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7: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信息化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進入了信息時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保證。農業信息化應以提高農村工作效率,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為最終目標。在中央和省級相關部門對農業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遼陽市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農業信息化建設背景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業信息化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相關各部門多次提到:現代農業呼喚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可見農業信息化已成為現階段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營場所的封閉性、分散性和生產手段的落后性等特點決定了農業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遼陽市農業信息化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城市和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交通、能源、通訊等重點設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由于農產品結構性矛盾的日漸加劇和市場制約性不斷增大,農民增收困難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因此,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和經營者的廣大農民對信息服務的渴求非常迫切。
1.發展現狀
目前,遼陽市的農業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工作還停留在最基礎的信息采集報送階段,市、縣(區)、鄉(鎮)、村各級信息站、信息員框架已建成,依托省網絡平臺,已為部分行政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建立起可以自主管理、信息的網頁等,但是要深入實現農業信息化,真正達到資源共享、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滿足農民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各級領導的進一步重視、支持和資金的保障。
2.存在問題
除了部分基層領導對農業信息化認識不足,各級政府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到位,縣、鄉、村級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存在設備陳舊和應用軟件缺乏等問題外,農村作為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發展的薄弱地區,其農業信息工作人員和廣大農民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和農業信息化的認識嚴重缺乏,而政府層面上各個部門缺少溝通協作,造成農業信息化投資分散、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由于政出多門,沒有覆蓋全局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統籌安排,致使農業信息化工作進程緩慢。
三、農業信息化發展方向
1.加強組織領導
不斷加強各級政府及涉農相關部門以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加大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的力度,充分發揮基層信息站應有的作用。將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納入對縣(市、區)農業和農村工作以及全市先進鄉鎮考評內容,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研究完善農業信息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使遼陽市農業信息工作穩步推進。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工程,又是社會公益事業,遼陽市在市、縣、鄉、村各級都設立了專門的農業信息工作單位或站點,要做到遼陽市農業信息化高起點、上規模,網絡建設、網站運行、信息宣傳等需先進的硬件設備做保障。同時,要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積極推進寬帶、信息進村入戶,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大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和整合力度,實現涉農部門的信息和網絡資源共享,各類網絡互聯互通。
3.健全網絡建設
一方面,互聯網以其覆蓋面廣、傳輸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饋暢通、傳播信息方式靈活、易于被受眾接受、終端設備高能低價、市場信息成本低、影響范圍涉及全球的特點使其迅速普及;另一方面,農村信息流動不暢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農民的生產決策,或是聽政府指令,或是隨潮跟風,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和把握,決策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經濟上遭受損失不可避免。農產品貯運、保鮮、銷售亦是如此,由于信息不暢,貯不了,運不走,谷賤傷農,果滯坑農的現象比比皆是。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民對于農技、農資和產品市場等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鑒于此,依靠互聯網建立一個能夠為農民提供一個嶄新、快捷、全面的信息傳遞渠道,讓農民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制定前瞻性的生產計劃的農業網站已迫在眉捷,要建遼陽市的農業官網,需有一定的規模且覆蓋全面,并具有先進性,能夠在全省甚至全國市級網絡中處于領先水平。形成覆蓋農業相關法律法規、農委各業務科室、縣(市、區)、鄉(鎮)、村、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生產和營銷大戶等的信息網絡體系。網站將對農業相關政策法規、各種農業工作動態、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各種實用技術等進行實時更新。加強對遼陽農業網的宣傳,做到讓農民們能夠及時通過網站了解到我市相關農業信息,獲得需要的信息。
4.強化隊伍建設
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建設發揮應有作用的重要標志就是能夠堅持標準化建站,專人管理、服務周到、便捷有效。為此遼陽市的基層信息站建設要做到“六個一”標準,即:有一套裝備(包括電腦、電視、電話、信息機),一條寬帶上網線,一名專兼職信息工作人員,一塊信息專欄,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服務制度,一處場所。并在農業信息站所在場所懸掛“新農村建設信息服務站”牌匾。
在各級農業信息工作單位設立的專兼職信息員經過培訓要掌握計算機使用基本知識和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等技能,提高整體水平。在全市形成市、縣、鄉、村上下貫通、左右互動、網絡到村、信息入戶的功能服務體系。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及作用
1.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農業信息化是指人類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中,這些現代信息技術既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通過深層次的開發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資源來形成農業信息產業,進而推動農業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其涵義可從2個層面來理解:其內在作用,農業生產活動也越來越依賴信息資源,即信息和知識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其外在形式,即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信息農業加速了對傳統農業的升級改造。
1.2 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1.2.1 農業信息化有助于轉變我國農業發展方式
據統計,我國消耗了世界上25%的化肥和30%的農藥,但利用率卻不足35%,浪費十分嚴重。因此,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式迫切需要進行轉變。而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主的現代農業,不但能夠改造升級傳統農業,而且還能加速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高效化和自動化,實現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組織化水平。
1.2.2 農業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與傳統農業不同,現代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精確而有效的信息支持:產前,要根據消費的變化、市場供求狀況預測等信息指導農民確立生產門路,發展產銷對路的農產品;產中,要根據各生產要素信息,在各階段各環節上實行生產控制;產后,要根據市場消費信息確定農產品的包裝、價格、銷售渠道等營銷策略。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貫穿于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從而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2.3 農業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
信息技術將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和市場交易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農民若將農業信息與生產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知識和信息資源,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而且可以形成“低耗高效”型農業,增加收入。因此,農業信息化不僅能夠改變農村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還能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2 我國農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我國農業信息化現狀
據調查,我國現有98%的地市和83%的縣級農業部門全部覆蓋信息化管理、服務場所,實現了向25萬農民同時傳遞農業新資訊的目標,從政府到群眾的農業信息化體系已經開始出初具規模。此外,截止到2010年為止,全國已有90%的地市和50%的縣級農業部門覆蓋局域網絡,有85%的鄉鎮服務機構覆蓋互聯網絡。
2.2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政府方面:政府對農業信息化定位模糊;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資金投入不足。農民方面:農民的文化素質低,接受和應用新技術的能不足;農民對信息化意識淡薄。社會方面:農業信息化、人才是關鍵,從社會整體來看,我國農業信息化復合人才十分匱乏,嚴重影響信息服務的質量。
2.3 加強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3.1 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發展
作為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十分重要。但是我國的農業信息化起步較晚,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后。因此,政府應通過建立農業信息化專項財政資金,重點投入到農業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上。同時,政府也應拓寬資金和資源的融通渠道,吸引科研院所提供技術上的輔導和支持,吸引有實力的通信企業提供最新的技術培訓等方式來拓寬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方式。
2.3.2 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
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制約,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淡薄,常常出現家里有電腦完全成為擺設的狀況,農業信息不能有效利用。因此,政府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來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通過宣傳來改變農民目前這種對信息獲取的無所謂態度和懷疑態度,使他們從傳統的封閉、保守的信息意識中解放出來,由當前的“信息淡漠”轉變為“信息饑渴”。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多為農民提供一些技能培訓的機會,如政府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遠程教育平臺來實現對農民的培訓。通過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可以提高農民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2.3.3 加強農業信息人才培養力度
在人才培養上要站得高,看得遠,更新觀念,努力培養既有扎實的農業知識,又有較強信息處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當前新的形勢下,我國應該重視該類人才的培養并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各農業高校應大力發展農業信息管理本科專業,讓本科教學成為培養農業信息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國應該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人才競爭、流動激勵機制,通過各種優惠條件去吸引高素質的優秀信息科技人才來從事信息工作,為我國培養一批從科研院所到鄉鎮的優秀的梯隊復合型農業信息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郭慶然.農業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09(4):70-72.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在各國農業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國也不例外。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農業發展的速度有很大的影響,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現代化,合理開發和利用中國現有的農業資源來發展農業,為現代農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1]。
一、農業信息化是我國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農業信息化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最新成果,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過程。它通過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處理、傳播和應用,把農業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達到生產者手中,實現生產、管理、農產品營銷信息化,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和升級,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我國農業信息化水平較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統一的農業信息標準和資源共享的機制;農業信息資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給農民用的有效資源嚴重不足;農業信息化專門人才缺乏,且研究力量分散、水平低;農業信息技術成果應用程度低,遠遠無法滿足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也正是當前實踐農業信息化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地方政府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不夠。多數地方政府對農業信息化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意識到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對具體實施方法和程序還不夠了解,對信息化的操作還停留在文字信息和簡單的網頁瀏覽上面,對深入性信息化體系建設的了解還是空白。還有的地市領導認為,現在實施農業信息化還太早,其對農業生產的作用還沒有明顯的體現,這些原因導致了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緩慢及地方差距進一步增大[2]。
2、計算機配置不足,農業信息化的專業軟件十分缺乏??h局的部分單位現階段所擁有的計算機是在各個時期配給的,從電子打字機到奔騰級別的各種不同型號的機型均有,并且數量也極其有限,基層單位至今仍少有配置,即便有,大多也僅局限于文字處理,無論是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難以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而現在的應用軟件特別是一些網絡方面的軟件在老式的機型上不能安裝應用,意味著即使添置了計算機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業務處理也無法達到科學化、規范化和自動化的要求,管理效率也就無法真正得到提高。
3、多數農業網站信息落后,實用性差,更新緩慢。我國大多數農業信息網站更新的速度非常慢,信息質量不高,實用性差,不適合被農民掌握,用這些信息來指導農民生產,起到的作用很小,也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速度。
三、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和農業經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農業規?;洜I。
規?;霓r業是推動農業信息化的基礎。只有規模化的農業才能有支付農業信息化費用的能力,才能形成對農業信息化的有效需求,從而形成農業信息化的內在推動力。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經濟制度不僅所有權主體不明確,而且集體成員的平等權利要求土地平均分配。這是我國農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根本原因,也是農業信息化的最大障礙。要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必須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賦予農村土地以資本的產權屬性,使之能夠快速流轉集中以形成經營規模。農業家庭經營是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者投入與收益直接結合的能夠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的農業經營方式,應該繼續堅持并不斷加以完善,同時應該積極探索其它的有利于農業實現更高程度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并使之與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相適應[3]。
2、強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識,為農業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的發展關系國計民生,農業又是經營風險高、經營收益相對較低且需要政府支持和保護的產業。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扶助,各級政府部門應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意義的認識,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以政府有關部門為主積極建立農業信息網絡并不斷充實和更新網絡的內容,為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系統化的農業信息支待。對于國家和省級網站應該充實農業信息的內容,建立系統化的農業信息檢索系統;對于縣鄉兩級農業信息網站的建設,在目前的情況下應以縣鄉政府或農業技術部門為主建立政府扶持、適度收費的網站,用于農業信息的普及、推廣和宣傳指導。這樣可以利用有限的網絡資源為眾多分散經營的農民提供必要的農業信息和技術支持,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技術水平,減少農業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參考文獻:
[1]熊尚鵬. 關于農業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 農業經濟,2008.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建設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0-0001-01
一、前言
錦溪鎮地處浙江省龍泉市的西部,是一個農業較為發達的鎮區。新農村的建設在這里基本已經完成,對于農業信息化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做好農業信息化工作,可以大大促進農村向城市轉變,大大推動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就筆者在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的工作見聞來說,錦溪鎮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在政府和相關人員的宣傳及指導下,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下面就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在農業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應該采取的對策進行分類的探析。
二、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落后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于農村建設也慢慢的開始重視。但是對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方面相對的不足,使得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整體比較落后,無法滿足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究和資源的獲取。計算機的普及率相對不足,無法滿足農村信息化的建設。
2.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不足
我市屬欠發達山區,目前,政府在農業上有限的投資主要用在扶持基礎產業發展上,農業信息化資金投入僅靠上級項目,地方財政投入幾乎空白。此外項目資金的投入也僅限于完善網絡軟硬件設備,而后期維護、農村信息員及農戶培訓、信息更新等也沒有資金保障,因沒有后續經費支撐,運營工作難以持久。從而嚴重制約了農業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展。
3.網絡農業信息資源欠缺
農村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不能單單靠基礎的農業信息資源建設,還要進一步擴大農村網絡信息的內容,滿足農民的需要。但實際建設中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網絡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對于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來說,農業信息網站的建設近乎空白,全市僅市農業局有1個農業信息網,別的網站對于農業信息資源往往過于簡單,無法進行深層次的解答。特別是缺乏對農業形勢的預測和農業技術上的信息分享。
4.農民的農業信息化素質不高
農業信息化是一種擁有高技術含量的新型技術,但農民中真正掌握農業信息化的人卻非常的稀少。新時代的農民應該學會利用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途徑尋找相關的技術,來解決自己在農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但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在此方面的實際情況卻有所偏差。主要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農村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許多農民并沒有足夠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獲取積極性,不能充分的理解和運用網絡帶給我們的巨大好處;第二是農民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主要是其學歷低,直接阻礙了農民對農業信息和知識的學習及運用,使得農業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構建網絡知識平臺
我國涉及農業的網站數量還有所欠缺,與整個網絡的發展相比嚴重的失調,而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也面臨著此情況。在這樣的形勢下,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建設自己的農業信息網站,對公共的信息進行限制和篩選,科學的整合和技術上的補充,作為信息資源投入到網絡知識平臺的建設上去。此外,應該在本區域建立相關的農業信息咨詢服務中心,加快現代化信息網絡體系的建設,以實現和其它各個農業科技網站的技術交流,增加先進農業技術的資源研究進度和相關科技成果的共享。
2.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的“亮點”。各級領導必須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工作,真正認識到信息就是資源,就是財富,沒有農村信息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由于農業信息服務前期經濟效益不明顯,前期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相關人員配備所需資金主要由財政撥款和專項資金投入來實現,因此政府應高瞻遠矚,將農業信息化投入列入政府投資預算,在農業信息化網絡軟硬件設備、后期維護、信息員及農戶培訓等方面留足資金,使整個系統能真正運轉起來,更好的開展農業信息化工作。
3.推廣應用農業專家服務系統
隨著近年來我國整體對農業的重視,很多的農業專家被下派到農村中輔助新農村的建設,給廣大農民提供科學的農業信息。但是,專家就那么幾個,遠遠不能滿足大部分農民面對面解決問題的渴求?;诖?,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應該加大力度推廣應用市級已建的專家服務系統,在條件成熟后,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立自己的專家服務系統,給農民和專家之間構建一個具有靈活性和暢通性的平臺,形成一個良好的資源傳遞過程,加大農業的信息化程度。
4.提高農民的信息化素質
提高農民信息化素質的措施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是通過適合的培訓方式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采用聯合授課、集中培訓等方式對于廣大農民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增進農民對網絡的認識和應用,加大農民對對于信息化建設的主動性。第二是最大程度的發揮農村信息員的作用。農村信息員是農民和農業信息服務站的連接橋梁,提高了農村信息員的業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農業信息資源的傳遞效率,加快了農業信息化的建設。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農村的建設必將更加的完善,而相應的對農業信息化建設就會有更多的要求。農業的發展格局在不斷的變遷,這就需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在以后有其新的意義和內涵。對于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來說,更應該在當下對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結合國內各個地區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針對本地區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造出一條最適合浙江省龍泉市錦溪鎮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道路,為農業信息化將來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熙隆.中西部邊緣山地農業信息化現狀與問題分析――以四川省達州市為例[J].中國科技信息,2011(1):224-226.
[2]韋志揚,梁賢,陸宇明,韋莉萍,于平福.廣西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9):466-470.
[3]蔣艷萍,田興國,楊征,呂建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51-53.
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是一項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系統工程,農業信息化的實施也必然依賴于新農村建設中的農友們,他們不僅需要懂得農業種植、生產和經營,還要懂得計算機軟硬件知識以及會使用相關的信息網絡技術。然而,根據文獻[9]的統計數據,本地基層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過中專及以上教育的農業信息員還不足40%,還有很多農業信息員并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定期培訓。因此,對當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以及農業信息員提出上述技術要求是不現實的,而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短短幾年就能完成。
2、農業信息化示范園區的建設案例分析
為了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有必要轉換思路、完善方法。政府以及當地經濟合作組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建設農業信息化示范園區以及周期性的技術培訓,在示范園區內采用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的信息技術和農業技術,通過實際操作和效果演示,為當地農戶提供更加直觀的接觸和理解,讓農戶切實感受到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巨大影響力,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使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和信息技術,這樣就能夠在農作物的兩三個生長周期內,有效地引導當地農業生產模式,并繼而影響到更多的農戶以及其他農業項目,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2.1農業信息化示范園區的建設思路
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采集農田作物的相關信息,例如溫度、濕度、光強、生長信息等,再由無線局域網連接后臺的處理平臺或專家系統,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與決策診斷,并將結論通過無線局域網再反饋給直接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戶們,這就形成了一個雙向、實時、末端化的農業信息交流渠道。對于信息化水平更高一些的農民朋友而言,還可以自己根據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監控采集信息,通過互聯網進入相應的農業信息數據庫以及專業網站進行咨詢、交流和決策。
2.2農業信息化示范區方案的優勢
2.2.1實現便捷且成本較低。根據友盟的最新統計結果,截至2013年11月,使用WiFi等無線局域網技術接入互聯網的用戶達到48%,遠遠超過使用2G/3G等移動公網的用戶份額。一方面,無線局域網既可以提供比有線網絡更加靈活的組網模式,也可以提供比移動通信網更快的接入速度;另一方面,成本問題是最終選擇無線局域網的關鍵點所在。
2.2.2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梢灾苯踊蛲ㄟ^互聯網的方式,方便、快速地與現有農業信息化系統,例如基于3S技術(GPS、GIS、RS)的精細農業系統、專家診斷系統、各種農業信息數據庫等,進行融合或對接。
2.2.3分級建設、統一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根據作用范圍,無線傳感器網絡和無線局域網之間具有清晰的分級管理制度,既利于建成后對農業網絡的故障排查和系統維護,也利于將來對某一網絡或全部系統的技術升級。隨著無線網絡帶寬的逐步增大以及視頻壓縮技術的提升,在不久的將來,還可以完全實現基于圖像診斷的實時監測農業信息系統。
3、示范園區的主要信息技術
3.1無線傳感器網絡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農業生產第一線的田間地頭,其基本組成單元是大量的微型智能傳感器,通過一定的規劃或隨機投放,分布在廣闊的農業生產區域中,彼此之間通過無線通信組網方式,完成對包括溫度、濕度、光強度、土壤成分、壓力、噪聲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信息的全面感知和監測。無線傳感器網絡具有易布置、易控制、低功耗、低成本、通信靈活等特點,目前主要應用于精細化農業、智能化農業中,例如用于溫室環境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大范圍的農田節水灌溉控制、土壤酸堿度變化的監測、動植物生長環境信息的監控等等。與此同時,現代農業生產和物聯網的結合是未來農業信息化的必然發展趨勢。而近年來,基于RFID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農產品的全周期生產銷售跟蹤、流通環境監控等。
3.2無線局域網
無線傳感器網絡解決了農業生產最前端的問題,但是由于傳感器的性能限制,其通信能力、傳輸距離以及網絡帶寬都極為有限,無法提供高性能的信息處理平臺,難以滿足諸如視頻監控診斷等農業信息的寬帶傳輸需求?;赪iFi的無線局域網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目前,采用IEEE802.11g/n的WiFi網絡可以提供高達100Mbps以上的無線傳輸速率,并且通過中繼或多跳技術,可以覆蓋長達幾公里的示范區范圍?;谶@兩種信息技術,未來農業信息化中的無線網絡應用可以重點考慮以下問題:①農用傳感器種類需要進一步擴展,以滿足農業生產中更為精細的信息控制。②網絡系統的性價比需要進一步提升,以滿足農戶對生產成本的控制。③無線網絡技術自身的發展與成熟,包括傳感器的能耗技術與定位精度、無線局域網的通信性能與安全問題等。
4、結語
[關鍵詞]信息化;信息生產力;農村經濟;槎水鎮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0)09-0026-03
引言: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68%,農村經濟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經濟。農業是個傳統的弱質產業,農產品價格受市場波動較大,由于缺乏市場信息,農民很難依靠農產品實現持續的增收。像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我國農村經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大幅下滑,我國主要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也隨之下降,由于信息不暢通,許多地方的農產品囤積,無法銷售出去,農民的經濟利益得不到實現。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能力,傳統的農村經濟急需向現代農村經濟轉變,而信息的出現為改造傳統農業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支撐,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
一、槎水鎮農業經濟現狀
本次調研的槎水鎮位于潛山縣西北部,槎水鎮是個典型的山區大鎮,也是農業重鎮。尤其蠶桑、茶葉、瓜萎等傳統農業更是槎水農村經濟的支柱,當地居民的農業收入主要靠對外銷售蠶繭、食用菌等經濟作物。目前,槎水鎮茶園4000畝,年產茶45噸,產值300萬元;瓜蔞種植面積4500畝,年產值1300萬元;食用菌年產10萬棒,年產值200萬元。蠶桑1.8萬畝,年產繭3.1萬擔,產值36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970元,槎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第一產繭大鎮。
二、農村信息化的內涵和基本現狀
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所謂農業信息化是指在農業領域內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信息的獲取、處理、傳播和應用,從而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農業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才資源、市場資源等,培育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進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的動態演進過程。
2 我國農村信息化的現狀
目前我國對于某地區信息化程度的定性分析通常采用以下幾大統計指標:計算機、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人均電信業務總量、每萬戶互聯網用戶數。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有8億在農村,2004年底鄉村固定電話用戶10159萬,不到城市固定電話21085萬的1\2,還有10.1%的行政村不通電話。全國廣播電視尚未覆蓋到的5.9%其中4.7%都在農村。2004年12月,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9400萬,但是,農、林、牧、漁行業的用戶儀占1.3%,這表明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是很低的。另據2001年農業部一項對我國1 000個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信息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在我國,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得市場和技術信息的農村家庭只有0.8%。其次,在軟件體系建設方面,全國性的網絡體系沒有真正意義的形成。在我國缺乏一個能夠及時提供農情供求信息的網絡體系,即使有些農民有信息意識,也有相應的操作網絡能力,想通過網絡及時了解農情信息,但是卻無法及時得到相應的信息。
3 潛山縣槎水鎮信息化現狀
槎水鎮是一個主要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的農業大鎮。主要的特色農業有蠶桑、瓜蔞、茶葉、食用菌等。在這樣一個主要以生產和銷售經濟作物的槎水鎮,信息對農民以及的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和比不可少的。當地的農業經濟特點決定了該鎮應該擁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而且當地農民對信息的需求也是非常強烈的,本次調查問卷中,有一項問題是“你認為下列哪種要素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最重要:資本、技術、信息”,出乎筆者意料的是約70%的農民都認為是“信息”,用當地農民的話來說“不是我們沒有技術生產不出這種農產品,更不是我們沒有這個資源,而是我們沒有銷售渠道,沒有市場的需求信息,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不出去”,可見當地農民對信息的需求是相當迫切的。但是調查中發現槎水鎮的信息化程度并沒有潛在需求的那么高,甚至遠低于我國農村信息化的平均水平。目前槎水鎮電話的普及率約為55%,手機普及率約為15%,且這15%用戶大都是外出務工人員,而那些常年在家務農的農民擁有手機的是非常少的。在調查中,農戶的家庭支出中每月用于電話、手機通訊費用的平均約為30元,約占家庭每月總支出的5%。而擁有電腦的家庭更是非常之少,平均100多戶才有一家擁有電腦,而且一般擁有電腦的大都是鎮上的商人,其電腦也并非用于農業信息的搜集。
三、在市場經濟中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作用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農業中,農業資源的配置以上級指令為依據,農產品也是統一銷售,此時農業信息對農業生產者的作用不大,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信息對農業生產者來說就已經及其重要了。市場經濟要求農業生產者根據市場的需求狀況安排農業生產。市場需求的狀況決定著農民生產什么,生產多少。農民只有充分占有了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才能在緊接著的市場銷售中取得很好的收益。所以在市場為導向的經濟中,信息要素有著突出的作用,信息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1 信息化有利于優化農業資源,促進農產品生產結構的調整
農產品的不同于其他的產品,它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滯后性。它的需求狀況受氣候、市場價格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等的影響,農民只有在生產前掌握了這些影響因素的信息,然后根據市場需求去調整生產規模、生產品種,來安排農業生產,以避免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銷售不掉,導致資源浪費,大大促進農業資源的有效配置,使農業生產和決策更加科學化。而這些信息的獲得離不開農業的信息化。
2 農業信息化有利于降低農業經營風險,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農業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需求信息不充分而導致生產與經營的盲目性和滯后性而引起的。農民可獲得的信息越充分,投資與生產決策越準確,市場風險就越小。因為農產品生產周期的季節性,要求生產者在種植前就要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對未來的收獲季節的市場行情做出相應的理性預期,從而來指導自己做什么以及做多少。而不是盲目的以上季的市場行情來指導本季的農產品種植,或者盲目的跟風,人家種什么就跟著種什么。比如在這次調研中,槎水鎮的農民,在08年由于氣候等原因適宜,蠶桑產量以及質量都很優良,但是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絲綢以及服裝等銷量大跌,由此做為原材料的蠶繭價格也是大跌,由07年的12元一斤跌倒08年的4元一斤。除此之外,08年蠶繭價格下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08年蠶繭產量的猛增,市場供過于求,
價格下降。槎水縣的養蠶大戶馮長江,在07年市場價格高的時候,年利潤高達30萬,而在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及產量高的雙重沖擊下,市場價格猛跌,08年虧損30多萬。但是如果當地農民,在作出農業生產決策前就做掌握了相應的信息,對未來價格作出了理性預期,然后根據市場信息來調整自己的農業生產,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農業的經營風險。
3 信息化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豐富了精神文明
信息的傳播的同時更伴隨著文化的傳播,通過互聯網農民在家就可以了解到世界最新的信息,了解到各地的風土人情,使農民的視野變化更加開闊,同時提高了其文化素質水平、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了農民收入,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槎水鎮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制約
從全國來看,目前我國農村經濟信息化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信息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的信息意識和對信息化的認識不足等因素的制約。而潛山縣槎水鎮發展農業信息化除上述原因之外,還受到以下具體因素的制約。
1 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支持信息化
潛山縣是全國的貧困縣,而槎水鎮地處潛山的偏遠山區,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還不能較強的支持基于電腦和網絡環境的信息化消費。調查中絕大部分居民每年全家收入為1萬元,人均收入只有2千元,而一臺電腦的市場市場價格是5000元,網費為80元每月,一年網費約1000元,當地的居民的實際收入是根本無法承擔這么高的信息費用的。經濟收入低下是當地信息化最大的障礙。
2 農民的意識跟不上信息化的需求
當地的地處偏遠山區,當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30歲到50歲的青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是初中。農村及農民科學素質偏低,對農業信息服務的認識不足,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農產品的流通基本上還是“養在屋前后,賣在村前村后”的狀況。相較沿海發達地區農村而言,當地農民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利用的自覺性也都比較差,缺乏足夠的智力和財力去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服務。例如,潛山縣農情信息網,是當地政府建立的最大的農業信息網站,但是2010年8月份,在此網站上的農產品供應僅僅為33條,而這33條信息中沒有一條是由潛山縣本地人的,均由外地農民的。這和山東的倉南縣的農情網中8月份的農情信息有215條,這反映了潛山縣信息水平的落后和低下。
3 信息化的知識和技術支持不足
這也是當前制約我國農村居民利用網絡資源獲取農業信息的一個主要障礙。有些農村家庭條件好的居民,他們經濟上已經具備了購買電腦的能力,但是許多家庭并未去想要購買電腦來獲得相關農業信息,即使有電腦的也極少有人通過電腦去獲取信息,因為使用電腦去搜取有用的信息是帶有一定的知識性和技術性的,用戶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文字輸入和輸出能力,甚至還要具備基本的電腦故障處理能力。而這種能力,對于貧困山區的農民如槎水鎮的農民來說顯然是不具備的。
五、對潛山縣槎水鎮以及我國農村發展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1 政府在農業信息化中應發揮職能作用
農業信息化不僅僅是局限于槎水鎮一個鎮或者一個縣的任務,而是一個跨地區、跨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分工和協作。首先,作為政府要加大對農業信息系統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個覆蓋面廣的農業信息系統,及時相關農產品的需求和供給的信息。加快電視、廣播、電話接入到每個農戶的家中,通過媒體的多種方式和渠道加強信息服務的覆蓋面。其次,政府以及各地的農技站應該承擔起網絡電腦知識培訓的相關責任。應當定時開展電腦信息培訓班,教會農民掌握一些基本的電腦互聯網知識,處理常見的故障,學會信息搜索。
2 因地制宜,重視“人網”的渠道作用
在收入水平低下的偏遠山區,距離每家每戶都裝上電腦和電話還有很長的距離。比起城市,農村的“人網”更加發達,信息可以通過“人網”得到迅速傳播。所以更要重視信息在農村中發達的“人網”中的傳播。目前信息網絡大多聯到了鎮和村上,所以在今后的很長時間內,都需要鎮和村上的相關機構如當地的農技站,為當地居民獲取各種豐富的多元化的信息。農民可以從鎮或村上以及農技站那里獲取各種信息,然后農民之間相互傳播。
3 積極推進各種合作社和協會的發展
在潛山縣槎水鎮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地農民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比較優勢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當地的蠶桑、瓜蔞、食用菌都是具有優勢的產業??梢葬槍@些產業成立一些合作社和協會,合作社和協會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不僅可以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還可以在培訓期間向農民相關的農產品需求和銷售渠道的信息。合作社可以實現農業品的產業優勢,組織社員統一生產,合作社將社員的農產品統一銷售出去,實現生產的產業化。
參考文獻:
[1]賈善剛,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1999.2
[2]閏直,淺談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發展[J],甘肅農業,2007.4
[3]馬秀敏,健全農情網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J],農業經濟,2008
[4]張琚,論農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農業信息服務[J],農業現代化2005
[5]李惠蘭,論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的影響[J],社會縱橫,2004
[6]隋艷穎,農業信息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面臨的問題[J],產業經濟,2008
1.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一是產學研脫節現象較為普遍,創新運行不通暢。這突出表現在:科研課題關于農業生產實踐的少,科技人員重視理論研究的現象較為普遍,沒有真正做到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農業科技研究,由此造成科研與生產脫節。二是現有科技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能交叉,這嚴重影響創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
2.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有待提升。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現狀與實際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這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才總量不足。全省農村科技人才數量僅占農村勞動力的2.29%。[2]二是人才配置不合理。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科技人才大多分布在行政機關以及事業單位,長期扎根基層的甚少。根據有關數據,山東省農技推廣人才與農業人口之比為1:676,而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為1:100。三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吸納新技術的能力較低。
3.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社會投入機制尚未形成。據統計,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產值的比重一般在1%以上,而山東投入水平只有0.1%至0.2%。其主要原因是農業科技投入渠道單一,還沒有真正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由此帶來了諸如科研單位的設施條件簡陋、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從企業投入看,大多數農業企業自身科研實力較弱,未能形成自主研發體系。
4.農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農業信息化。近年來,山東省農業信息化水平有明顯提高,但農業信息化發展情況與山東農業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符。主要表現:一是缺少對信息建設的統一規劃。由此,造成了不少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數據庫的作用發揮得也不好。二是缺乏資金投入保障。目前,財政投入是山東省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由于政府財力有限,致使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缺乏。一些自籌資金的單位資金壓力更大。三是農業信息傳輸渠道不暢。目前,山東省對農業信息化相關載體的整合不夠,綜合利用水平不高,致使農業信息的與傳輸不暢通,降低了現有農業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山東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的進程及評價
(一)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評價體系架構根據指標體系的設計要求,參照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和監測標準,從山東省實際出發,我們構建了一套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評價體系.
(二)山東省農業科技創的測試分析以表1所示的評價體系,以2011年山東統計數據,計算山東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以(0.2,0.4,0.6,0.8)為分數集的對應評語集(極低,較低,一般,較高)進行分析,根據計算得出如下結論:1.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較低。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綜合評分為0.42,居于0.4-0.6區間??梢?,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較低。這個結論,與2011年全國及各地區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結果是基本一致的。根據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2011年全國31個地區綜合科技進步水平被劃分為四類,其中山東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55%,名列第11,處于第二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0.05%),這與山東經濟大省的排名是極不相稱的。2.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較低。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僅為42.65%。這與山東整體科技環境相符,在2011年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的排序中,山東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為54.22%(全國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為56.94%),名列全國第13位。這種現狀與山東缺乏農業科技人員密切相關。3.山東省農業科技投入指數過低。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農業科技投入指數只有19.55%,這與山東整體科技投入水平差別較大。2011年,山東省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為59.8%(全國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為58.5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名列全國第7,比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前進4名。產生這一差別的原因,主要是山東農業科技投入中物質投入占比過低。4.山東農業產業化指數一般。如以理想狀態為100%,山東農業產業化指數為57.55%,接近一般水平。5.山東省科技創新引領農村經濟發展指數一般。以理想狀態為100%,這一指數為65.98%,只達一般水平。
三、山東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著力優化農業科技環境一是推動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通過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農業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的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構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應用于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網絡,大幅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發展特色農業,推進山東省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二是構建良好政策環境。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為農業科技創新事業提供保障。要完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科技創新中來。要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科技成果獨立評估制度以及農業科技創新的相關制度。三是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平臺體系、公益性推廣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四大建設”。四是提升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立足山東實際情況,推進農業信息化,應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業信息需求為向導,以農業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核心,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為目的,強化農業信息化為“三農”服務的實效性,使信息化成為推進山東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二)著力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一是確立財政投入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體地位??v觀世界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荷蘭農業科研經費60%以上來源于政府的投資。(4)政府只有把農業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才能真正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進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二是開辟多條渠道,形成多元投資格局。要通過政策引導,提高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構建起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農業科研融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