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0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施工企業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淺談 建筑施工企業 經營投標工作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充分認識經營投標競爭是企業經營決策者之間的競爭,是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較量,絕不只是投標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比較。建筑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要以較高的資質等級、良好的社會信譽、靈活的經營作風、雄厚的資金、規范的管理、先進的技術、優良的設備、大量的業績和高素質的員工作為經營投標承攬任務的后盾。而企業的資質等級、社會信譽、經營風格、資金設備能力、管理技術水平、業績資料和人才儲備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需要依靠企業經營決策者精心經營和精心管理。
例如:一旦企業施工生產發生了質量安全重大事故,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市場拓展,使整個企業陷入困境,甚之還會使企業資質降級,失去經營投標的根基。由此可見經營投標工作是個系統工程,與企業的施工生產、基礎管理等各項工作相輔相成、互相關聯,經營投標競爭是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是企業經營決策者經營管理水平的競爭。
二、發展區域經營
1、企業要發展,區域經營是必由之路。
區域經營以下三種特性:①長期性,可以對項目信息進行長期持續追蹤,及時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和連續性、時效性。②持續性,可以對市場環境、競爭對手進行充分的了解,把握區域內市場的脈搏,對區域內市場的變動作出有效的判斷,掌握市場的主動權。④持久性,使企業在區域內建立可靠、持續經營的公共關系,克服短期行為,有利于得到區域市場的認同。
市場是廣闊、復雜的,企業怎樣去適應不同的市場是每一個經營人員都面臨的問題,企業要生存就必須找準市場,區域經營正是細分市場,精心規劃的經營方案。
2、發展區域經營,要做好信息收集、調研分析等幾方面的工作
㈠做好信息收集
信息是企業的生命線,沒有信息,企業就是聾子、瞎子。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對信息市場的投入,打開信息渠道,拓寬信息領域。既可以通過建設及協作單位、設計部門、合作伙伴規劃部門專業性渠道獲取工程項目信息也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社會關系、網絡資源等輔渠道獲得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工程信息的跟蹤管理力度,在信息跟蹤上充分認識到跟蹤工程信息的長期性,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靈活機動。
㈡搞好調研分析
我們要加大對市場信息的調研力度,①要隨時掌握國家的有關政策和地方經濟的投資動向,積極探索和深刻認識市場行情、物價行情、報價行情。②充分了解其它參與投標企業的情況,分析競爭對手的施工實力、報價水平和報價習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③對獲得的信息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和篩選,確定公關方向,做到有重點、有側重、講策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開展經營工作。這是項目投標的前期工作,也是提高中標率的一個重要環節。
㈢、探索新經營模式。
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合同單價越來越低,項目利潤越來越微薄,施工企業受營業資質、技術管理水平、經濟實力、抗風險能力、地域信譽和影響力等因素影響制約,開展經營合作、合作經營、提升經營質量已是企業開發市場的潮流和方向。企業應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強強聯合,使資源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開展合作、運作,提升經營層次,達到共贏市場、提升企業利用社會資源能力的目的。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以避免殘酷競爭,或者另辟新市場拓寬經營渠道,以保證投標項目的收益率和中標率。
三、抓好經營投標
據對某路橋公司2006年至2009年施工合同份額統計,通過投標渠道獲取的施工合同份額按造價計分別達到98%、98.2%、98.67%、99%,由此可見投標工作是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大事,要做好投標工作,要做好一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和可能性。首先,要緊密結合自身情況,以保證企業均衡施工和連續施工為前提,不是中標項目越多越好。其次,要以能充分發揮本企業的特點和特長、技術優勢和裝備優勢,做到揚長避短。再次,要依據競爭對手的技術經濟情報和市場投標報價考慮能否有取勝的把握。
2、要考慮項目的可靠性。首先充分了解建設項目是否已經正式批準,資金來源是否可靠,業主前期準備工作是否到位、主要材料和設備供應是否落實等,對于有些工程項目資金到位率底、要求先期墊付大量資金、盈利水平不高、風險較大的項目和施工結構不合理的項目應予放棄。
3、根據成本測算,對投標項目實行A、B、C分類管理。A類為重點目標,B類為一般目標,C類為待選跟蹤目標。A、B、C類目標應根據情況變化實施動態管理,而不是一層不變。絕不能脫離企業情況,沒有重點,盲目投標,勉強投標,這樣很容易造成財力、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4、合理配備投標人員、設施?,F在投標要求越來越高,編制標書時間較短,因此,必須選配業務素質高、工作積極熱情、責任心強、具有較豐富投標經驗的工作人員,配備現代化的投標用軟、硬件設施和一定的經營活動資金,是提高中標率的重要因素。
5、針對不同項目確定投標競爭戰略及戰術。根據對各投標項目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可能性分析,結合企業自身情況,確定不同項目的投標競爭戰略及戰術。
四、抓好企業基礎管理工作。
經營投標已走向市場,承擔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和風險,而這種壓力和風險又未及時傳遞到企業內部。主要表現在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原始資料不全上,如無法及時給投標商務提供完整的業績、人員、機械設備基礎資料,無法迅速形成商務體系;在進行申報企業資質、項目經理資質時,往往又受到原始資料不全的負面影響。形成上述現象主要原因是,企業基礎管理與與市場接軌有斷層。因此加強企業基礎管理也是影響經營投標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進而闡明了施工企業在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主要改進措施。
關鍵詞:
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
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周期,施工企業面臨著較大的外部挑戰,加之稅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亦為施工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在此背景下,施工企業應加強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斷改進施工企業管理質量與效率,以促進施工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施工企業適應國家經濟宏觀形勢發展
在我國經濟三十余年高速發展之后,伴隨國際金融危機逐步全球化發展,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深入開展,供給側改革實質推進。施工企業長期以來依托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下,其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挑戰。加之,我國稅制改革中,營改增的全面擴圍,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環境更加嚴格,稅務核算更加復雜,難度快速上升,這些都要求施工企業加強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以快速適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
(二)有利于施工企業內部決策管理水平提升
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是企業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施工企業管理中,尤其如此。會計核算是施工企業必須的基礎職能之一,由于施工企業的項目分布區域較廣,會計核算需分門別類,加強明細核算,以清晰反應施工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在財務管理方面,施工企業需要發揮財務管理對資金的管理作用,通過投資資金、融資資金、營運資金的管理活動,運用專業的管理手段,為施工企業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充分的依據。因此,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將促進施工企業內部決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施工企業項目業績與區域擴張發展
施工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放緩的當下,施工企業面臨的挑戰重重,而企業的目標在于生存與發展,需要施工項目的充實與范圍的擴張。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正是幫助施工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以促進施工企業外拓項目資源的有效手段。特別是我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制定與全面推進,為施工企業業務拓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同時需要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能夠具備跨國管理的能力與水平,因此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有利于施工企業項目業績提升與項目區域擴張發展。
二、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對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高,財務發揮作用受限
一是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層對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會計核算的作用不大,只是將平時的事項進行了記賬,甚至認為只有做假賬,能夠找到會計,沒有認識到會計的根本作用。二是施工企業業務部門對會計管理認識不清,認為會計與自己的業務毫不相干,沒有意識到,會計核算將對其業績進行監督與管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三是施工企業管理考核考慮會計的作用較少,沒有將財務指標的系統化作為項目考核的關鍵,在指標制定上較為盲目。
(二)財務部門機構建設水平不足,會計與財務功能提升有限
一是施工企業只是為了建立財務部門而設立,沒有思考過財務部門設立的真正目的。二是對財務部門的具體職責,沒有細化與明確,在管理方面,只是要求其進行簡單的會計核算,沒有在財務管理方面賦予其更大的責任,使其功能缺失。三是施工企業對財務部門的指標體系制定不足,在對其他部門的考核制定中,考慮財務部門較少,沒有充分發揮財務人員對施工企業的管理的促進作用。
(三)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對環境變化適應較慢
一是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不足,如有的施工企業會計對營改增并不了解,在營改增后沒有及時轉變理念,在稅金計算與繳納方面容易造成風險。二是財務人員與施工企業其他部門溝通較少,沒有建立機制,對施工企業的業務了解較少,難以發揮參謀作用。三是財務人員對于施工企業的管理決策,運用財務管理知識較少,如在施工企業融資方面,由于僅知道從銀行取得貸款,使得融資渠道單一,難以進行方案優化,降低成本。
三、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全面提高對會計與財務的認識
一是不斷提升施工企業高級管理層對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認識,將會計人員作為施工企業自身管理提升的伙伴,不斷聽取會計人員的意見建議。二是不斷提高施工企業業務部門對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認知,要求其有會計與財務的基本理念知識,能夠在業務處理中考慮到財務的問題,減少被動情況。三是不斷提高施工企業其他部門對財務的認知水平,在施工企業考核體系建設等方面,充分征求財務的意見,以不斷提升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全面提升財務部門職能體系
一是結合施工企業實際情況,建立財務會計部門,將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職能全部納入部門職責,使得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功能齊備。二是分別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與部門規章,明確施工企業相關事項的處理流程,將內部控制理念貫穿至施工企業的各流程。三是建立財務會計部門崗位責任制,將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職能落實到個人,明確各自職責與處理規則,為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水平提升夯實基礎。
(三)全面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關鍵詞:建筑工程 施工企業 供應鏈管理 現狀
在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穩步發展的今天,我國建筑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城市改造、城市擴建的需求,為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經營發展中,施工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是影響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的重要因素。為了保障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加強供應鏈的管理。通過對供應鏈管理現狀的分析、管理方法的探討,掌握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要點。以此為基礎,優化、強化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為保障工程順利施工、保障工程施工進度奠定基礎。
一、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我國建筑工程施工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增加的今天,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是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影響工程建設施工進度、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工作。供應鏈管理工作是工程施工企業技術、施工、物料、設備、勞動力供應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施工過程中各項內容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中,供應鏈施工管理工作對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力資源供應、物料供應、技術供應等因素都將影響工程施工進度,同時也對工程施工企業市場競爭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在現代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點、是企業綜合管理能力的體現。因此,加強建筑工程供應鏈管理,是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建筑施工中企業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問題的分析
(一)建筑施工中企業供應鏈管理現狀的分析
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起步較晚,相關理論也多為國外理論。受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上下游企業經營理念影響,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存在諸多的不足。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對供應鏈管理工作認識不足,同時缺乏完善的管理組織架構及管理體系。另外,供應鏈管理歸屬部門缺乏科學性,單純依靠采購部進行管理影響了工程施工進度及相關施工管理工作。工程施工材料供應市場現狀也使得建筑材料市場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進而使得施工企業對材料供應缺乏足夠的重視。受市場經濟因素影響,多數施工企業會面臨物料、勞動力缺乏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加強相關管理工作體系的建立。通過供應鏈管理認識的提高、管理體系的完善,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應對措施的分析
針對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現狀,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在正確認識工程施工行業現狀。通過勞動力市場、物料市場、設備市場的了解,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各因素供應鏈的實際情況,為降低供應鏈斷裂事故奠定基礎。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提高對供應鏈管理工作的認識。通過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相關崗位職責的完善,保障供應鏈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此基礎上,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還應建立人力資源儲備系統,降低人力資源供應鏈斷裂風險。針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供應需求,施工企業應加強采購管理工作。針對建筑工程施工中各施工材料的需求,建立多渠道采購系統。避免,單一供應渠道斷裂對施工進度、施工工作的影響,降低工程建設施工風險。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還應加強設備供應鏈的控制。在選擇適宜施工設備供應基礎上,施工企業還應建立備用設備供應體系。避免施工設備故障對工程施工的影響。例如,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應準備兩套混凝土輸送泵車,避免混凝土輸送泵故障對澆筑施工質量的影響。通過多渠道、多方面的供應鏈預備體系,降低建筑工程施工風險,保障工程施工進度。
三、強化人力資源建設,預防人力資源供應鏈的斷裂
現代企業經營發展中,人才培養、發展空間、福利待遇是保障人才穩定性的關鍵,是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內容。針對現代建筑市場現狀,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通過人才儲備、人才培養、薪酬體系的建立,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人才體系的穩定性,預防人力資源危機的發生。
四、結論
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是提高施工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是降低施工企業經營風險的關鍵。針對建筑工程施工行業特點,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建立供應鏈管理體系。針對人力資源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需求,確定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以此為基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供應鏈的通暢,為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施工企業 內部控制 對策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施工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業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施工企業實現現代化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不斷完善內控環境,使內部控制貫穿于全過程,加強項目風險管理意識以及提高施工監督管理力度,從而促進施工企業占領市場制高點,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然而,目前我國施工企業在內部控制還存在不可忽視的薄弱環節,本文擬從內部控制對施工企業的重要性出發,對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對策進行探討。
一、施工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以保證施工項目質量、進度為前提,以財務內部控制為核心,通過建立健全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來保障施工企業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施工項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完善的內部控制對推進施工企業現代化發展、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保證施工企業經營管理有序進行、實現企業運營目標的基礎,為企業提供保障性制度,是施工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的基本組成部分。其次,施工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是提高施工項目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通過內部會計控制,對施工項目實行統一核算,統一控制,從而提高施工項目的可行性和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完整的施工項目包括許多互相聯系的子項目,只有實行有效的內部控制才能保證眾多項目有條不紊地實施。再次,針對施工企業都具有項目周期長、原材料消耗大、資金占用高等特點,施工企業只有通過內部控制,合理規劃、統一配置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才能在保證項目質量、進度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最后,加強內部控制,能夠充分掌握施工原材料和設備使用情況,保證資金的安全完整,避免資產流失,使施工企業物資得到有效監管。
二、當前我國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都離不開穩定的環境,影響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與意識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施工企業的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內涵和意義認識不深入,對內部控制工作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導致內部控制在企業實施過程中缺乏權威性,部門及其員工沒有給予積極配合,內部控制流于形式。有的施工企業雖然建立內部控制機制,但是在實施中貫徹落實力度不夠,影響了企業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
2、預算管理不規范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業也不例外,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預算指標體系不健全。施工企業在編制預算指標時,只局限于傳統的常用指標,而沒有根據政策法規的更新而及時補充,沒有形成完備的預算指標體系;二是預算編制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沒有結合施工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缺乏連貫性,預算編制主觀性較強,影響了預算計劃的質量;三是預算執行不及時,由于用于預算依據的財務收支缺乏動態分析,多數為事后分析,存在滯后性,財務部門對科研項目或投資建設的收支信息掌握不及時,導致預算跟蹤分析、預算評價等工作都不能及時作出準確、合理的調整與評價,缺乏對施工企業資金管理的完備記錄,制約了施工企業財務控制的實施范圍。
3、風險意識較薄弱,防范機制不完善
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將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認為是相關政策法規與外部市場競爭造成,而沒有考慮到自身內部控制不當對企業的潛在影響。大多數施工企業在制定經營計劃時往往缺乏對市場風險的詳細調研和科學預測,不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盲目加大投資規模,擴張范圍超出自我控制能力,使企業陷入較大的潛在風險。由于項目投標競爭激烈,造成很大施工企業為了中標,往往不惜冒著虧本的危險,一再降低標底,缺乏對項目相關信息的認真評估,如業主資信、工程的資金籌措狀況、勘察與圖紙設計階段、工期要求、質量標準等進行評估,投資決策沒有建立在分析這些評估結果的基礎上,造成企業在投標承建之后面臨一系列經營困難。
4、缺乏有效監督,組織執行不力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業并未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企業的財務控制難以落到實處。然而,隨著施工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對象不僅包括銀行貸款、開發項目的預收款,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款項,審計對象逐漸復雜化,審計難度隨之大大增加,涉及的內容越多,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客觀性就越難實現,審計對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監督控制能力就會降低。還有部分施工企業雖然設置了審計機構,但是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不足,因此對高校的審計流程不熟悉,審計效率較低,出現人為操作的失誤較多,審計的客觀性得不到落實,降低了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
5、內控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施工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各企業積累的資金越來越多,對企業財務管理要求就隨之越來越嚴格。而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缺乏專業技能和行業基礎,不能嚴格遵守相關管理制度,主觀隨意性較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造成一定約束。還有的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刻認識和了解,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將制度與實際情況結合,對于出現的一些非常規狀況不能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客觀上造成內部控制的效率低下。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施工企業的項目正常運行,帶來一定財務風險。
三、加強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施工企業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專業化和社會化的董事會制度,董事會既要設置如預算、財務、審計等各種專門的委員會負責各方面工作,又要設立外獨立董事以對內部人員進行監督和約束,維護企業權益;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利用激勵機制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利用約束機制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從而讓員工自覺解決施工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降低內部控制成本;三是加強員工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員工素質和修養。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是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基礎,因此需要定期的對施工企業的員工進行誠信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職業操守,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使員工形成為企業共同奮斗的合力,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
2、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施工企業的成本和利潤都來自項目部,而全面預算管理能很好地加強項目成本管理,控制成本開支。施工企業實施的全面預算管理應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應包括預算的編制、審批、監督和考核等環節。施工企業預算編制的內容應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業務招待費、職工借款以及各項統籌金等。各個在建項目應按要求報備資金使用計劃,并定期匯報資金的具體支出情況,作為企業月計劃的審批依據。同時,施工企業應加大對預算的控制力度,定期監督各項目資金的實際與計劃的偏差,根據企業的實時情況來調整預算,要求保證在無計劃或無相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各職能部門所發生的管理費用應無法入賬。
3、完善風險防范控制機制
施工企業的經營活動特點決定了其風險特性,企業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采用科學的方法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對于財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保證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首先,施工企業項目投資規模大,錯誤的投資決策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虧損,甚至破產的風險,因此需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充分的分析,并建立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嚴格按程序審批客戶的信用情況,避免與信譽不良的客戶合作,并做好實時跟蹤。例如,加強對甲方資金狀況、履約能力、社會誠信度和相關情況的考察。其次,重視合同風險的管理,建立完善并嚴格執行合同評審制,確保合同的公平合理性。對合同風險的防范應包括合同的起草、審批、監督、履行監督和違約等內容。再次,加強對施工日常性工作的風險防范,對施工過程中各業務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辨認和分類,找出風險控制的關鍵點,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或規避。
4、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強化內部監督機制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企業各種經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是施工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施工企業應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充分發揮其監督和評價的作用,做好對施工項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實際操作中,內部審計部門應對項目體系各環節的進行檢查和評價,具體包括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合同管理、材料采購調撥、設備租賃、資金預算審批、分包結算以及最終的產值收入和效益情況等內容,監督檢查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是否存在違紀違規現象。內審部門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應及時對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并監督整改的落實情況。另外,施工企業應制定一套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和獎懲制度,做到賞罰分明,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并形成一定的約束力。
總而言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對施工企業來說是重要的內部管理手段。新時期的施工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業務發展與內部控制的關系,認識到當前企業自身內部控制存在的諸多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有效防范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分先,同時強化內部控制監督,這樣才能應對日趨復雜的競爭環境,確保企業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小琴:施工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策略分析[J].財會之窗,2010(12).
一、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內外競爭環境的不但變化,我國建筑施工企業雖然已經逐步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并一直在努力完善、改進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縱觀目前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的狀況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問題
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首先表現在企業管理者缺乏內控意識。很多施工企業的領導者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生產與營銷方面,簡單的認為內部控制并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其次是表現在施工企業的治理結構還不完善。近年來,雖然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雖然建筑施工企業的治理結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已經建立,但是實際管理中,很多施工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在職責上存在著交叉的現象,這種形同虛設的內部自我監督使得治理結構有形無實。最后是表現在組織形式與機構的不合理設置上。施工企業最常用的方法是項目管理體制,并要求實行矩陣式管理方式,但是很多施工企業由于人力資源的缺乏而不能使這一要求得以順利執行。施工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即使有這樣的人力資源也由于其綜合素質較低而不能發揮良好的作用。
(二)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建筑施工企業對市場的認識嚴重不足,很多施工企業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而被淘汰。這主要是由于施工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的不健全而引發的風險。例如:施工企業與項目風險的評估機制不健全、價格風險評價機制的不完善、不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施工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風險評估機制的管理。風險的評估是需要從不同多層面、不同的角度進行縱向或橫向對施工的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的,但是,目前施工企業對項目的風險評估機制上仍存在很多問題。這種對風險防范的缺乏必將給施工企業帶來各種潛在的風險。
(三)內部控制活動的問題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不利,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與內部控制執行力度的不夠。在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上,很多施工企業基本都是由各職能部門來制定的,由于各部門之間的差異和所占立場的不同,同時各職能部門之間又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信息共享,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之間存在著缺陷,還有可能出現沖突的現象,使得內部控制的效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例如:有的施工企業在內部控制的規定中只是對幾個環節進行了控制,而對很多施工經營中的關鍵性控制點并不重視,沒有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再例如:有的施工企業的側重點放在了一些合規性的檢查與對施工的事后控制上,而對可能引發施工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事前、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不太重視或很少涉及。還有的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沒有建立有效的責任制約追究制。施工企業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執行,不能真正的使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到位,那么設計再完美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形同虛設。而內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執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需要施工企業的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才能完成。例如:很多施工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沒有將其宣傳到每一位職工心中,也沒有將其滲透到每一個職能部門中。另外,施工企業高層領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不重視也是造成內部控制執行不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很多企業的項目工程主要采取的是項目經理責任制,對項目經理的權利過度的放寬,而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來監督項目經理的執行過程,導致一些項目經理出現隱私舞弊、貪污的行為,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影響,更對企業的經濟造成了損失。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已經逐漸運用到各行各業中,但是,就目前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來看,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存在很大的不足與局限性。例如:施工企業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信息化的效益較低、企業的觀念有待更新等。建筑施工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很多業務需要臨時完成或具有分散性的特點,這樣很容易導致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失真或信息傳遞不暢問題的出現。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屬于粗放型管理,對先進的信息技術、科學技術并不重視,在這方面也缺乏資金的投入。因此,很多施工企業的管理信息化系統集成的程度較低,
(五)內部審計被弱化
施工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雖然已經建立,但是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審計部門基本是隸屬于其他職能部門而存在的,并且很多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比較低,根本無法保證企業的審計質量。另外,很多施工企業的內部審計主要針對的是項目工程的合規性與事后的檢查,即使有事前或項目施工中期的審計大部分也是流于形式,審計的監督檢查只能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由于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差根本無法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二、完善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為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營造良好的環境
要想為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內控環境,首先必須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增強他們的內部控制意識。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加強對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認識,充分認識到本企業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內部控制這把利器,對企業的經營做出正確的、科學的決策。施工企業完善的治理結構是實行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須防止企業管理層一權獨大的問題,實現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三者之間的相互制衡與健康發展,全面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二)加強對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力度
施工企業必須樹立風險管理意識,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對風險的識別、預警、評估實現對施工企業風險的全面防范與控制,使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加強各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
施工企業的施工項目基本都存在管理時地理位置跨度大、分布廣、資金鏈條長的特點,這就需要施工企業的各職能部門必須要進行有機的整合與和諧的配合,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施工企業要根據本企業的經營特點加強對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加快信息化發展的步伐是施工企業實現內部信息有效監督與管理的基本保證。
(四)加強施工企業的內部審計
關鍵詞 : 整合 戰略 文化
施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具有吸納勞動力多、施工產值規模大、競爭充分的顯著特點。網上查閱數據顯示,全國施工企業個數在下降,產值規模和從業人數大幅增長,規模化、集約化已是施工企業的發展趨勢,進入本世紀后,這一發展趨勢更加明顯。
從施工行業的發展經驗和一些大型建設集團的組合發展中,可以理出一些思路,面對結構調整,思想認識、領導決策、戰略謀劃、人才資源、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思想認識到位、領導決策正確、戰略謀劃得當、才盡其用、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施工企業在結構調整中就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統一思想,正確認識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機遇性。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處在調整提升階段,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面臨著重大調整,這次重大調整對施工企業而言應該又是一次歷史機遇。首先,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等系列措施,為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市場機遇仍在延續。尤其是今年著重強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施工企業結構調整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第二、自主創新已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大集團、優秀企業的品質品牌優勢將在我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發揮優勢作用。施工企業的結構調整會強化這一優勢作用。第三、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資源需求旺盛,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很強的經濟互補性,對外投融資、擴大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將是中國外貿經濟的重要內容。施工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有利于適應國際慣例,等等。這次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對施工企業顯然是有利的。只要提高適應的主動性,把握好這次調整機遇,施工企業應該能在這次結構調整中得到發展。
二、適應結構調整,整合好內部資源。
結構性調整伴隨著同質或不同質多個企業單元的重新組合,利益格局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過去施工企業僅限于施工環節,各個行業分割也比較明顯,現在要延伸產業鏈、要廣義化施工企業定義,還要把過去國內工程承包意識向適應國際慣例過渡,其中的利益調整和心理認同難度可想而知。幾個企業簡單地拼在一起定會是事與愿違,調整內部結構、整合內部資源是當務之急。整合路徑的選擇可能有以下幾種:
1、以產品為主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施工企業有共同的產品特征,但還是要有適當的類別劃分,也要認識到不同類的施工產品還是有其內在規律性。尊重這種規律性,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售后服務形成事業部式子企業,把產品特性特征突出出來,有利于提升企業品質,也有利于提高進一步參與市場的競爭能力,還有利于適應國際慣例。這種路徑的最大不足就是適應市場容量變化慢,同時還有可能弱化設計力量。
2、以區域為主線,形成區域化經營。中國幅員遼闊,經濟上政府主導性強,企業跨區域經營成本高、效率低。我國已經有很多其它行業企業開展區域化經營,效果好的例子也很多,我國施工企業也不妨作些這方面的探索,組建區域事業部式子公司,設計――施工――服務全過程組織區域化經營,這樣整合的最大好處就是成本低,也有較強的適應性。不足之處就是難以適應我國當前工程建設體制,甚至有可能事與愿違。
3、以專業為主線,形成專業化經營。無論是設計、投融資還是施工,過去長期存在和發展是有其合理性的?;谄浜侠聿糠?,調整其不合理部分,做好專業化經營。這樣整合有利于緩和內部沖突,雖然整合步伐不大,但也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當然上述整合路徑也有可能組合運用,綜合各自的優勢,肯定更有利于施工企業的發展。具體采用哪種整合途徑,要更多地考慮外部環境和市場形勢,我們施工企業要靠市場競爭求生存和發展的,適應市場是第一位的。從這點出發,以第1條路徑為主,兼顧第2、3條路徑的優點,不僅從組織結構,更是從人、財、物全方位地整合內部資源,充分發揮組合作用,我國施工企業在結構調整中求發展一定值得期待。
準確把握結構調整形勢,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在結構調整面前,平衡各方利益搏弈、甄別各個方案優缺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差之毫厘就會失之千里。首先,牢固樹立市場第一的意識,各項決策要圍繞擴大市場份額、取得市場競爭優勢而下定決心。第二、要有強烈的大環境意識。雖然施工企業重組減少了競爭主體數,但過去行業間壁壘會逐步消除,國內競爭會發展到國際競爭,決策的著眼點要放到取得廣義大工程、大國際的競爭優勢上。第三、要有長遠發展眼光。目前國內建設市場偏熱,發展中國家基礎工程建設市場比較偏好中國,再過幾年,形勢會發生變化的,作決策時要預計到這種變化。具體的決策既要考慮規模發展,更要重視科技創新、品質提升,從低價優勢、融資優勢升級到品質優勢。第四、多元化發展是作強企業的重要選擇。結構調整中,是選擇多元化發展的最有利時機,正確決策應該把握這樣的機遇。百年強企,多元化選擇是不可避免的。第五、興利除弊永遠是正確決策的基本準則。施工企業決策過程中,當然要保留并發揮既有的有利優勢。有很多這方面成功的案例,施工企業可以從中受到一些啟發,決策時肯定能更準確地權衡利弊。
四、做好戰略謀劃,把握結構調整機遇。
施工企業最大的風險應該是戰略風險。施工企業發展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有高度的相關關系,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施工企業的冬天和本世紀這頭十年施工企業的春天,足以證明這種相關關系。分析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是企業戰略規劃的基本內容,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的判斷,決定了企業戰略規劃的方向正確與否,因此,施工企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戰略謀劃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企業發展戰略要處理的關系、戰略規劃要經歷的過程都很復雜,但這是企業謀發展中關鍵的一環,這一環節經歷得越痛苦,企業發展就會越順利。結構調整是企業的機遇,機遇面前,一要作好市場分析,準確預測市場未來。二要選準方向,確保企業發展順應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導向。三要準確定位,無論是行業定位、空間定位,還是市場定位、時間定位,都要切合施工企業發展實際。四是在方案選擇和路徑選擇上,要充分醞釀,集思廣益。結構調整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樣,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具體的方案選擇和路徑選擇過程中,對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要進行細致的分析,揚長避短,確保戰略謀劃把結構調整的機遇作用發揮到極致。五是企業結構調整是一次提升品質的過程,技術進步、科技創新在其中肯定要發揮關鍵作用,技術戰略方案要預以重點突出,原有技術體系要優化整合,更要抓住機遇形成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六是對戰略執行要有切實規劃,再好的戰略規劃只有落到實處才會開花結果。快速變化是戰略的特質,制訂戰略規劃時,預測要重視,更要重視模擬,對未來可能的變化要有預案,確保企業發展戰略切切實實發揮引領作用。
五、審慎分析結構調整,確保發揮人才優勢。
人是企業發展中決定性的力量,也是最活躍、最不好把握的因素,定位準確、組合優化,就會發揮人才優勢,反之亦反之。因此,施工企業結構調整中,既要認識到施工企業過去結構不盡合理、人才資源管理觀念落后、綜合性人才偏少的不足,也要充分肯定現有人才艱苦奉獻、敬崗敬業、獨撐一面的積極作用,至少不能挫傷優秀人才的積極性,在這個基礎上補齊短板,抓住結構調整過程中人才重定位、重新組合的機遇,定崗選才,才盡其用,實現1+1>2的優化作用。
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結構調整的機遇優勢。 企業發展戰略、企業各項規章制度落實都要靠人來實現,但只要有人參與,就沒有統一的標準,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人是有差異的,也是易變化的,對事物的分析和認識也會千差萬別,怎么樣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企業發展戰略上來,通過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可以起到一些強制作用,但強制文化作用有限而且難以持久。要激發內心的認同,只有依靠有效的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關鍵是要在引導和糾正員工思想過程中,營造一種主導文化,凝練出企業核心理念。這樣的精神建設作得好,就能凝聚人心,團結大家產生深刻的認同感,也會自覺做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同時一切發展中最根本的發展是制度的發展,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企業中每一個人就都有了行動的依據。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這一功能,這一功能在企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作用更加顯著。當然這些制度要切實反映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這樣,建立起來的激勵與約束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實現激勵與約束的目的。
總之施工業結構調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工作內容多,實施難度大,千頭萬緒中理清思路需要堅定的信心和高超的智慧。但機遇面前,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只要堅定正確的認識,認真細致地分析人的思想和企業經營方式在結構調整中可能發生的變化,科學決策,在先進的文化中做好戰略規劃和規劃落實工作,施工企業在結構調整中就可能開創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建議
信息是通過數據(即數字、文字、圖像和聲音等符號)表現的情報、資料、消息、新聞和知識。信息的直接作用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信息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定現象。信息化一般包括三個層次:一是通過自動控制、知識積累而實現的生產工具信息化;二是通過對生產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動化控制而實現社會生產力系統信息化;三是通過信息系統、咨詢產業以及其他設施而實現的社會生產信息化。
建筑業信息化必須基于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業的競爭力源于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
一、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從建筑施工企業的外部環境上分析,建筑施工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
早在1986年,國務院就正式批復了建設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并作為宏大的系統工程來實行。1995年4月,國家建設部頒發了《全國建設信息系統規劃方案》,決定在全國建設系統實施“全建”工程。2006年12月30日經建設部第11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在申請建筑業企業資質時必須同時提交相應的電子文檔。2007年10月18日國家建設部了《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實施意見》,其附件二《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信息化考評表》,對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明確了定量的考評標準,考評內容涉及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檔案資料管理五大類共二十項的工作內容。在實施過程中又增加了財務管理、辦公管理二大類共三項的考評內容。這些信息化建設考評內容基本涵蓋了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管理的各個領域,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首次頒布的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定量考核標準。
這些考核標準的公布和實施,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在申報特級資質前必須要自覺進行信息化建設,這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客觀要求。
其次,從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管理要求來看,建筑施工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是強身健體的有效途徑。
建筑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建筑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里,隨著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眾多的建筑施工企業也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從勞務性企業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發展,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借鑒了現代管理技術的理念和方法,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具有現場生產的特殊性,使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工作因項目點多面廣而影響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資料的綜合運用,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難以有質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建筑企業做強做大。
建筑施工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把分散在各個業務管理部門和崗位的管理資信匯集到企業的信息系統,開展數據積累、數據分析工作,提高管理資信的利用率。
建筑施工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借助現代網絡技術的優勢,及時掌握生產一線的施工情況,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有效防范經營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節約管理費用的支出,加快資金流轉速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
二、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和信息化意識有待加強。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國家建筑業信息化的基礎之一,也是企業管理轉型、升級的關鍵工作,是企業管理的新鮮事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作業層的人員對此項工作普遍存在認識不足、意識不強、動力欠缺的現象。
第二,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包括了硬件的投入和軟件的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特別是企業在首期建設中,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量,通過機房改造、硬件升級、軟件開發和采購等,才能形成企業信息系統和發揮效用。但建筑施工企業是微利行業,產值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均遠遠低于其他產業,難以籌措大量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和維護。
第三,軟件開發能力差。
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專業應用軟件已開發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其中的財務管理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檔案管理軟件、預算軟件、工程設計軟件、繪圖軟件等較為成熟并得到廣泛使用。但項目綜合管理軟件、信息系統集成軟件、數據智能分析軟件等綜合性應用軟件的開發在建筑業行業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有成熟的產品面世,已開發的軟件在易用性、兼容性、穩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缺陷,無法推廣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開展。
第四,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在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從事計算機應用和管理的專業屬小眾業務,人員配備少,開發能力弱。特別是暨懂計算機技術、又懂建筑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為缺乏,難以滿足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第五,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缺失。
至今為止,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只提要求,不提政策扶持,所有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升級、軟件開發和系統維護等)均全部由企業自籌,嚴重打擊了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在軟件開發及標準制定方面尚未有行動,僅靠企業自身難以開發易用性好、兼容度高、運行穩定的信息化軟件。
三、對開展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第一,盡快制訂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幫扶政策。
國家有關部門要從建筑業現狀出發,全面對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從財政、稅收、技改等領域盡快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幫扶政策,從資金上對建筑施工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給予政策優惠和支持,充分調動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從宏觀上統籌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推廣工作。
行業主管部門要牽頭組織軟件開發機構和骨干的建筑施工企業開展信息化應用軟件開發的調研,把計算機技術與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需求結合起來,力求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制定并實施中國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的標準和規范,作為指導軟件開發機構和建筑施工企業開發信息化應用軟件的準則。二是開展對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的認證工作,提高這些軟件的易用性、兼容性、穩定性,指導建筑施工企業能夠采購到適用的應用軟件,提高資金投入的使用效果。三是編制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并作為市場準入的指導性標準,從政策制度上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各層管理人員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認識。
第三,加強人才培訓,采用多渠道培養復合型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術是我國“863”計劃中7個高技術領域之一,是未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行業特點,令眾多建筑施工企業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建筑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為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訓,要采用多渠道培養復合型信息化人才。一是有條件的大專院校應在管理專業開設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課程,或設立建筑業管理信息化專業,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應對未來信息化建設的市場需要。二是各種社會培訓機構要開展建筑業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吸引在職的建筑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主動參加信息化技術培訓,培養信息化復合型人才。三是建筑施工企業在職工繼續教育中增加信息化技術課程,作為企業各類人員繼續教育和上崗前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全面培訓企業的在崗職員。
第四,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領導管理機構。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結合自身的特點,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管理機構,責成專人負責,落實開發、管理等專業人員,加強對轄區內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和監督工作。這是信息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各建筑施工企業要根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認真落實主管部門對信息化建設的各項要求,確定機構和人員。同時要逐步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員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信息化工作的專業人才,建設一支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建筑專業知識、安心工作、無私奉獻的信息化工作隊伍,發揮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巨大作用。