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時間:2023-07-30 10:09: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中學思想課的定位來看,德育工作是其應有之義。但是從現實來看,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困境。許多調查顯示:中學生對政治課普遍不感興趣,對于政治課所宣揚的一些道德教育更是不屑一顧,認為假大空,是騙人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是跟應試教育有著莫大的聯系。但是也跟我們選擇德育的方式有關。過于強調教育的應試功能,無形中消解了知識本身的價值。由于高考的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巨大工程,因此前者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問題;至于后者――本文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一如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成效,滲透、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二、傳統文化為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有所創新的結果。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從必修1至必修4的課本結構來看,編者明顯滲透傳統文化于其中,我們可以以2009年人教版“經濟生活”為例。
1.愛國
對于思想政治課來說,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應有之義。教材在第八課“國家財政與稅收”中,通過講述財政的作用、財政與稅收的關系等,讓學生明白,公民依法納稅是國家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自覺納稅是愛國的具體表現;第十一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通過介紹對外開放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等。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倡導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成為詮釋愛國主義的經典;到了近現代,中華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在生死存亡之際,黃宗曦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喊。
2.愛人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因為有了競爭,價值規律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但與此同時,它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優勝劣汰。經濟學不僅要考慮如何提高效率,也要考慮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教材第一課的綜合探究在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時,教育學生“把錢用到利于國家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第七課在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時,倡導人們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第九課在講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時,強調必須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3.愛物
現代經濟學十分強調消費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比如第四課強調的“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在第十課“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中,特別強調“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比如,第三課在闡述“做理智的消費者”時,強調“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強調對地球資源的節約和可循環利用;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第一單元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引述古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告誡學生花錢要節制,用之有度;第七課講效率時,指出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中華民族自古就崇尚節儉??鬃犹岢龅摹皽亍⒘?、恭、儉、讓”五大德目中,儉是重要的一目。墨子則把儉約和奢提升到關乎國家存亡的高度上去認識。他說:“儉節則昌,佚則亡”。中國傳統的節儉觀經過各派思想家的宣傳教育和倡導,“戒奢崇儉”成為中國歷史上正統的消費倫理思想,“成由勤儉敗由奢”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生活格言。
從經濟生活的編排來看,中學思想政治課處處滲透和體現了傳統文化精髓,傳統文化也為中學思想政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素材。
三、活用傳統文化,提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學思想政治課德育工作的寶貴資源,但是又不能生搬硬套地移植傳統文化。必須在善于借鑒和引用的同時,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之既蘊含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1.強調“實踐+自省”的教育方式
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準的提升,除了外部的教化,自我反省、自我超越是最主要的途徑。這跟傳統文化提倡的“自省”是一脈相承的?!墩撜Z》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主張引導受教育者通過自我教育達到提升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滿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多地提供一些讓學生參與的機會,在實踐中增強體驗感。
以2009年人教版“經濟生活”為例。在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教材先是分析了現實生活中的四種消費心理,然后要求學生樹立四種正確的消費觀。對于這一部分內容,如果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即使從網上下載許多貼近教材的新聞、圖片,制成精美的課件,也很難讓學生真正地有所觸動,根本起不到德育的作用。相反,如果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參加一次環保志愿者活動,做一個有關中學生超前消費的問卷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并踐行相關的消費原則。
2.倡導“由小及大”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許多中學生對政治不“感冒”,一提到愛國主義、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學生就反感,認為假大空,是騙人的。這種現象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是也跟我們的教育方式有著莫大的關聯。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我們是不是滿口的官樣文章?是不是把理想、道德標榜得很高?是不是把奉獻、集體主義講得頭頭是道而對個人的權利、利益閉口不談?是不是總是一副正義凜然、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
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極為關注道德的提升,但是它強調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而使得這種德育更真實,更具有可行性。比如茍子《勸學》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由小才能及大;再比如我們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還是以2009年人教版“經濟生活”為例。整本教材都貫穿著愛國主義教育,但在處理這一主題時,教材采用了由小及大的編寫方式。比如第三課中倡導的勤儉節約消費原則、第六課投資理財時應該注意的原則――投資時,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于細微中具體感受、實踐愛國主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價值;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課是對技校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識教育、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課程。它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手段的豐富和多元化,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也讓原來枯燥的政治課堂變得生動和豐富多彩。但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后續學生的調查反饋中發現,在少了老師的說教和灌輸大道理、多了豐富絢麗的畫面材料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學好像又缺少了什么;在學生愛上政治課的同時,卻又發覺他們的思想離我們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更遠了。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之一,思想政治課曾經處在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其德育功能正在弱化,當前,思想政治課學科價值弱化和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認識定位不足
我國歷來對德育教育十分重視,各級各類的學校都普遍的開設了思想政治課,但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使德育教育沒有發揮其全部功效。我們錯把德育、智育、體育的劃分當作學校分工依據。把道德教學與學科教學相提并論,貶低了學校德育的價值和地位。把德育內容僅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課程里安排一門獨立的課程實施,德育教學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說教或勸誡,淪為道德灌輸。在思想政治課老師的選擇上,不是讓德高望重、具備一定素養、專業的人擔任,而是隨便任用,特別在技校,哪個老師課不夠就可以隨便安排幾節政治課,導致政治課教師隊伍存在人員不夠穩定、工作不夠專業、心理不夠健康等問題,教育水平有限,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順應課改要求一味追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時候,卻忽略了政治課的學科價值,很多教研活動如聽課、評課等都更多地注重或傾向于表面形式化的東西:如師生互動、探究、多媒體的運用上,這些客觀因素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為了教學質量的量化指標,沒有真正落實到思想政治課堂的主陣地上來,這是造成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2、價值沖突導致的不信任
在客觀因素造成的德育功弱能化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關注來自學生內心的價值沖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的視野向世界延伸。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趨向,來自社會、現實、人生的種種沖突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的困惑和思考,使課堂上所建立起來的價值觀、人生觀又顯得如此脆弱:比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大力倡導誠信的時候,社會上群體誠信的缺失又讓學生充滿了對課堂和教師的懷疑。這種懷疑的目光背后,是學生對我們政治課教師的不信任。
3、德育教育缺乏實效性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現實的社會現象,以及學生對此產生的大量思想問題。所以思想政治課既要解決學生知與不知的矛盾,又要解決各種社會意識的影響和學生情感習慣、信念等方面產生的對無產階級理論信與不信的矛盾。但我們目前的思想政治課教育一貫強調大節的灌輸而忽視小德的培養,如高調宣傳愛國主義,但如何做到愛護公物,不亂扔垃圾,不在公眾場合高聲喧嘩等個人私德卻強調很少。同時,因為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造成了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差、思想政治課中宣揚的觀念及英雄人物很難走進學生心中等問題。
4、資源缺乏必要整和
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都面臨著學生生存能力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的問題。傳統課程上存在多學科并立、分裂、結構單一化、封閉化而內容上學科之間重疊、交叉的弊病。教育內容擴大化、多樣性與教學時間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學校教育五天制與家庭社會教育兩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極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道德建設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配合,從來不可能只孤立地存在于學校課堂教學之中。而目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卻存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嚴重脫節的現象,沒有建立一定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溝通交流的長效機制,影響了德育資源合力的形成和發揮,造成了5+2=0的現象。
思想政治課德育價值的弱化和缺失,是我們面臨和要正視的問題,只有真正發揮學校育人的作用,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才能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技能人才人??梢?,立足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和追求,是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如何做到這一點,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認識和定位,把德育功能貫穿落實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
不要讓思想政治學科淪為一般學科化、邊緣化,不要忘記,它是育人的首要和主要陣地,而我們的評價機制也應該體現這一點。這同時要求我們的政治課教師要有堅定的立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始終不渝的學科價值追求。他們應當是學生的楷模和榜樣,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學生,讓思想政治課融入教師人格的魅力,更富于感染力,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2)轉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社會實踐。
多媒體的運用、教學方法.手段的豐富和更新,是新課改下的一大轉變,但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不能只停留在這些層面上,要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社會和實踐,理論聯系實踐并運用于實踐,才是我們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體現。因此,關注社會和現實,開展有益的活動,投身社會,讓我們的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從而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樹立生活中的典型榜樣,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不僅需要高高在上的英雄榜樣,更需要普通人的典型,名人偉人公眾人物自有他轟轟烈烈的事跡和價值,而生活中小人物不平凡的事跡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事例。很多學校和教師只看到成績優秀的典型,而忽略那些勵志向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典型,因此,無論是學?;蚴钦谓處煟瑧斏朴谕诰蛏磉叺牡湫?、學生當中的典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這種典型和榜樣的力量所在。技校學生本身目標不明確,對前途感到渺茫,學習缺少動力,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把那些在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技能人才的事跡如李斌、許振超等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未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共鳴,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才有榜樣,才有生命力和張力。
(4)關注學生心理,促進德育功能的升華。
當前,違法犯罪趨低齡化案件觸目驚心,在責問暴力電視、電影、黑網吧等社會問題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回避責任,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僅是教師的角色,也應當是心理輔導師,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要求。除了課堂上心理教育的滲透外,思想政治課教師還應該更多地關注接近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時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傾注對學生真誠的愛,才能及時預防和制止悲劇的發生。
當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真正贏得學生信任和尊重,當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真正引起學生的重視,我們思想政治課的學科追求和學科價值才會更加充盈和高尚,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價值才會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袁小麗《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價值的思考》新課程學習(下)2009年第12期 .
關鍵詞: 中學思想政治課 德育 實踐
《中學德育大綱》指出:“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居于特殊重要地位?!薄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實驗)》指出,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由此可見,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課的根本功能。然而,由于高考改革還處在艱難探索之中,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人們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與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課發揮德育功能的難度,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本性幾乎到了迷失的地步。讓中學思想政治課真正回歸德育的本性,是一個極具意義的現實課題,就此我從實踐層面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挖掘教材,認真開展教學活動,寓思想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
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注意尋找知識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教育的結合點,從而確定德育目標,同時摸清學生的實際,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確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際與理論聯系起來,使學生具體地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如經濟生活中的效率觀念、誠信觀念、消費觀念和發展觀念等的教育,政治生活中國家觀念和公民素養的教育,哲學生活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弘揚等。另外,教材中還有許多名言警句,我們要充分利用,有些句子的本意學生并不能理解得很透徹,這就需要教師講解分析,這些富有哲理而優美的詞句,會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輕易舍棄??傊?現有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大有德育教育的潛力可挖,關鍵在于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注意落實德育方面的內容,時時做個有心人。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把教學的立足點放在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努力使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和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思想覺悟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講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等有關內容時,我利用中國申奧宣傳片中的一段視頻作為教學導入,使學生在短短的8分鐘內了解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我還抓住機遇,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大力宏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燦爛的科技成就,讓學生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達到思想教育的目標。
二、努力探索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政治課的前提條件。沒有吸引力,就沒有生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采用“以知識為核心”的教學行為,它往往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顯得膚淺和蒼白,造成學生不喜歡甚至厭倦的狀態。其實,學生不喜歡的只是脫離他們實際和現實生活的刻板的教學方式。教師靈活運用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句格言、一段電視錄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加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啟發誘導,有效地控制和調節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體驗“我能行”,達到增強自信心、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的最佳境界,那么吸引力自然就有了。教師要努力改變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學方法,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聯系實際展開教學,既要講清講透原理,又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認識問題,使理論知識更具體、更深刻、更生動,從而更具有吸引力和可信度。
如在教授人生觀價值觀這部分知識時,我采取了比較法進行教學,選擇了2009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15名大學生勇救落水兒童的事例,當學生聽到15名大學生雖然都不會游泳但不顧個人安危并且有3名大學生犧牲時,都感動得熱淚盈眶,而當聽到請相關部門打撈3名英雄大學生尸體,尸體打撈船卻挾尸要價時,都顯得震驚和義憤填膺。正所謂“不憤不啟,不誹不發”,當學生處在劇烈的情感沖突中時展開價值觀的教學,就特別具有生命力,德育的功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讓學生在關注時政新聞的樂趣中接受德育教育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他們以自己的眼光審視社會人生,往往感到書本理論和現實生活存在一定反差,課堂教師所教所說與自己所見所聞并不相同,由此產生對國家方針政策認識的偏差、社會生活的困惑和人生價值的迷茫,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思想政治課的可信程度,而且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結合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特點,把時事政治引入思想政治課堂,突出時代主題,把握社會主旋律,適時開展時事教育,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如在講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拉薩爆發了“3?14燒事件”,我利用這一契機,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3?14燒事件”為什么會爆發?這一事件帶來了哪些影響?作為中學生,你能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這樣的時政問題討論,使學生調動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夯實了基礎知識,豐富了時政知識;拓寬了視野,活躍了思路;培養了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心。
四、讓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延續到課后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陣地,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應該延續到課后。有人認為,與學生在課后交流主要應由班主任完成,其實不然,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在課后應該與學生多交知心朋友,經常與學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尋找恰當的機會,在師生情感交融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教育。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采摘,流連忘返?!闭谓處熞氚炎约荷险n時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深入到學生心中,成為學生行動的指南,必須在課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走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語,觸動學生的情感,通過與學生積極的情感交流,調整和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和信任感,“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能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的效果,使道德教育從課堂延續到課外,從而達到強化品德教育的作用。
以上我從四個角度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如何回歸德育本性進行了實踐層面的探索,當然,在思想政治課中充分發揮德育功能,還有許多新穎的觀點和角度。
面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迷失,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課教師找尋并堅守失去的精神家園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面對困難,我們只能勇往直前,大膽嘗試和不斷創新,才能突出重圍,顯出思想政治課德育的本性。
參考文獻:
[1]許惠英.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一、被動與主動相結合
被動是一種消極的適應,是“硬約束”,主動則是一咱積極的投入。學生通過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知道合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學生此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是一種消極的適應。但這種被動的“硬約束”是思想政治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作為政治教師,必須讓學生過好這一關,因為它是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當學生從思想接受這種“硬約束”后,才能由最初的消極適應,轉化到積極投入的情境中去,從而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以初一《思想政治》課中講的尊師為例,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本課的內容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尊敬老師。因為是一種“硬約束”,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還是能辦到。經過這種被動的教育后,學生才會逐漸擺脫被動的制約,由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即由過去的“要我尊師”變為發自心的“我要尊師”??梢?,學生由最初的被動跨越到最終的主動過程,就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后,等德育功能的強化過程。
二、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思想性是指政治教師對中學生始終要堅持從正面教育,向健康方向引導,即“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力求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讓學生從泱泱中華那浩瀚的歷史畫卷中受到啟迪,樹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對英雄人物乃自平凡人物的人生軌跡的了解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在注重內容(思想性)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形式,即語言的藝術性。一方面是指政治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語言力求深入淺也,生動有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和啟迪。另一方面是指批評、教育的藝術性,試想,一個學生犯錯誤后政治教師以刻板、平淡的政治術語甚至粗暴的語言,強迫他承認錯誤,爾后將他打發走。如此,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成了一個“暴君”,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誘發了學生的“雙重人格”,即當著老師一個樣,背著老師一個樣,產生負面效應,給德育工作留下后患。相反,學生犯錯誤后,政治教師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的原則,“攻心為上”,用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語言,耐心地幫助他分析原因,最后必然會水到渠成,既讓學生在涓涓細流中明白了自己錯在哪里,同時也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強化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三、個體和群體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針對群體又要針對個體。針對群體是指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要從大處著眼,在宏觀上對所有學生普遍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四有”新人等優良品質的教育,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但由于群體是由一個個個體所組成,所以我們在對整個群體進行教育時,切忌不能忽略了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環境下存在的特殊個體。
四、及時性與持久性相結合。
及時性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是指政治教師對學生錯誤的思想、觀點、做法在課堂上及時予以批評、糾正,對好的行為及時予以肯定。通過教師的中介作用,讓學生從壞的做法中端正自己的行為,從好的做法中受到激勵,從而使全體學生普遍形成“向善”、“棄惡”的傾向;二是指作為政治教師,不能僅停留于傳授書本知識,而且有義務和責任抓緊時機,根據中央和上級指示,及時對當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及黨在當前提出的新任務和重大決策做出必要的宣傳和解釋,幫助學生澄清思想,提高認識。
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理論聯系實際
關鍵詞:素質教育;德育功能;問題情境
思想政治課在德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長期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政治課的信息性和系統性,并且迫于應試考試的壓力,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多年的農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筆者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與廣大教師共同探討。
一、樹立堅定的信念是發揮德育功能的前提
在思想政治課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念問題,也就是使學生樹立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人信念,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知識傳授中不斷給學生灌輸這方面的思想,給學生“洗腦”,讓學生回到“正道”上。只有站對行列,你的努力才是有意義的,一開始隊就站錯了,努力等于更大的犯錯誤。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發揮德育功能的基礎
1.讓學生覺得學習思想政治是有用的
教師在課堂應該經常對一些時事新聞進行評議,可以自己評議或者讓學生進行討論,用所學的政治知識談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所學政治理論進行學習。讓學生覺得思想政治就在我們身邊,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抽象理論而已。特別要鼓勵學生經??纯磮?、聽聽新聞,培養學生用政治的眼光來看問題。特別是對近期發生的重大新聞或者有深刻影響的新聞要進行課堂專題討論。培養學生從小關心國家大事,用政治眼光來看待問題,用政治來進行對事情的評議。
2.創設情境進行政治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就是低頭讀書、念書,這樣不但不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覺得政治課很枯燥,就是照著書讀就行,那還用上課好好聽講嗎?覺得政治課就是死記硬背拿高分的,以至于對老師愛理不理的,想聽了聽聽,不想聽了就走神。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創設一定的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投入其中,學習起來會更加主動。例如,可以針對課本上的某一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談自己的觀點、價值觀,看待問題的異同。
3.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還應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情講起
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對學生剛發生的事情讓大家進行熱議,并且提出問題,然后引出要在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中講解這些問題,這樣就讓學生帶著急切要解決身邊問題的欲望進入學習,何愁學生上課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在政治課堂上,教師不應只是遵照課本讀書,應該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講起。結合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政治知識的評議,讓學生覺得政治就在身邊,學習政治不再是一種就是紙上的東西,而是身邊隨處可以學習政治。也可以在一節課授完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后結合剛學知識解決問題,談自己的看法。
三、發揮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策略
1.注意發掘教材所體現的思想性,找準滲透點,強化道德教育
教師通過課文內容所體現的思想性,使學生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是上思想政治課的宗旨。教師不能就教材講教材。首先自己要看到文章所受知識后暗含的德育,然后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比如,集體主義很重要,不是靠一兩個人就能做好的,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作為教師一定不能“教死書”,首先自己應意識到教材中的德育,這樣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2.課內外結合,優化德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師還應拓寬陣地,與班團活動、社會教育、家庭日常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1)班團活動
在班內組織學生學習德育,對學生進行德育宣傳,可以通過班干部組織,配合老師組織全班學生學習德育,并進行評比活動。也可以成立小團隊,成立小組織?;顒又杏袑iT人負責,能起到學習、宣傳、弘揚作用。
(2)社會教育
我們都是社會人,生活在社會中,離不開社會。所以社會對每個人的德育教育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結合社會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的重要。如,公共衛生、公共秩序等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
(3)家庭日常道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弊憧梢娨粋€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長的言行可謂言傳身教。孩子與父母每天共處一室,一句話、一個態度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達到60%以上。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為自己揚眉吐氣、有出息,卻不知自己的言行已經對自己孩子的成長造成多大的影響。同樣是學生每天坐在同樣的教室里,由同樣的教師教學,結果卻千差萬別。無論在學習還是在言行上都是千差萬別,這不得不令人深思。特別是幼兒更是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認為自己的父母做的就是對的,說的就是標準答案。中學生有自己的主見,但是也容易受父母的影響。
3.理論聯系實際,實現德育的內化
在《思想政治》教材的多次修改中,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學生實際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結合我們身邊的事情、結合生活來學習政治,對學生進行德育。特別是教師在上課時應該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來舉例,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內化。讓學生覺得政治就在自己身邊。并且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對學生進行德育,學生會認識更為深刻,更能激起學生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被用到教學中,所以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身邊的一些事情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而起來教育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著眼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質,要從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發來研究和思考問題,多途徑、多手段地開展教學工作。力爭形成一個知行統一的,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開放的,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提高的教育教學新格局。
【關鍵詞】初中政治;德育滲透;第二課堂;自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章標識碼】D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4-0020-01
中學教育應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學德育綱要》明確規定:“思想政治課要幫助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奠定基礎?!边@一規定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理想道德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的學科,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德育教育重要的學科,我們如何真正實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養高尚的品德。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上的德育滲透
1、重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明確提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為了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必須在知識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決不能脫離現實,回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漩渦。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揭示給學生,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藝術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德育思想滲透: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思想和見解的機會,啟發他們自覺去探討人生和社會的真諦,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是使學生學好的前提,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基礎。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疑問開始,常有疑問,才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是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
3、注重情感教學,實現德育滲透:如何實現其在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對每一位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始終以真誠、用愛之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意見。在我們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情感因素,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支撐點,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落腳點,突出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教育教學的全程優化。思想政治課要上好,就要求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能上成說教課,而要投入豐富的情感,把自己高尚的道德傳導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授到切實的感染。
二、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活動中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單靠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解決,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很多,我們主要采用辯論會和專題調查這兩種。
學生辯論會: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當導演,而不是當演員,可以結合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走向講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開辯論會時,我一般提前一周把辯論的題目、內容和辯論的形式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辯論中,學生們的思維十分活躍,為論證自己的觀點,引用了大量的具體事例和理論依據,個個暢所欲言,氣氛十分熱烈,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和點撥,把學生們的認識逐步統一到正確的觀點上來。教師要善于及時把握辯論的方向,引導辯論圍繞中心議題展開,同時,還要注意聽取學生的發言,要從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中找出問題的焦點,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觀點去加以分析、論證。最后,要對整個辯論做好總結,
[關鍵詞]山區高中 政治課 德育功能
政治課教學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它不僅要給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鑄造學生的靈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和造就中學生健全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由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山區教育顯得相對落后,在嚴峻的考試壓力下,高中階段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現象十分突出。因此,如何搞好山區高中政治課教學,提高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的主要表現
1.在教學內容上忽視學生實際,注重從“大”處著眼。純理論化的教學使學生不能親身感知和踐行學習內容,限制了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發展,無法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而教師們似乎更注重把學生培養成“經濟學家”、“哲學家”、“倫理學家”或者“政治家”,而不是讓學生進行德育體驗。有些教學內容晦澀難懂,教師自己也還是一知半解,學生更是一頭霧水。
2.在教學方法上“灌輸”多于“啟發”。 山區高中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著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忽視乃至否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視學生的感受。結果,學生圍繞著教師轉,一切都得聽命于教師,教師主宰著教學全過程。由于許多教學內容難度太大,加上課時限制,有些執教者索性照本宣科,學生則迫于學業壓力,也不奢求“啟發”式教學。為了應對考試,政治課教學就是教師滿堂講、學生滿堂抄,很難發揮其德育功能。
3.課內課外脫節,校內校外脫節。由于學校重智輕德,教師不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一門心思追求升學率,造成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逃學。具體表現在課前學習存在方法不當和缺乏自覺性;課中學習存在聽課方式不科學和缺乏主動性;課后學習存在應付作業和缺乏探索精神。
二、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1.在思想認識上,應試觀念未轉變。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品質是思想政治課的最終目標和歸宿,但從當前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看,山區高中的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卻被弱化,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考試特別是高考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要目標。在嚴峻的考試壓力下,教師和學生均不同程度地忽視政治課德育功能。
2.山區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但是,山區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要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新課程公共改革,實施實踐性和開放性難度極大。同時,由于山區教師缺少進修提高的機會,一些教師很難將抽象的理論用形象的方法展現出來。
3.山區高中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家庭與學?;拥碾y度極大。山區高中大部分學生為寄宿制,再加上大多數山區孩子的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又忽視子女教育,因此往往容易存在兩個極端;一是家長不管不問,或只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只管吃穿用,不管思想品德,甚至不和孩子溝通,出了問題又大驚小怪,怨天尤人,或撒手不管,或動輒打罵,造成親子關系緊張。二是家長嬌生慣養,拔苗助長,為使孩子出人頭地,不惜一切代價。
三、強化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的實踐與對策
1.在政治課教學內容安排上突出“四個加強”。強化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山區學生發展健康、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因此,我們結合山區高中貧困生多的實際,在政治課教學內容安排上突出了“四個加強”。
(1)加強自強、自立教育。困難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能在逆境中學會自強、自立。只有學會自強、自立,才能豐衣足食,才能變“輸血”為“造血”,變“供給型”補助為“經營型”幫助;只有學會自強、自立,才能勇于拼搏,爭取成功。
(2)加強誠信、自信教育。誠信應該是必須教給學生的必不可少的個性品質,而針對大多數山區貧困生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相對較強的心理特點,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鼓勵和支持,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同時,要讓他們認識到,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任何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讓他們學會客觀地認識自我,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地融入集體,喚醒他們的自信,使他們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3)加強愛心、責任心教育。由于種種原因所造成的家庭貧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淡漠人生,我行我素,對待許多人和事缺乏應有的熱心、愛心和責任心。盡管社會、學校給了他們很多的愛心資助,仍然沒有激起他們的感恩之情,甚至極個別同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因此,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心、責任心教育。只有教育他們樹立愛心、責任心,才能使他們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感到集體的力量,從而激勵他們把個人理想、追求與集體的榮譽聯系起來。
(4)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對貧困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能使他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有效地遏制浪費現象,并使他們正視現實,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遵循“四個原則”。
(1)尊重德育規律,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有機結合的原則。一個人道德行為的養成,需要經過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基本過程。其中道德認識主要是通過顯性德育來完成,它是道德形成的開端和基礎。道德情感起著催化作用,道德意志發揮著定向作用,這二者更多的應通過隱性德育來完成。因此,要發揮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必須將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彼此間的相互影響、滲透或互補、支援,才能形成一種合力,最終依靠一定的規范訓練,完成一個人道德行為的塑造。
(2)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高中思想政治課知識是載體,思想性寓于知識性之中。無論是揭示知識本身所包含的德育內容,還是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首先都需要幫助學生學好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進而體會其立場、觀點、方法,這樣才能發揮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德育學科的德育功能。
(3)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新型社會實踐的原則。一方面我們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政治教師在課堂上應旗幟鮮明地弘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主旋律,理直氣壯地貫徹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但不要把學校看成是只有陽光、沒有風雨的人工溫室,要客觀地介紹社會,實事求是地把社會的真實面目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中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使他們在實踐中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開展新型社會實踐教育應該說是現代德育的一個新理念。它強調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社會實踐的設計更多是從學生本身的成長入手,強調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全方位的教育,而且非常關注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感受,力圖達到豐富學生人生體驗的目的。在操作上,它應是學校正規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在形式上,這種社會實踐教育可以是在課堂上以學術討論的形式進行,也可以在課外以軍訓、專業實習、參觀、社會調查、野外生存訓練等形式出現。
(4)突出德育的主體,注重個性化教育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德育的主體。但過去學校德育中更多的是注重整體化的德育,缺乏對教育主體個性化的教育,沒有很好地發揮主體的積極性。我們認為,注重和研究個性差異,將是今后開展有針對性德育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愛護和信任每一位學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要調動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積極性,使他們認同和接受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改變把政治課搞成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被動局面,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
3.在教育要素上要做好“四項優化”。
(1)優化教育環境:更新學校教育環境,努力建設校容、校貌、校風、校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科學、娛樂活動,從而把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結合起來,把有形教育和無形教育結合起來,把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優化的、有利于讓山區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
(2)優化班級管理:根據學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案,激活學生的內在良好動因,把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出來。
(3)優化教師隊伍:重在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質和教學研究能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教師隊伍,從而使教師能夠針對山區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4)優化學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學、領導科學以及科學方法論等有關原理、原則,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且在管理上特別做到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廣大學生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重視、老師對他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高志勇.落實新課程理念 強化政治課德育功能[J].基礎教育課程,2008,(6).
[2]高光耀.談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