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目的
時間:2023-08-01 16:53: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目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勞動;勞動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1-0012-02
1 勞動的概念及意義
的觀點認為:勞動,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活動。勞動的實質就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動,來調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發生物質變換,即改變自然物的形態或者性質,從而達到為人類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務的目的。因此,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勞動是整個生命世界共有的現象。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在對人類及動物界的起源及進化過程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研究論證后得出結論,即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勞動不僅僅存在于人類自身。事實上,自然界的所有動物種群都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勞動來維持其自身的存在與進化的。我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嚴復,在對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進行翻譯后,得出生物進化的核心理論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從本質上也說明動物通過勞動來適應自然條件的變化的意義。因此,有理由認為,勞動是動物進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那么,勞動的具體概念是什么呢?通常認為,勞動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使用勞動工具所進行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是生產的最基本內容。勞動是人類本身對自然界與社會關系的積極改造,其根本標志在于制造工具。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它既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獨立出來的基礎,又是人類社會區別于自然界的重要標志。
人類通過勞動所生產出的所有財富,都是勞動力、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而勞動力則是其中的決定因素。眾所周知,勞動不僅創造了文明,勞動也創造了財富,勞動又促進了人類發展,推動人類歷史不斷前進。
勞動是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人們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改變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勞動是人類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樂和進步的手段。人與大多數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人類的勞動是主動的、有智慧的勞動,是通過制造工具來達到目的的勞動,而大多數動物則是被動地勞動。然而,筆者認為,盡管動物不能夠制造工具來進行勞動,但是譬如蜜蜂筑巢、螞蟻“蓋樓”等行為,足以說明動物也在運用它們的手腳和頭腦來進行勞動。唯一遺憾的是,動物在勞動中體現出來的智慧與快樂,人類到目前為止還不足以完全地讀懂它們而已。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常常會提到人性。人們都明白,既然人類來源于動物,那么人類也必然具有動物的很多本性,即動物性。也就是說,人性存在兩面性,即人性的一面和動物性的一面。換言之,就是人性的善與惡并存于一身。人性的善表現為勤勞、善良、克制、節儉、尊重、感恩等;而人性的惡則表現為懶惰、邪惡、放縱、浪費、好斗、無情等。作為教育者,如何通過教育來弘揚人性,扼制動物性,使人類社會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和進步,就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題。而這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勞動教育。
勞動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個小孩子都知道的?!备螞r所面對的是具有一定知識積累和文化底蘊的大學生。因此,面對目前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習慣缺失的現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并且認真分析研討,找出教育的針對性。
2 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現象及原因分析
與多年以前的往屆大學生相比,最近幾年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現象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為:1)缺乏勞動意識,好吃懶做,作風散漫,思想懶惰;2)缺乏環境意識,隨地丟垃圾現象嚴重,部分班級整體衛生狀況堪憂;3)缺乏責任心,自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非值日時間不肯義務勞動,缺乏奉獻精神;4)浪費現象嚴重,消費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別人的勞動果實,尤其是浪費糧食;5)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抗挫折能力下降,性格脆弱,易怒,任性,嬌氣等;6)大學畢業生就業反饋信息中,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等反饋評價比例呈上升趨勢。
上述現象越來越多地表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現狀令人擔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綜合上述現象,認真分析和研究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以下幾種因素值得注意和引起思考。
1)中國特殊的獨生子女現象,造成過分集中的家庭關愛,正在日益剝奪孩子勞動的意識和權利。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成為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掌上明珠。以前分給幾個甚至十幾個子女的愛,全部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由于兩代長輩共同關愛一個孩子,導致家長承擔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應承擔的一切自我勞動的義務,家庭的溺愛和事事包辦,于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成長所必需的勞動意識教育和勞動權利。比如,每天都會看到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者父母任勞任怨地替孩子背著書包;在公共汽車上,已經十幾歲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對旁邊站著的家長視而不見,臉上看不到絲毫的同情與感恩,對于孩子時常表現出的謙讓,家長總是會理所當然地回絕,將孩子感恩的火花無情地熄滅,并且認為這就是愛。
2)社會和家庭條件的優越,弱化了孩子對勞動的需求。家境優越、社會富有、時代進步為當代學生提供了優越的成長條件。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現好逸惡勞的不良發展傾向。很多孩子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分辨不清,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作為教師,經常會看到,每年新生入學時,學生的一切事務全部由家長代為打理,很多女孩子連襪子都不會洗,甚至連床鋪都不會整理,這種由于家長的愛而剝奪孩子勞動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現實,著實令人擔憂。
3)高考制度下的學校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削弱甚至消除。絕大部分中小學一味抓升學率,重智育輕勞動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這一概念,在很多學校被個別教師扭曲異化成為懲罰“問題”學生的手段,導致更多學生對正常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完全背離勞動光榮這一積極概念,反而形成勞動可恥的錯誤觀念,進而躲避、厭惡勞動。而好逸惡勞的惡習一旦養成,絕非朝夕之力所能改變。
4)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給學生帶來的種種消極影響。偶像劇的盛行,是影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很多劇中角色都是富家公子或小姐,優越的生活環境,使他們恃寵而驕、任性放縱。而這樣的一些角色塑造,給學生帶來的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他們向往劇中角色的優越生活,卻不知道用什么方式達到目的才是正確的選擇。因此,他們不能面對現實,對自己的父母、學校及生活環境形成越來越嚴重的抱怨情緒,不勞而獲卻不覺得滿足,而且毫不感恩。
此外,造成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的原因還有很多,必須認真分析,高度重視,深刻剖析,并認真探索和實踐,幫助學生填補缺失,使他們形成健康、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勞動實踐 育人 知行合一 崇實尚能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秉承“修德、礪能、篤行、創新”校訓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工學結合、創新發展、服務社會”辦學理念,在學生成才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育人的新機制和拓展實踐育人的新平臺,著力推動實踐育人規范化和制度化,逐步探索了一條通過實踐育人助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常態、長效機制。勞動實踐課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勞動實踐課的實施背景
為踐行“知行合一,以行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學生“三自”服務能力,促成長成才,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并借鑒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開設《勞動實踐課》的先進經驗,2012年11月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在高職院校中率先開設勞動實踐課程,旨在通過勞動實踐鍛煉,使學生將學習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和堅強意志,培養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年多以來,實踐課迅速走上了正軌,收到了預期效果。中山市電視臺、中山商報等媒體先后大幅進行報道。目前,已有6千多人次參與此課程,5千多名學生順利通過考核并取得學分,勞動實踐課取得初步成效。
二、勞動實踐課的組織過程
1.列入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實施
勞動實踐課課程列入人才培養計劃,作為必修課并計算學分。課程實施對象為大學一年級新生,納入素質拓展項目。所有大一新生必須在一年內完成不少于35個小時的勞動實踐課程,才能在該必修科目拿到0.5個學分,順利畢業。如果不能在大一按時獲得學分,可申請在下一學年重修。
2.明確部門職責,規范考核流程
勞動實踐的開展,各部門分工明確。學生工作處負責勞動實踐課管理辦法的制訂、組織開展。總務處負責清潔工具的發放管理、各院系負責課程的實施,做好課程時間、地點的統籌安排。學生勞動實踐內容主要包括各教學院系教室、實訓樓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的保潔工作。各院系配有專門的學生助學進行日常檢查考核,每周在校內網站公布勞動實踐課程的考核結果,對連續3次考核不及格的班級或小組提出預警,期末考核結果納入輔導員、系部考核。
3.配備指導教師,嚴格日常管理
為保證勞動實踐課的效果和質量,各院系分別為勞動實踐課指定了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從勞動實踐中獲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通過勞動積累相應經驗和提高技能。對于在勞動實踐課過程中態度不端正、行為散漫的學生,指導老師及時通過談心等教育手段,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勞動實踐課與其他專業課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體現了勞動育人的效果。
4.加強宣傳推廣,落實勞動實踐課
為使勞動實踐課不停留于形式,在每一屆新生軍訓期間,各院系通過海報、網站、微信、QQ群大力宣傳,每年開展“我與勞動實踐課”征文比賽、勞動展映照片展、勞動感悟等活動,讓勞動實踐活動充滿活力。
三、勞動實踐課的育人效果
1.端正了學生的勞動態度
通過積極開展勞動實踐課,學生們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端正了勞動態度。勞動實踐課的鍛煉,使學生體會到長輩們的艱辛,在感恩父母的同時更加珍惜今天的勞動成果,領悟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并通過自身的感知,進一步認識勞動的重要性。
2.培養了良好行為習慣
自勞動實踐課開設以來,大部分學生在個人衛生習慣方面更加自律。校園環境有明顯改觀,課室的地面、講臺、窗戶、走廊干凈整潔,學生們通過自身的勞動,學會尊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F在學生寢室的衛生比以往有明顯的改觀,學生也更加注重個人的衛生。
3.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勞動實踐課推行之初,部分學生抱怨抵觸,但在勞動中,逐步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學生之間逐漸熟悉,加深了解,氣氛活躍,課室也干干凈凈,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勞動實踐課的產生的影響是細致入微、潛移默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的生活自理意識,能夠使他們在勞動過程中逐步克服懶惰的習慣,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
4.提升了學生個人道德修養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從小呵護有加,成長階段很少做家務或其他勞動,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獨立生存能力,形成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大學生接受勞動實踐鍛煉,讓他們在勞動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培養了主動參與公共活動的意識,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5.樹立了正確就業觀念
現在的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思維敏捷、知識面廣、接受能力強。但他們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做事懶散半途而廢、不夠吃苦耐勞等方面的缺點。勞動實踐課的開展有助于學生轉變就業的觀念,培養“鍥而不舍、吃苦耐勞”精神。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將腦力的智慧與靈巧的技術操作相結合,才能實現教育與勞動相結合。
6.提升了班級凝聚力向心力
勞動實踐課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也提升了班級凝聚力。從陌生到熟悉,從個人到集體,學生們更加團結合作,互相幫助,更加懂得團隊精神、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性。這種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勞動實踐課中,對其他的學生日?;顒右财鸬揭欢ǖ拇龠M作用,例如團日活動、班級活動等。
四、勞動實踐課的特色
1.立德樹人,知行合一
在大學生中進行勞動實踐教育的舉措,旨在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養成自覺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使學生在思想教育和行為教育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知行統一。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優良品德,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
2.發揚傳統,崇實尚能
勞動作為每個學生應盡的義務與責任,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每個學習階段。勞動教育作為一項傳統的教育方式,甚至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有目的地進行勞動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立,掌握生活的技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的范圍不斷擴大,學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也越來越多。當學生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時,他們已經基本成年,逐漸能夠應對生活的種種考驗。大學階段的勞動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延伸,最終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
3.育人為本,全員參與
開展校內勞動實踐課,是落實教養工程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更好地將學生素質養成教育落到實處,有助于培養愛護環境、珍惜環境的個人品質,有助于推動學生自主參與校園環境保護工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全員參與校園勞動,可以倡導全員師生共同關注和愛護校園環境的良好氛圍,對保障正常的教學秩序、促進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載體豐富,形式創新
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有許多中小學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加強了心理教育的探索,并當作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我們認為,中小學心理教育就是通過課堂教學、班集體建設、團隊活動、課外活動、專門的心理輔導與咨詢、以及學校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立體教育”等途徑,在心理科學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心理潛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解決心理問題,防治心理異常,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學習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系列活動。為什么要加強學校心理教育?怎樣實施心理教育?學校心理教育的理論基儲原則、內容、途徑、方法是什么?心理教育效果如何評價?等等,都需要具體深入地研究。
本文試圖通過考察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探討心理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分析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闡述加強中小學心理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加強學生心理教育是現代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縱觀近百年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歷程,中小學教育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偏重于傳授系統的知識;第二階段,重視加強“雙基”教學,培養智能;第三階段,既重視“雙基”教學和發展智能,又重視健全人格的培養。
從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到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和凱洛夫教育學,再到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布魯納的“結構課程論”,再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的教育”、阿莫納什維利等倡導的“合作教育學”、上海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上海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等等,比較清晰地反映出了這三個階段的歷程。
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階段。各國都把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目的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首先著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且特別強調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1972年,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偏重強調使整個人類的各民族掌握生存的技能和能力,因而提出“學會生存”的教育主題,到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又一致提出了“學會關心”的教育主題,讓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關心環境、關心科學。其實質是強調未來21世紀的人要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創造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中小學,成立了從事心理教育的專門組織,如日本中學里設“生活指導部”,臺灣、香港的中小學普遍設立“輔導處”,制訂有關心理教育的實施綱要并組織實施。人們對健康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正如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界定:“不僅是指軀體沒有疾病或缺損,而是指完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及社會適應能力?!睂W校的健康教育也由偏重于生理衛生教育而發展為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性教育在內的全面健康教育。
80年代以后,許多國家面向21世紀,在調整中小學培養目標時,進一步明確了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如日本強調學生現階段應具有“寬廣胸懷、健康體魄、豐富創造力”,具有“自律精神與公共精神”。1988年《美國的潛力---人》研究報告中指出:“面向21世紀去開發人的才能,意味著應培養人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在變化的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技能的高度適應性;有創造意識,并能不斷獲得新知識,而且有能力不斷克服自身局限?!狈▏慕逃繕酥刑岢觯骸耙姑總€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基本的潛在能力,并能創造自己的未來。”澳大利亞未來教育委員會的埃利亞德博士認為:“21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首先是創造,應重視發展個性,發展自我意識,應善于和別人搞好關系。”
與此同時,對學生心理教育研究的國際合作也進一步加強。如1989年1月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合作召開了“亞太地區小學生情感教育研究會”,會上提出了情感教育的內容、方法,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健康的情感品質:理解情理、體諒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有責任心、遵紀守法;勇于克服困難,能自控、自信、自愛。
二、心理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學生的素質可以分為遺傳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也可以進一 步分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可以有更具體的分類。對學生的整體素質來說,遺傳生理素質是基礎,心理素質是關鍵,社會文化素質則是體現。社會文化素質是建立在一定的遺傳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復雜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因此,社會文化素質水平主要取決于心理素質,而且健康的心理素質還可以彌補遺傳生理的缺陷,改善生理機能,促進身體健康。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就是在學生先天遺傳素質基礎上,通過教育影響使學生的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并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品質,人們通常把學校的教育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幾個方面,但從素質教育的內涵來看,還應包括心理素質教育(即心理教育)。當然心理教育與德、智、體、美、勞各育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
1.心理教育與德育
德育是學校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意識、社會規范和準則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德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習慣,確立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與學生的心理品質是密不可分的。在目前實施的《中學德育大綱》和《小學德育綱要》中就明確提出了培養心理品質的目標要求。如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具有初步的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心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這里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基礎---體格;人格的價值---品格;人格的特征---性格。
由此可見,通過心理教育可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社會性發展,提高學生品德水平。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結構和心理機制,因此,可以有效地把教育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品德。
2.心理教育與智育
智育是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是智育的首要任務??茖W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一 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綜合活動,學生的認知結構就是心理活動結果。因此,智育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意志、良好的思維力和記憶力等都能提高學習效果,提高認知結構水平。而認知結構則是衡量智力水平的標志,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p>
3.心理教育與美育、勞動教育
學生的審美活動伴隨著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最終形成審美個性和審美能力。勞動教育是進行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及勞動習慣的培養。美育和勞動教育都必須建立在學生一定心理水平基礎上,通過心理的內化和外化活動來進行,并且整個教育過程始終滲透著心理品質的培養,如激趣、陶冶情感、鍛煉意志以及塑造個性。
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教育可以為美育和勞動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提高美育和勞動教育效果;還可以增強美育和勞動教育滲透心理教育的目的性,發揮其心理教育的功能。
4.心理教育與體育
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的機體活力,調動神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人的內分泌活動,協調骨胳肌肉運動,健康的身體可以使人情力充沛,提高活動效率。身心健康具有內在聯系。因此,現代學校衛生保健已經由單一的生理衛生保健發展為生理心理衛生綜合保劍心理素質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引起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體育活動,尤其是競技性體育活動別重視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促進體育運動成績的提高。
體育對心理教育的作用也已被教育工作者所認識。通過適當的體育活動放松緊張心理,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通過運動中的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速度知覺的訓練提高觀察力;通過技巧動作的訓練培養注意力;通過長跑運動培養意志的堅韌性;通過球類運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及團結協作的心理品質,等等。
總之,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影響素質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通過心理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調動學生心理活動的能動性,開發心理潛能,促進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心理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措施
當前中小學生素質現狀中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心理素質欠佳,而且心理素質教育又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加強心理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上海市精神衛生研究所對3000名學齡兒童的抽樣調查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占20%多(而有生理問題的僅占1.3%)。即使被稱為學之驕子的重點中學的學生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問題。據上海市的一項調查,上海市重點中學的學生中屬心理不健康或不夠健康者占25%。近些年,升入大學的學生中因承受不了學習、生活、感情上的挫折,或因人際關系不和諧、孤獨、憂郁而導致失眠癥、偏頭痛癥、人格異常甚至自殺者的比例有所上升。據有關資料表明,大學生中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人數占休學、退學人數的64.4%。
眾所周知,“后進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難題。許多研究認為:絕大部分“后進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社交、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適應性水平明顯較低,對社會和環境適應不良,社會技能和學習技能落后。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意志薄弱,性格偏執等,這些心理問題抑制了智力潛能的開發和發展,導致學習困難和情緒消極。
影響學生心理素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較復雜的,但就教育因素而言,不能不說與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忽視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
“應試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使學生的素質發展走向片面或畸形,片面的知識傳授、機械的技能訓練等智育活動是以“應試”為目的的,并以犧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為代價的?!皯嚱逃敝姓劜簧险嬲饬x的德育、審美、勞動教育,更談不上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教育。
所謂的重視智育,也只不過是重視升學考試學科的知識傳授,強化那些直接影響考試分數的能力因素,比如抽象邏輯的思維力、比較機械的記憶力和“紙上談兵式”的解題能力,對形象性、直覺的智力因素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卻比較薄弱。這種教育脫離了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多種多樣的需要,抑制了學生潛能的開發。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中,各種矛盾沖擊著學生還不健全不成熟的心理,常常引起他們的心理困惑、沖突和挫折,在無力克服的情況下,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一 旦被壓垮,便導致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醫學院校;醫學生;創新能力
醫學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要推動“接受教育”向“創新教育”轉型,培養創新人才,修訂培養方案,將創新精神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注重第二課堂、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一、以創新精神為主要培養目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一)控制總學時、周學時。培養方案修訂中貫徹了將五年制各專業總學時控制在3500—3700學時;四年制各專業總學時控制在2900—3200學時;平均周學時控制在24—26學時的原則。其目的是盡量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培養自學能力。
(二)加大必修課和選修課中人文課程的學時比例。在保證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和形勢與政策課學時的情況下,在必修課程中加入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兩門課程。選修課程中人文課程的學時由99年教學計劃中的274學時(所占比例為41.5%)增至新培養方案中的382學時(所占比例為55.9%)。
(三)整合、優化課程。按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軍訓、勞動、社會實踐等)相結合的基本規律,精選、重組、調整課程,合理分配學時,構建“專業教育、素質教育”課程模塊,盡量使課程體系得到優化。
(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驗課學時比例,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勞動教育,通過勞動鍛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加強社會實踐,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基層衛生工作狀況,增進學生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增強學生為醫學事業獻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臨床見習、臨床實習環節,學生直接參加臨床工作,進一步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五)加強就業、創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前三學年,每學期2學時,第四學年每學期4學時,共20學時。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清就業形勢,端正就業觀念,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開展實驗教學改革,修訂實驗教學大綱,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2000年以來,我們改革了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化實驗教學手段,構建新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目前,機能學實驗完成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實驗內容的改革,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形態學實驗正在積極探討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實驗內容的改革,力爭通過實踐,建成獨立的、完整的、科學的形態學實驗。
在新修訂的實驗教學大綱中,在保留學科經典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更新,引入新的、更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項目,整合實驗內容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保證實驗開出率。同時,各實驗教學注重實驗技能考核,嚴格考核管理,嚴格考核紀律,嚴格考核標準,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三、打破學科壁壘,整合課程,改革課程體系
在培養方案制訂中,本著淡化學科意識,強化培養目標的原則,優化整合課程設置,打破學科壁壘,加大學科融合幅度,從而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如臨床醫學專業先后合并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為人體解剖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為病原生物學,衛生學、流行病學為預防醫學,獨立開設免疫學、衛生統計學、機能學、組織病理學實驗等。課程的優化整合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積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調動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河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學校每年撥出專款用于大學生科研立項和前期投入,對重點項目大力扶持,充分調動廣大同學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以學生社團為主體,積極開展文化藝術活動
開展健康向上、格調高雅,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的校園文化活動。每兩年一屆組織開展的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包括了征文比賽、主持人大賽、書法攝影繪畫大賽、健美操街舞大賽、校園FLASH大賽、演講賽、辯論賽等。另外,學校和各院系每年還組織“迎新生”文藝晚會、元旦文藝匯演、國慶文藝晚會、運動會、青年志愿者等活動,加強和提高大學生的文藝鑒賞能力,增強學校人文氣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聯.王建發.地方性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塊化”課程設計構想[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5).
[2]劉俊榮.高等醫學院校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建議[J].醫學與哲學,2006,27.
作者簡介:
本次軍訓將為期天,為順利完成本次軍訓任務,達到通過軍訓規范同學們的言行、培養同學們的國防觀念、磨礪同學們的意志、強健同學們的體魄、為三年的大學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之目的,今天我們在此隆重集會,舉行級新生軍訓動員大會暨開學典禮!
主持人:下面我宣布職業技術學院級新生軍訓動員大會暨開學典禮現在開始!
主持人:大會第一項:請全體肅立!升國旗,奏國歌!
(禮畢!請坐下!)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二項,介紹蒞臨本次總結表彰大會的領導:
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學院院長:教授;市武警支隊教導隊教導員少校;學院黨委副書記:同志;學院副院長:同志;學院副院長:教授;學院副院長:同志;學院副院長:同志;學院工會主席:同志;學院黨委委員:同志。出席本次大會的還有市武警支隊的全體參訓官兵、學院各有關處室的領導、各系部的領導及全體新生班級的輔導員。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教官和老師的光臨!)
主持人:我院是一所國有公辦性質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已具有年的光榮辦學歷史,培育了大批優秀學生。
下面進行大會第三項,請老生代表系班學生同學發言!請大家歡迎!
主持人:在我院長期的辦學歷史中也涌現了大量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其中老師就是一名優秀代表。
下面進行大會第四項,請學院優秀教師代表、系老師發言。請大家歡迎!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五項,請市武警支隊教導隊教導員少校做軍訓動員講話!請大家歡迎!
(部隊首長的講話給我們明確了軍訓的方向,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士氣。希望同學們發揚軍人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優良傳統,學習軍人的優秀作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強健體魄!)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六項,請學院院長教授講話!請大家歡迎!
(院長對同學們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期盼你們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道德品質、精湛的專業技能。希望同學牢記院長的囑咐,按院長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順利完成軍訓任務和學業,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七項,請級新生代表、來自系班的同學作表態發言!請大家歡迎!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八項,下面舉行宣誓儀式。請全體學生注意聽口令:起立!向后轉!請大家面向國旗舉起右手,跟同學一起宣誓!
(宣誓完畢。請全體學生注意聽口令:向后轉!坐下!)
主持人:大會進行第九項,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教官為我們作本次軍事訓練的示范表演!
(讓我們再次為教官們精彩的示范表演而鼓掌!)
摘 要 健美操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高校大眾健美操的體育價值進行分析與闡述,以促進大眾健美操在高校中的順利開展,實現終身體育目標。
關鍵詞 健美操 高校 體育
現代健美操是融體操、音樂和舞蹈于一體,通過徒手或使用健美器械,達到健身和健心目的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其身心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大眾健身操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具有重要的體育價值。
一、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健身價值
(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高心肌功能。人的心血管系統好像一個運輸網,心臟是這個運輸網的動力,血液通過這個運輸網把養料送到全身各部位,供給各部分的需要。健美操是一項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項目,它的動作節奏快,幅度大,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要參與運動。這些運動,會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心搏頻率和靜脈血管的緊張性等心血管調節機制得到綜合鍛煉,促使心肌增厚,心腔擴大,心室毛細血管數密度增大,有利于心肌的血液供應和對氧的利用,從而使心肌功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健美操運動具有較激烈的特點,不像長跑那樣平緩,也不像太極拳那樣緩慢,它的動作幅度大,靈活多變,動作的銜接很緊密,髖部動作較多,這便帶動上體和下肢一起運動。通過一段時間激烈的全身運動,能量消耗增加,新陳代謝加快,氧的需要也隨運動的強度的增加而遞增,因此,運動中供氧能力的高低便構成了有氧耐力的重要基礎。通過健美操運動可以改善與增迸氧運輸系統的功能,提高運動時的供氧能力,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加快、加深呼吸,使呼吸肌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縮和伸展,增大了呼吸肌纖維的橫斷面積,使呼吸肌變的發達,改善了呼吸系統的功能。
(三)促進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健美操是在生理學、解剖學、人體造型學、體育美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創編的。其動作和程序具有明確的對整體和局部目標的針對性。通過健美操的鍛煉,有益于肌肉、骨骼勻稱和諧發展,可使骨骼粗壯并提高骨的機械性能,從而增加了骨的承受壓力。另外,由于健美操是全身性的運動,每一塊肌肉都要交替地快速收縮、放松,這樣會使肌肉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增大,形成良好的肌肉線條,改善了形體,從而彌補了先天的體型缺陷。
二、健美操對大學生的智育價值
人的智力依賴于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良好的體質特別是良好的神經系統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健美操是一項有氧運動,能保證大腦的能源物質和氧氣的充足供應,使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健全。大腦神經細胞的分支和突起增多,有利于接受更多的信息。另外,健美操最大的特點就是動作變化快,所以健美操練是伴隨著復雜的智力活動,給大腦和神經系統提供各種刺激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活動的強度、協調性和靈活性,可以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注意力、記憶力。
三、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娛樂價值
健美操是典型的有氧運動,它的娛樂性體現在實踐中,來自活動中的心理感受。進行健美操練習可以把人從機械、單調的勞動環境中解脫出來,使人們進入一個沒有壓力、沒有限制的自由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個人通過與他人的交流,通過各種身體活動使自身由于勞動和學習所產生的疲勞得到消除,使自身從勞動和學習的壓抑感和枯燥感中解脫出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健美操的娛樂價值體現在幾個方面:健美操的形式優美感、健美操的自主性、健美操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性以及健美操隊員及關系的補償性。
四、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德育價值
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較為枯燥,再加上現行德育方式的單調,使他們的激情無法得到釋放和宣泄。行為學家認為,這種壓抑和控制長久不能找到一條適當的發泄渠道,就會被積聚下來,爆發出人們難以預料的惡性事件,而讓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在一個可控制的范圍內發泄的最好途徑就是體育鍛煉。健美操動作結構豐富、變化快,加上富有激情的音樂,使得每個動作都充滿了活力,使大學生在自我鍛煉的過程中得到表現,激情得到宣泄,從而產生樂觀、熾熱的情感,進而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體會人生的樂趣,抑制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滋生。健美操運動還能夠促進人際交往。健美操在高校中主要以集體形式練習,且都是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容易促進大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健美操還能夠彌補現行德育中存在的一些實踐性缺陷。
五、結語
(一)健美操運動自身的本質特征及鍛煉的核心符合高校女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趨向,決定了它在推動高校體育的發展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或動作編排上要從女生的生理、心理的狀況出發,循循善誘;同時把傳授學生健身技能和健身知識、健身意識、健身原理、健身方法,機能監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三)高校應組織形式多樣的健美操協會或俱樂部,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做好不同健美操種類的培訓工作,積極為學生創造參與學校、社會的各種匯演、比賽的平臺,更好的促進高校健美操的交流與發展。
高校體育教育承擔著使大學生身體完美發展,增強體質的重任。與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教育目標。人們通過體育來使自己的軀體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華,從而使人自身趨向完美。
參考文獻:
[1] 夏君玫.大眾健美操的哲學內涵與多元價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08).
[2] 劉海燕.健美操教學中對女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湖北體育科技.2005(02).
[3] 全祖馨.論大眾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1(07).
[論文關鍵詞]節約型社會 大學生消費 道德教育
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是指根據社會需要的消費價值觀念和消費的道德準則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加以引導,使大學生的消費活動趨于合理性,形成健康科學的消費意識、消費方式、消費品質、消費素質、消費觀念以及全面的消費能力等教育活動。當前,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日益多樣化、超前化、現代化。客觀地講,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學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認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而且大有上揚的趨勢。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使之成為具有節約型意識的新一代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意識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高校應把消費道德教育納入校風教育與“兩課”教學的范疇,大力倡導健康的消費理念。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懂得雖然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但資源卻不均衡,人均占有量很低,工農業技術水平還不高,資源消耗和浪費現象還很嚴重。雖然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種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讓大學生認識到要“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認識到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到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激勵學生樹立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和責任意識。高校應通過各種媒體和活動平臺,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勤儉節約的輿論氛圍,號召學生節約從點滴人手。通過鼓勵大學生參與“地球一小時”等具體的活動去觸動和影響他們,使其能夠自覺樹立“以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的正確榮辱觀念。此外,高校還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當代大學生認清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具有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消費意識。
二、加強適度消費教育,培養大學生適度的消費方式
適度消費是適應我國國情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能滿足居民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的一種消費狀態。適度消費既不是過度消費,也不是消費不足。它既反對禁欲主義貶抑消費,又反對享樂主義張揚消費;既反對手中有錢,花光用完甚至超越自身消費能力的“敗家”消費,也不提倡人們在收入明顯提高的情況下依然節衣縮食的消費。對此,高校可以在相關課程中加入一些適當理財的內容,加強適度消費教育。對于學生的理財教育,不僅僅要教會他們掌握理財的概念,還要讓他們學會理財的本領。理財教育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正確認識金錢的能力;二是正確使用金錢的能力。心理財教育可以指導大學生合理消費,使大學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引導學生花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地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應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高校還可以在對大學生進行人生目的、人生責任和人生價值的教學中滲透消費道德的教育,強調適度消費,強調勤儉節約這一傳統消費美德,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經濟能力與個人發展,消費與節儉,個人、社會與家庭的關系等,使他們在消費行為中能夠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提高自身消費的合理性;并從理性的高度撥開學生心頭的困惑,促進深層次思想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自覺抵制“把無節制的消費、無度的物質享受和無止境的消遣當作人生的最大意義和幸福,……把消費水平當作衡量人的尊嚴、貴賤、榮辱的尺度”,培養大學生具有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消費方式。
三、加強社會實踐和創新活動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素質
節約品質的形成需要靠實踐、靠體驗,否則難以內化為個體的素質。因此,消費道德教育必須通過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來實現教育的目的。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積極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增加學生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夠使大學生親自體驗勞動的艱辛,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品質,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增強他們同勞動人民的感情。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到貧困地區、困難企業中去,深入到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中去,在躬身實踐、服務為民的過程中,凈化心靈,升華人格,有助于對自己不良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深刻反省,從而形成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消費品質。
節約型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經濟社會發展領域中的可持續發展、能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等課題,以及企業、生產單位所需解決的大部分的技術難題,往往是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的,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攻關,這就必然要求注重對科技創新能力的教育。建設節約型社會,只有樹立科技創新目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才能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低成本、低投入、高產出,從而降低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學生作為先進知識的掌握者,民族創新精神的養成有賴于大學生的拉動。從大學生群體中流溢出的科學文化精神,從大學生群體中走出的富有創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帶有的創新活力,播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大學生要以提高民族創新能力為己任,全面發展,勇于創新,形成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各個領域中,加強基礎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學研究,努力解決生產實踐過程中高投入、高消耗和低產出問題,從而具有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消費素質。
四、加強感恩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消費美德
感恩教育既不同于知識傳授,也不同于突擊性的活動,它是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式的熏陶,需要在活動中、生活中、學習中慢慢地學習和感悟。高校應反對不計成本、大手大腳、隨意浪費的行為,要設立節約提示標志,努力培養大學生形成“人人講節約、事事講節約、時時講節約”的消費美德。加強感恩教育,具體說,可以指導大學生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是要讓大學生懂得并學會“感恩父母”??鬃佑醒裕盒┮舱?,其為人之本也。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體會到父母的恩情,體嘗到父母、國家對他們的殷切希望,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背負的使命和責任?!耙唤z一線,當思慈母之恩;一粥一飯,當念物力維艱”,從而在花錢消費方面管好自己的手。“節約上大學、花錢分分摳”表面上是節約自家的錢,但是客觀上實現了社會資源的節約,應該大力推廣提倡,并踐行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支筆、一角錢的“五個一”活動,以適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二是要讓大學生懂得并學會“感恩自然”。自然賜予了我們澄澈的藍天、明媚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原本潔凈美麗的大自然受到人為因素的污染、破壞,影響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因此,要教育大學生樹立節約意識,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要讓感恩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并使其最終成為一種習慣,變成一種素質,具有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相符合的消費美德。
五、加強綠色消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環保消費觀念
大學生應率先垂范,踐行新的生活方式,摒棄陳舊的消費觀念,倡導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現代消費的一種新趨勢,它的主要特點是人們不再以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來求得生活的舒適,而是在追求舒適生活的基礎上,大量地節約資源和能源,做到共享資源。為此,高校應該成立一些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環境的學生社團,如開展抵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照相機等消費品的活動。通過這些社團活動,讓大學生認識到發展綠色消費既能保護自身健康,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既能提高消費質量,又能節約有效資源。加強綠色消費教育,還應引導大學生率先遵循5R原則:即節約能源、減少污染(Reduce),綠色消費、環保購物(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循環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這不僅有利于節約現有的資源,更有助于提高人們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社會責任感。將綠色消費教育融入大學生教育之中,既可以在學生中加強綠色消費的宣傳,也可以用實際行動踐行建設節約型校園和節約型社會的環保消費觀念。
六、加強處理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關系的教育,培養大學生全面的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