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1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畜牧經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畜牧經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日益備受關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成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尺。山東省萊陽市地處膠東半島腹地,地理、區位、交通優勢都很明顯,發展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性條件。轄區面積1734km2,耕地120萬畝,是著名的農業大縣、畜牧大縣。2008年,畜牧經濟綜合指標名列山東省第4位。萊陽市的畜牧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也面臨著提升檔次、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2009年2月,我對萊陽市的畜牧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通過調研,針對萊陽市發展畜牧經濟的現狀,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了發展畜牧經濟的幾點粗淺認識,以饗讀者。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畜牧產業經濟
發展畜牧經濟,要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抓手,大力實施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戰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畜牧業產業升級。從萊陽實際看,要重點抓六大產業體系建設。一是以龍大集團為龍頭帶動的生豬產業;二是以春雪集團為龍頭帶動的肉雞產業;三是以三樂集團為龍頭帶動的奶牛產業;四是以3個禽蛋加工廠和濯村禽蛋批發市場為龍頭拉動的蛋雞產業;五是以盛鵬公司為龍頭帶動的肉鴨產業;六是以五龍鵝、梅花鹿、野豬等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圍繞這六大產業要突出抓好三個重點:1)膨脹龍頭,突出帶動作用。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要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擴大生產加工規模,在國內各大養殖基地建立或兼并生產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帶動各個行業上規模、上檔次。龍大集團作為生豬屠宰全國50強企業,在抓好萊陽、青島、德州三個屠宰加工廠的同時,要走出山東,面向全國,在河南、大連等養豬大省市,建立生豬屠宰加工廠,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擴大生產能力,力爭成為全國帶動發展畜牧經濟的典范。2)拓展基地,進一步擴充養殖規模。要借助國家鼓勵畜牧業生產的扶持政策,通過建立自養基地、合同基地、備案基地等多種渠道,擴大生產規模,為加工企業搞好配套;還要引進國內外優良的品種,建立和擴大繁育中心,保障養殖基地的需求。3)發展飼料,突出配套服務。圍繞不同的養殖行業,建立不同的飼料加工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提高飼料的質量和品質;通過多種渠道,為養殖企業搞好飼料配送服務,同時要搞好獸藥生產和獸醫服務。
2打造品牌,拓展市場檔次和占有率
品牌是產品和企業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打造品牌就是拓展市場空間,提升市場檔次。目前萊陽龍大集團的“龍大”牌和萊陽春雪集團的“春雪”牌,已獲中國馳名商標,龍大牌冷鮮肉等多個產品獲中國名牌或山東省名牌,這些品牌有力支撐了萊陽畜牧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在鞏固、發展已有品牌的基礎上,圍繞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2.1培育品牌一是提高產品質量。龍大、春雪的產品已遠銷日本、韓國等,并且得到國際認可,已享譽海內外;三樂、盛鵬等加工企業,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改造,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生產過硬的產品,以贏得市場認可,逐步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二是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要像萊陽龍大、魯花一樣使產品品牌家喻戶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五龍鵝是國際上的優良品種,萊陽作為五龍鵝的發源地要加快申請產地保護;加大其宣傳力度,力爭把五龍鵝這一品牌推向市場,推向世界。
2.2依靠品牌力量占領高端市場利用龍大、春雪等知名品牌,一是進軍國際市場,鞏固已有的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市場,逐步占領歐美等市場;二是占領大中城市,龍大、春雪生產的豬產品、雞產品,要以其優質的產品質量,走進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并建立專賣店,直接面向高端消費群體;三是打入大型國際國內快餐連鎖企業,龍大、春雪的產品已打入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企業,并實行了地區專供。萊陽的其它畜產品加工企業也要通過過硬的產品質量,逐步為大型快餐連鎖企業提供優質產品服務,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鍛造自己的名牌。
2.3依靠品牌力量覆蓋千家萬戶龍大、春雪、三樂等企業要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在確保質量同時,生產出不同檔次、不同種類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3實施畜牧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牧經濟發展的檔次和水平
要緊緊圍繞“強、大、高、優”的畜牧業發展思路,大力推行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無疫區示范區建設水平,切實搞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推動畜牧經濟的發展。
3.1要重點抓好畜牧養殖標準化生產一是引導企業投資興建標準化養殖場;二是協調農戶與公司聯合興建標準化養殖場;三是依托合作社發展標準化基地。標準化養殖場要按照“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五統一”生產管理模式,組織建設標準化基地。養殖合作社要積極為社員提供防檢疫、獸藥飼料、商品雞銷售等服務,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同時要適應國際畜牧養殖新趨勢,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建設環保標準化養殖場,提高養殖的質量和效益。
3.2要突出抓好畜牧加工業的標準化生產要按照國內外畜牧產品生產標準,進行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的科學設計,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出合乎國內外質量安全要求的優質產品,要采用先進的檢疫檢測設備,加強的產品的全過程監控,確保食品安全,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
4加大政策扶持,驅動畜牧經濟發展
政策,是引導器、驅動器。一個好的政策能使一個產業得到超常發展。畜牧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各級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因此,要通過各種渠道為畜牧經濟的發展架設通衢的橋梁。
4.1要用足用活國家的各類扶持政策近幾年來,國家圍繞畜牧經濟的發展,出臺了母豬補貼、活體儲備、豬肉儲備、無害化處理補貼、豬肉服務體系建設、出口退稅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畜牧經濟的發展。國家還在不斷地出臺新的政策,畜牧行業要緊緊抓住這些機遇,用足用活這些政策,建立項目對接機制,與國家政策接軌,得到國家惠農政策和重點政策的支持。
一、畜牧業現狀及發展形勢
20*年畜牧業再創新高,全縣實現牧業產值10.39億元(90年不變價),較去年同期增長21%;加工產值達到12.4億元;肉類總產量9.3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6%;禽蛋產量3.4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7%;生豬出欄36.87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19.6%,家禽出欄4400萬只,較去年同期增長27%;山綿羊出欄3.14萬只;出口肉品達到10500噸,創匯1532萬美元,上繳財政達到785萬元,占全縣財政總數的15%,牧業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270元,達到了人均牧業產值4*5元,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縣規模養殖場戶達到4000多個,擁有年出欄30萬只肉雞場154個,擁有千頭以上規模豬場42個,2000只規模蛋雞飼養場96個,肉牛養殖基地1個,存欄達到735頭,養羊小區21個,存欄達到3100多頭,奶牛生產基地1個,存欄達到650頭,時宰3000只肉雞生產線1條,時宰1萬只肉雞屠宰生產線2條,班宰1千頭豬肉生產加工線1條。此外,全縣年出欄5000萬只肉雞飼養量、存欄50萬套肉種雞場、350萬枚蛋位孵化廠、時宰1.2萬只肉雞加工廠、年產30萬噸飼料廠、縣級畜產品檢測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縣畜牧業已形成了一個從畜禽—飼料—飼養—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貯—運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成為出口創匯、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二、畜牧業存在的問題
綜合以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我縣畜牧業商品生產正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畜牧業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城鄉人民對畜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業經濟的全球化格局已經形成,在畜產品質量標準上,如不與國際接軌,勢必被淘汰。面對上述挑戰,分析淇縣畜牧業,目前還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是養殖業的整體規模和個體規模都有待進一步擴大。雖然我縣人均養殖量在國內領先,但是養殖總量還不大,參與國際競爭還顯得身單力薄,同時,還有三分之一規模小的養殖戶,它們的科技含量低,生產效率低,急待擴大規模。二是畜禽品種結構還不盡合理。我國人均禽蛋產量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國內消費市場已接近飽和,同時,我國奶類產量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別是我縣奶類生產方面還是一個瘸腿。三是畜產品的質量還有待提高。養殖業原料中的農殘,畜產品中的病殘、藥殘均還未從源頭得到徹底解決,急需統籌規劃,建立綠色畜產品基地。四是畜牧工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世界發達國家的畜牧加工產值與畜牧業產值的比為3:1,淇縣雖比全國的1:3高,但也僅為1:1,畜產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滯后。五是為畜牧業提供原料的種植結構不盡合理,耕地的生產潛力還未能充分發揮出來。鑒于上述情況,為進一步振興淇縣的畜牧經濟,使淇縣畜牧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盡快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三、怎樣調整產業結構
(一)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改革和科技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草食畜養殖,突出發展奶牛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走高產、高效、優質低耗的產業化、現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縣建成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二)調整產業結構的措施
具體就是“一突出”“二發展”“三穩定”“四帶動”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業。奶牛業做為一個新興、朝陽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豐厚的利潤空間,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們將以良種繁育為基礎,以“公司+農戶”為合作模式,大力推動奶牛業發展,重點是做好淇縣綠佳公司與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資項目,引進世界先進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術,快速繁育高產奶牛,20*年繁育高產良種奶牛達到3000頭,同時,帶動農戶在3年內,良種奶牛達到3萬頭,使全縣奶牛存欄達到3萬頭以上,并進一步籌建奶牛加工廠,力爭躋身全省前五強。
“二發展”就是大力發展養羊業和乳品加工業。以江源、田野公司為龍頭,積極推進全縣養羊業,繼續實施“公司+小區”的合作模式,推廣商品羊的飼養技術,加大波爾山羊的繁殖速度,力爭三年內波爾山羊存欄達到1萬只。以三博公司為龍頭,引進乳品加工新技術,提升奶業加工品質,建起農戶與市場的橋梁。
“三穩定”就是穩定蛋雞、肉雞及瘦肉型豬生產。隨著我縣養殖密度的增大,必將給疫病傳播造成了隱患。因此,我們要在大力發展草食畜養殖的同時,穩定蛋雞、肉雞及瘦肉型豬的生產。
1.1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畜牧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尤其是在現代化市場激烈的競爭下,品牌戰略的發展成為畜牧業經濟發展核心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品牌戰略在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實施過程中,逐漸將畜牧經濟的單一化競爭轉向質量、品牌等多元化的競爭[1],這一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對于畜產品的質量提升有著實質性的現實意義,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固發展帶來了必要性的保障。
1.2實施品牌戰略的必要性
實施品牌戰略,不僅僅是時展的先決性要求,也是畜牧業特色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經濟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2.1實施品牌戰略是對畜牧業結構的有效調整
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畜產品買方市場經濟逐漸形成,進而衍生出一種負面局面,即在畜產品賣出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難度,同時其畜產品并沒有一定的特色。就其實質性而言,畜牧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從根本上對畜牧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畜產品和品牌產品,從根本上培養優良品種的畜產品,進而全面推動特色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2.2實施品牌戰略是畜牧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
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不僅可以將小規模飼養戶與大規模飼養戶聯結,還可以借助先進技術及完整的物資裝備,提高畜牧業的專業化及市場化水平,并逐漸形成一種適應我國國情發展的基本經營形式。畜牧業經濟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舉措之一。
1.2.3實施品牌戰略是畜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
時代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畜牧業經濟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趨向于開放性的市場,品牌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則是產品質量的競爭,畜牧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為現代化特色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1.2.4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特色畜牧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其品牌戰略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養殖戶、畜牧企業的責任,同時也是政府的經濟行為和市場經濟的導向,應盡可能地降低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并充分發揮畜牧產業的優勢,從根本上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原料,并最大限度提高畜牧業經濟的整體效益。
2發展特色畜牧經濟的內涵
2.1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是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農業產業結構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停滯性,有著相對較窄的領域以及較淺的層次和內涵,但是畜牧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產業,又是種植業和工業的中軸,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將從根本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推動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
2.2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對農民增收有實質性作用
畜牧產業在大力發展的過程中,農民人均收入呈現增長的趨勢,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約為47%,使農民經濟水平逐漸提高,縮小了城鄉差距,推動了經濟的全面發展。
2.3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是城市轉型的重要支撐
發展特色畜牧經濟,能夠從根本上將農業經濟的重心逐漸轉向畜牧經濟[2],并對畜牧經濟的主體地位加以確定,進而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推動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
3特色畜牧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3.1以綠色為基本
目前,制約著畜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綠色壁壘”,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更應該本著綠色的理念,以綠色發展為基本,全面推進畜牧業的綠色生產進程,對畜產品的質量進行實質性的跟蹤、保障畜產品安全生產。
3.2以基地化為方向
畜牧產業化的內在要求主要是實現基地的規模化養殖,基地化養殖將綠色畜產品的生產有效實現的同時對于畜牧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特色畜牧經濟應該本著科學的眼光,以基地化為方向,及時關注優惠政策,擴大畜牧業規模,形成科學化養殖、管理、經營的格局,從根本上全面發展特色畜牧經濟。
3.3順應時代產業化的規律
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更應該立足于當前,從時展的方向出發,從畜牧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出發,并與其它產業經濟結構相結合,實現各產業鏈條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大力發展。
3.4本著服務的理念
建立相關的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著重加強畜禽的飼養管理,嚴格控制各個生產環節,采取科學的方法嚴格管理、規范飼養的規程及加工工藝。同時本著人才服務的理念和科技服務的原則,制定和落實人才優惠政策,綜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及時引進大量的科學技術,建立并完善高標準的科學技術服務體系。
4實施品牌戰略發展特色畜牧經濟的具體措施
4.1提高畜產品質量,調整畜牧產業結構
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就要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并將畜牧業結構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從根本上為現代化畜牧業品牌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資源保證,同時著重加強特色商品畜禽基地建設及畜牧產業的經營扶持,盡可能地實現集中規?;a,從根本上形成畜牧優勢產品生產群,全面推動特色畜牧經濟的發展[3]。
4.2提高畜牧產業綜合生產水平,加快畜產品科技生產步伐
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和實施品牌戰略的過程中,應該提高畜牧產業綜合生產水平,并加快畜產品科技生產的步伐,本著科學工業的理念,不斷加強新技術的推廣,為搶占現代化市場提供先決條件;提高畜產品生產的規模,做好畜產品安全工作。
4.3加強動物疫病及畜產品的安全控制,發展無公害畜產品
要加大政府的依法治牧力度,貫徹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戶以及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并建立一定的疫病畜禽產品保護區,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特色畜牧經濟。
4.4建立畜產品暢銷流通網絡
1.1林下畜牧經濟模式
膠州市林下養殖模式有林下養禽模式、林下養豬模式、林下綜合養殖模式等三種類型。1.1.1林下養禽模式林下養禽模式即利用林間豐富的昆蟲資源放牧家禽,實現天然健康養殖??蓽p少飼料成本,降低環境污染,家禽產生的糞便可補充土壤養分,促進林木的生長,實現循環養殖。如位于鋪集鎮南朱戈村的張淑仙養雞場,林下養雞3000羽,經營林地面積1000畝,通過出售散養雞和雞蛋,年均林下經濟效益20萬元。1.1.2林下養豬模式林下養豬模式并不是直接將豬在林下放養,而是定期將豬從圈舍趕出,趕到林下“散步”。放養的目的在于通過增加豬群的活動量,改善生豬的肉質,以此來提高豬肉價格,從而增加農戶總收益。如位于九龍辦事處斜莊的青島錦繡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林下養豬80頭,經營林地面積6畝,年均林下經濟總效益15萬元。1.1.3林下綜合養殖模式林下綜合養殖模式即以優化資源配置為前提,將林下空間有效分割、充分利用,開展綜合養殖,實現經濟收益多元化。如位于鋪集鎮彭家莊村的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林下養殖品種有豬、雞、羊、鹿,養殖數量分別為500頭、12000羽、600只、10只,經營林地面積150畝,年均林下經濟總效益高達50萬元。
1.2林下畜牧經濟產業鏈延伸情況
目前,膠州市林下畜牧經濟多數還是傳統養殖,而諸如膠河源、青島錦繡等少數養殖企業通過創品牌,經濟效益明顯增加,如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在開展林下養殖的同時,還積極申報了農業部的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通過打造“膠河源”品牌,知名度明顯提升,極大的增加了產品附加值。目前,該企業在青島及周邊區市開設了多家專賣店,僅專賣店的年收益就達到了近200萬元。1.3林下畜牧經濟效益狀況分析由統計數據看出,膠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開展林下養殖的養殖企業年均林下經濟效益并不均衡,年均畝效益在200~25000元之間。林下養禽模式效益較小,年均僅200元/畝,主要是由于飼養家禽數量較少,而林地面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且管理難度較大;而林下養豬、林下綜合養殖模式,林地面積較小,便于管理,林下空間利用率較高,其中,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通過開展多元化養殖,產銷結合,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使林下綜合養殖模式的效益達到年均16667元/畝;林下養豬模式在養豬的同時,兼顧林木的銷售,收益更是達到了年均25000元/畝。雖然總體上膠州市林下養殖的規模較小,效益也不均衡,品牌不多,但是林下養殖為開展生態環保健康循環養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實施林牧結合,既可以提高土地的畝產效益,又能節約畜禽養殖用地,保護生態環境;此外,發展林下養殖,可使畜禽養殖搬出庭院、搬離村莊,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改善新農村環境,長遠來看,會有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膠州市發展林下畜牧經濟采取的一些做法
膠州市近幾年高度重視林下畜牧經濟的培育,自2012以來,該市選取膠河源、青島里岔黑豬、新雅農業等20多家畜牧龍頭企業作為推進林下畜牧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爭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促其提檔升級。其中,青島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結合自身的林下養殖,開發出了旅游觀光項目,“林下養殖+旅游觀光”的經濟效益明顯提升,日前,該公司還被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和山東省旅游局評為“山東省第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區”。通過典型示范,極大提升了人們投身林下畜牧經濟的熱情。此外,膠州市結合“百場千戶科技行,興牧富業惠民生”、“三聯三包”、“畜牧科技促進年”等科普活動,加強技術服務,加大林下畜牧經濟的宣傳力度,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目前,膠州市林下畜牧經濟發展迅速,真正實現了林牧雙贏,為農戶增收開辟了新路。
3膠州市林下畜牧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農戶思想認識程度普遍不高
農戶對林下畜牧經濟認識程度不高,不夠重視,信心不大,認為收益小,投資的回收期長。
3.2資金、土地和勞動力等因素制約林下畜牧經濟的發展
發展林下養殖,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資金。養殖戶資金短缺、銀行貸款難度大等問題讓資金成了林下養殖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膠州市土地資源緊缺,林地面積較少也大大制約了林下養殖的發展。此外,從事養殖業的勞動力趨于老齡化,也限制了林下養殖業的發展。
3.3林下畜牧經濟缺乏專業的管理技術
目前畜牧人才短缺,專業的林下養殖管理人員更是少之又少。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林下養殖進行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林下畜禽養殖品種、密度、布局,防寒、防暑等問題都急需解決。
3.4林下畜牧經濟產業化經營和市場開拓有待于加強
目前,膠州市林下畜牧經濟產業化程度不高,規模小、產出小、知名度有待提升,產業化經營和市場開拓都有待于加強。
3.5林下畜牧經濟的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林下畜牧經濟的良種繁育體系、加工流通體系、信息服務體系等不夠健全,適應林下畜牧經濟發展的畜牧技術推廣方式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方式有待完善和創新。
4完善膠州市林下畜牧業發展機制的幾點想法
林下畜牧經濟能有效解決土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方向。下一步膠州市將依靠科技支撐,采取政策傾斜等方式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實現林地增值、農民增收。
4.1宣、學并舉
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擴大發展林下畜牧經濟的宣傳力與影響力。一方面,組織群眾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讓群眾“走出去”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增強發展林下畜牧經濟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林下投資氛圍,讓“引進來”的投資者能扎根林下畜牧經濟。
4.2資金、技術、勞動力投入是關鍵
發展林下畜牧養殖,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投入是關鍵。要積極協調金融部門,爭取資金扶持,為發展林下養殖簡化貸款程序,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創新管理服務,強化技術培訓,做好林下養殖的防疫和技術指導,著力提升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技術水平。
4.3做好“三個結合”
在開展林下畜牧經濟的同時要做好“三個結合”,即與龍頭企業、養殖基地緊密結合,與無公害肉、蛋、奶等畜禽產品供給和無公害蔬菜作物種植的結合,與生態環保健康畜牧業的宗旨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切實發揮好林下養殖在現在畜牧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4.4延伸產業鏈條,產、加、銷相結合
把培育壯大畜牧龍頭企業作為推進林下畜牧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林下畜牧經營業戶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盡快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格局。此外,還可通過創辦專業合作社,讓林下畜牧經營業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抵御市場風險。
4.5著力提升林下畜牧品牌知名度
有效地利用報刊、電視臺、網絡等媒體和相關重要集會等進行廣泛宣傳,可利用展銷會參展的機會,樹立林下畜牧產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積極鼓勵林下畜牧經營業戶申報農業部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不斷提升林下畜產品的綠色指數;支持林下畜牧經營業戶通過開設專賣店,不斷拓展銷售渠道。
4.6大力發展林下綠色生態循環養殖
由于林下養殖屬于分散型經營,管理難度大,飼料轉化率低,日常損失較大。而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生態養殖業,就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出路和突破口。通過采取豬-沼-林、豬-沼-果等生態養殖模式全力打造林下生態養殖品牌,將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林下養殖的新突破。
4.7進一步完善信息機制
關鍵詞:草原生態保護;畜牧經濟;可持續發展;方案策略
1草原生態保護現狀
1.1草原生態現狀
青海省是我國草地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畜牧業是當地人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占當地人民總收入的90%以上。長期以來牧民們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拼命擴充牲畜的養殖數量,造成過度放牧,對草原超負荷地進行放牧和開采,使得草原出現了嚴重的草地退化現象;再加上草原上的兔蟲鼠害等嚙齒類動物的危害,加速了草原的水土流失。草原植被的缺失導致防風固沙能力下降,一下雨,大量的泥沙被沖入河道,造成湖泊河道泥沙含量不斷增加,導致湖泊范圍縮小,到了干旱季節,甚至導致河水斷流。而草地退化,嚴重影響牧草質量,從而影響到畜牧業的發展。如此以來,形成惡性循環。
1.2草原生態保護現狀
牧民們逐漸意識到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與促進發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國家也相繼出臺了退耕還草、退牧還草以及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等相關政策,大力提倡和激勵牧民們進行草原生態保護。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當地人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放牧沒有其他工作技能,只能通過純體力勞動打散工掙取微薄的收入養家。在保護生態獎勵基金和補助資金的發放落實上,也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甚至不能及時發放到位,對牧民的生活造成影響,會不同程度地降低牧民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牧民為了養家糊口,會繼續偷偷擴大養殖,使生態保護不能順利實施。
2加強草地生長環境治理,維護草原生態平衡
草地作為一種可持續更新的資源,只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治理,人為地為其提供適合生長的條件和保護措施,才能夠充分發揮草地在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找到草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對癥下藥,找到解決的辦法,落實實行。由于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造成的草地退化,應當利用退牧還草和牧區移民的方式,實行部分區域禁牧或者休牧的管理,對草地進行休整以及管理,逐漸恢復草原的植被覆蓋率。由于草原兔蟲鼠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要積極治理嚙齒類動物對草地的危害。同時對草地退化,土壤營養流失造成土地板結的地區進行松土耙地,改良施肥。積極進行草場水利設施建設,為缺水地區進行節水灌溉,保證草地牧草的生長。加快草原牧場農牧業現代化技術發展,利用現代空中草籽補撒技術對草地進行補種,運用現代化的大型收割機械對牧草進行收割儲存,作為冬春休牧季節家畜的飼料儲存。發展當地生產力的同時,對草原進行修整和保護,促進畜牧業的持續發展。
3加大草原生態監管力度,實行草場承包到戶
隨著草原生態保護的形式越來越嚴峻,國家各級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大草原生態的監管力度,通過國家出臺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及各種補助資金的政策,大力實行草場承包到戶,將生態保護的責任落實到各家各戶。并通過先進準確的科技手段,對牧區草場植被情況和家畜情況進行調查監測,對草場的生態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從而對草原的生態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方便相關部門做好休牧或者禁牧的整體規劃,號召草場承包的牧民進行相應牧區的禁牧或者休牧工作的配合及實施。同時國家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及休牧補助資金的政策,保證對休牧或者禁牧的牧民們進行獎勵款項和補助資金的及時發放,并另外計算牧民的經濟損失,為其提供更多的補助和保障,來保證牧民的正常生活水平。
4發展畜牧業的相關產業,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從保護草原生態及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角度來看,單純依靠國家和政府的獎勵基金和補助款,不僅難以真正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會為國家資金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針對草原牧民們的實際文化水平和掌握的勞動技能,在保證草原生態平衡發展的情況下,可以促進優質畜牧業發展,引進高產優良家畜品種,促進畜牧業的經濟高產。在畜牧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上,還可以大規模發展與畜牧業相關的第二或者第三產業,比如可以發展牲畜飼料加工廠,牲畜乳制品及肉食的加工廠,以及利用動物皮毛加工成衣、藝術品等等,不僅可以解決在休牧或禁牧時空閑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可以帶動青海地區牧民的經濟收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還可以減輕國家的補助負擔。
共和縣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縣,2009年畜牧業產值21325.45萬元,約占全縣農牧業總產值的64.5%,畜牧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改變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促進和發展共和縣畜牧業經濟顯得十分重要。
1畜牧業發展現狀
共和縣深居內陸,地處高原,按境內山脈和盆地,可將共和縣劃分為3個地貌區,即山區、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氣候相對比較冷涼,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牧草種類繁多,截止2009年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達1814.22萬公頃,占全縣陸地總面積的82.6%。全縣存欄各類牲畜146.05萬頭(只),年牲畜出欄約60.72萬頭(只),商品牲畜達51.1萬頭(只),牛羊肉10925噸。
2畜牧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我縣畜牧業靠天養畜的傳統粗放經營方式仍然沒有改變,只講數量、不講質量效益;牲畜數量發展的無限制性和盲目性導致超載放牧,進而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嚴重;牲畜個體質量下降,畜牧業經濟效益低下,發展停滯不前。其不良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天然草場生產力下降,草產量銳減長期以來,共和縣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依靠天然草場放牧,仍未擺脫傳統的數量性增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加之畜牧業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畜牧業基礎脆弱。由于超載放牧,單位面積產草量減少,植被覆蓋率急劇下降,質量變劣,生產能力下降。
2.2草原生態惡化由于沿襲傳統的畜牧業經營方式,草場得不到休養,加之牲畜超載嚴重,以至于現有草場滿足不了實際飼草需求,牲畜長期啃食草根,加之氣候干旱少雨,致使地面植被覆蓋率低,草原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長期以來人們受“重牧輕林”傳統觀念的影響,牧區絕大多數群眾愛牧護林意識淡薄,草原建設相對于畜牧業的發展嚴重滯后。雖然共和縣許多地方適宜植樹造林,但由于農牧民的游牧生活,致使封山育林、綠色通道、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中的林木被牲畜啃食嚴重,尤其是冬春季節,樹木遭啃食后,死亡率越高。造成“年年植樹,年年不見樹”的不良局面。
2.3科學養畜水平不高,經濟效益低下由于靠天養畜和一味地追求牲畜數量增長的傳統觀念,使畜群結構不合理,母畜比例低,即影響到幼畜的增殖和出欄,又使牲畜個體性能下降,畜產品品質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由于受草場退化和牲畜超載放牧的雙重因素制約,牲畜冬春季節所需的飼草料無法及時供給和保障,導致牲畜群體質量下降,老、弱、病、殘率上升。同時,造成孕畜營養不足,胎犢(羔)發育不良,在非暖棚養殖條件下繁殖率和繁活率難以提高,養殖效益低。
2.4草場退化影響地區社會穩定長期濫墾亂牧,草場嚴重退化,可利用草場面積銳減,草畜矛盾加劇,使依靠畜牧業生活的農牧民面臨生存危機,導致多次發生草山糾紛,成為影響全縣農牧區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
3改變傳統畜牧業的思路
3.1擴大種草面積,提高草地生產能力發展畜牧業,草產業需先行。當前,全縣畜牧業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草場退化、畜草矛盾突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就在于擴大種草面積,大力發展草畜產業。為此,我們一方面要依托現有的條件,進一步擴大人工種草面積,力爭使全縣的種草規模有一個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和扶持種草大戶,建立一批規模較大飼草料生產基地,在加大對草產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的同時,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使草產業為發展畜牧業產業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要采取分割圍欄,以草定畜,劃區輪牧,人工種草等綜合性措施,大力推行季節畜牧業。
3.2實施舍飼半舍飼的牛羊育肥,提高出欄率共和縣畜牧業生產單純依靠天然草場放牧,既加劇了畜草矛盾,也制約了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群眾收入的增加。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的不斷增加,使全縣畜牧業在走“舍飼、半舍飼”的路子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實施設施畜牧業項目,對于減輕草場壓力,緩解草畜矛盾,加快牲畜周轉,提高養畜效益,增加群眾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此,加大力度采取分戶小規模育肥與大戶、聯戶規模育肥相結合,“自繁自育”與“牧繁農育”相結合的辦法,擴大牛羊育肥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3.3提高適齡母畜比例,優化畜群結構基礎母畜比例不高、牲畜周轉緩慢等是影響全縣畜牧業生產整體效益提高的主要消極因素之一。因此,在牲畜總量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要提高商品率,增加效益,就必須通過提高母畜比例,走“一高帶三高”的路子。針對當前母畜比例普通偏低的狀況,要大力挖掘畜產品市場潛力,引導群眾轉變惜售觀念,除保留少量種公畜外,增加公畜出欄量,提高母畜數量和比例,最大程度上降低養殖成本。并在全縣7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加快牲畜出欄周轉,并立足實際,示范引路,使廣大農牧民群眾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生產經營方式,徹底轉變傳統的畜牧業方式。
中國原始共產社會上節已載上期,下節篇幅較長,本期登出下節第一段。第二三段,以后發表。
——編者
大約離現在九千年到一萬年,中國歷史從蒙昧時期到野蠻時期。過去的民族制以前的社會發展為氏族社會。這時正是傳說中的神農氏、黃帝、堯、舜、禹以至夏代。據科學家的意見:氏族社會就是新石器時代,就是野蠻時期。這個時期也分下中上三期。怎樣斷定是不是野蠻下期,就要看有沒有陶器和磨制石器。
從一九二一年起,瑞典人安特生(anderson)在中國甘肅、河南一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據他考證,最古的新石器,是在甘肅寧定縣齊家坪村掘到的。在齊家坪,發現了陶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上有很好看的梳狀的花紋。(注一)磨制石器中有研磨的石鐮刀,有類似鶴嘴鋤的很尖的骨器。從這些東西中,可以看出是野蠻下期的遺物。
野蠻下期相當于傳說中的神農氏和黃帝。“周書”上說:“神農作陶。”“物原”上說:“黃帝作碗碟。”(注二)像碗像碟子的陶器,在齊家坪陶器中已經發現了。很多古書上都說過:神農氏發明農具,齊家坪所發現的石鐮刀等石器,也正與古書上的神農氏傳說相當。
從齊家坪的遺物上,從神農氏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到這時開始有了農業。
原來在這時期,過去流浪的原始人群成為氏族,各個氏族聯合起來成為部落。因為狩獵經濟發達,可以多打到飛禽走獸,食物來源擴大了。所以,人類能夠相對地住定下來,不比過去那樣流動。因為在一個地方住的時期較長,能夠從今年住到明年,使人類有機會看到所剩下的采集的植物果實今年倒在屋子外面地上,明年能夠發芽、成長。而采集果實的女子,不如以前跑的地方多,采集的東西也比較少,她們就把種子保存起來,就把別的地方的植物移栽過來。這就逐漸發明了農業,從采集經濟轉化為農業經濟。
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就不是一個人做,而是成群結隊的做。因為這時的生產工具是石斧頭鐮刀,雖比起舊石器進步,但總是很鈍,不好使用,掘地很淺。一個人實在沒法種。我們可以想象到在甘肅河南一帶,許多氏族中男男女女,大家拿著石鐮刀、石斧頭、鶴嘴鋤,在一起砍樹、鋤草、耕種,進行開荒運動。
人類完全靠農業活下去,還在以后。這時人類一面耕種,一面采集。常常用采集來補充生活資料這時又是從狩獵經濟轉化為畜牧經濟的時期。蒙昧時期的人類,雖然會用弓箭獵取野獸,但是很少活捉住。就是活捉的
轉貼于
小動物,也因為食物太缺乏,住處流動性太太,還是留不下來。后來發明了網窯,挖了陷井,就能活捉很多動物。食物比較充足的時候,便把它養起來,留著較后再吃。伏犧氏時候,已經開始馴養,到了野蠻下期,人類逐漸住定,馴養便更加發達。但是同時還要打獵。因為要吃肉、要用獸皮、獸毛等,單靠訓養的家畜還行。
這時期是農業畜牧經濟的開始,正如古書上所說:“時播百谷草木,漓化鳥獸蟲魚。”又說:“掘土而種谷”“拘獸以為畜”。
這時一切生產手段,不論是土地、欄柵、大的漁網、船只以及馴養的動物,都歸氏族里成員共有。他們共同住在一個很長的屋子里,東西是放在共同的倉庫里。大家在一起吃,有共同的爐灶,死了也葬在共同的墳地。他們過著集體生活、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了他們共同勞動的果實。這時由打獵、采集、畜牧或原始的耕種所得的生產物,只夠吃用,沒有剩余。
(注一)人類最初用泥涂籃筐煮東西,才發明了陶器??梢韵氲剑鹤畛醯奶掌魇怯泄翘サ摹S泄翘サ奶掌髟谥袊€沒有發現。齊家坪所發現的,已經是進步的陶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