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急診留觀患者其對象主要包括診斷不明確短期觀察的患者[1];暫不適合住院條件但因病情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或不宜搬動需就地搶救的危急患者等[2]是醫院急診科患者的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急診留觀患者具有流量大, 流動性強, 病種多而且病情復雜多變的特點, 給醫療治療、護理均帶來很大的風險。如何做好急診留觀室的護理管理工作, 減少、甚至杜絕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 本科作了大量的工作, 總結如下。
1 急診留觀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
1. 1 患者及社會因素所致的護理風險 急診留觀患者一般為病情危重、疑難、突發的患者, 疾病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而患者及家屬又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 對醫療護理的高風險性和不穩定性了解不足, 而對治療和搶救效果期望值又高;再加上個別不良事件影響了醫護人員形象,致部分患者在看病時就持有懷疑態度, 采取不合作的態度。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護理風險升高。
1. 2 護理人員因素所致的風險
1. 2. 1 法律意識淡薄, 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 護理人員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相關護理法律法規, 對于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義務、責任不明確, 忽視患者相關權益, 對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較少告知, 不及時告知、未告知或告知過度, 將會使護理風險增加。
1. 2. 2 護理人員經驗相對不足 部分急診科低年資護士存在急救經驗不足、觀察病情不夠細致、操作技術不夠熟練的特點。在患者就診、搶救過程中處理不當, 不僅使患者身心受到損害, 而且護理人員自身也會遇到風險[3]。
1. 2. 3 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差, 不能與患者良好溝通 在護理工作中, 少數護理人員不能正確認識、開解自自己,把生活中的不良心態及精神狀態帶到工作中來,導致服務態度差, 敷衍、搪塞患者, 缺乏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不能與患者良好溝通, 護理風險也隨之升高。
1. 2. 4 護理人員違反護理操作常規 急診護士面對和救治的危重患者很多,每天面對容易產生心理,以致有些護士服務意識差,護理操作不認真、甚至違反護理操作常規, 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而導致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1. 2. 5 護理職業損害引發的風險 急診留觀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需要及時救護,不能及時有效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傳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搶救過程中接觸患者具有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 如果不注重個人防護,不但會增加自身感染的風險,還可能會成為傳播的媒介。
1. 2. 6 搶救記錄等護理文件記錄不認真、不及時、不規范 在發生醫療糾紛時, 住院病案材料中與護理相關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會成為法庭材料[4]。在實際工作中, 急診護士由于工作繁忙, 有時會忽略護理記錄的及時記錄, 或者進行回憶式的記錄, 出現大概、可能等不確定情況。如果以上護理記錄不嚴謹、錯記、漏記及甚至涂改, 將使護理風險幾率明顯增加。
2 應對措施
2. 1 加強相關法律學習, 提高法律意識 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等護理相關法律章節, 使其了解護患雙方在急診救治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尊重患者權利的同時也維護自身利益。
2. 2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制度落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正常護理操作的保障, 也是預防差錯事故的必要條件。做為急診科護士必須做到紀律嚴明,堅守崗位,在護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搶救工作。
2. 3 加強專業培訓, 提高業務能力 對急診科護士要進行規范化、專業化的急救技能的培訓, 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及講評;對已發生的缺陷進行分析、討論及總結, 讓護理人員準確掌握護理常見風險事件的基本特性、高危因素和處理程序, 提高護理風險的評估及防范能力。
2. 4 強化護理服務意識, 樹立護理服務理念 強化護理人員優質服務的意識, 樹立“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醫護活動應該一切以患者為中心, 才能使護患關系擁有良好的基礎, 以得體的護理語言、行為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 有效地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2. 5 加強護理文書管理, 規范護理記錄 急診護理文書是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實施護理及病情動態變化的記錄,護士在記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客觀、及時、準確、完整及不得涂改。護理文書要妥善保管,以備查證。
2. 6 及時處理糾紛,定時進行護理風險評價 當護患雙方產生分歧,出現糾紛后 ,應以事實為根據,以相關的護理記錄為憑證, 必要時借助相關專業部門鑒定,并且對風險處理手段的適用性和效益性進行檢查、分析、修正和評估,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將風險降到最低,減少風險的損失。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及人們維權意識的逐步上升,患者的醫療需求及心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學習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工作責任心,強化風險意識,在做好醫療護理服務的同時,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為患者提供健康安全保障的同時維護自身權益。
參考文獻
[1] 武清, 董書玉.急診觀察室的管理.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1999, 4(4):206.
[2] 劉一泉.淺談急診留觀病歷的管理.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1999, 4(3):153.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評估;信息搜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2
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中都會面臨外部環境、內部管理因素等許多不同的風險。企業風險評估,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企業的風險控制有了較為準確的規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業風險控制的根本是對內部環境、經營狀況的控制,而在控制前的風險評估《基本規范》中單辟一章進行了規定。由此可以看出風險評估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中現狀如何?怎樣進行風險評估呢?
一、我國企業風險評估的現狀分析
內部控制最先起源與國外的企業管理,后期隨著我國加入世貿后逐漸與世界接軌,內部控制的理論正是建立。尤其是隨著一些企業因為內部控制出現問題而影響企業發展甚至倒閉的現象頻頻出現,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層面也相繼出臺政策規避風險。企業內部的風險評估意識逐漸增強,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一些規模較大的、上市的公司對內部風險評估和控制很重視,一些小型的民營企業在這方面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意識到企業的風險控制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多嚴重的影響。因此一些企業內部沒有設立專門的內部風險控制機構,還有的將內部控制歸屬在企業的財務部門管理,導致企業內部的控制失去力度,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如此風險的評估和風險的控制都不會有效果。風險控制還可以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不使企業出現違反法律規定的運作。
二、對企業風險評估重要性的認識
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許多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風險,做好企業內部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想發展和壯大,就要注重企業的內部控制,重視企業內部的風險評估。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的發展時刻面臨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控的范圍內。做到事先的企業風險評估,才可以完成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企業作為市場的基本經濟單位,隨時都在經受著風險的考驗,尤其是發達的經濟環境,其風險性也越大。我國早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企業的發展和生存環境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其內部所蘊含的風險因素也逐漸加大。經濟的發展成熟和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大,我國企業應該把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并且不斷地更新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和措施,防范市場經濟的風險影響。企業還應該將風險概念作為企業關注和管理的焦點并逐步進入內部控制的范圍。將風險評估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內容予以重視??刂频那疤崾亲R別潛在的風險和已經發生的風險,有預見性的進行控制,這種識別和遇見既是企業控制的風險評估。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把風險評估作為一項基礎要素歸屬于企業的控制內容中。如果企業沒有一個有力度的內部控制機制,那么在企業的運轉中還會就會出現不可預知的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和壯大??v觀我國民營企業的生命周期一般在5年,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缺乏內部控制。而很多成功的企業發展也得力于內部的風險管理和控制。
三、強化企業風險評估工作的措施
鑒于企業風險評估工作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企業有必須把風險評估擺在內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企業的管理層面將內部風險評估及內部控制,提到儀式日程。根據企業的經營特點,根據企業的發展方向,制定企業風險評估的管理目標,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
1.確定企業風險管理目標
企業風險評估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首先是對企業風險管理方面要有目標。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將會面臨什么樣的風險,將會有什么樣的因素影響企業的發展,對于一些不確定因素的預見性,構成了企業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的目標。上文已經闡述了企業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之間的風險因素進行確定,并及時制定相關的政策予以應對。企業的風險評估要實現全面管理,就是科學制定風險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建構一個目標明確的風險控制體系。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強化風險預測機制,優化企業內部的信息網絡建構,高效實施風險評估。
每一個企業在發展中都給自己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企業的發展目標是企業經營宗旨的具象化指標。這個目標包括企業管理的所有內容,也是各項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所在。風險預控,是圍繞企業發展目標而決定的,企業的決策層首先要制定企業的發展目標,然后有各個部門對預定的發展目標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在設定自己的發展目標時,要召開職工大會,與全體員工溝通好,讓員工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為之努力的方向。在明確目標后就可以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預定風險控制的目標,是控制措施的戰略計劃。只有明確企業發展的目標之后,才可以預定風險控制的目標。對企業的風險控制目標,是圍繞企業的管理目標而確定的,因此目標的確定要具體和有針對性,力求具有實效性。內部控制部門和企業的高層都要參與內部控制,積極制定內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提高風險的預警能力。
2.風險信息的搜集和分析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重要信息可以影響企業的發展。進行風險評估需要的是對相關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尤其是財務部門的信息搜集,對風險的預警非常重要。實施企業內部的風險評估應該搜集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資金的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等等信息。都是財務部門所應該掌握的信息。對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從中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特別是企業在營運中所需要的成本、營銷等費用信息,加之現金管理的信息,每一個環節的細節都應該掌握,通過掌握進行分析。
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是具體在市場這個大環境中的,風險評估的信息搜集還應該包括產品的價格是市場需求的信息,企業的生產是否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是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以及價格變化。企業在市場中的銷售渠道、主要的客戶及供應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同行業中的競爭者信息,同行業的潛在競爭者信息,包括他們的主要產品。在企業的經營中,面對市場等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風險評估還要搜集產品的市場開發、產品的市場營銷策略信息。企業文化建設及管理效能,人力資源的信息搜集和掌握,產品 的質量、安全、環保等信息,經營中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錯誤,產生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了糾正。員工的道德建設及企業進行風險控制的能力。風險評估對搜集上來的信息要進行篩查、整理和分析,通過比較和分類,從中進行風險潛在性的預警,及時通報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預防和糾正將要產生的風險。
3.進行科學的企業風險評價
企業風險評價的控制措施主要體現在企業對于重要事項面臨的重要風險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的預測,對已經發生的風險及時采取風險應對策略,都是風險評估的評價范疇。在進行風險評估中,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結合的分析技術,形成準確的風險預測信息,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企業根據風險分析結果,合理選擇應對策略,在選擇風險應對策略時需要關注:通過風險分析了解風險的重要性水平,針對不同的風險級次分別選擇應對策略;必須能將企業的剩余風險控制在企業的風險承受度以內;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必須在技術和資源上具有可行性;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必須權衡成本與效益;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應該考慮不同崗位人員的風險偏好,避免出現因個人風險偏好給企業整體戰略和經營帶來損失。
對戰略、財務、運營和法律風險等因素,企業在管理中可采取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風險承受等措施,制定科學有效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防范體系,及時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企業的運行健康穩定。
企業的風險評估是一種長期的重復性的工作,作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要堅持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未雨綢繆的原則,對企業在經營中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科學整理和定量分析搜集上來的數據信息,合理采取應對策略。在各種信息和各個細節中尋找可能給企業發展帶來影響的風險因素,予以確認并進行適當的處置,為企業的高層決策提供最新的、最準的、最有科學性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許婷婷.淺議中小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建設[J].企業導報,2012(02).
[2]趙紅英.論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J].財會通訊,2011(25).
【論文摘要】 風險評估是指識別、分析相關風險以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是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這一過程受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及其他員工的影響,包括對內外部因素進行檢查以識別相關風險,對這些風險的重大程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并考慮使公司所承擔的風險處于自己管理的范圍之內,以合理保證公司能夠取得既定目標。作為壽險公司,其本身就是風險集合的中介,具有經營的高風險性,因此壽險公司的風險評估更為重要。
【關鍵詞】 風險評估
一、公司目標
風險評估的前提是設立目標.設定目標是公司管理過程的重要組織部分,而非內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卻是內部控制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建立起目標體系,就能把各種力量、各類資源統一協調,按照目標的要求發揮作用,促使壽險公司切實的凝結為一個整體。只有先確立目標,公司才能針對目標確定風險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管理風險。目標設定是壽險公司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制定相關風險對策的基礎。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公司面臨的風險是指發生對公司目標的實現可能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并可以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規避和減小的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識別需要比較客觀的進行,而且為了避免忽略相關的風險事件,識別風險的過程最好與評估風險的過程區分開來。
相對于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來說,風險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內部,也產生于公司外部。對于壽險公司,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內部因素是:
(1)管理層對實現公司目標的理念意識和緊迫感。
(2)員工的勝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當性和完整性。
(3)公司資產的規模、流動性或業務總量。
(4)公司的財務狀況。
(5)信息系統電算化的程度。
(6)公司經營活動的地理分布。
(7)內部控制系統的恰當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風險是指外部環境中對公司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外部因素是:
(1)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規可能要求經營政策和策略的改變。
(2)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對有關融資、資本支出和擴張的決策產生影響。
(3)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發展會影響研發的性質和時機,或帶來采購的變化。
(4)行業競爭及市場變化: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會改變公司營銷、產品開發、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5)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經營或信息系統的改變以及強調對或有損失制定應急計劃的需要。
識別公司層面和操作層面風險后,公司需要進行風險評估。進行風險評估,必須保證風險評估人員具備相應知識和業務能力,并已經對公司的各項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風險評估才可以順利進行。總體來說,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定量方法評估,二是定性方法評估。
風險評估是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和把握壽險公司風險的內控基本要素,是識別及分析那些可能影響企業達到企業目標或事件的手段,是決定如何構建有效內控體系的基礎。目前,我國壽險公司在風險評估意識、方法、技術等方面還比較落后。主要表現為:一是風險評估的方法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層長期以來不重視風險管理和高技術人才的缺乏,我國壽險公司的風險評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財審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客觀的科學方法。這導致了風險管理的專業化程度和效率較低。
三、風險處理
在評估了風險的重要性和發生概率之后,管理層需要考慮如何管理風險。這涉及基于對風險假設的判斷,以及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發生的風險的措施包括管理層每日做出的無數決策,從確定其他供貨源或擴大產品線到獲取更具相關性的經營報告或改進培訓計劃等。合理恰當的措施會實實在在消除風險或抵銷其影響。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做出的風險應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承擔、風險轉移。評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采取風險應對措施之后的剩余風險水平是否在組織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適合本組織的經營、管理特點、成本效益的考慮。
目前,我國壽險公司普遍存在對風險管理的模糊認識、困惑甚至誤解,進而出現風險管理導向錯誤的現象。因此,一是要要強化經營風險既有損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認識,注重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關系;二是建立廣泛適應的風險決策標準;三是針對各種風險確定風險應對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進行合理分析,充分考慮現有程序對于控制已識別風險是否合適,以及完善流程以應對不斷變化中的風險等。
四、風險監控
制定了風險處理計劃后,并非一勞永逸,在公司的運行過程中風險還可能會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時刻監督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并確定隨著某些風險的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風險監控就是要跟蹤識別的風險,識別剩余風險和新出現的風險,修改風險管理計劃,保證風險計劃的實施,并評估消減風險的效果。風險監控是與控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風險監控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在控制活動的各個環節確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預防性監控、檢查性監控、糾正性監控、指導性監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風險監控形式外,還有針對某個環節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補償性監控,為加強計算機管理而實施的計算機監控等等。這些風險監控形式,合理保證了公司風險監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風險。
要解決好風險識別、評估、處理與監控之間的關系,離不開公司內部每一位員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風險監控在整個風險評估流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必須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二是對影響已識別風險或事件因素進行定期核查。
一、當前開展人民銀行縣支行動態風險評估的難點
長期以來,人民銀行縣支行重視風險監測與防控,為防范各類風險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某支行為例,近幾年來該行結合實際,按崗位制定了《風險防控指引》,明確了各崗位的風險點,制定了崗位出現風險的應急處置辦法及責任追究辦法。為切實有效防范風險,該行還采取了行級領導每月到分管部室坐班制,分管領導對分管工作定期檢查制,分管領導對分管工作交叉檢查制和風險防控小組每季度對風險點進行抽查制的四位一體的風險監控體系,對提高工作質量,防范和減少各類事故和差錯起到了較大作用。然而,對于人民銀行縣支行而言,開展動態風險評估尚面臨以下難題:
(一)崗位風險識別意識有待提高
人民銀行縣支行自從開展機構優化和人員編制整合以來,按崗定編,人員進一步精簡,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均較以往有了提高。但是隨著人員崗位職責的進一步明確,崗位工作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崗位風險專業化”的問題也顯現出來。有的崗位工作人員僅限于進行業務操作,主要精力用于完成工作任務,而忽視對崗位風險的識別和防范。而崗位之間因分工的明細化,相互監督防控的難度加大。
(二)風險點確定及識別難
目前,人民銀行縣支行一般有二十個以上的工作崗位,每個崗位面臨不同的風險。而且,隨著新的工作任務的增加,風險會相應增加。但支行人員偏少,特別是審計監督人員少,面對如此眾多的崗位風險,指明風險點并進行合理的分析識別,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
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人民銀行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基層支行也建立起內控風險管理體制,但是與人民銀行職能轉化及業務工作不斷更新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差距。例如,尚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動態風險管理辦法,缺乏對操作風險的整體掌控,不能根據科學原理對各項工作的操作風險進行計量、分析,對風險的評價、監督、整改和評價效果的應用體系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二、人民銀行縣支行開展動態風險評估的路徑
(一)加強教育,提高風險識別意識
人民銀行縣支行要切實加強員工風險意識教育,提高員工對動態風險評估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行員工合規謹慎經營理念,增強防范風險的自覺性,把合規經營理念貫徹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為自覺的習慣,把動態風險管理措施細化到每個崗位、每位員工、每個工作環節。
(二)明確標準,有效開展動態風險評估工作
開展動態風險評估,必須有統一的標準作為依據和準則,否則評估工作無從開展。我們應該對動態風險評估所涉及的工作因素制定統一的標準:一是要明確員工行為標準。要圍繞職業道德、遵紀守法、文明服務、辦公秩序、禮儀規范、文化建設、安全管理、廉潔勤政等方面對員工行為作出明確要求,明確告知員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尤其應使其知曉哪些行為是違規違紀違法的,是有風險的,以及風險有多大。二是要明確崗位工作標準。要全面梳理職責,細化工作任務,量化工作要求,明確責任到人。要對各崗位主要職責、工作標準以及本崗位各工作事項的完成時限標準、數量或質量標準、工作流程及操作指引等做具體的規定,使各崗位工作人員能夠清楚明了自己的工作職責、總體工作標準及每一工作事項所要達到的具體標準,并清楚自己達不到標準會產生的風險。三是要明確動態風險監測檢查標準。對每一風險檢查工作事項建立時限標準、數量或質量標準,制定出工作流程及操作指引。做到監督檢查有據可依、責任明確、標準細化、流程高效、便于考核,確保監測檢查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四是要明確動態風險評價標準。在找出各崗位、各專業風險點的基礎上,明確風險后果及其嚴重程度,并盡可能地制定出量化的標準。根據這些量化標準,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次。
(三)明確風險點,分析風險等級
人民銀行縣支行要圍繞自身基本職能,結合各崗位工作特點,統籌考慮,積思廣益,對所有崗位的風險點找對找準,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每種風險的后果及嚴重程度。識別風險點既要考慮客觀因素,更要考慮主觀因素,既要考慮業務特點,還要考慮管理因素。尤其對各部門、各崗位的法律風險、聲譽風險、資產風險、信息技術風險、效率風險、操作風險要重點關注,進一步明細其識別和分析標準。
(四)強化措施,健全評估機制
一、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特點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戰略管理理論和系統理論在審計實踐中的運用,以降低審計風險為根本途徑,以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為主線,并將識別和評估的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有機結合,旨在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效果的一種審計技術。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對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分析、判斷被審單位的風險所在及其風險程度,把審計資源集中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針對不同風險因素狀況、程度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加強對高風險點的實質性測試,將內部審計的剩余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風險導向審計基本程序、方法
首先進行風險評估: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在整體層面了解內控,評估經營風險;在業務層面了解內控,評估認定風險;以此推斷出企業可以接受的重大錯報和檢查風險(即剩余風險);其次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具體審計計劃,如果初步評價控制風險水平較低,則實施控制測試,依據控制測試的結果,確定是否擴大交易的實質性測試。如果初步評價控制風險水平較高,則應直接轉入交易的實質性測試,評價財務報表的可能性。最后實施分析性程序和賬戶余額的實質性測試。在該種模式下,除采用賬項導向審計和系統導向審計模式下的審計方法外,還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趨勢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
三、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該公司的應用初探
1.首先在公司內部建立風險評估預警中心
在公司內部建立風險評估預警中心,該中心由董事長領導,從審計部及績效推進部抽調具有一定理論經驗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該中心主要職責是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及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及應對策略等。
2.了解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風險
企業的外部環境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蘊涵著越來越多的風險。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了解本企業的經營情況,還要了解以下內容:(1)同行業競爭對手以及潛在的競爭對手的經營情況;(2)企業產品、原材料以及服務等的市場波動風險;(3)國家政策環境變動的風險;(4)科技進步風險;(5)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等外部環境的風險。
3.以下以該公司稅務管理活動為例,詳細介紹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整個流程
(1)理清稅務管理活動對應的風險清單,對稅務風險有初步了解。
2.建立公司稅務管理活動內部控制矩陣,通過對重大事項、關鍵控制點實施控制測試程序,確定公司可接受的風險大小。
3.對稅務管理活動進行實質性測試
根據對控制測試結果的分析,實施實質性測試。定期評估主要分為季度或者半年進行稅務活動檢查,通過對內控各關鍵控制點的審查,發現內控的薄弱之處,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然后針對這些環節擴大檢查范圍。在實施實質性測試時,從記賬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等,追查到所依據的相關會計原始憑證,驗算其記賬金額,核算賬證、賬賬、賬表之間的勾稽關系。
不定期檢查評估主要是針對特殊事項,例專項稅務稽查前針對稽點提前做好風險評估、風險防范、及修改完善等應對方案;稅法政策變更前后的稅務風險評估及稅收策劃,尤其是近期化肥產品免稅政策取消及房地產行業預計營改增稅收政策的變化等,則風險評估預警及稅收策劃的作用顯得尤其明顯。
4.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及風險應對報告
稅務管理活動的最終結果是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及風險應對報告,以規避風險,保障公司穩定發展。
[關鍵詞] 風險導向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模式構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09
[中圖分類號] F239.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023- 02
0 引 言
本文首先構建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然后根據構建的模式流程闡述整個模式的全過程,主要包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及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四個過程。
1 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構建
首先要對審計的環境及企業內部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識別,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各項工作的流程風險及戰術決策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參照風險導向審計的程序并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剩余風險及檢查風險;在風險評估后依照風險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制定審計策略及方案并實施風險應對;最后把審計結果交于管理層決策,并完成企業經濟責任評價和審計報告。
2 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闡述
2.1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動態分析法、財務報表法及環境分析法等多種。本文風險識別采用環境分析法,可分為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了解所審計企業所處的行業的發展情況、生產經營是否存在周期性和季節性,行業的盈利水平及發展趨勢。審計人員通過國家統計部門的網站及行業協會提供的調查數據來收集所需的行業狀況的數據。法律和監管環境主要是了解相關部門在本行業的一些特殊規定。其他外部因素主要有銀行利率的變動、通貨膨脹及全球經濟形勢等。
內部環境分析:審計單位的性質對于企業的稅收及財務報告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審計人員首先要分析企業的性質。審計單位使用何種會計政策對于審計單位所做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等一系列內部經濟活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審計人員應該了解被審計企業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法律及會計準則的要求,進一步規范企業的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是企業是否遵守法律規定及衡量經營效果的尺子。
2.2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首先對被審計企業的總體風險及流程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及剩余風險。
總體風險評估主要是分析企業的戰略決策風險,使用的方法是SWOT矩陣法。流程風險評估主要使用流程圖法。風險警示系數是直接利用審計人員被處罰的概率來計量的,是對審計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的綜合控制參數。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包括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此風險評估法能事先確定可能發生錯報的賬戶和披露,能節約審計資源。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可以通過兩個層次來評估,財務報表整體層次和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層次,并在這兩個層次中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使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更為合理。檢查風險主要受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的影響,首先要確定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然后審計人員要明確審計證據、重要性水平及檢查風險間的關系;最后根據前兩條以及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檢查風險。剩余風險來源于戰略分析和經營環節分析,是審計人員較為關注的方面,審計人員在評估戰略風險、經營風險后得出剩余風險。
2.3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主要包括內部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及風險再評估。內部控制測試首先要初步評估控制風險,然后根據風險水平不同分為高水平內部控制、低水平內部控制及低于最大值的控制風險。對于高水平的內部控制不必繼續了解;對于低水平的內部控制要測試全面的控制活動;對于低于最大值的控制風險要測試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控制來應對控制風險水平。實質性程序包括細節測試及實質性分析程序,其流程是依據被審計企業的資料,對財務指標復核,尋找審計重點難點和疑點,然后項目組成員分頭實施有關會計賬戶的審查工作,根據審計中的特點確定重點,并正確劃分經濟責任界限,最后做好底稿。風險再評估企業經濟審計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審計過程中法律法規可能有重大變化或企業內部有重大改變都需要審計人員再次評估,來確保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4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審計人員把審計結果交于管理層決策并最終完成審計報告。管理層在處理審計結果時要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及考慮報告帶來的審計風險。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常用的指標有財務效益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等。評價過程中使用的評價原則主要是客觀性、謹慎性和統一性。報告帶來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的了解不全面所造成的,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企業的真實情況對企業審計并編制審計報告及披露被審計企業存在的問題,減少報告帶來的風險。
3 結 語
本文首先構建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然后對整個模式的全過程進行闡述,主要包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及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四個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唐可蔚,宋夏云,郭強華,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流程[J].審計與理財,2015(5):40-42.
關鍵詞: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5-0066-03
城市是人口、產業、資源經濟最密集的場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化使得城市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迅速集聚的社會生產要素給城市發展帶來活力的同時,也使城市作為特殊的承災體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威脅公共安全的風險因素,其危害程度和范圍也不斷增加。正如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所言,現代社會正處于工業社會向風險社會的轉型之中,現代社會的風險超過了人們的控制能力。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災害、2003年的“非典”疫情、2014年的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事件以及2014年年底的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等都給我國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戰。城市的脆弱性,風險因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完善城市公共安全防御體系勢在必行。而作為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管理重要手段的風險評估,對于識別城市存在的風險因素、評估風險等級、提出對策、進行風險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公共安全及其風險評估
公共安全是指社會公眾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財產以及公共生產、生活的安全。隨著我國城市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威脅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城市公共安全是指由政府及社會提供的預防各種重大事件、事故和災害的發生,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社會危害和經濟損失的基礎保障[1]。這意味著城市公共安全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政府不僅要建立各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責任制,也要根據城市公共安全的特性制定公共政策,維護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是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保障,它的保障對象是全體民眾的共同利益。城市建設既是集聚財富的過程,也是集聚風險的過程[2]。威脅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因素既有傳統安全風險因素也有非傳統安全風險因素。傳統安全風險因素包括自然災害風險、技術災害風險、食品安全風險和公共衛生風險。隨著城市的發展,除了傳統風險,城市越來越多地面臨非傳統安全風險。非傳統安全風險因素包括金融安全風險、信息安全風險、恐怖襲擊風險、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和突發風險等。為了實現對各類災害事故的有效控制,保障城市居民的各方面安全,必須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而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評估尤為重要,它是實現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是指對城市進行風險評析,通過風險辨識發現城市潛在的危險源,對城市危險源進行分析預測,評估其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范、降低和消除風險,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在對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進行分析時,主要考量城市的脆弱性和可承受性兩個方面。
二、現行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分析――基于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分析
(一)上海外灘廣場踩踏事故回顧
2011年起,黃浦區政府、上海市旅游局和上海廣播電視臺連續三年在外灘風景區舉辦新年倒計時活動。鑒于在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黃浦區政府經與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廣播電視臺協商后。于2014年11月13日向市政府請示,新年倒計時活動暫停在外灘風景區舉行。2014年12月9日黃浦區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決定,2015年新年倒計時活動在外灘源舉行。事發當晚20時起,外灘風景區人員進多出少,大量市民游客涌向外灘觀景平臺,呈現人員逐步聚集態勢。22時37分,外灘廣場東南角北側人行通道階梯處的單向通行警戒帶被沖破以后,現場值勤民警竭力維持秩序,仍有大量市民游客逆行涌上觀景平臺。23時23分至33分,上下人流不斷對沖后在階梯中間形成僵持,繼而形成“浪涌”。23時35分,僵持人流向下的壓力陡增,造成階梯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繼而引發多人摔倒、疊壓,致使擁擠踩踏事件發生,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3]。
(二)現行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
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是指對城市公共安全進行風險評估的機構和制度,包括評估主體、評估內容及指標體系、評估方法、評估程序、評估結果五方面內容。上海在城市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方面起步較早,到目前為止已建立起以公安局和民防局為核心的城市風險管理系統。在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風險評估機制的運行如下:
第一,評估主體。上海由市公安局為主的社會安全體系全面負責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性社會安全風險。2004年9月30日上海啟用市應急聯動中心在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中發揮應急指揮和快速聯動的作用。2005年上海成立應急管理委員會,下設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上海目前的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主要是以市委、市政府為主導,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下牽頭組織各區縣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在2014年年底的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外灘新年倒計時活動風險評估由黃浦區旅游局進行,而現場風險評估工作主要由黃浦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及上海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進行,通過現場影像數據信息由指揮中心指揮員報送黃浦區公安分局領導及市公安局領導,從而對現場公共安全風險進行粗略評估。
第二,評估內容及指標體系。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是對城市潛在的風險源的數據信息匯總分析,判斷其性質、危害程度及影響區域,對其分級分類,從而做好充分響應準備,以避免事態的擴大和升級,減少危害損失。上海市把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災害事故分為19類25種,每種又細分為一般、重大、特大三個等級。由市公安局編制的《上海市密集人群擁擠事故應急處置預案》按照人群密集公共場所事故的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將人群密集公共場所事故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并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在踩踏事件中,應急指揮中心及公安局主要是對外灘廣場的人流量進行評估,由于并未制定外灘活動應急預案,對于外灘公共安全的風險評估主要依賴于現場觀測數據信息,并根據人流量密度評估現場安全風險,判斷是否需要加派警力引導人群疏散。
第三,評估程序。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的主要程序是風險源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事態出現惡化端倪時,報警信息迅速匯集到指揮中心,傳送至各區域指揮中心,并及時向上級指揮中心和行政領導報送進行風險評估。黃浦區指揮中心根據視頻攝像頭、數據采集終端以及語言通信終端等獲得信息并上報現場數據信息,黃浦區公安分局及上海市公安局根據上報信息進行緊急分析評估,提醒做好響應準備。
(三)風險評估機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職能不清與評估主體不明確。任何群眾活動之前,都必須要做足風險評估,相關的各委辦局、各屬地部門、各企事業單位都要各司其職,承擔相應的任務和責任。上海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別成立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和應急管理委員會,應是對活動進行風險評估的參與者之一,但在外灘新年倒計時活動中,卻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事件中的評估工作主要由公安行政領導個人評估,缺乏相關部門和專業隊伍的參與,相關部門甚至沒有發揮作用,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僅靠公安部門進行風險防控工作?,F有的法制沒有明確風險評估主體,形成由“條線部門”主導的各自為政的評估機制。
第二,評估技術落后與方法不科學。國內外對于風險評估的方法很多,當前常用的是突變級數法,但當前評估主體并不具備專業知識水平。目前,國內外對人員擁擠的判別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只限于特征的描述[4]。有規定指出景區、景點室內達到1m2/人、室外達到0.75m2/人,即要啟動應急預案[5]。對于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人員擁擠需要科學考察單位時間內和單位地點內人員的流動情況,而不是僅憑對人流的大致主觀推測來進行評估。據市民回憶,事發當晚,外灘人流密度高達6人/m2,但這一數據并沒有得到指揮中心的準確監測。事發前,黃浦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也并未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風險評估。應對事件的直接做法就是部署警力,卻并沒有采用科學評估的手段。
第三,風險意識薄弱與知識不足。2014年12月9日黃浦區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明確指出區公安分局與市政委等部門做好活動預案。作為活動承辦單位,黃浦區旅游局對轄區內重點區域風險評估不足,而黃浦區政府嚴重缺乏公共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未檢查監督會議具體要求的貫徹落實,也未對可能存在的大量人群聚集做安全風險評估,沒有對活動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予以高度重視,缺乏應有認知。在事件處理過程中,政府及公安局等領導未能及時正確評估人群集聚的風險,知識不足正是一大原因,由于知識結構的欠缺,無法進行專業評估,導致判斷失誤,應對嚴重缺失。另一方面,現有預案及研究成果也存在實踐操作性弱的問題。
第四,條塊分割與部門協同不夠。交通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是人群集散、空間移動、流量管控的關鍵部門。對于外灘新年活動,地鐵、公交、車輛的交通管控都應做好規劃評估,這不僅僅是公安局和指揮中心的任務。而對人流的趨向和流動狀況,通信技術部門也必須及時將數據信息報送上級相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部分部門已經完成相關工作,而踩踏事件依然發生,這是因為部門條塊分割,協同性不夠。
三、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一)完善并嚴格執行各項規程,規范評估程序
完善風險評估法制建設,依據國家公共安全法制的要求,結合地方特色,針對風險源的特點,構建完整的城市公共安全評估法制體系。對評估程序、運作體制、評估權限等都應有明確和詳細的規定。分解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任務,強化任務落實,推動風險評估體系建設。編制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白皮書,強化評估科學性,細化各項評估流程,規范評估程序。同時,要強化執行監督,將風險評估工作寓于日常監管工作中,落實風險防控措施。
(二)加強風險評估技術支撐,更新評估方法
完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形成覆蓋全市的信息管理技術平臺。建立起公共安全風險數據庫及案例庫,將歷史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在遇到問題時在案例庫中檢索過去類似案例,對現有風險因素進行更為準確的評估。另一方面,在監測方面,加強監控技術支撐,綜合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和數字監控等先進技術,建立起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多功能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平臺,實現更為準確的風險信息獲取,并在全市重要場所設立顯示屏、戶外廣播等安全提示設施。在評估方法上,引入專業團隊,與國外先進評估方法接軌,采用專業數據統計和理論方法,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建立風險評估模型。
(三)建立公共安全專家評估系統,強化教育培訓
多元化評估不僅是科學評估的需要,也是民主建設的內在要求。事件發生時,往往需要決策者在短時間內完成信息評估并迅速做出判斷決策,這對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要求特別高,而現有決策者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學者戚建剛認為,應當以現有的應急工作辦事機構為基礎,通過增強職權職責、配備專家精英、更新軟硬件設施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其獨立性、權威性、專業性和精確性,從而集中、統一、權威、精確、高效地防范和應對社會風險[6]。而對于決策者,應當加強風險評估教育培訓,提高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評估能力是預防工作得以貫徹的根本保障。
(四)條塊結合,推動風險評估的協同合作
制定符合實際的工作運行流程,建立組織、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機制,保證信息溝通的快速與通暢。協作問題主要來自組織結構因素和現有行政體制因素,組織結構因素包括結構的靜態涉及和組織運行的動態過程。因此對于橫向聯系的組織設計應當以橫向協調與橫向制約的方式設計,實行層層協調,采用標準化的協調方式。出臺有關職責分工的基本制度,建立協調監督制度,設立協調類工作的量化指標體系,納入部門和個人的工作考核。
四、結語
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龐大的、開放的和模塊化的系統,比一般的組織結構都要復雜。風險評估是做好風險管理的前提和保證,為了保證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必須建立高效、靈活的風險評估運行機制。我國目前公共安全保障基礎尚且較為薄弱。本文通過結合上海外灘踩踏事故的案例對其風險評估機制運行進行分析,從評估主體、評估程序、評估方法等方面分析其中顯現的問題,進而探討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和完善,為風險評估的模型建構、科學分析和實踐操作提供研究參考。
參考文獻:
[1]左學金,晉勝國.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2]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城市“十一五”核心問題研究課題組.城市公共安全與綜合減災應急機制[J].領導決策信息,2004(39).
[3]上海外灘擁擠踩踏事件調查報告全文[EB/OL].人民政協網,(2015-01-21)[2015-05-02].http://.cn/-
sy/yw/2015/01/21/435259.shtml.
[4]孫超,吳宗之.公共場所踩踏事故分析[J].安全,2007(1).
[5]北京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安全管理規范(試行)[Z].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01-24.
[6]戚建剛.風險規制過程合法性之證成――以公眾和專家的風險知識運用為視角[J].法商研究,2009(5).
[7]王紹玉,馮百俠.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8]董華,張吉光,等.城市公共安全――應急與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9]王振海,陳洪泉,等.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以青島為個案的分析[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10]張沛,潘峰.現代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Construction of Mechanism of Risk Assessment on Urban Public Saf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mpede at Shanghai’s Bund area
ZHENG Qianqia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