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河流;水環境污染;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在絕大多數的環境治理工作當中,環境風險評價應用的最為廣泛,成為了目前污染事故、環境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由于環境風險評價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存在模糊、復雜、綜合等特性,因此其實施的過程與結果也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本文將河流水環境的脆弱性與水環境受到污染后對人體的危害性作為考慮要點,以模糊綜合判定理論作為基礎,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并予以應用。
一、研究方法
本文當中對水環境污染的風險定義公式為:
在上述公式當中,脆弱性代表的是水環境受到污染的難易度,危害性代表的是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影響,f則指的是風險計算的函數。
(一)河流水環境的脆弱性。河流水環境的脆弱性與河流的污染物、污染源、容量等因素密切相關。由于具體資料以及數據的收集等方面的影響,這三個指標將作為本文當中對于脆弱性進行綜合評價的定性指標。將河流當中的污染物超標情況作為污染狀況的評價指標,將污染源對污染物進行排放的總量與環境容量之間的比較值作為污染狀況指標的調整系數,通過指標與系數構成河流水環境污染的脆弱性評價指標。
(二)河流水環境的危害性。
在上述公式當中,Rnjg表示致癌物質i(本文當中的化學致癌物質數量為k)進入人體內的平均致癌年風險值,a-1;Qig表示致癌物質i進入人體內以后致癌的強度系數,mg/(kg?d);Ci表示河流水環境當中致癌物質i的濃度,mg/L;A表示人均體重,kg;70表示人類平均壽命,a;W表示人類日平均飲水量,L;Djg表示致癌物質或軀體毒物質i進入人體后人體單位重量的日均暴露計量,mg/kg;RfDjg表示軀體毒物質j進入人體后的參考計劑量,mg/(kg?d)。
河流水環境當中存在的化學污染霧對人體健康的總風險=化學致癌物健康風險+軀體毒物質健康風險
(三)河流水環境的污染風險。在對風險水平進行評估的過程當中,理論依據參考模糊語言識別,首先要將河流水環境當中的脆弱性與危害性劃分為6個等級,其次采用F統計法對等級隸屬度進行確認,最終按照下列公式對污染風險進行計算:
在上述公式當中,(A?R)表示公式(1)當中的f函數,A為riskV與riskH的權重,同時對兩者權重進行確定后,A1=0.4,A2=0.6;R表示兩者對每個等級當中隸屬度的矩陣,其中V1-6分別表示脆弱性在6個等級當中的隸屬度,而H1-6則表示危害性在6個等級當中的隸屬度。
二、研究應用
(一)確定參數。在評價因子的設定當中,共包括8種污染物質,其中包括化學致癌物Cd、As以及Cr6+,費化學致癌物Hg、Pb、氰化物、NH3以及揮發酚,這8種污染物質在湘江14個斷面的選取當中均為常見的污染物。
參照IARC以及WHO對化學物質致癌性的可靠程度體系進行權衡后發現,Cd、As以及Cr6+等物質在化學物質的劃分當中分別屬于1組以及2A組,均為化學致癌物,其致癌的強度系數Qig具體數值分別為6.1、15、41mg/(kg?d);Hg、Pb、CN、NH3以及揮發酚均為非化學致癌物質,在參考劑量RfDjg當中的具體數值分別為3.0×10-4、14×10-3、3.7×10-2、9.7×10-1,1.0×10-1mg/(kg?d)。
(二)計算脆弱性。參照F統計法將脆弱性劃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L、L-M、M、M-H、H、VH,所代表的含義分別為低、低-中、中、中-高、高、極高。
在上述兩個公式當中,&表示調整系統;Q排表示污染物排放總量;Q表示環境容量;Riskv表示某個斷面的脆弱性隸屬度;fv表示脆弱性計算函數;Max(E1,E2,E3,…,Es)表示斷面超標率;E1,E2,E3,…,Es分別代表8種污染物在河流水環境當中的超標率。
(三)計算危害性。對危害性的計算初期流程等同于計算脆弱性的初期流程,將危害性分為六個等級。隨后根據公式(2)-公式(6)對各個斷面的健康風險值進行計算后得出各個斷面的單值,并通過以下公式對斷面危害性隸屬度進行計算。
在上述公式當中,RiskH表示該斷面危害性的隸屬度;fH表示危害性計算函數;lgH表示各斷面健康風險值的對數。
(四)計算水環境污染風險。參照公式(7),對河流水環境污染的脆弱性與危害性權重進行確定后,得出脆弱性與危害性的隸屬度,即可對各個斷面的水環境污染風險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由計算結果可知,其中一處斷面水環境污染風險的等級較高,模糊隸屬度為0.6;部分隸屬于中等風險,模糊隸屬度為0.31;部分為中-低等級,模糊隸屬度為0.009,可進行優先控制??傮w來說,對14個斷面進行選取后的計算結果表明,目前湘江水質污染情況較為嚴重,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綠色化學”是以綠色意識(生態環境意識)為指導,研究和設計沒有(或盡可能少)環境副作用,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行的化學過程,又叫環境友好化學?!盎瘜W實驗綠色化”即化學實驗潔凈化?;瘜W實驗綠色化就是將綠色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理念應用于化學實驗中去的一項技術,是一個在傳統化學實驗基礎上的創新過程。
二、中學化學實驗綠色設計理念的意義
(一)中學化學實驗綠色設計理念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
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所使用的化學試劑中有不少是有毒有害的,很多學校在實驗后將這些廢棄物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空氣中,沒有做任何處理,勢必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我國目前也沒有化學實驗廢棄物處理和排放標準,不利于治理和監督。中學化學實驗綠色設計理念的將從源頭上降低化學試劑的使用率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對廢棄物進行有效的處理,保護生態環境。
(二)中學化學實驗綠色設計理念能夠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
長期的化學實驗,化學事故是很難避免,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學生的生命安全。很多時候學生由于對化學試劑不了解,操作不當,發生事故。而在實驗后教師沒有及時的回收化學試劑,學生將其帶出,惡作劇或者由于好奇心將其與其他東西進行混合,發生悲劇。想從源頭上化學實驗的危害性,還需要采取綠色化學理念,在化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它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
(三)中學化學實驗綠色設計理念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實驗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活動之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先決條件。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實驗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教育觀念的改變,人們的對中學化學實驗的要求更注重全面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能教給學生防治污染和處理污染物的有效方式。
三、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教師先要樹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首先要樹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給學生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在進行之前將所有的注意事項提前和學生溝通,避免學生受到傷害,而且要教育學生學會保護環境。將廢棄物的危害性告訴學生,也可以舉身邊實驗廢棄物排放不當而造成的事故講給學生,讓他們切身體會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培養他們愛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二)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設計
在化學教學中,有些時候一些實驗是可以被代替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創造性,通過改進教學設計來減少或避免污染。比如毒性大的、危險性大的和化學試劑價格較高、試劑不易儲存的實驗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仿真;對于那些一般的實驗,為了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實現中學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可以控制化學試劑的用量,無論是教師的演示還是學生的自作都應遵守“節省資源,降低污染”的原則,在化學試劑的包裝外應該明確標明用量達到限制用量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縮短實驗時間,降低環境污染,還有利于學生中學化學實驗綠色理念的建立,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進行有效的實驗廢棄物處理
【關鍵詞】城市環境大氣污染治理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X501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斷增多,生產活動持續加劇,城市大氣污染日漸嚴重,城市面臨著更大的環境壓力。當前城市大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逃避的問題,并成為各級政府社會管理的首要任務。因此,保護大氣環境,特別是保護大氣環境問題,降低城市環境污染,促進城市經濟和環境和諧發展,是政府面臨的重中之重的任務。
2城市大氣污染的危害性和現狀剖析
2.1城市大氣污染危害性的具體表現
城市大氣污染既有微觀污染和宏觀污染之分。微觀污染是指城市居民住房內和住宅環境的大氣污染給城市居民帶來的危害。例如:家具材料和室內裝飾材料散發出的甲醛、酚、乙烯等有害性氣體,對城市居民居住的小氣候產生環境污染,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宏觀污染是指整體城市大氣污染對城市氣候的危害。城市大氣污染直接影響著城市的氣壓分布和大氣的穩定度。例如:近些年來,由于城市大氣環境污染造成的酸雨、酸霧以及城市頻發的暴雨等現象。
2.2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剖析
據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僅為3.1%,二級標準的為85.9%,三級以及劣三級標準的城市為11%。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打到或優于二級標準的城市占90.8%。劣于三級標準的城市為1.2%。污染較嚴重的主要分布在、重慶市、云南省等省份。在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比例為84.1%。與前幾年相比較,均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整體上逐年好轉。但是,由于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淺薄,能源結構單一,目前的環境質量還很難滿足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質量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區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由空氣質量可知,我國空氣質量與國際標準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將進一步密集,城市污染將更加嚴重。
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的途徑
隨著城市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甚至有惡化的可能性,治理大氣污染已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此,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來治理大氣污染:
3.1通過法律手段治理大氣污染
由于法律具有規范性、穩定性、強制性和指導性,所以在環境管理中是一種重要的手段。為了能夠更好地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我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標準,為城市大氣環境管理與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手段。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防治法》、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汽車尾氣排放標準》、 《工業鍋爐煙塵排放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等等。目前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因此要采用法律措施來治理。
3.2通過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治理大氣污染
治理大氣污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應該協調各有關部門,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第一,環保部門應統一監督,嚴格管理和治理;第二,建設部分要加強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治污能力和水平;第三,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做好項目規劃和審批工作,切實抓好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偠灾?,各部門要相互協助,齊抓共管,努力做好大氣環境治理工作。
3.3通過科技進步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治理大氣污染
防治工業廢氣污染,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采用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最大幅度的減少能源和能源浪費。從根源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投入。禁止在擴建、改建、新建中使用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對超過年限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取締。要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采用大氣污染紡織的使用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改良人們能源消費結構,提高使用液化氣、電力以及燃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
3.4通過教育手段治理大氣污染
在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中,只看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保問題。絕大數企業部門在組織生產中,只從發展經濟觀點出發,不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有的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取經濟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生活環境造成了破壞。然而,大氣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將付出血與淚的代價。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長期以來這種觀念并沒有被完全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我國應當從教育出發,借助教育推廣環保知識,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3.5通過經濟手段治理大氣污染
借助經濟手段治理環境即是依照經濟規律的客觀條件,合理利用信貸、利潤、價格、稅收等經濟杠桿的作用,來治理環境問題。對凡是造成污染的企業,都必須承擔污染治理的責任,對違規的企業進行處罰,收取污染治理費。事實上,人們認為環境資源是無價的,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造成人們對大氣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認識欠缺,這也是環境問題日漸嚴重的經濟根源。從目前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現狀和企業實狀來看,借助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手段來幫持環保產業和無害企業是非常有力的。
4.科學規劃城市,建設生態環保家園
4.1科學規劃城市建設發展
關于城市的建設,首先,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其次,合理規劃城市工業布局,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大氣風向等自然因素。
4.2建設生態城市
植樹造林對治理大氣污染有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建設森林城市,提高植被覆蓋面積;第二,建設生態居民區,打造綠色家園。
5.結束語
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需要采取多種治理途徑,只有這樣才能綜合防治環境污染,建設和諧美好的城市家園。
【參考文獻】
[1]向敏,韓永翔,鄧祖琴.2007年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時空分布特征[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9(3).
[2]方麗娟,姬菊枝.哈爾濱沙塵天氣成因及其對城市大氣污染的影響[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7).
關鍵詞:風險社會;危險犯;社會控制
中圖分類號:DF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758(2012)02-0153-06
實踐規模的擴大、實踐程度的深化既導致了生活方式的變革,也導致犯罪行為類型的歷史性擴展。21世紀初以來,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科技、經濟、社會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應地社會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危險,例如被關閉的危險煤礦又重新開啟,企業肆無忌憚地排泄污染物。與其說法律對這些現象束手無策,不如說現行法律對此已陷入尷尬境地。當下,我國社會生活中凸顯新的行為類型,這類行為在外在特征上看似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但卻能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由于這類危害行為與傳統危害行為在行為特征、危害結果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導致司法追究刑事責任時存在諸多疑難問題。本文將主要研究新危害行為的特征、刑事立法處理這類危害行為存在的困境以及立法應當采取的對策等,從而服務于刑事立法及司法。
一、新危害行為及其特征
1.新時期我國社會凸顯的新危害行為
新時期,我國社會中產生了一種新的危害行為,這種行為沒有直接對社會造成現實的侵害而僅造成侵害的潛在危險,但隨著潛在危險的累積,潛在危險將最終爆發而導致不可逆轉的危害后果。例如,某鎮地下有一個煤礦,由于該礦過度開采,該鎮部分街面出現下陷跡象。為防止街面坍陷,縣政府決定停止開采該礦,并用水泥、鋼筋將礦口封住。但是該礦附近部分村民為盜煤自用,秘密將礦口打開,入礦每天盜煤。村民嫌用鋤頭采礦太慢,遂找來炸藥,每次用小包炸藥炸松一塊,然后背走。由于炸藥量較少,每次爆炸并不危及礦自身的安全。幾日后,盜煤村民被當地民警抓獲。雖然村民盜礦沒有對礦的安全造成現實的侵害而僅造成潛在的危險,但潛在危險一旦轉化為現實則將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
2.新危害行為的特征
(1)危害行為自身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對上述盜礦行為,危害行為自身沒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它不能直接對社會造成現實的危害,現實的危害結果是通過危害行為造成的危險逐步積累而成的,危害行為自身不能征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2)行為造成的危險具有潛在性。由于危害行為自身沒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現實的危害結果是由危害行為反復實施最終造成的。因此,在實施危害行為時,危害行為沒有造成現實的危害結果而僅造成了潛在的危險。潛在的危險蘊藏于每次危害行為中,當潛在的危險達到一定程度時,現實的危害結果才最終爆發。
(3)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將造成重大的危害后果。任何危害行為都能造成一定的潛在危險,與一般危害行為造成的潛在危險相比,新危害行為往往針對公共安全法益,侵害公共安全的潛在危險一旦轉化為現實則將造成無以逆轉的重大危害后果,如上述盜礦造成的潛在危險一旦轉化為現實則將造成城鎮塌陷的嚴重后果。
二、新危害行為產生的社會背景
1.風險社會的時代背景
“人類實踐的發展程度與人類生活中所面臨的風險的加劇的程度是一致的。”德國學者貝克認為,世界已進入風險社會時期。危害結果的潛伏性是風險社會危險的一個重要特征,危險不是通過現實的危害結果立即顯現出來,而是潛藏在危害行為之中。潛在的危險尚未轉化為現實之前,危險沒有現實的表征。潛在的危險伴隨著危害行為的不斷實施而逐步加深并最終爆發,從而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新危害行為是風險社會的產物。
2.社會控制減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不擇手段地獲取利益?!痹诶娴尿屖瓜?,一些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有恃無恐。當前,有限的司法資源面對多如牛毛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家有心無力。轉型時期,社會發展變化較快,新的危害行為方式不斷涌現,即使立法機關整天忙于立法,立法也具有不可避免的滯后性。我國傳統刑事責任是以實害結果為中心構建的,但新危害行為造成的危險是潛在的。因此,傳統刑法無法有效打擊新危害行為,導致行為者更是肆無忌憚?!霸谛屡f體制交替過程中,傳統的社會控制功能逐漸減弱,而新的社會控制機制尚不健全,因而預防犯罪和控制犯罪的能力較弱。”社會管理制度缺失、社會控制能力降低是我國現階段新危害行為爆發的重要原因。
三、現有關于危險犯的立法處置新危害行為乏力
從新危害行為的特征看,實施該危害行為造成特定的危險狀態,新危害行為具有危險犯的某些特質。但在我國刑法中,無論抽象危險犯①抑或具體危險犯都以危害行為造成現實的危險狀態為前提,新危害行為造成的危險是潛在的,這又與危險犯具有差異。我國危險犯立法處置新危害行為乏力。
1.新危害行為不符合危險犯的行為特征
我國危險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危害行為能直接造成現實的危險。對于新危害行為,危害行為自身沒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危害行為對法益造成的危險是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新危害行為不符合危險犯的行為特征,在罪刑法定原則之下,新危害行為就不構成犯罪。
2.新危害行為的危險狀態難以證明
新危害行為僅造成侵害的潛在危險,由于潛在的危險沒有現實的表征,潛在的危險是通過危害行為認識的,認識方式的間接性使潛在危險的證明困難。潛在的危險尚未轉化為現實前,僅表現為實害結果發生的趨勢、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結果發生的趨勢是否必然導致實害結果尚無法判斷。由于無法確定潛在的危險狀態與實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導致對潛在危險狀態的認識困難。潛在的危險狀態是否能夠轉化為實害結果,這與導致潛在危險的危害行為緊密相關,實踐中,危害行為實施到何種程度導致潛在的危險狀態轉化為現實很難有實證的標準。潛在的危險未轉化為現實前是一種狀態,“狀態”的社會危害性的量也無法采用實證的方法作出精確的區分,無法判斷到底何階段的潛在危險的社會危害性較大。潛在危險的性質決定了潛在危險難以證明,致使我國傳統刑事立法對新危害行為無法有效處理。
3.新危害行為的司法訴訟瓶頸
由于潛在的危險狀態難以認定,實踐中,追究新危害行為的法律責任則存在諸多訴訟瓶頸,如河南開胸驗肺案等。追究新危害行為法律責任的訴訟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環境犯罪為例。
首先,沒有實害結果的表征。對一些排污行為,排污時污染物對公共安全僅造成潛在的危險,沒有造成現實的危害結果。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刑事責任以危害行為造成現實的危害結果為前提。如果危害行為沒有造成現實的危害結果,就不可能追究刑事責任。其次,因果關系證明困難。污染物的危害通常具有潛伏期,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一般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危害結果發生后,如何證明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存在諸多疑難。對一些污染物的危害結果,即使是現代科學技術也很難證明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更何況受害者一般為弱勢群體。再次,取證困難。企業排污后,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并未及時進行調查處理,造成案件的某些重要證據缺失,使當事人爭議的污染物來源、污染損害結果等重要案件事實因無明確證據支持而一時難以查清。正是上述訴訟瓶頸導致司法很難對新危害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由于新危害行為不符合現有危險犯的特征,證明新危害行為的危險狀態、因果關系等的困難,導致我國現有以實害結果為歸責中心構建的刑事立法無法有效地打擊新危害行為,我國危險犯立法處理新危害行為乏力。
四、立法設置新危險犯的理論分析
既然現有刑事立法已無法有效應對新危害行為并導致諸多司法疑難,那就只能訴諸立法。為保護法益,防止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應當就立法是否應當設置新危險犯進行理論分析,探討風險社會背景下設置新危險犯的必要性及其立法方式。
1.設置新危險犯的必要性
(1)加強社會控制
“人們總是根據自身利益去選擇自己的社會行為,只有通過社會控制,才能保證人們的社會行為符合社會的整體利益,形成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薄昂芏嗳硕荚龅竭^可實施犯罪的機會,而大多數人都沒有去干,這是因為他們受到較強的約束,故而限制了犯罪。但是如果限制和控制減弱,一些人便會被誘使去從事犯罪?!痹谵D型社會時期尤其風險社會背景下,為防止部分人為追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為防止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立法者須依據國家社會管理的需要加強對新危害行為的控制。強化社會控制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大刑罰的處罰力度,擴大犯罪圈,使刑法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潛在的危險是危害行為造成的,抑制潛在的危險可以通過禁止造成潛在危險的行為予以實現。從社會控制的角度,刑法切入點必須前移,將造成潛在危險的行為犯罪化,通過加強對危險的控制,預防新危害行為。
(2)解決司法訴訟瓶頸
“立法作為社會生活的調節器,當立法者對某些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有了新的或更強烈的認識時,其反應就更趨于強勁。體現在立法技術上,就是增加新的犯罪類別,降低原有犯罪實體或程序標準,豐富原有犯罪的表現形式以及加大懲罰的嚴厲性。”面對新危害行為在訴訟中證明危險狀態、因果關系等的困難,只有從立法上對新危害行為的罪狀作特殊的規定,才能降低訴訟成本。規定的方式就是將某些難以證明的要素刪減,使司法認定犯罪時不再考察危害行為是否導致了特定的危險,不再證明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只判斷行為人是否實施了特定的危害行為即可。這就解除了司法證明潛在危險和因果關系等的困難,最大限度地緩解了司法訴訟瓶頸,降低了司法訴訟成本,符合訴訟經濟的要求。但由此也須防范新危險犯設置泛濫,注意限定新危險犯設置的范圍。
2.新危險犯的立法方式
從犯罪控制的角度,立法只有將特定的危害行為規定為犯罪才能阻止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如果將新危害行為規定為犯罪,犯罪既遂時危害行為僅造成侵害的潛在危險,這種類型的犯罪與危險犯具有相似性。面對風險社會加強社會控制、降低訴訟成本的訴求,針對新危害行為的特點,筆者認為,我國立法應設置新危險犯,對于新危險犯應采取如下的立法方式:
(1)不將危險規定為罪狀要件
由于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沒有物質性的表征,司法在訴訟中對危險及因果關系的不易證明限制了對新危害行為的打擊。將危險規定為罪狀要件的傳統危險犯立法已不適應風險社會打擊犯罪的需求,為此,新危險犯的罪狀可取消危險要件。危險不被規定為罪狀要件,司法認定犯罪時只須判斷是否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即可,這就極大地減輕了司法證明困難,從而更方便、有效地打擊犯罪,彌補了現有行政、刑事處置方式的不足?!吧鐣歉鶕陨淼睦娲_定何為犯罪,犯罪不是自然的產物?!?/p>
(2)直接將特定危害行為規定為犯罪
既然潛在的危險難以證明,何不轉而證明導致潛在危險的危害行為?一般而言,只要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便會邏輯性地導致潛在的危險,且在訴訟中,證明實施了特定的危害行為比證明潛在的危險要容易得多。新危害行為造成的潛在危險隱藏于危害行為之中,潛在的危險通過危害行為的實施逐步轉化為現實,并造成現實的危害,實施該危害行為就具有社會危害性?!耙粋€人的行為的任何部分一到有害地影響到他人的利益的時候,社會對它就有了裁判權?!币虼?,立法可將導致潛在危險的行為類型化為犯罪,只要實施該危害行為就構成犯罪?!爱斠恍袨榫哂辛松鐣:π裕⑶腋鶕y治意志,需要賦予這種行為以‘犯罪性’并以刑事處罰這種最嚴厲的反應方式對實施這種行為相威脅才有助于維系社會基本秩序時,這種行為就滿足了被定義為‘犯罪’的全部要求?!逼鋵?,這種立法方式已經體現于《刑法修正案》(八)對危險駕駛罪的立法中。醉酒駕駛者并不一定都對公共安全造成現實的侵害,但立法為了預防醉酒駕駛肇事,采取擬制的方式推定凡是達到醉酒標準駕駛都對公共安全造成侵害的危險,進而將達到醉酒標準的駕駛行為都規定為犯罪。
五、增設新危險犯的建議
“由于社會環境在不斷地變化,立法依據的價值標準也在不斷地變化,因而,犯罪概念和認定犯罪的標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犯罪決不是永恒不變的。犯罪的成立與否,必須依據社會的狀態判斷?!泵鎸π挛:π袨?,我國立法應設置新的危險犯類型。
1.新危險犯設置的范圍
立法僅將特定的危害行為規定為犯罪使刑法介入提前,危險犯的范圍增大。新危險犯的設置范圍過寬,可能導致刑法打擊面擴大;新危險犯的設置范圍過窄,又不能有效抑制犯罪。因此,有必要對新危險犯的設置范圍進行合理的界定。筆者認為,界定新危險犯的范圍應當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潛在的危險轉化為實害結果將造成嚴重的后果
生活中,造成潛在危險的危害行為很多,法律不可能將所有造成潛在危險的行為都規定為犯罪。犯罪的本質特征是社會危害性,任何構成犯罪的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都必須達到一定的量的要求。由于新危險犯自身沒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新危險犯的社會危害性的量就只能通過危害行為造成的結果予以征表,以此才能使危害行為的犯罪化具有正當化的根基。因此,只有把新危險犯限定在潛在危險轉化為現實將造成嚴重危害結果的危害行為的范圍中,才能使新危險犯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的社會危害性的量的相加符合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量的要求。
(2)潛在的危險應具有侵犯公共安全的性質
盡管新危險犯應存在于潛在危險轉化為實害結果將造成嚴重危害結果的危害行為中,但任何危害行為都會造成潛在的危險,這些危險夾雜著其他因素仍可能導致嚴重的危害后果。因果鏈條的擴展性及不確定性決定了不能僅以潛在的危險將導致嚴重的結果來界定新危險犯的范圍,還須對潛在危險的性質作進一步的厘定。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新危險犯造成的潛在危險應具有侵害公共安全的性質,且這種危險具有轉化為實害結果的較高的蓋然性。公共安全涉及到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我國刑法中,危害公共安全被視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潛在的危險侵害公共安全表明危害行為可能造成重大的危害后果。同時,將潛在危險限定為具有侵害公共安全的性質也符合風險社會背景下危害行為的特征,因為風險社會背景下,危害行為主要表現為對公共安全的侵犯。潛在的危險轉化為實害結果的蓋然性越高就說明危害行為的現實危害性越大,這也就更凸顯該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3)潛在的風險應存在于侵犯公共安全領域的業務犯罪中
現實中,一些業務行為由于涉及到公共安全,一旦違反操作規程則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在業務活動中,只要違反操作規程就造成侵害公共安全的潛在危險。為此,國家要求業務活動者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從事各種行為,不得怠慢。為保護公共安全法益,國家可以將一些故意違反關涉重大公共安全操作規程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因為業務活動者對各種規章制度已有相當的了解,只要行為人認真履行職責不故意違反,就不會構成犯罪,這也不侵犯公民的自由。因此,把新危險犯限定在潛在危險轉化為現實將造成重大危害結果的侵犯公共安全領域的業務犯罪中可以在社會保護與人權保障之間實現平衡。
2.增設新危險犯的個罪
當下,我國環境污染、礦難等事件不斷發生,刑法必須積極應對。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我國生活實際及新危險犯的設置范圍,筆者認為,我國刑法應增設以下新危險犯個罪:
(1)違規排放具有重大危害的污物罪
為解決環境污染事故中的訴訟證明疑難,有效打擊違規排放污染物的行為,有必要增設“違規排放具有重大危害的污物罪”。
(2)違規開采已被封閉的危險礦山罪
為防止一些企業牟利,置群眾生命、財產于不顧違規開采已被封閉的危險礦山,有必要增設“違規開采已被封閉的危險礦山罪”。
(3)違規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罪
為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保護世界經濟秩序合理、健康發展,對違規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行為有必要予以嚴懲,故有必要增設“違規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罪”。
(4)違規接種疫苗罪
為防止部分衛生檢疫機構或者相關工作人員牟利或不按照規定接種疫苗,如以蒸餾水代替疫苗或注射劣質疫苗給公共衛生安全造成潛在的危險,有必要增設“違規接種疫苗罪”。
因此,新危險犯是指故意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就構成既遂的犯罪,但犯罪既遂時,危害行為僅對法益造成侵害的潛在危險。
3.新危險犯是獨立的危險犯類型
新危險犯是否能夠成為危險犯新的類型主要取決于其是否具有獨立的特征,而這又進一步決定于新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的特征比較。
(1)新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的共性
與抽象危險犯相似,新危險犯僅將特定的危害行為規定為犯罪,只要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就構成犯罪既遂,個案中毋須再對危險進行認定。新危險犯的危險隱藏在危害行為之中,通過判斷危害行為就可推知危害行為造成的危險。與具體危險犯相似,新危險犯自身也不能征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通過危險狀態征表的。
(2)新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的區別
一是新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的區別。首先,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同。抽象危險犯自身具有重大的社會危害性,而新危險犯自身卻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次,抽象危險犯產生現實的危險;新危險犯產生潛在的危險,亦即危險是擬制的。再次,判斷危險的對象不同。由于抽象危險犯自身具有重大的社會危害性,通過識別危害行為便可判斷危險;對新危險犯,危害行為自身不具有重大的現實社會危害性,危害行為不能征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由于預防實害結果是通過禁止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實現的,潛在危險的判斷標準是危害行為是否被刑法所禁止,只要違反相關刑事法規實施危害行為便推定產生危險。
二是新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的區別。首先,具體危險犯的危險需要在個案中具體判斷;新危險犯的危險不需要具體判斷,新危險犯通過禁止實施特定的危害行為以防止潛在的危險轉化為現實,一旦實施該危害行為便推定危險產生。其次,具體危險犯造成的危險是現實的;新危險犯造成的危險是潛在的、擬制的。
綜上所述,新危險犯具有危險犯的共性,但新危險犯在特征上與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又有顯著的區別。因此,新危險犯應成為獨立的危險犯類型。
1緊扣教材內容滲透環保意識
在教學中介紹環保知識,讓學生既認識環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認識環境改造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的同學紛紛立志為改造環境而刻苦學習化學。例如在學習完《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之后,結合教材中的選學內容《臭氧》,向學生介紹“臭氧層空蝕現象”。師生共同解析危害:如果臭氧層大量損耗,其吸收紫外線輻射的能力大大減弱,使達到地球的紫外線明顯增加,受到較強紫外線輻射可引白內障,還可以誘發皮膚癌,降低人體的抵抗力,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易發生多種疾病。師生共同探究空蝕原因:事實證明,罪魁禍首是氟立昂,廣泛存在于生產空調、冰箱、冰柜,使用的制冷劑和生產柔軟有彈性的海綿時使有的發泡劑之中。鼓勵中學生做一名愛護臭氧層的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購買帶有“中國環保標志、愛護臭氧層”或“無氟氯化碳”標志的產品如氣霧劑罐、冰箱、空調、滅火器等。
2結合實驗探究增強環保體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探究同樣擔負著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職責,并且比課堂教學更具有直觀性。一方面化學教師在自己做實驗或指導學生做實驗時,可切身實地地進行環保教育。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環境中經常出現的污染物作實驗樣品做實驗,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例如,做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可以事先讓學生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氫氧化鈉溶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吸收生成物,減少污染的方法。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設計實驗、動手操作,既讓學生接受直觀的環保教育,同時又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提高。
3利用課外活動培養環保行動
進行環保教育的課外活動形式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參觀、組織學生參觀本地鄰近的自來水廠、污水處理站、化工廠并進行實地調查,或者采樣分析,如空氣、水污染等。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還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環??萍蓟?搞一些與環保有關的論文比賽、演講比賽、搶答賽或者辦展覽和出墻報的活動,這樣寓環保教育于知識性、趣味性的各種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且能使他們感知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迫切性。
4以課題研究方式拓展環保教育
環保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教師可結合本地情況,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環保方面的研究性課題??梢宰寣W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觀察、思考、親自去檢測、調查了解,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培養親自動手動腦解決環境問題的自覺性和實際能力。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電池污染,本地區主要工業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處理調查等。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就上述現象形成的原因,對生態環境、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目前的解決辦法及同學們的設想等諸多方面展開專題研討,既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拓展了知識體系,同時通過專題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肩上的重任。
5關注熱點話題落實環保教育
關鍵詞:火災;消防;環境影響;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98 文獻標識碼: A
油庫火災具有火勢發展快、易燃易爆、撲救難度大、滅火時間長、次生災害多等特點。接到報警后,環保部門應及時到達現場,負責做好事故現場環境應急監測和監察,對事故發生的區域的環境影響提出警告及控制措施建議,指導和消除現場遺留危險物資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廢水主要監測: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環境空氣主要監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揮發性有機物、石油烴等。
一、火災的影響
火災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影響范圍和性質隨著可燃物及可燃物的燃燒致災狀況而程度不同、后果各異?;馂目梢詿龤Ыㄖ?,造成建筑物坍塌,形成灰色垃圾;一些化學原料、化工產品、有機化合物的燃燒,會產生固體有毒物質,釋放毒氣,嚴重的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同樣,人類在撲救火災的同時也會由于處置不當環境再次遭到破壞,形成二次污染,引發次生災害。例如,消防廢水污染水源、滅火劑改變土壤理化性質、空氣中可吸入細顆粒物質濃度瞬間發生變化等,各種滅火次生環境問題日益增多,這對正確處置災害事故過程,防止引起環境污染帶來了諸多挑戰。
二、火災撲救引發的次生災害類型特點分析
在滅火救援中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事件屢見不鮮。不同類型火災,可能引發次生災害類型也不同?;馂氖鹿拾l生后,根據污染的環境載體,對環境會產生直接影響和次生環境災害。
1、 水體污染
滅火用水不僅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損失,而且滅火所用過的大量污水或攜帶大量有害物質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流入各種水系中,造成環境污染。如某日用化學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消防人員在滅火中注入了大量水,然而滅火用水與大量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流入河流,造成河水嚴重污染,致使大量魚類和其他水生動、植物死亡。1989年8月12日,黃島油庫遭雷擊發生大火,大火共燒毀原油4萬t,毀壞民房4000余平方米,5座油罐成為廢鐵,大約60t原油流進附近海域,造成膠州灣海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洋污染。
2、 空氣污染
火災產生的煙氣對大氣的污染火災過程中生成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氫、丙烯醛、氯化氫、二氧化硫、氨氣、揮發性有機物、石油烴等,這些煙氣由燃燒或熱解作用所產生的懸浮在大氣中可見的固體或液體顆粒構成的,直徑在0.01~10μm之間的顆粒物。這些氣體產物有的是溫室性氣體,易造成溫室效應;有的是劇毒的物質,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并且對人、動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粒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固體顆?;蛞旱畏Q為細顆粒物,即PM2.5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顆粒物中二次顆粒物所占比例較大。如此細小的顆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它們可以在空氣中漂浮數天,對人體及動植物的危害極大,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臟病、支氣管炎、哮喘、肺炎、肺氣腫等疾病。此外,在撲救化學品火災時,消防用水和泄漏物反應釋放出有害氣體從而可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
3、土壤污染
撲救化學危險物品、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害性物品等火災更容易引起周圍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火場使用過的水中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或本身遭輻射后具有毒害性、腐蝕性,一旦滲入地下,流入河流,均能造成地表、地下水的污染,破壞土壤,從而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生長發育。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外貿倉庫內儲有200多噸高錳酸鉀、硝酸銨、硫化堿、過硫酸鈉和3000箱火柴的4號倉庫發生系列爆炸,爆炸氣浪造成鄰近幾公里建筑門窗破裂,周圍3幢樓房掀上天空,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億人民幣外,據當地環保局提供材料,發生大爆炸現場存放的危險品爆炸形成的煙云污染周圍的水、青菜、水果,致使周圍地區農作物一年多無法生長。
三、對策和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災害事故安全評估系統,制定事故聯動處置預案
安監、環保、化工、水利、氣象等部門都應建立重大危險源的評估體系,了解掌握鄰近江、河、湖及企業生產、儲存、運輸等危險化學品的布局、種類和儲量。根據災情確定發展的趨勢,從最不利因素分析災情可能帶來的危險性和危害性,運用有關輔助決策系統,科學地評估可能發生災害事故的類型以及可能造成的污染形式和范圍等,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并結合各自的職能范圍制定以防污染等次生災害為主要內容的應急處置預案,在滅火演練中增加處置環境污染演習,形成以消防為主、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的綜合應急救援體系,減輕或避免次生環境災害的發生。
2、完善特種行業建筑防火設計規范,增設防治環境污染應急處置設備
積極開展火災及滅火對環境污染的研究,根據特種行業建筑中環境污染應急設施的等級要求,按照條文規范給出消防應急處污設備設置要求和參數指標,明確制定條款規定,防止爆炸引發排污系統結構設計缺失,引起二次環境污染事故。例如,在修改《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時,應該規定在雨水排污線的出口應設置閘閥,閘閥的啟動應列入消防固定設施系統,在污水處理廠要設置足夠大的事故儲液池。一旦發生火災、爆炸后,及時設置3-5道圍油欄,鋪設大量吸油氈,增大油污吸附和攔截效果;同時對庫區內的含油廢水進行吸附處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對周邊沾有油污的農作物進行妥善處置,減少油污量,使現場污染態勢已得到有效控制,水渠內殘留油污基本得到有效收集和轉移,防止水污染事件的發生。
3、 提高事故災害現場動態監測水平
災害事故突發性強、危害面廣,污染事故對各種環境要素(如:空氣、地面/ 地下水、土壤等)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監測難度大,尤其是事故發生時的監測對象具有動態變化的特性,更增加了這種困難程度。因此,必須運用各種快速檢測儀器設備,以便迅速有效地進行較全面的現場應急監測,分析方法最好具有快速掃描功能,并具有較好的靈敏度、準確度和再現性。如災害現場設置PM2.5空氣質量檢測儀、可燃氣體檢測儀、水質快速分析儀、袖珍式爆炸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等。
4、 加快環境友好型滅火劑研發和應用
要大力開展環保型、無毒害性滅火劑及滅火時減少有害氣體產生等技術研發和應用。
⑴水系統滅火被視為天然環保技術,應改進滅火方法、提高滅火效率、拓寬應用范圍。例如,常用的細水霧滅火劑,用水量小、水漬損失小、滅火速度較快, 對環境也沒有污染,造價便宜等優點。可快速降低火災中的煙氣體積百分比及毒性,冷卻火場溫度。當遇到化學品災害時,可添加適量的藥品,快速消除釋放的有毒氣體。例如,在處置氯氣泄漏等事故時,在細水霧里加堿,加快中和反應降低毒性。在國內細水霧滅火技術是近10年來發展較快的新型滅火技術,是極具發展前景的哈龍替代技術之一。
⑵氣溶膠滅火技術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的滅火劑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重視,成為眾多滅火劑的佼佼者。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已在各行各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特別是一些科研精密設備價值昂貴,如果發生火災將會給財產所有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K型氣溶膠滅火劑由于其滅火產物會對物品造成二次損害。因此,不能應用于精密儀器設備、文物、檔案等火災。
⑶易安龍滅火劑是從無火焰火箭燃料工程中研究和開發的一種新型綠色清潔滅火劑。易安龍滅火劑對大氣臭氧層無破壞作用(ODP=0),也不產生溫室效應,而且無論是原始材料, 還是燃燒反應生成物均無毒, 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沒有危害。易安龍煙霧滲透力強、穩定期(抑制時間)大于30min,因而對深部火災具有很好的滅火效果。另外易安龍滅火劑不需要使用價格昂貴、需要保養的儲存鋼瓶及管網,從而大大減少了初期投資和日常保養費用,這種滅火劑適用于液體、固體、油類和電氣設備多種火災[4]。
⑷ 泡沫滅火技術可以提高泡沫滅火效率、減少泡沫滅火用量、減小環境危害。研制開發高效綠色泡沫產品替代傳統泡沫滅火技術至關重要。傳統的泡沫劑或多或少都有毒副作用,且不易分解,對環境影響較長久。而“一七系統”產生的泡沫液不含PFOS,對環境幾乎無污染,對人、動物和植物無公害,自然生物分解力強,生物降解率高,一般15~20天就有99%以上分解溶合了,它甚至可以飲用,因流動性小,它對滅火現場周邊環境污染、損壞小。
5、 加強環保設施管理,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
⑴ 油庫要對廢水處理設施定期檢查,保障設施正常運行,建立健全操作規程,藥品標識管理。(防范暴雨帶來的環境風險)
一、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我國的環境狀況并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已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害性的影響。曾經風景如畫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氣熏天的“龍須溝”,淮河水無法飲用,大運河魚蝦絕跡,九七年的黃河斷流,九八年的長江洪水,去年的沙塵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觸目驚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聞。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擺上了國民教育的重要議事議程。而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環保意識一旦形成,對其一生的社會行為乃至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疑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情。
二、化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環境意識中的重要地位
化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化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環境意識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學科。許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過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與化學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初中、高中化學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提出,化學教育應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三、化學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在化學教育中,化學教師應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包含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例如作為大氣污染物中的頭兩號“殺手”SO2和CO,在初中課本和高中一年級課本中都做過初步和系統地學習。教師在講授該節內容時,就應給學生講清SO2、CO的產生、特性及對人類的危害,并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解如何避免SO2、CO的產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處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講解“酸雨”這種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對于大氣污染中的另一“殺手”――光化學煙霧,在高中第二冊(試驗本)教材中也介紹過,教師可結合1942年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給學生講清其形成過程及危害,從而提高學生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程度。
2.在化學試驗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
化學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職責,并且較之課堂教學更具有直觀性。一方面,教師可以以環境污染物為試驗樣品,進行觀察分析與研究。例如測定大氣飄塵的濃度、測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過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學教師在自己做或指導學生做實驗時,也可以切身實地的進行環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氣體(如SO2、CO等)放出的試驗時,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以減少有毒氣體排放。對實驗結束后的試驗廢液、廢物應放入指定地點,這樣既可減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學生環境保護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3.在化學課外活動中,加強環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過化學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境保護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濃度、測定附近河、湖水的酸堿度,到附近工廠進行污水排放觀察及污水處理參觀,利用節假日到野外收集廢電池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強環境觀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如電池回收、不亂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噴發膠等),敢于同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