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德育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校園文化;德育;情操;導向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出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種:
一、陶冶情操功能
如果從空間形態來看,我們可以認為校園文化就是一種無形或者有形的環境。例如,筆者任教的學校,一走進學校的大門就可以看到一條旁邊栽滿松樹的大道,在大道的旁邊有關我校師生活動和學習的照片以及各種教學活動通知。沿著這條大道一直走,就可以看見我校的幾座教學樓。教學樓前有一大塊奇石,石頭上雕刻著“讀書明理,立志成才”的八字校訓。只要學生走出教室的大門,立刻就能看到這八個大字。時刻提醒同學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除此之外,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栽有各種花草,四季常綠。讓生活在這里的學生時刻都能體驗到綠的新意。當學生身處在這樣一個環境優美的校園里,其內心深處無不充滿著安靜、和諧。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因此,在中學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融入德育功能,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之下,時刻感受德育的力量。
二、激勵情感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除了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還具有激勵情感的功能。例如,我校在每個學期都會開展一些繪畫、演講以及書法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除此之外,我校在每學期還開展一次“德育報告會”,要求全體師生推選出代表來介紹我校在這一學期內所發生的好人好事。這樣的活動可以激勵更多的師生去積極做好事,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
三、價值導向功能
當前,中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致使他們在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部分中學生受到經濟文化的影響,在大腦中產生了棄學從商的想法,拜金思想充斥著大腦。比如,在我們學校就有部分學生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思想是非??膳碌?。更有甚者,還有部分學生把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當作人生的唯一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就顯得不可或缺了。我們的中學應該在以思想政治課為代表的基礎上,配合其他學科進行教學,在
課堂教學中無形地滲透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另外,還可以開展一些德育方面的校園活動。
四、規范約束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的約束功能具體可以分為軟約束和硬約束兩種形式。何謂軟約束呢?軟約束主要是指通過在校園內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比如,學校要求學生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中學生守則》進行認真學習等等。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其規范約束功能。讓師生在這種軟硬兼施的校園文化下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比如,以前我校經常有學生遲到?;诖朔N情況,學校的教務管理部門明確規定學生在上課之前十分鐘必須要趕到學校。到了規定時間如果不到校的話就會鎖門。任何人在關門之后都不可以再進入校門。而且遲到的學生家長還會受到校方的約談。自從這樣的制度頒發之后,學生遲到的情況有效得到了控制。
五、批判吸收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嚴格來說就是對社會文化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之后的文化形成,即對社會積極文化進行吸收攝取,對社會不良或消極文化進行批判剔除。這種中學校園文化一旦確定之后,其他的社會文化很難侵入其內。無可厚非的是,在當前的中學校園之內,很多學生都會受到社會上不良文化的影響和侵蝕。但是,在積極的校園文化影響下,中學生很快便會受到積極的校園文化影響,對不良社會文化進行批判吸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六、凝聚向心功能
一個優秀的中學校園文化就像是一個磁場,可以把校園內的全體師生有效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在整個校園內產生一種凝聚向心力。例如,仙桃市的仙源學校從創辦之初的198名學生到目前的3000多名學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與其自身的校園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依靠的正是其優秀的校園文化。仙源學校近年來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大下工夫。選擇以孝雅文化為載體,在學校中大范圍地推行雅行和孝行教育。融合班會、校會、學科教學、校本課程等各個方面。這種充滿德育氣息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隨著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體提高,很多學生隨之在學習方面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班級凝聚力增強,學習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仙源學校的這種做法對很多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我們中學應該打造和建設出更多充滿凝聚力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在實行年級負責制的中學,以年級為載體構建德育管理網絡可以有效減少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層次與縮短管理距離,提高執行力與反應力,增強針對性與實效性,使年級成為全體教師真正參與常規德育工作,有效進行德育管理的平臺,從而優化學校整體的德育管理效能。
1構建年級德育管理網絡的意義
年級負責制,就是由同一年級的教師、班級組成擔負教育教學等管理任務的基層管理組織,把年級作為一個與處室(教務處,學生處等)平級的實體來進行管理。
在年級負責制下,同一年級的教師了解本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理解年級要達到的德育目標,并且由于組織結構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溝通渠道暢通,因此更易創造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機制和氛圍;構建年級德育管理網絡使年級的德育管理活動既符合學校的宏觀目標,又切合年級的具體實際,從而充分發揮年級管理功效,使整個學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強和優化。
2年級德育管理網絡構成
德育是一個立體。其工作應該是縱、橫向交織的立體網絡,形成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教師學生家長三方互動,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級德育管理網絡的橫向構成
2.1.1“參與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則
所謂“參與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讓員工和下屬參加組織的決策過程及各級管理工作,從而體驗出自己的利益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而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參與管理既對個人產生激勵,又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證。因此,參與管理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能確實促進組織績效的提高。
在年級負責制下,德育管理網絡必須遵循參與管理的原則。由于同一年級的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與信息渠道了解年級的現狀,理解年級要達到的德育目標,因此更能主動承擔促進年級發展的責任。而且在年級負責制下,教師個人目標與年級要完成的德育目標一致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群體易達成共識,年級德育目標也易為個人接受,轉化為個體的自覺行動。實際上,年級負責制下教師的自身利益和年級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教師認識到自身參與管理的重要意義,從而真正地參與管理。
2.1.2“全員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員育德”是從參與管理原則中提煉升華出的德育理念,全員德育要求教師做到“三全”,即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全程關注。有一種思想,認為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領地,德育是課外活動的主旨,將德育脫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視為班主任的專利。而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務的義務。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并非專屬干班主任。只有全體教師都認同“全員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從彼此封閉的學科教學中走出來理解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2.1.3“課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課程育德”是實現全員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課教師在年級各個備課組的要求下,結合本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中對學生進行顯性的課程育德,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另一方面,隱性的課程育德尤為重要。隱性課程指的是沒有在課程計劃中顯現,卻是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結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學校常規,教師的人格品質等。德育隱性課程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體驗和熏陶作用,如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期待、愛心等都容易感染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從而主動地接受教師的顯性課程育德。
2.2年級德育管理網絡的縱向構成
年級德育管理網絡縱向由四條具體的實施途徑構成。
2.2.1年級黨支部一年級團支部一年級工會年級黨、團支部和工會是實現全年級教師參與管理與全員育德的有力保障。黨員教師首先要充分發揚黨員的帶頭作用,率先學習并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形成推進科學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級黨、團支部和工會則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學習討論,培養教師參與德育管理的意識,提升教師德育工作的理論水平,使年級黨、團支部和工會成為全年級教師學習黨的教育政策方針與推進先進教育理念的堅強陣地。
2.2.2年級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師年級負責制下,年級主任對整個年級的德育管理工作負責,班主任與該班任課教師共同對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負責。在班級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為組長、科任教師為成員的德育導師小組,要求每位教師都參與到德育管理過程中。上課時間,教師是學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既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又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把德育滲透落實到課堂教學細節中;課余時間,教師應努力成為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心理上的疏導者,學習上的輔導者,生活上的指導者。從而切實做到顯性課程育德與隱性課程育德雙管齊下。
2.2.3年級學生會一各班學生干部一全體學生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過年級學生會來執行和強化。年級學生會承擔了年級管理中的許多具體事務,如對各班每日考勤、出操、衛生、寢室紀律等各方面的統計與評比或在各種年級活動中起協調組織的作用。并在管理過程中整合各班學生干部資源,使年級學生會干部與班委干部協作管理,使年級管理的形式從純粹由教師負責轉換為以學生自主管理與教師管理相結合的形式。組建年級學生會,可積極調動學生干部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監督的能力。
2.2.4學校一家長學校一學生家長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教育;有效途徑;探索
教育的概念,首先應當是一個道德的概念,教育首先應該是一項杰出的道德養成事業。如果我們只注重智育的開發,忽視品德塑造,不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將可能是有智商沒有智慧,有知識沒有文化,有文化沒有教養。有目標沒有信仰,有欲望沒有理想,有青春沒有熱血的人,這將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加強和促進初中生德育工作,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質是中學的首要任務。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培育人才為中心,而育才必須先育人,育人又必須以德為本。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保證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學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應按照教育部要求,制訂教學計劃,設置教學課程,選用國家統編示范教材;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條件的改善;建立規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多媒體教室和資料室,配備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重視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研究,并且落實課程的開設,在開設的課程中,注重內容聯系實際,及時更新教案,拓寬學生視野,學生接受的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就能春風化雨,育人于無形?!绻械慕處煻佳詡魃斫?,為人師表,注重教學科研和教育效果,中學的德育工作肯定會展現昂揚生機,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在中學德育教育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四支隊伍的建設,實現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
中學應制訂人才發展規劃,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高業務素質,提高教學水平,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結合自己的專業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加強課堂教育、隨機教育和實踐教育,面向學生、貼近學生,這樣的授課才符合要求,才受學生的歡迎。
2.班主任、輔導員隊伍的加強與發展
班主任和輔導員在教育的第一線,直接面向學生,他們的工作水平和效果直接影響到德育工作的成效。提高班主任、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實現其專業化、職業化。并且積極開展各種培訓工作,不斷出臺扶持措施,讓這支隊伍穩定成長起來。
3.教育管理隊伍要不斷深化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
作為中學教育管理崗位的每一位教職工,都必須有管理育人的理念,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高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切實落實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并且讓每一位教職工在工作中落實這一理念,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三、加強硬件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中學雖然經費緊張,但是必須按上級要求將德育實施所需經費列人年度預算,加大德育設施裝備建設;建立學生工作網站、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學生活動中心,同時確保制度完善,活動場所規范,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富有成效。
四、多方共同參與,達到德育共識
德育是我國傳統教育和傳統文化中十分注重的一個層面,在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的德育工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阻礙和不足,本文就如何深化開展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展開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
農村;中學;德育工作;深化開展;策略
德育工作是中學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道德習慣的培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開展受教育水平和條件限制還存在一定弊端,這也使得改善農村中學德育工作成為新教育改革最為關注的重點。本文從分析當前中學德育工作開展現狀入手,以期有針對性地找出進一步深化發展中學德育工作的辦法。
一、當前中學德育工作開展現狀分析
(一)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農村經濟也得到了相應地改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新型移動通信設備、媒體也不再只是城市孩子的專利。但這些在為農村中學生拓展接觸面,提供更豐富信息的同時,也給農村中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到負面信息、不良信息的機會,而這些不良訊息對于自我意識還未形成、缺乏信息識別能力和是非辨別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會在其思想意識、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構成不良危害。[1]
(二)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家庭也是中學階段孩子待得最久的空間場所,可以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2]但現在的很多農村家長只一味地督促孩子在學校要好好學習,提高學習成績,而從不注重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沒有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好配合。
(三)對德育目標抱有過高的期望。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背景下,很多德育教育者忽視了城市和農村間的差異,對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抱有過高期望,導致德育目標的制定脫離實際,教育內容過于抽象和空泛,讓德育教學缺少實際生活的味道和現實意義,使中學生只知道一些道德概念和固化的行為準則,無法獲得真正處理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和道德沖突。
(四)農村中學德育工作開展模式僵化。
當前大多數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模式仍然以說教和灌輸為主,而沒有從學生主體的精神建設出發,也沒有聯系生活實際,使中學德育教學流于形式。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經驗的增多以及個性的日漸養成,很容易對此種德育教育模式產生抵觸和質疑,使德育教育得不到切實的教育效果。
二、進一步深化開展中學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強化農村中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加強農村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樹立正確的道德教育觀念,把德育工作作為中學階段教育的重點來抓,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對農村中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體現德育教師隊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需要提高德育教師團隊建設管理系統和相關的系統的安全性,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監管責任,建立了相應的道德教育目標,指明的德育工作和方向。學校要對德育教師的工作價值給予科學的評價,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
(二)加大對中學德育工作宣傳的力度。
應從學生家長入手,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通過向農村學生家長宣傳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來引起家長們的關注,增強學校和家庭、社會三者之間在中學生德育方面的聯系和配合。
(三)加強對農村中學德育課程的重視。
中學德育工作的課程內容應貼近生活實際,將德育融入學科和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識和基礎,然后再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利用地方資源開展德育活動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加深學生對思想道德的理解和認識以及踐行能力。[3]
(四)擴寬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途徑和方式。
其一,以課堂教育為思想道德教育開展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中學教師道德導師的作用,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正確的道德認知和意識。其二,開展多種形式有關德育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社會,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三、總結
道德品質是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構成要素,缺乏德育,只注重智育的教育是不全面的,難以培養出社會現代化發展和建設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對經濟發展和文化環境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因此,我們要轉變觀念,加強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視,從德育內容、方式、制度等多方面入手,聯合家庭和社會教育共同深化開展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
作者:趙志剛 單位:二道甸子鎮中學
參考文獻:
[1]徐紹輝.實施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文化——農村中學構建德育特色的點滴體會[J].關愛明天,2014,(9):62-62.
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文化時期,一所辦學思想鮮明的學校,其校園文化必然是在共性的基礎上,彰顯其獨有的特質?;谶@一認識,學校集全體教職工智慧,結合鄉土文化,打造了以“柳公權的崇高品德和精湛書法”為主題的校園文化。
一、定位辦學思路,形成辦學理念
學校的辦學思路: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辦特色學校,發展學校內涵,創建標準化初中,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合格的初中畢業生。
學校的辦學理念: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服務一切”的服務理念;學校依靠教師的辦學理念;“質量立校,教研興?!钡慕虒W理念;實施精細化的管理理念;學??沙掷m的發展理念。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像自己孩子一樣看待,不要放棄任何一名學生,讓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起跑線上都能跑出最快的速度。
二、提升德育水平,夯實文化建設基礎
提升德育水平是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學校在打造校園特色文化時,把提升德育水平放在首位。
首先,強化德育網絡。實行支部書記、校長負總責的多層次德育管理模式,形成黨支部、政教處、教務處、年級組、班主任、團支部等齊抓共管的德育氛圍,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會管,家庭、社會、學?!叭Y合”的德育網絡。其次,堅持德育系列化。學校開發了適合校情的“四學會”德育教育校本教材,按照“低起點、小坡度、按階段、分層次”的原則逐步實施,以“四化”教育系列化模式進行,即“養成教育常規化,主題教育系列化,節日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樣化”。第三,凈化德育社會環境。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易受社會不良因素影響,為此學校加大對學生遠離網吧,遠離游戲廳、歌廳等場所的教育,提高認識,崇尚文明。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大提升,進一步夯實了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基礎。
三、實施精細管理,為建設校園特色文化服務
校園特色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學校常規工作的精細化管理。首先是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學校以績效工資為杠桿,堅持公平公正、優勞優酬的原則,細化教師常規管理,實施教師量化考核細則管理,落實教師創優評差制度,促進教師自主成長。二是加強學生管理。認真落實《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制度,重思想、抓安全、抓學困、樹榜樣,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是實施精細化教學管理。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推行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實踐高效課堂,圍繞探索師生教與學的有效途徑,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扎實的教學管理,使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為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突顯“柳公”精神,彰顯文化特色
學校在不斷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確立了以柳公權的品德和書法為背景的校園文化,提出了“心正則筆正”的教育方向,確立了“傳承柳書經典,弘揚柳公正氣,陶冶高尚情操,培養優秀人才”的校園文化主題。
一是塑造校園物質文化。學校校門、教學樓文化設置以突顯校訓、校風、學風,校園周圍設置以“柳公權”為代表的書法藝術長廊,為所有樓、路及部室都命上含義深刻、溫馨和諧的名字及提示語。學校主路和廣場邊設置了標準化公示欄和閱報欄,校門醒目位置和廣場中心分別建造了一尊“飛向未來”雕塑和“柳公權”雕像,校園主干路護墻做了14幅書法名家刻碑,在廣場四周斜坡花草墻、辦公樓、走廊分別設計了雕刻、名言警句、辦學理念等文化墻。班級門前懸掛了個性化、人文性的班級名片。部室張貼了標語和相關的規章制度及名家畫像等,宿舍文化進行了個性化、特色化布置。
【關鍵詞】中學;德育教育;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中學生的德育具有以下特點:缺乏敬畏與信仰,缺乏志向與理想,缺乏團結與信任,缺乏思想與內涵。德育并不是管理,所以要明白德育的滲透方式,這里要從教師、學生、家庭、社會多角度以及班級德育文化建設來進行。
一、提高教師的品德修養
(一)多看“圣賢書”,發揚儒家思想
書非圣賢不能讀也!孔孟之道,在思想,在感悟。雖經千年,但字字如金。我們讀圣賢之書,非求之乎者也,但求一真、一敬、一畏。做人之真,做事之真,對自然之敬,對道德之敬,對法規之畏,對倫理之畏。教師若真能明儒家思想之真諦,而將其發揚光大,則中國又怎會近幾十年無真正的教育家?
(二)樹憂國憂民之意識,忌安逸享樂之思想
書生意氣常憂國,良臣吁嘆總憫民。孔子、孟子常懷治國之志,憂國之心,所以其弟子為宰為相,為將為卿。德高者,才能憂天下,才能容納他人。教師若能以自己的憂患意識影響學生,引起共鳴,這種共鳴是民族的,是穿越時代的,是超越法律法規約定的真正人類內涵的東西――道德。
二、關注每個學生的德育水平,注意教育應無痕
由于德育成長是有環境的,不同家庭背景氛圍、不同社區文化,不同民族傳統,學生德育觀念、水平是不同的,參差不齊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這種差距,有的放矢。具體做法如下:
(一)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德育水平,以引導說服為主
中學生自尊心強,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談、溝通,切忌規章制度懲罰。尤其是這種懲罰對學生的傷害,可能使學生更加偏激。所以我們提倡德育教育應無痕,在學生心靈上不劃過傷痕。因為這種傷痕可能時間都無法將其沖淡,并且只會越劃越深。
(二)加強學生間溝通與交流,弘揚高尚道德品質
學生間交流可能比說服教育更有效果。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發展狀況可能不盡相同,通過交流與溝通,相互提升道德品質,教師或班主任積極弘揚高尚道德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緊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以及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不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意志堅強、性格良好等。
(四)提倡個性發展教育
個性發展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中學生主要是進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審美觀易受影視、音像制品、網絡文化以及廣告宣傳等的影響,中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個性發展教育的迫切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尊重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培養健康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三、創建班級德育文化,營造和諧班風
由于德育不同于管理,在于引導,班級德育文化建設可以使學生形成共同認識,讓學生引起共鳴。我們可以采取德育板報、德育觀察欄、社會道德大家看、中國傳統道德之介紹等形式,來營造班級濃厚的德育文化,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真正做到教育無痕。
四、加大投入,優化社區和校園環境
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而中學生所處的時期在德育的形成中是關鍵時期。它不能單靠課堂的教育方式來解決新問題,德育和整個社會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要加大投入,使學校成為學生生活的樂園、求知的學園、溫馨的家園、漂亮的花園。同時還應重視創造德育的社會環境,抓好社區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加大社會綜合治理力度,凈化社會育人環境,果斷打擊違法經營的網吧,大力著手社區“綠色網吧”的建設。
五、促進家庭教育
德育目標的素質化。德育目標素質化是改進中學德育工作的必然趨勢。一方面,這種趨勢增強了德育目標的前瞻性。學校德育目標必須具有鮮明時代特色,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的發展都能適應社會的各種挑戰。另一方面,這種趨勢還表現在更加重視德育目標的內化。確立德育目標不能只是立足于學生的在校表現,學生終究還是在社會中生活,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能否清楚地分辨真假、善惡、美丑,是對學校德育效果的客觀檢驗。學校德育必須由單純重視學生在校的一般表現,轉而更加重視學生內在的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使學生真正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德育內容的基礎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新的德育內容不斷融入中學教育之中。面對不同的受教育者,必須突出德育要求的層次性。首先要掌握適度,比如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方面都應提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要求,從而分出層次,循序漸進,以求實效。其次要把握基本,把培養遵紀守法以及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作為中學德育的基本內容,避免在繁雜的內容面前沖淡了基本內容的教育。同時還必須因材施教。當前要特別重視在高中階段的教育,對少數由于受各種不良影響而犯有輕微罪錯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德育過程的綜合化。德育過程的綜合化趨勢表現為重視過程、重視協調和重視實踐。從重視過程來看,沒有科學的教育過程,就沒有科學的教育,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教育過程,過去“應試教育”的重要特點是重視“結果”,常常忽視了教育過程。盡管實施素質教育多年,但目前學校德育仍然存在無視教育過程的傾向,如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用突擊打掃代替經常保潔……這樣做表面上也可能取得一時較好的“結果”,但在過程中留給學生的卻是許多不良的東西。從重視協調和重視實踐來看,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構成這一系統的諸要素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學校德育因而出現了綜合化趨勢:在加強與改進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同時,重視加強各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在強調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團隊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同時,重視課外活動的教育作用;在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功能的同時,重視提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水平。
德育管理的宏觀化。新形勢下的學校德育必須具有開放性,一方面,地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學校德育開展;另一方面,學校德育又反過來促進地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德育管理必然相應地出現宏觀化趨勢,即:重視統籌規劃,重視優化環境,重視基地建設。
學校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而社會又通過多種形式參與或者影響學校德育,這就要求對德育工作的統籌規劃必須加強。學校的德育規劃要突破校園范圍,充分借助社會力量。而要真正調動社會力量推動學校德育,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對學校德育進行宏觀決策,納入地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
優化社會環境是增強德育實效的重要條件。社會文化環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往往從影視、歌曲、文學作品中尋找自己的偶像,尋找自己的人生信條。成年人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學生養成良好道德和行為習慣的榜樣,社會上存在的酗酒、賭博、迷信等陋習則嚴重腐蝕和毒害著學生。所以,努力凈化環境是加強學校德育宏觀管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