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08: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族民間藝術形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民間藝術 動畫 影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14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積淀了渾厚的民族文化素養和民族文化財富。同時也在這種積淀的過程中細分出各種形態的藝術形式。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和民族文化交融中創造了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勤勞和智慧的中國人也在不斷的滿足物質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在原有的民間藝術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創造新的藝術形式,不斷豐富中國文化藝術的寶庫。民間藝術作為滿足自身生活和審美需求的藝術形態,凝結了民間的人文形態和民族的歷史的文化審美追求,表達了基本物質需求下的精神審美價值取向。而這種長期生活形態下的創造性的審美藝術又無形中推動了其它諸類藝術形式的發展,影響了其它藝術的審美意象和表達形式。
動畫是用靜態圖畫的形式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動態電影藝術形象的一種美術影片,其將人工繪制的許多張有連貫動作的美術形式的畫面一次性拍攝下來,在連續放映時借助于人的視覺生理原理(視覺暫留),在銀幕上產生活動的影像。這種影片可以展示形體的任意變化,動物、景物、器物的擬人化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了真人所難以表達的夸張和幻想。從這一點而言民間美術與動畫有著某種相同的共性。而不同之處在于民間藝術在某些方面所呈現的形態恰恰以獨特的、靜態的、民俗化的造型語言展現其獨有的文化內涵,動畫則將這種靜態的造型語言進行動態化表現。
動畫藝術作為一個新型的藝術表現形態,受到傳統藝術、尤其是民間藝術的深刻影響。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①。民間藝術給予動畫藝術創作的直接美學形態拓展和藝術表現借鑒。動畫是影視藝術在廣度上的延展,而影視藝術作為第七藝術的表現力又使得動畫得以完美的采納和運用。正是因為“畫”是動畫創作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么動畫在“畫”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上就更要融合民間藝術的養分以達到自我的發展。我國早期的動畫創作過程中大量借鑒民族民間藝術形式,也正是因為對民間藝術的借鑒,才使得中國早期動畫片在國際上頻獲大獎。那么,早期的動畫片是如何將民間藝術的運用于動畫創作的呢?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分析。
動畫人物造型設計上的民間藝術借鑒
動畫是以造型的方式來表現故事的,而造型的方式又有很多種,三維動畫的造型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真實的動物或人物的方式。而二維動畫則不單單是以所謂單線平涂的方式來表現的。傳統的動畫造型手段很多,在我們早期的動畫前輩對民族動畫的探索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動畫創作的類型題材。而這些類型都是在汲取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各類藝術形式為根基的再創作依據。諸如《驕傲的將軍》在創作伊始就大量搜集民族民間素材,到山東、河北等地搜集了古代的繪畫、雕塑和建筑等各類藝術形式。人物的造型設計采用了中國京劇藝術的造型手段,通過此種造型手段,在表現出將軍的豪邁的同時也表現出將軍的傲慢。京劇中的服飾精美細膩甚于繁瑣,然而動畫在造型過程中則更多借鑒其美的外在的形式而拋卻其繁縟的裝飾,通過中國畫線描的形式表現其簡約而靈動的造型特征。
再如《大鬧天宮》,影片中的孫悟空借鑒京劇臉譜、民間版畫、年畫等傳統藝術進行動畫化的再創造,塑造了這個頭戴軟帽、仙桃臉譜、虎皮系腰、細胳膊長腿的孫悟空動畫造型形象,成為既具有猴的機靈活潑,又具有喜怒哀樂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諧地整合了人猴的共有特征。
動畫《九色鹿》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形式,故事本身也是按照《鹿王本生》而改編的。這種源于民間藝術形式的作品,顯然深受其繪畫形式的影響,是民間藝術在動畫中應用的直接表現。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大量的保留了敦煌壁畫的原有形式和風格,層次分明,構圖嚴謹。作者構思的九色鹿造型更是嚴格按照壁畫的形態,用線細膩嚴謹,肯定又果敢,同時又將傳統中國畫線面的方式融入其中,幾乎在不改變原有壁畫形式的造型的基礎上使九色鹿更加靈動而富有神韻。造型上的動作設計也極富東方式的內斂和沉穩。故事中落水者的猙獰的臉部設計,以及其帶國王抓九色鹿的過程中受到懲罰前的表情和敦煌壁畫中的妖魔鬼怪的對照,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九色鹿善良和勇敢的品質。片中大量的借鑒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的造型特征,皇后的設計就具有典型特點,其人物設計不乏壁畫中飛天古樸、稚拙、大氣而又富于輕盈的造型美。身體的翻轉,扭曲和伸展以及衣袖的擺動和走勢都儼然將壁畫中的造型活化,這種轉換是對民間敦煌藝術的真實表達。
民間藝術在動畫場景的最完美的表達
動畫的風格特征源于動畫的場景特征和色彩表達。場景的構成要素包含具體的造型、色彩以及光影的設定。它所展現的是角色的生存環境,包括具體的場所、道具陳設、以及自然、社會、歷史環境。而這些設計對于時空關系的表達,對于氣氛的營造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動畫中對于場景的設計有自我獨到的表達方式。在場景設計中融合了對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運用,對傳統建筑風格的吸收,富于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韻味,將民間藝術的運用與整合展現的淋漓盡致。民族的文化習俗是民族文化的內核及文化的根,而民族文化對藝術的形態又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無論是傳統的繪畫形式還是現當代的新媒介藝術,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民間文化的養料作為其藝術創作和藝術存在的根基。
動畫片《南郭先生》大量的場景采用了民族民間藝術的成分。片中融合了先秦的建筑藝術的特點――中軸布置、左右對稱格局。在這個場景設計中,墻上設置了象征權力的龍紋雕塑并置于正中間的位置,又具有各種裝飾圖案的云紋花邊造型,墻城上放置的鼎亦是一種權力的符號,城下的貔貅和戍士更加表現出威嚴與氣勢。戰國時期的生活起居不同于現在,因此單從這一設計我們就可知道故事本身所表現的大致年代,加上場景中的裝飾圖案的設計,結合了類似漢瓦當紋樣的造型式樣,極其古樸典雅而又符合歷史特點,這是對民間藝術運用的精華典范。
《阿凡提》中的場景的設計,則融合了其它民族民間的造型特點。無論是片子中的場景設計還是道具風格,處處都彰顯著維族的風格。建筑物的外觀,尖頂的拱門,各種少數民族的器皿,以及器皿中裝飾的紋理及花紋都是民間民族藝術的最好體現。各式的服飾風格、各種的頭戴圍巾等無不反映出這一特色。因為不同民族自身的一些生活飲食習慣,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質。
中國第一部有色彩色動畫片《哪叱鬧?!肪统浞值慕梃b了山東民間年畫的藝術手法,濃郁的民間裝飾藝術,渾厚的民族文化建筑,通過精細的造型設計及傳統中國內在文化特質的色彩效果,使其充分的表現出民間文化獨有的感召力。
民間藝術對動畫這種藝術形式的影響是深遠的,正是因為中國的早期動畫人對于民間藝術的借鑒和民族風格的探索,才使得這些動畫作品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品格,是中國早期動畫在國際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后來及至近來動畫品質下降的原因,莫過于西方文化侵蝕了國人的民族化的思考和歷史文化的傳承精神,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值得警惕和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⒈ 孫建君 《中國民間美術教程》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3頁
2. 喬托?卡努杜 《第七藝術宣言》1911
關鍵詞:藝術教育;滲透;民族民間文化
In art classes in how to infiltrate the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Dai Ning
Baili Rhododendron scenery scenic spot area big river center primary school 551518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s a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motherland. At the school art education by introducing excellent folk art, pay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folk 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dded fresh local visual culture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expand the school art education the teaching space, it is advantageous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to save the increasingly to weaken the local culture has a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penetration;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藝術是在科學之外,在思想之外,對于那種不可言傳的境界的追求和表達。藝術人類學是運用當代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藝術進行研究,將藝術方面的知識與人類文化學方面的知識相結合或交叉運用所形成的學科。在學校藝術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藝術學的理念去指導學校藝術教育實踐,從藝術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間藝術,創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間藝術,使之成為當地學校藝術教學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校外教育資源,以拓展學校藝術教育的教學空間。本文通過民間采風后,特擬從民族民間藝術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兩個方面,對現代學校藝術教育如何引入民族民間藝術資源,并對民族民間藝術傳承和發展進行探索和嘗試。
一、如何理解民族民間藝術
每個民族在發展中都有自己特殊的歷史,要了解一個民族及其文化,就必須要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而藝術則是一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真實反映?!痘魬颉肥鞘加谔拼?,盛于明末清初的一種民間文化藝術,主要流于貴州境內,現存民間形式多樣,在黔東南、黔南、銅仁、畢節等地區殘存者一些形體不全的表現形式,這種漢民族特有的民間文化,在這些地區早已被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化所同化了。民族民間藝術是與當地人情風俗密切相關,與當地區域文化的歷史淵源緊密聯系的具有獨特鄉土氣息的一種藝術形式。
在黔西北畢節地區大方縣境內還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民間花燈藝術表演版本,每年春節期間,在村村寨寨如火如荼地表現著,營造了一種熱烈的節日氣氛,展現了新社會、新時期和悅的民族精神風貌。民族民間藝術長期以來以其特有的方式傳承和生生不息地發展,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風民俗,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藝精湛的民間藝術家。大方縣八堡鄉的民間《花燈戲》,幾百年來一直完美地傳承著,表現著。它雖然沒有黔東南民族蠟染那樣美輪美奐,也沒有黔西南民間刺繡那樣多彩多姿,但它卻表現了一種千百年來質樸忠厚的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民間藝術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反映與呈現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也影響著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痘魬颉返谋硌?,是在春節這個特定的時間里,穿著古樸典雅的戲服,扮著古典樂器和腔調,用特定的表現形式所呈現的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景,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美的享受。若離開了這種特定的環境,就體會不到這種古樸典雅,美妙絕倫的藝術效果。這種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瑰寶,目前,在相當程度上都還遠不為人所共知,這些寶貴的藝術教育資源并未能引起教育和藝術界的足夠重視。
二.民間藝術在學校藝術教育中的價值
現代藝術教育提倡:其性質不再是某種技能教育,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因而,藝術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生一些基本的藝術知識和審美知識,還包括進行視覺藝術文化的交流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是一個民族文明歷史積淀和智慧的結晶,積淀深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為學生提供了學校難以滋生的豐富的藝術經驗和教育資源,可以說多樣的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共享的精神財富。將民族民間藝術引進學校藝術教學課堂,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
(一)民族民間藝術的教育資源,可以補充學校藝術教育的不足
我國少數民族大都生活在邊遠的山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受經濟條件和信息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加上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當地的學校藝術教育水平長期處于落后狀態,學校的辦學條件無法與國外或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提并論。因此,因地制宜地把當地的民間藝術引入學校藝術課堂,作為學校藝術教育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發校本教材(鄉土教材),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途徑。我在引導學生鑒賞藝術作品時,常常把這種民間藝術溶入到藝術教學中,讓學生反撲自然,回歸歷史。我讓學生當觀眾,請當地幾個民族民間藝術表演家現場表演。略舉一例:《唱五更》中女主人出嫁的唱段:
(男唱)“一更里(呀)、飄墳墻,十指尖尖繡(呀)鴛鴦。兒把家人當堂坐(呀),手把欄桿望新娘。手把欄桿望新娘”。
(女唱)“臘(呀)梅花、堆(呀)雪開,采花娘子順(呀)墻來,穿紅著綠討人愛(呀),花燈玩到貴府來”。
(男唱)“二更里(呀)、靠門庭,望見姑娘笑(呀)盈盈。郎在門邊把客請(呀),雙手推開紅龍門”。
(女唱) “臘(呀)梅花、堆(呀)雪開,采花娘子走(呀)進來,堂前掛起紅龍匾(呀),郎家人多好鬧熱”。
(男唱)“三更里(呀)、進繡房,手提明燈去(呀)鋪床。雙手推開紅龍帳(呀),帳內飄來桂花香”。
(女唱) “臘(呀)梅花、堆(呀)雪開,采花娘子走(呀)進來,堂前掛起紅龍匾(呀),郎家人多好鬧熱”。
(男唱)“四(呀)更里、天發白,籠里金雞把(呀)翅拍。籠里金雞起得早(呀),天亮之時瞌睡來”。
(女唱)“臘(呀)梅花、堆(呀)雪開,采花娘子醒(呀)過來,天亮之前郎要走(呀),奴家孤獨淚漣漣”。
(男唱)“五(呀)更里、天要明,收拾我郎早(呀)起程。收
拾我郎早點走(呀),恐怕官兵沖進門”。
(女唱)“不要慌(呀)、不要忙,恐怕穿錯奴(呀)衣裳。奴的衣裳紅袖口(呀),扎起汗衫袖口長”。
(男唱)“我不慌(呀)、我不忙,我不會穿錯奴(呀)衣裳,你的衣裳紅袖口(呀),滿屋飄來桂花香”。
這段表演,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年輕夫婦初婚之夜對美好生活渴求和珍惜,對動亂社會的不滿。這樣的民間文化走入課堂,向學生講述了殘酷的封建社會對勞動人民生活迫害的歷史以及勞動人民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培養了學生情感?!痘魬颉纷鳛槊耖g文化的一種視覺藝術表現形式,集音樂、繪畫、舞蹈、戲劇和工藝美術于一身。個性鮮明,神采飛揚,具有獨特的古老樸素的民族風格,滲透著強烈的民族民間文化,并與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民族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審美心理相適應。從人類藝術的角度去理解它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積極主動地參與當地或社區組織的一些民俗活動。這種開放性的教學觀,拓展了學校教育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校藝術教育中引進民族民間藝術的教學內容,不僅使我們的下一代了解民間民族藝術發展的歷史,理解民間藝術在歷史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彌補了學校藝術教育中教育資源的不足,使學校的藝術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這也是現代學校藝術教育所倡導的。
(二)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傳承與自身發展的重要性
千百年來,民間藝術一直以其綿延不斷的傳統魅力,特有的文化形態生存和發展。和世界上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隨著工業社會都市化進程的加快,受當今世界的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影響,外來消費文化和市場經濟的全面沖擊,使得民族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壞,扎根于鄉間的民間藝術進一步勢微,那些靠記憶和口傳心授作為傳承方式的民間藝術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藝術教育能夠為民族民間藝術培養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使全社會共同關注民間藝術的生存環境,以促進民族民間藝術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時,力求達到使學生認識民族多元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認識藝術的特征、藝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的教學目標,在研究民族民間藝術內在的文化精神與外在的形式特征的同時,去領略民族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讓我們聽聽下面的幾個片段
《花燈戲》的《送寶》中(唱)“一送主人一對寶嘛,我兒的妻,兒呀喲哎,財來我的哥哎、哥哎,登金榜,請請雙進財,大發財哎,財從貴府來。二送主家新年到……五送主家五登科……十送主家點中元……”,反應了古代勞動人民純潔真摯的感情和對人的美好祝愿。
《園中栽花園中長》中(唱)“大姐出來牽著馬,二姐出來揭了鞍,……六姐鞋襪擺兩邊……”生動地反映了打馬歸來受到熱情款待的人間真情。
《十要郎》中(女唱)“奴家一要青絲草,二要奴家一抹光……九要奴家藤纏樹,十要奴家樹纏藤”;(男唱)“披起蓑衣青絲草,木梳篦子一抹光……裹起裹腳藤纏樹,解下裹腳樹纏藤……”充分展示了古代女子的聰明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十許郎》中(女唱)“一許元宵節,與郎初相會。二許春分時,送郎花蝴蝶……七許七月半,送郎花花傘……”真實地反應了古代女子愛情的忠貞和純潔。
《十愛妹》中(唱)“一愛妹的發,金花兩邊插?!異勖玫男?,對我吐真情?!币搀w現了古代男子對愛情的忠實和對美好情感的珍愛。
《五更勸夫》、《放羊歌》《黑寶兒接姐姐》《張三鬧殿》等這些優秀的民間民族作品,都承載著積極美好的人間真情,有著濃厚的民間藝術特征;蘊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人文精神和悠久的文化內涵。不僅讓學生了解民間民族藝術的特點和價值,而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歷史使命。開發利用好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藝術,使之成為學校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當今社會時代的需要,也是民族民間藝術自身發展的需要。
中國的現代藝術教育將會趨于世界性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向發展,學校教育既要順應世代主流文化的發展,又要適應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民族民間藝術主要存在于農村山區,因此,這些地區教育將肩負著雙重文化傳承和繁榮的重任。既要體現發展民間民族藝術,又要兼顧到各民族文化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學習。但是,只要學校將民間藝術作為鄉土教學資源納入課堂并認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這些受著一定民間藝術影響的青少年也會更好地弘揚和傳承這些民間藝術瑰寶的。同樣學校藝術教育也不例外,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藝術教材既要涉及現代藝術的觀念和方法,也要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路。
學校藝術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繼承傳統文化,弘揚鄉土文化、傳播民族民間藝術,弘揚民主精神。它不僅關系到學生文化素質的綜合發展,還關系到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及它們相互間的理解與溝通,文化教育的多元化給教育本身帶來的不僅是思考,更重要的是關注。我們的下一代是民族文化血脈的繼承者,因此,我們應當挖掘民間藝術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更加宏觀的視野來探索民間藝術的表現語言、民族藝術的地域特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以更加寬廣的視角來審視民族民間藝術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廣西高中美術欣賞課;傳承和弘揚;
廣西高中美術欣賞教育教學中,對中外純美術的教育研究及運用較多。但對自己本土少數民族的民間美術文化資源卻關注較少,形成這一現象有多種因素,但關鍵的一點是因為我們缺乏民族自信心,從而引發對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狀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民族民間美術的種類接觸較少,對民族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知識了解也相對匱乏,亦對民族民間美術與民族民間習俗關系的了解之知甚少,對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文化幾乎于漠視狀態。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民間美術不同種類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優秀的作品進行鑒賞,領略民族民間美術的種類,領會民族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的特征和相關的藝術表現手法,感受和體會民族民間藝術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藝術修養、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民族民間美術,從廣義來講是相對于漢民族的各少數民族的藝人們或普通老百姓所創造的美術;從狹義來說,則是指相異于正統美術(如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宣傳畫、漫畫等)的民俗美術,它純粹根植于民間,創造于民間,由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人民或以此為主體的人民群眾所創造。它不像純美術那樣出于純粹的欣賞目的而創作,而是以實用為創造前提,或用以美化環境,或用以豐富民間民俗活動,或應用于日常生活。
廣西地處祖國南部邊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個民族。廣西各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各自的地域沿著自身的生活軌跡,保持和發展著本民族優秀傳統的藝術。它們從一開始就受到民族心理民族崇拜和民族習俗的影響。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創造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如壯族的壯錦、苗族的蠟染、侗族的建筑、水族的編織、瑤族的刺繡、毛南族的花竹帽等等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廣西少數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藝術。廣西民族民間美術貫穿于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和風俗民風,顯示出各民族的智慧和藝術才能,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豐富多彩的廣西民族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藝術資源寶藏。在大量的廣西民族民間美術作品中,保留著更多的古老式樣,原始藝術形態或稱之為原生態形態特征顯著,是民族藝術的“活化石”,對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也是繁榮我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高中美術欣賞課需更多的加強對我們本土少數民族民間美術作品的鑒賞,是傳承和弘揚我地區域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必備手段。
廣西少數民族的民間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的需要,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生活的需要又促進了美術創作的發展,體現在造物的實用功能上,人們生活提供幫助和對生活的實際改善。出于這種功能和目的,這種美術創作自然是一種真誠、淳樸和源于生活的,在內容形式上以生活為基礎,源于生活的要求,又服務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因而才使得藝術風格質樸真誠。創作手段是以民族民間根源上流傳下來的造型語言為基礎,民間創作者對于自我主觀意識的強烈自信。它們有一些共同的表現特征規律一一不以再現客觀現實為目的,而形成了藝術創作中重視有直覺、意念、臆斷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以重建美好的現實,理想和必然。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色彩熱烈、喜慶、造型夸張、幽默、藝術形式生動活潑,表現技法質樸無華而又大膽鮮明,使得勞動人民的情感在創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廣西民族民間美術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絕不是單純的情緒發泄,它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樂觀精神,凝聚著人們的美好向往,表達出真誠的情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觀的真實創作的隨意性就是基于這個道理,在創作主題的渲染上,乎略細節的處理,表現出一些違背生活常識的不合理情節,讓理念服從于意念,情理服從于情感。老百姓常說“我想什么就畫什么,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東西也可畫在紙上”。這些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我們廣西民族民間美術創作者的心理狀態。
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育教學的過程始終伴隨著生動可感的形象,一切都是通過藝術的形象來體現的,離開了藝術形象就不可能體現出它的科學性和思想性。許多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作品和實物充分運用了大量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媒介,以創造藝術形象的審美活動為基本過程,通過個體內心自由境界的不斷實現,從中享受和領悟自由愉悅。因此,在廣西高中美術欣賞課堂上充分得用最能體現廣西少數民族的各民族民間美術作品和實物展示給學生。極容易喚起學生的美感,尤其是每個圖案、紋樣、每一種造型、色調或構圖等具體的藝術形象和造型表現,使學生容易接受和領會,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故事傳說,如“百鳥衣”、“一幅壯錦”、“長發妹”等等,使學生在欣賞這些藝術作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得到少數民族民間優秀文化的滋養。這些對于他們的人格塑造和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均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還可以直接請當地少數民族的能工巧匠到課堂上表演刺繡、剪紙、印染、編織等技藝,起到傳播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作用,同時在審美愉悅體驗功能上激發學生對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興趣,關注和探究。
一位哲人曾說過: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所內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的思想。在廣西高中美術欣賞課加強對廣西民族民間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學,必將會不斷地豐富或在某種程序上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事業,同時也使蘊涵著幾千年來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的文化內涵得以發揚光大。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美術教育能夠為民族民間藝術培養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會共同關注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的美術,只有加強對我們廣西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關注、了解、發現和深掘,我們才能看到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甘幼坪《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中學試用課本美術欣賞》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標志之一。從當今各地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理念來看,保護和傳承民間活態藝術的審美規律和藝術形式,探索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追尋傳統文化遺產的生態之美,探究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已成為一種文化趨勢。文章從活態的含義及追尋活態之美的必要性、民間藝術課程實施的背景與理念、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等方面入手,闡述中國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在當今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價值潛在性和深遠意義。
關鍵詞:活態 民間藝術 教學現狀
一、活態的含義及追尋活態之美的必要性
“活態”本是一個科技名詞,是指可鈍化金屬未形成鈍態之前或已鈍化的金屬表面由于電位降低而喪失鈍態后所發生的活性溶解狀態;也指非鈍化金屬的自然活性溶解狀態。我們借用它審視民間藝術的特性,主要著眼于“自然”與“活性”這兩個特點。換句話說,民間藝術很重要的一項特征是自然狀態下綿綿不絕的生命力。而我們對民間藝術的探究和保護,也正是要對其活態進行把握,使之不致“人亡藝絕”。對于民間傳統文化,要“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而就民間文化而言,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眼下正面臨幾個亟須重視的問題:第一,掌握民族民間文化技藝的人較少,熱衷于民間文化藝術的文化工作者較少。這就使得民間藝術缺乏保護利用、普及弘揚的基本力量。第二,雖然一直以來國家十分重視民間藝術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但在縣級以下尚存在注重申遺形式、輕視遺產保護的現象。一些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雖然已被確立為保護對象,但其境況沒有發生本質性的改變。第三,隨著旅游事業與文化結合的日益緊密,一些地區過于注重商業意識和商業動機,使民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在演藝活動中受到漠視。以上這些問題對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我們不得不高度重視對民間藝術文化遺產活態進行保護,這樣才能讓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二、民間藝術課程在教學改革中的現實意義
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不僅是藝術之母,更是寶貴的課程教學資源。藝術課程在其課程目標定位上,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總體性發展目標,其出發點是幫助學生在各個藝術領域內構建起豐富的內在聯系,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其形成完整的藝術心理體系。
三、民間藝術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目前,民間藝術這門課程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一些教師過分注重專業技法的表現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輕視對學生設計理念、專業素質的培養,出現基礎課程與專業課銜接不緊密等現象。然而,當今大學生對民間藝術設計專業能力的求知欲不斷增強,因此,急需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來完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構建。在信息全面化和技術現代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使中國大學生的思維觀念不斷發生變化,出現一些學生忽視中華民族本土藝術的現象。喬曉光在《活態文化》一書的序言中寫道:“我們缺少了對活著的時間的理解,對活著的文化空間的認知,我們并沒有真正擁有由我們自身構筑起來的一個活態文化史,村莊里的智慧仍像沒有開發的土地一樣在荒野里沉睡著?!雹俚拇_,“活著的時間”“活著的文化空間”“活態文化史”,這些民間藝術的重要特征是依然存在于民間文化遺產傳承中的鮮活的文化事實,它與民間及其賴以生存的土壤生生相息。因此,教師在民間藝術課程教學改革中,應重視民間藝術生命的延續和強化。民間藝術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如,慶陽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鄉一俗、一地一特色,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分布的主要形式。然而,當今的一些高校學生脫離了鄉土鄉音,對本土民間藝術了解較少,甚至對“民間藝術”這一概念都不熟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和了解本土的民間活態藝術,采用活態方式傳承發展,在保護好基本民間文化元素的前提下,形成民間藝術品牌,引導民間藝術產業發展壯大,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文化需求。這些都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高校民間藝術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現代化產業轉變與應用,提升學生的就業與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多地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實踐,這是民間藝術教育的又一種教學方式??傊?,民間藝術是一座藝術寶庫,是高等院校素質培養的優勢資源。教育者應在傳承當地傳統文化中對民間藝術課程進行研究、融合和建構,使學生對民間藝術有嶄新的、全面的認識。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關鍵在于從活態出發,保護其生態,使其活態延續、動態傳承。
注釋:
①喬曉光.活態文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3.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誕生于兩千年前西漢的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形態,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它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具有較強的中國傳統特色,簡潔、樸實地反映民間生活。民間藝術源于生活,所以生活美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征,是民間藝術的審美之源。
2傳統的造型———形態美
形態是藝術表現與存在的重要因素,藝術造型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造型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民間藝術作為民間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物化形態,代表著大眾的審美習性,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是按照民間藝術特有的形式美法則的邏輯去造型。所以民間藝術在審美形式上也表現出其特殊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其造型和色彩上,如年畫、剪紙、泥塑、民間木雕等,它們在造型上都具有很形象的模擬性和傳統性,在色彩上多運用紅、黃、青、黑、白五行色,由于民間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的傳承性和穩定性,所以不同品類的民間藝術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審美的一般規律,這是民間藝術形式美的基礎。我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在其淵源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系,通常采用表現我國傳統審美習性,民間藝術在色彩上與造型一樣受民間文化觀念的影響,陰陽五行是中國特有的宇宙時空觀念,因此主要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觀念色彩體系,紅、黃、青、黑、白五行色成為民間藝術的基本色彩;在造型上多采用梅花、蓮花、壽桃、仙鶴、公雞、鯉魚、飛龍等吉祥物做造型原本,這些都成為民間文化的觀念性造型符號,它蘊含著人們的內心理想與審美愿望。如作品《福壽圖》是一幅典型的祝福性年畫,圖中老壽星手持掛著裝有長壽仙丹葫蘆的手杖,跟著兩個捧著大壽桃的仙童,面帶祥和的笑容,其藝術造型體現了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在民間藝術中多子的石榴、葫蘆、南瓜、葡萄等??醋鞫嘧佣鄬O的象征。這就是中國本原哲學觀及其觀物取向所決定的藝術形態,是中國民間藝術造型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間藝術特殊的形式美。
3服務于大眾———實用性
民間藝術的形式雖然相對簡單,但簡單中又不失其實用性,實用性是民間藝術的基本特性,它也是民間藝術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人們創作民間藝術的初衷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所以還是比較強調其自身的實用性的。民間藝術的實用性是大眾的,它雖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有些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同的藝術品產生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它的產生受到人們的生活習性和信仰的影響,不同的生活群體形成了形態各異的民間藝術,它自然也服務于不同的生活群體,在一定的空間內具有普遍性。民間藝術的實用性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它也是人們精神的需求。當時的勞動人民在進行相關物質基礎上的藝術創造的時候,也是為了處于一個實用性的考慮,人民為了在勞動時能夠更好地省時、省力而去對那些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勞動工具進行一個相關的技術上的或者是外形上的一個改良,這不僅使它在外觀上更具有美觀的特征,也使這些工具在使用上更加順手了。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脫胎于民間現實物品的純藝術品,這是人們審美創造的創新與發展,它具有著滿足人們審美心理需求的實用性。不管是什么形態下的民間藝術,它們都可以算得上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瑰寶,既有助于勞動人民更加省時省力地去完成各種農業活動,又能滿足人們對其審美外觀上的需要。
4精湛的技藝———工藝美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民間藝術;特色藝術教育
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如何通過藝術課程和開展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是大專院校藝術教育。尤其是面向當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術院校藝術教育亟需破解的課題。筆者以為。職業技術院校的藝術教育.要自覺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擔負起對優秀民間藝術資源的挖掘整理.并將其列入教學內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課程。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選擇和責任
對民間藝術與學校藝術教育的關系探索,是新課程改革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度珖鴮W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明確指出,在藝術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高等學校既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又要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根據近年在教學中的探索.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融合民間藝術的藝術教育必將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的需要
當前.學校藝術教育普遍采用國家材授課.致使學校藝術教育與當地實際嚴重脫節,學生不懂在當地最流行的戲曲劇種,對代表當地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專業、藝術專業畢業生不會唱地方民歌,不會跳民間舞蹈.對當地民風民俗了解不多,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背道而馳。近年來,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各地紛紛發展地方特色文化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吸引游客。同時,人民大眾回歸傳統文化的呼喚。發展地域特色文化,實施傳統文化保護工程,推進地方民歌、民間舞蹈等民間藝術進課堂、進機關、進企業,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鑒于這一實際,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挖掘當地民間藝術精華.補充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既與當地發展的現實需要接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體系。
(二)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藝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無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當地人民審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蘊藏著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秀的民間藝術進課堂或組織學習觀摩.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作為綜合藝術形式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既有歌、舞、說、唱,又兼容了詩歌、小說、音樂、雜技等多方面的藝術或技術因素。起到了文化審美教育的功效。在筆者所在的地區,有一種民間歌舞小場子,其表現形式獨特.表演詼諧生動.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絕活尤具特色經過四百余年的傳承發展,已成為這一地區人民群眾普遍喜愛、外地游客贊不絕口的民間藝術形式.代表著這一地區民間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組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向民間藝人學習.或是組織欣賞觀摩.使學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對這一文化現象學習研究.對這一地區的民風民俗和文化傳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上引進地方民間文藝資源.能有效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增進學生對本地區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關注優秀民間藝術發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責任
民間藝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優秀的民間藝術中.可以看到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蹤跡挖掘整理、繼承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動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環節近些年來.人們在對建國以來的文化建設進行深刻反思后.普遍認為在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丟失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許多民間藝術被冷落,由于后繼無人,已面臨失傳消失的危險。為此.國家加大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啟動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工作。
保護民間藝術,弘揚民族文化.是文化宣傳等職能部門和廣大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當前.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資料.培養一批愛好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覺和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來繼承弘揚優秀民間藝術藝術教育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有責任通過藝術教育與地域文化建設的鏈接.擔負起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途徑
藝術教育強調在可生成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種藝術的自然融合是藝術學習的最佳環境之一.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能使藝術學習變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潑多樣。因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汲取當地民問文藝精華.編寫特色校本課程。民問文藝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任一地區都有幾十甚至上百種民間文藝形式.全部涉獵.對學校藝術教育而言,既不現實.又無必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曾開展了民間藝術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繼編輯出版了涉及民間藝術各個門類的《民間藝術集成》,基本涵蓋了當地民間藝術的精華.收錄了原生態民間藝術的重要資料。近年來.一些地區又編輯出版了一些民間文藝專輯。如筆者所在的地區.相繼編印了《紫陽民歌專輯》、《嵐皋民歌50首》等。藝術教師可以此為依據,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據培養重點,有側重的選擇本地域的民間藝術精華,編寫校本課程。如美術教育類.可側重挖掘戲曲社火臉譜、彩繪泥塑、石雕剪紙、龍獅燈飾制作等,旅游專業,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間舞蹈、民間傳說的精華,編寫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體現地域特性.展示獨特的藝術教學范例。
(二)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長期以來,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間化等因素的影響.民間藝術普遍不被各個時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納.基本靠口傳和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繁衍發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間藝術珍稀資源,依然為少數民間藝人所掌握,許多技巧絕活,往往難以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因而.要充分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特點.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面對面地向學生進行傳授講解.使學生真正掌握某一藝術形式的精髓。這一方面.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大都進行過成功的嘗試如陜西安康的民間歌舞小場子.在1954年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民間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后.中央民族學院就邀請兩位演員為學生教唱陜南花鼓小調和傳授挽草帽圈技巧.為時半年之久.使安康這一“小舞臺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國。以技巧見長的剪紙、泥塑藝術.更需要由民間藝人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傳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技巧。
(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活動。學生個人成長環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經驗、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與當地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抓住這一有利因素.把藝術教育與學生個人成長環境聯系起來.從其興趣、需要、情感表達、人際交流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民間藝術環境.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挖掘感興趣的民間藝術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尋找某些具有明顯符號性表現的藝術(如地方戲曲、社火臉譜服裝等).與民問藝人或民俗專家討論它們的符號含義.學習創作具有符號含義的作品。也可組織分組調查.每一組調查一個當地民族民問的藝術,并將這種藝術與該地區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飾、方言等聯系起來做進一步的研究.模仿該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進行表演.加深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深入了解。
關鍵詞:群眾文化;民間文藝;關系;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9-00-01
群眾文化是伴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生產、生活而存在的一切文化娛樂活動,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正式歷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創造、傳承、發展中不斷加工完善,提煉流傳下來的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民間特色和濃郁地方風味的民間文藝形式。由此可見,民間文藝既來源于民間,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既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群眾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可缺失。
一、民間文藝是群眾文化的基礎
首先,許多群眾文化的優勢需要發揮民間文藝的作用。
群眾文化所表現的核心價值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多以民間文藝的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及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等特點表現出來。如:民間戲曲、民間音樂舞蹈、民間說唱等民間藝術,都是歷代勞動人民創造、傳承下來的藝術形式。還有民俗方面的如念寶卷、說書、趕廟會、群眾多參與的特點,發揮了娛樂、欣賞和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所以群眾文化利用當地的民間文藝形式開展文化活動,最易被群眾接受,最受群眾歡迎,最能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實踐證明,群眾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民間文藝的作用,也就是充分發揮了群眾文化自身優勢。
其次,群眾文化的廣泛參與性離不開民間文藝。
民間文藝具有多方面的個性特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藝,無論神話傳說、寓言故事,還是歌謠曲藝、雜耍馬戲,除了體裁與形式的藝術性外,還有它自身的獨特個性,即人所共知的口頭性、集體性、流傳性、通俗性、可變性、地域性等多種特征。這些特征不僅具有文藝的欣賞價值,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科學價值和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實用價值。這正是我們群眾文化所追求的價值取向和藝術效果。
民間文藝具有很強的審美教化功能,歷來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的傳播,除了正規的教學渠道外,大多是通過一切文化表象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如民間戲曲、歌舞、繪畫、服飾、建筑、飲食、禮儀、婚喪、節慶等文化生活,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美,心甘情愿地接受審美熏陶,從而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品行得到提高,達到修身的目的。在這里,民間文藝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感念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通俗的說唱語言來教化觀眾,打動人心,收到凈化心靈的審美效果。
二、民間文藝在群眾文化中的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不僅為群眾文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為群眾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作為群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文藝,不僅是群眾文化的基礎和源泉,而且在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所具有的傳承性、娛樂性、多樣性和群眾參與性決定了民間文藝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不可確實性。所以,群眾文化工作要努力挖掘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好優秀的民族民間文藝。同時,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保護傳承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民間文藝。
三、激發民間文藝的創作活力,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義不
容辭的職責黨的十強調要增強全面族文化創造活力,使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這是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群眾文化尤其是民間文藝的傳承、革新與創造賦予了新的使命。
今天,黨和國家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擺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是我們群眾文化和民間文藝的傳承、革新與創造賦予了新的使命。
今天,黨和國家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擺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是我們群眾文化和民間文藝蓬勃發展的難得機遇,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機,打破一切框框,全面系統地發掘、整理當地的傳統民間藝術,努力把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優秀的民間文藝成果呈現給人民群眾,豐富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
當然,還應當看到,隨著全面對外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在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下,社會上對民間傳統文藝的了解和認識還有差距。如何讓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適應時代要求,符合時代精神,仍然是擺在群眾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人民群眾追求文化生活的多樣性、現代化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但如果我們把傳統民間文藝只停留在單一的保護上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會失去群眾,有走向衰落的可能。若要讓民間文藝在新時期文化大舞臺上綻放異彩,就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創作。為此,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