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前景
時間:2023-08-01 16:53: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引言
2014年3月11日,中國銀監會公布了首批民營銀行試點名單,正式宣告我國民營銀行改革進入實質破冰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民營銀行的先行者中,騰訊集團牽頭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阿里巴巴集團牽頭組建的浙江網商銀行在完全民營化之外,又具備了一層更有超越意義的創新性:他們同時也是我國首批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銀行”。它們的誕生,將成為今后我國網絡金融生態鏈延伸與拓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剩余的3家民營銀行,其股東和背景也或多或少都有些互聯網色彩,這說明互聯網銀行已成為作為新興的我國民營銀行所普遍選擇、重視的發展模式,值得業界與學界展開有針對性的研究。
1互聯網銀行的特點、現狀與作用
1.1民營互聯網銀行的定義與發展現狀
簡而言之,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銀行意味著其已完全依托網絡商業鏈進行運行,以技術創新和數據分析能力支撐自身的競爭力;從前海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的現有業務來看,它們確實都是在騰訊、阿里巴巴等持股企業的既有網絡業務基礎上,以互聯網為渠道,進一步延伸拓展自身金融業務,而且極少或根本不開設實體營業點(甚至沒有信貸員)、與客戶間的業務聯系完全依靠網絡應用程序,整個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則是依托“云”技術運行,這個“云”系統在大數據支持下能夠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業務決策(如微眾銀行,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信用評級,借助人臉識別技術發放貸款)[1-2]。從這一層面而言,互聯網銀行是相對傳統銀行運營模式的顛覆性創新,所以其特征、風險、意義與價值都已成為目前銀行業、金融業關注的熱點。作為我國首家互聯網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前后文簡稱的“前海微眾銀行”)由騰訊集團發起,于2014年10月22日正式創立。次年1月4日,在總理的親手操作下,前海微眾銀行放出了第一筆3.5萬元的小微貸,標志著我國民營互聯網銀行走出了營業的第一步。同時,浙江網商銀行則主要依托我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其正式開業時間為2015年6月25日,浙江網商銀行的正式開業也意味著我國首批5家民營銀行已全部“開門迎客”。從以上進展可見,互聯網銀行這一新興業態已伴隨著我國民營銀行飛躍式發展(特別是借助了民營銀行領域的大量新利好政策),實現了自身發展進程的加速。
1.2民營互聯網銀行的具體特征
從前海微眾、浙江網商等民營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實例來看,能夠體現出其特色的絕不僅僅是其基本模式的創新性,實際上還應包括其具體業務定位、內部資源配置、市場競爭策略等特征,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2.1新穎而又“接地氣”的業務宗旨
富有技術色彩、重視模式創新和具備普惠精神,是當前民營互聯網銀行業務定位的主要特點。例如前海微眾銀行,在業務定位上恰如其名,一方面是以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另一方面則是結合互聯網領域的新技術、新模式,為目標客戶提供高效金融服務(例如面對個人或企業的小微貸款需求)———簡單而言,即是以依托互聯網開展的普惠金融服務作為業務重點,將“科技、普惠、連接”作為自身運營宗旨;而與之一致的是,浙江網商銀行也繼承了阿里巴巴下屬螞蟻金服的“給社會帶來一些微小而美好的改變”的愿景,確立了自身“無微不至、有情有義”的理念。獨特的業務宗旨進一步明確了互聯網銀行的自身資源配置特點及其差異化的業務定位與市場競爭策略。
1.2.2“輕資產、重科技”的資源配置理念
民營互聯網銀行通過實現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運營模式,為我國民營銀行發展開辟了全新的業態,同時也在其內部貫徹、實現了“輕資產、重科技”的資源配置理念。如前所述,互聯網銀行的典型特征便是無實體網點和柜臺、非現場開戶,絕大部分的業務流程都在線上完成;一方面,這使得互聯網銀行成為網絡時代常見的“輕公司”,在最大的程度上規避了傳統銀行在業務發展進程中的巨大資源消耗(例如傳統銀行在網點支出方面的開支);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民營互聯網銀行的主要發起者均為互聯網企業中的領軍者(例如微眾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其中騰訊出資9億元,占30%的控股比例,是其第一大股東,百業源投資和立業集團分別控股20%和10%的比例)———實際上,它們的發起者正是利用自身網絡產業鏈中拓展出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環節,抓住了政策機遇、實現了互聯網金融服務進一步延伸、發展和完善,從而催生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銀行(例如浙江網商銀行與阿里巴巴支付寶、螞蟻金服間的關系),所以微眾、網商等銀行并非白手起家,而是擁有其發起者雄厚的互聯網金融資源作為基礎。這些發起者所具備的資源使得互聯網銀行能夠在線業務上突破傳統的屬地、身份、業務頻率限制,并跨過傳統銀行所秉持的較死板的經濟條件門檻,使其業務可以滲透到全國各類人群中的潛在市場,能夠搶占傳統金融機構所難以企及的市場空間、獲得巨量的用戶基數。綜上可知,互聯網應用平臺、商業數據等已成為了民營互聯網銀行籍以獲得競爭優勢的的關鍵資源,“輕資產、重科技”的特點已經充分展現。例如前海微眾銀行能夠依靠騰訊現有多元化業務的用戶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技術,在規避隱私的前提下,分析潛在用戶的風險表現和信用價值,從而以更低成本實現風險定價和控制,同時還可以利用數據技術實現精準營銷、提升服務質量;浙江網商銀行的資源優勢更是不言自明,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的巨量網絡消費者信息資源將能夠幫助其在眾多應用場景中發掘存款、信貸、支付、理財等機會,發展消費金融等特色化的零售業務。
1.2.3差異化的市場競爭戰略
客觀地講,雖然融入了許多全新的理念和技術、具備前述的難以替代的特點與優勢,民營互聯網銀行與傳統銀行并不存在根本性差異,其自身應被視作傳統銀行的有效補充(而非顛覆者),有助于解決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社會融資成本高、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所以,當前民營互聯網銀行必然會選擇兼具創新性、差異化等特點的合理化市場競爭戰略,其業務雖然與傳統銀行有交疊之處,但其市業務定位主要是個人零售業務、創業融資與中小微企業貸款,從而有別于慣于為高端零售客戶、大型國有企業等優質客戶服務的傳統銀行。此外,前述的技術資源優勢也是當前民營互聯網銀行進一步實現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武器”———以浙江網商銀行推出的專為創業型中小網站服務的“流量貸”業務為例,在市場定位差異化的基礎上,網商銀行進一步通過基于大數據的風控模型,對申貸者進行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經營狀況等要素審核,審批過程最短可縮至2分鐘以內,而最快在審核通過3分鐘左右,款項就能打入申貸者的支付寶賬號內———傳統銀行既較難全面采取類似的用戶定位,又難以實現同等的用戶體驗,所以這種在技術支撐下實現的高效服務從根本上鞏固了互聯網銀行的差異化優勢,使其可以填補傳統銀行在過去難以進入的一些市場真空地帶,甚至還會蠶食商業銀行的部分中間業務收入。
2互聯網銀行對江西等后發省份的影響與對策
2.1江西省民營銀行發展現狀
在第一波民營銀行申報熱潮中,江西省等經濟欠發達省份也不甘人后,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組建民營銀行??墒?,江西省在經濟總量、金融水平、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大幅的落后,金融生態環境無法達到培育本土民營銀行的標準;2014年,江西省民營企業協作申報的“贛商銀行”、“商聯銀行”、“裕民銀行”最終均無緣進入首批試點。雖然已經在事實上成為民營銀行領域的典型后發省份,江西省在未來申辦民營銀行的努力并不會中止,各地市正加快落實國家、江西省圍繞民營銀行準入、監管等問題出臺的意見與措施,并結合“一帶一路”規劃、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制定民營銀行機構設立、籌資融資獎勵和高端金融人才引進等扶持政策(例如南昌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市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給出了明確的扶持、獎勵條件。當前,民營互聯網銀行的涌現,對江西金融業尤其是未來民營銀行的發展帶來的是沖擊還是機遇,它們是否能夠為孕育中的江西省民營銀行提供一種值得參考的發展模式?江西等地又應如何合理地把握、運用民營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機遇?下面將針對以上問題,逐步展開闡述與分析。
2.2互聯網銀行興起對江西本土金融的影響
從當前的政策文件中可知,江西省民營銀行的發展規劃與外地類似,也是對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和普惠金融發展潮流的進一步響應;事實上雖然民營銀行尚未真正起步,江西省的本土金融機構,如各地方銀行、信用社等均已廣泛嘗試開展面向小微企業、創業人士的金融業務,近年開始逐步試點的民間小貸公司也已取得在各省中領先的業務量,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江西省發展民營銀行的潛力所在。但目前應當注意的是,本土民營銀行的發展滯后與外地民營互聯網銀行的興起,勢必會沖擊到定位于普惠金融的江西省本土金融機構———如前所述,現有的民營互聯網銀行雖然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規模與實力相對有限,但其發起股東都是技術和信息資源優勢顯著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各傳統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所以民營互聯網銀行不但能夠利用互聯網數據資源和技術平臺開展跨越時空的金融業務、實現風險控制,又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接觸各類產業鏈的核心節點,與各地行業、市場以及上下游企業產生緊密的聯系;正基于此,民營互聯網銀行能夠輕易地突破地理限制,滲透進各地的普惠金融服務領域中,對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業務產生較大沖擊,并很有可能會壓縮未來江西省民營銀行的發展生存空間;實際上,民營互聯網銀行借助產品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鞏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特點,將能夠發揮出顯著的“鯰魚效應”,倒逼傳統銀行加塊開展創新升級步伐,所以面對它們所帶來的改革壓力的絕不僅僅只是江西省本土金融機構———可以說,這正是我國推動金融體制改革、鼓勵民營互聯網銀行發展的長遠意義所在。面對上述影響,江西省在完善現有地方性金融機構、培育本土民營銀行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省內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通過采取合理的應對策略,變壓力為動力,為將來本土金融機構的創新升級乃至民營銀行的孕育發展鋪平道路。
2.3互聯網銀行興起背景下江西省的應對之策
2.3.1合理選擇未來民營銀行的發展模式
與傳統銀行、國資銀行相比,民營互聯網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難以脫離其所處的金融生態環境,而且可能因其獨有的技術特征和更大的市場跨度而產生更獨特、密切的環境依賴———從這一點出發,自然不難理解為何我國目前的兩家民營互聯網銀行恰好位于我國經濟基礎最好、互聯網產業發展程度最高的兩個省份(浙江、廣東)。相比之下,受經濟水平滯后等問題的影響,江西省互聯網產業的基礎與現狀均令人堪憂,例如該省內的網絡域名總量在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中列第19位,省內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更是長年名列各省末尾[3]。當前,我國的互聯網與電子商務資源集中在浙江、廣東等少數省份,而江西省并不擁有業務范圍廣、技術基礎強的優勢互聯網企業,為數不多的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也不得不依賴外地上游服務商、下游分銷商,處于“兩頭在外”狀態。一個互聯網產業鏈尚不健全的省份,自然難以在產業鏈基礎上拓展出配套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環節、構建起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基礎。簡而言之,江西省獨立發展本土互聯網銀行的條件還相當不成熟,所以,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盡快模仿、照搬外地民營互聯網銀行的培育與發展模式,而是要客觀理性地選擇有助于現有金融機構應對互聯網銀行競爭壓力的對策,并為未來民營銀行的孵化與發展選擇更加務實的總體模式。
2.2.2結合現有條件,逐步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
雖然江西省通過互聯網銀行這種模式突破民營銀行發展門檻的希望仍顯渺茫,但這并不意味著省內地方性金融機構(現有的地方性銀行、民營金融中介機構與未來的民營銀行)不能學習互聯網銀行的發展經驗,利用某些創新性的網絡金融業務拓展市場空間、增強自身競爭力。省內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向國內民營銀行的先驅者學習,堅持走普惠金融道路,并將差異化、特色化作為基本戰略,以錯位競爭作為競爭策略;另一方面是應盡早地依托第三方網絡支付、云計算平臺、社交網站、搜索引擎、手機應用等互聯網工具,構建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網絡金融業務平臺,并嘗試“直銷銀行”等新興業務模式。這些舉措一方面有利于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回饋客戶,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充分融入互聯網金融發展潮流、提前“預習”互聯網銀行的運營模式。
2.2.3將外地資源引入省內,加速互聯網金融發展
如前所述,民營互聯網銀行給江西省內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主要是源自其在技術平臺與數據資源方面的優勢。其實,通過合理地引進外地優勢資源、整合本省金融資源,省內金融機構面對的壓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甚至可能得以走出變劣勢為優勢的妙棋。其一,是省內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性銀行和民間金融中介機構)可以爭取成為民營互聯網銀行的地區合作伙伴或加盟網點(這在我國電子商務領域早有先例可循),融入到互聯網銀行的跨地區運營體系之中,取得互利共贏的效果;其二,是借鑒互聯網銀行“輕資產、重科技”的特點,重視與互聯網信息服務企業的資源共享,增強自身競爭力。例如CNZZ、CNNIC等互聯網數據服務機構和騰訊征信等網絡金融征信服務機構的合作,為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鞏固基礎,早日實現高效、無縫銜接的服務體驗,從而緩解在技術層面上面對的競爭壓力;其三,是在引進、運用優勢技術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行政、市場等渠道,多管齊下,支持以普惠金融為業務定位的風險投資、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民營金融中介機構發展,并引導其與地方性銀行以及未來的本土民營銀行進行業務合作與資源共享,優化省內資源利用水平、加強金融產業鏈條的整合———例如銀行業機構與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可更加科學地評估貸款者的發展前景與風險因素,降低交易費用和監督成本,參與分享創新創業企業的成長收益;而與融資擔保機構和小貸公司的合作,則有利于學習其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審查的方法和經驗,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貸款風險的集聚,這些改進對未來江西省民營銀行、省內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都將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王凱風 單位:景德鎮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參考文獻:
[1]周運蘭,楊靜靜,余寧.首家民營銀行發展機遇與風險研究—以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為例[J].當代經濟,2015,(6):94-95.
[2]山成英.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發展及影響[J].青海金融,2015,(6):12-14.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OL].www.cnnic.cn/,2015-07.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影響;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一)互聯網融資
互聯網的融資主要的特點就是體現在與銀行的貸款對比上,網上進行借貸相比起銀行貸款業務辦理的流程更加的方便,網上銀行能夠快速地掌握到申請貸款客戶的交易信息,及時地對借貸人進行放款;上文中提到能夠快速地掌握借貸人的信息這也是網上借貸的一個特點,在云計算的保證下,通過對網上信息的了解能夠及時地甄別出企業的相關資質,將進行借貸的風險降低。
(二)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在人們在第三方的支付機構進行賬號注冊以后,第三方的支付機構可以根據顧客的相關要求,對其提供在互聯網線上或者手機電話支付等渠道,從而完成交易的過程。目前第三方的支付主要就是三種方式一種是錢包模式,就是人們將錢沖入到網上的錢包內進行相關的交易,例如百度錢包;另一種就是網關的模式,在進行網上支付的時候進行資金交易后,頁面會自動跳轉到網上銀行的支付頁面直接從網上銀行進行交易;還有一種就是快捷支付的方式,在某網站進行賬號注冊后在將賬號和自己的網上銀行卡進行綁定,綁定成功后,在進行第三方的支付直接通過這個賬號,輸入密碼就可以直接進行交易了,例如微信支付。第三方的交易與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相互比較,進行接入的成本更加低,人們在進行第三方支付的時候只需將賬號所用的銀行卡進行綁定就可以了,沒有其中下載商業銀行專業軟件的程序,并且支付的平臺是可以支持多種銀行卡綁定的,滿足了各類人群的需求,降低了企業進行在線收費的要求,減少了運營的成本。同時操作也更加便捷,網上銀行要進行轉賬等可以會要求輸入手機的驗證碼,或者使用υ盾等安全的驗證方式,網上輸入密碼后還要進行u盾的確定,操作起來比較煩瑣,而第三方支付直接進行賬號密碼的輸入就可以直接進行轉賬的操作比較快捷、方便。第三方支付很多都是免費的不需要要進行手續費的支付,并且具有延遲支付的功能,比如淘寶,在進行下單后是有延遲支付的功能的,收到物品后在進行支付確定,錢才會到達賣家的手中,同樣的如果在收到物品十天后也是會自動確定的,賣家不用擔心收不到錢,買家不用擔心收不到貨。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分析
(一)分流儲蓄存款
雖然進行第三方的支付金額最終也是會回流到商業銀行,但是金額在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上還是會有暫留,所以說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儲蓄量還是有著一些影響的。例如淘寶延遲支付的這部分資金就在停留在支付的平臺上,以支付寶的沉淀金額為例子,每日在支付寶上進行的資金沉淀數額就高達100億元。并且隨著支付寶內余額寶的推出,有網銀的人們更是每月自動地將網上銀行內的錢轉入到余額寶內,大量的分流了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
(二)第三方推出的理財模塊對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營銷造成了壓力
第三方支付的迅速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進行理財需求咨詢人數逐漸減少,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已經取得了進行基金銷售的資格,并且以余額寶為例貨幣基金的購買低價為1元,余額寶內資金實行的是日結算利息,給出了利息不管存款金額多少都是高于商業銀行的存款利息的。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使用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的商業銀行中間的先關業務也是逐漸受到擠壓,例如人們的結算習慣逐漸地從刷卡改為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對銀行卡或者現金的柜臺交付依賴性變小。
(三)互聯網融資威脅了商業銀行借貸業務的發展
互聯網的融資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完成借款,數額可以很小,借貸的頻率可以很高,逐漸地在搶占商業銀行借貸業務在市場內的占額。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能夠憑借網絡強大的信息搜索能力,有效地對客戶借貸資質進行判定,降低了進行借貸的時間和中間環節操作,縮減了利差和服務費。
(四)分走一部分的客戶資源
第三方的支付平臺能夠通過自己的虛擬網關,對使用人的信息進行獲取,同時能夠對客戶的資金流向進行掌握,獲取了一定的客戶資源。這些數目龐大的客戶基礎又給第三方帶來了更多的經濟利益,增強了市場份額的占比。銀行進行業務辦理可能需要登錄官方的網站或者到營業廳的網點進行辦理,網上金融就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完成大部分的操作,對目前我國國有的四大銀行和發展較好的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造成一定的沖擊。
三、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一站式的服務平臺
互聯網金融作為網絡發展的新領域,仍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發展短板,目前只能是在金融的業務某一個領域進行創新,但是在短期內不能發展得很迅速,替代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ヂ摼W這種缺陷,正是商業銀行不斷完善中積累下來的優勢,但是商業銀行為了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是要向互聯網的相關企業去學習怎樣增強客戶的黏性,還要不斷地創新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例如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在網絡上建立具備商業各種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銀行超市,方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產品的自行購買。與此同時要利用好超市的經營模式,將目前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業務流線和網絡支付、網絡信貸等相互的結合,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多元化方面需求,從而實現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二)加強和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合作
目前的形式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第三方的支付平臺業務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威脅到了商業銀行的相關中間業務,但是仍然存在弊端,不能完全地代替銀行。商業銀行應該利用好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機構掌握獲取到大量的客戶信息和資金流向,對客戶種類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通過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合作,也能很好地提高客戶的信任度。除此之外,雖然互聯網金融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貸款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正常運作還是要通過商業銀行運轉來實現的。針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利用自身的身份參與其中,不但能夠促進商業銀行自身相關業務的發展,還能對互聯網金融貸款業務的發展產生促進的作用。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可以收集到人們大量的資金信息,這些數據信息對于銀行來講,能夠對大眾的投資方向,資金流向進行了解,也能夠更好地明確民眾的需求,通過這種商業銀行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的合作的方式,實現互利共贏。
(三)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注重客戶服務
在傳統的銀行貸款業務辦理上,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的審核期,中間的環節比較的煩瑣,運作的成本也比較高,針對這些問題,商業銀行應該做出相應的改進。對進行貸款業務辦理的人員或者說企業簡化中間的流程,進行業務上的創新,利用互聯網的特點提高業務進行辦理的效率,縮短辦理所用的時間,加快放款的速度。同時還要提高銀行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業務辦理消費體驗,對其中的潛在客戶進行挖掘,全方位地滿足客戶的不同需要,為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四)重視對信息的收集,創新服務
面對著飛速變化的市場情況,商業銀行不能僅僅的只是將進行網點柜臺辦理的業務放到網上銀行上。互聯網金融是在云計算大數據的背景下產生的新型的金融經營的模式,互聯網的大數據儲備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所以要針對互聯網金融能夠獲取大量資料的優勢,商業銀行一定要加大力度進行網上銀行的信息收集,改善業務結構的基礎上,增強與客戶的交流溝通。相對于剛剛起步的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在客戶數量上還是占有一定的優勢的,同時相對的系統比較完善,服務比較好等。這些優勢在一定的時間內互聯網金融不能快速的與之并肩,所以一定要利用好這些優勢,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對客戶的需求進行了解,在獲取客戶信息的同時增強和客戶之間的聯系,對一些商業銀行新推出的一些業務及時地進行告知,從而更好地和互聯網金融進行資源上的競爭。
(五)加強監管,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體制
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體制應對目前互聯網模式下時常出現的欺詐現象,通過構建相應的風險防控機制,制定出相應的應對風險的方案,在出現類似的事件時能很好地應對。不斷地對υ盾的使用方式進行優化,簡單操作,同時也要加強對υ盾的發放、網銀的注冊等相關要求,對于這種領域重點的進行防控。
參考文獻:
[1]曹勝.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縱橫,2014(06)
[2]沈悅,郭品.互聯網金融、技術溢出與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J].金融研究,2015(03)
關鍵詞: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影響
一、互聯網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變革性特征
(一)提供了更便捷性的服務模式
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爆發性增長,選擇第三方支付的用戶也日益增多。第三方支付首要職能是支付中介,它通過整合各商業銀行的支付接口,成功為批量商戶和各家銀行之間搭建了的結算橋梁,商戶僅需按要求接入支付關口,便可使用該支付平臺提供的所有種類的銀行卡進行網上收付款,而不必另行和各銀行聯系、結算,也不必安裝下載各銀行的認證軟件,其注冊及使用便捷性大大提高了。客戶在將銀聯卡與第三方支付平臺賬號綁定后,交易時只需錄入手機收到的動態驗證碼,或者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密碼即可完成資金的劃轉,交易過程更加順暢,支付流程大大簡化,客戶的便捷性體驗獲得大幅提升。
(二)發揮了移動支付的替代效應
互聯網技術和手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移動支付變得便捷而富有效率。截至2015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3.59億,較2014年底增加5455萬人,半年度增長率達17.9%。與2014年12月相比,我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46.9%,提升至53.7%。與此同時,手機支付增長迅速,用戶規模達到2.76億,半年度增長率為26.9%,是整體網上支付市場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1.5倍,網民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預計到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萬億。用戶持智能手機,不僅實現了網上購物,甚至可以進行實體店消費和滿足公共服務的要求,移動支付已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云計算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的海量應用,“數字錢包”可以將私密性的個人信息儲備于云端,而非實際電子設備上,用戶可隨時隨地通過任何移動終端訪問自己的“數字賬戶”,而不必擔心因設備更新、損毀或升級帶來的風險,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也相應提高,為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強化了對客戶的信用擔保和增值化服務功能
第三方支付在電子商務市場上發揮了保障交易公平公正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在網絡交易中代為保管貨款,相當于信用擔保機構,在買家收到貨物并驗收過關后,才可以根據買家提示,將貨款轉給賣家;支付服務商以中立第三方的身份出現,對交易糾紛進行公正的裁決,維護了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有效防范了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誠信難題。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信用擔保服務和誠信評價服務,解決了制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瓶頸。與此同時,商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獲得許多符合自身利益的個性化增值服務,如實現了對交易的實時查詢和交易數據的分析歸納、系統對賬、銀行卡風險控制、與分公司(商)清算資金等;此外,還可以為普通用戶一攬子解決諸如信用卡還款、繳納水電煤氣費用、購買保險、車票、電信充值等各種日常服務,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青睞。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的影響
(一)弱化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支付結算效能
近幾年,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商業銀行主要依賴利差盈利的模式受到挑戰,中間業務收入日益成為商業銀行追逐利潤的重要方面。和網銀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成本更低甚至可以做到完全免費,而且其天然具備操作簡易、服務周到等優勢,更容易受到普通民眾的青睞。隨著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消費者的日益增多,必然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造成沖擊,弱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結算效能。隨著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第三方支付線下模式亦迅速占領市場,他們通過POS網絡建設和為客戶辦理代收費以及充值服務等,與商業銀行在線下形成競爭,掠占了傳統商業銀行線下支付的部分成果。同時,第三方支付還陸續開展了保險、基金等金融業務,多數第三方支付機構基金的申購手續費比較低,有些甚至不到銀行的一半,在與銀行的直接競爭過程中并不落下風。
(二)對商業銀行傳統支付渠道和競爭格局造成沖擊
商業銀行的產品具有提供和分配的雙重性,一般是直接面對客戶。因此,對金融產品設置銷售網絡是商業銀行最普遍的渠道選擇,設置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是商業銀行吸引客戶和發展零售業的重要方面?;ヂ摼W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消費者金融行為和思維觀念的重大改變,導致渠道和產品的界限逐漸模糊,近幾年甚至出現了渠道產品化的發展趨勢。比如,各種“寶寶”類互聯網理財產品呈井噴式出現,其實質就是依靠一種產品推廣了一類渠道。在互聯網模式下,渠道的作用不僅要體現在聯系消費者,加強營銷管理,還表現為結合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對金融產品進行包裝創新,通過標準化載體建設滿足金融客戶日趨復雜多樣的消費需求。銀行渠道和金融產品的融合,也推動了銀行在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上實現了變革。一般來說,中小金融機構受困于網點少,客戶數量有限,在與大型金融機構直接競爭過程中處于劣勢。由于中小銀行有更強烈的意愿尋求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充當資金結算的后臺,這種以第三方支付做前臺、中小銀行做后臺的運作模式,可以有效克服渠道少,產品創新難的限制,使中小銀行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與大型銀行博弈的籌碼,有助于打破大型銀行主導金融市場的格局。
(三)對商業銀行線上支付營銷模式提出新挑戰
客戶資源是商業銀行存在和發展的生命線,銀行間的競爭最終還是體現在對客戶的爭奪上?;ヂ摼W金融特別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必然會分流商業銀行部分線上客戶。銀行對線上線下客戶的發展模式是根本不同的,發展線下客戶一般要依賴客戶的聚集區域,生活習慣、交通方式等方面,銀行主動營銷的難度較大,需要被動等待客戶到柜面辦理。因此,獲取線下客戶的主要還得靠多增加網點、多鋪設自助設備等物理渠道。近年來,雖然商業銀行對客戶資源和金融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營銷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受到物理網點數量、銷售成員人數、激勵約束機制、總體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影響,各銀行通過線下模式主動獲取客戶的成效有限。而線上模式則不同,客戶體驗線上模式更多是追求快捷的支付方式和低廉的成本付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崛起正是因為其滿足了客戶的此類需求。對銀行而言,若將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營銷模式照搬物理渠道營銷方式,恐怕難以吸引到客戶參與其中,更遑論實現滿足客戶需求、培養客戶重復使用習慣等目標。若以網站訪問量、客戶注冊量和登錄頻次、商家交易的活躍程度、移動終端的下載量、消費者停滯時間等為考量依據,銀行線上渠道與互聯網特別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三、商業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的建議
(一)改進支付服務體驗,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各銀行機構要逐步改變傳統經營思維和支付模式,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所提供更加契合客戶需求的服務留住客戶。商業銀行的網點改造要引入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實踐中可以將不涉及現金收付、相對標準化的業務整合到智能機具,并改進業務流程,大量的步驟通過后臺操作完成,給客戶展示簡約的入口,使客戶所需要進行的操作大大簡化;通過提高業務辦理自助化程度輔以智能的分流方案,減少客戶的等待時間;通過布局全新的智能機具和滿足客戶直接接觸式的體驗。同時,在交易流程、網銀支付、業務查詢、移動終端、安全認證等方面進行積極創新,推出符合客戶使用習慣、滿足客戶需求的支付標準和模式,真正成為客戶身邊的銀行。
(二)重視非結構化數據整合,實現支付互聯網化
商業銀行在開展支付業務過程中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獲取價值更高的非結構化數據信息,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發掘高附加值的增值項目。在信息應用和經營管理中,可以通過建設多層次的數據提煉和應用體系,為客戶打造線上線下聯動、支付渠道自助化、現金流和信息流相融合的一站式體驗,滿足客戶不同需求。要使數據更好的滿足對外信息披露以及內部支付管理、研究和發展方向的需求。根據數據管理的流程、信息技術和服務平臺等內容,切實有效促進數據共享、提高支付數據利用價值。要發揮數據分析對支付產業的推動作用,可借鑒互聯網先進技術,通過對零散、無序的海量數據進行整理、統計、解釋和建模,發掘數據背后的規律,最終作出符合其核心利益的抉擇。
(三)找準差異化競爭點,創新金融產品,拓寬支付結算渠道
商業銀行應順勢而為,從自身實際出發,找準差異化競爭點,積極推動業務發展轉型。在支付渠道建設上,這種轉型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改善和深化線上渠道,比如大力發展網上銀行、開發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創新直銷銀行業務,以及實現線上業務整合和品牌效應;二是線下物理網點建設要借鑒最新業態發展經驗,推動網點向系統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在業務實踐方面,部分銀行在支付渠道拓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創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某國有商業銀行為例,近幾年來,該行加快了金融互聯網化的進程,特別是針對線上渠道發展,強化了移動支付的推動作用,通過線上渠道效能提升和產品服務創新,其電子銀行替代率已達90%左右,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年均增長5倍以上,通過產品創新,實現了支付渠道的不斷拓展。
作者:孫勇軍 肖培連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中國人民銀行泰安市中心支行
參考文獻:
[1]何燕崗.第三方支付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西南金融,2012(3)
[2]俞艷波.第三方支付下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1(5)
一、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現狀
以互聯網作為依托發展起來的網絡銀行突破了傳統銀行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用戶效率,已成為銀行業未來發展競爭的大勢所趨。據權威認證機構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簡稱CFCA)2015年12月3日的《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個人網銀用戶比例為40%,手機銀行用戶比例為32%,電話銀行用戶比例為23%,微信銀行用戶比例為18%。調查顯示,個人網銀用戶比例在二級城市增長最快,與一級城市差距在不足4個百分點,逐年縮小,而三級城市與一二級城市的用戶比例差距依舊很大,呈現數字化鴻溝的特點。
同時,2015年,個人網銀活動用戶比例為87%,與2014年相比無顯著變化。交易用戶比例為59%,較2013、2014年大幅下降。綜合其他研究數據,報告指出,交易用戶比例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交易場景移動化,PC端的交易需求降低;用戶偏好使用更便捷的第三方支付;手機銀行的替代作用。2015年個人手機銀行出現爆發式增長。用戶一旦習慣使用手機銀行后,對網上銀行的使用需求就會下降,甚至出現了一定比例只使用手機銀行不使用網上銀行的用戶。
用戶在最近一年內在,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辦理的業務主要有:查詢余額與交易明細、網銀支付結算和轉賬匯款三大業務,最經常辦理的業務也為這三大業務。用戶購買銀行渠道投資理財產品的比例為29%,進行跨行資金歸集的比例為8%。
調查發現,剛開設網銀的客戶,會把適用性當做首要考慮因素,而意向用戶更注重網銀的安全管理。因此,網絡銀行的風險問題是影響網絡銀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我國網絡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
網上銀行風險基本上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環境風險、技術風險、業務風險和客戶操作風險。我國網絡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是,網銀在中國的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對應的風險監管體系未建立。目前,我國網銀由中國人民銀行實施日常監督、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此外,還受信息產業部、公安部以及新聞出版署的管理,負責網上銀行的信息技術標準、信息安全和新聞管理,但未建立專門的網銀行業管理組織。從法律角度來說,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網上銀行監管的相關法律,包括法律法規、管理辦法和通知三個層面,我國網上銀行監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制度保持一致。從技術層面看,我國的網上銀行技術已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開拓了網上銀行業務。控制技術風險一直是各個銀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從業務角度看,第三方支付的出現極大降低了網上銀行的風險,風險的降低帶來的是網銀業務的增加。但網銀業務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一)對網銀的理論研究滯后
目前,我國關于網銀的基本理論、管理框架、推廣手段、發展模式、業務辦理流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對滯后。對于網絡銀行的認識,依舊是銷售傳統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另一種渠道,沿用傳統的營銷模式來發展網絡銀行的業務,缺乏宏觀的科學規劃和運行模式的設計。
而在網銀的組織管理層面,只有少數銀行成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如電子銀行部或網絡銀行部,大部分國內銀行依然將網銀業務的管理按條塊進行劃分:技術由科技部負責,業務由業務部負責,結算由會計部負責。扁平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等依舊停留在理念上。
(二)薄弱的產權意識
由于網銀的業務與計算機的信息網絡技術密切相關,同時金融交易量大、專利權的潛在收益高,與之相關的商業方法專利便成為了一些跨國銀行和公司爭奪的熱點。國外一些公司和銀行(如IBM公司和花期銀行)不僅在本國就其的網絡銀行產品組織和銷售方法、支付結算系統及網銀的風險監測、安全管理等技術申請了商業專利,并且在中國也開始了類似的申請,一部分已被授權。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隨著網銀市場發展的逐漸成熟,商業方法專利將會成為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有力競爭的一個手段。屆時,國內銀行將被迫支付高昂的專利使用費,或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協調
我國的網絡銀行既相互依存又相互隔離,建立的行業協調機制,但并未真正有效的運行起來,商業銀行間的溝通和協調不足,這也導致網銀整體運行的效率降低。宣傳缺位導致網絡銀行的總體客戶規模有限;網銀的平臺技術障礙導致交易效率低下;信息交流與風險共防意識缺乏導致系統風險高。
(四)監管力度不足
在日常管理層面,缺乏必要的規章,監管人員缺乏相應的業務培訓,檢查工作因此難以落到實處。在風險管理層面,過于注重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的管理,而忽視了對網銀發展的戰略風險、信譽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監管。對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的監管缺乏相應的風險識別、監測、評估和處置手段。
三、網上銀行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為了促進中國網上銀行的進一步快速發展,解決在環境風險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業務風險管理和客戶操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借鑒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一)加強網銀的硬件及軟件建設
加強對網上銀行硬件及軟件的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防火墻技術,是網上銀行對外接觸的安全系統?;谒脑L問控制及地址隔離等功能,主要用于檢查和控制網絡系統的數據,確保網上銀行資源及信息的安全。第二,針對入侵檢測技術而言的,這一技術的運用功能主要在于在實施入侵檢測的同時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衛。這一系統一般是由基于主機和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系統組成的。第三,針對防病毒系統,這作為最基本的措施,所常見舉措有及時升級病毒版本和信息,并及時獲知服務提供商及其信息安全機構動態,并能相應地作出反應。
(二)有效的控制外部資源風險
目前,越來越多的外部技術廠商逐漸地參與到銀行的電子化業務中來,這也是未來網銀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些外部技術廠商有些是一次性地對銀行提供機器設備,有些是長期性地提供網銀的技術支持。這些外部資源在為銀行運用高科技實現快捷服務的同時,也使得銀行的業務機密暴露在公眾環境之中,增加了風險的傳播渠道。以《金融服務業中外部資源的管理指南》為例,銀行可以通過以下幾項措施來有效控制外部資源風險:第一,對服務提供商進行嚴格審查,通過對財政狀況、聲譽、審計報告及相關資質證明等方面的考證,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商,確保服務提供商提供安全、優質、持續的服務。第二,可以通過書面合同的訂立明確銀行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責權利分配,在合同中明確對服務提供商所應提供的服務及應達到的服務水平、銀行所擁有的對服務提供商的操作流程等進行檢測的權利等內容。第三,銀行本身也應該對服務提供商的業務進展內容及實施的安全系統隨時進行監察,以確保服務提供商能夠確保安全審慎地提供服務。
(三)防范技術外包的風險
銀行的技術外包業務可以帶來降低成本和規模經濟的效益,但也帶來了一些外部不可控性的風險。減少此類風險的舉措有:銀行管理部門應有效監督服務提供商的運做能力和經營業績;保證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和責任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并形成書面合同;同時,還應具備臨時更換服務商的應急安排。銀行應檢查服務提供商保護敏感數據的策略和程序,對其供應商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確保可以達到內部運作的安全等級。
(四)客戶操作風險管理對策
銀行應將網上銀行交易的具體風險和交易的操作規程對用戶進行披露。我國網銀用戶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在使用網銀時缺乏自我防范意識,不注意對網銀賬號和密碼的保護,將其泄露給他人,或是將密碼設置為生日,電話號碼等易被猜出的數字,或者是在公共場所例如網吧隨意登陸自己的網上銀行,造成自己的銀行賬戶信息被盜取。因此,要加強對網銀用戶操作風險意識的宣傳教育,如網銀交易的具體風險、操作規程、交易環境等,防止被釣魚網站或手機短信等所騙,從而使資金“被盜”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李金澤.網絡銀行義務的有關法律問題探討[J].金融論壇,2010,(8).
[2]尹龍.對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和監管問題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10)
[3]于南.談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發展中的監管[J].中國審計,2010,(6).
總行開展”三好銀行”活動以來,我部門也集中進行了省、縣行領導動員報告及相關材料的學習,”三好銀行”對于我們農商銀行的意義是空前的,它作為一個過渡,一個橋梁,讓我們從學習走向實踐。在要求上做到具體化、明確化。
學習“三好銀行”,我認識到在業務知識上需要逐步完善,先學習,后落實,循序漸進,階段突破。結合個人崗位實際情況,我知道,我需要集中精力努力提升自我,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業務水平。與客戶接觸文明服務、文明用語做到服務好的要求,理解客戶需求,推廣新業務、新產品,做到不管什么業務先自己熟悉,自己熟悉后才能清晰的向客戶介紹,更好的向客戶推廣,真正意義上留住客戶資源。
在閑暇時間熟讀各項規章制度,認識到崗位工作中會遇到的風險點,對風險問題做到預防與防范。按照規章制度辦理各項業務,不去辦理“人情”業務,規避自己在業務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不為單位帶來可能存在的風險業務,做到自律在業務經營活動中自覺崇尚廉潔。從個人角度出發,為“三好銀行”內控好打牢基礎。
關鍵詞:商業銀行;網絡金融; 電子商務;電子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08-2670(204)06-0037-08
一、 引言
網絡金融革命是自互聯網應用技術發展以來,在銀行業發生的正在波及全球范圍的、最為重要、最為徹底,規模宏大的變革,它將會對全球的金融發展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網絡金融發展戰略已成為現在和未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主導競爭模式,也是各家商業銀行的新熱點競爭領域,誰先擁有開放式的網絡金融發展機會與視野,尤其是在開放式網絡金融對客戶操作便利下的普及和覆蓋的“速度、力度、廣度”,誰就獲得了市場“長驅直入”的發展戰略先機,誰就獲得對市場客戶集群的重新定位洗牌。網絡金融的戰略定位決定銀行現在與未來的發展地位。過去銀行“網點戰略”被今天和未來的“網絡戰略”所替代、所超越。網絡金融戰略如何選擇,已成為決定商業銀行未來“生死存亡”的戰略發展核心問題。
網絡金融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提升與發展,經歷了起步時期、電子銀行時期、電子商務時期,發展到將存儲和計算從移動通信終端轉移到云計算的服務器的新時期。商業銀行利用“電子化、網絡化、商務化、交易化”等天然的網點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加速推進網點終端向社會各領域客戶終端的應用渠道和應用范圍。這是一次更加宏大、深刻的社會生活與銀行發展的變革。銀行由傳統的網點金融向網絡金融的轉變,使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銀行的各種服務。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借助網絡金融,實現了在區域、時間上,客戶由有限向無限的飛躍,大大節省了銀行經營成本,擁有了更高效的銀行盈利模式。重要的是,網絡金融為商業銀行創新業務模式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網絡金融這一革命性的突破將使銀行業的戰略競爭優勢和經營模式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它將導致各家銀行在“客戶集群流與資金集群流”上的重新洗牌。
二、我國網絡金融的發展狀況
衡量網絡金融發展的速度與規模,主要依據一個基本的環境變量,具體分析國內手機擁有戶數及其發展趨勢;電視擁有戶數及其發展趨勢;網民擁有戶數及其發展趨勢。這三大主導網絡渠道的客戶總擁有量,我們可以看成一個應用網絡金融的基本數量集群,這個基本集群的“擁有率和普及的速度”,構成網絡金融的發展環境與基本的發展體量。
網絡金融所產生的效益和效果,還要考慮這個基本客戶集群,對銀行網絡產品相關業務的“接受速度和應用速度”,從網絡金融看,要看這個發展規模對網點金融業務的“替代率和覆蓋率”??傊?,網絡金融是銀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潮流,也是現代未來金融發展的新特點。
(一)網絡金融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4年7月所公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 億,較203年底的68億增加442萬人 ,互聯網普及率為469% ,較203年底提升個百分點。經過了2008年以前互聯網用戶的猛增階段,我國今年來的互聯網用戶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用戶數量從2009年的384億逐步增加到了現今的632億。
艾瑞咨詢對2008-205年我國電子銀行交易筆數和替代率進行了統計和預估:20年電子銀行替代率達669%,即電子渠道交易筆數總量是柜面交易筆數的兩倍左右。艾瑞咨詢預計,“十二五”末期,電子銀行替代率將達80%以上,交易筆數超過000億筆。
[P6Q9IF;Z,Y]
[S(][H5”H]圖我國電子銀行交易筆數和替代率[JZ][HF]來源:[W]綜合銀行財報及銀行訪談,根據艾瑞統計預測[DW]模型核算及預估數據。[S)]
網絡金融的廣泛使用,提升了“公司業務和個人業務”的交易新模式,對所有開通客戶提供安全、快捷、便利、可靠的“3A”級高質量服務,降低了結算與付款成本與代價,提高了資金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由于電子材料的進步,銀行磁條卡,將由芯片卡所替代,網絡金融交易的基本載體銀行卡,也將發生“借記卡、貸記卡、IC卡”三卡合一新趨勢,可以有效地增強新銀行卡的內涵功能,使網絡金融的基本應用載體更加“便利、安全、可靠”,正在被各家銀行所快速采用。
隨著城市交通擁堵現象的加重與電子銀行運行效率的提高,電子銀行的應用量在逐年大幅提高,網點金融的區域輻射作用在減弱。網絡金融將電子銀行和電子商務融為一體,展現了網點金融所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全方位、安全性、快捷性成為其突出特點。網絡金融不斷創新,給公司和個人客戶帶來了優質的全新體驗,促進了銀行的大跨度新發展。
(二)移動支付業務迅速崛起
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移動支付業務交易規模達2974億元,相比202年54億的交易規模增長了7070%,預計204年的交易規模將同比增長4%。
[P6Q0IF,Y#]
[S(][H5"H][JZ(]圖2200-207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JZ)][HF]來源:[W]綜合銀行財報及銀行訪談,根據艾瑞統計預測模型[DW]核算及預估數據。[S)]
移動支付正在以多種形式向金融領域滲透,對傳統“銀行卡”的替代效應日益顯著。
縱觀全球移動支付產業市場,以日韓、歐美等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應用最普及,發展得比較成功。例如()日本N Docomo模式。2004年,N DoCoMo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戶和FOMA用戶的基于非接觸IC智能芯片的Felica業務。用戶可以利用這種手機購買自動售貨機或者便利店的產品,還可以購買電影票。截至2005年,N DoCoMo所有的3G手機都配備了紅外線裝置用于手機支付,據統計60%的用戶每周會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截至2007年4月,N DoCoMo移動支付業務用戶達250萬戶,占其FOMA用戶的44%。http://techrfidworldcomcn/2008_/200894477334html。(2)韓國SK模式。早在200年,韓國SK通過與VISA等信用卡機構合作推出了名為MONEA的移動支付業務品牌。起初,MONEA只是一種有“理財幫手”之稱的多功能卡,通過與VISA等信用卡機構合作,凡持有MONEA多功能卡的用戶,均可輕松使用信用卡、公共汽車卡及地鐵卡等的電子化支付。此后,SK對無線和有線系統進行整合,構建了多媒體互聯網共享平臺――NAE,將MONEA移植到手機上。移動用戶可以在商場用手機進行結算,在內置有紅外線端口的AM上提取現金、在自動售貨機上買飲料,還可以用手機支付刷“機”支付地鐵等交通費用,無須攜帶專門的信用卡,而且同樣可以得到發票。http://marketc4net/342/a226728html。(3)德國美因茨交通公司(RMV)模式,從2005年4月起,諾基亞開始同飛利浦和德國公交網絡運營商美因茨交通公司(Rhein-MainVerkehrsverbund)測試NFC售票解決方案。RMV的客戶可以使用擁有NFC功能的諾基亞3220電話去購買、充值和使用市內網絡的大巴票。目前已在公共交通領域開始商業化使用NFC技術和Nokia NFC產品。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移動支付手段,都具備集合銀行卡功能的技術條件,對傳統商業銀行支付業務帶來巨大挑戰?!妒謾C可作電子車票,德國率先商用NFC服務》,人民郵報,2006428。
IDGVC投資神州付,其理由大概如此。
就在目前的這個投資蕭條期,IDGVC 500萬美元投向神州付,會否讓這個走險于紅海的公司邁出新的步伐?
一片烽煙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基于網絡安全平臺之上建立的在線支付服務,有了它,買賣雙方的交易得以輕松地進行,它伴隨著網上交易而來,擁有一個或多個在線支付平臺賬號,我們就能夠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網絡環境里享受購物的樂趣,所以馬云給支付寶設計的廣告詞是“你敢用,我就敢賠”,快錢則直接告訴你怎么用,“有E-mail,就能在網上收錢付錢”。
目前身處這個行業的公司有:支付寶、PayPal、財付通、工行信用支付平臺、安付通、快錢等。支付寶――人們提起第三方支付平臺首先想到的名字,行業老大地位可能是不爭的事實。但緊隨其后還有一長串的名字,彼此似乎難分伯仲。一方面顯出棋逢對手的對峙局面,另一方面好像也告訴我們,這里的場面還很大,跑馬圈地的工作尚未完成。
雖然有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屬“蝦米”生意,專做銀行不原意做的事情,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迅速成長,風險資本的長期蟄伏,還是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有著極具吸引力的遠景和潛在的巨大利潤空間。
之前的上海捷銀支付,成立于2001年,其后幾年間先后獲得了310萬美元、900萬美元、78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四次融資;易寶得到了兩輪戰略融資,第二輪由德豐杰領投;快錢獲得了DCM、半島、光速創投等兩輪投資;還有聯想投資等機構聯合投資了拉卡啦、北極光創投等投資了浙江連連科技,等等。
在電子支付市場的格局中,支付寶、貝寶、財付通之所以能夠領先,支付與相應的電子商務業務緊密結合在一起。支付寶和淘寶網、貝寶和TOM易趣、財付通和拍拍網,都是將電子支付業務和電子商務業務結合,并獲得了足夠的初始人氣和發展空間。如果這算第一梯隊的話,第二梯隊則與銀行密切相關。
第三方支付必不可少的要進行資金劃撥和清算,因此,第三方支付從誕生的那一天起,與銀行業之間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F在兩者之間的“競合”態勢已是愈加清晰。銀行介入第三方支付業務,有著先天和絕對的優勢,但在市場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銀行提前進入對于其收益來說并不理想,銀行采取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培育市場的方式顯然更經濟。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工商銀行于日前在國內推出了網上交易信用支付服務,其他銀行也用合作等方式介入。銀行在第三方電子支付領域里的能量將隨著時間、時機而逐漸釋放。類似的,還有中國郵政推出的在線支付業務網匯通。
第三梯隊就是專門經營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公司,如網銀在線、YeePay、支付@ 網、環迅支付、快錢、神州付等,他們沒有先天的電子商務業務的優勢,但“獨立”成為了自己的特點和標簽。風險資本大部分投向了這類支付平臺。
做局部第一
神州付在其網站的自我介紹中寫道:“神州付是國內第一家提供基于E-mail和手機號碼的網上收付款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以提供在線收付款服務為核心內容”。
有趣的是,打開快錢的網站,也有同樣的介紹,“快錢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提供基于E-mail和手機號碼的網上收付款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以提供在線收付款服務為核心內容”。這極像了單位女同事間的撞衫。事實上,進入第三方支付的門檻不高造成了這種旁人分不清的自我標榜現象。
自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服務商于1999年誕生以來,近幾年這一行業超常規發展,新興電子支付工具不斷出現,交易量也在不斷提高,第三方支付已持續地成為市場熱點,各類企業在電子支付市場上動作不斷,多面出擊這個新興的大市場,50家可能是保守估計。
統計數據顯示,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市場2001年僅為1.6億元人民幣;2004年,規模增長到23億元人民幣;2006年,規模達到320 億元人民幣;到了2007年,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艾瑞咨詢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支付市場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額規模達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逾170%,全年規??赏^2000億元人民幣。
如此“蛋糕”規模不能不令人垂涎。但是當把老大、老二、老三的份額在餅圖上去掉,發現支付寶、財付通、中國銀聯不客氣地吃掉了其中的七八成。剩下的才由安付通、易寶支付、上海環訊、快錢、PayPal等一批支付平臺共同分而食之,這還只是叫得出名字的。
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競爭面前,雖然可以從樹立公信度、進行產品創新、成為銀行及銀聯在線支付的補充、關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的增值業務、增強產品的易用性等多方面努力,但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中小支付企業在嚴峻的競爭局面下,走差異化道路幾乎是一條必然之路。
隨著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隨時的洗牌,支付的行業化服務跡象已經出現并會更加深入,某些支付平臺向專屬的行業性支付平臺轉化。
IDGVC之所以青睞神州付,據悉是因為在使用神州行充值卡進行代繳費這一新型的網上支付領域,神州付憑借首發的優勢目前已經占據了明顯的市場優勢,將其他后來從事此業務運營的公司遠遠甩在身后。
IDGVC看到的是一塊“蛋糕”上的局部、一個可能的局部第一。在第三方獨立支付平臺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把每一個細分領域做深做透,是一種既有效又具有現實性的選擇。
易寶支付創立于2003年,2005年底開通電話支付服務,目標是把每部電話變成一個POS機。易寶支付在2006年底意識到,支付一定要跟行業結合起來,易寶支付在機票市場有深厚積累,在航空訂票領域也正在不斷深入。
快錢也擁有一個獨立的支付平臺,其發展模式似乎愈加專注于電話支付領域。
環迅支付正在挖掘人們越來越頻繁使用信用卡的商機,相信信用卡與第三方支付的結合是未來支付領域的一個發展方向。近日,環迅支付與Wirecard AG進行合作,與國際信用卡進行實時對接的合作和嘗試。
首信易支付有強大的政府背景,雖然向著全面挺進,但其平臺在教育領域更加突出,極具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