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
時間:2023-08-01 16:5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學內容的序列化
縱向銜接要求從整體上進行教學設計,要使各年級、各階段地理教學諸要素有機聯系,有序銜接,形成序列化的體系。探索地理教學內容的“序列”,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序列分解。
地理教學內容序列化首先要有序。如城市與城市化總體的脈絡:從城市個體來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態,而且在每個城市內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區,以及各具特色的內部空間結構。從城市群體來看,每個城市都為一定的區域提供服務,不同規模城市的服務功能和范圍是不同的。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原有的城市在擴大,新的城市不斷出現,與此同時,地理環境也影響城市化格局。
其次要有列,即每個教學階段的層次安排。如城市與城市化教學分兩個層次:城市地域的宏觀層次——城市是一種中心地,城市之間在規模、等級和數量等方面的聯系;城市地域結構的微觀層次——城市內部的功能分區及原因、功能分區的模式,以及功能區之間的合理規劃等。序列分解,是對地理教學目標、內容、能力等構成因素進行有機的梯次細化和分解,體現地理教學目標、內容、能力等內部聯系性和發展的階段性。
由于教材、教學內容的序列化,在教學過程中,要使每冊、每章、每節的教學都成為序列化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必須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作業設計。
教學內容的序列性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上,還可以體現在學生的練習上。練習設計包括練習項目設置(如讀圖思考、活動、問題研究等)和練習“量”“度”的限定。
不同的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進行練習設計時要盡量避免“一刀切”。一般情況下,可將練習分為必做、選做和思考題三種類型,以適應各類學生的“口味”。必做題起點低,保證所有學生能做;選做題有一定難度,成績落后點的學生可不作要求;思考題可讓優生產生興趣,盡力去完成,真正讓全班學生都練有所獲,練有所樂。如“地租與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練習設計從以下知識點入手,必做題:城市功能區成因、類型和特點,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規律;選做題:城市地租立體空間分布規律與功能分區,不同發展時期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思考題:某城市不同規劃方案的利弊比較。
在處理地理教學目標和內容時,不僅要重視知識的邏輯序列,還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序列。地理知識序列要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本身的內在邏輯來組織,心理序列根據學生認識過程的客觀規律來安排。地理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地理知識、技能,形成能力和態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學生在感知地理教材、理解地理教材、鞏固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知識的環節中,要經歷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獲得概念、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等一系列復雜的認識過程。因此,建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序列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引發學生正確的動機,燃起興趣的火花。
二、教學過程體現差異性
地理教學的縱向銜接策略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年級與年級、階段與階段之間的差異性。各年級、各階段地理教學內容設計要有側重點,不能處于同一層次、同一水平上。如在“雨帶推移”的教學設計中,初中階段要讓學生明確“4月-5月、6月中旬-7月中旬、7月-8月、9月、10月雨帶停留地區的位置”;高中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梅雨天氣的形成,在同一時期我國東部不同地區的天氣特征,鋒面雨帶的進退與副熱帶高壓強弱的關系,分析我國東部、南北方旱澇災害與鋒面雨帶的關系,分析雨帶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
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情感偏愛以及思維水平會存在差異,當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風格、思維水平相適應時,不同學習風格傾向的學生產生“期”,這時學才最為有效。教與學二者適應程度越高,學生就越能從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接受一系列有效刺激,從而使教學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針對學生的差異,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教師要梯次細化和分解三維目標,然后分散到各冊、章、節,再分配到各課時,目標梯次細化和分解就是將原來單一性教學目標改為因年級、階段而異的彈性目標,彈性目標可大體分為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展性目標。一般說來,低年級學生學習從基礎性目標開始,完成之后進行提高性目標,進而是發展性目標,高年級的學生一般從提高性目標開始,甚至直接按發展性目標學習。如“農業”教學目標可分解為——
基礎性目標:運用資料并聯系當地實際,說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水稻和玉米)、經濟作物(甜菜、甘蔗、棉花)的分布概況、畜牧業分布及主要畜種,并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提高性目標:從自然、社會經濟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商品谷物農業、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混合農業)的特點、形成條件和發展措施。收集當地的農業資料,判斷農業地域類型,評價農業區位條件。
發展性目標:市場需求和交通運輸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根據地價、單位產值、需水情況、交通等綜合安排某地農業 生產。
教學實踐表明,以縱向銜接序列化的方式設計各年級、各階段地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能較好地使地理教學規避條塊分割設計的不良影響,促進地理教學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和校本教研,同時還對地理教學常態化實施有較大價值,值得深入探討?!?/p>
【參考文獻】
[1]程向陽.論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學價值[J].當代教育科學,2005(15).
[2]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初中地理教學 存在問題 出路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隨之提高,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地理教育者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積極探索初中地理教學之路,進而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1.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地理作為我國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培養當代初中學生各種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地理教學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即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今后發展。
1.2教育觀念落后
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對全面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在我國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大,老師教學時忽視學生主體作用,課堂留給學生的時間很少,老師主要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學生不愿意學,課堂枯燥乏味,教學質量下降。
1.3教學目標不清楚
地理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實踐才能鞏固學生知識。然而,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偏重理論知識灌輸,同時地理知識復雜,內容太多,目標分散,不利于學生掌握,加之教師引導過于游離教材,內容不能緊扣目標,進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4教師資源匱乏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專業教師是地理教學有效性的保障,只有專業的教師才能在地理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初中地理教師資源還比較匱乏,教師教齡偏高,難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由于后續力量跟不上,因此教師資源匱乏,尤其是專業、創新型、高素質教師,進而不利于地理教學發展。
2.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學的出路
2.1明確教學方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進行地理教學時做到細而不膩,根據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尋找有效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將問題有效聯系在一起,由淺入深,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解析問題[1]。教學既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又要明白“為什么”。如在講《板塊運動》這部分內容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四川的汶川地震為什么會發生?”給學生做簡單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引起的,從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塊的知識并且引用汶川地震實例引導學生總結: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達到教學目的。
2.2建立師生互動氛圍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的有效統一,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促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應。作為教學主導者,要主動與學生互動,走進學生的世界[2]。在教的過程中,適當采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多給學生創造一些實驗機會,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實現積累知識的目標。
2.3轉變教學觀念
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在我國新課改環境下,傳統教學觀念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當前的教育發展需要。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初中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則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3]。如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知識時,我布置任務,由學生找出七大洲是哪七大洲?四大洋是哪四大洋?并排出七大洲及四大洋的大小順序。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后得出七大洲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這種方式既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開展互動式教學
長期以來,地理課堂氛圍一直比較沉悶,老師時常擺出一副嚴厲的姿態,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既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又制約學生發展。而互動式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以學生為主的活動改造學生的主觀世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我在講述“黃河”這一知識時,提問黃河流經多少個省區?A同學回答: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我問:還有沒有?B同學補充:山西、河南、山東。然后我就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給予他們表揚。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保證教學效率,同時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供保障[4]。
2.5擴大教師隊伍
教師作為學生成才的引路人,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加強地理教師隊伍建設非常重要。首先,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當代教師選擇報考地理,進而為地理教學提供更雄厚的師資力量。其次,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及職業素質。再次,高校要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不斷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結語
初中地理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有積極作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初中地理教學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我國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當前教學的不足,不斷摸索、研究和創新,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為社會發展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云.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學探析[J].教育藝術,2015,02:78.
[2]裘建.試論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3,20:179-180.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困境
1.學生學習技能技巧不足。一些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習慣于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沒有能夠學會思考,學會如何高效地開展學習,導致教學效率較為低下,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不利于地理教學成效的提升。
2.課堂信息容量較為匱乏。一些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張嘴走上講臺,信息量非常有限,演示手段較為匱乏,沒有能夠將現代教學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材內容背后蘊含的豐富信息無法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導致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低下。
3.地理教學模式陳舊落后。一些初中地理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沒有能夠潛心分析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尤其是他們渴望參與教學雙邊活動的迫切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機械記憶地理知識點,沒有能夠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同步發展。
4.教學空間未能有效拓展。在地理教學中,廣大教師不僅要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提升,還應當積極拓展教學空間,帶領學生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實踐活動,加深對地理學科各方面知識的了解及對生活環境的了解。教師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二、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學困境的措施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基礎上,初中地理教學要注重教學研究,強化理念創新,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有效突破當前困境。
1.強化技能技巧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地理學習技巧是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抓手,教師要想方設法對學生進行技巧指導。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比較分析、學會總結梳理,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善于分析地理學習內容中蘊含的規律并進行總結提煉,通過自我分析研究的方式牢固掌握被動獲取的知識點。另外,許多機械的知識點難以記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進行形象記憶,將枯燥難以記憶的知識點和較為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圖文并茂的格局,從而強化學生掌握效果。另外,教師還應當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幫助學生科學制定地理課后復習時間及間隔,讓他們花費最少的時間獲得最理想的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如果能夠掌握較強的技能技巧,則不僅能夠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而且能夠讓課堂氛圍更活躍。
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地理教學信息。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信息容量偏少的實際,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手段,將各種有利于地理教學開展的資源信息整合起來,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示,從而強化學生理解掌握的效果。例如,在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演示世界各地的主要語言和宗教流派,介紹與此相關的背景資料、基本常識。學生在這樣的課件演示中,不僅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極大地拓寬了知識面。再比如,教學走進國家——法國、美國、巴西等章節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下載與教學國家相關的民俗風情、標志建筑、歷史人物等,演示課件,讓學生在直觀感知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彌補了學生沒有親身去過這些地方的遺憾。現代教學手段尤其是電腦與網絡的融合,能夠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生動的信息,可以在氛圍營造方面發揮作用。廣大教師在不僅要經常利用多媒體手段,還要善于在使用頻率、使用時機、使用內容等方面嚴格把關,逐步提高自主創作設計水平,使教學課件與教學工作實際需求聯系更緊密。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學生
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學科。學科從上到下,凝聚了人們智慧的結晶。人口、社會、宗教、語言、商業、交通、氣象、城市等等不一而足。地理課程教學也是一門復雜性較強的學科,涵蓋范圍和廣度,都體現出其自身的獨特性。課堂教學,是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主要途徑,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課堂脈絡,實現地理知識普及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是其關鍵期,從這一時期開始,就充分重視其影響,對未來文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初中地理教學特點
中學地理教學課程,是一門以研究地理知識為目標的主要課程。除了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外,還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口、資源、環境、地貌、氣象觀等人文情感為目的的學科。地理課程在新課標要求下,除了使學生自身具備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外,還以樹立正確的為祖國繁榮昌盛和奮斗不止的心態為目的的特殊課程。
地理作為初中教育的一門課程,在教學環節往往不予以重視。地理考試在總科目中所占比例較小,使得教師對于課程的教學重視度相對降低,這對高中地理作為文綜必考科目的學習帶來了一定難度。許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缺乏必要的思維和學習能給力,教學效果極差,對學生在高中段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必要的麻煩。
地理教育,應是初中教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要在課程實效性上努力,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高中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理論依據及意義
無論是基于初中《地理新課標》的要求,還是對教育課改的支持應和,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對初中生知識和技能、學習情感和態度以及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體現。除了完成地理教學目標,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外,還要獲得充分的地理知識和能力,初步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的理論來源是素質教育,地理教學的核心也要圍繞"生活中的地理"、"終身發展的地理"來展開。即在地理教學中運用身邊的地理現象和問題,解釋生活中諸多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創新和發展,助推學生掌握地理思維能力,使初中生朝著有利國家、社會和經濟建設方面努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策略
1.創新教育理念。
師從古業;"傳道、授業、解惑",除了改變舊有的"填鴨式"教學外,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實現教學環節的互動情景式教學,更能充分利用教學環節的各項資源,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教學環節進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實現知識經濟下,學生豐富的地理知識。將課堂教學從教師的被動"教"到現在的學生主動"學",除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外,還從時間上,空間上,實現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將地理教育理念從輕視走向理性重視,更能夠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內涵。教師不能,單純的拘泥于對書本知識的簡單復制,而是要以課外內容觸發時代內涵,讓學生充分感知時代脈絡,體驗地理浩瀚知識帶來的愉悅,讓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將現代教育中的集群效應發展到個體化一體化教育方略上來,旨在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的學習地理知識中,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也會朝著有益于其他學科的發展中去。在學習方式上,采取學案法(學生個體案例教學法)對不同的地理內容,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果加以發揚,通過對學生個體地理水平的測評和調研,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以"導"助教,逐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喜歡度,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從傳統的地理理論教學實踐中,創新出一條新路,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恩呢管理,從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讓學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學習內涵。比如說學習某區域地質構造時,可讓學生建立山體構造模型,才能夠更直觀的了解地里活動課程中包羅的世間萬象。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和制作仿真模型,自實踐中對地理的重視度,就會大幅度提升。通過對氣象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提升認識自然界規律,結石雨雪成因等多種實際問題。
3.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初中生的系列思維拓展,將地理知識轉化為地理能力,構建起學生思維發展的橋梁,從培養學生智育開始,讓初中生具備較強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地理常識,思維和界定學生的額空間愛你思維能力。運用地圖的直觀性布局、分布特點,研究地理事物間的能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以地圖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對地理的綜合變因實施綜合分析。
4.構建教學績效評價考核體制。
在終結學生教學階段,績效評價考核體制,更能使師生從教與學中,吸取經驗教訓,彌補地理課程中的缺陷。除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初中地理的興趣外,也能使教師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在理論和實踐中,突出學生教學成就,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獲得有效流。教學終結階段,對學生的績效評價,要采取多維方針,不能單純理論試卷考核就對學生學習效果予以全盤否決,而是完善評價體系,以調研綜合考核課程實效。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的而評價考核機制,更能迎合新課改下學生的需求,在實踐中,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四 總結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初中段地理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師的引導性,是提高地理課程實效性的額主要方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把握初中地理教學特點,落實地理課程教學實踐,完善學生地理知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提升,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正確態度,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參考文獻
[1] 溫輝平. 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3(4):118-118
[2] 謝世國. 教師引導下分組自編學案--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益嘗試[J]. 地理教育.2013(4):24-25
關鍵詞:初中地理;中學生;讀圖能力
地理讀圖是學習初中地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地圖,中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地形地貌和地理現象。地圖是與地理共同發展的,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這是地理的一個特點。地圖中包含了許多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初中生在學習地理時要想有很大的進,首先就必須能夠看懂地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強化地圖知識的講解,加強對圖例的記憶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基礎工具,在初中地理課堂要注重對學生地圖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對地圖基礎知識詳細講解。比如,比例尺的查看方法,各省市及河流的分布,山脈礦產的地理位置等。我在教學生認識地圖時會通過編口訣的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真實性。在講各省份的時候編一套通俗易懂的口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皟珊蓮V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陜甘”,這里的兩湖指的是湖南湖北,兩廣指的是廣東廣西,兩河山指的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通過巧妙記憶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遇到相應問題時就會迅速做出回答。同時,地理教材及地圖冊中包含大量的圖例,這些圖例都是總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圖,所以在教學生學習地圖知識時,我會讓學生增強對圖例的記憶,幫助他們分析圖例當中的考點和難點,將圖例作為讀圖的關鍵,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給地圖賦予更具有靈動的精神,調動初中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二、加強學生的讀圖能力訓練,鍛煉其探究學習能力
俗話說,熟能生巧。地圖對于剛接觸地理的初中生來說還是比較復雜的,無論是從省份城市還是從山川河流上都使學生感到困惑。因此,初中地理教學要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在日常練習或者考試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鍛煉讀圖能力的形式有很多,如我會引導初中生選擇強化記憶地圖中的重點與關鍵點,這些關鍵點往往成為今后讀圖和析圖時的切入點。我還會讓學生觀察地圖,去自己發現地形的特點。比如,中國的整體輪廓像一只雄起的公雞,黑龍江省像一只天鵝,意大利的輪廓像長筒靴等。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學習壓力大任務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讀圖能力,把讀圖和地理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地圖在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同時,地理課堂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只有興趣濃了才會對地理更加熱愛。在對于剛接觸地理的學生來說,在教他們讀圖的時候不宜選擇太復雜的地形或者目標,因為太復雜會影響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出現迷茫。要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自我分析中找到規律,給學生學習提供指導,在地理教學前充分的備課,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三、重點圖型詳細點撥,培養初中生的讀圖技巧
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僅要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還要符合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掌握的知識也有所不同。比如,對于初一的學生,我會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讀圖和識圖;對于初二的學生,我會教他們繪制基本的圖形等。我在教學中會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合理選擇教學方式,爭取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在地理課堂有所進步。地圖中有很多重點內容需要詳細講解和記憶,針對這樣的圖形我通常會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記憶,如趣味教學法,不僅將知識教給學生,還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中成長,這是初中地理教學需要達到的目的。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他們的讀圖技巧。比如,在講《世界人口分布》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大致掌握什么地區人口稠密,什么地區人口稀疏。當學生在整體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我還會進行拓展提問,比如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地區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讓初中生自己去分析和總結,可以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鼓勵學生使用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任,我會適當的引導學生,給予他們幫助。
四、優化繪圖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在讀圖的基礎上要進行繪圖訓練,繪圖是對讀圖的升華。在信息化時代,初中地理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把抽象的地理符號用圖表、聲音、視頻等方式形象具體的展示,增強地理教學的課堂效果,給予學生對地圖的直觀講解,增強初中生對地圖的興趣。我在地理教學中會讓學生多進行繪圖訓練,如從簡單的繪制等高線或者等深線,到復雜的繪制經緯圖等,在不斷的訓練當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初中生學習的課程比小學時多了很多,因此為了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組織課堂教學,利用繪制地圖提高初中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能力,給學生帶來整體素質的提升,讓初中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應用地圖解決問題。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讀圖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地理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地理教學中離不開地圖,地圖將成為幫助學生提高地理成績的有力助手,因此培養初中生的讀圖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我會在課堂上引導初中生掌握讀圖和繪圖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李玉娟.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5,(15).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教學結構
在信息技術迅速普及的今天,隨著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和學校校園網絡的開通,使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成為可能。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借助信息技術生動形象的特點,活躍課堂氛圍,優化課堂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
在地理課堂上,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十分注重實際應用。但是,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教材、黑板、教師三點一線,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還可以讓信息技術形象地展示,將知識形象化,進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日本》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四大島嶼、國旗,呈現櫻花圖片,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每年櫻花由南往北開放,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在形象的展示中理解有關日本的知識。之后,我還向學生展示了日本的建筑,讓學生分析傳統建筑與抗震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不難看出,借助信息技術,我們將日本的全貌展現給了學生,既幫助學生理解了相關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為實現高效的地理課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傳統教學模式下,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是教師根據教材大綱的要求進行設置的。學生完全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學習,盲目性太大,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非常低。因此,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重點、難點,進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
例如,在學習《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時,由于北京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熟悉,所以,在授課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城市的發展變遷、名勝古跡。教學重點: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跡;城市的發展變遷。教學難點:分析北京舊城的城市布局特點及布局原因;分析北京古城城址變遷與水源的關系。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自學,從學習目標出發,結合教材知識,共同討論,從而,實現有效學習。通過小組自學,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加強了。
總之,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地理課堂結構,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
一、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的現狀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具體的地理教學活動建議。七年級、八年級共有活動建議27個共16類,具體為:地理觀測、動手制作、運用地圖、拼圖游戲、模擬演示、參觀體驗、辯論活動、討論活動、學習交流、角色扮演、獻計獻策、撰寫小論文、鄉土地理調查、地理知識競賽、野外地理觀察等。
二、初中地理有效活動教學的設計及實施要求
1.活動目標和教學目標具有 一致性
有效地理活動教學必須與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致。地理活動教學與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共同達成地理學科課程目標的實現。如果脫離了地理教學目標,那么地理課程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就不存在了。
2.活動教學情景設置要具有趣味性
有效地理活動教學中要引入一些有趣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活動教學的趣味性。如,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時,筆者就穿插了一個活動:我們惠安女子的服飾有什么特色?這些特色的形成與當地自然環境及惠安女子的生產生活有何關系?利用這類鄉土氣息濃厚的話題讓學生去聯系生活、深入生活去探究,學生興致很高。
三、初中地理有效活動教學的內容設置
1.突出對生活的觀察
“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睂⒁恍W生看得到的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地理景觀和地理問題納入活動教學內容,教學時間不一定在一節課上完成,也可以是一個時段,乃至一個學期或一年。如讓學生觀看月相的變化,就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2.突出對基于難點的釋疑
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地理知識難點可有效運用活動教學來解決。如,“34個省級行政區”的教學中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這是個難點問題,其難度不在于“深”而在于知識點的“多”。以前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逐個說出省名,并且熟記簡稱,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趣索然,效果不佳。如果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效果會更佳。
3.突出對實踐的延伸
20世紀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這對于與實踐關聯度非常高的地理學科教育尤其重要。在地理課程標準中,義務教育階段明確強調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其中,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具有創新價值。因此,野外實踐活動內容是地理有效活動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可以選擇跟當地有關聯的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活動教學。
4.突出對情感的體驗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不能通過空洞的說教,必須賦
予一定的知識情境,在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參與、互動、體驗等,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關心我國國情及家鄉的環境和發展,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形成全球意識,形成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有效活動教學的實施建議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活動教學,需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案,主要考慮以下方面。
1.加強活動教學的目標定位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需要考慮該活動要落實什么地理知識,培養何種地理技能或地理能力,形成何種地理方法,實現怎樣的情感體驗,達成怎樣的觀念等,從而對活動教學目標加以正確的定位。一般活動的實施重在方法與技能的培養,引導正確的地理思維,形成科學的地理觀念。
2.巧妙創設地理問題活動教學情境
創設活動教學情境的途徑與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可通過教材、互聯網、電視或報紙等途徑提取生活中的熱點地理新聞,還可以利用地圖、實驗、圖片、視頻、文字材料等形式創設地理問題情境。例如,在時區教學中可以創設以下情境: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精彩鏡頭,提出地理問題:(1)世界杯在哪個國家舉行?該國位于哪個半球,哪個大洲?(2)本屆世界杯的大部分比賽安排在北京時間凌晨舉行,而我們看到現場的比賽場景大部分卻是下午,為什么?
3.有效發現或提出地理問題
這往往是有效活動教學的關鍵。教師要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能力,設計不同程度的地理問題。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有關地理問題,或教師提出較為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究;針對程度稍差的學生,教師應當事先設計一些問題,且采用小步子,漸進性的問題呈現方式為宜。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梯度性、開放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高水平的思維活動,將有效活動教學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程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修養。
4.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有效活動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制訂工作計劃、分組觀測和檢查、分組討論與交流等合作學習。例如,結合學校組織學生到廈門“夢幻世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設計“認識和使用地圖”的教學活動:(1)組織分組: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每組5個學生,選出組長,分發“夢幻世界”游樂項目分布圖。(2)布置活動任務:任務一,討論并找出從大門到本小組選定游玩項目的最近路線及行走方向,設計科學的游玩路線;任務二,根據圖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本小組行走的距離和所需的時間;任務三,匯報本次活動小組是怎樣辨別實際方向的,討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還有哪些?(3)課堂上匯報交流,教師評價。
5.注重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結合
在有效活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小組間互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其深入地參與活動教學,提高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引導與評價要合理、恰當。教師要對學生交流、表達的結果有所預設,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