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
時間:2023-08-03 16:08: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必要性
1、我國商業銀行順應國際銀行業發展趨勢的需要
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對金融業實施的嚴格管制已經或正在放松,綜合化經營已經成為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目前,實現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在金融機構內部的交叉融合已成為當今國際銀行業的主流,全球金融資源正在綜合化經營的國際大銀行集中。在全球千家銀行排名前25位大銀行中,除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其余均采取綜合化經營模式。國外各大銀行通常同時經營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通過業務多元化使資本回報率大大提升。從國際綜合性大銀行看,中間業務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投資銀行業務又是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附加值高、知識密集的新興中間業務,投行業務的發展將有效地促進中間業務結構的升級,進而有效提高銀行競爭能力和經營能力,充分利用持有的金融資源。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拓寬收入來源渠道,增強盈利能力和優化收入結構。
2、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
首先,近幾年來,我國的股票市場、基金市場、債券市場對存款的分流日益明顯,依靠存貸利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傳統商業銀行面臨著資本市場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其次,發達的國際資本市場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優質企業赴海外上市融資,以求獲得更有效的資金支持,更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能力,這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尤其商業銀行的發展也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嚴重影響傳統優質商業銀行業務的增長;再次,我國金融改革的中心是發展金融市場,推動包括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其他衍生品市場的整個金融的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將越來越發展成為一個流動性好、有足夠寬度和厚度的市場化平臺。
3、我國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和風險管理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月12月1日后中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國際全能銀行和一流投資銀行迅速搶攤中國市場,對于已經存在過度的國內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局面,我國各大主要商業銀行將很可能逐漸面臨客戶資源和資金來源日益萎縮的困境。因此,中國商業銀行必須通過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來維持和拓展客戶資源。并且,金融行業的高風險性決定了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多元化經營分散和規避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商業銀行管理風險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工具。通過貸款轉讓、貸款互換等工具,商業銀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信用風險;通過互換、期權、期貨等工具,商業銀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場風險;通過發行債券、證券化等工具,商業銀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動性風險。此外,通過開展財務顧問等業務,商業銀行可以在項目前期介入,了解項目和業主的有效信息,從而有效防范自身及客戶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政策環境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1年7月的央行頒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明確了商業銀行可以開辦證券、保險、財務顧問、項目融資、銀團貨款、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投行業務。2003年修改之后的《商業銀行法》雖然沒有越過商業銀行直接辦理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這一底線,但是增加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條款, 為商業銀行日后以特定模式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預留了空間。2005年2月20日,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聯合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明確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可以申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期間,銀行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既可以募集和管理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投資固定收益類證券,也可以募集和管理其他類型的基金。政策和法律上的松動使得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之路有了巨大的實踐空間,但應該注意到,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基本上還停留在探索和起步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商業銀行將投資銀行業務定位于服務傳統業務特別是資產業務的發展
在我國商業銀行現行利差水平相對較高,商業銀行在投資銀行業務經營策略的選擇上,更加關心的是優質貸款的增長、收息率的提高和不良貸款余額及占貸款余額比例的雙下降。出于這種考慮,商業銀行會自然而然地將投資銀行業務定位于服務傳統業務特別是資產業務的發展,這種市場定位,從短期來看,確實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發展和經營效益的整體改進;但從長期來看,對投資銀行業務的成長卻極為不利。投資銀行業務過分依附于傳統業務,并作為競爭傳統業務的一種手段和輔助工具,使其很難被擺到作為一項主體業務應有的位置,在商業銀行整體發展戰略上得不到相應的體現,各項資源的投入也缺乏保障。
2、目前商業銀行的大部分投行從業人員與真正的投資銀行從業人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如商業銀行現有的投行從業人員大多是原來從事銀行存貸業務的人員,與真正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專業人員的價值取向、職業文化、專業素質、市場化理念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異。
3、大部分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在相關業務領域和行業的研究水平還比較低
基本該類部門都沒有明確相關業務研究的導向,沒有明確研究所涉及的規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對象和側重點、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結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團隊的組織建設。對于投資銀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內容和組織方式等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否則將無法提高投資銀行部門的競爭力。
4、尚未建立與投行業務相適應的有效的業務營銷和客戶培育管理的運行機制
由于市場化理念還未成為牢固的職業思維,如何建立和如何維護有效的客戶培育和管理系統、如何建立龐大和有效的銷售網絡推銷品種,如何加強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之間的協調與溝通,提高決策效率,增強適應市場的靈活應變能力等都是很值得考究的問題。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策略分析
1、正確處理投資銀行業務發展與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發展的關系
投資銀行業務作為一項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業務,其直接效益體現在能夠取得顧問費等中間業務收入,形成新的收入來源;其間接效益體現在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占領新興市場、競爭高端客戶、營銷優質貸款、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化解不良貸款和保全信貸資產等,帶動并促進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應從搶占未來市場競爭制高點的高度,從戰略上明確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不只是簡單地在現有傳統產品體系內擴大產品組合的廣度和延伸產品線的長度,而是通過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增加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業務領域新的產品線,促進商業銀行傳統業務與資本市場業務之間的整合和聯動。在兼顧投資銀行業務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促進,實現各項業務發展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應將投資銀行業務作為一項主體業務,注重和追求投資銀行業務自身的發展,牢固樹立“收入導向型”的發展觀和經營理念,并從體制和機制上給予充分扶持和保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傳統業務促進投資銀行業務發展,通過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帶動傳統業務發展的良性循環,才能真正體現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初衷。
2、提高投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用良好的機制塑造一支優秀的專業的投資銀行家團隊
投資銀行業務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業務,需要一支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作為支撐,所以,商業銀行既要培養一批精通金融、財務、企業管理等知識的綜合型人才,又要引進證券、法律、營銷、IT通訊、房地產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因此,塑造一個具有“能力縱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業務團隊,是實現投資銀行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的前提。單就商業銀行內部進行培養而言,可以參照以下方法進行:首先對業務領域和業務類型進行分工,將業務操作流程模塊化、標準化以及充分的業務交流,使從業人員在具有較好的專業水準基礎上也能體現良好的綜合能力;其次可以實行高效率下的較大工作負荷,持續性的培訓,嚴格的考評與維持一定水平的人員流動性的淘汰機制,等等。最后要針對投資銀行業務智力密集性的特點,參照市場標準和國際慣例,以經營業績為主要依據,充分考慮專業人才的市場價值和不同項目的收益水平確定分配標準,使人力資源的成本與收益相對稱,讓有限資源向最能為商業銀行創造投資銀行收益的人才傾斜,最大限度地激發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3、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應依托自身優勢,強化相關業務領域和行業的研究
隨著資本市場服務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客戶對投資銀行服務品質的要求也迅速提高,期望在所有的行業和所有的業務類型領域都能游刃有余的投資銀行實際將不可避免地因不切實際而走向全面平庸。因此,在明確自身發展定位的基礎上追求投資銀行的特色化和專業化經營是理智的選擇。根據市場環境和自身的資源狀況,進行明確的行業定位和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是實現特色化和專業化服務的基礎。對于投資銀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內容和組織方式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首先明確的是,需要的是以投資銀行,而不是以經紀業務或其他業務為導向的研究,這從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研究所涉及的規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對象和側重點、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結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團隊的組織。進行研究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拿得到好項目”和“執行好項目”,因此,研究的內容應當主要包括面向重點客戶群的適當規模的行業研究,以及投資銀行技術手段的研究和創新。
4、高度重視投資銀行業務營銷工作和建立有效的客戶培育和管理系統
要堅持市場化理念,制定適合本行實際的長期和短期營銷戰略。要充分利用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資金實力、客戶資源、機構網絡、對外信譽等優勢,積極發展重組并購、結構化融資、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資產證券化、衍生品交易等投資銀行業務,同時不斷發展股權私募、上市顧問等業務,在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為以后發展全功能的投資銀行業務做好各種資源儲備。同時商業銀行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營銷時,應注意在營銷客戶、經濟效益和資產保全等方面實現多目標并重,尤其是對優質客戶的業務要實行交叉營銷,形成投資銀行業務和傳統銀行業務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營銷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開發多元化、個性化、系統化的投資銀行業務產品,為客戶設計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要突破傳統的存貸款觀念,在為客戶融資的基礎上,通過提供項目融資、委托理財、投資咨詢、資產管理、金融創新等投資銀行業務,實施多元化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3-0112-2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概念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概念,按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的定義,廣義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業務和表外業務,即銀行為客戶提供各項金融服務收取手續費和傭金的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前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產生和快速發展既受內在原因的驅使,也是外部因素影響的結果。首先,國際上各國相繼放松進入管制,銀行業經營的自由化和國際化趨勢大大促進了包括中間業務在內的金融創新的步伐;其次,市場競爭也促進了中間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不但面臨著同行業的競爭,而且隨著各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比重大大增加,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日漸顯現出“夕陽產業”的頹勢,因此,商業銀行被迫進行新的業務創新以創造新的利潤來源;再次,中間業務創新是市場需求所致,由于利率和匯率頻繁波動,企業和商業銀行本身所處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漸增加,這就對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尤其是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產生了需求,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即是為了滿足客戶風險管理以及其他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最后,銀行自身擁有的有利條件,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據統計,2002-2005年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從3.8%提高到8%左右,實現了較大的跨越。中國銀行高居第一,占比達10.88%,股份制銀行均有較好的結構占比。國外大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對銀行收入的貢獻率已達到30%-70%,同時發達國家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正以平均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梢娢覈虡I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和國外商業銀行之間的巨大差距。近幾年商業銀行逐步認識到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以筆者所在的銀行為例,中間業務收入從2009年的2701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46340萬元,增長率達71%。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在30%左右,與國外銀行相比,差距很大。
國內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趨勢。我國的入世過渡期到2006年12月11日結束,銀行業正在迎來全面開放的時代,隨著外資銀行的大量涌入,我國銀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管理模式和效率,盈利水平等都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外資銀行的進入將刺激商業銀行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改變同質業務模式和相對單一的收益模式,中間業務所具有的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等特點已越來越被商業銀行所重視。從國外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西方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在短短數十年間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三大主營業務之一;從其發展特點來看,中間業務的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大銀行利用網絡的便利,推行交叉銷售,實現了中間業務的自動化,使得客戶,市場,銀行三位一體的運行系統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西方銀行業在機構設置,產品開發,人員配備,定價方面靈活多樣,日益重視營銷,以客戶為中心發揮整體優勢,綜合營銷。此外,在目前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中間業務的發展方向更為明顯。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知識經濟最本質的特征,從長遠的利益來看,不能與網絡相結合的金融產品將不會有太強的生命力。根據艾倫米爾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預測,在未來的十年,,網絡將瓜分三成的銀行業務利潤,因此,商業銀行網上中間業務的發展勢在必行。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
銀行中間業務服務和收費缺乏規范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各商業銀行為了占市場、上規模,紛紛采取降低收費標準、減免收費甚至倒貼的做法以增強競爭力。這種混亂的收費狀況,嚴重威脅著中間業務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最直接的后果是中間業務量與收入不成比例,銀行賺了熱鬧賠了錢,嚴重影響了中間業務的有序發展。
商業銀行發展重中間業務衍生出巨大風險將使既有的金融監管體系面臨著巨大壓力。根據《巴塞爾協議》的基本框架,巴塞爾委員會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監管的基本點是風險管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巴塞爾委員會根據國際金融環境和情勢的變化,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主要提出了資本充足率,表外業務透明度,銀行表外業務的內部控制以及加強與其他監督機構合作等原則。但是,從目前我國監管機構設置及其發揮監管效用的能力來看,既有的金融監管格局和監管手段難以有效把握和控制中間業務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因此,從金融監管當局的角度看,中間業務特別是衍生品交易蘊涵的巨大金融風險是金融監管當局無法忍受的,我國的金融中間產品創新面臨著來自金融監管效率的管制約束。
關鍵詞:商業銀行 盈利模式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195-03
一、商業銀行盈利模式概念及類型
所謂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業銀行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機制環境下,以一定資產負債結構為基礎的主導財務收支結構。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根據劃分標準不同,有著不同的類型,本文根據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結構來看,將盈利模式分為傳統業務型和非傳統務型兩種。
(一)傳統業務型
傳統業務型顧名思義就是以傳統業務為主導的盈利模式,即收入來源中以信貸利息收入為主,而利息收入中又以批發業務利息收入為主。這類盈利模式導致商業銀行的發展需要以資產規模擴張為主要手段,以存貸款規模的增長來維持利潤的增加。自然,由于更多的關注信貸,其所提供的服務品種就相對比較單一,銀行之間服務的差異化較小。我國商業銀行無疑是這類盈利模式的典范。
(二)非傳統業務型
顧名思義,就是非傳統業務收入占較大份額的盈利模式。這里的非傳統業務主要指:
1.零售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是相對于批發業務而言的,批發業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公司、集團,而零售業務面向的是零散的消費者和小企業。就提供的服務而言,批發業務主要是信貸,零售業務除了貸款外,還包括信用卡、財產管理、個人理財等業務。零售銀行業務具有客戶廣泛、風險分散、利潤穩定的特點,但同時也需要商業銀行具備完善的機構網絡。
2.中間業務。所謂中間業務,就是商業銀行除了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以外,不直接承擔或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僅動用自己的少量資金,為社會提供的各類金融服務。參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分類并結合中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中間業務大體可分為性中間業務、結算性中間業務、服務性中間業務、融資性中間業務、擔保性中間業務、衍生性中間業務六種。目前銀行的金融創新大部分在中間業務,其觸角涉及到資金清算結算、基金托管、現金管理、買賣、財務顧問、企業銀行、理財服務等;也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外匯買賣、理財、匯款、工資、繳交公用事業費等等。中間業務是目前大多數國際商業銀行盈利的重要來源,例如美國花旗銀行,存貸業務帶來的利潤占總利潤的20%,其余80%的都是由承兌、資信調查、企業信用等級評估、資產評估業務、個人財務顧問業務、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大量中間業務創造的。
3.私人銀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對客戶按重要性分層管理,為重要的客戶群提供個性化、差別化、全方位金融服務的銀行業務。其具體服務內容包括:財富管理業務、信托產品、咨詢服務、遺產規劃、托管業務等。私人銀行業務與零售銀行業務相比有三大特點:一是要求較高的準入門檻;二是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的是一種綜合解決方案;三是私人銀行業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頂級的專業化服務。私人銀行業務位于商業銀行業務金字塔的塔尖,它以資產管理業務為基礎,已成為國際知名商業銀行的戰略核心業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現狀、原因及問題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的盈利模式現狀體現為兩個主體:一是收入總額中以利差收入為主體;二是利差收入中批發業務占主體。近幾年來,為了改變利息收入比重過高的盈利模式,我國商業銀行紛紛致力于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零售銀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中間銀行業務和混業經營盈利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就。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應該看到,截至目前為止,傳統的盈利模式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利息收入依舊占到各商業銀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而非利息收入不到20%,與國際先進銀行差距還很大。另外在20%的非利息收入里邊,又以低技術含量的手續費收入為主。而各種創新業務,中資銀行卻少有涉足。
(二)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原因分析
1.間接融資占主體的金融市場結構。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始終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從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的發展來看,銀行貸款占比實際上始終高于80%。近年來,隨著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的逐步壯大和完善,我國直接融資比重有所提高,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仍未得到根本改變。而在間接融資中,銀行貸款又是其最為主要的融資途徑,這種金融結構為我國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維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環境。
2.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屬于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在過去的30年中,我國的投資率是世界各國中最高的,由于投資的增長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度很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發展的經濟發展階段,積累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投資拉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資金是發展的原材料,高速的發展形成了我國長期以來資金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而這種格局為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由于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使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充分享受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能夠保持高速的貸款擴張。近十幾年來,我國銀行業的貸款平均增速都以2倍于GDP的增速在增長。多年以來的貸款快速擴張使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居高不下,傳統批發信貸業務非但沒有減弱,甚至有進一步強化的情況。
3.利率管制與高利差。當前,我國仍是一個以管制利率為主的國家。雖然我國早在1996年就開始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但是直到今天為止,利率市場化進程并沒有完全結束,特別是存貸款利率,依舊受到央行嚴格的管制。在行政干預的情況下,我國一直保持了平均3%到4%的息差水平,雖然這一息差水平相對于其他轉型國家6%的息差而言還不算高,但與成熟的工業化國家2%的息差相比,還是為商業銀行提供了穩定的利潤來源。
4.高儲蓄率。受歷史、文化及經濟狀況影響,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儲蓄率,與高儲蓄相對應的是低消費水平。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收入的不斷增加和投資市場的逐步完善,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投資于股市、債市的支出日漸增加,但高儲蓄的根本格局依舊沒有改變。高儲蓄率為我國商業銀行提供了一個成本低廉、穩定性高的資金來源,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能夠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5.其他金融市場的不發達。我國金融市場改革落后與經濟發展的步伐,金融市場雖然在近年來得到了一個較快的發展,但總體而言,我國的金融市場依舊處于初級階段,金融機構還顯得較為單一,金融產品還不夠豐富,金融創新的動力不足。而像綜合理財、投資銀行業務、衍生性金融業務等新型業務的開展需要一個完善的外部金融環境。企業的多樣化融資以及家庭收入的理財投資實現都離不開一個完善、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而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企業融資渠道嚴重單一,居民投資渠道短缺。在這種環境下,個人將儲蓄更多地存入銀行而不是去投資、企業向銀行借錢而不是發行債券、銀行更多地依靠信貸業務而不是其他業務便成了各個金融活動參與者自然的選擇。
6.商業銀行的成長歷史。我國商業銀行從改制至今,僅僅經過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商業銀行雖然已不再是計劃體制下的財政出納,但也沒有完全轉變為現代金融體制下的新型金融機構,其整體的經營體制、人力資源、客戶結構以及發展理念依舊深深地打著“傳統信貸模式”的烙印。這種現象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目前各大商業銀行都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將中間業務等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要領域,但可以看到,在傳統因素占主導的經營環境下,信貸業務依舊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三)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盈利模式的缺陷分析
1.傳統業務的不可持續性。首先,利率市場化將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帶來新的沖擊和巨大的挑戰。利率市場化是未來我國利率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實行利率市場化以后,銀行自主決定存貸款利率,銀行間激烈的競爭使存貸款利差有縮小的趨勢,利差的縮小將對銀行的盈利狀況和經營狀況造成巨大的挑戰,傳統利差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型面臨不可持續的風險。
其次,金融脫媒化導致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客戶日益減縮。近年來,隨著股市、債市及大型財務公司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也漸漸出現“脫媒”狀況。以財務公司為例,目前中國已有許多家財務公司,資產規模龐大,資金調配能力加強,不僅分流了公司客戶在銀行的存、貸款量,而且開始替代銀行提供財務顧問、融資安排等服務,已對銀行業務造成了強有力的沖擊。
2.單一收入來源缺乏穩定性。傳統盈利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業務以批發信貸業務為主,而批發信貸業務與外部經濟發展環境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很容易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差收窄及利率波動風險的影響,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缺乏相對的穩定性,呈現出被動的周期性波動特征。
3.新型業務發展“千行一面”。我國大多商業銀行已經在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及私人銀行業務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嘗試,也取得了較快的增長。但就目前而言,這些新型業務的發展依舊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已開發的新型業務和新型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普遍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差別化產品,缺乏對中間業務整體發展真正起到核心、支柱作用的重點產品;另外就是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開發創新力度仍然不足,吸納型和模仿型創新較為多,自主式創新較少。高附加值產品少,在一些新業務、新產品的種類與功能拓展方面,還不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與客戶需要,導致在一些低層次的中間業務上出現了銷售為主、盡先壓價的惡性競爭局面。直接制約了商業銀行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的能力。
三、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轉變趨勢及不利條件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面臨不可持續的局面,轉變傳統的盈利模式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已是不爭的事實,商業銀行也在這方面作出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但結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金融危機面前,大家依舊只有靠打“信貸”這張牌來度過危機。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變身”的信念不堅定,而是有著深刻的背景原因。只有對這些因素有全面而清晰的認識,才能明確我國商業銀行要不要轉變盈利模式,如何轉變盈利模式有更好的解答,這些因素包括:
(一)非傳統業務具有時滯性
由傳統業務到非傳統業務,商業銀行需要根據業務的轉變而對自身的人力機構、信息系統、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以及客戶群體進行全方面的更換,同時非傳統業務相對與成熟的傳統信貸業務而言,具有高投入低回報的特征,盈利能力并不強,而且商業銀行很難足夠快地建立與新型業務相應的規模和技能來迅速產生新的利潤,這些業務需要數年才能產生足夠的利潤,投入與回報之間有著較長的時滯性。
(二)我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
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市場發育程度依舊不是很高,資本市場不發達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直接導致了目前我國仍然是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畸形金融體系,“金融脫媒”現象在我國表現并不明顯。商業銀行依舊可以通過扮演資金媒介依靠存貸利差的商業模式而存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業銀行發展業務多元化、去拓展非利息收入業務的內在沖動。同時,投資銀行業務、綜合理財業務、金融顧問、私人銀行業務等非傳統銀行業務的發展無一不是建立在資本市場高度成熟的基礎上的,我國資本市場的欠發達,導致這些業務開展缺少良好的產品設計環境,從而直接抑制了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的發展。
(三)存在著嚴格的金融管制
目前,我國依舊對利率、匯率以及金融產品等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在監管模式上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管理模式,這直接限制了商業銀行發展風險資產交易、股票基金買賣等交易業務的發展,也限制了商業銀行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的空間。而交易業務收入往往正是西方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來源。
(四)商業銀行創新能力不足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非傳統業務的發展呈現出高度同質化趨勢。缺乏核心創造力是我國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發展的一大難題。由于非傳統業務需要的高知識、高技術含量特征,導致在研發、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作為支持,涉及到許多專業性知識、現在科技手段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很高,而國內商業銀行員工一直從事單一的信貸業務,普遍遠離信托業、證券業,缺乏從事投資銀行業務、財務顧問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是導致商業銀行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我國商業銀行轉變現有盈利模式的發展建議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發展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刻,一方面都意識到傳統模型的各種弊端,都在通過各種努力希望改變現有的單一而又傳統的盈利方式;但另一方面造成目前盈利模式結果的各種決定性因素依舊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商業銀行在短期內實現盈利模式的大變身并不現實;而與此同時,外部經濟、金融等各方面的積極發展變化又為其實現盈利模式轉變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條件。因此,商業銀行的變身過程,在這種微妙的現實情況約束下,將是一個曲折、漸進而又略顯漫長的過程。在機會不斷閃耀而基本面仍未出現根本性變化的這個時刻,商業銀行在發展新型業務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就會顯得異常重要。
(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舊堅持傳統業務為主的發展策略
雖然長遠來看,傳統業務具有不可持續性,但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濟增長對間接融資體,具有高依存度,以及較高的利差水平可望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傳統業務還將為我國銀行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就目前而言,傳統業務更加適合目前我國經濟現狀和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全面發展非傳統業務的條件還不具備,時機還不成熟,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需要依靠公司銀行業務來實現盈利水平的提高。
(二)堅持漸進式發展思路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發展的條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要使我國商業銀行達到國外銀行其他業務收入占50%的程度還為時過早??梢钥吹?,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監管模式的轉變、商業銀行內部結構的轉型及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個長期累積漸進的過程。這些因素的不斷變化會對商業銀行發展非傳統業務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同時也提供越來越多的機會。因此,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既不能放棄非傳統業務的發展,也不能超越條件的限制過快的發展。目前情況下,更應該進行小規模的探索和試驗,通過漸進式發展,始終保持與外部條件的同步向前。
(三)堅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發展原則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的領域非常廣泛,內容涉及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銀行在所有的非傳統業務領域都齊頭并進,也沒有一家銀行有能同時在所有非傳統業務領域都處于領先。非傳統業務的這一特性就決定了商業銀行在轉變盈利模式的時候必須堅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發展原則,尤其是對于眾多的中小商業銀行,由于在規模上存在絕對的劣勢,而非傳統業務的發展又需要高的投入,在投入產出間還有較長的時滯性。因此,在判定發展哪種非傳統義業務時,必須對外部條件和發展趨勢及自身實力和優勢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在此基礎上選擇一種或幾種非傳統業務進行重點投入和發展。而不是盲目地隨大流,以致出現一窩蜂現象,等到投入了許多才發現自己完全不具有優勢的時候,其他業務往往已經錯失了最佳的發展時機,而且再次轉型往往比第一次轉型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存在更多的風險。由此可見,在目前非傳統業務發展程度還比較低,發展趨勢還不明朗的時候,各商業銀行更需要注重投入前的評估和規劃,堅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發展原則,用有限的資金和時間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還處在由傳統盈利模式向非傳統業務類型的盈利模式轉變的過渡階段,處在發展變化的十字路口。商業銀行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盈利模式,但在各項條件還未完全具備的情況下,依舊要堅持傳統業務為主的發展策略,同時在發展中堅持漸進式發展道路和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發展原則,實現盈利模式的成功轉型。
關鍵詞:商業銀行 私人銀行業務 策略
1、西方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策略
1.1、產品開發策略
西方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涵蓋個人消費、儲蓄、投資等全部領域,其產品開發策略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強調產品差異,實行分層服務。這種差異化的分層服務體現在不同類型的產品設計中。其主要區別在于,或要求帳戶保持不同的最低余額并以此確定不同的收費標準,或根據帳戶類型和金額采用不同檔次的利率優惠、手續費減免或貸款額度等。二是強調以人為本,實行終身服務。西方銀行家認為:好的金融服務是涵蓋一個人一生中所有方面的。許多西方商業銀行針對客戶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生活方式,設計、開發了涵蓋人身全過程的金融產品,使個人客戶一生中都能得到銀行的金融支持,并且在顧客和銀行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穩定的、長期的聯系,大大提升了銀行的服務范圍和服務質量。三是強調產品功能,實行高效服務。為了在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西方商業銀行十分重視運用科技進步的成果,大力發展電子網絡,增加產品功能,使許多業務處理實現了自動化。客戶可以通過電話銀行、PC銀行、網絡銀行、電視銀行等服務渠道,足不出戶辦理銀行業務。
1.2、營銷服務策略
西方發展私人銀行業務較為成功的銀行,不僅僅十分重視個人高價值客戶的需求,還十分注重研究客戶需求背后更廣泛和復雜的各種變量因素,通過規模、業務量、信譽等指標將客戶劃分等級,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級別的客戶提供滿足其特定需求的高質量、多樣化的不同服務,使自己在多重關系的互動中獲得自身發展的持續動力。這樣一方面,便于銀行開展客戶關系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銀行集中資源,以最周到的服務和最優惠的條件吸引住銀行的核心客戶。私人銀行服務是一種知識密集型和情感密集型的服務,因而西方商業銀行普遍為客戶提供具備高度技巧、訓練有素的客戶關系經理,由其針對客戶的所有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務。
1.3、業務經營策略
西方商業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采取了一體化的經營策略。一是產品一體化,即按照水平多樣化原理,一個產品開發出一個系列;二是優惠一體化,以發揮整體優勢;三是按照集團多樣化原理,將銀行業務與保險業務、投資業務一體化經營;四是將信用卡與航空、旅游、商貿、飲食行業一體化經營,提供折扣和優惠。
2、對開拓私人銀行業務的建議
盡管我國與西方國家在金融監管、法律及客戶取舍、市場功能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從發展的大趨勢看,我國銀行在業務品種開發上肯定會向國際市場靠攏。西方銀行業務品種的多樣化、市場化、規范化以及服務特點與發展策略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2.1、對私人銀行業務“基本客戶”的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個人逐步成為社會金融活動的主體之一,私人發展成為與機關團體及企業法人平等的經濟活動決策者、財富支配者和金融服務的對象。銀行應將私人銀行“基本客戶”定位在中高收入階層。大力挖掘高收入、高消費的個人客戶群體,使之成為營銷活動的主要目標。對具有“高凈資產值的個人”客戶進行市場細分,對不同級別的客戶和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個性化和差別化的服務。
2.2、采取多種方式創新業務和產品
(1)開發推出全新業務和產品。適應市場發展趨勢和人們未來需要,不斷推出新業務和新產品,創造新的顧客,如對與資本市場相連接的產品或投資咨詢理財等金融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推出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中間業務等。如西方商業銀行所創新的指數定期存單、住宅股權貸款、多幣種杠桿貸款、消費者現金管理方案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2)開展業務和產品組合創新。針對客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開展產品組合和功能整合,向客戶提供復合性產品。例如以活期帳戶(借記卡)為基礎,整合定期帳戶、信用卡帳戶、證券帳戶,為個人客戶提供集資金劃撥、異地存取、消費、證券交易、外匯買賣、小額信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帳戶,實現產品和經營的一體化。
(3)對業務和產品進行結構調整。即對現有產品進行評估定位,以貢獻度和發展前景為標準,淘汰落后業務和產品,扶持創利型和潛力型業務和產品,形成新的核心產品體系,從而不斷豐富私人銀行業務的內容。
(4)樹立業務和產品的特色品牌。品牌是銀行獲得穩定收益和長期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通過產品品牌的建設,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和銀行的社會形象。
2.3、提高對私人客戶的服務水準
客戶是上帝,是銀行服務的對象,是銀行服務最權威的評判者,對如何改進銀行服務也最具發言權。西方商業銀行在提高對私人高價值客戶的服務水準方面,有3點特別值得我們借鑒。
一是為客戶提供人性化和人情化的服務。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爾特?瑞斯特曾非常明確地指出,“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取決于為其提供服務的銀行職員,而不是銀行產品”??蛻艚浝硪槍蛻舻奶厥饨鹑谛枨?,為其提供度身定做的金融服務方案。
二是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理財服務。私人高價值客戶最關注自己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銀行不僅要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更要注重為他們提供增值服務。私人客戶經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客戶現在需求的了解和未來需求的變化分析、研究和預測上,把了解客戶的想法、需求以及怎樣滿足客戶的需求,并為客戶最大限度地提供增值服務作為銀行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
三是要認真對待客戶的投訴。作為消費者,客戶在使用各類金融產品的過程中,最容易發現一些不方便、不完善和不盡人意之處,將金融生活中的難題、意見和建議,積極主動地反饋給銀行,即通常所說的投訴。對于銀行來說,能及時了解自己服務的種種不足,進而通過完善,不斷滿足金融消費者的需求,也是銀行獲取最佳利潤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銀行可以從這些投訴中,了解和發現金融產品和銀行服務的不足之處,掌握用戶的消費需求及其隱含的市場信息,進而找準問題的關鍵。對銀行行業管理部門來講,要把對銀行的有效投訴提高到金融管理的高度,制定一部完整的法律來規范,盡快出臺金融服務法規及其有關操作細則。
參考文獻:
[1]賀辭.淺談商業私人銀行客戶營銷競爭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2(1).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營銷創新
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將中間業務定義為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在辦理這類業務時,銀行處于受委托的地位以中間人身份進行各項業務活動。
一、中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現狀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共同組成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的“三駕馬車”。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2000年,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業務是存款業務,其間發展中間業務的目的主要是為存款業務服務,維護存款客戶關系,從而穩定并增加存款。其間中間業務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委托貸款、代收代付等業務領域。第二階段為2000年至今,從2000年起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過渡到收入導向階段,保險、投資銀行、資產托管等高收益中間業務成為創新的重點,主要以防范風險和增加收入為主要目的。在短短的數年間,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已成為各商業銀行業務競爭和創新的重要領域。
據金融界權威人士的披露,2002年,中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為3.8%,2003年即達5.63%,2004年更增加至8%左右;從1995年到2004年,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境內機構中間業務收入由69億元增加到389億元,年均增長25.6%。銀行卡等業務呈現高速增長,消費金額急劇擴大;代收代付業務總量、筆數不斷增大,業務范圍包羅萬象;業務市場逐步擴大;金融創新產品迅速增加。
2006年12月11日,中國銀行業在地域、業務種類、客戶對象等各個方面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商業銀行如果僅靠傳統的存貸利差收入將難以生存。2007年,加強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將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中間業務直接取決于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能力,也直接決定著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其作用和影響將是長久的、具有決定意義的。
二、我國商業銀行營銷中間業務創新的主要內容
西方商業銀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探索和嘗試研究出的營銷管理創新在銀行領域已經能較為熟練的運用,并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根據西方的商業銀行的營銷手段及發展特點,配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來討論中間業務創新的主要內容。
1.建立商業銀行戰略性營銷管理過程模型及營銷目標
首先進行營銷策劃,銀行應該決定如何對實現營銷計劃的目標過程中的進展衡量以及誰對者這一衡量工作負責,換句話說,計劃本身應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目的”,無論是何種原因,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評估并且對營銷組合進行調整或是微調都十分重要。
2.進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
各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利用銀行已有的營業網點,在空間上,從城市包圍農村,要按照先從外部技術等環境較好的大城市開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農村推進。在時間上,先立足發展,如咨詢、理財、基金托管等風險較低的中間業務;待人員素質提高,再發展風險較大、收益豐厚的業務品種,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3.制定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戰略戰術
商業銀行營銷戰略,是指商業銀行將其所處環境中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與商業自身的資源和條件結合起來,以期實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目標。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營銷創新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
銀行營銷的服務渠道的發展走過了從單一、片面到整體,再到多元、一體化發展的軌跡,而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以及金融業運營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營業時間、營業地點的限制,能提供24小時銀行服務的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日益受到客戶青睞,傳統的分支網點數量比重逐年下降。據統計,招商銀行60%以上的業務已經實現了非柜臺化操作,隨著電子銀行的發展,這一比例還將不斷上升。
2.從同質化服務向品牌化、個性化服務轉變
當今世界經濟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作為金融業競爭發展新趨勢的金融品牌競爭,正越來越受到各家金融機構的重視,成為現代金融企業競爭的著力點和核心所在。
3.切實提高認識、轉變經營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正確認識傳統業務與中間業務的關系,以傳統業務優勢帶動中間業務的發展,反過來通過中間業務的發展壯大來支撐和促進傳統業務的鞏固與發展,使兩者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4.把握網絡背景下中間業務新的發展變化趨勢
銀行業務的網絡化促使銀行的組織和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也使銀行中間業務由類傳統業務向創新類業務的轉變,商業銀行在發展創新類中間業務時已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商業銀行在辦理中間業務時,銀行或者暫時占用客戶的委托資金,或者墊付一定的資金并承擔相應的風險等,這時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就不僅僅是勞務補償,同時也包含著利息補償、風險補償等。
5.注重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中間業務人才的培訓和引進
各商業銀行要重視中間業務人才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各種途徑,采取理論培訓和實務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對中間業務設計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對從事中間業務開發等高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備復合性知識,具備多種適應工作能力,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陳德康: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精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關鍵詞]投資銀行;綜合經營;金融監管;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339[2008]06-0046-04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大多數都設立了投資銀行部門或專業投行機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更是利用規模優勢在投資銀行業務探索上先試先行并取得顯著進展,股份制中型商業銀行也緊隨其后大力拓展投行業務。我國商業銀行在面對金融業全面開放的挑戰和機遇時,已經由傳統商業銀行向現代全能型銀行集團轉變,在資本約束、利率市場化、融資結構失衡等條件下,商業銀行要向更廣闊的資本市場拓展已成為必然選擇。
一、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發展現狀
(一)法律框架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各個資本市場之間原本清晰的邊界變得模糊,參與者數量增長使得競爭不斷加劇,金融產品結構日趨復雜,金融服務需求強烈且多樣化。無論是主觀意愿還是客觀條件上,商業銀行順理成章地發揮其資金成本、客戶資源、運營網絡、對外信譽等優勢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相應地,監管部門也逐漸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有限度地放松了對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束縛。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出臺了《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規定》、《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明確商業銀行開辦證券業務、衍生產品、基金托管、財務顧問等投資銀行業務。在2001年商業銀行開始提供“銀證通”后,基金托管、財務顧問、項目融資、個人理財等業務陸續開展。2004年,批準商業銀行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確定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為首批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銀行,這使商業銀行通過基金公司間接進入證券市場成為可能。同年,商業銀行獲準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2006年,9家商業銀行獲準從事短期融資券承銷業務。國家對金融業綜合經營改革的鼓勵與扶持政策取向,為未來國內商業銀行探索綜合經營、實施業務整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政策環境。至此,我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實現了在分業經營框架下的一定程度上的業務交叉融合。
(二)業務經營模式選擇
1.準全能銀行式的直接綜合經營。德國商業銀行為典型的綜合經營銀行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通過內設部門直接開展非銀行金融業務,各種金融業務融合在一個組織實體內。商業銀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設置相關的職能部門,在中間業務的范疇內開展諸如財務顧問、委托理財、基金發售等投資銀行業務。工商銀行于2002年5月設立投資銀行部,下設重組并購處、股本融資處、債務融資處、資產管理處、投資管理處等業務部門。招商銀行于2001年成立了其投資銀行部門——商人銀行部,全力推進投資銀行業務。2002年招商銀行又成立了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正式申領投資銀行牌照。交通銀行上市后旋即成立投資銀行部,浦東發展銀行2006年設立投資銀行部,選擇事業部附屬模式,公司及投資銀行部下設投行業務部,主要職責包括銀團與結構性融資(包括短期融資券承銷)、項目融資(房地產融資)、資產管理、財務顧問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此外,中信、光大、民生、華夏、興業等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2005和2006年建立起獨立的投資銀行部門。
2.銀行控股式的間接經營模式。英國商業銀行為銀行母公司形式的代表。此模式下,商業銀行和非銀行子公司之間有嚴格的法律界限,證券業務、保險業務或其他非傳統銀行業務是由商業銀行的子公司進行的。與綜合性銀行相比,雖然這種模式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受到限制,但仍有助于實現風險分散化,并且通過業務的交叉銷售獲得較高收益,提高銀行的品牌價值。建設銀行1995年與摩根斯坦利等合資組建中金公司;中國銀行1996年在境外設立中銀國際。2002年,中銀國際在國內設立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全面開展投資銀行業務。
(三)業務范圍選擇
1.財務顧問業務。包括證券承銷、企業并購以及項目融資的咨詢顧問業務、政府財務顧問、集合理財顧問。財務顧問業務主要是發揮商業銀行擁有的網絡、資金、信息、人才和客戶群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資金管理、風險管理、公司戰略等方面的專業顧問服務。由于大多數企業缺乏資本經營的實際操作經驗,商業銀行利用自身的信息網絡、資金和人才優勢,從專業的角度幫助客戶制定經營策略、實施資本經營,達到擴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轉換經營方向等目的。商業銀行從事財務顧問業務的價值取向不僅局限于獲得咨詢費收入,而是與客戶群的開發相結合。一是通過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密切與客戶的聯系,有利于客戶群的培養,向客戶推銷其他金融服務產品;二是全面了解客戶的財力、經營狀況。有利于控制銀行向客戶提供常規產品的風險,帶動商業銀行相關業務的發展。
2.杠桿融資業務。杠桿融資業務的本質就是商業銀行通過提供信貸資金,滿足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市、配股、收購、兼并等資本經營活動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具有貸款金額大、貸款期限短等特點。隨著我國企業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上市公司之間、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兼并活動日趨活躍。短期周轉資金的融資市場空間巨大。此外,借助杠桿融資業務,可以派生出“過橋貸款”、股權資金的收款、結算、并購方案設計、配股項目推薦等創新業務,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更好地密切銀企關系,發展和鞏固核心客戶。
3.基金托管和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包括福利基金托管、企業年金托管、社?;鹜泄?、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出口硬通貨應收款證券化等。隨著各種福利基金、專項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市場化運作步伐的加快,商業銀行對此類業務給予高度重視,迅速進入市場。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探索和開展為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舞臺和發展空間。資產證券化業務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也為其資產負債管理提供了新的選擇。商業銀行可以為項目、企業、證券公司提供證券化的資產,并進行證券化資產的評估和方案設計。
二、商業銀行投行業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投行業務使得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但繁榮之下隱憂仍存。
(一)業務范圍受限制
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現狀下,我國商業銀行只能從事部分簡單的、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銀行業務,而與資本市場、資本運作相關的一些復雜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項目要么絕對不能從事,要么是必須以變通手段進行合規處理。目前所有商業銀行都無法獲得ipo經營資格,堵住了商業銀行為客戶直接融資的大門?!渡虡I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股票業務,不得向企業投資,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在股票包銷和證券交易上服務客戶。雖然禁止銀行從事某些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行業務,在風險防范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一刀切”地把所有銀行全部阻擋在一個門檻里,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風險防控優秀的銀行投行業務的正常發展。2004年美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為47%,花旗銀行高達70%,日本為39.9%,英國為41.1%,而我國僅為12.33%。這反映出投行業務還處于低級發展階段。
(二)專業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強
投資銀行業務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金融中介服務,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財務、法律等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從業經驗的高級人才隊伍作為業務支撐。商業銀行現有業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不能完全勝任投行業務的開展,在較大程度上形成人力資源的瓶頸制約。人才的缺乏會導致銀行業務創新能力不強,產品設計和風險計量方面存在較大不足和隱患。而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和積累過程,這將不可避免地制約著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快速發展。
(三)政策法規存在盲區
目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開辦新業務實行必須報批的市場準入制度,順應商業銀行經營的發展趨勢,監管層對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限制措施已大大松動,并出臺了部分政策和監管法規進行規范管理,我們相信這種趨勢仍將延續。但由于投行業務具體監管細則尚未出臺,政策上存在較大彈性,可能原本之前“默許的”會成為今后“禁止的”。加之商業銀行的大量投資銀行業務要接受一行三會等機構的多邊監管,監管部門之間協調不力、法規沖突等也會產生政策法律風險。
(四)與傳統業務的關聯風險
商業銀行往往將過橋融資、擔保資源作為撬動并購顧問、承銷等投行業務的營銷手段,反過來投行業務也能成為拉動貸款和其他融資需求的重要因素。為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營銷效率和收費水平,實現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化服務,商業銀行采取傳統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打包捆綁銷售的方式進行營銷,這在帶來綜合效益的同時,也增加了關聯風險,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會加大商業銀行的總體經營風險。
三、完善商業銀行投行業務風險管理
在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完善、外部監管有利的情況下開展混業經營,可以在總體上分散銀行的經營風險。因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實行投行業務分級準入制
當前我國銀行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專門監管幾乎是空白,也沒有精通投行的專家對業務進行研究分析,導致監管機構只能以最安全但也是最保守的監管方式設置禁區,來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損失,但卻嚴重阻礙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建議監管機構組織精干力量成立專門的投資銀行業務監管部門,加強對國際、國內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加強各分業監管機構的合作,充分運用var等計量模型對投行業務、產品風險、風險管理水平進行評估,設置合理的分級業務準入條件,拒絕不合格的銀行機構和產品進入高端投行市場,讓風險管理水平較高的優秀銀行和產品獲得風險溢價,確保投行市場的穩定繁榮。
(二)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投資銀行是“知本”密集型業務,優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機制對于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要促進投資銀行更好更快發展,國內商業銀行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組織結構,加快投行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組建高水平投行專家團隊,建設重組并購、銀團貸款與結構化融資、資產轉讓與證券化、直接融資等業務中心。對于優秀的投行人員,要借鑒國外先進投行和國內證券公司等機構的經驗,真正實現收入與業績掛鉤的機制,做到人盡其才。發揮人才在競爭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嚴格履行業務操作規程。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充分的風險管理培訓,加強服務意識,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以客戶利益為重,避免投資銀行業務和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捆綁銷售,并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
(三)完善風險內控體系
嚴格內部資金管理,控制內部關聯交易。商業銀行應嚴明紀律,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對信貸資金和投資銀行業務之間的資金交易實行嚴格的限制,加強投資銀行部門的資金用途管理,做到“??顚S谩⒎忾]運行”。明確不能以信貸風險約束弱化作為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代價,信貸決策不能受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等因素的干擾,防止投資銀行業務風險向資產業務領域轉移。適當控制業務選擇。在當前我國的監管水平下,商業銀行應慎重選擇適當的投資銀行業務,短期內不應當介入股票市場。建立現代風險管理制度,包括風險評估、風險報告、風險驗證、風險檢查等制度。積極采用風險價值法(var)、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raroc)以及事后檢驗等風險內控方法來管理和控制風險。
[關鍵詞] 私人銀行業務
私人銀行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開發的高端個人理財服務業務。2005年,中國銀監會將其定義為“商業銀行客戶進行有關投資和資產管理操作的綜合委托投資服務”。借鑒國際社會的經驗可知,我國已開始步入私人銀行業務迅速發展的階段,研究私人銀行業務,已成為我國金融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國內銀行由于受到分業經營等方面制約,對全球資產運作的能力還有所欠缺,私人銀行業務剛處于起步階段。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商業銀行在市場上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已達20多個品牌、上百種理財產品品種,個人客戶理財資金已有上千億元的規模。但是,限于金融制度、金融監管,以及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一波三折,始終處于不確定狀態。
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國內不完善的金融市場和運作制度
目前國內缺乏完全的金融產品創新環境和完善的金融市場,并且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即使是外資銀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即投資范圍有限、無力開發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及理財規劃。國內不完善的金融市場和運作制度限制了私人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和創新。
2.組織體系改革滯后
私人銀行業務是一種向頂端富裕客戶及其家庭提供的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既包括運用信托、保險、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維護客戶資產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之間的精準平衡,也包括與財富管理相關的一系列法律、財務、財產傳承、稅務籌劃等專業顧問服務,要求有非常完善、專業的服務體系。而目前國內銀行仍采用總分行的模式,個人客戶服務仍由多個部門分開經營,信息不夠暢通,資源未能最大限度共享,橫向及縱向的服務體系尚未形成。
3.缺乏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的人才和海外投資實踐經驗
私人銀行業務最大的挑戰就是聘請、培訓并留住人才。一個出色的私人銀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專業經驗,并往往具備資產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法律及稅務相關知識和從業經驗,甚至對藝術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夠的知識。頂級富??蛻舻男湃卧谶@個業務領域至關重要,而頂級富??蛻舨粌H是對銀行家專業能力的信任,更是對其人品和職業操守的信任。缺乏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的人才及缺少海外投資實踐經驗是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又一大瓶頸。
二、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建議
1.轉變經營意識, 調整組織機構
首先, 國內商業銀行必須深刻認識到加快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摒棄傳統的“重批發、輕零售”的傳統經營理念, 將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未來業務的戰略發展目標。其次, 私人銀行業務涉及銀行內部機構多、服務范圍廣、專業性要求高, 因此花旗、匯豐等都專門設立了私人銀行業務部門, 對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鑒。一方面, 國內商業銀行應調整組織機構, 自上而下成立專門的私人銀行業務部門, 在個人金融服務方面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應的制度和業績考核辦法,理順工作機制, 落實工作職責。
2.加強配套體系的建設
首先, 建立市場營銷新機制。銀行的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對客戶資源的競爭, 在今后的私人銀行業務中,銀行必須爭取相當的富裕私人客戶群, 而為獲得這組客戶群, 就必須盡快建立一套主動的市場營銷新機制, 并配套建立目標客戶動態檔案跟蹤管理制度。其次, 建立金融產品信息反饋體系和客戶信息資源的開發運用體系。由于現代商業銀行更加注重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因此國內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應適應發展, 從以產品管理為主轉向以客戶管理為主,從無差異服務轉變為差異化服務。需要更密切地關注較富裕客戶的需求,提供更貼身的服務,按客戶需要制定戰略計劃,做好客戶財富管理的主要顧問,并對不同層次的市場提供不同的專業化服務。
3.加快培養和引進私人銀行業務專業人才
目前國際私人銀行業務中的許多產品都涉及相關的專業人才, 如證券、會計師、律師等。對我國銀行來講,當務之急是應該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私人銀行業務從業隊伍, 通過多種途徑培養一批具有現代管理意識,負有責任感, 并且熟悉各種金融產品功能和具有較強市場研究和客戶開發管理經驗的個人客戶經理隊伍。
總的說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市場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地改善組織體系及營銷模式,更好地培養一批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的專業化人才,盡快縮小同國外商業銀行在這方面業務開展的差距,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Z].2005年第 2號
[2]唐韻:中外資銀行暗演理財大戰[J].中國經濟周刊,2006,(2)
[3]連建輝孫煥民:走近私人銀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06- 07
[4]連建輝孫煥民:私人銀行業務:高端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N].經濟導報
[5]陶銳:2006中外銀行對決貴賓理財[J].投資有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