永康 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郊翔宇,崔寧波,龐金波.農業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M].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5).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 實習基地 建設意義
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意義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接觸社會、理論付諸于實踐就要進行社會實習。實踐教學是農業經濟教學最為關鍵的部分,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直接關聯到教育教學的質量,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掌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并且熟練的進行實際操作,能夠擔當農業經濟宏觀和微觀的管理工作,還有關系到農業經濟管理結合工商企業的高級綜合管理工作。需要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自身的發展目標和理論知識一定與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協調統一,能夠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促進。
二、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1.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深入,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供給與需要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復雜,尤其是學生培養計劃、學校教師的素質水平、教學的方式方法、生活中的實習工作等,以這些內容為主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和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很不協調。改變農業經濟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法,就要以多元化的供求關系作為導向,建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新方式,使農業經濟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去向問題有一個很好的保障。通過大量畢業生就業市場情況的調查可知,聘用企業反映畢業學生主要的質量問題是學生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造成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學校缺乏供學生實習的基地設施,致使學生學習期間實踐學習的質量普遍低下。
2.在市場經濟的不斷更新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企業一方為學校提供的進行實習的傳統基地已經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由于教育范圍不斷擴大,學校招生范圍也在擴張,也就形成了學生全部參加實踐學習的困境。所以很多學校改變了教學方式,允許學生自己尋找實習工作的企業,自主參加實踐學習,但是這其中也不免有許多問題。
3.學校做好實習企業的考察工作,通過細致的調研,選擇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業務較廣,員工素質水平較高的企業進行聯系,安排學生進行實習。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未來工作對專業知識的具體要求。對于學校和學生來說,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這些都要靠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來實現,因此必須要給予重視。
三、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方法以及保障
1.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要更好的發展下去,實習工作就要積極開展,現實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參加實踐學習,研究新的實踐學習方式就非常重要。學??梢栽诟浇車嵙暬兀梢栽趯W校所處的城市中選擇一個距離較近的農村,積極安排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這個村子的村民人數、社會背景、農村經濟方面進行全面的科學調查。獲得關于農民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料,同時設立一個教學數據檔案。此時鼓勵學生節約一些生活費用幫助該村做一些能力范圍內的事情,達到該村能夠支持學校安排學生在此進行實踐學習的目的。最后獲得一些數據材料可以用做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也可以提供給實習的學生,讓他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實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把學生進行合理分工,不間斷的進行實習內容研究。之后再依據進展程度進行處理數據,更新資料檔案,同時不斷做出補充和反饋,從各個角度得出實習報告分析。
2.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業經濟管理院校都處于所在城市的某一角落,與農村的距離是比較近的,城鄉結合點中的農村大都農業經濟活動比較不錯的,并且都是處于社會經濟的變化中。學校選擇這樣的地點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實習中的資金缺乏問題,學生通過簡便的交通工具就可以到達實習基地,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交通住宿費用,保證了學生自身的安全,磨練了學生的意志。還能夠比較方便的進行實習時間的安排,減少了學校與實習企業進行實習時間的協調困難,避開了農村農忙時節,降低了學生發生人身危險的可能。
3.農業經濟管理類的學校是依據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村變化來進行教學的。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職業的需求變化,農業經濟教學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形成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實習時離不開農村和農業相關內容。
4.實踐學習的目標就是能夠使學生參加社會經濟活動,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正確的發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參加實踐學習的深入程度對實習效果有很大影響。把學生分配到較遠的地方進行實踐學習,很難確保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為了能夠讓學生都充分參加實踐學習,學校要有組織和計劃的讓學生進行實習工作。
結束語
通過文章多個角度的論述,學生要想達到學以致用,學校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習基地的建設就是讓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學校只有加強學習基地的建設工作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學生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在其專業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趙曉紅.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效果的探索[J] . 南方農業,2011,(2).
關鍵詞:農業經濟 管理 問題與策略
前言
工業、農業和服務業是我國的三大產業,農業是三大產業中的基礎,農業經濟的發展是一項基礎建設工作,歷年來受到國家高層領導的重視。根據國家戰略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注重發展農業經濟是我國的首要任務,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管理上的許多問題,下面就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以及策略談談筆者的見解。
1、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農民自己利用的權利在縮小。農民的土地漸漸地被工業化剝奪,農村剩下的土地展現不出農民的積極性。
1.2、限制農民發展的空間也體現在戶籍制度上。假如農民沒有農村空間,農民就一定要向城市拓展,而向城市拓展的同時,城市沒有給農民提供寬廣的空間發展,第一,戶籍制度使農民的就業成本增加了;第二,城市中各個部門收費太高阻止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移動的步伐;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得不到很好地發展,但是,農民不可能直接到城市中的大企業工作,農民的就業往往以中小企業為主。
1.3、農村公共得不到保障,限制了農民積極性的發揮。和農村經濟發展相比,國家對城市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并且以工業產品和農產品的剪刀差價格,減少農民創造的價值,國家對農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很少,從而造成了農村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公共物品的缺少也表現在對農民的培訓上、醫療保障和社會福利等各個方面。假如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農業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1.4、雖然我國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很豐富,但是人力資源質量不是很高,并且農村人力資源的結構安排的不合理。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們一定要思考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2、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對策略
2.1、加大戶籍制度改革,推動構建農民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要開發農民在政治、經濟方面的能力,加入到城市文明中,這樣就要實現統一戶籍制度,當前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有權力在國內自由遷徙和居住,有權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有權選擇合適與自己的職業,得到公平、公正地對待,要有平等發展的機會,只有這樣農村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才能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2.2、加大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農民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平等權。當前,農民和城市居民在享受公共資源的權利方面不平等,在救濟和低保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權利基本上是沒有的。而醫療、教育、科技文體權利方面與城市居民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要加大并落實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和增加農村的醫療投入,逐步地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2.3、增大農業公共服務建設,給農民更多的優惠政策。應依據市場公平原則和農業產業基礎產業的地位,和產業波動大,不穩定、脆弱的發展特點,給予農村更多的優惠政策,從國外先進國家的農業政策來看,農業一直受到政府保護,工業補貼農業是一貫做法。國家財政已經有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大力促進農村交通、通信、電力、灌溉的發展,大力促進農業機械化、信息化、規模化的發展,為農民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發揮其積極性提供保障。
2.4、必須正確認識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在新農村建設中,各級政府應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發展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放在第一位。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就是要打造現代農業。因此,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必須擴大和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范圍與力度,提高農民應用技術的能力,大面積惠及現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和改變農村經濟結構。諸如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傳授農民“一技之長”;建立各類職業學校、業余學校、夜校等進行教育培訓。當前,在大量農村優質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的背景下,應該就地取材培養實用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術人才和現代新型農民。對傳統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就業制度、戶籍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制度進行創新,建立起便于農村現有人力資源自由流動的行政制度。農民流動催化鄉村發展,既有農民外出就業促進不發達地區鄉村開放,引起資金、信息向鄉村流動的作用,又有回鄉農民工自身持續發展的作用。以市場為中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實現人力資本商品化、市場化、社會化。按照人力資源的價值量和轉化的資本量,建立人力資源的使用制度,從而實現勞動力的最優配置。
3、總結
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引導著農業快速發展。農業人口占我國人口的比重很大,面對這樣的局面,就要求我們發展農業經濟,用這樣的戰略提高農民的生活條件。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我們要注重管理工作,只有我們處理好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才能實現農業的現在化,才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才能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業大數據;農業經濟管理;作用
大數據是指以互聯網作為媒介,處理企業生產運作中的大量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將大量數據進行優化篩選,進行數據處理,從數據中挖掘潛在信息。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每天都有大量數據產生,數據主要來源于市場經濟、合作伙伴、用戶等,是一個數據量極其龐大的體系。為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合理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挖掘信息潛在價值,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但是傳統數據處理設備與信息儲存設備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企業不能從數據中得到具有價值的信息,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創新,讓企業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利用大數據技術,有助于企業長期發展,對企業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 農業大數據特點
1.1 大數據特點
大數據最大特點就是信息數據量龐大。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進步,在生產運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特別是在信息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的體量已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據研究調查顯示,社會在接下來的發展進程中,每天所產生的數據以0.5 的增長倍率增長。并且我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產生的數據種類多樣化。并且這些數據內容差異加大,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不同,還有大量非結構化數據。故使用傳統的數據處理分析已不滿足現在社會發展需要,需要采用大數據技術處理信息,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數據。
1.2 農業大數據特點
在農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數據,并且這些數據涉及內容較廣泛,包括農作物種類、田地耕作時間、培育種子、播種、撒種、施肥、儲存、運輸、農產品深加工、銷售等。這些數據只是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但是農業涉及領域寬泛,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要對農業相關行業數據進行分析。因此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農業大數據應用包括:生產運作環節、技術管理環節、生產資料數據管理環節、農產品信息環節等。但是農業的生產運作較為特殊,農作物受天氣、溫度、氣候、土壤等影響較大,所以獲得的數據復雜多樣,加大了信息管理。故在實踐中,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數據復雜多樣問題,對數據進行準確有效分析,從數據中挖掘具有價值的信息,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2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2.1 為農業發展提供準確數據
農業數據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更是企業決策者做出準確決策的依據。我國農業發展主要與農產品流通、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生產資料有關。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環節,是推動整個農業產業形成關鍵,在生產與加工環節需要大量人力,因此為大量農民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就業困難問題。農產品流通環節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直接關乎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在農產品流通環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確保農民收入的同時,保證農業企業正常運轉。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生產應用主要體現在供應鏈應用上,包括銷售數據庫、銷售歷史數據、天氣數據庫,通過對供應鏈數據庫進行分析,能有效預測存貨數量,減少庫存成本,提高資金流動。
2.2 推動農業向科學方向發展
在農業生產運營中,采用大數據技術,能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提高勞動生產力。在對農產作物進行檢測中,傳統方法是通過隨機抽樣,對抽取樣品進行分析,這種方式最大問題就是抽樣具有局限性,導致最終檢測結果不準確。大數據技術能實現全體農作物檢測技術,對所有農作物進行數據檢測分析,并保留數據,提高了檢驗結果準確性。同時大數據技術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管理體制。農產品在生產中,具有不確定性,易受天氣、溫度、濕度、氣候的影響。采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以往數據的分析檢測,能準確反映出環境發展趨勢,利于管理人員做出預防措施。
2.3 提供準確決策依據
決策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一旦企業管理者做出錯誤決策,將會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在沒有大數據技術之前,企業很難做出決策,導致農業發展滯后。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企業在政府相關規章制度基礎下,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給農業發展提供準確數據。管理者將有效數據進行整合,給管理者提供準確決策方向。并且在農業生產運作中,通過大數據對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將直接反映出來。管理者通過數據就能掌握生產流程,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方案,確保生產順利進行。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用大數據,農業方面的數據更加完整,得到的數據更加準確,給企業管理者提供準確決策依據。
3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不斷發展,每天都會產生大量數據,合理利用數據資源,挖掘信息潛在價值,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農業發展涉及行業較多、領域較廣,數據信息量龐大,傳統的信息處理技術與信息存儲技術已不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因此引進大數據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大數據存儲技術、數據篩選技術及數據分析,對所產生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數據中的有效信息,為企業管理者做決策提供依據。并且大數據技術貫穿農業生產全過程,管理者通過數據反映知曉生產中存在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措施,減少企業損失。由此可見,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對農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業玲.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 ,072 (7 ):60 ,198-200.
[2]于榮華,薛鋒.試論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 ,201 (9 ):44 ,54.
從我國高校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兩方面的不足,一是在人員的構成上參差不齊,其次是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對此,經過分析,我們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優化管理團隊,努力實現教學團隊的優質化,推動我國高校農業經濟管理系的不斷完善。
1.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
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發展的重點,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起步較早,從出現至今,為全國輸送了大批人才,為我國農業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最初的幾個課程到現在的涉獵廣泛,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今天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以更加成熟的姿態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從整體來看,其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完善,可以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系的建設問題,值得我們深深思索。
2.完善高校農業經濟管理系的有效對策
從上文分析中我們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系從創建至今發展迅速,推動了我國農業乃至世界農業的發展,但是仍有些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實踐分析,我們發現,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高校的農業經濟管理系水平。
2.1提高我國高校農業經濟管理系的教學團隊水平
作為建設農業經濟管理系基礎的教師對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系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最關鍵的兩項內容包括:優化教師的人員組成與人員素質的提升。要想人員組成的優化主要是教學團隊的構成更加合理,而人員的優化則主要是實現教學團隊構成的優質化目標。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措施:第一,增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提高團隊的整體教學能力;第二,加強教師的基本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層次,增強其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第三,開展多樣的教學研究方式,加強教學督導,增強群體能力;最后,結合發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奠定教師提高的基礎。
2.2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
針對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對農業技能型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多,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可以實行行業與學校相結合、校農相結合的方式來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的培養上可以采取專業單項技能培訓、崗位能力模擬訓練、崗位實習訓練、層層遞進的方式,培養更多的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2.3根據發展需求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經過實地調查,經過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畢業生應職崗位為農村合作經濟管理人員、農業企業經濟核算人員、農產品推銷員、農產品經紀與人。以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應職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農業經濟“產前策劃、產中管理、產后營銷”流程特點,根據專業課程的門類職業化與內容的逐漸綜合化,根據發展需求,設置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中主要包括:農村經濟調研與策劃、農村經濟核算、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和農產品營銷。根據國家發展的需求以及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需求,設置了專業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2.3.1宣傳案例教學的方法
相對而言,高校農業經濟管理系對理論知識的要求十分嚴格,而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案例分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大大提升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3.2自學與講解相結合
相對小學與初中,高校的教學方式以自學為主,但是在在自學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教師的講解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學基礎等重要課程中,有一些難點是學生自學無法解答的,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3.3實行教學內容改革的不斷深化
教學內容的改革勢在必行,結合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多數高校設置了經濟學等新的課程,對原有的專業進行了調整,增強課程的實用性與普遍性,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3.4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社會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增強教學水平,突出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感知性,強化基本的技能訓練,提升教學效果,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4校企結合,培養針對性的人才
高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人才,因此,要建立校企結合的模式,有針對性的輸送人才。
2.4.1利用有效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基礎
結合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并且發揮手中有限的資源,與社會上相關的企業建立聯系,為學生實習奠定基礎,最好可以與其簽訂合同,建立直接的學習與生產關系,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4.2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專業性的教學過程
為了增強辦學的社會適應性,各大高??梢越M織相關單位進行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建立專業人才的培養計劃,知道專業的教學與協調工作。
2.4.3建立政府、社會、企事業單位與學校的聯系
只有良好的社會關系,才能具有有效地實踐基地,利用積極有效地手段,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5課堂與社會發展不脫節
2.5.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具體而言,就是聘請專業的人事制定出嚴格的用人標準與規格,按照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根據農業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2.5.2實行“四位一體”的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運用多種關系,將學生、老師、企業與學校相結合,實行一體化教學,避免就業難的問題,推動教學體系的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5.3完善評價方法
在很多高校,農業經濟系需要取得多個證書才能畢業,根據發展的需求,可以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以技術考核為主,理論知識為輔,采取二者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評價,切實改善當前的教育水平。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農村經濟管理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目的,以當地經濟條件與地理條件為基礎,通過對基本情況的宏觀與微觀的雙向管理,在確定發揮在那目標之后,采用調節生產活動中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讓農村經濟向著規范化、法制化發展的經濟調控手段。農村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一直靠前,在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之后,農民增收目標基本實現,農業經濟漲幅明顯,農村發展正在平穩快速的發展。
農村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經濟需要經濟管理來實現既定發展目標。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在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在實際應用中凸顯出許多問題,例如:農村經濟管理觀念陳舊,專業性不足,管理秩序混亂等。因此,如何讓經濟管理跟隨農村發揮在那的腳步,與時俱進,在不斷完善中發揮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持農村社會穩定的作用,是關乎農村發展的關鍵。
二、農村經濟管理對新農村發展的影響
(一)推進了新農村的建設
在當前農村,由于農村經濟管理不到位,村集體山林、土地等集體資源所屬產權沒能進行有效界定,給群眾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依法管理農村的“三資”問題,做到資產使用規范透明,資源使用合理,相信實現農村的和諧將會指日可待。
(二)強化了農村資產管理
資產的保值增值是農村經濟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政府部門需要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合理的規劃,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保證集體財產安全,并促進資產的增值,這樣才能推動農村經濟建設持續穩步發展。在農村經濟的管理中,政府部門為強化資產管理,就必須建立經濟管理監督機制,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組建專業化管理隊伍,通過實施審計監督,使集體財產資源實現科學的流動,獲得有效的開發。
(三)促進農業發展進程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農業必然要向著現代化農業方向發展,我國相關文件明確了土地資源管理,農村經濟管理和土地經營方式等內容,其中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完全符合現代農村發展的基本要求,對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必然會起到促進作用。
(四)保證了當地勞動力的供給
農村經濟發展落后。不能滿足年輕人的發展需要。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大城市。如果加大對農村經濟的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相信會有很多年輕人愿意留在家鄉工作。當勞動力市場充足會帶動農村的消費需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更快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國家目前加大資金建設美好鄉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的面貌的改變。但要徹底改變農村的落后和貧窮,必然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以更大的力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早日實現城鎮一體化,農民也和城里人一樣享受舒適、便利的生活,提高自身 對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滿意度。
三、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農業經濟管理指導農村經濟發展
1.從宏觀經濟體制上指導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經過發展,市場經濟成為經濟主體,因此,農村經濟應該從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出發,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大環境。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發展理念,激發個體經濟的活力,這種發展積極性的來源于自利行為,也就是廣大農民根據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發展需要,一方面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想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要從農民的自利性出發,挖掘農民的發展潛能,以此來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2.確立農村經濟的市場地位
通過農村經濟管理明確農村經濟的市場地位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積極發展,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確定農村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農業經濟管理不僅可以輔助農村經濟選擇適當的發展手段,還可以促進國家實施正確的經濟政策。
3.農村經濟管理指引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一方面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道路,一方面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發展方法,避免農村經濟在市場經濟中迷失方向,以此來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效率與質量,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農業經濟管理規范農村經濟發展
1.規范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壯大,應用了農業經濟管理控制,這項管理制度不僅可以引導農村經濟發展,還可以規范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歷程獲得支撐,不斷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需求,以此來促進農村經濟順利發展。
2.完善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度
制度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是保障各行各業發展的依據,正是由于農村經濟長期處于制約因素限制之下,導致發展水平低下,發展質量不高。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急待完善管理制度,運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之后,這一狀況得到改善,農業經濟向著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更進一步。
3.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
農村經濟想要獲得突破性發展,就要提高技術含量,這樣才能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農業經濟管理可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促進農村經濟符合時展的需要。廣大農民群眾要充分認識農村經濟管理的作用與重要性,明確農村經濟管理的促進作用,擴大農村經濟發展的使用范圍,將農村經濟管理作為第一應用制度,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1.規劃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方案
農村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例如,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資源緊缺,環境破壞、開發資金不到位等,這些問題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所以,我們要利用農業經濟管理綜合分析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式,緩解各方面的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利用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從理論層面規劃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踐方案,使得農村經濟按著正確道路發展,并提高發展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2.促進農村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資源呈現短缺的狀態,例如,土地資源緊缺、各類資源逐漸減少,這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類問題,就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出現斷層或者缺少發展后勁,影響國名經濟的穩定發展,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將會受到威脅。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如果土地資源不能得到合理調配,將會影響后代人的發展,扭曲后代人的發展空間。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土地資源進行管理。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可以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農業資源的使用效率,緩解農業發展的壓力,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3.協調發展與經濟的關系
發展要協調各個方面的關系,尤其是發展與經濟的關系,如果一味的追求經濟發展,不顧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制約條件,將會造成資源浪費,竭澤而漁。為協調發展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使用農業經濟管理是必然的選擇。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進行分析,經過科學選擇協調各方面矛盾,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基礎上,找到一條適合農村經濟管理的新道路,完善經濟管理制度和法律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關鍵詞]高職教育;農業經濟;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進步,高職院校應當致力于培養農業經濟方面的專業化人才。具體來說,高職教育中的農業經濟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明確專業定位、培育專項技能、強化教師團隊建設、合作辦學等,由高職學校和有關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從而形成了高職農業經濟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
1明確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的策略
一是全面調整農業經濟類專業的課程設計。應當以深入調研為前提,依據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形成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目標體系,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列入到農業經濟行業的技能標準之中,從而讓以專業技能為主體的農業經濟教學體系和本行業的崗位體系能夠吻合,從而讓教學能夠有準確的依據。要以學習者適應農業經濟崗位為主要目標,強調農業經濟崗位就業所具有的導向性。要強調農業經濟類專業實踐環節教育,持續提升實踐教學在整體教學課時之中的占比,從而找出高職教育和農業經濟行業加以聯系的接口。就實用型高職人才培養而言,對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實施改革的重點任務則是對所設計的課程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還應當積極調整高職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措施,強調實用性課程的安排。在本專業的必修課教學中應當設計出更具實用性的課程,而在本專業的選修課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這對于拓展與豐富高職生們的農業經濟知識結構等具備非常重要的價值。這就需要講求技能與方法,從而讓師生們進行共同的探索。同時,在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上還需加以取舍,并且加入對課題內容的探討。二是強調實施通識教育。實施范圍更加廣泛的通識教育,這是今后我國農業經濟人才適應實際崗位需求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此,要讓高職學生們通過為期三年的精心學習,更好地掌握農業經濟行業最新知識以及技能,從而得以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能夠盡可能地適應于崗位方面的需求,真正成為實用型和通用型人才。三是鞏固專業教育。在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中,應當不斷提升專業性課程之比例,從而讓專業性具備了牽涉面更廣與實用性更強之特征。對于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研究,其方法應當展現出多元化以及極大的機動性。在教學體系中,不僅要設置專題講座,而且還應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實施專題性討論,且應當比較多地實施合作探究法,也就是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開展教學實踐,從而做到在具體實踐之中發現相應的問題,并且在小組討論中開展集中研究,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高職生們獨立思考相關問題之能力,并且進一步提升其解決具體問題之能力。四是落實實踐性教學。高職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實用性人才,所以,實踐教學的環節顯得尤為重要。要運用靈活而多變的實踐性教學手段,促進高職生們實際動手能力之提高。因為條件上的種種限制,而且農業經濟類專業還具備了特殊性,導致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具體實施尚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所以,必須進一步強化該專業實踐教學之投入,從而體現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五是改進教學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得以更好地運作,從而提升教學工作的成效,這樣一來就能夠有良好的教學成效,進而確保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具備良好的質量。
2凸顯農業經濟特色培育高職生的專項技能
因為我國農業的地域差別非常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并不夠均衡,而且農業經濟牽涉的面十分廣,因此,在高職教育農業經濟類專業應當突出自身的鮮明特點,突出培育高職生的專項技能。鑒于高職教育具備了十分顯著的就業導向性,它一定要適應于當前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而且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安排應當做到和職業崗位相互對接,從而更好地培養高職生們得到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及其技能。因為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致力于培育的學習者技能和普通理工科專業有所差異,所以也就不應當依據理工科教學中的系統化理念來指引教學工作。筆者覺得,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的職業技能培養工作在標準化、特色化等方面的表現并不算出色。同時,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中還要面對別的兄弟高職學校和本校依據社會需求設置新專業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以至于大量富有就業前景的行業和崗位為新設置的專業所分流,導致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在展現特色上變得難度愈來愈大。對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學習者們而言,其所牽涉到的專業過廣,而高職教育又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為了強調辦學的特色,就應當致力于強化對學習者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上,高職院校不僅要強化學生們核心能力之培養,而且還應當依據實際崗位之所需,結合學生們的自身特點,對其實施和其今后工作崗位具有關聯的能力培養,這樣一來,農業經濟類專業的高職生們才能夠符合當前市場的期望,擁有就業所需的專業技能。
3依據企業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辦學
一是為了推動農業經濟類專業高職教育的實施,一定要和企業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走出一條產學研合作的新路。產學研合作可以說是高職院校長時間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還是強化專業建設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提升高職教師專業能力與培養企業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可靠方式。實施校企合作與落實產學研之間的結合,這正是我國開展高職教育所必須要走的路。高職學校一定要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立足于更加堅實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從而逐漸和企業之間實現無縫對接,真正把企業的用人需求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加以聯結,以求實現雙方的雙贏。二是積極吸收企業高層次人才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要更加廣泛地吸引與鼓勵合作企業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備其他特殊技能的人才到高職院校中任專職或者兼職教師。不僅要讓高職院校能夠及時地了解到企業以及用人單位的具體信息,而且還應當讓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教學者能夠學習到合作企業的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同時,還要努力讓學習者們能夠學到各類新知識以及新技能,而且還能學習合作企業最為先進的管理觀念。三是高職院校教師要積極參與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踐與技術研發。高職院校應當有計劃地指派教師到合作企業中開展與農業經濟類專業有關的生產實踐以及現場考察等工作。高職院校應當在崗位津貼與科研等各個方面往雙師型教師加以傾斜,從而積極鼓勵與支持廣大教師參與到合作企業的實踐之中,盡可能地提升高職教師的實踐技能。四是鼓勵高職生參與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訓。要依據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的所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高職生們到合作企業中進行短期實訓或者長時間的頂崗實訓,從而更好地培養其素質能力,尤其是要強化其實操能力。
4加強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要強化高職師資隊伍的內涵以確保專業人才素質的新提升。教師可以說是高職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首要資源,而農業經濟類專業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本院該專業的市場競爭力高低。所以,高職院校應當以提升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質量為改進專業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實有效地強化高職院校師資人才隊伍的內涵,以求更好地提升農業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并且為本校與本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大更好的保障。具體來說,首先是要以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培養為主體,更好地推動本專業學習型團隊的創建工作,從而為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相應的組織保障。其次是以農業經濟專業的骨干教學人才的培育為主,加快教師人才隊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最后是落實雙師型素質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從而促進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進而為本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支持。二是積極改進高職院校師資團隊管理機制,以農業經濟類專業為創建客體重構型教師人才隊伍。要通過強化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培養工作,切實引領該專業教師人才隊伍以及相關課程的建設。要對目前以教研室為主體的教育行政組織體制實施變革與構建,并且以專業為主體來創新新型教育團隊。要運用本專業學術帶頭人的推動,切實形成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教學的組織主體,切實提升本專業教學師資人才隊伍的自我組織能力,進而提高本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三是要做到以人為本,不斷推進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激勵體制建設。要按照人本管理的原則,積極創建和健全適合于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隊伍發展的體制環境,賦予其以所需的政策性、技術性以及物質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要對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更加科學的規劃,選拔出富有教育教學經驗與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并且制定實施能夠促進本教學隊伍得到不斷發展的激勵性政策。對于具有出色業績的教師人才,則應當在物質待遇和職稱聘任等各個方面予以適當的傾斜,以求為本專業教師人才隊伍的成長創造出更富有競爭性的新環境。另一方面是要實施專項經費方面的保障。要將本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目前的特色化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相互聯系起來,并且依據本專業教師隊伍的自身特色以及人才成長規律,以教師的教學業績為中心,以學生、同行以及社會認可度高低為考核評價的標準,從而形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績效體系。也就是說,要通過對本專業教師人才實施富有成效的激勵措施,以確保其能夠實現高效化、規范化運行。
5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多年來的高等職業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其辦學質量也有了極大的提升,而且通過長期以來的辦學實踐,顯現出扎扎實實的服務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才能讓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活力得到更好的發揮。要始終堅持以高職生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方式,更好地激發出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習者的農業經濟類專業素養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嬈.農業經濟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童乃誠.深化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3]陳鳳霞.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問題初探[J].北方經貿,2009(06).
[4]李國政,王紀忠,聶洪臣.高職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06).
[5]李國政,聶洪臣,欒申洲.關于我校高職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