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民經濟管理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科目組 學制 考試科目 復試及加試科目 001經濟管理學院0535-6902283 020201國民經濟學 01宏觀經濟政策與地方經濟發展
02區域經濟與城鄉一體化
03經濟統計與金融分析 三年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3數學三④820經濟學綜合 復試:國民經濟管理,宏觀經濟學,當前經濟時事 095110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學位) 01不區分研究方向
兩年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42農業知識綜合四④939農業經濟學 復試:農村區域發展知識,經濟學知識,重大時事 120200工商管理 01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02國際企業戰略與組織管理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破壞有所加重。在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引導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得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因此,如何正確處理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對應關系,這一問題得到了各方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從各行業對能源的需求上來看,林產品以及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業生態建設以及林業產業發展將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之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必須從管理層面、社會層面、生態層面、環境層面、政策層面,以及理論層面等多個角度入手,在滿足社會各行業領域對林產品以及木材需求的同時,與國家生態安全對林業生態環境的要求相吻合,從而構建一個系統化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在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建設發展中,必須將優勢學科充分凸顯出來,使本學科建設能夠體現世界范圍內相關專業的前沿成果與水平。同時,在學科研究中,需要與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實際需求相契合,使本學科能夠在解決國民經濟發展相關重大問題方面發揮作用。
2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目標
傳統的林業發展強調實現林業生態的平衡關系,現代意義上的林業發展則將重心放在生態與經濟的和諧共存之上,這一改變反映了人們對經濟發展中客觀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得以發展的基本框架。在這一理念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目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需要以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經濟發展水平為依托,在管理學理論以及經濟學知識的引導下,將國內外有關林業經濟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水平吸收起來,為具有我國特色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的建設奠定基礎,同時面向本專業學科研究服務。二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必須全面結合信息化技術與計算機系統,構建以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為核心的數據庫中心,為林業經濟管理科研活動以及理論研究提供真實、全面、可靠的數據支持,促進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科學性水平的提高。三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需要重視現代化計算機技術以及先進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將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重點自傳統的定性分析轉變為定量分析,同時將分析模式自規范性轉變為實證性模式,從而為現代經濟管理學科的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四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研究發展中必須鼓勵并支持研究人員深入林業產業發展的基層,通過基層調查研究的方式,使本學科研究人員掌握林業生產部門當前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將生產需求與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為林業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五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需要重視與國外林業經濟學研究成果的交流,在結合我國發展動態與趨勢的前提下,吸收國外有關林業經濟的發展理論與成果,使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內容更加完善。
3結語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因素;發展態勢
新時期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學的合理使用,注重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為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確保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效率。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應結合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應用狀況,對其未來發展進行思考,從而制定出相關的發展舉措,擴大該學科的實際應用范圍。
一、確定發展方向,注重農業結構調整
結合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實際發展現狀,可知其中存在著農業人口多、經營方式落后、機械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影響著良好農業形態的形成。同時,農業經濟需要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斷縮小與國際間的距離。這些內容體現了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緩解這種矛盾。因此,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確定具體的發展方向,以科技為先導,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及相關要求,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整體的生產經營水平;提高對既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農產品可靠性,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調整措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確定農業發展方向后,應給予更多的人力資源及先進技術支持,制定出完善的問題處理方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二、突出農業管理特色,實現農業生產多樣化
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作用下,可以為農業經濟活動開展給予專業指導,豐富其理論依據,實現農業生產中經濟學與管理學的有效結合。因此,需要提高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正確認識,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需求。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實現農業、農村、農民間的相互依存,將農業推向集約化、城市化、現代化,使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
三、打造出專業能力突出的農業團隊,保持良好的農業技術水平
促進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應確保專業團隊綜合素質良好性,在加強他們基本素質培養的同時也需要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專業能力突出的農業團隊,通過他們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確保農業技術水平良好性,為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結合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概況,可知其學術隊伍組成包括這些方面:一是受計劃經濟影響,接受傳統農業經濟學理論的學者;二是改革開放后接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教育理論的學者;三是當前形勢下留學歸來的青年學者。針對這些不同的學者,在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過程中應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向他們闡述實際的發展現狀,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豐富農業經濟管理實踐經驗,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快速發展。
四、重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重要地位
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也需要注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重視市場需求變化,給農民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確?,F代農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性,增強農業供給質量可靠性;對農業的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等進行必要的優化,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不同地區農村發展,在滿足物質需要的同時重視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注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此同時,需要突出農業經濟管理中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的重要地位,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將更多的綠色優質產品推向市場,提升這些綠色、無污染農產品的潛在價值,為人們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漸改變人們傳統的消費理念,擴大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實際影響范圍。
五、結束語
重視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提高該學科的實際利用效率,有利于擴大我國農業產業規模,增強農業經濟管理有效性,確保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達到時代的發展要求,增加國民經濟收入的同時提升相關行業的整體生產水平,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未來農業經濟生產計劃實施中,應提高對其管理學科發展的正確認識,并在相關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隨著研究對象與內容重點逐步轉移,傳統農業經濟學科開始沒落。該學科經歷了多年研究發展歷程,并處于不斷轉型變化中。部分農業經濟院系從農業經濟學科逐步退出,轉變為應用型經濟學科;主流農業經濟學科,將研究內容不斷擴展。具體表現為,從生產到消費整個食物供應鏈生態系逐步升級,轉型為食物經濟管理;部分學科則是演化為“生物經濟學”。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迅速的推進和市場化繼續深化,農業產業也在飛速發展,中國農業經濟學科面臨轉型升級問題。由此,中國農業經濟學科,應順應時代變化,轉變研究重點,向市場研究為重心,建立以農產品食物市場為中心的一體新型農業經濟學科。
【關鍵詞】
學科轉型;農業經濟;生物經濟管理
一、引言
農業經濟學涉及農業中,生產關系與生產力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參與到農業生產及其關聯的分配、消費與交換等經濟活動的學科。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安全成為國內的焦點,農業經濟學科在短期內仍備受重視,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存在較大挑戰。然而,西方經驗表明,伴隨農業部門分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城市化進一步深入,以及其它學科快速擴張,該學科應及早跟隨市場經濟發展步伐,調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在未來,中國農業經濟學科,會遇到許多問題,可能遭遇西方發達國家情境。由此,農業經濟學研究人員,應開始思考如何推動該學科轉型。
二、農業經濟學科演進階段
農業經濟學科的存在,多數是為研究對象服務,其屬于應用類社會科學。培養大量優秀人才,可以為社會經濟的不斷轉型提供一定參考。農業經濟從誕生之日起,研究對象處于不斷變換之中,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是政策研究為核心;二是農村經營為主;三是轉變市場研究與政策研究并重。具體來說,以農村經營為核心,其經濟發展目的在于,如何利用經濟學原理,不斷增加作物、畜產品產量,達到農場增值收益目的。而以政策研究為中心的目的,則是需要從農業角度去分析。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需要解決食物、貧困及農業調整等多重問題。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著重看到農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進而為城市產業提供優質食物。伴隨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食物需求也會大量增加,農業產業也在不斷深化中。在未來發展階段,農業經濟學科需要進一步適應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以此推動社會對農業的產銷需求。
三、農業經濟學科所面臨的危機
目前,中國農業經濟學科深層次結構問題,已在逐步凸顯。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經濟方面,人才市場隨之飽和,使得該學科發展與拓展面臨較多的困境。具體來說,農業經濟學科面臨以下兩方面的危機。
(一)短期危機
一是,新型農業經濟學科遭受傳統經濟學基礎學科的壓縮。作為應用學科,農業經濟學工具及其理論,多數來源于基礎經濟學。隨著近些年公司法、經濟法學等多種學科的不斷拓展,促使向農業經濟領域發展,嚴重壓縮了農業經濟學科的生存。僅從學術角度來說,基礎經濟學科研究影響力較農業經濟學科大,由此影響了農業經濟學科的快速發展。二是,在政策方面,對農業經濟研究的鼓勵不足。研究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需要以政策為導向,但現階段卻嚴重缺乏,是傳統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國糧食安全、農民收入等諸多問題,仍然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依然需要許多農業政策研究人才。目前,多數農業經濟研究專家,僅處于旁觀者地位,對中國農業經濟影響力弱,決策能力不足。同時,在決策影響力方面也在下降。與其他專業競爭項目和教學資源時,農業經濟學科處于明顯劣勢,特別是在資源選取方面尤為不利。三是,對優秀學生的新引力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農業經濟學科要持續發展,還需要依靠許多專業人才,尤其是大學本科從業學生。但是目前,許多優秀學生,為了生存,不會主動選擇農業經濟學科作為研究對象。隨著政策對該學科的支持力度降低、被其他基礎學科壓縮,促使該學科畢業生在畢業市場處于不利地位。在與經濟學、商學畢業生之間競爭存在不對稱的劣勢。與其相比,農業經濟學科難以取得就業優勢。這就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思考:農業經濟研究專業人才,需要轉換研究重心,適應時代變化,并以市場為研究主體。據就業統計數據表明,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已成為中國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使得優秀畢業生難以對其有較大的吸引力。
(二)長期危機
現階段,隨著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壓縮了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度。從長期發展來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經濟學科被邊緣化趨勢不斷增大。首先,研究經費與人員處于不斷下降趨勢。近十年的時間,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角較快,超越了經濟增長速度。政府預算在前期比較豐富,可以為農業研發投入大量資金。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緩慢階段后,政府預算開始轉向其他產業,對農業投入會大量削減。長期而言,國家對農業投入會逐步縮減。其次,在重視商業研究的時代,專業人員對商業對象的研究,遠超過了農業研究的對象。在該方面,農業增加值高,占GDP比重為百分之十。追本溯源,現已超過三分之一認可需要農業,有超過二分之一認可居住在農村。政府工作重點在于,穩定社會與農業生產。如能完成中國的城市化,農村社會經濟比較穩定。農業研究對象,也在國民經濟體系地位下降。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存在的意義就會收到極大挑戰。如此,西方國家農業經濟學科為生存掙扎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隨著就業形勢愈加嚴峻,許多優秀人才對農業經濟研究逐步減少。農業作為社會經濟成熟階段的研究對象,在國民經濟份額中遭受服務業、第三產業影響,呈現下降趨勢。受到就業市場的影響,以及研究對象的下降,促使優秀研究生從事農業經濟作為研究方向。在此形式下,若優秀人才持續下降,參與程度急劇減少,將會嚴重影響農業經濟學科進一步發展。
四、未來發展之路
農業經濟學科存在,其研究對象所處地位成為關鍵。國外發達國家城市化的提前完成,促使社會經濟走向成熟,由此,農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逐步下降。并且,隨著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升級,農業特殊地位正在下跌,使得傳統農業經濟學科也隨之下降。同時,基礎經濟學不斷興起、管理學的擴張,以及環境科學不斷發展,這些研究對象已經涉及到農業部門,造成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出現被壓縮的現象。目前,新型農業經濟學科呈現蓬勃發展現狀,正成為農業經濟發展新方向。從國內發展情況來說,中國城市化迅速推進,以及市場化的不斷深入,食品產業隨之擴大,促使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產生了轉型的客觀要求。我國農業經濟學科要轉變研究重點,需要向市場研究為重心移轉;構建農業市場為研究中心,成為一體化新型農業經濟科目。目前,這種轉型依然存在著很多難題,例如技術、制度和就業市場等障礙。相關農業專業人士,應未雨綢繆,共同行動,為促進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研究全面轉型。
作者:趙棟強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晶.新時期農業面臨的新問題和農業經濟學科的發展趨勢張晶[J].北京農業,2015(33).
[2]李想,彭德遠.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消費導刊,2015(6).
[3]劉喜江.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
[4]鄭曉杰.論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4(8).
責任感與使命感是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的基本操守,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時代,更需要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張今聲教授以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自己 “把握時代向前跳動的脈搏,承擔歷史使命”的諾言?!爸螌W點滴體會”部分集粹了張今聲教授獨特的學術理念范式、學術探索足跡與學術創造精神。 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并以前瞻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把握時代脈搏,追蹤理論前沿,有的放矢地進行理論探討和學術研究,對中國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諸多創新建樹。書中概括的張今聲教授獨特的學術道路,就是他使命感與責任感的真實寫照。他面對時代挑戰,認清自己責任;堅持開拓創新,走自己的獨特之路;勇于探索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術模式;實現走向社會、走向全國和走向世界“三步走”的目標;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實現自我超越、不斷攀登的學術歷程。這種獨特的學術道路對學術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啟迪,也與現在某些學術浮躁、學術欺騙現象形成鮮明的對照。
張今聲教授信奉“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歌德),特別推崇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他躬耕實踐,堅持在實踐中探求、豐富與發展理論,讓理論接受實踐的檢驗。
“我的學術生涯”部分記載了張今聲教授從事教學科研的學術經歷。
一是建設新學科,創辦新專業。他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國民經濟計劃方法》,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管理學創建人之一,堅持持續研究這一學術領域,推進這一學科的發展;組織編寫《社會主義經濟調節概論》,領先創辦國民經濟管理專業;主持原國家教委重大教改課題,并不斷拓展延伸研究領域。
二是以高度責任心,時刻關注和研究我國改革開放,研究現實問題,為政府和企業服務。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與宏觀經濟調控、區域經濟振興和企業現代化管理等實際問題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探討和實證研究。他先后承擔完成了包括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軟件體系”研究、創新發展模式,走科學發展之路、政府的行為與效能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這些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經濟學管理學理論,也更多地轉變為政府和實際工作部門的政策與決策,創造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三是持續創新,不斷深入研究理論和現實經濟生活的新問題、新趨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學術觀點。如他自己所說“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學者的責任就在于不斷探索未知,提出有一定意義和價值的新觀念”。例如,他比較早地研究了決策理論,提出完善決策機制和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問題(1982),比較早地提出全面分析經濟增長的因素,提出合理適度的經濟增張率的觀點(1984),比較早地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發展必須依靠人,必須依靠人,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1985),比較早地研究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1986),以及建立經濟、社會、人口和生態“四種再生產”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體系,強調改革效益與有效改革;研究政府行為與效能,建設“以人為本”的政府,培育市場體系,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培養持續創新的企業家等等一系列前瞻性觀點。這些觀點,今天我們都耳熟能詳、習以為常,但在當時卻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創新思維與極大的理論勇氣。這一點張今聲教授做到了。
>> 也談“與時俱進”一詞的由來和使用 也談“愧怍”一詞的理解 談英漢翻譯中的“一詞多譯” 從一詞雙意談公文翻譯的簡潔處理 談“光棍”一詞 淺談英語一詞多義的翻譯 AS的一詞多義性及其翻譯 “先生”一詞的用法及翻譯問題探微 趣評“任性”一詞的翻譯 淺議英語一詞多義現象的翻譯策略 Contract一詞翻譯芻議 “土豪”一詞應該怎么翻譯 誰可以翻譯“含蓄”一詞 談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農民工”一詞的翻譯 談英語中的一詞多義及其教學 由“邊屯文化”一詞的翻譯看“比較翻譯學” 試談“文學”一詞 對德語詞匯feudal翻譯引發的對“封建”一詞應用的深思 認知視角下的一詞多義現象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 “cover”一詞多義的理解及其在商務英語中的翻譯技巧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7K 2009-11-29 - 百度快照
莫道一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我們要以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用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務實,高效工作,團結,和諧工作,科學,創新工作,在科學發展的陣地前...
/news2005/Files/2009/200911 ... 38K 2009-11-23
從以上幾條的記敘中可以斷定“效能”的含義為“辦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再看一下百度百科中的“效能”,現將其部分內容復制如下(斜體為筆者所加):
1.猶效力。貢獻才能。2.猶效率。3.猶功效;作用。
還有人說:效能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而政府效能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運用各種科學蕾理的手段、制度和載體,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工怍能力,……
其中的“猶效力、猶效率、猶功效”令人費解,其中的錯別字“蕾理”更令人懷疑其權威性,但其解釋“效能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與網絡中盛行的“效能”含義完全一致。
那么到底何為“效能”?果真是“辦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嗎?《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05)的釋義為“事物所蘊藏的有利的作用: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如此看來,網絡中的“效能”已偏離其原x,而且這種偏離開始影響到新聞報道中的遣詞造句。請看2009年1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的一則簡訊(下劃線及斜體為筆者所加):
“礪劍―2009”演習今天在結束。演習首次運用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平臺,全方位檢驗政治干部使用信息化裝備,提升政治工作作戰效能的能力。
報道中的“效能”顯然沿襲了網絡中的“效能”之義,劃線部分明顯存在句法錯誤。
由此可見,“效能”一詞在當今已有“濫用”之勢;《service》一文稱““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與目標緊密相關”(張家瑞,2009),不知此語的依據出自何處。筆者翻閱了本校商學院資料室經濟管理類核心期刊的目錄,竟然沒有找到“效能”的蹤影,可見該詞并未受到經濟管理界的認同。
2. effectiveness=有效性
《service》一文稱effectiveness不宜譯為意義比較模糊的“有效性”。筆者翻閱了國內經濟管理類核心期刊的目錄,發現該表述已被業內人士撰文時所引用,請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中的《產業政策有效性問題的分析》(張澤一等, 2009);中國管理學核心期刊《南開管理評論》中的《信息透明度與經理薪酬契約有效性: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王俊秋等, 2009);管理科學A級重要期刊《中國管理科學》中的《基于多空交易者模型的股改對市場有效性影響的檢驗》(宇余新等, 2009)
再看一下effectiveness在具體篇章中的運用?!恫既R克韋爾人力資源管理學百科辭典》在drug testing詞條下對分詞條effectiveness的第一段( Peters et al., 2000: 84)表述如下(下劃線為筆者所加):
Effectiveness
As Crown and Rosse(1991)note, most research on the validity of drug testing has been concerned with validity of measurement(e.g. whether urinalysis accurately detects drug use), rather than validity of prediction(e.g. whether drug test results predict relevant job outcomes). Urinalysis, with appropriate confirmatory testing, appears to have adequate validity of measurement, if proper procedures and a certified laboratory are used. Existing researc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urinalysis testing is modestly related to subsequent absenteeism, accidents, and turnover, but not necessarily to job performance(Normand et al., 1990). Reviews suggest that integrity tests are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 as well as to job performance(Ones et al., 1993). Too few data regarding impairment testing exist to allow generalizations about its validity.
文中劃線的validity出現五次。查閱詞典并根據validity在該篇章中的上下文,可以確定其為effectiveness的同義再現?!队h大詞典》第二版(陸谷孫,2007)對validity的第二釋義為“有效(性);效力;合法性”;《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Hornby, 2009)的解釋為“the state of being legally or officially acceptable(法律上的)有效,合法性;(正式的)認可”;《國際工程管理英漢/漢英詞匯》(何伯森, 1999)的解釋為“有效,有效性;合法性”。
據此,將effectiveness譯為經濟管理學界認可的“有效性”亦是情理之中了。
3. effectiveness=效益
《service》在文中“呼吁管理學界盡快統一effectiveness一詞的譯文”(張家瑞,2009),但是筆者發現,effectiveness除了上述“有效性”之義外,還有另外一個含義。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一書在Supplement 5 Waiting Line Management(Chase et al., 1998: 169-170)中有這樣一段表述(下劃線為筆者所加):Cost Effectiveness Balance
Exhibit S5.1 shows the essential trade-off relationship under typical (steady-state)customer traffic conditions. Initially, with minimal service capacity, the waiting line cost is at a maximum. As service capacity is increased,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customers in the line and in their waiting times, which decreases waiting line cost. The variation in this function is often represented by the 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 The cost of installing service capacity is shown simplistically as a linear rather than step function. The aggregate or total cost is shown as a U-shaped curve, a common approximation in such equilibrium problems. The idealized optimal cost is found at the crosspoint between the service capacity and waiting line curves.
Service Capacity versus Waiting Line Trade-off
其中cost 一~出現五次,表示“權衡、平衡”之義的表達亦出現兩次;參照圖示,文中就是在waiting line cost 和 cost of service capacity之間求得平衡,以取得理想的、最佳化的成本,這當然是在追求成本的效益(效果和利益)?!杜=蚋唠A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Hornby, 2009)沒有對cost-effectiveness的直接解釋,對cost-effective的解釋為“giving the best possible profit or benefi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oney that is spent 有最佳利潤的;有成本效益的;劃算的”;《英漢大詞典》第二版(陸谷孫,2007)對cost-effectiveness的解釋為“1. 成本效益;成本進益比率 2. 成本高效益,花費的有效性”。據此,理應將effectiveness譯為“效益”,而非“有效性”。
參考文獻:
[1]A S Hornby.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Z].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何伯森. 國際工程管理英漢/漢英詞匯[Z].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陸谷孫. 英漢大詞典第二版[Z].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4]王俊秋等. 信息透明度與經理薪酬契約有效性: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 南開管理評論, 2009(5).
[5]宇余新等. 基于多空交易者模型的股改對市場有效性影響的檢驗[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5).
[6]張家瑞. Servi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何譯為佳[J]. 中國翻譯,2009(6).
[7]張澤一等. 產業政策有效性問題的分析[J]. 國民經濟管理, 2009(11).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Z].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9]http:///
關鍵詞:經濟管理;問題;挑戰;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1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36-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新時期我國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經濟管理觀念的落后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根本因
隨著經濟發展,適應經濟發展趨勢的需求,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也在不斷的改革和調整過程中探索,然而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固有的思維模式難以剔除,導致在探索的道路上阻礙不斷,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時管理層對新的管理方式存在抵觸心理,加大了企業經濟管理改革的難度。危險意識薄弱,對全球化的金融危機認識欠缺,創新型的管理模式難以誕生。
(二)企業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削減著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同時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在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謀求生存與發展,一套完善而精密的經濟管理體系關系到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然而,目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往往導致企業在運行中陷入困境,削減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也將使員工失去對企業的忠誠度。例如海南某船務公司,之前一直發展較好,但是管理層后來缺乏相應的經濟管理方式,導致公司一直大起大落,難以健康發展。
(三)企業經濟管理人才不足導致了經濟管理上的滯后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經濟管理人才的競爭更為激烈。一方面我國經濟管理起步相對較晚,管理理念和方式也相對不夠成熟,對人才的渴求更加急切,同時外企的高薪待遇的吸引,導致我國經濟管理優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在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方面存在很大問題。重視不夠、途徑單一、 師資薄弱、教材缺乏等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從高校走出來的經濟管理類畢業生專業知識匱乏、綜合素質較差,缺乏經營管理的創新理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時展變化。
二、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經濟形成對企業經濟管理的影響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形成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綜合生產力也得到了進一步解放,企業的管理進入新的階段。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中重要的環節,為企業實現經濟利益起著巨大作用,能夠實現企業的價值,可以說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在全球化經濟的大背景下,世界已經不存在獨立存在的事件,外企力量已經對我國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因此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產生了一些影響。
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結構的變化,經濟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與國際貿易契合度越來越高,從而實現了廣泛性的跨區域經營。新的發展契機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原始的經濟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這就迫使我們在企業的經濟管理中重新做出調整,對資金需求量增大,項目開發更加廣泛,對一些技術密集型部門進行重組。
金融產業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為企業提供了機會,同時也蘊藏著新的風險,例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因此避免金融風險以及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是目前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加入WTO,我國企業在金融投資等方面有了新的投資機遇,加強金融制度管理,規范行業發展,必然導致企業經濟競爭的加劇,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在經濟管理中要及時、科學、合理地做出企業投資選擇。
(二)傳統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與新時期企業發展不適應
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的日新月異,經濟體制也在隨之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在發展初期,我們對經濟活動管理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而今天我們對其認識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科學管理階段?,F代的經濟管理手段是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應運而生的。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不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需求,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中權力過于集中、責權不明、分工不合理,它的優勢已經被它所存在的弊病所掩蓋。
(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企業經濟管理提出空前挑戰
現代經濟管理遵循著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同時反映著客觀經濟規律。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企業在經濟管理中, 需要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企業內部人員的關系進行協調, 同時加強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在此過程中就必然包含著對許多科學知識的運用,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靈活掌握電腦技能是科技發展對企業經濟管理提出的挑戰??梢? 我們稱現代經濟管理是科學管理,國民經濟活動實施現代經濟管理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因為現代經濟管理運用著大量的科學技術,還因為現代經濟管理本身就是科學。
三、應對新時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挑戰,實現企業長足發展的途徑
(一)加強企業經濟管理思想的創新意識
加強社會經濟管理的創新思想是提高經濟管理的重要措施。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涌現出了各種各樣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原有的經濟管理思想,在某些方面它已經阻礙了經濟的向前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我們要擺脫舊思想的束縛,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在學習國內外企業經濟管理經驗的精華時,針對自身企業現狀,進行運用與創新,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經濟管理活動中,為企業注入活力和新的發展生機,不斷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傳統經濟管理思想與現代經濟管理理念相結合
企業管理學形成于在20 世紀初,從古典理論階段到行為科學階段進而轉向到現代管理理論,每一次都是一次飛躍,從而構成了企業管理學這一巨大的管理體系??茖W性和嚴密性是一大特點,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學也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進而來。新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競爭也日益加劇,企業要想謀求其自身的長久發展,突出自身優勢,就要采取全新的管理理念,抓住時機。融入多元化的管理理念,多方合作,共同幾步,將傳統經濟管理思想與現代經濟管理理念相結合,從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來劃分經濟管理的層次,對于各層次的管理者與員工要分清責任,各部門在完成各項經濟指標的前提下對員工績效進行獎懲。
(三)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企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
科學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不可忽視,新時期科學技術將成為企業經濟管理的一大重要手段。要切實改善企業經濟管理環境不能僅從表面下功夫,要從根本上利用科學技術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將網絡經濟管理遍布整個工作系統當中,實現資源的重整與利用,從而達到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綜合競爭力的目的。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科學技術對當前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迅速、合理的調整,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企業與高校實現聯合,注重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
21世紀,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高素質的經濟管理類人才急需,不僅要重視企業內部對員工的培訓也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真正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徹底改變我國傳統的“紙上談兵”的教育方式,根據企業需求,市場經濟走勢,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企業發展的高效率經濟管理人才。制定經濟管理人員進行素質的培訓。同時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專業素質與外語水平;其次可以鼓勵人才進行遠程教育,并且在工作中改革與創新,為企業做出正確的經濟管理決策。
參考文獻
[1] 陳麗金,周斌.管理學原理與實踐案例[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斯坦利·L·布魯、蘭迪·R·格蘭特,經濟思想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 胡春云.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導向,2008(16).
[4] 陳勇勤.需供管演進假說———探索經濟史研究新體系[J].南都學壇,2006.
[5] 崔保平.淺析加強企業管理對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J].企業科技與發,2008(2).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與貿易全球化的趨勢,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結構的變化,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經濟管理呈現出新的問題。因此,對企業的傳統經濟管理模式與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長遠發展,就必須創新現代化經濟管理方式,提出新的經濟管理策略,突出企業的經營優勢。
關鍵詞:經濟管理;問題;挑戰;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1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36-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新時期我國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經濟管理觀念的落后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根本因
隨著經濟發展,適應經濟發展趨勢的需求,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也在不斷的改革和調整過程中探索,然而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固有的思維模式難以剔除,導致在探索的道路上阻礙不斷,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時管理層對新的管理方式存在抵觸心理,加大了企業經濟管理改革的難度。危險意識薄弱,對全球化的金融危機認識欠缺,創新型的管理模式難以誕生。
(二)企業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削減著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同時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在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謀求生存與發展,一套完善而精密的經濟管理體系關系到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然而,目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往往導致企業在運行中陷入困境,削減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也將使員工失去對企業的忠誠度。例如海南某船務公司,之前一直發展較好,但是管理層后來缺乏相應的經濟管理方式,導致公司一直大起大落,難以健康發展。
(三)企業經濟管理人才不足導致了經濟管理上的滯后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經濟管理人才的競爭更為激烈。一方面我國經濟管理起步相對較晚,管理理念和方式也相對不夠成熟,對人才的渴求更加急切,同時外企的高薪待遇的吸引,導致我國經濟管理優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在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方面存在很大問題。重視不夠、途徑單一、 師資薄弱、教材缺乏等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從高校走出來的經濟管理類畢業生專業知識匱乏、綜合素質較差,缺乏經營管理的創新理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時展變化。
二、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經濟形成對企業經濟管理的影響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形成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綜合生產力也得到了進一步解放,企業的管理進入新的階段。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中重要的環節,為企業實現經濟利益起著巨大作用,能夠實現企業的價值,可以說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在全球化經濟的大背景下,世界已經不存在獨立存在的事件,外企力量已經對我國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因此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產生了一些影響。
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結構的變化,經濟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與國際貿易契合度越來越高,從而實現了廣泛性的跨區域經營。新的發展契機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原始的經濟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這就迫使我們在企業的經濟管理中重新做出調整,對資金需求量增大,項目開發更加廣泛,對一些技術密集型部門進行重組。
金融產業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為企業提供了機會,同時也蘊藏著新的風險,例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因此避免金融風險以及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是目前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加入WTO,我國企業在金融投資等方面有了新的投資機遇,加強金融制度管理,規范行業發展,必然導致企業經濟競爭的加劇,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在經濟管理中要及時、科學、合理地做出企業投資選擇。
(二)傳統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與新時期企業發展不適應
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的日新月異,經濟體制也在隨之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在發展初期,我們對經濟活動管理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而今天我們對其認識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科學管理階段?,F代的經濟管理手段是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應運而生的。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不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需求,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中權力過于集中、責權不明、分工不合理,它的優勢已經被它所存在的弊病所掩蓋。
(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企業經濟管理提出空前挑戰
現代經濟管理遵循著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同時反映著客觀經濟規律。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企業在經濟管理中, 需要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企業內部人員的關系進行協調, 同時加強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在此過程中就必然包含著對許多科學知識的運用,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靈活掌握電腦技能是科技發展對企業經濟管理提出的挑戰??梢? 我們稱現代經濟管理是科學管理,國民經濟活動實施現代經濟管理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因為現代經濟管理運用著大量的科學技術,還因為現代經濟管理本身就是科學。
三、應對新時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挑戰,實現企業長足發展的途徑
(一)加強企業經濟管理思想的創新意識
加強社會經濟管理的創新思想是提高經濟管理的重要措施。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涌現出了各種各樣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原有的經濟管理思想,在某些方面它已經阻礙了經濟的向前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我們要擺脫舊思想的束縛,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在學習國內外企業經濟管理經驗的精華時,針對自身企業現狀,進行運用與創新,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經濟管理活動中,為企業注入活力和新的發展生機,不斷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傳統經濟管理思想與現代經濟管理理念相結合
企業管理學形成于在20 世紀初,從古典理論階段到行為科學階段進而轉向到現代管理理論,每一次都是一次飛躍,從而構成了企業管理學這一巨大的管理體系??茖W性和嚴密性是一大特點,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學也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進而來。新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競爭也日益加劇,企業要想謀求其自身的長久發展,突出自身優勢,就要采取全新的管理理念,抓住時機。融入多元化的管理理念,多方合作,共同幾步,將傳統經濟管理思想與現代經濟管理理念相結合,從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來劃分經濟管理的層次,對于各層次的管理者與員工要分清責任,各部門在完成各項經濟指標的前提下對員工績效進行獎懲。
(三)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企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
科學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不可忽視,新時期科學技術將成為企業經濟管理的一大重要手段。要切實改善企業經濟管理環境不能僅從表面下功夫,要從根本上利用科學技術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將網絡經濟管理遍布整個工作系統當中,實現資源的重整與利用,從而達到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綜合競爭力的目的。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科學技術對當前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迅速、合理的調整,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企業與高校實現聯合,注重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
21世紀,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高素質的經濟管理類人才急需,不僅要重視企業內部對員工的培訓也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真正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徹底改變我國傳統的“紙上談兵”的教育方式,根據企業需求,市場經濟走勢,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企業發展的高效率經濟管理人才。制定經濟管理人員進行素質的培訓。同時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專業素質與外語水平;其次可以鼓勵人才進行遠程教育,并且在工作中改革與創新,為企業做出正確的經濟管理決策。
參考文獻
[1] 陳麗金,周斌.管理學原理與實踐案例[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斯坦利·L·布魯、蘭迪·R·格蘭特,經濟思想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 胡春云.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導向,2008(16).
[4] 陳勇勤.需供管演進假說———探索經濟史研究新體系[J].南都學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