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經濟培訓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研究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日益成熟,極大地推動了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興起。目前,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影像、動畫、圖形、聲音等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內容涵蓋信息、傳播、廣告、通訊、電子娛樂產品、網絡教育、娛樂、出版等多個領域,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業集合,其更被稱為是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
1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現狀
1.1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技能人才缺乏
最近我們對全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根據調查,泰州市技能人才隊伍呈現如下特點:1)技能人才分布構成失衡。技能人才在傳統的機械、化工、電子等行業多,在新型的醫藥、高新技術、數字媒體藝術和第三產業分布較少。2)技能人才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在泰州,與數字媒體藝術有關的產業門類最多的是室內設計和廣告設計兩大類,而在這些企業中的員工大多都是中專、大專畢業。這些企業的員工真正從名牌大學畢業,有一定學術和科研能力的學生少之又少。而這一短板將成為泰州地區發展數字媒體藝術、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的“瓶頸”。3)技能人才總量不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不適應市場需求。在新經濟類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和其他第三產業中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領域高級技能人才的嚴重不足,將阻礙我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2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技能培訓滯后
與上海有中科上影數碼培訓中心、IDMT環球數碼媒體科技有限公司、GA游戲教育培訓基地、水晶石、火星時代等著名的數字媒體藝術培訓機構相比,我市相關的培訓機構少的可憐。在高校中只有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泰州師范高等??茖W校和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三所高校開設了動漫、網絡游戲、設計等相關的培訓課程,且具有一定的實力。在泰州地區,純粹的電腦培訓機構中,名氣最響的是博日電腦培訓學校,但是我們通過瀏覽官方網頁的介紹,無論是師資還是學生的整體素質,離水晶石、火星時代等國內一流的電腦培訓學校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培訓力量的滯后,使得泰州地區數媒產業的人才供需產生了一個斷層。一邊是泰州地區相關產業的人才迫切渴望得到培訓或是再教育,進入泰州(如數碼領海公司、大地裝飾等企業)或是長三角地區相應的工作崗位,以提升工資待遇或拓寬自己事業發展的方向;一邊卻是泰州地區滯后的數字媒體藝術技能培訓力量,使得大多數的本市相關人才只能去附近的上海、蘇州、南京參加培訓與再教育,以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1.3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門類涉及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游戲軟件、動漫藝術、網絡媒體、時尚藝術、影視制作、品牌、工藝品制作等。而泰州在現階段主要以室內設計和廣告設計為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可以和國內相關行業一爭高下。但是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其他方面涉足不多,或是規模比較小。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上就更是匱乏了,萬達廣場內的影城算是不多的亮點,但是這個亮點在蘇南等城市早已普遍存在。動漫玩具專賣店,自主設計的服裝品牌及專賣店,動漫樂園,主題公園等數字媒體藝術的衍生產品在泰州較難見到蹤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與泰州一江之隔的常州,卻將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衍生品開發的有聲有色。動漫嬉戲谷、恐龍園、春秋樂園是常州主打的三張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名片。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的開發,不僅提升了常州在江蘇乃至全國的名氣,而且還拉動了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經濟改革轉型,促進經濟更加平穩、健康發展。
2 發展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優勢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產業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尚處在發展階段,但是泰州發展相關產業的條件卻是得天獨厚的。
2.1 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
泰州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是江蘇“淮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地理位置臨江近海、水陸交通便捷,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蘇中入江達海的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江陰大橋成為泰州與上海、蘇南連接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寧啟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成就了泰州承南啟北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這些地區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基地相對來說比較成熟,泰州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區位優勢,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引進高技術人才,快速發展自身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
2.2 文化資源豐富,獨具地方特色
泰州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來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內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現存古遺址,古建筑、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包括千年古剎光孝寺,安定書院,明代園林日涉園,始建于南宋的“江淮第一樓”望海樓以及梅蘭芳紀念館,鄭板橋紀念館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給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源泉(例如動漫設計中的人物角色,網絡游戲中的場景、故事等)。
2.3 市政府規劃、政策大力支持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泰州將來文化產業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都非常有利于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和基地的發展:
(1)發展目標:以實施“1210”工程(“一核”、“兩帶”、“十大園區”)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其中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2~3個,形成3~5個百億級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重點文化企業(集團),其中上市公司力爭2~3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達到10萬人以上;文化產業增速高于GDP和服務業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重點任務:緊緊圍繞“一核、兩帶、十大園區”的規劃建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傳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廣告會展、娛樂休閑、文化演藝、文化培訓等重點產業,確保文化產業發展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2.4 初步建立了“產學研”的模式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與泰州市海陵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及數碼領海公司在共建研發平臺、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等方面已經展開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特長,希望通過互相合作實現共贏。雙方還簽署了《泰州市海陵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產學研合作協議書》。
3 泰州市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意義
3.1 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是發展文化創新產業的必然要求
進入21世紀以后,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崛起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變動的一個突出現象。文化創意產業的全球興起是知識經濟條件下城市產業和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繁榮不僅直接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而且也通過創意設計、品牌培育、營銷策劃等手段提高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帶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領域的高端產業,對傳統文化的創造和改革,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國的文化產業與時俱進,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們國家的手機用戶居于全球之首,也正因為此,我們在手機彩鈴、短信等移動內容方面在全世界也走在了最前面,而隨著這個平臺的不斷擴大,意味著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中國的網民也在迅速的發展,我們相信,互聯網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最大的創意產業的平臺,互聯網的出版、教育等產業將會是創意產業下一步發展的一個亮點。文化創意產業的巨大潛力,早已引起了泰州市政府的重點關注。
《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七章中重點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而數字媒體包括了圖像、文字以及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以及傳播形式和內容的數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發的數字化過程。其范圍涉及影視制作、動畫創作、廣告制作、多媒體開發與信息服務、游戲研發、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人工智能、系統仿真、圖像分析、虛擬現實等領域,并涵蓋了科技、藝術、文化、教育、營銷、經營管理等諸多層面。就其主要應用領域進行分析后不難看出,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發展對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數字媒體藝術主要產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數字電影:數字化的電影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它已經涵蓋了電影的三個重要的環節――制作、發行和放映。數字電影中的數字特效更是重中之重,商業電影中也越來越依靠特殊視覺效果贏得觀眾,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與震撼。數字鏡頭比例越來越高,并且在現代,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數字特效成分了。數字特效如今是確保票房的最大熱點并且成為與電視業的競爭中獲取勝利的法寶。從《星球大戰》中虛擬的太空世界到《泰坦尼克號》中數字處理的人群再到《角斗士》中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等數字技術的創新充分體現了影片的商業賣點和藝術亮點。精妙奇幻的效果在全球市場產生轟動效應,其文化意識和觀念也逐漸進入各國,影響到其他國家的消費心理和方式。如《泰坦尼克號》,它的全球總利潤已經超過了19億美元,同時在藝術上的成功也是破紀錄的,獲得過14項奧斯卡獎。在國內,張藝謀的《英雄》耗資三億人民幣,其中一半是用于后期特效的制作。它創造全球一億八千萬美元的票房奇跡,無論從藝術水準上,還是從商業意義上講,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動漫:動漫產業無論是給個人還是企業、國家,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國外,動漫產業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過延伸產品來實現,盡管動漫電影放映票房收入本身不俗,但由其衍生出的玩具、游戲、用品等產業鏈條的收益,卻遠遠大于動畫片本身,動畫片的播出只占整個產業很少一部分。全球動漫產業每年產值400億美元,但是相關的衍生產品卻達到了4000億美元。一部動畫片《變形金剛》的衍生產品就從國內賺取了5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90億美元的日本動漫,早與娛樂業一起成為國內經濟文化的主流和全球產量最大的動漫大國。動漫產業不僅代表了數字網絡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更對服裝、文具、玩具食品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具有強烈的牽引作用, 同時成為創意產業的領跑者。
電子游戲:電腦網絡游戲潛力巨大。IDC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游戲出版物工作委員會(GPC)聯合了研究報告《中國游戲產業市場2008~2012年分析與預測》。報告表明,2007年是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取得飛速發展的一年,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達105.7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同比增長61.5%。IDC預計2012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將達到262.3億元人民幣,2007年到2012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9.9%。全球電腦游戲行業年銷售額已超過好萊塢的全年收入。網絡游戲已經顯示了成為一個巨大新興產業的潛力。
3.3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
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將向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升級。數字元素將作為產業發展舞臺上的主角,不僅作用于傳統文化產業,還將作用于制造業、旅游業、服務業甚至是農業,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數字元素、創意元素、文化元素滲透到工業、農業乃至傳統產業的任何領域,將催生全新的產業形態,使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向創意產業升級。數字媒體藝術驅動下的產業升級、變革,將有助于產業結構的改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使數字媒體藝術、技術及創意驅動下的其他產業在未來發展中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4 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將使泰州的產業結構向更均衡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將促進泰州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泰州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所貢獻的,而目前工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表現在產業結構上,我們過多地發展了耗能大、污染重的工業,從而導致了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和對環境的破壞。長此以往,不僅無法使經濟實現進一步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會破壞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當前“耗費資源損害環境”的產業結構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調整的階段,必然要朝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技術”產業的升級和轉化。以創意為主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體現了現代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同時它是一種典型的節能產業,因而可以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將把泰州豐富而優秀的人力資源,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和世界先進的科技制作手段,國際化的策劃創意團隊,國際化的市場行銷渠道充分結合起來,從而使泰州市能夠順利實現文化產業振興,發展21世紀知識經濟核心產業,開拓繼IT、醫藥產業后,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辜居一.數字化藝術論壇:回顧與展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曉文.創意與夢想――透視常州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J].蘇南科技開發,2006(05):2628.
作者簡介:朱建春(1983―),男,江蘇武進人,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
一
遠程教育是以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主、將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思想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是構建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具有開放性、靈活性、自主性、資源共享性等特征。
一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地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二是遠程教育以學習者為主體。在遠程教育中師生處于分離或準分離狀態,教師角色出現了明顯的轉換,由傳統教育中的主導者變為教育資源的一部分,成為多媒體教材中的一個組合因素。學習者也從教育的對象變為教育資源的選擇者、利用者。教育技術的介入,使信息傳輸更便捷,遠程教育使全球的學習資源共享,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資源,學習成為學習者主動的選擇。三是多媒體遠程學習的設計更為個性化。遠程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主體,遠程學習材料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教育技術手段,從人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征出發,考慮諸如學習主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化需求等因素。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學習主體對學習時空的特殊要求,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對學習媒體的選擇與綜合應用,以及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等因素。四是遠程教育注重對學習者的學習支持。學習支持,不僅局限于教師答疑和批改作業,還包括對學員學習全過程多方面的指導。
例如,對學員有比較詳盡的學習指南,突出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指導學員如何控制學習過程和有效地分配學習時間;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技巧,指導學員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師生之間、學員之間多種途徑和形式的交互設計。遠程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學員以自學為主,大部分學習時間與教師、同學是分離的,沒有教室更沒有課堂的氛圍,這種學習形式會使得許多剛剛開始遠程學習的學員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難,這就需要幫助學員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樹立長久的學習信心。
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遠程教育從為勞動者提供學習機會擴展到面向社會全體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服務,彰顯出遠程教育的核心價值,而發展遠程教育,即成為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領域。相對于社會公眾,各級公務員在擁有信息資源和技能方面優勢明顯,這為各級行政學院提高數字圖書館建設水平、整合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卓有成效的公務員遠程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務員遠程教育通過數字圖書館,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而數字圖書館為各類教育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的優勢和效率,也將在公務員遠程教育事業中得到最為顯著的體現。由此可見,遠程教育不只是一種技術,因為技術只是傳送內容的手段,重要的是本身以及通過學習所產生的巨大變革,這才是遠程教育的主要意義。一是遠程教育改變了以往“統一調訓、集中授課”的公務員培訓形式,把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傳送到每一個終端,使得教學從封閉的知識體系轉變為開放的知識體系,從以講授為主轉變為以自學為主。通過遠程教學,將大部分教學時間用于學生獨立的學習和研究活動之中,而面授的學時將大幅下降。學生知識的獲得和合理的智能結構的形成,主要依靠學生自己獨立的學習和研究。沒有數字圖書館的全面介入,公務員遠程教育就無法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有數字圖書館與遠程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備的公務員遠程教育系統,實現主動學習的學習模式,充分滿足公務員終身教育的需求。二是遠程教育把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傳送到每一個終端,教與學的過程超越了時問和空間的局限,能夠有效化解公務員培訓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工學矛盾,有利于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營造和諧的學習和工作氛圍。同時,遠程教育應用于公務員培訓領域,可以彌補傳統培訓中包括師資、校舍等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大幅度降低了因為進行集中培訓所需的交通、住宿、課酬等費用,有利于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率。三是遠程教育引進優質培訓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公務員的需求,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保證學員各取所需,提高學習效率和培訓質量。
三
數字圖書館在公務員遠程教育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數字圖書館為教師備課提供數字資源。通過數字圖書館,教師在遠程教育中備課,就可以通過網絡課件(包括講課視頻、文字資料、參考文獻、在線互動、考試測評)、跨庫檢索系統等方式,來篩選并獲取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二是數字圖書館為各級公務員參加遠程教育提供文獻資料支持與服務,幫助學習者獲得知識信息的技能和方法,能夠滿足多樣化學習對象的不同學習需求,學員可以利用互聯網迅速傳遞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三是數字圖書館是各級公務員在遠程教育培訓中的第二課堂。通過數字圖書館,參訓公務員不僅可以突破基本教學課件中學習內容的局限,還能利用更廣泛的數字文獻資源進行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農業遠程教育發展模式選擇
中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發展農業遠程教育極有意義。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農民學員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好的教育資源,極大地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推動各地農業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中國農村基礎薄弱,大多數基層農廣校缺乏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資源,在地方電臺、電視臺也沒有教學節目播出時段,但從長遠看,這都不會影響遠程教育優勢和效益的發揮[1]。發展農業遠程教育,存在一個發展模式選擇的問題??紤]到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廣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家庭條件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應該采用數字技術與非數字技術恰當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綜合利用VCD光盤、有線電視、衛星網、互聯網等手段,采取以下兩種不同的教育發送和傳輸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衛星傳輸數字化教育發送技術,適用于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區可以采取的擴展數字化教育應用的技術方案為:CD-ROM光盤刻錄和發送方案;各類局域網應用方案;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多媒體數據廣播系統方案和電話撥號接入或其他公眾電信網回傳方案。
2.替代模式
計算機寬帶網的地面接入技術,適用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
二、農業遠程衛星教育系統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衛星網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開始在遠程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但很多農村家庭由于家庭貧困買不起電腦,另外,受農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電腦和網絡方面的知識。中國廣大農村地理條件復雜,通信網絡線路建設難度較大,架設網絡線路成本相對較高,互聯網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時期內,在中國農村推廣互聯網教學還很難實現。衛星教育網建設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疇,由政府投資建設,具備提供話音、視頻、通信服務的綜合能力,性價比高、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是提供農村遠程教育簡單經濟、行之有效的手段。衛星遠程教育不受時空限制,能為農村學員提供與發達地區質量相同的遠程教育服務,能有效解決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優秀教育資源稀缺的局面。目前,農廣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經建設了擁有1個中心主站和360個雙向遠端站點,以中央農廣校為演播和資源服務中心,各省、地、縣級農廣校以及鄉鎮教學班為衛星網絡遠端接收和教學服務點,能實現數據通信、遠程教育培訓和視頻廣播會議的遠程衛星教育系統。通過衛星教育系統,中央農廣校將農業教育培訓、實用技術等音視頻節目、多媒體課件、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實時發送到網絡各遠端接收站,面向全國開展實時交互式的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對各級農廣校農業教育和科技培訓工作進行遠程指導和管理,實現信息互動交流,共享教育培訓資源。農廣校衛星教育系統利用“SkyBlaster”衛星通信系統,采用“TrainNet遠程教學/培訓系統”作為遠程教育培訓平臺。衛星系統網絡結構是星型網,主站可聯接大量的VSAT遠端小站,支持所有基于IP的數字信息技術,可實現全國范圍的遠程實時教學、數據文件多點分發等業務。衛星網主站提供DVB-S標準的出向信道,信息速率從2Mbps到52.5Mbps,遠端小站的入向信道采用FTDMA接入機制,系統采用不對稱的數據流通信方式[3]。在衛星平臺上,運行應用軟件的各類功能服務器通過快速以太網聯接到衛星主站數字基帶設備,通過衛星發射到全國各地的衛星小站。基層教學點的學員通過遠端小站接收主站發送的教學內容,與主站老師進行雙向視頻、單向音頻的互動交流,獲取各類教學支持服務。
三、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農廣校綜合采用各類教學手段,整合應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獨特的媒體資源優勢,緊跟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引進、吸收、應用各類遠程教育技術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以農廣校體系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涉農教育培訓工作進行高效管理,對涉農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對基層辦學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集信息采集、存儲、編輯加工、傳輸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運行機制公益性、媒體應用大眾性、教學內容多樣性和服務對象定向性的特點[4]。
中央農廣校作為國家級的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教學中樞和媒體制作傳播中心,具有廣播電視和網絡教育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傳送等多種功能,將具備自辦1套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能力,可以錄制各種文藝節目、語言節目,對錄制的文藝節目和語言節目素材可進行編輯、復制、加工、審聽,可對外交換錄制好的素材和成品節目。每年能制作電臺節目、區域節目、少數民族節目和綜合類等農業專題廣播節目1500集,電視節目1270小時,網絡教學節目2000小時,發送音頻資料100萬張,節目原始磁帶數字化存儲1910小時。農廣校將逐步實現媒體資源制作、存儲、管理、應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成農業媒體資源數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儲和傳播利用的數據中心、工作平臺和傳播共享網絡,并具備以下功能:
1.資源數字化加工存儲整合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教材、光盤等多種媒體資源,統一集中存儲管理數據,建立數字化媒體資源庫,實現數字化存儲。
2.資源規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數字化資源管理系統,對資源庫中的各類資源進行科學的編目、查詢和調用,實現規范化管理,提升媒體資源的利用能力。
【關鍵詞】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對策
1.數字電視發展概述
數字電視作為電視數字化和網絡化后的產物,近年在政府、媒體生產廠家等多方的大力推廣下,快速發展。電視媒體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電視正成為眾人矚目的新的電視產業經濟增長點[1]。數字電視產業涉及內容提供商節目集成商網絡傳輸商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或以太IP網用戶等環節。其中節目集成商基本形成以中數傳媒、上海文廣互動、鼎視傳媒三足鼎力的格局;網絡傳輸由中廣集團、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等運營商來運作,并輔于歌華有限、東方明珠、廣電網絡、中信國安和電廣傳媒等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中央電視臺、中視北方股份等雖然作為內容提供商來進行運營,但真正的內容提供商則是源頭的影視節目制作商。目前,數字電視內容的匱乏成為影響數字電視推廣的主要瓶頸,同時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也是各省分享數字電視產業一杯羹的主要途徑[2]。
2.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現狀
2.1 陜西數字電視發展概況
陜西省自2004年開始運營數字電視業務以來,經過近5年的發展,截至2009年,轉換數字電視用戶為150萬戶。雖然數字電視用戶的數量在政府的推動下有所增長,但是付費電視收費率較低,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用戶。而截至2009年,陜西省共有廣播電臺11座,電視臺1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88座。全省共播出123套電視節目。其中,省臺無線節目3套,有線節目5套,西部電影集團有線電視節目1套;市級臺無線節目11套,有線節目15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88套①。
2.2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基礎
2.2.1 影視制作能力較強,為數字電視內容提供奠定了良好基礎
廣播電影電視業的穩步發展是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重要基礎。目前,陜西省擁有兩三百家傳媒制作企業,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產業潛力巨大。2009年全國獲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機構132家,陜西省共3家,為西安電影制片廠、陜西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西安電視劇藝術中心,約占全國總數的2.27%;全國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3343家,陜西共162家,約占全國總數的4.85%,如表1所示。
雖然陜西GDP位居全國第19-20位,而影視劇產量則位居第5、6位,僅遜色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影視作品,如電視劇年均15部、400-500集左右,如表2。
2.2.2 部分影視創作企業脫穎而出,具有一定的國內影響力
陜西省影視制作,即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單位較多,作品數量也較多,部分企業脫穎而出。例如: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在全國電影制片單位中,第一個在國際A級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獲國際獎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國第一。西影曾經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成就。而西安光中影視是國內獨立投資制作發行影視作品數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全國24家擁有甲種許可證的民營電視劇制作單位之一,其拍攝的《關中匪事》《軟弱》《雙槍李向陽》等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目前,省內丫丫公司、大唐影視公司、陜西金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約占全省企業的90%,將成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軍。
2.2.3 影視基地的建立為數字電視內容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西安光中影視基地、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和西安曲江影視基地等紛紛投建運營。西安光中影視基地將建成西部最大的室內電影電視拍攝中心以及數碼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影視動畫制作中心、西部藝員經紀培訓中心、創意視聽工業制作中心、影視節目制作中心、國際影視制作外包服務平臺,形成年產50部1200集電視劇、1000小時影視節目的生產能力。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引進世界先進的影視數字化加工設備,將結束我國西部地區拍攝的電影難以在當地后期加工的歷史。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市影視聯盟,加快基地建設,有效整合省內資源?;亟ㄔO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2.4 深厚的文學文化底蘊,為數字電視內容創作提供了可能
陜西文學底蘊深厚,文化氛圍較濃,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創作人才和文學創作作品,在國內外獲得諸多獎項和榮譽。例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實的《白鹿園》、賈平凹的《秦腔》相繼獲得矛盾文學獎,尤其是賈平凹,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5年度杰出作家”、美國美孚飛馬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法蘭西文學藝術最高榮譽和“紅樓夢文學獎”??傊?陜西省經過千年歷史的沉淀、濃厚文化熏陶,涌現出諸多優秀的作品為影視內容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豐富素材。
2.3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3.1 競爭能力一般,缺乏精品和大制作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制作雖然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廣播電視臺不少,收視率不高;影視節目制作商不少,優秀作品不多;影視劇數量全國名列前茅,而有影響力的精品制作和大制作較少。這主要是目前影視競爭不是企業數量、影視劇數量的競爭,而是質量的競爭,一個大片的票房率或收視率可能高于一個小片的百倍。大制作、精品制作,將是影視制作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競爭取勝、提高獲利能力的必由之路。
2.3.2 資源分散,單打獨斗現象明顯
面對火爆的影視消費市場,新一輪影視制作投資熱潮掀起。但是業內普遍缺乏整體觀念,沒有從產業發展的高度看待產業電視,省內各個經營單位資源分散,各自為陣,單打獨斗,形不成合力[3]。內容特色不明顯,針對性較差,尤其是硬件資源共享性差,而各個單位由于自身資金制約,大型設備投入有限,致使區域整體拍攝處理能力有限。這種局面有望隨著影視基地大平臺的搭建而有所改觀。
2.3.3 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
目前,民營中小企業成為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融資困難、資金緊缺,成為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陜西又是經濟欠發達的省,省政府難以給予資金支持,導致企業對大戲、大制作的投入少,精品少。此外,省內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較少,企業基本都是通過自有資金來發展,無法享受如北京一樣根據劇本評估,進行銀行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諸如以上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陜西數字電視的發展。
3.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基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以西安光中影視基地等三大基地為主要載體,加快基地建設,搭建良好的產業發展軟硬件支撐平臺,使其成為新媒體節目研發、孵化中心、技術支撐中心,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影視拍攝、制作、處理水平。同時,有效整合三大基地優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級數字影視基地,擴大知名度和全國影響力。
3.2 制定產業政策,加強產業扶持
放眼未來,長遠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力爭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企業等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發展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傳媒與資本的直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給予的空間[4]。政府應鼓勵各類擔保基金向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開展信貸業務,通過項目評估和產業抵押等多種形式,有效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針對我省影視制作民營企業多、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等現狀,選取1-2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共同探索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發展之路,從而推動區域數字電視內容產業邁上新臺階。
3.3 轉變觀念,促進大制作、精品制作和個性化服務
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必將走向市場細分,走向對象化、專業化、精細化,大品牌、大制作、個性化服務必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陜西省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立足源遠流長的陜西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通過對獲獎或收視率高的制作適當獎勵,催生出一批富有時代特點和陜西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劇、大戲,大片,實現由小片、短劇到大品牌、大制作的戰略轉型,擴大陜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積極推進廣播影視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商品化,強化內容提供商或集成商的個性化建設,豐富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鼓勵陜西廣電網絡集團聯合電視臺、電臺等機構共同建設集成全國節目資源、服務全省乃至西北的強大視音頻節目制作、展示、交易、運營平臺,并與省市政府加強合作,通過平臺的互動電視頻道,及時將政務信息、便民服務、教育培訓、商品信息等通過有線數字電視節目傳達給全省各地用戶,利民便民,切實豐富內容,滿足民眾需求。
注釋:
①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
參考文獻
[1]周應軍.“內容為王”:數字電視發展之路[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3(10).
[2]黃勇.數字電視之憂:沒有“內容”的盛宴[N].IT時代周刊,2004.
[3]高巍,吳祈宗.數字電視產業供應鏈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5(2).
[4]趙興玉,張紀.突破內容瓶頸 促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產業化發展[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9).
基金項目: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項目資助(No.DF0104090602)。
作者簡介:
惠調艷(1977―),女,陜西榆林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研究、戰略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用電監察技術工程還與國外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技術層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一現象,我國逐漸建立了綜合性的用電監察平臺,實現了即時通信,能夠對用戶違章、竊電等行為有效的監管,并且能夠滿足電力工作人員現場工作的需求,提升電力檢查的效率。本文就對電力系統對數字化監察技術應用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數字化監察技術的具體應用,并提出有效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數字化 監察設備 電力監察 應用
隨著電力事業的發展,人們對電力需求量逐漸的增多,這對用電安全以及用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電檢查就是根據國家相關的法規、政策,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用電安全管理工作,確保供電安全,使用戶能夠安全用電,不斷的提高用電的社會效益。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的應用,能夠對用戶用電情況、電力安全進行有效的監督,并實現了即時通信,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現場人員的工作量,提升電力工作的效率,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有序的進行。
1 數字化監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必要性
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與用戶之間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而用電管理就是企業與客戶溝通的門戶,體現了電力企業的形象,用電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關系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社會和諧構建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意義。目前各行各業對電力需求量逐漸的增多,在供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用電合同、客戶檔案、原始數據、電量計費信息、電力設備臺賬等等,信息量相當龐大。如果靠人力對這些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不僅效率非常低,而且會增大錯誤發生率。建立數字化監察平臺,利用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方面對用電信息的管理與操作,還能增加電力企業內部稽查的透明度,避免了人工處理與操作失誤情況。進行外部稽查過程中,利用數字化監察技術,能夠縮短稽查周期,提升電力供電的可靠性能。
由此可見,用電監察技術的高效性、可靠性是電力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對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數字化監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1 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功能結構分析
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充分的利用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發揮信息系統整體的優勢,對用戶用電情況了解、及時處理各種檢查業務有很大的作用,還能夠為電力企業領導決策層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利用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能夠有效的保證用電檢查工作完成有效的管理,包括相關計劃檢查、過程監督以及事后統計等全過程。
2.2 數字化監察技術的關鍵技術
數字化監察平臺軟件主要由C/S與B/S相結合的方式構成,一部分系統功能有C/S實現;一部分由B/S實現,其中系統有一部分功能存在交叉,能夠適應不同使用環境。利用數字化監察平臺系統,實現了即時通信管理,平臺系統能夠提供即時的通信,包括文字、語音、圖像等,還能進行離線文件以及信息的傳輸。利用數字化監察平臺系統,能夠在現場檢查中發現竊電等違章情況后,即時的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相應的記錄,并將相關情況傳輸到監察平臺,平臺就會根據實際的情況,自動的計算用戶違約罰款或者補收電費,并自動生成電子工單,傳送給相關部門審批。利用數字化監察平臺系統,還能夠實現對集抄數據應用管理,在平臺上接入集抄系統的報警裝置,能夠幫助檢查人員及時的了解用戶用電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置,還可以實現對重要用電客戶的周期性檢查管理,根據用戶的用電性質以及電壓等級等,系統會列出重要的客戶名單,并制定客戶用電檢查的周期與具體計劃。
2.3 數字化監察系統網絡安全
加強數字化監察系統網絡安全管理是電力用電安全的保障。這就需要在建設初期對電力監察系統的安全運行進行整體的評估與設計,強化對電力運行相關系統的安全評測,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加固系統,保證系統安全穩定的運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電力監察系統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確安全責任。最后,要加強對電力監察系統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檢查工作,不斷的提升電力運行系統信息安全系數,完善安全運行機制。
可以在網絡出口設置專用的防火墻以及防病毒系統,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電腦黑客以及病毒的入侵。在相關的網絡設備以及服務器中,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安裝補丁程序、啟動安全日志、關閉不用端口等等。
3 加強數字化監察設備應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法律監管力度
要加強對竊電等非法用電情況的處理力度,嚴肅處理工作人員以電謀私情況。電力企業可以在國家政府的協調下,配合公安系統,嚴厲打擊非法分子。定期對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統計對比,防止偷電漏電情況的發生。
3.2 加強用電檢查人員綜合素質的培訓工作
由于現在電力事業要求工作人員的年輕化,所以有許多的用電檢查人員只是具備了檢查的理論知識,而實際操作能力不夠,這也導致了許多電力設備檢查不夠嚴謹,違規操作也時常發生。這一現象就是要求企業內部有經驗的人員要對剛剛上崗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只有在培訓合格的情況下方可上崗工作。培訓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技術要求和操作實踐,也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用電的安全防范意識進行培訓。提高用電檢查人員的職業素質,可以減少企業以及用電各戶的損失,保證整個電力實業的快速發展。
4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電力需求量逐漸的增多,給電力企業用電管理以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用電監察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電力發展需求,在龐大的信息處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數字化監察設備以及監察技術的應用,能夠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提高電力供電的安全性能,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志勇,熊立,杜志剛.關于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思考[J].華北電力技術.2011,36(9):115-116
[2]王方云.基于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的探討[J].電力科技.2012,25(14):58-59
[3]施春蘭.關于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的應用前景[J].學術研究.2013,15(2):414-415
[4]郭志強.淺談數字化用電監察技術及應用[J].科技應用技術.2012,34(4):522-523
20世紀80年代,限于當時的條件,農廣校的教學技術媒體主要是文字教材、廣播、電視、錄音磁帶和幻燈片,學員主要通過收聽廣播電視教學節目和自學文字教材來學習,并由教學班組織輔導和聽錄音授課。
90年代初期,我國城鄉影碟機逐漸普及,VCD和DVD成為我國農業遠程教育的一個新的生長點,農廣校開始大力推廣VCD和DVD教學與培訓方式。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衛星網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中國遠程教育的新的變革,農廣校系統添置了大批計算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設備設施,增強了利用互聯網獲取和傳輸信息的能力,不斷探索應用數字技術開展網絡遠程教育教學的新途徑。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國家投資新建了國家級農業媒體教育資源管理中心——中央農業廣播電視教育中心,搭建了以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農業教育培訓進行高效管理,對基層辦學提供便捷服務的運行平臺,一個涵蓋報紙、書本、雜志、錄音錄像帶、光盤、互聯網、衛星網等多種媒體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
一、農業遠程教育發展模式選擇
中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發展農業遠程教育極有意義。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農民學員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好的教育資源,極大地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推動各地農業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中國農村基礎薄弱,大多數基層農廣校缺乏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資源,在地方電臺、電視臺也沒有教學節目播出時段,但從長遠看,這都不會影響遠程教育優勢和效益的發揮[1]。
發展農業遠程教育,存在一個發展模式選擇的問題??紤]到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廣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家庭條件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應該采用數字技術與非數字技術恰當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綜合利用VCD光盤、有線電視、衛星網、互聯網等手段,采取以下兩種不同的教育發送和傳輸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衛星傳輸數字化教育發送技術,適用于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區可以采取的擴展數字化教育應用的技術方案為:CD-ROM光盤刻錄和發送方案;各類局域網應用方案;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多媒體數據廣播系統方案和電話撥號接入或其他公眾電信網回傳方案。
2.替代模式
計算機寬帶網的地面接入技術,適用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
二、農業遠程衛星教育系統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衛星網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開始在遠程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但很多農村家庭由于家庭貧困買不起電腦,另外,受農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電腦和網絡方面的知識。中國廣大農村地理條件復雜,通信網絡線路建設難度較大,架設網絡線路成本相對較高,互聯網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時期內,在中國農村推廣互聯網教學還很難實現。
衛星教育網建設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疇,由政府投資建設,具備提供話音、視頻、通信服務的綜合能力,性價比高、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是提供農村遠程教育簡單經濟、行之有效的手段。衛星遠程教育不受時空限制,能為農村學員提供與發達地區質量相同的遠程教育服務,能有效解決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優秀教育資源稀缺的局面。
目前,農廣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經建設了擁有1個中心主站和360個雙向遠端站點,以中央農廣校為演播和資源服務中心,各省、地、縣級農廣校以及鄉鎮教學班為衛星網絡遠端接收和教學服務點,能實現數據通信、遠程教育培訓和視頻廣播會議的遠程衛星教育系統。通過衛星教育系統,中央農廣校將農業教育培訓、實用技術等音視頻節目、多媒體課件、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實時發送到網絡各遠端接收站,面向全國開展實時交互式的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對各級農廣校農業教育和科技培訓工作進行遠程指導和管理,實現信息互動交流,共享教育培訓資源。
三、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農廣校綜合采用各類教學手段,整合應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獨特的媒體資源優勢,緊跟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引進、吸收、應用各類遠程教育技術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以農廣校體系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涉農教育培訓工作進行高效管理,對涉農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對基層辦學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集信息采集、存儲、編輯加工、傳輸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運行機制公益性、媒體應用大眾性、教學內容多樣性和服務對象定向性的特點[4]。
中央農廣校作為國家級的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教學中樞和媒體制作傳播中心,具有廣播電視和網絡教育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傳送等多種功能,將具備自辦1套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能力,可以錄制各種文藝節目、語言節目,對錄制的文藝節目和語言節目素材可進行編輯、復制、加工、審聽,可對外交換錄制好的素材和成品節目。每年能制作電臺節目、區域節目、少數民族節目和綜合類等農業專題廣播節目1500集,電視節目1270小時,網絡教學節目2000小時,發送音頻資料100萬張,節目原始磁帶數字化存儲1910小時。
農廣校將逐步實現媒體資源制作、存儲、管理、應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成農業媒體資源數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儲和傳播利用的數據中心、工作平臺和傳播共享網絡,并具備以下功能:
1.資源規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數字化資源管理系統,對資源庫中的各類資源進行科學的編目、查詢和調用,實現規范化管理,提升媒體資源的利用能力。
2.資源傳播和應用建立數字化資源中心以及完善的電視、廣播、網絡、文字等媒體數字化資源傳播和共享體系,實現農業技術信息的廣泛傳播和農民培訓的廣泛開展。
3.資源數字化加工存儲整合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教材、光盤等多種媒體資源,統一集中存儲管理數據,建立數字化媒體資源庫,實現數字化存儲。
4.業務工作網絡化支撐資源中心網絡平臺、電視制作、廣播制作、音像出版發行、教材出版發行、報刊編輯出版、網絡教育培訓、多媒體課件制
論文摘要: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以網絡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統計信息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在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歷史階段之后,正在進人一個以數碼知識、網絡技術為基礎。由信息推動,以創新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
新經濟具有與傳統經濟有別的某些特點。首先,新經濟是知識經濟。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資本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新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知識經濟。其次,新經濟是數字經濟、信息經濟?;跀底只畔⒏锩男畔⒏咚俟泛鸵蛱鼐W的誕生和發展,使得信息采集與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產業獲得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第三,新經濟是網絡經濟,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引發了一場空前的信息革命,從根本上改變著人類杜會的經濟活動方式,特別是商業交換活動方式。建立在現代通信、電子計算機、信息資源、生產交換及消費等各自網絡化及相互滲透交織而形成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結合,構成了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新經濟。第四,新經濟是創新經濟,創新是新經濟的基礎。首先是觀念的創新,新經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其次是模式創新,包括制度、行為、組織結構等,只有運行模式不斷創新,經濟和杜會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再次是技術創新,只有技術的創新,才能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需要,誘導出新的生產與競爭,推動經濟不斷發展。
在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的新經濟時代,誰先擁有信息,誰就占據主動,誰就能處于不敗之地??焖僬莆崭鞣N必要的、準確的信息,是科學管理現代杜會的關鍵。統計信息是管理現代杜會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進行科學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是新經濟時代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既給統計信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不斷進行統計信息創新是新經濟時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統計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統計伯息技術的創新
高新技術發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術領域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各種電子技術的總和,包括信息獲取技術,如感測技術、統計信息標準化技術等信息處理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傳輸技術,如通信技、網絡技術、衛星技術等信息應用技術,如控制技術、數字壓縮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統計信息在新經濟時代條件下,要想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二)統計倍息設備的創新
信息技術在統計中的廣泛應用.必須有相應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支持,這是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物資條件。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對高科技信息設備的需要不僅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數量上。更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技術性能上。高科技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的引進和普及是我國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雖然計算機及網絡在我國各級統計部門已經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檔次的大、中型計算機還很少.不能滿足對某些復雜的統計數據的分析、處理的需要。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必須將高科技的信息設備廣泛應用于統計作業系統。
(三)統計倍息生產開發的創新
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所謂數字化是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表達和傳輸一切信息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即電話、電報、數據、傳真、圖像等各種信息全都變成數字信號,在同一種綜合業務網中進行傳輸。數字化是統計信.息現代化中的核心技術,通過數字化,各類統計信息得以規范化、標準化,從而有利于統計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等。信息內容數字化要求統計部門將各類信息的開發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實現統計表格標準化、統計指標休系和編碼標準化,使統計指標、統計分類及其編碼具有統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過建立以數字方式存儲的統計數據庫,有利于統計信息查詢、管理及統計信息的傳輸和處理,從而使各級統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四)統計倍息人才的創新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重新認識人的作用的時代,人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統計信息能否適應新經濟的要求.關鍵是統計信息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于現代統計在理論休系上、調查方式上、信息處理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使統計信息具有來源廣、擴散性強、需求量大、用途廣等特征,對統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統計部門建成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部門,重要的是培養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我國目前統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結構比較單一,群休中大多數是只熟悉統計知識業務的統計專業人員。人員的知識面抉窄,專業過細問題尤為突出,既滿足不了用戶對統計信息資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統計工作向橫向和縱深發展,為此.必須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對原有的統計信息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技能(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操作、軟件開發、聯機檢索上網查詢等)和各種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政治素質)的培訓及培養。培訓可采取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多途徑井經常化制度化。
(五)統計倍息服務的創新
我國的統計信息服務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汁信息服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不發達。現代經濟社會,信息是產品,信息的開發、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場才能實現,信息市場是信息商品經營和信息有償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類統計咨詢服務部門、統計師事務所、信息有限公司、情報中心、數據庫等還只是一個部門或信息機構,信息交易還處在咨詢及中介服務上,服務方式也常以信息會.臨時專題交易會等形式出現,在新經濟條件下.加快發展統計信息產業和統計信息市場,實現統計信息商品化,把統計數字變成商品。進人市場流通.實現服務方式有償和無償并舉。其次,服務架道多樣化(公開、臨時交易、個別提供等),服務手段多元化(廣播電視、書報雜志、信息互聯網等),滿足各個層次、各種群體對統計信息的需要。另外,統計信息的服務態度、服務觀念、服務體系、服務質量也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更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