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科研能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76-01
提高培訓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培訓機構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培訓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應努力解決好以下三方面問題。
1 注重發揮培訓教師的個人因素
1.1 提升培訓教師專業知識能力
這是對培訓教師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培訓教師,一定要有培訓所需求的某個知識架構,這種知識架構是多方面的,要不斷深化提高。只有這樣,才可以從一點入手,進行課題開發和科學研究,然后不斷延伸,形成自己的學科專長,進而成為本領域專家。所以,大力提升專業知識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務。
1.2 加強培訓課題的探索與開發
1.2.1 善于借鑒成功經驗
對于初涉培訓事業的教師來講,善于借鑒是一個捷徑。要多聽成熟教師的課,可以先行模仿,使自己快速進入角色。但是,模仿之后需要有提升和超越,形成獨特自我。就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是從模仿崔顥的《黃鶴樓》開始,不斷超越。作為培訓教師來講,需要有這種超越的能力。
1.2.2 重視受訓方的課題需求
作為培訓教師,要高度重視受訓方提出的課題,全力開發出來。因為受訓方所提出的,是實際工作中的需求,雖然說培訓教師在開發過程中會辛苦一些,但課題一旦開發出來,它所具有的潛力、為我們所帶來的效益,將遠遠超過自己閉門造車所開發出來的課題。
1.2.3 勤于更新課題
對于已經成熟的課題,教師上課的壓力會減小。但是,要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如果成熟的課題沒有新意、不能與時俱進,就會降低課題的質量,沒有市場。要保持課題的生命力,就要做到常講常新。作為培訓教師,要常常更新自己課題的內容。
1.3 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既非與生俱來的,也難一勞永逸。培訓教師的知識技能,要在不斷地積累中提高。當今社會發展之迅猛,知識更新速度之快,讓人絕難預料。站穩培訓講臺,就需不斷豐富、充實自己。學習方式很多,可以到高校進修、可以到機關調研、還可以與參訓學員交流,這都可以快速提高培訓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培訓教師還要勤于積累、筆耕不輟。在積累方面要注平日的功夫,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成為專家;不要怕寫文章,如果對自己一些獨到的見解聽之任之,就會讓好的東西付諸東流。另外,勤于動筆,還能夠實現教學科研的結合。
2 注重發揮施教機構的組織因素
2.1 形成培養規劃,科學定位師資
作為施教機構,要把幾年來教師工作情況進行定量分析,根據培訓教師特點進行科學定位,進行雙向選擇,使師資力量形成最佳組合,做到人盡其才。
2.2 根據事業發展,構建學科體系
培訓教學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在教學方面,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建立學科體系,需要案頭分析與實地調研相結合,讓學科體系既符合邏輯關系,又滿足實際需要。這項工作不是某個教師的任務,需要施教機構組織,發揮培訓教師的聰明才智,構建最好的學科體系。在此基礎上,將課題與培訓教師相對應。
2.3 推動教研開展,活躍學術氣氛
在培訓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如灌輸式太多,參與式太少;結論型太多,問題型太少;封閉式太多,發散式太少;繼承式太多,創新式太少;求同性太多,求異性太少;從師型太多,自主型太少等等。
這些對于培訓教學效果提高和精品課程的打造都形成了阻礙。推動教研活動,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推動基層教研活動?;鶎咏萄兄傅氖墙萄惺覂炔拷萄谢顒?。教研室內部應當經常探討與教學相關問題:比如學術、教法、課堂應對等。
(2)培訓教師之間的互聽互評。培訓教師之間要經?;ヂ牷ピu課程,尤其涉及新開課題,應當要求老師在自己準備較充分的情況下,在部門內部進行試講。這是用集體智慧武裝一個人,同時對參評的人來講,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3)定期舉辦教學科研研討會。作為施教機構,要有組織地讓老師把自己一段時間內的教學、科研心得集中交流,較大規模的教學科研研討會,會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4)形成“三管”齊下,助推教師成長。這里的“三管”指的是教學、科研、學習三方面工作。我們需要“教學出題目,科研作文章,成果進課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名師不僅要講課精彩,更要有著作,有論文,這樣才會底蘊深厚,收放自如。學習包括學習和調研。學習調研的機會應由施教機構提供,利用、把握機會要看培訓教師個人的能力。教師在學習中不但可以學有所獲,而且還能建立廣泛人脈,為以后的提高積累豐富的資源。
3 努力促進教學科研一體化
3.1 科研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的能力
科研成果要轉化成教學內容,需要實現語言的轉化。施教機構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和科研成果語言相互轉化問題??蒲谐晒D化為課堂教學,說到底就是把書面語言、規范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的問題。這需要增加語言的鮮活性、感染力和藝術滲透力。簡單講,就是把高深的道理簡單化、通俗化,讓學員一聽就明白。
3.2 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能力
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還需要用科研作支撐。因為課堂教學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學界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要正確辨識,離不開深入研究。在培訓課堂里,存在這樣的情形,有的老師科研能力不強,但課好講得好聽、學員聽得也輕松,甚至課堂里還能不斷引發學員的笑聲。表面看起來,這課講得很成功,但事后卻不能引發學員的回味和思考。這是因為培訓教師缺乏研究,課講得沒深度,這樣的課不能算作成功。現在的多媒體讓一些教師把課件做得非常好看,課堂語言還非常具有感染力,但內容非常貧乏,學員聽后哈哈一笑,收獲不大。所以,培訓教師要把課講好,課堂語言藝術只是一個方面,背后的科學研究才是真正的功夫。
3.3 教學創新轉化為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點要變成科研文章,同樣也需要轉化。培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產生靈感,轉化為科研成果不能用教學語言、口頭語言,這不符合科研文章寫作的規范??蒲形恼掠凶约邯毺氐恼Z言系統,離開了這個語言系統,就不能成為科研文章。這就需要教師要用書面規范語言將它表達出來,形成科研成果。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ies is in the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s main body constituent part, raises th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s important guarantee, is th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benignity interaction main platform, is playing the influential role regarding the enhancement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s raise.
關鍵詞:教學科研基地創新人才地位作用
key words: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ies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StatusAffects
作者簡介:文士博,河北工程大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張慶橋,河北工程大學教學科研生產基地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與管理。
當今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苯ㄔO創新型國家,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和水平,關鍵在人,在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應當把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構建創新培養體系作為培養德才兼備、國際一流創新人才的關鍵。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綜合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構筑的系統工程,但教育是源頭。高等院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應當在創新人才培養中主動承擔起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創新型人才的責任。
良好的創新素質只有在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和環境中才能得到熏陶和培養。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必須進一步推動深層次的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實現教學、科研和實踐的有機融合與良性互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是關鍵,只有不斷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改善科研條件,優化創新環境,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其中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是培養創新人才中重要途徑。
一、高校教學科研基地,是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主體構成部分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培養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顯著成果,但還不能完全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創新性人才培養需要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培養和實踐環節訓練,還需要憑借教育與科研的互動平臺來為創新性人才的成長提供綜合性的環境與條件,而高校教學科研基地,正是聚焦“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目標,因此,高校教學科研基地是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主體構成部分。
教學科研基地,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學和科研這兩個重要環節,離不開基礎理論的灌輸和科學問題的深入探索,而教學科研基地不但可以提供教學實踐的條件,也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并且可以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結合與滲透,以憑借高水平的科研帶動和提高教學水平,通過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的提升,從而不斷地激發大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強化其創新意識,鍛煉其創新能力。
高校的教學科研基地,是高?;鶎咏處熀鸵痪€科研人員工作、實踐的舞臺。
教學科研問題的分析、研究、驗證、實踐、提高都應當借助教學科研基地實現,是大學創新的最基礎的教學、實踐場所。大學在普遍實行層次管理分工后,適應科技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基地在基層教學、學術組織活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教學科研基地提供的教學科研條件,學術氛圍、實驗條件等,其細微的變化,以及表現出的教學學術組織的性質和活力,就如人的基因和細胞一樣決定學校的內涵、層次和發展,決定大學的教學科研水平。教學科研基地不但是基層教學學術組織(教研室、研究所等)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基本平臺,也是廣大學生進行理論實踐,驗證感性認識,探索和追求科學奧秘的重要場所。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基地所煥發出科技創新活力,可以促進高校產生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與互動。當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樣一些高水平的基地,不僅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培養了大批的優秀拔尖人才,而且學科發展的輻射、影響和帶動作用非常明顯,這反映了教學科研基地在人才培養與成長中重要性。
二、教學科研基地,是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
創新型人才的創新,不是僅僅依靠課堂中的理論教學,也不是僅憑借人的遐想、創新的思想火花來實現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實踐過程、累計過程、鍛煉過程和驗證過程。而教學科研基地的職能之一就是提供對理論教學的實踐和驗證,以及對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以鞏固和充實大學生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尤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其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學科研基地在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過程中,不但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人格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依靠教學科研基地提供學生創新思路、方法、技術、能力的條件和環境。
三、教學科研基地是教學、科研良性互動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其關鍵環節就是實現教學與科研環節的互動。同時高校實現教育與科研的互相促進、互動發展,也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辦學能力,體現學校整體創新水平的重要方面。建立教學科研基地既是為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也是為學校的科學研究提供必備的基礎條件,同時又是學校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實現教學科研互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更是高校創新體系構建重要方面。
就目前的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教學科研基地提供的教學科研互動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申請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條件,它包括應當具備的科研人才梯隊結構與數量、教學科研經費的供給、設備儀器條件,以及申請項目所需要的前期研究成果、學術氛圍等;二是進行科研攻關,實現科研成果并進行成果轉化的載體與示范,當前很多科研成果雖然形成,但缺乏在實踐中運用、轉化,這也成為制約創新型人才體系達到完善與發展的制約因素;三是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陣地,也就是要具備教學科研的平臺。作為高校,通過充分運用教學科研基地,可以使師生驗證理論教學,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可以發現理論教學中的不足,激發學生科學質疑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另外通過在教學科研基地開展的科研項目,可以補充課堂理論教學的不足,有利于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從而促進理論教學內容的豐富,增加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針對性,使教學實踐緊密追蹤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教學科研基地中,科研對教學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科研成果融于教學。通過教學科研基地的科研過程,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開闊大學生的科研視野,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同時也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科學探索思維;二是通過教學科研基地實踐活動和學術研討,使學生親臨科研創新的氛圍,使大學生能夠領略科研成果在實踐中的價值,激發他們的探知意識,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索的動力;三是通過教學科研基地這個平臺,尤其通過將大批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消化,促進學生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條件,可以說教學科研基地是高校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四是大量的教學科研基地的科研項目,可以為學生畢業畢業設計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可選范圍,學生可以通過選題、構思、設計,可以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鍛煉他們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和畢業設計的創新。
四、教學科研基地,是創新型師資隊伍培養的重要舞臺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學隊伍,離不開一批業務強、肯實踐、擅長鉆研的教師骨干,因此培養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學前沿的學術帶頭人和拔尖人才,以帶動和促進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高校的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必須打造具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而教學科研基地,為廣大教師、科研人員,尤其是一線教學科研人員提供了實踐、鍛煉的舞臺,高校通過有計劃的借助教學科研基地,對他們進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不斷提高他們的實踐教學科研水平,尤其結合社會實際的需求和現代科學前沿的發展,塑造他們的科學精神、科研攻關的思維和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重要的師資基礎。
總之,教學科研基地是實現教學與科研互動發展的重要平臺,是產、學、研結合的比較理想的形式,是教師教學科研、學生實踐實習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培養教師隊伍,提升科研水平,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最佳場所,同時也是加強與社會聯系,密切結合生產實踐的紐帶與橋梁,擴大學校的社會知名度,提升學校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高等學校必須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強教學科研基地的建設和改革,促進建立和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力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地方高校 信息類專業 教學科研 協調發展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的工作由于政策導向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仍普遍存在片面重科研,忽視教學,甚至是將二者對立的現象。對于這種教學科研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已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然而,但這些觀點或是沒有很好結合專業特點,或是只提供了思路而沒有具體實施策略,針對具體專業的詳實的可操作方案介紹不多。本文則著眼于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建設,結合其教學科研的特點及前期探索實踐,總結一些促進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科研協調發展的可借鑒的新舉措供同行參考。
1 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教學科研現狀分析
本節首先從分析地方高校的特色與定位的角度入手,指出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特色與建設中遇到的困難,進而分析其教學科研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對目前的研究現狀和不足進行分析。
1.1 地方高校必須走特色發展策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要求各高校要明確各自辦學理念和風格,克服同質化趨向,努力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取一流。
地方高校在辦學條件、辦學實力、地理位置上等多方面和985、211高校相比,存在明顯差距,要想提升辦學的影響力,必須走“特色立?!钡牡缆?,從宏觀層面研究地方高校如何辦出特色的文獻較多,本文則擬從較為微觀的角度,具體探討地方高校的信息類專業如何在教學科研協調發展方面做出特色。
1.2 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建設困難
(1)同質化嚴重,特色不明。由于幾乎每所高校都開設了信息類專業,同質化現象尤為嚴重,不僅受到重點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的沖擊,而且很多專業也開設基礎的信息類課程,其他專業的學生通過自學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對信息類專業學生也形成一定的沖擊。
(2)知識更新很快,師資隊伍知識結構更新速度滯后。高校擴招之后,各個專業的師資力量都比較緊張,信息類專業也不例外。信息類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相對其他專業要更快,且實踐性要求高,老師大多數時間都忙于教學,很難有時間及時補充新知識。
因此,地方高校在信息類專業建設方面要做出特色,其難度要比其他專業更大。
1.3 地方高校在教學科研協調發展存在的問題
(1)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嚴重。大學分類和排名強化了大學的科研導向。在這種導向的指引下,地方高校也在引進教師和師資培養和選擇重科研輕教學,將科研作為考核教師業績和職稱評聘的主要指標,教師則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致使本科教學受到嚴重影響,無論在教學科研上都無法與重點高校相比,特色難以凸顯。
(2)科研難出高水平成果,持續性差。為了加快提升高校辦學實力,地方高校普遍采用目標考核機制,要求教師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都要達到目標考核要求,由于教學壓力大、知識更新速度滯后,教師每年要同時完成目標考核壓力較大,精力分散,往往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完成考核科研考核目標,無法潛心研究,更難以持續性出高水平成果。
(3)科研項目來源分散,與教學不同步。開放辦學使大學更重視社會服務和校外合作,縱向項目較少,與企事業的合作項目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項目,有很明顯的公共服務功能,但科研項目來源分散且與教育教學本身關系不密切。
1.4 研究現狀與不足
上述諸多因素綜合起來,導致了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特色不明,教學效果不理想,人才培養質量差等問題,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很多學者在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和專業教學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研究與實踐,但多數只是將視角局限于一些細節上,沒有全面綜合考慮,從如何促進教學和科研協調發展的角度來探討改進方案。主要表現在兩點:(1)未充分運用教學與科研協調中教學的導向作用。(2)多在理念層面探討,而較少提供可操作性策略和具體實施方案以及案例。下面我們將結合三峽大學今年來在信息類專業教學科研協調發展方面的實踐,總結一些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科研協調發展的可借鑒的新舉措。
2 三峽大學信息類專業教學科研協調發展方法探索和實踐
2.1 三峽大學信息類專業建設現狀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采取不均衡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永遠是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有效策略。因此,三峽大學明確了建設教學科研型大學的發展定位,目前已成為水電特色與優勢比較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綜合性大學。然而,和其他地方高校一樣,其信息類專業并沒有形成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在合并之初學科定位不明,和重點高校的培養方案同質化嚴重,而且三峽大學的信息類專業還分散在理學院、經管學院、電氣信息學院等不同學院,難以形成合力,并沒有辦出明顯特色和優勢。
2.2 改革與實踐
2006年以后,學校調整了信息類專業的學科布局,將信息類相關專業集中到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大力推進有別于重點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差異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政策引導、搭建學科平臺、成立教學科研團隊、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有效促進了教學科研協調發展,使信息類專業建設近年來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具體改革與實踐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差異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第一,根據學校定位,明確了 “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信息類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建立了有別于重點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差異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以“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專題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五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基本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畢業時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和特色。
第二,強化教學在教學科研中的導向作用和主體地位,緊密圍繞市場需求,改革課程體系,強化實踐環節,著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首先,采用學校投資和引入社會資金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多個實驗室以滿足教學要求;此外,注重學生課外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啟明星”課外創新活動實驗室,獨創性地采用了“自我管理,循環傳幫帶”的運行模式,探索出課內課外并舉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新模式。
第三,建立校內實訓平臺,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學院依托教師科研平臺三峽大學軟工程中心建立了校內實訓平臺,一方面,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參與老師的實際科研項目研發,鍛煉個人能力;另一方面,已完成的一些新實際項目經過適當處理后用于學生畢業前的實訓,學社不需要到校外完成實訓,既節約了成本,也減小了外地實訓存在的安全風險。
(2)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輪流培訓教師,加快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可以有機會到企業掛職鍛煉,增強對社會需求的了解,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3)政策引導,促進科研教學并重。面對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的現狀,在學校的統一目標考核管理框架下,制定了一些促進科研教學并重,協調發展的管理細則,通過團隊考核、經濟收入調節、職稱評審條件限制等多方面促進教師同等重視并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活動。
(4)團隊協作,突出優勢,教學科研協調發展。為了實現學校在科研教學方面的考核目標,信息類專業教師通過團隊建設的方式進行有效協調,通過改變個人目標考核方式為團隊集體考核新模式,只要團隊中老師共同完成了科研教學的總工作量即視為所有老師考核合格,團隊內部可以根據老師實際情況分配教學科研任務量,這樣不同老師均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必擔心考核壓力,可保證部分專職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做出高水平成果。
(5)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凝練研究方向,促進科研服務與教學。三峽大學計算機學院通過緊密圍繞學校水電特色和優勢學科加強學科建設的方式,依托科研平臺和科研團隊建設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已形成了幾個特色鮮明的科研方向,已經初步具備可持續申報到各類縱向項目的能力,校企合作成效明顯,老師可以有選擇性地承接與教學密切相關的科研項目,普通項目放到校辦企業去單純用于創收。
2.3 建設效果
(1)教學效果明顯提升。目前信息類專業的就業率/簽約率(2011年超過90%)逐年增加,已躋身于優勢專業行列;學生在大四上學期已基本簽約且就業質量明顯好轉,部分本科畢業生年薪已超過10萬;學生動手能力明顯增強,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計算機仿真大賽、軟件設計大賽等各類大賽中屢獲佳績,部分成績可與985院校媲美,越來越多的本科生考上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研究生。
(2)科研成果日益突出。由于切實落實了促進教學科研協調發展的具體措施,教師從事教學科研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近年來科研實力不但增強,成果不但涌現,在科研論文、專利、縱橫向項目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提升,特別是在國家級項目申報方面,2011—2012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3 地方高校信息類專業教學科研協調發展方法總結
雖然地方高校的信息類專業教學與科研協調不僅存在一些共性問題,還存在一些學科自身的一些特殊問題,總結三峽大學信息類專業教學科研協調發展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兩點:
關鍵詞 高職 學報 教學科研 作用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The Promotion Ro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
to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ZENG Xiangqi, ZHOU Qin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 Journal also will develop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offer academic exchange exchange window, but also for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demonst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latform.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r academic exchanges, help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ers, 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schools, and to form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ticles for the Journal will b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le; development strategy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12年,全國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高職??圃盒9灿?288所,在校生人數已達1000萬,在校學生規模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總人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其學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的學報承擔著展示教學及科研成果、提升學校的整體教研水平、提高學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展示學校最新科研成果、引領學??蒲蟹较蛞约按龠M教學科研發展等重要任務。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報,對于促進院校的發展、提升院校的形象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國的高職高專院校在學報和科研工作上起步較晚,并且起點相對較低,學報的學術水平和辦刊質量有限,高職高專院校在學報與科研的發展上,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不利于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
1 高職高專院??蒲信c學報發展現狀
1.1 學報和科研的關系
從學報的屬性來探討學報和科研的關系。我國的高校學報一般都是將展示高校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成果和發展作為辦刊宗旨。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對學報的屬性也了相關文件,規定了學報的刊名、刊號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等,將教學與科研成果作為學報的辦刊宗旨。因此,學報的基本屬性就是,學術性、學校性、綜合性。從其屬性可看出,學報是為科研而生,展示科研的工具,可以說,沒有科研就沒有學報。但事實上,物質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學報在依附于科研的同時,也對科研產生了影響。
1.2 教學科研發展現狀
高等院校承擔著科學研究、培養專業人才、社會服務和傳承文化的職能,以及承擔各類科學技術的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的重要任務。因此,所有的高校都應該加大開展科學研究、教學研究和改革的力度,深入進行教學科研理論的研究工作。但是,我國的許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科研能力遠遠弱于教學能力的情況,并且,只有少部分的高職院校教師,參與過國家及省部級的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而且,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期刊上的數量非常少,產生的影響也很小。高職院校的教學理論研究已經遠遠落后于其教學發展水平。
1.3 學報發展受到制約
學報承擔著促進教學科研發展、展示教學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務。但是,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進展并不順利,大多數院校還存在著學報稿件質量較低、稿源短缺、期刊的特色定位、辦刊理念以及欄目設置等都無從談起的情況,不能起到促進教學科研發展、展示教學科研成果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高職院校的學報板塊起步較晚,并且規模很小,大多數院校的學報沒有國家統一的刊號,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據2011年12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統計,由新聞出版總局批準公開發行的高職學院學報有240余種,約占高職學院總數的20%,其余院校多為所在省市新聞出版局批準發行的連續出版的內部刊物,個別高職院校尚未舉辦學報。我省2012年52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有公開發行刊號的學報僅有8所。
對于學報的編輯部門來說,沒有根據院校的科研發展來辦學報,而是一味地模仿其他院校的編輯模式,被動地出版學報,沒有做到主動尋求教學科研成果、創新辦刊思路等。這就導致了許多高職院校的學報發展受到制約,難以做大做強。
2 學報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影響
2.1 為教學科研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高職院校作為科研學術研究以及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其學術、科研成果不斷涌現。高職院校在學科、專業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科和優勢,而這些特色學科的教師的研究成果一般較多,如果將其合理地組織起來,那么,學報就有了自己穩定的稿源,然后,可通過這些教師向其他知名教師、專家約稿,增加稿件的來源,建設一流的學術交流平臺,從而帶動學校的科研水平發展,提高學校的總體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2.2 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許多的中小型企業以及鄉鎮企業呈迅猛發展的態勢,而這些都離不開科學研究的成果??蒲谐晒耐茝V與應用,與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能力和培養技術型人才密切相關。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作為基本目標,應該加強在應用科學研究方面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這就使得學報特色應運而生,其主動選題編輯策劃學報欄目以及對科研成果的展示等功能,實現高職院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向企業現實的轉化,有力地推動高職院校的發展。
2.3 有利于建設新學科以及重點學科
目前,我國的高職高專院校在教育事業上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從整體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與企業的聯系、結合還不完善,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辦學效益以及教學質量還有待提高。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后,教學理論研究落后與經濟發展,這就導致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引導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建立特色理論體系,從而保證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提高其生存發展的空間。
2.4 有利于發現并培養新人才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報板塊的開設,為培養院校的科研新秀提供了基礎。通過學報刊登的具有較高教學科研水平的學術論文,為青年學者的科學研究樹立良好的榜樣,能夠直接、有效地提升青年學者的學術視野。學報的內容在選材時,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學報的編輯部門要及時關注作者所研究的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并做到對該學科有比較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并幫助他們找準切入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提高學報對教學科研促進作用的方法
3.1 做好學報的工作定位
教育部明確指出:學報要以反映院校的教學科研成果為主。因此,在進行學報的編輯工作之前,編輯部門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將編輯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編輯從最根本上來說,主要是保證學報的正常出版,并且提高學報的質量;科研則是提出專家辦刊、鼓勵編輯人員從事科學研究。學報不僅是廣大科研工作者以及教師發表教學科研成果的平臺,同時也很好地反映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因此,學報應該成為高職院??茖W研究的組織者、引導者、傳播者以及評價者。
在傳統的學報編輯工作中,學報的編輯并不是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而是通過欄目設計、組織稿源、評審稿件以及規范出版等行為,對教學科研成果進行組織、引導、傳播及評價等,從而促進科研的發展。作為一般的編輯人員,不可能做到對所要編輯的每一個專業課題或是每一個學科,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但是高職院校的學報,要促進教學科研的繁榮、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每一個科研的基本情況,因此,必須加強對學報編輯隊伍的培養工作,并聘請各學科的專家進入學報編委會或兼職編輯,創建一批具有高業務水平的編輯隊伍,為其提供堅實有力的后盾。
3.3 從學報服務于科研出發改變期刊組稿方式
高職院校學報的辦刊宗旨是體現院校的學術水平、營造學術氛圍、引導院校的科研方向以及促進科研活動的進行等。對于學報出版稿件不足的情況,編輯部門應變被動為主動,改變原有的等待投稿的方式,編輯人員應該深入到教職工當中,主動幫助教育科研工作者,解決論文在撰寫、發表中遇到的困難,并且,要利用學報的交流渠道,幫助教育科研工作者向正式的刊物投稿。
3.4 加強與外界的聯系發掘新資源
學報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進行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編輯部門應加強學報對培養科研人才方面的重視,在精心培養、熱情扶植本校內的青年教學科研骨干的同時,還應該努力聯系外部作者投入到學報的出版工作中來,形成一批具有高業務水平的作者隊伍。學報可以利用自己學術交流平臺的優勢,定期與相關科研單位進行聯系,預約他們高水平、高質量的稿件,而這些稿件往往更能夠展現科技水平,從而提高學報的學術水平,擴大學報的影響力。
3.5 服務于企業宣傳其成果
針對高職院校的學報難以做大做強問題,學報應充分認識到學校面向社會、依托行業、服務企業的宗旨,并將其作為發揮學校的學科專業特長和優勢,創辦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術專欄,將緊密合作的行業、企業的發展成果轉化為學術成果,并加以重點宣傳。通過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從整體上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3.6 連通企業培養科技人才
學報應該努力成為企業和學校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紐帶,加強學校和企業在技術開發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本著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將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結合,通過與企業共同開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組織企業員工和教師的聯合,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教師較強的理論知識,并結合經驗豐富的企業員工,共同合作,撰寫出更加優秀的教學科研論文,同時可使得學校的教師及時了解最新的發展動態,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在為企業提供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高職院校學報的質量,從整體上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有利于其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學報編輯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科技交流,實現互利雙贏的局勢。
4 結語
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來說,要想提高其學報的辦刊質量,提高學報的影響力,真正發揮學報的作用,就必須轉變現在的辦刊理念,加強學報服務于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不能只是被動地作為教師交流、傳播教學科研成果的平臺,必須要主動出擊,以促進院校的教學科研發展;要明確定位,打造特色的辦刊欄目,努力提升辦刊水平,將高職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與學報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高職院校綜合能力的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立項課題(編號20110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陸穎,祝西瑩.高職院校學報促進學院教科研發展的對策探討[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92-93.
1 建設合理的有特色的館藏體系是開展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基礎
1.1深入調查分析讀者需求
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前提條件,其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圖書館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但是信息資源不簡單就數量上的增加,它所要求的是一個符合本校教學科研的需求的信息資源館藏體系。讀者對本館信息資源和滿意程度最能直接反映資源的質量優劣,堅持對教學科研人員的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征詢意見,為適應高校教學改革的需求,根據學科設置明確信息資源建設方向和內容是調查分析讀者需求的首要任務。其次圖書館工作人員經常到教學科研第一線,開展主動服務,對讀者信息資源需求及服務需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調查服務模式,了解師生最新需求動態。最后要圖書館管理者充分認識到開展調查分析讀者需求的重要性,并將該工作納入是日常常規工作,正常開展,既避免有限圖書資源經費的浪費,同時提高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1.2建立圖書館聯絡員制度,教師參與選書購書,優化館藏信息資源
圖書館提高館藏質量,建立特色館藏的重要舉措就是建立圖書聯絡員制度,教師參與選書購書。圖書聯絡員由教學系部推薦,來自教學一線,了解專業設置,了解本專業的圖書需求和科研最新動態,熟悉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參與選書購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緊扣教學主題的專業需求,這種活動結合讀者需求調查,既提高圖書采購的針對性、專業性、實用性,又調動了教學部門關注藏書建設的積極性,加強教學部門與圖書館工作的緊密合作,解決了采購與需求脫節的矛盾。
1.3開展館際互借,堅持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高校圖書館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并能避免各高校重復建設帶來的資源浪費,并能促進高校文獻資源建設的協調發展,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更高質量地為讀者提供優質信息服務。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把高校圖書館帶入到網絡化,數字化的嶄新時期。信息載體的形式從“有形”到“無形”的數字化發展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堅持不懈地開展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辟服務專區
建好圖書館網站,在網站上開辟一個教學科研服務專區是現代圖書館服務發展的又一新舉措??蒲蟹諏^是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人員開辟的一個服務園地。在這個專區里為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優質網絡信息資源服務,包括科技查新、參考咨詢、科研課題跟蹤四大模塊,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構建一個協同式的學習環境,讓廣大師生獲得學科歸屬感。
2.1科技查新專題信息服務
科技查新是科研人員進行某些課題研究的先決條件,它是通過計算機或手工檢索等手段,經過反復篩選、鑒別,公正地反映某一個科研課題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決策部門或科研立項、成果驗收與鑒定以及專利等發明提供全面、科學的文獻依據。建立網上科技查新,開展國際聯機檢索服務,這是高校圖書館重要的網絡服務創新項目,圖書館憑借完善的檢索技術與現代化的檢索手段開展工作,為教師的申報專利、國內外參展、技術攻關、制定技術標準等進行科技查新,為用戶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全面地反映所查項目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創新性。
2.2實時的參考咨詢服務工作
網絡環境下的參考咨詢服務是以館藏的現實信息資源和網上虛擬信息資源為主要開發和研究對象,根據用戶的特定需求,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深入的調研、搜集、分析、組織與創新的一系列服務。高校圖書館開展實時參考咨詢服務,是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利用網上聊天軟件所開展的面向用戶的實時在線參考咨詢服務,網絡環境下的參考咨詢不僅能滿足遠程用戶的需求,而且突破原有館藏概念,由靜態的收藏轉變為動態的網絡信息資源的獲取。參考咨詢有服務方式更是多樣化,電子郵件、MSN、QQ、BLOG等,全方位地開展網絡參考咨詢服務。同時積極引進專家系統,為實現解答咨詢的專業化和自動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3科研課題跟蹤個性化服務
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開展科研課題需求調查,根據各系科研任務,按需求組織團隊對館藏資源進行搜集整合,對館藏沒有的資源通過共建共享,保證教學科研需要。圖書館應建立重點科研讀者服務檔案,開展科研課題跟蹤個性化信息服務。與??蒲胁块T加強聯系,及時掌握學校所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作為服務目標,調查了解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及信息需求,制定周密的服務計劃,與科研人員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及時提供信息查詢情況,了解科研人員研究進展情況和信息需求變化,以及對信息服務要求和對服務質量評價等,使圖書館最大限度地滿足科研需求。
3 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服務品牌
關鍵詞:材料;本科;創新能力;實驗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269-03
一、前言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要合理調配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資源,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創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做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而建設創新型國家決定的因素是人才,關鍵是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重要支撐和動力的高等學校,必須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真正擔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之路,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培養大批接受過良好工程教育,具有堅實基本工程素養和卓越創新能力的未來工程師,是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必須適應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
二、材料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材料是一個科技含量高、學科范圍廣、技術密集、應用性強的學科,其理論構想、創意、驗證和研究都必須依賴實踐來完成,即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其有形化、物質化。實驗教學在材料專業教育中占據著戰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養材料領域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具有其他任何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實驗室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平臺,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不僅學習科學實驗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嚴謹的科學作風訓練,培養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科學實驗產生科技發展突破性成果的一個個實例中激發探索精神和創新激情,形成創新人才所必須具有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目前的材料類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一般是將本科教學和科研分開,本科實驗教學自成一體,有專門的實驗室,專門的實驗人員負責指導學生實驗,而科研資源是博導、碩導帶著研究生在科研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本科教學實驗項目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變,而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爆炸的年代,這一本科實驗教學模式顯然與時代的發展不符,與培養創新性材料人才的目標相差甚遠。以山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的本科教學實驗為例,本科教學實驗室承擔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該體系傳授材料學科基本實驗知識和技能,但對于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創新實踐能力則力不從心。而學科所擁有的國家工業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不承擔一個本科實驗教學項目,在創新性材料人才培養過程中暴露出許多不足。因此,我們將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的材料學科教學和科研實驗資源重新配置,最大限度的做到資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期望能更好地服務于本科教學,提高材料類本科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也拓寬了科研和社會服務資源,為高校實驗平臺資源建設和管理模式改革進行探討。
三、材料學科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的建設措施和成果
我們的實驗室改革圍繞如何科學配置實驗資源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做到資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更好服務于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開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中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材料學院實驗資源現狀分析。截至200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科實驗室完成了初級建設階段,擁有了較為完整的學科教學實驗體系和實驗基礎條件,實驗設備總值達到了950余萬元,但是沒有一臺單價5萬元以上的設備,承擔著材料學科三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任務由實驗中心的專職實驗員準備、指導完成。而以國家工業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為代表的科研平臺科研儀器設備資源總值達到了1800余萬元,其中5萬元以上的設備50余臺件,承擔研究生培養和教師的科研任務。但科研平臺在運行中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管理人員不足、設備開發利用不夠、教學科研資源分離,導致資源設備的利用效益偏低,大型設備的人才培養功能得不到利用,設備的領用、管理、使用、服務機制不夠健全。這種狀況使大型設備的人才培養功能得不到利用,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得不得保障。隨著學校建設教學科研型大學目標的提出,學校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材料學院也明確提出以培養“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如何做好實驗資源的優化配置、精細管理和充分共享,推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建設。課題組通過調研相應高校材料學科實驗室建設的情況,研究分析我校材料學科實驗教學及科研方向等,針對實際找出實驗資源配置、共享、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制定調整改進管理辦法并付諸實施。根據學科特點和儀器設備類型重新劃分實驗室,按照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確定實驗室的教學功能,充分整合學科資源建設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打破教學科研資源壁壘,實施學科實驗資源共享,以中心為依托統一構建學科教學科研實驗平臺。不再將實驗室明確分為本科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將原來的本科教學實驗室和各類研究中心(國家工業陶瓷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工程陶瓷制備技術國家地方共建工程中心、先進陶瓷材料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晶體材料研究所、表面工程研究所、皇冠新材料研究所、鯤鵬精細陶瓷材料研究所、15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中心等)有機整合為材料學科教學科研共享資源平臺,平臺管理人員實行專兼結合,實驗室專職人員負責儀器設備管理、維護和維修工作,兼職教師參與實驗教學的指導和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實驗中心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實行專人專管,將中心擁有的29臺大精貴儀器設備按照功能分為15個機組,每個機組聘用2名以上的管理人員,實行機組負責制,每個機組必須利用大精貴儀器開設3項以上本科實驗項目。材料學科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實行時間和儀器設備全方位開放。大學生可以利用實驗平臺信息網站進行實驗儀器設備使用預約、實驗時間預約。實驗時間上的開放,可以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安排實驗,有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設備自由開放,學生在實驗室預約登記后就可以隨時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實驗室會有專門的實驗教師安排指導。
3.開展創業,創新訓練、競賽,與教學實驗互相補充。材料學科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除具備進行大學生實驗教學功能外,還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的平臺。利用平臺優質資源開展各層次的材料實驗技能大賽、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組織參加“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開展國家級、校級科技創新項目,與實驗教學互相補充,彌補實驗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模式上的局限和不足,形成完整的實踐創新體系,這是提高當代大學創新素質的有效途徑。
4.充實實驗教學隊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教學科研一體化平臺聘任高水平的理論課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充實實驗教學隊伍,提高實驗教學隊伍水平和素質。目前平臺已經聘請了28名專任教師為兼職實驗指導教師。中心實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動態流入機制,提高了實驗指導人員的數量和水平。實行“科研導師”制,為每個本科生配備科研導師,引導本科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以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研究活動和開放實驗室項目為紐帶,加強課外實驗教學,將實驗教學延伸到學科的科研基地,逐漸使課外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5.規范過程管理,完善監控體系。實驗資源平臺建立以后,運行和管理由實驗中心統一組織和協調,學科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對實驗教學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建立完善各項平臺運行過程管理制度、平臺開放制度和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實行實驗室房間責任人制和大精貴儀器設備機組負責制,實驗室責任人和大型機組每年年底考核,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為大學生服務的實驗項目數、實驗教學質量、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數、參與學生人數和大學生獲獎情況等方面,考核合格的實驗室和機組續聘,不合格的解除聘用。
6.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實踐效果。實驗教學打破本科生實驗單一的演示實驗方式,組織各種形式的興趣科技小組,配備大型精貴設備機組責任人為指導教師,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提高樣品處理、儀器操作、結果分析等實驗技能。平臺“以研究引領教學,以研究促進創新,教學和研究相互交融”,大量科研項目整合提煉為研究創新實驗內容,通過課程實驗、創新活動、技能大賽等多樣的實驗教學方式鍛煉學生。把科研活動、工程實踐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每年中心大型設備使用培訓相關實驗項目和學生創新活動課題達30多項,受益學生170余人。如培訓學生對化學氣相滲透爐、多功能高溫燒結爐、計算機控制流變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精貴設備操作熟練,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學生在畢業時受到企事業單位技術開發部門、質量控制檢測部門的歡迎。利用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平臺資源,近三年畢業生論文有7篇獲得山東省優秀學位論文,42篇獲得學校優秀論文;17名同學在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比賽中獲獎;本科生正式發表學術論文22篇;在“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活動”項目中,本科生承擔完成285項;材料學院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參考文獻:
[1]劉英,李佳,徐兆軍,等.工程素質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與實踐[J].化工高校教育,2011,118(2):25-27.
[2]程清蓉.改革設備管理模式,建立共享技術平臺[J].大學教育,2013,(2):42-43.
[3]歐陽津,申秀民,趙云嶺,等.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創新性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8,(2):79-80.
[4]許志剛,劉智敏,字富庭.大學生課外科研訓練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9):20-21.
[5]顧文豪,齊元勝,趙世英.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與學科競賽平臺的辯證發展關系[J].大學教育,2013,(2):19-20.
關鍵詞:高校;管理;工勤;績效工資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106-03
參照美國康奈爾大學斯奈爾教授根據價值和稀缺性劃分的人才標準[1],可以把高校工作人員劃分為如下四個崗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教輔崗位和工勤崗位。專業技術人員為高校的核心人才,但其他人員也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的正常運行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關于他們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必須要詳細研究,慎重設計。
一、設計非專業技術人員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應注意的原則
1.異質性原則。貢獻異質性指的是要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和工勤人員的不同工作特性,分別設計績效工資中的報酬要素及權重,以有效地激勵各類人員的積極主動性[2]。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對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進行考核時,只是簡單的套用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標準。這種考核標準由于設計的初衷和目的有其特殊的針對目標,所以如果簡單的搬運到考核非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績效上,將不能真實的評價其工作實績,也無法有效激勵他們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將非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績效最終體現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上,專業技術人員與非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績效體現互動協同效應[3]。
2.系統均衡原則。高校內部不同崗位的績效工資結構水平應當與這些崗位對學校的貢獻一致,亦即系統內部均衡??冃ЧべY結構設計不僅要考慮同一系列不同層次的崗位,也要考慮不同系列的崗位,還要考慮不同系列或崗位的相互關聯性和平衡性??冃ЧべY分配要注意將個人利益與學校整體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原則,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向關鍵崗位、拔尖人才、教學科研一線傾斜,適當拉開分配差距,充分發揮績效薪酬的激勵導向作用。同時,要妥善處理好學校內部部門之間、系列之間、專業之間的績效薪酬分配關系,績效工資既要體現業績貢獻,又要防止差距過大。
3.市場化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勞動力是處在市場中的,所以薪酬的制定必須遵循市場的價值規律,不遵守這個規則,就不可能得到所需的人才,取得滿意的業績。如對工勤人員則應實行市場化模式。主要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勞動力的市場薪酬調查結果,比照當地勞動力市場上同類人員的工資價格并結合學校的辦學效益來制定相應標準[4]。
二、設計管理崗位績效工資的具體分配方案
管理人員按行政級別劃分薪酬職級,采用以職務為導向的薪酬類型。
績效工資=管理崗位津貼+能力績效津貼
管理崗位津貼:固定部分,根據所聘用的管理崗位等級(任命的職務)確定,體現職責貢獻。
能力績效津貼:浮動部分,根據考核情況和其職稱等級、學歷、工作年限、任職年限和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情況等確定。體現能力水平和歷史貢獻,并通過教學科研業績,來體現管理崗位的業績績效。
因管理人員的業績成績很難做出量化的測算,故應加大其考核力度,明確職責條件,嚴格考核程序,明確考核成績,以此作為能力績效津貼的重要參考指標。職稱和學歷是衡量能力的顯性因素,且較客觀,易操作;資歷體現歷史貢獻,意味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與豐富,代表著能力或潛能的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最終必須體現在教學、科研人員的工作績效上,教學科研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具有互動協同效應,通過績效工資的分配,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我們主要研究浮動部分績效津貼的具體計算方法:
1.依據寬帶薪酬理論,能力績效津貼設1~14共14個檔次,確定各崗位適用的津貼檔次范圍。可設檔次間的績效津貼為等比數列(等差數列類似),邀請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確定公比r。則第i檔次的績效津貼為:Pi=a*ri-1,其中a是第1檔次的績效津貼。
2.對能力績效津貼的影響因素賦值:
根據上述賦值可計算管理人員的能力分值:
例:某教師,正科崗位,工作10年(其中科員4年、副科4年、正科兩年),均考核合格,本科學歷,中級職稱。則其能力分值為:
Y =0.5*10+(0.3*4+0.35*4+0.4*2)+4+10=22.4
因管理崗位變動較多,為便于計算,可粗略認為其工作10年中,現崗位(正科)兩年,其余8年均為前任崗位(副科)。這樣就可近似計算出能力分值
Y =0.5*10+(0.35*8+0.4*2)+4+10=22.6
由此可計算任意一名管理人員的能力分值Y,令d=TRUNC (Y/5,0),d即為其績效津貼檔次(TRUNC是取整函數),所得余數保留到今后的累計能力分值中。
3.全校隨機抽取樣本。設共抽取樣本n個,其績效津貼檔次分別為d(i),i=1,2,3,……,n
設S為所抽取樣的能力績效津貼總額(確定量)。
則有
S= ■Pd(i) =■ a*rd (i)-1(1)
以此可計算出第1檔次的績效津貼
a0=S/■rd(i)-1 (2)
即得出每個檔次的績效津貼為a0*ri-1。
4.具體運行后,管理人員的累計能力分值按如下方式增加:取得高一級職稱等級,其累計能力分值加5;取得高一級學歷,其累計能力分值加相應數值;年終考核合格,其累計能力分值加(0.5+任職崗位系數);年終考核處級優秀,其累計能力分值加(0.5+任職崗位系數)*2;年終考核校級優秀,其累計能力分值加(0.5+任職崗位系數)*3。
5.管理人員績效津貼檔次的變動:當其累計能力分值增加到5時,便執行上一個檔次的績效津貼,同時累計能分力值減5。當達到本崗位最高津貼檔次時,為體現出其工作的歷史貢獻,規定累計能力分值必須增加到10時,才可執行上一個檔次的績效津貼。
崗位變動時,若原績效津貼檔次不低于新任崗位的起點績效津貼檔次,則仍執行原績效津貼,累計能力分值不變;若原績效津貼檔次低于新任崗位的起點津貼檔次,則執行新任崗位的起點津貼檔次,同時累計能力分值歸零,重新累計。
6.管理人員i的績效津貼計算公式為:Si=a0*rd(i)-1*t
a0:第1檔次的績效津貼,r:績效津貼公比,d(i):管理人員i的津貼檔次,t: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率,即當年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與某參考年限的平均業績績效(固定參考值)之比。體現學校教學科研人員的業績績效取得情況。這樣便把全校的工作視為整體,以學校的教學科研業績為基礎,決定管理人員績效津貼的發放。
7.如上,計算出所取樣本的業績績效工資,請專家分析、判斷,如有不妥之處,對各項指標的權重、業績賦值做進一步的修訂。以上方案經全校公示,教代會通過,即可實施。管理人員的各檔次績效津貼標準及其參數也應于一個聘期(一般三年)重新確定一次。
三、設計教輔崗位績效工資的具體分配方案
教輔崗位人員主要指在實驗技術、圖書資料、信息網絡等崗位工作的人員??纱篌w分為兩類:
1.實驗技術崗位:它與教學、科研工作密切相關,可參照執行教學科研人員的分配方式。按專業技術職務劃分薪酬職級,采用以績效為導向的薪酬類型。
績效工資=專業崗位津貼+業績績效津貼
專業崗位津貼:固定部分,根據所聘用的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確定,體現能力水平和歷史貢獻。業績績效津貼:浮動部分,根據教學、科研的具體業績、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情況等確定。體現業績績效,注重長期激勵。并通過教學科研業績,來體現教輔崗位的業績績效。
2.圖書資料、信息網絡等崗位:它們帶有更多的管理、服務性質,可參照執行管理人員的分配方式。按行政級別劃分薪酬職級,采用以職務為導向的薪酬類型??冃ЧべY=管理崗位津貼+能力績效津貼。
管理崗位津貼:固定部分,根據所聘用的管理崗位等級(任命的職務)確定,體現職責貢獻。
能力績效津貼:浮動部分,根據考核情況和其職稱等級、學歷、工作年限、任職年限、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情況等確定。體現能力水平和歷史貢獻,并通過教學科研業績,來體現教輔崗位的業績績效。
四、設計工勤崗位績效工資的具體分配方案
按工人技術級別劃分薪酬職級,采用以績效為導向的薪酬類型。
績效工資=技能崗位津貼+業績績效津貼
技能崗位津貼:固定部分,根據所聘用的技術工崗位等級確定,體現能力水平和歷史貢獻。業績績效津貼:浮動部分,根據其在本行業內所做出業績的數量、質量;取得的獎勵、成果;獲得的榮譽稱號和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業績績效情況等確定。
要引進勞動力市場供求機制和勞動力市場價格,并以此作為工勤人員平均績效工資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把握績效工資總量的基礎上,以按勞分配為原則,測算每個人的績效總量,核定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的發放,實行學校、學院兩級管理。學校對學院核撥工資總量,由學院按上述計算方法,自行確定各參數變量,自主發放。使得管理重心下移,調動院系管理積極性,易于實現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師資、工作量分布、科研水平、專業特點)的分類管理;學校按博士點(碩士點)、國家(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情況,提高績效工資的一定比例,核撥給學院或研究團隊,由其自主發放,充分考慮到個人激勵與集體激勵相結合;注重考核激勵,加大對考核優秀教師的獎勵程度,獎金隨績效工資按月發放;對于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特別獎勵,提高激勵程度,吸引、穩定特殊人才,使他們能安心鉆研、勇于創新。
參考文獻:
[1]文躍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50.
[2]徐建挺.從二級包干看高校崗位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J].廣州大學學報,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