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進口貿易的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極為不均,供求結構高度不平衡,石油資源富集的地區和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相對較小,而石油消費量較大的地區和國家石油資源又相對貧乏,因此這種生產和消費嚴重分離的現實,導致了國際石油貿易高度集中和壟斷,也致使石油進口大國對于石油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根據2010年BP統計年鑒所示,石油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俄羅斯、西非、中南美洲、北非等地區的國家,這些地區對石油的出口占世界年出口量的85%以上;而主要的石油消費國是美國、中國、日本、和歐洲及亞太地區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年進口量占世界總進口量的90%以上。
實現石油進口多元化,降低進口風險,是各個石油進口國都積極實施的戰略和政策。本文將分析石油進口國家的風險選擇傾向,即石油進口國在選擇和增加石油進口來源地的同時,是否高度遵循了從富油國進口石油、從風險低的國家進口石油的原則,并進一步分析我國和主要石油進口國的進口多元化問題。
一、主要石油進口國家的石油貿易投資狀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2010年日消費石油19148千桶,同時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產油國。但是美國從資源儲備的角度考慮,有意識地保護和儲備本國的石油資源,所以對石油的龐大需求還是使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凈進口國。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47.8%,2010年日進口石油達9159千桶,北美、中南美、中東、西非是美國的主要進口來源區域,其中加拿大、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委內瑞拉、俄羅斯、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等國是美國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國。
由于國內資源十分有限,日本一直高度依賴石油進口,2010年日本日進口石油達3711千桶每天。日本主要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伊朗、卡塔爾、科威特是其最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地。由于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導致日本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沖擊,為了規避石油進口的風險,日本政府近年來一直在發展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渠道,致力于物色和開辟新的石油進口來源地,和更多的石油輸出國展開合作,并開始走入非洲地區。但是多元化的效果并不明顯,僅來自上述五個中東國家的石油進口量就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80%以上。
中國政府從1988年開始將石油的國際貿易作為解決國內資源不足問題的一個重要戰略。原油進口從1993年以前以亞太地區,特別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為主要來源,到1993年來自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量首次超過了亞太地區,再到1996年中國原油進口首次突破2000萬噸大關,成為了原油凈進口國家。2010年,中國從世界上各大洲40多個國家進口了23931.14萬噸原油,其中對中東地區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從該地區進口原油占原油進口總量的份額)達到了47.1%左右,而對非洲地區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在29.6%以上。
二、石油進口國家的風險選擇
本節將利用相關分析研究石油進口國的風險選擇傾向。風險選擇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類風險選擇即石油進口國是否遵循從石油富集國家進口石油的原則,規避石油出口量風險;第二類風險選擇即石油進口國是否遵循從風險低的國家進口石油的原則,規避石油進口的過程風險。
(一)石油進口與出口的關系
國際石油貿易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貿易。原油是主要的貿易產品,占總量的75%以上,所以本節以下的石油進出口數據均為原油進出口數據??紤]到數據的獲取比較困難,最終選擇了中、美、日三個石油進口超級大國來進行具體分析。由于聯合國數據庫原油出口數據截止到2007年,所以這里計算2006年和2007年,中、美、日三國按國別的石油進口量和該石油輸出國石油出口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kendall’s tau-b相關系數和Spearman相關系數,以此分析石油進口國家從各個石油資源輸出國的進口量與這些輸出國的石油出口量之間的關系,進而研究風險選擇問題(見表1)。
可以看到中、美、日三國的石油進口量和這些石油資源輸出國的出口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等級相關系數表明美國從石油出口大國進的油相應最多。這一點上,日本和中國就要遜色不少。當然對于石油進口來源國家的選擇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兩國之間的能源外交關系、經貿往來、該國的地緣政治情況與進口國的運輸風險等等都會影響石油進口政策。
(二)石油進口與國家風險的關系
表2顯示了中、美、日三國的石油進口量和石油資源輸出國家的國家風險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眾多已有的國家風險評級中,有側重信貸角度的評級,也有側重角度的評級,且不少評級的結果相似度很高。在這樣的前提下??紤]到可獲取性,本文在研究上選擇了ICRG國家風險得分數據。每月評級結果的ICRG是目前最專業、衡量范圍最廣的國家風險評級之一,不少學者利用ICRG的國家風險得分序列進行關于國家風險分析研究,具有很高的公信度,所以該評級結果可以被認為是通用于石油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相關研究的。
由表2的結果,可知:目前來說,石油進口國在進口石油時并不太關注進口來源國的國家風險??梢钥吹?,各類相關系數大多都在零附近徘徊,表明二者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但同時也可以觀察到,在等級相關系數中,例如Spearman相關系數,美國和日本都在零附近,而中國的系數遠高于美、日,達0.2以上,07年系數接近0.3。Spearman相關系數常用來被解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行為。當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為1時可以理解為從國家風險越高的國家進口的石油越多,也可以理解為進口策略的一種風險喜好的行為;而-1則表示從國家風險越低的地方進口石油越多,表現了石油進口策略是風險厭惡的。中國在這一系數上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從國家風險高的國家進口的石油量大,這樣做并不適于規避進口風險。而美國和日本則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中、美、日三國的石油進口來源地區和國家也是比較一致的。美國從世界各地進口石油,日本主要從中東地區相對穩定的一些國家進口石油,而中國在飽受戰亂、內亂、暴力的部分非洲國家的石油
進口份額相當之高。
三、石油貿易多元化情況分析
開展石油貿易,風險選擇是一方面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便是合理的風險選擇下的石油貿易多元化問題。提高能源供應安全、降低石油進口風險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多元化的供給體系,保證石油進口多渠道的戰略方針、分散進口風險。多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大石油進口國家一直在努力實現石油進口的多元化。
在眾多基本的定量方法中,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指數,即HILl指數是用來度量市場多元化的經典理論,現在廣泛應用于反托拉斯法律中,而且它也適用于度量可靠性。HHI指數是單個供應源(在本文中指石油資源輸出國)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其中,Xi是供應源的供應量占供應總量的百分比。較小的多元化指數值意味著較好的供應多元化。
基于中國海關統計年鑒數據,本文計算了中國從1989年到2010年的石油進口HHI指數,如圖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我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從1989年的0.302到2009年的0.103,雖偶有起伏,但整體上呈顯著的下降趨勢。這說明了我國政府在建立多元化石油供給體系,多渠道進口石油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
其次根據來自美國能源署和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石油進口數據,計算了2003年到2009年美國和日本兩個石油進口國家的多元化指數,并和中國作比較。
根據圖3,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是最低的,美國緊隨其后,而日本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最高。由于日本的多元化指數相對中國和美國高出許多,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三個國家相比較,日本在石油進口來源的多渠道問題上做得相對較差,結合日本歷年具體的進口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日本的石油進口來源國遠比中、美要少,而且日本從中東國家進口的石油幾乎占總進口量的90%,進口來源非常集中。另外,雖然從結果上看,中國和美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相差很少,而且中國的要更小,但是我們并不能說中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情況就要好于美國。結合具體數據來看,美國和中國的石油進口來源國家個數上相差不多,但是美國從加拿大、墨西哥、沙特等自己勢力范圍的國家的石油進口比重很大,而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多,從各個國家的石油進口量也較別的國家稍微分散些,因此這就造成了美國的多元化指數略高于中國。所以綜合來看,我們可以認為中、美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情況差不多,日本的情況稍差。
另外,從圖3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情況在2006年達到最差后,2007年開始有了長足的進步,證明日本在試圖改變石油進口來源單一的局面。而中國和美國這些年的指數情況變化不大。
可見,對于建立多元化的供給體系,保證石油進口多渠道的戰略方針,各個石油進口國家都已達成共識。這些年來,中、美、日三個石油進口超級大國,無也都不致力于石油進口多元化的實施和發展,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石油進口來源增多的同時,這些國家并沒有太考慮到來自石油資源輸出國在政治、經濟、金融等方面的風險可能導致的石油貿易與投資的失敗。也許這是目前趨于白熱化的石油爭奪之戰無暇顧及的深層次問題,但是我們應該了解,多元化并不意味著風險就真的降低了,不是僅僅做到多元化就可以規避石油進口風險,需要考慮的問題還很多,將多種問題結合起來衡量石油進口風險才會更全面更有效的對石油貿易投資做出正確決策。
【關鍵詞】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風險規避
大宗商品一般是指工業原材類、能源類或農副產品類商品,屬性質較特殊的生產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2009年以來,我國多項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創歷史新高,成為了國際大宗商品的進口和消費大國??墒沁M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后,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國際貿易環境不斷惡化,國內經濟在宏觀調控下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企業資金較為緊張。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而多變的情況下,大宗商品進口貿易作為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接點,價格波動劇烈,加之大宗商品進口涉及的金額較大,無形中加大了進口方和銀行的融資風險,對銀行的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銀行要加大對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管理,有效甄別風險,構建風險防火墻以規避風險,為從事于大宗商品進口貿易的企業保駕護航。
一、銀行的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風險分析
就提供結算和融資服務的商業銀行來說,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存在著以下三方面風險。
1.貨物風險。貨物風險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價格風險,二是倉儲物流風險。價格風險主要由價格浮動或是合同價格與銷售價格差距浮動引起。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價格大幅度下跌,可能導致企業回款不足,銀行憑借處理物權也無法全部彌補損失。至于倉儲物流風險則是在倉儲過程中產生的。在倉儲階段,由于貨物自身的屬性、存儲不當等原因,時而難免發生貨物變質、混雜或損壞等問題,使商業銀行無法對貨權進行控制。除此之外,貨權風險和貨物流通性風險也是銀行直接面對的風險。
2.信用風險。由于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涉及的金額較大,如果商品銷售不暢、企業經營不善,融資資金也就無法回籠,可能導致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銀行資金,銀行、企業都會面臨嚴重的融資風險。
3.操作風險。操作風險的成因主要有兩種,即人為因素和系統因素。相關人員的不當操作、系統程序的缺陷等的存在,是產生操作風險的主要原因。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交易金額較大,不當或錯誤的操作都可能導致發生糾紛,銀行可能為此付出很大成本,進一步加大融資風險。
二、銀行對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1.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由于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有著很大風險,加之受市場經濟和國家政策影響較大,為了規避風險,銀行必須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時刻關注與大宗商品進口貿易有關的政策法令、市場動向等,認真分析行業走向,科學預測風險,以形成有效的預警方案。
2.關注客戶經營風險。為避免大宗商品進口貿易企業無法按時償還資金,銀行可以針對這部門客戶建立相應的評估和準入標準評估,全面考察客戶的財務情況和經營狀況,是否存在信譽、違規和騙貸等問題,以此判斷大宗商品進口貿易公司是否存在經營風險,考慮是否向其提供資金。
3.構建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產品鏈。構建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產品鏈的主要目的在于把企業、銀行、期貨業務機構等聯結起來,利用期貨交易中標準倉單使企業使用銀行資金時可以實現杠桿交易,同時還可以鎖定采購或交易價格,實現釋放銀行風險的目的。在構建這一產品鏈上,銀行要結合各企業具體業務和貿易融資環節設計不同的融資方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產品鏈。
4.嚴防價格風險。在融資期間,一旦出物質價格大幅度下跌,就可能導致企業回籠資金不足,無法償還銀行資融資時。面對這一情況,銀行除了加強對該企業從事領域的行內動態監控,還要求其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從而規避較高而風險。同時,企業還要對融資回籠規程進行全程監控,掌握每筆融資項目資金的流動和使用情況,另外做好倉儲管理工作,定期檢查貨物倉儲,嚴把貨權。
5.盡量減少操作風險。在操作風險防范上要加強對信用證條款風險評估,嚴抓資格審核工作,做好期限匹配和貨權憑證等工作。另外,加強銀行工作人員風險意識建設,提高風險甄別能力,切記不可盲目地為完成工作任務而忽視潛在風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存在著一定風險,無論企業還是銀行都要構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幾種風險防范措施,銀行還應對大宗商品進口貿易融資企業建立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根據市場變化和國家政策適時調整融資策略,嚴格防范價格、操作、信用等方面風險,做好風險規避工作。
參考文獻:
[1]岳進,李輝.標準倉單在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中的應用模式.商業銀行經營管理,2010(10)
[2]陳歡.大宗商品貿易支付風險及其對策研究.中國商貿,2012(15)
[關鍵詞]國際結算;風險防范;風險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16.138
國際結算主要包括有形與無形貿易兩個主要類別。國際結算不僅可以實現國家與國家質檢的貿易,還能夠推動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與經濟交流,使得國際金融快速發展,從而最終加快全球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國際結算中存在著眾多風險,妥善應對國際階段風險,并且主動對其進行管理對于進出口貿易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1 國際結算中的風險因素
1.1 匯付方式
匯付方式主要就是指進出口商之間的貨款的交付方式。匯付結算主要可以分為預付貨款與貨到付款兩種。其中預付貨款就是先結款,再運輸商品。進口商將款項匯至出口商,出口商在接受到款項后再運輸商品至進口商。這種匯付方式進口商需要擔負一定的貿易風險。例如出口商違法合作條約來運輸商品、運輸商品不符合條件等。貨到付款方式就是出口商先運輸商品,進口商收到商品時再匯款給出口商。貨到付款分為寄售與售定,售定也就是進出口雙方首先擬定貿易合同,進口商在收到商品后再交付款項給出口商;寄售即為出口商將商品運輸至國外,委托國外商人寄售,等待商品完全售出后被委托人扣除傭金后將款項完全交付。這兩種貨到付款的方式對于出口商來說都十分不利。
1.2 托收方式
托收方式的選擇也是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之上的。對于出口商來說,托收方式是先運輸商品再收款項,如果是遠期托收,只有貨到才能夠收到款項,出口商需要擔負巨大的風險。托收方式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進口商的信譽資質較差拒付。托收方式下進口商如果出現資金斷裂或進口市場行情變化,就會長時間拖欠出口商貨款,甚至拒絕支付款項,進口商的道德風險極高;第二,由于進口國的政策或經濟援助,進口商沒有獲得進口許可證,使得貨品到達進口地但無法進口。
1.3 信用證方式
銀行信用無法徹底代替商業信用,也無法規避商業風險。雖然其能夠給貿易雙方提供一定的便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貿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但是其依然存在眾多風險,信用證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軟條款風險。軟條款就是付款條件沒有明確指出,銀行責任不明或者難以遵從的條款。軟條款信用證雖然在形式上都齊備,但是其所附帶條件的生效方式就顯示出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該信用證的本質就是賦予申請人單方面的優勢,成為了一種可以撤銷的陷阱;第二,偽造信用證。進口商使用偽造、虛假信用證,直接寄給進口商,讓出口商運輸商品,從而騙取商品;第三,開證行問題。如開證行無法償付信用證款項,那么出口商只能依靠買賣合同要求進口商付清款項,需要擔負較大的資金風險。
2 國際結算中的風險防范對策
2.1 匯付方式風險防范
匯付方式是一種商業信用。使用貨到付款方式的出口商,能否按時收到款項,完全取決于進口商的信用。因此要防范匯付方式風險,主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強化對進口商信用的調查。出口商要徹底調查進口商的信用與資質,在確定其信譽良好的情況下再與其發生貿易關系。只有信譽優良的進口商才能夠使用貨到付款方式;第二,使用福費廷或銀行保函等方式來轉嫁風險。使用福費廷出口商可以轉嫁商業風險、利率風險給包買商,同時能夠獲得無追索權的出口貿易融資來減輕資金壓力;貨到付款方式可以配合銀行保函共同使用,出口商可以要求進口商出示銀行保函。如果進口商到期仍未支付款項,出示由銀行開具的保函可以由銀行來擔負責任,進而降低出口商的風險。
2.2 托付方式風險防范
托付方式的收款風險較大,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防范:第一,強化對進口企業的信譽資質調查。出口商在進行交易前需要充分調查,合理選擇合作伙伴。即使是長期合作的中間商,也要定期調查其資信狀態與信譽作風。對于不同的進口商要按照實際具體情況來確定其授信額度,并且以實際情況來控制授信程度;第二,了解進口國對托收的相關政策法規,熟悉進口國家商業慣例、海關等各項規定,避免違反當地進口規定。
2.3 信用證方式風險防范
要防范信用證方式風險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第一,強化信用風險管理。出口商在選擇貿易合作伙伴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通過有效途徑來了解進口商的信譽與資質,從而做出正確的合作伙伴選擇。另外,出口商要對開證銀行進行嚴格資質審核,對陌生的開證行或資質不齊全的開證行可以要求開證行委托資質良好的銀行在信用證上增加保兌,從而最大程度規避風險;第二,仔細審核信用證。開具的信用證要與進出口雙方簽訂的貿易合同部門內容相同。在實際的業務過程中進口商可能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信用證內容與合同不符。出口商如未履行信用證條件,則無法保證匯票的兌付;出口商如履行信用證條款,又會導致出口商利益受損。因此出口商在獲得信用證后要反復仔細審核其與合同內容是否一致。
3 國際結算中的風險管理方法
3.1 交易前與貿易國簽署協議
與貿易國家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是一種尋求官方保護的有效方式。外貿企業要積極與貿易國簽訂官方合作協議,最大程度降低國家風險,從而給出口貿易提供官方的法律保護與支持。
3.2 評估貿易合作國家風險
掌握貿易合作國家政策,熟悉當地經濟環境,并且做出合理評估,從而降低國家風險出現的概率。同時,還可以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來對貿易合作國家進行分析,調研內容包括貿易國政府的支持態度、交易風險與收益衡量、當地消費者喜好等。
3.3 簽訂官方承保的信用保險
進出口貿易的信用保險是一種規避風險的科學方式。很多國家為了支持本國積極開展進出口業務,都會對外貿企業提供相應的出口貿易保險。該保險對外貿企業在貿易過程中由于風險而遭受的損失給予相應的補償。我國外貿企業在進行進出口貿易之前也可以選擇簽訂相關出口信用保險,從而一定程度上規避交易風險,將交易風險轉嫁,降低交易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3.4 建立信用管理部門
出口商需要建立專業的信用管理部門,對合作客戶的信用進行專業的管理。其中包括合作進口商的資質、信譽、在當地的發展情況等。了解貿易國家信用證開具行的資質,熟悉進口國的相關政策法規,熟悉進口國家商業慣例、海關等各項規定,避免違反當地進口規定。
【關鍵詞】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結算風險
一、國際貿易結算的主要方式
(一)匯付
匯付是指進口商通過銀行把貨款匯入出口商所在地銀行,由該銀行將款項解付給收款人的一種支付方式。匯付有電匯、信匯和票匯三種方式。在匯付的結算方式下,銀行只提供服務而不是信用,賣方交貨后買方付不付款,買方付款后賣方交不交貨,完全取決于雙方的信用,因此匯付屬于商業信用
(二)托收
托收是指出口商開出以進口商為付款人的匯票,委托并通過當地銀行向買方收取貨款的支付方式。其中作為主要貨款結算方式的跟單托收可分為付款交單和承兌交單兩種。托收作為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結算方式,出口商需承擔較大的收匯風險。托收實際上是出口商為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向進口商提供的資金融通的一種結算方式。
(三)信用證
信用證是指銀行根據進口商的申請及指示,向出口商開具的載有一定金額、在一定期限內憑符合規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保證。信用證作為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純單據業務,銀行是否付款,只憑單據,不問貨物。即只要出口商提供了與信用證“表面相符”的單據,銀行就需付款。信用證一般可分為跟單信用證和光票信用證,可撤銷信用證和不可撤銷信用證,即期信用證和遠期信用證等。信用證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提供付款結算保障的功能,二是提供融資手段,利于資金融通的功能。
二、國際貿易結算的主要風險
(一)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由于進口國政府行為所導致的出口商無法按時收回貨款的風險。如進口國政府禁止外匯匯出,取消進口許可證,乃至爆發戰爭等,從而使進口商無法用外匯付款或收貨,最終導致出口商無法收回貨款。
(二)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因進口國社會的動蕩而導致出口商無法按時收回貨款的風險。如進口國出現騷亂、種族沖突和大規模罷工等,破壞了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的正常運轉,進而影響到進口商向出口商付款。
(三)會計風險
會計風險測度的是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賬戶的影響。一般而言,企業的外幣資產、負債、收益和支出等,都需要按一定的會計準則,折算成以本國貨幣來表示。當匯率變動時,即使企業外幣資產或負債的數額未發生變化,但是在它的會計賬目中,本幣數目卻會發生相應的變動。因此,會給企業賬目上帶來一定的損失或收益。
(四)信用風險
信用活動的空前發展是與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外貿易正是圍繞著“信用”這一核心要素而發展的。在當達的交換中,沒有“信用”為基礎,就不可能有貿易的產生和雙向流動。但另一方面,信用活動總是伴隨著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在以信用關系規定的交易過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給付承諾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在國際結算中,客戶信用風險是指進口方拖欠出口方貨款產生應收賬款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在國際結算中,客戶信用風險又稱應收賬款風險。
三、國際貿易結算風險管理
(一)宏觀層面的風險管理
國家風險是不可完全規避的,因為其中很多因素屬于不可抗力,比如突然
的動亂或戰爭,政府的更替及政策的改變,但通過一些規避手段,國家風險可
以被降低,從而使風險達到最小化。對國家風險的防范主要從風險發生前、風
險發生中和風險發生后三個環節進行管理,也就產生了相應的預防性策略、經
營性策略和補救性策略。
1.預防性策略
外貿企業在從事進出口貿易前,要對進出口貿易的合作國進行國家風險的
評估。了解所在國的政策及經濟環境并做出評估,可以大大減少國家風險的發
生概率。根據歐洲貨幣指數、商業環境風險指數和國際國家風險指南等指
標,對貿易目標國的國家風險進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進行
分析,其中包括風險與收益的對比、貿易目標國政府的支持力度、當地同行業
市場規模和當地消費者偏好等。
2.經營性策略
由于c一個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充滿風險,如果該國的政治狀況不是很好,可以考慮多元化經營,即與多國同時進行貿易,分散國家風險或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減少甚至抵消國家風險
3.補救性策略
雖然外貿企業采取了各種防范措施,但國家風險并不以公司意志為轉移,一旦風險發生,最重要的是采取積極補救措施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的損失。一般情況下,當貿易目標國政府對外貿企業實施沒收、征收或國有化之前,往往會對有關企業予以警告,因此,應抓住機會說服目標國政府取消對外貿企業處理的政策,或提出一些妥協方案供其參考。
(二)微觀層面風險管理
1.設置專職機構,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
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就是要從根本改變銷售和管理決策嚴重失控的局面,在企業內部形成科學的制約機制,以新增設的信用管理部門掌握和評估客戶資信狀況,對每筆交易的價值和風險進行獨立的、科學的、定量化的審核,并以此對應收賬款發生和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監控。這種制約機制不僅可以使企業的交易決策權限和拖欠風險職責更加明確,以有效地控制應收賬款而且會使企業的銷售管理體制從目前的以對外銷員的管理為主拓展到最終以對客戶的管理為主這一現代銷售模式上來。
2.加強客戶資信管理,重視國際資信調查
客戶資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儲存客戶信息。因為客戶既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來源,也是風險的主要來源。對客戶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戶資信狀況和信用風險控制的基礎,應通過專業咨詢機構對海外客戶進行全面、認真、仔細地調查,及時掌握和了解其經營情況、資信及償付能力,為擴大出口、安全收匯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所有往來客戶逐一建立檔案,設基本資料和往來資料兩部分。基本資料反映客戶的整體實力,包括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等往來資料則反映與客戶的交易記錄及內部評價,包括與客戶的交易時間、金額、付款情況等
參考文獻:
[1]朱意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選擇量化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2(05)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結算;風險防范
一、國際貿易結算風險的主要種類
1.匯付風險。匯付是指進出口雙方交易達成以后,買方主動通過銀行將款項交付給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方式。匯款的應用主要有預付貨款和貨到付款兩種情況。采用匯付方式存在以下風險:
賒銷:這種先貨后款的方式是一種給了進口商較大信用,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商能否得到貨款,完全依賴于進口商的信譽,一旦進口商違約,就會出現錢貨兩空的局面。
貨到付款:出口商先行將貨物出運,在進口商收到貨物后再將貨款匯付給出口商。出口商向進口商提供的單方融資渠道,并且出口商還要承擔進口商拒付的風險。
預付貨款:進口商先將貨款匯交出口商,出口商在收到貨款后再發貨給進口商的方式,多見方式為預付定金。對于預付貨款的買方來說,一旦付了款或發了貨就失去了制約對方的手段,面臨風險較大。
2.托收風險。托收是指出口商(委托人)在貨物裝運后,開立金融票據或商業單據或兩者兼有,委托銀行(托收行)通過在國外的聯行或行向進口商(付款人)收取款項的一種結算方式。采用托收方式主要風險如下:
出口商可能遭遇進口商拒付。一旦商品的價格或計價貨幣的匯率或進口商的經營狀況等發生了不利的變化,進口商極有可能要求降價或拒絕付款。
出口商易陷于被動地位。貨物生產出來以后,買方突然單方面撤銷買賣合同.造成商品庫存;貨物運抵目的港后。買方遲遲不去銀行付款贖單,給賣方造成被動和損失。
托收往往受到有關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動蕩的影響。在對進口商資信狀況、進口地貿易政策及交易習慣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作為一種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出口商可適當考慮此種結算方式。
3.信用證風險。信用證是指進口方銀行按進口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人開立以受益人依照信用證規定提供單據和匯票為前提的,承諾支付一定金額的銀行書面付款保證。
形式刻板、手續繁雜、要求苛刻,其一致性原則易被不法進口商利用而惡意拒付或長期拖延支付。
實效性不強。信用證程序繁雜,對于提交的單據要求嚴格,從制單、議付行和開證行審單三個環節耗時太長。
出口商面臨單證不符的風險。如果開證行確定單據表面與信用證條款不符,它可以拒絕付款,也可以自行聯系進口人對不符點予以接受。
進口商面臨出口商或承運人不守信用的風險。由于信用證是純粹的單據業務,有可能使進口商在付款贖單后提到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或根本提不到貨。
二、國際貿易中不同結算方式的風險防范
1.電匯業務項下的風險防范
出口商的風險防范:在客戶資信不佳或不明時,盡量不要采用電匯結算方式。如果采用了電匯結算,應委托銀行或專業咨詢機構進行客戶資信調查,必要時等收妥款項后才能發貨。
進口商的風險防范:進口商在匯付款之前要對出口商資信和履約情況作深人細致的調查;采用預付貨款結算時,預付款部分越小越好,盡量減少對方遲發貨或者詐騙的風險;要求出口商提供履約保函,如對方不交貨或遲交貨或以次充好,即可通過保函索賠。
銀行的風險防范:選擇正確的匯款路線,使匯款及時到達指定收款行;匯入行收到匯款后盡快入賬,以便收款人及時獲得款項;認真核對收款人信息,避免入錯賬戶出現不必要的業務糾紛。
2.托收業務項下的風險防范
出口商的風險防范:對出口單據加以控制,以期更好地控制貨物;了解進口國家的貿易管制、外匯管制條例以及海關特殊規定,以免貨到后因不準進口而造成損失;爭取預付貨款,可減少風險和約束對方。
進口商的風險防范:對于存在不良記錄的公司要分外小心,防止其有詐騙行為;在部分付款托收的條件下,盡量減少預付款的比例,把該種風險降到最低。
銀行的風險防范:認真審核客戶交來的單據和交單聯系單,嚴格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辦理業務。對受理的單據要盡快寄出,以避免延期寄出給出口方造成損失而產生糾紛。
3.信用證業務項下的風險防范
出口商的防范措施:出口商在與進口商簽訂供貨合同前,一定要對對方的財務狀況、資信情況、銷售收入、經營業績和能力進行調查了解。出口商被拒付后,應積極與進口商進行交涉,以避免貨物被退回運費和滯港費的發生。如若進出口雙方協商調解無效,出口方必須盡快訴諸法律進行仲裁,以解決糾紛。
進口商的風險防范:開證前做好對出口商的資信調查。對單據不符點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正確地決定是拒付或者贖單提貨。開證行提示不符點后,進口商如果想要這批貨物,就贖單提貨;若是認為其中有詐,就堅決不能進行提貨,以避免造成巨大地經濟損失。
銀行的風險防范:努力提高業務人員素質,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業務,規范銀行審核單據的內部操作規程,建立完善的單據審核內控制度。
論文摘要:風電行業是一個新能源行業,發展還未成型,資金積累也不夠,拓寬融資方式顯得特別重要.分析了我國風電行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現狀,研究了融資的戰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從而為風電行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在近些年不容小覷,由于其尚屬新興產業,基礎不夠扎實,資金積累也不夠,因此迫切需要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融資以增強發展實力.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外匯銀行對進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有關的一切融資活動,并具備簡便、快捷、準入門檻低等優點,因此風電行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并充分利用國際貿易融資,以達到融資的最佳效果.本文通過分析風電行業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方式及其存在的問題,以期拓寬風電行業的融資渠道.
1.風電行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必要性
我國的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至今已走完20多年的歷程.“十五”期間,風電發展非常迅速,累計總裝機容量從2000年的3.44x105 kW增長到2008年的1.2153x10’kW,位居世界第4名,僅次于美國、德國和西班牙.我國歷年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如圖1所示.
雖然我國風電機組裝機容量發展迅速,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我國風電設備卻始終依賴進口,尤其是高端的技術設備.據統計,在2007年中國風電設備新增市場份額中,國產設備(包括合資)占57%,進口產品占43 % ;2008年我國風電設備市場40%需求仍由進口產品滿足,見圖2.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09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風力發電機組976臺,金額超過了9 853萬美元.現在世界幾大風機制造巨頭訂單已經排到兩年以后,主要訂貨商都是中國的公司.這些設備價格昂貴,生產周期長,因此占用了大量生產發展所需的資金,影響了風電企業發展甚至日常生產經營.
我國的風電企業在設備制造技術上要與國際大廠商競爭還為時過早,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能通過進口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因此,我國風電行業必須從進口方面入手,以獲得最大限度的貿易融資,解決我國風電行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資金問題.
2.風電行業國際貿易融資方式
2.1短期國際貿易融資方式
融資期限在一年內的屬于短期融資.傳統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以短期融資為主.需要進口風電機組的企業可以選擇以下短期國際貿易方式.
2.1.1進口發票融資
對于一般性的單筆金額不大、生產周期不長、付款期限也不長的經常性貿易,應該選擇進口發票融資,又稱進口匯出匯款融資.它是在進口商收到進口貨物,進口貨物銷售貨款回籠之前,向進口地銀行申請資金融通用以對外支付進口貨款的業務.這一融資方式不需要冗長的審核,只要有票據就可以進行融資,而且效率高、風險小。因此,采用此種融資方式可以減少風電企業在進口設備時資金占壓,并可優化資金管理.有了銀行的信貸支持,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但由于銀行需要控制風險,并不會對所有的發票都進行貼現,因此這種方式也有較大的局限性,
2. 1.2進口押匯
進口押匯是銀行為幫助進口商解決資金周轉問題而向其提供的一種資金融通.根據所使用結算工具的不同,可分為進口信用證押匯和進口托收押匯,前者是開證行在收到與信用證相符的單據后即先行付款,進口商憑信托收據取得單據并將貨物銷售后,再償還銀行先行墊付的進口貨款本息.對進口商而言,進口信用證押匯是以信托收據為抵押品,利用銀行信用和銀行資金完成其商品的進口貿易和國內銷售的融資方式.進口托收押匯是銀行給予進口商憑信托收據提貨的一種融通資金方式.在付款交單條件下,進口商為了不占用資金或減少占用資金的時間,而提前付款贖單又有困難,希望能在匯票到期前、或在付款以前先行提貨,就可以要求銀行進行進口托收押匯.實際上,這是一種對進口商較為有利的短期融資方式.
2. 1. 3假遠期信用證
在假遠期信用證下,買賣雙方達成的是即期交易,但規定受益人出具遠期匯票,待提供單據后可即期收匯.這種操作方式對出口商來說是即期收款,對進口商來說要等到匯票到期日才對外付款.這實際上是出口方銀行對進口商提供的融資,是進口商通過兌現它所持有的銀行遠期承兌匯票而實現的融資,因此付款銀行的貼息及承兌費均由進口商承擔.對于進口商來說,借助銀行資金既實現了對出口商即期付款的承諾,又減緩了自身暫時的資金短缺.這樣,不僅可以即期取貨銷售,還可以即期付款為條件,要求出口商對商品價格和數量給予一定的優惠,從而降低進口成本.
2. 2中長期國際貿易融資方式
我國風電企業針對付款期較長、金額較大的交易可以采用中長期國際貿易融資,期限一般在1一5年或5年以上.中長期國際貿易融資較多應用于大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或進口融資.
2. 2. 1福費廷
福費廷是一種以無追索權形式為出口商貼現大額遠期票據提供融資,并能防范信貸風險的金融服務.主要適合對大型成套設備提供出口融資.福費廷是包買票據(Forfeiting)的音譯,是指包買商從出口商那里無追索地購買已經承兌的、并通常由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的業務.福費廷屬于批發性融資業務,適合于100萬美元以上的中型合同,對于金額較小的項目而言,由于收費較高,優越性并不明顯。
2. 2. 2出口信貸
相對大型的風電企業可以選擇出口信貸形式,其貸款金額大、融資期限長,有些甚至可以長達10年.出口信貸是出口國銀行通過向本國出口商或國外進口商提供優惠貸款,從而使國外進口商獲得融資便利,增加購買本國出口產品的能力,以達到鼓勵本國產品出口的目的.出口信貸作為一種支持本國出口貿易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受到了各國政府的推廣.出口信貸可分為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兩種.
我國風電企業主要通過買方信貸進行中長期融資.買方信貸是進口商在進口貨物運到至該貨物銷售出去取得貨款期間,從銀行獲得的資金融通,一般由出口商所在的國家銀行在出口信貸機構的擔保下直接向進口商或進口方銀行提供貸款,用于支付進口所需貸款.買方信貸對進出口雙方都有利.對于我國風電企業而言,買方信貸可以使機組或者零件采用現匯報價,以便企業對商品貨價、費用了解得比較清楚,而且也便于和其他國家企業的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另一方面,出口商則可以及時收到貨款,從而避免向出口方銀行申請貸款,支付不必要的費用.
3.風電行業國際貿易融資常見問題
當前,在我國風電行業充分利用國際貿易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也存在轉多問題.
3.1缺乏完備的信用管理體系
當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很多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風電企業沒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后盾,一旦遇上風險便束手無策.究其原因是企業對國際貿易風險的認識不夠深刻,易忽視對對方資信的調查一旦沒有及時收到零配件和機組,就沒有足夠的收益,不僅企業難以歸還銀行的貸款,讓自己的資信受到牽累,而且連國家也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因此,我國風電企業必須建立完備的信用管理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貿易欺詐行為,同時圓滿地完成國際貿易融資業務.
淺談我國風電行業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分析
-
在進行貿易業務前,可以通過信用管理體系的全球信息網絡,進行客戶資信調查,從資金實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戶的信息并對其作出全面的評估,幫助企業防患于未然.在交易過程中,可以通過信用管理體系即時跟蹤國外客戶的動態變化,適時評估客戶的信用風險,并提示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如果企業自身規模較小,設立這樣專門的信用管理體系會大大增加管理成本,也可考慮直接將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外包”給信用管理咨詢公司,同樣可以達到規避貿易風險的目的.
3. 2對國際貿易融資相關業務不夠熟悉
由于企業內缺乏高素質的相關人才,對國際貿易業務和銀行業務不熟悉,從而不能熟練地運用新的金融工具.現在越來越多樣化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要求操作人員要有更高的技能和經驗,而大多數的風電企業都不能很好地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工具.因此,風電企業應該加大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對業務人員進行國際貿易、金融、法律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工作人員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
另外,企業可以根據貿易條件和自身財務狀況,選擇國際貿易中的組合融資工具,達到最佳融資效果.單一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必定有其特殊性和不足,可通過與其他貿易融資相結合的方式來填補缺陷.我國風電企業大多進口金額大的成套風機設備,融資期限較長,更需要根據國際貿易的特殊要求,創造性地利用傳統貿易融資方式與現代融資方式,將整個貿易流程作為融資對象,通過組合搭配各種融資方式和風險緩釋技術,設計專門的融資方案,以實現充分融資的目的.
3. 3擔保條件難以達到銀行要求
銀行為防范貸款風險,通常都會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一方面,企業在尋找第3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風電企業進口的風機設備是用于進一步投資風電場項目,而且投資風險較大、期限較長,缺乏銀行認可的擔保條件,如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產.機器設備雖然能用于抵押,但是抵押率低,而且還有費用高、手續繁瑣、時效性差等缺陷.在擔保不能落實的情況下,銀行不可能為沒有實力和擔保能力的企業提供較大的融資額度.
針對上述問題,企業本身要努力提高實力,提升自身的擔保能力.只有在提升自身能力,增加資金積累、資信度和業務量的情況下,使銀行承擔的風險隨之減小,自然就會愿意提高企業的資信額度,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貿易融資.當然,當前我國的風電產業還處于成長階段,政府應該出面為風電行業的貿易融資提供擔保,這可作為政府扶持綠色能源產業的一項措施.從世界各國風電產業的發展經驗來看,政府的政策扶持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風電企業和銀行之間還應該建立密切的聯系.國際貿易融資同時涉及企業和銀行兩方面的業務,需要雙方的協同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果企業和銀行間能夠建立比較穩固、相互依存的關系,那么銀行可以掌握企業的基本信息,從企業的銀行存款、外匯交易或者融資等業務中獲得利益,同時也就愿意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這是一種共生共利的關系.企業和銀行之間建立親密關系,還可以使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變得相對快捷和方便,將整個業務所花費的時間和成本降到最低.
【關鍵詞】外貿企業;國際結算;風險管理
一、相關概述
國際結算指的是通過兩國銀行進行辦理的貿易或者非貿易產生的債權債務清償,是以國際貿易作為前提,也是商業銀行的一項基礎性業務。對于外貿出口企業來講,都存在著國際結算的風險,國際結算風險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出口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信息不對稱導致出口企業在國際結算中具有高風險,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外貿經濟帶動作用,實現出口企業國際結算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二、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國際結算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外貿出口企業缺少必要的能夠量化的風險評估管理機制。當前不少外貿企業對于國際結算風險都有一定的認知,并采取了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不過一些外貿出口企業不能夠結合自身風險管理實際以及行業特點、經營環境等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更不能夠對相關制度進行量化管理。不少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國際結算時往往僅僅依靠個人經驗,不能夠準確地對結算的金額以及結算方式等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一種風險管理模式以及現狀就很難對外貿企業自身的風險規避能力以及企業付款能力進行量化評估,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對于國際結算中的風險管理比較寬松,導致企業的壞賬率比較高,與此同時,也可能存在一些外貿企業在國際結算風險管理上過于謹慎小心,致使外貿企業的出口業務發展比較緩慢。
其次,對企業的客戶資信管理不夠細致規范。當前,我國大多數外貿出口企業都是采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拓展海外市場份額,并將訂單數量作為經營成果的主要衡量指標,在這一情況下,很容易忽視對貿易合作伙伴的資信調查和管理,很容易出現貿易欺詐案件,導致壞賬損失的發生。對于貿易出口企業來講,老客戶是主要的貿易對象和合作伙伴,很多企業往往只對老客戶進行一次資信調查之后就不再對其進行定期跟蹤,不能夠及時掌握其融資情況以及資金財務狀況,很難在老客戶發生資金鏈財務危機之前減少出貸或者及時受賄貨款,很容易導致貿易風險急劇增大。
再次,不重視貿易合同的簽訂以及履行。一些外貿出口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常常會不重視貿易合同的簽訂以及履行,會認為外銷合同發生糾紛,會缺乏精力時間進行海外訴訟,及時訴訟成功也難以獲得判決執行。特別是在進口商不愿意簽署正式貿易合同的情況下,很多貿易出口企業會將其中的質量檢驗判定、仲裁以及訴訟等相關條款刪除掉,從而失掉貿易主動權。一些貿易出口企業也沒有意識到合同中的貨款結算條款不僅僅是企業國際結算的重要約束條件,同時也會跟貨款結算條款形成相互約束制約。貿易合同條款簽訂不完善嚴謹或者銜接不當,很容易導致主動權喪失,一旦市場行情發生變動,貿易出口企業的國際結算風險就會轉變為外匯損失。
三、外貿出口企業強化國際結算風險管理的建議措施
首先,建立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客戶資信調查以及風險管控機制是有效防范國際結算風險的必要前提。外貿出口企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客戶資信管理機制,對資信檔案、資信調查、客戶信用分析、資信評價等進行復核。同時嚴格賒銷業務制度以及客戶信用申請制度,信用限額制度,決策信用審批制度等,依靠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確定出口企業國際結算的方式以及授信的期限和額度。應當明確的是,進口商的資信情況不僅僅取決于對方的信譽,同時也會受到諸如進口商的資金鏈、進口商產品下游的買家付款情況、出口企業對該進口商的重要程度、進口國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伴隨著外貿交易量的增大,對于客戶的信用條件逐步放寬,相關的風險防范措施不到位。在沒有定期對進口商進行資信調查的情況下,當其資信惡化時,出口企業繼續延長賒銷期或者加大賒銷額,很容易導致壞賬損失的發生。
其次,利用匯付、托收等方式規避國際結算風險。外貿出口企業采用托收以及匯付的結算方式時,結合國際保理、出口信用保險以及貿易結算組合后,其商業機會喪失成本就會小雨信用證方式下的成本。一般來講,出口信用保險的費用主要包含保費以及信用調查費,資信調查費用按照保費單定額繳納。保費會受到結算方式、進口商整體風險、進口國地區風險以及投保發票金額等因素影響。表面上看這些金融工具收取的費用會加大出口企業的成本,迫使其提高價格,但是從實際來看,貨價的提升金額仍然會低于信用證保證金以及開證費,對于貿易出口企業來講,也是具有競爭優勢的。
總之,伴隨著我國外貿出口企業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的日漸深入,國際結算方式的選擇與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必須重視國際結算方式的選擇,積極防范進口商惡意壓價、拖欠貨款、悔單毀約、以產品質量為借口要求退貨甚至惡意索賠可能出現的國際結算風險,減少壞賬的發生,為企業外貿業務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孔雪微.出口業務國際結算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