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人格的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引言
在人們不斷發展環節里面最為主要的便是具備比較健康的心理素質,幼兒時期是兒童所有素質不斷發展打基礎的階段,是人格逐漸產生的重要時期。加強幼兒自身的素質能夠為增強整個民族的素質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2 幼兒健康人格的含義
幼兒的健康人格所代表的是幼兒心理的各個層面與社會環境間處在一個相對統一、協調的狀況。幼兒的健康人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具備一定的發展、接納自身與外界環境的能力;②可以非常好的與親戚、父母、同年齡段的幼兒以及老師進行交流溝通;③對于所承受的學習與其它行為能夠勝任,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④可以更加好的發揮出潛能;⑤對于父母、親戚朋友有展示愛的能力。
3 埃里克森有關學前兒童的人格發展理論
3.1 信任對懷疑(0-1歲)
此時期所要處理的社會心理沖突便是信任對懷疑,大都出現在嬰兒出生之后的一年時間之內,該時期嬰兒的核心任務便是接受相應的照顧。其對與外部環境的可信任度實施自我摸索,同時做出比較簡單的評判。嬰兒經過自我摸索若得到了信任感,便會創建起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從而才能夠用于希望、勇于期望,與之相反的是,便會形成不信任與懷疑。信任感的構建大都是在父母的照顧環節中所實現的。
3.2 自助對羞怯(1-3歲)
此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克服幼兒的羞愧感,取得自主的能力。若無法幫助幼兒妥善處理心理問題,比如:父母處罰又或是維護幼兒的形式不適,幼兒或許會感受到害羞同時形成懷疑。與之相反便能夠得到更加好的自控力與較為堅定的意志。大量良好品質的創建同樣是形成于和父母的日益相處環節之中。兒童在社會習性的獲得以及優良行為方式獲取層面,與父母的指引規范是無法分離的。
3.3 主動感對內疚(3-6歲)
主動感對內疚的矛盾。此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在家庭關系里面培育起幼兒自助摸索的精神。若幼兒的此種精神能夠獲得認可,便能夠具備相應的責任心、自信心與創造力等,相反便會降低尋求有目標價值的勇氣與動機。
4 幼兒健康人格發展存在的問題
4.1 欺負行為
幼兒欺負同伴的行為主要有身體欺負、言語欺負以及財物欺負等其它形式。在幼兒的欺負行為里面所出現最多的便是身體欺負。
4.2 社會退縮行為
社會退縮行為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安靜退s型,所指的是幼兒自己在實施摸索又或是構建性游戲,展示出了幼兒對于某個事物有著更加強的興趣感;焦慮退縮型,所指的是幼兒無事可做以及觀望的做法,展示出了幼兒本質層面的羞怯與抑制,不但期望而又膽怯靠近其它幼兒的動機矛盾,和內隱行為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活躍退縮型,所指的是幼兒單獨一個人實施喧鬧性身體游戲、扮演游戲,展示出了幼兒活躍、沖動的特點,與破壞、攻擊等外顯行為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4.3 自私心理
自私行為大致有以下幾點特征:占有欲強,自私自利,不但充分維護自身所具有的物品,還會出現爭搶、拿走并不是自己的物品;具有非常嚴重的個人主義,缺少集體意識與同情心;心胸狹隘,較差的奉獻精神;不愿意與別人交流,并不合群,多疑以及孤僻等。若具備如此的人格從小不進行改善,則便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5 人格階段論對幼兒健康人格培養的啟示
5.1 構建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
父母教育對幼兒初期健康人格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幾年時間內,最為主要的社會環境便是家庭,若幼兒可以由父母處取得關愛與溫暖,便具備對此種行為足夠的信任,埃里克森指出,幼兒所具備的基本信任感是產生健康人格重要基石,是今后所有時期人格培養的基石。此時期危機的妥善處理,便會使得幼兒產生一種非常好的品質,也就是希望品質。其便需要父母,特別是母親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需要由物質方式使得孩子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及時性的哺育,細心照顧,符合孩子的基本需求,盡可能的使孩子處在一種平和、舒適的氛圍中。并且還需要給予孩子高度的重視,對孩子所作出的行為進行及時性的回應。
5.2 培養兒童自信、獨立的心理品質
第一,為孩子們提供單獨完成一件事的機遇。大部分的父母均認為讓孩子們自己去完成事情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還會將事情搞得非常復雜,所以在各式各樣的活動里面,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代為辦理,雖然孩子們能夠自己所完成的事情也不會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其無形中增強了孩子們自身的依賴性,辦事缺少自信心與自主性。部分心理學家指出自己動手是孩子們自身的本能與天性能,幼兒對于自己穿衣、吃飯等均有著非常大的積極性與興趣,若父母不關注此點,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辦,孩子們的興趣與欲望便會在迅速的消失。
第二,全面激勵孩子與他們進行交流。獨立性通常是在和其他同齡人的溝通中所產生的。在和同齡人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參與,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感覺,感悟各式各樣的“生活刺激”,實施各式各樣社會行為的“演習”,單獨處理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其在無形中幫助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5.3 鼓勵孩子積極與外界交流
埃里克森認為幼兒在3-6歲時,因為第二信號系統的快速成長,兒童對于附近的所有事物均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其渴望摸索所有未知的內容,與周圍的一切進行交流與互動。人們往往會觀察到此年齡時期孩子們在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其是對于成人行為的效仿,孩子們渴求和外界實施交流,其均想自身能夠裝扮成人的角色,同時由于可以勝任上述活動而感受到歡樂。在此階段,父母需要全面激勵孩子充分的與外界進行交流,指引孩子們自由的摸索。
所以,在此階段,父母需要充分維護孩子們所作出的主動行為,使得孩子們能夠主動融入到現實生活里面。激勵幼兒和其他人員交流,在此環節里面培育孩子們自身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語言表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增強幼兒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父母需要仔細查看幼兒所作出的主動選擇行為,以此挖據出兒童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天賦,有利于更加好的發揮出幼兒自身的潛能。在孩子們遭遇困難時,父母需要進行適宜的指引,使得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便可以轉變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或是使得結果向著自身所預料的方向不斷進步,進而使得孩子們能夠領悟到自身的價值。孩子門在摸索外部世界的環節中,無可避免的遭遇一些問題,父母在回答孩子所提出問題時,避免敷衍了事,需要非常認真的進行解答。
6 結語
綜上所述,埃里克森與個體最初人格不斷發展的相關理論使得人們意識到,個體自身人格由剛出生開始變遭受環境與母嬰之間互動所造成的影響,所以,人格的培育需要由嬰幼兒階段開始,由母嬰之間的互動關系入手?,F代化的人格培養的關鍵并非是在幼兒上學之后才去改善其有缺陷的人格,而是需要在出生那一刻進行培養,以建設的心態去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避免人格發生偏差。所以,幼兒早期的家庭教育無法忽視,與之相反的是,需要增強對于幼兒的早期教育。
參考文獻
[1]鄭曉蕓,曾昭鎮.組織材料活動 培育幼兒健康人格[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2]彭迎芳.試論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4(02).
[3]郭春涵.從埃里克森的早期人格理論談學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家庭培養[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
[4]王家軍.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與兒童健康人格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11(06).
關鍵詞:師范生 健康人格 培養 途徑
當今世界信息量劇增,科學技術和物質生產發展迅猛,這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同時由于競爭的激烈,也出現了許多個體人格的分裂、緊張和不協調現象,因而健全人格的培養成為社會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當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國民健康人格的教育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來實現,這與教師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而言,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師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因此,在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塑造現代教師人格始終是一項基礎性工程,而小學階段是兒童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對于向師性極強的小學生而言,小學教師的人格塑造則是重中之重。
一、小教大專師范生健康人格的內涵和現狀
人格(personality),這個概念源于拉丁語 Persona,當時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與我們今天戲劇舞臺上不同角色的臉譜相類似。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臺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叫個性,看成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區別開來的獨特的心理特性。一個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傾向兩個方面,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反映。
人格是人的社會性的集中體現,它帶有職業的烙印,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和模式要求。師范院校的學生與非師范院校的學生的重要區別在于:師范院校學生必須具備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塑造“教師人格”?!敖處熑烁瘛笔侵附處煈邆涞牧己蒙眢w素質、穩定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優良的認知風格和工作作風、健康的心理結構。在小學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同伴、社會、教師等,但從小學兒童的特點而言,小學教師個性特點對小學兒童個性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校課題組曾對實驗班級的學生做觀察和測試,發現許多師范生在人格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羞怯、膽小、自卑、焦慮、懶惰、恒心差、自高自大、不務實際、不能嚴于律已等個性特點,與作為一個教師應具有的“教師人格”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師范教育中應引起重視的一問題。
二、小教大專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在人的個性發展過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應充分發揮這種作用,在師范教育中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根據健康人格的內涵特征,培養和塑造小教大專生的個性品質。
(一)教師人格塑造的前提 —— 認同教師人格
塑造學生的教師人格,首先要使其了解教師的人格要求,認同教師人格,加強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通過樹立教師人格榜樣來達到教育目的。古今中外優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品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是我們師范院校進行教師人可知教育的寶貴的資源,如春秋時代的孔子、現代的陶行知、當代還有一大批優秀的教師,都可以作為對師范生進行教育的榜樣。
(二)教師人格塑造的土壤 —— 融入集體
馬克思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格發展、塑造的過程,正是人社會化的過程,是人與他人、集體、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人格在集體中形成,在集體中展現。對小教大專生的良好個性培養就是班集體的建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要讓學生自覺地關心班級,共同管理班級,以民主的工作作風,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自然培養其互助互愛的個性。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和鍛煉,形成這種良好的個性,必然會帶到工作崗位上。
(三)教師人格塑造的起點 —— 從小事做起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扒Ю镏?,始于足下”。人格是由身邊的各種小事構成的,并在各種實踐中不斷形成、深化。教師的高尚人格具體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日常中要注意小教大專生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講究語言提高人格品位,努力完善教師人格。另外,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把所學專業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經過鍛煉,讓其深感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之重大,培養其強烈的責任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是每一個小教大專師范生努力的起點。
(四)教師人格塑造的核心 —— 創造性的培養
小學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兒童,教師這一職業具有明顯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要使師范生能勝任這一工作,就必須培養其這一個性特征。另外,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畢業后的師范生成為新教師,同時也是新課改的骨干,這一個特征的培養更顯重要。
培養這一個特征重要途徑是讓小教大專生在學習期間,有目的地創設并組織教育情境和各種活動。如:要據實際的教育要求,開展各種主題班會、參觀、訪問、春游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如:演講、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義務勞動等,多設立一些條件到中小學校中去見習、掛鉤、實地地去協助班主任或獨立地組織學生的活動。小教大專師范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并且充滿著活力,他們也擁有著一定組織和管理能力,有意識地培養這一獨立的個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創造性的個性特征,還可以從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獨創性等品質著手,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創造性。如:在教學中,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繩子的多種用途、廢舊的創新用法等。
(五)教師人格塑造的關鍵 —— 自我教育
所謂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對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內化成自己的經驗或能力為基礎,并自發地或自覺地運用這種經驗或能力來指導、規范、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活動。即自己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進行教育活動的總稱。外在的一切教育都必須經過受教育者的吸收、內化才是有效的。
小教大專生已經跨入成人期,他們有可能、有條件,也應該以自我教育為教師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徑:
1. 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教大專師范生是在校的學生,他們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的,因此,首先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的知識水平入手,除了傳授文化知識外,還應該從認知的角度讓學生懂得有關人格的知識,只有豐富了知識,才能夠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往往知識的積累與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其次,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在這能力形成過程中,通過各種邏輯方法,促使學生自我意識覺醒,逐漸自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標準來指導規范自己的行為。
2. 學生自我教育的幾種方法:
(1)閱讀法??蓪⒂嘘P心理咨詢、心理輔導、人格培養等方面的書籍列成書目,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寫心得體會等相關活動,使學生從書本中懂得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學會健康人格培養的方法。
(2)測驗法??蓪W生做心理測試或調查,教師根據測試結果做適當分析,與學生個人進行交流,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重新進行自我評價,來引導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3)宣傳法??赏ㄟ^學校廣播電臺、板報等宣傳工具,讓學生經常耳聞目睹,引起學生對人格健康的重視。
小教大專師范生在校期間是人格的再造期,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必將會使小教大專師范生的人格層次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師大出版社 1997年.
[2]李鐵君,《談談師范生的個性培養問題》見《教育科學》1998 .3.
人格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一般理解為個性的同意語。人格是一個人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著知、情、意、行諸方面的特征。某人的人格特征,是通過他人對別人、對自己、對所從事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人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尤其與一個人童年時代的生活壞境、所受教育及形成的行為習慣有密切聯系,因而,早期教育對于建樹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兒童的健康人格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首先,要培養兒童做事認真的習慣,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的進取意識。就成人來講,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集中投入所從事的學習和工作中,通過自己所創造的業績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這種事業心和積極的進取意識必須從小培養。這方面的教育是和人生 理想的樹立及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相聯系的,也是正確人生觀的基礎。美好高尚的理想是人生航程中的燈塔,但美好理想的實現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從小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習慣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對于他們長大以后出色完成學習工作任務有重要意義。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動手,父母不要包辦代替。當孩子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他們戰而勝之,并給予必要的扶持。有的家長總怕孩子吃苦受累,凡事自己動手,結果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從小懶懶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長大以后對挫折的承受力很低,極易形成消沉、頹廢的病態人格,在事業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與他人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與人交往是人所特有的社會性需要。善于與人相處,防止人際交往中病態人格也與早期的教育方式有關。心理健康的人與人交往時正面態度(如尊重、信任、友善、寬容)多于反面態度(如敵視、嫉妒、猜疑、憎恨),因而他會有許多朋友,從而是自己的生活變得愉快而充實。兒童從幼年起就在學習如何與人交往,正確的教育會使兒童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的權益,諒解別人的短處和失誤。這樣的人格特征,就會使別人樂于與他交往,他自己也就會有許多真誠的朋友。交往要有選擇,人們不愿與那些品行低劣的人為伍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一個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交,甚至認為人們都會與自己為敵,這就是一種病態人格了。有的家長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關在家里,不讓與其他小孩接觸,這種與外界環境隔絕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極易產生“社交恐懼”、“赤面恐懼”等不健康心態。另外,在兒童的游戲和活動中,不要回避異性小朋友,讓男孩和女孩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有利于發展兒童的社交能力。有的青年,在與異性接觸時感到面紅耳赤、緊張、心慌,為此而苦腦不堪,這都與兒時的封閉狀態有關。
其三,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
正確對待自己的態度是不驕傲、不自卑但卻具有很強的自信心。每位家長都珍愛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優缺點也最了解。對孩子的優點應恰當地給以表揚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孩子而貶低別的小朋友,以免形成唯我獨尊、唯我獨秀的驕傲心態。同樣,對孩子的缺點、缺陷和失誤也不能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進行挖苦諷刺,這樣很容易挫傷兒童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強的兒童,進入青春期以后缺乏競爭的勇氣,自愧不如別人,因而退避三舍、回避社交。遇到打擊和挫折還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早期教育應鼓勵兒童積極參加集體的游戲和活動,從事力所能及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通過活動增長才干。當他感到自己能勝任所從事的活動,別的小朋友能勝任的活動自己也同樣能勝任甚至干的更為出色時,就會看到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心。
其四,培養樂觀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
心理學研究中將滿意、愉快、振奮等情緒稱為積極情緒或增力情緒,因為這類情緒能增強人的活力,促進學習工作的成效和身體健康。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或身處逆境之時,在這種情況下性格開朗情緒樂觀的人一般很難被困難壓倒,而情緒抑郁性格孤僻的人則難于承受精神上的壓力。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兒童性格一般都較為開朗,父母離異或家庭不和易使兒童情緒壓抑。另外,打罵兒童、苛求責備等壓抑個性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對人的敵視、自卑、憂郁等消極的人格特征。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有民主的作風,允許兒童發表個人意見,尊重兒童的權益,從多方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這樣,兒童的主導情緒就會是樂觀和積極向上的。
“昨天的面包不充饑”,一味的運用傳統家教方法與手段解決不了今天的家教實際問題,單純的加大經濟投入未必能帶來家教的成功。核心是發揮智力優勢,把智慧文化轉變為指導家庭教育的藝術。
時代不斷往前推進,也加快了人們的生活步伐,多數父母醉心于權利,沉浮于名利,卻看不到身旁的孩子;他們把孩子交給保姆、交給學校、交給電視、甚至交給罪惡;他們可以給孩子很多的零用錢、很多禮物,卻給不出任何時間,這是我們下一代的悲哀,更是造成社會不安的潛在因素。
培養孩子健康人格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先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要從現在開始
你該何時開始教育孩子?你該何時開始按照那些積極的步驟來把他們養育成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些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1-7歲的規則時期。
例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向她媽媽述說學校一天所發生的事。她說:“我們今天有個代課老師,她讓我們隨便做什么都可以,我們不喜歡她。”從這可以看出來,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知道她該做什么,假如不明白的告訴她該遵守的規則,人會變的任性,不快樂。沒有安全感,并且有一種“沒有被愛”的感覺。有時候她甚至會跑出“界外”,試試她的行為界限在哪里。
這是道德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她會思想或做應該做的事之前,我們應該告訴她,什么是她該做的。這是教導服從的最好時候。而服從是道德意識及良知發展的第一個要素。假如父母在孩子小時侯能夠管住他們,待他們長大后便可以比較輕松,因為那時孩子已能自制。假如小時不加管束,長大后的孩子不僅常茫茫然不知所從,也比較可能對任何管教都產生反叛。所以讓我們盡量少說“不可以”,但態度要堅決而且包含愛心。
第二階段是八至十歲的模仿期。
孩子需要從具體榜樣中學習,因為這年齡的他們還沒有很好的能力去做抽象的思考。家長個性上的優點及缺點全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在孩子身上家長所無法容忍的事情往往是家長最糟的缺點。這就是所謂的“有樣學樣”。閱讀在這個時期是很重要的。適當的書和雜志對價值觀的決定有幫助。在這幾年中孩子會模仿他們認為“很有英雄氣概”或“很有挑戰性”的行為,所以應在此時多讀有關良好行為、勇敢誠實的故事。
第三階段是十三歲以上的啟發時期
年少的孩子常會受到一些偉大思想的啟發,他一定會有英雄崇拜,假如沒有英雄,他自己會去找,如果他沒有受到“好”英雄的啟發,那么他便會受到“壞”英雄的影響。因為這個時期的少年,如果心中有個目標,就會有較多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性格,當然規則和限制仍然很重要,這個時候青少年需要能發揮有效的自我控制,因為父母不可能隨時在身邊,青少年需要用到過去的經驗。
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會很清楚的知道父母的信念是什么,可是他并不一定了解新年背后的原因。因此花時間讓孩子了解這些背后的原因是相當重要的事。“交談”可以強化規則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感覺到父母的愛、信任和支持。在他知道有人愛他、接受他之后,他會迎向一切好的轉變。
二、創造愛的環境
培養積極特質的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給孩子一個令他覺得幸福、能接受他的環境。你可以用愛和樂觀來幫助孩子開始和結束每一天。讓孩子快樂的期盼每一天的來臨。
三、你會得勝
家長一定要記住的是:用和善的語言肯定孩子。你永遠都無法知道在什么時候,短短的一句或幾句誠懇的話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孩子的缺點,不批評,不抱怨,不訓斥。而是真誠的提醒,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找孩子什么方面的閃光點,希望孩子學習好就找學習的閃光點,希望孩子聰明就找聰明的閃光點,信任孩子以鼓勵為主,在他成功時鼓勵他,在他失敗時同樣要表揚他,采取寬容的心態。給孩子以力量,在他們的成長中,不停的為他們鼓掌歡呼,為他們加油,讓他們盡情享受美好的童年。
一、培養健康人格的意義
關于“健康人格”定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健康人格狀態是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要素和諧統一的結果。即健康的人格的標志是自我意識的統一:自我意識包含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的方面。自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重要組成要素:以自我為基礎:通過自我的界定、解釋、解剖而構建自己的人格。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延伸自我、創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健康人格的特點是具有靈活敏銳的思維方式、求實創新、競爭和合作精神、堅強的意志與拼搏精神以及集體主義精神等等。在現代社會: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可以說: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整體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只有保持積極的心態: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應對各種現實壓力:順應時展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和成功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之一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劃分學習水平”:而各個階段的水平都是最低要求:只要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其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比如跳高:面對一個新的高度:支撐跳躍面對一個新的高度:能否超越呢?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心理活動:成功者的喜悅與得意溢于言表;失敗者的氣餒與沮喪、膽怯與自卑等表現各不相同。這時教師應迅速抓住學生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 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念很重要。
三、培養學生公平進取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體育教學中往往會安排一些比賽和游戲:這些比賽和游戲都有一定的評判標準和規則: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而產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內化:能潛移默化地使他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自我評價以及對他人的評價中尊重客觀事實和奉行公正原則。在體育課上讓學生通過展示所學的各種技術動作:是內在的情感表現。有利于學生養成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性格。例如:籃球分組對抗賽中:學生不惜體力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動腦思考如何合法搶到對方手中的球:在體力和智力的較量中不斷進步:從而達到體智雙休的目的。還有50米短距離沖刺跑項目:當教師發出“跑”口令的時候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機智果斷。他們必須快速反應:然后迅猛向終點線沖刺。這個過程對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個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也促進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重視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當代幼兒教育的主題
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極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目前我們的幼兒園教育現狀來看,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致使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也應是我們幼兒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園自2007年開始以“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研究”為主題,對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二、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我們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和健康人格的要求初步確立了幼兒心理教育基本內容為:
(一)愛心教育
愛心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礎和基本內容。通過愛心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那得到快樂,提高能力和自尊。愛是幼兒健康發展的“精神食糧”,是幼兒生活中的“太陽”。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為此,從園長到教師都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他們時刻用樂觀的情緒、柔和的表情、適度的動作、溫柔的語言與每個孩子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因而使孩子們在師愛的搖籃中長大,也懂得了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
(二)探索周圍世界的教育
兒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與周圍世界不斷交互作用中逐步開展的,而多方位、多層面的環境能激起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通過自然角的設立,科學發現室的設置,微型社會景觀的引入,讓幼兒從觀察中接觸、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多種情感的體驗,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環境成為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內涵、激發幼兒情感的無聲的“教科書”。
(三)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為我園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們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其次,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交往機會、交往環境,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再擴展到異齡幼兒間的交往,加強幼兒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間的交流,發揮互補效應。再次,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環境延伸到部隊、奶牛場、桔園、農貿市場、商店、美容院等,以鞏固幼兒交往技巧,發展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學會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也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平時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飯、穿衣、睡覺等,都幫助、鼓勵兒童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教育活動中,總是鼓勵孩子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想法強加給幼兒,注意讓他自己得出結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五)積極自我意識的教育
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和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我們要求教師要學會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時時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我們還讓幼兒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利用幼兒群體的力量和強帶弱的優勢,幫助膽小自卑幼兒找能干幼兒做朋友,達到雙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師也嚴格杜絕傷害、貶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語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使其自我意識得到新的升華。
三、實施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2007年以來,我們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參照國際心理學會頒布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在全園范圍內制定出教師“維護兒童心理權益語言、體態、動作規范”,對教師在情緒、教育方式、管理、指導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定,使教師的教育語言和行為建立在平等、尊重兒童,有利于兒童發展的基礎上,倡導教師要努力成為維護兒童心理權益的典范。
(二)開展心理輔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輔導是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所謂心理輔導,就是運用現代教育、心理科學等理論,根據幼兒心理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發展所進行的幫助、指導和服務。
(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
我們以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去。在各種活動中,
貫徹尊重幼兒意愿,發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為原則,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
(四)家園配合,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 武德的內涵 時代性 大學生 健康人格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2)11-000-02
一、武德的時代性內涵
武德是經過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孕育,由長期的武術實踐發展而形成的習武之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傳統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優良的文化遺產。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武德的精神內涵也應與時俱進,不斷突破歷史局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滿足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需要和時代訴求,發揮其應有的精神指導作用。
二、大學生健康人格
(一)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內容
從西方人格理論家對健康人格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給健康人格下定義是困難的,但對健康人格的認識還是有一定的共識的,即能夠超越其生物本性和環境特征,相信人自身有擴展、豐富、發展和完善自我的潛能,而這些潛能的實現成就了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主要特點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統一。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僅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而且認知、情感價值道德等審美要素整合良好,身心系統保持平穩狀態,人格和諧統一,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所謂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諧、全面、健康的發展,人格處于健康狀態,是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現主體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的健康人格標準,是對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特征的集中概括。
(二)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啟超先生對此認識之深刻令吾輩肅然起敬??磥恚髮W生人格健康與否不但關系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是否順利成長和成才,更關系著民族的未來與希望。21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要力量,他們自身的人格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民族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的完成。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新的形勢下,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改進素質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通過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促進當代大學生人格培養工作。
三、武德的時代性內涵與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相關性
(一)大學武術課是契合點
《禮記·大學》篇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雖然此大學和彼大學有區別,但毫無疑問,當代的大學是可以肩負這一歷史使命的。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是培養出來的,是需要通過素質教育的途徑實現對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向度意識、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不斷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武術課是實施大學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武德的時代性內涵與健康人格相統一
在社會轉型期,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思潮多元化發展,大學生思想意識和人格理念發生了顯著而深刻的變化。信仰迷茫、理想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泊、缺乏責任感、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人格缺失問題依舊存在,迫切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培養。武德的時代性內涵可以通過不斷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學生人格的培養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從而有效地減少上述負面思想的影響。
(三)武德的時代性內涵與素質教育相統一
對素質教育的理解應該基于以下三點: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每個受教育者都能得到機會均等的教育,且在他們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得到盡可能的發展;2.素質教育是立足于人的個性發展的教育,將弘揚人的創新精神作為教育的靈魂;3.素質教育要造就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是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共性和個性需求的。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是可以再次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需求的。
(四)把握武德內涵的時代性是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切入點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概念和結論的背誦上,而應是現實的、感性的、真切的理解上。而大學武術課就不是以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為目的,而是讓大學生把健康人格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素質和能力,使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成為大學生的思想準則和行動指南,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明辨是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時代性的內涵的把握要始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緊密聯系大學生思想實際,回答社會現實的重大問題,回答大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改變武德時代性內涵的實施方式,通過多種方式與方法調動大學生的興趣,增強參與意識,增加吸引力和說服力,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學生正處于人格養成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全社會的人們都來關心和愛護大學生的思想成長。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在人格養成上將逐步完成向成人的過渡與轉變,但完成這個過渡和轉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實際困難和思想矛盾,由此產生的困擾和沖突并不少。這些問題如果解決的不好或不夠及時,就可能造成大學生人格上的裂變和扭曲。武術課的有效實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成長壓力的。
(五)武德的時代性內涵與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相一致
古人云:“人格之道,當治于心”。古人對人格培養的看法尚且如此,現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更是如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大學生面對裸的競爭與利益關系,面對個人得失、進退的取舍等諸多的困惑、苦惱、壓力、焦慮和擔憂,使不少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滑坡,令人堪憂。因此,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對他們進行幫助。高校廣泛開展武術課就是要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制定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重點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健康人格。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運用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戰勝各種心理壓力,把武德的時代性內涵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
(六)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是人文素質培養的內容之一
亞里士多德說過:“美德有兩種,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心智方面的美德的產生和發展大體上歸功于教育;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習慣的結果。”可見,美德是可以通過實踐逐漸養成。而大學武術課就是在實踐和加速養成這種美德。大學武術課可以從三個方面完成這一目標:一是武術課實踐可以激發道德需要;二是培養道德認知能力;三是完成德性修養。武德的時代性內涵可以包括上述三個方面,并通過武術課不斷地滲透到大學生的內心,加速完成美德的養成。
人文素質是指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能夠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人格培養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包括大學生個人的社會文化修養,也包括對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執著追求。
“過去我們只注重怎樣讓年輕人更聰明,而忽視了如何使他們更善良”。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美國的校園兇殺、暴力依舊存在。大學生的健康人格缺失問題依舊是個重要議題。因此,武德的時代性內涵應該以此為契機抓住當代的熱點焦點問題,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增強自身的校園和社會的影響力。還應該將大學生父母、大眾媒體、商業界、市民和社會團體聯合起來,培養尚武的校園氛圍,為發揚武德的時代性內涵創造良好氛圍,形成一個大學生人格健康成長的校園人文環境,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小結
總之,當代大學生素質培養要以不斷更新武德內涵為契機,迎合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時代需求,以尚武習武為手段,促進人格培養的知、情、意、行各個側面及自身知識、能力的協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平叔.教育論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M].中華書局.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