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0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并購風險的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反向收購也叫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適合自己的上市公司(殼公司),并取得其控股權,再由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公司的實體資產,從而將非上市公司的主體資產注入上市公司而實現上市。在反向并購中,借殼公司是非上市公司,被借殼公司為上市公司。在這里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種種原因自2010年3月以來在海外上市的部分中國概念股公司被紛紛要求停牌或者退市。據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到2011年之間,在美國三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約有46家被長期停牌或者已經退市,其中40家因收到會計質疑被責令停牌或退市。在涉嫌會計違規的這40家中國概念股公司中,有37家公司都是采取反向收購方式在美上市的中小民營企業。因此,有必要理智地看待反向收購,尤其是海外反向并購,評價其存在的風險,并分析可能的風險防范措施,以便可以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增加企業融資渠道,并優化資源配置、活躍資本市場。
二、企業海外反向并購存在的問題
本文從外部宏觀環境、擬上市公司本身、目標殼公司、中介機構、及整合五個方面,闡述我國企業海外反向并購中存在的問題。
(一)受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大 這里的外部宏觀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這也是在所有的海外并購中都會存在的問題。政治動蕩、戰爭以及殼公司所在國有關政策的變化和經濟大環境等都會對借殼公司產生影響。例如一些國家出于保護當地企業或者國家安全的考慮,采用政治手段干預、阻撓,迫使反向收購失敗。又如,在美國金融危機后,中國概念股可以算得上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強心劑。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幾乎全線上漲,平均收益在130%左右。
(二)擬上市公司本身資質低,對游戲規則不熟悉 不具備國內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得以通過反向收購在海外證券市場實現間接上市,是因為海外場外交易市場的上市條件相對較低,對擬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資金狀況沒有嚴格限制。擬上市公司本身盈利能力偏弱、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治理不足、內部控制薄弱,經營風險較高。
深入分析上文提到的遭受會計質疑40家公司,可以發現其中23家是因為中國企業對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美國上市規則以及監管要求不熟悉造成的,這占了全部受質疑公司的58%。可見,不了解境外上市規則就像一根隨時都能引爆炸彈的導火線,蘊藏著風險,一旦操作不當企業就有可能因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而陷入訴訟、甚至遭受并購失敗。
(三)目標殼公司內部不確定性 由于參與并購的雙方在信息認識上的不對稱,以及殼公司的所有者想盡快將公司出售或者根本不想完成并購,目標企業有條件也有動機隱藏內部不利信息、阻礙整合過程。并購之前,借殼公司面臨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獲取準確信息以評估殼公司的真實價值上。
(四)中介機構“唯利是圖” 中介機構為了其自身經濟利益,往往夸大上市的好處,故意忽略可能遭受的損失,更有甚者幫助企業“包裝”業績。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在經濟上依賴于客戶,難以做到完全的客觀獨立。有些海外會計師事務所還會把業務外包給中國當地的中小型事務所,難以保證審計質量。
(五)并購雙方整合障礙 在并購后期階段,問題主要存在于企業合并后的機會主義行為和整合障礙中。Mirvis和Marks(1992)作為企業跨國兼并專家曾指出,企業兼并失敗的原因除了兼并交易價格、目的、對象和兼并時間等方面的原因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兼并后的整合控制失當。我國企業海外反向并購不僅要面臨一般企業并購整合中存在的如管理制度整合、會計核算體系整合、人員整合、經營理念整合等方面的問題,還存在兩個不同國家之間語言、文化等方面差異帶來的整合困難,這都是海外反向并購中存在的問題。
三、企業海外反向并購風險分析
由于存在上文所述的種種問題,我國企業進行海外反向并購存在諸多風險,且貫穿反向并購的整個過程,每個階段都存在不同類型的風險。在這里,本文根據風險的種類分別分析并購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和風險。
(一)財務風險 并購前,目標企業故意隱瞞財務狀況或者借殼公司沒有充分做好并購前的價值評估工作,都有可能造成借殼公司完成反向收購后才發現逐漸暴露的財務風險,陷入財務困境,不能實現預期的并購效果。
并購中,通過反向并購實現上市的公司一般為難以滿足IPO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缺乏海外并購的經驗,在并購過程中往往會付出更高的成本,加大了并購后面臨的財務風險。此外,企業并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很難以單一的融資方式加以解決,而不能嫻熟運用殼公司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使得國內企業不能進行充分的稅收籌劃,也會增加并購成本。
當并購雙方談判失敗,借殼方發起惡性收購時,殼公司很可能采取的反收購措施將使并購成本遠遠超過預期,一旦借殼方融資不力,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有時,收購過程中還會遇到競爭對手的惡意報復,也會提高并購成本。
在并購完成后,企業還面臨著再融資風險。若整合后的上市公司經營無以為繼,無法滿足再融資的資格,借殼公司將不能實現上市的目的,除了前期投入的資金難以回籠外,還可能使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另外,所有的并購都需要一個過程,反向并購相對所需的時間較短,但也需要至少3~6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匯率的變化也會使借殼公司發生匯兌損失,帶來風險。
(二)信用風險 并購前,目標殼公司所有者為了盡快出售企業,可能會粉飾或隱瞞其表外事項、或有負債、資產質量等不利信息,借殼公司面臨著完成并購后才發現其欺詐行為的信用風險。投行、券商、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有鼓吹企業進行海外反向并購上市的動機。另外,海外一些中介機構在反向收購公司中持有比例很小的一定股份。這都使得這些中介機構有可能包裝公司經營業績,甚至篡改數據、偽造經營成果。
(三)整合風險 整合是對并購雙方資源的重新配置,整合得好會實現并購目標,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整合不當則會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價值下降。根據整合的內容不同,整合風險可以分為戰略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人力資源整合風險和文化整合風險。戰略整合風險是指借殼公司和殼公司戰略不匹配所帶來的并購失敗的風險。財務整合作為并購后整合的重中之重,不僅可以發揮財務的傳統作用,還可以通過財務手段實現對企業有效的管理、對財務目標的完成、對風險的控制以及跨區域之間的價值認同。然而,通過對1950年至1977年95家樣本公司的實證研究,Ravenscraft&Scherer(2007)發現樣本企業息稅前收益與總資產的比率低于同期同行業控制樣本的1%,且差異顯著,從而得出大部分并購企業財務協同效應不明顯的結論。這說明財務整合風險廣泛存在于各種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和文化整合是兩個公司之間軟實力的整合過程,如若整合不當可能會直接導致企業并購失敗,因而不容小覷。
(四)政治、政策風險 政治風險主要包括政權不穩定、政治動蕩、戰爭給企業帶來投資損失的風險。政策風險指目標公司所在國相關法律法規所帶來的風險。例如,其可能規定采用差別稅率來降低并購企業價值,給企業帶來損失。
四、企業海外反向并購風險解決對策
受政治、經濟、法律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反向并購是一種高風險的資本運作,只有采取嚴謹的風險態度、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才能提高并購的成功率和效率,繼而使我國企業資本運作更加國際化和規范化。根據并購的流程,本文將反向并購劃分為四個階段:制定戰略規劃,尋找目標公司、整合和評價,并基于反向收購的階段以借殼企業的視角闡述如何防范風險。
(一)并戰略規劃階段 首先要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包括整體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狀況、競爭對手的情況等等。其次是對企業自身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企業的優勢、劣勢,識別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要正確評估自身的財務能力。最后要結合這些分析調查確定并購目標,制定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并購戰略規劃,最重要的是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包括財務預算和融資計劃以及內部控制制度,以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二)尋找殼公司階段 借殼公司應該根據制定的戰略規劃尋找符合條件的目標殼公司。符合條件是指目標公司能夠與殼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相匹配、與殼公司的資源能夠做到兼容或者互補,且具有可觀的潛在協同效應,以降低整合風險。另外,可以雇傭專業可信的中介機構提供咨詢服務,全面考察殼公司的財務狀況,尤其要關注其隱性債務。這就要求要對目標公司進行審慎的全面性調查,并評估方案的可行性和風險。
(三)整合階段 整合階段是反向并購中的關鍵階段。不同于一般的并購,海外反向并購涉及到的是兩個不同的國家,語言、文化、人事、會計核算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企業應該建立符合企業戰略規劃的財務管理體系、會計核算體系、人力資源計劃和文化氛圍。在整合的過程中遇到阻礙要及時與利益相關者溝通,以解決問題順利完成并購。
(四)評價階段 整個并購的過程都離不開監控和評估。借殼公司要建立風險控制評價體系,設計選取合理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來評價并購各個階段的完成情況,以控制風險、保證并購活動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崔永梅、余璇:《基于流程的戰略性并購內部控制評價研究》,《會計研究》2011年第6期。
[2]楊敏、歐陽宗書、葉康濤、杜美杰:《在美上市中國概念股會計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12年第4期。
1.企業并購及內部控制概述
1.1并購的概念及分類
企業并購就是指一家企業以獲取相應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為目的,通過購買對方資產或者股權的方式進行產權交易的活動。并購的劃分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如果按照并購雙方是否出在同一產業的角度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以及混合并購三種類型;如果按照并購雙方是否協商一致來劃分,可以分為善意并購和敵意并購兩種。
1.2并購內部控制的概念
企業并購內部控制是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劃分并購流程,并根據相應的并購流程找到潛在的風險,進而制定防范和控制相關風險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全面的、規范化的過程。
2.企業并購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對并購中的內部控制問題重視不夠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內部控制承擔著風險防控的重要作用,對生產企業而言,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產品生產銷售,甚至是融資或投資活動,人力資源或其他內部管理活動,都需要嚴格控制和防范風險,這也使得內部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對企業而言,并購活動是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手段,在近年來的并購案例中,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但也有一些失敗案例,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并購環節的風險控制不到位,有些也是因為文化整合不到位,實際上這些都是并購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導致的。
2.2缺乏針對并購活動的有效內控體系
由于企業對并購內部控制缺乏重視,沒有建立一整套可行的內控體系,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僅僅制定了一些零散的內部規章和制度,各項規定之間缺乏系統性和整合性,沒有將制度同并購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更沒有站在風險控制的角度對并購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予以關注。一些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沒有清晰地把握風險管理的是指,使得內部控制在操作上流于形式,很難在預防并購風險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尤其是沒有從并購的流程和各個環節出發,發現并購流程的風險控制節點,因此也就無法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
2.3過于注重并購結果的控制
在企業并購內部控制過程中,企業往往過于注重對并購結果的控制,而忽視了對并購前的風險預防和并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并購結果的控制面臨失控的風險,極容易造成并購結果偏離并購目標,甚至導致并購活動的失敗。實際上,并購的風險是貫穿于并購活動始終的,對企業而言,并購前的風險預防和并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并購前企業沒有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缺乏對風險預判,在后續的并購活動中,就會帶來被動的局面,并購前的風險控制就是一種主動的風險防控行為,如果重視并購前風險的控制,就會使得后續的并購活動更為順利。而在并購過程中,并購活動的風險需要及時的監控和反饋,如果并購中的風險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到了并購結束時,就會演變為更為嚴重風險問題,使得并購結果偏離預期目標。
3.提升企業并購內部控制水平的建議
3.1強化人力資源的分配和整合
一是計劃整合控制規劃。應當做好規劃,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人員的溝通策略、企業主管的角色定位、總部及相關部門的人員合并、各部門的人才篩選及分流等。規劃中應當明確整合的程序、步驟、方法及補償措施等,同時還要注明行動的方案、重點環節等內容。二是領導控制。收購方的高管層和決策層應當從實際問題出發,解決整合后的人員矛盾。整合工作的領導小組應當由收購方組建,并安排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管理人員等參與,并定期將整合后的人力資源現狀及人才結構和員工管理問題及時向高層反映。三是主管人員控制。在現有的操作方法中,大多數收購方企業選擇的還是從自己的人員中直接任命,但同時也不能忽略被收購方的人員,因為其中也有不少是相關領域的管理專家和業務骨干,應當為其提供合適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四是確保人才不流失。對收購方而言,應當對被收購方的人員妥善安置,人盡其才,使其看到發展前景,并給予和本企業員工一樣的待遇,穩定人才隊伍。
3.2建立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產權制度。規范并購后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收購方企業的財務控制。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并購可以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對于核心企業實力強大的收購方來說,可以發展垂直持股的方式;對于優勢企業與優勢企業合并的集團來說,重要的成員企業之間可以采取環狀的相互持股和交換持股的方式。二是控制現金預算流轉。不同的企業對此控制程度不盡相同,并購公司必須對其進行整合,明確相應制度,并定時進行分析。三是合并企業存量資產。對于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接管后的首要工作常常是處理不良資產、停止獲利能力弱的產品線、辦公轉移到地租較便宜的地段、裁減人員等。
3.3強化企業文化整合
企業并購中的文化沖突類型主要是由雙方企業自身的文化強弱、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企業雙方的戰略規劃等因素決定的。但由于企業生長環境和發展經歷的不同,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文化差異是在所難免的。而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文化整合,企業價值觀與員工行為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時必將產生并購企業之間的文化沖突問題,甚至可能由此影響到企業并購的成功。解決企業并購中的文化沖突問題,不應該是一個誰吃掉誰的問題,或者是一個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應該是一個共創未來,共創輝煌,進行正確的文化整合的問題。確定了這個戰略目標和思路,就有可能在文化沖突雙方之間形成一種共識,一種默契,尋求一種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化解企業并購過程中的文化沖突問題。
1 企業并購概述
企業擴張的過程中,必然發生并購,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并購是傳統意義上的并購,指兼并和收購行為。其中,兼并包括了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是廣義的概念。而廣義的并購是指除狹義并購外,還包括分立、分拆、資產分離等形式。并購的實質是在企業控制權運動的過程中,各權利主體依據企業產權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進行的一種權力讓渡的行為。這類有效的并購活動,對企業克服資產存量效率低下、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2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成因
企業并購活動的環節通常包括了目標企業的選擇、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并購的可行性分析、并購所需資金的籌措、出價方式的確定以及并購后的整合,在以上各項中都可能產生一定的風險。除此之外,企業的外部環境、信息調查、財務報表、并購動機、并購方式、并購整合等因素也都會令并購過程中出現財務風險。
2.1 中國企業并購現狀
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企業并購是企業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主動選擇的一種企業發展戰略,而中國企業并購的發展卻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1992年中國經濟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當時的企業并購行為是被動多于主動的。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中國企業面對國際化競爭的壓力,已主動通過并購來壯大自己,近幾年更是掀起了。如2004年1月,TCL集團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組建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這是中國企業迄今最大的跨國收購。
然而,企業并購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人們既可獲得成功,也可能走向失敗。從全球范圍來看,70%多的并購案以效果平平甚至失敗告終,成效顯著的不到30%。我國企業并購的成功率更是低得令人吃驚,據有關專家估計,我國并購成功率不足10%,重大并購失敗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打擊甚大。究其原因,大量調查表明主要是對并購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風險管理問題,特別是對并購活動的財務風險認識不足,對并購后的財務管理重視不夠。因為忽視并購后的財務管理可能使原先經營正常的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從而使預期的“協同效用”難以發揮。因此,挖掘企業并購存在的風險并思考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對提高企業并購的成功率、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企業并購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支付風險、融資風險等方面。
2.2.1 支付風險
支付風險主要是指與資金流動性和股權稀釋有關的并購資金使用風險,它與融資風險、債務風險有密切聯系。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現金支付(包括自有現金支付、債務融資現金支付和股權融資現金支付)、換股并購、杠桿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支付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現金支付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以及由此最終導致的債務風險,二是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三是杠桿支付的償債風險?,F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會給并購帶來一定的風險。現金支付很容易導致并購企業的現金余額不足而產生資金流動性風險,而股票支付則可能會使得股權被稀釋,并購企業的收益下降。所以,聯想并購IBM的PC部的時候,采用了“股票+現金”的支付方式。聯想在香港上市,通過換股減少交易現金支出,通過國際銀行貸款和私募籌集交易現金和運營資金。實際上,大型國際并購中,直接換股往往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用股票來支付,可以盡可能地減少現金支出,降低了風險。
2.2.2 融資風險
并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的籌集到資金并保證并購順利進行。融資風險主要表現在能否及時獲得并購資金,融資的方式是否影響企業的控制權,融資結構對并購企業負債結構和償還能力的影響。企業通常采用的融資方式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主要是指使用內部留存,包括企業稅后利潤、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專項基金、變賣企業閑置資產、企業應付賬款、企業各項應付稅金和利息等。外部融資主要有股票、債券、賣方融資、杠桿收購等。從資金的最終來源看,并購中應用較多的融資方式是外部融資,它包括債務融資、權益融資和介于兩者之間的混合融資。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關系到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企業融資結構是否合理,也是影響融資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
2.3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2.3.1 信息不對稱
在并購活動中,科學的估算目標企業的價值,確定雙方均能接受的合理價格是并購活動成敗的關鍵。價值評估的準確程度取決于并購企業所用信息的質量。但交易過程中,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難以掌握目標企業全面具體的信息。許多并購方缺乏全面細致的事前調查,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做出并購決策,導致估價風險的產生。
2.3.2 評估方式落后導致估價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并購活動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方式仍處于較為落后的水平。多數企業往往以目標企業提供的財務報告為主,在其提供的賬面價值信息基礎上進行簡單調整得出評估價值。但財務報表信息本身存在著固有缺陷,不能及時、充分、全面地披露所有重大信息。并且,國內企業財務報告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及虛假信息問題。對于財務報表的過分依賴導致了并購企業的估價風險。
2.3.3 支付方式不當引發的債務危機
支付方式選擇是并購活動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充分考慮交易雙方資本結構,結合并購動機選擇合理的支付方式。當前國內企業并購活動中多以現金支付或承擔債務方式為主。在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產負債比率較高的前提下,上述兩種支付方式將使企業在并購后承擔過重的財務負擔,降低資本安全,從而導致償債風險的產生。
2.3.4 融資方式選擇不當引發融資風險
并購活動中,企業的融資方式與支付方式相互關聯,是并購活動的成敗關鍵。鑒于融資行為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重大,企業應根據并購動機和雙方資本結構合理確定融資方式。國內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股權性籌資較為困難,多以債務性籌資為主。加之支付方式多以現金支付和承擔債務為主,經常出現融資危機的現象。
3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3.1 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估價風險
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并購前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并購方可以聘請經驗豐富且信譽高的中介機構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的策劃,審定目標企業并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有現金流量作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于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以降低對其定價的風險。另外,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并購價格。由于企業價值的估價方法有很多,因此并購公司可根據并購動機、并購后目標公司是否繼續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目標公司的合理評估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價值。
3.2 合理安排融資方式,科學決策資本結構
合理確定融資結構,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資本成本最小化原則;二是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三是短期債務資本與長期債務資本合理搭配。首先,測算企業可利用自有資金的數量和時間。準確預測企業可以利用的自有資金的數量和時間,對于合理使用自有資金,優化企業并購融資結構至關重要。其次,推算企業償債的能力和負債融資的風險臨界規模。合理負債融資要求企業將負債規??刂圃谄髽I償債能力內。準確測算企業的償債能力,并根據償債能力確定融資的風險臨界規模,對于合理負債融資和避免財務風險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確定并購的股權融資規模。
關鍵詞:企業并購;納稅籌劃;并購流程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并購作為企業從產品經營向資本經營轉化的有效擴張手段,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調整組織結構、優化經濟資源配置、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而稅收作為宏觀經濟中影響任何一個微觀企業的重要經濟因素,是企業在并購的決策及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規劃對象。
一、企業并購與納稅籌劃的概念界定
(一)企業并購的概念界定。并購是兼并或稱合并和收購的統稱。兼并通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兼并指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這些企業喪失法人資格,并獲得它們的控制權的經濟行為,相當于公司法中規定的吸收合并。而廣義的兼并是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產權并企圖獲得其控制權的行為。廣義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還包括新設合并和其他產權交易形式。而所謂收購則是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股份的購買行為。
資產收購是指一家企業通過收買另一家企業的部分資產,從而取得另一家企業部分業務或某一方面業務的收購行為。股份收購是指一家企業通過收購另一家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從而取得另一家企業控制權的行為。
(二)納稅籌劃的概念。納稅籌劃主要是站在納稅人立場考慮,即納稅人在遵循稅收國際慣例、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對其涉稅事務進行必要的策劃,旨在減輕稅負,實現最佳納稅、涉稅零風險,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理財活動。
二、我國企業國內并購的納稅籌劃
(一)并購目標企業選擇的納稅籌劃。公司選擇哪個公司作為并購對象,主要取決于公司的并購動機,并購對象選擇中的決定因素是并購本身是出于短期利益而進行的帶有投機性質納稅籌劃中的并購還是考慮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并購。除此以外,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稅收問題,認真地進行納稅籌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購成本,增加并購成功的可能性。
運用此項納稅籌劃策略,應注意被兼并企業的納稅人資格必須消滅。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被兼并企業尚未彌補的經營虧損有以下兩種處理辦法:一是被兼并企業兼并后繼續具有獨立的納稅人資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彌補的經營虧損,在稅收法規規定的期限內,由其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續彌補,不得用兼并企業的所得彌補;二是被兼并企業在被兼并后不具有獨立納稅人資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彌補的經營虧損,在稅收法規規定的期限內,可由兼并企業用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續彌補。
(二)并購出資方式選擇的納稅籌劃。企業在并購活動所選擇支付方式的適當與否直接決定了目標企業的合作態度,進而影響到并購交易能否順利完成。在稅收方面表現為支付方式對目標企業有沒有稅收利益的吸引。因此,并購支付方式的納稅籌劃主要是針對目標企業稅收利益的籌劃。
(三)并購融資方式選擇的納稅籌劃。企業的并購行為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一筆數額巨大的資金往往并非并購公司現有的資金所能即時應付的,需要多方位籌集資金,資金的籌集方式對企業經營績效與整體稅負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融資方式和途徑主要有:向銀行借款、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企業內部籌資、企業自我積累、向社會發行股票或債券、租賃等。歸納起來,無非是債務資本融資和權益資本融資,無論采用何種資金籌措方式,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稱為資金成本。在企業并購融資決策中,不僅要求籌集到足夠數額的資金,而且還要求以較低的代價取得。稅收作為一種現金流出,也是資金成本的組成內容之一,而不同的融資方式的組合,也使企業承擔不同的稅負水平。在融資過程中開展納稅籌劃的研究,應著重考慮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預期收益和稅負水平的影響,以及怎樣的資本配置才能使企業在有效地減輕稅負的同時,實現預期投資收益最大化。
三、企業并購納稅籌劃風險防范措施
(一)密切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稅法的建立同任何法律一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導向的改變,稅法的許多具體條文是不斷在變化的,許多稅收優惠政策也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區域性。而納稅籌劃的長期性又要求納稅人不僅要準確把握現行稅收政策的精神,更要時時關注財稅政策的變化,在并購過程中與時俱進,在發生并購行為過程中適時地調整籌劃方案,盡可能實現涉稅零風險。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各相關企業還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網絡設備,建立一套科學、快捷的納稅籌劃預警系統,對籌劃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風險,立即向納稅籌劃者或經營者示警。只有了解掌握了上述情況后,納稅人才能有效、準確地運用這些政策進行納稅籌劃,避免因政策選擇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二)綜合衡量納稅籌劃方案以降低風險。納稅籌劃必須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總體目標進行綜合策劃,將其納入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不能局限于個別稅種,也不能僅僅著眼于節稅。首先,納稅籌劃應著眼于整體稅負的降低,而不僅僅是個別稅種稅負的減少;其次,稅收利益雖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利益,但不是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項目投資稅收的減少并不等于企業整體利益的增加。納稅人應運用戰略的眼光,從全局考慮整體把握,防止納稅籌劃方案的片面性造成企業總體利益的下降。
(三)保持納稅籌劃方案的適度靈活性。由于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千差萬別,加之稅收政策和納稅籌劃的主客觀條件時刻處于變化之中,這就要求企業根據并購實際情況,制定納稅籌劃方案,并保持相當的靈活性,以便隨著國家稅制、稅法等政策的改變及預期經濟活動的變化隨時調整,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重新審查評估,適時更新籌劃內容,采取措施分散風險,趨利避害,以保證籌劃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河北衡豐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內容摘要:并購目標的選擇是企業并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建立目標企業評價體系,采用模糊貼近度方法幫助企業選出最適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并購目標,并以實例進行分析,以期為企業并購決策提供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技術參考。
關鍵詞:戰略并購 目標選擇 模糊貼近度
問題提出
在世界范圍內,企業發展實現途徑有三種:一是聯盟式,通過建立龐大的戰略聯盟體系取得發展優勢;二是自身內部式,通過自身企業發展壯大;三是并購式。三種模式各有特色,但并購作為實現企業快速成長和發展戰略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采用,并購市場發展活躍。然而,大量企業并購案例表明,由于決策風險、制度風險、談判風險、管理風險等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并購的成功率并不高。
在導致并購失敗的諸多因素中,并購目標選擇錯誤是導致整個并購行為破滅的關鍵因素。戰略并購不同于其他并購,并購雙方以各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從公司經營角度出發,以企業戰略為導向,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在適度的范圍內強化核心競爭力,產生一體化協同效應。并購目標企業的經營狀況、市場狀況、財務狀況、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并購后企業的整體實力和長遠發展。
如何從一組備選的并購目標中篩選出最符合企業需求的理想并購對象從而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是企業整個并購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目標企業符合并購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企業符合并購企業自身實力;并購企業必須能為目標企業做出貢獻;目標企業與并購企業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彼此之間可以融合;并購企業必須尊重目標企業的員工、產品、市場和消費者。
從目前國內眾多企業來看,并購目標選擇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主要考慮影響并購的因素,如:財務、市場指標等,決策者往往只按照自己的經驗進行選擇。這種決策主觀性太強,使并購活動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風險。戰略并購是一項多指標、多因素的系統工程,需要把某些定性分析定量化,將兩者相結合,對選擇對象進行排序,擇優選擇。
模糊貼近度是模糊數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用來描述兩個模糊集之間的接近程度。本文以戰略并購目標企業選擇動因為基礎,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制定對目標企業評價的標準模糊集合,通過計算備選企業的模糊集合與標準模糊集合之間的貼近度,擇優選擇最適合企業的并購目標。
戰略并購動因分析及目標企業選擇評價體系設計
(一)企業戰略并購的動因分析
1.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提高企業效率。合理的并購可以使企業生產達到專業化水平,各生產過程有機配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同時也有利于企業進行籌資和融資。
2.獲得范圍經濟效益,分散經營風險。通過并購,尤其是混合并購可以使企業生產不同品種的商品,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使收益更加穩定。
3.發揮協同效應,增強企業實力。有利于有效發揮企業內部不同業務部門之間、公司與外部合作者之間的協同效應,以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增強企業的實力。
4.降低交易費用,節約企業成本。企業通過并購比通過企業自身進行擴大再生產的花費更小,尤其是當被并購企業的真實價值大于其市場價格時,并購有利于減少企業擴張成本,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率。
5.經營多元化,獲得新的核心競爭力。新的并購動因理論認為:并購能夠保證企業為客戶提供資產的顯著增值,且區別于大多數同行業企業的獨特的集體性知識、能力與文化。因此,這是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獲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戰略并購中目標企業評價體系設計
根據并購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國內外研究,本文制定戰略并購目標企業評價體系來評價備選企業(見表1)。一般評價指標分為5個層次:最好,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分別賦予5分、4分、3分、2分、1分。對于具體企業而言,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周圍環境來確定。
戰略并購目標企業選擇模型建立
將模糊貼近度理論引入戰略并購目標企業的選擇過程,即運用模糊數學中的貼近度概念和擇近原則幫助企業篩選可供選擇的戰略并購目標。在篩選過程中,目標對象與并購主體越相近,兩者的貼近度就越大。這種方法以科學的方式解決了戰略并購目標的選擇問題,避免出現憑借管理者的經驗或感覺做出盲目決定的弊端,降低了企業并購過程中的風險,提高了并購后兩企業整合的成功幾率。
(一)綜合評價
在用模糊貼近度計算之前,應對備選企業進行綜合評價,針對每一項指標分別打分。設備選企業評價指標集為Ui=(ui(1),ui(2),…ui(k),…ui(m)),其中m為測評指標的個數,ui(k)表示第i個備選企業第k個指標值。
(二)確定理想目標企業
理想目標企業應該是n個備選企業中各類指標的最優值。設它的模糊向量U0=(u0(1),u0(2),…u0(k),…u0(m))。
(三)計算模糊貼近度
因為各個因素對決策的影響程度不一樣,設指標的權重集為W=(w1, w2,…wk,…wm)。根據歐式加權貼近度公式計算備選企業指標的模糊向量Ui與理想目標企業的模糊向量U0的貼近度。
(四)做出選擇
依次計算各備選企業評價指標與理想目標企業模糊集的貼近度,根據貼近度的大小,可以確定出適合公司需求的戰略并購目標企業。
案例分析
我國某煤炭集團出于戰略需要,考慮在A礦業公司、B煤礦、C煤礦3家備選目標企業中選擇并購對象。則有U={U1,U2,U3}。對于這3家企業的評價將采用表1列出的30個指標,為了舉例便利和企業并購目標實際需要,選取經營協同性、盈利水平、市場地位、產品所處生命周期、勞動者素質、科研能力、企業文化、管理可改善潛力、市場風險等9個指標對模型進行分析和求解。其中,各指標分數和權重取自專家打分的平均值,具體見表2。
σ1(U1,U0)=0.915,σ2(U2,U0)=0.818,σ3(U3,U0)=0.963
從計算結果可以得到三個企業的排序為:C、A、B,第三個企業的模糊貼近度為0.963,最接近企業的需要,可以選為并購目標企業。
綜上所述,企業并購行為目標選擇涉及很多因素,不能只憑借經驗來判斷。本文通過建立目標企業評價體系,采用模糊貼近度方法建立模型,希望對企業并購的實際操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祝金榮.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并購目標決策[J].工業技術經濟,2006(1)
【關鍵詞】有限理性 過度自信 過度樂觀 心理偏差 風險影響
行為金融學認為,由于經理人也具有真實人的特征,在決策過程中受認知、情緒和情感左右,并非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理性人。由于經理人受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等心理偏差的影響,往往會導致公司并購行為的發生。正是由于并購活動是在存在心理偏差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必然伴隨著公司并購風險的出現。本文從行為金融學出發,探討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活動的風險影響。
一、有限理性與經理人的有限理性
所謂有限理性,是指人們由于受精力、能力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在決策時通常不能對各種選擇方案進行全面、詳盡的計算和評估,因而無法達到傳統經濟學在完備性、傳遞性等公理假設下的完全理性。
這一術語最初來源于Herberb Simon(赫伯特·西蒙)。Simon批判了傳統經濟學關于人具有無限的信息處理能力的假定,他認為,由于現實經濟環境是極其復雜的開放性系統,不同時點上的信息和狀態一般是異質的,市場中的信息也往往真偽難辨,再由于人們受到財力、時間與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人們在決策時由于受上述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實現“完全理性”,于是他提出用“有限理性”來描述人們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當前,這一概念作為行為經濟學(包括行為金融學)的一個基本假定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經理人的行為是一種理性行為還是一種有限理性行為?一直以來,學術界沒有統一的看法。推崇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的一批學者從“經濟人”的角度出發,認為經理人作為“經濟人”,假設在面臨幾種方案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令他效用得到最大滿足的方案,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他們認為經理人的行為是理性的。而以西蒙為代表的一批學者認為,經理人也具有真實人的特征,受人的知識、情緒和情感以及信息渠道的限制,經理人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限理性的。盡管這些經理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他們對自身所處的經營環境的判斷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而且,經理人很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的傾向,在過度自信傾向下,經理人的判斷偏差往往是系統性、習慣性的。由于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經理人的行為更符合“有限理性”這一假設。本文就是從經理人的有限理性角度出發,分析在上市公司的并購過程中,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上市公司并購的風險影響。
二、經理人的有限理性與并購風險
目前,關于經理人有限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理人的樂觀與過度自信上。所謂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指人們往往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歸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運氣、機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這種認知偏差就稱為“過度自信”。Odean(2002)認為,經理人,特別是高級經理人很容易過度自信,主要原因有:
第一,人們在做復雜決策時容易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在做簡單決策時對自己的能力卻沒有把握。企業的決策環境非常復雜,所以經理人做這類決策時容易過度自信。第二,人都有自我歸因的傾向,企業的經理人本來就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了,加上自我歸因偏差的存在,那么就更有過度自信的傾向。第三,在企業人才的選用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企業無法對經理人進行全面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自信心強的人通常更能受到關注,這種選擇性偏差的存在使得過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成為企業經理人。所以經理人的行為很容易發生過度自信的心理和認知偏差。
而企業的并購活動是一種復雜的微觀經濟行為,它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訂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并為一個企業的行為。企業并購的動機在于實現凈現值的最大化,如果并購得當,可能會使企業完成“驚人的一跳”,但是如果對并購對象的選擇不慎、并購整合的不利、市場環境的變化等因素不能經過周密的計劃,并購活動可能會給企業的投資凈收益帶來一系列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會形成并購風險。
行為金融學認為,在并購活動中,經理人在進行并購決策時很容易受到過度自信心理的影響。他們相信并購行為能挽救經營不善的目標公司,給其盈利帶來奇跡,實現管理協同效應;或是對并購活動的投資收益持過分樂觀態度,認為其智慧的并購決策能給公司帶來收益;或是認為自己掌握了可靠信息,找到了市場價值低于內在價值,可以通過并購活動實現凈現值的最大化,于是實施了并購活動。但是由于經理人的行為不是“完全理性”而只是有限理性的,在理性條件下產生的并購行為,必將伴隨著一系列的風險,也就是說,經理人的有限理性會對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形成風險影響。那么,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形成了哪些風險影響呢?
三、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上市公司并購的風險影響
在并購活動中,經理人的有限理性會對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形成以下一些風險影響。
1、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上市公司并購戰略的風險影響
正確的并購戰略要求經理人對并購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及將會碰到的風險等做出準確無偏的估計。但經理人在處理各種并購信息時,由于存在各種各樣的認知偏差,往往并不能達到理性而是經常產生高估或低估并購后未來的現金流和風險等,從而對并購戰略形成風險。
例如,經理人在制定并購戰略時,會存在證實偏差這樣的認知偏差。在存在證實偏差的情況下,經理人往往會堅持相信自己的假設和信念,即使現實情況已經出現了與這個假設和他們的信念相違背的反面證據,經理人也還會繼續相信它、求證它、解釋它。所以一旦經理人相信他的并購戰略較其他的企業戰略有利,經理人就可能會不再注意那些負面的信息,這將導致經理人基于一種微弱的證據而維持一種設想,即使后續證據要求他們拒絕早期的信念。而且,經理人在價值判斷中容易接受肯定的證據,而將否定證據吹毛求疵。有了肯定的證據,經理人很快就會減少信息的復雜度。而對于一項正確的并購戰略的制定,需要經理人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忽視這些基本的因素的存在,必將導致并購戰略的風險大大提高。
2、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選擇目標公司的風險影響
上市公司在并購過程中,要對并購的目標公司進行選擇。目標公司的選擇一定要和公司的發展戰略吻合,企業要根據公司內部欠缺的業務資源及弱點參考其他企業的經營模式,考慮公司性質、財務稅務等的影響,搜索和篩選并購目標。另外,在選擇并購目標時還必須認清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整合目標企業的可能性,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得并購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但是,由于經理人存在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的心理,在對目標公司的價值估計過程中,可能會由于對并購的目標公司價值估計過高或對并購后公司的價值估計過于樂觀而產生超額支付的風險。這是因為盡管上市公司整體價值可以根據其股票的市價來判斷,但股價經常無法正確反映公司的真正價值,因為在股票市場上,由于噪音的自反饋機制和誘導效應,公司外部投資者對公司盈利性和成長性的判斷存在系統性偏差,并通過不同的價值驅動因素驅使公司市場價值偏離內在價值,從而使股價無法正確反映公司的真正價值。這就加大了評估目標公司價值的難度,對于并購方的經理人來說,如果他是一個理性的行為者,那么,他必然要考慮多種因素對目標公司價值的影響程度,盡可能多的占有資料并采取相應的價值評估方法正確的計算目標公司的價值。但是,由于經理人存在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的心理,從而使得經理人過分依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輕視公司會計報表的信息,而且正是由于經理人的過度自信,他們在過濾顯示目標公司價值的各種信息時,注重那些能夠增強他們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視那些傷害他們自信心的信息。所以,經理人在評估目標公司的價值時往往會產生高估的可能,從而形成超額支付風險。
3、經理人的有限理性對并購融資的風險影響
在完成前期初步的數據分析并取得目標公司許可的情況下,收購方將對目標公司進行審慎性調查,其中融資構成企業在這一時期并購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并購融資方面,一要考慮并購成本;二要比較不同融資方式的利弊,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比較融資方式和成本之后,選擇資金來源渠道,制定合適的融資方案。如果上市公司能夠在融資成本、融資渠道、融資方式等方面做到比較細致和審慎,那么會大大降低并購風險,提高并購成功的機率。
但是,行為金融學認為,如果把經理人融資決策過程看成一個心理過程,那么經理人認知過程會產生系統性的認知偏差,這些心理偏差的綜合結果很可能導致融資決策的偏差。由于經理人并不總是理性的,如果經理人對公司的利益有錯誤的信念和判斷,并且基于該錯誤信念做出有悖于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決策,那么經理人的這種行為導致的成本會使得融資成本上升。而且,行為金融學認為,過度樂觀的經理人過高地評價息稅前盈余的增長率,而過度自信的經理人過低地估計息稅前盈余的波動性,因而他們傾向于選擇高的杠桿并遵循行為優序融資規律。這樣,企業在融資選擇中,更主要的是考慮資本市場融資條件的變化,而不是現有主流理論所認為的債務成本與收益的權衡。而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條件是變化莫測的,所以這給并購融資帶來了很大的風險,而且,樂觀和過度自信的經理人在融資決策時喜歡采用短期債務融資的方式,這也會加大并購融資的風險。
總之,正是由于經理人也是普通人而非理性人,他們在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中,由于其判斷與決策過程會不由自主地受到認知過程、情緒過程、意志過程等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以致陷入認知陷阱,產生行為偏差。這種行為偏差在上市公司的整個并購過程中都會形成風險,從而加大了上市公司并購成功的難度,甚至有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并購活動的失敗。
【參考文獻】
[1] 饒育蕾、張輪:行為金融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駱志芳、張永鵬:“有限理性”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5)
[3] 儀垂林、張力美:有限理性、情緒與決策[J].統計與決策,2005,(11)
[4] 高 偉:基于參與者有限理性的證券市場風險研究 [J].海南金融,2005,(3)
[關鍵詞]海外并購;風險;并購策劃;并購整合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6-0042-02
1 引 言
海外并購風險表現為海外并購的不確定性,是指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實際得到的收益相對于預期的收益之間的差別。海外并購中蘊涵著各種風險,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按照并購的實施過程予以分類,具體可分為并購策劃階段風險、實施階段風險、整合階段風險。
1.1 策劃階段的風險
包括決策失誤的風險、法律風險和市場制度風險。并購主體是否能夠選擇合適的并購目標,對并購目標是否有足夠的駕馭能力,都關系到海外并購能否取得成功。
1.2 實施階段的風險
主要包括信息風險、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反并購風險等。在并購交易執行的過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全、談判策略失誤等,對并購目標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對目標企業估價偏高,使企業蒙受損失。同時,在財務方面,并購企業存在資金成本過高或現金流量不足等財務上的風險;并購行為還可能遇到目標企業股東的反對、員工的抵觸等反并購風險。
1.3 整合階段的風險
在并購整合階段,存在因產品鏈重疊導致效率降低的生產風險、管理人員流失造成的管理風險、資源整合風險、人才流失風險等。
風險控制,是對將要并購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之后,根據得到的結果采取全面的、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手段,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將針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不同階段,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2 并購策劃和戰略制定階段的風險防范
該階段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自身定位不準確、缺乏明確的海外并購戰略、缺乏核心競爭力、對國外公司和投資環境(尤其是政策法規)不了解、對目標企業估價不準等。要防范這一階段的風險,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2.1 明確戰略,科學決策,仔細篩選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選擇合適的并購目標,制定科學的并購策略。并購前,要根據并購成本和并購風險的大小制定目標企業的資產、經營規模和贏利水平的范圍。在對并購的各種風險進行了識別和分析之后,便可根據得出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風險控制。
2.2 深入了解政策法規
要及時掌握并購目標所在國的經濟形勢、政策措施、相關法律法規、并購國際慣例等情況,避免在未來的并購過程中發生問題。
2.3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
在并購過程中要建立完整的風險預警與控制體系,以及時防范風險,按時進行風險評價。要完善對人員、程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整個并購過程的風險降到最低。
3 并購談判與執行階段的風險防范
在該階段,融資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利率與匯率波動)、談判風險和反并購風險等構成了我國企業從事海外并購的第二輪風險。要順利地通過這一階段,國內企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1 對目標企業價值的準確評估,避免定價風險
價值評估是并購的核心,價值評估的質量直接影響并購的成敗。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并購方與目標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因此在并購之前對目標方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了解以掌握足夠的信息是控制并購風險必不可少的措施。這些調查包括:財務調查、業務調查、法律調查等。
3.2 重點發揮投資銀行的作用,降低談判風險
投資銀行、會計事務所在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主要扮演收購經紀人和財務顧問的角色,為并購企業策劃,參與并購合同的談判,確立并購條件,協助并購方籌集資金。我國海外并購企業要充分重視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在并購風險防范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加強合作。
3.3 拓寬國際化融資渠道,減少融資風險
我國海外并購的投資母體,雖然在國內是巨型企業,然而在國際上卻只是中小企業。除了資金不足外,國際匯率風險、稅收風險等都是海外并購面臨的融資風險。在進行海外并購的時候,要謹慎選擇融資方式。在匯率風險方面,一是要選擇適當的幣種;二是要擴展資金來源,多元化籌資途徑;三是在目標企業所在的東道國舉債,借入該國貨幣;四是運用遠期交易和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鎖定匯率風險。在利率風險方面,可以在借貸合同中約定利率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定期進行調整;也可以利用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利率波動造成的損失。
3.4 選擇有利的支付模式,降低支付風險
付款方式一般有現金、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而海外并購金額大,具體應該用哪一種方式要根據并購目的,雙方進行商定。比如企業并購目標企業不是為了長期占有而是待合適時機將其出售,可以選擇短期借款的方式,因為其融資成本低;如果企業并購的目的是長期擁有目標企業,則選擇與還款計劃相匹配的資本結構是明智之舉。
4 并購后整合階段的風險防范
在并購策劃和戰略制定階段、談判和交易完成階段及并購后整合階段的失敗風險概率依次是30%、17%、53%。可見,海外并購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有效應對并購后整合階段的風險。對于國內企業,該階段的主要風險來自于文化整合困難,人員整合不當,并購后經營優勢難以發揮等。針對這些風險,中國企業應采取如下措施。
4.1 制定并實施完善的管理措施
整合的目標是將目標公司融入新公司,以發揮協同效應。因此,并購后要制定實施完善的管理方案,合理有效的進行并購整合。
4.2 控制整合成本
聯合證券并購私募總部的分析師韓楚指出“并購中最大的成本是整合成本”。因此,企業要想成功完成海外并購,就要在收購前對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作一個準確的估計。然后再以實際測算的數據為依據,進行科學整合。
4.3 確保完整合并企業的資源,加強業務經營整合
并購后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被并企業的資源,明確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方向,提升并購后企業的競爭力。
4.4 注重并購后的人力資源整合
企業并購完成后,要注重人事重組,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升遷體制,培養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加強企業文化的灌輸。
5 結 論
只要存在并購行為,就有產生風險的可能,并購風險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并貫穿于海外并購的全過程。風險在企業實施海外并購的過程中無處不在。充分認識、識別、衡量和控制風險對跨國并購前的決策和并購中的整合非常重要。我國企業要想成功完成并購,關鍵要充分分析、識別并購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1]朱仲羽.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評估與防范[M].蘇州: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