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童護理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兒科護理工作的特點兒科護理與成人護理相比,其護理內容復雜、工作緊迫、護患關系特殊。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孩子的健康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結合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及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兒科護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護理學生更好地掌握對健康兒童日常護理與營養保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各年齡期兒童保健護理的重要性新生兒期護理的重要性:表現在對新生兒的喂養、保暖、指導家長護理新生兒的眼、鼻、口、耳、臍、臀等方法,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嬰兒期護理的重要性:嬰兒生長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時的日常護理尤為重要。幼兒期護理的重要性:幼兒的行走和語言能力逐漸增強,但危險識別能力差,易發生意外傷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大小便的訓練、睡眠時間的養成護理等極其重要。學齡期護理的重要性:這個時期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發展迅速,對其飲食營養搭配、生活自理能力、體格鍛煉、團體意識、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護理極其重要。青春期護理的重要性:這個時期是人生的過渡期,體格成長迅速,要注意兒童的營養、認知、心理、行為等的養成,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強青春期生理衛生等也尤為重要。
3.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的實用性一是做好兒童保健能夠提高我國兒童綜合素質。用所學的兒童保健知識指導家長科學地對孩子實施日常保健護理,鍛煉孩子體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二是為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廣的前景。針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崗位和我國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壓力,在校期間學好兒童保健護理,除了可以在相關醫療單位尋求就業崗位之外,還可以開設嬰兒保健館、兒童保健知識培訓班、兒童健身館、兒童營養師、考取孕嬰證,等等。這就為學生開辟了更廣闊的就業渠道,提高了就業率。
二、“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在《兒科護理》中定位的幾點建議
1.加大“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學時比例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孩子的健康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更多家長重視兒童的日常保健預防護理。但根據對兒童家庭訪視結果顯示,大多數家庭家長對于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識還很缺乏,這就要求兒科護士在校期間能夠掌握更多更好的兒童保健知識,指導和提高家長對孩子的保健預防意識,這樣就能夠減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我國兒童的身體綜合素質。
2.提高學生“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的實踐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以達到高職醫學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應把“應用型”、“專業型”、“能力型”作為《兒科護理》實驗教學目標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實效性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實驗課程結構,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課時分配少的弊端,構建新的實驗課程結構。例如多增加嬰兒撫觸、嬰兒被動體操、幼兒體操、預防接種的方法和技巧練習,提高在校生兒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 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工程, 通過加強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服務,在全社會樹立醫療衛生行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促進醫患關系更加和諧,通過護士為患者提供主動、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感受到護理服務的改善,感受到廣大護士以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服的職業文化,感受到護理行業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我院計劃免疫門診在做好基礎疫苗接種的同時不斷改進服務流程提供特色服務,為轄區兒童健康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
1 進行預防接種相關事宜
每周一下午準媽媽們進行預防接種相關事宜的培訓。在培訓班上我院的計免工作人員采用相關國家免疫政策、接種知識講解,互動問答等授課形式,向各位準媽媽們宣傳免疫預防知識。通過培訓,讓準媽媽們了解了預防接種預防傳染病的的重要性,疫苗的種類一類疫苗與二類疫苗的區別等以及預防接種流程及接種前后的注意事項,掌握不良反應的觀察和接種反應如何護理,使家長對兒童接種后的接種部位紅腫熱痛及發熱、皮疹不再驚慌失措,避免濫用藥物減低疫苗效果,,并發放《預防接種前告兒童家長書》聽完講課后,準媽媽都紛紛表示,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按時帶孩子來打預防針。
2 保持預防室安全接種
預防接種門診的候診室、宣教室、接種室干凈明亮、地面保持干燥無水,保潔人員定時巡視,出現尿漬、水漬隨時清理以防小兒和家長滑倒。部分接種兒童為小年齡組兒童護理人員主動為他們提供溫開水、紙杯、體溫計等物品;接種后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過敏性休克會在接種后半小時內發生,計免門診采取口頭告知、張貼溫馨提示。定時巡視等方式密切關注接種兒童接種后反應。保障安全接種。
3 預防接種門診護理人員態度和藹
進行業務操作時按規范要求進行,根據兒童不同年齡、不同心理采取不同護理措施。 兒童疼痛刺激表現為哭鬧,掙扎。護理人員就采取微笑,利用面部表情和溫馨的話去逗樂并轉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注射,接種后指導家長擁抱撫摸孩子面部、四肢。減少哭鬧。
4 實施計算機管理
由于接種對象或兒童監護人對預防接種知識普遍缺乏了解,特別是對兒童計劃免疫程序不熟悉,擔心孩子漏種、重種、早種、遲種等等,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對前來接種的0~7歲兒童納入“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實施計算機管理,使兒童及監護人獲得一系列優質服務,省時方便、接種記錄詳細、準確,及時提醒家長接種時間。
5 電話跟蹤隨訪
開通預防接種門診咨詢電話對接種兒童進行電話跟蹤隨訪,對接種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對家長進行具體指導和對癥處理,對逾期未種兒童提醒督促盡快完成。把人性化護理貫穿于整個預防接種過程中。在走廊過道設置宣傳欄,結合疾病流行季節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強化家長的保健意識并做好新疫苗的宣傳活動。
6 計劃免疫護理人員實行責任制
使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管理兒童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計免門診工作人員深入社區、學校等為大家宣傳免疫規劃及擴大免疫的相關知識,設立免費咨詢臺,并對過往人員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解答有關問題,將國家免疫規劃宣傳給大家。廣泛普及預防接種知識,提高全社會參與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全社會參與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良好氛圍。開設常年接種門診,堅持預約定期接種和隨時補種相結合,與教育部門合作主動聯系幼兒園、學校,積極做好查驗預防證工作。對未免疫的兒童進行補種,并辦理接種證。
7 加強與公安、街道等部門的聯系
定期了解流動人口數量、特點、分布等情況,掌握本地區流動人口分布; 加強計劃免疫中流動兒童管理進行主動搜索、查漏補種等,每月主動到轄區搜索適齡兒童,完成對流動兒童的摸底調查工作,為適齡兒童及時建卡建證。
8 計劃免疫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結果:觀察組兒童采取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方法,兒童在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家長的預防接種知識的知曉度、對接種服務的滿意度、兒童在配合接種的配合率均高于對照組。
結論:采取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接種的安全性,且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3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03-01
選擇在我院2010年元月至12月與2012年元月至12月期間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的護理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在我院2012年元月至12月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共630名,將這組兒童作為觀察組,選擇在我院2010年元月至12月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共596名,將這組兒童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兒童中,有男性兒童385名,女性兒童245名,年齡為3個月至4歲,平均年齡為1.52±1.31歲,均健康狀況良好;對照組兒童中,有男性兒童331名,女性兒童265名,年齡為1個月至3.5歲,平均年齡為2.21±0.56歲,均健康狀況良好;兩組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所接受的接種疫苗種類有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以及卡介苗等。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接受疫苗種類以及健康狀況方面,經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兒童預防接種的常規護理方法,向家長介紹預防接種的操作步驟,在接種之前向家長了解兒童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態以及在接種后如何對兒童的反應進行觀察等;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兒童采取安全預防接種護理的方式對觀察組兒童進行預防接種。
1.3 觀察項目及評估標準 [1]。比較分析兩組兒童在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的不良反應率與家長對預防接種的滿意度;不良反應包括兒童出現發熱、腹瀉、嘔吐等癥狀,滿意度包括家長對預防接種知識的知曉度、對接種服務的滿意度、兒童在配合接種的配合率。
1.4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分析選用SAS18.0統計軟件,以X±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 結果
2.1 對照組兒童與觀察組兒童接種疫苗后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的不良反應比較分析
由表1可知,觀察組兒童出現的不良反應率僅有2.05%,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的不良反應率,兩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兒童家長滿意度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預防接種知識的知曉度、對接種服務的滿意度、
兒童在配合接種的配合率的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的預防接種知識的知曉度、對接種服務的滿意度、兒童在配合接種的配合率均高于對照組,總體滿意度高,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1.兒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
1.1護理工作人員與護理患者關系的多重性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護理工作的主體是兒童,但是由于兒童的年齡等各方面的問題,導致護患關系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兒童與護理工作人員之間的,他們之間還有患兒家長?;純涸诨疾∑陂g,護理工作人員會對患兒進行相應的護理,但是兒童一般都是被父母寵大的,并不會配合治療,父母在患童的哭鬧之下也會對他們沒有辦法,最后的結果就是暫時放棄護理工作,這樣將直接導致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為錯過了最佳護理階段就會對后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在護理工作人員與被護理兒童之間還有的復雜關系就是護理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在護理工作比較繁忙的階段,除了主要護理工作人員外,其他的工作人員也會伸出援助,但是患兒會對不熟悉的人產生抵抗,這是就會影響工的進程。總之,患兒與護理工作人員之間的多重關系致使兒科護理工作存在風險。
1.2護理期望與現實的差距
兒童的第一責任人是兒童的家長,在護理工作進行時需要家長的全程監護,護理工作也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問,但是由于家長缺乏相應的知識,在護理過程中,患兒會出現疼痛的正?,F象,家長會在主觀意識里排斥這樣的正常反應,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免受這種護理工作中出現的正常的痛苦,他們會無意識的組織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患兒家長的潛意識里認為護理工作不能出現這些現象,為就是現實與他們的預期不一致時的正常反應,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對患兒的傷害,這樣不僅耽誤正常的治療,還會對患兒產生不良的依賴心里,會是他們今后的護理工作更加困難。
1.3護理工作人員與患兒監護人之間缺少溝通
兒科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無論是護理工作人員與護理患者關系的多重性,還是護理期望與現實的差距,這些的發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護理工作人員與患兒監護人之間缺乏溝通。這些專業問題上,只要護理工作人員對患兒監護人進行認真的溝通工作,這些問題還是可以避免的,這樣,兒科護理風險也可以降到最低。
2.兒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的對策
2.1加強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培訓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還有一部分是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的欠缺。為了降低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在醫院進行招募工作室,要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禁止沒有真實能力的人濫竽充數,在招募工作結束之后,要對合格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因為知識的快速發展,醫院也要對老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2.2患者監護人全力配合醫院的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出現護理工作人員與患兒監護人之間的矛盾時,應該由院方出面調解,不能讓這樣矛盾升級,當然更多的是應該讓患者監護人全力配合醫院的護理工作。俗話說“醫者父母心”,要堅信醫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患者,并且要相信醫生自己以及護理工作人員的實力,相信他們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盡快好起來。如果本著這樣的信念,相信他們之間的矛盾會減少,那么兒童護理工作期間的風險也會降到最低。所以極力呼吁廣大家長在醫院就醫時全力配合醫藥工作人員的工作,只有這樣才是能為孩子做的最大的努力。
2.3加強護理工作人員與患者監護人之間的溝通
如果在一開始護理工作人員與患兒監護人之間就能有良好的溝通時,那么后續的這些都不會發生,所以護理工作人員與患兒監護人之間在護理工作剛開始就要保持溝通。關于患兒的治療方案,治療用藥,治療周期都是雙方協商好的,也是雙方最滿意的。與此同時,患兒監護人也要配合護理工作人員對患兒進行思想工作,讓他們全力配合護理工作人員和醫生的工作。
1.1護理人員方面存在的問題
1.1.1兒科護理人員穿刺技術不精兒科護理人員必須要有一身過硬的穿刺技術,然而在護士實習階段進行時間的機會又少,導致很多剛上崗的護理人員穿刺技術不精。如果多次穿刺失敗,患兒家長會因為心疼孩子而直接引起患病兒童及家長們的不滿意,甚至產生暴力沖突,嚴重影響患兒的治療。
1.1.2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不夠認真兒科護理人員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不能因為忙碌而簡化操作規程、無菌操作不到位、三查七對不嚴格恪守等,否則會影響患兒的治療及引起護患之間的矛盾。護理人員在交接班的時候,查對不嚴格,用藥劑量交接不準確等工作問題也極大地影響患兒的治療。
1.1.3兒科護理人員叮囑不到位兒科護理人員醫囑不到位,患病兒童及其家長擅自離開病房,出現意外,也是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4一部分兒科護理人員經驗不足年輕的護士缺乏經驗也是患兒治療時的隱患。由于兒童患者的特殊性,護士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觀察患兒的變化并通知醫師或家長。但是年輕的護士缺乏經驗,不能及時的觀察出病情的變化,在應急方面也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照顧患兒,從而影響患兒的治療。
1.1.5兒科護理人員的態度不好護理人員的態度不好也會引起護患爭執,從而影響患兒的治療。由于護理人員工作難度大、強度大,每天要面對很多形形的患者和哭鬧的孩子,有些負面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的。當面對家長不斷地問相似的問題時,會出現態度很差的情況,導致家長的不滿。還有部分護理人員不滿工資待遇等,帶著情緒工作,對兒童患者較兇,導致不必要的爭執。
1.1.6輸液中護理人員巡視不夠,發生意外時處理不及時輸液環節較為繁瑣,從執行醫囑、轉抄輸液單、領取藥品、擺藥、配藥、核對、輸液、更換液體到拔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可能造成出錯。如果輸液過程中發生滲漏,輸液穿刺部位發生腫脹,藥物漏出血管外未及時發現,引起局部疼痛,組織壞死,嚴重者致殘。除此之外,輸液時患病兒童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輸入的藥液制劑不純或患者對輸注的藥物過敏,嚴重時發生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可引起死亡。
1.2醫院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患病兒童自身貪玩又沒有無自我保護能力,家長的安全意識較差及看護不周導致患兒受傷。例如,床欄的空隙太大,個別床無床欄、床欄損壞、固定不牢等都可能會使患兒有從床上掉下來的危險。其次,樓內沒有為兒童設置的安全標識或安全標識不夠明顯,容易使頑皮的患病兒童發生跌倒等危險。除此之外,病房內患病兒童較多且他們的家屬多,屋內空氣質量差,微生物種類繁多?;急鶅和旧淼挚沽^差,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因此,病房內要保持通風,按規定消毒屋內的器械等,醫護人員也要經常洗手消毒衣物,避免患兒發生獲得性感染。
1.3護士的人數較少
兒科的工作量和難度都較大,患兒家長要求卻高,然而護理人員的數量有限,導致照顧不周全;很多護士為盡快完成工作,簡化護理程序,導致護理質量不佳;護士無暇巡視病房,無法對患病兒童的醫療情況進行及時的觀察等人力缺乏導致一系類的護患糾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病兒童的治療效果。
1.4收費較貴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醫療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各項收費都有所提高。很多家境平常的家長有諸多的抱怨和不滿,更導致窮人家的孩子看不起病或病情治療延誤等情況,嚴重影響著患病兒童的治療。
1.5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
患病兒童特別是急診住院的兒童的入院時間、體溫、心率等必須進行及時記錄,不可以因為情況緊急而補寫,失去其真實性。特別是搶救無效時,這些都會引起醫療糾紛。其次,患病兒童的護理過程中,執行醫囑時忘記簽名由他人代簽或者隨意填寫執行時間等。都會是患病兒童治療過程的不安全因素。
2兒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加強護理人員與患病兒童及其家長的溝通
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及外在表現,讓患病兒童及其家屬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消除他們的擔心和顧慮,為今后的護患交流打好基礎。護理人員也要時刻保持熱情,積極主動為患病兒童服務,使患病兒童更加容易接受并配合治療。遇到家長的疑問要耐心,沉穩的解決問題,盡量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爭執,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和諧關系。
2.2加強護理人員職業素質
對兒科的護理人員的面試要更加嚴格,避免操作水平的參差不齊。對在職的護士要多進行培訓,并定期對其操作水平、基礎知識、專業知識進行考核。護士應該多學習兒童心理學和兒童營養學等課程,以便可以更好地護理兒童患者,還能拉近與患病兒童家長的距離。護理人員不可以帶著情緒上班工作,對患兒及其家長要熱情耐心,懂得隨時換位思考,多理解并有效的解決問題,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熱心服務,用關愛和溫暖使患者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輔助醫藥治療。對進步大且經常受到家長好評的護理人員合理進行鼓勵和嘉獎,鼓勵其工作積極性,并樹立榜樣。
2.3合理分配護理人員
兒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需要有愛心、責任心、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地技巧和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所以分組的時候,要將資歷深厚且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與新上崗的年輕的護理人員合理分配,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確處理問題,使一切服務更加有利于患病兒童的治療。其次,在中午或夜間患病兒童較多時,應該多分配人員,保證輸液時有巡回觀察的護理人員,使患病兒童的輸液安全得意保證。
2.4改善醫院的安全設施
患病兒童及其家長入院后,要向家長交代病房內的安全設施,做好入院宣教;對病房及走廊內的潛在危險設施進行定期檢查,防止意外的發生;病床要加護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要有不同大小空隙的床欄;保持床單、病區的整潔,地面應防滑,插座等危險設施應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醫院應該有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堂設施,避免患病兒童吃到醫院門口小攤兒上不干凈的食物而影響疾病的治療。醫院內部應該有草坪、樹木、小花園等設施,美好的環境可以使患病兒童心情舒暢,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除此之外,病房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并定期進行消毒,防止微生物過量,影響患病兒童的康復。醫院的基礎設施也要定期進行消毒,防止獲得性感染。
2.5合理收費
醫院要根據國家及當地物價局收費標準,制定合理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如果需要較貴的檢查或藥物,應該與家長商量和解釋,取得家長的認同,避免沒必要的矛盾和爭執。收費不透明不合理,這也是醫療糾紛的激惹因素。
2.6護理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
護理人員要謹慎地為患病兒童及其家長保密,不能侵犯他人隱私權。臨床護理記錄要認真填寫,不能漏記或錯記,否則出現誤診誤治等情況,引起醫療糾紛時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發現醫囑或者輸液藥方有明顯的錯誤,必須及時與醫師聯系,否則發生醫療事故時將與醫師共同承擔法律責任。
哮喘是小兒比較常見的慢性肺部疾病之一,我國發病率高達百分之三,且發病率逐漸上升、發作頻率較大,對兒童的生活和學習造成極大的威脅,給患者家長也帶來了極大損失和壓力。哮喘疾病的發生,不僅受生物因素的影響,缺乏對哮喘知識的了解和熟知也是其發病較頻繁的重要原因。進行延續護理干預是治療哮喘成功的關鍵之一。它是指醫護人員對患兒進行后續的跟進和隨訪,時時關注患兒在離開醫院后的整體狀況,對患兒實施延續護理模式干預。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取的44例兒童哮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2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診斷為標準的哮喘病。22例觀察組患兒中,女兒童患者12例,男兒童患者10例,年齡為7-11.2歲,平均年齡(9.2±2.1)歲,病齡為5月-5年,初治11例,復治11例,其中輕度哮喘6例,中度哮喘8例,重度哮喘8例。22例對照組患兒中,女兒童患者11例,男兒童患者11例,年齡為7.5-12.2歲,平均年齡(9.7±3.1)歲,病齡為6月-5。5年,初治10例,復治12例,其中輕度哮5例,中度哮喘8例,重度哮喘9例。兩組患者在進行性別、年齡、病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根據患兒病情采用一般的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對患兒以及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根據需求進行一般用藥以及基礎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延續護理模式,主要方法為:第一,選取醫院經驗豐富且責任心較強的護士成立延續護理小組,專門對兒童哮喘病患者進行隨訪跟進,時刻關注出院兒童的整體健康狀況;并對其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培訓,例如,如何預防哮喘病、應該注意哪些飲食習慣、對霧化吸入型藥物如何正確使用等;應時刻關注哮喘病患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每個患者實施個案管理。第二,實施延續護理模式的具體方案,患兒在出院以前,責任護士以及延續小組應正確檢測并評估他們的健康指標,在制定出符合個人的延續護理方案;患兒出院以后,責任護士應每隔7天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隔30天進行一次現實的家庭隨訪,后續跟進時間為半年,半年之內必須正確統計好患兒的生活質量和在住院情況,隨時對患兒進行身體檢查和各指標檢測。在跟進期間還應對患兒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以及用藥情況進行合理統計。第三,傳授預防和護理知識給患兒和家屬,讓他們了解哮喘的整體情況。最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減低復發率。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和再次住院情況,以調查問卷和后期隨訪的形式收取結果。生活質量包括對刺激物的回避、對病情的害怕狀況、哮喘癥狀、心里情緒以及活動限制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資料處理使用均為SPSS11.0統計軟件,組間對比用t檢驗,(p
2結果
半年內兩組患兒再次入院率對比,觀察組入院患兒2例占據9.1%,對照組8例占據36.3%,觀察組更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半年內兩組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所以觀察組生活質量較高。如下圖表
表一,兩組生活質量的對比情況(例數)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疾病的認識逐漸深入,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逐漸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也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而發生著變化。而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在多年的兒科護理工作中發現,兒童的心理護理也不容忽視。他們的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 ,身體的變化很容易被忽視 。 在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因各個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善,當身體受到不良因素影響時會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因此,根據小兒的心理特點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可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心理特點
1.1 惶恐不安心理,嬰幼兒反應不大,四歲左右的兒童對離開母親會感到十 分不安,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一入院往往會以為被父母拋棄,再加上醫院陌生的環境,醫護人員白色的隔離衣帽,往往會出現對檢查治療等不合作現象。而當今社會,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容易著急,也加重了兒童的心理負擔。
1.2 逆反心理,有的兒童拒絕住院,對父母讓其住院十分不滿,對父母不理不睬,不表示親近,用不愉快的表情表示抗議。但是他們同時也具有兒童的樂觀天性 ,好玩好新奇 ,對新事物易于接受和模仿能力強等特點
2 護理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針對家屬態度對兒童的影響,我們予以下護理:
2.1 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護理 嬰幼兒情緒反應小,也不能忽視對他們的心理護理,6-8個月的嬰兒能夠識別人們不同的表情,凡是發怒的樣子,他都知道生氣,會表現害怕,,他們需要母親的愛護擁抱,對于小兒患者人們不能吝嗇關愛 ,且要熱情直接的表達自己的關愛。除了語言上表達關心外 ,還應給予肢體的,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研究,乳兒從6個月到1周歲是建立“母子聯結”的關鍵期,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愛。孩子離開媽媽,大都恐懼、焦慮和不安,經常哭鬧、拒食及不服藥。心理學家認為,人體間的接觸和撫摸是嬰兒天生的需求,有人把這種需求稱為“皮膚饑餓”。兒童的皮膚饑餓現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的摟抱等方式滿足。在醫院里,護士對他們輕拍、撫摸及摟抱,可使其大腦的興奮和抑制變得自然協調,產生如在母親懷中的安全感。,護士要經常抱抱他,與他逗逗笑,說說話,調節嬰幼兒的心理活力,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四歲左右的兒童情緒反應比較大,但注意力較容易引開,護士應經常以講故事、做游戲來分散其注意力,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以取得信任與配合。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因為他們對事物的反應能力較強,并有競爭性,力爭讓患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拾玩具等,開展一些競爭性活動,如講衛生、打針不哭獎勵小貼畫等,和他們交朋友,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利用語言技巧和精湛的技術獲得配合
我國當前現實生活中兒童大都是獨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緊張、焦慮。他們大都過分照顧,夸大病情,對醫護人員提出過高要求。所以對兒童病人的心理護理,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家屬的心理支持。家屬的心理狀態對兒童病人有著直接影響。孩子生病后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容易忽視,加之來到醫院陌生的環境不習慣,無形中造就了孩子們的任性,拒絕配合治療,這時我們充分了解孩子們的心理世界,了解其不配合的原因,與患兒進行聯合的溝通,要用一定的語言技巧去說服家屬,讓其進行合作,消除顧慮讓他們給患兒積極良好的支持,而且我們在治療中要以穩、準、輕、快的技術完成操作,從而使患兒更加合作,漸漸地患兒就信任我們,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治療。
2.3 病房的布置、工作人員的著裝力求符合患兒的心理特點
病室的設計應兒童化,門窗的樣式應多樣化,色彩鮮明,墻面可設計彩色圖案,可準備多種玩具,工作人員工作服也選擇淡彩色或淡藍色,使患兒消除戒備心理,取得合作。
2.4 給患兒家屬一定的衛生宣教和指導
患兒家屬多半缺少醫學??浦R,他們在治療過程中迫切地想知道有關患兒疾病的知識,預防兒童成長過程的健康咨詢,在護理工作中,我們應以豐富的知識對家屬進行指導,也是鞏固治療的必要方法,從這種護與患的交流中,讓患兒家屬也參與到治療與護理中,從而建立起適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