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品農業的發展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216-02
一、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源起
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精品資源共享課是指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旨在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在“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計劃建設5 000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012和2013年分兩批開展原有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評審遴選工作。現2 659門國家精品課即使全部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2014和2015年還有近2 500門課程可以躋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課建設面臨的重大機遇。
目前,黑龍江高校精品課建設在全國仍處于平均線以下水平,現有國家精品課程2 659門中,黑龍江省僅有76門,占全國的3%。特別是在農林經濟管理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農林經濟管理類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也處于空白,與黑龍江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培養優秀農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東北農業大學國家一類特色專業,農業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其課程體系結構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學效果不僅直接影響到其他專業課的教學,而且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學習熱情,對實現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起到支撐和保障作用。同時,這門課程對其他涉農專業學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實現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但是由于教學計劃和學時數的限制,學校只將農業經濟學課程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設為必修課,在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工商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專業設為選修課,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開展自主學習模式下“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學課程的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使農業經濟學課程完成以教師為服務對象,到以高校學生與教師為服務對象并兼顧社會學習者的轉變。不僅可以鼓勵學習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還可以借助各方優勢,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廣泛傳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建設豐富多樣的網絡課程資源,涉農專業學生可以通過點擊網絡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農業經濟學課程,通過習題訓練等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作為社會學習者的農戶、農業企業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資源了解一些相關應用知識,如農產品期貨買賣、農業合作社等,使課程特色鮮明、實用性更強,服務學習者自主學習。
二、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建設的思考
(一)完善課程全程教學錄像資源
全程教學錄像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重要指標,教學錄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載體,更新和完善課程教學錄像是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人才的關鍵。根據國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學錄像要按教學單元錄制,聲音和畫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規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農業經濟學18個教學單元,在課程教學錄像內容方面,應注重農業經濟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系統化,同時,面向學科發展前沿,不斷把農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農業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及時加入講課內容中,增強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教學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內容,盡可能使用實際數據和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如結合黑龍江省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涉農部分,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供專業期刊、專業網站,鼓勵學生閱讀學術專著,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并注意向學生介紹各種不同學術觀點以及尚無定論有待探索的問題,特別是具有理論前沿性的觀點,以打破學生過去長期形成的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發現新問題,使其創造性潛能盡量地發揮出來。
(二)修改教材、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輔助材料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對教材的要求是選用國內或國際一流同類院校的經典教材或規劃教材,目前,與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教材蓬勃發展的態勢相比,作為農業院校經濟管理學院最為重要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農業經濟學教材建設明顯相對滯后。現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和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內容更新慢,側重于某些農業經濟問題現象的描述和經驗總結,缺乏從經濟學視角解釋農業經濟問題的分析等問題,遠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對教材要進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規劃教材基礎上加入兩部分內容,使農業經濟學授課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為基本理論知識,即用經濟學基礎知識解釋農業經濟問題,一部分為介紹國外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最后一部分以專題的形式討論農業經濟基本理論。
教學輔助材料內容涵蓋課程的教案、教學日歷等教學文件、課程指導、電子教材、作業習題、試題庫、典型案例,重點難點、前沿專題等內容,以學生閱讀為對象,這些內容具有基礎性、系統性、適應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結合課程實際教學需要,以服務課程教與學為重點,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
(三)創建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網上互動
通過創建農業經濟學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互動,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將不再局限于某一時間,某一地點,而是以其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提供可能。農業經濟學網絡資源系統應包括以下活動:自主學習、資源共享、師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線批閱、后臺管理等功能。主講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上傳、下載教學資源,以達到教師與教師、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多方位資源共享的目的。通過建立教學網絡互動動系統,提供了一個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在線向教師提問,把課堂延伸到互動網絡平臺,教師通過網絡向學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開,可以避免問題的重復,節約了教學資源。此外,由于網絡的特性,師生不受空間的限制,在時間分配上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在農業經濟學網站中設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時向學生傳遞課程信息,如交作業的時間、考試的時間和地點、課程安排的調整等信息。通過教學網絡互動系統,學生可及時地將作業上傳,而教師也可以及時進行批閱,及時進行信息反饋,節約師生信息傳遞的時間。
(四)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加強對教學質量的控制和考評
為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引導學生適應課程教學改革,注重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將對教學考核方式進行創新。由現在單一閉卷筆試模式轉變為多元化考試模式,分散成績的構成,將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努力探索口試、案例分析、實踐報告、論文、閉卷、開卷、半開卷、問題情境等多種考試形式,既考核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綜合理解和綜合運用的能力,使學生個性、特長和潛能有更大的發揮余地。
三、 結束語
通過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以達到以下目標:一是更新和優化教學資源。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以課程資源的系統完整為基本要求,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為基本目標,對能反映現有農業經濟學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進行更新和優化,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和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二是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更新完善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內容,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三是豐富和完善的教學內容。經過建設,形成能夠涵蓋農業經濟學課程相應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綜合應用、前沿專題、特點問題等內容,具有基礎性、科學性、系統性、先進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等特征,嚴格遵守國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規定,適合網上公開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實踐教學成果。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不斷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學成果,前沿、熱點問題等內容,充分反映課程改革成果,展現課程團隊教學風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教高[2011]8號.2011.10.
1發展現狀及成效
近年來,蒙陰縣大力實施新農村繁榮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經濟合作社為依托,以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化、產業化發展,努力建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2],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有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蒙陰縣成規模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6384個。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50個,種養大戶4684個。全縣建成優質農產品基地和示范小區328個,面積30800hm2,注冊農產品品牌51個;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品牌148個。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有的村歷史欠賬多,資金短缺的矛盾比較突出,農業基礎設施存在著建設改造緩慢、維護管理缺失、功能老化等問題。對一些水毀工程,因為資金短缺修復進度緩慢。另外,由于上級支農資金多頭分散管理,存有撒芝麻鹽的現象,資金使用效益沒有充分發揮。
2.2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偏低
據了解,當前蒙陰縣農民主要依靠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協會、村兩委等提高組織化水平,處于“低、小、散、弱”的狀態,農民群眾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給統一種養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銷售經營造成很大困難。前幾年,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一哄而上,雖然在水利、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組建了1650多個合作社,但有數量無質量,有些合作社只是改改名字,換換牌子,真正發揮作用和效益的只有一部分。
2.3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不高
近年來,蒙陰縣雖然大力推行果品標準化生產,但是統一技術、統一農藥、統一管理的普及率不高,鄉鎮與鄉鎮、村與村、戶與戶之間不平衡,果品質量差距很大,高檔果、精品果少,中低檔果品多。在銷售環節上,有些果農存在比較嚴重的投機思想,果品分級不嚴,把低檔果品摻到高檔果品中賣錢,更沒有統一包裝和品牌,直接影響了蒙陰果品的的質量和檔次。
3幾點思考與建議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密結合蒙陰縣農業、農村工作實際,按照“一園一社三對接”的工作思路,發揮蒙陰自然資源優勢、特色產業優勢,做好結合文章,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3.1大力發展農業精品示范園
牢固樹立精品意識,以生產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高端產品為目標,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高起點規劃建設,高標準管理培育,千方百計向上級爭取農業項目扶持資金,做到科技、項目、效益向園區聚集,發展精品農業,創建精品園區。一是果品精品示范園。二是畜牧養殖示范園。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以雞、鴨、豬、牛等畜禽養殖為重點,培植像玉皇山養雞、魯南種豬、德勝兔業等一批典型示范養殖場,建立集科學化、集約化、規?;谝惑w的科技養殖示范園。三是黃煙精品示范園。積極探索農場化的生態黃煙種植模式,發展標準化黃煙生產基地2000hm2,抓出1個667hm2、3個333hm2以上的黃煙精品示范園區。四是花生、蔬菜、板栗精品示范園。以蒙陰街道、垛莊、高都、聯城、常路、坦埠、桃墟、野店為重點,發展6個533hm2以上無公害花生示范園、3個67hm2以上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園、4個333hm2以上的標準化板栗示范園。
3.2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載體帶動作用
要進一步“規范、發展、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潛力大的合作社,進行重點幫扶,擇優培育,發揮其帶動載體功能。一是搭建土地流轉平臺。借助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轉包、互換、租賃、入股等不同方式,大力發展果品、蔬菜精品示范園和黃煙農場,推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二是搭建農資供應平臺。對入社社員實行統一農資采購,降低價格成本,保證農資標準質量和使用效果,杜絕“假種子、假化肥”等坑農害農事件發生。三是搭建技術指導平臺。在果品、養殖、蔬菜等不同類型的合作社中,專門培養出一批農業技術專家,對社內各個成員進行定期上門技術指導和幫扶,提高科學技術的傳播速度。
3.3做好農業與市場、企業、旅游的結合文章
1.1農業科學著作有精品,但規模與農業科學發展需要匹配不足
中國目前正快步進入出版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專業出版時代。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給農業學術專著出版創造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一些農業科學學術專著出版物不僅在內容上質量很高。而且在編校、排印、裝幀、設計等方面的質量也是一流的,凝結了作者與編輯出版部門很多的心血。也有很多農業科學技術專著獲得國家、行業專項的重視與支持?!笆濉逼陂g,已有39項農業科學學術專著列入國家重點圖書規劃,但其中25項規模為1卷(冊)。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340個項目,其中農業科學類有11部書稿獲得資助。目前,農業科學學術專著系列主要有:科學出版社農業科學技術專著叢書?科技前沿系列、上??茖W技術出版社現代中國農業科學專著集、中國農業出版社現代農業科技專著大系等。中國農業從業人員3.48億,農業始終是第一產業,同時,農業科技學科飛速發展,與其他學科滲透融合,規模不斷拓展。僅2012年,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優化學科布局中即確立8大學科集群、134個學科領域、309個研究方向,因此,我國目前農業科學學術精品規模與農業科學發展需要匹配不足。
1.2農業科學出版產業轉型升級及數字化探索尚處于發展階段
新聞出版“十二五”規劃指出,順應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趨勢,推進新聞出版業轉型和升級。2012年,中國數字化閱讀和出版持續快速增長,已成為電子出版物總量世界第二的出版大國。目前出版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型升級,而出版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僅是數字出版問題,更是要將出版傳媒與科技技術、市場、數字等實現全面融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精品立社、數字化興社,積極進行先進教學模式的探索,基于教材出版,主辦了高等教育視頻資源數據庫、中國高校課程網、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的優秀科研資源,建設了各類數據庫,探索業態數字化與專業規?;嗳诤系哪J健D壳罢瞥觥俺霭?項目”、“出版+評價”等一系列出版新理念,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圖書館等單位合作開發新的數字出版項目。2012年10月,商務印書館推出工具書查檢數字平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數字出版加速多維度、數字產品自主研發生產、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系統建設等多方面,探索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發展中取得新突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作為專業出版社,2008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2011年申報了數字平臺國家農業科技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建設,農業科學專業出版產業升級尚處于發展階段。
2農業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創新展望
2.1提升學術出版公信力
學術著作魚目混珠,嚴重影響了學術出版公信力。2007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家出版基金,旨在扶持精品出版項目;2011年4月,《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5],加強精品力作生產,組織出版更多具有時代精神與特點的精品力作。2012年9月,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規范的通知》,對出版社明確規定,出版單位應加強學術著作選題論證,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學者,對學術著作的學術水平、創新成果、出版價值等進行認真評估,積極探索實行同行匿名評議等評審辦法,提高學術著作出版質量。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也一再強調出版界“應當提高出版門檻”。很多出版機構也注意到這個問題,2012年10月31日,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科學出版社等70余家出版社在京簽署倡議書,呼吁出版界進一步提高學術出版“門檻”,并積極采取規定學術著作編寫規范,嚴格學術著作準入制度、同行評審制度等措施,這些舉措必將逐步提升中國學術著作出版的質量和公信力,促進學術出版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在出版單位規范學術著作出版的基礎上,農業科學精品著作更需要農業專業領域的支撐與支持,學術出版與科研相銜接,需要整合相關資源要素,調動專家學者著書熱情,提升學術出版公信力,鼓勵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學術出版,集中打造創新性強、學術水平高、服務當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力作。
2.2創新出版形式
目前出版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型升級,而出版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僅是數字出版問題,更是要將出版傳媒與科學技術、市場、數字等實現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在數字化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傳播方式的興起,在不斷推動傳統圖書出版向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給整個圖書出版領域帶來了一場生產關系的大變革。其中,圖書出版領域的關聯者,無論是作者、讀者還是編者,也都被深深地卷入了變革之中。在最近的十年間,自然科學學術出版60%的收入來自北美,發達國家學術出版增長穩定但增幅較慢。IHSISuppli公司對美國圖書出版今后4年的預測是,至2015年,美國的圖書銷售金額總數會保持在250億美元左右,不過,電子出版會有每年40%的增幅,而紙質出版卻會出現每年4.9%的降幅。閱讀是圖書出版業的核心驅動力,決定著出版業的生死存亡?!伴喿x的對象遠比讀書的對象來得豐富。閱讀針對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現為書寫或印刷的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圖像、口語、圖片、印刷、音樂等表現形式,乃至于聲像材料、電影、電視節目,甚至任何一種計算機所儲存的信息、碑銘、唱片等各種形式”[6]。庫存圖書電子化、電子書以及按需打印三股浪潮是沖擊,也是學術著作出版升級的重要契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力求找到作者、讀者、編者廣為接受出版形式。
2.3利用項目支撐,推動打造精品著作
中國的市場很大。只要努力去做精品。同樣會獲得在這個市場中更多的雙效益產品的精品意識在行業內廣泛深入人心。在新聞出版總署的鼓勵支持下,我國很多出版機構也實施了精品圖書出版工程,凝心聚力傾心打造精品專著。黑龍江省2009年正式啟動精品圖書出版工程,一批學術價值高、創造性強、極具積累和傳播價值的優秀項目在國內已形成較大影響,帶動了全省圖書出版產業結構的優化;重慶出版集團設立綜合性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累計投入資金1000萬元,同時用基金運作產生的利潤資助出版優秀學術專著,出版100種學術專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于2010年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設立,旨在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示范引導作用,鼓勵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優良學風打造精品力作,進一步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為推動更多中國文學精品的誕生,北京市文聯、北京作協聯合舉行“北京作家文學精品項目”簽約儀式,劉慶邦、徐小斌、邱華棟、荊永鳴、徐坤、寧肯等12位作家的11部長篇小說,均獲得高額扶持資金。近年來,隨著國家投入的明顯增加,大型學術出版工程劇增。2012年第二十二屆圖書博覽會上,政府項目、品牌出版項目越來越成為集團展示的重頭產品。
2.4學術出版依托學科資源,服務學科發展
隸屬于澳大利亞科學院的澳大利亞科學院(CSIRO)出版社是一家專注在農業、動植物以及環境等科學領域的專業學術出版社,該出版社的專著以及期刊依托澳大利亞科學院強大的研究力量,聯合在世界各地該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全世界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和信息。美國國家學術出版社,負責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學院、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相關研究成果的出版,是美國科學院下屬的學術出版機構,將其所有出版近3000種科學、工程、健康方面圖書的PDF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并且將這些圖書去除DRM保護。政府出版機構、大學出版社和學術社團出版機構作為非營利性出版機構,提供農業科技最新相關信息。加拿大非常重視農業信息服務,出版的農業科技專著最后要集中反映在為農業服務,提供信息服務,將農業科技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日本農文協的出版物涵蓋了期刊、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等,通過營銷書刊為農村和山區的日本民眾提供科技情報、傳播信息的同時,也深入調研農民科技需求,采集出版選題和素材。日本農文協不單單是一個出版機構,其更多地承擔著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職能。國外很多學術出版機構注重數字化的發展。庫爾特?斯塔博在線圖書館收藏了古代和現代的大量生物學著作,其中有很多珍本可以免費在線閱讀。
2.5學術出版“走出去”,要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和規?;?/p>
學術精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水平,也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美國出版業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圖書出版業在世界圖書出版產業格局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一直穩居世界圖書出版的霸主地位。作為圖書出口大國,美國主要通過版權貿易的形式輸出農業科技圖書,一些英文原版書也通過版權貿易的形式輸入其它國家。日、韓注重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學習最新的農業科技。日、韓的農業科技發展很快,除實際應用于農業生產外,所出版的農業科技專著注重將版權以技術的形式進行輸出。近年來,中國版權輸出數量增長顯著,版權輸出途徑不斷擴大,2011年全國圖書共輸出版權5922種,于建慧:農業科學學術著作出版現狀及發展展望153其中,“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功不可沒。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2011年全年共向海外輸出版權3236項(不含港、澳、臺地區),比2010年增長25%,版權輸出大戶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等專業學術出版機構躋身前列[7]。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Elsevier出版集團簽署協議,一次性輸出“大飛機出版工程”五種精品學術專著的英文版版權,2011年11月出版《錢學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學術文獻)》,12月,與Elsevier出版集團簽訂了版權輸出協議,Elsevier將通過集團旗下頂級學術出版子品牌AcademicPress,正式出版文集的英文國際版,并在2012倫敦書展上舉辦首發式,向全球展示我國科學家的學術風范,介紹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成就。但目前,中國文化產品的輸出與引進在品種總量和市場規模上仍存在差距,在國際合作的經驗、運作模式、專業人才等方面都有差異。在國際出版競爭中,中國出版業總體仍處于弱勢的局面?!缎侣劤霭鏄I“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使新聞出版產品、服務、企業、資本“走出去”,擴展版權輸出與對外合作出版的區域和范圍,提高版權輸出質量。為此,專業出版社應堅持從各自的產品和市場出發,積極探索用更加專業的眼光,將優秀的作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向海外。
3結語
關鍵詞:大眾度假;賞花經濟;武漢;休閑旅游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花為媒介的旅游項目呈蓬勃興起之勢,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新經濟、新產業。國家中心城市武漢的“花”資源非常豐富,是促進旅游業、農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是武漢市重點打造的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同時,大力發展賞花經濟也是武漢市以發展休閑旅游為新動力,推進美麗鄉村計劃,促進現代都市農業轉型發展和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在人均收入提升、帶薪休假制度強制實施等現實條件的推動下,大眾度假時代已悄然來臨。大眾度假時代下休閑旅游,特別是賞花經濟的市場需求正在快速擴大,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武漢市的賞花經濟,需要捕捉和挖掘新的市場需求,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謀劃武漢賞花經濟的發展。
一、大眾度假促使賞花經濟市場需求擴大
在人均收入提升、帶薪休假制度強制實施等現實條件的推動下,如今的旅游已逐步成為大眾化、經常性的消費方式,旅游形式也由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轉變。
1.帶薪休假政策擴大了賞花游市場
我國的帶薪休假政策與《國民休閑綱要》為旅游度假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將成為旅游產業改革的新風口。隨著這一政策及《國民休閑綱要》的逐步落實,大眾度假需求將全面釋放,并將促使中國的度假市場進入一個非常規?;目焖偻黄破凇nA計到2030年,休閑度假在旅游中所占的比例將大幅提升,接近三分之二的旅游行為將會以度假為主導[1]。大眾度假時代,賞花游的市場需求正在快速擴大。中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40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2]。
2.要注意圍繞大眾度假游的特點
,做賞花經濟文章大眾度假旅游與傳統的觀光旅游相比,除了餐飲、娛樂、購物等消費外,還需要養生、運動、文化、度假物業、社區服務等更廣泛的功能,“旅居”特征明顯,這將帶來大規模的消費,實現旅游度假經濟的帶動效益,對整個經濟結構將形成復合型帶動。因此,滿足度假旅游的產品要重視和緊抓度假的這一特點,全面激活度假需求,滿足這一熱點需求。古往今來,賞花就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作為中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大武漢需要抓住度假旅游的市場機遇,從政府支持、科學規劃、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形成品牌、開發精品線路、注重游客體驗、加強宣傳推介等方面,著力做大、做強武漢市的賞花經濟,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謀劃武漢賞花經濟的發展。
二、武漢賞花經濟發展現狀
依托武漢的賞花旅游資源和農業特色,搶抓發展機遇,武漢賞花經濟已進入產業初創期,并具一定規模。目前武漢市已有10多個賞花節事,賞花游人氣較旺,賞花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1.由開端到初見成效
武廣高鐵開通之后,2010年春,武漢櫻花季游客呈現井噴式增長;2013年,武漢市年旅游人數已達1.42億人,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2012年,武漢市編制了《武漢賞花經濟發展規劃》,加強了對賞花經濟發展的規劃、引導,揭開“武漢新花城”建設的篇章。武漢賞花游也從最初的賞櫻,拓展到賞梅、賞杜鵑、賞牡丹、賞荷,并造就了武漢大學、東湖磨山、木蘭云霧山、清涼寨、漢口江灘等新花城十景。2013~2016年,經過持續不斷的打造,“武漢新花城”之旅已逐漸成為武漢旅游的一個品牌,特別是春天到武漢看櫻花成為全國許多城市最火爆的線路。
2.武漢賞花節事興起,賞花精品線路逐步清晰
武漢全市每年舉行的各類賞花會節達10余種。其中,武漢大學的櫻花節,東湖的梅花節、荷花節,黃陂的云霧山杜鵑花節等連續多年不間斷舉辦,蔡甸、江夏的荷花節、新洲的桂花節、東西湖的桃花節以及其他賞花會節也不定期舉辦。2016年,武漢賞花游結合各區賞花資源和農業特色,舉辦了油菜花節、紫云英花節、杜鵑花節、郁金香節、薰衣草節、荷花節、觀荷采蓮節、桂花節等賞花游節事。武漢市已規劃的十大賞花精品線路為東湖四季國際賞花游、好運桃花游、中華櫻花浪漫游、楚天一絕杜鵑花游、伊甸玫瑰幸福游、中國甜玉米之鄉漢南農事體驗游、中國“籽蓮第一鎮”法泗荷花游、知音故里蓮花水鄉游、儒釋圣地國際精品桂花游、都市農業花園游。
3.賞花游游客爆發增長,經濟效益初顯
每年的賞花季,特別是3~5月,到武漢觀梅、賞櫻、看杜鵑的游客蜂擁而至、絡繹不絕,游客量達到2600萬左右。東湖風景區和黃陂旅游景區是武漢賞花游兩大重點景區。據統計,武漢東湖游客接待量2009年為460萬人次,2015年為610萬人次,增長了30%;黃陂區游客接待量由2009年的390萬游客上升到2015年的910萬,增長了120%。2016年,武漢市賞花游接待游客26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億元,比去年增長10%左右。賞花經濟開始吸引投資者參與投資開發賞花游相關產業,形成了對武漢市賞花經濟投資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武漢賞花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武漢市賞花經濟發展的時間不長,發展速度較快,由于經驗不足,其發展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較為突出的關鍵性問題。
1.尚未形成多處花開、四季花開的局面
近年,武漢賞花游主要集中于櫻花、梅花、荷花、桂花和杜鵑花等5大傳統品種和一些逐步增加的品種。具有規模效應的賞花休閑游目的地主要是中心城區的東湖風景區、武漢大學、園博園和幾大市區公園,還有新城區的幾個大的賞花基地。武漢市賞花經濟的旺季是春季,其他季節雖然有花賞,但比較零星,不成規模。其它季節、其它區域有觀賞價值的種類很少,特別是新城區的賞花資源開發利用不夠,知名度不夠也導致了市場打不開[2]。
2.精品線路不精,產品宣傳營銷不夠
武漢賞花經濟處于發育成長階段,缺乏對賞花經濟發展的科學規劃;缺乏對精品線路的設計、包裝;更缺乏對精品線路的宣傳營銷。一些具有良好開發價值的賞花資源仍處于待在深閨人未識的階段。
3.景區、景點配套服務需要完善
交通方面,雖然進出武漢的大通道改善了,但進入武漢市區后,由于大量游人集中在景區活動,短時間增加了城市負荷,極易造成擁堵,造成周邊行車難、停車難的問題。特別是有的旅游通道設有高速公路收費站點,很容易形成集中堵點,使游客進不來、走不掉。游購娛配套服務方面,景區、景點還需要多開發具有武漢地方特色的餐飲、購物、住宿、娛樂場所,讓游客賞鮮花美景,吃正宗漢味小吃美食,買武漢特色紀念品,住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酒店和玩相應的娛樂設施,讓游客不虛此行、盡興而歸。
4.賞花經濟產業鏈有待延伸
賞花經濟是一個多元的新產業。發展賞花經濟,不僅僅是要開發賞花旅游產品,還要延伸賞花經濟的產業鏈[3]。目前,武漢市賞花經濟主要收入包括門票、住宿、餐飲、土特產消費等,消費結構比較單一。賞花經濟的潛力有待挖掘,產業鏈有待延伸。武漢市賞花經濟在花卉衍生產品的消費、賞花經濟增值服務和產品延伸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
四、武漢賞花經濟的對策思考
武漢賞花經濟的發展,亟待跳起來摘桃子———努力打造賞花經濟升級版。要從加強保障措施與政策支持,完善規劃布局和精品設計,產業鏈延伸,與文化產業對接,加強營銷推介等幾個方面來著力打造[4]。
1.確立發展賞花經濟工作專班,加強領導支持
要成立武漢市賞花經濟升級版發展領導小組,來抓全市賞花經濟發展中的重大事項??捎煞止苻r業的副市長任組長,組建包括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城鄉建設委、交委,市農委、財政局、林業局、旅游局、園林局、文化局、國土規劃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賞花經濟升級版發展領導小組,整合眾多的涉及部門,形成有效的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職責,研究決定全市賞花經濟發展的重大事項。
2.拓展投入渠道,加強賞花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
堅持政府引導性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努力構建賞花經濟投入的PPP模式和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對賞花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實行市、區財政共同負擔。市財政每年落實一定的賞花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賞花游特色鎮(鄉、街)、特色村建設,旅游沿線環境整治、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宣傳推介等,同時整合旅游、林業、園林、農業等部門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支持賞花經濟發展。各區人民政府和管委會也要增加對賞花經濟發展的財政投入,加大資金投入。金融機構要對賞花游景區景點和特色農林賞花基地建設給予中長期信貸支持,市、區財政給予適當財政貼息,積極引導大集團大公司投資發展賞花經濟,同時鼓勵賞花游企業以資產為紐帶組建現代旅游集團,推動賞花游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3.調整和完善武漢賞花經濟規劃布局
完善和推進“一核、兩園、兩個交易中心、六大田園賞花區”。依托現有花資源,完善武漢賞花經濟發展規劃,加強規劃的實施和引導作用?!耙缓恕奔次錆h園博園,是第十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展區,要做成有區域影響力的精品?!皟蓤@”即東湖賞花園和張公堤森林公園。東湖賞花園要在原有的5個賞花園基礎上,繼續提升、整合和組建,形成更多的精品賞花園。張公堤森林公園也要盡快建設成10個專業精品賞花園,與東湖賞花園相呼應?!皟山灰字行摹奔从隄櫥ǘ蓟ɑ芙灰字行暮桶采交ɑ苊缒窘灰字行?,要抓行業監管和市場秩序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傲笊剿飯@賞花區”即蔡甸的“知音故里、蓮花之鄉”賞花區;江夏的“生態江夏、花木之鄉”賞花區;黃陂“木蘭故里、山花之鄉”賞花區;新洲“儒釋圣地、桂花之鄉”賞花區;東西湖“生態田園、桃花之鄉”賞花區;漢南“夢湖水郡、玉米之鄉”賞花區。這些新城區的賞花區要確保加大力度建設和宣傳營銷。
4.結合產業鏈延伸,推出一批精品賞花游線路
以園博園、東湖賞花園為賞花集結地,串聯新花城賞花景觀帶,連接六大山水田園賞花區,根據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不同消費需求,結合武漢市旅游景區景點特色,開發差異化的旅游精品線路。其中,對國內甚至國外的游客,突出發展品質高檔、品種珍稀、文化深厚的櫻花、荷花、梅花、桂花觀賞游;對市內和城市圈的游客,注重突出景點的參與性、體驗性、科普性、休閑性,重點打造油菜花、桃花、梨花、蓮花、苗木花卉、溫室盆花、甜玉米等農林觀花品種。完善和創新武漢賞花游“十大精品”路線。近幾年,根據網友的投票和推介,評出的“武漢新花城”賞花十景,分別是武漢大學櫻花、東湖梅花和東湖荷花、漢口江灘蘆葦花、東湖櫻花、木蘭天池杏花、清涼寨的中華櫻花、木蘭云霧山杜鵑花、錦里溝櫻花、青山公園杜鵑花、江夏梁湖八景。要把這些受大眾喜愛的景點納入到規劃的十大賞花精品線路中,做精做強。新城區的六大山水田園賞花區,特別需要政府引導。要利用好“花資源”、鄉間特色文化,結合新農村建設,走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延伸賞花經濟產業鏈。在有條件的地區高水平地建設農業休閑觀光基地、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鄉村旅游特色村鎮等,創建一批星級農家樂、休閑農莊,開展一些采摘、種養和認養等活動。借鑒昆明、廣州等地的經驗,不僅要發展賞花游,還可以發展花卉、花卉種子、種球的經營,把賞花經濟產業鏈延伸做強、做足。
5.把賞花旅游和武漢文化相結合
把文化元素植入賞花旅游中,打造“中部新花城”的花樣年華。只有把賞花游和武漢文化內涵有機結合,才能讓賞花經濟更富有持續的生命力[5]。一是把賞花旅游和武漢本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相結合,舉辦更多更能體現武漢本地特色的鮮花節,如武漢大學的櫻花節、東湖的梅花節、荷花節、黃陂的云霧山杜鵑花節、江夏的荷花節、新洲的桂花節、東西湖的桃花節、漢南的甜玉米節等等;二是把賞花游與武漢的濱江濱湖游、辛亥首義文化游、木蘭文化游、長江三峽游等傳統旅游產品結合,演繹出更豐富多彩、更有文化內涵的賞花加文化旅游產品;三是把養花、賞花作為武漢的。借鑒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風俗,提倡市民在自家陽臺種植花卉,讓鮮花面向街道,給路人欣賞,給他人欣賞,形成武漢一道有特色的美麗風景線。
6.加強武漢賞花游宣傳推介
要加強武漢賞花游品牌形象設計,統一宣傳口號、宣傳形象和標志物。在宣傳內容上要重點從線路推介、產品特色、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把握。在宣傳形式上要注重創新、要豐富多樣。要積極組團參與國內外旅游交易會,在主要客源市場舉辦宣傳推介會,努力開拓賞花游客源市場。要加強賞花游信息化建設,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和多種媒介,做好武漢賞花游的宣傳與推介,讓游客想來,讓游客常來。
參考文獻:
[1]王睿郁.加快江蘇賞花經濟的思考與建議[J].江蘇農村經濟,2016(05).
[2]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2億人次[N].光明日報,2016-05-09.
[3]龔艷平.賞花經濟火熱背后的冷思考[N].江西日報,2017-04-07.
[4]李翠軍,熊莉.基于智慧城市架構的武漢智慧旅游發展[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韓長賦指出,重溫的“兩山”理論,進一步領會其精神內涵,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農業部門要抓住歷史機遇,勇于責任擔當,轉變發展思想、明確發展定位、創新發展方式、打造發展特色,全力開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新局面。
韓長賦強調,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農業旅游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農村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農民做好規劃布局和策劃設計,扶持發展一批休閑農業特色村、專業園和合作社,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定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加大示范創建力度,整合一批精品景點和精品線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要堅持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方式。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和鄉村自身發展規律,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發展,防止農村變成城市的縮小版、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堅持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特色。必須立足地方和民族的歷史地理、傳統文化、民俗情感,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傳承農耕文明,加強創意設計,講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勾勒最神往的故鄉,書寫最動人的鄉愁。
車俊指出,這次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會在浙江召開,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創新實踐,也是對全國“三農”工作的深化和推動。浙江省將按照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要求,在農業綠化、農村美化、農民轉化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村富裕、農民增收。
一、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全面落實黨的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加強基本農田水利建設,突出抓好主推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三個關鍵環節,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狠抓糧食高產創建和小面積高產攻關,全縣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力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強農惠農政策,根據我縣東部平原、中部環繞市區、西部山區丘陵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西部10個鄉鎮,重點發展生態林業、生態畜牧業等,在中東部10個鄉鎮,重點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現代畜牧業、農業產業化等,集中打造“三區二線一帶”即東部三個高標準糧田示范區、沿安楚路和S219線兩條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線和沿北環路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帶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三、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
農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種植模式不斷調整和推陳出新,呈現出區域化、專業化、無公害、標準化、立體化、集約化的新態勢。農作制度不斷創新,高效間作套種立體栽培模式普遍推廣,節約集約生產水平和效率提高。
四、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各類市場主體快速成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農村經紀人等新型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增強,參與市場競爭和占用資源要素的水平大大提高。
五、農民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農民轉移就業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寬,農民收入快速增加,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48元,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
就如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筆者通過深入調研和思考,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1.轉變發展方式,樹立大農業意識。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涉及面廣,特別是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跳出傳統農業簡單的糧食、蔬菜種植、畜牧養殖范疇,以工業化的理念來發展農業,走規?;?、集成化、產業化、標準化之路。
2.轉變領導方式,提升組織領導。建議成立安陽縣現代農業發展指揮部,以利于統籌協調農業、畜牧、林業、農機、土地、財政、發改、氣象和各鄉鎮之間更好地開展工作,集中推進我縣現代農業集成示范區建設。
3.全盤規劃,提升區域化布局水平。根據我縣西部山區、東部平原的實際,按照“三區二線一帶”的總體規劃,集中打造沿北環路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帶、沿安楚路和S219線兩條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線和東部三個高標準糧田示范區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4.加大投入,整合項目,解決資金瓶頸。資金是推動各項工作開展的動力,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一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二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三要實行靈活的投融資政策,通過招商引資、民間自籌和社會融資等多種方式,帶動向農業產業投入,鼓勵企業以多種投資方式建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提升規模、質量、特色、效益、富民發展水平的要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以產業化、市場化為方向,以農業園區、特色基地為載體,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抓手,深化農業開發綜合創新試點,加快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生物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實施“一鎮一園、一村一園”戰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主要發展指標目標。全區新增高效農業5000畝以上,新增園區農業5000畝以上,新增設施農業4000畝以上,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5000畝以上,新增土地流轉5000畝以上,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家以上。
(二)農業園區建設目標。依托現代農業“五個一”工程,實施“1460工程”(1個臺創園、4個鎮級園區、3年建成60個以上村級園區),2013年全面建成臺創園5平方公里核心區,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建設區,加快建設斗山農業生態園、紅豆杉高科技產業園、綠羊花卉苗木園、鵝湖休閑漁業示范園等4個鎮級園區,建成山河高效農業示范園、南豐精細蔬菜園、嚴家橋優質糧經園、麗安花卉苗木園、南村設施蔬菜園、圩厙高效漁業園、燕水莊時令果品園、松芝精品苗木園、青虹翡翠灣漁業生態園、寨門高效農業示范園、新明高效農業示范園、斗山精品白茶園、山聯特色龍蝦園、東升食用生物產業園、黃土塘精品西瓜園、湖塘橋無公害葡萄園、新巷精品苗木園、港南特種水產園、謝埭蕩特種水產園以及中東優質果品園等20個村級園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區、鎮、村三級農業園區發展體系。
三、工作重點
(一)深化結構調整,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以“穩定糧油業、提升種植業、壓縮養殖業”為導向,重點發展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設施高效農業和市場前景廣、消費需求旺、業態形態新的新型產業,全面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能級和綜合效益。一是做強主導產業。圍繞“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產出高效化”的要求,以現有精細蔬菜、時令果品、精品花卉、高檔食用菌等產業為基礎,以農業園區為載體,以上下游產業鏈為紐帶,全面推進產業集聚、整合和升級,努力打造設施園藝(花卉、蔬菜、葡萄等)和食用生物(食用菌、靈芝等)兩大主導產業,力爭2013年銷售達到4億元,2012年達到10億元。二是做精特色產業。以形成專業化規模優勢和區域化特色優勢為目標,加快引進資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重點發展功能稻米、翠竹茶葉、景觀苗木、特種水產四大特色產業,進一步顯化資源比較優勢,放大產業特色效應,力爭2013年銷售達到1億元,2012年達到2億元。三是做大新興產業。推動三次產業融合化發展,挖掘農業多元化功能,積極培育生物農業(蝴蝶蘭組培、生物質能源、紅豆杉生物開發等)、旅游農業(休閑觀光、農家樂等)和復合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博覽展示、物流交易等)三大新興產業,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市場鏈,力爭2013年銷售達到1億元,2012年達到2億元。
(二)加快園區建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體系。按照“堅持市場化宗旨、加強企業化運作、提升綜合效益”的要求和“招商建園、產業興園、功能強園”的思路,同步推進區、鎮、村三級農業園區建設,加快推動農業發展空間、功能、資源的優化重組。一是提升區級園區內涵。依托高科技園800畝土地整理、開普生物能源、榮善食用菌產業基地、農業休閑觀光中心、DIY番茄園、農博園92畝配套功能區等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打造生物農業新亮點,構建臺創園“五大中心”(博覽展示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培訓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休閑觀光中心)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和科技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和運行機制,引領和帶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完善鎮級園區功能。積極借鑒、移植區級農業園區發展經驗和模式,完善規劃體系和實施方案,強化產業支撐和機制創新,進一步拉長做強紅豆杉產業鏈(新建種植基地1500畝、育苗基地2萬平方米),開發建設綠羊溫泉等新增長點,整合利用斗山、鵝湖的產業資源、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全面推進鎮級農業園區建設。三是加快村級園區建設。以科學規劃、準確定位為龍頭,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土地流轉、機制建設為保障,立足各村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結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發展,按照“先開發農業產業、后完善配套功能”的思路,大力推進村級農業園區建設,整體推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
(三)深化市場運作,構筑發展要素支撐體系。把握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和工商資本投資農業不斷升溫的機遇,依托臺創園等產業發展平臺和園區管理公司等運作平臺,推動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向農業園區和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集聚。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招商先行、項目帶動戰略,臺資外資內資齊抓、招商引商選商并舉,重點采取產業招商、以商引商、主題招商等方式,全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確保引進農業產業項目20個以上,農業園區配套功能項目10個以上,吸引各類社會資本3億元以上,引進培育年產值超5億元、3億元、1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各1家。二是有序推進土地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結合農村雙置換和萬頃良田建設,依托區、鎮、村三級服務管理機構,鼓勵農民采取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流轉價格根據不同產業、不同片區實行一鎮一價、一園一價,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價格正常調整機制。三是完善市場運作平臺。切實加大鎮村園區冠名申報力度,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對上爭取等提供承載平臺。按照企業化運作要求,在進一步優化完善新天地公司等園區管理公司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加快成立鎮村園區管理公司,為園區投融資、項目建設、園區運行、入園企業管理服務、對上爭取等提供運作平臺。
(四)加快機制創新,完善為農服務平臺體系。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目標,進一步轉變服務職能,創新服務機制,完善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行政引導力和服務力,促進農業產業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增收帶動力。一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依托現有農業科技“三創”載體,加強與南農大、浙大、上海農科院對接,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力爭建成功能稻米(水稻園)、精細蔬菜(高科技園)、特種水產(鵝湖群聯)、景觀苗木(東港新巷)四大新品種引繁中心、浙大()生物農業研究院和海峽兩岸農業培訓中心(農博園)等一批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現代化的科技創新平臺,并對鎮村農技員、農業企業業主、合作組織負責人、種養大戶等人員全面開展培訓,帶動農業生產力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強農政執法管理平臺建設。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思路,建立完善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農政執法體系、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認證體系、品牌管理體系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平臺,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三是加強農民增收致富平臺建設。按照“三個一批”的要求,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和種養大戶、農業科技人員、返鄉創業農民等農村能人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強化村級園區發展主體,完善“合作組織+園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同時,積極發展土地合作、勞務合作、農機合作等集體經濟組織,使之成為引領農民開展生產經營、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組織形式和實現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農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現代農業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實,進一步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強化工作班子,細化工作方案,對各項工作早謀劃、早部署,確保早落實、早見效。要建立完善“區級政府引導,主管部門和鎮級政府規劃指導,村級組織主要負責,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現代農業發展責任體系,全面落實責任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形成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要把現代農業工作納入區鎮兩級重點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健全考評機制,量化考核內容,細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規劃保障。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進一步推進規劃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沒有規劃不決策,沒有規劃不招商,確保全區現代農業建設在科學的軌道上穩步推進。高起點編制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以銜接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為導向,以沿路、沿河、環山、入園為重點,結合鎮村布局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專項規劃,突出布局優化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產業優化升級三大主題,加快完善全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體系,年內完成臺創園(以生物農業產業園為重點)、4個鎮級園區建設規劃、20個村級園區的總體規劃以及全區現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