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應用
時間:2023-08-02 16:18: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應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力學;教學改革;教學內容;課程考核
引言
材料力學是固體力學中最早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一般認為,1638年,意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理學家伽利略出版的名著《關于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標志著材料力學的開端。書中,首次提出了材料的力學性質和強度的計算方法。對于土木工程專業來說,材料力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以解決材料的強度問題、剛度問題、穩定性問題為總綱,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各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多選用張如三、孫訓方、劉鴻文主編的《材料力學》作為指定教材,或者選用在這三本《材料力學》基礎上重新編寫的教材。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基本都是從簡單的拉伸(壓縮)、剪切、扭轉和彎曲四種基本變形開始,然后歸納到一般的應力應變狀態分析與強度理論、組合變形以及壓桿穩定問題。在講授完課堂相關理論知識后,由實驗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軸向拉伸、壓縮以及平面彎曲等實驗??傮w上,土木工程專業的材料力學教學內容已經比較穩定,課堂學時一般在60~74個之間,實驗學時一般在4~8個學時之間,學分在3.2~4.0分之間。針對材料力學的教改問題,很多同行進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結合我們前些年的教學實踐,也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如下:
1.教師隊伍缺乏專業性。材料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機械類專業、信息類專業等很多工科專業都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因此很多學校(包括作者所在學校前些年)均統一安排基礎學部的力學教師來講授材料力學。從學校層面講,這樣安排節省了教學資源,便于統一管理。但弊端是基礎學部的教師對土木工程專業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將材料力學中的相關理論和實際土木工程相結合,這就導致了學生學到的知識僅限于書本上,不知究竟學到了什么,很難提升學習興趣。
2.材料力學理論性較強,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內容多,學生接受困難。材料力學章節多,內容多,各章之間連續性相對不強。本身理論性、抽象性又較強,很多概念,如應力、應變等,學生第一次接觸,若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不輔以必要的手段,在有限學時內,很難理解其本質,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材的發展相對落后于規范。目前,我國土木行業的規范體系中,如鋼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除疲勞計算外,均基于近似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進行強度、穩定等校核,而材料力學中仍主要采用容許應力法,若完全按照教材講解,學生所學知識與當前工程實踐、新理論相差甚遠,會誤導學生。
4.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學生不重視。材料力學的實驗基本是在課堂教學講授完相關理論之后進行,相關實驗基本為驗證性實驗,有些甚至僅由教師給學生演示一遍,學生僅需觀看不需要自己動手驗證,最后學生上交實驗報告就算是完成了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淪為一種“形式主義”教學,不僅提高不了學生的興趣,有時甚至被學生認為是耽誤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
二、材料力學教學改革建議
針對材料力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經過實踐,作者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具體為:
1.教師隊伍注重專業性建設。充分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及組織作用,選擇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豐富工程背景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師講授材料力學課程,這樣教師可以實時地把材料力學教學內容與工程實踐結合起來,比如材料力學中梁構件的支座可分為可動鉸、固定鉸、固定端支座,但我們工程中的主梁一般支承于柱上,次梁一般支承于主梁上,那工程中實際中的梁對應的支座又是那種呢?對于鋼筋混凝土梁構件來說,當梁端部承受負彎矩,上部混凝土受拉開裂,如梁上部不配置縱向受拉鋼筋,即可允許梁端發生轉動,進而釋放掉負彎矩,這樣一般就可認為是固定鉸;反之,若梁端上部配置了足夠多的縱向受拉鋼筋,那計算時就可以簡化為固定端。通過專業老師的講授,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材料力學和工程實踐的密切關系,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2.教學內容注重時效性、拓展性建設。在對教學內容不做較大修改的前提下,教學時注重時效性,與現行相關規范作比較,如軸心受拉構件的強度計算公式,材料力學中基于容許應力法的表述為公式(1)、鋼結構設計規范中基于近似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的表述為公式(2)。NAn≤[σ](1)NAn≤f(2)式中,N為構件受到的軸拉力;An為構件的凈截面面積;[σ]為許用應力,Q235鋼材一般取150~170MPa之間;f為鋼材的抗拉強度設計值,Q235鋼材一般取215MPa(板件厚度小于12mm)。從表面上看,公式(1)和公式(2)的區別僅為[σ]和f。但實際上公式(1)基于容許應力設計法,要求結構在標準荷載下產生應力不得超過材料的容許應力[σ](容許應力[σ]由材料的極限應力除以一個大于1的安全系數得到),因此可知,式(1)中的N是由標準荷載產生的軸拉力。近似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設計公式(2)是用荷載或荷載效應、材料性能和幾何參數的標準值附以各種分項系數,對于不同重要性的結構,尚應考慮結構重要性系數,即式(2)中的N是由荷載設計值(荷載標準值乘以相應的荷載分項系數)產生的軸拉力,f是由材料強度標準值除以抗力分項系數得到。除注重教學內容與現行規范相結合外,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強調力學知識的拓展性,即材料力學中的相關知識不僅在土木工程中應用,在生活中也有大量應用,諸如食品包裝袋上預留一個小豁口、如何吃火腿腸、冬天水管為什么會被冰脹裂、撐桿跳運動員使用的撐桿的變化(由木桿、竹竿、金屬桿等逐漸過渡到現在用的玻璃纖維桿)、香蕉球的力學原理、彈簧秤的力學原理等等,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使缺少工程實踐的學生從生活案例中理解材料力學概念,讓學生意識到材料力學就在我們身邊,并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材料力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手段注重結合性、細節性建設。本文著重介紹的是作者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認為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性問題。(1)多媒體課件形聲、動畫兼備,對于抽象的應力、應變、變形過程等更容易展示出來,學生也容易理解,但制作課件時要注意排版、字體大小、顏色等,最好多圖片少漢字,能用動畫表述不用文字描述。排版不宜過于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學生會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課件上,而不是教學內容上。(2)多媒體課件內容選擇上,輻射面要廣,不僅包含教材上的知識,尚應涵蓋教材沒有涉及到的知識。但除重點內容外,一般不必過于詳細,否則學生會認為“課件”就是材料力學,降低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細節決定成敗,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教學方法上注重靈活性建設。為改善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將“啟發式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增強了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皢l式學習”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學習,結合材料力學每章節課程內容,教師在導課時都結合具體的工程案例或相關科研成果,首先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相關的問題在哪?帶著問題去學習,學完相關內容后,師生共同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比如在講解壓桿穩定問題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僅長度不同的鋼柱,其余均相同,哪個承載力會高一些呢?學生從生活常識的角度一般能知道短柱一般承載力會高一些,但不知道原因在哪兒。在講解完壓桿穩定問題后,學生就知道原因所在了。“學生自主學習”就是給學生站上講臺并充當教師角色的機會。材料力學課程安排中一般會有2~4個學時的機動課時,我們利用這幾個學時的時間,讓學生站上講臺,規定每個學生授課時間一般在8分鐘左右,從授課章節、多媒體課件制作、素材收集等等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在“學生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生,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以前,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把這幾個學時安排成答疑,效果并不理想?;诖耍覀儼汛鹨扇扛臑檎n下進行,不占用課堂時間,把節約下來的課時用來給學生展示,這樣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能力,也讓他們體會到了教師工作的辛苦。
5.實驗教學注重層次性建設。針對之前實驗教學的弊端,我們作了如下改進:(1)除實驗室專門配備的教師外,要求材料力學授課教師全程參與實驗教學。(2)將實驗分層,第一層次為基礎性實驗,包括拉伸、壓縮、平面彎曲實驗。第二層次為綜合性實驗,可以由學生自擬題目或結合教師個人科研項目確定。(3)基礎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首先把與實驗有關的多媒體課件等相關素材提供給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時,由實驗室教師對授課教師事先提供給學生的素材(多媒體課件等)進行詳細講解,并預留下一些問題。因學生課下已經做好了預習,這樣有效地節省了準備時間。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按每2~3人一組進行分組,撰寫實驗報告時,學生除需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外,尚需對實驗室教師預留的問題進行解答。對實驗過程中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在實驗報告上提出,最后由實驗室教師匯總交給授課教師,由授課教師統一解答。同時,實驗報告上必須注明小組每個人的分工。(4)綜合性實驗為選做性實驗,可以是真實的物理性實驗也可以是數值性實驗,主要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同學開展的。截至作者發稿前,學生自擬了軸向壓桿穩定承載力的測定、焊接構件殘余應力測量等多個實驗項目;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的實驗就更多了,諸如一些實際檢測類的工程項目、實驗室的科研試驗項目等。6.課程考核注重多樣性建設。課程考核過程中,摒棄了平時成績+實驗課程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加權計算總成績、期末考試閉卷的傳統作法。相關改進如下:(1)針對材料力學公式多、概念多的實際情況,考試時允許學生自備半張A4紙,半張A4紙單面(另一面空白)可以撰寫自己認為重要的公式、概念等等,但只能自用不可互相傳閱,考試結束時該半張A4紙寫上姓名隨同試卷上交。(2)減小主觀性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重,平時成績主要依靠作業質量、出勤率等來確定,但僅占總成績的10%;實驗課程成績分為A(優秀,對應90分及以上)、B(良好,對應80~90分)、C(中等,對應70~80分)、D(及格,對應60~70分)、E(不及格,對應60以下)五個等級,若實驗成績等級為E,則采用一票否決制,總成績不合格;若等級為C或D,實驗課程成績占總成績的30%;若等級為A或B,實驗課程成績占總成績的20%??傮w上,實驗成績越低,在總成績中所占比重越大,就會導致總成績越低,進而促進學生重視實驗教學。
三、結束語
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改革,針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材料力學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學生對材料力學的理解逐漸由一門抽象、難懂的“力學課”轉變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幅提高,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逐漸增強。但我們也意識到,材料力學教改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我們順應形勢,進一步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如三,王天明,陳君駒.材料力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孫訓方,方孝淑,關來泰.材料力學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劉鴻文.材料力學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劉萍華.20年來我國材料力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文獻綜述[J].力學與實踐,2009,31(6):67-69.
[5]王濤,羅洪峰,王娟,等.材料力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14(3):116-118.
[6]閆冰潔.淺談基于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材料力學教學改革[J].大學教育,2015:144-146.
[7]季順迎,武金瑛,馬紅艷.力學史知識在材料力學教學中的結合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12(4):137-142.
[8]宋曦,楊靜寧.工科專業材料力學教學創新的探索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10,32(2):142-146.
[9]劉小蠻,杜國君.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思考———會做、會用、會意[J].力學與實踐,2013,35(4):74-77.
[10]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S].[11]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關鍵詞】團隊 合作能力 實驗教學 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kg2013403):基于“四位一體”的高校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土木工程測試技術基礎》為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246-02
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由知識、能力和素質(或人格)三個方面構成,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能力培養尤其重要,特別是當前學生基本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培養當前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團隊合作能力變得非常重要和迫切。[1]
許多大學畢業生工作后,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們眼高手低,突出的問題是不主動做事,溝通能力弱,不太會處理同事關系,缺乏團隊意識,無法與他人合作。有些學生甚至因此而頻繁跳槽,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2]很多學校都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學校期間,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行了培養,從課程設計、實驗教學、畢業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研究。[3-6]我們的實驗教學團隊從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角度,對如何培養提高土木工程類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行了探索。
1.設計實驗內容,實行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1.1實行部分實驗先于理論教學,營造探索學習的氛圍
教師不講解,把驗證性實驗轉化成探索性的學習。并且適當地將部分實驗安排在理論課之前,不再刻意地把實驗安排在理論課之后,不再讓學生去機械地驗證公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去總結規律,則實驗具有設計性、探索性,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鋼梁的彎曲正應力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測試鋼梁橫截面不同點的應力值,然后總結應力沿梁高度的分布規律,并讓學生嘗試進一步推導理論公式。
1.2設置創新設計型實驗(選做實驗),為學有余力的團隊提供實踐平臺
主要為浙江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提供支持,由參賽隊員(一般是3人1組,組成一個團隊)根據實驗目的制定實驗方案、自己制定實驗加載制度和數據記錄表格,自己選擇實驗儀器,由學生自己制作試件,做試驗,老師只是需要時給予指導。
1.3 增設小專題,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如何真正做到 “理論聯系實際”呢,讓學生感覺就在身邊,伸手可及?實驗教學教師團隊經過討論,決定設置2個小專題。例如其中一個小專題是“生活中如何測量變形?”,在實驗中我們用百分表(機械測量方法)和應變片(電子應變測試方法)測量試件的變形,生活中,我們碰到的很多東西都會變形,那該如何測量呢?請你去尋找,并進行必要的歸納分析。以組為單位,搜集素材,自己拍照或是從網上下載圖片,配以文字,進行排版設計,小組成員討論并撰寫專題報告,并寫出心得;然后每組派一人演講本組的專題報告,指導老師點評每組,各小組之間互評,小組最后得分即為成員的分數。
表1 小專題評價表
這是一個完全由團隊共同完成的項目,得分作為整個團隊各個成員的分數,占總成績的10%,從搜集資料,到文字組織、整理、排版,形成一個專題報告,由團隊成員協商,自行分工,共同完成,形成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迫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增加了2個小專題后,看著學生的專題報告,往往會有意外的驚喜,學生會有獨到的眼光發現不同的東西,給老師和同學眼前一亮的感覺,學生也坦言收獲頗豐,發現變形現象在生活中處處皆是,只要用心去發現,理論聯系實際也會變得很簡單。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同學之間的分工合作、互相協調能力,增加了同學之間的情誼。
2.改革實驗考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由于以實驗報告、到課率來評定學生成績存在很大的弊端,實驗主要由實驗預習、實驗過程、數據處理階段組成,成績也應該是過程化、全方位評定,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學。以往的團隊考核方式,使一部分學生“濫竽充數”,有空子可鉆,不預習不操作,只是圍觀與抄襲實驗報告,不勞而獲,也是一無所獲,為避免這種現象,我們在實驗的各個階段采用“團隊考核”+“個體考核”的方式,迫使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真正參與進來。
本實驗課程的評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預習階段的評價(15%):由教師評價,通過看預習報告、實驗方案,聽匯報的形式,實驗前當場打分(主要考核團隊的預習情況,也通過個別提問檢查小組成員的預習情況);
實驗階段的評價(20%):教師觀察學生操作是否規范,小組成員之間配合是否協調,團隊合作情況如何等等,試驗結束后打分(主要考核團隊的協作情況,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
數據處理階段的評價(25%):批改實驗報告時看數據處理結果,作出評價(主要考核團隊的實驗完成情況);
課程結束后試卷考核評價(30%)(主要考核每一小組成員的學習掌握情況);
小專題的評價(10%)(主要考核團隊成員的合作完成任務情況):各組互評,指導教師評價,綜合得分。
說到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離不開制度和規范,如何制定規則,則是我們老師需要考慮的。
3.規范學習團隊運作及管理,提高團隊合作效率
學習團隊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推行“個人努力,團體成功”,對于有些實驗,只要有一人率先明白了實驗方法,就主動教會其他同學,做小老師的感覺也挺好,心中會有一份小小的自豪感,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共享,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
相關實驗的團隊合作分三階段:
預習階段:首先各自預習并撰寫預習報告,提出疑問,組長組織討論,然后共同寫出試驗方案;在實驗前每個成員必須參與匯報或回答老師提問,并由指導老師隨機指定學生進行匯報,其余組員隨時補充,老師根據學生的貢獻率給出成績;
實驗階段: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按照實驗方案共同完成實驗,指導老師按照現場打分表,對各個團隊的實驗情況進行監控并給出成績;
數據處理階段:小組成員合作進行數據處理,討論實驗成功與否,各自撰寫實驗報告,指導教師進行批改。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后,學生們也是深有體會:通過本次試驗,我深刻感受到團隊合作是試驗成功的關鍵,一個成功的團隊不僅應有很好的領頭人,更應有積極活躍的成員,試驗不是一個人的孤獨演繹,而是大家的共同配合,互彈互奏,此外,我覺得實驗前的預習時十分必要的,對于一些我們并不熟悉的實驗,應該進行充分的預習;我認識到了一個實驗需要團隊,需要謹慎的態度,只要一出差錯,往往會讓實驗數據出現大的偏差;通過本次試驗,我們小組學會了很多,我們知道了電阻應變測試方法的特點,還要與前面的知識一起靈活運用,我們小組的配合越來越好,實驗也很順利的進行,雖然誤差有點大,不敢說完全成功,但是團結了大家的力量,我們要吸取教訓,期待下次更好;小組配合很重要的,預習聽課亦是重要的,長達3小時的實驗告訴我,堅持最為重要。
4.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教學團隊,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團隊學習的形式不錯,教學團隊也很重要。一個人的熱情、能力、精力、時間都有限,許多觀念和方法都是在交流中產生和完善起來的。我們在課程改革中建立了教師團隊,設立小專題的想法及內容,就是在團隊老師的一次交流中產生的,幾個人的看法一致,也能堅定信念,同行的肯定,更是一種激勵。指導教師在課改過程中撰寫課改日志,主要從教與學的內容、教與學過程描述、教學效果分析與評估、教學思考四方面來進行。在我們的教學團隊中,每個實驗都有二個以上的老師指導,保證了實驗教學改革不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中斷,為實驗教學改革的正常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47-55
[2]陳婷,畢方英. 改革考核方式 強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6):103-104)
[3]羅喜伶,哈聰穎,張有光.團隊合作模式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202-205
[4]仉春華,歐曉霞等.團隊合作學習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154-155
【關鍵詞】 小學數學;趣味性;策略
數學是文化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數學課程作為小學、中學、大學的主要必修科目之一,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事務分析能力、立體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作為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科之一,它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數學也是學習物理、化學、生物、土木工程、機械制造、工程建造、軟件開發等等其他理性思維專業學科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作為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的開端,它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一、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無論對誰而言,只要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便有了動力去主動的思考、學習、質疑、探索。相反,沒有興趣就會很難認真、專注的研究、學習。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小學生們對數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提高小學課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二、小學數學中趣味性教學的方法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們愛上學習數學、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是相關教育工作者們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以下就此內容,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方法。
1.認真有效備課,靈活的對應知識內容找出適合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做到課前認真備課是十分重要的。備課中掌握每個章節的重點和難點,講課清晰,層次分明,與此同時,靈活的找出適合本節課、本知識點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上講課的效率、提高小學生的興趣。
2.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富含趣味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氛圍是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前提。在課堂上,親切和藹,面帶笑容的講課,同時,需要多多利用課間時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觀察學生的狀態: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煩惱和問題;常常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在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產生疑惑時,教師要有耐心的為學生糾正錯誤,細致的為學生解決困難;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健康,愛護他們,這樣才可以建立良好親密的師生關系。多多贊揚學生,學生們收到鼓勵便會提高動力,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3.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材,培養學習習慣。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絕大部分孩子喜歡玩、喜歡動、喜歡說,坐不住板凳。因此,督促學生認真學習,養成認真聽課、主動學習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也是一樣。教材是在對一門知識的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對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對于教材,教育工作者們應該有足夠重視。例如,可以選擇有圖有字的、彩色的、適合孩子并且能夠吸引他們的教材,讓學生們能夠喜歡看書、喜歡理解其中的內容,從而學習知識。這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有趣的游戲方式,對孩子進行定期的數學思維訓練,這對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也是很有好處的。
4.建立多樣化教學課堂。課堂上授課有激情,聲音洪亮、滿腔熱血,營造生動有活力的課堂。在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中,建立多樣化教學方式的課堂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會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手工活動,通過剪紙來認識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等,通過比較、組合、拼接三角形來體會三角形之間的關系、三角形與其他多邊形之間的關系。用這樣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而且印象深刻,知識記得牢。同時,講課時可以巧妙適當的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好奇心。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興趣大增。這些方法遠遠勝過傳統的課堂教育方式,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理的、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方法。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主角往往是教師們,在教師們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教課的時候,學生只作為“聽眾”,課堂嚴重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教師講解的內容很枯燥、無趣,講課的方式也很單一、生硬,教師僅僅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不與學生互動,也就不會清楚、準確的知道學生的興趣、學生的需求。造成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所缺乏的內容不一致,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大大下降。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教師都需要切身了解學生的需要,學生所缺乏的知識。
關鍵詞:高職;應用文寫作;實際情境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亨里斯說:大學生能力的培養,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寫作能力的培養,能寫好現代應用文是大學生基本的能力與素質要求??梢?,作為高職學生,實用應用文寫作能力應當是其職業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設了《實用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以便學生掌握各種常用應用文的寫作方法、技巧,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僅能“武”,而且能“文”。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達到設置這門課程的初衷?;诖?,文章進行了原因分析和強化教學效果的探索。
一、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應用文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受歡迎。很長時間以來,作為教師,我們對應用文的評價就是格式化、枯燥、嚴肅,遠不如其他文學體裁那么生動、形象、受人青睞。這種認識使我們對應用文沒有好感,潛意識里甚至排斥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地將這種好惡傳遞給了學生。再加上學生年齡小,本身又喜歡有生氣有活力的文章、文體,結果導致學生能認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但卻對其產生不了興趣。
2.學生對應用文的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差。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講,應用文猶如“雞肋”,食之無味,但棄之卻顯可惜。他們知道多掌握一種技能,就業的機會就多一點。但是,由于所要學習的應用文與其當下所處的環境關系不大,又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對待這門課程不冷不熱,雖然能認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但是卻不能堅持用心去學習練習,往往是新鮮勁一過就覺得索然無味,這種態度有時甚至影響到老師的授課情緒。
3.教師的教法決定了應用文在學生中“吃不開”。據了解,大多數教師在教授應用文寫作時,使用的都是講授法,即針對某一文種,按部就班,依次講授其文體知識、格式寫法、注意事項等等,之后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后進行自主練習,至于學生掌握的程度、練習的效果如何,最后幾乎都不了了之,因為學生太多,老師根本沒時間一個個地批改其作業。這種幾乎是純理論的教法較為單一,不能吸引學生,更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由于考核方面的弊端和問題,也不能有效督促學生學習,所以導致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漠然。
二、基于實際情境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探索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對應用文寫作感興趣?如何才能使他們掌握這項技能呢?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應用文是因學習、生活、工作、活動的實踐需要而產生的,在這種種過程中人們因為需要才去寫作應用文,以求獲得相應的效益。既然這樣,我們就將工作、活動、生活的情境搬入課堂或直接將課堂置于現實場景之中,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在創設的或真實的情境中去體會應用文寫作的必要性,搜集寫作的材料,之后設置不同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可以將眾多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以方便檢驗、考核教授和學習的效果。下面就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實用應用文寫作》教學為例,略談實施過程。
1.結合學習及校園生活實際情景,掌握就學期間應會應用文寫作。首先將就學期間應會的應用文進行打包,形成一個項目,然后按照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認識事物和開展活動的先后順序、基本規則將其分成若干任務。大體包括計劃、總結、條據、主持詞、演講稿、實驗和調查報告、畢業設計或論文。其次,材料是寫作的必備條件,要在寫作這些文體時給學生一個搜集資料的方向,并且盡量將搜集資料的過程轉化為實踐的過程,有了感同身受的經歷,動起筆來就會有話可說。比如,在進行計劃總結的教學時,可以從小處著手,讓學生們寫學期學習計劃和學結,他們就會侃侃而談,從而掌握寫作要點。條據方面,學生總會有事生病要請假,借東西要寫借條,收東西要打收條,可以假設要發生某一事項,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寫作,必定強于生搬硬套。每遇節慶日,學生總會搞一些文藝活動、演講比賽等等,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寫活動主持詞或演講稿,比較貼近實際,學生也會覺得非常有用或必要。至于實驗報告對于工科學生來說更是家常便飯,把寫好的專業課實驗報告拿來課堂評論,會加深他們對這一文體的印象。調查報告的話,可以出幾個關注度較高的題目,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調查,包括設計調查問卷、走訪等等,讓他們參與其中,自行總結,在實際調查后形成報告,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畢業設計和論文可以選擇平時的專業課設計和論文來指導。如此一來,每寫一種文體,學生都有切身實踐或體驗,他們會認為這些內容都是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是必須掌握的,而并非與自己無關,有了這種認識,才能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的效果。
2.創設招聘情境,掌握求職期間應會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特定的具體的場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感,引起學生一定的體驗,從而幫助其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學生在求職期間應會寫個人簡歷、求職自傳、求職信、應聘信、競聘辭等等。對于這方面的寫作,可以在班級提前策劃一個招聘會,讓學生在招聘會前準備相應的資料,比如簡歷、自傳、求職信等等。我們發現只要與就業有關的課堂內容都能讓學生興奮,他們更愿意涉獵這方面的知識,培養這方面的能力。然后選取一個時間進行模擬招聘,同學們都很踴躍,穿戴整齊,講究禮儀,角色分配也很到位,有面試官,有篩選簡歷的,完全進入狀態。首先是“招聘方”篩選簡歷,在這一過程中,“招聘方”的同學要能看出簡歷制作的好壞,求職信寫作是否合適,如果都比較滿意的話“被聘方”就可以進入面試。所以之前的作業大家都做得認真細心,以防被淘汰。同時還要被面試,測試一下語言表達能力,面試時,“面試官”會要求“被面試者”先做一些自我介紹,然后再提一些問題,關鍵看回答者是否大方、語言是否有邏輯性、表達是否清楚,過關者即被錄取。隨后,被錄取的同學談談經驗,未被錄取的總結教訓,教師再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補充說明。這樣一種體驗的經歷學生不會輕易忘記,而且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3.結合專業特點,掌握就職上崗應會應用文寫作。就職上崗應用文,與學生所學專業的關系較為密切,對于這部分的學習和寫作,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特點,了解崗位需求。當然不能只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講解,而是帶學生去現場參觀、聽現場工作人員的講解、看現場與學習有關的招投標書、合同、公文、規章制度、科技論文等等,將學校的課堂和現場課堂對接起來,以便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本院是一所交通土建高職學院,在工程合同的學習中,帶學生去工地,了解工程知識、工程標準,而后再進行寫作,這樣,才能制定出符合行業規范和標準的合同。在任務書的設計與施工說明的教學中,讓鐵道工程專業的學生參觀鐵路現場施工,掌握鐵路知識中的道岔、道砟、軌枕、無縫鋼管及其鋪設的一些標準,再讓其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寫作,如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僅能埋頭干活,而且能埋頭作文。
4.扮演生活角色,掌握日常生活應會應用文寫作。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與社會中的人與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出于這樣那樣的需要,必須掌握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應用文,以使得自己在生活中游刃有余。通常情況下,生活中用到的應用文基本包括各種啟事、書信、邀請函、感謝信、祝賀信等等,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我們把它做成一個項目,通過指導,讓學生相對獨立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具體做法是,每一種文體都是一項任務,每一項任務都設置一個情景,用一定的課時完成此項目。以祝辭為例,將班里的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明確一組寫生活中最常見的祝壽詞,一組寫?;樵~,使學生帶著角色進入任務。然后給出一些例子供學生參考,便進入任務的執行中,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之后,小組內成員互相修改完善,老師予以指導。再后兩組將其成果拿出來予以展示,老師同學進行討論點評。最后老師將此文種的寫作格式進行歸納講解,學生對照著將其成果進行完善并相互交流寫作經驗,完成其他實訓任務即可。在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擔當了生活中的某種角色,真正體會到因為實踐需要而寫作的樂趣。
三、結語
教無定法,高職教育的特點、應用文本身和學生的特點、專業特點決定了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必須靈活,必須多方兼顧。針對高職教育特點,要突出實踐教學,突出職業教學;針對應用文本身和學生的特點,要重視寫作情境的創設,要針對現代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擔任一定的角色,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由于部分應用文涉及到專業知識,而并非完全的寫作知識,那就要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與相關課程進行一定的互動,必要時去現場參觀、學習。總之,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寫作的全過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 段宜杉.結合教學實際談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對應用文寫作課的興趣[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關鍵詞】結構力學;教學方式;教學優化
【Abstract】The treatise expound some problems which exit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course.By comparing the status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teaching reform at home and abroad,and combine with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analy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pr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students and deepen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urse,this paper make a suggestio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optimize teaching,by way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taking advantag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Structure mechanics;Teaching methods;Optimizing teaching
1 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
目前,許多的二、三類本科院校正在過渡為應用型本科,將培養重點放在教育出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要達到該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進行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土建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飛速發展,無論房屋還是橋梁的結構形式都日趨復雜,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有限元分析已成為工程實踐中必不可少的應用手段。在以往的結構力學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方式已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特別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畢業后進入生產一線的比重很大,部分學生認為結構力學的學習無益于今后的工作,導致對著門課程興趣不大、輕視了對結構力學的學習,致使學生缺乏在解決實際工程中相關結構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許多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獨立院校中,如何將以理論授課為核心的《結構力學》課程與實踐結合起來,探索一條符合時代需求的教學實踐化改革道路,已成為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 結構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許多院校中,學生對結構力學的學習不夠重視,同時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欠缺,造成了結構力學成為土木工程專業最難學的基礎課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教學模式單一與創新意識脫節
結構力學基本教學模式都是以板書和教科書結合為主要授課方式,并采取口授形式進行教學。教學課堂枯燥單調,表述形式太過于抽象,公式推導繁瑣、機械工作化較多,教學效率低下[1]??梢赃m當增加多媒體或軟件教學可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開拓創新思維能力。
2.2 內容抽象、復雜
結構力學研究計算的是結構在各種效應作用下的響應,包括內力的計算及位移的計算。由于內力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感性的認識,學生很容易將內力等概念混淆,造成對知識點的模糊。
2.3 缺乏教學實踐環節
由于結構力學的理論性非常強,為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過程以理論講解作為重點,實踐環節缺失。學生在完成結構力學課程的學習后,縱使掌握了對靜定結構和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方法,也不知如何在工程實踐中應用。
3 結構力學教學改革探討
3.1 優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興趣
結構力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桿系結構的內力和變形,具有內容較多,理論性強,概念較為抽象,解決問題的思路多樣化等特點。這就造成學生在接觸到這門課程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再者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怎樣去學習”、“知識點該如何運用”、“如何分析力學模型”等問題普遍存在。根據這一情況,在結構力學課程教授過程中,可以將實際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學中來,授課教師可以對課堂上講授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找出相對應的工程應用案例,針對實際工程案例,授課教師應著重講述本章學習內容與實際案例之間的緊密聯系,例如在講授受彎構件時,如何將建筑中的梁、荷載、支座簡化為力學模型來進行受力分析,利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結合實際,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意識到結構力學的學習對解決工程實際內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培養學生的力學思維,提升優化結構的能力
隨著建筑材料的復雜化,結構形式的復雜化,實際工程中,能通過人們手算的例子變得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性能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然而結構設計中,并不是一味的強調運算的準確性與高效性,更多強調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何在眾多結構中選出最合理的結構,這才是工程人員的價值所在。在實際工程中,利用監測數據與力學概念分析,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出現安全事故,保證施工順利有效進行[2]。因此,除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解題的相關思路,還要增強他們在生活中的力學思維,即構建“力學模型”的思維。“力學模型”是連接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紐帶,將課堂的知識帶到課外實際運用中,才是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授基本概念和解題方法,還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構建力學模型上,將復雜的工程問題精簡為力學模型進行分析,從構件尺寸的特點、材料的特點,約束的特點,荷載形式的特點等方面,逐步引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習題中常見的模型,最后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如對于要在不改變材料的前提下提高構件的強度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怎么樣將結構形式進行優化?這些都需要通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獲得的專業知識經過計算解決,久而久之便使他們養成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加強了對結構力學知識的應用。
3.3 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實驗效果
結構力學的課程學習中,學生接觸到的都是平面問題,面對死板的內容,較多的提高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可是在工程中設計人員所要設計的是三維的實體模型,這就要求學生能從課堂中的二維結構過渡到實際工程中的三維建筑,從紙面上的計算應用到設計中去,所以針對結構力學這類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在培養基本知識的靈活應用的基礎上,還需要有對應的實驗安排,深化學生對結構組成的認識[3]。同時,結構力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可以與結構設計大賽及計算機仿真模擬大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任課老師在教授完課程內容以后,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按照結構設計大賽的比賽模式出題??紤]到學生們的完成能力,讓學生分組合作自行設計,確定結構形式,運用有限元軟件計算結構的承載能力,實現將實際問題放到電腦里處理;同時任課教師根據同學們設計的模型樣式以及運行結果與同學們討論,優化結構方案,選定最優的幾種方案,再以紙、木、竹為材料進行實體模型制作,并通過加載儀器進行加載。校核學生自己動手做出的結構是否滿足要求,實現將電腦或手工計算的結果落實到應用中去。
4 結語
通過對結構力學課程進行上述內容的改革與實踐,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拓展了教師的思維,使教師在教授課程中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引用工程實例,真正做到從實際中來,進書本中學,再到實際中去的螺旋式上升的教育理念。在進行結構力學理論授課的同時,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結構力學與結構設計大賽與虛擬軟件模擬仿真的有機融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上是筆者根據在結構力學課程實際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對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膚淺的看法,希望能結構力學這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耿翠珍.《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