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音樂課程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音樂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主體價值歪曲,學生參與度不高。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初中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沿襲傳統教學模式,主體價值歪曲現象普遍。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部分學校依然是以音樂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切行為都是圍繞教案展開,不允許任何違背“備課本”教學計劃情況出現。過分強調教師主體地位,夸大教師主觀價值,教師神化、權威化現象嚴重,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如部分教師在音樂作品欣賞課的教學課堂上,談及對該作品的理解,教師備課時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課堂里,學生回答問題如果與教師“意見”吻合,就會得到表揚;相反,一旦學生觀點與教師“意見”相左,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不可取的。這種課堂教學的危害是極大的,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價值,答案“標準化”、“唯一化”,遏制學生想象力和思考力發展,教學內容理解單一膚淺。
2.部分教師對音樂欣賞認識不到位。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中學教師過度追求升學率,在學生文化課成績上關注較多,往往未能將音樂欣賞課放在相應位置,對音樂欣賞認識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欣賞,為了應對考試,壓縮欣賞課課時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甚至直接取消音樂欣賞環節,未能發揮音樂課程學習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意識的作用。
二、互動合作教學,提升課堂實效
1.轉變教學主體,加強師生互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關注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未來的初中音樂課堂,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能動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與過去音樂環境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音樂課不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唯一場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無時無刻不在輸出音樂。通過日常生活音樂的積累,初中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音樂喜好和修養。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不再是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興趣及審美情趣形成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揚民主,巧妙創設提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和見解。此外,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對音樂做適當延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和欣賞價值的流行歌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如在教《青春舞曲》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分工,分別對該樂曲故事背景、內容情節和欣賞做好基本了解,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選出部分小組代表按照課程設計對該樂曲進行分析,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學生代表在臺上提問時,教師也參與回答,將臺下學生的討論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對樂曲欣賞作出總結和升華,并對課堂中學生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加深了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顯著。
2.有效互助合作,營造教學氛圍。鑒于音樂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營造出“時時有音樂、處處有音樂”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協作欣賞音樂之美。例如,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制作音樂小報、音樂明信片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理解音樂;充分利用校廣播臺的作用,播放一些學生喜聞樂見且富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作品,并對作品加以解析,在寬松的環境中達到音樂教育與欣賞的目的。
初中生多處于13―15歲,這一年齡段學生群體活潑好動,記憶力與模仿力都極強,對音樂學習充滿了熱情;音樂教師作為活躍在教育事業第一線最重要的因子,音樂理論素養較高,新型的課堂教學應加強師生合作,取長補短,將學生的青春活力與教師的知識理論緊密聯系起來,體現音樂教學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學生應積極向音樂教師推薦教學素材,將生活中接觸到的好音樂、好作品介紹給老師,豐富音樂課程教學內容,突出音樂課程教學的時代特色;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課外音樂生活的引導,通過建設班級群的方式實現現代化管理,為師生互動合作提供一個交流平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班級群和朋友圈中分享音樂,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3.重視欣賞環節,培養審美意識。音樂本身是一門高雅藝術,欣賞音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欣賞環節,通過傾聽音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透過作品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創設的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情緒,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僅僅停留在聽音樂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過多時間聽音樂而耽誤學習的做法偏離了音樂欣賞的本質,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形成,甚至還可能影響學生其他學科學習。重視欣賞環節,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可通過觀看音樂紀錄片、專題片,寫鑒賞小品文等方式將音樂欣賞落到實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工作在教育事業一線的部分教師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然而,縱觀我國整體基礎教育,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無法適應新課改下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模式單一、傳統、封閉,存在明顯問題。初中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模式上也亟待改革。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轉變教學模式,開展互動教學、合作教學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沈雪.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目前我國大多數初中音樂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尚存在諸多不適應時展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如下方面:
一、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脫軌
音樂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F如今,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不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二、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當前,在我國現行教學體系中,初中音樂教育多被賦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視了初中音樂教育應該以美育為其宗旨,是音樂文化素養方面的教育這一基本職能。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特別注重知識、技能等非審美的體驗,而忽視情感、興趣、想象、創造等審美體驗,種種誤區導致初中音樂課程審美性、藝術性缺失,教學理念落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三、不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策略一、針對老師的策略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必須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1.轉變教學的觀念
緊緊圍繞學科性質和價值把培養音樂興趣、愛好、學習音樂的態度,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和情趣,促進個性和諧發展,擴大文化視野等作為重要的方面構建素質教育式的音樂教育。
2.突出學生主體性
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并且鼓勵音樂創新,教學中應努力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敢于求疑。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師的辛苦教學說到底還要通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此外,我們還要把握好使用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的“度”。在音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教材的情況以及教學方法的優勢,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避免濫用對音樂教學造成的負面影響。
3.樹立教師新形象
上述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既不能將其任意夸大,但也絕不能聽之任之。新時期的“音體美”課無例外制度,技能抽測,中考音體美測試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會盡量爭取為廣大音樂教師提高進修學習的機會,努力協同相關部門及學校完善考核方案,提高音體美教師待遇。但我們既不能急于求成,幻想一蹴而就地解決問題,也不能抱著等、靠、要的思想,消極應對。廣大的音樂教師嚴格要求自己,要以良好的敬業態度,加倍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職業幸福感,強化終身學習理念,全力營造教師師“會教、樂教”的“健康教育”氛圍,真正樹立新時期音樂教師形象。
4.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音樂學科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也正是其他學科教師難于從事音樂教學的一個障礙。而很多教師在離開院校走上課堂之后,卻忽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練習,致使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和專業技能的生疏。而音樂教師的備課除了可以看見的教案外,更多的是隱形的備課內容。對于歌曲的演唱、演奏、自彈自唱、指揮等的準備是一節成功的有效課堂的關鍵。
因此作為音樂教師只有做到“曲不離口,琴不離手”, 堅持勤學苦練,不斷的加強業務學習,吹、拉、彈、唱樣樣要通,使自己在保持原有音樂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而音樂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通過接受專業訓練和教育之外,還需要音樂教師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總結提升,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本學年將組織音樂教師進行技能技巧的大比武活動,以此加強音樂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并為參加省、市級比賽打好基礎。同時督促學校搞好三隊訓練活動,為迎接市級大型文藝比賽做好充分準備,以活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策略二、針對學生的策略
1.針對學生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充實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關鍵詞:素質教育;音樂教育;初中音樂教學;現象;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家長和學生,甚至部分教師都認為音樂課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學科,以及教材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枯燥乏味,逐漸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一味地只學習考試學科。這種現象固化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越發感到學習的疲憊,從而產生了厭學的想法。而現代素質教育制度強調了音樂教育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在初中必須普及音樂教學。審美教育在音樂教育中處于核心的位置,所以在整個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音樂的美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表達出的豐富情感來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慢慢形成好的審美觀念。根據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對音樂的各個要素、各種方式產生反應,積極地指導學生學會感受、表達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此外還要堅持引導學生鑒賞、體會音樂表現出的美,進而讓學生終身受益。
一、改變初中教學模式,在課上分析驗證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同樣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調整方法,不斷地分析驗證教學教案設計的合理性,不斷進行反思并對癥下藥。課堂教學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再好的教學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優化。因此在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分析材料,為教師不斷地實踐探索提供幫助。在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我們還應當努力去構建互動課堂,打破傳統的灌輸呆板的學習方式,比如大多數學生都沒去過非洲,當我們給學生欣賞非洲音樂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感到陌生,此時教師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歷史、風土人情以及非洲音樂的發展過程講給學生聽,并且為學生示范一些非洲音樂特有的動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讓學生進行模仿參與,從而增加課堂互動性,活躍教學氣氛。
二、取長補短,不斷對音樂教學進行改善
年輕一輩的音樂教師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學時應吸取年長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在新課改下,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通常與教材息息相關,絕不能為了追求課堂效果而疏忽了音樂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并仔細設計教學內容。
2.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按其個性氣質對其進行個性化教育。
3.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生一起探索音樂的奧秘。
三、明確音樂課堂上的教學重點
長期以來,初中學生一般認為音樂課僅僅只是唱唱歌曲而已,誰唱的歌多,誰的音樂課成績就比較優異。所以音樂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明確音樂課的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意識。音樂課的重點是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認識各種器樂,欣賞前輩們的創作各種樂曲,在各個方面感受音樂的價值,從音樂中感受生活的意義。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音樂世界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
四、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學習
如果學生不具備興趣意識,學生學習知識就好像攀爬珠穆朗瑪峰,困難重重。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能夠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態,是教好音樂的一門技巧。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唱歌,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提高。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他們的興趣。學生如果對音樂產生了學習興趣,便會積極地探索音樂知識,不會再覺得學習音樂是一種無關緊要的事。如果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其思維也會變得更加靈活自由。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教師應該善于抓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征,利用學生擁有極強的團隊榮譽感的特質,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斷鼓勵學生勇于表現個人才藝,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程的樂趣,激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善于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的氛圍,不斷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愛好。
五、設立情境模式,引導學生萌生音樂情感
音樂情感可以通過情境的磨練來萌生,它是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積累豐富、不斷完善提高的。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設立音樂教學情境,根據所處環境調整音樂教學模式,以便開發學生的音樂情感。例如,在組織郊游時,教師可把環境所襯托出來的情感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去,還可以把音樂教學的過程與各種郊游活動或節日相結合,利用學與玩的教學模式,開發音樂情感,最終讓音樂教學模式得到優化。教師設立音樂情境,在情境中實現師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心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完善。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以小組的形式來演繹一段音樂劇,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音樂作品的極大魅力,深切感受到音樂潛在的內涵,并不斷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深切情感。對音樂的良好感受與認知,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修養與素質,讓學生的情操得到不斷的陶冶。
六、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
不同學生的音樂潛能有著明顯的差異,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音樂教師就不能以同一個標準來看待學生,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之間的各種差異,并要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以此作為基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積極肯定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總之,現代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到音樂的美,獲得美的體驗,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里放聲歡唱。
參考文獻:
1.肖迪.初中多媒體音樂教學實效性分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
關鍵詞:舞蹈;音樂;融入
前言
在舞蹈藝術的觀念中,音樂占據重要地位,伴有音樂的舞蹈,顯得更美麗動人,融入音樂的舞蹈,可以使表演者更能夠發揮自身的才能,表演者通過音樂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這使得舞蹈更加生動形象。舞蹈獨特的氣質、藝術,只有音樂才能把它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本文筆者將對初中舞蹈教學中融入音樂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
一、初中舞蹈教學融入音樂教學的作用
1.增加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舞蹈在眾多藝術表演中具有獨具特色的美,表演者通過優美的舞姿,使觀眾能欣賞舞蹈、熱愛舞蹈,但是舞蹈離不開的音樂的伴隨,失去音樂的舞蹈,就像是一個無聲電影,只具有表達能力,而不能產生動聽的聲音。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學中要融入音樂教學,要使學生通過音樂對舞蹈產生更深的情感,在表演時發揮自身的情感表達,從而把自己的情感與舞蹈的意義融合在一起,這樣表演出的舞蹈才更吸引人[1]。
2.使觀眾融入到舞臺當中
如果沒有音樂作為舞蹈的背景,那么表演者在舞臺表演時,會顯得單調,觀眾也很難理解表演者所表演的舞蹈,不能夠感受到舞蹈的含義。因此,舞蹈教學離不開音樂教學,帶有音樂的舞蹈,可以使觀眾融入到舞蹈中,體會舞蹈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
二、初中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融合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的缺失
部分初中音樂教師不注重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融合,而且音樂教師的觀念是音樂就是音樂、舞蹈就是舞蹈。所以造成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尤其音樂教師不能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教學,顯得音樂課程古板、無趣,教師不能把音樂的旋律與舞蹈的動作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在跳舞時顯得機械化,動作、表情都顯得僵硬,沒有美感,學生在整個音樂學習中都處于被動形式,無法舞蹈進行創新,致使舞蹈沒有藝術魅力,學生對音樂的知識也不能深刻的理解[2]。
2.教學手段的缺失
對于初中音樂教學,學生在舞蹈的認識中,沒有形成一致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運用傳統的歌曲進行教學,沒有運用舞蹈教學,而且在編排舞蹈時,動作單一,沒有系統化,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把舞蹈藝術融入到音樂藝術中。
三、針對初中舞蹈教學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提出的措施
1.明確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
要想使舞蹈融入到音樂中,首先就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只有教師認識到舞蹈教學融入到音樂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才會在教學中把舞蹈融入音樂,同時音樂教師也會帶領學生學習舞蹈,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的發展。
2.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要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教案設計、教學活動、教學組織形式上的要有所創新,并合理安排教學,教師做好學生的引領者,要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都融如舞蹈的創意和音樂的節奏,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播放音頻,在結合舞蹈練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3]。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播放音樂,帶領學生一起跳舞,邊唱邊跳,從而活躍課堂氛圍。
3.音樂教師要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生學”,所以學生早已習慣這種教學方法,而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歌曲《憶江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早已熟悉歌詞的內容,所以教師就不用在歌詞上浪費時間,由于學生已經熟悉歌詞,就會歌曲產生興趣,學習歌曲會節省許多時間,教師可以在多余的時間里,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欣賞歌曲《江南好》的MV,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江南的魅力,通過情景與音樂的相融,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中。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學生也會提高思維創造力和想象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音樂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結合舞蹈教學也可以使學生掌握舞蹈技巧,并能夠運用舞蹈技巧。
4.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要堅持舞蹈與音樂的合作,形成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整體性,要讓學生在舞蹈教學中掌握音樂的技巧,使學生能夠有效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要有吸引學生學習的點,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音樂教學《茉莉花》,教師可以分組教學,使每個組自編舞蹈,然后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表演;教師也可以讓部分小組合唱,另一部分小組表演舞蹈,這樣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情感把舞蹈充分的表演出來,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和思想價值。音樂教師也要通過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的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更加新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只有這樣,才會為學生未來的音樂之路打好基礎,使學生在未來成為優秀的人草,為國家未來的音樂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瓊茜.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2013,(10):34-45.
[2]梁琴.關于初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12-34.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音樂 不足 對策
就目前來看,新課改逐漸深入到地方教育當中,教育界人士開始對新課程改革給予更高的關注。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通過實踐發現,現今的中學音樂教育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同時針對不足,對現今的音樂教育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求對新課改環境下的音樂教育提供幫助。[1]
一、新課改下中學音樂教育中的不足
1.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低
現今,雖然我國素質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應試教育仍然對中學教育有著很大的影響,很多中學將音樂課程視為副科,主要還是以學生的語文、數學等為主。課表上排有的音樂課程經常被其他課程所占用,通常是有上級進行檢查時,才會按照課表上排列的課程進行上課。還有部分中學也上音樂課,但是安排的時間較少,音樂教師充當多角色,一旦有其他學科的教師請假等等,音樂教師就要去補充,甚至于學校的打印等等工作也需要音樂教師去完成。[2]
2.教師技能素質不高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我國的中學音樂教師在8萬人左右,但是上崗所要求的學歷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教師能達標。教研室需要教師提供教案時,音樂教師草草落實,隨便抄襲一些參考用書,完全沒有自己的觀點。教學過程過于傳統、單調,缺乏創新,教師都是按照既定模式一套下來,因此能授予學生的知識寥寥無幾,知識受限于課本,沒有進一步的發散。更多的學校根本沒有配備相應的音樂教師,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是一種教師資源失衡現象。一部分教師在從事一段音樂時間后,因為收入或者是某種原因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轉行到了其他行業。另外,學校對于音樂課的不重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音樂教師的待遇遠遠低于其他教師,導致中學的音樂教師流失。
3.教材針對性不強
國外中學對于音樂教育一直比較重視,國外中學一直將音樂教育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與國內比較,明顯可以看出我國音樂教學模式的薄弱。國外在開始進行音樂教育前,都會有專門的人員對學生進行調查,然后研究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模式以及目標,制作的教材也不單一。我國借鑒國外這種編制教材的模式,編制了一套屬于自己的音樂教材。學校按照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教材。但是有很多因素限制,同時我國的音樂教材與國外的音樂教材有很多相似之處,沒有考慮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定教材,這就導致了我國初中音樂教材缺乏針對性,使得學生吸收的音樂知識較少。[3]
二、新課改環境下對中學音樂教學提出對策及建議
1.提升音樂教育的重視
中學音樂教育想要得到發展,首先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新課改在我國實行以后,雖然中學音樂課程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與新課改的要求相差甚遠。筆者認為,教育部門應當制定出詳細的方案,并使得方案能夠切實地落實下來。另外,在中考考試門類中可以適當的加入音樂考核分,這樣也能夠帶動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另外,觀念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現今我國的國情要求學生要認真學習像數學、語文這樣的課程,才能夠在未來的高考中脫穎而出,在國家出臺了提升音樂教育的相對政策以后,教師以及家長也應當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這對于社會對音樂教育重視的程度有著直接影響。[4]
2.提升音樂教師個人素質
現今的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不單要能夠勝任中學音樂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相應的也有必備的專業知識。教師能夠將我國的特色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增寬自己的學科知識和能力。同時要具備這樣一種理念,音樂的學習是終身的。
教師在上課時,要主動課程的互動性,要知道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在傳統觀的教學模式上有所轉變,應當對學生給予應有的尊重,使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音樂,能夠與學生進行深層的溝通,這樣才能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音樂時所遇到的困難和不解之處,然后才能對其進行輔導。
學生的積極性高低關乎教學目標的成敗,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比較好的方式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音樂游戲,比如說音樂接龍。這樣的方式既拉近了學生的關系,同時也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效果就好,教學目標更容易實現。[5]
3.合理選擇教材
無論音樂教師多么優秀,如果音樂教材不合理,教學設備過于落后,音樂教學活動想要開拓創新無疑是十分困難的。鑒于此,筆者認為務必要切實地認識到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中學才能吸收更多的音樂教學資金和設備,來滿足音樂教學活動的需要。學校應該在設備上的購置上加強,比如說小提琴、鋼琴的購置等等。
其次,在選擇音樂教材時,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音樂知識進行備案,然后進行音樂教材的選取。另外,還需要注意音樂教學活動針對性一定要強,學??梢耘c當地政府溝通,開展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教學活動。這樣不但讓學生學習了音樂知識,同時還能促進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語
如上述所言,音樂教學是我國中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在中學中占據的課時量很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增加了對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從而才能夠在根本上提升我國中學音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胡媛媛.新課改教學下的多媒體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J]. 科技信息. 2009(12)
[2] 吳紅.對新課程標準條件下中學音樂教育的若干思考[J]. 歌海. 2008(05)
[3] 萬秀媚.中學音樂教育與流行歌曲的探析[J]. 中國音樂教育. 2000(09)
【關鍵詞】 音樂 興趣 培養
音樂是一種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培養審美情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藝術,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對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還是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初中生正好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始初步形成,并逐漸轉向成人,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時期。雖然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的教育,但也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很多人都認為音樂是一門“小學科”,但他卻是關系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大事情,所以我們不能小看音樂教育。
但就教育現狀而言,音樂教育由于沒有升學考試的外力推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就成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甚至是唯一動力,很多學生愿意上音樂課也并不是單純對音樂學科本身的興趣,而是因為音樂是一門不用考試,不用費腦筋,比較輕松的學科,學習效率、學習質量也不高。在課改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興趣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學生沒有音樂學習興趣,音樂教學基本任務就難以完成,音樂課程就有可能成為虛設。前不久筆者對本校任教的 12 個初中班學生進行了一項口頭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竟有 75% 的學生覺得上音樂課很乏味。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成了一個不能釋懷的疑問。那么,為何有這么多學生對音樂課缺乏興趣呢?學生缺乏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原因是什么呢?音樂教師如何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如何讓苦學變樂學?如何讓學生在喜愛音樂藝術的同時,同樣也喜愛音樂課呢?下面,筆者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在教學實踐積累中所感悟的一些觀點。
一:為何有這么多學生對音樂課缺乏興趣,缺乏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原因是什么呢?經過再三深入了解分析,發現根本原因不在學生,而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著如下重要弊端:
1、教學目標不切實際
教學的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目標要求是否切合實際,直接關系著學生上音樂的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備課時不從學生實際和教材實際出發,照搬教案;教學目標設置要求過高或過低,使學生用力也難及或不用力也可及,過難或過易;有的不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過去已學過的,也照常規教學要求教,與新歌教學設置相同的目標和進度;有的缺乏對學生實際音樂能力的具體把握,看不到多數學生的水平和情緒,致使多數學生力不從心,激不起興趣和熱情。
2、教學方法呆板陳舊
學生對音樂課興趣的高低與課堂教學方法密切相關。不少教師由于受陳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束縛,在課堂結構上單調呆板,千課一型,機械孤立地使用 “ 講知識,識歌譜,唱歌詞,練鞏固 ” 的僵化程式,在方法上不重視調動學生的立體性。教基礎知識時,教師不顧學情,單調枯燥、照本宣科地講;在教學手段上,不能與時俱進,不重視有機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激發學生情趣。
3、知能關系把握失衡
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課要把握好 “ 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 ” 的機制統一。但不少教師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多樣性關系不能科學處理,課堂教學或重知識輕技能,將教知識提高到不適當位置,課堂上不顧實際用大量時間枯燥地教基礎知識;或重能力輕知識,將應該教學的知識置于無足輕重的位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和課堂的效率。
4、和諧氛圍嚴重缺失
課堂教學是否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是決定學生上音樂課的又一重要因素。不少音樂教師往往都是科任,由于教的班級很多,再加上在同一個班級教學的節次少,對學生多數不太了解,有的甚至連學生的姓名也叫不出,這種狀況也影響著音樂教師課堂紀律地管理,導致了教師管理不得力,課堂氛圍亂哄哄,或者為了使課堂有良好的秩序,師者尊嚴尤為嚴重,課堂唯以師至尚,講不上民主,講不上平等,久而久之,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嚴重影響著學生上音樂課的興趣。
二、怎樣克服上述的課堂教學弊端,更好地激發學生上音樂課的情趣,提高音樂課的魅力和效率,讓學生在喜愛音樂藝術的同時,同樣也喜愛音樂課呢?試用以下策略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1、了解學生實際,把準教學要求
準確、明了的教學要求是制約學生學習情趣和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想上好音樂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反復地潛心鉆研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精神實質和意圖;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情實際,對照音樂新課標的要求,設置出使學生 “ 跳一跳可夠到 ” 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2、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最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法,要想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情趣,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必須確立新課標的理念,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真正確立以生為本的 “ 人本觀念 ” ,變 “ 師本教育 ” 為 “ 生本教育 ” 。教師要站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堅持做到教為學服務,處理好 “ 教 ” 與 “ 學 ” 、 “ 主 ” 和 “ 導 ” 的關系,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立 “ 教是為了不教 ” 的觀念,沖破 “ 講知識、教歌譜、唱歌詞 ” 的 “ 簡單化、程式化、刻板化 ” 教學方法和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的動態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結構,積極地鼓勵引導學生學習、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進行有效的啟發、點撥、引導,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地學;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中好的學法,因勢利導,積極倡導;善于把握教學內容的主次和難易,該教的教好,該講的講好;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動臉、動口、動眼,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活潑起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和其他教學手段,通過生動、活潑、鮮明的直觀形象,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把好知能關系,優化知能統一
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培養是音樂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缺一不可。教師要充分認識并擺正知能位置,確立二者相互統一、相輔相成的科學辨證觀。音樂教材經多次修改,雖有很大改進,但教材的內容及其知能方面的要求,在如何貼近城市和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的不同特點、實際等方面,并不是很完善,教學中常會涉及這樣那樣問題。這就是要求我們教者既要不違背音樂新課標理念要求,又要結合具體實際,通過精心地鉆研設計,科學地活用教材,有機調適,該增的增,該減的減,該拓展的拓展,該壓縮的壓縮。
4、實施民主教學,創設和諧氛圍,常注意情感互動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既有助于學生學習情緒的激發,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融洽的朋友式的合作關系是優化音樂教學活動的保障,教師必須切實破除 “ 師道尊嚴 ” ,注重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增強相互了解,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更好的營造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真正實施民主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人格,確立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與朋友的師生平等關系。此外,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重數理化等 “ 主科 ” 輕音體美 “ 副科 ” 現象的廣泛存在,教師還必須有機地滲透相關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真正從道理和實踐的結合上,認識到音樂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有益身心健康,有益各科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意識,激起學生上好音樂課的內驅力。
三、誘發、培養、發展、開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乃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那么,究竟怎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1、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
布置理想的教室環境,如在音樂教室懸掛音樂家的畫像,張貼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音樂格言,出版一些音樂墻報或黑板報等。 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音樂家的優秀音樂作品,介紹音樂家的生平、故事,發表學生對社會音樂生活的種種議論或評價等。 組織各種音樂社團,如合唱團、民族管弦樂團、管樂團、鋼琴小組等,給學生供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 組織各種音樂演出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表演欲望,發現并培養音樂骨干學生。
2、重視初中入學后第一、二節課的課堂效應
常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特別重視初中入學的第一節音樂課。如:教師用充滿激情、豐富的語言作自我介紹;向學生展示才藝表演 ;向學生介紹音樂課改、初中音樂課的一些情況等。讓學生自我介紹:內容包括原畢業學校,優點、缺點、愛好與特長…… ,對過去音樂老師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吸取經驗教訓), 對現任音樂老師的期望 ,對未來音樂課的建議等。
3、課堂結尾的靈活多變
一堂好的音樂課,有無別開生面的導入是個關鍵,因為這關系到是否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如果再有一個回味雋永的結尾與之結合,那便是點睛之筆了。課堂教學的結尾方式,因教師素質,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而異。結尾的方式很多,如歸納式 、討論式 、練習式 、采訪式 、范唱、范奏式 、評價式等。不管采用那種結尾方式,都必須有助于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習的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要不斷探索課堂結尾藝術,進一步提高駕馭課堂教學各環節的能力,從而提高音樂課教學的質量。
4、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采用靈活多變的獎勵方法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教師適時的鼓勵就給予了學生最大的幫助。 采用靈活多變的鼓勵方法也是開發學生音樂興趣的行之有教的手段。但這種方法要因人而異,對那些熱愛音樂、對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來說,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和音樂本身帶來的巨大享受,師生共同陶醉于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就是最好的表揚與獎勵,那些口頭的贊許對他們的鼓勵價值不大;對那些音樂興趣一般或音樂興趣不濃的學生來說,使用表揚鼓勵的手段是有積極作用的。他們會因此而得到樂趣和信心,也會因此而產生進一步學好音樂的愿望。所以對這類學生要恰當地使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同時,表揚鼓勵一定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此外,把學生在音樂課內外的有關音樂表現記錄到他們的成長記錄袋內也是一種很有激勵性的獎勵方法。
5、 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只要教師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走進教室,就全身心投入,與學生融合為一體, 那么學生也就會熱愛、崇敬教師,連帶愛上老師所教的那門課。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
6、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
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音樂教育中,要把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就音樂教學而言,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其基礎性主要不是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是音樂學習興趣,或者說音樂興趣是基礎中的基礎;就終身教育而言,音樂興趣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即是學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自身音樂能力的動力催化劑。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已經步入終身學習時代的當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需要把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習者。因此,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便成為音樂學習中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能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感情。如果通過九年義務教育連個音樂興趣都沒有在學生心中建立起來,那就不能不說我們的音樂教育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成功的!如果我們的音樂課不能讓學生喜愛,不能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謂的“音樂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沒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鄭莉:《普通學校音樂課教學過程芻議》,中國音樂學,2003 (4)
[2]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衛燕萍:課程改革中的沉思,《中國音樂教育》,2005(9)
一、教研理念設計——尋找
教師和教研員共同的愿景
由于音樂學科長期以來屬于小學科,在學校課程中處于配角地位,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業務的提升發展較慢;也由于學校教研長期注重文化課程,較多的音樂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處于反復、機械的勞動,業務提升對教師個人來說就猶如瞎子過河——摸索著前進,自然也就阻礙了音樂教師的業務成長。因此,對音樂教研的理念進行設計,尋找教師和教研員共同的愿景,就成了我發自內心的意愿。這種意愿不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而是具體的、能夠激發所有成員為組織這一愿景而奉獻的任務、事業或使命。教學業務提升不能成為教研員和個別教師的任務,而應成為全體音樂教師的意識和動力,教研員引好路、搭好臺,畫龍點睛即可。
1.建立學習共同體協作組。我根據地域特點、學情相近、可操作性強的要求,建立了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協作組共14個,每組10至20人左右。隨著教研活動和學習需求,調整為高中1個組,初中2個組,小學7個組。為保證教研質量,協作組組長和副組長由區備課中心組成員或是區骨干、名優教師擔任,每組均有學科帶頭人。各組按學期制定教研計劃、學習方案,活動有記錄、有反思,期末做好協作組活動質量的評價。
2.有效激發學習積極性。各協作組組長和副組長都要重點參加區級及以上的教研學習活動,以利于在學習共同體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每次外出培訓學習歸來,組長們都要給組內教師傳達或作專題講座,以讓未參加培訓的教師也能及時提高,讓全體教師的學習氛圍變得濃郁。同時,根據每位教師的成長需要,給予不同的外出學習和交流等機會。當教研員深入基層了解到教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與困惑時,及時梳理歸納,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主題,面對面地進行指導和培訓,讓每一位教師不成為教研活動的邊緣人物,都能從需求出發積極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徑,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
二、教研行為設計——提供
教師發展清晰的路徑
“從本質上講,教師專業發展是非常自我的、內在的,所有的外力都必須通過教師的內因才能產生作用。因此,教師個體是否具有自主發展意識、能否做到主動專業發展是實現其專業發展的關鍵?!雹?/p>
1.設計成長目標。關于教師個人業績,除了教研室兩年一屆基本功、三年一屆教壇新秀評比及兩年一屆骨干與名教師評比、每學年論文評比等活動外,我還積極給年輕教師搭建成長的平臺,每學期多次舉行不滿三年教齡的新教師匯報展示課,從教不滿五年的新教師教學業務比賽,原創教案評比,送高雅藝術專場演出(基本功提升展示),送教等活動。每一位教師都可根據個人情況向著目標前進,學期末,在我的博客中登記一學期來取得的成績,教師們你追我趕,做標桿,追標桿,積極地投入工作。
2.豎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學習、提高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如果大家只關注個人評價,那將會導致教師只注重個人名利得失。教研員也好,教師也好,不能為獲獎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在學科教學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服務于整個區域的學生。教研員要不斷給教育行政部門建議,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文藝活動,這既是教師展示成果、也是相互學習的機會;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也有效地促進了師生成長。這樣一來,教師體現了個人價值,突顯出在學校的作用不可代替,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工作熱情,一個個省市級課題研究像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使區內各校更加注重藝術熏陶,音樂教師的發展道路也變得更加光彩奪目。
三、教研氛圍設計——構建
理想的藝術教育環境
藝術教育課改十年來,可謂在一片重視聲中艱難地前行著。文化課分數在一些培訓機構的廣告熏染下顯得那么刺眼,學生學業繁重,家長注重眼前利益,音樂課常態教學質量較難保證。那如何構建理想的音樂教育環境呢?
1.深入研究常態課質量。為了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要著力關注教師上好常態課,內容涉及基礎知識掌握和欣賞、鑒賞能力,演唱、演奏及視唱視奏實際應用能力,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督促學校、教師重視音樂課,特別是音樂常態課教學的開足、開好。同時,對演唱演奏錄像視頻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做好對音樂教學的質量分析以及客觀的評價,便于各校教師改進提高。
教學要質量,根源還在于備課。心中有課,教學過程就是享受。提倡教師不僅要用心備好每一節課,而且要備原創的課。經過自己深入思考的課,才知取舍。這樣,在真抓真干的環境中,教師們逐漸養成了備課在心,無需形式的良好工作狀態。當然,為此我們也多次邀請特級教師、指揮家,以及柯達伊、奧爾夫等教學法專家近距離授課,還不定期舉行專題講座與指導,以及參加全國、省市優質課觀摩等活動。這些都對提高教師們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深入研究“三基”作用。區域音樂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三基”工作的落實,即:音樂專職教師、音樂專用教室配備到位、培養教師具備對音樂課堂改革的勝任力。從2008年開始,我們組織落實對專、兼職音樂教師的彈、唱、跳、音樂相關知識等進行過關考核,實行專、兼職教師持證上崗,保證上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有效地解決了初、高中音樂教師的教學困難。
在對音樂專用教室配備示范學校的評比中,則不是以單一的專用教室來衡量,而是根據學生人數應配備教室數達標、音樂器材達標、管理達標等多維角度考核。通過初評、復評等環節,有力地促進了各校音樂教室的建設,并使音樂專用教室落實工作成了各校校園環境建設的亮點。
培養教師對音樂課堂改革具備勝任力是一件教研員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情。這不是某種模式、不是口號,而是教研員既要扮演好集思想、謀略、交流溝通等角色的領導者,又要做好后勤、研究、實踐、指導、傳播等角色的實踐者,激發教師們終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自身素質,專注教學研究。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基礎,也是改革之目的。
實踐說明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綠色通道的開辟”是解決新老教師專業化發展,形成良好教學教研氛圍,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實效性的有效解決方案。
注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