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責任審計背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一)共同參與,制定科學的經濟責任審計計劃。近年來,經過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各成員單位的逐步協調一致,在確定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方面,我們形成了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格局。每年由我們根據其他專業審計和歷年覆蓋情況,提出任中審計名單,與其他成員單位溝通后,交組織部門,連同離任審計名單,報領導小組確定后,由組織部門統一向我局逐項下達審計委托書,納入我局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統籌安排。
(二)根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查出的問題,加強成員單位間的交流和溝通。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過程中,我們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與經濟責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溝通,充分利用各成員單位的優勢,組織部門教育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教育懲戒等。各成員單位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融入自身的日常工作之中,加強了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做到齊抓共管,加大了案件查處力度,促進了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及時利用。
(三)在確定審計事項時,明確審計時限、范圍和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針對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中,大部分領導干部任期時間較長,需要投入審計力量多,審計成本大的特點,經領導小組確定,我們一般都以被審計的領導干部在任或離任時最近三年為限,如有重大問題向以前年度延伸審計。審計中關注群眾反映強烈和紀委、組織部門要求審查的問題,這樣做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四)認真做好審前調查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審前調查時,都要到組織、紀檢、財政等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收集被審計對象的背景,任職期間職責權限、單位情況、組織結構、經濟活動狀況、個人廉政及有關部門檢查監督的情況等。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歸納整理,認真分析,確定審計目標和實施步驟,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并把審計方案提交審計業務會議,大家進行討論交流。這樣就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具體實施打下了基礎,明確了審計方向。
(五)認真取證,恰當評價。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個人的經濟責任進行界定與評價,是一件極嚴肅的事。因此,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中,我們對涉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經濟事項的決策背景證據、關鍵環節的證據認真取證,做到充分扎實。對未進行審計的事項不評價,對證據不充分的事項不評價,對評價事項采取寫實手法,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反映。
二、注重成果運用,切實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作用,是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地位的有效途徑
我們每年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報送審計報告的同時,都要將所審計的全部項目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歸納匯總制成表格,同時報送主要領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轉化和運用。
(一)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建議作用。近年來,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結束后,我們都要求各審計組結合審計中發現的普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從機制、制度上研究改進的建議,撰寫綜合分析報告,報送區委、區政府,增強審計結果的可用之處,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區委根據我們提交的綜合分析報告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內部審計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促進事業單位的高質量提升發展的同時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審計機關逐漸加強了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力度。通過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促進了事業單位依法依規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了其核心競爭力。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工作有所不同,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進行,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復雜度、難度不可控。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一)對領導干部任期內業績和廉潔自律進行評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針對單位負責人在任期內的應負有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除對經濟責任進行審計,還涉及到對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的政績、廉政、勤政的考察與評估。從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運用可以看出,將其作為事業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因此,對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只是前提性的基礎工作,最終目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廉潔自律的監督、考察與評估。
(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難度較大的工作,從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范圍可以看出,其需要多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從經濟審計的組織形式上看,其組織需要由黨政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牽頭,審計機關和被聘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完成基礎工作;審計組織、實施、風險控制、結果形成以及運用等工作都需要相關部門密切合作。
(三)重點審計領導干部在事業的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除對單位的資產、負債以及損益等財務狀況的審計外還要對收支的真實、合法性進行審計。與其他類型或其他企業的審計所不同,經濟責任審計內容歸根結底是對事業單位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和管理責任的審計。通過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數據和管理數據來客觀、公平公正的對主要領導任期內經濟責任、管理責任以及廉政勤政進行考評。
(四)政策性和綜合性強基于事業單位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特殊性,以及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審計對象以及審計結果運用,經濟責任審計關系到了國家方針政策、經濟任務的貫徹和落實;關系到事業單位選人、用人以及領導干部的政務考核。鑒于此,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具備較強的政策性。而在審計過程中,需要掌握國家財政法律法規的運用,對審計對象單位以及領導干部職責的全面熟悉掌握,對黨紀、政績以及相關條文規定的深刻認知和熟練運用。鑒于此,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五)審計期間較長與其他類型的審計有所不同,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審計期間有領導干部的任職期決定。而在事業單位內部,一般領導干部的就職期間短則三五年,長則高達八年甚至是十年,這使得經濟責任審計相對于以年度為單位的其他審計工作,在審計期間上更長。
三、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就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開展情況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復雜性和難度都較大,審計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縣、市、省各級事業單位在規模上的差異使其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導致了我國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審計質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一)審計人員素質能力問題首先,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復雜且期間較長的工作,審計人員需要付出相當大的精力才能保證工作質量,這使得一些工作人員因為主觀原因而有意的去違背經濟責任審計的原則和程序,在工作程序上走近路,對工作問題得過且過,使得審計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其次,由于經濟責任審計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以及現行法律依據中對審計部門和人員責任劃分不夠清晰,導致了審計過程中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審計效率較低;最后,縣級、市級和省級事業單位因為規模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同,一些規模小、位置偏遠地區的事業單位在內部管理制度上缺少關于審計工作的流程和文件,即使是頒布了一些文件,制定了流程也是流于形式主義,并沒有真正的貫徹落實。
(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自身的問題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責任、管理責任以及廉政勤政方面的考核,其審計結果將為領導干部的考評和任用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但是就目前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程序上看,其主要是對領導干部任期內財務數據和材料、個人收入來源等內容進行審計。審計內容更偏向于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的審計,對于其管理責任、廉政勤政以及自身能力方面的考核并不深入和全面,其結果對于領導干部任免職提供依據的有效性并無法的到充足的保證?,F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以及地方政府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很多單位和政府認為經濟責任的審計結果并不全面,對于干部考核以及任用的參考性也有限,對于經濟責任審計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三)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原則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法審計原則。但是就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經濟審計法律法規建設看,其主要法律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硬性標準,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省市、自治區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的執法辦法又有所不同,各地區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缺少統一的標準。標準不明確以及不統一的問題使得審計工作的法律依據并不理想。
四、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高水平審計隊伍首先,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打造一支綜合素質能力過硬的審計隊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要從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兩方面著手,技術能力上不僅要掌握和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和能力,還要熟悉財務知識以及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等相關知識;綜合素質能力上,要加強對審計人員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引導,提高其職業道德,使其在審計過程中能夠盡職盡責。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審計人員在相關法律知識上的培養,提高其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使其在開展工作中能夠對自身所擔負的責任能夠有清晰的認識。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隊伍通常由多個部分組成,甚至還包括了外部聘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人員。鑒于此,參與審計的各單位之間要建立日常的交流學習機制,通過相互學習、相互了解提高在審計過程中配合的默契程度。
(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性,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要需要進一步豐富經濟審計的范圍,保證審計結果能夠更加全面的反應領導干部任職期內經濟責任、管理責任以及廉政勤政情況。從經濟責任審計自身工作來說,工作開始前需要制定詳細的審計計劃,對審計范圍、審計方式、審計流程以及參與審計的各部門、單位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的劃分,杜絕審計過程中出現因職責不清而導致的推諉扯皮;在審計過程中,各部門和單位要加強溝通和協調,提供審計數據和資料等信息的流動性和共享性;對于出現的一些難點、要點,要共商共策,通過協調配合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和要點。事業單位內部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以配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為審計工作質量提升鋪磚墊石,例如可以建立經濟責任質量控制體系,為經濟責任審查積累單位日常相關數據和資料。
(三)建立健全審計法律法規來規范審計行為首先,對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必須以國家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這是經濟責任審計作用的到切實發揮的基本前提,缺少了法律法規支撐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其結果的公平、公正以及對領導干部的約束、監督、考核,為人事任用提供依據的作用都無法得到保證。鑒于目前經濟責任審計法律的現狀,應盡快制定和出臺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專項法律法規,以保證審計工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關于領導干部的人事任用,其嚴肅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加強對審計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監督和約束,應考慮引入第三方部門負責對審計人員工作進行監督;同時在黨政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要規范審計工作流程,明確審計人員工作職責;在專項法律法規未未出臺前,要在現行法律法規要求下,堅持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公正的開展工作。為了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作用能夠切實的到發揮,除對審計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外,還要對審計結果進行嚴格的復審,建立審計工作反饋監督機制,將審計工作暴露在陽光下開展,保證審計結果的嚴謹性。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表現措施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財務收支、重大經濟決策、內部控制執行、個人經濟責任等情況進行全面審查和評價。因此,經濟責任審計的責任與風險要遠遠大于一般項目的審計。如何認識審計風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表現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指由于審計人員本身的失誤或其他客觀原因,未能全面了解責任者所在單位的情況而造成的估計和判斷,導致經濟責任審計結論不實,對被審責任人任期內的經濟責任作出不恰當評價的風險。
在審計實踐中,我們常見的風險有以下方面:
(一)審計準備階段的風險
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前未按規定的審計程序開展工作而使被審計對象以不按法定程序進行操作為由提出異議或申請行政訴訟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
1.沒有堅持“先審計后離任”原則,我們目前的經濟責任審計通常都是在責任者調離原單位且到新單位上任以后,審計工作才介入,為審計核實、定性、評價帶來困難。
2.忽略審計通知書的時間界限,不是在實施審計前三日把審計通知書送達被審計單位并抄送責任者,而是電話口頭通知,甚至在進駐審計日才把通知書送給被審單位。
3.審前不作調查,對責任者和所在單位的情況心中無數,編制的審計方案通常都是一個模式下來的,流于形式,抓不住重點,責任不明確,措施不到位。
(二)審計實施階段的風險
審計實施階段的審計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因專業技能、政策水平、綜合素質等主觀和客觀原因的影響,導致審計結果產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
1.取證風險。如果審計人員所取得的審計證據不完備就不能滿足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會導致審計結果偏離事實,而產生風險。
2.檢查風險。指審計人員由于在實質性檢查的現場作業中所造成的失誤使審計結果偏離事實的可能性。
(三)出具報告階段的風險
出具報告階段的審計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由于出具的審計報告對審計事項把握不全面,對責任者的經濟責任評價不準確,未能按照規定征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給審計主體帶來不良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1)沒有按審計規范征求被審單位和責任人對審計報告的意見,或口頭上征求意見而不要求書面意見。(2)對被審計單位和責任人提出的異議不去核實也不作解釋。
(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規范,審計評價指標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不能很好地體現出領導干部的差異性,使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質疑。主要表現在:我國目前已形成以《審計法》為核心的審計法規體系,但是法律法規自產生之日起就具有滯后性,滯后于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當前的社會經濟活動日趨復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之外存在許多合理不合法問題。
(五)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
此風險主要表現在:(1)現在的審計人員一般都不具有復合專業背景,專業知識基礎單薄,不能適應出現的新情況。經濟責任審計涉及面廣,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查賬能力,還要熟悉宏觀經濟管理知識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具備綜合判斷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不夠全面,嚴重制約和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人員目前仍采取傳統的審計方法,只注重實質性測試,對賬、證、表檢查后出具審計報告。未能采用以內控制度測評為主的現代審計方法,不能確定審計重點、突出審計重點,難以保證審計質量,從而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2)我國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一般是干部個人,一旦追究責任,多方的說情者,軟磨、硬泡等方式方法往往讓原本就很薄弱的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經受更嚴峻的考驗。
二、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嚴格履行相關審計程序
審計程序是為保證審計質量而制定的必須經過的法定工作順序,程序的違背和遺漏將嚴重影響審計的效果,增加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既要嚴格執行《審計法》規定的審計程序,又要做到依法審計、依法處理處罰。作為一項特殊的審計事項,經濟責任審計必須嚴格履行以下法定程序:
第一,審計準備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審計立項、編制審計方案、下達審計通知書等審計程序,審計立項必須有受托依據,由干部主管部門或紀檢監察機關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委托建議;審計方案的編制必須詳細、認真,做好事前調查,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下達審計通知書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和“兩個暫行規定”的日期要求。
第二,審計實施階段。應切實貫徹“雙向承諾制度”,即審計雙方要對相應的事項作出書面承諾,被審計單位對所提供各種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做出承諾,審計機關則作出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承諾,在審計取證過程中,應注意審計方法的科學性以及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第三,審計終結階段。在形成審計意見和出具審計報告前,需要征求被審計單位及其領導干部的意見,允許提出異議,并把好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結論的復合關。
(二)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法規、制度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新的審計監督形式,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完善,評價標準不規范,必須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法規、制度,制定操作性強的審計具體實施辦法,使其在審計內容、操作程序、方法體系、評價結果應用以及部門協調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實踐的規范性。
對市縣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同時,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多、涉及的范圍廣,審計單位的數量很多,內容也很豐富,審計實施和審計取證也存在一個如何體現充分性、必要性和針對性的問題。為了實現適中的審計目標,就要使審計的重點更突出,審計的范圍更恰當,要注意準確定位,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職責定位。市縣長工作職責范圍很寬,要注意區分市縣長和部門的職責,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就是要緊緊圍繞市縣長的職責來認定其經濟責任,有些與市縣長職責關聯不大的部門的問題,可以不必列入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確定被審計單位和延伸審計單位時,要把重點放在與市縣長工作直接相關的部門。重點關注其財政性資金的流向、使用、管理等內容,對單位本身一些財務核算上的問題一般可以不予涉及,發現問題可以告知當地審計機關,以集中審計目標。
二是責任定位。市縣長的責任很多包括政治責任、人事責任、外事責任、安全責任等各方面的責任,認定其責任時一定要定位在經濟責任上。經濟責任及評價在時間定位上主要圍繞市縣長的任職期間開展審計。
三是尋找審計的切入點。市縣長是否按章辦事依法行政是認定和評價市縣長經濟責任的基點。審計發現,有的地方財政預算不報同級人大批準,這是典型的不依法行政的問題。同時,審計僅僅是對市縣長監督的手段之一,審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多方制約,要以當地財政財務收支為基礎進行審計。
四是把握審計的落腳點。市縣長領導、決策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個人廉政情況是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的要求,開展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要把落腳點放在各項重大決策和執行環節是否符合程序,財政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國家政策法規、個人是否廉潔自律上。重點關注市縣長對國土資金、財政退庫、挖革改資金、土地出讓金、糧食風險金、城建、交通、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審批情況,以及這些資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來評價和界定縣市長的經濟責任。
二、突出審計的重點
一是突出共性問題。這些年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發現普遍存在的違規退庫、稅收征管、土地出讓金、政府負債、違規確定經濟政策等共性問題,就是市縣長審計的重點問題。對“兩?!奔瓷绫YY金和環保資金進行審計,也是當前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它直接與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效益相關。
二是突出重點單位。從這幾年市縣長審計情況看,80%違規違紀問題集中在8個必審單位,在這8個單位中,問題又集中在財政、稅務和土管部門。因此,突出重點,就是要緊緊抓住那些掌管資金比較大的單位不放,審深、審細、審實。根據不同的特點,確定不同的重點,有專項資金、基金的,以專項資金、基金的管理使用為重點;對執收執罰部門,以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為重點;有重點項目的,以重點項目的決策程序、合同及執行情況為重點;下屬單位多的,對下屬單位作必要的延伸審計或抽審。開展延伸審計也要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圍繞界定市縣長的經濟責任這個主線來確定延伸的重點內容和單位。對一些與審計重點關聯不大的問題或是當地審計部門可以重點關注的問題,盡量不要牽涉審計過大的時間和精力,要集中力量,確保重點。
三是突出重點內容。在審計內容上,以政府財政資金作為抓手。重點對預算執行、預算退庫的合法性;罰沒收入、行政性收費是否納入一般預算;有無超越權限擅自減免稅費;政府負債規模構成及償還能力;重大經濟決策、財政財務政策的內容、決策程序及合法性;政府性基金或重大專項資金使用效益進行審計。
三、綜合運用多種審計方法
1.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結合。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查明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背景、原因,分清是個人經濟問題還是財政財務收支的違紀問題,分清是工作中不熟悉財經法規還是明知故犯而出現的問題,分清是歷史延續下來的問題還是任期內新出現的問題,把財政性資金的收支管用運營情況與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有機結合起來這實質上是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人格化,將落實經濟責任作為經濟責任審計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連接點。
2.適當開展延伸審計。對一些行政執法的部門,要適當延伸;對重大事項追溯以前年度并延伸審計相關單位;對上審計報告的問題,要有延伸的旁證材料。延伸審計要以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為主線,以促進當地經濟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將管理的薄弱環節和易發生違紀違規問題的部門和資金作為突破口,抓住因重大決策失誤導致效益低下和嚴重違紀違規問題的線索,查深查透,必要時要延伸審計
二、三級預算單位和其他單位。
3.有選擇地采取抽樣審計。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多、被審計單位多,特別是稅收征管、土地出讓、建設項目等數量較大,對一些項目和指標根據審計的目的、重點,有選擇地采取抽樣審計,能有效提高審計效率。對投資項目,可以隨機抽審幾個;對征用土地、對農戶的補助等,也可以抽審幾個鄉鎮,鄉鎮中抽審幾個村,每個村再抽取一部分農戶,這樣的抽審就比較客觀集中。
4.開展審計調查。審計調查是廣義的調查,審計人員除了自己組織實施審計調查,也可制定一些調查表格發給被審計單位進行自查。審計人員對自查表格進行歸納分析,是能夠獲取有用的審計證據的。2004年在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中我們專門安排了政府負債和土地出讓金兩項專項審計調查,調查的目的是通過點上的情況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議和意見。如土地出讓金的管理和使用審計調查在摸清情況,擺明問題,分析原因的同時,還征求被審計單位和有關部門的意見,究竟如何管理和使用這項資金比較好,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5.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既可以做到全面審計,又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有關信息,減少傳統手工審計下的工作量,提高數據的準確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臺州審計組在審計過程中采取計算機輔助審計,建立了相關的審計平臺,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臺州審計組分成兩個審計小組,通過星型結構小型局域辦公協作網絡,及時將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有關的審計事項簽證單、審計工作底稿、各種審計取證表格等資料錄入到計算機中,通過共享文件夾便于審計小組之間、審計人員之間共享審計資源,及時了解審計有關情況,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
6.實地審計和送達審計相結合。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對于只進行財務收支賬面審計,核實一般審計問題,不需要談話和大量盤點資產內容的部分部門和單位,可以實行送達審計的方式。采取實地審計和送達審計相結合,能夠縮短審計時間,節約審計人力資源。如余姚、定海審計組根據重點與一般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對“必審”單位采取就地審計,對延伸單位則采用送達審計的方式,擴大了審計覆蓋面,為保證審計質量奠定了基礎。
7.鼓勵被審計單位自查自糾。這些年市縣長審計,堅持邊查邊改原則,鼓勵自覺糾正違規違紀行為。省廳對被審計單位自查自糾的問題基本上從寬從輕處理,對審計進點前各地自行糾正的,審計一般不再處理;對審計過程中能自覺立即糾正的,處理時從寬掌握;對歷史沉淀較長、短期解決有難度的,及時制定整改措施、計劃等,處理時從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角度給予支持。由于鼓勵被審計單位自查自糾,各市縣自行糾正違規行為態度積極。從糾正問題的角度看,審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8.引入績效審計的思路。目前在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中完全開展績效審計尚有一定的難度,可先引入績效審計的思路,將政府績效審計作為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的創新點進行有效的嘗試和突破。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在政府績效上進行探索,不僅深化了審計內容,拓寬了審計范圍,從深層次揭示了市縣區域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也為全面、準確評價市、縣長經濟責任和工作業績奠定了基礎。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直接涉及市縣財政財務、經濟工作實績,直接涉及市縣長政績。通過對國有土地出讓金、重大投資項目、更新改造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財政重大投入、上級下撥的各項專項資金等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率、完成任務和目標的效益、資源使用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審計,審計中重點關注資金的使用效果、分配的結構、重大投資項目的效益等方面內容,重點查明財政資金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評價當地政府性資金使用方向是否合規、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兼顧了社會效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對財政性指標分析中,通過任職前后對比,動態分析各項指標增長比例,評估現有的經濟結構、財政收入結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全面地、歷史地、辨證地揭示市縣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發展潛力、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性資金收支結構和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施政成本,為認定和評價市縣長經濟責任提供依據。
四、借鑒有關成果和資料
1.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核心是財政收支審計,在市縣長審計中要注意運用以往財政同級審和上審下的審計資料,使市縣長審計與財政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還要注意運用專項審計資料。目前,我省共設立了13個專項資金,省里先后都組織過審計,這些審計結果對市縣長經濟責任審計很有價值。另外,通過審閱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和自查資料,在市縣長審計中也要注意運用。根據資源共享的原則,對當地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等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則通過核實確認予以采用;對其他部門提供的資料,引用時要讓他們作出真實性承諾。
2.從查閱市縣政府常務會議、市縣長辦公會議等有關會議紀要、會議決定和領導干部簽批有關報告、文件、抄告單入手,從查閱以往年度領導干部述職報告、省市有關部門對市縣業務工作的考核結果等入手,了解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本市縣的經濟決策、經濟活動等有關事項,從中選擇確定具體的重點審計內容,并圍繞該內容審計或審計調查有關單位。通過查對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出臺的各項經濟政策、財政財務管理政策進行梳理,并與國家現行經濟政策相對照,檢查和發現市縣政府是否存在違規制定財稅政策等問題。
五、客觀評價和防范審計風險
客觀評價與防范風險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客觀評價是前提,防范風險是目的。只有堅持客觀評價,才能防范審計風險;要防范審計風險,必須堅持客觀評價。
一是堅持科學評價。按照科學的發展觀對市縣長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這在當前尤為重要。不管是對經濟發展速度、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還是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都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環境和城鄉的協調發展,用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去分析和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
二是堅持全面評價。在總體評價上,要做到一分為二,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明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審計報告基本情況部分,要從整體上評價市縣長領導經濟工作方面取得的業績。對市縣長的正面評價,可以放在制度、指標分析中,讓審計對象能接受。
審計實踐的發展對審計基本概念的影響
論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補償與分擔
機構投資者持股、內部控制與審計質量
海洋資源環境審計:一個概念框架
環境治理領域機會主義行為的識別與治理
公共受托責任、政府審計與中央部門預算調整問責
公共政策審計基本邏輯: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
經濟責任審計對地方政府治理的促進效果研究
法家思想影響下的國家審計及路徑選擇
政府審計對于上市中央企業的治理效應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監督體系平臺構建研究
會計準則模式、會計專業能力與盈余管理行為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相關財務會計問題研究
從公司治理看國家治理:政府審計獨立性視角
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設施項目審計問題研究
國家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評價研究
經濟責任審計若干重大問題
管理層盈利預測、信息披露質量與審計驗證
美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的特點、成效及對我國的啟示
Benford定律在財務審計中的實證研究
探討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及提高對策
軍隊審計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
內部控制視角下貨幣政策與債務融資成本關系研究
我國上市企業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動機及特征分析
國家審計促進提高金融監管績效與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研究
審計委員會信息權與內部控制缺陷研究
董事會特征、股權結構與營運資本管理效率
國家審計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基于系統論的理論框架和案例分析
審計整改問責機制構建:路徑與實施安排
基于改進熵值法的我國各省份工業財務環境績效評估研究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合同治理與審計監督
基于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國家審計制度創新探討
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路徑分析
政府審計反腐敗效果研究——來自地方審計機關的經驗證據
審計標準選擇和審計成果應用: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例
公共物品、信息公開與政府審計報告改革
中國概念股誠信危機與跨境審計監管合作機制設計策略
基于國家治理的我國國家審計與專業經濟監督形式的協調
美國政策績效審計特征與借鑒——以聯邦礦工塵肺福利項目審計為例
公共經濟組織績效審計評價模式研究——基于公共受托責任的理論框架
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研究:現狀與展望——基于圖書、期刊等文獻視角
薪酬委員會組成對董事薪酬適當性之影響:電子產業之實證結果
跟蹤審計效果的制度性抑制因素研究:理論框架和實驗檢驗
國有控股、薪酬激勵與公司業績——來自中國股票市場的經驗證據
公共支出、支出效率與經濟增長——基于252個城市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會計準則國際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研究——基于分析師盈利預測的視角
公共權力控制模式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系統論視角的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
敢于亮劍 懲處違紀行為
審計監督是經濟監督的一道重要關口,面對社會各種壓力,面對某些審計項目錯綜復雜的關系,史愛群一身正氣從不懼怕和退縮,而是敢于亮劍。不管什么關系,不管什么背景,該怎么查就怎么查,鐵面無私,大膽處理,不講人情。上任不久,史局長就碰上了一塊“硬骨頭”。在對區直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該單位管理混亂,個別領導虛報冒領、白條列支等現象非常嚴重。聽取匯報后,他當即決定對該單位進行全面清查,將問題查深查透。他和大家一起在堆積如山的賬冊中細細核查,發現3筆賬務處理有疑點。此時,該單位負責人覺察到即將東窗事發,便利用各種手段阻礙審計調查。史局長帶領審計組一班人,頂住各種壓力和恐嚇,經過認真調查取證,終于查清了全部違紀事實。在檢察和公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涉案人員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五年多來,該局先后實施審計項目65個,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806萬元,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經濟案件線索2個。____區委、區政府組織三次黨政負責干部會議,通報了47家的公用經費,點了6個單位的名;20__年8月全區黨風廉政教育大會通報了單位的違紀違規問題、單位領導的違紀違規問題及單位財務人員的違紀違規問題。20__年10月全區黨政負責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大會上,史愛群作了題為《依法履行審計監督,促進財務行為規范》的輔導報告,公開披露了行政事業單位在“錢怎么收”、“錢怎么用”、“錢怎么管理”三個環節上的經濟違紀、違規問題,并點到了具體單位,點到了經濟責任人,點到了具體的內容。通過會議曝光審計結果,在全區干部中產生了較大的震動。
勇于創新 彰顯免疫功能
在審計局工作之前,史愛群擔任過多年的鄉鎮財政所長、分管財稅工作的副鎮長、鎮長,對財務管理的規則流程十分稔熟,對賬目處理的方法技巧也頗有心得。上任不久,他就提出要將“審、幫、促”的思想貫徹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在監督中提供服務,在服務中嚴格監督,努力當好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為此,他積極建言,爭取____區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完善了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審計結果報告制度、審計結果談話制度、審計整改報告制度、審計整改效果回訪制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近年來,____區審計局依法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先后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經濟案件2個,2名領導干部降職,1名調離,2名問責。區審計局將經濟責任審計的17類問題,在全區黨務工作會議上公開曝光,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近幾年來,他和同事們積極探索審計工作思路,引入了有錯無為的問責機制,促進加強干部監督管理,規范施政行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____區審計局對區直各部門及鄉鎮進行了公務費開支情況專項調查,審計情況反映到區委、政府后,引起了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對存在問題的單位領導、區委書記分別與之談話,要求加強管理,厲行節約。此舉對該區領導干部產生了較大的震動。近年來,該局通過對26個單位主職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違規資金600萬元,管理不規范資金120萬元,向紀檢監察部門移交案件線索 1 件。____區委根據過審計結果,對16名干部進行了調整使用,5人得到了提拔,2 人被降職使用,紀檢、組織部門對 2 名干部進行誡勉談話。
嚴于律己 塑好審計形象
上任伊始,史愛群便主持修訂了審計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廉潔勤政責任制度、《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紀律的暫行規定》等十多項管理制度, 按照“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要求,突出抓好《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審計機關文明禮儀公約》的實施,預防和杜絕“人情審計”、“關系審計”的發生。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審計 完善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2-196-02
2010年7月福建紫金礦業(銅礦)發生嚴重污染事故,影響極其惡劣。而紫金礦業的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對自己嚴重違規排污的事實卻只字未提。該事件的發生,使我們更加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和披露。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個與管理道德密切相關的概念。近30年來,社會公眾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商業倫理、相關利益者理論等概念和理論的日趨豐富和完善,一些跨國公司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公共政策中,作為企業整體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定期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對外報告。歐美國家的社會責任標準已通過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直接影響到中國加工貿易企業和出口企業。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形成通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或者規范,但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已被廣泛接受。履行社會責任,不是企業額外的負擔,而是力所能及的擔當,是企業對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最后底線,需要逐漸由企業面對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被迫采取的被動行為發展成為企業追求長遠利益的內在要求。上市公司要對股東負責,同時也要對相關利益者負責,在承擔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的同時,積極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和其他自愿責任。這需要完善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體系,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借助社會輿論的監督,促使企業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
一、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審計
國資委2007年12月《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保障生產安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我國目前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以兩種方式出現,一種方式是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在年度財務報告中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進行披露;另一種方式是單獨對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0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份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即中石油的《健康、安全與環境報告》。2006年9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后,先后有39家企業了200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其中20家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2007年國資委下發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200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了《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及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2008年有132家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9年達到364家。2010年社會責任審計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達到531家,其中,上交所323份,占60%,深交所208家,占40%。從已的報告看,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因行業、區域、企業規模、盈利狀況的不同而有較明顯差異,關注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二、相關前期成果回顧
在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認識日益清晰,對信息披露要求日益具體的情況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從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的實踐需求、審計主體、審計標準和審計內容界定,以及社會責任審計與企業的績效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得出了以下一些成果體系:
1.社會責任審計全面化。所有類型單位都應接受社會責任審計。從社會責任審計角度而言,應當把企業、事業和機關三類單位統統納入審計對象或被審計單位。因為它們都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所有的審計項目都應當包括社會責任審計的內容。
2.對象區分論。對不同被審單位,社會責任審計的重點有所不同。在不同所有制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承擔更多、更大或更為特別的社會責任。這些責任主要體現在,應當更加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宏觀調控措施,以及更好地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方式靈活論??梢圆扇〔煌姆绞介_展社會責任審計。在明確審計主體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社會責任審計至少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附帶審計。在進行財務審計、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類型審計的同時,附帶對社會責任進行審計。二是專項審計。在不對財務、績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情況下,審計機關自主決定對管轄范圍內被審計單位的社會責任開展專門的審計。三是并重審計。審計機關決定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并重進行審計。四是綜合審計。綜合審計介于附帶審計和并重審計之間,不明確區分財務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也不一定是平均安排審計力量,但幾個側面都要兼顧到,使幾個層面都得到審計。
4.效果公示論。加強社會責任審計結果的公告和利用。對單位社會責任審計的結果,最終通過審計報告加以體現。出具審計報告,是審計主體即審計機關或受托社會審計組織的責任。更應當直接向社會公開審計報告,使社會能夠全面完整地了解有關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問責機制。
三、對加強和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的思考
1.科學確定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理論的研究框架,制定逐步完善的法制體系。根據現有的認識和具體的實踐來看,企業社會責任至少包括:企業對股東的社會責任。企業經營管理層對股東本來是信托責任,但是目前對上市公司來講,加大對中小股民的社會責任,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企業對商業伙伴(供應商、經銷商等)的社會責任;企業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企業對社會公眾的社會責任;企業對政府的社會責任?;谏鲜龇治觯瑓⒖紘鴥韧庥嘘P規則和研究成果,我們可以設計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由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員工責任、社區責任、消費者責任等五個大類指標以及其他的指標構成。
審計理論框架的建立包括審計目標、審計標準、審計依據、審計模式等內容。在審計目標方面,除了合法性、公允性之外應更加側重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描述。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的標準是影響該項審計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目前,由超過300家全球性組織一起創立的全球報告行動組織為代表的社會團體已建立并了相關審計標準。
2.逐步確立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審計實務的方法和策略。由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審計風險、審計成本等因素的客觀存在,無論是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還是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審計活動,總體來看,其動機并不明朗,審計需求較弱,特別是民營企業自愿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并接受審計的動機更不明確。因此,我國若要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審計活動,政府部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會計師事務所、民間團體等各個主體如何各司其責,協同配合,并有重點地將此項工作從關系國計民生的、占用社會資源相對較多的壟斷性行業開始,逐步推進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業等組織,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進行科學論證。
3.增強企業公共政策的制定意識,強化對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的內在需求。社會問題可以對一家企業的產品市場供求產生直接的影響,不斷變化的利益相關者需要企業高層管理者出臺并按照一定的政策著手處理一些企業的公共事務問題,企業的公共政策問題由此浮出水面。為了保證企業的公共政策能夠順利執行,基于對戰略控制所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審計就凸顯出其重要性。因此,認清企業公共政策、企業戰略管理和企業社會責任審計三者的內在聯系,構建戰略控制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審計體系才會有相應的環境和基礎,才會產生對企業社會責任審計活動的自主性需求并保持其持久性。
4.可由不同審計主體對單位社會責任進行審計。審計必須由被審計單位以外的相對獨立的主體承擔。相對獨立的審計主體不外乎有三種,即國家審計機關、社會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機構。三者之中,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部從事審計的機構,可以承擔對內的、局部的社會責任審計和檢查。在國家沒有明確要求,或國家審計機關沒有進行審計的情況下,單位也可以委托社會審計組織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計。對非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會,可以委托社會審計組織進行審計。社會責任審計與普通財務責任、經濟責任審計相比,更具有社會性和廣泛的影響。
5.被審計單位要對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作出報告和承諾。對被審計單位社會責任進行審計,可以是出于國家的有關規定,或者是社會的壓力,但更應該是被審計單位的內在需求。被審計單位承擔了社會責任,就應當向社會作出報告,向社會公開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為取信于外界、取信于社會,被審計單位在向社會提供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的同時,還必須同時出具一份書面承諾,對該社會責任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等承擔直接責任。
參考文獻:
1.吳曉求.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報告.2011
2.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及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08
3.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2007
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企業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和評價――2007?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G].2007
5.陽秋林,王娜.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價值工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