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德育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同時,自編了《做合格的中學生》一書,做為行為規范教育的指導材料,它在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的教育等方面,收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黨支部領導,校長負責,政教處、團委實施,年組為核心,班主任為主體的學校德育工作網絡,在具體操作上,突出崗位標準高、責任落實細,把教職工的師德修養和育人政績,作力評價工作、評聘職稱、表彰獎勵、晉升工資的必備的條件。
健全德育制度,注重德育的科學性。德育工作制度,是我們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點,也是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幾年來,我們從教師德育工作崗位責任制和學生各種規范入手,不斷充實、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項制度、職責和規范,力求做到用制度來統領工作,用制度來約束行為。
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在工作中健全了以全面領導、組織、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校長、書記崗位責任制;以具體組織實施學校德育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政教處德育工作條例;以結合本部門特點,強化育人觀念為核心內容的教導處、總務處德育工作條例;以利用本學科德育資源,加強課堂教學為主體的教師德育工作標準。通過教師崗位責任制的確立,突出了制度化的管理,避免了德育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證了我校德育工作正常運行。
在制定學生各種制度、規范工作中,學校就先后出臺了《升降國旗制度》、《在校一日常規》、《學習常規》、《衛生制度》等,這些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對《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起到了較好的補充作用,使工作責任更細、使工作開展更順利。
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學校常規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學生的常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以“對已講儀表,對人講禮貌,在家講孝敬,在校講守紀,社會講公德”為主要內容的《吉化九中學生文明禮儀常規》,號召、引導學生學會做文明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善良的人,成為現代的人,成為真正的中國人。九六年學校又制定了《吉化九中文明班級評比細則》,將細則分解為行為教育、衛生清掃、班會、活動課、班主任工作等五大項,把對班級建設的檢查納入到量化考核序列中,并將考核結果與班主任每月津貼、文明班級的評選掛勾,由于《細則》將學生的個體表現與班級集體榮譽相聯結,因此,對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把握學生思想脈膊,注重德育的針對性。摸清學生的思想脈膊,這是我們抓常規管理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都與以往的初中學生有所不同,無論何種經濟體制,做人都是基本的準則,而進行學會做人的教育,要以了解學生思想實際及變化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每年署期開學前,學校組織有關人員到小學了解升入到我校的學生情況,摸清后進生底數及重點人員的名單,在分班時將后進生分開,以消除可能產生的小團伙、小幫派的隱患,為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創造首要的條件。
從九三年開始,結合常規管理與訓練,我們又開始了新生入學后的軍訓和建校勞動,先組織學生到校級德育基地----軍營參觀,讓學生領略軍隊戰士日常行為的嚴明和嚴謹,體會規范化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回到學校請軍隊教官戰士從日常行為規范的最基本的坐、立、行走開始訓練,三年來這一措施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的歡迎,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新生軍訓、建校勞動之后,便被納入到與其他年級同學一樣的管理當中,在未來的初中學習生活中,他們將同樣地受到嚴格的日常行為管理與訓練,受到豐富多彩的活動的熏陶,成為合格的文明的中學生。
強化班集體建設,注重德育的實效性。班級是學生形成良好文明習慣、世界觀、價值觀的主要陣地,良好的班風對于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班級是學校構成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學校各種教育內容得以及時落實的樞紐,在抓好班主任選拔、培訓的基礎上,我們著重加強班級和班集體建設,利用班級日志、周匯報等形式及時了解各班級學生情況,通過班會、板報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集體觀念,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同時利用少年團校和團干部、班干部經驗交流等多種教育形式,加強對班級干部的培訓,使之成為班級良好的風氣形成的中堅力量。
同時為使學校這種班級管理思想得以實施,我們加強對班級集體考核,把學生日常行為的表現,無論巨細,都納入到班級綜合評價當中,做為評選先進班級的首選條件,同時安排值周生,對各班學生每天進行全面檢查,并在全校進行通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逐步體會到,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是班級集體榮譽感的體現,這樣我們抓住學生集體榮譽感這一閃光點,強化班級建設與考核,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文明行為的習慣的養成,到目前為止,我校每周三教工政治學習時間,全校兩座大樓五十個班級全部由學生自我管理,有的自習,有的活動,井然有序,這反映了學生有較高的遵守文明行為的自覺性,也反映出我們在加強學生常規工作中,以抓班集體建設為突破口,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分階段、抓重點,注重德育的層次性。在工作中,我們深切地感到,學生行為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育者與管理者持之以恒,強化訓練,即:“抓反復、反復抓”,并且在教育中不斷加大力度,不斷地在原有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確立了“兩高一堅持”的原則。即:立意高,明確現代中學生的文明行為即是二十一世紀接班人的文明行為;標準高,努力做到校園整潔無死角,學生文明無劣跡;一堅持,從九0年,我們確立抓常規這一基礎性工程開始,五年以來,校長每天樓內兩次巡視,主任三次檢查,就從未間斷過。
在具體工作上,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在一段時間內確立一個新的目標。每個學期提出文明常規總體要求,一段時間有所側重,反復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嚴格檢查,使學生養成習慣,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幾年來,我們根據各個時期學生思想狀況,組織幾次常規工作的專項活動,并使設計的目標由低向高達到了一 個新水平。九一年,為美化校園,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我們提出了消滅“三皮三穎口號,經過一個月集中管理與教育,此項工作初戰告捷,在學校衛生工作與學生衛生習慣逐步走上正軌后,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抵制奇裝異服的侵害,反對講究穿戴的不良風氣,提倡服裝的整潔大方,學校開展了“穿校服,愛校服,愛學?!钡幕顒?,禁止穿著非校服進入學校,這項活動受到廣大學生與家長理解、支持和歡迎,學生集體榮譽感和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也為形成良好的班集體、班風及校風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學;德育工作;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410
前言
在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視人文關系與心理疏導是黨對其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為我國中學生德育工作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加強中學德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可以為當代中學生指明思想發展的方向,對其日常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使學生的個人素質得到提升。更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失衡問題,及時研究對策,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更好地面對自已。因此,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工作強度的加強對于中學生的德育工作質量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筆者選擇中學生德育工作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的。
1、加強理論學習,明確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含義
中學教師要開展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就要先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定義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明確。人文關懷是一個具有哲學意義的概念,所謂的人文關懷就是指人類個體對于其生存現狀的關注,是對符合人性標準的生活條件的肯定,更是人類尋求個性化發展的理論基礎。
心理疏導的含義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首先,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利用心理學相關的理論與知識去引導人們的心理認知水平與行為等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使人們的心理失衡現象得到調整。從思想政治的角度來講,心理疏導就是利用說明與解釋以及同情與支持來與他人進行溝通,利用語言的方式以及非語言的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從而對他人的心理起到下面影響,使其思想與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2、從實際出發,發現中學生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問題
在進行中學生德育工作之時進行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從學校的實際教育情況出發。每一個學校都具有不同的德育基礎與現狀,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對校園中的人文精神進行發現與建立,利用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對校園文化進行建立,配之正確的文化環境,創設一個良好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環境。德育工作者要重視起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從學風與教風的調整出發,使學校內的教師與學生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為德育工作創造積極與健康的環境。學校要與德育工作者進行默契配合,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創造出不同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德育與智力教育以及體育教師進行結合,使學生在豐富的文體活動之中體會到德育學習的樂趣,在活動中舒緩自己的身心,使心理得到釋放。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對中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分析。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其心理與生理都存在較多的獨特性。中學生在這個階段存在著許多自身發展的矛盾,比如說其知識積累量與其身心發展的差異以及其思想道德水平與精神覺悟方面的壓力等等。要在中學德育工作中開展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德育工作者必須要尊重與關心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解決實際性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學校的溫情。德育工作者要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關心與引導,在生活中給予學生幫助,為學生解決一些其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校園當中找到存在感與歸屬感,更好地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向德育工作者敞開心扉,提高德育工作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質量的提高。
3、建立全局意識,正確分析社會大環境
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而中學德育工作者要正確分析與利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使其促進中學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如果社會大環境對于中學德育工作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那么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社會大環境來促進當代德育工作的開展。如果社會大環境具有較多的負面因素,那么,德育教師就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幫助學生分辨社會現象,明確學生的是非判斷理論。教師在進行德育之時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正確分析與客觀評價,不僅是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更是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文關懷理念,使學生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社會大環境。
4、小結
綜上所述,中學生德育工作對于當代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心理水平提高具有正面作用。筆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中學德育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當代中學德育工作者理清德育方法,促進當代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炎珂.中學生德育教育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1)
[2]秦長會.中學生德育教育之我見[J].河北企業.2010(01)
一、選拔班干部,培養積極分子
選拔好班干部是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條件。學生干部是班上的積極分子,是班主任的助手,能及時溝通班主任和學生這間的聯系。班主任的工作意圖往往首先變成學生干部的具體行動,然后再去教育和影響全體學生。學生干部在學生中具有特殊的號召力和影響作用。只有選拔好班干部,形成班集體的領導核心,才能有力地帶動全班去共同努力,團結奮斗。
因此,我從學生中選出品學兼優、作風正派、關心集體、有一定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班干部選以后,我予以指導,大膽使用,嚴格要求,加強教育。我平時留心觀察發現和培養了一些積極分子,擴大了先進面,讓新發現的極分子參與班干部競選,使班上的領導層不斷更新,保持活力;使更多的優秀學生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得到鍛煉。我這樣做,一方面能使班集體愈加鞏固,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學會組織和管理的本領,為未來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不斷提出新的共同的奮斗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斗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新學期開始,為了配合學校抓好清潔衛生,我在班里進行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演講比賽活動,以及組織學生學習了《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一文,使學生認識到——學校是我家,思想匯報專題精心愛護她——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把保護校園清潔衛生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
為了迎接元旦匯演,我請班級里每個同學收集資料獻計獻策,然后在班利用班會時間交流,評出做得最好的同學給予鼓勵。
臨進元月,高三學生將有四科要會考,隨后還要進行期未統考,學習任務非常堅艱巨,為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我及時給他們講了會考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會考學科中,爭取每個同學能會考過關。會考以后利用學生在迎戰會考中產生的拼勁,適時提出了“送會考迎統考,優異成績獻給父老”的奮斗目標。使學生一鼓作氣,順利通過統考。
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強占優勢的為鑫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它以無形的力量幫助班主任影響和教育學生,對個別學生的影響,往往比班主任個人的力量要有效得多。
正確的集體輿論的形成優良班風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通過班主任的艱苦勞動和細致工作,在集體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我具體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有意識、有計劃地通過對學生守則、道德問題的談話:革命書籍、報刊、論文的閱讀指導;對電影、電視的評論等來形成學生的是非觀。
2、運用典型事例,進行表揚和批評。
3、運用墻報、黑板報、專欄等輿論工具,宣傳正確的輿論,批駁錯誤的輿論。
4、經常性地有計劃地組織好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
5、組織好班會。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過民主生活,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寢室規則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審議班級工作計劃,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關鍵詞】中學生 德育教育 人才培養 實效性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現代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者施加政治及道德方面的影響,從而使其達到所期望的品質要求。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的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以人為本、發展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題,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全面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就要切實做好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實效性。
一、正確認識環境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將道德教育滲透至學校管理中
要客觀看待環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不要過多地將德育工作的成敗歸咎于客觀環境,既要看到環境中的消極負面影響,也要看到大環境對德育工作的積極效應及正面影響。要利用校園的良好環境氛圍熏陶學生,將道德教育滲透至學校管理中。要做好德育工作,學校管理者就要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質,將德育工作著眼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其與學校管理結合,并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規劃中。學校可以利用板報宣傳等形式給學生普及基本的道德知識,積極引導學生,規范其行為,促使學生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
此外校方也要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從而使道德教育工作融入學校管理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與學校管理以及其他自律及他律機制的有效結合。最終起到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輿論影響、科學引導的作用,從而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的目的,繼而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體做法,學??梢酝ㄟ^校園廣播、校報等方式積極報道學校及社會上的一些先進人物事跡,樹立榜樣,使中學生從先進人物的事跡中得到正面引導、汲取力量,從而自我教育成長為富有高尚情操、優秀品質的新一代接班人。對于一些錯誤言行和丑惡行為也要穿插適當報道,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在加強正面積極思想宣傳的同時,把握輿論導向。
二、正確處理網絡文化與德育工作的關系,加強德育工作中多方教育機制建設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在德育工作開展中可以利用好這一技術,正確處理好網絡文化與德育工作的關系,使網絡文化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網絡文化具有及時性、共享性、交互性與開放性等特征,而中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如果不加以科學引導,很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要正確認識到網絡在給學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為教育事業帶來生機的同時,也給學生的思想及道德行為帶來負面影響,嚴重地影響到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校方可以組織專家開展有關網絡文化的專題講座,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使其正確使用網絡,自覺凈化思想,科學合理利用網絡文化。
要加強德育工作中多方教育機制建設,德育工作依靠校方的努力來實現,它以學校管理為基礎,但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僅只是在學校完成,更是要得到家庭及社會的共同關注,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因此學校要多方溝通,與家庭及社會協同發揮作用,有效開展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弘揚社會正氣、民族精神,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個奮發向上的社會大環境。
三、加強中學生自律意識,注重在學科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中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關鍵時期,容易被表面的東西蒙蔽,因此要積極對學生灌輸正面思想,避免負面消極思想的侵蝕。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認識到通過他律是遠遠不夠的,更多地是依賴學生的自覺性來實現。加強中學生的自律意識,將正確的思想灌輸給學生的同時加強學生自身自律能力的培養,使正確的觀點與信念占據中學生思想行為支配地位,切實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將課堂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各科課堂德育優勢,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注意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連接,在教學中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思想進行引導,使道德情操得到熏陶。
同時也要將道德教育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這將會對學生道德建設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情感價值的體驗,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內化理念,將道德境界在活動中升華,逐漸融為學生自身的思想價值體系??梢猿浞掷弥匾墓澣栈蚣o念日等豐富的德育資源,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凝聚力,使學生在參與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與升華。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門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取得其工作的實效性,扭轉新時期道德教育環節薄弱的局面就要端正認識,在學校管理中滲透德育工作,建立多方思想道德教育機制,加強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等,從而切實提高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中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最終成長為適應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中學德育;中學生;主體性原則
處于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具有其獨特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因此中學德育對中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對其成長和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中學德育的工作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開展中學德育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尊重中學生獨立性、重視其自主性、激發其創造性,以注重主體性德育教育超越傳統學校德育教學范式。注重德育工作過程中的主體性原則是對傳統中學德育方式方法的揚棄,體現德育工作過程中切實踐行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現代中學德育工作的一大進步。
1解讀主體性原則的涵義
1.1關于學生主體性的涵義
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育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功能特征,具體表現為“我”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期望視野”和“需要與追求”。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阿特金森的期望價值理論,學生在開始學習過程之前,會根據其對學習任務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任務所賦予的價值決定個體的學習動機,這就形成了學生主體的“期望視野”。學生主體具備學習動機后,對個體感到“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或是在學習動機的驅動下對學習內容進行選擇,這是學生主體“需要與追求”的表現。
1.2關于主體性原則的含義
主體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以實現學校德育目標的行為準則。在開展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通常人們認為教育者是實施的主體,受教育者則是教育客體。不過在實際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受教育者不是全然被動的客體,他們在教育過程中也在積極發揮著自身的能動作用。從這一方面看來,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而且有能力成為教育主體,在教育環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要想使得中學德育工作取得有效性并且深入到中學生的實際行為中去,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就不可忽視受教育者作為教育主體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在開展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更應當轉變傳統的德育教育觀念,把受教育者也看做是與教育者處在同一地位的能動個體。因此不論在任何時刻,我們進行中學德育教育都要堅持主體原則,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在德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含義的界定有助于更深入地認識主體性原則的理論特征以及更準確地把握主體性原則實施辦法,對于中學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更有效促進中學德育工作的創新。值得關注的是堅持德育的主體性原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中學德育工作的目標即人的全面發展。
2中學德育工作堅持主體性原則的原因
2.1中學德育規律的客觀要求
中學德育教學過程是教育者根據國家對當代中學生發展所制定的教育目標,通過一系列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式方法,有計劃地向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受教育者在經過系統、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后,使得自己內心發生變化,在自身的思想品德素養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使得自身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德育教育的影響下,中學生能夠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精神狀態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這樣才使得中學德育教育取得質的飛越,并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沒有這個內化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不完整。在中學德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使得教育要求和內容能夠內化成中學生自身思想品德素質,形成知情意信行的統一,從而形成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中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堅持主體性原則。
2.2中學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充分發揮中學生在德育活動環節的主體性作用,對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時效性的充分發揮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要想在中學生德育環節充分發揮主體性原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應當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進行切實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只有中學生將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視作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教育者進行良好的互動,為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只有中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學的主體,并且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德育內容與要求以及德育影響深刻內化為自身的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對教育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教育者如果想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達到教育目標,必須做到充分發揮中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看作能動的主體,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性格特點,從而能夠掌握恰當合適的教育方法。
2.3中學生能夠認識并影響教育及其教育主體
在德育工作過程中,中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并非只是被動地一貫接受教育者所傳達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更不會通過簡單的接收而把這些教育理念原封不動地自己吸收。相反,作為能動、獨立的個體,中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會通過自身以往所具有的生活經驗以及思想基礎,再加上這一時期中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與判斷能力,對教育者所傳達的思想觀念進行分析、判斷,對于他們認可的理念進行加工和改造,最終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觀念,從而外化在自身的行為上;對于不認同的思想觀念,中學生具有很強的排斥傾向,這也與中學生特殊的成長時期有關系,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在具有較強認知能力的同時也很堅持自己的立場與思想。同時不難發現,在整個德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育者也在無時無刻不受到受教育者的影響,正是因為中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教育者就更不能忽視受教育者,教育者在選擇教育方式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受教育者是否樂于接受此種方法。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的過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情況以及情緒的波動總是能動地影響著教育者,因此主體性原則對于德育工作至關重要。
3中學德育主體性原則實現路徑
3.1樹立服務意識,加大新媒體教學手段投入
首先,學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學校要注重對學生性格特點、個人喜好的了解,關注學生的真實需求。其次,要注重對新媒體的利用,在軟件與硬件的配備上擴大投入,加大對于教師的培訓力度。對于新媒體的高效且正確的利用,可以在落實主體性原則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可以在教學中通過新媒體的信息交互性特征,把自己的想法、觀點等通過這個技術平臺展現出來,使得教育者能夠更準確把握學生的情況,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注重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激發作用
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非放任自流,因為學生在德育環節的始終都會受到教育者的引導。教育者的積極作用是引導學生,使其少走彎路。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肩負起引導者的使命,教育者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育者依據社會對于中學生道德水平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科學且符合受教育者性格特點的方式方法對中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做學生的指導者。教育者從社會要求出發并且要結合中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現狀選擇教育途徑,實現目標結構的對象化。
3.3教師要樹立與學生平等、互動的理念,增強奉獻意識
教師是實現教學的最終環節,必須注重教師工作積極性的調動,使得教師充分發揮“教”的主體性,在工作中承擔自己引導者的使命與責任。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學生積極發揮主體性作用對于德育工作順利開展以及收到效果的重要性。教師應當主動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要注重于加強師德建設,增強教師奉獻意識。在新媒體的視域下,教學活動應拓寬環境,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做到教育時間的靈活性以及教育場所的跨越性,這樣也就無疑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轉變,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3.4注重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
要培植學生的自主性,首先必須著力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力。學生主體能力發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條件去發展自身,這樣,我們的教育工作便會事半功倍。教師要深入開展調研,準確掌握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方式,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積極主動接受德育教育,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風氣,從而實現德育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5注重“灌輸”與“對話”
教育方式的并行在素質教育的普及觀念之下,“灌輸”教育似乎成為貶義詞。但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或是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前期認知與基礎的準備,這離不開“灌輸”教育的幫助和實際操作?!皩υ挕苯逃乾F代教育理念與方式的發展與延伸,它站在全新的教育角度,要求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合作,對我國當今的教育教學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但是“對話”教育不應該是對傳統“灌輸”教育的全盤否定和批判。在中學德育工作中,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決定了其對外界復雜信息接收成熟度并不高,不能有效、及時地判別信息的正誤性和完整性。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灌輸”與“對話”雙重教育方式的并行,首先讓中學生對教育要求和內容有基礎的了解和認識,其次才能讓中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內開展“對話”式教育,將教育要求內化為中學生自主的認識或認同,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中學德育的主體性原則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趙紅莉.從“灌輸教育”走向“對話教學”———對我國當前教育教學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5(8).
關鍵詞:德育 中學生 班主任 經驗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172-02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作為全面負責學生班級工作的教師,班主任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工作關系到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習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公民道德教育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根本途徑。德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尤顯重要。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因此,班主任理所當然的成為德育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德育工作也應該作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內容。班主任班級德育工作質量、德育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班風和學風,而班風和學風直接影響學校的校風。因此,班主任在學生德育工作中展現了核心作用,不僅關系到學校德育管理,對其他各學科的教學質量均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甚至從廣義上來說,班級德育工作對國家的整體教育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每個班主任應該肩負神圣職責,學會德育工作,掌握德育的方法。然而,如何加強中學生班級的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供參考,需要班主任針對自己所帶班級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展開。在淮南一中,我已經擔任過兩屆高中班主任,對于班級德育工作也積累一些初步的經驗,在此與各位同仁交流心得,以便拋磚引玉。依據自己的經歷,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對于班主任開展學生德育工作還是行之有效的。
1 愛心教育
愛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育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關心學生,用愛呵護學生的心是每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自然情感舉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能夠用心去熱愛學生,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饋并喚起相應的情感,使得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諧一致,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心去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作為班主任,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時,必須學會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能夠認識到不同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不給所有學生施加統一的評價標準,更不能僅僅用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他們的唯一標準,而應該把愛心分配給每一位學生,在自己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與苦惱。對于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班主任絕對不能另眼相看,應該秉承愛心,積極面對,因為差生不是一成不變的,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能否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喚起他們的成才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用愛心幫助他們完成由差生到優生的最終蛻變。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因為這一屆我帶的是高中實驗班的學生,中考分數相差無幾,都出于高分段。因此,我相信,班上的任何一位學生隨時都有沖擊班級前三名的實力,關鍵在于如何用心、用愛去激發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他們的潛在學習能力。
2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我認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德育水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古人說得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不可否認,我們自己人格品行的好壞、所作所為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在德育過程中一直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由此被社會賦予更多方面的德育職責,不僅要授之以知,教之以事,更要喻之以德。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我們應該能夠真正做到行為儀表,以身作則,做人之模范。因為,中學時期的學生們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他們習性未定,一言一行不僅需要我們的言傳,而且更需要我們的身教,社會賦予了我們為人師表的特殊要求。由于我們承擔了艱巨的社會職責,常常被視為社會文明的匯集者和體現者。我們的道德品質、行為舉止不僅對學生成長產生深遠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家長,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凈化也會有重要意義。當前,社會上有些人利欲熏心,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使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下降,不良風氣蔓延,再加上網絡時代便捷的信息傳播,使正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中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成為某種隱型炸彈。當然,糾正不良的社會風氣需要全社會的不懈努力。然而,我們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在學生德育過程中,更應該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應該體現教師應有的文明風度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構建和諧校園、凈化社會風氣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3 學校、家庭與社會德育相結合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與培養,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單純依靠學校一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緊密配合,擰成一股繩,才能形成德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對此,淮南一中也非常重視,能夠很好的做到密切聯系學生家長,辦家長學校,定時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聯系制度,同時利用各種社會教育點,圍繞學校的德育中心,多管齊下的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經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毋庸置疑,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的主要陣地,但是學校德育不是萬能的。學校的德育工作肯定會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構建一個能夠融合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社會德育為一體的立體化德育網絡,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能夠有效發揮家庭德育和社會教育的優勢,使之更好的配合了學校德育工作,這是一種以家庭德育為基礎、學校德育為中心、社會教育為依托的全方位、多層次德育模式。近年來,淮南一中也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與嘗試,這種“三位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值得我們繼續摸索和不斷推進。我認為,以下手段是有效的。
1)父母是學生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至關重要。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德育工作,我們應該繼續重視與學生家長有針對性的開展溝通,定期進行家訪,共同肩負學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職責。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評選優秀家長”的活動,在各班推薦的基礎上,認真評選出學校優秀學生家長,召開專門會議,為其頒發證書,進行表彰。優秀家長的評選,對廣大學生家長改進家庭德育方法,提高家庭德育水平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還有就是,我們可以定期開展家庭德育經驗交流會、報告會。讓優秀的學生家長傳授其德育的經驗,這樣可以起到推廣輻射的作用。
2)學校德育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中心。班主任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班主任要和其他各科教師密切聯系,了解學生,了解學習進度,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和體育競賽讓學生施展才華,調節緊張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高雅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可以組織引導學生收看焦點訪談、道德觀察、法治報道等電視節目,擴大學生視野,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收看完畢,還可以指導學生展開討論和寫觀后感,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此外,班主任應該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主導作用,直接對學生進行德育。實踐證明,主題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提倡每周定期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而且擔任班主任這幾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題班會的選材一定要有目的性、針對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班倡導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大力宣傳社會道德規范,以此激勵學生轉化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十分重大。除此之外,讀書活動、運動會、軍訓、校園文化節等多種方法也是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3)社會是大學校,也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一個巨大平臺。如今,社會高度信息化,學生生活的環境不再是一片凈土,社會的陰暗面對學生道德形成極壞的負面影響,再加上中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但是同時又缺乏是非好壞的判別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單靠學校、家庭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眾多實踐已經表明:積極調動和綜合開發社會各種德育力量,擴大教育途徑,有利于發揮社會的德育功能,提高社會德育的效果,已經成為家庭、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補充。我認為,社區德育是社會德育的一種重要的模式和很好的嘗試。社區內富有教育意義的德育資源和潛力很大,我們淮南地區有許多可供開發利用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材料和基地,也有反映改革開放成就的現實生動材料,還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校外文化教育陣地,更有一批熱愛孩子、關心下一代的離退休干部、教師和各界人士。整合這些德育的潛在力量,在此基礎上能夠搭建社區德育的大平臺,這會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具體生動、切合實際,也使得我們的德育工作更有實效和吸引力。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應該對孩子們傾注一片愛心,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充分把握學校、家庭、社會德育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不斷改進德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擁有美好理想、高尚道德、完善人格的國家建設人才,這是我們肩負的神圣而又光榮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劉莉.中小學德育中學生主體性缺失的反思[J].教育與管理,2011,34.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學校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各職能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少先隊等組織在黨支部領導下密切配合,學校已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全體教職工鑄師德、練內功、強化育人意識、優化育人環境、依法執教,做到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政教正、副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工作負責人等任組員。領導小組依據上級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點,宏觀制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實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處在組織制定工作計劃、實施德育工作、考核總結工作時注重了既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市中小學生禮儀常規》,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又充分體現農村中學的德育特點。
學校對班級實行量化考評,通過住校生例會、周末管理等形式強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績。學校聘請了派出所所長任法制副校長,長期和社會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舉行家長會多次,有效的實現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密切配合。
學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觀的思考,又有微觀的實踐,強調“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學校德育工作以活動為載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各類活動百余次,如第七屆藝術節、第二十三屆田徑運動會、主題班會活動月、評優推先活動等。組織開展德育各種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舉行“竹篙中學第十二屆德育理論研討會”。對每一個學生實行德育個體評價制度,評價面為100%,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率達93%。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政教正、副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工作負責人等任組員。領導小組依據上級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點,宏觀制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實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處在組織制定工作計劃、實施德育工作、考核總結工作時注重了既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市中小學生禮儀常規》,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又充分體現農村中學的德育特點。
學校對班級實行量化考評,通過住校生例會、周末管理等形式強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績。學校聘請了派出所所長任法制副校長,長期和社會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舉行家長會多次,有效的實現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密切配合。
學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觀的思考,又有微觀的實踐,強調“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學校德育工作以活動為載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各類活動百余次,如第七屆藝術節、第二十三屆田徑運動會、主題班會活動月、評優推先活動等。組織開展德育各種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舉行“竹篙中學第十二屆德育理論研討會”。對每一個學生實行德育個體評價制度,評價面為100%,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率達93%。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政教正、副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工作負責人等任組員。領導小組依據上級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點,宏觀制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實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處在組織制定工作計劃、實施德育工作、考核總結工作時注重了既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市中小學生禮儀常規》,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又充分體現農村中學的德育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