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金融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依托于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及高度普及的互聯網進行金融活動,它不同于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而是存在于電子空間中,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絡化。同時,互聯網金融作為普惠性金融服務,大大降低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門檻,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互聯網金融交易活動中來,變成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從而具有高度的涉眾性?;ヂ摼W金融的新特點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新挑戰,如何在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同時,有效保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金融
謝平、鄒傳偉(2012)指出,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國內研究互聯網金融的文獻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是,直到目前,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還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概念。一般來說,互聯網金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與金融業務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既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實體金融機構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線上服務,也包括互聯網企業直接開展的金融業務;狹義的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之外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行業所開展的業務,包括互聯網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的支付結算、融資、投資理財等金融業務。
除了廣義互聯網金融和狹義互聯網金融這種分類外,還有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之分。一般將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稱為互聯網金融,而金融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金融服務則被稱為金融互聯網。由此可見,廣義的互聯網金融包括金融互聯網和狹義的互聯網金融;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則僅僅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支付結算、融資、投資理財等金融業務。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絕對不是毫無意義的文字游戲。從理論上看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所受到的監管和約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銀行、證券、保險等實體金融機構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線上服務本質上是線下服務的一種延伸,目前受到“一行三會”等金融監管機構較為完備的監管;而互聯網金融卻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具體的監管規則,存在監管缺位的問題。本文采用狹義的互聯網金融概念,僅探討互聯網企業開展的支付結算、融資、投資理財等金融業務所涉及的消費者保護問題,金融互聯網涉及的消費者保護問題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表現形式
(一)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交易雙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差異,即一方掌握數量較多和質量較高的信息,往往處于有利地位,而另一方則恰好相反。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使得普通消費者得以輕易參與其中,金融交易門檻降低,但由于金融交易的專業性與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性融為一體,導致金融產品復雜性提高,這使得消費者準確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難度在加大,實際上處于更為劣勢的地位。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者之間地位的不平等性,互聯網金融機構更容易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謀求不正當利益,侵犯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信息披露義務是指在向金融消費者推介的過程中要求占據信息優勢的金融機構向信息弱勢的金融消費者提供信息并履行說明義務,使信息弱勢一方理解信息內容,能夠依據對方的說明做出正確的判斷或決定。信息披露義務的目的在于促使消費者理解商品的信息和風險,保證交易雙方的信息平等。在信息披露完整準確的前提下,金融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方便地對不同產品進行比較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但是,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存在不足,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和規范,影響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信息披露不充分和風險提示不清晰會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導致消費者做出錯誤判斷,造成消費者合法利益的損失。
(三)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ヂ摼W金融交易中會大量出現格式條款,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會將一些不利于消費者的條款訂入合同,以使自己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的責任和義務,處于弱勢地位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面對這種不公平的格式條款時往往別無選擇,只能屈從和接受,從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收到侵害。例如,互聯網信托理財平臺“信托100”的協議中有“采用行業標準慣例以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但本網站不能確保您的私人通訊及個人資料不會通過本協議未列明的途徑泄露出去”的規定,這個格式條款實際上減少了互聯網理財平臺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四)信息泄露侵害消費者隱私權
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隱私權,即因消費者參與互聯網金融消費活動而提供的一切隱私信息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知悉、利用和公開的權利。這些隱私信息包括從事金融消費所需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聯系電話、銀行卡賬戶等信息,同時還包括專業機構對消費者進行咨詢和分析后得出的風險偏好、投資偏好、理財意愿等信息。除此之外,還包括金融消費者的財務金融狀況。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面臨著泄露渠道多、泄露范圍廣、泄露速度快、泄露規模大的新特點,存儲大量個人信息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一旦發生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將會給金融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損害。
(五)資金損失侵害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
(五)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建設,強化信息披露義務
對互聯網金融這一全新金融業態來說,行業自律至關重要。自律程度的強弱與效果、行業發展的有序或無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監管的態度和強度。一是組織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公約和行業準入標準,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確定明確的方向。二是積極發揮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在推動行業發展和自律規范方面的作用,公平合理的自律措施可以作為政府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有力補充,解決政府無法直接監管到位的問題。三是強化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經營中進行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的義務,信息披露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用普通消費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加以表述,風險提示要清晰,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若干爭論的評析與思考[J].西部金融,2014,(11):8-11。
[2]王靜,邢成.互聯網金融:消費者行為變遷及銀行變革[J].征信,2014,(9):1-5。
[3]尹優平.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J].中國金融,2014,(12):75-76。
[4]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2):6-17。
[5]周昌發,李京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探討[J].保山學院學報,2014,(4):78-83。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ZHAO Feng
(Jiayug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Jiayuguan Gansu 735100)
(全面解讀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平安、蘇寧、電信運營商等企業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作者簡介
胡世良,男,安徽當涂人,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現就職于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總工助理。長期從事電信市場經營分析、商業模式研究、戰略規劃等工作,對移動互聯網有著較深的研究,被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產業網聘為特約專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強,對行業發展、企業運營管理有著獨到的見解。現從事電信產品開發相關工作,具有20年的電信行業從業經驗。迄今在《通信企業管理》、《中國電信業》、《郵電經濟》、《人民郵電》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數百篇論文,著有《贏在創新:產品創新新思路》、《移動互聯網:贏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等書。
內容簡介
打造平臺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根本,《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創新》從平臺經濟的角度,對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網貸、電商金融、眾籌模式、直銷銀行模式和余額寶模式進行深度分析,并系統介紹了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平安、蘇寧、電信運營商等企業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生動展示互聯網金融發展新動態,在此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趨勢、面臨的經營風險進行了系統闡述,其中互聯網金融向移動互聯網金融轉變大勢所趨,并提出加快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策略和建議,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監管更好地推進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創新》適合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政府監管等行業的從業人員閱讀學習,也適用于對互聯網金融有著濃厚興趣的投資者、研究人員以及高校的廣大師生等相關人士。
目錄
第一部分互聯網金融本質及特征
第1章互聯網金融本質內涵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優勢和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實意義
第2章為什么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我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原因分析
正確看待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大勢所趨
互聯網金融發展利遠大于弊
第3章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認識
模式決定互聯網金融的命運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本質是平臺經濟
互聯網金融平臺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聯網金融平臺模式成功的判斷標準
第二部分互聯網金融六大平臺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主要特征
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現狀和問題
第三方支付:支付寶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寶發展迅猛
支付寶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石
第5章P2P網貸平臺模式
P2P網貸平臺模式的內涵
我國P2P平臺模式發展現狀
P2P網貸平臺模式經濟分析
P2P網貸企業案例
拍拍貸
宜信網
好貸網
有利網
Lending Club
平臺間競爭的三個關鍵點
第6章電商金融模式
電商金融服務模式發展背景分析
電商金融服務平臺模式概述
電商金融模式本質是大數據金融
電商金融模式分類
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平臺模式
以京東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電商金融面臨的主要挑戰
第7章眾籌模式
眾籌模式概述
什么是眾籌模式?
眾籌模式的參與主體
眾籌融資的運營模式
眾籌模式的分類
我國眾籌模式發展現狀
眾籌模式案例——天使匯
對眾籌模式的認識
眾籌模式關鍵成功因素
第8章直銷銀行模式
直銷銀行模式的內涵及主要特點
直銷銀行模式的內涵
直銷銀行模式主要特點
對我國發展直銷銀行的認識
直銷銀行模式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微信銀行商業模式分析
對國內銀行開展直銷銀行的建議
第9章余額寶模式
余額寶引發群雄之戰
余額寶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發——創新互聯網金融模式
微信理財通——注重打造理財平臺
余額寶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視余額寶模式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第三部分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戰略——打造金融平臺
布局互聯網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國
阿里金融成功的關鍵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轉互聯網金融
明確的戰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進行互聯網金融布局
壹錢包——移動金融服務平臺
壹錢包定位為社交金融
壹錢包與余額寶形成差異化競爭
陸金所——打造網貸平臺
陸金所的互聯網基因
架構全新商業模式
構筑擔保風控機制
第12章騰訊金融布局
騰訊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獨特優勢
騰訊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
騰訊互聯網金融發展策略
第13章蘇寧進軍互聯網金融
蘇寧“全金融”的互聯網金融戰略
蘇寧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蘇寧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及策略
蘇寧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蘇寧互聯網金融發展應對策略
第14章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路
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是電信運營商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電信運營商進入互聯網金融
積極拓展移動支付市場
推出互聯網理財產品,角力互聯網金融
關注供應鏈金融
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建議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發展關鍵舉措
第四部分互聯網金融發展和未來
第15章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趨勢
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影響將更大
互聯網金融向移動互聯網金融轉變不可逆轉
我們正闊步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移動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移動互聯網金融活力限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動互聯網金融發展展望
第16章互聯網金融的挑戰與出路
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不足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風險
加快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策略建議
打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
實現商業模式差異化創新
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有效監管
參考文獻
后記:
在積極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精神和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的基本功能和本質?;ヂ摼W金融在用戶體驗、交易技術、交易渠道、交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創造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業務技術和經營模式,但其功能仍然集中在資金融通、發現價格、支付清算、風險管理等方面,并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疇。此外,從風險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更加具備普惠精神,將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或者風險較大的客戶吸引過來,創造出大量涉眾型交易模式,參與者眾多?;ヂ摼W金融發展良莠不齊,灰色地帶普遍存在,很容易觸及法律和監管的紅線,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股票債券,甚至從事金融詐騙等。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突出。因此,為推動互聯網金融的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依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勢在必行。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張曉初(2014)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12條監管原則,并將動態金融監管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市場自律,由金融企業和行業協會自律準則,主要采取自愿實施的方式;第二層是注冊,相關部門可以掌握有關機構的信息;第三層是監督,持續監測市場或機構的運行,如非必要不采取直接監管措施;第四層是最嚴格的審慎監管,對相關機構提出資本、流動性等具體監管要求,并有權進行現場檢查。在當前我國現實情況下,綜合考慮分業監管框架下監管資源的成本和監管效果,依靠市場自律和注冊在一定程度上所需的監管成本最小,其監管效果也相當有限,而最嚴格的審慎監管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與時代潮流相悖,因此,筆者認為新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設計的最優路徑是在第三層次上的監管突破,也就是借助某種手段和機制持續監測市場或機構的運行,如非必要不采取直接監管措施,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非現場監管,最有可能在監管資源硬約束下取得較優效果。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方法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方向是深入理解資金的真實運作
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的真實資金運行情況是我們理解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關鍵,而互聯網金融客戶(參與者)的資金運行模式是我們理解實際金融風險的基礎。因此,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風險的準確掌握是金融監管部門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也是進行監管決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據。歸結起來,客戶與機構的實際資金流動情況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的核心和微觀基礎。
(二)互聯網金融是否脫離傳統金融監管之觀念的澄清
有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交易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之游離于傳統金融監管體制之外,胡月曉(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脫離了央行統一清算體系,削弱了央行貨幣監管能力。在傳統金融領域,貨幣結算除了現金結算外,所有的結算手段都是通過銀行體系進行的;通過中央銀行的清算系統和商業銀行的結算網絡,貨幣監管當局能夠對貨幣流轉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監控,實現諸多政策和管理目標:如貨幣政策宏觀調控、貨幣流向與結構引導、反洗錢、資金監控等。而建立在網絡支付基礎上的各種互聯網金融,其結算體系發展趨勢是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使得大量資金脫離銀行體系進入第三方支付系統,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主體之間流轉。這些脫離銀行體系的資金,自然也將脫離了央行的統一清算體系,造成央行對社會貨幣資金流轉掌控能力的下降,動搖了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石。換言之,相對于銀行貨幣體系而言,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手段和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還處于監管規范階段,缺乏對第三方平臺上流轉貨幣資金的有效監控。報告還認為央行就網絡支付管理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和《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兩個征求意見稿實際上都是在規范網絡支付業務發展的同時,彌補過去監管辦法在貨幣監管方面的缺位,實際上也是為防范資金流轉脫離銀行結算體系,脫離央行的“視線”。實際上,我國貨幣資金的流轉始終在央行的掌控范圍內,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具有其他機構不可取代的優勢。其中的奧秘就蘊含在央行反洗錢職能中的大額資金監測職責。中國人民銀行依據《反洗錢法》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2006年2號令,以下簡稱2號令)接收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上報的大額交易報告,負責建設并維護國家大額交易數據庫,承擔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及其他上游犯罪職責。國家大額交易數據庫真實記錄了我國金融體系內發生的每一筆大額資金交易,例如單筆或當日累計超過20萬元以上的現金收支業務,單筆或當日累計超過20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等。大額交易數據來源于我國境內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期貨業、保險小部分,但是這部分基礎數據的重要性會日益顯現。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是金融基礎設施。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環境下,不論互聯網金融如何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機構及其客戶都離不開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是金融機構,在整個支付產業鏈中只是對接銀行和客戶的支付通道,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支付賬戶對應的實際資金支付必須通過銀行賬戶兌現,銀行作為實際資金的托管機構。其他互聯網金融模式大多選擇第三方支付企業或銀行進行資金支付與結算。第三方支付按照企業系統對接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易觀智庫,2012):其中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企業,采用的是銀行直連的方式,通過支付企業提供的第三方支付賬戶作為資金中轉平臺解決跨行、跨地的資金處理問題。另一類以銀聯為代表,銀聯旗下的支付公司(如銀聯商務)和與銀聯系統對接的支付公司(如拉卡拉)等通過銀聯的銀行卡線上、線下在線支付接口進行資金支付,能夠實現付款賬戶和收款賬戶之間的資金互通,無需通過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銀行賬戶中轉。揭開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的面紗,我們可以看到的情景是: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通過各種虛擬賬戶系統實現了整合電子商務、金融資源的目的,或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綁定銀行賬號等方式進行資金支付結算,為客戶提供了各種金融服務便利,后臺支撐的依舊是銀行賬戶和對接的支付系統,龐大的用戶規模和交易規模都實實在在地落地到物理的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上。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銀行體系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生態的資金監管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圍繞互聯網金融監管與監測的核心就是各種中間賬戶和支付接口。筆者認為,在法律授權下,依托國家反洗錢數據庫中的大額交易數據庫,借助大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對互聯網金融涉及的銀行賬戶和支付接口進行持續的監測分析可以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通過監測實際資金流動有助于理解互聯網金融的實際業務和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對機構銀行賬戶和支付接口的持續監測和分析,關注重點機構和個人賬戶的資金運行模式和大額資金流向,對不同類型的賬戶實行分類監測,建立分析研判和預警機制。大額資金監測方法是一種輕量級的監管手段,占用的監管資源也相對有限,能夠在監管法律滯后的情況下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視野,及時化解潛在個別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實現非現場監管,為今后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積累經驗。例如央行可以監測廣受關注的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資金。在典型的電子商務情景下,當買方把資金劃入第三方支付賬戶,買家收到貨物后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把資金支付給賣家。在整個支付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只是起到資金保管、監督的作用,沒有資金的所有權,也沒有權利擅自使用這筆資金,但是這筆沉淀資金的去向仍為很多人所關注。為防范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備付金,央行規定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并需要在商業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在央行的大額交易數據庫中,準確記錄了每一個機構賬戶的資金流轉情況,從而為判斷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否合規提供了依據。例如,對互聯網金融中小微貸款運作模式、眾籌模式、P2P模式的監測,大量小微客戶的資金支付模式,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賬戶大額資金的去向,市場資金的流動性狀況,無一不在大額交易數據庫中積累下來,通過分析,“資金池”、“龐氏騙局”、“金字塔式傳銷”、“跑路資金之謎”等一目了然,對資金的持續監測和流量分析可以為監管機構掌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對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實現金融消費者保護提供了獨特的工具和手段。例如持續監測互聯網金融在特殊時點,如電子商務“大促”和節前消費等深度沖擊金融體系安全運行的資金交易模式,可以促進銀行體系改善貨幣供給,提高安全運行能力,積累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監測、計量和控制的經驗,有助于監管當局深刻理解互聯網的金融風險全貌,防止出現監管“黑洞”。
(四)互聯網金融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滿足的監管原則及優勢
利用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以一種便捷的方式滿足了12條監管原則,在無需額外監管資源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以下優勢: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政策建議
(一)逐步完善監管法律體系,擴展反洗錢職能內涵。
央行依據《反洗錢法》承擔大額資金監測分析職責,為充分發揮大額交易數據資源在金融監管領域的作用,在監管法律體系設計方面需要考慮:一是授權各金融監管部門對大額交易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職責,以維護金融穩定為目標,擴充央行反洗錢職能的內涵。二是需要考慮互聯網金融的區域性特征,授權地方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權責。三是建立授權機制,有關部門根據管理職責可以查詢分析特定機構和個人的資金交易情況。
(二)構建協調合作監管體系,以金融大數據信息資源為抓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
互聯網金融便捷、門檻低的特點與安全屬性相矛盾,混業經營成為常態,橫跨多個行業和市場,交易方式廣泛、參與者眾多。在分業監管環境下,控制風險的傳染和擴散,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協調和對稱的監管信息(數據)。一是需要突破現有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以大額資金交易數據為抓手,加強跨部門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溝通和協調監管立場,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二是以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為重點,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深度協調合作。三是以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目標,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三)完善大額資金監測體系,橫向整合多種數據資源,構建國家金融安全數據平臺。
加強國家反洗錢數據庫建設,實現國家大額資金監測體系的升級,整合政府各部門現有的信息資源,引入征信、公安、工商、稅務、海關、電子商務等社會信息資源,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發揮互聯網思維優勢,豐富、便利監管信息的獲取,降低監管運營成本,劃清各種互聯網商業模式與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明確法律與監管的紅線,構建新一代國家金融安全數據平臺。
(四)合理借力,引入社會力量提高政府金融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實現監管目標。
余音猶在。12月17日,尹龍卻宣布辭職了,此時距離他出任民生電商董事長才僅僅3個多月。在此之前,民生電商社區銀行被迫喊停,大量人才出走,一連串的事件將民生電商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曾被認為是傳統金融企業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領軍者的民生銀行,突然遭遇這般變故,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凸顯了傳統金融企業進軍互聯網金融的困境。
互聯網金融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互聯網企業做金融產品,二是金融企業進軍互聯網。然而,為何叫“互聯網金融”而不叫“金融互聯網”?筆者的理解是:要以互聯網思維去做金融,而不是以金融思維去開展互聯網的生意。互聯網金融的基礎和基因是互聯網,而不是金融。因此,有足夠財力和資源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在金融領域如魚得水,例如余額寶一柱擎天,百度、蘇寧、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產品也風生水起。
為何傳統金融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屢屢碰壁?說到底,還是缺乏互聯網思維。比如,互聯網的一大特點是快——變化快、決策快。雖然民生電商自誕生至今受關注度頗高,但注冊4個月后卻連網站還沒有上線,產品也懸而未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尹龍“猜中了開始,卻未料到結局”。
不少傳統金融企業在進軍互聯網時,都會大舉招聘互聯網人才,以期成功移植互聯網思維。然而,企業賴以生存的業務模式會極大影響企業的思維方式。傳統金融企業在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時之所以屢屢受挫,恰恰是敗在思維模式難以轉換上,并不是引入人才就能簡單解決的。
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表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消費者呈現“無國界”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使得消費權益保護呈現隱私保護難、安全保障難、爭議處理難、監管管理難、立法規范難。
焦瑾璞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典型的跨市場、跨行業、無國界、不確定性等特征,涉及消費者尤其是草根消費者眾多,產品類型多、創新快,時間和空間轉化快;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往往具有交易信息不對稱、電子合同不平等、資金安全存隱患、個人隱私易泄露等風險,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
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框架依然是機構監管為主,“誰家的孩子誰抱、誰生的孩子誰管”,但這種監管模式極度滯后于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模式,交叉型業務、產品和工具是其主流,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益凸顯出“五難”――隱私保護難、安全保障難、爭議處理難、監管管理難、立法規范難。
焦瑾璞建議,應改革現行監管方式,變機構監管為行為監管;強化信息披露,金融產品提供方必須清晰、動態地披露產品投資方向、投資結構、利率計算等,開展消費者金融知識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督促金融產品提供方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管理,監管方可踐行適當的產品干預監管;構建多元化的互聯網金融糾紛解決體系,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監管協作,探索建立第三方糾紛協調機制等。
今年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將聯合多個部門重點圍繞銀行卡等熱點領域開展專項檢查,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并嘗試多種檢查結果披露方式;確保上半年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信息系統上線試運行;完善對金融消費糾紛投訴公開披露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適時選擇2至3個省份試點建立省級金融消費糾紛第三方解決機制。
另外,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金融交易的電子消費領域,將來人人都可以成為金融消費者,但金融交易內在的復雜多樣和專業性仍然存在,它與高技術的互聯網行業結合在一起,金融消費者準確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難度加大,安全、個人信息泄露、資金虧損的風險也日益暴露。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要更加關注和重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針對互聯網金融消費的保護,應關注四個問題:
第一,推動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框架。目前我們國家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缺少上位法,更沒有專門針對業務的法律內容。因此在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應實時出臺相應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的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界定互聯網金融的問題,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
第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建立消費者保護的協調合作機制?;ヂ摼W金融作為新型的金融理念,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監管缺位。因此要必須盡快的明確現有的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既包容創新,又確保監管到位,同時應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跨行業跨市場的特征,各個部門必須建立良好的金融良好的金融協調保護機制。法律都是有滯后期的,必然有一段的監管空白期,這個空檔期更容易出問題。
第三,暢通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投訴受理渠道。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因為某種原因導致金融產品和服務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產生分離。央行金融小權益局還要開發網絡,在網絡上進行投訴。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風險 防范措施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國之間的聯絡更加便捷,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金融市場更是出現了多種形式的主體。近幾年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飛速的發展,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得以問世,開拓了金融市場的全新渠道,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而互聯網也必將是各行業的未來發展主流市場,所以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是為金融業帶來了新的生機?;ヂ摼W與金融都具有強大的背景支撐,但是新起的經濟形式,必將會受到來自經濟市場的考驗,而互聯網金融也勢必會在發展初期階段遇到諸多的限制與風險,需要隨時掌控市場動向,及時的規避來自各個方向的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全新的經濟主體,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金融主體,現階段國內對于互聯網金融尚沒有詳細的定義,但是由于其特殊性,社會各界的學者已經展開了對這種全新主體的研究,部分學者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概念分析,多數認為,是一種基于網絡技術與通訊設備等現代化信息科技實現的資金融通的一種服務,當然這只是來自于研究學者的理解,無論是互聯網領域還是金融領域都沒有進行明確的定義?;ヂ摼W金融的創新模式包括了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P2P網貸與網絡眾籌等。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引其是基于互聯網所產生,所以兼具了高度的開放性與兼容性,但同時又具備了金融的特征?;ヂ摼W金融的網絡效果極為明顯,存在的網絡特征較多,例如,開放、平等、互動等網絡特征都比較明顯?;ヂ摼W金融經由互聯網平臺進行互動,進而形成了以用戶數量來主導的新型消費經濟?;ヂ摼W具有的傳統金融的特點表現為,雖所進行的業務是在互聯網平臺,但是其核心仍是為用戶提供金融產品或是金融服務?;ヂ摼W金融所追求的是用戶的體驗,屬于金融行業利用互聯網平臺而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種模式。
三、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一)對銀行業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打破了金融受到的區域的限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進行金融產品的獲取或者交換,且不受到時間的限制。這一優勢顯現出銀行網點的靈活性較差。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支付的影響?;ヂ摼W金融的支付方式是在線支付、第三方支付、移動客戶端支付,如此便捷的支付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銀行的支付方式。對銀行貸款的影響?;ヂ摼W金融中的信貸門檻較低,主要面向于微小企業,對銀行貸款形成了嚴重的威脅。對銀行金融產品的影響?;鸸鞠M鸾灰灼脚_能夠經由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來提升交易量,使得傳統因行業逐漸將業務轉移至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
(二)對金融系統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屬于一種創新的金融模式,對已經存在的金融體系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其發展改變了金融市場的資金分配原則,提升了金融機構的運行成本。
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促使了余額寶與天弘基金的聯合,其收益遠超過了傳統銀行的存款收益,商業銀行逐漸放寬了小額貸款的限制,豐富了貨幣市場。為調節活期存款利率逐漸降低,銀行將存款利率提升,而這一舉措也提升了銀行的經營成本,降低了收益。使得金融體系受到了嚴重的生存威脅,部分銀行轉投余額寶,企圖環節生存困境。
(三)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生活需求,這也是其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變現為:微信紅紅包。微信紅包的出現,使得人們充分的感受到了互聯網所帶來的益處,通過微信紅包可以進行打車、支付生活費用等。支付寶。支付寶出現以來備受人們的青睞,不僅是各人,企業也現代也逐漸利用支付寶進行轉賬往來。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為電子商務起到了絕對的推動作用,在移動端進行商品的購物,可以直接進行支付,不需要受到限制。
四、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一)市場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市場風險,來自于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利率變動與匯率變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推動了利率市場化形成?,F階段,主流的市場風險度量方式主要包括風險價值法、敏感性分析法、壓力測試法,其中,風險價值法是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而互聯網金融屬于新型體制,對于風險的評估,還沒有相對專業成熟的手段,所以互聯網金融的市場風險現在繼續解決。
(二)系統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主要受到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互聯網金融模式對整個經濟系統所形成影響。而系統性的風險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并且負外部性較強。提升監管效率是防范互聯網金融系統系統風險的主要措施,只有將監管效率予以提升,與金融穩健作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主要戰略目標,互聯網金融系統風險才可以做到有效的降低。
(三)運作風險
按照其不同的風險來源,運作風險被劃分為以下幾種:內部運作風險。內部運作風險主要存在與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空白領域,屬于監管不全面所導致的風險形成。第三方風險。在電子商務的交易中,服務商是風險的主要存在區域,主要是源于技術支持的不健全,使得系統的防范功能還不夠專業與全面,所以形成了服務商的運作風險。用戶操作風險。B2B與B2C是現階段互聯網金融行業電子商務的主要模式。如在操作的過程中,用戶的網絡環境不夠穩定,則可能會出現信息的泄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大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平臺需要具備強大的后臺支撐。
五、互聯網金融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
國家政府機關需要盡快的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提升相關過程的監管力度,深入探索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制度,并健全推出機制,逐漸的彌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法律漏洞,對已經不再適用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予以優化。現階段,國家政府經由在已經存在的法律中與司法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具有可行性的,部分存在的風險與問題得到解決,再進一步的完善便可。
(二)提升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
互聯網金融主要目的是向用戶提供金融產品或是各類金融服務,所以在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風險,而互聯網金融機構需要做的是,做大對用戶的提醒責任,對投資者進行潛在風險的告知。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首先是消費者的保護政策建立,互聯網金融服務不會與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易,如其中的參與者帶有不正當的目的,會造成公共危害。所以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互聯網金融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的便捷,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予以解決,保證用戶的使用安全同時也能夠提升機構的社會信譽。
(三)培養綜合型人才
互聯網金融是全新的經濟產業,在國內發展較晚,所以相符合的專業性人才不足,需要國家開展相關人才的培養,促進互聯網金融的長期有效發展。其培養的方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對現存的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互聯網相關技術的培訓,使其適應金融產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的需求。創建互聯網金融研討會。創建相關的研討會,請相關的學者與專家以及領域內的成功人士,到場對大家進行方向的指引。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向聽眾講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風險控制等問題。對高校金融課程予以修正?;ヂ摼W金融飛速的發展,加重了人才的需求,而高校金融專業正是此方向人才的培養,所以在課程中予以相關知識的傳遞,是最有效的途徑。
互聯網金融產業是基于互聯網發展下的產物,具有互聯網的特征與金融的特征,是一種全新的金融主體,已經出現得以飛速的發展,主要是由于其充分的滿足了人們生活與工作的需求。但是發展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文中也對其風險提出了對應的改善措施,希望對其未來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任春華,盧珊.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其治理[J].學術交流,2014,(11).
[2]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05).
[3]中信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聯合課題組,繆立群,哈斯,許冀萍,等.談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和監管問題[J].北方金融,2015,(02).
[4]娜米亞.淺析互聯網金融風險影響因素及其防范機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6).
[5]楊虎,易丹輝,肖宏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4,(04).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穩健發展,P2P模式在中國的起起伏伏,互聯網金融使傳統金融邊界日漸模糊。金融網銷、互聯網小貸、虛擬幣值、理財APP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金融行業。其總體發展情況如下:
第一,第三方支付日漸成熟,移動支付發展迅速。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付路徑從“線下”到“線上”,從“線上”到“移動”發展。
第二,網絡融資發展迅速,風險不斷暴露。目前,國內網絡融資模式主要包括:P2P平臺、第三方支付、眾籌模式等。由于受到征信信息匱乏、監管法規等缺失,網絡融資特別是P2P融資蘊含著較大的風險。
第三,平臺式電商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力軍。由于傳統零售巨頭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程度低,從而使得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平臺式電商搶得先機,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力軍。
二、阻礙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問題分析
(一)外部問題分析
1、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法律沒有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專門立法,銀行法、證券法和保險法等法律規章制度都是基于傳統金融而制定,容易導致金融風險的出現,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五大模式發展不一,存在法律空白;第二,部分法律僵硬滯后,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2、監管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發展模式,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完善。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依據仍然缺乏。也帶來了一系列監管的問題,比如信貸詐騙、非法集資和平臺擠兌等風險事件。
(二)內部問題分析
1、內部體制不完善
在業務管理制度方面,當前互聯網金融提供方很多是由非傳統金融行業進入,在主觀上對金融風險缺乏應有的重視,在市場環境出現急劇變化時,預防性操作力度不夠產生的流動性風險、資金安全風險等。在人才培養制度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缺乏嚴格的人才制度要求,缺乏那些對網絡技術、金融知識和營銷能力都很擅長的復合型人才。
2、特殊風險問題
互聯網金融不但面臨傳統金融活動的風險,還面臨由互聯網信息技術引起的技術風險、操作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等。技術風險可能來自于信息傳輸過程,也可能來自于技術落后;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當或失敗的內部流程、人員缺陷、系統缺陷或因外部事件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風險加之是由于很多交易平臺沒有在“傳、存、使用、銷毀”等環節上建立保護個人隱私的完整機制導致。
三、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
(一)解決外部問題的具體對策
1、健全法律體制
加快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彌補法律空白,嚴格規定資金的進入與退出。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推動建立相關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則,規范和引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健康發展。
2、完善監管機制
可以成立互聯網金融監管委員會,形成監管合力;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信息交流平臺,提高監管透明度和監管效率;構建互聯網金融業務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實現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險監測分析和風險預警;成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風險處理機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蔓延;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自律規范,加強信息披露。
(二)解決內部問題的具體對策
1、完善內部體制
一方面,完善自身風險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辦法及信息披露機制,建立專業化的風險控制部門。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管理者要樹立起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培養集金融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技能、網絡工具運用技能等多種知識技能于一體的互聯網金融營銷復合型人才。
2、加強金融風險控制
首先,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一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的運作環境進行改進,加強對數據的管理。另一方面積極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降低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其次,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內部控制,建立具有權威性的技術隊伍。再次,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最后,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管理,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