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
時間:2023-07-30 10:08: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方性資源實效性有效途徑
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學科成了可有可無的“副科 ” ;許多農村中學地理課時得不到保障,有些學校隨意減少地理課的課時,為所謂的“主 ” 科讓路,以中考科目為主,片面追求升學率;由一些不能勝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師來臨時擔任;還有現在鄉鎮學校很多都沒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平時的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不少教師連教學常規都不懂。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在這些背景下,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學生對地理學科和地理知識越來越陌生了。
二、 當前農村地理教學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一) 城市與農村素質差異決定對地理等非會考學科的定位
由于城鄉人員素質的差異,決定他們對學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度。由于城市或城鎮人員普遍經受過較高的學歷教育以及更加開闊的視野,所以相對而言,對比學歷普遍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學歷的獲得的層面的農村人員,他們對一些非會考學科的態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認識也是同步受到相關影響,城市的學校對非會考學科教學質量都有明確的富有激勵的考核內容,但是農村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態度基本上是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即可。
(二) 農村學校在實施和落實《新課程標準》過程的不作為決定地理學科是游擊隊體制
隨著全國的課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臺了《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但是,在實施和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農村的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再一次拉大與城鎮的差距。有些鄉鎮地理教師非常不穩定,每個學期都可能發生變動,常常是一些不能勝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師來臨時擔任,因此,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科學性錯誤及不規范的語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礎,很多教師對一些地理問題不敢深究,只講現象不講本質,只講分布不講成因。還有現在農村學校很多都沒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平時的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學的惡果
當前社會、政府和學校對教學的評價最直接莫過于成績排第幾,省重點有多少,在種種不該有的原因下,家長、學校和學生都只學好會考學科,根本沒有幾個學生是用心去學習地理。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農村中學地理教育處于落后狀態,農村中學地理課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響到鄉村居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顯暴露出對地理知識的貧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識,出現初高中知識不能很好的銜接,高中老師在教學時還要花時間、精力去幫助補習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同時學生也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應試生。
三、 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 實實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會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地理課程的課程性質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因此,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跟從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學科在初中階段的地位,推動各界對地理學科的重視,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二) 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使地理教學更具實效性
除了主管部門的改革外,教師能夠做到的,就是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使地理教學更具實效性,從而盤活地理教學的質量。
在《初中新課程標準》也中提到:地理學科的基本理念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盤活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是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突破口。
在對身邊的地方性資源進行考察后,我發現我們身邊的蓮花山旅游區的教學資源豐富,于是,把課本教學的內容結合實際,并帶領學生到實地進行探究實踐,用身邊的地理文化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在教授地質、巖層、交通、自然環境等相關內容時,我會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蓮花山旅游區內進行實地學習,對一些巖石的紋理進行解釋,對風蝕效果進行說明等,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為枯燥的課本知識能夠活用,特別有成就感。教師還指導學生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實地考察、收集主要巖石和礦物標本、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指導學生編輯地理手抄報、墻報、板報;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廣播站或有線電視網、校園網傳播自編的有關節目,讓學生不但學以致用,而且更熱愛自然,增進愛國情感。地理教學的堂上效果和教學質量都得到明顯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學的目標是充分開發、利用本土旅游資源,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開展形式多樣而有效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活力。因此,在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普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之下,充分發掘區域性文化資源,作為地理教學的有力支撐,盤活地理學習的實質,帶動學生參與學習,增加學習的實效性,是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關鍵字重視基礎;教學情感;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189-02
就目前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于“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使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性越來越強:“還是升學學科‘語數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對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在新形勢下,地理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地理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境,堅定不移的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理念,把地理學科擺在應有的地位,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環境,同時要有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關鍵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學科的學習態度,而更關鍵的是應把地理學科放在同等學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地提高,否則地理教師還是個副職。
1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
2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3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一、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高中地理教學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課程的發展為基礎,將地理教材作為教學、學習以及復習的基礎和根本。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研究地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細致分析,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深刻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知識,以知識為基本的要點,以課程為實踐的依據,切中考試命題的要點。
二、應注重教學方法
針對當前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地理教學無法銜接的問題,地理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首先,應堅持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內的仔細教學,使學生自主找出教學中的難點、疑點,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還應結合教材內容,及時與初中教學內容進行銜接。例如,在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課程講解中,聯系初中地理中的東西半球的劃分、時區和東西、南北緯度等知識;在“水資源的利用”中,銜接世界地理中的山脈、島嶼名稱等,從而促進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的鞏固和再現,實現知識體系的補充和完善。最后,還應理清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和體系,明確知識在地理學當中的應用范疇,同時進行隨堂測試,并及時進行批改和課后輔導,從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三、應擴展教學外延,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
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當中,不僅要注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和知識的整合,同時還應擴展教學的外延,加強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溝通與聯系,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地理知識與生活的實際知識、社會熱點的聯系和溝通。地理屬于邊緣的學科,地理學所研究的對象不僅僅是自然界,同時也延伸到社會領域,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就高中的學習而言,地理學科能與政治、歷史等學科之間產生交會和聯系,同時與化學、生物等學科之間也具有聯系。教師應通過持續地探索和發現,明確相關的地理知識,明確知識的交叉點和著力點。例如,使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地理中的人地關系,也可使用化學方程式反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等等。
四、應重視地理意識的培養
一、銜接問題的客觀原因分析
1.教學管理制度引起的地理銜接障礙
第一,缺乏重視影響地理學科教學工作
近年來,雖然地理學科在中學基礎教育中已經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在部分地區仍然受到“副科”“小學科”等不正確的待遇。德國著名地理學者赫特納1927年描述過:“在學校中,地理學的地位仍然不明確并受到非難,像小媳婦兒似的受到歧視。它經常只能充當小伙伴的角色,不能同語文及數學甚至不能和歷史及自然科學平起平坐,而必須在樓底下當雜役?!盵2]。雖然現代中學課堂中的地理學科并沒有這么嚴重的受歧視,但是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上到學校,下到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們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還是不足的。
第二,學習階段“斷層”引起學生知識儲備缺失
長期以來,我國地理教學呈現著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初中地理教學階段中,7、8年級安排地理課程,9年級空缺。又因為9年級學生和教師忙于復習其他學科以備中考,地理知識便被擱置甚至遺忘,而在升入高中的第一年,即高一年級的地理學習內容為自然地理和系統地理,因此,區域地理的學習可以說是遭遇了初三和高一年級兩年的斷層。
2.教學內容和標準差異引起的地理銜接問題
首先,教學內容的差異是地理教學銜接的重要原因。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教材直觀性強、可讀性和趣味性高,教材中對新知識的導入和教授多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很貼近,較形象,一般遵循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學生一般都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與發展、資源與環境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側重的是從系統地理角度來闡述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著重向學生傳授系統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境觀,以尋找促進人地關系協調的理論依據和操作方法[1]。
其次,課程標準在初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差異
(1)教學理念的差異
對比初高中地理課標基本理念可以看出:初、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重視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需要的地理,重視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之處,初中更側重知識的獲得和學習方法的形成,而高中地理的學習更側重地理抽象思維的形成,研究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是初中的繼續和升華,高中地理課程重視問題的探究,強調多種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在地理教學銜接的過程中,既要以初高中基本理念的緊密聯系為有力條件,也要注意到理念上的差異和過渡,以此做好基礎教育階段地理學科的銜接。
(2)教學三維目標的差異
從知識與技能這一目標來對比,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展。初高中的目標動詞使用有明顯差異,從“了解”“初步認識”向“學會”“掌握”“分析”等要求較高的行為動詞,說明初中階段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是基礎,高中的教學目標設定要求更高。
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中,都強調了信息收集的過程,但是在要求層次上有所不同。初中側重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獲取以及分析的過程,而高中則要求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地理學過程。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方面,初中階段要求提出探究思路,提出看法和解決問題的設想,但高中則要求根據探究方案,摸索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于學習態度和興趣方面,高中課程標準更強調了對學習動機的解讀;都要求關心我國基本的地理國情,初中強調了鄉土地理的要求,而高中不僅關注國情現狀,更引導出對趨勢的強調;關于全球意識方面,初中區域地理學習中注重了解和認識異國文化的多樣性,強調民族自信心,高中則更加強調全球范圍內的人口與發展、資源與環境等問題,強調公民責任感的形成。
總之,由于初高中階段的課程目標要求差異,導致學生在進入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出現難以適應的情況,構成導致教學有序銜接的一大原因。
二、銜接問題的主觀原因分析
上述客觀原因僅從教學的外界環境闡釋,而主觀因素的發展和變化才是銜接出現各類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對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觀因子的研究和分析才是從根源上解決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關鍵。
1.學生心理特點差異造成學習差異
初中階段的學生偏重于依存方式,更喜歡表征地理事實明確、詳盡、富有條理、生動活潑的講授;而高中學生則更偏重于獨立方式,學生較能適應結構松散、時有“布白”的地理教學,因為此時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會有所提高,能善于用自己的認知方式來重組地理結構[3]。
學習方法和思維的年齡和階段差異主要由于學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階段差別。因此,協助學生從初中階段向高中學習階段的順利過渡才能解除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不適應,也是解決的對教學銜接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
2.高中教師對銜接問題的忽視
現階段由于高考壓力,高中地理教學任務較重,課時和進度安排較緊,再加之大部分教師對初中地理教學的不熟悉,部分高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首先,大多數高中教師對初中教學沒有實踐經驗,不利于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工作開展。很少教師在從事高中教師工作之前做過初中地理教師,絕大多數教師只從事過高中地理教學的工作,說明對初高中兩個階段地理課程的銜接有較為實際的難度。
其次,日常教學中,高中課堂對初中知識的滲透較少。在高中知識的學習中,應該做好初中知識點的滲透,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喚起已有的基礎知識儲備,但在實際教學中,情況似乎有些差異。
所以,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初高中區域地理教學銜接的情況并不樂觀。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才能有明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淮北中考時間及科目
淮北2018年中考科目及考試時間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體日程安排如下:
日 期
午別
時 間
科 目
月14日
上午
8:30—11:00
語文
下午
3:00—5:00
物理和化學
月15日
上午
8:30—10:30
數學
下午
3:00—5:00
思想品德和歷史
月16日
上午
8:30—10:30
英語
淮北考試辦法
中考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我市組織考試。
(一)命題
2018年中考命題兼顧初中畢業學業考試和高中階段教育招生選拔性要求,依據各學科課程標準,在全面檢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反映課程標準中堅持立德樹人目標的根本要求。各學科命題的具體原則和要求見《2018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綱要》。
(二)考試科目與分值
由省統一命題考試的科目為: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物理、化學。具體分值: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共150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與化學實行閉卷考試。思想品德與歷史實行開卷考試,允許攜帶教科書等相關材料。語文考試允許使用正版學生字典。各學科考試均不允許使用計算器。
生物和地理學科合計100分,成績為2017年的生物和地理學科全市統一考試成績,計入2018年中考總分。今年參加中考的學生,未參加2017年生物和地理學科統一考試的,具體操作辦法詳見《關于2017年初中生物和地理考試報名工作的補充通知》(蚌教基[2017]2號)。
參加2019年中考的初中畢業生,需參加2018年全市統一組織的生物和地理學科考試。具體考試時間另文通知。
一、2015年度論文轉載概況
1.欄目設置及論文分布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設置欄目22個,全文轉載地理教育論文共計89篇。轉載論文數量較多的欄目有“教學研究”(14篇)、“教學策略” (8篇)、“學科視點”(7篇)、“教材分析”(7篇)、“教學設計”(6篇)、“學法指導”(6篇)、“備考指導”(4篇)等??梢钥闯?,《中學歷史、 地理教與學》轉載的論文更加關注教師如何教學和學生如何學習。值得關注的是,《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在2015年設置了7個與地理教育相關的專題欄目, 包括“地理實驗教學”“問題教學”“2015年高考試卷評析”“高三復習教學”“教學目標確立”“探究教學”和“學科素養培養”。其中,專為地理學科設置 的欄目只有“地理實驗教學”,其他欄目為歷史和地理兩個學科所共有。這些專題欄目反映了近期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
2.源雜志轉載量分析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全文轉載的地理教育論文來源于23種期刊(見表1)。排前三名的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和《地理教育》,共被轉載論文50篇,占全年論文轉載總數的56.2%。
3.第一作者情況分析
(1)第一作者所屬單位統計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所轉載地理教育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69家單位。其中,東北師范大學的論文轉載量高達8篇,論文涉及地理核心素養、區 域思想、尺度思想、地理空間視角、地理教學邏輯、地理概念體系等主題詞??梢姡@些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育研究受到了《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的高度認 可。有3家單位的論文轉載量為3篇,這些單位有華中師范大學、江蘇省灌云高級中學和浙江省春暉中學。還有7家單位論文轉載量為2篇,分別是福建省廈門市第 六中學、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教育發展中心、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一初中、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人民教育出 版社地理室。從這些單位所屬的系統可看出,普通中學和高等院校的作者所占比例較大,教研機構和出版社的作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分布 統計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可以了解地理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間分布特征。從表2可知,江蘇、北京、吉林、福建、浙江等地區的地理教育研究氛圍較濃、活動較活躍。對照2013年、2014年的相關數據發現,江蘇省一直穩居第一。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回顧
1.地理課程研究
2015年是我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改革深入探索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高中課程地理標準修訂工作在緊張、有序地推進。地理課程標準修訂中,如何界定和 呈現地理課程性質和地理課程目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地理課程性質的問題,即地理課程是什么的問題。有學者指出,受地理學性質多樣化的影響,目前我國內地 中學地理課程性質是多元的,尚不存在清晰的統一內涵(林培英,第10期)。文中指出的地理課程性質的現狀和困惑,為我們深入認識地理課程提供了參考。立德 樹人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原點(朱雪梅,第6期)。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各學科都在研討“立什么德,樹什么人”“學科核心素養是什么”等問題。有 論者綜合分析地理學的傳統、地理學者提出的幾大問題和地理學的視角等地理學理論與重要教育文件,得出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觀念、空間能力、區域分析、過程解 釋、尺度關聯、家國情懷和地理表達等構成(張家輝,第9期)。也有研究者基于地理課程目標的嬗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的趨勢、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及地理學學 科特性的視角,認為地理核心素養包含基于地理空間視角的地圖技能、地理信息技術能力、國際理解、全球意識、人地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李家清、常珊珊,第9 期)。由此看來,學界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有著不同的認識,可謂見仁見智。
2.地理教材研究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 科書和地理圖冊等,地理教科書是地理教材的主體。地理教材研究涉及地理教材的編制研究、呈現研究和使用研究等類型。人教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編寫時非常關 注探究學習,教科書中的探究性主要體現在體例結構、案例編寫、內容選取等方面(劉健,第1期)??梢?,該套教科書在內容的組織和選取方面都注意遵循了“構 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理念。除了教科書內容的組織和選取外,教科書內容的呈現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圖像系統作為地理教科書表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 為地理教科書呈現研究的熱點。中國地圖出版社李紅梅不僅總結了中圖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中圖像系統的特點,還分析了與該套教科書配套的地理圖冊中圖像系統 的特點(第3期)。此類文章為地理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參考。
3.地理教學研究
(1)基于地理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究 ①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地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教學程序中內隱的規律、規則,包括學科邏輯、教的邏輯和學的邏輯等。有研究者指出,初中地理學科邏 輯有兩個立足點,一是立足地理學科,探討地理知識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關聯;二是立足地理課堂,追問課堂上的地理知識是否存在內在關聯或教學關聯(張彥順,第 8期)。在大氣環流教學時,應參考科學家所采用的“考慮新要素—提出新理論”的“要素增加”邏輯(朱承熙,第5期)。還有研究者非常重視地理教學邏輯中的 學科邏輯,認為地理教師應整體把握高中地理知識的層級結構和邏輯結構(黃靜,第2期)。王紅梅在分析知識的層級關系和內在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復習課 的教學策略(第11期)。仲小敏經過對高中地理必修內容探究教學適宜性的調查分析,發現地理知識的內在邏輯特點是制約探究性強弱的根本因素(第9期)。地 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地理教育領域亟待加強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從而科學地指導地理教學實踐。
②地理知識教學研究。 地理知識既包括地理名稱、地理分布、地理數據等地理事實知識,也包括地理概念、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識。周慧認為,在地理事實知識學習的設計中,可采用 ATMSTT的教學組件設計法,即辨識目標、編碼圖文、匹配策略、選擇媒體、主題活動和檢測效果(第9期)。蔣亞琴針對學生學習地理概念時存在的前概念干 擾、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思維定式等心理障礙,提出了注重體驗、強化對比、系統學習和變式學習等教學策略(第3期)。也有研究者在梳理中學地理概念體系的 基礎上,從“地理學的基本問題”“地理學科本質、思想與方法”“地理概念體系構建”等角度探討了如何進行地理概念教學(王向東、高燕,第9期),關注了 “教哪些地理概念”和“教地理概念的哪些方面”等問題。除了地理概念教學外,還有研究者關注地理成因教學,提出了基于支架理論的地理成因教學的一般模式 (龔琳、趙媛,第6期)。
③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培養研究。閱讀、分析和繪制地圖的能力是一項地理學科的特殊能力。地圖能力的養成途徑包 括熟悉地圖常識、規范讀圖順序、掌握析圖方法、形成地圖意識(丁生軍,第11期)。地理思想包括區域思想、尺度思想、整體性思想等。徐雪和袁孝亭在解讀 “把世界組織為區域”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該思想對地理教學的指向性要求,即引導學生形成“區域思維”方式(第6期)。張家輝梳理了基礎教育階段尺度 思想研究的現狀,分析了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未來走向(第2期)。耿文強認為,地理高考復習時應強化學生的地理時空尺度觀念,并建立不同尺度之間的關聯 體系(第4期)。這實際上強調了尺度思想中的尺度關聯內容要點。地理空間聯系視角是地理視角之一,有研究者從“準確認識空間特征”“逐層深入的分析空間內 部聯系”“空間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三方面探討了地理空間聯系的分析方法(黃妍、袁孝亭,第2期)。
④區域地理教學研究。有作者探討 了國家地理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步驟(何平,第1期)。張彥順認為,“圖解、體驗和建構”是區域地理教學的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都有其相應的教學策略(第5 期)。王邦柱針對高中地理必修3中“區域可持續發展”內容的教學偏差,提出了教學對策(第12期)。
(2)基于教育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 究 隨著地理課程資源的不斷開發,地理教學環境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趙才欣認為,在信息革命、生態文明等外部因素、地理科學發展的內部因素影響下,地理課堂有 必要轉向新型“地理大課堂”(第1期)。在“地理大課堂”中應重視地理實驗教學。有研究者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我國地理實驗教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脈絡,并指出 了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張海、馬建寧、??茝?,第7期)。也有作者探討了地理實驗類型中地理組合實驗的設計及教學價值。關于地理案例教學,需要選 擇典型的案例,而能充分演繹一般法則的案例則是典型案例的體現。陳慶軍基于一般法則與特殊描述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地理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編策略(第7 期)。
4.地理教育測評研究
地理教育測評包括地理教學評價、地理教育測量等。地理教學評價研究應當突出學科特色和基 于大量證據,朱雪梅所構建的“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體系符合這一研究趨勢。該體系以學生地理素養和地理教學行為為評價標準,以數字化教學觀察平臺和教學觀 察手冊為工具,以多元主體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學業成績評價和循環跟進式課堂教學評價為路徑(朱雪梅,第3期)。地理課程標準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表現的任務,對 此,有作者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表現性評價的操作方式,即在學科育人價值的統攝下,基于課程標準設計評價目標,基于目標設計表現任務和評分規則(佟 檸,第12期)。關于高考地理試題研究,相煒地理工作室分析了2015年高考地理試題的整體特點、突出亮點及各卷特點(劉振峰等,第10期)。除了著眼總 體的研究外,也有研究者對某一類型的試題進行了專題分析和總結。張文軍分析了近十年高考地理試題中觀點方案類地理綜合題的演變特點及應對策略(第2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走向
1.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
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選題,可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地理內容專題等來確定。[1]地理素養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 質等要素。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這些構成要素乃至要素細化后的成分進行選題。例如,尺度思想是地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應當重視 地理教育中尺度思想的基本內容及教學價值,以及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尺度思想的策略等研究。圍繞地理內容專題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地理要素或地理教學內容中 的某一點進行選題。例如,區域地理教學中核心內容的教學策略、體現學科獨特價值的人文地理教學、體現學科本質的地理學史教學模式等。
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
培養具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是中學地理課程目標的核心訴求。[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筆者曾提出,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學 科核心素養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如何篩選、確定地理核心概念以及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前沿課題。[3]對于“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 用”,就需要思考如何運用地理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此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需要繼續厘清的問題有:初中和高中不同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 養的構成有何區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編制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科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 略、方法都有哪些?在培養學生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時如何做到銜接?怎樣測評不同學段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3.高考地理試題研究
高考地理試題研究一直得到學界的持續關注。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既可以偏重理論研究,如開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高考地理試題命制研究、高考地理試題與地理課程標準一致性分析工具的研制等;又可以側重實踐研究,如開展2016年高考地理試題統計分析。
關鍵詞:重視基礎;教學情感;互動教學;學習評價
多年以來,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沖擊下,學生地理學習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
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使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性越來越強:還是升學學科'語數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對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1、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民情激情。
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能否參與教學過程,取決于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森嚴肅穆的氛圍中,在教師的嚴厲呵責下,學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現他們的個性和靈氣,不可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大膽幻想、勇于創新。反之,教師態度和藹、親切、不壓抑、不專橫,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松,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與積極性。
作為地理教師,我堅守著地理課堂中民主平等師生關系,重視教學相長,不斷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把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尊重他們對地理的看法和觀點。例如:在一次評講測驗卷課堂中,自己對某道題目講評錯誤了而導致改錯成績分數,當時,我立即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失誤,并解釋道:“老師不是圣人,我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需要你們勇敢地指出和幫我改正。”采取開發、平等、誠實的態度與學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學生缺乏自信或產生自卑的心理,使學生和教師的思想脈搏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地得到調動,使學生在愉快而和諧、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中,激勵思考、勇于創新、不怕露短與出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獲得地理知識。
2、教學語言應該飽含感情,以情動人。
世界上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觀,絕大部分不能被學生直接感知,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已經引入課堂,多少能夠彌補一下這方面的缺憾,但畢竟極其有限,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繪聲繪色地將學生引入神圣的地學殿堂。同時,根據中學地理學科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點,這些廣博的知識對喜歡言古論今,談天說地的中學生來說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級上冊講到陸地地形類型時,我是這樣導入話題的:“我們的地球家園無比美麗,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有綿延不絕、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有被譽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韻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蔥蔥、神秘莫測的亞馬孫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東非大裂谷……”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言,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不禁發出陣陣唏噓之聲。這樣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他們要去研究的熱情和興趣。
如七年級下冊介紹美國、巴西時,通過與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相比,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現代化科學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憂國心”,激勵學生樹立胸懷祖國、艱苦創業、立志報國的奉獻精神,使個性得到優化,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教師生動、活潑、優美的語言,能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的熱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樣,學生就會學而忘倦,樂而習之。
3、精心組織教學,創設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員要想感動觀眾,就必須先營造出相應的氣氛,使觀眾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過精彩的語言、表情、動作等表演,使觀眾產生共鳴,那么觀眾就會被感動了。同樣道理,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松松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如,現在科技發展了,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制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領略到動感的、立體的視聽效果。在講到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冬夏季風這一節時,我就采用課件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解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球公轉規律和現象示意圖時,將地球、太陽、赤道、南北回歸線、地軸等均制成動畫效果,立即使學生眼前一亮,很自覺地就去總結歸納地球公轉的全過程。又如:分析冬夏季風示意圖時,緊緊抓住高氣壓向低氣壓流向位置的關系,采用動畫效果,很自然、很直觀地使學生明白了冬夏季風各自所屬的發源地、風向及海陸走向的情況。通過使用多媒體,將教材的平面效果轉化成立體效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大量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的情感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課前應根據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兼顧其它學科,多方涉獵,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以大綱教材為準繩,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建地理教學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