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學與旅游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生滿意度;旅游學概論;課程建設;CIPP模型;路徑優化
一、研究背景
學生滿意度這一概念是在顧客滿意度概念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國外的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而我國有關學生滿意度的研究則始于21世紀初期,伴隨著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產生和發展?,F有學生滿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滿意度;二是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集中于高等職業教育、在線教學方面。本科高校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生滿意度研究較少。“旅游學概論”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也是大多數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對于學生專業認知的形成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推進“旅游學概論”的課程建設,本研究從學生滿意度的視角出發,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五個方面,探討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建設的優化問題,既有助于課程建設相關的理論內容的豐富和完善,也為未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型旅游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導旅游高等教育創新旅游人才培養觀念,由注重“量”的擴張向“質”的方向轉變。
二、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學概論”課程學生滿意度評價指標構建
CIPP模型,也稱決策導向型評價模型,由背景評價(Context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評價(Producte-valuation)四項評價活動組成,由于其具有全程性、過程性和反饋性特點,故而廣泛應用于各研究領域。本研究運用CIPP模型,結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學概論”課程的特點,確定各評價指標和評價因子。
(一)背景評價
背景評價是對課程的培養目標進行滿意度測評。主要從教學理論和教學目標兩大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因子包括教學理念是否先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特色是否鮮明。
(二)輸入評價
輸入評價是對課程的師資力量進行滿意度測評。主要從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兩大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因子包括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敬業精神,以及在授課時是否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啟發性,能否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之中、能否對理論知識聯系行業實際進行分析、能否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是對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滿意度測評。主要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三大方面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評價因子包括課前是否安排學生預習、教材選用是否恰當,課程內容體系是否完善、授課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授課方式是否多樣化、課堂氛圍是否活躍、課后作業是否適量、能否給學生提供有用的參考數目和學習資料。實踐教學的評價主要從第二課堂進行,評價因子包括教師是否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教師能否對學生的第二課堂進行全程指導??己朔绞降脑u價主要從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兩大方面進行,評價因子包括過程考核的形式是否多樣、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期末考核的試題覆蓋面及難易程度。
(四)成果評價
成果評價主要是對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滿意度測評,考慮到“旅游學概論”課程“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主要從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提升和人格培養三大方面進行。評價因子包括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是否積累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對行業的認知是否清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溝通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課程是否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人格修養和審美水平的培養。綜上,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管理專業“旅游學概論”課程學生滿意度評價共設置6大評價指標31個評價因子(表1)。
三、數據采集與分析
(一)數據獲取
本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為例進行實證研究,問卷設計根據課程學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31個評價因子,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請被調查學生根據個人認知分別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賦分,分值從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依次為1-5分。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線上定向發放的方式,發放對象為旅游管理大類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三個專業的在校本科生,覆蓋面從大二到大四,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均學習過“旅游學概論”專業基礎課。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260份,均為有效問卷。
(二)信度分析
通過SPSS22.0軟件對本次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得到的α信度系數為0.988,可見本次問卷調查的可靠性非常高。
(三)數據分析
1.過程評價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培養目標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2。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培養目標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教學目標和教學特色方面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2.輸入評價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師資力量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3。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師資力量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教師的專業水平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3.過程評價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課堂教學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4。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課堂教學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教材選用、授課時間、授課方法、課堂氛圍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5。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第二課堂的全過程指導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6。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過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命題難易度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4.成果評價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7。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在專業知識、行業認知、團隊合作能力、審美水平的培養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四、本科高?!奥糜螌W概論”課程建設及優化路徑
(一)明確培養目標,突顯教學特色
“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是:結合我校“三有三實”人才培養目標和旅游大類學生培養需求,以“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作為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現代旅游活動的種類、表現形式及發展特點,厘清旅游活動的體系構成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掌握旅游業管理的基本原理,明晰旅游發展對目的地的影響;使學生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旅游現象和解決旅游業發展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獲取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培養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旅游學概論”課程是旅游管理類專業開設的首門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1)引領性。通過課程學習,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專業認知體系,合理選擇自己的專業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2)綜合性。教學內容豐富,覆蓋面廣,涉及旅游者行為、旅游資源開發、旅游企業經營與管理等旅游學科全方位知識;(3)創新性。課程教學包含大量來自旅游活動和旅游行業的鮮活案例,問題突出,現象明顯,有助于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育。
(二)立足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模式
針對“旅游學概論”課程的特點和學生需求,在課程建設中應重點關注三個問題。1.厘清專業認知,激發專業熱情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第一志愿率普遍偏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學什么、將來干什么感到困惑?!奥糜螌W概論”作為首門專業基礎課,肩負著重要使命。課程教學應由各模塊教學內容談及學科整體知識架構,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專業認知體系。課程教學中關注社會熱點,分析旅游現象,讓學生逐步領略到旅游學科的魅力和旅游業實際工作的樂趣和意義,激發專業熱情。2.提升理論深度,培養理性思維旅游管理類課程教學一直存在講授技能知識多,講授理論知識少,教學內容較瑣碎、分散、淺顯的問題?!奥糜螌W概論”課程教學應注重旅游學理論知識的梳理和對前沿理論深入淺出的傳授,不斷調整知識結構與教學內容,確保課程學習的“高階性”與“創新性”。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資料收集、文獻分析、系統闡述和小論文撰寫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邏輯思維,具有較為清晰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加強師生互動,實現課堂翻轉為解決教師課堂滿堂灌,學生成為“低頭一族”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在每節課中增設提問、分析和討論環節,學生思路必須跟著老師走,課堂學習節奏快、動腦多,學生主導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現了課程的“挑戰度”。
(三)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課程設計
在“旅游學概論”的課程建設中,應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課程設計,具體包括:(1)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創新意識。在“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創建線上線下互動、啟發討論結合的教學模式,堅持問題發掘和科學增負,培育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2)解讀社會需求,重構協同育人。立足市場,面向行業,既突出理論教學,又注重實踐應用,既強調知識灌輸,也重視能力培育,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重塑協同育人機制。(3)緊扣時代脈搏,關注旅游熱點。為讓學生獲得對旅游業發展的思考,增設大量具有時代意義的旅游發展主題內容。(4)凝聚集體智慧,打造高質課程。課程組集體備課,共同研討教案、電子課件,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課后作業,并通過學習通APP構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反饋平臺,努力打造高質量課程。
參考文獻:
[1]譚諍,王欣欣.高校課堂教學學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J].現代教育科學,2016,(5):101-107.
[2]金明,劉一弦,王媛,李云鷹,魏雪梅,鄭娟.護理本科全程教學學生滿意度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6):1762-1767.
[3]胡文靜.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優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旅游管理學科錯位
(一)旅游管理學科定位屬性與辦學依托之間錯位
1.單一學科定位與辦學依托多學科之間錯位
目前我國旅游學的理論基礎尚未完全建立,各個研究機構(高校)都在各自原定領域內進入旅游研究圈子,多種學科進入旅游研究,造就“萬馬奔騰、齊頭并進”的虛假繁榮。實際上,旅游專業在中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不合理,一直在單一學科還是復合型的交叉研究領域之間搖擺,在單一學科體制內尋求多重研究的突破和承認。從旅游專業在我國高校院系的實際分布情況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旅游研究和旅游專業教育是依托管理學、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園藝學、林學、社會學、建筑學,甚至依托中文、地質學、交通運輸、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等不同的學科背景而不斷發展的。旅游專業在諸多學科、院系下皆有分布,既說明我國旅游學科自身發展的壯大,也說明了其他學科發展面臨困局與自救。這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在經濟管理類院系下開設旅游類專業,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酒店管理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學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學系;二是因該學科在旅游研究和專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開設了旅游專業。如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以及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三是由于某些相關學科人才需求下降,一些高校依托歷史學、園藝學、林學、社會學以及建筑學等進行專業開拓的情況,如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5](P9~15)等。這種專業的綜合性錯位既不符合旅游業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產業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客觀反映旅游學的本質特點。依托其他學科永遠使旅游學處于從屬地位,得不到主流的定位和認可。這種學科地位問題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出現“小而全”的局面,開設課程涉及旅游各個方面,雖然面面俱到,但都是皮毛。而且旅游科研和旅游教育科研滯后,教師難以申請省部級以上的課題基金和獎項,難以發表權威性、高層次的旅游學術專業刊物,最后只能在經濟學、民族學、哲學等學科中申請旅游課題,在非旅游的刊物上發表“權威”論文等。長此以往,球與邊緣化最后將會嚴重影響高校旅游專業的師資水平、資金投入、院校評估與專業排名、辦學層次與質量等,若不能確定旅游學科的定位屬性,必將影響旅游教育與科研的發展。[6](P161~164)
2.??啤⒈究?、研究生多種層次人才培養與同時就業競爭之間錯位
中國旅游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長迅速。由2000年底統計,全國擁有高等旅游院校(包括所有開設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普通高校)由1980年的4所增加到252所,擁有在校學生73 586人,已經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這樣一個完整的高級人才培養體系。截止2009年末,國內的1 722所大學(學院)中有旅游專業(系)的高等院校852所,在校生49.84萬人;開設旅游專業的中等職業院校881所,在校生45.41萬人。也就是說,全國有95萬人就讀旅游管理專業,其中50萬人在高等學府中。①十年時間,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碩士)、本科生和專科生三個層次都取得了驚人的數量發展,然而質量是否都同樣得到提高呢?實際上,每個層次的教育目標定位是不同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出路也應該不一樣。首先,研究生教學有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兩種不同的培養模式。學術學位研究生側重于學術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其目標是將研究生培養成從事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的研究人員。專業學位研究生側重于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其目標是將研究生培養成高層次的應用型技術、管理人員[7](P10~11)。其次,本科層次旅游專業應培養具有“創造性執行及一定的創意策劃能力”的專門人才[8](P8~9)。再次,旅游管理專科是培養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能從事旅游基層管理,獨立進行旅游服務與管理、項目開發、市場推廣的經營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目標定位直到目前仍處于模糊狀態,所以造成不同層次人才同時競爭相同崗位。多種層次人才培養與就業同時進行,競爭空前激烈,導致了學生更看重名牌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或者非旅游管理專業(如金融、會計、財稅等專業),進而產生了極其嚴重的二級分化現象。
3.旅游多功能與旅游研究缺少基礎理論之間錯位
旅游的社會教育功能是旅游的諸多功能之一,旅游的社會教育功能體現在旅游活動可以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身體健康以及形成或改變人們思想意識。其與旅游活動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相互補充,共同構成旅游功能。[9](P13)從對旅游的社會教育系統要素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資源能夠發揮教育載體的功能,并為旅游的社會教育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基礎。導游人員和旅游解說牌是旅游者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導游在講解時存在缺乏生動性、科學性和講解格調低下等問題;旅游解說牌設計呆板、內容空泛。停留時間是影響旅游者和當地居民交流的主要原因,旅游管理部門的社會教育功能有待加強。[9](P19)旅游研究在成果數量規模不斷壯大、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的同時,如何構建旅游研究自身的理論內核尚需突破,旅游研究的基礎理論不扎實,尤其是在市場和產業發展的短期性需求支持下,造成旅游研究成果數量的表面繁榮,實際上研究深度不夠,一些關鍵問題始終難以得到解決,沒有形成核心的概念與邏輯體系,對于研究的邏輯起點、研究對象、研究范式和研究的語言系統共識較少。[3](P239~248)以國家級科研項目中體現的旅游研究傾向為例,國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旅游項目研究側重點有所不同,自然基金項目傾向于旅游地域系統空間結構及演化、旅游流及旅游行為等,對區域旅游合作主題沒有研究或者說較少涉及,旅游統計是研究薄弱環節;社科基金項目傾向對旅游產業競爭力、鄉村旅游與社區經濟等的研究,對旅游流及旅游行為沒有研究,而在旅游地域系統空間結構、旅游生態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強。自然基金旅游項目中鄉村旅游與社區經濟、鄉土聚落景觀、旅游環境影響、旅游統計、旅游信息等主題成為研究“新寵”;社科基金項目中旅游產業、民族村寨旅游、區域旅游合作、休閑旅游、青藏高原旅游等逐漸受到重視。[10](P78~84)旅游具有多種功能已經為人們所共識,研究缺少基礎理論,國家項目支持少,旅游多是在其他學科中尋找借鑒,這種外在多功能和內在少基礎之間形成一種悖論。
(二)旅游管理學科定位屬性與人才培養(就業)之間錯位
1.基礎理論與應用實踐之間錯位
在旅游管理學科中,以應用為主的專業方向比例也明顯高于以基礎為主的專業方向,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培養靠旅游規劃等橫向課題支撐,部分學生和青年教師成為導師規劃課題的廉價勞動力,這樣勢必削弱旅游基礎性研究,導致論文產出、著作產出、縱向課題申請、研究生就業出路等向應用性傾斜。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旅游人才市場發生較大的變化,旅游業需要的人才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導游員、飯店工作人員、旅行社計調等層面,更不是學旅游管理到飯店“端盤子”等傳統偏見。許多旅游院校的專業設置跟不上時代步伐,滯后于市場需求,依然只是停留在導游、餐飲、飯店管理等傳統層面,缺少會展與會務管理、商務旅游、景區精細化運作、旅游產業融資、遺產旅游豪華包裝、智慧旅游、金鑰匙飯店高層管理、高爾夫管理、會所管理與業務運作、政府接待與旅游陪護等新業態。課程體系結構不完善,結構不科學。部分課程因專業方向分化缺乏有效綜合,甚至大量課程內容陳舊、重復,選修課和知識拓展課比重偏低,學生限于一隅,自身知識得不到拓展,個性化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出現“難找工作、多人找同一份工作、找到工作難以堅持”的局面,進入社會后工作崗位得不到適應等結果。
2.學科規模數量擴增與質量水平之間錯位
與其他本、??粕鷮I相對完善、成熟、規范化的培養管理相比,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管理則松散得多,更多的是摸著石頭過河,依靠導師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一方面部分旅游管理導師招不到高質量學生,另一方面某些專業一個導師帶十幾個研究生。學科規模數量擴增與質量水平之間的不協調已成為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以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水平評估、質量監控體制為切入點,逐步推行以校外專家為主的社會評估制度,改變放任自流為“依法管理”,應成為今后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
3.重知識傳授與輕能力培養之間錯位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薄弱,思想解放程度不夠,雖然也召開了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教學改革會議、創新爭優學術會議等,但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新為榮的意識明顯不足,難以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勢,難以突破傳統觀念,也就難以超常規發展。
4.社會需要與個性泯滅之間錯位
許多旅游管理院校(專業)忽視了學校、學科的既定特色與形象,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一味地追趕潮流,與時俱進,最后迷失了發展方向,找不到自我特色,培養出來的海量學生,千人一面。同行對于這種以數量培養取勝的方式認可度不高。例如國內某高校一次性招收6個旅游管理本科班,一次性招100名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有些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單位,通過舉辦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招收在職研究學員,以3~5萬元/人學費搞創收,批發碩士學位證。這種為彌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視培養人才質量的辦學方式,最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旅游管理碩士點、博士點成為掙錢的工具。
5.效益與培養成本之間錯位
據筆者調研所知,大多數學校未建立起相對獨立的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體系,各培養機構處于無成本核算體系的運行管理之中。盡管近年來實行完全國家撥款、委托培養、自籌經費三種類型的經費分擔改革,但仍未擺脫經費短缺的困境,完善和拓展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是當務之急。
理順旅游管理學科的錯位,對其進行科學定位
(一)確定旅游高等教育的戰略定位和旅游專業的“核心”學科地位基于中國經濟發展對人才需要的特點,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了適合于旅游管理研究生培養的戰略定位,即:“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11](P6~7)旅游學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特性,決定了它應擁有一個獨立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和規范化的專業結構。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合理的規范化包括一級學科(旅游學)、二級學科(旅游經濟學、旅游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學專業)以及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旅游地規劃、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與區域經濟等)等在內的旅游教育專業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6](P161~164)旅游專業不是狹義的旅游管理專業,它應該在目前的學科目錄體系里體現更多的包容性,旅游專業應該成為橫向聯系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學與消費、旅游產品、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業綜合管理等,縱向聯系個體旅游行為、社區旅游、區域旅游、全球旅游新論等在內“核心”學科。
(二)明確學科目標,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是大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結點。然而目前各院校在培養目標上存在通病,即籠統單一,跨度太大,定位過寬,缺乏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忽視對職業素質的培養。而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崔伯(Tribe,2001)指出,教育項目中課程設計是關鍵因素。旅游課程的設計不僅要面向旅游企業,也要考慮到旅游業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12](P442~448)。也就是說旅游教育既要考慮實際意義,又要考慮到技術意義。優秀的旅游課程設計的最終得益人將是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者,同時學生也能受益匪淺。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培養學生時,教授很多經營層面的知識,但很少關注實踐能力的培養。[13](P291~295)學校的課程設置一般都注重課堂教育,但嚴重忽視了學生技能的培養。鄒益民(2002)指出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加上學校實驗設施不足,飯店方向的學生在進入飯店當實習生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實踐經驗。[14](P44~46)我國的旅游教育課程往往是基于老師擅長的領域來設置,其實理想的課程設置應當是根據設計好的課程來尋找相適應的老師。我國的課程設置方式是本末倒置的,這在學生的知識構成上清楚的反映出來,造成行業需求與學生知識結構上的差異。為了能實現我國旅游業的長足發展,教育項目中應當保證學生最基本的技能。課程設置的目標中,應當包含基本的技能、相關實踐、相關知識以及如實際操作準則等。[15](P16~24)應該在旅游專業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層次體現學術差異和就業差異,學位與理論依次遞增,同時從實操層面到學術理論層次也應該雙向遞增,避免學術與就業錯位。
2008年12月13日至14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旅游學科專業組主辦、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承辦的全國“旅游管理專業院長(系主任)及學科帶頭人工作會暨改革開放30年中國高等旅游教育發展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深圳市華僑城隆重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旅游學科專業組成員及來自全國各地260多所高校、出版社、旅游雜志等機構近300位參會代表。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高等旅游教育取得的輝煌成就并展望未來高等旅游教育的發展趨勢,全面提升旅游教育在中國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在教育部質量工程創建中的成功經驗交流,共同提高我國高等旅游管理專業辦學水平。本次會議通過主題發言、專題發言與分組討論等會議形式,回顧與總結了中國高等旅游教育30年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旅游本科專業的發展態勢,探討了旅游特色院校改革與創新發展的典型經驗以及高等旅游教育發展的國際化等問題,并通報了明年的16項工作安排和計劃,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會議對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高等旅游教育發展歷程與經驗和促進全國旅游管理專業在新時期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主題報告內容
會上有7位嘉賓作了主題報告,這7個報告從宏觀層面系統地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高等旅游教育的變化,從微觀層面具體地探討了各院校高等旅游教育的發展經驗和成果,對中國高等旅游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主要內容如下:
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旅游學科專業組組長、湖北大學旅游研究院院長馬勇作了題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報告。馬勇首先概括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旅游高等教育在院校數量、專業層次、專業方向、區域分布、師資力量、科研水平、國際交流和質量工程等方面的變化,充分肯定了廣大旅游院校30年來在學科建設、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并指出旅游管理專業在工商管理類學科中的地位逐漸得到加強與鞏固;其次通報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2009年的工作計劃,提出了16項具體工作安排,號召全國各旅游高等院校緊緊抓住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契機,進一步積極創建和發展旅游管理專業的12項質量工程,共同促進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繁榮與發展。
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常務副院長何建偉作了題為“突出特色,科學發展,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而努力”的主題報告,從基本情況、辦學模式和辦學成果三大方面,通報了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的發展歷程和專業建設情況,總結了該學院自主創新、突出特色的辦學模式以及在人才培養上將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人才培養與市場需要相結合的成功經驗。
南開大學旅游系系主任徐虹作了題為“南開旅游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幾點思考”的主題報告,首先對南開大學旅游教育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的回顧,在此基礎之上總結了南開大學旅游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辦學方式,并針對新形勢下高等旅游教育發展的挑戰,提出了完善培養目標、強化培養規格和規范教學體系3個方面的應對措施。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校長楊衛武作了題為“上海師大旅游學院的辦學理念與實踐”的主題報告,從辦學歷史、辦學特色、辦學目標及辦學愿景4個方面,對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以及上海師范大學的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和辦學特色進行了展示,總結了旅游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建設國家示范院校、國家特色專業和申報新一輪學位點的美好愿景。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旅游學院丁培毅作了題為“全球化和本土化對旅游學科教育的影響”的主題報告,以國際化和本土化為切入點,對澳大利亞高等旅游教育的發展進行了簡要地概述,分析了澳大利亞高等旅游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三大針對性的策略。
西北大學旅游系書記陳實作了題為“30年改革發展的旅游高等教育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報告,對西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總結概況了旅游專業在學術團隊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3個方面取得的成就,明確了旅游專業未來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工作進度,并提出了精品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環節5個方面的預期。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保繼剛作了題為“中國著名大學旅游學科萎縮問題及出路”的主題報告,概括了旅游學科萎縮的表現形式,從表層和深層兩個方面分析了旅游學科萎縮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解決學科萎縮的重要措施。
下午有來自全國15所旅游院校的參會代表作了專題發言:浙江大學周玲強發言題為“研究性大學在人才培養和旅游學科發展上的思考”、北京聯合大學寧澤群發言題為“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學科”、湖南商學院鐘志平發言題為“旅游行業互動人才培養創新思路”、廣東金融學院劉偉發言題為“對中國高等旅游教育的反思”、廣東商學院張河清發言題為“本科生導師制的理論架構與實踐創新”、遼寧師范大學謝春山發言題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論現象探析”、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董觀志發言題為“高等旅游教育進入集成創新時代”、同濟大學邱燦華發言題為“旅游與休閑在MBA教育中的發展”、復旦大學巴兆祥發言題為“旅游學困境與我們的努力”、鄭州大學毛安福副院長發言題為“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王怡然發言題為“從中外合作辦學看我國會展旅游的發展”、華東理工大學居閱時發言題為“旅游學科定位與旅游業的發展”、南陽師范學院李瑞發言題為“跨專業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辦學模式”、哈爾濱理工大學楊宇發言題為“旅游高等教育TAT模式創建與實施”,均引起了參會代表的積極關注和踴躍響應。
三、大會總結情況
[關鍵詞]模塊化活動化互動化教學法旅游管理
一、構建同伴探索導向的Ms
教學法在旅游管理教學的實踐中,過程模式理論和學習情境理論是指導創新行動的理論基礎。過程模式重視開放的、非正式化的學習環境,強調教育的方式(manner)而非教育的內容(matter),強調學生如何學習而非教師如何教。情境理論強調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學習更多的是發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一種活動。
旅游管理教學主要立足于三個理念:第一,旅游管理學科的本質特性;第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第三,國際化競爭性人才的成長規律。我們在進行旅游管理教學法的創新過程中,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一是改變只使用一本教科書的習慣做法,選用了在國內比較權威的5本教科書、6份報刊、3個網站作為教材的主要資源,形成了開放式的屬于自己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識體系;二是改變只由教師照本宣科的課堂講授方式,采用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確定系列教學活動主題,由學生小組主持主題教學活動,形成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模式;三是改變只使用黑板和粉筆的簡單傳媒手段,以教學過程為線索合理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保證了教學技術的先進性和教學手段的實用性;四是改變只由一張試卷評判教學質量的僵化做法,采用主題活動占40%、實踐學習占30%、課程測評占30%的三維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結構化方法),保證了教學質量評價的適應性、多樣性、全面性和全過程性。主要形成了以教學內容模塊化為基礎、教學過程活動化為主體、師生關系互動化為媒介、教學質量結構化評價(Makeup)為導向的Ms框架性教學法。
我們在旅游管理教學創新進程中構建的模塊化(Module)、活動化(Movement)、互動化(Mutualism)和結構化(Makeup)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系統化思想的教學框架體系?!蹦K化“是指將課程體系的建設作為工作核心,充分尊重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選擇權,通過整合優化對本科旅游管理課程進行模塊化,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功能,實行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
活動化“是指將學習進程的運行作為關鍵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競爭力,通過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和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制度,對本科旅游管理教學過程進行活動化,主旨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國際化、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被踊笆侵笇熒P系的改進作為重要保證,在師生雙邊關系問題上實現開放性的互動化,促進師生在共同探索、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彼此相互尊重、支持和激勵,從而保障師生的共同成長?!敖Y構化”是指采取多元化的途徑和方式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進行評價,主要是以滿足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旅游學科建設的學術需要、高校教育改革的社會需要和受教育者自我發展的個體需要為標準。
二、實現旅游管理教學法的系統目標
旅游管理Ms教學法是為了充分利用學院課程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現實課堂教學環境和虛擬的真實案例學習環境,全面培養學生個性化的人格魅力和多樣化的創新能力。
直接目標:通過實施Ms教學法,使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基礎旅游學、旅游管理學、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產品設計、旅游企業經營戰略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的思想和方法有框架性認識,初步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的個性化素質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樣化創新能力。
中介目標:按照本科旅游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保持學科體系的合理性和教學技術的先進性,真正體現“以旅游學為本,以經濟學為綱,以管理學為用”的旅游管理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旅游管理教學法的一體化設計,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和可選擇的教學資源,創造一個互動化學習的良好環境。
終極目標:突破以教學目標為焦點、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通道的封閉式傳統教學模式,開發以教學過程為焦點,以價值活動為核心、以師生互動探索為通道的開放式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學院國際化的可持續競爭力。
三、創新旅游管理教學法的路徑選擇
1.教學過程堅持學生導向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技術現代化、經濟國際化、競爭戰略化、人才綜合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必須重視基礎、鼓勵創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從體制到內容將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更具有前瞻性。這就決定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教育的內容,而是教育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實現全程化的學生,充分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Ms教學法是通過學生主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教材,師生共同確定教學活動主題、制作多媒體教案和組織教學過程,學生主題活動小組主導教學活動進程,學生評價教學效果,教師自始至終擔任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等途徑來體現學生中心原則的。
2.教學設計體現操作彈性
我們看到,當達國家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是以旅游業的現有成果、經典著作的教學為根基,以滿足旅游業發展需要、旅游學科建設需要、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人才市場競爭需要為導向,形成了旅游學專業教學、旅游學與相關學科混合教學、旅游業實踐教學的旅游管理教育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Ms教學法根據本科生的學年周期,把旅游管理教學設計為三個層面:一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修養課程。二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素質課程,三是培養精英式專家的技能課程;這三個層面的教學分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個階段是一年級多元化學科的基礎性混合教學,第二個階段是二至三年級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我們學院實行一學年三學期制,在正常的春、秋學期之間設有6月中旬~9月中旬的暑期社會實踐學期)的綜合性專業教學,第三個階段是四年級以畢業學位論文為線索的框架性個人研究教學。三個層面與三個階段不僅互相交叉滲透,而且靈活可變,從而構成了具有旅游學院專業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學過程操作體系。
3.教學資源實現平臺共享
1998年教育部重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目錄中,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是這樣描述的: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資源來保障教學活動的推進與深化。旅游管理Ms教學法主要注重了四類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是學院擁有的專業教師隊伍、圖書資料中心、多媒體課室和旅游星級飯店等內部資源;二是學院所在中國主題公園之都——深圳華僑城的主題公園、星級飯店和旅行社,以及深圳市相對集中的旅游企業資源;三是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的信息資源;四是學院與世界旅游組織教育機構、發達國家旅游高校、國際性旅游學術組織的廣泛聯系的國際化資源。從而構建了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一是通過優化學院內部資源,構建了“以校為本”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二是通過整合旅游企業資源,建立多樣化教學實踐基地,構建了“前店后?!钡慕虒W資源共享平臺;三是通過配置網絡信息資源,構建了“虛擬現實”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四是通過國際旅游學術交流與合作,構建了“國際接軌”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這種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為旅游管理Ms教學法的開放性、兼容性、國際性和時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師生關系注重協調互動創新
教育要求師生關系民主化、教育主體個性化、課程設置綜合化、教學方法多樣化、評價方法科學化。旅游管理Ms教學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基本探索,這種探索必然要反映創新教育的要求,所以這種探索必須將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放在第一位。旅游管理教學涉及到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邊關系,這種多邊關系的核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只有這個關系民主化了,才能有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民主化。大學生具有比較成熟的認知能力、價值評價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在尊重、保護和關愛學生的行動中,通過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創造一種平等、開放、合作的民主化教學氛圍,提升教學過程的人文價值,才能培養出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參與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旅游管理Ms教學法就是基于這種理念而逐步成熟起來的,在實施別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互動過程。
5.教學質量建立保證體系
從質量管理學的角度講,產品質量標準不能低于用戶的需要,也不宜超過用戶的需要,因為隨著質量的提高,產品成本就會提高并影響價格,因此應在產品質量與成本之間求得平衡。同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也存在成本與效益的問題,這里體現為旅游管理Ms教學法的適應性、效益性和發展性。實行教學質量保證,建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是旅游管理Ms教學法贏得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措施。我們通過研究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質量的四類標準:滿足旅游業發展需要、旅游學科建設需要、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人才市場競爭需要,提出了旅游管理Ms教學法質量保證的四個體系:一是教學活動方案的策劃體系;二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執行體系(過程性控制);三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后勤體系(管理與服務體系);四是教學質量控制的督導體系(自我評估、專家評估、社會評估的三個層次)。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積極意義和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汪霞: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及其評價.外國教育研究,2003,30(4):60~64
[2]姚海林:從認知到情境:學習范式的變革.教育研究,2003,2:60~63
[3]董觀志:知識經濟時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模式創新研究.旅游學刊,1998年12月,旅游教育???18~21
[4]張勤: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研究.中國高等教育,2003,18:40~41
王粵副主任表示,市旅游委與聯大旅游學院在很多方面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希望進一步深化政府和旅游院校的合作,發揮學院人才集中、科研能力強的優勢,共同為北京旅游 市場的市場研究、宣傳促銷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她還介紹了目前的旅游形勢。
聯大旅游學院院長黃先開在講話中表示歡迎,他向來賓介紹了旅游學院的發展與現狀。表示將利用學院優秀的人才與硬件力量編制好相關項目,表示希望繼續進行深化合作。
王粵副主任還和教室代表進行了座談,了解了旅游學院的學科設置等情況,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大家表示,面對北京旅游大好形勢,如何準確做好旅游定位,如何精準做好旅游推介,如何測算旅游在GPD中的占比,旅游數據統計發展落后,信息數據庫建設滯后,實時數據采集不到位,已經成為了制約北京旅游發展的掣肘。希望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對北京旅游市數據進行專項研究,編制未來3年北京旅游市場報告,以指導北京旅游合理健康的發展。旅游學院應當發展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有影響力的國際旅游院校。
王粵副主任一行還在黃先開院長陪同下,參觀了旅游學院新教學樓。
旅游學院創建于1978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專門培養旅游管理高級人才的學院。 學院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財務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英語、日語6個本科專業,其中旅游管理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另有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應用日語等4個高職專業。近年來,學院投資2000余萬元建立了一批國內先進的專業實驗室,包括酒店管理實驗室、旅游電子化管理實驗室、導游模擬實驗室、同聲傳譯室、日本文化室、茶藝室、品酒實驗室等。(李磊)
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
2014冬季推廣活動會議召開
12月3日,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2014冬季推廣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聯盟15個城市會員代表以及會獎相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并做了精彩討論和發言。會議首先歡迎青島成為本聯盟第15個會員城市。
會上,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王粵副主任表示,各城市在發展會獎旅游產業方面各有特色各有成果,聯盟成為各城市加強專業學習和經驗交流的有效平臺,在15個城市的共同努力下,聯盟影響力不斷擴大,也為中國會獎旅游業的發展注入動力。
由聯盟發起并制作的《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推廣手冊》和《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宣傳片》是國內首次聯合多個城市編制的此類宣傳品。(李磊)
北京高端旅游與會議產業聯盟
2014冬季推廣活動舉行
12月4日,北京高端旅游與會議產業聯盟2014冬季推廣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活動圍繞“旅游與文化融合背景下,北京高端定制旅游產品開發”主題展開一系列討論。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粵出席并發言。
王粵副主任表示,今年是北京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以高端會獎為代表的高端旅游業面臨產業結構深入調整、產品服務升級換代的客觀要求,同時北京擁有眾多文化旅游資源,未來通過政策不斷引導,北京高端旅游產品將更加豐富,定制旅游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北京高端旅游與會議產業聯盟自2011年底成立至今,每年都定期舉辦推廣活動,已成為北京高端旅游業內同業者交流與合作的高層次平臺,見證了北京高端旅游業發展壯大的歷程。(李磊)
“冬游?享受陽光”旅游推介會在京舉辦
2014年11月18日,自治區旅游局在京舉辦“冬游?享受陽光”旅游推介會,目的是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冬季赴藏旅游,實現旅游四季均衡發展目標。鄒偉南委員代表北京市旅游委出席推介會并致辭。
鄒委員在致辭中表示,獨特的地理優勢,蔚藍的天空、潔凈空氣、巍峨的山巒、厚重的藏文化和悠久的藏文明,被譽為人類最后的凈土、世人向往的香帕拉,與北京有著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兩地旅游資源差異性大、互補性強,開展合作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近年來,自治區與北京市在旅游規劃建設、旅游資源宣傳推廣、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這些戰略合作對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胡虎)
北京市旅游景區導游證識別系統培訓會議召開
2014年12月5日北京市旅游委召開了旅游景區導游證識別系統培訓會議,市旅游委趙廣朝委員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旅游委行政許可處、各區縣旅游委負責人和本市AAAA旅游景區負責人參加了培訓會議。
本次培訓會議首先由行政許可處處長林亮宣讀旅游景區導游證識別系統終端POS機管理辦法(試行),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
趙廣朝委員在會議上指出 “旅游景區導游證識別系統”是一套專門針對導游監管的重要信息系統。能夠幫助旅游景區對黑導、假導游證、過期導游證進行實時準確的識別,從而提高旅游市場監管能力,切實保護游客、導游和景區的合法權益。這套系統是多方受益的系統,各旅游景區必須認真組織系統實施,徹底根除非法導游,推進我市旅游行業的和諧發展。(劉錚)
市旅游委舉辦2014年北京對口支援地區“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班”
2014年11月20日至26日,北京市旅游委在京舉辦了2014年北京對口支援地區“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班”。 此次培訓班由北京市旅游業培訓考試中心具體承辦,共有來自“和田、拉薩、玉樹、什邡、巴東、赤峰、烏蘭察布、南陽、十堰、神農架”等7省10地近200名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培訓班根據需求專門組織了國內一流旅游專家、學者,市旅游委、延慶縣旅游委干部為此次培訓授課,課程設置包括課堂講課、現場教學、專題討論等方式。
北京市旅游委鄒偉南委員,北京市支援合作辦智力支援處、北京市旅游委首都旅游協調與區域合作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分別參加培訓班開學及畢業典禮,并向經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了由國家旅游局印制的《旅游行業管理人員崗位職務培訓證書》。(胡虎)
比佛利市2015中國農歷新年慶祝活動
關鍵詞:旅游高等教育;本科;課程體系;中韓
1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據統計,2009 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 19.02億人次,增長11.1%;國內旅游收入1.02萬億元,增長16.4%;旅游總收入1.29 萬億元,增長11.3%。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旅游業總體上依然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從而拉動內需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據世界旅游理事會(WTTC)在WTO召開的世界大會上宣布,中國旅游就業現在是世界第一位的,并預測到2010年可吸納8800萬的就業人數[1]。旅游業是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產業[2]。旅游形成產業化的今天,旅游人才的社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步擴大和提高。而旅游人才的競爭成為旅游業的競爭核心[3]。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落腳點和重難點表現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中,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著一種指導性的關系。即課程體系是教學內容的指導,教學內容是課程體系的體現。所以說,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是由合理的課程體系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組合而成[3]。
從我國第一所旅游院校的創立至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開設有旅游院校 (包括設有旅游相關方向的院校),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一方面為行業培養并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旅游業提供了可觀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另一方面,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新形勢下的旅游發展態勢下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如數量布局和規模布局不盡合理,人才的特質與市場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旅游教育體系的建立尚待完善[4]。本研究通過對中韓兩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課程體系及課程安排的比較分析,希望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2 韓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分析
韓國旅游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在橫向上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選修課又分為專業選修與教養選修,在縱向上以教養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逐層加深相關領域的學習。在韓國旅游教育的學科設置是各個大學根據自身的情況而設立的,與國內統一設置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情況不同。本研究選取韓國一所四年制本科大學為例,就其開設的旅游教育課程進行了分析。
培材大學旅游相關學科是從1990年開始設置的。最初為旅游管理系;1995年酒店管理專業從旅游管理系中分離出來,由旅游管理專業與酒店管理專業組成了旅游系,是社會學院的下屬機構;1997年旅游系更名為旅游管理學院,設有三個系——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營養餐飲管理系;2001年將旅游管理系與酒店管理系合并專業為旅游酒店管理系;2004年旅游管理學院更名為旅游文化學院,設置三個系——旅游節事管理系、酒店會議管理系、餐飲營養學系(學校將此學科從人文該為自然學科)。
培材大學的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可分為旅游節事管理系與酒店會議管理系兩大部分。課程的設置如圖1,圖2所示。
圖1. 培材大學旅游節事管理系專業課程
圖2. 培材大學酒店會議系專業課程
通過圖中所示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看出,旅游高等教育的相關課程主要包含了:旅游、節事、休閑、酒店、餐飲、會議等方面。培材大學一方面根據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及時推出諸如博采業、會展企劃、國際會議管理、節事旅游營銷、國際展示會博覽會企劃管理等實用性很強的熱門課程,同時對一些傳統的管理課程,如市場學、心理學、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餐飲等也根據旅游行業的發展,不斷更新內容[5-7]。
3 中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分析
中國大學里的旅游學科統一設置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 也有一些大學是設置在地理或者歷史學科下。所以到今天為止, 旅游學科在中國的發展還沒有達到一級學科的地位。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上和韓國相同, 也是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只是在課程的安排,數量和選修課的設置上不盡相同。選修課又分為校級選修和院級選修。相對韓國的高等旅游學科的設置來說,中國的旅游學科還沒有達到細化。
河南工業大學始建于1956年,1959年開始本科教育,1979年開始碩士研究生培養。建校初至上個世紀末,學校為部屬院校,1998年8月轉制為中央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旅游專業設置在管理學院的市場營銷系下面。市場營銷系自從1995年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生旅游管理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市場營銷系大學一年級新生不分專業方向,統一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學習。大學二年級下半學年旅游專業開始與其他專業進行課程學習上的區分[8]。河南工業大學的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如圖3,圖4所示。
通過圖中所示課程設置可以看出,河南工業大學旅游高等教育的相關課程除了和旅游相關的諸如旅游、休閑、酒店、餐飲、會議等方面以外,還包含很多語文,數學, 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實踐等方面的課程。河南工業大學旅游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完成本專業必修課程的學習以外,還要完成20個學分的院級選修課和7個學分的校級選修課。和韓國培材大學相比,河南工業大學開設課程的數量和種類多了很多。從表面上看,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和擴充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經過對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學生認為所學科目種類雖繁多,但是都感覺很多科目學的太淺,深度不夠。另外非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太多,對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些喧賓奪主,有些和旅游專業息息相關的課程,比如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作為了選修課程,而諸如美術鑒賞之類的課程作為了必修課程,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尚有不妥之處。
圖3. 河南工業大學旅游專業必修課程
圖4. 河南工業大學院級任選課程
4 韓國、中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特點比較
21世紀的旅游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地涉及入境、出境旅游,在某些領域它與國際接軌的程度較大,所以就要求旅游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培養具有國際意識、能進入國際市場競爭、敢于挑戰現代旅游業、能夠跨國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韓國、中國的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具有以下的特征:
4.1 師資方面
韓國:數量充足,科班出身
在韓國旅游專業相關的大學教師,98.8%以上都是旅游、休閑相關專業博士畢業,76.7%以上的教師都是英美等海外留學博士[7]。韓國的高校,旅游管理屬于一級學科,并不歸屬于工商管理。在整個旅游管理學院里面,分出的科系很具體,如旅游管理,休閑管理,節慶管理,會展管理,酒店管理,外食管理等。外教的比例占到總體老師的35%左右[5].。由于韓國高校的教師76.7%以上畢業于海外高校,韓國高校旅游專業的設置和體系的規劃基本上是沿用美國的旅游教學發展模式[9]。
中國:師資數量不足, 質量不高
中國的旅游專業教育在學科建設方面在曲折中前進。國家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對旅游專業的設置一度遇到阻礙。至今,雖然有了二級學科地位,但遠未達到鞏固的地位。根據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2005年博士招生目錄查詢系統”統計得到設有旅游研究方向的博士點基本情況[11],可以看到,具有獨立的旅游管理(2級學科)博士點的單位共計11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南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重慶大學,云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每一年旅游專業的博士畢業生人數有限,但是現階段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大學里都設立了和旅游相關的專業。畢業的旅游專業博士生的數量遠遠小于大學旅游專業教師的需求。因此很多旅游專業的教師并不是畢業于旅游專業,這樣一來,專業師資力量就存在著相對薄弱的問題。造成一些與旅游業發展聯系緊密的重要課程要么開不出來,要么即使開出來卻因教師專業水平不夠講不出實質內容。課程體系不完善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未來對工作的適應力。
4.2 外語方面
在韓國高校的旅游學科中,外語課程的設置和培訓占到很大比例。以韓國培材大學為例,每一個學期都有旅游日語,旅游中文,旅游英語的課程。而國內的高校旅游學科中,還是傳統的英語單一外語的教學。
5 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韓國大學旅游教育課程體系層次清晰、邏輯性比較強,在課程內容上覆蓋面廣,擴展課程比重大,學生選課的自由性更強,因此就業去向可以更加的多樣化。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可以向韓國的旅游高等教育學習以下幾個方面:
5.1 加強理論基礎
在大學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堆積著大量的操作性課程和知識性課程,以致旅游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感覺課程深度不夠,理論薄弱[12]。由于旅游學科的基礎理論在學術界還有很大的爭議,因此在教育安排上很難保證系統性和有效性[13]。所以需要借鑒成熟的學科理論來彌補旅游學科的不完善,如利用經濟學、社會學、行為學、地理學等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設置交叉學科:旅游經濟學、旅游社會學、旅游者行為、旅游地理學等課程,為學生打下一個較為深厚的發展基礎。
5.2 與旅游發展趨勢共進,高度重視市場需求
當前,學校更應首先考慮旅游市場的需求。充分了解旅游發展趨勢、預測市場對專業的需求,開設與市場需求相對應的專業,使學生在學校里有針對性地學習,畢業時可找到合適的崗位,學以致用。
5.3 外語的加強
外語水平和外語的運用在旅游行業尤為重要。在西方國家,旅游學科的學生都要求掌握至少3到4門的外語。對中國的旅游專業學生來說,在英語能夠熟練運用的基本前提下,學習和掌握一門第二外語也是非常必要的。外語水平,也往往成為學生就業時一個衡量的重要標準。
總之,旅游高等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旅游產業的發展和旅游教育的發展直接相關,而旅游教育的發展與學校、教師和學生直接相關,更重要的是與社會直接相關。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要在現有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他院校旅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有益成分,跟進國際旅游教育發展潮流,為中國旅游業的進步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童金杞, 淺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J]. 資質文摘. 2009, (1): 126.
[2] 錢學禮. 澳大利亞旅游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 世界教育信息. 2005, (5): 27-28.
[3] 楊雁. 中外旅游高等教育差異比較[J]. 旅游學刊-旅游教育??? 1998, (12): 50-52.
[4] 李傳玲, 羅軍, 韓云金.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現狀分析——以中國地質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 高職高教研究, 2008, (51):149-150.
[5] 旅游管理學科發展計劃書[M]. 培材大學 旅游管理系(內部資料), 2008.
[6] 酒店管理學科發展計劃書[M]. 培材大學 酒店管理系(內部資料), 2008.
[8] 旅游學科發展計劃[M]. 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內部資料), 2009
[9] 黃松山, 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J]. 2001, (12) 2: 66-69.
[11]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省略/index.htm 2005.
[摘要]本文闡述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基本內涵、理論基礎和探索路徑,提出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現、創新和成長的互動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質量評價是實施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關鍵策略。旅游管理3M教學法不僅是創新教育的一種框架性研究,而且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實現國際化具有操作性的導向意義。
[關鍵詞]模塊化;活動化;互動化;教學法;旅游管理
1引言
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2001年通過“WTO旅游教育質量認證體系”的評審,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世界旅游組織認證的大學旅游教育機構。對這樣的國際化旅游學院,更有效地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培養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是最基本的目標定位。3M教學法是目前能夠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的操作性模式,對培植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和學生的持續創新力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2理念
2·1提出背景
國際化是21世紀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國際化旅游學院必須有國際化的教學方法。要構建國際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在總結傳統和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貫徹WTO旅游教育質量認證體系,不斷提升有國際化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1999年,我們學院就開始了針對教育資源、教學對象、課程體系的結構性改革,歷時三年的轉制、整合與提升,基本構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科旅游教育模式。這一輪教學改革的標志性成果:“21世紀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獲得了2001年度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通過了WTO旅游教育質量體系的認證。通過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逐步發展和深化了旅游管理3M教學法。3M教學法就是模塊化(Module)、活動化(Move-ment)和互動化(Mutualism)?!澳K化”是指將課程體系的建設作為工作核心,充分尊重和培養學生的性和選擇權,通過整合優化對本科旅游管理課程進行模塊化,最限度地發揮課程的功能,實行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盎顒踊笔侵笇W習進程的運行作為關鍵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競爭力,通過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分制管理制度和學生自定學習計劃制度,對本科旅游管理教學過程進行活動化,主旨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國際化、信息化社會的需要?!盎踊笔侵笇熒P系的改進作為重要保證,在師生雙邊關系問題上實現開放性的互動化,促進師生在共同探索、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彼此相互尊重、支持和激勵,從而保障師生的共同成長。
2·2理論基礎
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立足點是為學生的創新力培養和個性化成長創造最大的機會和最好的條件。本科旅游管理教學法的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改革的進程中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引和理性的范式向導。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過程模式理論和學習情境理論。過程模式理論是斯坦豪斯(L.Stenhouse)在1975年出版的《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中提出來的課程理論[1]。斯坦豪斯認為,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不應當是按照某些事先決定的行為目標制定一套“方案”,然后再加以評價,而應當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課程的研究、開發、評價不是公開的、獨立的,而是一體的,所有這些都集中在課程實踐當中,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程模式重視開放的、非正式化的學習環境,強調教育的方式(manner)而非教育的內容(matter),強調學生如何學習而非教師如何教。情境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學習更多的是發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一種活動[3]。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情境理論關注學習活動系統,關注系統中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盡量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以體現真實生活的要求[4]。
2.3構建目標
旅游管理3M教學法是為了充分利用學院課程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現實課堂教學環境和虛擬的真實案例學習環境,通過5年來的改革實踐而逐步形成和深化的。直接目標:通過施3M教學法,使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基礎旅游學、旅游管理學、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產品設計、旅游企業經營戰略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的思想和方法有框架性認識,初步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的個性化素質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樣化創新能力。中介目標:按照本科旅游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保持學科體系的合理性和教學技術的先進性,真正體現“以旅游學為本,以經濟學為綱,以管理學為用”的旅游管理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旅游管理教學法的一體化設計,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和可選擇的教學資源,創造一個互動化學習的良好環境。終極目標:突破以教學目標為焦點、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通道的封閉式傳統教學模式,開發以教學過程為焦點,以價值活動為核心、以師生互動探索為通道的開放式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學院國際化的可持續競爭力。
3實施
3.1探索路徑
1999年秋季,筆者從97級本科旅游管理班的《中國旅游地理》課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當時,旅游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上升時期,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卻面臨著“學科調整”、“理論貧乏”、“教材短缺”“專業定位迷?!钡膰乐乜简?眾多高校旅游管理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都很陳舊,不僅教學形式簡單化、貧乏化和教條化,而且還有許多內容與旅游業發展實際、國際化經濟活動的現實相矛盾[5]。從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意識出發,扭轉尷尬的被動局面只能依賴于改革和重建我們的旅游管理教學。在這種背景下,筆者開始嘗試突破“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個老師,一幫學生,一套試卷一個考分”的傳統教學模式(簡稱“七個一”模式),采用了“多教材體系、多媒體技術、多元化角色、多樣化情境、多渠道評價”的“主題活動”教學法(簡稱“五多活動”模式),“活動化”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調動了學生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鼓勵了學生的競爭意識。2000年,筆者將這種探索擴大到了98級、99級本科旅游管理班的《旅游經濟學》、《旅游管理學》、《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等課程,并開始組織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幫助學生走進旅游業的真實世界。在實踐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了旅游管理學科體系的規律性,開始為學生建立一個系統性強、架構清晰、與國際接軌、反映旅游業規律的旅游管理知識體系,注重解決旅游管理課程的“模塊化”問題。2001年,在逐步實現教學“活動化、模塊化”的進程中,筆者體會到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雙邊活動,它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新型師生關系,只有實現師生關系民主化,才能保證旅游管理教學“活動化、模塊化”具有實質性意義。2002年以來,筆者不僅加大了進一步實踐創新教育思想的力度,而且對“活動化、模塊化、互動化”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整合、充實和提升,形成了比較規范的旅游管理3M教學法。
3.2模式框架
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探索,主要立足于三個理念:第一,旅游管理學科的本質特性:第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第三,國際化競爭性人才的成長規律。主要參照了與我院辦學條件相類似的4所大學的做法:美國楊伯翰大學夏威夷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內華達州拉斯韋加斯大學、內華達大學酒店管理學院。主要進行了4個方面的探索:一是改變只使用一本教科書的習慣做法,選用了在國內比較權威的5本教科書、6份報刊、3個網站作為教材的主要資源,形成了開放式的屬于自己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識體系;二是改變只由教師照本宣科的堂講授方式,采用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確定系列教學活動主題,由學生小組主持主題教學活動,形成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模式;三是改變只使用黑板和粉筆的簡單傳媒手段,以教學過程為線索合理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保證了教學技術的先進性和教學手段的實用性;四是改變只由一張試卷評教學質量的僵化做法,采用主題活動占40%、實踐學習占30%、課程測評占30%的三維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結構化方法),保證了教學質量評價的適應性、多樣性、全面性和全過程性。主要形成了以教學內容模塊化為基礎、教學過程活動化為主體、師生關系互動化為媒介的框架性3M教學法。在創新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存在著一個制約3M教學法深化的瓶頸因素,這個因素就是教學質量的評估問題。創新旅游管理教育,如果僅僅改革教學方法,不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同步改革,不僅難以持久地推進教學法的改革,而且難以取得創新的實質性成果。所以,在實踐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過程中,我們同時進行了教學質量結構化(Makeup)評價的探索,從而構建了如圖3-1所示的模式框架。
3.3關鍵策略
旅游管理3M教學法是從旅游業發展和旅游學科建設的規律出發,通過師生互動的探索性活動,激勵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旅游管理人才的高校旅游管理教學法。這是一種具有挑戰性教育創新,為了保證這種改革實踐富有成效地深入推進,我們實施了5個關鍵策略。
第一,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技術現代化、經濟國際化、競爭戰略化、人才綜合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必須重視基礎、鼓勵創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從體制到內容將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更具有前瞻性[6]。這就決定了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教育的內容,而是教育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實現全程化的學生,充分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3M教學法是通過學生主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教材,師生共同確定教學活動主題、制作多媒體教案和組織教學過程,學生主題活動小組主導教學活動進程,學生評價教學效果,教師自始至終擔任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等途徑來體現學生中心原則的。
第二,注重教學過程的方案設計。
3M教學法根據本科生的學年周期,把旅游管理教學設計為三個層面:一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修養課程,二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素質課程,三是培養精英式專家的技能課程。這三個層面的教學分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個階段是一年級多元化學科的基礎性混合教學,第二個階段是二至三年級專業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我們學院實行一學年三學期制,在正常的春、秋學期之間設有6月中旬~9月中旬的暑期社會實踐學期)的綜合性專業教學,第三個階段是四年級以畢業學位論文為線索的框架性個人研究教學。三個層面與三個階段不僅互相交叉滲透,而且靈活多變,從而構成了具有旅游學院專業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學過程操作體系。
第三,構建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
1998年教育部重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目錄中,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是這樣描述的: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7]。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資源來保障教學活動的推進與深化。旅游管理3M教學法主要注重了四類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是學院擁有的專業教師隊伍、圖書資料中心、多媒體教室和旅游星級飯店等內部資源;二是學院所在中國主題公園之都———深圳華僑城的主題公園、星級飯店和旅行社,以及深圳市相對集中的旅游企業資源;三是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的信息資源;四是學院與世界旅游組織教育機構、發達國家旅游高校、國際性旅游學術組織的廣泛聯系的國際化資源[8]。從而構建了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一是通過優化學院內部資源,構建了“以校為本”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二是通過整合旅游企業資源,建立多樣化教學實踐基地,構建了“前店后校”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三是通過配置網絡信息資源,構建了“虛擬現實”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四是通過國際旅游學術交流與合作,構建了“國際接軌”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這種多元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體系,為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開放性、兼容性、國際性和時代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協調師生互動的多邊關系。
創新教育要求師生關系民主化、教育主體個性化、課程設置綜合化、教學方法多樣化、評價方法科學。旅游管理3M教學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基本探索,這種探索必然要反映創新教育的要求,所以這種探索必須將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放在第一位。旅游管理教學涉及到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邊關系,這種多邊關系的核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只有這個關系民主化了,才能有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民主化。大學生具有比較成熟的認知能力、價值評價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在尊重、保護和關愛學生的行動中,通過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創造一種平等、開放、合作的民主化教學氛圍,提升教學過程的人文價值,才能培養出個性化高素質和多樣化創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參與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旅游管理3M教學法就是基于這種理念而逐步成熟起來的,在實施別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互動過程。
第五,建立教學質量的保證體系。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也存在成本與效益的問題,這里體現為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適應性、效益性和發展性。實行教學質量保證,建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是旅游管理3M教學法贏得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措施。我們通過研究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質量的四類標準:滿足旅游業發展需要、旅游學科建設需要、學生學習與就業需要、人才市場競爭需要,提出了旅游管理3M教學法質量保證的四個體系:一是教學活動方案的策劃體系;二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執行體系(過程性控制);三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后勤體系(管理與服務體系);四是教學質量控制的督導體系(自我評估、專家評、社會評估的三個層次)。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旅游管理3M教學法的積極意義和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