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發展實體經濟的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體系 實體經濟 相互作用 關系
金融體系與實際經濟之間的關系設計到經濟發展,有效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避免經濟危機事件發生,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的持續發展。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兩者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實體經濟是金融體系發展的基礎,但同時金融體系也可以保證實體經濟發展的穩定。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可以對我國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避免金融體系的崩塌而產生實體經濟危機,對我國的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
一、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相關概念
(一)金融體系
金融體系是指一個國家金融制度的運行模式,每個國家之間的金融體系都是存在差異性的,某些國家是銀行機構來決定具體的金融體系,而有些國家是金融市場決定金融體系。從廣義上來看,金融體系就是一個國家經濟流動的大體框架,它是由市場上金融資產、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交易方式共同組合而成,與政府的管理體制密不可分。
(二)實體經濟
任何可以創造出經濟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實體經濟,例如相關材料的生產、產品的流通等等。實體經濟涵蓋了整個社會中所有的行業,包括工農業、建筑業以及文化精神行業和各種服務部門,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有效發展的基礎。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發展的相互作用
(一)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實體經濟是金融體系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實體經濟產生于金融體系之前,實體經濟就是所有經濟活動的總稱,而金融體系是所有實體經濟運行的框架,對相關的實際經濟運行進行約束,保證了實體經濟運行的可靠性。但是如果沒有實體經濟,那么金融體系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實體經濟運行的越好,金融體系發展的也就越壯大,而且利用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進行約束可以有效避免實體經濟的運行出現影響社會發展的現象,保證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公平性。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
金融體系是人們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而總結出的一種運行規律,從不同階段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對金融體系進行完善,可以使兩者的發展更加穩定。早期的實體經濟只是一種貨幣交易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固定的框架,這個框架就是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發展使實體經濟的運行更加具有規律性,同時也降低了實體經濟運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所以兩者的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穩定作用。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對實體經濟起到推動作用,金融體系的有效發展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可靠的中介平臺,能夠對實體經濟的相關風險進行分散轉移,保證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我國加大了對各行各業的扶持力度,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幅度提高,使我國的資本市場迅速發展,但是由于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出現脫節現象。這是因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理財規模的過分膨脹,導致銀行中可貸款資金迅速降低,這種現象隨時可能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金融泡沫現象。我國債務總量的比例程度已經接近很多發達國家,但是發達國家因為經濟發展已經比較成熟,所以不會對經濟增長量產生透支影響。
我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脫節存在綜合性的原因,因為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會進行利潤的追逐,所以需要對相關的實體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在現實發展中,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比較傾向于金融體系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金融體系中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有完善的信息體系進行支持,但是很多金融企業在實體企業進行融資貸款時有求必應,導致金融體系的門檻過低,缺乏發展穩定性,所以出現兩者發展不協調的現象。很多金融體系在進行金融交易時為非理易,導致很多人為了追求經濟利潤而盲目進行金融交易,導致金融體系容易出現失控現象。這種現象就需要加強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也要發揮起主導作用,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構建,為相關實體企業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和資源支持。
四、協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有效措施
(一)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使實體經濟可以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經濟要發揮出主動作用,需要以經濟需求為發展導向,促進金融體系的完善,解決兩者發展脫節問題。例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實體資本的累積,并將累積的實體資本融入到金融體系中,擴大金融體系的規模。激活實體經濟市場的金融需求,實現實體經濟的有效改革,推動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兩者發展目標的融合。目前我國實體經濟已經逐漸向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為金融體系規模的擴大提供了有利條件,使金融體系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點。
(二)對金融體系進行自由化改革
對金融體系進行自由化改革可以使金融體系在實體經濟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使金融體系可以在更加復雜的空間發揮出相應的功能。對金融體系進行自由化改革時,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對發展過程進行規劃,制定金融體系的改革措施。在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對金融體系中的利率浮動進行限制,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這種改革方式可以讓很多儲戶對實體經濟進行投資,實現了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的多方面發展,同時也使實體經濟的經濟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證了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同時也發揮出了金融體系的作用,使兩者的關系更加緊密。
(三)促進資本市場的改革,使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加完善
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所以想要促進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使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加穩定。金融體系可以分為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間接金融為各類金融機構,而直接金融就是資本市場,兩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金融體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但是直接金融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時,需要借助各類金融機構的推廣,及時向實體經濟傳播資本市場的各類金融信息,使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加完善。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也要建立起相關的規則對實體經濟參與企業進行約束,避免實體經濟企業以不正當的方式在資本市場謀取利益。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對金融體系的信用結構進行完善,保證金融體系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并增加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渠道,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促進兩者的同步發展。
五、結束語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分離和融合的過程,兩者的有效融合、共同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穩步提升,同時兩者也存在著相互依托的關系。金融體系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則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實體經濟缺乏金融體系的保障,也使發展穩定性受到影響。通過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發展過程中兩者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來協調兩者的發展關系,希望可以合理利用兩者的關系來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悅.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財經界(學術版),2015,10:5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體經濟;關系;互利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定義
所謂虛擬經濟值得是一套價值系統,經濟系統包括兩個方面,物資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其中物質價格系統是通過成本和技術來制定價格的,而資產價格系統則不同,它是指以資本化為定價基礎的一種特殊的價值體系,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虛擬經濟。狹義上的虛擬經濟之的是金融市場中金融資產的交易過程,虛擬經濟的復雜運行過程包括金融資產及金融資產的價格之間的變化過程。廣義上除了金融,地產等,還應該包括體育競技等等。
實體經濟的定義則相對簡單,指的是人類通過利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是物質或者精神產品以及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實體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
二、虛擬經濟對于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首先,虛擬經濟來源于實體經濟,無論是銀行,債券,股票,還是之后的市場化和國際化,虛擬經濟在實體經濟上衍生而出的事實不可否認。雖然虛擬經濟現在已經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但是其依然是產生于實體經濟。其次,虛擬經濟可以提高實體經濟的收益,通過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可以將自己的產業無論是經營還是資源配置達到一個很理想的狀況。再次,虛擬經濟依托于實體經濟來發揮效益,也就是說,虛擬資本在沒有與實體經濟這個平臺結合的情況下,是無法發揮其作用的。然后,虛擬經濟種與遇到的問題,對實體經濟會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連鎖反應,同時,虛擬經濟對于實體經濟是一面鏡子,實體經濟的問題在虛擬經濟中也能看到。最后,虛擬經濟看似獨立,但是如果虛擬經濟出現嚴重失衡,會對整個實體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實體經濟對于虛擬經濟的積極作用
首先,實體經濟對于虛擬經濟而言是其形成的先決條件,只有高度市場化和成熟化的實體經濟下,虛擬經濟才能得到發展。所以實體經濟對于虛擬經濟而言,是基石,是前提,是根本。其次,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擴大化的前提。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虛擬經濟的擴大化起到了極大的刺激作用。再次,實體經濟影響到虛擬經濟的市場滲透范圍。實體經濟某一方面的迅速發展對于這個方面的虛擬經濟就會起到額外的刺激作用,也會連帶起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對于虛擬經濟的業務擴大范圍有著方向性的影響。最后,實體經濟對于虛擬經濟而言是推行新項目的風向桿。實體經濟的發展,在市場上有不同方向需求的時候,虛擬經濟可以很好的補充完善這個需求。
四、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
虛擬經濟由于其自身的特質導致其發展方向和衍生出的經濟產物距離實體經濟漸行漸遠,從而導致兩種經濟體制的剝離和難以相互促進,同時也增加了虛擬經濟產品的風險性,也同時極大的降低了虛擬經濟自身的穩定性。
首先,虛擬經濟因為膨脹進入市場之后會對實體經濟造成非常大的衍生效應,雖然對虛擬經濟的收益大幅增加,但是極大的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穩定性,也提高了虛擬經濟的風險性。同時也會對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造成影響。其次,虛擬經濟的失衡發展會導致資金和生產資源配置的失衡,從而導致實體經濟發展無力,資金周轉困難,而使得大批企業的破產,大量企業陷入困難等等問題的大量出現。再次,虛擬經濟因為跟實體經濟之間的復雜關系,導致無法很快的察覺經濟過熱的現象從而做出及時的調控,這樣使得經濟的可控性下降,對于調控控制市場和經濟十分不利。
五、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原則
首先是平等對待的原則,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都要發展,齊頭并進,不能厚此薄彼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其次是協調發展原則,也就是說不但要兩種經濟模式都能獨立的完成發展,更要重視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其變得協調,不要對對方的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再次是互利共進原則,也就是說在相互不影響的情況下,能夠通過相互的調整與合作使得兩種經濟模式都能更快更好的發展。最后是協調一致的原則,也就是說在兩者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切以經濟發展大環境和大趨勢為前提,提高總體的經濟發展為原則來協調和處理。
六、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首先,要重點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如同前面提到的,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和前提。然而我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狀況并不成熟,產業與技術結構不合理,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我們應該利用好政策和扶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技術投資,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完備,使得我國實體經濟做好完全的準備應對虛擬經濟的沖擊。
其次,應該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適當的發展虛擬經濟,從而促進和完善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的虛擬經濟的發展還很稚嫩,抗壓能力還很薄弱,控制虛擬經濟的經驗還有所不足,所以在虛擬經濟發展的時候要注意小心的引導和及時的控制,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相互促進提升。
再次,完善監管體系,可以想象,虛擬經濟的膨脹性和不穩定性,如果沒有一套完備而成熟的監管體系,如何能做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發展,同時,制度的建設也不能落后,要形成一套適合國情和國際形勢的規范操作,從而達到兩者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魯道夫?希法亭.金融資本-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表現及其危害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只是二者分離的一個集中反映。早在20世紀80-90年代,世界范圍內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就出現了明顯的失衡現象,突出地表現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數量關系上出現失衡,金融經濟部門數量明顯超過了實體經濟部門數量,并且在規模上金融經濟資產也超過了實體經濟資產,這些現象都表征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數量上、規模上、地位上都在發生著顛倒,實體經濟有先前的主導位置轉變為現在的輔助位置,而金融經濟由先前的輔助實體經濟發展的角色轉變為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并逐漸脫離實體經濟而獨自運行。衡量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指標是金融資產比率、金融交易量比率、金融資產系數,等等。隨著這些指標的上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就表現的越明顯。
隨著開端于美國的金融危機的蔓延,世界范圍內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又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在危機發生之前的相當一段時期里一些發達的經濟體中出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顯著失衡,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共同特征。這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失衡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大規模的兼并行為在大量大型金融企業中出現,導致經濟體中出現高度集中的問題。這種因為大肆合并而導致的高度集中進一步又在一定程度上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則金融企業因高度集中而為金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帶來了追逐高額薪酬的機會,再則是由于高度集中而使得金融機構出現嚴重的道德風險,即憑借自身不斷擴大的經營規模而無需承擔破產風險的憂慮,即使有破產的風險和可能,政府也會因為其規模巨大一旦破產就會給整體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而出手相助,因此,這些大型金融企業就減少了必要的風險防范,甚至會做出一些嚴重不利于自身發展和整體經濟發展的風險經營行為。
第二,由于金融經濟大大超過實體經濟,導致經濟活動中的大量交易發生在金融經濟領域,實體經濟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致使金融經濟中的交易出現純粹性的投機行為增加,乃至金融經濟徹底拋棄實體經濟,脫離與實體經濟的正常、必要的聯系,致使整經濟發生惡化趨勢。
第三,由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失衡,導致金融經濟中的投機因素影響到經濟指標,許多價格指數因為實體經濟的弱小和金融經濟的強大而難以真實反映實體經濟的運行現狀,這也進一步致使大量價格指數失去了其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由于金融經濟的擠壓而受到嚴重損害,尤其是大量社會資本從創造真實價值的實體經濟領域流出,而流向金融經濟領域,而金融領域由于其投機而出現出虛假繁榮,這又進一步掩蓋了實體經濟中的諸多問題,進而影響了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金融經濟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金融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顯著提升,這是世界經濟結構演變中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這種發展趨勢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金融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增加,大量社會資源流向金融經濟領域,金融經濟在社會經濟整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資金配置和流動指引的中介和配合作用,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如果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出現過度失衡,導致金融經濟由于過度集中而缺乏約束,甚至因為金融經濟的過度發展而損害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對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金融經濟在本質上是服務于實體經濟,這是其最為主要的職能,一旦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這對實體經濟乃至社會整體經濟都具有破壞性影響。因此,如何把握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比例并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需要弄清楚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是隨著金融經濟在數量、規模、地位等方面顯著超過實體經濟中而形成的,隨著這種趨勢的延伸,二者的分離必將對社會整體經濟發生消極影響。深入分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原因,這對于防范因二者的分離而損害實體經濟和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傮w看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根源主要有:
第一,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風險擴大。在談金融經濟發展甚至超過實體經濟時,實體經濟的發展是不可回避的問題。無論是在實踐順序上還是在現實貢獻上,實體經濟都是比金融經濟更具根本性,一方面金融經濟必須在實體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之后才能出現,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都是金融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和經濟支撐。因此,金融經濟的興起、發展都是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繁榮為基礎的。但是在世界范圍內,由于實體經濟的交易需要外匯,這離不開金融經濟的支持,金融交易對于世界范圍的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出現金融經濟,各種風險就不可避免。因此,金融交易的增長會比實體經濟增長更快,于是就出現了金融資產比率增加,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機遇,也是經濟發展的挑戰,主要表現為金融經濟的過度集中而損失社會經濟。
第二,技術和制度因素也是致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重要原因。在技術方面,技術發展和創新使得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都深受全球化影響而具有國際性,因此金融經濟的類型也日益增多,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也越來越大,金融資產比率也相應提高。在制度方面,隨著金融經濟超過實體經濟,金融交易中的短期機會主義、各種非理、跟風行為、短期績效評價等都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有關,這些行為都是一定的制度因素的結果。
第三,金融管制的弱化與自由化的膨脹,這是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直接影響因素。這種金融管制的弱化首先表現在國與國之間的金融管制的解除,使得資本的國際流動越來越厲害,另一方面還突出表現在一個國家內部的金融管制的弱化和解除,這加強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導致金融交易量的增加。
總之,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相分離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綜合起作用的,以上三個方面是其主要方面,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分離的措施也應該從以上方面入手,協調好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重及其相互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金融經濟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在本質上看,金融經濟產生自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經濟將自身定位于服務于實體經濟對于金融經濟自身的發展乃至世界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在表面上看似是金融領域的危機,其根源仍在與實體經濟,即金融經濟的過度發展和集中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最終又導致金融經濟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持,進而出現了全球性質的經濟危機。這些金融危機出現的表現是金融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具有自我滿足、自我服務、自我強化的傾向,金融經濟已經基本上徹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經濟還干擾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金融危機的根源還是在于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分離,致使金融機構和企業缺乏實體經濟的必要支撐。
因此,世界走出金融危機根本出路還在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并積極引導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金融機構努力改革做到為人民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為科技創新服務,根本上是金融經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既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金融經濟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經濟危機走向緩和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振山.金融效率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關鍵詞:金融經濟;實體經濟;分離研究
當前,在全球的金融界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分析。假如這兩者之間有非??斓姆蛛x速度,不僅會影響到國家的實體經濟,同時也可誘發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兩者間分離的表現和危害進行探析。
一、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特征
從整體上看來,實體經濟同金融經濟分離,并不是短時間內造成的,而是有一個漫長堆積和形成的過程。當其真正出現分離,就會產生金融危機。在上世紀的時候,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就有不平衡的情況出現,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比例數量不均衡就是其突出的表現。金融經濟部門相比于實體經濟的部門,其數量在迅速的增加,且有更多的資產和更大的規模。出現這種現象,代表實體經濟已經缺失了其主體地位,而原來的金融經濟也不再服務實體經濟和輔助實體經濟,而是取而代之其主導地位,并同實體經濟分離,往獨立方向發展。而對兩者間分離程度的衡量的指標就是金融交易量和金融資產以及金融資產系數,假如這些指標有很大的上升幅度,那么就說明兩者間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分離問題。到了21世紀,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而實體經濟同金融經濟的分離,以一些新的特征呈現了出來,以下就是其具體的幾個表現:
(一)兼并行為
隨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來往地更為頻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發展,但同時也讓市場有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并讓其隱藏著極大風險。而且隨著經濟逐步發展,在市場競爭中,許多的金融機構依仗著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強大資源,慢慢開始兼并一些實力不強、規模不大的機構,這樣的兼并行為,致使在一些較大規模的金融機構中,資產和資源過度集中,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全球經濟體得以過分集中。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假如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出現破產的情況,那么政府就會伸出援手,確保經濟穩定得以維持,而很多大型金融機構抓住這一點,對破產就不會有太多顧慮,并常常做出一些風險經營的行為。
(二)在金融經濟中出現很多經濟活動
金融經濟同實體經濟比起來,不管是在資金方面還是規模以及實力方面,優勢都非常明顯。正是這種優勢,致使在金融經濟中出現很多經濟活動,而實體經濟受到金融經濟嚴重的擠壓便是其必然會導致的結果,這不僅阻礙了實體經濟發展的腳步,與此同時,也會讓實體經濟同金融經濟出現分離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經濟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投機取巧行為出現,而這也加劇了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分離的程度。
(三)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比例不均衡
隨著金融經濟不斷強大,不僅制約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致使在數量上,兩者出現比例失衡的情況。并且,還有很多投機因素存在于金融經濟當中。因此這除了影響經濟指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也無法真正反映一些市場當中的價格指數,從而使價格指數無法指導和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
二、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的利與弊
隨著金融經濟不斷發展,而在國民經濟當中,也提升了其地位,并逐漸占據了主要的地位,但這時的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卻不斷在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狀況轉變了世界經濟的結構。從總體看來,實體經濟同金融經濟的分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金融經濟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地位,也凸顯了其重要性,在金融經濟領域當中注入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和資本,這也使在社會整體經濟中,金融經濟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從本質上來講,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而服務,使實體經濟得以良性發展就是金融經濟的重要職能。假如這兩者出現分離的情況,不管是對實體經濟還是對金融經濟,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因此,一定要合理且科學的控制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比例,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二者的分離進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其共同發展,
三、防范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的策略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任何一個國家要想讓經濟能夠穩定的發展,就要使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和諧發展得以保障。世界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經濟,與此同時,其與實體經濟也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可以這么說,要想發展金融經濟,就得依托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是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雖然看起來,只在金融領域發生經濟危機,但實質上,金融危機同實體經濟的關系非常密切。而這也說明世界之所以發生金融危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金融經濟太快發展,擠占原本實體經濟的主體地位。當金融經濟沒有實體經濟作支撐時,那么就會出現經濟泡沫的情況,從而潛藏著瓦解的風險。所以,要想使世界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得以保障,就應正確定位金融經濟,給實體經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作為政府的部門,除了要將相關政策制定出來,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金融經濟的服務作用,真正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進程。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推動經濟的發展就要發展實體經濟,并帶領著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更好的服務,促進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共同發展。同時,相關的金融機構要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給各大企業以及人民群眾,這樣才能將金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張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關聯探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6,4(2):58-60.[2]張令娟.網絡營銷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作用仿真分析[J].計算機仿真,2016,33(9):229-232.
[3]劉曉欣,宋立義,梁志杰等.中國實體經濟“賬期”問題及對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1):3-15.
[4]朱國華,劉凡毅.期貨市場對實體經濟價格體系的價格修復功能研究——基于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實證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6):1075-1084.
[關鍵詞] 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泡沫風險 經濟預警系統
虛擬經濟是指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企業利用虛擬資本、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進行交易活動所引進的各種經濟形態的總稱,是以虛擬性為基本特征的 ,獨立于實體經濟,同時又必須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的經濟形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的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金融活動占總經濟活動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結果是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創新。由于證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機活動,金融市場的交易額和金融活動本身的產值迅速增長,形成規模不斷擴張的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不僅包括農業、能源、交通運輸、郵電、建筑等物質生產活動,也包括了商業、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經濟的發展、經濟機制運行效率的提高,均與虛擬經濟的擴張發展密切相關。
一、虛擬經濟的特征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
1.高度流動性。實體經濟活動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即使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從生產到實現需求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正是虛擬經濟的高度流動性,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不穩定性。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并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是更多地取決于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3.高風險性。由于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無常,不遵循一定之規,且隨著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為復雜和難以駕駑,非專業人士受專業知識、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資金、時間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虛擬資本投資成為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尤其是隨著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等大量投機性資金的介入,加劇了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
4.高投機性。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雖然可以作為投資目的,但也離不開投機行為,這是市場流動性的需要所決定的。隨著電子技術和網絡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虛擬資本交易均可在瞬間完成,這為虛擬資本的高度投機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持。越是在新興和發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場監管能力越差,防范和應對高度投機行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場,虛擬經濟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投機性游資也越容易光顧這樣的市場,達到通過短期投機,賺取暴利的目的。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內在聯系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經濟范疇,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虛擬經濟的產生源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無論虛擬經濟發展多快、規模多大,其根本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實體經濟,則虛擬經濟將無從談起,即實體經濟是第一性的,虛擬經濟是第二性的。同時,實體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中的貨幣、資金、電子貨幣、股票、債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環節,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快速發展,離不開虛擬經濟的支持,落后的虛擬經濟會成為快速發展的實體經濟的障礙。
但是,我們應看到,虛擬經濟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虛擬經濟的超前發展,并不能帶動實體經濟的超速發展,反而會引發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破裂又會引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以EdwardS.Shaw為代表的眾多經濟學家認為,金融活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隨著金融深化而不斷增加,因此主張通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進經濟增長。但經濟發展的事實表明,這一主張是片面的。西方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相繼實現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資產總量迅速膨脹,目前均已大幅度超過本國的GDP,但在金融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GDP并沒有隨之快速增長,其增長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歐洲還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的貨幣危機,在日本則產生了嚴重的泡沫經濟現象。許多發展中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虛擬經濟膨脹速度超過發達國家,經濟的泡沫化現象日益嚴重,并引發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這些金融危機的發生,不僅對本國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損害,還通過國際貿易、匯率變動以及資本流動等渠道,對周邊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機。
三、虛擬經濟的功能及其對實體經濟運行的影響
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而且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務,還為實體經濟提供了穩定的經營環境,降低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本和因價格或匯率波動引致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使實體經濟能夠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虛擬經濟自身產值的增加本身即促進了GDP的增長,虛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直接促進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具體而言,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主要是使國民經濟發生動蕩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加:
1.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正面影響
(1)增強資本營運功能。虛擬資本的運作能有效地提高資本運營能力。虛擬資本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國際大公司樂于采用的經濟手段,即利用票券、期貨、期權以及其他金融衍生物。這些資本在持有和交易過程中形成的經濟活動又稱為資本經濟。當企業從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 ,并逐步轉變為資本運營型時,企業大量利用并購手段來擴大資本,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就已經逐步使用了虛擬資本方式,如投資股票、債券、期貨、期權以及其他衍生物金融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利率上限合約等手段。一方面擴大企業資本運作范圍,另一方面擴大資本籌集能力、資本增殖能力。充分發揮資本的增殖手段是虛擬資本的主要功能。擴大企業利用虛擬資本參與競爭能力是目前國有大型企業研究的重要課題。增殖是資本生存和合法性的依據,它也同樣是作為資本特殊存在形式的剩余資本從事虛擬經濟的直接手段和目的。
(2)擴大經營能力功能。虛擬經濟最主要的特征是其虛擬性,而虛擬性經濟表現為經濟形態的虛擬性、經營形式的 虛擬性、過程控制的虛擬性幾個方面,其主要作用在于擴大經營能力,借助外部實體經營企業發揮其運作功能。
(3)調節資源配置功能。虛擬經濟的資源調節功能表現在運用虛擬經營的企業往往具有優秀的品牌,優質的關鍵資源和良好的管理經驗,往往對某一類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專項控制,并能充分利用各項資源 進行有效的加工、生產、營銷,從而達到合理配置有限資源,調節生產機能,實現資源優化組合。
(4)提高風險報酬的功能。虛擬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是高風險性,最突出的是金融泡沫的形成、網絡風險的產生等, 而高風險與高報酬是相輔相承的,高報酬的產生決定著風險報酬的高低,所以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形成高報酬,從而提高了虛擬經濟的創造風險報酬的能力。
2.虛擬經濟也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
主要表現在:
(1)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呆壞賬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
(2)虛擬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投機風險。虛擬貨幣一旦以膨脹的信用化形態進入生產或服務系統的循環,虛擬經濟就進入了實體經濟并形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這一互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3)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減少了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從總體上來說,虛擬經濟的適度和正常發展,是有助于為實體經濟動員儲蓄和提供融資支持的。但是,當虛擬經濟發展到過度膨脹時,在一定時期或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其作用就會走向反面。
(4)虛擬經濟的擴張可能出現經濟泡沫過度,引發泡沫經濟的產生,導致對實體經濟的巨大破壞。
(5)虛擬經濟的跨國擴張嚴重危及世界經濟安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沖擊。金融市場的全球一體化和金融業務國際化、自由化,使國際資本流動急劇增長和快速擴張。特別是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以各種對沖基金為主的國際投機資本也應運而生,并迅速增長。
四、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問題及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1.充分認識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適度發展虛擬經濟。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虛擬資本、虛擬經濟,不能因為它們有可能導致泡沫經濟或金融動蕩而取消之。應該認識到,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意味著經濟形態的多樣性和高級化。
2.對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等理論要深思和慎行。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格利和肖曾反復論證了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好處,這一理論一度影響深廣,而且在發展中國家盛行。但自從爆發墨西哥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人們開始對其理論進行反思,提出了“三化”理論是否適合發展中國家的質疑,以及在何種程度和哪些階段實行的建議。一般地說,從經驗來看,貿易自由化是沒有問題的,而資本自由化則是有很大風險的。目前我國尚不完全具備全面推進金融深化和自由化的條件,還存在著多種體制和機制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金融國際化勢在必行。
3.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關系,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并不一定導致泡沫經濟。只有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才會出現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機雖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導火線,但實體經濟的內在失衡才是導致泡沫經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投機是泡沫破裂乃至引發金融危機的催化劑,是外在原因;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和泡沫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出現問題才是內在的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打牢實體經濟的基礎,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4.注意防范和控制我國經濟的泡沫風險,抓緊化解已形成的過度經濟泡沫 我國實體經濟運行的泡沫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一是股市。客觀地說,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虛擬過度問題。二是房地產泡沫。三是由于實體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國有企業較大面積虧損造成的泡沫。它集中反映在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上。對已經形成的經濟泡沫,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緊化解。
5.建立經濟預警系統,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場法規,加強金融監管為了使虛擬經濟更好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防止泡沫經濟的產生,必須加強對虛擬經濟運行的監督與管理,控制其與實體經濟的偏離度,使虛擬經濟形成的資產、交易量與實體經濟的對應從發散變為收斂,促進與實體經濟運行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德] 魯道夫?希法亭:金融資本-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李方:金融泡沫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
[3](美)約翰?G?格利愛德華?S?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Hiferding, R. Finance Capital,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10
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指的是物質產品、精神產品的生產及流通等經濟活動,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虛擬經濟是通過分配和交換進行運作實現增值的經濟活動,虛擬經濟采用資本化方式進行定價。2008年經濟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經濟的發展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必然會出現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從而導致金融體系的膨脹,引發金融危機,由此可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效性低的問題
首先,企業的生產成本逐漸增加,利潤減少,實體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競爭逐漸轉入到低成本區域,這就使得產業結構失調,影響了金融投向,從而降低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成本的增加還會限制企業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虛擬經濟中,這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第二,虛擬經濟風險較高,但回報較大,備受實體企業青睞,在這樣的驅使下,金融越來越不看好實體經濟,二者之間的聯系越來越薄弱,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也就越來越小,這會使得實體企業進一步伸向虛擬經濟領域,從而導致惡性循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第三,當前的政策方面存在嚴重缺口,金融機構以自身發展為導向,不注重對低端產業的投資,實體企業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發展前景不良,降低了金融支持的吸引力,國家雖出臺政策要求金融支持實體企業,但監管不到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形式化嚴重,落實不足。
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一)金融市場機制的強化
在金融體系中,各種金融資產流動,金融市場有著各方參與者,金融體系本身就有著協調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作用于二者之間的適應息相關,國家應當放寬金融市場準入,提升金融市場的開放性,打破金融市場中的等級差別,以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杠桿作用。此外,應當積極促進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保證金融市場的開放性,建立適應于我國國情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營造規范的金融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二)金融信貸政策優化
以國家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為基礎,對現有的實體經濟金融支持進行優化,尤其要優化金融信貸政策。從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促進金融支持政策的差異化和多元化,適應區域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例如客戶準入的差異化、資金定價的差異化等等。此外,要對資金賬戶進行積極的監管,確保資金回籠,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保證信貸的規范化。
(三)引導金融資源投向
從本質上來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就是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的融合,實現資本轉移,因此,應當積極的引導金融資源向實體資本轉化。首先,應當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對實體經濟進行資源支持,振興物流業、科技業、能源業等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專業化發展,以此來帶動實體經濟產業中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二,應當積極平衡實體經濟的區域性發展,以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為基礎,因地制宜的支持實體經濟;第三,對金融資本投向進行跟蹤和監測,以此為基礎把握金融資本的流動,分析實體企業的狀況,對實體經濟要素缺失的狀況及時公告。
(四)創新金融產品
產品是經濟的基礎,產品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因此應當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圍繞實體經濟,創新符合實體經濟信貸特點的金融產品,例如符合實體經濟企業融資需要和融資特點的融資券,符合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特點的債券等,在實體經濟中推出創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品,以此來促進實體經濟資產金融化,從而實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五)加強監管力度
監管是規范發展的將此胡,對于金融來說更是如此,金融有著許多不確定的風險,應當提升對金融的監管力度,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金融風險,發現風險之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風險、規避風險。此外,應當提升金融監管的可操作性,保證監管措施的落實,以此來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
(六)合理化選擇
全要素生產率越高的企業發展前景越好,因此金融支持應當注重對生產力高的實體企業,加強對這些實體企業的資本投入。在支持實體企業的過程中,應當以國家的政策為基礎,為導向,合理的進行支持。此外,在支持實體企業的過程中應當以財務基礎分析為前提,在銀行規定下,根據實體企業財務基礎的分析結果來支持實體企業,保證金融資金能夠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實體企業中。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合理化選擇支持,來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黃金比例;濾波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
一、 引言
近期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重申支持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使虛擬經濟更好的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目前,經濟領域學者對虛擬經濟在合理范圍內能夠較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而過度膨脹則會危害到實體經濟的認識基本一致。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形成自己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標準(Standards)和警戒線(Boundaries)。
二、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概況
1. 中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概念界定及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劃分理論,并考慮我國的經濟結構、發展階段、金融市場分類等因素,文章將虛擬經濟范疇界定為以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為主的經濟總量,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證券基金市場、期貨市場和商品房銷售市場的交易規模。同時將工業增加值規模界定為實體經濟方面。
從規模上看,2006年之前,虛擬經濟總量與GDP、工業增加值呈相對協調發展,而2007年后,虛擬經濟總量開始加速上漲,遠超工業增加值等實體經濟的發展規模。
2. 中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內在比率關系。金融相關比率FIR (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是國內外學者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內在比率關系的重要指標,它是指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在總量上的關系,即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的比率。金融增長快于實物經濟增長,金融相關比率上升,但上升不是無限制的。文章將M2/GDP作為金融相關比率,雖與嚴格意義上的金融相關比率(全部金融資產價值與國民財富之比)存在差異,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我國1999年以來的金融相關比率和工業增加值變化趨勢看,2009年之前,金融相關比率保持相對穩定,與工業增加值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而2010年之后,金融相關比率攀升而工業增加值增速不斷下行,形成“剪刀差”。
3.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體現在三方面:第一,虛擬經濟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虛擬資本一開始是從實體經濟中產生的剩余資本里轉化而來,因此,實物資本或實體經濟是虛擬資本存在的依托,同時,實體經濟是虛擬資本的利潤源泉;第二,擬經濟獨立于實體經濟,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律;第三,虛擬經濟中的長期資本又會以某種方式與產業資本融合,以實體經濟的形式存在。因此,虛擬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可以為實體經濟的融資提供較大便利,利于促進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促進經濟效益的迅速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快速升級;但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迅速發展容易造成泡沫經濟,使經濟發生動蕩和危機的可能性加大。
實際上,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時,虛擬經濟的發展將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和一國經濟增長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當虛擬經濟的發展落后于實體經濟時,便會產生金融抑制現象,導致資金的低效運用和市場分割,并進一步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當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時,則會引發過度投機和金融泡沫。
三、 全要素生產率
1. 全要素生產率內涵。生產率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生產率與勞動、資本等要素投入均會促進經濟增長。從效率角度來看,生產率等于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中總產出與各種資源要素總投入的比值。以索洛(1957)等為代表的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一種是增加要素的投入,另一種是提高單位投入的產出效率。但長期來看,資本邊際效益遞減,僅僅依靠增加要素的投入來推動經濟增長是無法持續的。因此,一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主要是依靠提高技術水平以推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在衡量技術水平時,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比單要素生產率更優越,更合適。全要素生產率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術進步;三是規模效應。在計算上,它可以看成是除去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剩余值”。
2. 全要素生產率計算方法。假設中國經濟的生產函數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
分別代表資本k和勞動l的產出彈性;當規模報酬不變時, 表明生產效率并不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術水平,才會提高經濟效益。
兩邊取自然對數得到模型1:
采用1991年~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億元)做為衡量國民經濟整體產出的指標;歷年社會勞動者人數數據(萬人)做為歷年勞動投入量指標;資本存量數據(億元)(該數據是根據歷年全社會固定投資完成額測算,按照10年期平均折舊,殘值為0計算得到)做為資本投入量;但是模型1結果顯示自變量間存在共線性,系數因偏小而不盡合理,于是采用啞變量代替模型1中的時間變量t,進而模型1變為:
根據1991年~2015年間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情況,假設當處于2000年~2008年期間,啞變量取值為1。模型2結果如表1,從模型2結果也可看出,啞變量的取值是符合中國實際經濟情況:即在2000年~2008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較明顯。
3.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趨勢分析??偟膩碚f,中國經濟TFP是先升后降的,TFP在2003年之前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從2004年開始至今基本處于下降趨勢,只是在2007年稍有反彈后繼續下降。而TFP增長率在2003年前雖下降但也是正增長,而從2004年開始變為負增長。
從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圖1)中可以看出:第一,資本投入的報酬率高于勞動投入的報酬率,一定程度說明勞動力未能對中國經濟的增長發揮充分作用。第二,從2004年起TFP下降且TFP增長率由正轉負,反映了生產要素投入的產出效率逐漸降低,說明此時中國經濟的增長大量依賴資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是典型的投入型增長方式,而不是依靠技術進步來提高效率。第三,1978年起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1984年進行了以價格雙軌制為特點的工業改革;20世紀90年代進行了住房改革;2011年加入WTO,而這些改革措施帶來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使得紅利在2000年~2008年期間才陸續釋放,導致這時期國民經濟整體產出明顯增加。第四,2008年之后,隨著改革紅利效應趨減、大規模經濟刺激導致產能過剩行業重復建設,對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產生擠出效應,全要素生產率出現下降。
由此可見,中國技術進步率、技術效率低下,生產能力利用水平偏低,設法提高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促進作用。
4.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黃金比例及結論。文章以虛擬經濟總量代表虛擬經濟發展規模,以工業增加值代表實體經濟發展規模,研究虛擬經濟總量與工業增加值之比對上述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影響。最終回歸結果如下:
@里xt表示虛擬經濟發展規模/實體經濟工業增加值規模。對上述式子求導,得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對全要素生產率起促進作用的黃金比例為:X=16.7。也就是說,當虛擬經濟發展規模是實體經濟工業增加值規模的16.7倍時,兩者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這時對全要素生產率起著促進作用的正效應,虛擬經濟的發展將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圖2趨勢表明:在2008年該比例達到15.2,2009年~2014年該比例遠大于上述黃金比率16.7,在2010年達到頂峰31.3。這充分說明自2009年開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已經不在合理區間,也就是說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運行,可能會引發過度投機和金融泡沫,誘發系統性風險。
三、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格蘭杰因果檢驗
1.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濾波分析。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既有短期波動因素也有長期的趨勢性因素。從我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情況看,主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比如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加值等都會圍繞著它們自身的確定性趨勢發生周期性波動;同時,在微觀虛擬經濟體層面,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基金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其交易規模的變化雖然呈一定的波動,但也并不總是隨機的,而是呈現出一定的趨勢性。尤其對于虛擬經濟體而言,趨勢成分更能表明市場的機制建設和發展規模的趨勢性特征,而波動成分更多的表明了短期市場的投資、投機行為。所以,無論是在宏觀層面考察宏觀經濟的波動,還是在微觀層面分析虛擬經濟體的交易變化情況,既需要了解變量的趨勢成分,又需要了解周期波動成分,這就需要時間序列的HP濾波法。
經過HP分解后,可以得到每一個變量的趨勢成分和波動成分。其中:變量工業增加值經過HP分解后的趨勢成分可以看作是我國實體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反應實體經濟在較長時期內的增長潛能與變化的方向,所以其變化方向的調整也可以被看作是經濟大周期的體現;而周期波動成分反應的實際增長率和潛在增長率之間的差額,即所謂的短期波動,反應的是由于宏觀經濟內在或者外部環境變化的各種沖擊帶來的實體經濟增長的短期波動,具有反映的及時性特征,其變化方向的調整可以看作是實體經濟小周期的調整。相應地,對虛擬經濟、工業增加值、股票交易等指標經過HP濾波分解,可以得到其趨勢成分和波動成分,分別代表虛擬經濟、全要素生產率(TFP),以及各虛擬經濟體的長期趨勢和短期內的波動幅度。
2.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長期趨勢、短期波動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由于樣本數據都是時間序列數據,且要以動態時間序列模型作為分析基礎,所以在進行深入的模型分析之前,需要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檢測其是否存在單位根,擬或是同階單整的。因此,先檢測單位根以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再對長期趨勢和短期波動分別進行協整分析。然后分別進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長期趨勢的GRANGER因果檢驗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短期波動的GRANGER因果檢驗。
從上述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可得出:長期趨勢上,實體經濟與各虛擬經濟體之間存在明顯的GRANGER因果關系,表明虛擬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有助于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可以促進虛擬經濟各主體市場的發展。從短期波動的關系上看,股票市場、基金市場的短期波動能夠影響實體經濟的短期發展,因此對于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不僅需要重視長期的制度性、趨勢性分析和風險管控,也需要重視短期市場波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而期貨市場、商品房市場、債券市場的短期波動對實體經濟短期波動的影響較小,因此需要長期持續的制度性、規律性和趨勢性的規范管理。
四、 總結與建議
自2009年開始,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運行,可能會引發過度投機和金融泡沫,誘發系統性風險。
因此經濟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1. 增加要素投入的產出效率。在重視人力資本投入的同時要制定相關獎勵措施以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注重經濟結構的升級、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2. 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監管與約束。我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結構已經嚴重偏離最優比例,出現金融資產、不動產價格脫離真實價格水平的虛漲現象。為了保障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必須監督和控制各種促進泡沫增長的投機活動以約束泡沫經濟的發展。
3. 提高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準入條件。虛擬經濟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步伐協調,要精準、高效地資金引導至實體經濟領域,避免過多滯留在虛擬經濟領域。一要提高金融機構設立條件和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規范金融市場發展秩序,強化準入標準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資本約束、從業經驗和技術運用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必要時可以采用牌照監管方式提高準入條件;二是深刻認識金融創新的實質,要以是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降低金融和系統性風險為出發點,回歸金融創新的本質要求,對P2P、眾籌等所謂的通道型、復制型金融創新要及時穩妥治理和規范;三是對于銀行業等風險管理較為規范機構,要由業務監管向資本監管轉變,進一步強化資本監管,在資本約束下,倒逼和鼓勵商業銀行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配置的效率和精細化水平,助推銀行機構向低資本消耗的模式轉型。
4. 深化市場經濟建設,構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雙向促進機制。虛擬經濟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有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可以促進虛擬經濟各主體市齙姆⒄埂R虼嗽諼夜市場經濟建設及經濟轉軌過程中,各部門之間應該多溝通、多協調以確保各市場政策目標一致。
參考文獻:
[1] 郭慶旺,賈俊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2005,(6):51-61.
[2] 劉迎秋.論中國現階段的赤字率和債務率及其警戒線[J].經濟研究,2001,(8):3-14.
[3] 曹源芳.我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背離關系――基于1998-2008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6):57-62.
[4] 楊萬東.虛擬經濟問題討論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5):77-80.
[5] 張軍,施少華.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變動:1952-1998[J].世界經濟文匯,2003,(2):17-24.
[6] 劉沁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匹配性的統計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4,(24):120-124.
[7] 曾虹.虛擬經濟測度指標體系探索[J].統計與決策,2012,(32):6-7.
[8] 馬守榮,許滌龍,李正輝.金融相關比率的統計界定與分析[J].中國統計,2015,(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